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文化
道家文化
![道家文化](https://img.taocdn.com/s3/m/b80d2d6ea417866fb84a8e3e.png)
环保问题。
空城计。
八、儒释道三家的区别
从根本上讲儒释道三家是一样的。 儒家:众生和养生。人之间如何相处。鬼神之事,
敬而远之。贤人之首颜回才活四十多岁。 佛家:佛家众生包括人与自然的关系。往生指既成 事实或事物消亡如何去面对。修心养性、排解烦恼, 色身健康与养生。 道家:众生、养生、往生。事在人为与自然和谐。 往生没佛家讲得透。道家养生讲得透。 道家养生在生活中:喝水嚼着咽、上厕所闭天门法、 导引术导气令和,引体令柔。双掌排山。
三、道家理念的主要内容和现代应用
什么叫道?高度入境才能体会道。
未有神仙不读书。 无为。不先物而为,静观其变,彼不动,己
不动;彼微动,己先动。
四、道家文化的用途
大道至简
长生、久世、建功、避祸、善终。
五、道家在传统文化的地位
综罗百代,广博精微。
诸子12家。道、儒、法、兵、墨、阴阳五行、
九、守一之道
得道是一个不断追求的过程。
目标与欲望。
守一,效率高,不容易累。 邱吉尔90多岁,守一做得好,没事就闭眼休息。 陶弘景认为:延年益寿,身心健康,就要行神兼
修。 道家练行的方法叫做导引术。摘星换斗-调理脾 胃、梳理肝胆、去两肾所积聚的邪气蜂毒、治疗 颈椎病和肩周炎。 手抱昆仑。提神醒脑,治疗很多病症。
纵横、农、小说、医、杂。
六、道家的主要智慧
1、黄老思想。 2、隐士思想。 隐、显是不同的阶段。如姜子牙、诸葛亮。 3、方术思想。 自然科学。 4、老庄思想。 治国之道。 另外,道家强调修炼。内外、动静、文武。 山:武术功夫,太极拳、导引术。画符、丹。 医:医术。 命:推理。 相:风水。 卜:预测之学。 玄妙之学和经济之才,齐备才能是道家传人。
道家文化实践心得体会
![道家文化实践心得体会](https://img.taocdn.com/s3/m/4fc24e2530b765ce0508763231126edb6e1a767e.png)
自古以来,道家文化便以其深邃的哲学思想和独特的修炼方法,吸引了无数追求心灵净化和生命升华的志士仁人。
近年来,我有幸接触到道家文化,并投身于其修炼实践之中。
通过这段时间的学习和体验,我对道家文化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以下是我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道家哲学的智慧道家哲学的核心是“道法自然”,强调顺应自然规律,追求天人合一。
在实践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以下几点:1. 顺应自然:道家认为,万物皆有其道,人应当顺应自然规律,而不是与之抗争。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学会尊重自然,珍惜资源,保护环境。
2. 无为而治:道家主张“无为而治”,即不刻意追求,不强求结果。
在工作和生活中,我们要学会放下执念,减少烦恼,以达到内心的平静。
3. 淡泊名利:道家认为,名利是人生的累赘,应当尽量减少对名利的追求。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要学会珍惜当下,关注内心的需求,而不是被物质所束缚。
4. 修身养性:道家强调修身养性,认为人的身心和谐是幸福生活的基石。
在实践过程中,我们要注重自身的修养,培养良好的品德和心态。
二、道家修炼的方法道家修炼方法丰富多样,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内丹修炼:内丹修炼是道家修炼的核心,旨在通过调和人体内的阴阳五行,达到长生久视的目的。
在修炼过程中,我学会了呼吸吐纳、冥想静坐等方法,使自己的身心得到了很好的调节。
2. 外丹修炼:外丹修炼是指通过炼制丹药来修炼身体,增强体质。
虽然现代社会中炼制丹药已经很少,但我通过学习外丹知识,对中药养生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3. 武术修炼:道家武术以柔克刚,强调内外兼修。
在修炼过程中,我学会了太极拳、形意拳等武术,不仅锻炼了身体,还陶冶了情操。
4. 食疗养生:道家认为,食物具有五行属性,对人体健康有着重要影响。
在日常生活中,我学会了根据五行相生相克的原则,调整饮食结构,以保持身体健康。
三、道家文化的启示通过道家文化的学习和实践,我得到了以下几点启示:1. 增强自我认知:道家文化使我更加了解自己,认识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
道家文化介绍
![道家文化介绍](https://img.taocdn.com/s3/m/e1783ed2cd22bcd126fff705cc17552707225ebe.png)
道家文化介绍
道家的思想、学说,在先秦时期已有萌芽。
经过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努力,特别是经过秦汉之际道家、名家、墨家的发展,道家学说逐渐形成为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一个重要流派。
老子是春秋战国时期着名的哲学家、思想家,他所著的《道德经》是道家文化最重要的代表作。
他生活在春秋战国时期,当时社会动荡不安,社会矛盾异常尖锐。
老子站在道家的立场上,对当时的社会现实进行了深刻的剖析和批判。
老子看到了当时统治者昏庸无道,天下大乱。
因此提出了“无为而治”、“小国寡民”、“不尚贤”、“民为贵”等主张,这些思想主张在一定程度上对以后道家思想的形成有很大影响。
庄子是宋国(今河南省商丘市)人,自称是梁国蒙(今河南安阳)人。
他继承和发扬了老子的道家思想,并把自己哲学思想同当时社会现实结合起来,形成了以逍遥为核心精神境界、以道为人生最高理想、以齐万物为价值取向和以无为为行为准则的独特哲学体系。
—— 1 —1 —。
道家文化历史
![道家文化历史](https://img.taocdn.com/s3/m/107d672ba31614791711cc7931b765ce05087a2d.png)
道家文化历史道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起源于古代中国的道家思想。
道家思想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主张返璞归真、沉浸于自然之中,以达到身心灵的平衡与和谐。
道家文化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公元前6世纪的春秋战国时期。
当时,中国处于战乱和社会动荡的时期,许多思想家在探索人生意义和社会秩序的也探讨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这些思想家通过研究观察自然界的现象和运行规律,提出了各种理论和思想。
道家学说的代表人物是老子和荀子。
老子是道家思想的创始人,他在《道德经》中阐述了追求道和自然的原则。
他认为,人应该顺应自然规律,放弃过度追求物质财富和权力的欲望,如此才能达到心灵的宁静与和谐。
