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场成像原理

合集下载

光场成像技术

光场成像技术

南京理工大学课程考核论文课程名称:图像传感与测量论文题目:光场成像技术姓名:陈静学号: 314101002268 成绩:任课教师评语:签名:年月日光场成像技术一、引言光作为一种在分布在空间中的电磁场,具有振幅、相位、波长等多种属性,帮助人类感知物体的明暗、位置和色彩。

然而,传统的光学成像只能捕获到光辐射在二维平面上的投影强度,而丢失了其他维度的光学信息。

光场成像作为一种计算成像的方法,利用现代信息处理技术的优势,不仅克服了传统成像在原理上的某些局限性,同时也降低了成像能力对于物理器件性能的依赖性[1]。

光场成像指的是光场的采集以及将光场处理为图像的过程。

国外对光场成像技术的研究相对较早[2],早在1903年Ives便发明了运用真空成像技术的双目视差显示系统,它通过在主透镜的像面处放置针孔面阵列,从而使原像面处的光辐射按角度进行重分布后记录在光探测器上,避免了角度信息的丢失。

1908年,Lippman发明的集成照相术被后世广泛运用于三维全息成像,通过用微透镜阵列代替针孔面阵列,在底片上接收到有微小差别的一系列基元图像,消除了Ives 装置中的弥散斑。

Gershun在1936年提出光场的概念,将其定义为光辐射在空间各个位置向各个方向的传播。

他提出了到达空间不同点处的光辐射量连续变化,能够通过几何分析进而积分的方法来计算像面上每点的光辐射量的观点。

但由于计算量庞大的缺点和能够进行高次运算的计算机尚未出现的局限性,当时未能对其理论进行验证。

1948 年,Gabor利用2束相干光干涉记录下物体衍射未聚焦的波前,获得第一张全息图。

如果把这张全息图看作是包含方向和位置信息的光辐射函数,那么这其实也是一张特殊的光场图像,而非传统只记录强度信息的二维图像。

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Okoshi、Dudnikov、Dudley、Montebello等学者对IP技术进行了不断的改进,微透镜阵列在成像方面的作用也得以凸显。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微透镜制作精度的提高,Adelson于1992年将光场理论成功运用到计算机视觉,并提出全光场理论。

光场成像技术

光场成像技术

1992年,Edward H.Adelson和Y.A.Wang设计了记录物体在各 个可能角度通过镜头光圈的所有信息的全光相机。
全光相机结构原理图

2005年,Ren Ng等人在全光相机的结构上做了一些简化,并 在传统相机的基础上制成了光场相机。
光场相机结构原理图
2.4 基于微透镜阵列的光场成像原理
光场成像技术
孙玉祥 314113002432
1 传统成像
组成结构:光学透镜元件 本质:光辐射在二维平面上的投影积分 局限性: ①景深受限于孔径大小 ②实际光学系统非理想 ③“所见即所得”的探测形式

2.1 光场

概念:同时包含位置和方向信息的四维光辐 射场的参数化表示
Levoy光场渲染理论
2.4.1 基于微透镜阵列的光场采样
2.4.2 光场处理



数字对焦——改变光场投影平面
聚焦在不同平面时的图像显示
数字对焦时的光场重采样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数字变焦——改变光线通过镜头时传播方向
变焦后的图像
数字变焦时的光场重采样
3 光场成像分辨率优化

微透镜数量
空间分辨率 方向分辨率

每个宏像素包含像素个数
光场获取
以方向分辨率换取空间分辨率
改进
算法改进
谢谢!
2.2 光场成像特点
本质:将光场处理为图像 优势: ①无需机械对焦 ②能够消除几何相差 ③实时图像信息处理

2.3 光场采集
相机阵列
单相机
掩膜及其他
2.3.1 多相机光场采集
移动机械臂装置
基于计算机的X-Y移动平台
用于高分辨率成像的相机阵列

光场相机是一种怎么样的相机

光场相机是一种怎么样的相机

光场相机是一种怎么样的相机光场相机的意义所谓“光场”,指的是空间内所有任意方向光线的总和。

它不仅包括颜色、光强等信息,同时还涵盖光线的方向信息。

“光场摄影”能够完整地记录光场信息,因此拍照后可以任意地调整照片焦点,实现“先拍照后对焦”的效果。

光场相机的显着特点1、可以先进行拍照然后再聚焦数码相机,只捕捉一个光面对焦成像,中心清晰,焦外模糊;光场相机则可以捕捉有关场景光线方向的信息,记录下所有方向光束的数据,因此它可以“聚焦”照片中的任何深度,后期再根据实际的画面需要在电脑上利用自带的编辑软件进行对焦,获得更清晰的画面效果。

