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十三五现代服务业发展规划 精品

最新-十三五现代服务业发展规划 精品
最新-十三五现代服务业发展规划 精品

十三五现代服务业发展规划

服务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经济转型发展的牛鼻子,是吸纳就业的主渠道,是扩大内需的加速器,是推动县域经济转型发展,优化经济发展结构,适应新常态,打造县域经济升级版,筑牢底部经济基础,促进全县经济社会持续稳定增长的重要抓手。

一、发展目标坚持把服务业发展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新引擎,坚持传统服务业与现代服务业并重,生产性服务业与生活性服务业并举,着力于提速度、增总量、优质量、上水平。

到2020年,服务业增加值在县域生产总值中的比重达到35,服务业从业员占县域就业总数的比重达到43。

二、发展重点1、电子商务。

电子商务是综合性,战略性和基础性产业,电子商务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对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产业发展水平,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支撑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切实按照产业特色化,平台专业化,市场纵深化,应用全域化的发展思路,以改革开放和创新发展为驱动,放手发展电子商务,充分发挥电子商务在加快城乡一体化,全面现代化,充分国际化进程中的引领作用,全面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着力培育发展新兴产业。

到2020年电子商务交易总额达到35亿元,网交零售总额占县域社消零总额比重达到10。

2、现代物流业1加强物流体系建设。

按照政府引导,企业主体,项目支撑,市场推动的原则,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产业。

用新机制、新业态,高技术手段改造和提升传统物流业。

推进、完善电子信息网络功能;构建交通、仓储、物流配送,信息交换等物流平台;主动融入成渝物流市场,对接及周边二级城市物流市场。

打造成渝次区域生产性物流集聚区。

2加强物流基础设施建设。

高起点规划,加快推进粮药物流园区建设。

引进一批驰名物流企业入驻,盘活改造提升传统物流市场。

武昌区现代服务业发展规划

武昌区现代服务业发展规划 1、规划依据 《武昌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计划纲要》 《武昌区“十一五”社会经济发展空间布局规划》 《武昌区“十一五”旧城改造专项规划》 《武昌区区域发展战略规划》 《武昌特色区域商贸业“十一五”发展规划》 《关于武昌区城市总体规划的建议》 2、现代服务业现状评价 表1 武昌区现代服务业发展SWOT分析 (1)优势 ①资源禀赋得天独厚 武昌区拥有丰厚的区位、金融、科教、智力、行政、通讯等发展现代服务业所必不可少的资源。先天的资源优势为武昌区发展现代服务业奠定了雄厚的基础。武昌区应努力将这种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以提升其区域竞争力。 ②产业发展块头较大

武昌区现代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从全口径税收的角度来看,现代服务业在武昌区“三大产业”中所占的比重高达60.1%,在三大产业中块头最大。其健康、稳定发展有利于弥补武昌区过度型工业退出所留下的GDP和税收缺口,同时对武昌区现代都市工业和文化及旅游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支撑和拉动作用。 ③龙头企业地位突出 本研究报告的统计数据表明,武昌区现代服务业中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87.5%)、设计业(77.8%)、金融业(42.9%)、现代物流业(34.3%)、批发和零售业(33.8%)等都是产业集中度较高的产业,行业内龙头企业地位突出。龙头企业的壮大对武昌区现代服务业的发展起到了良好推动作用,加快了现代服务业产业集群的形成,同时有助于提升武昌区现代服务业的整体形象和知名度。 ④产业发展势头良好 武昌区现代服务业发展势头良好,具体表现为行业全口径税收及企业户数增加较快:从全口径税收来看,武昌区现代服务业2004年、2006完成总税收分别为79550.03万元、175602.6万元,年平均年增长率为48.6%,比武昌区GDP增速(13.97%)多出近35个百分点;从企业户数来看,武昌区从2004年到2006年现代服务业企业户数年平均年增长比率达11.1%。 (2)劣势 ①空间再布局有难度 武昌区发展现代服务业具有得天独厚的资源禀赋优势,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也是武昌区今后经济工作的重点之一。为此,有必要从武昌区产业分布现状及特点出发,按照现代服务业发展规律及产业布局优化的要求,对武昌区现代服务业进行空间再布局。但要真正实现武昌区现代服务业再布局却面临一些困难,具体体现在:第一,现有的城市布局已基本固化,要想改变,将会面临土地征用、拆迁等一系列棘手的问题,而且拆迁费用不菲;第二,容易引发社会稳定问题,对构建和谐社会产生一定负面影响;第三,可能会影响原址处企业的商业利益,增加企业与企业及企业与政府之间冲突的可能性;最后,再布局必然会增加道路及其他基础设施的施工量,且在施工期间,其正常使用会受到影响。有鉴于此,在

