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园地四我的发现日积月累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语文园地四-我的发现、日积月累37页文档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语文园地四-我的 发现、日积月累
56、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 57、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 58、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 理荒秽 ,带月 荷锄归 。道狭 草木长 ,夕露 沾我衣 。衣沾 不足惜 ,但使 愿无违 。 59、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 60、迢迢新秋夕,亭亭月将圆。
谢谢
11、越是没有本领的就越加自命不凡。——邓拓 12、越是无能的人,越喜欢挑剔别人的错儿。—爱尔兰 13、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老子 14、意志坚强的人能把世界放在手中像泥块一样任意揉捏。——歌德 15、最具挑战性的挑战莫过于提升自我。——迈克尔·F·斯特利
语文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园地四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语文园地四第三课时我的发现日积月累读读背背——重庆市荣昌区桂花园小学郭慧教材分析人教版小学语文实验教材三年级下册“语文园地四”中有“我的发现”“日积月累”“读读背背”“成语画谜”四个板块。
它们涉及形声字的构造、“的地得”的用法和积累成语、了解有关学习的成语等具体学习内容。
看似零散,但仔细分析,我们就能发现它们具有内在联系。
这四个板块以“积累”为核心,从“形声字”到“成语”,再到“成语画谜”,让孩子们在语言的体验中“去发现、去思考”,体现了从字、词、句到篇的螺旋上升,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形式中,发现语言学习的规律,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魅力,养成主动积累语言、运用语言的习惯,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教学构想从整体的视野出发,聚焦积累。
创设由“慧眼识字”“‘的地得’微课”“成语王国”等构成的整体情境,让学生在游戏中感受一个“趣”字,在有序、和谐的训练中体现一个“实”字。
教学目标1.师生共同去发现形声字的构字规律,增强独立识字和主动识字的能力。
2.初步感受“的地得”的用法;积累成语,发现规律。
3. 通过找头像、猜画谜、“的地得”的微课等多种有趣的形式,让孩子们在快乐中积累语言,并乐于去发现、去思考。
4. 在语言的学习中,落脚在用字组词,用词造句,用句写话,在运用中积累语言,培养积累语言的习惯和兴趣。
教学重难点1. 通过层层深入引导和语言实践体验,重点习得形声字的构字规律、感受“的地得”的用法及积累成语。
2. 在运用中积累语言,在潜移默化中去发现、去思考。
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范例引导法;相机点拨法。
教学准备教学ppt、学习单、搜集画谜成语。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去发现去思考活动一:找人像1.师:穿越时空,我们来到了非洲的一片石林里,(由散乱的石头拼成)你发现多少张人像?2.孩子们饶有兴趣地去找、去思考。