哪怕在拍照后数年后,对此照片重新构思,一瞬间你就可以获得理想的照片。

2、弱光下拍摄的高速大景深利器光场相机因为去掉笨重、耗电和昂贵的聚焦系统,镜头整体镜片少重量轻,它更加轻薄,同时拥有比传统相机更大的焦距和光圈操作也比较简单。

由于不用选择对焦,即便非专业摄影师以及近视眼和老花眼的摄影人也不必担心对焦问题,你可以更快地完成拍照。

光场相机在低光及影像高速移动的情况下,仍能准确对焦拍出清晰照片。

使用一般相机时,拍照前须选定焦点,这很有难度,但光场相机可让你先拍照,相机捕捉大量光线资料及选定焦点,拍摄是有很大的选择空间。

镜头因其光圈口径大还可以捕捉弱光环境下的光线。

最快14000s的快门速度可以在瞬间定格画面。

因为光场相机在后期可以调整光圈到F16,我们还可以获得大景深图片。

3、光场相机在体育摄影中的优势我们大家现在知道了,光场相机最大特点在于不用考虑对焦,而对焦却是体育摄影中最看重的性能之一。

没有了对焦负担,我们就可以将全部精力都放在了构图和抓比赛中的最佳瞬间。

另外等效250mm的长焦端焦距也为场边拍摄提供了便利。

还有一个与传统数码相机不一样的功能,新的光场相机技术还加强了与观片者之间的互动。

当我们在观看照片时能随便更改焦点位置,也就是说我们可以在观看用光场相机拍摄的照片,在专用软件上通过鼠标点击,就可以看到体育赛场上任意一个队员清晰焦点照片。

太赫兹光场成像

太赫兹光场成像

太赫兹光场成像太赫兹光场成像光场成像获取光场的⽅式(⼀)微透镜阵列(⼆)相机阵列(三)掩膜太赫兹光场成像研究光场成像调研光场成像光场成像通过记录光辐射在传播过程中的四维位置和⽅向的信息,相⽐只记录⼆维的传统成像式多出2个⾃由度,因⽽在图像重建过程中,能够获得更加丰富的图像信息.通过数字重聚技术解决特殊场合图像的失焦、背景⽬标过多等问题;通过合成孔径技术实现“透视”监视;在与显微术融合后,还能得到多视⾓⼤景深显微图像,以及重建后的三维⽴体图.获取光场⽅式(⼀)微透镜阵列在普通成像系统的⼀次像⾯处插⼊⼀个微透镜阵列,每个微透镜元记录的光线对应相同位置不同视⾓的场景图像,从⽽得到⼀个四维光场。

典型产品有:Adelson光场相机,Ng⼿持光场相机,Levoy光场显微镜LFM,Fife光场“芯⽚”,Georgiev的PlenopticCamera,Adobe公司的光场相机(棱镜阵列)(⼆)相机阵列通过相机在空间的⼀定排布来同时抓取⼀系列视⾓略有差别的图像,从⽽重构出光场数据的⽅法。

典型的产品:斯坦福⼤学128相机阵列,Isaksen的单相机扫描系统,MIT的64相机阵列,卡耐基-梅陇⼤学的3D-ROOM(三)淹膜对相机的孔径做相应的处理,再重构出光场数据。

优点在于掩膜是⾮折射元件,从后期成像质量还是硬件⽅⾯⽐微透镜阵列容易实现。

三种获取光场⽅式详解微透镜阵列微透镜指微⼩透镜,通常其直径为10微⽶到1毫⽶数量级。

由这些微⼩透镜排列成的阵列称为微透镜阵列。

光场相机置⼀个微透镜阵列于主镜头和感光器之间,每个微透镜接收经主透镜进⼊的光线后,传送⾄感光器前,析出聚焦光线将光线信息转换,以数码⽅式记下。

相机内置软件操作,追踪每条光线在不同距离的影像上的落点,经数码重新对焦后,便能拍出完美照⽚。

并且,光场相机⼀反传统,降低镜头孔径⼤⼩和景深,⽤微透镜阵列控制额外的光线,这样可以展露每个影像的景深,然后将微⼩的次影像投射⾄感光器上,使得所有聚焦影像周围的模糊光圈变为清晰,在不⽤牺牲景深及影像清晰度的前提下,保持传统相机的⼤孔径的优势,及增加光度、减少拍摄时间。

光场成像优秀课件

光场成像优秀课件
因为孔径是有限旳,所以每个 微透镜都有一定旳视场,不同 微透镜之间有一定旳视差
视差就是从有一定距离旳两个点上 观察同一种目旳所产生旳方向差别
计算成像公式
经典旳辐射理论表面,在像平面上旳一点旳辐射来 自于镜头上全部辐射旳权重积分
EF
x,
y
1 F2
LF
x,
y,u, vcos4 dudv
LF x, y,u,v是距离目旳平面外F距离旳光场参数 cosΘ是因为光学渐晕效应旳衰减因子
• 动态场景 • 照明变化 • 光与物质旳相互作用
➢ 难于编辑 ➢ 改善
–全光照明函数[Wong02] –反射场[Debevec00]
光场旳参数化
• 光场(Light field)旳概念最早由A. Gershun 于1936年提出,用以描述光在三维空间中 旳福射传输特征。
• 光场是表示光辐射分布旳函数,反映了光 波动强度与光波分布位置和传播方向之间 旳映射关系。
光场成像
背景知识-艾里斑
❖背景知识 ❖全光函数 ❖光场 ❖光场采样 ❖光场旳获取
背景知识-艾里斑
瑞利判据:当一种艾里斑旳边沿恰好与另一种艾 里斑中心重叠时,这两个艾里斑刚好能被区别开。
F1 D d 0 1.22
d为像素尺寸 D为光圈直径
f number F d
D 1.22
假如此圆形足够小,肉眼依然可被视为 点旳成像。这个能够被接受旳最大直径 被称为允许弥散圆直径δ
假如换成微透镜,微透镜尺寸是20微米, 每个下面有十个像素,那么空间辨别率 是1800×1200,方向辨别率是10×10
空间辨别率和方向辨别率
A图微透镜在主镜头焦平 面上,传感器与微透镜间 距为微透镜焦距 最大旳方向辨别率

光场相机工作原理

光场相机工作原理

光场相机 Lytro 的运作原理和运算方法A Light Field Camera “Lytro”, the Principle and Algorithms概略Lytro以在照片拍摄后,照片的对焦点可以自由变换的相机而被知晓.Lytro称其为光场相机.成像部分是由图像感应器和微型镜头所构成,并得到入射光束集中的光场.然后从光场再处理成最终的画面,光线集中相当于计算镜头的运作.本文就Lytro的动作原理和画面生成的运算方法进行解释..1.前言数码相机是在摄像像素点上形成鲜亮的光像,并把此光像忠实的反应成数码影像的装置。

