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2001年施甸地震的剪切波分裂参数变化特征

合集下载

2001年10月27日永胜6_0级地震的成因探讨

2001年10月27日永胜6_0级地震的成因探讨
图2 永胜震区附近构造块体运动特征 near the Yongsheng seismic area
1 滇西北块体 ; 2 滇中块 体 ; 3 块 体运动 方向 ; 4 断层 及其水平滑动方向
Fig. 2 Motio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ectonic blocks
北, 沿断裂带形成弥渡、 州城、 宾川、 力角 - 片 角、 期纳、 清水、 程海和金官等众多盆地。按断裂的地貌表现形态、 断裂新活动的垂直位错 量、 活动时间和规模的差异, 程海断裂可分为 8 段( 图 3) 。由南往北分别为: 红岩坡段 ( ∃ ) 、 苏家村- 山岗辅段( %) 、 宾川盆地东缘段( & ) 、 力角- 片角盆地段( ∋) 、 金沙江段( ( ) 、 期纳 - 清水盆地段( ) ) 、 程海盆地段( ∗ ) 和金官、 永胜盆地段( + ) 。 红岩坡段( ∃ ) 为程海断裂带的最南段, 呈北北东走向, 倾向东。其南端切割红河断裂带 并构成弥渡盆地的西北边界。断裂在地貌上主要表现为断崖, 红岩坡断崖高差达 600 余米, 呈直线状延伸, 处于定西岭分水岭上。分水岭以西水系形成时代较老 , 河道较长, 呈斜坡地 貌; 以东为断陷的弥渡盆地, 冲沟、 河流较年轻 , 多为中 - 晚更新世以来发育的( 国家地震局 地质研究所、 云南省地震局, 1990) 。从水系年龄的差异和地貌形态的不对称性等方面来看, 红岩坡断崖的垂直差异运动控制着弥渡盆地一侧冲沟的发育 , 冲沟形成于中 - 晚更新世以 来。中更新世以 70 万年计, 红岩坡段的垂直位错速率约为 1 0mm a。 苏家村- 山岗辅段( %) 介于弥渡盆地与宾川盆地之间 , 主要沿基岩山谷分布, 由几条北 北东向断层组成。在州城后所一带 , 断裂东侧地层抬升 , 西侧州城盆地下沉。东侧蛇山组顶 面为紫红色砾石构成的风化壳 , 上覆中 - 晚更新世以来的沉积物 ; 西侧盆地内蛇山组顶面与 东侧蛇山组顶面风化壳相比, 二者高差约 200m。以 70 万年估算 , 该段的垂直位错速率约为 0 3mm a。 宾川盆地东缘段 ( & ) , 由南向北, 走向由北北东转为南北再转为北北西向, 形成一个向 东凸出的弧形。该段太和村东断崖高 700~ 800 m, 垂直于断崖发育的最老河流年龄约为 50 万年 , 向东 , 河流与鱼泡江支流以分水岭相隔 , 鱼泡江支流年龄远远大于断裂附近的水系年 龄。以 50 万年计, 该段的垂直位错速率约为 1 5 mm a 。

运用改进的地震定位交切法重定位2001—2010年云南地震

运用改进的地震定位交切法重定位2001—2010年云南地震
j1
DT ( x ; R j1 , W j1 ; R j 2 , W j 2 ) = IJ R j1 - IJ R
W
W j2
迹交会最为集的点 x * 0
x
* 0
* ,该点使以下目标函数值最小 。 , y0 , z* 0
RDT x
Ȉ DT ( x; R
j 1
K
j1
, W j1; R j 2 , W j 2 ) I x W R jj11 W R jj22
作者简介:周建超 (1985 —) ,男,主要从事地震定位方法研究工作 基金项目: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 (项目编号: DGJB13B18) ;前兆综合地球物理场信息可视 化处理技术研究 —— 基于地形变数据 (项目编号: 2017010217) 本文收到日期: 2016-04-27
运用改 进的地震 定 位交切 法 重定位 2001 — 20 1 0 年云 南 地震
周建超 赵爱华 何正勤
(中国北京 100081 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 摘要 传统地震定位方法利用震源轨迹确定震源位置,但基于均匀或横向均匀介质模型 必然导致定位误差。为此对传统方法进行改进,发展适用于三维复杂地壳速度模型的地 震定位交切法。利用最小走时树射线追踪技术,以离散方式准确计算三维复杂地壳速度 模型中的震源轨迹,将震源定位于震源轨迹交汇的密集点。将该方法应用于云南地区地 震重定位,得到较高定位精度。 关键词 交切法;三维复杂速度模型;到时残差;震源轨迹;最小走时树算法
( j=1,2, 3,…,K ) (1)
其中, Rj1 和 Rj2 分别表示对应第 j 个走时差场的 2 个走时场的地震台站; W j1 和 Wj2 和分 别表示波的类型,即 P 或 S ; K 为走时差场数 。对于区域内的某个地震,震源在 x0 = (x 0, P 和 τS y0,z 0),发震时间为 t0,台站 Ri 记录到的 P 波、 S 波的初至到时分别为 τ Ri Ri,其震 源轨迹满足以下方程 ( j=1,2,3 ,…,K ) (2) j2 理论上,得到的震源轨迹将交切于一点,即震源点 。但实际上,无论是得到的地质 模型,还是初至波走时均会或多或少地存在误差,因此震源轨迹很难交于一个点,而是 交汇成一个小的区域,该区域大小即反映了地震定位精度 。在本文中,将震源定位于轨

