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文学形象学

合集下载

形象学(比较文学理论概要)

形象学(比较文学理论概要)

形象学(比较文学理论概要)形象学形象学(imagologie)研究一国文学中异国形象及其所蕴涵的文化意义。

换句话说,即通过对文学的研究来了解民族与民族之问是怎样互相观察、互相表述的。

形象学中的形象,不仅仅指异国的人物、景物,也可以指作品中关于异国的情感、观念和言辞。

第一节形象学的发展历史形象学孕育于影响研究之中,可视为影响研究的扩展或又一个分支。

实际上传统影响研究中的流传学、渊源学和媒介学已经包含了形象学的因子,如“旅游者”是媒介学的主要研究对象之一,而“旅游者”根据自己亲身的游历体验所书写的游记则为形象学研究文学中的异国形象提供了第一手资料。

形象学与这三大分支既有交叉又有区别,传统的影响研究注重影响和接受的“事实联系”,以考据为中心,意在挖掘文学继承和创新的源流关系,而形象学在注重事实的基础上,把研究目光更多地投向了文学中异国形象及其所体现的文化冲突和对话。

一、形象学在西方对异国形象的描绘在西方古已有之,但作为比较文学分支的形象学,其形成仍是在比较文学的故乡——法国。

早在1896年,当比较文学还在争取成为独立学科时,路易一保尔.贝茨便显示出对文学作品中异国异族形象的兴趣,他指出比较文学的任务之一便是“探索民族和民族是怎样互相观察的:赞赏和指责,接受或抵制,模仿和歪曲,理解或不理解,口陈肝胆或虚与委蛇”。

20世纪初,巴登斯贝格的《法国文学中的英国和英国人》可作为形象学的初步示范。

20世纪四五十年代,让一玛丽·卡雷和基亚将形象研究推向前台,提示人们用新的视角研究异国形象。

在为基亚的《比较文学》所写的序言中,让--玛丽.卡雷主张,研究国际文学关系应将一国文学中的异国形象置于“事实联系”的中心,并把关注“各民族间的、各种游记、想象间的相互诠释”作为比较文学的任务。

1947年,卡雷的专著《法国作家与德国幻象:1800—1940》出版,该书从比较文学的角度探讨法国不同作家、哲学家对德国形象的幻化以及这种幻想由崇拜到幻灭的过程,体现出“形象”所产生的巨大的文化和社会影响力。

比较文学ppt

比较文学ppt
求更好地理解个人和集体意识中,那些主要的民族神话 是怎样制作出来,又是怎样生存的。
▪ 形象学超出文学本来意义的范畴,而成为人类学、史学 或社会学研究的对象。
江西农业大学人文学院
一、比较文学意义上的形象学与一般文学研究中形象学的区别
World Literature
(一)比较文学意义上的形象只限于异国异族形象
文比学较
Comparative Literature
学外 文国
江西农业大学人文学院 夏成
knifeling@
第六章:形象学
World Literature
❖ 比较文学形象学是对一国文学中所塑造或描述的 “异国”形象的研究。
▪ 卡雷:各民族间的、各种游记、想象间的相互诠释。 ▪ 基亚:不现追寻一些使人产生错觉的总体形象,而是力
(二)一般文学研究中的形象只局限于人物形象, 而异国异族形象以多种样式存在。
▪ 人物 ▪ 器物,如英国文学对中国瓷器、丝绸的描写。 ▪ 景物,如18世纪英国的中国园林 ▪ 观念,如英国培根、韦伯认为中国语言是人类的初始
语言 ▪ 言辞,如关于中国的套话“哲人王”“傅满洲”“陈
查理”
江西农业大学人文学院
▪ 中国当代文学中, 涉及日本军人的文学数不胜数。中国当代作家 对日本军人的描写, 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80年代以前, 这时期的/ 日本军人形象大都带有明显的公式化、政治化的倾向, 被简单分为“鬼子”和“反战士兵”两极。第二阶段为80年代以 来, 这时期对日本军人的描写摆脱了传统文化的惯性, 走上了由 政治化向文学化, 概念化向人性化, 公式化向深度化的转轨。
江西农业大学人文学院
World Literature
中国褐黄,照在吓人的物体上—— 黑色的冥顽。腐败。 Chinese yellow on appalling

《比较文学形象学》课件

《比较文学形象学》课件

面临的挑战
学科交叉性问题
比较文学形象学涉及到多种学科领域,如文学、历史、文化研究等, 如何有效整合这些学科知识是该领域面临的一大挑战。
文化差异与理解障碍
由于比较文学形象学涉及不同国家和文化的文学作品,理解和比较不 同文化背景下的文学形象存在一定难度。
研究方法的创新与完善
随着比较文学形象学的发展,需要不断更新和完善研究方法,以适应 不断变化的研究对象和需求。
研究范围
比较文学形象学的研究范围涵盖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文学作品,包括小说、诗歌 、戏剧、散文等,以及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地域的文学作品。
研究方法与意义
研究方法
比较文学形象学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文本分析、比较研究、跨文化研究等。通过对不同文化背景下的 文学作品进行深入的文本分析和比较,探究其中的异国形象及其塑造方式,揭示其背后的文化观念和 审美取向。
比较文学形象学在文学作品的比较研究中发 挥了重要作用。通过对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文 学作品进行比较,可以发现文学形象在不同 文化中的共性和差异。这种比较研究有助于 我们深入理解不同文化的特点和影响,进一 步探究文化交流和互动的过程。
跨文化形象传播研究
要点一
总结词
研究跨文化形象传播的途径和方式,探究文化形象在传播 过程中的变化和影响,有助于提高跨文化交流的效果。
比较文学形象学可以借鉴跨文化交际的理论和方法,对不 同文化背景下的文学作品进行跨文化的分析和比较,探究 其传播和接受的过程和结果。
04 比较文学形象学 的应用与实践
文学作品的比较研究
总结词
通过比较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文学作品,探究 文学形象的共性和差异,有助于深入理解不 同文化的特点和影响。
详细描述
03 比较文学形象学 与其他学科的关 系

