河流生态恢复研究
《2024年城市河流水环境修复与水质改善技术研究》范文

《城市河流水环境修复与水质改善技术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城市河流面临着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
这不仅威胁到城市的生态环境,也影响着市民的生活质量和健康。
因此,对城市河流水环境进行修复以及水质改善技术研究,成为了一个迫切且重要的任务。
本文旨在分析当前城市河流的环境问题,并探讨有效的修复和水质改善技术,以期为相关研究和实践提供参考。
二、城市河流水环境现状及问题(一)现状当前,许多城市的河流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主要表现为水体黑臭、富营养化、重金属超标等问题。
这些污染问题不仅影响了河流的生态环境,也威胁到了市民的饮用水安全和生态环境。
(二)问题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主要包括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农业污水等直接或间接排放到河流中,以及城市硬化地面导致的雨水径流污染等。
此外,河流生态系统的破坏、水体自净能力的减弱也是重要的原因。
三、水环境修复与水质改善技术(一)物理修复技术物理修复技术主要包括底泥疏浚、引水冲刷、水体置换等。
底泥疏浚可以去除污染底泥,减少内源污染;引水冲刷可以引入清洁水源,稀释污染物质;水体置换则是通过更换新的水源来改善水质。
这些技术操作简单,效果明显,但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
(二)生物修复技术生物修复技术是利用微生物、植物等生物体或其代谢活动来降解污染物,修复被破坏的生态系统。
常见的生物修复技术包括生物膜技术、生物浮床技术、人工湿地等。
这些技术具有成本低、效果好、环保等优点,是当前研究和实践的热点。
(三)化学修复技术化学修复技术主要是通过投加化学药剂来改变污染物的性质或将其转化为无害物质。
例如,投加絮凝剂可以沉淀水中的悬浮物和胶体物质;投加氧化剂可以降低水中的有机物和铁、锰等重金属。
然而,化学修复技术可能产生二次污染,需要谨慎使用。
(四)生态修复技术生态修复技术是通过恢复和重建河流生态系统来改善水质。
这包括植被恢复、鱼类放流、湿地保护等措施。
这些措施可以增加河流的自净能力,提高水体的生态价值。
基于生态学原理的水生态修复技术及效果研究

基于生态学原理的水生态修复技术及效果研究水生态系统的保护与修复已成为当前生态环境治理的重要课题。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加,水污染问题愈发严重。
为了保护和修复水生态系统,人们积极探索研究基于生态学原理的水生态修复技术。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水生态修复技术,并分析这些技术在不同水域环境中的应用效果。
一、湿地修复技术湿地是一个重要的生态系统,不仅具有净化水质、保持水源、保护生物多样性等功能,还能固定沉积物和养分,减缓洪水威胁。
湿地修复技术主要包括人工湿地和天然湿地恢复。
人工湿地采用人工构建的方法,模拟天然湿地的生态功能,通过湿地植被和微生物代谢等作用降解和吸附水中的有机物和无机物质。
天然湿地恢复则是通过蓄水、沉淀泥沙和培育湿地植被等方式使湿地重新恢复自然状态。
研究表明,湿地修复技术在水生态系统的修复中具有较好的效果。
二、人工渗漏堤修复技术人工渗漏堤修复技术是一种修复河流水生态系统的有效方法。
通过在河岸上开凿槽道,使地下湿地与河流相连,形成了自然的河道系统。
采用这种方法,可以提供更多的栖息地和滋养涵养水的功能。
此外,人工渗漏堤还能提高水流的平衡性,减少河道水流的冲击,稳定河岸,降低水污染的风险。
这种修复技术可以提高水生物的存活率,增加水生物多样性,进一步改善水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
三、植物修复技术植物修复技术是一种使用适应性较强的植物来吸收和提取有害物质或改变环境中的有害因素的方法。
这些植物被称为修复植物,其根系具有可吸收和富集金属离子、有机物质和营养物质的能力。
植物修复技术在水生态系统的修复中被广泛应用,如用于河流污染的浮萍修复、湖泊底泥中重金属的富集修复等。
植物修复技术的优势在于操作简单、成本较低,且对生态系统的干扰较小。
四、生物多样性修复技术生物多样性修复技术旨在促进和恢复水生态系统中的物种多样性。
物种多样性对于水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功能具有重要影响,因此,通过生物多样性修复技术可以提高水生态系统的抗干扰能力和稳定性。
河流生态工程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背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工业生产的扩张,河流生态系统受到前所未有的压力。
河流污染、水资源过度开发、河道生态破坏等问题日益突出,严重影响了河流的生态环境和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为了改善河流生态环境,恢复河流生态功能,本研究选取了某典型河流作为实验对象,通过生态工程手段进行综合治理,以期为河流生态修复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
二、实验目的1. 通过对河流生态系统现状的调查与分析,了解河流生态功能受损的原因。
2. 设计并实施河流生态修复工程,验证其效果。
3. 探讨河流生态修复的技术方法和路径,为类似河流的生态修复提供参考。
三、实验方法1. 调查方法(1)现场调查:对河流生态系统进行实地考察,包括河流水质、底泥、植被、生物多样性等指标。
(2)文献研究:查阅相关文献资料,了解河流生态修复的理论基础和技术方法。
2. 实验设计(1)确定河流生态修复的目标和任务,如水质改善、生物多样性恢复、河道形态恢复等。
(2)根据河流生态系统现状,制定生态修复方案,包括河道疏浚、河岸植被恢复、水质净化等。
(3)对修复工程进行实施,并定期监测其效果。
3. 数据分析(1)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包括水质、底泥、植被、生物多样性等指标。
(2)评估河流生态修复的效果,并与修复前进行比较。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河流生态系统现状调查通过现场调查和文献研究,发现该河流存在以下问题:(1)水质污染严重,部分指标超过国家标准。
(2)底泥污染严重,重金属含量较高。
(3)河岸植被覆盖率低,生物多样性减少。
2. 河流生态修复方案根据调查结果,制定以下生态修复方案:(1)河道疏浚:清除河道内的淤泥,恢复河道形态。
(2)河岸植被恢复:种植适宜的植被,提高河岸植被覆盖率。
(3)水质净化:建设水质净化设施,降低污染物含量。
3. 实验结果分析经过一段时间的生态修复,该河流生态系统状况得到明显改善:(1)水质指标得到明显改善,部分指标达到国家标准。
河流治理可行性研究报告