20世纪云南地区Ms≥5.0级地震活动的基本特征

20世纪云南地区Ms≥5.0级地震活动的基本特征

20世纪云南地区Ms≥5.0级地震活动的基本特征苏有锦;李忠华;刘祖荫;蔡民军【期刊名称】《地震研究》【年(卷),期】2001(024)001【摘要】The basic features of time,space and strength distributions on earthqua ke occurrence with Ms≥5.0 in Yunnan in the 20 century have systematically been summarized and analyzed based on the study of the completeness and uniformity o f earthquake catlogue. Some basic understandings have been obtained as follows: (1) there existed the cycleof activation-guiet on ten-year scale for the ear thquakes with Ms≥6.7; (2) large earthquake reoccurrence period; (3) highly ran domicity on the time-space distribution for the earthquakes with Ms≥5.0, no cy cle of activation-quiet for the earthquakes with Ms 5~6, and annual occurrence rate of about 2.6 times and 68.3% probability of occurring 0.8~4.5 times per year of the earthquakes with Ms≥5.0; (4) space clustering of the earthq uakes with Ms≥6.0,80% of which only occurred in the about 20% of Yunnan area;(5) alternation activity of earthquakes with Ms≥6.7 in group in the West Yunna n and the East Yunnan divided by the Jingshajiang River-Red River fault; (6) the b-values for the earthquakes with Ms≥5.0 were 0.69.%在对云南地区地震目录完整性和均匀性分析的基础上,系统总结和分析了20世纪云南地区Ms≥5.0级地震活动时、空、强分布的基本特征。

1999年至2001年云南几次中强震前应力场方向动态变化及其预测意义

1999年至2001年云南几次中强震前应力场方向动态变化及其预测意义

1999年至2001年云南几次中强震前应力场方向动态变化及
其预测意义
付虹;王绍晋;王赟赟;黄毓珍;龙晓帆
【期刊名称】《地震研究》
【年(卷),期】2004(027)0z1
【摘要】利用小震综合节面解资料,分析研究了云南近期6次中强震前多分区、多时段应力场方向动态变化,并以多个震例表明,强震前应力场方向存在时空变化,对强震危险性预测具有指示意义.
【总页数】7页(P7-13)
【作者】付虹;王绍晋;王赟赟;黄毓珍;龙晓帆
【作者单位】云南省地震局,昆明,650041;云南省地震局,昆明,650041;云南省地震局,昆明,650041;云南省地震局,昆明,650041;云南省地震局,昆明,65004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315.1
【相关文献】
1.汶川Mw7.9和集集Mw7.6地震前应力场转换现象及其可能的前兆意义 [J], 刁桂苓;徐锡伟;陈于高;黄柏寿;王晓山;冯向东;杨雅琼
2.1999年台湾7.6级大震后江苏-南黄海地区中强震分析预测 [J], 门可佩
3.1995年苍山5.2级地震前应力场的动态变化 [J], 周翠英;华爱军
4.帕米尔东北侧中强地震前应力场动态变化特征分析 [J], 高国英;王海涛;温和平;
魏斌
5.1999年台湾7.6级大震与江苏—南黄海地区中强震预测 [J], 门可佩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2001年施甸地震地质背景与发震构造分析

2001年施甸地震地质背景与发震构造分析

2001年施甸地震地质背景与发震构造分析
谢英情;张建国;胡耀雄;王绍晋;石绍先;杨昆杰
【期刊名称】《地震研究》
【年(卷),期】2003(026)001
【摘要】在讨论地震地质背景基础上,综合分析了震区的深部构造、地表活动断裂、地面形变、极震区展布方向、震害、余震分布、震源机制解等发震构造标志,并且
进一步探讨了发震机制.初步认为北北西向罗明坝-太平断裂和北东向龙陵-丙麻断
裂是2001年施甸地震的主要发震构造,二者具有共轭构造活动的特征.
【总页数】10页(P57-66)
【作者】谢英情;张建国;胡耀雄;王绍晋;石绍先;杨昆杰
【作者单位】云南省地震局,昆明,650041;云南省地震局,昆明,650041;云南省地震局,昆明,650041;云南省地震局,昆明,650041;云南省地震局,昆明,650041;云南省地震局,昆明,65004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315.8
【相关文献】
1.西藏米林6.9级地震发震双差定位及发震构造分析 [J], 司金罗布;朱德富;美朵;次仁多吉
2.2018年5月28日吉林松原MS5.7地震发震构造分析 [J], 李永生; 赵谊; 李继业; 高峰; 石伟
3.2021年5月21日云南漾濞Ms6.4地震序列重新定位与发震构造分析 [J], 龙
锋;祁玉萍;易桂喜;吴微微;王光明;赵小艳;彭关灵
4.2021年5月22日青海玛多Ms7.4地震发震构造分析 [J], 徐志国;梁姗姗;张广伟;梁建宏;邹立晔;李旭茂;陈彦含
5.2021年6月10日双柏M_(s)5.1地震序列精定位及发震构造分析 [J], 王光明;刘自凤;彭关灵;孙楠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云南地区与频率有关的P波、S波衰减研究

云南地区与频率有关的P波、S波衰减研究

云南地区与频率有关的P波、S波衰减研究王勤彩;刘杰;郑斯华;陈章立【期刊名称】《地震学报》【年(卷),期】2005(27)6【摘要】分析了1999年7月-2003年12月发生在云南地区的由22个地震台站记录的5 668次地震的数字波形资料,从中选出保山、永胜、丽江、鹤庆、易门和禄劝6个地震台用扩展的尾波归一化方法计算P波、S波衰减.这6个台分为3个研究区,保山研究区内Qs-1=0.008 67f-0.86,Qp-1=0.011 55f-0.93;永胜、丽江、鹤庆研究区内Qs-1=0.018 24f-0.94,Qp-1=0.022 88f-0.92;禄劝、易门研究区内Qs-1=0.016 47f-0.91,Qp-1=0.028 26f-0.97.后两个研究区衰减结果比较接近,而保山研究区的P波、S波衰减明显偏低.与全球其它地区采用同样方法得到的P波、S波衰减结果对比表明:永胜、丽江、鹤庆研究区和禄劝、易门研究区的P波、S波衰减与日本关东地区很接近,而远高于韩国东南部的衰减;保山研究区的P波、S波衰减略高于韩国东南部.此外,还与前人得到的云南地区的尾波衰减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发现本文S波衰减值与他们的结果相近.【总页数】10页(P588-597)【作者】王勤彩;刘杰;郑斯华;陈章立【作者单位】中国北京,100081,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国北京,100036,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中国石家庄,050021,河北省地震局;中国北京,100036,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中国北京,100036,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中国北京,100036,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315.3+1【相关文献】1.云南地区S波非弹性衰减Q值研究 [J], 苏有锦;刘杰;郑斯华;刘丽芳;付虹;徐彦2.赣西北地区P波S波随频率衰减关系研究 [J], 董非非;汤兰荣;潘林山;王敏3.赣南地区P波、S波随频率衰减关系研究 [J], 汤兰荣;董非非;曾新福;项月文4.新疆北天山西段P波、S波衰减特征研究 [J], 高朝军;夏爱国;张志鹏;赵石柱;周康云;候赛因·赛买提5.云南地区S波非弹性衰减与ML震级测定研究 [J], 许亚吉; 杨晶琼; 秦敏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云南强震前地震活动因子A值异常动态演变特征

