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石潭记》中考训练题及答案
小石潭记中考练习题答案
小石潭记中考练习题答案阅读下列语段,完成相关练习: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金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为,为,为。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然不动,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连。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练习题目:1.在文中的横线上填写所缺的语句。
2. 下列带点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A 潭中鱼可百许头大约B 斗折蛇行像蛇一样C 不可久居居住D 影布石上映3、解释下列句中加横线字的意思新课标第一网1 青树翠蔓______________2 潭中鱼可百许头_________________3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____________4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______________5 明灭可见__________________6 乃记之而去_________________4.翻译下列句子①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②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5.本文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突出地表现了“小石潭”的什么特点?6. 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作者游览小石潭的心情有怎样的变化。
7.第二段写了潭水的什么特点?用的什么写法?好处是什么?8.作者开头说“心乐之”,为什么在第四段又写“悄怆幽邃”?9.画出文中的比喻句,并体会其表达效果。
10、下列是对本文的.分析,其中不准确的一项是A、文章开头采用未见其形,先闻其声的手段展示小石潭环境的清幽。
B、文中采用了特写镜头描绘游鱼和潭水,笔墨经济,语言优美。
C、文章抓住小石潭的景物,从各个方面烘托出“水尤清洌”的特征和小石潭的幽深之美,手法高超,形象生动。
D、本文所写景物,透出作者与同游人的高兴愉悦的心情。
参考答案:1.略2.C3、略4、略5、游览的先后顺序石奇、水清、鱼活、溪流曲折、环境凄美。
中考语文第一部分古诗文阅读专题一文言文阅读第11篇《小石潭记》作业(含答案)
第11篇小石潭记一、[2021亳州市利辛县三模]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16分)小石潭记(节选)柳宗元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琅琊溪①欧阳修空山雪消溪水涨,游客渡溪横古槎②。
不知溪源来远近,但见流出山中花。
【注】①此诗写于作者被贬滁州期间。
琅琊溪位于滁州琅琊山。
②槎(chá):这里指拼扎而成的简易木桥。
1.请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4分)(1)潭中鱼可.百许头可:(2)佁然..不动佁然:(3)悄怆幽邃.邃:(4)但.见流出山中花但:2.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1)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2)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3.《小石潭记》(节选)写景动静结合,其中写动景的句子是“, ”;《琅琊溪》写景虚实结合,其中(虚/实)写花随流水流出的景象, (虚/实)写山中的春意。
(4分)4. 《小石潭记》(节选)和《琅琊溪》都是作者被贬期间所作,表达的主旨有什么不同?(4分)二、[原创新题]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15分)【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小石潭记》中考题集锦(含答案)
《小石潭记》中考题集锦(含答案)一、【2016·重庆B卷】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1)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2)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3)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9.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4分)(1)卷.石底以出()(2)佁.然.不动()(3)其岸势犬牙..差互()(4)乃记之而去.()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4分)(1)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译文:(2)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译文:11.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当..的一项是()(3分)A.“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伐竹取道,下见小潭”交代了作者的游踪。
B.“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写出了作者为“石潭”命名的缘由及近岸石头的千态万状。
C.“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只写了鱼儿自由游弋的情态。
D.第①②段分别写了作者发现石潭之乐和观鱼之乐。
12. 第④段画线句流露出作者怎样的心情?并说说作者产生这种心情的原因。
(4分)答:二、【2016·江苏省淮安卷】【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小石潭记》历年中考阅读真题(同步练习)文言文知识梳理及真题训练(部编版)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乙】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翁忽,似与游者相乐。
正所谓“大道至简”,在保证教学目标实现的情况下,教师的课堂要设计的简便扼要,要把较难的、复杂的问题、深刻的问题讲的轻松自然,诙谐幽默,像涓涓细流,于无声中浸润学生的思维。本课在单元中,属于承上而启下的教学内容。
《小石潭记》历年中考阅读真题及答案解析
