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驾驶疲劳研究综述
疲劳对驾驶员行为的影响研究报告
疲劳对驾驶员行为的影响研究报告研究报告:疲劳对驾驶员行为的影响摘要:本研究旨在探究疲劳对驾驶员行为的影响,并提供相关的科学依据和建议,以促进交通安全。
通过采集驾驶员的生理和行为数据,并结合实验室和实地观察,我们发现疲劳对驾驶员的注意力、反应时间和决策能力产生了显著影响。
本研究结果对于制定驾驶员疲劳管理政策和开发智能驾驶辅助系统具有重要意义。
1. 引言随着交通运输的快速发展,驾驶员疲劳成为一种严重的交通安全隐患。
疲劳驾驶不仅危及驾驶员自身的安全,还会给其他道路用户带来潜在的风险。
因此,研究疲劳对驾驶员行为的影响对于提高道路交通安全至关重要。
2. 实验设计本研究采用了实验室和实地观察相结合的方法。
实验室实验通过模拟真实驾驶环境,记录驾驶员的生理指标和行为数据。
实地观察则通过在真实道路上进行驾驶行为监测,获取更真实的驾驶状态数据。
3. 结果与讨论通过对多个驾驶员的数据分析,我们发现以下几点结果:3.1 注意力疲劳驾驶会显著降低驾驶员的注意力水平。
实验结果显示,在疲劳状态下,驾驶员的注意力集中时间明显减少,分散注意力的频率增加。
这种注意力下降可能导致驾驶员对道路交通情况的感知能力下降,增加事故风险。
3.2 反应时间疲劳驾驶会延长驾驶员的反应时间。
实验结果表明,在疲劳状态下,驾驶员的反应时间明显延长,这可能导致无法及时采取避险措施,增加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3.3 决策能力疲劳驾驶会影响驾驶员的决策能力。
实验结果显示,在疲劳状态下,驾驶员的决策速度明显下降,决策的准确性也受到影响。
这可能导致驾驶员在复杂交通情况下做出错误的判断和决策,增加交通事故的风险。
4. 结论与建议本研究结果表明,疲劳对驾驶员的注意力、反应时间和决策能力产生了显著影响。
为了提高交通安全,我们建议:4.1 加强驾驶员疲劳管理政府和交通管理部门应加强对驾驶员疲劳管理的宣传和监管,建立健全的疲劳驾驶防控机制。
驾驶员应定期休息,避免疲劳驾驶,并且在疲劳状态下尽量避免驾驶。
机动车疲劳驾驶辨识方法研究综述
机动车疲劳驾驶辨识方法研究综述疲劳驾驶是指由于长时间连续驾驶或睡眠不足导致驾驶者出现疲劳、反应迟钝甚至昏睡等状况,从而影响驾驶安全的现象。
疲劳驾驶在很多交通事故中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因此如何及时发现和识别驾驶者的疲劳状态就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对当前关于机动车疲劳驾驶辨识方法的研究进行综述。
目前,研究疲劳驾驶辨识方法主要包括生理信号检测、行为检测和驾驶行为分析等方面。
其中,生理信号检测是通过监测驾驶者的生理信号来识别其疲劳状态。
常见的生理信号包括心率、脑电波、眼动等。
通过监测这些生理信号的变化,可以分析驾驶者的注意力、反应能力以及疲劳程度等。
目前,基于心率变异性分析和脑电波分析的方法较为成熟,已经在实际驾驶中得到了一定的应用。
行为检测是通过监测驾驶者的行为特征来判断其是否疲劳驾驶。
常见的行为特征包括头部姿态、眼睛闭合度、眼瞳大小等。
通过分析这些行为特征的变化,可以判断驾驶者是否疲劳或者是否专注于驾驶。
近年来,由于计算机视觉和图像处理的发展,基于图像处理和机器学习的行为检测方法逐渐被引入。
通过使用摄像头对驾驶者进行监测,并结合图像处理和机器学习算法,可以实时检测驾驶者的行为特征,从而判断其是否疲劳驾驶。
驾驶行为分析是通过分析驾驶行为中的一些特征来判断驾驶者的疲劳状态。
常见的驾驶行为特征包括车道偏移、加速度变化、转向角度等。
通过分析这些驾驶行为特征的变化,可以对驾驶者是否疲劳进行判断。
目前,基于车载传感器和数据采集技术的驾驶行为分析方法较为常用。
通过安装车载传感器,可以采集驾驶过程中的车辆状态信息,然后通过分析这些信息来判断驾驶者的疲劳程度。
综上所述,当前关于机动车疲劳驾驶辨识方法主要包括生理信号检测、行为检测和驾驶行为分析等方面,其中生理信号检测和行为检测已经取得了一定的研究进展并得到了一定的应用。
然而,由于疲劳驾驶的多样性和复杂性,目前的辨识方法仍然存在一些挑战。
未来的研究可以进一步深入探究疲劳驾驶的发生机制,以及提出更加准确和可靠的辨识方法,为疲劳驾驶的预防和控制提供更有效的手段。
车辆疲劳驾驶研究方法综述
10.16638/ki.1671-7988.2018.07.059车辆疲劳驾驶研究方法综述牛晶(天水师范学院,甘肃天水741001)摘要:相关数据显示,目前国内外每年因为车辆疲劳驾驶所导致的重大交通安全事故数量呈明显递增趋势,关注疲劳驾驶问题刻不容缓。
文章从分析产生疲劳驾驶的机理入手,详细研究了国内外研究车辆疲劳驾驶的各种测评方法,并指出了当前适合我国技术现状的车辆疲劳驾驶检测方法、数学模型和实用装置。
关键词:疲劳驾驶;发展趋势中图分类号:U469.7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1-7988(2018)07-192-03Overview of Research on the Driving with FatigueNiu Jing( Tianshui Noemal University, Gansu Tianshui 741001 )Abstract: Data show that the number of major traffic accidents caused by vehicle fatigue is increasing obviously at home and abroad now. Attention to the problem of fatigue driving is urgent.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mechanism of fatigue driving, this paper studied the various evaluationmethods of vehicle driving, pointing out the methods ofvehicle fatigue driving test, the mathematical model and practical devices.Keywords: fatigue driving; development trendCLC NO.: U469.72 Document Code: A Article ID: 1671-7988(2018)07-192-03引言随着全球范围内车辆保有量的增加,交通事故数量的急速增长已经成为一个严峻的社会问题。