2016至2020年服务业发展“十三五”规划

2016至2020年服务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服务业发展程度是衡量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标志,充分发挥服务业在推进县域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对于缓解就业压力、提高居民收入、增强我县经济综合竞争力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依据《XX 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统一部署,特制定服务业发展“十三五”规划。 一、服务业发展基本概况 2000 年以来,全县服务业开始走向规范有序发展轨道,特别是在“十二五”期间,第三产业取得了长足发展,产业结构日趋合理,第三产业所占比重在逐年上升,优势逐渐凸显,为“十三五”期间服务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服务业发展现状 ⑴经济总量稳步增加,占GDP 的比重不断上升。服务增加值从2015 年底的XXX 亿元增加到2015 年的XXXX 亿元,增长了132.8%;三次产业结构从2015 年的31.2:34.6 :34.2 调整为2015 年的26.3:37.7:36.0,2015 年服务业对GDP 增长的贡献率达41.9%,拉动经济增长6.1 个百分点。 ⑵内部结构逐步优化。第三产业内部结构不断优化,并显示出良好的成长性。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批发零售贸易餐饮业等传统服务业在保持稳定发展的态势下,新兴行业特别是旅游业、房地产、信息、计算机等现代服务业进一步繁荣发展,在第三产业中的比重不断提高,2015 年达到了25.2%以上。 ①旅游业飞速发展。作为生态旅游名县,全县共有3A 景区1 个,国家森

林公园1 个(XX),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 个(XX 山),省级水利风景区1 个(XX 湖),XX 水库正在申报国家级水利风景区,XX 山正在申报省级森林公园和市级农业旅游示范点,XX 园艺场正在创建省级农业旅游示范点。全县现已形成成熟景区2 个(XX、XX 山),成熟景点5 个(XXX、XXX、XXX、博物馆、XXX),已发展省级休闲农庄1 个(XX),已发展农家乐30 家(其中市级授牌2 家),新增旅行社1 家,正在申报的旅行社1 家,目前全县旅行社数量已达5 家。乡村旅游发展迅猛,XX 园艺场、XX 山的采桔游、采茶游深受游客青睐。 ②商贸流通业不断壮大。2015 年,全县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XX.X 亿元,与2010 年的XX.X 亿元增长了119.8%,其中批发零售业完成XX.X 亿元,与2010 年相比增长了121.8%;住宿餐饮业完成X.X 亿元,与2010 年相比增长187.1%,商贸流通业在第三产业中支撑地位进一步增强。 ③房地产业迅速崛起。随着全县经济社会的跨跃式发展及空间区位的改善,生态人居环境与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房地产市场兴旺,2015 年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额X.XX 亿元,与2010 年相比增长39.5%。商品房销售面积XX.XX 万平方米,其中住宅面积XX.XX 万平方米,与2010 年相比增长了 12.8%;商品房销售额达X.XX 亿元,增长48.9%。 ④交通、邮电业稳步发展。2015 年实现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X.XX 亿元。交通快速增长。全县公路线路总里程XXXX 公里;民用汽车保有量X.X 万辆,其中私人汽年保有量X.X 万辆,私人轿车保有量0.XX 万辆。完成