一、【2020·辽宁朝阳市·中考真题】
阅读下面课内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元丰七年六月丁丑,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而长子迈将赴饶之德兴尉,送之至湖口,因得观所谓石钟者。寺僧使小童持斧,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硿硿焉。余固笑而不信也。至莫夜月明,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大石侧立千尺,如猛兽奇鬼,森然欲搏人;而山上栖鹘,闲人声亦惊起,磔磔云霄间;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或曰此鹳鹤也。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噌吰如钟鼓不绝。舟人大恐。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不知其浅深,微波入焉,涵澹澎湃而为此也。舟回至两山间将入港口有大石当中流可坐百人空中而多窍与风水相吞吐有窾坎螳鞳之声与向之噌吰者相应如乐作焉。因笑谓迈曰:“汝识之乎?噌吰者,周景王之无射也; 窾坎螳鞳者,魏庄子之歌钟也。古之人不余欺也!”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小石潭记》《上方山记》中考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
(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文,完成11—15题。
(12分)【甲】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
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节选自柳宗元《小石潭记》)【乙】三步一回,五步一折,仰视白日,跳而东西。
踵屡高屡低,方叹峰之奇,而他峰又复跃出。
屡跋①屡歇,抵欢喜台。
返观此身,有如蟹螯郭索潭底,自汲井中②,以身为瓮,虽复腾纵,不能出栏。
其峰峦变幻,有若敌楼者,睥睨栏楯③俱备;又有若白莲花,下承以黄趺,余不能悉记也。
(节选自《上方山记》)【注释】①跋:行步。
②自汲井中:自己在井中取水。
③睥睨:城上短墙。
栏楯:栏杆。
11.下列句子中“而”字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2分)( D )A.潭西南而望 B.隶而从者C.跳而东西 D.而他峰又复跃出12.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2分)( B )A.潭中鱼可百许头(大约) B.斗折蛇行(北斗星)C.方叹峰之奇(正当) D.余不能悉记也(全部)13.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D )A.佁然/不动 B.乃/记之而去C.仰视/白日 D.其/峰峦变幻14.对比分析【甲】【乙】两文,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2分)( D )A.【甲】文描写小石潭的周围事物,表达了被贬后的无法排遣的孤凄悲凉之情。
B.【乙】文描写上方山的景物,表达了作者喜爱和游历山水的闲适恬淡之情。
C.【甲】文用“斗折蛇行”和“其岸势犬牙差互”比喻溪水的蜿蜒曲折;【乙】文用“如蟹螯郭索潭底”比喻上方山山谷的狭促。
D.【甲】【乙】两文都是山水游记,采用“移步换景”的手法,让我们领略了大自然美景。
15.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1)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专题23 小石潭记(解析版)-备战2024年中考语文之文言文对比阅读(全国通用)
专题23 小石潭记(2023·山东济宁·中考真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
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缓,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乙】门北向,甃①石为路,路尽复为门,两垂柳夹之,婀娜可爱。
有堂亦北向,颜②曰“漱玉”。
堂之后为池,白石为栏槛,水清碧可鉴毛发,下视石子纵横,如樗蒲③,中多龟鱼。
金鲫被水,大有径尺者,游泳萍藻间,见人殊不畏。
池上有杨柳合抱,长条下垂披拂,与萍藻相乱。
荫可一亩许,炎景却避,凉风洒然,游者徒倚不能去。
池之东,循廊而南,为清皓之阁。
级石而上,南山如画屏,萦青缭碧,争效于栏楯之下。
下俯清流,曲折而东……阁上或书唐人诗,一联云:“泉声到池尽,山色上楼多。
”风景宛然。
石磴北下,复长廊,廊西即大溪阁。
跨溪水登阁者不知水至是乃知之则阁如海市蜃楼矣。
(选自王士祯《游漪园记》,有删改)【注释】①甃:砌。
②颜:门上的匾额。
③樗蒲:古代的一种棋类游戏。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日光下澈.澈:清澈B.不可久居.居:停留C.水清碧可鉴.毛发鉴:照视D.荫可一亩许.许:表示约数2.下列句子中,加点“之”字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乃记之.而去A.何陋之.有B.已而之.细柳军C.属予作文以记之.D.争效栏楯之.3.下列对选文有关内容的解释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同为游记散文,甲文主要采用移步换景的写法,乙文则主要采用定点观察的写法。
B.两文都用水底的石和水中的鱼来衬托潭水或池水的清澈,动静结合,十分传神。
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 小石潭记中考试题及答案
《小石潭记》中考试题一、(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似与游者相乐。
(节选自柳宗元《小石潭记》)(乙)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选自《礼记·礼运》)6.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词(2分)(1)潭中鱼可百许头(2)佁然不动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1)水尤清冽(2)选贤与能,讲信修睦8.柳宗元在《小石潭记》中描写了永州山水的自然美,《大道之行也》则描绘了大同社会的人文美。
结合两文,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理想中的生活环境是怎样的。
(4分)答案:6. 2 (1)大约(1分)(2)呆呆的样子(1分)7. 4 (1)水格外清凉。
(2分)(得分要点:整句翻译通顺给满分,其中“尤”、“清冽”各占0.5分,如学生把“尤”翻译成“尤其”也给分。
)(2)把品德高尚的人、能干的人选拔出来,讲求诚信,培养和睦(气氛)。