云南强震前地震活动因子A值异常动态演变特征

云南强震前地震活动因子A值异常动态演变特征刘翔;苏有锦;付虹;邬成栋【摘要】运用地震活动因子A值参数全面、深入地研究了云南强震前尤其是强震活跃期首发强震前地震活动在时间、空间的动态演变过程,研究结果显示:(1)强震前1~2年,在未来震中周围A值出现显著高值变化,异常阀值为A≥0.6;(2)强震前3~4年,A≥0.6的高值异常区主要分布在云南省外围或边界附近,省内A值异常较少.随着强震的临近,A值异常面积逐渐增大,并且向省内、未来震中迁移,震前1年或1~2年云南地区A值异常单位面积和省内外异常单位面积的比值出现明显转折回升.%We studied the temporal and spatial dynamic evolution of seismicity factor A-value before strong earthquakes , especially before the first shock in the active period of strong earthquakes in Yunnan. The results show as follows: (1) A-value would appear evident high value near future epicenters during 1 ~ 2 years before strong earthquakes, abnormal value is A≧0.6. (2) The high value anomalous areas of A ≧0. 6 mainly distributed in the surrounding areas or the boundary areas of Yunnan Province, but rarely distributed hi the inner of Yunnan Province during 3 ~ 4 years before strong earthquakes. With the approach of the strong earthquakes occurred, the areas in which A-value was abnormal expanded gradually and moved toward the future epicenters or the inner of Yunnan Province. During one year or 1 ~2 years before strong earthquakes, the unit area in which A-value was abnormal in Yunnan and the ratio of the unit area in which A-value was abnormal between inside and outside of Yunnan significantly turned and picked up.【期刊名称】《地震研究》【年(卷),期】2012(035)002【总页数】8页(P163-170)【关键词】云南强震;地震活动因子;时空动态演变【作者】刘翔;苏有锦;付虹;邬成栋【作者单位】云南省地震局,云南昆明650224;云南省地震局,云南昆明650224;云南省地震局,云南昆明650224;云南省地震局,云南昆明65022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315.7刘翔等 (2002,2005,2010)研究表明,云南地区强震中期阶段,不同级别地震活动表现出不同尺度的显著平静和空间的丛集特征,而在强震短期,中小地震往往出现显著的活跃等层次性特征,如:强震首发前,6级地震出现超出3年平静异常,而在此期间,4~5级地震活动有可能形成条带、密集区、围空等有序分布;在强震发生前0.5~1 a,4级以上地震往往出现大于90 d平静异常,且3级地震活跃并且多形成条带、密集区、围空的有序分布。

20世纪云南地区Ms_5_0级地震活动的基本特征

20世纪云南地区Ms_5_0级地震活动的基本特征
收稿日期 :2000 —04 —04 . 基金项目 :云南省自然科学基金 (97D015G) 和云南省中青年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培养引进办公室资助项目 . 作者简介 :苏有锦 (1965~ ), 男 , 云南人 , 副研究员 , 主要从事地震学与地震预测研究 . ① 中国地震局监测预报司预报管理处编 .中国强地震目录 (公元前 23 世纪 ~ 1999 年).1999 .
4
地 震 研 究 24 卷
1990 , 1993 ;皇甫岗 等 , 2000) 以 6.7 级为 起始震级, 也得到了上述 4 个活跃期的划 分 。 表 3 是 1900 ~ 1999 年云南地区 6.7 级以 上地震目录 , 共 18 组 22 次 , 其中有 4 组双 主震 。图 3 是 Ms ≥6.7 级地震的 M -t 图 。
表 2 给出了云南地区不同时段 , 不同震级范围的 Cν值计算结果 。
表2
震级范围
MS ≥5.0 MS ≥6.0 MS ≥6.7
云南地区不同 时段 、 不 同震级范围的 Cν值
资料时段
1900~ 1999 年 1.20 1.08 1.18
1929~ 1999 年 1.02 0.99 1.26
1965 ~ 1999 年 1.04 0.94 1.17

24 卷 第 1 2001 年 1 月

JOURNAL
地 震 研 究
OF SEISMOLOGICAL
RESEARCH
VoJl. an24.,20N0o1.1
20 世纪云南地区 Ms ≥5.0 级地震活动的基本特征
苏有锦 李忠华 刘祖荫 蔡民军
(云南省地震局 , 云南昆明 650041)
(1)
式中 Δt 和 σΔt 分别是 Δti (i =1 , 2 , … , n) 的平均值及其标准偏差 。 当 Cν=0 时 , 表示地震活动

剪切波分裂分析方法对地震各向异性研究进展

剪切波分裂分析方法对地震各向异性研究进展

华 南 地 震SOUTH CHINA JOURNAL OF SEISMOLOGY第40卷第4期2020年12月Vol . 40,NO.4Dec.,2020(云南省地震局,昆明 650224)摘要:剪切波分裂分析方法已被广泛运用于地球内部介质各向异性研究。