而荀子则持有不同的观点,他强调人性的本恶和人类需要通过教育和制度来改善和约束。
尽管荀子并非道家学派代表,但他对道家思想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道家文化在中国历史上曾经有过辉煌的时期,尤其是在汉朝时期。
当时的汉武帝非常崇尚道家思想,甚至将道家的“神仙”供奉为国家官方信仰。
道家思想被广泛应用于政治、文化、医药等领域,对中国古代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随着时间的推移,道家文化逐渐衰落。
在中国历史的后期,儒家思想逐渐垄断了主导地位,道家文化逐渐被边缘化。
但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道家文化仍然占有重要的地位,被视为中国文化独特的标志之一。
道家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包括崇尚自然、追求和谐、重视内心修养和塑造良好的人际关系。
在当代社会中,这些价值观仍然具有重要的意义,有助于人们保持精神上的平衡和和谐。
道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宝贵遗产,代表了中国古代智慧与哲学的精髓。
它对中国人的思维方式、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为世界文化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中国古代的道教文化
![中国古代的道教文化](https://img.taocdn.com/s3/m/697f20f26037ee06eff9aef8941ea76e58fa4af5.png)
中国古代的道教文化中国道教文化,是中国古代的一种重要文化传统,也是一种丰富的奥秘。
随着中国的发展和历史的变迁,道教文化逐渐成为了一种独特的信仰和生活方式,影响着中国历代政治、文化和社会的方方面面。
一、道教的历史渊源道教起源于中国古代的先秦时期,最早可以追溯到黄帝时期的五禽戏,五禽戏是一种以猿猴、鹤、熊、鹿、虎五种动物为模仿对象的体育锻炼方法。
在这个过程中就融入了与中国古代哲学有关的思想,如“神向天开”,以此开通脉络、通神明的力量,并将其逐渐发展成为以道家和阴阳家的思想为基础的宗教信仰。
道家的主要成员是老子和庄子,阴阳家的代表人物是吕祖、张仲景和黄帝。
古代中国的传统哲学中,道家哲学是一种比较特殊的哲学思想,它充分强调了生命的本质和核心,组成了一个完整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其中“道”是道家哲学的核心概念,可以解释为指导所有自然和人类行为的规律和原则。
随着历史的发展,道教逐渐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宗教文化,在中国的文化与宗教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二、道教的主要信仰和教义道教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主张要“顺应自然,从返本归真之道,实现身心和谐,达成永生不灭”。
因此,道教的信仰和教义包括了很多具体的做法和实践方法,如炼丹术、慈善、佛教兼容等,但其核心信仰主要包括道教三宝、道教修炼和道教教义。
1、道教三宝道教三宝是指道、符、金丹。
其中,又以道最为重要,而符是符合道的工具,金丹则是实证道法的实践手段。
道教强调无为,重视修炼个人的心灵,使其能够彻底和谐。
它认为应该把自己的灵魂和身体合为一体,而不是单纯地从后者出发。
2、道教修炼道教认为,人体天赋的灵性和意识有助于人们领悟道、实践道。
在道教修炼中,最重要的一点是找到途径:首先是身体的健康和精神的平衡,这样一个人才有可能感知到宇宙天地的化身;其次是密切的结合和塑造个人的精神内核,这将涉及到身心训练,并重视意志和纯洁的思想。
3、道教教义道教教义是指体系化的教义和宗教哲学。
道教的教义围绕三个方向展开,分别是:一、生命哲学;二、宇宙智慧;三、道教胜于佛教。
道家小常识
![道家小常识](https://img.taocdn.com/s3/m/926d9829a88271fe910ef12d2af90242a895abf8.png)
道家小常识一、道家思想道家是中国古代哲学的一个重要流派,其思想基础主要来自于古代的《易经》、《道德经》等经典著作。
道家主张“道法自然”,即认为万物都有其自然发展的规律,人类应当顺应自然,达到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同时,道家也强调“无为而治”,即不要过度干预自然,让事物按照自己的规律发展。
二、道家人物道家代表人物有老子、庄子、列子等。
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道德经》成为了道家思想的重要经典。
庄子是老子之后的重要代表人物,他的哲学思想更加注重人的自由和精神的超越。
列子则是道家思想在战国时期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著作《列子》对后世的道家思想产生了深远影响。
三、道家文化道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了文学、艺术、哲学、科学等多个方面。
道家文化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强调人的自由和精神的超越,同时也提倡科学思维和批判精神。
在艺术方面,道家文化倡导自然、空灵、淡泊等审美理念,对于中国的文学、绘画、园林等艺术形式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四、道家哲学道家哲学是道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自然为本,主张“道法自然”,提倡无为而治,强调顺其自然,反对人为干预自然规律。
在伦理道德方面,道家哲学提倡淡泊名利,追求自由和精神的超越,同时也提倡宽容和包容的精神。
五、道家养生道家养生是道家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注重人的身体和精神的健康,提倡通过调整饮食、呼吸、运动等方面来达到养生效果。
同时,道家也注重通过冥想、按摩等方式来调节人的情绪和心理状态,以达到身心健康的目的。
六、道家文化传承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文化的变迁,道家文化的传承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然而,通过对于经典著作的研究、传承和发扬等方式,我们仍然可以将道家文化的精髓传承下去。
同时,我们也应该结合现代社会的特点,将道家文化的理念融入到现代生活中,为人类的发展和进步做出贡献。
道家文化的概念
![道家文化的概念](https://img.taocdn.com/s3/m/cff027d5dc88d0d233d4b14e852458fb770b380d.png)