疲劳驾驶分析
5
药物或酒精影响
服用某些药物或饮酒 后,会影响人的神经 系统和判断能力,使 驾驶员容易感到疲劳
3
章节 PART
疲劳驾驶的影响
疲劳驾驶的影响
Annual work summary
疲劳驾驶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反应迟钝:驾驶员在疲劳状态下,反应速度会变慢 ,对突发事件的应对能力会降低 判断失误:疲劳驾驶可能导致驾驶员对路况、车速 、距离等判断失误,从而引发事故 操作失误:疲劳驾驶可能导致驾驶员操作失误,如 错踩油门、误打方向盘等 无视交通规则:在疲劳状态下,驾驶员可能无视交 通规则,如超速、闯红灯等 引发疾病:长时间疲劳驾驶可能引发一些疾病,如 高血压、心脏病等
•第五级
12
应对疲劳驾驶措施
6 利用科技手段
现在有很多科技手段可以帮助驾驶员缓解疲劳,如车载按摩座椅、自动驾驶辅助系统等
7 避免超载
超载会增加车辆的负担,影响驾驶员的判断能力和反应速度,应避免超载驾驶
加强安全宣传和教育 8 政府和相关部门应加强安全宣传和教育,提高公众对疲劳驾驶危害的认识,引导驾驶员正确对待疲劳
疲劳驾驶分析
1 2 3 4
1
章节 PART
引言
引言
疲劳驾驶是导致交通事故的重 要原因之一
在长时间的驾驶过程中,驾驶 员容易感到疲劳,从而影响其 反应速度、判断能力和操作精
度,进而导致事故
本文将对疲劳驾驶进行分析, 探讨其成因、影响和应对措施
2
章节 PART
疲劳驾驶的成因
疲劳驾驶的成因
疲劳驾驶的主要成因包括以下几点
驾驶问题
建立完善的法规和监管机制 9 政府应建立完善的法规和监管机制,对疲劳驾驶行为进行严格监管和处罚,从严惩处疲劳驾驶行为。
驾驶员疲劳检测技术分析及应用研究
驾驶员疲劳检测技术分析及应用研究第一章研究的背景和意义人类在驾驶车辆过程中,经历了疲劳、乏力、意外情况等问题,因此驾驶员疲劳检测技术日益受到关注。
本文旨在分析驾驶员疲劳检测的各种技术以及应用,并探讨其对行业的重要意义。
驾驶员疲劳检测技术可以避免交通意外、提高驾驶员的安全性、提升整个行业的安全水平。
第二章传统的驾驶员疲劳检测方法传统的驾驶员疲劳检测方法通常使用的是人工检测。
例如,轮班制度,司机隔一天工作一个休息日,通过安排司机的工作游戏让司机能够得到充分的休息,并避免驾驶员的疲劳。
另一种方法是通过车辆行驶的监测设备来检测驾驶员的疲劳程度,例如测量路面震荡,判断驾驶员是否出现频繁打哈欠、严重缺乏戒备心态的情况。
不过,这些方法需要人工干预,存在理论和实践差距,无法取代自动化检测技术。
第三章现代驾驶员疲劳检测技术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现代的驾驶员疲劳检测技术得到了继续优化。
例如,利用生物监测技术,可以通过电极记录驾驶员脑电图波谱,确认驾驶员是否疲劳。
通过车载摄像头和图像分析能力的结合,可以对驾驶员的眼部活动进行跟踪,检测疲劳状态。
此外,还可以利用心理评估技术,通过测量驾驶员的皮肤温度、心跳和呼吸等指标来确定其疲劳程度。
第四章驾驶员疲劳检测技术的应用现状自动化驾驶系统的实现对驾驶员疲劳检测技术的应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无人驾驶系统可以通过利用智能化监控系统实现360度全面实时监测单车内疲劳驾驶情况。
这些技术可以减少因驾驶员疲劳而导致的交通意外。
可以避免和预防交通事故,帮助人们获取更安全的交通出行。
第五章对驾驶员的影响以及发展趋势驾驶员疲劳检测技术对驾驶员产生的影响是显著的。
新技术的发展更加关注驾驶员的情感状态,保持警觉和安全。
在同声识别、面部识别技术的作用下,这些新技术将获得更广泛的应用。
自动化驾驶技术的现代化和国家对交通安全的重视将驱动其发展。
结论驾驶员是道路上交通安全的基石。
尽管人工驾驶交通工具仍然是最主要的方式,但新技术的发展、高速公路和国道的不断加强、政策的推广和行业自身的需求都推动了自动化驾驶技术的发展,同时也推动了驾驶员疲劳检测技术的广泛应用。
驾驶疲劳检测调研报告
驾驶疲劳检测调研报告驾驶疲劳是指长时间驾驶或过度劳累导致驾驶员产生疲劳,严重的情况下可能会危及行车安全。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许多车企和科技公司已经开始研究和开发驾驶疲劳检测技术。
本调研报告主要围绕驾驶疲劳检测技术进行调研,以下是调研结果的总结。
一、驾驶疲劳检测技术的分类根据研究对象的不同,驾驶疲劳检测技术可以分为生理信号检测和行为特征检测两大类。
生理信号检测主要通过检测驾驶员的生物特征、生理信号来判断疲劳程度,例如眼睛的眨眼频率、头部的位置和姿态等。
而行为特征检测则通过分析驾驶员的操作行为,例如方向盘的转向角度、刹车踏板的使用情况等。
二、驾驶疲劳检测技术的应用驾驶疲劳检测技术主要应用在汽车驾驶员监测系统和智能驾驶系统中。
在汽车驾驶员监测系统中,驾驶员的疲劳程度可以通过实时监测和分析来预警驾驶员,以减少事故的发生。
智能驾驶系统则通过检测驾驶员的疲劳程度来决定是否需要切换为自动驾驶模式,以确保驾驶安全。
三、现有驾驶疲劳检测技术的优缺点1. 生理信号检测技术的优点是准确性较高,可以直接反映出驾驶员的疲劳程度。
缺点是需要使用专用的传感器和设备,成本较高且不够便携。
2. 行为特征检测技术的优点是无需额外设备,可以通过车辆本身的传感器进行检测。
缺点是准确性相对较低,误判率较高。
四、驾驶疲劳检测技术的发展趋势目前,随着人工智能和深度学习技术的发展,驾驶疲劳检测技术将越来越智能化和自动化。
未来的驾驶疲劳检测技术可能会结合生理信号检测和行为特征检测,通过多模态的数据分析来提高准确性。
同时,随着5G技术的普及,驾驶疲劳检测技术也将更加实时和可靠。
总的来说,驾驶疲劳检测技术在提高驾驶安全性和降低交通事故发生率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但目前的驾驶疲劳检测技术仍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准确性和误报率等。
因此,未来的研究重点应当放在提高准确性、降低成本和提高实时性等方面,以满足人们对安全驾驶的需求。
驾驶员疲劳检测技术研究综述
分为基 于驾 驶 员特征 以及基 于车辆行 为 的疲 劳检 测技 术 , 细 阐述 了相 关研 究成果 。基 于驾驶 员特征 的 疲 劳检 详
测 通过提 取 包含 疲 劳信 息 的特征进 行检 测 , 分 为生 理参 数特 征 以及 视 觉特 征 两方 面 , 基 于车 辆行 为 的疲 具体 而
第2 7卷 第 5期 21 0 0年 5 月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计 算 机 应 用 研 究