不同的分裂分析方法适用于不同的介质(地壳或地幔),揭示不同构造、不同深度介质各向异性特征,为探讨地球深部动力学演化过程提供信息。

本文介绍了剪切波分裂理论、分析方法以及总结用于不同区域研究地壳、上地幔各向异性中已经取得的相关成果。

分析剪切波分裂分析方法还存在的问题及如何处理,以期在高密度数据资料的基础上获得更为可靠的剪切波分裂参数。

关键词:剪切波分裂;地壳;地幔;各向异性特征;地球动力学中图分类号: P31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8662(2020)04-0071-08DOI :10.13512/j.hndz.2020.04.010剪切波分裂分析方法对地震各向异性研究进展田 鹏,杨周胜田鹏,杨周胜. 剪切波分裂分析方法对地震各向异性研究进展 [J]. 华南地震,2020,40(4):71-78. [TIAN Peng ,YANG Zhousheng. Research Advances of Shear Splitting Analysis in Seismic Anisotropy [J]. South China journal of seismology ,2020,40(4):71-78]Research Advances of Shear Splitting Analysis in SeismicAnisotropyTIAN Peng ,YANG Zhousheng(Yunnan Earthquake Agency ,Kunming 650224,China)Abstract :Shear wave splitting analysis method has been widely used in the study of the anisotropy of the earth's interior media. Different splitting analysis methods can be applied to different media (crust or mantle),revealing the seismic anisotropy characteristics of medias with different structures and depths ,and providing information for exploring the dynamic evolution process of the deep earth.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theory of shear wave splitting ,analysis methods ,and summarizes the relevant results that have been obtained in the study of the anisotropy of the crust and upper mantle in different regions. The paper analyzes the remaining problems of the shear wave splitting analysis methods and how to deal with them ,in order to obtain more reliable shear wave splitting parameters based on high-density data.Key words :Shear splitting analysis ;Crust ;Mantle ;Anisotropy ;Geodynamics收稿日期: 2020-02-10作者简介:田鹏(1988- ),女,工程师,主要从事地震监测预报与研究工作。

云南泸沽湖地震历史记录2001年

云南泸沽湖地震历史记录2001年

云南泸沽湖地震历史记录2001年云南泸沽湖地震是指2001年2月24日发生在中国云南省泸沽湖地区的一次地震。

这次地震给当地人民的生活和社会经济造成了巨大的影响,对泸沽湖地区的自然环境也带来了一定的破坏。

以下是关于云南泸沽湖地震的历史记录,详细描述了这次地震的发生过程、影响和灾后的重建工作等。

1.发生过程2001年2月24日凌晨4时08分,一场里氏6.8级的地震突然袭击了云南泸沽湖地区。

据地震专家分析,这次地震主要源于泸沽湖地区位于青藏高原和喜马拉雅山脉交汇处,地壳活动频繁,板块运动巨大,因此地震是由地壳构造运动引起的。

这次地震持续了大约30秒钟,震感较强,泸沽湖附近的许多城镇和村庄都遭受了不同程度的破坏。

地震后,泸沽湖地区还发生了多次余震,给当地居民造成了严重的恐慌。

2.影响和损失这次地震造成了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据统计,地震导致了当地30多个乡镇的房屋损毁情况严重,数千人受伤,上百人死亡。

特别是山区的一些小村庄,由于地震发生时大多数居民还在睡眠中,很难及时逃生,因此死亡人数更为惨重。

地震还破坏了许多重要的基础设施,如道路、水电站、通信设施等。

房屋倒塌导致了人们无家可归,交通中断给救援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还有一些学校、医院和工厂被严重摧毁,无法正常运作,给当地的生活和经济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3.灾后重建面对这次巨大的自然灾害,云南省政府迅速启动了灾后重建工作。

首先,救援队伍迅速组织,赶赴灾区进行抢救和救援工作,救助受困人员,清理废墟,搜寻幸存者。

随后,政府提出了重建计划,重点投入人力、物力和财力进行灾后重建。

政府组织了大批的施工队伍和志愿者,重建房屋、道路、学校、医院等基础设施。

同时,政府加强了对灾区农民和受灾企业的扶持,通过减税减息等措施,帮助他们顺利恢复生产。

在重建的同时,政府也加强了对地震预警系统的建设。

在泸沽湖地区增设了更多的地震监测站和震源预警系统,旨在提早预警地震,减少灾害损失。

云南地区中强地震连发及其调制比的时空展布特征

云南地区中强地震连发及其调制比的时空展布特征

云南地区中强地震连发及其调制比的时空展布特征
李永莉;张俊伟;刘丽芳;蔡静观;付虹
【期刊名称】《地震研究》
【年(卷),期】2004(027)003
【摘要】剖析并定义了云南地区1970~2001年中强地震连发,发现中强地震连发的时空展布具有空间分布按一定方向有规律迁移,时间分布集中于5~11个月的特点.利用小震调制比分析云南地区中强地震连发的孕震演变,结果发现小震调制比的异常特性:空间上中强震连发前2~0.5a的时段内小震调制比出现8个平方度以上的异常面积元,异常面积元集中的地区为未来中强震连发的主体区域,时间上中强震连发前1~3a出现小震调制比Rm的高值异常.并用花岗岩块体受压实验结果初步探讨了中强地震连发及其调制比时空展布特征的构造活动.
【总页数】7页(P230-236)
【作者】李永莉;张俊伟;刘丽芳;蔡静观;付虹
【作者单位】云南省地震局,昆明,650041;云南省地震局,昆明,650041;云南省地震局,昆明,650041;云南省地震局,昆明,650041;云南省地震局,昆明,65004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315.5
【相关文献】
1.云南地区中强地震余震序列部分统计特征分析 [J], 蒋飞蕊;叶建庆;杨晶琼
2.云南地区中强地震前应变释放特征 [J], 钱晓东;李琼;洪敏
3.云南地区M≥6.8强震活跃期首发地震前中强地震活动特征 [J], 万登堡;刘丽芳
4.云南地区中强地震经济损失快速预评估方法研究 [J], 和仕芳;张方浩;余庆坤;吕佳丽;邓树荣;杜浩国;曹彦波
5.云南地区中强地震长期平静被打破后首发强震空间分布特征 [J], 刘自凤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施甸地震震害分析

施甸地震震害分析

在这次地震调查中作者坚持在乡镇所在地 ,房屋类型比较集 中点采用砖混 、框架结构作为评定震 害指数 的 主要依据 ,得到 了较好 效 果 特 别是在 太平 极震 区 ( ) Ⅷ。 ,与强 震 仪器所 记 录到 的地 面运动 加速 度 峰
值对应 较好 。
维普资讯
维普资讯
第2卷 5