道家文化的概念道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源于春秋战国时期,主要流派有老庄道家和黄老道家。
道家文化以道教思想为核心,强调自然观念、修身养性、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其核心价值观体现为“自然无为”,强调顺应自然、顺势而为,追求心灵的平静与宁静。
首先,道家文化强调自然观念。
道家认为自然是宇宙万物的本源,它是无始无终、无所不在、无所不为的。
道家主张顺应自然,追求自然的真理和法则,在行为和思想上尽量符合自然的规律。
他们强调人应该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与自然融为一体,从而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其次,道家文化注重修身养性。
道家认为人应该修身养性,追求心灵的升华和宁静。
修身养性是一种道德修养,通过锻炼心灵,使其符合道义之道。
道家主张心无所执、无欲无求,在自然的法则下面对世界,实现心灵的自由和放逐。
道家通过修身养性,注重内心的平静与安宁,从而达到身心合一,心灵的净化。
第三,道家文化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
道家认为人与自然是相辅相成的关系。
人是自然的一部分,应该追求与自然和谐的相处方式。
道家倡导顺应自然、顺势而为,研究自然规律,学习自然界运行的道理,从而摆脱功利思想、追求个人独立自由,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他们主张不去侵犯自然、不去追逐名利,尊重自然、顺应自然,通过平静的心态和无为而治的态度面对世界。
最后,道家文化强调“自然无为”。
自然无为是道家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即顺应自然,顺势而为,不去逆反自然、不去追求功利,而是追求心灵的宁静与平静。
这种态度内在于人与自然的和谐,不做无用之事、不争斗、不争权名,以避免劳神伤身。
自然无为强调如水的柔弱和迅疾,主张遵循事物的本性,尽力去接纳它们,并减少人为修饰和改变。
这种无为无欲的心态能够使人从繁杂的麻烦中解脱出来,实现内心的宁静。
综上所述,道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强调自然观念、修身养性、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核心价值观体现为“自然无为”。
道家文化对个人和社会都有积极的影响,它倡导自然之道、尊重自然、顺应自然,旨在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追求心灵的宁静与平静。
道家文化术语
![道家文化术语](https://img.taocdn.com/s3/m/48864c190166f5335a8102d276a20029bd6463c5.png)
道家文化术语
1. 道家:又称“老子道家”,是中国古代思想体系之一,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和去除烦恼的修行方法。
2. 道德经:是老子创作的道家经典,被认为是道家思想的集大成之作,强调“无为而治”、“以柔克刚”和“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等观念。
3. 道:道家哲学中的核心概念,是一种宇宙存在的原理,不可捉摸、难以言说,而其本质是无物无形的。
4. 道法自然:是道家的核心理念之一,认为人应该依照自然法则生活,尊重自然,不做强求、逆行、人为破坏的事。
5. 太极拳:是道家养生功,曾在明清时期广泛传播,通过太极拳的练习,可以提高身体素质、强化人的意志力和调节情绪。
6. 内丹功:又称丹道功,是道家精髓之一,是通过内心意念的锻炼、吸纳营养精华、升华气质等方法,从而为实现长生不老打下基础。
7. 阴阳五行:是道家哲学的核心概念之一,阴阳衍生万物,五行为阴阳之体现。
阴阳五行理论被应用于许多领域,如中医、风水、儒家思想、音乐艺术等。
8. 无为而治:是《道德经》中的重要命题,强调不要轻举妄动,要以“无为不为”来治理政治经济。
9. 如是我闻:是佛教经文开头的一句话,强调信徒应该以正法经教作为依据,才能获得正见。
10. 要玄德,去攀附:《庄子》中的名句,强调人应该学习饱腹而不厌、行为谦虚而不卑的真正修行态度。
道教的道家文化和文学表现
![道教的道家文化和文学表现](https://img.taocdn.com/s3/m/3dd25fa8f9c75fbfc77da26925c52cc58ad69045.png)
道教的道家文化和文学表现道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融合了古代哲学、宗教和文学的元素,形成了独特的道家文化和文学表现形式。
本文将从道家文化的起源与传承、道家文学的特点与形式,以及道教对文学的影响等方面进行论述。
一、道家文化的起源与传承道家文化是源于道家哲学的思想体系,起源于先秦时期的老庄思想。
老庄思想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与无为而治,通过返璞归真来追求真理和人的自由。
道家文化以《道德经》和《庄子》为代表作品,通过这些经典文献,道家的思想观念深入人心,并对后来的文化和文学发展产生巨大影响。
道家文化在历史长河中得以传承,不断融入中国传统文化体系,形成独特的文化符号和价值观念。
二、道家文学的特点与形式道家文学以唐宋时期为代表,这一时期是道家文化和文学的鼎盛时期。
道家文学具有以下几个显著特点:首先,追求自然与人的和谐。
道家文学强调人与自然的融合与和谐,追求自然本真的境界。
这种追求在道家诗歌中表现得尤为突出,以描写山水田园景色和咏史抒怀为主要题材,通过描绘自然景物来表达作者对自由、逍遥和无为而治的向往。
其次,强调意境的思索。
道家文学注重以抒怀情志和深思熟虑的方式来表达内心的真实感受,并通过意境的构建来引发读者的共鸣。
道家文学作品往往运用比兴手法,借用自然景物和动物来抒发情感和表达思想,给人以深层次的思考和享受。
再次,注重形式与风格的独特性。
道家文学追求以简洁清新、超然高远的形式风格来展现思想,以达到温润如水的艺术效果。
在诗歌创作方面,道家文学倡导以五言古诗为主,以其音律和平仄的运用,赋予了诗歌以深邃的韵味和美感。
三、道教对文学的影响道教作为一种宗教信仰,对中国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道家文学与道教信仰相融合,互相交融的关系促使了道教文学的繁荣。
道教文学以神话、传说、道德教义等为题材,通过富有想象力和艺术表现力的手法,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文化现象。
道教文学在中国文学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例如,道教发展早期的《神仙传》,以及明代陈维崧编纂的《太平广记》等,无一不展示了道教文学对后世文学作品的深远影响。
道教的道家文化和文艺作品
![道教的道家文化和文艺作品](https://img.taocdn.com/s3/m/020c82c08662caaedd3383c4bb4cf7ec4afeb69b.png)