(28)比较文学形象学梳理

(28)比较文学形象学梳理

(28)比较文学形象学梳理比较文学形象学梳理鲍良兵一、形象学的定义最宽泛意义上的形象之概念,并不要求对研究工作进行定义,而是要求一种假设。

这种假设或可这样来表示:所有的形象都源自一种自我意识,他是对一个与他者相比的我,一个与彼此相比的此在的意识。

形象因而是一种文字的或非文字的表述,它表达了存在于两种不同的文化现实间能够说明符指关系的差距。

或还可这样表示:形象是对一种文化现实的描述,通过这一描述,制作了它的个人或群体揭示出和说明了他们置身于其间的文化的和意识形态的空间。

将形象研究单独提出,是法国学者卡雷的专利。

他第一个主张在研究国际文学时,不要拘泥于考证,要注重探讨作家间的相互理解,人民间的相互看法、游记、幻象等。

由此他将形象研究定义为“各民族间的、各种游记、想象间的相互诠释”。

形象学,顾名思义,就是研究形象的学问,不过比较文学意义上的形象学,并不对所有可称为“形象”的东西普遍感兴趣,它所研究的,是一国文学中对“异国”形象的塑造或描述。

二、现代形象学的特征形象学充分利用多学科交汇的特点,将与身具有的跨学科性大大向前推进,同时借鉴人文、社科中一切有用的新观点、新方法,特别是接受美学、符号学和哲学上的想象理论,对研究的侧重点及方法论进行了重大改革。

当代形象学研究对传统的突破和发展:1、注重“我”与“他者”的互动性用巴柔的话说,就是“‘我’注视他者,而他者形象同时也传递了‘我’这个注视者,言说者、书写者的某种形象。

”在这种互动中,当代学者尤其偏重形象创造主体的作用。

巴柔曾明确地指出:在个人(一个作家)、集体(一个社会、国家、民族)、半集体(一种思想流派、文学)这些形象创造者的层面上,“‘他者’形象都无可避免地表现为对‘他者’的否定,而对‘我’及其空间的补充和延长。

这个‘我’要说‘他者’……但在言说‘他者’的同时,这个‘我’却趋向否定他者,从而言说了自我”。

2、注重对“主体”的研究注重“主体”意味着研究方向的根本转变:从原来研究被注视者一方,转而研究注视者一方,即形象创造者一方。

比较文学意义上的形象学

比较文学意义上的形象学

比较文学意义上的形象学一、概述形象学,作为一个跨学科的研究领域,主要探讨不同文化、文学和历史背景下形成的形象及其所承载的意义。

在比较文学的视角下,形象学不仅关注单个文本中的形象塑造,更着眼于不同文化间如何通过形象进行交流、互动和影响。

这种跨文化的交流不仅揭示了不同文化对彼此的认知和想象,也促进了文化间的对话和理解。

比较文学意义上的形象学,不仅是对文学作品中形象的研究,更是一种跨文化交流的研究,它揭示了不同文化在全球化背景下的互动与交融。

形象学的研究范围广泛,包括文学、艺术、历史、社会学等多个领域。

在文学领域,形象学主要关注文学作品中的异国形象、人物形象、社会形象等。

这些形象往往承载着作者的文化观念、审美理想和价值判断,同时也反映了特定历史时期的社会文化风貌。

通过比较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文学作品中的形象,我们可以深入了解不同文化对同一主题或事物的不同解读和表达方式,从而加深对人类文化多样性的理解。

在比较文学的框架内,形象学的研究方法也具有独特性。

它强调对比和比较,通过对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文学作品进行细致的分析和比较,揭示出不同文化在形象塑造上的共性和差异。

同时,形象学也注重历史语境的考量,认为形象的形成和演变往往与特定的历史时期和文化背景密切相关。

在进行形象学研究时,我们需要将文学作品置于其产生的历史语境中进行考察,以揭示其深层的文化内涵和意义。

比较文学意义上的形象学是一个跨学科的研究领域,它旨在通过对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文学作品中的形象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揭示出不同文化在全球化背景下的互动与交融。

通过形象学的研究,我们可以加深对人类文化多样性的理解,促进不同文化间的对话和交流。

1. 简要介绍比较文学与形象学的概念在探索文学研究的广阔领域中,比较文学与形象学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

它们以各自独特的研究视角和方法,深入剖析了文学作品的内在意义与跨文化交流中的复杂现象。

比较文学,作为一种以跨民族、跨语言、跨文化与跨学科为研究视域的文学研究,其核心理念在于通过比较的方法来揭示不同文学传统、文化背景和社会环境下的文学作品的共同点和差异。

比较文学-形象学

比较文学-形象学

“我”与“他者”的互动关系
注视 我———————————他者 注视者——————————被注视者 被注视者的形象也传递了“我”的某些形象
自我在言说他者的同时也在言说自己,他 者成了自我的延长和补充。
《外国洋人叹十声》
洋鬼子进了中国叹了头一声, 看了看中国人目秀眉清, …… 洋鬼子照镜子叹了二声, 瞧了瞧自己样好不伤情, 黄发卷毛眼珠儿绿, 手拿个哭丧棒好似个猴精。 …… ——《鸦片战争文学集》阿英编选
第四节 当代形象学及其前景
对形象学研究应给予全景式的关照 形象是对异国某种形式的误读,那么,既要分析清 楚“为什么”,同时首先要搞清楚“怎么样”。 描写异国和异国人的作品在中国纯文学中并不多见, 但大量存在于游记与札记中。如钟叔河主编的《走 向世界丛书》有关清末民初的作品。 形象学研究,北大孟华教授有著述,如《比较文学 形象学》,北大版,《中国文学中的西方人形象》, 安徽教育出版社。
1、注重“相异性”,注重“我”与“他者”的互动 性。 2、注重对“主体”的研究 从原来注重被注视者一 方,转而研究注视者一方,接受美学的利用。同样 也是20世纪西方思想史发展的继承。 3、注重总体分析 当代学者认为,形象研究不仅重 视文学作品,而且重视作品的生产、传播、接受的 条件。同时也注重一切用来写作、生活、思维的文 化材料。
第三节 形象学的主要理论及方法论
等级关系 我—叙述者—本土文化;他者-人 物-被描述文化。 故事情节,形象是一个“故事”,它从两种 文化、两个文本间的的对话开始,用记载、 沉淀在注视者文化中、积存在其想象物中的 各种关键词、幻觉词,各种符号化或程序化 了的情境、段落、和主题而写出。
第四节 当代形象学及其前景
其混淆的方式有: 第一、表语与主要部分相混淆,如“波尔 (某一法国人)爱喝葡萄酒” 第二、本质和两分法。 第三、自然属性和文化间的混淆。 由上可见,当代形象学研究的重点,已从过 去的对形象与原型真伪程度的讨论转向了对 形象制作者一方的探究。