河流治理可行性研究报告一、研究背景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推进,河流水质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了严重威胁。
针对这一问题,各国政府和科研机构纷纷展开了河流治理工作,探索有效的治理方案,以改善河流环境质量。
作为一个世界上拥有众多河流的国家,我国在河流治理领域也有着丰富的经验和技术积累,但在实践中仍然存在一些挑战和困难,如治理成本高、效果不明显等问题。
因此,有必要对我国河流治理的可行性进行深入研究,探讨适合我国国情的河流治理方案。
二、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对我国河流治理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分析,探讨我国河流治理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提出相应的建议和措施,以推动我国河流环境质量的改善,保护人民生活和生态环境。
三、研究方法本研究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搜集、案例分析和专家访谈等方法,通过对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和治理案例的梳理和总结,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对我国河流治理的可行性进行深入探讨。
四、河流治理的现状与问题分析1.河流水质污染严重,主要污染物包括工业废水、农业面源污染和城市生活污水等,导致河流水质长期处于劣Ⅴ类及以下。
2.河流河床淤积严重,导致河道断流、泥沙过多、水位下降等问题,影响了河流的自净能力和水质状况。
3.河流流域生态破坏严重,水生态系统失衡、湿地退化严重,生态环境恢复困难。
4.河流流域存在多头管理、权责不清等问题,导致治理工作难以推进,效果不明显。
五、河流治理的可行性分析1.政策支持:我国已经出台了一系列关于水环境保护和河流治理的政策法规,政府的政策支持将为河流治理提供有力支持。
2.技术手段:我国在河流治理技术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和技术积累,可以借鉴国内外的成功案例,采用先进的技术手段进行河流治理。
3.社会参与:河流治理需要全社会的参与和支持,民众的环保意识提升,将为河流治理工作提供有力支持。
4.经济投入:河流治理需要巨大的经济投入,但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资金筹措将不再是阻碍河流治理的主要问题。
河流与湖泊生态系统的保护与恢复

河流与湖泊生态系统的保护与恢复自然环境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其中河流与湖泊作为人类生命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为人类提供了丰富的水资源,也是许多动植物的栖息地和重要的生态系统。
然而,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的不断发展,河流与湖泊生态系统受到了严重的破坏,保护与恢复成为了当务之急。
一、河流生态系统的保护与恢复河流是自然水文循环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直接为人类提供了饮用和生产用水,也是许多生物的栖息地和繁衍生息的场所。
然而,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发展,许多河流遭受了严重的水污染和生态破坏,给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为了保护和恢复河流生态系统,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 减少污染源:加强河流污染治理,限制和减少排放污水和废水,加大对污水处理设施的投入和维护力度,减少工业和农业废水的排放。
2. 加强生态修复:对河流的岸线和生态环境进行整治,恢复沿岸的湿地和生态功能区,修复河岸和水草带,增加河流的透水性和生态空间,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3. 加强科学监测和管理:建立和完善河流生态环境监测和数据管理体系,加大河流生态环境保护和管理的力度,加强对非法捕捞和破坏河流生态环境的追责和制裁力度。
二、湖泊生态系统的保护与恢复湖泊是人类生活和生产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为人类提供了丰富的水资源,也是许多生物的重要栖息地和食源地。
然而,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增加,许多湖泊遭受了严重的污染和生态破坏,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生活。
为了保护和恢复湖泊生态系统,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 加强湖泊水污染治理:加强湖泊污染治理力度,减少和遏制污染源的排放,加大对污染物的监测和处理力度,净化湖泊水质。
2. 改善湖泊生态环境:加强湖泊的自然保护和管理,保护湖泊的生态系统,建立和完善湖泊水域保护和管理的法律制度和政策措施,促进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3. 科学开发利用湖泊资源:从科学合理的角度,开发利用湖泊资源,促进湖泊的生态经济发展,推动湖泊的可持续利用和保护。
河流生态修复技术的应用探讨

河流生态修复技术的应用探讨河流是地球上重要的自然资源之一,它们不仅为人类提供了水源、交通和能源,还对生态平衡和生物多样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加剧,许多河流面临着生态破坏和水质恶化的问题。
为了恢复河流的生态功能和健康,各种河流生态修复技术应运而生。
一、河流生态修复的重要性河流生态系统的健康对于人类和整个自然界都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
首先,健康的河流能够提供清洁的饮用水源。
其次,它们对于调节气候、防止洪涝灾害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再者,河流是众多生物的栖息地,丰富的生物多样性依赖于良好的河流生态环境。
然而,当前许多河流受到了污染、河道改造、过度取水等人类活动的影响,导致生态平衡被打破,水质下降,生物多样性减少。
因此,进行河流生态修复是迫在眉睫的任务。
二、常见的河流生态修复技术1、河道形态修复改变过去为了防洪等目的而对河道进行的过度硬化和渠化,恢复河流的自然弯曲形态,增加河道的宽度和深度变化,创造多样的水流速度和水深条件,为水生生物提供多样化的生存环境。
2、水生植物修复在河流中种植适宜的水生植物,如沉水植物、浮水植物和挺水植物。
水生植物可以吸收水中的营养物质和污染物,增加水体的溶解氧含量,同时为鱼类和其他水生动物提供食物和栖息地。
3、生物膜技术通过在河床上铺设特殊的材料,形成生物膜,为微生物提供附着生长的表面。
微生物可以分解水中的有机污染物,改善水质。
4、人工湿地技术在河流周边建设人工湿地,利用湿地植物和土壤的过滤、吸附和微生物分解作用,对河水进行净化。
人工湿地还可以增加河流周边的生态景观和生物多样性。
5、底泥疏浚对于底泥污染严重的河流,进行底泥疏浚可以去除积累的污染物,改善水质和底栖生物的生存环境。
6、生态护坡技术采用生态材料构建河岸护坡,如植被护坡、石笼护坡等,既能防止河岸坍塌,又能增加河岸的生态功能,促进植被生长,提高河岸的稳定性和美观度。
三、河流生态修复技术的应用案例1、某城市河流的生态修复该河流由于长期受到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排放,水质严重恶化,发黑发臭,水生生物几乎绝迹。
水生态修复技术在河道治理中的应用研究