但是光场相机则是采用与数码相机完全不同的原理所被认知。

此相机是采用光场(光线空间)得到多条光线,再将光线集合并经过一种图像处理得到最终成像的相机。

其代表机能为利用摄影后的后处理,变更相机焦点距离的再对焦机能。

初期的光场相机是用多台相机纵横排列成的相机矩阵的实配.相机矩阵对机能有验证作用,但是没有实用性.另一方面,Ng试做了在成像像素的前面配置微镜头,通过致密的框体集中光线的光场相机.之后,Ng为了将此技术商品化而成立了公司,在2012年开发了Lytro.本文是根据Ng的论文及实际的分析解析为基础解释Lytro的运作原理,机能,运算方法等.2. Lytro的影像感应器图1为Lytro的影像感应器的扩大照片影像感应器是数码相机用的CMOS感应器,内间距为1.4μm,影像感应器上覆盖蜂巢结构的微镜头,微镜头的内间距为14μm。

影像感应器3280*3280像素的面积上覆盖330*380个微镜头,一个微镜头的直径大约是10个像素点的长度。

微镜头和保护用玻璃一体成型,CMOS 感应器上面有少量空间,保护玻璃上面平坦,底面排列微镜头。

保护玻璃和微镜头的厚度约为430μm ,另外CMOS 表面设置了拜尔型彩色滤膜。

图2显示影响感应器和微镜头的位置关系。

其并没有完全对齐,每个相机的框体的倾斜和偏移都不一样。

计算光场成像

计算光场成像

计算光场成像
光场成像是一种用于生成优秀图像质量的技术。

该技术可将原始图像的平面波场转换为图像呈现的定向均匀波场,从而提高图像质量和成像效率。

计算光场成像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1. 光场传递函数的计算
光场传递函数是一个表示成像过程中光束传输的函数。

基于该函数,可以计算出成像前后的光场,从而实现成像。

要计算光场传递函数,需要考虑成像系统的物理特性、光源的属性等因素。

2. 借助数学算法优化计算速度
计算光场成像时,数学算法非常重要。

利用优化算法可以大大提高计算速度,提高成像效率。

例如,使用明渠法可以简化计算,提高计算效率。

3. 采用先进的硬件设备
计算光场成像需要高性能的硬件设备。

例如,使用GPU可以提高并行计算速度,从而加速光场成像的计算过程。

使用高性能计算机和存储系统可以提高运行效率和数据处理速度。

4. 选择合适的成像算法
成像算法的选择与光场传递函数的计算密切相关。

在选择合适的成像算法时,需要考虑实验数据集、成像质量、计算资源等因素。

例如,使用傅里叶变换可以实现快速的谱域成像,但涉及到能量损失和伪影等问题。

总之,计算光场成像是需要系统的考虑多个因素并采用综合技术的过程。

这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领域,同时也是未来计算机视觉和成像技术发展的重要方向。

光场成像原理

光场成像原理

光场成像理论目录1. 光场概念 (1)1.1 七维全光函数 (1)1.2 全光函数的降维 (1)2. 光场采集设备的发展与典型结构 (2)2.1 多相机光场采集 (3)2.2 单相机光场采集 (6)3. 微透镜阵列的光场采集 (11)3.1 基于针孔阵列的光场采集 (11)3.2 基于微透镜阵列的光场采集 (13)1. 光场概念1.1 七维全光函数光场(Light field)的概念最早于1936年由A.Gershun 提出,用以描述光在三维空间中的辐射传输特性。

1991年,E.adelson 和J.Bergen 根据人眼对外部光线的视觉感知,提出全光函数(Plenoptic function),利用七维函数表征场景中物体表面发出(或反射)的光线。

在全光函数可以表示为:7(,,,,,,)P P x y z t θϕλ=其中,,,x y z —表征光纤中任意一点的三维坐标;,θϕ—表征光纤传输方向λ—表征光线波长t —表示时间此时,全光函数7(,,,,,,)P P x y z t θϕλ=表示了波长为λ的光线t 时刻经过三维空间中坐标为(,,)x y z 的点,且传播方向为(,)θϕ的一条光线。

与只包含位置信息的光场不同,全光函数的七维表示增加了光线的色彩信息及动态变化。

1.2 全光函数的降维根据全光函数7(,,,,,,)P P x y z t θϕλ=的意义,当光线在自由空间中传播时,其频率(即波长λ)不发生变化,对于静态场,此时全光函数可由七维降至五维,即5(,,,,)P P x y z θϕ=由于观察者往往受限于目标的成像范围,此时五维光场出现一位冗余,当给定光线在自由空间的辐射不发生变化,因此在限光器的空间范围内,五维光场可以表示为四维光场。

四维光场的参数化表征可有一下三种方式:1) 方向-点参数化表政法。

利用光线与平面的交点(,)x y 和光线方向(,)θϕ作为四维参数来描述光场中的光线。

光场调控及其光学成像应用研究

光场调控及其光学成像应用研究

光场成像对光场调控的反馈作用
01
提供实时反馈
通过光场成像可以实时获取光场 的分布情况,为进一步的光场调 控提供反馈和指导。
02
优化调控策略
根据光场成像的结果,可以评估 调控策略的有效性和不足之处, 进而优化调控策略。
03
促进光场调控技术 的发展
通过光场成像的反馈作用,有助 于推动光场调控技术的不断发展 和完善。
光场调控的原理
• 光场调控的原理基于几何光学和波动光学的基本原理。通 过改变光的波前形状和相位分布,光场调控可以实现对光 束的聚焦、散焦、偏转、扫描等功能。此外,光场调控还 可以结合数字微镜器件(DMD)等微纳光学器件实现高 精度、高稳定性的光束操控。
光场调控的方法
光场调控的方法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种
光学与信息处理
总结词
光场调控技术在光学和信息处理领域具有重要应用价值,能够实现对光场的精确控制和信息处理,提 高光学系统的性能和信息处理的效率。
详细描述
在光学和信息处理领域,光场调控技术可以用于实现更高效、更精确的光学信息处理和传输。例如, 通过光场调控技术可以实现对光场的精确控制和调制,提高光学通信和光学计算的性能和效率。此外 ,光场调控技术也可以用于改进现有的光学系统和信息处理算法,提高其性能和效率。
04
光场调控与光场成像的关 系
光场调控对光场成像的影响
提高成像分辨率
通过调控光场的分布,可以改善成像的分辨率, 使得图像更加清晰和细致。
增强对比度
通过合理调控光场,可以增强图像的对比度,有 助于凸显图像中的不同区域和细节。
实现多焦点成像
通过多焦点光场调控,可以实现同一场景的多焦 点成像,从而获得更全面的图像信息。
05