3.引出课题:语文园地四——去发现去思考师:今天,就让我们带上一个好心情,一双会观察的眼睛、一个会思考的脑袋,一起来学习板书:语文园地四【设计意图】在上课前的几分钟里找人头像、师生间的对话、互动,为课堂教学注入神奇的力量,能使“课伊始,趣即生”的效果应运而生,从而让学生在欢快的气氛中获得知识,有效促进学生的学习与思考,从而开启“去发现、去思考“模式。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语文园地四日积月累部分教案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语文园地四日积月累部分教案本文是()教案频道为大家整理的《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语文园地四日积月累部分教案》,供大家学习参考。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语文园地四日积月累部分教案篇一: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语文园地四《我的发现、日积月累》教案(宋雅文) 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深圳市龙华新区万安学校教案表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语文园地四日积月累部分教案篇二: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语文园地四-我的发现、日积月累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语文园地四日积月累部分教案篇三: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语文园地四《我的发现、日积月累》PPT课件(宋雅文)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语文园地四日积月累部分教案篇四:人教版小学语文日积月累(语文园地)小学语文日积月累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日积月累语文园地四一本正经二话不说三心二意四面八方五颜六色六神无主七嘴八舌八仙过海九牛一毛十全十美百依百顺千军万马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日积月累语文园地一杨柳绿千里,春风暖万家。
黄莺鸣翠柳,紫燕剪春风。
春风放胆来梳柳,夜雨瞒人去润花。
春风一拂千山绿,南燕双归万户春。
语文园地二雷声大作倾盆大雨阳光灿烂随风舞动芬芳扑鼻黑白相间花要叶扶,人要人帮。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
帮助别人的人,能得到别人的帮助。
诚心能叫石头落泪,实意能叫枯木发芽。
语文园地三敕勒歌(北朝民歌)敕勒川, 阴山下。
天似穹庐, 笼盖四野。
天苍苍, 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牛羊。
语文园地五节气歌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两暑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立春到来阳气转,春风阵阵仍微寒。
语文园地七同心协力众志成城万众一心战无不胜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博采众长多多益善贪小失大舍本逐末轻重倒置小题大做勤学好问,好学不倦。
语文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我的发现-日积月累
吞吞吐吐 左邻右舍
形形色色 天长地久
隐隐约约 积少成多
密密层层 有口无心
带有反义词的成语:
读 读 背 背
八仙过海 —— 各显神通 · 孙悟空大闹天宫 —— 慌了神 · 韩信点兵 —— 多多益善 · 张飞穿针 —— 粗中有细 · 包公断案 —— 铁面无私 · 姜太公钓鱼 —— 愿者上钩 ·
大家好,我叫歇后语 。我是中国人民在生活实 践中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是一种短小、风 趣、形象的语句。 我由前后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起“引子”作 用,像谜语,后一部分起“后衬”的作用,像谜 底,十分自然贴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通常 说出前半截,“歇”去后半截,就可以领会和猜 想出我的本意了,所以我才叫歇后语。 我的类型主要有两类,一类是喻意歇后语, 一类是谐音 歇后语。 今天我们要学的是第一类,喻体都是历史故事 和神话传说