水生态修复技术在河道治理中的应用研究摘要:如今,我国河道污染严重,各项行业的发展对河道生态环境有很大影响,需要及时进行治理。
本文论述了我国河流治理现状、水生态修复技术的类型及其在河流治理中的应用,以供参考。
关键词:水生态;修复技术;河道治理1.水生态修复技术概述通过对植物、微生物及其他原生生物的协同作用,对水体进行有效的净化,达到了净化水质的目的。
水生态治理技术在治理水污染方面取得了很好的成效,并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可。
该技术不仅成本低,而且在实践中效果显著。
在此基础上,从源头上进行污染控制,将水生态修复技术与各个环节有机地结合起来,以实现对水体生态的有效恢复。
2.河道治理中水生态修复技术的应用2.1生物修复技术生物修复技术是利用植物、动物、微生物等对水体中的有害物质进行吸收、转化,以达到净化水体、恢复水体生态的作用。
利用生物修复技术,可以通过单一植物、动物、微生物或多种植物、动物、微生物的综合利用,实现对水体的修复。
植物、动物、微生物等因素对河川生态修复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但均能取得良好的修复效果。
植物修复是利用植物对水体中有机物、无机污染物进行吸收、降解、过滤等处理,从而实现水体的净化;动物再生技术主要是利用动物群体对水中的污染物进行直接或间接的吸收和降解,以改善水质。
技术人员可以向受污染的水体中投放极具抗性的鱼类和昆虫,利用它们的食物链,吸收水中的有毒物质,或通过降解来提高水质;微生物处理技术是指通过与植物和植物的共生微生物,来净化水中的有毒有害物质。
技术人员可以在河道内种植水生植物,在河道内饲养水兽,提供适宜的微生物繁殖条件,并利用微生物吸收水中的氨、氮、磷,使水体得到净化。
2.2生态岸坡技术为了恢复水体的状况,采取了多种措施,使被破坏、被污染的水域生态环境得到恢复。
目前,我国水利事业由传统的防洪工程向保护生态、节约资源的方向发展,在管理理念上取得了新的突破。
采用生态岸坡技术,可以有效地改善河床的环境,例如:用降缓坡岸代替垂直坡岸,在缓坡岸上种植树木,选择具有高根系的植物,并加固堤岸结构,避免河道被河流冲刷,从而保证堤岸结构的稳定性,有利于水生生物的繁殖。
河流流域生态修复与保护研究

河流流域生态修复与保护研究一、前言河流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自然资源,不仅能够提供人们所需的水利、农业、工业、能源等方面的发展需要,同时还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维持生态平衡和生态安全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由于经济发展带来的环境破坏和生态失衡,许多河流的生态环境已经受到严重破坏,急需进行生态修复和保护。
二、国内外河流生态修复与保护的研究及进展1. 国内河流生态修复与保护的研究与进展我国是一个河流众多的国家,但随着经济快速发展,河流的生态环境遭受到了严重破坏。
针对这一问题,我国政府开始了一系列河流生态修复和保护的措施。
2001年,我国首次出台了《全国河湖水体污染控制与生态修复规划》。
此后,又相继出台了《草原生态保护和建设规划(2011-2020年)》、《全国淤地治理与生态修复规划(2016-2020年)》等一系列相关规划。
这些规划旨在保障河流及其流域的生态环境,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实现可持续发展。
在生态修复和保护领域,我国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2006年,黄河流域地表水水质总体呈好转趋势,河湖水质状况得到了明显改善。
而在2017年全国生态环境质量报告中,我国7大流域水环境质量有所改善。
2. 国外河流生态修复与保护的研究与进展在国外,欧美国家对于河流生态修复与保护的研究已经形成了相对完善的理论和技术。
例如,英国污水处理技术较为先进,河流净化前的生物检测技术较为成熟;美国西部人口更为集中,其河流生态修复以重点建设河流大坝及相关配套设施为主。
另外,各国之间的合作交流也非常频繁,比如东亚-太平洋地区水资源合作组织,美国环境保护署和加拿大环境部的跨国河流生态保护计划等。
三、河流流域生态修复与保护技术手段近年来,针对河流生态环境问题,出现了许多修复技术和方法。
以下是常见的几种修复技术:1. 河道生态演替生态演替是指不同类型植物或动物群体在一定环境条件下不断适应和变化的过程。
在河流生态演替中,通过生态学的方法还原自然河道的生态系统,逐渐恢复河流的生态平衡。
《2024年污染河流生态修复研究现状与进展》范文

《污染河流生态修复研究现状与进展》篇一一、引言随着工业化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不断增长,河流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构成了严重威胁。
污染河流的生态修复成为了环境保护领域的重要研究课题。
本文将就污染河流生态修复的研究现状与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二、污染河流的现状及影响污染河流主要受到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农业排放等多种污染源的影响,导致水质恶化、生态系统破坏。
这些污染不仅影响水生生物的生存,还可能通过食物链对人类健康造成潜在危害。
因此,对污染河流进行生态修复具有重要意义。
三、污染河流生态修复的研究现状1. 国内外研究概况国内外学者针对污染河流生态修复进行了大量研究,涉及修复技术、修复效果评估、生态修复过程中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等多个方面。
研究方法包括实验室模拟、现场试验、案例分析等。
2. 主要研究领域(1)物理修复技术:如疏浚、引水冲刷等,通过清除底泥、改善水流条件等手段,降低河流中的污染物浓度。
(2)化学修复技术:如化学沉淀、氧化还原等,利用化学反应将污染物转化为无害物质或降低其毒性。
(3)生物修复技术:如微生物修复、植物修复等,利用生物的作用降低河流中的污染物浓度,恢复生态系统的功能。
四、污染河流生态修复的进展1. 新技术的开发与应用近年来,随着科技的进步,一些新技术在污染河流生态修复中得到应用,如纳米技术、电化学修复技术等。
这些新技术在提高修复效率、降低二次污染等方面具有优势。
2. 综合治理理念的推广综合治理理念在污染河流生态修复中得到广泛应用。
该理念强调多部门合作、多措施并举,从源头上控制污染,同时进行生态修复。
这种综合治理模式在实践中取得了显著成效。
3. 生态修复效果的评估与监测生态修复效果的评估与监测是生态修复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通过建立监测体系,定期对修复效果进行评估,为后续的修复工作提供依据。
同时,利用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等手段,实现对修复过程的实时监测。
五、未来展望与建议1. 进一步开发新技术虽然现有的修复技术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需进一步开发新技术,提高修复效率,降低二次污染。
浅谈河道治理中的河流生态修复