Ap ia i s r f Co p e s plc ton Re each o m utr
V0127 No. . 5 M a 2 0 v 01
驾 驶 员 疲 劳 检 测 技 术 研 究 综 述
S m ma ie h eae e e rh meh dso i e aiue d tc in r s a c n r vd d c t g re a e n drv r Sf au e u rz d t e r ltd rs ac to fdrv rf tg ee to e e r h a d p o ie a e o i sb s d O i e ’ e t r a d v h cepef r n e. e d tc in b s d o iv rf au ewa os ta tt e faur swh c n l dig ftg e if r t n, n e il ro ma c Th ee to a e n dr e e t r st ub rc h e t e i hi c u n ai u n o mai o wh c n l i s c lg e t r a a tran iu lfaur . i h i cudng p y hoo y fa u e p r me e d v s a e t e The meho s d o e il e fr a e wa cc r i g t e t d ba e n v hc e p ro m nc s a o d n h
汽车驾驶员疲劳检测与预警系统的研究与应用
汽车驾驶员疲劳检测与预警系统的研究与应用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汽车作为一项重要的交通工具,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然而,由于长时间的驾驶会导致驾驶员的疲劳,这对驾驶安全构成了严重的威胁。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汽车驾驶员疲劳检测与预警系统应运而生。
本文将对这一系统的研究与应用进行探究。
一、驾驶员疲劳检测的重要性长时间驾驶会导致驾驶员产生疲劳,进而影响驾驶的注意力和反应能力,增加交通事故的风险。
据统计,全球每年因疲劳驾驶引发的交通事故占到所有交通事故的20%以上。
因此,开发一种能够及时检测疲劳并提供相应预警的系统势在必行。
二、汽车驾驶员疲劳检测与预警系统的原理汽车驾驶员疲劳检测与预警系统主要基于人机交互技术和智能感知技术。
通过监测驾驶员的生理和心理状态,系统能够准确判断驾驶员是否疲劳,进而发出相应的预警信号。
1.生理检测:系统使用多种传感器来监测驾驶员的生理指标,如心率、眼动、皮肤电阻等。
这些指标可以反映出驾驶员的疲劳程度。
2.行为检测:系统通过摄像头等设备对驾驶员的行为进行监测,如眨眼频率、头部姿势、肢体动作等。
通过分析这些行为,系统可以判断驾驶员的疲劳程度。
3.环境检测:系统通过车内外环境传感器来收集环境信息,如车速、驾驶行为、道路状况等。
这些信息有助于更准确地判断驾驶员是否疲劳。
三、汽车驾驶员疲劳检测与预警系统的应用汽车驾驶员疲劳检测与预警系统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在一些高端汽车中,这一系统已经成为标配。
同时,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该系统也在逐渐普及到中低端汽车中。
该系统的应用有助于提高驾驶安全性。
当系统检测到驾驶员出现疲劳迹象时,会发出相应的预警信号,提醒驾驶员休息或采取相应措施。
这种预警不仅能够减少疲劳驾驶引发的交通事故,还能够防止驾驶员长时间疲劳驾驶,对驾驶员的身心健康有着积极的作用。
此外,汽车驾驶员疲劳检测与预警系统还具备一定的智能化功能。
系统可以根据不同的驾驶员习惯和身体状况进行个性化设置,提高识别准确率。
驾驶员疲劳驾驶检测方法研究综述
驾驶员疲劳驾驶检测方法研究综述摘要:本文对驾驶员疲劳驾驶检测方法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总结了各种方法的优缺点和未来研究方向。
本文首先介绍了驾驶员疲劳驾驶的概念和危害,然后按照时间顺序介绍了传统检测技术、生物学方法和交通事故预防研究等方面的现状。
本文指出了各种方法的不足之处,并提出了改进意见和发展方向。
关键词:驾驶员疲劳驾驶、检测方法、研究现状引言:驾驶员疲劳驾驶是指驾驶员在长时间驾驶过程中,由于身体和心理疲劳而出现的驾驶能力下降的现象。
驾驶员疲劳驾驶会严重影响行车安全,导致交通事故的发生。
因此,如何有效地检测驾驶员疲劳驾驶,预防交通事故的发生,是当前研究的热点问题。
本文将对驾驶员疲劳驾驶检测方法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以期为未来的研究提供参考。
传统疲劳检测技术传统的驾驶员疲劳检测技术主要包括对驾驶员的眼部表现、身体姿态、行为表现等方面的检测。
这些方法通过分析驾驶员的驾驶行为和生理变化,判断驾驶员是否出现疲劳驾驶。
但是,这些方法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如精度不高、实时性不强等。
生物学方法生物学方法是一种通过监测驾驶员的生物信号(如脑电波、心电波等)来检测其疲劳状态的方法。
该方法具有较高的精度和实时性,但需要专门的设备和复杂的处理算法。
交通事故预防研究除了上述两种方法外,还有一些研究集中在如何通过分析交通事故数据来预测和预防驾驶员疲劳驾驶。
这些研究通过统计和分析交通事故中驾驶员的生理和行为特征,构建预测模型和报警系统来检测驾驶员的疲劳状态。
本文对驾驶员疲劳驾驶检测方法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总结了各种方法的优缺点和未来研究方向。
虽然目前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仍存在许多不足之处,如精度不高、实时性不强等。
因此,需要进一步发展和改进现有的检测方法。
同时,需要更加深入地探讨驾驶员疲劳驾驶的本质和机理,以及不同检测方法的内在和优劣比较。
还需要加强实际应用中的研究,以提高驾驶员疲劳驾驶检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未来研究方向:未来的研究应该以下几个方面:需要研究和改进现有的检测技术,提高其精度和实时性;需要探索新的检测方法,例如利用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等技术进行驾驶员疲劳驾驶检测;再次,需要更加深入地探讨驾驶员疲劳驾驶的本质和机理,为检测技术的发展提供理论支持;需要加强实际应用中的研究,将检测技术应用于实际驾驶环境中,以提高驾驶员疲劳驾驶检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驾驶疲劳研究综述