《画龙点睛》故事出自张彦远《历代 名画记》,后人常以它做比喻:指讲 话,写文章或从事文学艺术创作,如 果能在关键处用上一两个名言,警句, 便使整个内容更加生动有力,主题更 加鲜明!
刘备借荆州——有借无还
张飞穿针——大眼瞪小眼
谐音歇后语
• • • • 孔夫子搬家——尽输(书) 大葱拌豆腐——一清(青)二白 外甥打灯笼——照旧(舅) 梁山泊军师——无(吴)用
画龙点睛 南北朝时期的梁朝,有位著名画家叫张僧繇, 皇帝经常让他给新盖的寺庙作画。
传说有一年,张僧繇在金陵安乐寺的墙壁上画
城市
·
诚实
·
淡水
· ·
谈话
· ·
神话 歌咏 粗细
· ·
· ·
活动 游泳 组词
设备 结构 结果
没有 水沟 桔子
·
·
·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语文园地四-我的发现、日积月累37页PPT
41、学问是异常珍贵的东西,从任何源泉吸 收都不可耻。——阿卜·日·法拉兹
42、只有在人群中间,才能认识自 己。——德国
43、重复别人所说的话,只需要教育; 而要挑战别人所说的话,则需要头脑。—— 玛丽·佩蒂博恩·普尔
44、卓越的人一大优点是:在不利与艰 难的遭遇里百折不饶。——贝多芬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语文园地四-我的 发现、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积月累
11、获得的成功越大,就越令人高兴 。野心 是使人 勤奋的 原因, 节制使 人枯萎 。 12、不问收获,只问耕耘。如同种树 ,先有 根茎, 再有枝 叶,尔 后花实 ,好好 劳动, 不要想 太多, 那样只 会使人 胆孝懒 惰,因 为不实 践,甚 至不接 触社会 ,难道 你是野 人。(名 言网) 13、不怕,不悔(虽然只有四个字,但 常看常 新。 14、我在心里默默地为每一个人祝福 。我爱 自己, 我用清 洁与节 制来珍 惜我的 身体, 我用智 慧和知 识充实 我的头 脑。 15、这世上的一切都借希望而完成。 农夫不 会播下 一粒玉 米,如 果他不 曾希望 它长成 种籽; 单身汉 不会娶 妻,如 果他不 曾希望 有小孩 ;商人 或手艺 人不会 工作, 如果他 不曾希 望因此 而有收 益。-- 马钉路 德。
45、自己的饭量自己知道。——苏联
语文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园地四日积月累
成功 诚实
●
●
邮票 漂亮
●
●
羊群 海洋
●
●
弯曲 海湾
●
●
青山 清晨
●
●
一束 迅速
●
●
试卷 疲倦
●
●
复习 腹部
●
●
队列 裂开
●
●
第二关 快乐驿站
光彩夺目的( ) 清澈见底的( )
●
●
弯弯曲曲地( ) 和颜悦色地( )
●
●
鲜花开得( ) 时间过得( )
●
●
的地得,不一样,用法分别记心上,
左边白,右边勺,名词跟在后面跑。 美丽的花儿绽笑脸,青青的草儿弯下腰。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
第一关 开门大吉
普通 ●
入迷 ●
如何
互相 ●
至于 ●
●
曲谱 ●
谜语 ●
荷花 ●
车厢
●
细致 ●
我发现每组两个词 中带点的字……
采摘 ●
文章 ●
样式 ●
分数
●
皮球 ●
色彩 ●
波纹 ●
考试 ●
纠纷
●
疲劳 ●
我发现……
这些词语中,每组两个词语里 带点的字读音完全相同,后边那个 字是形声字,前边那个字是后边那 个字的声旁。
左边土,右边也, 地字站在动词前, 勤奋地学习要积极,痛快地玩耍来放松。
左边两人就是得,形容词前要用得, 清晨锻炼起得早,欢乐时光过得快。
的得地
1、今天我受到老师(的)表扬,心里特别高
兴。
2、明天就可以出去旅游了,我高兴(得)一蹦
三尺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园地四·我的发现·日积月累》教学设计安徽省宿州市萧县孙圩孜乡桃园小学郑玉玲教学内容: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语文园地四·我的发现·日积月累》教材简析:《语文园地四》“我的发现”栏目中共有10组词语,每个词语中都有一个加点的字,每组词语中两个加点字读音完全相同,左边词语里带点的字都是右边词语里带点的字的声旁,这个栏目的编排旨在让学生发现形声字的规律。