南沙区现代服务业集聚区规划

附件2: 南沙区现代服务业集聚区规划 一、航运服务集聚区 航运服务集聚区主要包括龙穴岛除造船基地以外的所有用地、沙仔岛黄阁大道以北地区、小虎岛南部地区、南沙岛东部地区和位于万顷沙镇的南沙保税港区加工区。该区域将重点依托南沙保税港区,重点发展保税仓储、国际中转、国际配送、国际展示、临港加工等港口物流业务,吸引航运经纪、航运咨询、航运金融、海事仲裁、公正公估等航运高端要素在南沙集聚发展,加快构建完善的保税物流体系,力争建成华南及泛珠三角地区有影响力的保税物流中心、采购中心、转口贸易中心、商品集散交易中心和航运服务中心。 二、科技创新服务集聚区 科技创新服务集聚区主要包括南沙岛南部东起资讯科技园、西至西部工业区滨海地块,面积约10—12平方公里。该区域将依托广州中科院工业技术研究院、香港科大霍英东研究院、教育部现代产业技术研究院等高水平的公共研发机构,开展电子信息、服务外包、生物医药、新能源、精细化工、现代中医药等领域的研发,鼓励香港理工大学、香港科技园将先进科技成果在南沙及珠三角地区产业化,积极打造粤港科技联合创新的示范区

和珠三角自主创新的重要区域。 三、滨海文化休闲旅游集聚区 滨海文化休闲旅游集聚区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一是包括上下横档岛在内的南沙岛东南部滨海地块、黄山鲁和大山乸地块,主要依托邮轮码头、游艇俱乐部、高尔夫球场、天后宫、大角山炮台、滨海公园、滨海泳场和南沙大酒店等旅游设施,发展滨海休闲旅游;二是万顷沙十八涌以南地块,主要依托人工湿地、百万葵园等旅游景点发展滨海生态旅游,力争把南沙打造成为世界邮轮旅游航线的著名节点、粤港澳旅游市场的对接枢纽和珠三角滨海观光旅游的重要中心。 四、珠三角鲜活农产品物流集聚区 珠三角鲜活农产品物流集聚区主要包括珠江街、横沥镇和万顷沙镇的农业生产和配送区域,该区域将以国通供港澳水产基地为龙头,加快南沙现代都市农业产业园、现代滨海渔业健康养殖示范区的建设,高标准打造信息化、规模化、现代化、标准化的农产品物流中心,吸引国内外农产品物流、交易、科技服务、检测服务等企业进入南沙新区发展,探索建立粤港澳“一地两检”的农产品检验检疫制度,构建绿色、环保、安全的农产品供应体系,力争把南沙打造成为珠三角鲜活农产品的重要供应基地和配送中心。 五、服务外包集聚区 服务外包集聚区与科技创新服务集聚区发展用地范围一致,

服务业发展工作思路

服务业发展工作思路 一、XX年服务业发展工作思路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根据中央提出经济发展方式“两个转变”即:促进经济增长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促进经济增长向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的总要求,全面贯彻落实市委“港口引领、陆海联动、多极发展、全面跨越”总战略,围绕建设“台州北部服务业中心”和“宜居城市”目标,做到“三突出、三加快”和“四注重、四推动”: 1、“三突出,三加快”: 突出头门港建设,加快港口服务业形成。发展港口服务业,有利于提高港口运作效率,提升港口竞争力,发挥“一港带全局”的放大效应,带动我市经济发展。谋划长远、着手眼前,着重围绕“产业港、物流港、贸易港”的功能,突出头门港的龙头作用,加强与央企、国企开展项目推介和招商选资工作,大力发展物流、大宗商品交易、集装箱运输、储运等港口服务业。 突出“三圈两岸”平台建设,加快服务业集聚发展。建设服务业集聚平台,有利于促进产业集聚、企业集中和功能集成,提高服务业投资的质量和效益。根据区域和产业目标定位和发展优势,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建设一批服务业集聚区,重点建设“三圈两岸”平台。加强项目推介和招商选资工作,瞄准引进一批带动能力强、示范作用突出的国内外知名企业,大力发展总部经济、商贸综合体、楼宇经济和金融创新等新型业态。 突出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加快服务业结构优化。生产性服务业是我市服务业中的短板,当前我市正处于工业化加速阶段,需要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来保障。重点扶持培育现代物流、金融、科技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另一方面,要继续抓企业分离发展服务业,鼓励企业做强主业,分离发展服务业,加快生产性服务业主体培育,推进服务业结构转型升级优化。 2、“四注重,四推动”:

成都服务业发展规划

成都服务业发展规划 成都市服务业发展规划 为加快成都市服务业发展,逐步形成以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带动全市经济结构调整、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实现建设“两枢纽、三中心、四基地”的战略目标,依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国发〔2007〕7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若干政策措施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08〕11号)、《成都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2007-2020)》和《成都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7-2020)》等,编制本规划。规划期为2008-2012年,远期展望到2020年。本规划是指导成都市服务业发展和编制相关领域专业规划的重要依据。 一、规划基础 (一)发展基础。 1.服务业已成为拉动全市经济增长的主要产业。2007年,全市服务业实现增加值1584.9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47.7%,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42%;实现税收314.4亿元,占全市税收总额的59.2%;从业人数297.5万人,占全市就业总人数的43.3%,比一、二产业分别高出17.2和1 2.7个百分点。 2.服务业体系初步形成。服务业门类齐全。批发和零售业、房地产业、 2007年实金融业、交通运输和仓储及邮政业、住宿和餐饮业发展较快,现的增加值占全市服务业比重达到58%;信息、商务、文化等现代服务业不断发展壮大。 3.中心城区以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基本形成。2007年,中心城区服务业增加值占全市的比重达到63.3%,绝对值和增速明显高于其它区(市)县,已成为全市服务业发展的重要集聚区,以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基本形成。

佛山市科技服务业发展规划

佛山市科技服务业发展规划 佛山市科技服务业进展规划 (征求意见稿) 科技服务业是指运用现代科技知识、现代技术和分析研究方法,以及体会、信息等要素向社会提供智力服务的新兴产业,要紧包括科学研究、专业技术服务、技术推广、科技信息交流、科技培训、技术咨询、技术孵化、技术市场、知识产权服务、科技评估和科技鉴证等活动。科技服务业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产业结构升级优化的关键产业。为促进佛山市科技服务业的进展,特制定本规划,分析佛山市科技服务业进展基础和进展环境,明确佛山市科技服务业进展的指导思想、进展思路和目标,重点领域和要紧任务,空间布局和支撑体系。 一、佛山科技服务业的进展基础 (一)进展现状 1.体系持续完善 近年来,依靠佛山制造业完整的产业链和资金链,佛山市政府的大力扶持,佛山科技服务业迅速进展,共有6个国家火炬打算特色产业基地,省级研究院4家,省级工程研究中心78家,市级工程中心138家,差不多上形成了“以政府投入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社会广泛参与”的多元化中小企业技术服务支撑体系,市创新中心、行业创新中心、专业镇创新平台、企业创新中心等齐头并进的一体化进展格局。 2.集聚创新成效明显 佛山市专业镇和“一区六园”的快速进展成为推动科技服务的重要力量,借助政府的“有形之手”与市场的“无形之手”催生了以专业镇为载体的公共技术创新服务平台,如西樵南方技术创新中心、华夏建陶研究开发中心、华南家电研究院等等,这些平台通过集聚科技创新力量,重点解决各行业进展过程中基础性和前瞻性的咨询题,为各类企业提供服务。这些平台所取得的技术突破促进使佛山市高新技术产业和高附加值的新兴产业持续往新的、更高层次的模式转变,成效明显。

xx县商贸服务业发展规划

xx县商贸服务业发展规划(2015-2025年) xx县人民政府 二〇一六年十一月

目录 第一章规划综述 (1) 一、规划背景 (1) 二、规划原则 (2) 三、规划范围 (2) 四、规划期限 (2) 五、规划依据 (2) 第二章现状分析 (5) 一、经济社会发展概况 (5) 二、商贸服务业发展现状 (6) 三、商贸服务业发展成就及存在问题 (10) 第三章发展环境与条件分析 (14) 一、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14) 二、政策环境分析 (15) 三、区域发展环境 (15) 四、发展条件分析 (17) 五、结论 (19) 第四章国内商贸服务业先进城市经营业态分析 (20) 一、国家“十二五”期间服务业发展重点业态 (20) 二、成都市服务业发展重点业态 (20) 三、合肥市现代服务业重点业态 (22) 四、襄阳市现代服务业重点业态 (22)