浅谈河道治理中的河流生态修复摘要:河流生态修复是指采用人工干预的手段,增强和修复已受损的河流生态系统功能,进而实现河流生态系统自我保持、自身演替、整体平衡的良好循环。
河流生态修复工作在我国起步于20世纪90年代,从早期注重河流的单一功能,逐步发展为整体流域的生态系统恢复,但仍以恢复水质为主,对河流生态修复的研究大多为针对具体河段的修复工程。
关键词:河道治理;河流;生态修复1河流的生态能力影响因素1.1 影响河流生态环境的成因河流污染是河流生态系统的破坏的主要原因。
通常,河流污染主要包括工业污染、农业污染以及生活污染三大部分。
在人类生产活动中,引起的水体污染的,主要是工业污水。
由于工业污水中存在的污染物种类多,成分占比复杂,一旦排入河流,污染水体,破坏原有稳定的河流生态,在修复处理上会显得非常困难。
农业污染主要表现为水体的富集营养化。
农作物在被施肥之后,会残留大量的农药、化肥颗粒未被吸收,经灌溉、雨水冲刷等流入水体,导致水体局部区域富集营养化,严重地影响河道的生态平衡,出现东边水草多,鱼类丰富,营养高;西边水底裸露,没有任何的植被的状况。
河道被冲刷严重,长此以往,河流生态原有的平衡就会受到破坏。
河道污染的主要原因,是城市人口的聚集,城市生活污水的排放、废品的丢弃及倾倒等导致的水体水质恶化。
生活污水作为城市污染的主要污染源,是多种污水和杂质的混合体,包括厨房垃圾、洗涤垃圾和厕所垃圾等[10]。
1.2 影响河流生态的间接因素(1)水流条件。
包括河流生态系统的自我循环,自然降水,河流的流速、流态等。
随着气候的改变、人类活动等因素,都会对水流条件原有的性质改变,从而影响河流生态系统的自我修复能力。
(2)碳、氮、磷等有机物,是组成河道生态系统的骨架,在河道生态系统代谢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3)泥沙与河床。
泥沙的体量,形态在河床中不断地改变,环境,以及河床的节点化、硬化等,都对不同河流领域产生强烈的影响。
(4)其他条件。
河流生态修复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河流生态修复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1. 研究背景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加速发展,许多河流生态环境遭受了严重破坏。
为了保护和恢复河流的生态系统,河流生态修复工程开始被广泛关注和研究。
2. 修复目标河流生态修复工程的目标是恢复河流的自然水流,改善水质,并提供适合生物生存的环境。
通过修复河岸,植被恢复和水文调控等措施,期望能够改善河流的生态系统功能。
3. 修复措施为了实现河流的生态修复,本文提出了以下修复措施:- 河岸生态修复:清除人为建设和垃圾,恢复天然植被,以增加岸线的稳定性和生物多样性。
- 水文调控:通过建设堤坝和挡水设施,调整水流的强度和速度,以保持河流的稳定水位。
- 水质改善:加强污水处理和农业非点源污染管理,以减少水体污染物的输入。
- 生物多样性增加:引入适应性强的本地物种,以增加河流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和稳定性。
4. 可行性分析本文对河流生态修复工程的可行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 技术可行性:提出的修复措施已经在其他地区得到成功实施,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 经济可行性:根据初步估算,河流生态修复工程的经济投入较大,但可以通过多方面的资金筹措和激励措施来降低成本。
- 社会可行性:河流生态修复工程将改善当地居民的生活环境和水源供应,对社会具有较高的积极影响。
5. 实施建议为了成功实施河流生态修复工程,本文提出以下建议:- 建立跨部门的河流生态修复工作组,推动合作和信息共享。
- 制定详细的修复计划和时间表,确保项目按计划进行。
- 加强宣传和教育,提高公众的环境保护意识和参与程度。
- 配套政策和激励措施,鼓励企业和个人积极参与河流生态修复工作。
以上是关于河流生态修复工程可行性研究的报告,请您查阅。
如有任何问题,请随时与我们联系。
山区河流水生态系统修复技术研究———以贵州省水城区段北盘江为例

适合于具有高溶解度和高浓度有机磷的水体。
。 根据国外的经验,指出水利建设与生态建设的密切
2. 1. 3 生物修复技术。
目前,国内外学者对河川生态修复的理论和方法进行了
人造的基质和一种水生植物[22] 。 利用湿地土壤、人工介质、
[18]
联系是今后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
以密西西比河、莱茵河为典型代表的许多河流修复工作相对
水是一种主要的控制措施,将干净的水注入受污染的河道,
比较具体、细致,并且这些修复活动大多取得了良好的生态
可以增加河水的流量,加快河水的流速,促进河水的冲淡,对
环境效益。
在 20 世纪 90 年代,随着世界各国对河流生态问题的重
视,我国也逐渐对河流生态修复相关理论进行认知与探索。
河流水质。
际情况,对河流的现状进行分析,提出了治理的目的和原则,
2. 1. 1. 3 底泥疏浚。 通过对河道底泥的疏挖,去除水体中
并探讨了修复技术。 2005 年至今进入理论与实践全面发展
的污染物质,从而改善河段的水质。 底泥疏浚技术是一种有
阶段,全国范围内进行河流生态修复实践工作,在技术、管
效的清淤技术,该技术主要应用于富营养化河水的治理。
Key words Ecological restoration;Water ecology;Water environment;Mountainous river
水生态系统是指河湖生态系统及其水空间的子系统,以
现在生物多样性的提高,生物多样性的提高通过对生物的丰
海湿地组成的水和陆地群落的交错带。 它是水生生物群落
富的群落比贫乏的群落能在更高的层次上维持多种功能。
河流生态修复技术的创新与实践

河流生态修复技术的创新与实践河流,是大自然赋予人类的珍贵资源,它们不仅为我们提供了水源,还承载着丰富的生态系统和文化价值。
然而,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加剧,许多河流面临着生态破坏、水质恶化、生物多样性减少等问题。
为了恢复河流的生态功能,保障人类的可持续发展,河流生态修复技术应运而生。
本文将探讨河流生态修复技术的创新与实践,以期为河流生态保护提供有益的参考。
一、河流生态修复的重要性河流生态系统是地球上最重要的生态系统之一,它们对于维持生态平衡、调节气候、提供水资源、保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然而,由于城市化、工业化、农业现代化等进程的快速推进,河流生态系统受到了严重的破坏。
首先,河流的水质受到了污染。
大量的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和农业面源污染直接排入河流,导致水中的化学物质超标,溶解氧含量降低,水生生物难以生存。
其次,河流的形态和结构发生了改变。
为了防洪和航运等目的,人们对河流进行了大规模的渠道化和硬化改造,破坏了河流的自然弯曲和滩涂湿地,使河流的生态功能大大削弱。
此外,过度的水资源开发和利用也导致河流流量减少,甚至出现断流的情况,严重影响了河流的生态平衡。
因此,开展河流生态修复工作迫在眉睫,这不仅是保护生态环境的需要,也是实现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二、传统河流生态修复技术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人们采取了一系列传统的河流生态修复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河道清淤通过清除河道内的淤泥和垃圾,改善河道的通水能力和水质。
2、河岸绿化在河岸种植树木和植被,减少水土流失,增加河岸的稳定性和生态功能。
3、修建拦水坝通过修建拦水坝来调节河流的流量和水位,增加水体的停留时间,提高自净能力。
这些传统的修复技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河流的生态状况,但由于它们往往只关注于单一的问题或目标,缺乏对河流生态系统的整体考虑,因此效果并不理想。
三、创新的河流生态修复技术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人们对河流生态系统认识的不断深入,一系列创新的河流生态修复技术逐渐涌现出来。
堵河水生态修复可行性研究报告