“日积月累”中又分为两个小栏目,第一个是“我会填”,让学生通过填词区分“的、地、得”的用法;第二个栏目是“读读背背”,选了12个成语,都是有关读书、治学的,每行的四个成语,都有相同的韵脚,读起来朗朗上口,易于背诵。
对成语的意思不要求学生深入理解。
学情分析:学生之前已接触过形声字,“我的发现”可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去总结,并总结规律。
“的、地、得”日常用得非常多,学生对“的”最熟悉,对“得”最生疏,经常错用“的”,忽略“得”,教学时引导学生在填词的基础上,总结“的、地、得”的用法。
“读读背背”中的成语有的在之前的学习中接触过,有的对学生来说理解有一定难度,教师在教学中可创设情境、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帮助学生理解。
设计思路:《语文园地四》中的两大栏目,细分为三个板块,这三个板块各不相干,在教学过程中怎样把它们整合起来呢?我把《语文园地四》设计成一个大景区,大景区里设了三个小景区,三个板块里的内容设计成三个小景区的闯关任务,让学生在欣赏美景的同时轻松进入学习之中。
同学们乘坐“语文知识巴士”来到《语文园地四》,在“游园须知”中了解到要饱览景区风光,必须完成各个景区的闯关任务。
第一景区设计为“自由乐园”,几幅景观图片中隐藏着“我的发现”中的几个词语;第二景区设计为“魅力自然”,教师在引导学生欣赏美丽风光的同时,自然而然地渗入“的、地、得”的用法;第三景区设计为“名人馆”,历史上的名人用自己的事迹诠释部分成语的含义。
游览结束,作业拼盘中设计的题目是对“我的发现”“日积月累”栏目知识的巩固。
在学习过程中,让学生分组合作,共同完成攻关任务,体会团结合作的重要性。
组与组之间进行积分评比,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发现形声字的构字规律,学习识字方法。
2.通过补充词语,区分“的”、“地”、“得”的用法,总结规律。
3.积累一组有关读书、治学的四字成语,在运用中感悟成语的意思与用法。
4.激发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学习语文的兴趣。
教学重点:1.区分“的”、“地”、“得”的用法。
2.积累成语,在实际中运用。
教学难点:通过填词练习,区分“的”、“地”、“得”的用法。
教学准备:1.多媒体课件2.学生四人一小组组建学习小组,选出组长。
3.记分卡。
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课件出示“语文知识巴士”。
师:同学们,喜欢坐大巴车吗?今天就让我们一起乘上这辆“语文知识巴士”,去畅游一番吧!巴士开起来。
车子停了,这是到了哪儿?课件显示:语文园地四出示告示牌:游园须知乘坐“语文知识巴士”来的旅客可直接进入“语文园地四”第一景区,若想进入下一景区,必须完成所在景区的攻关任务。
师:同学们有没有信心完成攻关任务,饱览《语文园地四的》风光?让我们一起努力吧!二、进入第一景区——“我的发现”课件出示园区场景,师解说:这是一片开心乐园,每个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找到自己想去的地方,喜欢音乐的人聚在一起看着曲谱歌唱,喜欢绘画的用色彩描绘美丽的生活,喜欢动脑的人聚在一起猜谜语,孩子们坐在小火车的车厢里笑声不断……课件出示:第一关出示“我的发现”中的词语。
同桌之间互读词语,并交流自己的发现。
请同学介绍自己的发现。
师总结:每组两个词语带点的字读音完全相同。
右边的字是形声字,左边词语中带点的字是右边词语中带点的字的声旁,表示这个字的读音。
掌握了形声字声旁表音的规律,可以帮助我们学习生字。
比一比:小组合作,再写几组类似的词语,在一分钟的时间内,比一比哪组写的最多。
老师计时。
评比交流,每组同学写对一组词语得10分,依次累加。
闯关成功,继续游览。
三、进入第二景区——“日积月累”之“我会填”课件出示图片,师解说:一条小路弯弯曲曲地向前延伸,小路两旁的鲜花开得正艳,小路的尽头是一条河,清澈见底的河水映出绿的叶,各色鲜艳的花,游人走在河边就像走在画中,感觉时间过得真快!课件出示:第二关“我会填”光彩夺目的()清澈见底的()弯弯曲曲地()和颜悦色地()鲜花开得()时间过得()请学生观察这三行括号前的字,你发现了什么?把“的”、“地”、“得”用不同颜色标出来,并给几个词语编号。
师:这三个词都读“de”,因为长得不同,它们后边所跟的词语朋友也就不同。