道教的道家文化和文艺作品道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道教则是道家文化的主要表达形式之一。
道教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国,与其它两大宗教佛教和儒教齐名,对中国社会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道教不仅仅是一种宗教信仰,还涵盖了很多哲学思想和文艺作品,这些文艺作品以其独特的艺术表达方式,丰富了中国文化的内涵。
本文将就道教的道家文化和文艺作品展开论述。
一、道教的道家文化道教作为道家文化的代表之一,强调追求自然和谐、返本归真的人生观。
道教的核心思想是“道”和“无为”,其文化价值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追求自然和谐:道教主张顺应自然规律,追求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在道家文化中,强调人与自然的一体性,希望通过悟道超越尘世琐碎,与自然达到心灵的合一。
2.返本归真:道教强调内心的平静和内在的修炼,追求人的本性和真实的自我。
这种追求真实、纯粹的态度,体现在道家文化中的诗歌、音乐和绘画等不同形式的艺术作品中。
3.放下世俗执着:在道教的道家文化中,人们常常被告诫放下世俗执着,超越名利欲望的追求。
这种释放身心的态度,在文艺作品中也有所体现,通过表达对物质欲望的超然态度,弘扬了一种高尚的道德观念。
二、道教文艺作品道教文艺作品以其独特的艺术表达方式,在中国文化史上占据着重要的位置。
以下是几种典型的道教文艺作品:1.道教音乐:道教音乐在古代中国音乐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乐曲以舒缓、悠远的旋律和吟唱形式为主,常常被用于庙会、道场仪式和宗教寺院中。
这些音乐作品以其神秘而庄严的氛围,为信徒提供了一种修行和超脱尘世的感觉。
2.道教文学:在道家文化中,有许多优秀的道教文学作品,如庄子的《庄子》、道德经等。
这些文学作品以寓言、诗歌、传说等形式,表达了道家哲学思想和道教修炼之道。
它们以简洁的语言、深刻的思想,引导读者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3.道教绘画:道教绘画通常以仙山仙水、神仙仙境为主题,画面多以自然景观、神话传说和道教场景为表现对象。
道教绘画作品以其唯美、空灵的艺术风格,表达了对自然和宇宙的崇拜,体现了道家追求超越尘世的理想。
对道家文化的认识
![对道家文化的认识](https://img.taocdn.com/s3/m/d655cd18ec630b1c59eef8c75fbfc77da26997a5.png)
对道家文化的认识
道家文化是中国古代哲学体系之一,以“道”为核心概念,强调追求自然状态下的无为而治,追求个体内在的平衡和统一。
道家文化的核心思想是“道”,其中“道”包含了许多含义,有道的本源和秩序之意,也有自然规律和变化之意,是一种非人为制定的普遍法则。
道家主张顺应自然,追求自然状态下的无为而治,而非人为推动、干预,通过个体修炼和内化使之达到身心的平衡和统一。
另外,道家倡导“无为而治”,即不必过分干预事物的自然演化,避免人为误改自然秩序,而是在尽量不破坏事物本性的情况下,让事物自然地发展下去。
此外,在道家文化中,还有一些与人伦、修身、寂默、奇妙、神秘等有关的思想,如“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吾道一以贯之,唯精是神”,“神足则知道”等。
道家文化对中国古代哲学、文化、宗教、艺术等方面有着深远影响,它是多元文化交流的产物,也为世界历史文化的多样性做出了贡献。
道教文化介绍
![道教文化介绍](https://img.taocdn.com/s3/m/92de788ad1d233d4b14e852458fb770bf78a3b1c.png)
道家文化介绍道家文化是通过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容纳哲学内涵,效法自然寻求人间繁荣的,道家文化是有利于每一个个体的自我觉醒、成长,而不利于既得利益群体维护自身利益的。
道家文化以利于每一个个体的利益为出发点,而非以利于群体利益为出发点。
道家文化的推广有一个前提,就是每一个个体的“自觉”。
司马谈在《论六家要旨》中对道家的评论是:“道家使人精神专一动合无形,赡足万物,其为术也,因阴阳之大顺,采儒墨之善,撮名法之要,与时迁移,应物变化,立俗施事,无所不宜,指约而易操,事少而功多,与时迁移,应物变化”。
是道家思想由老而庄而文而列而黄老而道教。
因应能力,变化发展的否定之否定的演变历程。
道家,先秦时期,以老子、庄子为主要代表。
道家的思想崇尚自然,有辩证法的同时主张清静无为,反对斗争。
西汉初年,汉文帝、汉景帝以道家思想治国,使人民从秦朝苛政之后得以休养生息。
历史称之为文景之治。
先是提出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再是遵从道家思想。
虽然道家并未被官方采纳,继续在中国古代思想的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
魏晋玄学,宋明理学都揉合了道家思想发展而成。
佛教传入我国后,也受到了道家的影响,禅宗在诸多方面受到了庄子的启发。
道家先秦各学派中,虽然没有儒家和墨家有那么多的门徒,地位也不如儒家崇高,但随着历史的发展,道家思想以其独有的宇宙、社会和人生领悟,在哲学思想上呈现出永恒的价值与生命力。
道家提倡自然无为,提倡与自然和谐相处。
道家对中国文化的贡献是与儒家同等重要,只是在政治思想上一为表显,一为裹藏而已。
而道家在理论能力上的深厚度与辩证性,则为中国哲学思想中所有其它传统提供了创造力的泉源。
至于道家文化在中国艺术、绘画、文学、雕刻等各方面的影响,道家养生古名摄生,道生,即以老庄道家思想为宗旨,则是占据绝对性的优势主导地位,即使说中国艺术的表现即为道家艺术的表现亦不为过。
当然,道家哲学对中国政治活动也提供了活络的空间,使得中国知识份子不会因为有太强的儒家本位的政治理想而执着于官场的追逐与性命的投入,而能更轻松地发现进退之道,理解出入之间的智慧。
道家之企业文化
![道家之企业文化](https://img.taocdn.com/s3/m/e5709461a4e9856a561252d380eb6294dd8822c7.png)
道家之企业文化道家企业文化道家企业文化是指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基于道家哲学思想,注重和谐、平衡、自然和智慧的管理理念和文化传统。
道家企业文化强调以道为本,尊重自然规律,注重道德修养,提倡和谐共生,鼓励员工自由发展,努力创造共赢的价值观念。
在现代商业社会中,道家企业文化的理念和价值观已经得到越来越多企业的认同和应用,成为推动企业持续发展的重要动力。
道家文化的基本理念是尊重自然、追求和谐、注重智慧。
在道家思想中,自然是万物的根源,宇宙万物的运行都遵循自然规律。
企业应该像自然一样,注重平衡,追求和谐,顺应自然规律发展。
在企业管理中,应该尊重员工的天性,给予他们自由发展的空间,培养员工的智慧和创造力,促使企业和员工达到共赢。