利用微生物在物体表面形成生物膜,通过吸附和降解污染物,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该技术适用于处理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等污染源,具有处理效果好、运行稳定、能耗低等优点。
生态修复技术的可行性分析
曝气增氧技术应用案例
生态修复技术应用案例
生物膜净化技术应用案例
水生植物净化技术应用案例
底质改良技术应用案例
综合效益评估
从经济、社会、环境等多方面综合评估生态修复项目的可行性和可持续性。
风险评估
综合考虑项目实施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因素,进行科学的风险评估和预防。
制定最优方案
根据综合评估和风险评估结果,制定最优的生态修复方案,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
社会经济效益的综合评估
研究结论与建议
06
1. 生态修复技术是可行的
要点三
技术可行性
针对堵河水生态修复的工程技术方案,已有多年的成功实施经验,可根据堵河实际情况进行合理设计和应用。
要点一
要点二
经济可行性
生态修复技术实施后,可提高水质、改善水生态环境,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社会可行性
生态修复工程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和支持,符合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和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方向。
堵河水环境现状
由于水质污染和生态破坏,堵河生态系统受到严重威胁,生物多样性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生物多
水生态问题
堵河生态系统现状
生态修复技术可行性研究
03
1
生态修复技术简介
2
3
指通过生态学原理和工程手段,修复受损的生态系统,包括物理、化学和生物修复技术。
工程实施可行性研究
04
基于生态修复技术的堵河水环境治理方案
水体富营养化与湖泊生态系统的恢复研究

水体富营养化与湖泊生态系统的恢复研究水体富营养化是指湖泊、河流等水体中营养物质浓度过高,导致水生植物生长过旺盛,破坏水体生态平衡的现象。
这主要是由于过度施用化肥、农业面源污染、废水排放以及生活污水等导致的。
水体富营养化对湖泊生态系统造成了严重的威胁,研究如何恢复湖泊生态系统的健康变得尤为重要。
一、水体富营养化的影响水体富营养化会引发许多问题,严重影响湖泊生态系统的正常功能。
首先,过量的营养物质会导致水中藻类大量繁殖,形成水华。
水华现象不仅使水体变绿,降低了水质透明度,还会降低水中氧气含量,对水生动物造成危害。
其次,藻类死亡会导致水中有机物质的分解,进一步降低水体的氧气含量,造成水体缺氧。
此外,富营养化还会影响湖泊中的生物多样性,降低鱼类和其他水生动物的数量和品种。
二、湖泊富营养化的恢复方法针对水体富营养化对湖泊生态系统造成的伤害,研究人员提出了多种恢复方法,以恢复湖泊生态系统的平衡。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恢复方法:1.生物修复生物修复是一种利用湖泊生态系统中的生物资源恢复湖泊健康的方法。
例如,引入或增加食草鱼类的数量,食草鱼可捕食过多的藻类,减少水华现象。
此外,某些微生物可以分解水体中的有机物质,减少富营养化过程中产生的有害物质。
2.生态工程生态工程包括湖泊水质净化工程和湖泊湿地建设等。
水质净化工程通过物理、化学和生物方法去除水体中的有害物质,改善水质。
湖泊湿地建设则主要利用湿地植物和微生物的能力来净化水体。
湖泊湿地的植物可以吸收过多的营养物质,降低富营养化的程度。
3.综合治理综合治理是指采取多种手段综合施策,包括农田、城市与湖泊之间的协同管理。
例如,减少农田化肥和农药的使用,控制农业面源污染的同时,合理处理城市废水和生活污水,避免对湖泊造成二次污染。
三、湖泊生态系统的恢复案例在实际应用中,已经出现了许多湖泊生态系统的恢复案例,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例如,在加拿大的曼尼托巴湖,研究人员采取了湖泊湿地的建设,引入食草鱼并加强水体的流动性,成功减少了藻类的繁殖,改善了湖泊水质。
水生态修复技术研究

水生态修复技术研究水生态修复技术是指利用科学的手段和方法修复受到污染或破坏的水生态系统,恢复其功能和稳定性。
该技术的发展对于保护水资源、改善环境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水生态修复技术的背景、方法和应用范围等方面展开论述,以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提供一定的参考。
一、背景介绍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增加和环境的不断恶化,许多水体生态系统遭受到了污染和破坏。
水污染问题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直接影响到人类的生存和健康。
因此,研究和应用水生态修复技术成为当下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二、水生态修复技术的方法1. 湿地植被修复技术湿地被认为是自然界最具生态功能的水生态系统之一,湿地植被修复技术通过恢复湿地的植被群落结构和功能,提高水质净化效果,降低水污染程度。
2. 氧化还原修复技术氧化还原修复技术是利用还原和氧化反应来修复受到污染的水体。
通过将还原剂引入水体中,降低水体中的污染物浓度,并通过氧化反应将有害物质转化为无害物质,达到净化水体的目的。
3. 生物修复技术生物修复技术是利用生物体的生命周期、代谢机制和生态位特征对水体污染物进行去除的技术。
如利用植物的吸附、分解和转化功能来净化水体中的有机污染物。
4. 沉积物修复技术沉积物是水体中大量污染物的存储和转化场所,通过沉积物修复技术可以恢复沉积物的生态功能,提高水体的净化效果。
三、水生态修复技术的应用范围1. 河流生态修复河流是水生态系统中最常见的水体类型之一,也是人类社会生活和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当前,许多河流遭受了污染和破坏,水生态修复技术可以恢复河流的水质、水文和生物多样性等要素,保护河流的生态系统完整性。
2. 湖泊生态修复湖泊是重要的水资源和风景名胜地,但由于人类活动和自然因素的影响,许多湖泊面临富营养化和生态破坏的问题。
水生态修复技术可以通过有效管理和控制湖泊的生态因素,恢复湖泊的水质和生态环境。
3. 海洋生态修复海洋是地球上最大的水体,也是许多生物的栖息地。
国内外河流生态修复研究进展