你能给它们找到合适的词语朋友吗?请两个同学到黑板前填,其余同学把你想到的词语按编号写在作业本上。
生写,师巡视。
评价黑板前同学所填词语,其他同学可交流自己所填的不同词语。
课件出示括号内可填的词语。
总结“的”、“地”、“得”的用法。
课件出示:名词前面用白勺,动词跟着土也跑,形态动作怎么样,双人得字来帮忙。
挑战:小组合作,模仿“我会填”中的词语,分别用“的”、“地”、“得”各写一个词语,比一比,哪组写得又快又对,第一名得100分,第二名得90分,第三名得80分,第四名得70分,错一个词语扣10分。
小组合作写词,完成任务就送到讲台前。
交流评比。
闯关成功,进入下一景区。
四、课件出示:第三景区第三景区是一个名人馆,首先映入我们眼帘的是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孔子,我们知道他千里迢迢地从山东到洛阳拜大思想家老子为师,他勤学好问,孜孜不倦地学习,博览群书,成为一名大学问家、大教育家。
这是谁呢?他就是老师给大家讲的“锥刺股”的苏秦,他生在战国时期,开始想干一番大事业,但由于学识浅薄,屡屡碰壁。
后来他发愤读书,专心致志地学习,常常读书到深夜,困了打盹的时候他就用锥子刺自己的大腿,流血疼痛消除了困意,他就继续学习,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他成为一名大政治家。
第三位名人是大书法家王羲之,他从小拜卫夫人为师学习书法,每天练习书法,达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
有一次吃午饭,书童送来了他最爱吃的蒜泥和馍馍,几次催他快吃,他都像没听见一样,仍专心致志地看帖、写字。
饭都凉了,书童没有办法,只好去请王羲之的母亲来劝他吃饭。
母亲来到书房,只见羲之手里正拿着一块沾了墨汁的馍馍往嘴里送呢,弄得满嘴乌黑。
母亲看到这情景,憋不住放声笑了起来。
王羲之听到母亲的笑声还说:“今天的蒜泥可真香啊!”王羲之练字聚精会神,锲而不舍,最终成为我国历史上最著名的书法家。
课件显示:第三关课件出示“读读背背”中的词语。
学生自由读词语。
请三名同学读词语,一人读一行,引导学生发现每组词语押韵特点,读起来才朗朗上口。
请同学交流对词语意思的理解。
课件出示词语意思,默读,边读边想,哪些词语的意思跟你理解的相近,哪些完全不同,完全不同的多看两遍。
归纳:这些词语都是有关读书、治学的。
小组合作,快速记背词语。
分小组比赛背词语,每组选出一名同学背诵,全对得100分,漏一个词语扣10分,每个词语错一个字音扣2.5分。
比赛结束记小组成绩。
五、评比总结评比各组得分。
师小结:同学们今天不仅欣赏了美丽的风光,还收获了丰硕的知识,希望同学们能像名人馆里的名人一样,有锲而不舍的精神,脚踏实地地学习,勤学好问,博览群书,成为一名大学问家,争取让自己的名字也进入名人馆!同学们,有没有信心?让我们一起伸出拳头,加油!今天的语文园地之旅到此结束,临走别忘了带上你的“作业拼盘”:1.“我的发现”中加点字再各组一个词。
2.分别给“的”、“地”、“得”再找两组词语朋友。
3.有条件的同学利用网络,搜集与“读读背背”中词语相关的名人故事。
板书设计:语文园地四我的发现形声字——声旁表音日积月累我会填的+名词地+动词得+怎么样读读背背成语——读书、治学教学反思:本次语文园地以旅游的方式组织教学,在游玩的过程中加入比赛式的攻关任务,大大提高了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
本课教学每一关都需要小组合作,有的小组一开始配合不够密切,老师提醒大家,哪一组合作得好,哪一组就有可能得胜,学生为了小组共同荣誉,大都能主动参与进小组合作学习。
在每一关都有令我感动的地方,学生的表现远远超出我的意料,如“我的发现”中限时竞赛中,竟有小组一分钟共同写出9组词语,大大出乎我的意料。
在“我会填”交流时,“时间过得()”,在表示时间快时有同学说“像闪电一样”,在表示时间慢时一个同学说“像蜗牛爬行的速度那样”,另一个说“像被静止了一样”。
在“读读背背”竞赛环节,每一组同学不用点名,不用推荐,都有人主动站起来为本组争光。
本节课的教学,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被调动起来,合作学习的优势得以显现,学生的学习能力、语文素养在时而轻松、时而紧张的氛围中得到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