光度立体成像原理

光度立体成像原理

光度立体成像原理Light-field imaging, also known as plenoptic imaging, is a technique that captures information about the light field emanating from a scene; that is, the intensity of light in a scene at every point. This technique allows for the reconstruction of both two-dimensional and three-dimensional images from the captured light field. The fundamental principle behind light-field imaging is to capture not only the intensity of light at each pixel in a two-dimensional image sensor, but also the direction of the rays of light. This additional directional information allows for a more comprehensive representation of the scene, enabling post-capture manipulation such as refocusing and depth estimation.光场成像,也称为光场成像,是一种捕捉来自场景的光场信息的技术;也就是说,场景中每个点的光强度。

这种技术允许从捕获的光场重建二维和三维图像。

光场成像的基本原理是捕捉不仅在二维图像传感器中每个像素的光强度,还有光线的方向。

光场相机原理应用领域

光场相机原理应用领域

光场相机原理应用领域1. 引言1.1 光场相机概述光场相机是一种利用光场技术拍摄图像的相机。

相比传统相机,光场相机能够捕捉场景中每个点的光线方向和强度信息,而不仅仅是颜色和亮度。

这种先进的成像技术为摄影师提供了更多的创作可能性,并在多个领域展现出了巨大的应用潜力。

光场相机能够通过在单个镜头上安装微透镜阵列来捕捉光线的方向和强度信息。

这些微透镜能够将光线分散成多个像素,从而实现对场景中每个点的光线信息进行采集。

通过将不同像素的信息综合起来,光场相机能够实现对焦点的调整、景深的增强以及三维重建等功能。

光场相机在摄影领域中的应用已经逐渐被认可。

摄影师可以利用光场相机拍摄出更加生动、逼真的图像,同时还可以在后期处理中实现更多的创作效果。

光场相机在医学影像学、虚拟现实技术和安防监控领域也有着广泛的应用。

光场相机的未来展望令人期待,它将持续推动影像技术的创新,为我们带来更加丰富多彩的视觉体验。

2. 正文2.1 光场相机工作原理光场相机是一种新型的摄影技术,它利用光场传感器来捕捉光线传播的完整信息,从而实现对焦距离和景深的后期调整。

光场相机的工作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光线通过透镜进入相机,并在光场传感器上形成光场。

光场传感器是一种特殊的传感器,可以记录每个像素点上光线的入射方向和光强,这样就可以获得完整的光场信息。

接下来,软件对光场数据进行处理,可以根据需要对焦距离和景深进行后期调整,从而实现在后期编辑中模拟出不同的焦点和景深效果。

光场相机的工作原理虽然较为复杂,但其应用领域却十分广泛。

通过利用光场相机的特点,可以在摄影领域、医学影像学、虚拟现实技术和安防监控领域等方面实现更加灵活和精确的拍摄和监控效果。

在未来,随着光场相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成熟,相信其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将会越来越广泛,并为我们带来更多的惊喜和便利。

2.2 光场相机应用于摄影领域光场相机在摄影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喜爱。

光场相机通过捕捉光线的方向和强度,能够在拍摄时提供更多的焦深度信息,从而实现后期对焦的功能。

光场成像技术与设备

光场成像技术与设备

设备成本降低:随着技术的发展,光场成像设备的成本也在不断降低,使得更 多的人可以使用这种技术;
应用范围扩大:随着技术的发展和应用范围的扩大,光场成像技术的应用范围 也将不断扩展。
阅读感受
在我深入阅读《光场成像技术与设备》这本书之后,我深深地被这一领域的前 沿科技所吸引。这本书以详尽且通俗易懂的语言,清晰地解释了光场成像技术 的概念、原理和应用,同时也对相关设备进行了深入的解析。尽管我并非专业 技术人员,但是通过这本书,我得以深入理解光场成像技术的奥秘,并对相关 设备有了更为直观的认识。
环境科学领域:在环境科学领域中,光场成像技术可以用于研究大气污染物的 光学性质,可以有效的进行空气质量监测;
安全监控领域:在安全监控领域中,光场成像技术可以用于实现全方位、无死 角的监控,可以对重要场所进行有效的安全防护。
技术成熟度提升: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光场成像技术的成熟度也在不断提升, 使得其应用范围更加广泛;
书中的每个章节都配备了具体的案例分析,使得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光场成像 技术在实践中的应用。这些案例涵盖了从简单的光学实验到复杂的光场成像系 统设计,充分展示了该技术的广泛应用。
《光场成像技术与设备》这本书是一本极好的科普读物,它让我对光场成像技 术有了更深入的理解。我相信这本书对于科技爱好者和专业人士来说,都是极 具价值的参考书籍。我希望未来能有更多的科技书籍能像这本书一样,用简洁 明了的语言解释复杂的科学原理和技术,让更多的人能够理解和掌握这些前沿 的科学技术。
在第二部分,本书详细介绍了各种光场成像技术,包括相干和非相干成像技术、 光学涡旋技术、全息术等。这些技术在原理、实现方法和应用领域等方面都进 行了详细的讨论,为读者提供了全面的知识框架。
这一部分重点介绍了各种光场成像设备,包括空间光干涉仪、光学显微镜、全 息干涉仪等。对于这些设备的工作原理、结构特点和应用领域进行了深入的分 析和讨论,为读者了解和掌握使用这些设备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阵列像感器宽视场高分辨光场成像关键技术与应用