比较文学形象学

比较文学形象学
详细描述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日益频繁,文学形象的传播与接受也呈 现出多元化趋势。通过对不同文化背景下文学形象的传播与接受进行研究,有助 于深入了解全球化对文化交流的影响。
THANKS
详细描述
比较文学形象学研究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文学作品如何描绘文化交流与互动,以及这些交 流对文化形象的塑造和影响。研究内容包括文化误解、文化碰撞以及文化融合等现象。
文学与跨文化传播
总结词
研究文学在跨文化传播中的作用,以及文学如何影响 人们对其他文化的认知和态度。
详细描述
比较文学形象学关注文学在跨文化传播中的作用,包 括文学作品如何影响人们对其他文化的认知和态度, 以及文学如何促进跨文化理解与交流。研究还涉及文 学作品的跨文化改编和翻译等方面。
特点
比较文学形象学具有跨文化、跨学科的特点,它综合运用文学、历史、社会学、 心理学等多种研究方法,对不同文化间的文学交流与影响进行深入探究。
研究目的与意义
研究目的
比较文学形象学的目的是揭示不同文 化背景下异国形象的塑造规律,探究 其背后的文化、政治、经济等因素, 增进对不同文化的理解和交流。
研究意义
详细描述
文本分析法关注文学作品的语言、结构、意象、象征等方面,探究文学形象在文本中的表现形式和深层含义,揭 示文学形象的艺术特征和审美价值。
实证研究法
总结词
通过收集和分析实际数据,探究文学形 象在现实生活中的影响和作用。
VS
详细描述
实证研究法采用调查、访谈、数据统计等 方法,收集关于文学形象在读者中的认知 、接受和影响等方面的数据,分析文学形 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和价值,为文学创 作和研究提供实证支持。
总结词
研究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文学作品如何塑造和 呈现特定文化群体的形象。

8比较文学 形象学PPT课件

8比较文学 形象学PPT课件
形象学定义为:“各民族间的、各种游记、 想象间的相互诠释。” 基亚又把这一主张进一步归结为:“不再 追寻一些使人产生错觉的总体影响,而是 力求更好地理解在个人和集体意识中,那 些主要的民族神话是怎样被制作出来,又 是怎样生存的。”
4
1951年,基亚在《比较文学》一书中单独 辟出一章,专门研究“人们所看到的外 国”,为卡雷的理论作了详细说明。
“作为他者定义的载体,套话是陈述集体 知识的一个最小单位。它是释放出的信息 的一个最小形式,以进行最大限度、最广 泛的信息交流。”它是对一种文化的概括, 可被视为是这种文化的缩影。
13
当代形象学的第二个代表是莫哈。1992年, 莫哈发表《试论文学形象学的研究史及方 法论》,文章指出:
“文学形象学所研究的一切形象都是三重 意义上的某个形象,它是异国的形象,是 出自一个民族(社会文化)的形象,最后 是由一个作家特殊感受所创作出来的形 象。”
此后,他又对该定义作了补充,指出: “一切形象都源于对自我与‘他者’,本 土与‘异域’关系的自觉意识之中,即使 这种意识是十分微弱的。因此形象即对两 处类型文化现实间的差距所作的文学的或 非文学的,且能说明符指关系的表达。”
综合巴柔在其他文章中的有关论述,我们 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去理解他对形象的定义, 并由此了解形象学的研究范围:
第八讲 形象学
一、何谓形象学 二、形象学的产生与发展
1、传统形象学,2、当代形象学 三、形象学的研究内容
1、形象,2、社会总体想象物,3、 词汇与套语,4、形象研究的相关因素
1
整体概述
概述一
点击此处输入
相关文本内容
概述二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点击此处输入
相关文本内容
概述三
点击此处输入

比较文学形象学

比较文学形象学

比较文学形象学1. 引言比较文学形象学是一门研究文学作品中形象的学科,它关注的是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文学形象的异同之处。

通过比较不同文学作品中的形象,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不同的文化、传统和价值观,并深入探究作者意图和作品主题。

本文将介绍比较文学形象学的基本概念和方法,并探讨其在文学研究中的重要性。

2. 比较文学形象学的概念比较文学形象学是一门交叉学科,融合了文学研究、比较文化研究和语言学等多个领域的理论和方法。

它不仅关注作品中的具体形象,还关注背后的文化符号和象征意义。

通过比较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形象,我们可以揭示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和共同点,进而理解不同文化中人们对于特定形象的认知和理解方式。

3. 比较文学形象学的方法比较文学形象学的研究方法多种多样,常用的方法包括:对比法、搭配法、对照法和穿插法等。

在使用这些方法时,研究者可以通过比较不同作品中的形象特征、使用方式和象征意义等来发现异同点,并对其进行深入的解读和分析。

另外,研究者也可以根据特定的研究目的和问题,选择适当的方法进行研究。

比较文学形象学的研究方法还可以结合其他学科的理论和方法进行研究。

例如,可以结合社会学理论来分析不同形象在不同社会背景下的意义和作用;可以结合心理学理论来研究人们对于不同形象的情感和认知方式等。

4. 比较文学形象学的价值比较文学形象学在文学研究中具有重要的价值。

首先,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不同文化和传统下的文学作品。

通过比较形象,我们可以深入了解不同文化中人们对于特定形象的理解和想象方式,从而更好地理解不同文化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