五、泸溪县现代服务业重点业态 (23) 六、小结 (23) 第五章总体思路及目标 (24) 一、指导思想 (24) 二、发展目标与定位 (24) 三、发展思路与推进战略 (25) 四、空间布局 (26) 第六章商贸服务业主流业态规划建议 (28) 一、批发与零售 (28) 二、住宿与餐饮 (28) 三、居民服务业 (29) 四、金融及商务服务业 (30) 五、休闲娱乐业 (31) 六、电子商务 (32) 七、健康与养老服务 (33) 八、农村服务业 (33) 九、现代物流业 (34) 第七章城市商贸服务业网点规划及布局 (35) 一、大中型商业网点建设 (35) 二、专业市场发展建设 (43) 三、社区商业、农贸市场等建设 (45) 四、住宿及酒店业 (47) 第八章农村市场体系建设及主要任务 (48) 一、发展思路 (48)

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总体发展规划91831

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 总体发展规划 2010.10 前言 深圳经济特区成立30年来,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充分利用毗邻香港的区位优势,勇当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在我国体制创新和制造业引进开放中发挥了历史性的先导作用。当前是我国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

发展方式的重要时期,推进现代服务业的开放与合作,是我国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战略选择,也是深圳经济特区在新时期的新使命。《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纲要》)和《深圳市综合配套改革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总体方案》)要求深圳先行先试,以前海为载体,推进粤港澳现代服务业紧密合作。 为此,特制定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总体发展规划。 前海位于深圳西部、珠江口东岸,毗邻港澳,规划面积15平方公里,规划期至2020年。本规划是指导前海深港合作发展现代服务业的行动纲领和编制相关专项规划的依据。 一、总体思路 充分发挥经济特区先行先试作用,利用粤港两地比较优势,进一步深化粤港紧密合作,在前海合作发展现代服务业,以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为我国构建对外开放新格局、建立更加开放经济体系作出有益的探索,为全国转变发展方式、实现科学发展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一)重要意义。 ——有利于实现国家对外开放战略的新要求,培育参 与全球竞争新优势。合作发展现代服务业是我国提高开放 型经济水平的内在要求。利用香港服务业发达的优势,着力加强与港澳合作,在前海高起点高水平发展现代服务业,在重点领域率先取得突破,有利于提高服务业国际化水平、增强国际竞争优势和国际资源配置能力,为我国制造业参与国际竞争提供更好的服务支撑。 ——有利于以现代服务业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探索加 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新模式。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是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有效途经。前海以现代服务业的跨越式发展,重点引进和培育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和区域服务能 力的生产性服务企业,打造功能突出的现代服务业集聚地, 不仅有利于促进珠三角世界级制造业基地转型升级,形成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双轮驱动的现代产业体系,同时有利于为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探索新模式。 ——有利于提升区域合作水平,打造粤港澳合作新载体。粤港澳地区是我国的重要国际门户,推进粤港澳紧密合作是提升我国区域合作水平的重要内容。前海位于粤港澳地区的核心节点,通过合作发展现代服务业,培育区域性现代

商务服务业发展规划意见(完整版)

商务服务业发展规划意见 商务服务业发展规划意见 (四)规划的期限 中期规划201X—201X年,远期展望201X年—201X年。 (五)规划的指导思想 坚持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商务服务领域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建设大市场,发展大贸易,搞活大流通,实现内外贸一体化和贸工农一体化为目标,以现代流通服务方式改造传统产业,创新消费和服务方式,引导商务服务业有序发展,发挥商务服务业的先导作用,促进结构优化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促进城乡经济协调发展和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六)规划的原则 1、以人为本,便民利民,城乡统筹,协调发展的原则; 2、结构调整,布局优化,互动发展的原则; 3、项目支撑,特色明显,重点突出的原则; 4、适度超前,多元投资,共同发展的原则; 5、规划先行,创新机制,依靠科技相结合的原则。 二、规划背景及现状 (一)规划背景 加快商务服务业的发展,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客观要求。我国人均gdp突破了1200美元,进入了前工业化时代,第一产业比重逐步下降,城市化进程进一步加快,服务业将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提供就业机会的主要行业,产业结构优化的先导产业。目前