道家企业文化的核心是和谐共生。
和谐共生是指企业内部员工之间的和谐共处,同时也是指企业与外部环境的和谐相处。
企业内部的和谐共生,是指营造良好的员工关系,鼓励员工之间的协作与共享,激励员工的创造力和创新意识,建立团队合作精神,形成共赢的文化氛围。
而企业与外部环境的和谐共生,是指企业与社会、环境、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和谐关系,通过环保、公益等行为,关注社会责任,建立企业良好的形象。
和谐共生使企业在竞争中保持内外和谐,协调企业的利益与社会的利益。
道家文化还提倡以道德为基础。
在道家思想中,道德是人与人相处的基本准则,也是企业与员工、企业与社会相处的基本准则。
企业应该注重提升员工的道德修养,塑造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建立企业的社会责任意识和品牌形象。
只有秉持高尚的道德情操,企业才能获得员工的尊重与信任,也才能在商业社会中立于不败之地。
道家企业文化的核心是相应化,即顺应时势兴衰。
道家思想主张顺应自然,以时势为重,追求自然的变化和发展。
企业需要及时调整策略、改变思维,适应市场的变化。
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应该认识自身的优势和劣势、机遇和挑战,及时调整战略和战术,使企业始终保持活力和生机。
在道家企业文化的基础上,建立起了一整套独特的企业管理体系和管理思想。
道教的信仰与文化内涵
![道教的信仰与文化内涵](https://img.taocdn.com/s3/m/2e12df197275a417866fb84ae45c3b3567ecdd08.png)
道教的信仰与文化内涵道教是中国传统的一种思想体系和宗教形态,自汉代开始发展,历经千年而不衰。
其信仰内容以“道”为中心,认为追求自然、追求道、追求自我修炼是人类最高的目标。
道教不仅是一种信仰,更是一种文化。
在长期的历史演变中,发展出了丰富的文化内涵,深刻影响了中华文化。
一、道教的信仰1.1 道教的产生道教的起源可以追溯到霍去病等玄学家,华严、天台等佛教思想也产生影响。
汉代末年,增加经籍的发现、佛教经典的翻译和传入,都为道教的产生带来了脉络和营养。
道教奠定了一种全新的,符号化的自我升华体系,建立了大量和本人与世界的关系的神话和象征,构筑完备的道德义理的体系。
1.2 道教的中心思想“道”是道教的中心思想,它主张“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强调追求包容、平和,积极向上,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
在此基础上,追寻真道,意即真理、智慧、精神和自然之道。
道教也推崇修炼、内观,一心专注,如此可以得到身、心、精神的升华,达到与道德物的统一,进而达到自我升华的最高境界。
1.3 道教的宗教形态道教有着严密的组织架构和清晰的等级体系,它主要通过神仙、符咒、道教戒律等来剖析和实践信仰。
神仙是道教的重要概念,神仙被奉为神祇的代晓、道家教诲、道家戒律的标杆。
二、道教的文化内涵道教的信仰深厚,同时也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
随着历史的演变,道教的文化内涵被吸纳进中华文化中,构成了多种文化形态,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和行为习惯。
2.1 道家哲学道家哲学强调追求天人合一的境界,通过自我修炼、内观,一心专注地向内走,可以实现身心精神等个体要素的内在协调,达成应的各基于自然、以道德底色体系构成的天道哲学的共员,构还美满,也成为当今很多寻求内心平衡与和谐的人们信仰途径之一。
2.2 女神信仰道教中净土女神、玉皇大帝、玄天上帝等女神,这些女神鲜明而美丽,具有很强的代表性和价值性,成为了中国文化传统中女性美丽、智慧、仁爱等品质的化身,影响着中国人民心目中的女性自我形象。
道家文化的主要内容
![道家文化的主要内容](https://img.taocdn.com/s3/m/8e7ba970f6ec4afe04a1b0717fd5360cba1a8daa.png)
道家文化的主要内容引言道家文化是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源远流长、思想深邃,对中国人民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道家文化以“道”为核心,强调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和谐相处,追求内在的自由和宁静。
本文将详细介绍道家文化的主要内容,包括道的概念、道德观念、修炼方式以及道家思想在中国社会中的影响等。
道的概念在道家文化中,“道”是一个核心概念,它是指宇宙间无法用语言表达的绝对真理,是一种无形无物却存在于万物之中的力量。
道家认为,万物都是由道生成和发展的,宇宙间的一切都服从于道的运行规律。
道是无穷无尽的,包含了一切的可能性,人们应该学会顺应自然、顺应道的力量。
道德观念道家文化强调道德修养和人际关系,主张以德治国、以德养身。
道家认为,道德不仅仅是一种个人行为准则,同时也是社会和谐发展的基础。
道家强调的道德观念主要包括: - 无为而治:强调顺应自然,以无为而治的方式来达到社会和个人的和谐。
- 忍让与宽容:强调人与人之间的互利与互惠,注重宽容、忍让和谦逊的品质。
- 自律与自省:强调对自己行为的自我反思、修正和自我纠正。
修炼方式道家文化提倡修炼和个人的内在成长。
道家修炼的方式主要包括: - 内丹修炼:通过内心的静心修炼和丹田的调养来增强身体和灵魂的力量。
- 心性修养:通过冥想、观察思维和感知的方式来培养内心的平静和智慧。
- 善行积累:通过实际行动来实现道德修养,在日常生活中体现善良和仁慈。
道家思想在中国社会中的影响道家文化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在中国的哲学、政治、文化等多个领域都有显著的贡献。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哲学道家的思想对中国哲学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尤其是在道家思想与儒家思想的结合中形成了中国传统哲学的独特风格。
道家的观念使得中国哲学不再仅仅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同时也关注人与自然,追求内心的宁静和自由。
政治道家文化对中国的政治思想产生了重要的影响,特别是在古代的帝王统治和社会治理中。
道家文化内容
![道家文化内容](https://img.taocdn.com/s3/m/a1e563ad4793daef5ef7ba0d4a7302768e996ffc.png)
道家文化内容说起道家文化,那可是咱们中华文化里的一块瑰宝,深邃得跟大海似的,又接地气得跟咱家后院那棵老槐树一样。
你想象一下,清晨的露珠还挂在叶尖上,太阳刚露个笑脸,咱们就聊聊这道家文化的那些事儿。
道家啊,讲究的是“道法自然”,这四个字听起来玄乎,其实说白了,就是让人活得像大自然那么自在。
你看那山,高高低低,水呢,弯弯曲曲,道家就说了,人嘛,也得这么活,别老想着去争个高低长短,顺其自然,才是最好的活法。