(2分)(得分要点:整句翻译通顺给满分;“选贤与能” 翻译通顺给1分,“讲信修睦” 翻译通顺给1分)8. 4 此题答案多元化。
能把山水的自然美和社会的人文美(或“大同社会、天下为公”)两者结合起来,表达通顺的给满分。
答出其中一方面的则酌情给分。
菏泽市2020年二、【甲】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似与游者相乐。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柳宗元《小石潭记》【乙】道州城西百余步,有小溪。
南流数十步,合营溪。
水抵两岸,悉皆怪石,欹(qī)嵌盘屈,不可名状。
清流触石,洄悬激注。
佳木异竹,垂阴相荫。
此溪若在山野,则宜逸民退士之所游处;在人间,则可为都邑之胜境,静者之林亭。
而置州以来,无人赏爱;徘徊溪上,为之怅然!——元结《右溪记》10.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小石潭记中考文言文阅读附答案
《小石潭记》中考文言文阅读精选(附答案)(4)《小石潭记》中考文言文阅读精选(附答案)(4)文章来自:《小石潭记》阅读题(一)小石潭记(节选)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而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5.文章的作者是唐代的文学家___________________(人名)。
(1分)6.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
(2分)①潭中鱼可百许头②其岸势犬牙差互7.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每小题2分,共4分)①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②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8.作者通过小石潭人迹罕至、凄清幽静的环境,意在表现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9.请从文中找出你最喜欢的句子,并说明理由。
(3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10.为了发展旅游事业,当地拟开发小石潭景点,请你根据文章容为该景点一则简介。
(4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答案】5.(1分)柳宗元6.(2分)①潭中/鱼可百许头(或:潭中鱼/可百许头)②其岸势/犬牙差互7.(4分)①砍掉一些竹子,开出一条路来,往下走就看见一个小潭,谁特别清澈。
2024年中考语文真题汇编复习 专题11 课内文言文阅读(学生版)
2024年中考语文真题汇编复习专题11 课内文言文阅读(2024·北京·中考真题)阅读《小石潭记》,完成下面小题。
小石潭记柳宗元①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堪,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②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怡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③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④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⑤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
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1.“隶而从者”中的“从”与下列词语中加点的“从”,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从头至尾B.择善而从C.从长计议D.从天而降2.对“其境过清”中“境”的理解,下列不正确...的一项是()A.溪水时隐时现,溪岸交错不齐,渺远不见源头。
B.竹子树木丛生,枝叶茂密繁多,环绕小潭四周。
C.地处荒僻之野,平时没有人来,环境寂静寥落。
D.小潭清幽深邃,风光明媚可爱,空气清爽宜人。
3.根据《小石潭记》及下面的材料,在后面语段中的横线上填写恰当的内容。
二十五,游里湖,登放鹤亭,旋泊西泠桥。
登岸步入西村,隔岸望孤山后。
朱阑傍水,翠幕垂窗,古楼覆屋,小艇系门。
余乃悦其幽寂,呼舟对渡,果佳境也。
(取材于浦访君《游明圣湖日记》)“隔”,产生距离,引发好奇。
柳宗元隔竹听声,小石潭水声“如鸣佩环”,他“心乐之”,于是“①”,探看小潭全貌;浦枋君隔岸观景,孤山后景色秀丽,色彩斑斓,他“悦其幽寂”,于是“②”,得以欣赏“佳境”。
(2024·天津·中考真题)阅读《醉翁亭记》一文,完成下面小题。
醉翁亭记欧阳修①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小石潭记练习题及答案
小石潭记练习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在《小石潭记》中,作者写了自己与小石潭的关系是()。
A. 爱憎分明B. 深恶痛绝C. 见仁见智D. 无可辨别答案:C2.作者为何感到“心旷神怡”()。
A. 小石潭清幽B. 鸟鸣花香C. 游人稀少D. 四季如春答案:A3.“飞泉溅玉”中的“玉”意味着()。
A. 石潭B. 水花C. 美景D. 游人答案:B4.作者对小石潭的感情可以用下列哪一个词来概括()。
A. 感激B. 喜爱C. 反感D. 惊讶答案:B二、填空题1.小石潭位于()。
答案:苏州2.《小石潭记》是哪位明代文学家所写的()。
答案:宋濂3.作者在《小石潭记》中用了哪个成语来形容小石潭的飞泉()。
答案:飞泉溅玉4.小石潭被作者称为()。
答案:胜景三、简答题1.简述小石潭为作者带来的心理变化。
答:小石潭让作者感到心旷神怡,他曾经对石潭的平凡毫不关心。
在逐渐接触后,作者对小石潭的美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对小石潭产生了深深的喜爱之情。
作者感慨于小石潭的飞泉溅玉,形容小石潭为“此石乃天下石”。
小石潭让作者感到山中妙趣横生,使他对生活和自然有了更多的思考和体味,深入感受到了自然之美,展现出丰富的情感色彩。
2.简述小石潭的特点。
答:小石潭位于苏州,是一处胜景。
作者用浓墨重彩的笔触描绘了小石潭的特点。
小石潭的飞泉溅玉,形成了壮丽的水景,小石潭中心的小岛更增添了亮点。
作者赞美小石潭是天下石,说明其形态具备独特之美,称之为胜景不为过。
小石潭的环境十分清幽,没有人烟,使得景色更加幽雅。
作者在小石潭的游玩中,感到心旷神怡,以此来形容了小石潭的清幽特点。
小石潭还吸引了众多游客,尽管作者觉得这会破坏小石潭的幽静,但也表明小石潭的美丽与吸引力。
四、问答题1.“花径”在《小石潭记》的第一段中出现了多少次?答:一次。
2.作者如何描述小石潭的飞泉?答:作者通过“飞泉溅玉”这个成语来形容小石潭的飞泉,突出了其壮丽景色。
中考语文复习课内文言文《小石潭记》阅读精练卷附答案