我国大多数城市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都低于50,我州不到30,与发达国家相比低30多个百分点,发展空间较大。今年,国务院召开了改革开放以来的首次全国流通工作会议,并制订下发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第一个《国务院关于促进流通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昭示着我国商务服务业进入了快速发展的战略机遇期。在高度重视农业发展,保持二产平稳、快速、健康、协调发展的同时,把加快发展第三产业,即把商务服务业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是产业、贸易和消费结构升级的必然要求。 (二)“十五”期间商务服务业现状 第三产业增加值201X年预计达50.6亿元,平均增长 9.7,低于gdp平均增长率(1 1. 4) 1.7个百分点,占gdp的比重由201X年的3 1.78下降为2 7.8,下降 3.98个百分点,全省排位第8位; 其中批发贸易餐饮零售业201X年预计实现增加值1 4.99亿元,平均增长 10.96,占gdp的比重为 8.2;比201X年的 8.6下降0.4个百分点;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01X年预计实现4 8.97亿元,平均增长1

昌平区十三五时期商业服务业发展规划

l 昌平区“十三五”时期商业服务业发展规划 昌平区商务委员会

目录 前言..................................................................................... - 1 - 一、回顾及现状..................................................................... - 2 - (一)行业规模持续扩大.................................................. - 2 - (二)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 2 - (三)经济贡献进一步提高.............................................. - 4 - 二、机遇与挑战..................................................................... - 4 - (一)优势与机遇.............................................................. - 4 - (二)问题与挑战.............................................................. - 5 - 三、发展目标......................................................................... - 9 - (一)指导思想.................................................................. - 9 - (二)总体目标及预期指标.............................................. - 9 - 四、重点任务......................................................................... - 9 - (一)积极促进居民消费.................................................. - 9 - (二)提高生活性服务业品质........................................ - 11 - (三)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 - 12 - (四)调整提升商品交易市场........................................ - 13 - (五)主动融入协同发展................................................ - 14 - (六)引导行业规范发展................................................ - 15 - 五、空间布局....................................................................... - 16 - (一)三中心.................................................................... - 17 - (二)多网点.................................................................... - 19 - 六、保障措施..................................................................... - 21 - (一)加强领导,统筹协调............................................ - 21 -

关于2018年全县现代服务业发展工作的意见 (送审稿)

2018年全县现代服务业发展工作实施意见 (送审稿) (2018年1月27日) 2018年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施“十三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为全面推进我县服务业转型发展,现就2018年全县现代服务业发展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总体思路 按照省十三届三次全会和市委七届五次全会、县委十二届四次全会的部署要求,坚持新发展理念,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聚力创新、转型升级为导向,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水平为中心,聚焦重点领域和新兴领域,组织实施现代服务业提质增效“5个3”计划,努力构建优质高效、充满活力、竞争力强的现代服务业产业新体系,加快形成服务经济发展新动能,为实现“三争”目标提供强力支撑。 二、工作目标 夯实“三二一”产业结构基础,实现服务业增加值220亿元,增长10.5%;确保服务业增速高于GDP增速2个百分点以上;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46%以上,提前完成“十三五”服务业发展目标。 1.创建三大服务业集聚示范区。按照“区域集中、产业集群、企业集聚”的原则,打造一批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和创