国内外河流生态修复研究进展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增加,许多河流所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日益严重,包括河流污染、水生物种数量减少以及河岸边坡退化等。
因此,河流生态修复研究也成为科研领域的一个重要课题。
本文将围绕国内外河流生态修复研究方面的进展进行详细的介绍。
首先,国内外河流生态修复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河岸带生态修复、水质净化和河流连通性恢复等。
河岸带生态修复主要针对的是河岸边坡的退化问题,通过植被恢复和堤岸加固等手段,达到提高河岸生态功能的目的。
水质净化主要通过建设湿地、调整水流速率和增加流动性等手段,提高水体自净能力,达到改善水质的效果。
河流连通性恢复主要通过拆除或改建水利设施,使得鱼类和其他水生生物能够顺利迁徙,恢复河流的生态系统。
其次,国内外河流生态修复研究的方法主要包括物理处理、化学处理和生物处理等。
物理处理主要是通过改变河流的流速和流动性,以及修复河床和河岸的结构,恢复河流的自然状态。
化学处理主要是通过添加化学药剂或植被吸收等方式,减少水中的污染物浓度,提高水质。
生物处理主要是通过引入适应环境的植物和动物物种,增加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和稳定性,达到修复生态的效果。
再次,国内外河流生态修复研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在河岸带生态修复方面,国内外研究者通过调查和实验研究,提出了多种有效的生态修复方法,包括堤岸加固、植物恢复和土壤改良等。
在水质净化方面,国内外研究者通过建设湿地和增加水流速率等方法,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改善了水体的水质。
在河流连通性恢复方面,国内外研究者通过修建鱼道和拆除水力设施等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提高了鱼类和其他水生生物的迁徙能力。
最后,国内外河流生态修复研究仍然存在一些挑战和问题。
首先,河岸带生态修复的成本较高,需要大量的人力和物力投入。
其次,在水质净化方面,有些污染物很难被有效清除,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此外,河流连通性恢复可能对水利工程产生一定的影响,需要兼顾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综上所述,国内外河流生态修复研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包括河岸带生态修复、水质净化和河流连通性恢复等方面。
河流治理工程的生态修复方案

河流治理工程的生态修复方案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许多河流逐渐受到了严重的污染和破坏。
为了保护河流的生态环境,有效治理河流污染,河流治理工程的生态修复方案应运而生。
本文将针对河流治理工程的生态修复方案展开论述。
一、研究背景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快速增长,许多河流受到了严重的污染和破坏。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许多河流成为了废水的“垃圾桶”,水质严重下降,生态系统遭到破坏。
为了保护河流的生态环境,迫切需要制定科学的生态修复方案,使河流重新恢复清澈、健康的状态。
二、生态修复目标河流的生态修复目标是恢复水质、改善生态系统,为河流生态系统的平衡和健康提供条件。
具体目标包括:提高水质,减少污染物负荷;增加植被覆盖率,加强土壤保持能力;恢复鱼类和其他水生生物的生境;重建与人类活动的和谐共处。
三、生态修复方案3.1 污水处理首先,对于城市污水的处理是河流生态修复的关键步骤之一。
建立完善的污水处理厂,对城市排放的污水进行处理,去除其中的有害物质和污染物,确保排放的水质符合国家标准。
同时,鼓励居民安装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减少污水排放对河流的污染。
3.2 沿岸生态恢复河流的沿岸生态是整个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植树造林,增加沿岸生态系统的植被覆盖率,可以增加土壤的保墒和保持能力,减少水土流失。
此外,引入适应当地环境的植物物种,建立起完善的植物群落结构,为河流提供更好的生态服务功能。
3.3 鱼类生态恢复鱼类是河流生态系统中的关键物种,鱼类数量的增加可以有效地改善河流的水质和生态环境。
为了实现鱼类的生态恢复,应加强监测和保护重要河流的鱼类资源。
同时,适当减少渔业捕捞量,加强河流的保护区域建设,创造良好的恢复环境,保护鱼类的繁殖和生存。
3.4 减少杂质输入河流的生态修复还包括减少各种杂质的输入,如重金属、农药、化肥等。
采取适当的措施,减少工业废水和农田的化肥农药使用,避免直接排放到河流中,以减少对水质的污染。
同时,加强水域监测,及时发现和控制河流的污染源。
河道治理及生态修复方法研究

河道治理及生态修复方法研究摘要:自古人们沿河而居,河道治理是保证人类社会生存与发展的关键因素。
借助现代科技、理念,对河道进行有效治理,能够进一步保证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目标的尽快实现。
当前,通过针对河道治理情况进行认真研究,发现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针对问题进行治理,才是水美和生态修复建设的有效保证。
而且河道治理与防洪、经济发展密切相关,河道治理必须坚持生态原则、远近结合原则和规划一致的原则,忌随心所欲,不求实际。
本文从河道治理现状分析,指出河道治理的具体方法和途径:修复河道的形态;治理修复河床;有效防治污染;紧跟技术发展,实现数字化管理,以期对河道治理及生态修复有所参考。
关键词:生态保护;生态修复;河流治理引言传统河流治理主要以防洪为主,对河道生态造成了一定的破坏。
因而,在对河道的治理中,我们不能盲从,必须建立在对河道治理现状的科学分析之上,遵循科学和生态的原则,对河道进行有效治理。
河道和水系连通、环境修复、水美乡村建设目标的实现,能够进一步保证经济发展目标的达成。
其主要体现在,水是人类社会生存发展的重要资源,乡村地区农业种植与生产、居民生活用水以及生产企业建设、发展等,均离不开水资源的支持,对其进行有效治理,使其摆脱污染困境,摆脱短缺困境,能够为人类的生产、生活活动提供可靠的助力。
项目相关负责人,应该在充分认识到水资源有效治理重要性的基础上,能够依据当地的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有效办法,对水资源进行有效治理,以此保证水资源开发与利用合理,保障其能够切实为乡村振兴提供可靠支持。
1 河道治理的重要性河流的治理不仅要了解河流的结构,还需要对重要河段提出治理方案;应了解河流污水形成的原因,防止污水对水生生物造成影响。
因此,要综合考虑涵养水源,强化节水优先、环保治污等方面,结合实际,对污水进行处理,提升科学治理的能力,提高处理水的效率与质量,达到人们对生态美好环境的要求。
在生态环境保护中,河流治理作为其中重要的一环,虽然采取了措施,但依然存在着很多问题。
河流生态修复技术的研究与实践