这就像咱们平时说的,“强扭的瓜不甜”,对吧?道家文化里,还有个特别有名的词,叫“无为而治”。
这可不是说让你啥都不干,整天躺着晒太阳。
它的意思是,做事情要有智慧,别瞎忙活,得找对方法,四两拨千斤。
就像咱们做饭,火候到了,菜自然就香了,用不着你拿着铲子在锅里头瞎搅和。
这就是“无为”,但结果呢,饭做好了,菜也香了,这不就是“治”了吗?再来说说道家的养生之道,那叫一个讲究。
他们讲究的是“天人合一”,说白了,就是人得跟大自然合拍,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该吃饭的时候吃饭,该睡觉的时候睡觉。
现在的人啊,老是熬夜加班,吃外卖,结果身体出了一堆毛病。
道家就说了,你这是在跟大自然对着干,能不出问题吗?所以啊,咱们还是得学学道家的养生之道,多亲近自然,少点儿压力,身体才能棒棒的。
道家还有个特别有意思的东西,叫“太极”。
你瞧那公园里的大爷大妈们,每天早上都练太极,一招一式,慢条斯理的,看着就让人心里头舒坦。
太极啊,讲究的是阴阳平衡,刚柔并济。
你看那个“太极图”,一黑一白,两条鱼互相追逐,看着就和谐。
道家就说了,人心里头也得有个太极图,得平衡好各种情绪,别老是喜怒哀乐大起大落的,这样才能活得长久。
说到道家文化,就不能不提那些神仙鬼怪的故事。
像什么太上老君炼丹、嫦娥奔月、八仙过海……这些故事啊,都是咱们从小听到大的,听着就让人觉得神秘又向往。
道家就说了,这些故事里头都藏着大道理呢,你得用心去品。
比如那嫦娥奔月吧,说的是为了追求长生不老、永远美丽,结果却孤独地生活在月宫里。
道家养生文化范文
![道家养生文化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603df54c77c66137ee06eff9aef8941ea66e4b40.png)
道家养生文化范文道家养生文化指的是以道家哲学为基础,通过修身养性、保养身体、生活方式等方面的方法,达到延年益寿、健康长寿的目的。
道家养生文化源于中国古代道家思想,认为人应当顺应自然道德,保持身心的和谐与平衡,以达到长寿的目标。
以下为您介绍道家养生文化的一些主要内容。
一、性情养生道家养生注重调整个体的性情,提倡心态平和、心神安静。
道家认为人应当舒心致志,保持心情愉悦,不生气、不悲伤,以保持身心的健康状态。
在饮食方面,道家养生强调饮食清淡,不偏食,避免过量食用寒凉、辛辣、油腻的食物。
同时,道家养生也注重精神调养,推崇静坐冥想、修炼内丹等方法,以舒缓疲劳,净化心灵。
二、运动养生道家养生强调适度的体育运动对身体健康的重要性。
道家认为“运动是养生之本”,提倡人们经常参加适合自己的体育锻炼,保持身体的灵活性和机能。
常见的道家养生运动有太极拳、气功、五禽戏等,这些运动注重呼吸调控、精神集中和身体柔韧性的锻炼,对促进气血运行和维持身心健康有一定的功效。
三、呼吸养生道家养生注重呼吸调节,认为呼吸是气血生化的基本环节。
道家养生强调通过呼吸控制,调整气息流动,以保持身体的健康。
常见的道家养生方法有腹式呼吸、闭目养神、吐纳以及天地对气等。
这些方法通过练习呼吸,使自身的气息与自然界的气息相合,以达到修身养性的效果。
四、食疗养生道家养生强调饮食与健康的关系。
道家认为饮食是养生的重要方法之一、道家养生饮食强调五谷杂粮的摄入,以及多食新鲜、纯净的食物。
常见的道家养生食疗方法有中药饮食疗法、食材药膳疗法等。
这些方法通过选择合适的食物,调配合理的膳食,达到养护身体、增进健康的目的。
五、环境养生道家养生注重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生。
道家认为人应该顺应自然法则,生活在与自然环境相协调的状态下,以维持健康的身心状态。
道家养生提倡人们多接触自然,呼吸新鲜空气,保持身心的平衡和和谐。
同时,养生还注重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特别是物质环境和人际关系,以使自己身心愉悦、平和。
中国道家文化的演变和影响
![中国道家文化的演变和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ab38df36f68a6529647d27284b73f242326c3150.png)
中国道家文化的演变和影响道家文化是中国古代的一个重要流派,其思想体系深远影响了中国历史的发展和文化的演进。
道家的思想以“道”为核心,强调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蕴含着许多珍贵的哲学智慧和人生观念。
本文将从历史的角度出发,分析中国道家文化的演变和影响,探究它在不同时期的变迁和发展,以及如何影响着当代社会。
一、道家文化的萌芽道家文化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早期的中国哲学思想。
在先秦时期,众多思想家探索了人类生存的意义和价值,形成了各自不同的哲学体系。
其中,老子被认为是道家文化的奠基人。
《道德经》是老子的代表作,其中所阐述的“道”与“获得道”的思想贯穿着整个道家文化。
同时,庄子被认为是老子的继承者,他在《庄子》中进一步发展了老子的思想,强调“无为而治”、“自由自在”等观念,并提出“道是不可言传的”这一重要理念。
这些思想和观点奠定了中国道家文化的基础,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道家文化的繁荣道家文化在汉朝时期达到了巅峰状态。
当时的道家学者洪承畴将老子、庄子、列子等关于道家思想的经典汇编成《道藏》,进一步系统化和整合了道家思想。
在汉朝时期,道家的思想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受到了许多人的崇拜。
同时,汉武帝时期由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太上博经》也对道家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该经典提出了“内丹、外丹”、“非言说、非物质”等重要思想,为道家文化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思想纵深。
三、道家文化的影响道家文化不仅仅是古代中国文化的组成部分,它同样对现代中国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中国传统文化的修炼中,道家文化不仅仅是道家们的修行之道,更是中国智慧的一个重要方面。
同时,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寻求超脱世俗世界的方式,许多人开始重新关注道家文化。
现代社会的快节奏使得人们更加关注自己的内心,开始寻求自我领悟和内省。
因此,道家文化强调的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具有更加深刻的意义。
一些关注健康和心理疾病的人也开始将道家文化作为修炼方法之一,以期能够平衡身心健康。
道教的发展及其文化内涵
![道教的发展及其文化内涵](https://img.taocdn.com/s3/m/c68f851b4a35eefdc8d376eeaeaad1f3469311cd.png)