阵列像感器宽视场高分辨光场成像关键技术与应用

阵列像感器宽视场高分辨光场成像关键技术与应用阵列像感器宽视场高分辨光场成像关键技术与应用一、引言阵列像感器是一种广泛应用于数字相机、医学影像、安防监控等领域的光电传感器,其优势在于可以将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并实现图像的采集和处理。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人们对于光学成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其中宽视场高分辨光场成像技术在近年来备受关注。

本文将针对阵列像感器宽视场高分辨光场成像关键技术与应用进行探讨,希望能够为读者带来一些启发和思考。

二、阵列像感器的基本原理阵列像感器是由众多的光电二极管或者CMOS图像传感器构成的,其基本原理是利用光的电磁波特性,将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进而实现图像的采集和传输。

它的工作原理是当光线照射到阵列像感器上时,每一个像素点都会产生一个电信号,经过信号放大和转换之后,就可以得到完整的图像信息。

而在宽视场高分辨光场成像技术中,关键是要实现对整个场景的高分辨率成像,并且能够覆盖更广的视场范围,这就需要在阵列像感器的设计和应用上进行一系列的关键技术突破和创新。

三、宽视场高分辨光场成像关键技术1. 高精度镜头设计在宽视场高分辨光场成像中,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如何设计出具有高精度、低色散和高透射率的镜头。

这对于光场的捕捉和成像至关重要,通过优化设计和材料选择,可以实现更广的视场范围和更高的分辨率。

2. 多通道成像技术多通道成像技术是指利用多个阵列像感器或者通过图像分割和合成,实现对不同方向、不同波长和不同极化状态的光信号的捕捉和处理。

通过这种技术,不仅可以获得更全面的光场信息,还可以实现高分辨率的成像效果。

3. 图像信号处理算法图像信号处理算法在宽视场高分辨光场成像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可以通过去模糊、降噪、图像增强等一系列的处理手段,提升图像的质量和分辨率。

还可以实现对光场信息的重建和三维成像,为图像的后续应用提供更多可能性。

四、阵列像感器宽视场高分辨光场成像的应用1. 医学影像在医学影像领域,宽视场高分辨光场成像技术可以帮助医生更清晰地观察病变部位,提升诊断的准确性和精细度。

全息成像及动态光场生成技术进展详述

全息成像及动态光场生成技术进展详述

全息成像及动态光场生成技术进展详述全息成像技术是一种利用光波干涉的原理记录并重建三维物体的图像的方法。

近年来,随着计算机和光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全息成像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研究。

而动态光场生成技术则是在全息成像的基础上,进一步实现物体的真实感觉和动态变化。

本文将详细介绍全息成像及动态光场生成技术的进展。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全息成像技术的原理。

全息成像利用了光的干涉和衍射现象,通过记录物体所反射的光的干涉图样,再利用光的衍射原理将其重建成三维图像。

相比于传统的二维成像技术,全息成像技术可以记录并重建物体的全部信息,包括物体的形状、表面纹理、深度和颜色等。

全息成像技术被广泛应用于三维显示、三维电视、遥感、医学影像等领域,为我们带来了更加真实的视觉体验。

接下来,我们将介绍全息成像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动态光场生成技术。

在传统的全息成像技术中,重建出的物体会保持静止的状态,无法展现物体在空间中的运动和变化。

动态光场生成技术通过改变光场的相位和振幅,实现物体的运动和变化。

这种技术可以在短时间内从不同角度呈现物体的不同状态,使观看者在三维显示装置中看到物体实时的动态变化,增强了视觉体验的真实感。

为了实现动态光场的生成,研究人员提出了多种方法和技术。

其中一种常用的方法是基于时变全息术。

时变全息术是通过使用快速空间光调制器(SLM)对连续和动态的光场进行编码,实现光场的实时生成和更新。

通过调节SLM的相位和振幅,可以实时改变光场的属性,进而实现物体的动态变化。

这种方法可以应用于虚拟现实、增强现实和三维显示等领域,为我们带来了更加逼真的虚拟体验。

另一种常见的动态光场生成方法是基于多视点全息术。

多视点全息术利用多个视角的信息进行全息重建,实现物体在不同视角下的动态显示。

通过在不同位置设置多个相机或光源,可以捕捉到不同视角下的物体信息。

然后,利用计算机算法和全息成像技术将这些信息融合起来,实现物体的动态光场生成。

这种方法在立体电视、电影制作和游戏开发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全息成像技术在军事侦察中的应用

全息成像技术在军事侦察中的应用

全息成像技术在军事侦察中的应用近年来,全息成像技术逐渐发展成为重要的光学成像领域。

在军事领域中,全息成像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各种侦察活动中。

这一技术不仅可以提高军队的侦察能力,还能够为军队提供更加精确的情报信息。

一、全息成像技术的基本原理全息成像技术是一种基于光学原理的成像技术,它利用激光或白光照射被测物体得到物体的全息图。

该技术基于光波的干涉原理,将“照相”的二维成像扩展到了三维空间。

在全息成像技术中,物体的光场将被分裂成两个光束,一个是参考光束,另一个是物光束。

两个光束相遇后发生干涉并形成全息图,然后这个图像在投影时通过再次照射的方式呈现出来。

二、在军事领域中,全息成像技术有着广泛的应用。

以下是全息成像技术在军事侦察中的应用。

1、目标侦察使用全息成像技术可以生成目标的三维全息图像,这种图像可以提供更加详细的情报信息,包括目标的尺寸、外形、结构等信息。

这种技术在目标侦察和情报收集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2、高精度距离测量全息成像技术可以实现精度高达微米级别的距离测量,可以对物体进行精确的三维测量。

这种技术在火炮、导弹、飞机等武器系统的设计和工艺控制中广泛应用,为军事技术提供了重要的支持。

3、隐形目标探测在探测隐形目标时,全息成像技术可使用激光来探测目标表面的反射和散射光,并将这些光转换成目标的三维立体图像,从而实现对隐形目标的高精度探测。

4、地形测量在地形测量中,全息成像技术可以生成区域内的三维地形图像,并展示地形的细节、深度和变化。

这种技术在制定作战计划、构建地形模型以及规划传输线路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5、战术导航全息成像技术可以生成场景的三维图像,这可以用于增强军队的战术导航能力。