其次,比较文学形象学也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作者的意图和作品的主题。

形象作为文学作品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往往承载着作者的思想和情感,通过比较形象,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并解读作品中的隐含意义。

最后,比较文学形象学还可以帮助我们发现文学作品中的共性和普遍性。

尽管不同文学作品中的形象可能各不相同,但通过比较可以发现一些共同的特征和主题,从而揭示人类文化的普遍性和共同关注的问题。

8、比较文学 形象学

8、比较文学 形象学

但无论在那一个层面上,被制作出
的“他者”形象都无可避免地表现 出对“他者”的某种否定,对“我” 及其空间的某种补充和延长。 “我”出于种种原因言说“他者”, 但在言说的同时,“我”却有意无 意、或多或少地否定了“他者”, 从而言说了自我。
C、形象在套话中 主要是指一个民族在长时间内反复使用、
第八讲形象学一何谓形象学二形象学的产生与发展1传统形象学2当代形象学三形象学的研究内容1形象2社会总体想象物3词汇与套语4形象研究的相关因素第七讲形象学一何谓形象学?比较文学形象学研究的是他者形象
第八讲 形象学
一、何谓形象学 二、形象学的产生与发展 1、传统形象学,2、当代形象学 三、形象学的研究内容 1、形象,2、社会总体想象物,3、 词汇与套语,4、形象研究的相关因素
对这种主观与客观、情感与思想的混合物,
我们必须了解其形成的内在逻辑,即了解 想象在多大程度上,出于何种原因(情感、 意识形态等)而产生了什么样的偏离。这 是形象学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B、形象是一种象征语言
形象是一个社会可用来言说和思维的象征
语言之一。它表述出了在被描写的“他者” 与形象制作者间实际存在着的一种互动关 系: 形象的制作者可以是个体(作家)、集体 (社团、民族)或半集体(思想流派、观 点)。
巴柔对形象所下的定义是:“在文学化,
同时也是社会化的过程中得到的对异国认 识的总和”。 此后,他又对该定义作了补充,指出: “一切形象都源于对自我与‘他者’,本 土与‘异域’关系的自觉意识之中,即使 这种意识是十分微弱的。因此形象即对两 处类型文化现实间的差距所作的文学的或 非文学的,且能说明符指关系的表达。” 综合巴柔在其他文章中的有关论述,我们 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去理解他对形象的定义, 并由此了解形象学的研究范围:

比较文学形象学

比较文学形象学

一般意义上的“形象”
在《尚书》、《周礼》中, “形象”一词的基 本意思是人之相貌、 物之形状。
现在“形象”已被理解为人们在一定条件下对 人或事物由其内在特点所决定的外在表现的总 体印象和评价, 如警察形象、学生形象、教师 形象、干部形象以及无所不在的各种社会角色 形象; 从注重产品形象、企业形象到强调城市 形象、区域形象、政府形象、国家形象、政党 形象, 以及无所不及的各种社会组织的形象。 如果不加限制, “形象学”指的是对从个人到 群体到组织的形象的塑造、策划、评估及其价 值的研究。
姜智芹《马克·吐温的华工苦行记》
马克吐温对华人的观察和描写带有主流文化的偏 见。
如《苦行记》中记录唐人街的中国人抽鸦片:
在每一座低矮窄小肮脏的棚屋里,飘散着淡淡的 佛灯燃烧的气味,那微弱、摇曳不定的牛脂烛光 照出一些黑影,两三个皮肤姜黄、拖着长辫子的 流浪汉,蜷缩在一张短短的小床上,一动不动地 抽着大烟。……那烟丸的煎烤焖炸,以及烟管里汁 水的吱吱响声,几乎会使泥塑木雕的塑像翻肠倒 胃,不过,约翰(指中国人)喜欢它。
世界文学关系的模式
本民族文化异文化
(抗衡以及融合)
产物:变异体文学
例:佛教对中国文学的影响
1、佛典使文学语言更丰富: 如:世界、究竟、因果、单刀直入、一
丝不挂、聚沙成塔、作茧自缚等。 2.对文学形式、题材的影响: 唐代・变文体文学 目连救母—《大目乾连冥间救母变
文》
3.意境上的融合:
形象学研究的两种途径
比较文学形象学研究可分为文本外部研究和内 部研究两部分。
一、外部研究: 外部研究主要是研究文学形象如何社会化,即
研究在作家创作的那个年代整个社会对异国的 看法,勾勒出一个“社会集体想象物”,以此 为背景来分析和研究文学形象,看它在多大程 度上符合或背离了社会集体想象。

比较文学形象学

比较文学形象学
中国文学在西方受到了一定的关 注和认可,尤其是一些经典作品。
03
跨文化交流的挑战
中国文学在西方传播过程中面临 文化差异、语言障碍和意识形态 冲突等挑战。
跨文化语境下的文学形象塑造与传播
跨文化语境下的文学形象
文学形象的传播
文学形象的传播受到媒介、翻译和文化过滤等因素 的影响,需要关注传播过程中的失真和误解。
主要研究内容
现代形象学主要研究不同文化背景下文学作品中的异国形象塑造、文化误读与文学形象之间的互动关系。
当前研究现状与趋势

现状
当前形象学研究已经超越了早期以欧洲 为中心的局限,涵盖了世界各地的文化 和文学。研究领域不断拓展,涉及的主 题更加多样。
VS
趋势
随着跨文化交流的深入和全球化的推进, 形象学研究将更加注重跨文化对话与交流 ,以及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文学形象在全球 化语境下的传播与接受。同时,随着数字 技术和新媒体的兴起,形象学研究也将探 索新的研究方法和手段。
机制。
跨学科融合有助于拓展形象 学的研究领域和应用范围, 为文化交流、国际关系、跨 文化传播等领域提供理论支
持和实践指导。
跨学科融合需要注意学科间 的差异和界限,避免研究的 泛化和滥用,确保研究的严 谨性和专业性。
06 总结与展望
比较文学形象学的贡献与局限
拓宽了文学研究的视野
比较文学形象学通过比较不同文化背景下的 文学作品,揭示了文学的多样性和跨文化交 流的可能性。
在西方文学作品中,东方形象通常被描绘为神秘、异国情调、落后 或野蛮。
批判与反思
东方主义对东西方文化交流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需要批判和反 思,以促进更平等、客观的文化交流。
中国文学在西方的影响与接受