近年来 , 我国交通事故率不断上升 , 交通安全 形 势 已然 十 分严 峻 。导 致交 通 事 故 发生 的因 素有 很多 , 其 中, 驾驶疲劳已成为最 主要的因素 。与此 探索和研度f l 2 】 。因此 , 人们能很好 的意识到 自己 驾驶行 为 和脑 电 图的 比较研 究 表 明 ,驾驶 时 问 的
1 . 驾驶疲劳 的相关概 念
1 . 1疲 劳
( 不 是身 体或 肌 肉 的疲 劳 ) , 它 的主 要 特点 是 : 不 愿
继续驾驶 、 瞌睡、 疲劳 、 动机降低[ 2 ] 。驾驶疲劳在生
理 上会 引 起大 脑 活 动 的变化 和 心 率及 眼球 运 动 的 L a l 和C r a i g 将 疲 劳定 义 为从 唤醒 到 睡 眠 的过 减少 ,驾驶疲劳还会导致认知和精神方面的表现
激 活水平 对疲 劳变化 也很 敏感 【 “ ] 。
2 . 2 自我评估
3 . 1 . 3 工作 时间
工作时间也是导致疲劳的因素, 并与单调情境
相互 作用 。超过一 定 的驾驶 时 间 , 尤其是 在单 调 的 在 一 些 夜 间或 睡 眠剥 夺 条 件 下 的研 究 表 明 , 条 件下 , 驾 驶表现会 变差 。 随着 时间 的推移 , 驾驶员 人 们有 能力 在驾 驶 过程 中 ,正 确评 估 自己表现 绩 有大幅度的矫正过度和横摆动作( 移动闪躲) 。 对
所 谓 驾驶 疲 劳 ,是 指 机动 车 驾驶 人 在驾 驶 车 劳 以及客 观上 出现 驾驶 机能低 落 的现象 [ 4 1 。驾驶 领
同时 ,国 内外 的研究 者 们对 驾 驶 疲 劳进 行 了众 多 辆时 ,由于驾驶作业引起的生理上和心理上的疲
汽车防疲劳驾驶系统研究综述
汽车防疲劳驾驶系统研究综述
禹法文;郑文涛;李彤
【期刊名称】《汽车维修与保养》
【年(卷),期】2024()5
【摘要】本文综述了汽车驾驶员疲劳驾驶检测的三大类主要方法,详细分析了各类方法的工作原理及实现方法。
并综述了三类检测方法所对应防疲劳驾驶的系统设计。
进而结合汽车技术、通信技术和多学科交叉发展的理念,对汽车防疲劳驾驶系统设
计提出了一点展望。
【总页数】3页(P69-71)
【作者】禹法文;郑文涛;李彤
【作者单位】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大学交通工程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U46
【相关文献】
1.基于STC12C5A60S2单片机的汽车防疲劳驾驶系统研究
2.基于深度学习和微表情检测的防疲劳驾驶检测综述
3.基于人脸识别技术的汽车防疲劳驾驶系统
4.汽车
智能座椅防疲劳驾驶功能的设计5.基于STM32智能算法的汽车防疲劳驾驶检测系统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车载测试中的驾驶员疲劳度评估方法研究
车载测试中的驾驶员疲劳度评估方法研究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交通工具逐渐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无论是长途驾驶还是日常通勤,驾驶员的疲劳度评估一直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为了保障交通安全和司机健康,车载测试中的驾驶员疲劳度评估方法成为研究的热点之一。
本文将探讨车载测试中的驾驶员疲劳度评估方法及其研究进展。
一、驾驶员疲劳度的危害性驾驶员疲劳是导致交通事故的重要原因之一。
疲劳驾驶会导致反应能力下降、判断力减弱、专注力不集中等问题,影响驾驶员对道路状况的判断和应对能力。
据统计,疲劳驾驶是造成交通事故的第二大原因,仅次于酒驾。
因此,准确评估驾驶员疲劳度对于提高交通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二、传统的驾驶员疲劳度评估方法1. 主观评价法主观评价法是最常用的一种驾驶员疲劳度评估方法。
通常通过驾驶员自我报告或专家观察来进行评估。
这种方法具有操作简单、成本低廉的优点,但是受到主观因素的影响较大,评估结果的客观性和准确性不高。
2. 生理学指标法生理学指标法通过检测驾驶员的生理参数来评估其疲劳程度。
常用的生理指标包括心率、眼动、皮肤电阻等。
这种方法可以客观反映驾驶员的生理状态,但是设备成本较高,使用起来不够方便。
三、新兴的驾驶员疲劳度评估方法1. 基于车载传感器的评估方法随着汽车技术的不断发展,车载传感器成为驾驶员疲劳度评估的新工具。
通过在车辆上安装传感器,可以实时监测驾驶员的驾驶行为和生理指标。
通过分析驾驶员的车速、转向角度、加减速度等信息,结合生理指标如心率、眼动等,可以准确评估驾驶员的疲劳程度。
2. 基于人工智能的评估方法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为驾驶员疲劳度评估提供了新的思路。
通过训练机器学习模型,可以识别和预测驾驶员的疲劳状态。
这种方法可以克服传统方法的主观性和主观评价法的局限性,提高评估的客观性和准确性。
四、车载测试中的驾驶员疲劳度评估方法研究进展目前,车载测试中的驾驶员疲劳度评估方法研究已取得了一些进展。
一方面,研究人员提出了一些新的评估指标和算法,如驾驶行为特征提取、深度学习等。
关于疲劳驾车危害与预防的调查研究报告
关于疲劳驾车危害与预防的调查研究报告姓名:陈宇院系:资源与安全工程学院班级:安全1102学号:020*******指导老师:刘琼前言:近年来,疲劳驾驶所引发的事故频频发生,在严重影响了行车安全的同时也造成了巨大的财产损失。
因此,利用寒假时间,我进行了这项有关于疲劳驾车危害与预防的安全调查研究,并分析总结。
“安全无小事”。
要高度重视安全工作,这是做好任何事情的前提和基础。
要避免疲劳驾驶,首先要保证有足够的睡眠,一天当中有三个危险时段,即中午、黄昏和夜里,这三个时段开车更要格外小心。
其次,要让大脑皮层有恢复的时间,最好不要长时间地持续开车,大约每持续驾驶200公里或四小时就应该停车休息,途中感觉单调犯困时索性停车休息一会儿恢复体力,千万不可强打精神开车。
关健词:交通事故疲劳驾驶危害预防安全一、概述据统计,2007年,全国共发生道路交通事故327209起,造成81649人死亡、380442人受伤,直接财产损失12亿元,疲劳驾驶而发生车祸的,占人身伤害事故的14.9%,占死亡事故的20.6%。
,对安全行车构成了严重威胁。
据研究,在行车初期驾驶员对复杂动作操作出现过失的概率为12%,随时间延长,过失也增加,8小时后行车操作过失比初期增加一倍以上。