该技术可以帮助军队分析战场的环境,确定战术目标,并优化行动计划。

三、技术应用的挑战虽然全息成像技术在军事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但它仍然面临着很多挑战。

以下是一些挑战:1、成像空间的限制全息成像技术需要大量的光线来形成高质量的全息图像。

全息成像技术原理

全息成像技术原理

全息成像技术原理
全息成像技术原理是一种用于记录物体真实形态的三维影像技术。

它将物体上的光波信息记录下来,并利用干涉原理算出物体的真实形态。

全息成像技术应用广泛,例如医学、航空、地震探测等领域。

下面我们来分步骤介绍全息成像技术原理。

1. 光场的记录
全息成像技术的第一步就是将物体上的光场信息记录下来。

具体的做法是让激光发射器射出的激光束照射在物体上,产生散射波。

这些散射波经过衍射、反射和干涉等现象,形成了一个傅里叶光学全息图。

2. 全息图的记录
傅里叶光学全息图可以用摄像机或者干板对其进行记录。

记录过程中,需要保证光源和摄像机的位置固定不变,以确保记录下来的全息图是物体全息图。

3. 图片的还原
记录好全息图之后,下一步就是将全息图还原成物体的真实形态。

这里使用的是一个叫做“逆向傅里叶变换”的数学方法,该方法可以从全息图数据中还原出原始的光场分布。

通过这种方法,我们能够得到物体的真实形态信息。

4. 物体展示
得到物体的真实形态信息之后,我们就可以将它展示出来。

这里需要使用一些高级的光束处理器,例如扭曲大气补偿器、泼墨头、相位调制器等,以便对光束进行精确控制,并将展示出来的物体形态在视觉上更加真实。

全息成像技术原理虽然在过去曾被广泛应用,但是由于成像的限制,全息成像技术还停留在实验室阶段。

随着科技的发展,我们相信未来定会出现更先进的全息成像技术,让我们能够更加清晰地观测和研究物体的行为和形态。

通过计算呈现真实——浅析光场成像技术

通过计算呈现真实——浅析光场成像技术
现代电影技术
No.11/2018 ADVANCED MOTIONPICTURETECHNOLOGY
技术与艺术
通过计算呈现真实
——— 浅 析 光 场 成 像 技 术 ①
中国传媒大学 刘海舰
【摘要】光场成像是近年继 VR 之后比较热 门 的 一 个 课 题,在 数 字 影 像 技 术 和 大 数 据 处 理 技术获得极大发展的当下,光场成像 技 术 已 经 延 伸 到 了 3D、VR、 视 觉 特 效 等 新 兴 技 术 领 域。 文章从虚拟现实出发,结合光场成像的各种技术特点进行了关于什么是光场成像的技术特点, 它能为影视创作带来什么,以及我们该如何使用它的相关讨论,并最终由虚拟回到现实,讨论 了关于生活真实和影像真实感的问题。
二、 光场相机简史
光场成为 一 个 “时 髦” 的 概 念, 被 业 界 关 注 也 就是近几年的事,这缘起于 Lytro公司于2012年推 出的一款消费级四维光场照相机。这款光场相机一 经推出,人们便被 它 “先 拍 照, 后 调 焦” 的 营 销 概 念深深地吸引 住 了。 众 人 在 惊 叹 其 技 术 之 “黑” 的 同时,还 为 其 冠 上 了 “颠 覆 摄 影 方 式 的 技 术 革 命 ”
这 样 的 殊 荣 。 殊 不 知 早 在 20 世 纪 初 , 发 明 家 、 科 学 家们就 已 经 开 始 对 光 场 相 机 进 行 探 索 和 研 究 了。 1903年美国人弗雷德里克·尤金·艾夫斯 (FredericEugeneIves) 就 在 其 发 明 的 双 目 视 差 显 示 系 统 中,尝试通过在主透镜的像面处放置针孔面阵列的 方法,使原像面处的光辐射按角度进行重新分布后 得以记录,从而避免了角 度 信 息 的 丢 失;1908 年 加 布里埃 尔 · 李 普 曼 (GabrielLippmann) 在 他 发 明 的集成照相 术 (IntegralPhotography) 中 通 过 微 透 镜阵列代替针孔面阵列,消除了艾夫斯装置中的弥 散 斑 , 从 而 将 画 质 有 所 提 高 ; 虽 然 1936 年 , 戈 尔 顺 就提出了光场理论,但由于计算量过于庞大,当时 能够进行高次运算的计算机还尚未出现,所以他未 能对其理论进行验证;但是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 发展和微 透 镜 制 作 精 度 的 提 高, 阿 德 尔 森 (Adelson)于1992年将 光 场 理 论 成 功 运 用 到 计 算 机 视 觉 当中,并提出了著名的全光场理论 (PlenopticTheory );1996年拉沃 伊 (Levoy) 将 光 场 进 行 了 参 数 化表 示, 并 提 出 了 计 算 成 像 公 式;③ 在 此 基 础 上, 2004 年 斯 坦 福 大 学 研 发 出 了 经 典 的 相 机 阵 列 (Stanford Multi-Camera Array);2005 年 还 在 攻 读博士学位的吴义仁 (RenNg) 受家用数码相机 启 发,发明了第一台手持式光场相机。自此光场相机 开始逐步迈出理论界的象牙塔,并迅速在科学仪器、 安全监视、航空拍摄等领 域得以应用。但是直到 2012年 Lytro公司推出 的 第 一 代 光 场 相 机 开 始, 这 一神秘的技术才真正闯入普通大众的视野,并刮起 了一场大范围的光场风暴。