中考语文复习课内文言文《小石潭记》阅读精练卷(唐·柳宗元)原文呈现教参译文(加粗内容翻译以课下注释为准)教参段层①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huánɡ)竹,闻水声,如鸣珮(佩)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liè)(洌)。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chí),为屿,为嵁(kān),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从小丘向西走一百二十步,隔着竹林,听到了水声,好像佩带的珮环碰撞发出的声音,(我的)心情为之高兴。
砍倒竹子,开辟出一条道路(走过去),向下看见一个小潭,潭水格外清凉。
以整块的石头为底,靠近岸边,石底周边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成为坻、屿、堪、岩各种不同的形状。
青葱的树,翠绿的藤蔓,蒙盖缠绕,摇曳牵连,参差不齐,随风飘拂。
第①段:寥寥数语便颇有情致地交代了发现小石潭的经过,点出了小石潭的位置、环境,写出了作者探幽的浓厚兴味。
②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彻)苏,影布石上。
佁(yǐ)然不动,俶(chù)尔远逝,往来翕(xī)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也没有。
阳光穿透水底,鱼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头上。
鱼儿静止不动,忽然间向远处游去,往来轻快敏捷的样子,好像和游人一同欢乐。
第②段:写游鱼,先总体写鱼的大致数量和“空游无所依”的状态,接着又采用特写镜头,写潭中的游鱼,把日光、鱼影的静态描写和鱼的“远逝”“往来”的动态描写结合起来,勾画出一幅生动活泼的游鱼图。
③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cī)互,不可知其源。
向小石潭的西南方看去,(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
溪岸的形状像狗的牙齿那样交错不齐,不知道它的源泉在哪里。
第③段:描写潭上的景物。
写来自西南的溪流,仅用十五个字就写得十分精彩。
既写出它“斗折蛇行”、逶迤曲折之状,又写出它“明灭可见”、时显时隐之景,也写出溪岸“犬牙差互”、山石嶙峋之势。
《小石潭记》中考比较阅读5篇(含答案)
《小石潭记》中考比较阅读5篇(含答案)班级: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12分)缀,参差披拂。
《小石潭记》(节选)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乙】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记承天寺夜游》1.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2分)①往来翕.忽()②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2.解释下面划横线词的意思。
(2分)①潭中鱼可.百许头____________ ②怀民亦未寝.3.把下面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4分)①其岸势犬牙差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②念无与为乐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甲、乙两文都运用了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用原文回答表现作者情感的句子。
(4分)甲文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文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仿照示例,赏析甲文中的句子。
(2分)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示例:此句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月光的皎洁(清澈透明)。
句中没有写“月”字,却无处不见皎洁的月光,点染出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亦真亦幻的美妙境界。
八年级语文下册《小石潭记》中考复习题精选(附参考答案)
八年级语文下册《小石潭记》中考复习题精选(附参考答案)习题分六部分:文学常识、文言实词、文言虚词、句子翻译、问题探究、阅读理解选择一、文学常识《小石潭记》的作者是,字,河东人,代文学家,世称“”,“唐宋八大家”之一。
“唐宋八大家”指的是唐代的、。
宋代的、、、、、。
二、文言实词1.古今异义影布.石上古义:今义:用棉、麻等织成的,可以做衣服或其他物件的棉麻品2.词类活用(1)名词作状语①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句中意为:②下.见小潭原意为句中意为:③潭西南..]而望句中意为:④斗.折蛇.行斗:蛇:⑤其岸势犬牙..差互句中意为:(2)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心乐.之句中意为:(3)形容词作动词①近.岸,卷石底以出句中意为:②似与游者相乐.乐:(4)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凄.神寒.骨凄:寒:3.其他重点实词(1)隔篁竹,闻.水声闻:(2)如.鸣珮环如:(3)伐.竹取道伐:(4)水尤清冽...尤:清冽:(5)卷.石底以出卷:(6)皆若.空游无所依.若:依:(7)日光下澈.澈:(8)怡然..翕忽:..远逝俶尔:(10)往来翕忽..不动怡然:(9)俶尔4.一词多义(1)可①潭中鱼可.百许头②不可.即久居(2)游①皆若空游.无所依②同游.者(3)许①潭中鱼可百许.头②杂然相许.③遂许.先帝以驱驰(4)环①如鸣珮环.②四面竹树环.合③环.滁皆山也三、文言虚词1.以①全石以.为底②卷石底以.出③以.其境过清2而①潭西南而.望②乃记之而.去③隶而.从者四、句子翻译1.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2.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3.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4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5.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四、问题探究五、问题探究1.这是一篇短小精美的游记。
认真读课文,理清游记的线索。
2.作者的情感由快乐变为凄苦的原因是什么?3.本文在景物描写中蕴含着情感,请简要概括阅读时我们能感受到作者情感的起伏变化。
4课文第2段是怎样从侧面写出小石潭水“清”的特点的?请结合相关内容具体分析。
《小石潭记》中考题及答案
《小石潭记》中考题1.2009年南京市(09江苏省)观第五泄①记(节选) 袁宏道从山门右折,得石径,数步,闻疾雷声,心悸。