比较文学形象学ppt课件

比较文学形象学ppt课件
、形象学理论研究的范围: 法国当代哲学家保罗·利科分析的
休漠“再现式想象” 萨特“创造式想象” (一)主体与他者的关系
狂热 巴桑 主体(态度) 憎恶 他者
亲善 (二)作家与文本的关系:
作家与文本存在三种关系: 1、用旧文本创造新文本。《李有才板话》 2、作家有意无意的模仿 3、崭新的创造
第七章 形象学
形象学的内涵:其中所指涉的形象并非一般意义上的文学形象 ,而是指各国文学中描写、塑造出来的“异国”形象,这种形象的 产生与两个相关国家的社会、历史、文化的交流与融合有关。对这 类形象的研究必须具备跨国界,超文化、超学科的研究视域。
第一节 形象学概念阐释 第二节 形象学的主要理论 第三节 形象学的研究方法与特点
第二节 形象学的主要理论
三、套话 套话——“Stereotype”——原(铅板)原陈规旧套——程式、规范
3、套话的语言特征: (1)高度浓缩性 (2)意义的相对稳定性 (3)套话的生命限度 (4)套话的隐喻性
第三节 形象学的研究方法与特点
一、形象学研究的方法; 1、形象学研究的基本原则:(巴桑)双向交流平等对话原则。
第一节 形象学概念阐释
(三)作家与社会整体想象物的关系 如《桃花源记》、《格列佛游记》、《哈利·波特》、《还珠格格》
第二节 形象学的主要理论
一、他者理论: 1、文化综合论 2、“缺席说”——他者主角的缺席 阮铃玉现象 3、主观者:借他人酒杯,浇自己块垒
二、社会总体想象物——集体无意识确指全社会对异国社会文化的 总体看法。
词汇归属国 意义双层解读 套话及其演变历史 b、等级关系——话语权 我——叙述者——本土文化 他者——人物——被描述文化 c、故事情节 这是一个重要的研究层面,因为异国形象身上所表现出来的故事模式及叙述者所 运用的叙述方式都具有超于词汇及等级关系之外的象征意义。

比较文学意义上的形象学

比较文学意义上的形象学
流与融合。
添加标题
形象学与比较文学研究的关系:形象学作为比较文学的一个分支,旨在研究文学中的形象和象征意义, 以及它们在不同文化和语言中的表现和意义。
添加标题
形象学与其他比较文学研究领域的联系:形象学与比较文学中的其他研究领域相互交织,共同探讨文学 作品的跨文化和跨语言的意义和影响。例如,比较诗学、比较文化研究等。
形象学的研究内容
文学作品中的形象学研究:探讨文学形象的形成、演变和影响 形象与现实的关系:分析文学形象如何反映现实生活和时代背景 形象与文化的关系:探讨文学形象在文化交流和跨文化比较中的作用 形象与语言的关系:研究文学语言在形象塑造中的运用和特点
形象学研究不同 文化背景下的形 象塑造特点
探讨形象如何反 映文化价值观和 意识形态
跨文化交流与比较文学的进一步发展 形象学与其他学科的交叉融合 数字化与新媒体技术在形象学研究中的应用 全球化背景下文化多样性对形象学研究的挑战与机遇
形象学在后现代 文化中的重要性
形象学如何应对 后现代主义的挑 战
形象学对后现代 文化的反思与批 判
形象学在后现代 文化中的发展前 景
汇报人:abc
分析形象如何影 响跨文化交流与 理解
探究形象塑造在 全球化背景下的 意义与价值
形象学的研究内容 之一是跨文化形象 传播与接受,旨在 探讨不同文化背景 下文学作品中的形 象塑造与读者接受 之间的关系。
形象学关注不同 文化间的交流与 碰撞,以及这些 交流如何影响人 们对异域文化的 认知和接受。
跨文化形象传播 与接受研究有助 于深入理解不同 文化间的差异与 共性,促进文化 交流与理解。
深化对不同文化 背景下的文学形 象的理解和认识
形象学研究有助于深入理解文化产业的内涵和外延 形象学为文化产业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思考方式 形象学在文化产业中的实践应用可以提升文化产品的质量和价值 形象学对于文化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和启示意义

《比较文学形象学》课件

《比较文学形象学》课件

04
比较文学形象学的应用
在文学批评中的应用
文学形象比较
通过比较不同文学作品中的形象,探究其主 题、风格和技巧等方面的异同,有助于深入 理解文学作品的艺术价值。
文学流派研究
比较文学形象学可以用于研究不同文学流派的特色 和演变,分析其代表性作品中的形象,揭示文学流 派的发展规律。
文学史研究
通过比较不同历史时期文学作品中的形象, 探究文学与社会、文化的互动关系,有助于 全面了解文学史的发展脉络。
的深入发展。
03
拓宽学术视野
比较文学形象学要求研究者具备跨文化、跨学科的学术视野,通过比较
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文学作品,可以发现不同文化和学科之间的联系和共
同点,有助于拓宽学术视野。
对未来研究的建议与展望
1 2 3
加强跨文化交流
未来研究应更加注重跨文化交流,通过加强国际 合作和交流,推动比较文学形象学的进一步发展 。
全球化背景下的比较文学形象学研究需要加强国际合作与 交流,推动学术研究的国际化进程,共同探索文学艺术的 普遍规律和独特价值。
人工智能技术在比较文学形象学中的应用前景
01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其在比较文学形象学中的应用前景也越来越广 阔。人工智能技术可以用于自动化分析文本数据、提取关键信息、进行语义理 解和情感分析等方面。
在文化研究中的应用
文化形象传播
比较文学形象学可以用于研究文化形象的传播过程,分析 不同文化背景下文学作品中的形象塑造,揭示文化交流与 冲突的现象。
文化身份认同
通过比较不同文化中的文学作品形象,探究文化身份认同 的建构过程,有助于理解文化多样性和文化认同的重要性 。
跨文化研究
比较文学形象学可以用于跨文化研究领域,探究不同文化 背景下文学作品中的形象塑造,促进跨文化交流与理解。