新载体,提升服务业集聚区集约发展水平,综合服务集聚区(泵阀产业配套服务区)创建市级甲等服务业集聚区,滨海港临港产业(综合新能源产业)服务业集聚区、沿海环保科技服务业集聚区创建市级乙等服务业集聚区。各镇(区、街道)、园区结合民营创业园建设,因地制宜地开展服务业集聚区等级创建。 2.推进30个重大项目建设。全年新上5000万元以上服务业项目30个以上,其中5亿元以上服务业项目3个以上。着重加快滨海港区物流园、医药高科技加速器、滨海电子信息智慧园、民俗酒香小镇、城北新经济产业园等市、县“两重一实”服务业项目建设,确保完成34.7亿元的年度投资计划。全力推进镇(区、街道)、园区服务业项目建设。 3.新增30家以上规上企业。深入实施服务业龙头企业培育行动计划,着力培育城北新经济产业园、四季年华等一批龙头企业,形成一批创新活力强、就业贡献大、支撑作用显著的市场主体,新增规上服务业企业30家以上。 4.开展3次以上重大招商活动。围绕服务业重点领域,组织3次县级以上现代服务业重大招商活动,重点做好市组织的“上海招商活动”,以及杭州、广州(深圳)等地招商活动。各镇(区、街道)、园区在参与全县服务业招商活动的同时,强化招商队伍建设,采取敲门招商、以商招商等多种招商形式,加大对重大项目的跟踪和洽谈力度,确保完成

最新广州市现代服务业发展规划

广州市现代服务业发 展规划

广州市现代服务业功能区发展 规划纲要

目录 第一部分发展基础与环境 (9) 一、发展基础 (9) (一)现代服务业集聚态势日益显现 (10) (二)现代服务业呈现圈层分布特征 (11) (三)商贸商务与总部经济效应日益凸显 (11) (四)金融、物流、信息、创意、文化、科教、旅游休闲功能区初具 规模 (12) (五)服务贸易及外包业务稳步发展 (12) (六)多方合力推动功能区良性发展 (13) 二、发展环境 (14) (一)主要机遇 (14) (二)主要挑战 (16) 1.来自产业升级和人居环境改善的迫切需求 (16) 第二部分总体发展思路 (19) 一、指导思想 (19) 二、规划原则 (19) (一)体现城市战略与定位 (19) (二)体现城市特色与品质 (19) (三)体现统筹发展的要求 (20) (四)体现重大设施的支撑 (20) (五)体现与相关规划的衔接 (20) 三、发展目标 (21)

(一)总体目标 (21) (二)阶段目标及工作重点 (23) 四、推进策略 (23) (一)“中调”引领 (24) (二)“亚运”推动 (24) (三)“创新”驱动 (24) (四)“转型”促动 (25) (五)“总部”带动 (25) 第三部分空间布局 (27) 一、总体布局 (27) 二、“一区聚合,双轴驱动” (28) (一)“一区聚合” (28) (二)“双轴驱动” (29) 三、“三心拓展,四极辐射” (31) (一)“三心拓展” (31) (二)“四极辐射” (32) 四、八大现代服务业功能区 (34) (一)八大功能区的划分 (34) (二)八大功能区的发展导向 (37) 第四部分规划与发展重点 (39) 一、中央商务区 (39) (一)发展思路 (39) (二)主要集聚区 (40) 二、西部商贸文化创意区 (44) (一)发展思路 (44)

盐亭县“十三五”服务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doc

西安医学院外派进修访学和在职攻读博士学位管理办法(暂行) 西医发〔2014〕6号 为加强我校教师队伍建设,促进中青年教师教学、科研水平提升,提高教师校际和国际交流能力,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一条选派的国内外访问学者对象为我校在职教师,并具备以下条件:(一)在我校从事教学科研工作三年以上,政治思想素质好,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良好的职业道德。 (二)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副教授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其中教授年龄一般不超过50岁,副教授一般不超过45岁。 (三)优先考虑重点学科、重点专业或符合学校战略发展需求的学科、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 (四)出国进修访问学者,还应具有相应的外语水平和交际能力,或参加过出国外语培训学习成绩合格。 第二条接受进修访问学者的学校应是教学科研水平高、师资力量雄厚的国内外知名院校和科研院所。 第三条进修访问学者的培养工作实行指导教师负责制。指导教师应具有指导研究生的能力,师德高尚,学术造诣高深,工作认真负责,主持承担了能让访问学者参与的科研项目。 第四条进修访问学者和指导教师应共同协商制订研修计划,在导师指导下,以参加科研为主,并适当参与课程讲授、教材编写等其他教学工作。 第五条进修访学期限一般为半年至一年。