河流生态修复技术的研究与实践地球上的河流是人类社会生存的重要资源,其不仅为人类提供了水源,还为人类的经济和文化发展发挥着巨大作用。
然而由于过度开发和污染,很多河流生态系统已经受到了破坏,人们的生产和生活遭受了巨大影响。
因此,河流生态修复技术的研究和实践对于维护生态环境和促进可持续发展显得尤为重要。
一、河流生态系统修复的必要性河流被视为自然环境中最受污染的独立生态系统之一。
我国50年来的快速城镇化和工业化进程加速了水生态系统中生物多样性下降、水污染等问题的出现,导致了河流生态环境的退化和崩溃。
由于人类的活动,大部分河流都会显现出土地利用和水文过程不断变化的状态,严重影响了生态系统,破坏了生态平衡,在河流水生态系统中,还会影响到自然界生态系统之间的联系和整体平衡。
二、主要河流生态修复技术的种类及应用范围河流生态修复技术主要包括三类:生态工程技术、生态修复技术和地貌恢复技术。
1. 生态工程技术生态工程技术是由大量的自然和人工工程布置下-定周期序列和相应的功能区,包括提高水质, 减少洪灾、节制水量和对改变土地利用情况进行监管等等。
关于防洪汛和调水的一些技术,如河岸截石、河床石栏、沿岸造林、河岸草带等,生态工程技术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生态工程技术的应用范围广泛,可以用于提高水质,减少洪涝以及对土地利用状况进行监管。
2. 生态修复技术生态修复技术包括了河道整治,引入植被措施等一些生态重构措施。
针对河道整治、水域整治、堤防修建的景观、生态、人文、实用多种功能的统筹性复合修复,包括水文形象、洪水水位轨迹、岸线形象、河道形象、公共设施等方面的考虑都可以涵盖其中。
3. 地貌恢复技术地貌恢复技术的目的是通过土地改良和植被引入,来纠正河流生态系统内部的失衡现象。
这一技术的作用范围广泛,不仅可以针对各种不同类型的地区进行应用,还可以通过不同的植被和土地修整方式针对特定问题进行修补。
这一技术的优点在于能够利用自然的生态系统自我修复能力,同时也能够对气候和生物多样性产生正面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流生态恢复研究摘要:主要研究河流的生态恢复问题,提出相关概念并加以区别,认识河流的重要性并对河流的健康程度进行一个评估,提出河流生态恢复技术的的思路,依据这个思路再进一步提出具体的河流生态恢复技术。
最后以晋江市河流生态修复为例进行简要的分析。
Abstract: Research of river ecological restoration problems, and puts forward relevant conceptsand distinguish, recognize the importance of rivers and to a degree of river health assessment, and put forward the thinking of river ecological restoration technology, based on this idea further put forward concrete of river ecological restoration technology. Finally in jinjiang river ecological restoration, for example a brief analysis.关键词:生态恢复、河流、生态Keywords:Ecological restoration, rivers, ecology我国对自然河岸带植被结构和功能以及管理的生学研究非常关注,正在努力探索修复受损河流生态系统的新理论和技术手段。
河流是在相应的地理、气候、水文条件下经过长期演变形成的完整和谐的生态系统,其上下游、左右岸及干支流之间是相互影响的,其中某一环节发生变化,都会影响甚至破坏整个生态系统的平衡。
近些年,我国的很多河道,特别是城市段河道得到了大规模的整治,较好的实现既定目标的效果,然而从总体上来看基本上还处于水质改善和景观建设阶段川,缺乏将传统水利与生物栖息地及文化景观建设的有机结合,尤其是在河流的系统性和完整性方面考虑不够。
未雨绸缪,防患未然,对于人类活动的这些无序干扰,以及对河流实施的以区段条块为中心的治理模式,成为目前河道治理中必须注意的大问题。
相关含义1.1河流(River) 是陆地表面上经常或间歇有水流动的线形天然水道,由潜流(subsurfacewater)、相连的河漫滩(floodplain)及河岸植被共同组成,这是一般对河流狭义上的理解,从广义或更具体而言,河流系统应是一个完整统一的生命系统,它由河流源头、湿地以及众多不同级别的支流和干流,组成流动的水网、水系或河系的分支网络体系(文伏波等,2007)。
具有时空上的高度可见性,在系统的纵向、横向与垂向上有高度的连通性。
[ 1 ]1.2水系(River system) 指一条干流及其相属各级支流的组合,在一定的汇水区域内,大小不一的河流构成脉络相通的河流系统,统称为水系或者河网。
水系的形成和发育过程受到一定的地质构造和自然环境,如地壳运动、地形、岩性、气候、植被等因素的控制。
在形态上,水系又有树枝状、长方状、羽毛状、放射状、平行状、环状、格栅状、分散状等各种不同的形态(丙孝芳,2004)。
水系的特征可以用河网密度、河系发育系数、河系级数等各种计算参数表示。
[ 1 ]1.3流域(River Basin) 是以河流为中心、被分水岭所包围的区域,在地域上具有明确边界范围(阮本清等,2001)。
习惯上人们往往将地表水的集水面积称为流域,用来指一个水系的干流和支流所流经的整个区域(王树义,2000)。
流域是介于生态系统和景观之间的一个空间单元,与流域相对应的时间尺度通常是年或数年之类的年际比较"流域作为综合的生态系统,包含河流等自然要素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等因素,因此流域尺度研究不仅应关注流域内水体、河岸带、陆地等各子系统间的物质!能量和信息流动,还应将流域作为复合生态系统,进一步从大尺度上对流域内社会经济及各种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等进行研究(龙笛,2007)。
[ 1 ]生态河流具有的功能[ 2]2.1防洪效应土壤中植物根系生态护坡较为发达,土壤和水资源保护这些植物具有很好的效果,因此耐冲击性能大大加强。
故生态护岸是一种更加高级的护岸型式。
生态护坡植被可以调节地表水和地下水,水循环变化。
洪水来了,植被渗透储存,削弱了高峰期,径流滞后效应。