比较文学形象学精品课件

比较文学形象学精品课件
《三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艺》,记载郑和出使西洋,历经众国。展示了 所到之处,建大明国威,遇妖斩妖,遇魔降魔。
《红楼梦》里也旁涉异国。贾府里经常会收到一些来自海外的贡品;探 春远嫁海外等。在当时中国人的心目中,中土之外皆蛮夷之地,所以探春 远嫁被看做贾府衰落的一个标志,贾府上下如失魂落魄。
形象学的产生
形象学的产生
形象学在中国:
《山海经》中,我国就有对异国异族的描绘。学者公认,《山海经》中 所描述的山川风物民族,在中国地狱之外。“异形异禀”-反舌国、三首国、 女子国。
《西游记》中混乱、凶险的异域旅行,乌鸡国、车迟国、西凉女国等。 经唐僧弟子斗法、方诛杀妖孽、天朗气清。在对异族的想象中,汉民族的 优越感得到了充分的展示。
西方文学中“付满洲”、“查理陈”、“功夫”
三、套话
付满洲(Dr.Fu Manchu),是英国小说家萨克斯·罗默创作的付满洲系列小说中的 虚构人物。1875年在《福尔摩斯遭遇傅满洲博士》一书中首次出现。号称世上 最邪恶的角色。
“试想一个人,高高的,瘦瘦的,像猫一样不声 不响,肩膀高耸,长着莎士比亚的额头、撒旦的 脸,脑袋刮得精光。细长、不乏魅力的眼睛闪 着猫一样的绿光。他集东方人的所有残忍、 狡猾、智慧于一身,可以神不知鬼不觉地调动 一个财力雄厚的政府能够调动的一切资源。 试想那样一个可怕的人,你心中就有了一副付 满洲博士的形象”
比较文学
第七章 形象学
侯强
什么是形象学
谁的形象: 异国形象 包含什么: 人物、景物 关于异国的情感、观念。言辞
有什么用:
了解民族与民族之间是怎样相互观察、相 互表述
什么是形象学
定义:研究一国文学中异国形象及其所蕴涵的文化意 义。即通过对文学的研究来了解国家之间、文化之间 是怎样互相观察、互相表述的。

第七讲_比较文学形象学

第七讲_比较文学形象学
中国人“虚有其表,思想极为贫乏”。——卢梭
“荒凉的夜幕笼罩着遍布水田和沼泽的中国……恐惧、荒凉、残 酷、迷雾、狂乱,在那个永远黑暗的国度里,重重叠叠挣扎着的人 都陷入同样的绝望中,饥饿、贫穷、虚弱、愚昧无知,萎靡不振, 混浊的河流像地狱中的血,从那里流向生活。 ”——马尔罗 《人
3、漂浮不定的中国形象坐标
3、词汇和套话
词汇:构成形象的最小的原始单位,在某些特定的社 会历史时期,某种特定的文化氛围当中,或多或少都积 累或储存着一批描绘异国异族形象的词汇,他们是构成 形象的最小成分。
套话:是法文“stéréotype”的汉译,原指印刷业中 的“铅版”,引申为一个民族在长时间内反复使用、用 来描写异国或异国人的约定俗成的词汇。作为他者定义 的载体,套话是陈述集体知识的一个最小单位,形成后 并非一成不变。
2、西方眼中的黑暗中国形象
“中华帝国是一个神权专制政治的帝国……中国的历史从本质上 来看仍然是非历史的:它翻来覆去只是一个雄伟的废墟而已……是 一个停滞的帝国。任何进步在那里都无法实现。”—黑格尔
“从各方面看,中国都是一个专制的国家”,“一种奴隶的思想 统治着亚洲”。——孟德斯鸠
“如果承认中国的历史很悠久,那么愈悠久愈应该向他们提出批 评,因为他们的语言文字是不完善的:一群如此富有才智的人,不 是增加自己语言中的词量,而是无限地增多口音;不是把方块字中 的一小部分组合起来,而是无限地增多方块字的数量;这令人不可 思议。”——狄德罗
形象不仅被看做是作家个人的创作,它更被看做是 一种文化对另一种文化的言说。
三、比较文学形象学的异国异族形象
异国异族形象的五个层次p135 西方文本中的异国异族形象p139 中国文本中的异国异族形象p141
四、形象学研究的内容

狄泽克林关于比较文学形象学的主要观点

狄泽克林关于比较文学形象学的主要观点

狄泽克林关于比较文学形象学的主要
观点
狄泽林克是德国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家之一,他在作品中充分展现了浪漫主义特有的形象构造和象征意义。

关于比较文学形象学,狄泽林克的主要观点有:
狄泽林克认为,比较文学形象学主要研究文学作品、文学史及文学评论中有关民族亦即国家的“他形象”(heteromi ge)和“自我形象”(utomi ge)。

形象学的研究重点并不是探讨“形象”(拉丁语:mi go,法语和英语:mi g,e德语:Bild,俄语:образ)的正确与否,而是研究“形象”的生成、发展和影响;或者说,重点在于研究文学或者非文学层面的“他形象”和“自我形象”的发展过程。

狄泽林克的观点对当今西方比较文学形象学理论和实践仍具有重要的影响,他的一些设想也已经成为现实,而另一些观点至今仍具有现实意义。

比较文学形象学的形象的特点

比较文学形象学的形象的特点

比较文学形象学的形象的特点
文学形象学是文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它关注的是文学作品中的形象,通过深入分析形象的特点,揭示其意义和功能。