光场成像原理及其历史进程

光场成像原理及其历史进程

link appraisement
冯 曼 胡国星
中国飞行试验研究院
冯曼,女,研究生,研究方向光电影像测量;胡国星,男,研究生,研究方向光
电影像测量。

本文主要针对光场成像技术这个全新的领域,归纳总结了光场成像技术从理论到实现的发展历程,介绍了光场的定义及获取方式,并对目前主要获取光场的手段进行了归纳与总结。

重点阐述了光场相机的基于光场的计算成像原理及重对焦技术,最后分析了光场成像技术的优势与当前光场相机存在的不足,希望为光场成像技术的后续发展提供参考与建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光场成像原理————————————————————————————————作者:————————————————————————————————日期:ﻩ光场成像理论目录1. 光场概念 (3)1.1 七维全光函数 (3)1.2 全光函数的降维 (3)2. 光场采集设备的发展与典型结构 (4)2.1 多相机光场采集 (5)2.2 单相机光场采集 (8)3. 微透镜阵列的光场采集 (13)3.1 基于针孔阵列的光场采集 (13)3.2 基于微透镜阵列的光场采集 (15)1. 光场概念1.1 七维全光函数光场(Ligh t field)的概念最早于1936年由A.Gershun 提出,用以描述光在三维空间中的辐射传输特性。

1991年,E .adels on和J.Bergen 根据人眼对外部光线的视觉感知,提出全光函数(Ple no pti c functio n),利用七维函数表征场景中物体表面发出(或反射)的光线。

在全光函数可以表示为:7(,,,,,,)P P x y z t θϕλ=其中,,,x y z —表征光纤中任意一点的三维坐标;,θϕ—表征光纤传输方向λ—表征光线波长t —表示时间此时,全光函数7(,,,,,,)P P x y z t θϕλ=表示了波长为λ的光线t 时刻经过三维空间中坐标为(,,)x y z 的点,且传播方向为(,)θϕ的一条光线。

与只包含位置信息的光场不同,全光函数的七维表示增加了光线的色彩信息及动态变化。

1.2 全光函数的降维根据全光函数7(,,,,,,)P P x y z t θϕλ=的意义,当光线在自由空间中传播时,其频率(即波长λ)不发生变化,对于静态场,此时全光函数可由七维降至五维,即5(,,,,)P P x y z θϕ=由于观察者往往受限于目标的成像范围,此时五维光场出现一位冗余,当给定光线在自由空间的辐射不发生变化,因此在限光器的空间范围内,五维光场可以表示为四维光场。

四维光场的参数化表征可有一下三种方式:1) 方向-点参数化表政法。

利用光线与平面的交点(,)x y 和光线方向(,)θϕ作为四维参数来描述光场中的光线。

2) 球面光场参数表征法。

利用紧紧包围三维物体的球面上两点,可以表征球面封闭范围内任意一条光线的传播。

尽管该参数表征方式采样均匀,但无法表征与球面相切的光线。

3) 双平面参数化表征法。

双平面参数化表征法是采用光线与两个平行平面的焦点坐标来对光场中光线进行参数化表征。

其表达形式为(,,,)L s t u v ,其中(,)s t 和(,)u v 分表是光纤盒两平面的坐标交点。

由于实际中大部分成像系统都可以简化成两个相互平行的平面,如传统光学系统中的光瞳面和探测器像面,因此双平面参数化表征法具有较高的合理性和实用性。

图1.1 三种光场参数化模型2. 光场采集设备的发展与典型结构区别于传统成像方式,光场成像是一种计算成像技术,对捕获光场信息进行相应的数字处理才能得到相应的图像信息。

从目前光场相机的结构组成上区分,可分为多相机阵列和单相机改造两种方式。

多相机阵列采集光场信息是通过相机阵列对同一目标进行成像,因为每一个相机分别处于不同视角,因此对应光场的一个方向采样。

单相机改造结构是利用在单个相机中引入光学调制元件,改变成像结构进行如何光场的重新采集,实现将入射的四维光场重新分布在二维探测器平面。

2.1多相机光场采集在多相机阵列出现之前,一般通机械移动装置实现相机多目标多视角图像采集。

其中典型结构包括M.Levoy所设计的移动机械臂和A.Isaksen等人设计的二维移动平台。

自1996年,美国斯坦福大学的Marc Levoy等人将相机固定到一个广场采集支架,如图2.1所示。

利用支架的二维平移和二维转动实现四个自由度的调整,仅为完成目标广场的完成采集。

在2000年,根据斯坦福实验室所设计的移动机械臂原理,A.Isaksen等人设计了类似的二维移动平台驱动相机进行光场采样,如图2.2所示,利用光场参数的变化实现不同的成像应用,包括改变景深及调节焦点。

当相机在平台上能够移动较大范围距离时,合成光场能够穿透遮挡物对其后目标进行图像的重构。

图2.1 斯坦福采集光场平台图2.2 二维移动平台和相机在2002年,J.C.Yang利用结构排列紧密的微透镜阵列代替摄像头阵列设计了一种结构紧促、成本低廉的光场采集设备,如图2.3所示。

设备通过8×11 个微透镜阵列对物体进行多角度成像实现光场采集,再利用一个平板扫描仪对透镜像平面完成一次扫描,即可将所有微透镜所成的像记录到计算机中。

图2.3 采集微透镜阵列和平板扫描仪的光场采集装置早期的多相机阵列还包括J.C.Yang等人设的8×11个摄像机阵列(如图2.4),以及C.Zh ang和T.Chen设计可独立调节姿态的多相机阵列(如图2.5)。

在后者的设中,每个相机都固定到一个移动机构单元中,可以各自在水平方向和两维转动方向进行调节。

图2.4 J.C.Yang等人设计的实时相机阵列图2.5可独立调节姿态的相机阵列论是采用外部机械或是扫描仪,要完成光场的采集都需要一定的扫描周期,因此只能局限于对静态物体的拍摄,而采用多相机阵列可以弥补这一缺陷。