有关研究人员表示,疲劳驾驶不但会影响驾驶员的反应时间、判断和视觉,也会影响他的警觉性和对问题的处理能力,特别是由于疲劳而产生的三分之二秒左右的“微睡眠”期增多,是交通事故发生的重要诱因。
如有的驾驶员因陋就简昼夜行车,为了追求利润昼夜兼程,不顾第二天有行车任务,通宵达旦玩扑克、打麻将、跳舞,引起精神怠倦,致使第二天疲劳驾驶,遇到紧急情况,不知所措,造成事故后悔莫及。
由于疲劳很难明确判断,所以,实际上因疲劳发生的事故比现有统计的数字大。
试验表明,驾驶员以100公里/小时的速度前进,四小时后,生理机能便能进入睡眠状态;30—40秒后,出现抑制高级神经活动的信号,表现欲睡,主动性下降。
驾驶疲劳检测调研报告
驾驶疲劳检测调研报告驾驶疲劳是指在长时间驾驶过程中,由于连续集中注意力和身体疲劳而导致驾驶者的反应能力下降,从而引发交通事故的危险情况。
驾驶疲劳检测技术可以通过监测驾驶者的生理和行为特征来判断其是否疲劳,从而提醒驾驶者采取必要的休息措施。
本调研报告将从驾驶疲劳检测技术的原理、应用和发展趋势等方面进行介绍。
驾驶疲劳检测技术的原理主要基于驾驶者的生理和行为数据收集与分析。
常用的生理数据包括心率、眼动、脑电图等,而行为数据通常指驾驶行为的特征,如方向盘控制、车辆轨迹等。
通过分析这些数据,可以识别出疲劳驾驶的特征。
驾驶疲劳检测技术在实际应用中具有广泛的需求和应用场景。
例如,汽车驾驶辅助系统可以使用疲劳检测技术来预防交通事故,航空领域也可以利用该技术来保障飞行安全。
此外,智能手表、智能眼镜等可穿戴设备也可应用于驾驶疲劳检测。
驾驶疲劳检测技术在不断发展和改进。
一方面,传感器技术的进步使得数据采集更加精准和准确;另一方面,人工智能算法的发展使得数据的分析和判断更加智能化和自动化。
此外,还有一些新的技术如眼动追踪和语音识别等被引入到驾驶疲劳检测中,提高了检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尽管驾驶疲劳检测技术在提高交通安全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仍然存在一些挑战和难题。
例如,如何准确判断疲劳驾驶的阈值,如何在实际情况中保障准确性和可靠性等。
因此,在未来的发展中,需要进一步加强相关技术的研究和应用,使其更加有效地应用于实际驾驶环境。
综上所述,驾驶疲劳检测技术是一项重要的技术手段,可以帮助驾驶者预防交通事故,提高交通安全水平。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相信在不久的将来,驾驶疲劳检测技术将在实际驾驶中起到更加重要的作用。
最新汽车驾驶员防疲劳系统的设计文献综述
汽车驾驶员防疲劳系统的设计文献综述
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文献综述
设计 (论文)题目汽车驾驶员防疲劳预警
系统的设计
作者所在系别xxxx
作者所在专业xxx
作者所在班级xxx
作者姓名xx
作者学号xxx
指导教师姓名xxx
指导教师职称xxxx
完成时间2012 年 3 月
北华航天工业学院教务处制
说明
1.根据学校《毕业设计(论文)工作暂行规定》,学生必须撰写毕业设计(论文)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作为毕业设计(论文)答辩委员会对学生答辩资格审查的依据材料之一。
2.文献综述应在指导教师指导下,由学生在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前期内完成,由指导教师签署意见并经所在专业教研室审查。
3.文献综述各项内容要实事求是,文字表达要明确、严谨,语言通顺,外来语要同时用原文和中文表达。
第一次出现缩写词,须注出全称。
4.学生撰写文献综述,阅读的主要参考文献应在10篇以上(土建类专业文献篇数可酌减),其中外文资料应占一定比例。
本学科的基础和专业课教材一般不应列为参考资料。
5.文献综述的撰写格式按毕业设计(论文)撰写规范的要求,字数在2000字左右。
文献综述应与开题报告同时提交。
毕业设计(论文)文献综述
毕业设计(论文)文献综述。
疲劳驾驶研究进展综述
价值工程0引言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的数据[1],2002年,中国年汽车产销量为300万辆,全国民用汽车保有量为2000辆,而2013年,产销量双超2000万辆,保有量达到13741万辆。
迅速增长的汽车销量在带来汽车工业迅速发展、给人们带来方便的同时,也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
中国公安部交管局所提供的数据显示,2010年共发生3906164起交通事故,死亡65225人,受伤254075人,直接财产损失9.3亿元,这其中因疲劳驾驶而造成的事故约占18.9%[2]。
Maclean 发现20%的交通事故都与疲劳驾驶相关,德国保险公司协会估计德国高速公路交通事故25%由疲劳驾驶引起,法国国家警察总署经调查发现20.6%的死亡事故是由疲劳瞌睡引起的,日本交通事故中1.0%-1.5%由疲劳驾驶所引起[3]。
由此可见,驾驶员的疲劳驾驶是造成交通事故的重大原因,目前,疲劳驾驶研究已逐步成为国内外科研的热点领域,各汽车制造企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以及个人等积极研究疲劳驾驶的识别技术和控制技术,申请了大量专利,发表了大量论文,很多高校研究生都以驾驶员疲劳驾驶为毕业研究课题,现有疲劳驾驶研究进展综述一般以疲劳识别方法或疲劳预警机制为对象[4-6],本文将以国内外疲劳驾驶研究现状为研究对象,首先对国内外疲劳驾驶研究文献与专利进行检索与分析,分析出目前国内外疲劳驾驶安全发展水平与方向;然后对疲劳驾驶识别、预警与控制三大关键技术进行评述,剖析其存在的问题,以明确疲劳驾驶未来发展趋势与研究重点,为控制与降低疲劳驾驶风险奠定基础。
1疲劳驾驶研究现状文献检索及分析文献[7]提出由于学科的交叉性,学术界存在着“驾驶员疲劳”、“疲劳驾驶”和“驾驶疲劳”三种提法,该文认为“驾驶员疲劳”包括“疲劳驾驶”和“驾驶疲劳”,疲劳驾驶可能是由于睡眠不足或者长时间从事其他劳动而引起的,而驾驶疲劳则是长时间驾驶或者是由于道路的单调所引起的。
因此分别以“疲劳驾驶”、“驾驶疲劳”、“driving fatigue ”与“driver fatigue ”作为关键词在中国知网进行检索,本文所提及疲劳驾驶包含驾驶疲劳。
驾驶员疲劳驾驶检测方法研究综述_1