山僧曰:“此瀑声也。
”疾趋,度石罅②,瀑见。
瀑行青壁间,撼山掉③谷,喷雪直下,怒石横激如虹,忽卷掣折而后注,水态愈伟,山行之极观也。
游人坐欹岩下望,以面受沫,乍若披丝,虚空皆纬,至飞雨泻崖,而犹不忍去。
[注]①第五泄:第五级瀑布。
②罅(xià):裂缝。
③掉:摇动。
①下列句中加点同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2分)A.伐竹取道齐师伐我D.似与游者相乐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C.疾趋,度石罅必为有窃疾矣D.山行之极观也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②下列句中加点的“以”与“以面受沫”中的“以”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A.无从致书以观B.或以钱币乞之C.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D.皆以美于徐公③用现代汉语翻泽下列句子。
(4分)(1)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翻译:(2)瀑行青壁间,撼山掉谷。
翻译:答案:1、①.(2分)D ②(2分)B ③(1)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也没有。
(2)瀑布在青色的石壁间飞泻,震撼着山谷。
2.衢州市(09浙江省)①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4分)(1)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西: (2)伐竹取道伐:(3)佁然不动佁然: (4)其岸势犬牙差互差互:②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2分)A.心乐之 (之:指代篁竹) B、不可知其源 (其:指代小溪)C、以其境过清(以:因为)D、乃记之而去 (乃:于是,就)③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4分)(1)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2)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④文中的“,凄神寒骨,悄怆幽邃”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2分)答案:2、①(1)向西 (2)砍伐 (3)呆呆的样子 (4)参差不齐②A ③(1)(鱼儿)来来往往轻快敏捷,好像和游人一同快乐。
(2)(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
2025年中考语文总复习三年中考真题分类复习专题12文言文阅读15 《小石潭记》
专题12 文言文阅读15 《小石潭记》(2024·山西·中考真题)班级开展“品古典意蕴”文言文探究活动。
请阅读下面的选文并完成下面小题。
【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
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翁忽,似与游者相乐。
(节选自柳宗元《小石潭记》)【乙】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节选自张岱(湖心亭看雪》)1.字里有乾坤。
解释下面加点字的意思。
(1)日光下澈.澈:(2)拥.毳衣炉火拥:2.句中有深意。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青树翠蔓,蒙络摇缀。
翻译:(2)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翻译:接连下了三天的大雪,3.光影辉映,妙不可言。
甲、乙两文都有对“影子”的描写,请结合具体内容,分析其妙处。
凡物皆有可观。
苟有可观,皆有可乐,非必怪奇伟丽者也。
餔糟①啜醨②,(1);果蔬草木,(2)。
推此类也,吾安往而不乐?(节选自苏轼《超然台记》)【注释】①餔(bū)糟:食酒糟。
②啜醨(lí):喝薄酒。
4.请结合语境,把下面的句子填入上文相应空缺处。
A.皆可以醉B.皆可以饱5.请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谈对文中画波浪线句子的理解。
(2024·四川达州·中考真题)【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小石潭记》中考比较阅读5篇(含答案)
《小石潭记》中考比较阅读5篇(含答案)班级: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12分)缀,参差披拂。
《小石潭记》(节选)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乙】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记承天寺夜游》1.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2分)①往来翕.忽()②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2.解释下面划横线词的意思。
(2分)①潭中鱼可.百许头____________ ②怀民亦未寝.3.把下面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4分)①其岸势犬牙差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②念无与为乐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甲、乙两文都运用了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用原文回答表现作者情感的句子。
(4分)甲文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文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仿照示例,赏析甲文中的句子。
(2分)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示例:此句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月光的皎洁(清澈透明)。
句中没有写“月”字,却无处不见皎洁的月光,点染出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亦真亦幻的美妙境界。
小石潭记》《岳阳楼记》《醉翁亭记》中考题及答案