第 2期
4月




C S AR H ALRE E C
Vd 2 5
o 2
J UR AL OF S IM0 删 O N E S I
A町 . 0 ∞ 0
施 甸 地 震 震 害 分 析
} 伦 崔建 赵 庆 包一 王 明 文 永 峰 锡财 杨昆 杰
震 中位 置 震缎/
东经
9 a1 9 3 9。 9 0l 9 2 9 0 9 c D’ 90 5 2 5 9 4.2 4. 4 1 0 6 5 1 0
震源深度/m k
∞ 【 —6—08 】 1
0 :0 :2 2 3 8
2 4 0  ̄9’ 4
( 云南省地震局 ,昆明 ,6C4 ) 5O 1
摘要 综台 震区 12 0 个居 民点的震害调查资料 ,描述 :0 年 4 1  ̄1 0 月 0日、1 2日施 甸 5 2 和 5 9 级 级地 震烈度分
布和各烈度区的震害特 征 .统计分析 了震害指数与地震烈度 的关 系 ,讨论 了震害与场地条件的关系。
关键 词 :震 害调 查 ,地震烈度 ,震 害分布 ,施 甸地 震
中图分类 号 :P 1. 文献 标识码 :A 文章 编号 :1[ 358 00一O6 20 )0 —09 3 66 f02 2 12—0 8
1 概 况

云南4个地震序列Q-1c值变化特征对比研究

云南4个地震序列Q-1c值变化特征对比研究

云南4个地震序列Q-1c值变化特征对比研究
王伟君;刘杰
【期刊名称】《地震》
【年(卷),期】2006(26)1
【摘要】对云南地区4个地震序列,分别为2000年姚安6.5级地震、2001年施甸5级震群、2001年永胜6.0级地震和2003年大姚6.2、6.1级震群,利用垂直向数字地震尾波分别计算地震序列周边台站3个频率段的Q-1c值,分析对比其时间演化趋势.发现对于主-余震型序列,主震后Q-1c值整体上变化幅度不大,趋于稳定.而对于震群(或双震)型序列,在第一个主震后,Q-1c值表现出上升-下降趋势,持续一段时间后强震发生.这些变化在序列周围的台站和三个频率段的变化整体趋势是一致的,但变化幅度不一致,可能与孕震区的位置和孕震应力的演变过程有关.上述研究为强余震的预报提供一个新的方法.
【总页数】7页(P19-25)
【作者】王伟君;刘杰
【作者单位】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北京,100036;中国地震台网中心,北京,100036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315.3
【相关文献】
1.大同地震序列的尾波Q值变化特征研究 [J], 啜永清;张淑亮;苏燕;王焱;宋美琴
2.云南地区地震序列的P值和b值变化特征 [J], 李忠华;苏有锦;蔡明军;张俊伟;刘祖荫
3.双差(DD)定位地震目录能用于地震序列的统计地震学参数计算吗?——云南鲁甸MS6.5地震序列b值的空间分布 [J], 张盛峰;吴忠良;房立华
4.2010年青海玉树7.1级地震序列b值变化特征研究 [J], 万秀红;屠泓为;罗国富
5.大柴旦地震序列尾波衰减Q值变化特征研究 [J], 王培玲;郭葆庆;李国佑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2001年施甸震群非弹性衰减及震源参数特征研究

2001年施甸震群非弹性衰减及震源参数特征研究

2001年施甸震群非弹性衰减及震源参数特征研究刘丽芳;刘杰;苏有锦;付虹【期刊名称】《中国地震》【年(卷),期】2005(21)4【摘要】本文根据昆明区域数字台网记录的数字地震波形资料,采用Atkinson方法反演了施甸地震震源区非弹性衰减,运用Moya方法反演了施甸震中200km区域内6个数字地震台的场地响应.首先扣除了地震记录数据中传播路径、场地响应和仪器响应的影响,继而利用遗传算法测定了2001年施甸震群的震源参数.结果表明:①地震矩和近震震级有很好的线性关系,地震矩范围为1×1012~1014N·m,震源破裂半径为157~973m,地震矩与震源半径之间亦呈线性关系.②拐角频率随地震矩的增大而减小.用最小二乘法拟合出拐角频率与地震矩之间的关系式,据此关系式可计算出拐角频率的估计值.拐角频率与其估计值之差的时间进程曲线表明,强余震发生之前会连续出现拐角频率与其估计值的差值呈高值或低值异常.③地震应力降范围为0.07~1.55MPa,应力降与近震震级无明显的依赖关系,强余震发生之前会出现高应力降异常.④余震的震源深度主要分布在5~10km,表明地震能量释放主要集中在这一深度范围内.【总页数】11页(P475-485)【作者】刘丽芳;刘杰;苏有锦;付虹【作者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空间和地球科学学院,合肥金寨路96号,230026;云南省地震局,昆明,650224;中国地震台网中心,北京,100036;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空间和地球科学学院,合肥金寨路96号,230026;云南省地震局,昆明,650224;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空间和地球科学学院,合肥金寨路96号,230026;云南省地震局,昆明,65022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315【相关文献】1.江苏及邻区地震波非弹性衰减Q值、场地响应和震源参数研究 [J], 康清清;缪发军;张金川;霍祝青;杨驰;李正楷2.利用数字化波形研究内蒙古东部地区非弹性衰减系数、场地响应和震源参数 [J], 郝美仙;尹战军;张帆3.云南盈江地区地震波非弹性衰减Q值、场地响应及震源参数研究 [J], 秦敏;李丹宁;张会苑;高洋;姜金钟4.山东长岛地区地震波非弹性衰减Q值、场地响应及震源参数研究 [J], 周少辉;曲均浩;苗庆杰;李铂;郭宗斌;刘方斌;;;;;5.山东长岛地区地震波非弹性衰减Q值、场地响应及震源参数研究 [J], ZHOU Shaohui;QU Junhao;MIAO Qingjie;LI Bo;GUO Zongbin;LIU Fangbin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2001年云南施甸Ms 5.9地震余震序列尾波Qc值研究