道教的发展及其文化内涵道教,又称为道门或道家,是中国传统文化和哲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它起源于远古时代的中国,距今已有数千年的历史。
道教在中国文化中具有深厚的影响,它的发展历程和文化内涵也极其丰富多彩。
本文将从道教的起源、历史、文化内涵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道教的起源道教起源于远古中国的部落生活和宗教信仰,早在商代已经有了“神物敬拜”、“神灵鬼神”等信仰文化。
至战国时期,先秦诸子学派逐渐形成,都对宇宙和道的探究持有自己的理解。
其中道家学派提出“道德经”和“道家五经”等经典,奠定了道教的思想基础。
汉朝时期,道教逐渐发展起来,各流派相继兴盛,特别是东汉末年道教扎根民间,逐渐形成独立的宗教体系。
二、道教的历史隋唐时期,道教成为了社会上祭祀活动的主导,它给人们带来灵感、信仰、安慰与抚慰。
唐代笔记《肆志》记载:“自汉以来,道家之学盛行于天下。
仙人传授术法,称为真人,其所行之术人莫可知。
魏晋以来,道家之术稀漏,明正弘辟……阳真人尤为精通,其所授术不可尽数。
”唐朝是道教发展的高峰期,当时道教教义深入人心,道教的流派更加丰富多彩。
唐玄宗也曾亲自赐封李光地为大宗师,大力支持道教的发展。
唐代还产生了众多重要的道教文化名人,如著名的神仙张三丰、符箓高手赵州桥等等。
明清时期,科举制度逐渐完善,百姓的求学之路更加通达,而道教也随之发生了转变。
道教强调“东方玄学”,并且注重注重灵气、藏书、谶纬方面的研究,鼓励修学,强调修身养性、天人合一等宗旨。
此时期的元旦、重阳、上巳等传统节日和祭祀仪式也都与道教密切相关。
三、道教的文化内涵道教是中国文化中极具特色和影响力的宗教信仰,它在文化内涵方面的特点也极其丰富多彩。
首先,道教主张“道法自然”,追求自然、纯粹、平衡与和谐的境界,它的修道主张与中国传统哲学中的黄老思想有许多相通之处。
其次,道教十分注重宇宙论和人类学,它强调天、地、人之间的互动关系,强调“天人合一”的观念,认为人与自然、神仙、家族、社会、政权等因缘而生相互关系,走出了一条符合中国传统观念的文化之路。
道教文化介绍
![道教文化介绍](https://img.taocdn.com/s3/m/fe1fe858804d2b160b4ec03a.png)
道家文化介绍道家文化是通过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容纳哲学内涵,效法自然寻求人间繁荣的,道家文化是有利于每一个个体的自我觉醒、成长,而不利于既得利益群体维护自身利益的。
道家文化以利于每一个个体的利益为出发点,而非以利于群体利益为出发点。
道家文化的推广有一个前提,就是每一个个体的“自觉”。
司马谈在<<论六家要旨>>中对道家的评论是:“道家使人精神专一动合无形,赡足万物,其为术也,因阴阳之大顺,采儒墨之善,撮名法之要,与时迁移,应物变化,立俗施事,无所不宜,指约而易操,事少而功多,与时迁移,应物变化”。
是道家思想由老而庄而文而列而黄老而道教。
因应能力,变化发展的否定之否定的演变历程。
道家,先秦时期,以老子、庄子为主要代表。
道家的思想崇尚自然,有辩证法的同时主张清静无为,反对斗争。
西汉初年,汉文帝、汉景帝以道家思想治国,使人民从秦朝苛政之后得以休养生息。
历史称之为文景之治。
先是提出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再是遵从道家思想。
虽然道家并未被官方采纳,继续在中国古代思想的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
魏晋玄学,宋明理学都揉合了道家思想发展而成。
佛教传入我国后,也受到了道家的影响,禅宗在诸多方面受到了庄子的启发。
道家先秦各学派中,虽然没有儒家和墨家有那么多的门徒,地位也不如儒家崇高,但随着历史的发展,道家思想以其独有的宇宙、社会和人生领悟,在哲学思想上呈现出永恒的价值与生命力。
道家提倡自然无为,提倡与自然和谐相处。
道家对中国文化的贡献是与儒家同等重要,只是在政治思想上一为表显,一为裹藏而已。
而道家在理论能力上的深厚度与辩证性,则为中国哲学思想中所有其它传统提供了创造力的泉源。
至于道家文化在中国艺术、绘画、文学、雕刻等各方面的影响,道家养生古名摄生,道生,即以老庄道家思想为宗旨,则是占据绝对性的优势主导地位,即使说中国艺术的表现即为道家艺术的表现亦不为过。
当然,道家哲学对中国政治活动也提供了活络的空间,使得中国知识份子不会因为有太强的儒家本位的政治理想而执着于官场的追逐与性命的投入,而能更轻松地发现进退之道,理解出入之间的智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道 家 总 述 5 . 道 家 与 道 教 区 别
所以就道教老子为宗又追求修炼成仙的本质来说荒谬的 ,这是一直以来认识上的误区东汉时期以道家思想为本 的 王充 著有无神论作品《 论衡 》,对汉末流行的神仙 方术进行了全批判,在中国思想史上获得了很高地。 在西方,道家与道教被统称为Taois ,以Religious Taoism (道教)和Philosophical Taoism(道家)将他们区分开来 。西方者普遍认为道教是纯哲学的道家思想落腐败的产 物,而道教支持者认为道和道家在思想上有互补之处。
六
庄子思想
中国原始道家的代表人物,在传承并发扬老子思想的基础上,提出了许多不同于 儒家、法家等其他哲学思想派别的独特思想。
《庄子》,偏激与消极,哲理宏博。
暗示性,涵盖面。
奇葩
六
庄子思想
一、自由观
是逍遥而不是自由 liberty freedom 精神上的, 社会上的, 甚至人的肉体在内的绝对的自由。
老子生于公元前604年(周定王三年)
三
老子的寿命
老聃长寿,一百六十余岁仙逝,邻里皆来吊唁。 “七十三、八十四,阎王不请自己去”
老子活了84岁,即老子死于公元前520年
三
孔子问礼于老子
《庄子》
八次对话
电影“孔子”
三
孔子问礼于老子
鸟,吾知其能飞; 鱼,吾知其能游; 兽,吾知其能走。
至于龙,吾不能知,其乘风云而上天。
老子骑青牛入流沙,不知所终
——《甘州府志》
三
老子的寿命
约生活于前571年至471年之间 ——百科 《李火德族谱》中的《珠公遗墨》一篇记载:“……耳,字伯阳,称老聃,为老子。生于周 定王三年……。”(珠公即李珠,是宋代人,系李火德之父,老子第六十六代世孙。) 永安《陇西李氏族谱》记载:“耳,名聃,号伯阳,又名老子……生于春秋时期周定王三 年……。”
《庄子》寓言二则
鼓盆而歌
• 庄子妻死,惠子吊之,庄子则方箕踞鼓盆而歌。
• 惠子曰:“与人居,长子、老、身死,不哭亦足矣,又鼓盆而歌, 不亦甚乎?”
• 庄子曰:“不然。是其始死也,我独何能无概然!察其始而本无生,非徒无生也而本无形, 非徒无形也而本无气。杂乎芒芴之间,变而有气,气变而有形,形变而有生,今又变而之死, 是相与为春秋冬夏四时行也。人且偃然寝于巨室,而我嗷嗷然随而哭之,自以为不通乎命, 故止也。”
“道是无名之名”
四
何谓“道”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参考南京师范大学徐克谦教授《道法自然 上善若水》;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道德经》
四
何谓“道”
“常德不离” “习常” “复命日常” “知和日常”
四
“道”的两个品性
吾今见老子,其犹龙也!