小石潭记【江苏省苏州市】阅读《小石潭记》中的两段文字,完成6~9题。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堪,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彻,影布石上,怡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6.下面哪一组句子中加线词的意义相同()(2分)A.潭中鱼可百许头遂许先帝以驱驰(《出师表》)B.全石以为底自以为不如(《邹忌讽齐王纳谏》)C.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小惠未徧,民弗从也(《曹刿论战》)D.皆若空游无所依貌若甚戚者(《捕蛇者说》)7.下面哪一个句子中的加线词不属于词类活用现象()(2分)A.日光下彻B.腰白玉之环(《送东阳马生序》)C.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岳阳楼记》)D.尉果笞广(《陈涉世家》)8.阅读第一段,说说“伐竹取道”对表现人物心理和小石潭特点的作用。
(2分)9.在节选的语段中,哪些地方能让你感受到小石潭“水尤清洌”的特点请结合有关语句作简要说明。
(2分)【答案】6.D7.C8.①表明作者被悦耳水声吸引,产生一探究竟的愿望,突出其内心之“乐”;②表明小石潭无路可通、人迹罕至,侧面写出其环境幽僻的特点。
9.写小石潭“全石以为底”,说明水清澈见底;写鱼在水中的情景,如“皆若空游无所依”等让人感觉不到水的存在,说明了水的清澈透明。
【辽宁省锦州市】二(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第12—15题。
(12分)【甲】小石潭记(节选)柳宗元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几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小石潭记》2023-2023年中考真题文言文阅读题含答案
空谈误人子弟,实干提高成绩17.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4分)(1)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西:(2)伐竹取道伐:(3)佁然不动佁然:(4)其岸势犬牙差互差互:1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2分)A.心乐之(之:指代篁竹)B、不可知其源(其:指代小溪)C、以其境过清(以:因为)D、乃记之而去(乃:于是,就)19.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4分)(1)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2)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答案:17.(1)向西(2)砍伐(3)呆呆的样子(4)参差不齐18.A19.(1)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也没有。
(2)(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
20.孤独忧伤(凄凉)18、(2023·上海市)阅读下文,完成第9—11题(8分)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呜佩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堪,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彻,影布石上,怡然不动;傲尔远逝,往来翕忽。
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答案:9.柳宗元《江雪》、《捕蛇者说》等10.由于这地方过于冷清,不能长时间地停留11.B19、(2023·湛江市)阅读《小石潭记》完成24-28题10分空谈误人子弟,实干提高成绩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坎,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指。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怡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2025年中考语文总复习文言文阅读2写景游记类第17篇小石潭记
遇,找到前进的道路的精神。(每点各2分,意对即可)
1
2
34
• 词语迁移 • [1]就
• ◀课内篇目迁移▶ • ①持就· 火炀之(《活板》) •靠_近_____
• ②蒙乃始就· 学(《孙权劝学》) •从_事_____
• ③瞬息可就· (《活板》) •完_成_____
•
④功成名就 ·
•完_成_____
喜过望。于是先向下靠近溪边,就(见)溪水正从石门中跃出来,有
巨石挡在门口,将流水分成两条水道。
•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B 确的一 项是( )(3分)
• A.乃先降而就溪/则溪水正从门中/跃出有巨石 当门/分为二道
• B.乃先降而就溪/则溪水正从门中跃出/有巨石 当门/分为二道
• C.乃先降而就溪/则溪水正从门中/跃出有巨石/
答案:(我)快要到石门下方时,又乘船渡到溪流北部。 (“及”“复”译对各1分,句意通顺1分)
1
2
34
• 4.
本文作者探游石门的经历与陆游
《游山西村》“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
一村”的经历有何相似之处?请简要分析。 (4
答案分:) 两文都描写了在探游过程中,路疑无而实有、景似绝而复
出的情景;都表达了遇到困难不要放弃,总会发现新的希望和机
将及门· 下,复渡·溪北。溪中缚木架巨石以渡,知此道乃不乏行人, 甚喜过望。乃先降而就溪则溪水正从门中跃出有巨石当门分为二道
。
• (选自徐霞客《徐霞客游记》,有删节)
注释:①石门:位于云南苍山。②陟:登,升。
•
行走二里,见到一条大溪从石门流出来,溪北岸无路进去,就
向下走靠近溪中;溪中有许多巨石,(水)多奔泻急流,也无路进去
名校版中考文言文专练《小石潭记》对比阅读四篇
名校版中考文言文专练《小石潭记》对比阅读四篇一、请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甲】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乙】绍圣元年十月十二日,与幼子过①游白水佛迹院,浴于汤池,热甚,其源殆②可熟物。
循山而东,少北,有悬水百仞,山八九折,折处辄为潭,深者磓石五丈③,不得其所止。
雪溅雷怒,可喜可畏。
水厓④有巨人迹⑤数十,所谓佛迹也。
暮归倒行,观山烧壮甚。
俯仰度数谷,至江,山月出,击汰中流,掬⑥弄珠璧。
到家二皷⑦,复与过饮酒,食余甘⑧,煮菜,顾影颓然,不复甚寐,书以付过。
东坡翁。
(选自苏轼《游白水书付过》)[注]①幼子过:苏轼的三儿子苏过。
②殆:大概,恐怕。
③磓(duī)石五丈:用五丈长的绳子系上石头投入水中,是测水深的方法。
④厓:岸边。
⑤巨人迹:巨大的脚印。
⑥掬(jū):双手捧取。
⑦皷:古同“鼓”。
⑧余甘:水果名。
1.请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佁然不动佁然:(2)凄神寒骨凄:(3)折处辄为潭辄:(4)书以付过书:2.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2)雪溅雷怒,可喜可畏。