形象是文学作品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读者的理解和感受起着重要作用。

下面将对文学形象学的形象的特点进行详细的比较。

首先,形象是一种具体的形式。

形象通过文字描述,将抽象的概念具体化。

比如在《红楼梦》中,林黛玉被形象地描绘为一个瘦弱、苍白的女子,这样的形象让读者感受到她的脆弱和忧伤。

形象的具体性使读者更容易将其形象化并记忆。

另外,形象是一种象征的表达。

形象常常用来代表一些抽象的概念或符号。

比如在《1984》中,作家利用形象来象征政治专制的恐怖和人性的扭曲,通过“大哥”、“双重思想”等形象的创造,加深了作品的象征意义。

形象的象征性使读者更能够理解作品的深层含义。

总之,文学形象学的形象具有具体性、感知性、象征性、审美性和多义性等独特的特点。

形象不仅是文学作品中的一个重要元素,也是作品表达思想和情感的重要媒介。

通过认识和理解这些形象的特点,读者可以更深入地欣赏和理解文学作品,同时也能够开展更深入的文学研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形象学研究的两种途径
比较文学形象学研究可分为文本外部研究和内 部研究两部分。 一、外部研究:

外部研究主要是研究文学形象如何社会化,即 研究在作家创作的那个年代整个社会对异国的 看法,勾勒出一个“社会集体想象物”,以此 为背景来分析和研究文学形象,看它在多大程 度上符合或背离了社会集体想象。

中国人逆来顺受、麻木不仁、得过且过。 留长辫子、衣衫肮脏、目光呆滞、吃老鼠、 抽鸦片是当时美国流行的对中国的认识, 这种定型的中国形象使作家难以摆脱政治、 文化及心理上的偏见,把中国形象简化, 固定在一些消极、类型化的角色当中。 《苦行记》就勾勒出当时美国流行的华人 形象。

马克吐温对遭受白人侮辱的中国人表示深切 同情,对白人的种族歧视表示愤慨。

“形象”的类型 如瞿秋白的《饿乡纪程》和《赤都心史》 中描述的苏联就是乌托邦化的异国形象, 在基本纪实中掺杂了跨“中”“俄”文化 关系的社会想象,其社会实践意义,显然 具有质疑颠覆旧中国社会现实的功能。 德国作家黑塞、英国作家毛姆、美国作家 赛珍珠作品中的亚洲形象也是乌托邦化的。 他们都希望在古老、神秘的东方文化中找 到一种理想的文明,借助于它来遏止西方 现代文明中的物质主义崇拜。
1863年后吐温在旧金山亲眼目睹白人对华人的侮 辱后,激发了人道主义同情心。 1870年的报道《对一个孩子的可耻迫害》用讽刺 手法模仿一上层白人的愤激口吻,要求无罪释放 一个因砸伤华人而遭受拘捕的白人孩子,抗议警 察对白人孩子的迫害行为,真实意图则是谴责白 人孩子的做法,并沉思这种行为是社会和父母观 念潜移默化的结果。 “华人没有什么权力必定能得到什么人的尊重, 也没有什么悲伤必定能得到谁的同情;当白人需 要替罪羊时,无论是他的生命,还是他的自由, 都不值分文。”

他对美国等西方国家对中国的掠夺和入侵 予以讽刺: 《19世纪向20世纪的祝词》:

“我把这位叫基督徒的尊贵的女士交托给 你。她刚从胶州、满洲、南非和菲律宾的 海盗袭击中回来,邋里邋遢,污秽不堪, 名誉扫地。她灵魂里充满卑污,口袋里塞 满贿金,嘴里满是虔诚的伪善话语。给她 一块肥皂盒一条毛巾,但镜子可千万要藏 起来。”
世界文学关系的模式

本民族文化异文化
(抗衡以及融合)

产物:变异体文学
例:佛教对中国文学的影响
1、佛典使文学语言更丰富: 如:世界、究竟、因果、单刀直入、一 丝不挂、聚沙成塔、作茧自缚等。 2、对文学形式、题材的影响: 唐代・变文体文学 目连救母—《大目乾连冥间救母变文》

3、意境上的融合: 例:东晋谢灵运深通佛学, 与高僧慧远交往甚密,擅 长将山水与佛理结合起来 造境。


如美国作家赛珍珠的作品之所以有较高的思想 价值,是因为她一扫西方作家对中国的贬损态 度,塑造了崭新的中国形象,其《大地》三部 曲等,被公认为是“对中国农民生活史诗般的 描述,这描述是真切而取材丰富的。”

赛珍珠的作品之所以表现出不同风貌,是因为 她带着满腔同情和爱心来描写中国,而不是带 着偏见和成见看待一切。 赛珍珠对西方殖民侵略深恶痛绝。在《分家》 中,她借王源之口谴责外来入侵者:“他们用 他们的宗教掠夺我们的灵魂和意志,用他们的 贸易掠夺我们的货物和金钱。” 她一反美国和欧洲20世纪的社会集体想象,改 写了中国形象,对美国民族意识中关于“中国” 这个“他者”形象的改变意义重大。

“云日相辉映,空水共澄 鲜”(《登江中孤屿》) “密林含余清,远峰隐半 规”(《游南亭》) 意境:明丽澄净、迷茫朦 胧、空灵清幽 ,蕴涵着诸 法性空的佛理

在《尚书》、《周礼》中,“形象”一词的基 本意思是人之相貌、 物之形状。 现在“形象”已被理解为人们在一定条件下对 人或事物由其内在特点所决定的外在表现的总 体印象和评价,如警察形象、学生形象、教师 形象、干部形象以及无所不在的各种社会角色 形象; 从注重产品形象、企业形象到强调城市 形象、区域形象、政府形象、国家形象、政党 形象, 以及无所不及的各种社会组织的形象。 如果不加限制,“形象学”指的是对从个人到 群体到组织的形象的塑造、策划、评估及其价 值的研究。

“形象学”发展 历史
中国学者孟华在《比较文学形象学》中提出: “形象学,顾名思义,就是研究形象的学问。 不过比较文学意义上的形象学,并不对所有可 称之为‘形象’的东西普遍感兴趣,它所研究 的,是在一国文学中对‘异国’形象的塑造或 描述。” 方汉文主编的《比较文学学科理论》中提出: “比较文学形象学是关于主体(审视者)对客 体(被审视者)的文化形象所进行的描述、文 学想象和虚构的研究,它是比较文学学科的一 个分支。”
钱锺书认为,就文学与生活的关系而言,文学 可分为三类,或复制、或逃避、或在老百姓中还是在文学 中都对中国表现出热情;而到18世纪,这种热 情在老百姓中依然存在,但在文学中情况却发 生了变化,对中国越来越反感,属于文学的第 三类。 一般而言,那些背离了社会集体想象的文本更 具有研究价值。