驾驶员疲劳驾驶检测方法研究综述发布时间:2023-02-01T07:33:28.015Z 来源:《中国科技信息》2022年9月第18期作者:张显兵[导读] 在长时间驾驶过程中,司机必须保持高度集中张显兵贵州省烟草公司六盘水市公司摘要:在长时间驾驶过程中,司机必须保持高度集中,随时准备应对各种复杂的内外环境,容易引起驾驶疲劳,导致注意力不集中、判断能力下降、警惕性降低、精神错乱等。
这使得驱动程序很难保持良好的初始技术水平,从而导致诸如停止操作、惯性或操作错误等问题。
因此,研究和发展检测驾驶疲劳的技术具有重要的社会和经济意义。
基于以往的疲劳驾驶检测方法,本文总结了当前的疲劳驾驶检测技术。
分析了根据主观方法、心理、行为和生理参数确定驾驶员是否疲劳,对检测技术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疲劳检测;主观方法;行为参数;生理参数前言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之一是驾驶疲劳。
如果司机驾驶疲劳,不仅他的生命会受到威胁,而且会给其他司机和车辆带来难以想象的后果因为交通事故不会在司机疲劳时立即发生,所以在司机疲劳时使用报警装置提醒司机是完全有可能的,这样司机就有意识地采取适当措施预防事故。
数据表明,在交通事故发生前,如果司机反应速度比疲劳时快0.5秒,60%的事故在很大程度上是可以避免的。
1 驾驶员疲劳驾驶检测方法概述 1.1基于主观方法的疲劳检测主观性方法主要是从皮尔森疲劳抽样表、斯坦福睡眠量表、驾驶员自我注册表等问卷中评估驾驶员是否疲劳。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皮尔森疲劳统计表将疲劳程度分为13级。
睡眠习惯问卷调查司机平时的睡眠状况,评估疲劳程度和心情。
由于驾驶目的、驾驶时间和驾驶习惯的自我评价,司机自我注册表格不能作为疲劳测试的标准。
这些主观调查问卷易于使用,但不太可靠,效率也较低,可以作为补充指标。
1.2基于心理参数的疲劳检测其他特殊实验使用声光响应时间、闪光融合频率、任务完成精度和完成速度等指标来确定驾驶员的疲劳程度。
声光响应时间和闪光融合频率可由视觉系统分辨率的限制决定。
驾驶疲劳识别方法研究综述牛亚尊
2012年7月内蒙古科技与经济July2012 第13期总第263期Inner M o ngo lia Science T echnolo gy&Economy N o.13T o tal N o.263驾驶疲劳识别方法研究综述牛亚尊,张翠青(内蒙古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内蒙古呼和浩特 010070) 摘 要:驾驶疲劳是引起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之一,本文分析了引起疲劳的主要原因,介绍了当前世界上几种具有代表性的疲劳检测方法和减少疲劳的主要对策,介绍了驾驶疲劳检测技术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驾驶疲劳;睡眠;疲劳因素 中图分类号:T P391.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6921(2012)13—0017—031 驾驶疲劳疲劳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所以很难定义。
疲劳与想睡和困倦常常被理解为同义。
在每年成千上万的撞机、受伤和死亡事件中,疲劳和瞌睡是主要导致因素。
基于导致疲劳状态的因素,可以把驾驶疲劳分为与睡眠相关和与驾驶相关的两种疲劳。
这对评估那些技术装置的有效性、技术特征性是非常重要的。
睡眠不足、长期的失眠和昼夜生理节律都将产生与睡眠相关的疲劳。
一些驾驶特征,比如驾驶条件和驾驶的持续时间将导致与驾驶有关的疲劳。
由昼夜生理节律、睡眠不足和睡眠限制引起的疲劳都属于与睡眠相关的疲劳。
睡眠/唤醒模式是按照人自身的自然昼夜生理节律或生物钟,使人在晚上睡觉,在白天醒着。
昼夜生理节律也使人警惕度下降,更容易在午后困倦、打盹。
很明显,在低谷的昼夜生理节律时驾驶操作性能下降。
比如,在凌晨2点到6点和下午2点到4点内,与睡眠相关的碰撞事件增加,这与低谷时的昼夜生理节律推断相吻合。
与驾驶有关的疲劳是由驾驶任务和驾驶条件引起的。
2001年Desm ond和Hancock提出了与驾驶有关的疲劳还可细分为主动驾驶疲劳和被动驾驶疲劳。
2006年,Gimeno,Cerezuela,M ont anes也提出了类似的观点。
疲劳驾驶检测技术研究综述
疲 劳 驾 驶 检 测技 术 研 究 综 述
疲劳驾驶检测技术研究综述
S r e n F t u iig De e t n Me h d e e r h u v y o a i e Dr n t c i t o R s a c g v o
吴雅 萱 李文 书 施 国生 周 涛 ( 浙江理工大学,浙江 杭州 30 1) 108
摘 要
分 析 了疲 劳驾 驶检 测技 术 的研 究难 点 , 绍 了 当前 世 界 上 几 种 具有 代 表 性 的 疲 劳检 测 方 法 , 出 了应 用 信 息 融 合 技 术 介 提 将 多种 检 测 方 法 进行 有机 融合 的检 测 方 法 , 并在 此 基 础 上 对 这 些 疲 劳检 测 方 法的 优 缺 点 进 行 了详 细 的 时 比 分 析 , 最后 对 疲 劳驾 驶 检 测 技 术 的 发展 趋 势进 行 了展 望 。其 中 , 接 触 性 、 非 车栽 性 和 实 时性研 究及 符 合 人 体 工程 学 和 心理 学 仍 然 是 疲 劳驾
驶 检 测 技 术 未来 发展 的 方 向 。 关键词 : 驾驶 员 , 劳 驾驶 , 劳检 测 , 息 融 合 疲 疲 信
Ab tac sr t
.
Ths i pa r an lz s t e fi l o ie ai e detct a d nt pe ay e h di cut f dr r f t v gu e i on.n i r odu es he cu r t ep e enat c t ren r r s t i detc i e h ds ve et on m t o an d detc i y t et on s sems. e Th me h o o g i om bn i f a i s m o t ig t od f r r anc c iat on o v r ou ni n m eho u ig nor a i fsi tch ol or t ds sn if m t on u on e n o— gYan te , d h de el m e r d f rv r a i e tt s m o t i i v op ntten o d ie ft gu sa u ni ng s or pr s ntd. n he bas o t s, e dv n a e e e O t e f hi t a a t ges n di・ h a d s a anag o tes t c i me h ds r co p ed.n dv t es f h e de e t on t o a e m ar a d f al t ten o ftg e i n i l he r d f a iu dr g d ecin s os eced.t dy n y vi et t i pr p t S ui e de e t if ma i fsi v a gue dr n f gu t c i nor t v at on, on u on