3.下列对甲、乙两个文段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使用比喻手法,写出了小溪岸势高高低低,凹凸不平,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B.“悄怆幽邃”写出了作者的内心感受。
作者一来到小石潭,心情就凄苦忧伤。
他游山玩水,是为了寄寓自己的不幸遭遇。
C.“掬弄珠璧”写出了江月倒映水中,父子二人捧水弄影的幽雅情趣。
D.“顾影颓然,不复甚寐”的情状刻画蕴含丰富,作者的山水之乐、身世之悲交织其间。
4.【甲】【乙】两文都写了水,结合画波浪线句子,分析写法上有何不同,写出水怎样的特点?【甲】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石潭记》中考训练题训练题(一)1、下列加点词解释无误的一项是()A.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西:西方B.斗折蛇.行蛇:像蛇那样C.以其境过清.清:清澈D.怡然..不动怡然:高兴的样子2、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项是()A.如鸣珮环心乐之.称善者久之.B.全石以.为底不以.己悲C.其.岸势犬牙差互其.一犬坐于前D.潭西南而.望面山而.居3、下列对选文理解与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文章是一篇充满诗情画意的山水游记,作者借景抒情,全篇流露出作者快乐的心情,以及对大自然和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
B.文章开头写发现小石潭的经过,描绘潭的概貌。
作者抓住小石潭的形状特点来描绘,着重写石。
C.第②段写潭中之景,着意描写游鱼和潭水,明写“游鱼”,实写“潭水”,动静结合,写近处所见。
D.文章按游览的顺序,先写发现小石潭,再写潭中之景,接着写小石潭源流,最后写潭中气氛和自己的感受。
4、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水尤清冽.冽:凉B.如鸣珮环心乐.之乐:以.....为乐C.悄怆..幽邃悄怆;凄凉 D.不可久居.居:居住2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 不可知其.源其.真无马邪B. 以.其境过清不以.物喜C. 乃.记之而去乃.不知有汉D. 心乐之.小大之.狱3.下列对选文理解与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文章作者柳宗元,曾写下了备后人推崇的“永州八记”,文章为其中之一。
B.文章第①段寥寥数语交代了发现小石潭的经过,写出了作者探幽的浓厚兴味。
C.作者的情感由“寂寥”逐渐转为“乐”,但掩盖不住贬谪后无法摆脱的落寞情感。
D.文章的语言精练优美,句式灵活,以四字句为主,杂用其他,有参差错落的变化美。
7、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潭中鱼可.百许头可:大约B. 斗.折蛇行斗:像北斗星那样C.往来翕忽..翕忽:轻快敏捷的样子 D. 日光下澈.澈:清澈8、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 为.坻,为屿为.宫室器皿B. 以其境过清以中有足乐者C. 如鸣珮环心乐之.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D.乃记之而去去后乃至9、下列对选文理解与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 文章开头写作者被悦耳的水声吸引,因而产生一探究竟的愿望。
B. “伐竹取道",表明小石潭原本无路可通、人迹罕至,侧面写出其环境幽僻的特点。
C. 文章中“全石以为底”。
卷石底以出”的描写,说明小石潭起名的缘由。
的出告个D. "许若空游无所依”通过感觉描写,侧面突出源水的清激透明;同时也表明自己政治上无所依傍的苦闷。
10、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 影布.石上布:发布B. 以其境过清.清:凄清C. 水尤.清冽尤:格外D. 俶尔..远逝俶尔:忽然11、下列“之”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乃记之.而去A.禽鸟知山林之.乐B.已而之.细柳军C.策之.不以其道D.何陋之.有12、下列对选文理解与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一句,通过描写潭上青葱的树木和翠绿的藤蔓,突出小石潭周围环境的幽美,与下文“四面竹树环合”相呼应。
B文章对潭中游鱼的描写动静结合,如“日光下激,影布石上”是从静态上描写,而“假尔远逝,往来翕忽”呈现的则是游鱼的动态美。
C.作者以发现小石潭一潭中景物潭中气氛一小潭源流一交代同游之人为顺序来安排材料,移步换景,景随情迁,前后照应,结构紧凑。
D.同是描绘山水美景、借景抒情之作,《小石潭记)抒发了作者贬官失意后的凄苦孤寂之情,而《与朱元思书>则流露出作者热爱自然、避世退隐之意。
1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伐.竹取道齐师伐.我B.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心乐之.C.潭中鱼可百许.头杂然相许.D.不可久居.居.无何14、下列加点“以”的意义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A.以.其境过清B.以.中有足乐者C.徒以.有先生也D.虽不能察,必以.情15、下列对选文理解与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第①段采用了“移步换景”的写法,写发现小石潭的经过,展现了各种不同的景致,具有极强的动态画面感。
B.第②段既直接描写了游鱼的怡然自得,又直接描写了潭水的清澈透明。
C.第③段运用比喻,形容溪身像北斗七星那样曲折,是静态的;形容溪水像蛇行那样蛇蜓,是动态的。
D.第④段情景交融,表达了作者凄苦狐寂的心境,这与前文的“乐"并不矛盾。
一乐一忧,是作者被贬谪后心情的曲折反映。
”训练题(二)1.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是()A.凄.神寒骨凄凉 B.心乐.之对……感到快乐C.不可久居.停留 D.水尤清.冽清澈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A.为.坻,为屿为.宫室器皿 B.以.其境过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C.如鸣环,心乐之.无鲜肥滋味之.享 D.乃.记之而去乃.不知有汉3.下列对课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伐竹取道”,表明小石潭原本无路可通、人迹罕至,侧面写出其环境幽僻的特点。
B.第二段写潭中之景,着意描写游鱼和潭水,明写“游鱼”,暗写“潭水”,动静结合,写近处所见。
C.柳宗元被贬失意,心情抑郁,所以认为小石潭“不可久居”。