2001年云南施甸Ms 5.9地震余震序列尾波Qc值研究

2001年云南施甸Ms 5.9地震余震序列尾波Qc值研究钱晓东;李白基;秦嘉政【期刊名称】《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年(卷),期】2004(25)1【摘要】利用云南保山地震台记录到的2001年施甸地震数字化波形观测资料,根据尾波散射理论,测量了震源区尾波QC(f)值,结果表明,中心频率为1.5 Hz时,施甸地区尾波振幅衰减率β(f)值在-0.012~-0.02范围内,平均值为-0.017,QC值在110~140之间,平均值为124:得到施甸地区尾波QC值与频率的关系为Qc(f)=77f0.75尾波波源因子A0(f)与地震震级成正比,满足关系lgA0(f)=0.899ML+0.81,与频率成反比,满足关系lgA0=-0.046×f+2.84;本文得到的一个重要结果是,施甸5.3级地震的最大强余震发生之前,QC值存在一个变化过程;QC值在均值附近±1.5倍方差线内均匀地波动→QC值逐渐下降→QC值出现低于方差线的异常点→QC值逐渐恢复到正常水平→发震;施甸地区的尾波QC值不同于构造活动较为稳定的地区,而与构造活跃、地震活动频繁的地区较为接近,属于低频低QC值地区.【总页数】9页(P9-17)【作者】钱晓东;李白基;秦嘉政【作者单位】中国昆明,650041,云南省地震局;中国昆明,650041,云南省地震局;中国昆明,650041,云南省地震局【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315.3+1【相关文献】1.2001年施甸Ms5.9地震序列的震源参数研究 [J], 秦嘉政;钱晓东;叶建庆2.2005年云南文山地震余震序列尾波Qc值研究 [J], 李琼;钱晓东;秦嘉政3.2009年云南姚安Ms6.0地震余震序列尾波Qc值研究 [J], 李琼;秦嘉政;钱晓东;赵小艳;毛慧玲4.2007年宁洱6.4级地震余震序列尾波QC值研究 [J], 李琼;秦嘉政;钱晓东5.2020年1月19日伽师Ms6.4地震序列尾波QC值特征研究 [J], 郭寅;刘建明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2001年云南地区地震活动概述

2001年云南地区地震活动概述

2001年云南地区地震活动概述
苏有锦
【期刊名称】《地震研究》
【年(卷),期】2002(025)002
【摘要】@@ 1地震活动概况rn据昆明区域数字地震台网测定,2001年1月至12月云南地区(21°~29°N,97°~106°E)共发生M≥3.0级地震188次(不含余震),其中3.0~3.9级地震149次,4.0~4.9级地震27次,5.0~5.9级地震11次,6.0级地震1次.2001年云南省内共发生M≥5.0级地震7组9次,分别是3月10澜沧5.0级地震,4月10、12日和6月8日施甸5.2、5.9和5.3级地震,5月24日宁蒗5.8级地震,7月10日楚雄5.3级地震,7月15日江川5.0级地震,9月4日景谷5.0级地震和10月27日永胜6.0级地震.
【总页数】5页(P200-204)
【作者】苏有锦
【作者单位】云南省地震局,昆明,65004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315.8
【相关文献】
1.云南地区地震活动能量场的时空分布特征 [J], 罗国富;杨明芝
2.云南地区断层活动特征及与地震关系研究 [J], 张燕;柳嘉
3.云南地区强震前波速比、震源深度及中小地震活动的特征 [J], 李永莉;毛慧玲;王
世芹;秦嘉政
4.云南地区7级大震震源区地震活动特征研究 [J], 刘虹;苏有锦
5.云南地区M≥
6.8强震活跃期首发地震前中强地震活动特征 [J], 万登堡;刘丽芳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云南省2001年上半年地震活动综述

云南省2001年上半年地震活动综述

云南省2001年上半年地震活动综述
蔡静观
【期刊名称】《地震研究》
【年(卷),期】2001(024)004
【摘要】@@ 据云南数字地震台网测定,2001年上半年云南省共记录到3级以上地震55次(不含余震):其中3~3.9级地震44次、4~4.9级5次、5~5.9级5次.2001年上半年云南地区地震活动最显著的特点是历史上少见的中强震连发(表1).rn1 引人注目的中强震rn1.1 时间上密集连发rn继2001年2月老挝5级双震和四川雅安5级、6级地震,云南省3~6月连续发生澜沧、施甸和宁蒗5次中强震,达百年来中强震年均值的2倍,且均发生在调制期(农历廿九、卅、初一、初二、十四、十五、十六、十七)或调制期附近(表1).rn与5级中强震连发形成鲜明对比的是3~4级中等地震频次较低,仅占多年均值的7成,但2001年1~3月连续上升,而3~6月却连续下降(图1).
【总页数】3页(P375-377)
【作者】蔡静观
【作者单位】云南省地震局,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315.8
【相关文献】
1.2001年11月14日昆仑山口西8.1级地震前地震活动性异常及其思考 [J], 刘蒲雄;郑大林;车时;潘怀文;刘桂萍;杨立明
2.2001年上半年全球地震活动 [J], 范洪顺
3.2001年上半年全世界地震灾情综述 [J], 赵荣国;王科英
4.2001年昆仑山口西8.1级特大地震孕育过程及中强地震活动图像演化 [J], 孙加林;曹井泉
5.2001年闽台地区地震活动综述 [J], 林树;鲍挺;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腾冲火山区剪切波和尾波衰减初步研究

腾冲火山区剪切波和尾波衰减初步研究

腾冲火山区剪切波和尾波衰减初步研究李白基;秦嘉政;叶建庆;陈敏恭;刘学军【期刊名称】《地震研究》【年(卷),期】2000(023)002【摘要】用云南腾冲火山地区观测的地震数字化记录进行了尾波和剪切波的衰减测量.用Aki and Chouet和Sato单次散射模型获得52秒和18秒流逝时间尾波的品质因子分别为Qc(f)=57×f-0.94和Qc(f)=26×f-0.95,表明地壳上部和地壳上地幔的地震波衰减频率变化率一致.两者均未显示出活火山地区尾波衰减的异常特征.尾波掠过空间椭球的平均半轴,前者约为80km,大大超出了腾冲火山分布的地理范围,后者约为30km,在腾冲火山分布的地理范围之内.用尾波规一双台S波振幅比法进一步缩小所用地震波掠过的空间,最后获得了S波随频率的衰减有类似于前人报导的活火山地区尾波频率衰减的特征:相对于低频(1.5~6Hz),高频(6~20Hz)的Q-1s变化很小.从地表位置看,腾冲最年青的全新世的马鞍山和老龟坡火山就在S 波掠过范围内,打鹰山火山也在近旁.这一结果表明在这三座火山体之下存在低速高衰减体.火山或处于休眠状态,或在消亡过程之中.【总页数】7页(P136-142)【作者】李白基;秦嘉政;叶建庆;陈敏恭;刘学军【作者单位】云南省地震局,昆明,650041;云南省地震局,昆明,650041;云南省地震局,昆明,650041;云南省地震局,昆明,650041;云南省地震局,昆明,65004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5【相关文献】1.华北地区Lg尾波衰减研究--Lg尾波Q的测量 [J], 刘建华;刘福田;阎晓蔚;胥颐;郝天珧2.华北地区Lg尾波衰减研究--Lg尾波Q0地震成像 [J], 刘建华;刘福田;阎晓蔚;胥颐;郝天珧3.腾冲火山活动区的烈度衰减及环境应力场特征 [J], 秦嘉政;皇甫岗4.利用SSR法研究钟祥台Lg波尾波衰减特征 [J], 赵瑞;朱新运;李俊超5.云南地区散射衰减、吸收衰减及尾波衰减的综合研究 [J], 王勤彩;陈章立;王中平;郑斯华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2008年以来滇西地区地震序列的谱振幅相关系数变化特征