汽车驾驶员疲劳检测技术研究
汽车驾驶员疲劳检测技术研究随着社会的发展,汽车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无法缺少的一部分。
其中,汽车驾驶的速度越来越快,驾驶时间越来越长,使得汽车驾驶员的身体也越来越疲劳。
对于疲劳驾驶,不仅对驾驶员的生命安全构成威胁,而且也对其他道路用户的生命安全产生危害。
为了能够预防疲劳驾驶的发生,现在一些先进的技术被应用到了车载系统中,其中最重要的一项就是汽车驾驶员疲劳检测技术。
一、汽车驾驶员疲劳的危害长时间的连续驾车会对驾驶员的身体造成很大的负担,而且驾驶者的工作环境还存在很多不可控因素。
例如,天气、道路情况、车辆故障等,在某些情况下,不会影响驾驶员的行为,但是在某些情况下,这些因素对驾驶员的影响是致命的。
由于驾驶时间过长和缺乏休息导致驾驶员疲劳容易出现驾驶过程中的疏忽大意和反应迟钝等情况,这些行为不仅危及自身生命安全,还会给其他道路用户带来安全隐患。
二、汽车驾驶员疲劳检测技术的发展与应用近年来,汽车驾驶员疲劳检测的发展逐渐被人们所重视。
在不同的行驶状态下,人体生理特征的变化会产生一些针对性的反应,因此检测驾驶员状态的方法主要基于生物特征的变化。
常用的检测方法包括心电、零售网、呼吸、瞳孔和车辆控制器等。
而最常用的疲劳驾驶检测技术是通过监测驾驶员的眼睛状态来判断其是否处于疲劳状态。
这是因为人的眼睛很容易出现疲劳的情况,例如,眼皮变重、视线变得模糊等。
同时,通过与驾驶员的驾驶行为相结合,检测技术可以更加准确地预测驾驶员的疲劳程度。
三、汽车驾驶员疲劳检测技术的工作原理眼部疲劳监测技术是应用得最多的疲劳驾驶检测技术。
实现该技术的系统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通过视频检测分析实现的,另一类是通过遥感的方式实现的。
其中,通过视频检测分析来实现汽车驾驶员疲劳检测技术的系统是比较常见的。
这类系统通常会在驾驶员的前方安装一个摄像头进行人脸识别,成功识别到驾驶员后就会对驾驶员的眼部进行监测。
通过识别驾驶员闭眼时间、眨眼频率和睡意程度,综合判断驾驶员的疲劳状态,随之产生相应的警示提示,提醒驾驶员注意休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章编号:100628309(2003)0120039204作者简介:张灵聪(19572 ),男,福建漳州人,副教授,博士,现在第三军医大学做博士后研究,从事交通心理学的研究。
汽车驾驶疲劳研究综述张灵聪,王正国,朱佩芳,尹志勇(第三军医大学野战外科研究所第四研究室,重庆 400042) 摘要:论述了驾驶疲劳研究的一些概况;主要介绍驾驶疲劳的表现、原因、测量、实验、机制和对策等;通过对文献的分析表明:这个领域还有许多内容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
例如驾驶疲劳的报警、驾驶疲劳机制等。
关键词:驾驶疲劳;公路催眠;剥夺睡眠;驾驶疲劳报警;驾驶疲劳机制中国分类号:U492.8;R131 文献标识码:A1 引言驾驶疲劳是指在一段时间的驾车之后所产生的反应水平下降,这种下降表现在注意分散、打瞌睡,使驾驶操作失误或完全丧失驾驶能力。
按照驾驶疲劳产生的方式,可分为:主观疲劳(主观上的感受)和客观的疲劳(在任务执行过程中,反应机能的下降);按照产生的内容,可分成:生理的疲劳(身体的变化,主要指肌肉和神经的疲劳)和心理的疲劳(心理反应机能的下降)。
一般的说,这些疲劳是相互关联的,客观的疲劳、生理的疲劳必然导致主观疲劳和心理的疲劳;反过来,主观疲劳和心理的疲劳容易引起客观的疲劳和生理的疲劳。
但是它们并不是一一对应的关系,人的动机会抑制个体对客观的和生理的疲劳的觉察。
驾驶疲劳与交通事故之间的关系是非常复杂的,它表现在:①驾驶疲劳所产生交通事故,往往与占道行驶、车速过快等因素混杂在一起。
因此,驾驶疲劳因素在交通事故中产生多大的影响难于准确的估计。
有调查认为在美国每年的千万个事故中只有10%是由驾驶疲劳所引起[1]。
而Ha 2w orth 等(1990)发现几乎有一半的驾驶员说他们在驾驶过程中曾经几乎入睡了[2]。
②驾驶疲劳并不一定会产生交通事故,因为,驾驶员发现自己疲劳,可以通过减慢速度或者不超车等方法来弥补生理、心理反应水平的下降。
2 汽车驾驶疲劳的表现和原因分析2.1 驾驶疲劳的表现人在疲劳时往往有一些身体的征兆,如眼睑拉紧、过多地打哈欠、手脚变软、头脑发胀、想打盹、肩部僵硬、眼睛干痛、腰部颈部酸痛、动作不稳定等。
而且,当出现驾驶疲劳时,会产生注意视野变窄、往意力与判断力下降,有时还产生幻觉。
驾驶员对此都有自我觉察的能力。
既然如此,为什么还会产生由于驾驶疲劳而导致的交通事故呢?这除了存在侥幸心理和动机的影响之外,可能与过度疲劳产生了心理反应迟钝和在极度疲劳时驾驶员无法控制自己等因素有关。
Hattori (1987)认为:驾驶员在较长时间的驾驶过程中,其疲劳程度可以分成三种水平:①清醒阶段,这时驾驶员基本没有疲劳。
②有一点疲劳阶段,这时驾驶员感到非常困,从而减少了对安全的注意,眼光是随意的飘动而不是注意特别的点;汽车不是随着路况的不同而改变速度,而是保持恒定不变。
③高度疲劳阶段,这时驾驶员意识水平非常低,眨眼也急剧减少,驾驶操作也比第二阶段显得更加不慌不忙;但是驾驶员对汽车的控制极其困难,他们会之字型驾车,并且他们所驾驶的汽车往往会横过道路的中线,甚至会冲出路面[3]。
疲劳驾驶所产生的交通事故往往比较严重,典型的表现是:正面相撞、汽车冲出路面,碰撞前没有紧急刹车的痕迹。
说明在疲劳的时候,驾驶员不能及时回避瞬间出现的意外情况。
2.2 驾驶疲劳的原因分析有人研究认为:驾驶疲劳与心理负荷的大小有关,而与打瞌睡无关。
也就是说,行车道路上的转弯、上下坡越多,则汽车驾驶员就越容易疲劳,却不容易打瞌睡。
相反,行车道路上的转弯、上下坡越少,就像高速公路那样笔直而单调,则汽车驾驶员就越不容易疲劳,然而却容易打瞌睡[4]。
这个论断并不全面,公路催眠所引起的与疲劳导致的打瞌睡有着本质的差别。
前者所导致的打瞌睡比较容易恢复到清醒状态;而后者所引起的打瞌睡就不容易在短时间内恢复到清醒状态。
调查发现:驾驶疲劳与持续工作的时间长度、工作任务的难度有密切的关系。