斯坦福大学的学者利用大型的相机阵列对光场进行捕捉与处理,对此进行全面的分析和研究。

围绕成像应用领域的不同,在2003年 B.Wilburn等人设计了几种不同的摄像机阵列,如图2.6.所示。

通过严格控制每个相机单元的时间同步以及位置的精度,从而能精确地对光场数据进行捕捉处理,获得高分辨率光场图像。

图2.6 斯坦福相机阵列2.2 单相机光场采集多相机阵列的规模和尺寸限制其使用场合,而实现单相机内的广场获取则更具实际意义。

1992年,E.Adelson和J.Wang设计了一种全光相机(Plenoptic camera),其结构原理如图2.7.a所示,系统由主镜头、微透镜阵列、成像探测器组成。

探测器与主镜头的光瞳关于微透镜共轭,主镜头出射的光线经过每个微透镜后投影到其对对应的若干像元上,这些像元共同组成一个“宏像素”(Macropixel)。

此时每个宏像素的坐标对应目标像点的几何位置,二宏像素中所覆盖的每个探测器像元则代表目标的不同视角信息。

在该系统的设计中,包含了一个光学扩散片和一个场景。

前者的作用类似于摄影相机中的额低通滤镜,相处高于透镜阵列采样频率的高频成分;而场景的引入可以将宏像素对齐到微透镜所在位置。

在如图2.7.b所示系统中,利用中继镜头将微透镜阵列焦面上的像转接到探测器,可以解决犹豫微透镜焦距非常小导致的探测器和微透镜阵列难以直接耦合的困难。

由于二次成像具有较严重的渐晕效应,因此在微透镜焦平面处加入一片毛玻璃进行匀光补偿。

图2.7 (a)全光相机设计结构;(b)采用终极镜头的全光相机2005年,R. Ng等人简化了全光相机的设计,在常规摄影相机的基础上制成手持式全光相机(光场相机),如图2.8所示。

等通探测器芯片立接安装在微透镜阵列的焦面上,减少了中继镜头所带来的额外尺寸以及渐晕效应。

由于宏像素的排列次序与相应微透镜单元的排列保持一致,两者并不需要严格的对齐,因此也可以去除场镜。

图2.9中,顶部两幅图片为手持式光场相机所拍摄的光场图像,宏观上来看与常规图像没有太大区别,但从放大后的图中可以明显看出,每个微透镜所对应的宏像素均覆盖了若干个探测器像元。

对二维光场图像中的像素进行重新排列,得到四维光场矩阵,将四维光场重新投影到新的像平而进行积分叠加,就可以获得不同像平而上的对焦图像。

这一对焦过程完全依靠数字计算来完成,而非传统的机械对焦方式,因此称之为“数字对焦”(Digital refocus ing)。

图2.9底部三幅图片给出光场相机依次对焦到前、中、后三个、同深度位置的重构图像。

图2.9上图为光场相机结构原理图;下图为光场相机外观图2.8光场图像与数字对焦T.Georgiev等人基于光场维度冗余性,减少光场方向维度的采样,即用较低的分辨率换取相对较高的空间分辨率。

在光场相机中,减少方向采样的直接方法就是减小微透镜单元的孔径和焦距,使单个宏像素所覆盖的像元数减少。

减小微透镜单元孔径和焦距的方法分别会引入制造和处理的两大问题。

为此,T.Georgiev等人对此展开相关研究,其中A.Lumsdaine和T.Georgiev提出的光场相机2.0,又称”聚焦光场相机”,其结构如图2.9所示。

探测器位于微透镜阵列之前某个有限距离处的虚拟无平面上。

若该虚拟物平面和探测器分别距离微透镜a和b,那么光场相机对光场的方向分辨率为/a b,空问分辨率为探测器分辨率的/b a倍。

通过调整参数a和b可以对光场方向采样和空问采样进行折衷调节。

图2.9 光场相机2.0结构针对处理的问题,T.Georgiev等设计了一种外置与常规相机镜头前端的微透镜阵列(或透镜-棱镜阵列),如图2.10所示。

每个子图像为光场的一个方向维度采样,而子图像内的像元表示光场的空间采样。

由于光场的方向采样数一般都远小于其空间采样数,因此采用这种排列方式能够减少子图像边缘像素的比例,因而提高了探测器像元的有效利用率。

图2.10 采用外置透镜-棱镜阵列的光场相机与此结构类似,由P.Green等人设计的多孔径相机,如图2.11所示。

多孔径相机将主镜头的孔径分割为四个同心环,目标经过每个环形子孔径所成的像,经过不同的反射光路重新分布到探测器像面。

与上述光场相机在光场方向维度的二维形采样方式不同,多孔径相机只对光场的方向维度沿径向进行一维采样,将其获得的多孔径图像直接相加即可合成为常规扣机在不同光圈下的图像。

环形孔径分割方式难以直接在折射型透镜上实现,因此需采用额外的反射和中继光路,增加了整个系统的尺寸重量和工程复杂度。

图2.11 基于环形分割的多孔径相机C.K.Liang等人设计的一种可编程孔径相机(Programmableaperture camera),可通过多次曝光对主镜的子孔径进行采样,每次曝光只允许特定子孔径位置的光线成像到探测器。

可编程孔径相机所采集到的光场具有与探测器桕当的空问分辨率,但这同时是以牺牲噪光时间或图像信噪比为代价的,多次曙光成像所形成的庞大数据量也成为额外的负担。

A.Veeraraghavan等人还提出了另一种采用编码调制的方式获取光场的方法,即外差式光场相机(Heterodyne light field camera),如图2.12所示。

与空域对光场进行调制的光场相机不同,外差式光场相机实现的是四维光场在傅里叶频域中的调制。

在傅里叶域来看,某个深度位置所成的像就是四维光场沿相应角度θ的二维切片。

如果在这个深度平面放置一片具有特定透过率函数的编码掩膜,则光线经过掩膜滤光的过程在傅里叶域表现为光场频谱与透过率函数傅里叶变换的卷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