2008年以来滇西地区地震序列的谱振幅相关系数变化特征

2008年以来滇西地区地震序列的谱振幅相关系数变化特征黄浩;付虹【期刊名称】《地震学报》【年(卷),期】2014(000)004【摘要】Using digital seismic waves recorded by Yunnan Digital Seismic Net-work,we calculated the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of spectral amplitude of six MS ≥4.0 earthquake sequences occurred from 2008 to 2011 in western Yunnan re-gion.The results suggest that the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of spectral amplitude of earthquake sequences are generally high value,no matter the sequence is fore-shock,main shock-aftershock or earthquake swarm,which may be caused by high stress filed in the source region.A smaller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of spec-tral amplitude,which means less consistency of focal mechanisms and low level of stress filed,can be used as an index to predict that larger earthquakes will not follow behind.The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of spectral amplitude of foreshock sequence is larger;however,a larger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does not indicate the earthquake sequence is foreshock.A larger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of spectral amplitude only implies high level of the stress field,but it is beneficial to occur-ring MS ≥5.0 earthquake in the source region.%使用云南数字地震台网记录的波形数据,计算了滇西地区2008-2011年发生的6个MS ≥4.0地震序列的谱振幅相关系数.结果表明,这些地震序列无论是前震型、主震-余震型,还是震群型地震,其谱振幅相关系数均较高,分析认为可能是该区域处于高应力水平状态所造成的.谱振幅相关系数较小的地震序列,其震源机制一致性不高,区域应力场强度较低,可以作为判别后续没有更大地震的指标.前震序列的谱振幅相关系数较高,但谱振幅相关系数较高的不一定是前震序列.地震序列的谱振幅相关系数较高,仅仅表明其区域应力水平较高,这种状态有利于该区域 MS ≥5.0地震的再次发生.【总页数】9页(P631-639)【作者】黄浩;付虹【作者单位】中国西宁 810001 青海省地震局;中国昆明 650224 云南省地震局【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315.3+1【相关文献】1.2016年运城盐湖序列谱振幅相关系数变化特征 [J], 李宏伟;王霞;宋美琴;吴昊昱2.云南鲁甸6.5级地震序列的谱振幅相关系数变化特征 [J], 黄浩;付虹;王培玲;马玉虎3.2016年12月8日呼图壁MS6.2地震序列谱振幅相关系数和震源机制一致性研究 [J], 刘建明;向元;聂晓红;高荣4.福建水口及仙游地震序列的谱振幅相关系数变化特征 [J], 袁丽文;李强;陈智勇5.营口—海城地区地震序列谱振幅相关系数变化特征 [J], 杨士超;张博;钱蕊;邵媛媛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施甸地震强震观测记录及其初步分析

施甸地震强震观测记录及其初步分析

施甸地震强震观测记录及其初步分析
赵永庆;崔建文;乔森;包一峰;卢吉高;付正新;杨昆杰
【期刊名称】《地震研究》
【年(卷),期】2001(024)003
【摘要】在2001年4月12日发生的施甸5.9级地震中,依据地震预报意见布设在滇西的短临跟踪临时强震台网获取了该次地震的强地面运动记录,最大加速度峰值达515gal(未校正)。