三
老子,对世界的影响
我受中国孔子孟子的影响很大,受老子的影响巨大。 ——托尔斯泰
老子的哲学和希腊哲学一起作为世界哲学的源头。
——黑格尔
三
老子
孰孰 能能 安浊 以以 动静 之之 徐徐 生清
四
何谓“道”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道常无名,朴。” “道隐无名”
三
老子的寿命
唐代《北山录》中的“圣人生第二”记载:“老氏生于定王”。(宋)慧宝注为:“老子, 周定王三年……生于楚国陈郡赖乡曲仁里。姓李,名耳,字伯阳,谥聃也。” 明代憨山大师的《老子道德经解》中的《老子传》记载:“老子生周定王三年。” 唐代的《续高僧传》和明代的《佛祖纲目》也提到了“老子生于周定王三年”
二
道家总述 6.主要思想
“清静无为”、“返朴归真”、“顺应自然”、“贵柔”
道家重视人性的自由与解放。解放 一方面是人的知识能力 的解放, 另方面是人的生活心境的解放。 道家讲究“天人合一”、“天人相应”、“ 为而不争、利而不害” ,“修之于身,其德乃真”, "虚心实腹"、“乘天地之正,而 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 "法于阴阳,以朴应冗,以简应 繁。"
二
道家总述 1.历史背景
魏晋玄学,宋明理学都揉合了道家思想发展而成。佛教传 我国后,也受到了道家的影响,禅宗在诸多方面受到了庄 子的启发。
道家思想以其独的宇宙、社会和人生领悟,在哲学思上呈 现出永恒的价值与生命力
二
道家总述 2.发展过程
起源:道家思想起始于春秋末期的老子,但秦时 期并没有道家这一名称。用“道”一词来概括由 老子开创的这个学派由汉初开始的。这时,道家 也被称为德家。
四
• • • •
处世之道
复归于婴儿 不争 不自见 知足常乐
四
复归于婴儿
“绝圣弃知”、“见素抱朴”(19) “复归于婴儿”、“复归于朴”(28)
四
不争
“天之道,不争而善胜。”(73) “不尚贤,使民不争。”(3) “夫唯不争,故天由。”(8) “夫唯不争,故天下不能与之争。”(22)
四
不自见
“是以圣人自知不自见,自爱不自贵。”(72) “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24) “不自见故名,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22)
发展:汉初道家思想普遍流行
二
道家总述 2.发展过程 没落:汉代淮王因谋反而自杀,谋反者使用 的理论器是黄老之学,黄老之学的无为而 治到了严重挑战,使道家思想逐渐走向没 落。汉武帝独尊儒术后,从此不再成中国 主流思想。 之后道家思想渗透在中国文化 的各个方面中 复兴:魏晋玄学是最明显的复兴思潮。
二 道家总述3.道家思想流派
四
上善若水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无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天下莫柔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弱之胜强,柔之胜刚, 天下莫不知,莫能行。”
四
君人南面之术
“故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是以侯王自称孤、寡、不榖。此非以贱为本邪?” (39) “江海之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是以圣人欲上民,必以 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是以圣人处上而民不重,处前而民不害。是以天下 乐推而不厌。以其不争,故天下不能与之争。”(66)
三
老子的死亡
老子修道德,其学以自隐无名为务。居周久之,见周之衰,乃遂去。至关,关令尹喜曰: “子将隐矣,强为我著书。”于是老子乃著书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馀言而去,莫知其所终。
——《史记·老子韩非列传》
老子西游,关令尹喜望见有紫气浮关,知有异人来,而老子果乘青牛而过……老子也知其奇, 为著《道德经》五千言,老子至流沙之西,服具盛食,莫知其所终。 ——《列仙传》
道家思想— 国政十三班源自组 —一目录道家 总述
老子
老子 思想
庄子
庄子 思想
二
道家总述
1.历史背景 2.发展过程 3.道家思想的主要流派
4.代表人物及作品 5.道家与道教的区别
6.主要思想
二
道家总述 1.历史背景
道家是中国春秋时期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中最重要的思想学 派之一。
西汉初年,汉文帝、汉景帝以道家思想治国,使人民从秦朝苛政中得 以休养生息。历史称之为文景之治。其后,儒家学者董仲舒向汉武帝 提倡「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并被后世帝王采纳。道家从此 成为非流思想。虽然道家并未被官方采纳,继续在中国古代思想的发 展中扮演重要角色。
道家思想是一种哲学学派, 道教是一种宗教信仰。 道家思想成形于先秦时期,直到东汉末“黄老”一词才与 神 仙 崇拜这样的概念结合起来。 就本身来,这种崇拜和道家思 想没有相关联的份, 老子 、 庄子 都是以相当平静的心态来对 待死亡的引起两者相关联的原因可能是在道家文字中描述了对 于领悟了“道”并体“道”的长生者的意象。
老子 、 庄子 、 黄老 学派 此外杨朱思潮可能影响了老子和庄子,同时又会于两者 中。 不同的学派之间思想偏重也不同,或偏于治国,或偏于 治身。马谈所说道家,主要指黄老学派。
二道家总述4.代表人物及作品
代表人物:老子,庄子,列子,慎到,管子
代表作品:《道德经》、《庄子》《管子》
二道 家 总 述 5 . 道 家 与 道 教 区 别
生活:一生贫困,身居陋巷,常向人借粮,自织草鞋,
穿粗布衣和破鞋子,甘愿闲居独处。
(约前369~前286)
五
庄子的仕途
“楚威王闻庄周贤,使使厚币迎之,许以为相”, 庄子“宁游戏污渎之中自快,无为有国者所羁”,
终身不仕。
——《杂篇·秋水》
五
《庄子》寓言二则
濠梁之辩
• 庄子和惠子(惠施)一道在濠水的桥上游玩。
四
知足常乐
“少私寡欲”(19) “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46) “是以圣人去甚、去奢、去泰。”(29)
五
庄子
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逍遥于天地之间,而心意自得。 ——《庄子·让王》
五
庄子生平简介
名:周 字:子休 号:南华真人 国籍:祖上系出楚国贵族,后因楚国动乱,迁至宋国 地位:道教祖师,道教四大真人之一; 继承并发展了老子的思想, 世称“老庄” 工作单位:曾任蒙漆园吏,不久辞去。
六
庄子思想
二.人生道德观
养身
朴素
同乎无知,其德不离;同乎无欲,是谓素朴。素朴而民性得矣。
负面意义
六
庄子思想
三.政治观
顺其自然,无为而治 符合道
六
庄子思想
四.宇宙观和认识论
道法自然 主宰一切 有为的小知,无为的大知
六
•
庄子思想
五.辩证法思想
万物运动 对立统一 生死问题 • •
六
庄子思想
六.无神论
二
道家总述 6.主要思想
对生命的观点:借助“死生”这一最能反映自然规律无法抗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