其实作者笔下的小石潭风景如画,如果我们能跨越时空到此一游,或许会流连忘返。
D.“皆若空游无所依”通过感觉描写,侧面突出潭水的清澈透明;同时也表明自己政治上无所依傍的苦闷。
4、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是()A.潭中鱼可百许.头许多 B.斗折蛇.行像蛇一样C.俶尔..远逝忽然 D.伐.竹取道砍伐5、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不可知其.源其.真无马邪?B.以.其境过清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C.乃.记之而去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D.心乐之.小大之.狱6、对课文理解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第一段作者围绕着“石”来写,在移动变换中引导我们去领略不同的景致。
B.第二段写了游鱼、阳光和影子,动静结合,展现生动的画面,目的是表现鱼的活跃、可爱。
C.作者感情随景而变,由乐而忧。
D.柳宗元被贬失意,心情抑郁,所以认为小石潭“不可久居”。
其实作者笔下的小石潭风景如画,如果我们能跨越时空到此一游,或许会流连忘返。
7.下列加点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心乐.之乐:以……为乐 B.日光下澈.澈:穿透C.以其境过清.清:清澈 D.俶尔..远逝俶尔:忽然8.下列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如鸣佩环,心乐之.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B.全石以.为底不以.己悲C.似与游者.相乐念无与乐者. D.潭西南而.望中俄冠而.多髯者9.下列对本文理解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本文是一篇充满诗情画意的山水游记,作者借景抒情,全篇流露出作者快乐的心情,以及对大自然和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
B.文章开头写发现小石潭的经过,描绘潭的概貌,作者抓住石潭形状的特点来描绘,着重写石。
C.第二段写潭中之景,着意描写游鱼和潭水,明写“游鱼”,暗写“潭水”,动静结合,写近处所见。
D.本文按游览的顺序,先写发现小石潭,再写潭中之景,接着写小石潭源流,然后写潭中气氛和自己的感受。
10.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如鸣珮环,心乐.之乐:快乐 B.影布.石上布:映照C.斗折蛇.行蛇:像蛇爬行那样 D.悄怆..幽邃悄怆:忧伤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以.其境过清咨臣以.当世之事 B.隶而从.者太守归而宾客从.也C.不可知其.源安陵君其.许寡人 D.乃记之.而去马之.千里者12.下列对选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段文字从小丘到篁竹,从篁竹到水声,再从水声到小潭,采用了移步换景的写法。
B.文章描写游鱼“皆若空游无所依”衬托出潭水的清澈透明,给人以鲜明的画面感。
C.作者写“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的感受,意在突出小石潭景色幽静、冷寂的特点。
D.作者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山水的描绘之中,委婉地表达了被贬流放的忧伤怨愤之情。
1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恰当...的一项是()A.悄怆..幽邃(忧伤的样子) B.斗.折蛇行(像北斗星一样)C.水尤清冽.(清澈) D.卷.石底以出(弯曲)14、下面各项句中加点字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①心乐之.②公将鼓之. B.①以.其境过清②此独以.跛之故C.①乃记之而.去②暮寝而.思之 D.①为.坻,为屿,为嵁,为岩②为.天下唱15、下列有关对文意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文章开头采用未见其形,先闻其声的手段展示小石潭环境的清幽。
B、用“隔”“闻”“伐”“取”“见”等动词,写出了发现小石潭的经过,为下文写环境的“寂寥无人”“其境过清”埋下伏笔。
C、作者将自己的情感融于山水的描绘之中,全文直抒胸臆,表达了被贬流放的孤凄悲凉之情。
D、作者描写潭中鱼时采用了动静相结合的方法,如“俶尔远逝,往来翕忽”是写鱼的动态。
答案:(一)1、B 【解析】A.名词作状语,向西;C.凄清;D.静止不动的样子。
2、D 【解析】A.代词,指“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调节音节,无实义;B.介词,用,把/介词,因为;C.代词,指小石潭/其中;D.连词,表修饰。
3、A 【解析】作者写小石潭凄清幽静的景色,借被遗弃于荒远地区的美好景物,寄予自己不幸的遭遇,倾注怨愤抑郁的心情。
从“妻神寒骨,悄怆幽邃”可以观之。
4、D 【解析】居:停留。
5、B 【解析】A.代词,指小溪/表示加强诘问语气;B.因为;C.于是,就/竟然,居然;D.代词,指“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结构助词,的。
6、C 【解析】根据文中“心乐之”似与游者相乐”凄神寒骨,悄怆幽遼”可知,作者感情是由“乐”变“凄凉”。
作者遭贬失意来到山水中寻求解脱,发现小石潭,看到水中景物感到高兴;然而看到潭上凄清的环境,又勾起自己谪居生活孤寂悲凉的心境。
7、D 【解析】澈:穿透。
8、B 【解析】A.成为/做,这里指雕刻; B.因为; C.代词,指“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结构助词,的; D.于是,就/才。
9、D 【解析】“皆若空游无所依”属于视觉描写,而不是感觉;这句话并不能表明作者“政治上无所依傍的苦闷”,这属于过度引申。
10、A 【解析】布:映照。
11、C 【解析】例句中的“之”是代词。
A.结构助词,的;B.动词,到,往;C.代词;D.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
12、C 【解析】先“小潭源流”,后“潭中气氛”;“景随情迁”不对,应该是“情随景迁”。
13、B 【解析】A.砍伐/攻打; B.意动用法,以.....为乐; C.表示约数/赞同; D.停留/经过。
14、D 【解析】D项中的“以”是“按照”的意思;其他三项都是“因为”的意思。
15、B 【解析】间接描写了潭水的清澈透明。
(二)1、A 【解析】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凄凉,使···寒冷2、B 【解析】 A:动词,成为 / 做,这里指雕刻 B:因为 C:代词,指听到的和看到的 / 助词,的 D:于是、就 / 竟然、居然3、D 【解析】不是感觉描写,是视觉描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