获取大于500gal主震记录,这在我国还是首次。

对记录的情况作了简要的介绍。

【总页数】6页(P245-250)
【作者】赵永庆;崔建文;乔森;包一峰;卢吉高;付正新;杨昆杰
【作者单位】云南省地震局,;云南省地震局,;云南省地震局,;云南省地震局,;云南省地震局,;云南省地震局,;云南省地震局,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315.73
【相关文献】
1.芦山地震数字强震动观测记录及其初步分析 [J], 赖敏;朱建钢;朱永莉
2.2014年景谷Ms6.6地震及其强余震强震动观测记录及初步分析水 [J], 崔建文;刘琼仙;段建新;林国良;杨藜薇;徐硕;李世成;包一峰;段洪杰
3.新疆阿克陶MS6.7地震强震动观测记录初步分析 [J], 朱皓清;李文倩;张振斌
4.新疆皮山MS6.5地震强震动观测记录初步分析 [J], 何金刚;朱皓清
5.2018年1月20日乌鲁木齐县Ms4.8地震强震动观测记录初步分析 [J], 李文倩;何金刚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云南2001年施甸地震的剪切波分裂参数变化特征
作者:高原, 梁维, 丁香, 薛艳, 蔡明军, 刘希强, 苏有锦, 彭立国
作者单位:高原,丁香,薛艳(中国,北京,100036,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 梁维(中国,北京
,100039,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蔡明军,苏有锦(中国,昆明,650041,云南省地震局), 刘
希强(中国,济南,250014,山东省地震局), 彭立国(中国,北京,100039,中国地震局综合观测
中心)
刊名:
地震学报
英文刊名:ACTA SEISMOLOGICA SINICA
年,卷(期):2004,26(6)
被引用次数:15次
1.陈天长震后横波偏振的时间变化 1994
2.高原;郑斯华唐山地区剪切波分裂研究(Ⅱ)-相关函数分析法 1994(z1)
3.高原,郑斯华,孙勇唐山地区地壳裂隙各向异性[期刊论文]-地震学报 1995(3)
4.高原,郑斯华,王培德海南省东方地区1992年小震群剪切波分裂研究[期刊论文]-地球物理学报 1996(2)
5.高原,郑斯华,周蕙兰唐山地区快剪切波偏振图像及其变化[期刊论文]-地球物理学报 1999(2)
6.雷军,王培德,姚陈,陈运泰云南剑川近场横波特征及其与构造的关系[期刊论文]-地球物理学报 1997(6)
7.李白基云南禄劝地震余震分裂S波的变化[期刊论文]-地震学报 1996(2)
8.苏有锦,秦嘉政川滇地区强地震活动与区域新构造运动的关系[期刊论文]-中国地震 2001(1)
9.孙勇;郑斯华唐山地区剪切波分裂研究 1993(01)
10.徐锡伟;何昌荣新生断层的形成及其前震活动性研究 1996
11.姚陈,王培德,陈运泰卢龙地区S波偏振与上地壳裂隙各向异性[期刊论文]-地球物理学报 1992(3)
12.Crampin S Seismic-wave propagation throngh a cracked solid:polarization as a possible dilatancy diagnostic 1978
13.Crampin S Calculable fluid-rock interactions 1999
14.Crampin S Developing stress-monitoring sites using cross-hole seismology to stress-forecast the times and magni tudes of future earthquakes 2001
15.Crampin S;Volti T;Stefansson R A successfully stress forecast earthquake 1999
16.Crampin S;Gao Y;Chastin S Speculations on earthquake forecasting 2003(03)
17.Gao Y;Wang P D;Zheng S H Temporal changes in sheaar-wave splitting at an isolated swarm of small earthquakes in 1992 near Dongfang,Hainan Island,southern China 1998(01)
18.Gao Y;Crampin S Temporal variations of shear-wave splitting in field and laboratory in China 2003
19.Gao Y;Crampin S Observations of stress relaxation before earthquakes 2004(02)
20.Volti T;Crampin S A four-year study of shear wave splitting in Iceland:1 Background and preliminary analysis 2003
1.邓嘉美,金明培,高琼,陈佳,张华英,王军洱源地震台数字地震记录S波分裂研究[期刊论文]-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2015(5)
2.高歌,王海涛乌什6.3级地震前、后S波分裂特征初步研究[期刊论文]-内陆地震 2006(02)
3.汤兰荣,石玉涛,曾新福,郑斌,赵博,吕坚九江-瑞昌5.7级地震余震的S波分裂研究[期刊论文]-中国地震
2012(02)
4.李金,高原,徐甫坤,向阳,向元,刘庚2014年5月30日盈江6.1级地震序列剪切波分裂研究[期刊论文]-中国地震2015(2)
5.张慧海南东北部地区地壳地震各向异性特征初步研究[期刊论文]-中国地震 2015(2)
6.高原,石玉涛,梁维,刘希强,郝平剪切波分裂分析系统SAM(2007)--软件系统[期刊论文]-中国地震 2008(04)
7.马宏生,张国民,刘杰,江在森,华卫,王辉,王新岭云南及邻区应力应变场分区耦合特性初步研究[期刊论文]-地震学报 2007(02)
8.吴晶,高原,石玉涛,太龄雪太行山山前断裂西南段地壳介质各向异性特征浅析[期刊论文]-地震 2008(02)
9.付媛媛中国大陆大地构造的地震各向异性和面波层析成像研究[学位论文]博士 2008
10.Tang Lanrong,Shi Yutao,Zeng Xinfu,Zheng Bin,Zhao Bo,Lv Jian Shear-wave Splitting of Aftershocks of the Ms 5.7 Jiujiang-Ruichang Earthquake[期刊论文]-中国地震研究(英文版) 2013(01)
11.石玉涛,高原,吴晶,罗艳,苏有锦云南地区地壳介质各向异性--快剪切波偏振特性[期刊论文]-地震学报
2006(06)
12.邬成栋,付虹,刘杰2003年云南大姚6.2级和6.1级地震余震S波分裂研究[期刊论文]-地震 2006(01)
13.张辉,高原,石玉涛,刘小凤,王熠熙基于地壳介质各向异性分析青藏高原东北缘构造应力特征[期刊论文]-地球物理学报 2012(01)
14.吴晶地壳介质各向异性区域性特征研究[学位论文]博士 2007
15.赵博地震定位对剪切波分裂的影响分析与张家口-渤海地震带西端地壳介质各向异性[学位论文]硕士 2010
16.王良书,陈运平,米宁,刘绍文,李成,徐鸣洁,李华从地震波各向异性到各向异性地震学: 地震波各向异性研究综述[期刊论文]-高校地质学报 2005(04)
17.张永久,高原,石玉涛,程万正四川区域地震台网的剪切波分裂研究[期刊论文]-地震学报 2008(02)
18.吴晶,高原,陈运泰,黄金莉首都圈西北部地区地壳介质地震各向异性特征初步研究[期刊论文]-地球物理学报2007(01)
19.吴晶,高原,石玉涛,赵霞,李金良基于地壳介质各向异性分析江苏及邻区构造应力特征[期刊论文]-地球物理学报 2010(07)
20.刘莎,杨建思,田宝峰,郑钰,姜旭东,徐志强玉树地区地壳介质的各向异性特征[期刊论文]-地球物理学报
2012(10)
21.高原,滕吉文中国大陆地壳与上地幔地震各向异性研究[期刊论文]-地球物理学进展 2005(01)
22.郑秀芬,陈朝辉,张春贺1999年台湾集集地震余震区--嘉义地区地震的剪切波分裂参数随时间变化的研究[期刊论文]-地球物理学报 2008(01)
23.太龄雪,高原地壳介质剪切波分裂研究的部分进展[期刊论文]-地震 2008(02)
24.马宏生川滇地区强震孕育的深部动力环境研究[学位论文]博士 2007
引用本文格式:高原.梁维.丁香.薛艳.蔡明军.刘希强.苏有锦.彭立国云南2001年施甸地震的剪切波分裂参数变化特征[期刊论文]-地震学报 2004(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