当旱季来临的时候,在堤防储存的水反渗透,对调节水含量的有正面影响生态护岸中大量根系发达的植物在水土保持方面也有相当好的效果,使护岸的抗冲刷性能大大提高。
防洪效应是最基本,也是最本质的功能,其他效应都是锦上添花,但在现代人的生活中却是必不可少的。
2. 2 生态效应传统方法( 混凝土护坡) 进行堤岸防护的做法,河道大量被衬砌化、硬质化,虽然对防洪是有利作用,但整个生态系统被破坏,水体、土壤和其他生物从混凝土护坡分离,混凝土护坡阻止了河道与河畔植被的水气循环。
生态护坡的优点是水、河流、堤坝、河道植被一起,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
生态护坡坡面植被提供了觅食栖息地,以及为那些惧怕两栖动物和鱼类等水生动物提供理想的避难场所,在生物多样性保护发挥积极作用的地方。
只有生态护岸是用天然的材料,避免混凝土及外加剂、防冻剂的作用,防止对水质和环境的有害影响发生,以致破坏生态系统。
2. 3 自净效应生态护岸种植水柳、芦苇等植物,能吸收无机盐的水,水生植物根系对大量的微生物吸附,用于水净化,增加氧气含量的水体,有利于微生物的生长,促进水净化,改善水质。
2. 4 景观效应生态护岸技术广泛应用于国内外,在大堤建成生态绿色走廊,达到现代生态护岸的梦想,回归自然,供人们休息,提供必要的娱乐场所人们与自然更和谐。
河流健康评估在采取河流生态恢复处理措施之前,首先要做的就是对河流进行健康程度的评估,明确有哪些方面是需要进行处理的,同时要明确如何处理以及采取哪一种处理措施是更为合理的。
3.1物理-化学评估[ 3 ] 其评估的指标可以反映河流水流和水质变化、河势变化、土地使用情况和岸边结构。
3.2生物栖息地评估[ 3 ] 是勘查分析河流廊道的生物栖息地状况, 调查生物栖息地对于河流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的影响因素,进而对栖息地质量进行评估。
3.3水文评估[ 3 ] 是分析水文条件的变化对于河流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产生的影响。
3.4生物评估[ 3 ]是分析水文条件、水质条件和栖息地条件发生变化对于河流生物群落的影响程度。
4.河流污染治理的技术思路我国的河流污染问题导致了河流的生态功能被破坏,其因素众多,包括工业污染、生活废水污染、人口的增加等[4]。
被污染的河流的治理技术应该围绕以下思路来进行:(1)治理技术必须有效:所采用的治理技术必须要切实可行,保证能够有效地去除城市河流中的污染物,减少或避免污染物的转移,杜绝二次污染的出现。
(2)治理技术必须长效:所采用的治理技术必须长期有效,能够长久地发挥治理河流的作用。
(3)理技术要与生态环境相容:所采用的治理技术必须要与河道生态系统相容,尽可能使用当前最前端的生态技术,减少在城市污染河流治理过程中对河流的影响[5]。
(4)治理技术要经济适用:对于城市河流来说,其治理工作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要保证治理工作长期有效地进行,就必须要保证所采用的治理技术具备一定的经济性。
城市能够负担起河流长期治理的人力、物力、财力方面的投入,是保证城市污染河流治理工作持续进行的关键。
(5)治理技术要体现出景观的协调性:城市河流作为城市景观的组成部分,治理污染河流所采用的治理技术,还必须保持与城市景观的协调性,能构建出优美的河道景观体系。
对于城市污染河流的治理来说,思考其技术要点还要重视对污染问题根源的控制。
只有从源头上解决城市河流的污染问题,才能恢复城市河流的生态体系。
对于现今城市河流的污染源来说,主要可分为点源与非点源两种。
污染控制工作主要是针对点源进行的,如大型工矿企业、城市污水排放口等,其具体控制方法可以从建设污水、废水处理设施等方面进行考虑;针对非点源,如合流制城市管网污水出水口、小型工厂等,可以从改进管网布局、收集污废水并集中处理等方面考虑。
而对于农业生产中产生的污染,可以从控制农药使用、控制固体废弃物的排放等方面考虑[6-7]。
5.河流生态恢复技术5.1城市化河流自然化的设计方法5.1.1 矮墙式河岸处理方法矮墙式河岸处理方法是将原有的板桩墙截断或者用更短的板桩来代替它,这种矮墙的设计方法非常适用于缺乏后退距离的滨水地区。
采用短墙后,原有的河岸坡度需要重新调整使之变得平缓,或者需要回填部分土壤创造一个平缓、自然的岸坡。
也可以在板桩墙外建造一个悬臂架子,将河岸延伸至桩墙以外,并且在悬臂架子中种植水生植物,形成一个小型的人工湿地生境。
另有一种不采用悬臂架来重建岸坡和恢复植被的方法,它将一种渗透性网格结构的构件安装在改造后的岸坡上,用于锚固重新种植的植被。
栽植的蔓藤类植物生长后悬挂于缩短的板桩岸堤的顶端,宛如幕帘一般,可以起到柔化堤岸的视觉效果。
在一些河岸高度侵蚀的地区,采用石灰岩块锚固重建的岸坡的做法可以起到美观的效果。
同样,板桩护堤被缩短后,用石灰岩块沿着新造的坡岸成阶梯状排列,在石灰岩块之间种植本地的草本植物或休眠的树木枝条,而在坡顶种植灌木和乔木。
这种技术的优点在于具有自然特征的石灰岩块能够固定岸坡,维持岸坡的整体性,同时,生长在岩石块之间的植物的根系能够使岩石块稳固。
5.1.2板桩护岸的植物强化处理方法板桩护岸的植物强化处理方法通过在一些关键部位种植树木枝条和灌木,来改善现有的板桩墙式护岸。
种植在褶皱形板桩墙式驳岸的凹槽内的亲水植物,会逐渐会生长出驳岸外。
这些植物不仅可以软化和美化硬直的河岸,同时也能起到强化板桩护岸的作用。
合理选择植物种类,通过精心的设计能够形成小型的滨水生境,改善河流的生态环境。
矮桩墙的运用和板桩墙式驳岸自然强化方法都是很好的河岸处理方法,它们向我们展示了在不改变桩墙护岸的结构功能的情况下,也可以很容易的对现有桩墙护岸进行自然化改造。
5.2河岸恢复的生物工程技术[8]5.2.1植物扦插技术许多被证实可行的生物工程技术已经被开发用于河岸稳定,都依靠本土植物的作用。
其中活的植物枝条扦插是最简单的方法之一,该方法主要将活的植物枝条插入现有河岸土壤中,由于这些本土植物的活枝既无需要太多的维护,也不需要对根系进行特殊的处理,它们能够在恶劣的滨河环境中迅速生长。
另有一种改进了的活枝扦插技术,它用一簇活枝做成柴笼,将活枝簇扦插入河岸的土壤中。
这种方法的优点在于柴笼要比单根枝条更容易存活生长,能够更快速在在河岸上形成植被。
这些方法的一个重要特点是能够稳定河岸坡脚,能够减少河岸的泥泞及进一步被侵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