第二,作家创作时的感情、想象和心理因素。 如英国作家笛福在另一本重要著作《鲁宾逊感 想录》(1720)中对中国文化多有描写和议论。 鲁宾逊来到中国做生意,购买了十八骆驼货物。 但他仍对中国人、中国文化嗤之以鼻。


原因:
一者,笛福用资产阶级鼓吹的自由贸易、 科学和理性来衡量和评价当时尚处于封建 制度之下的中国,其立场合乎自身逻辑; 二者,钱锺书在分析笛福的反华倾向时还 指出,笛福作为一个“不信奉英国国教者, 不愿意相信天主教耶稣会对中国的赞美, 故反其道而行之。”(《十七、十八世纪 英国文学中的中国》)

比较文学“形象学”
比较文学形象学(imagologie),是比较文学 领域中的一个研究门类,研究的是一个国家或 一个民族文学中所塑造或描述的“异国”“异 民族”形象或曰“他者”形象,覆盖范围比文 学理论研究的文学形象小,内涵也发生了改变。 文学理论中讨论的形象仅指作家个人创造出来 的艺术形象,而比较文学形象学还涉及到创造 者自我民族的形象,它隐藏在异国形象背后, 对异族形象创造起决定性作用。 文艺理论中的形象是作家个人艺术独创性的结 晶,而在比较文学形象学中,作家充其量只被 看成媒介,研究的重点是形象背后的文化差异 和冲突。

套话在对异国异族进行描述时,省略了推理的全过程, 是在民族心理定势推动下一种不由分说的表述,标志着 对“他者”的凝固看法。

孟华:“‘套话’原指印刷业中使用的‘铅板’, 后被转借到思想领域,指称那些一成不变的框框、 老俗套。” 如欧洲人常用“鹰钩鼻”指犹太人,用“黑鬼”指 称非洲人,称包括蒙古、日本、中国等在内的黄皮 肤的东亚各民族为“黄祸”。此套话包含着西方人 对亚洲人的轻蔑、仇视、恐惧以及惊异等复杂情感。

比较文学“形象学”

形象学的任务是研究探索关于异国异民 族的他者形象的创造过程和规律,分析 其社会心理背景以及深层文化意蕴。 形象学不认为文本塑造的形象是对异国 异民族的原样复制,而认为那是人们的 文学想象,是一个幻象、幻影。

“形象学”发展 历史
比较文学形象学概念内涵经历了一个发展 过程。 20世纪初期,法国学者卡雷等人提出,形 象学就是研究文学国际关系中的“各民族 间的、各种游记、想象间的相互诠释”, 即指一国文学中所塑造或描述的“异国” 形象,诸如“晚清文学中的西方人形象”、 “战后日本文学中的美国形象”、“伏尔 泰笔下的中国形象”等。

另一篇报道《一个中国人在纽约》写一家 茶叶店为求生意兴隆,雇佣了一个穷苦华 人,头戴华凌,身穿长袍,脑后拖根长辫 子,坐在门口吸引顾客。结果,“每个过 往行人都死死盯着他看,直到脖子不能再 扭了,方才作罢。有一大群人干脆停下来, 围着他仔细地看。”作者对此深表义愤。 文中用“ John Chinaman” 指称一般中国 人,说明当时华人在美国遭受歧视并非个 别现象,而是一种普遍存在。


例如,同是作为他者形象的日本女子,徐 志摩《沙扬娜拉》中的日本女子就比郁达 夫《沉沦》中的日本女子可亲可近。这与 徐志摩作为泰戈尔助手的地位和心态远比 作为贫穷的留日中国学生的郁达夫要好得 多有很大的关系。


第三,作家所描写的异国与现实中真正的异国的关系。
是真实再现?还是有所美化或丑化? 以西方世界中的中国形象为例。《马可· 波罗游记》或许 是欧洲最早描述中国的作品,记录了大汗攻城略地的武 功,也记载了各地的风俗、生产、技术和市井生活。 此后,马洛的《帖木儿》、冯塔纳的《艾菲· 布里斯特》、 布莱希特的《四川一好人》、卡内蒂的《迷惘》、卡 尔· 迈的《孔丘· 诺言》、博尔赫斯的《小径分岔的花 园》、卡尔维诺描写马可· 波罗与忽必烈对话的小说《看 不见的城市》(1972),都描绘了中国形象。

二、内部研究: 词汇
词汇是构成“他者”形象的原始成分。源自注视者国家用 来定义被注视者国家的词,和取自被注视者国家、未经翻 译直接转入注视者国家文本中的词。如“功夫”、“道”
等词。
套话
“套话”是他者形象在文本中的最小单位,指一个民族在 长时间内反复使用、用来描写异国或异国人的约定俗成的 词组。它是对一种文化的概括,可被视作这种文化的缩影。

姜智芹《马克· 吐温的华工苦行记》 马克吐温对华人的观察和描写带有主流文化的偏 见。 如《苦行记》中记录唐人街的中国人抽鸦片: 在每一座低矮窄小肮脏的棚屋里,飘散着淡淡的 佛灯燃烧的气味,那微弱、摇曳不定的牛脂烛光 照出一些黑影,两三个皮肤姜黄、拖着长辫子的 流浪汉,蜷缩在一张短短的小床上,一动不动地 抽着大烟。 …… 那烟丸的煎烤焖炸,以及烟管里 汁水的吱吱响声,几乎会使泥塑木雕的塑像翻肠 倒胃,不过,约翰(指中国人)喜欢它。
一、形象学的概念及定义
产生于20世纪60、70年代。比较文学形象学 并不完全等同于一般意义上的形象研究,它的 研究对象“是异国的形象,是出自一个民族 (社会、文化)的形象,最后,是由一个作家 特殊感受所创作出的形象”。这意味着,比较 文学形象学的研究对象和内涵应从以下两个层 面来理解和把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