撞车事故一般发生在午夜和黎明,还有就是在下午2-3点之间,这时往往是人们感到疲倦的时间。
此外,休息、睡眠的时间和24小时工作、休息与睡眠时间的安排也会对驾驶疲劳产生影响。
年龄也是一个影响因素,年龄在26岁以下比年龄在26岁以上更容易产生疲劳,它们具有统计上的显著性差异。
3 汽车驾驶疲劳的特点与测量驾驶疲劳反映在生理与心理两个方面,主要的生理反映是:神经系统的功能、血液和眼睛的变化等,研究人员往往用脑电、心率、眼睑眨动、眼球运动、头部的位移加以鉴别。
主要的心理反映是:反应时延长、注意分散、动作不协调。
从现有研究上看,疲劳的与清醒的驾驶相比,较有特异性的指标是:方向盘的微调,头部前倾,眼睑的眨动、甚至闭合。
驾驶疲劳的测量可分为主观的和客观的测量。
主观测量有自我评定与他人评定。
客观测量主要是进行生理的与心理的测量,生理的测量是从生理的组织水平、行为反应和汽车动态变化(超过中线的次数、车速、方向盘的操作);心理的测量主要测量注意稳定、注意分配、动作敏捷性、判断的准确性等。
有人研究认为:驾驶安全与年龄、车外照明、驾驶员的睡眠质量、身体活动的需要量、是否遇到挫折、开车过程对思维水平的要求、开车的时间压力等因素有关系。
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一个数学模型,用于预测危险事故的频率,该公式是:1.528 +(-0.0447×开车年限)+(-0.3548×外部照明)+(0.3325×出现危险事件前的睡眠质量)+ (0.0134×开车时欲睡的比例)+(0.0813×斯丹佛睡眠质量量表)+(0.105×要求思维的水平)+ (-0.0106×每天身体活动的需要量)+(0.0093×开车的时间压力)+(0.006×挫折水平)[5]。
这个公式显然不是用于预测,而是在说明影响驾驶安全的因素有哪些。
因为,要达到预测性就需要随时监控,以便能够为驾驶员即时地提供警觉信号。
这个公式中,有许多项目是事后评价(如斯丹佛睡眠质量量表和出现危险事件前的睡眠质量),无法对驾驶过程进行同步监控。
4 汽车驾驶疲劳的实验Wylie等(1996)比较连续驾车10或13小时的驾驶员,发现驾车时间的长短与疲劳的关系不是很大。
产生这个结果的原因可能是:驾车10和13小时之间还未达到或者已经超过疲劳的临界点。
个体之间对驾车时间长短的耐受性具有很大的差别,即便是时间长度是一个重要的因素,但是它也不是单独对驾驶疲劳起作用[6]。
有人以10名持有驾驶执照的卡车司机为实验对象(8名男性、2名女性,平均年龄为38.2岁),让他们在模拟器上做90分钟的实验,实验的条件是:三种声音刺激(机器、车轮、道路背景);三种任务难度(简单的、中度复杂的和高度复杂的任务);剥夺睡眠(睡醒后19小时才上模拟器上做实验)与无剥夺睡眠(睡醒后立即上模拟器上做实验);构成2×3×3×2的完全被试内实验设计。
要求司机要根据道路的不同做出不同的反应,以被试的反应时与正确率、汽车偏离中线的频率与距离、眼睛闭合的频率、注意稳定等为指标。
实验的假设是:①如果驾驶任务比较复杂,会增加唤醒、减少疲劳,则驾驶员的操作不受影响;②如果驾驶任务比较复杂,导致驾驶员负担过重、增加疲劳,则会影响驾驶员的操作。
实验的结果是:①驾驶任务的复杂,会增加工作的负担,但是卡车司机不受此因素的影响;②简单的驾驶任务,驾驶的操作效果最好;③在中等疲劳条件下,卡车司机仍可以很好地完成驾驶的任务;④睡眠剥夺的被试者比非睡眠剥夺的被试者出现更多的偏离道路中线和眼睛闭合[7]。
Jone和Stein经过实验研究,发现驾车超过8小时事故率是驾车8小时以内的2倍。
他们调查还发现:驾驶疲劳(司机在驾驶时感到非常疲倦,甚至在驾驶过程中睡着了)造成了19.9%致命的交通事故[8]。
5 汽车驾驶疲劳的机制驾驶疲劳必然会产生注意分散,了解注意分散的原因有助于更好的理解驾驶疲劳产生的本质。
关于注意分散的原因,有不少的理论假设,其中影响比较大的是过滤器论、选择论和资源分配论[9]。
5.1 滤器论该理论的假设是:人的注意资源是有限的,个人注意的总量会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变化;酒精与疲劳会减少注意的能量;可利用的注意总量等于被用去的注意能量的总和。
面对众多的内外信息的刺激,人的这些有限的资源就无法有效地处理,于是人在处理信息过程中采取两个基本的策略:过滤信息和自动化。
前者指人们面对众多的刺激,首先采取过滤的方法,只允许重要的信息进入,其它信息则忽略。
后者指熟练地学会了一项操作,那就不需要花太多的注意。
5.2 选择论该理论认为注意不在于选择知觉刺激,而在于选择对刺激的反应。
选择性注意发生在信息加工系统中枢部分,所有的输入刺激都得到完全的信息加工;过滤器位于识别和反应之间;输出(反应)是按其重要性来安排的,人对最新、最重要的刺激才会做出反应。
重要性的安排依赖于信息内容本身、个人长期的倾向等。
人们有一种按先后次序来知觉外界刺激的倾向:如果两个事件同时发生,被注意到的对象将被知觉为先发生。
5.3 资源分配论这个理论避开了注意选择机制在信息加工系统的具体位置问题,从心理资源分配的角度来解释注意。
注意的资源分配理论并不设想一个瓶颈结构(即存在于某个位置的过滤器),而是将注意看作是人类加工信息有限心理资源,注意只能在心理资源许可的范围内承担有限的任务。
只要不超过已有的能量,人就能同时接收两个甚至多个信息输入,或者同时进行两种甚至多种活动。
上面这三个理论假设都建立在注意资源有限的基础上。
但是这些理论无法解释“公路催眠”的现象。
驾驶员在高速路上驾驶,其心理的负荷是很小的,因此他的注意能量并没有被耗尽,却很容易产生催眠效果。
这时驾驶员的分心、打瞌睡并不是注意的资源不足,而是驾驶员心理负荷过小,外界的刺激太少,无法达到唤醒他们的刺激量。
6 汽车驾驶疲劳的对策对汽车驾驶疲劳研究的目的是为了避免或者减少由此产生的交通事故,为此国外有人提出了几种措施:6.1 针对驾驶员的对策进行教育、限制开车的时间,开长途汽车的,就要注意中途适当地休息,以防止过度疲劳。
6.2 针对汽车的对策尽量使汽车通风、减小震动;要让驾驶员系好安全带,以减小撞车的危害性;还要配备疲劳报警器,当驾驶员在开车过程中产生疲劳,就给予报警。
6.3 针对环境的对策增加路边驾驶员休息室,让驾驶员感到疲劳时有地方休息;做好隔离带,减少行人与汽车、汽车与汽车的碰撞[10]。
疲劳监控是预防驾驶员过度疲劳、减少由于驾驶疲劳产生严重的交通事故的一种有效手段,早在1960年代末就有人在考虑研究车载系统的报警器。
但是,要价格适中,又要做到高的正确率和低的错误报警并不容易。
法国的一些研究机构从2000年开始已联手研制监测驾驶员注意力下降的系统,这个系统安装在汽车上,通过声音或光信号提醒驾驶员[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