感谢你的观看 第六条申报程序 (一)由教师发展中心向全校公布接受我校进修访问学者的国内外合作高等学校的接受计划,各院(系)部按照公布的接受计划,经院(系)部领导班子集体研究,向教师发展中心推荐符合条件人选,并提交《西安学院中青年教师国内/外访问学者推荐表》。教师个人提供的对方接受(邀请)证明进行自荐,也需经院(系)部领导班子集体研究,向教师发展中心提出初步意见,并提交《西安学院中青年教师国内/外进修访问学者推荐表》。 (二)经教师发展中心审核、学校批准后,最后确定进修访问学者录取名单。 第七条管理与考核 (一)我校与外派进修访问学者签订《西安医学院中青年教师国内/外进修访学协议书》。双方应严格遵守《协议书》约定条款内容,不得违约。 (二)进修访学结束后,接受学校和指导教师对我校派出的进修访问学者的学习表现、从事的主要工作、取得的主要成果和收获等情况,做好客观公正的考核评价。经考核合格者由接受学校颁发《进修访学结业证书》。我校派出的进修访问学者回校后填写《西安医学院中青年教师国内/外进修访学结业考核表》,总结进修访学成果,作出专题汇报。 (三)我校派出的进修访问学者回校工作后一年内,教师发展中心会同所在院(系)部对其教学科研发展情况以及接受学校培养效果做出考核评估。 第八条待遇 (一)我校派出的进修访问学者进修访学期间的基本工资、绩效津贴、福利待遇和职务评聘等原则上不受影响,但对出国进修访问学者的上述费用须在

内蒙古自治区级服务业集聚区认定条件

内蒙古自治区级服务业集聚区认定条件 一、基本条件 (一)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市总体规划。 (二)有完善的集聚区建设规划,集聚区边界清晰、业态突出、目标明确。 (三)有专门的管理服务机构,实行统一管理和服务。 (四)公共服务功能完善,能够为入驻集聚区企业提供信息咨询、技术创新、人才培训等公共服务。 二、类型条件 (一)现代物流园区:以现代物流企业为主体,具备加工、配送、分拣、包装、仓储、运输、货代、信息、金融、保险、税务等功能,入驻园区企业达到30家以上,年营业额10亿元以上。 (二)商贸功能区。以大型商圈、商贸物流、传统交易市场为基础,通过转型升级形成商品集散、物流配送、流通加工、检验检测、批发交易等基本功能及电子商务、信息服务、研发设计、金融服务、商品展示等配套功能,年营业额10亿元以上。 (三)旅游休闲区:以A级旅游景区或城市特色街区为主题,以完善的配套设施为基础,具备观光游览、休闲娱乐、餐饮购物等功能,年接待20万人次以上。 (四)中央商务区:以金融、会展、商贸、商务活动或

企业为主体,写字楼、酒店、公寓等设施配套齐全,企业总部或者地区总部集中,交通便利。以商贸为主的中央商务区年营业额达到20亿元以上,以总部经济为主的中央商务区入驻企业50家以上。 (五)科技创业园区:具有企业发展所需要的技术支撑体系和配套基础设施,能够为企业提供技术检测与推广、产品研发与试验、科技成果产业化、科技企业孵化等服务,注册科技类企业达到15家以上。 (六)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拥有一定数量的自主知识产权,原创产品占有一定的市场份额,有良好的品牌影响力;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完善,能够为创意企业开展工业设计、建筑设计、服装设计、影视制作、艺术设计、广告策划、动漫游戏等活动提供保障,注册创意及相关产业链配套企业达到15家以上。

服务业发展工作思路

服务业发展工作思路 一、XX年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根据中央提出经济发展方式“两个转变”即:促进经济增长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促进经济增长向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的总要求,全面贯彻落实市委“港口引领、陆海联动、多极发展、全面跨越”总战略,围绕建设“台州北部服务业中心”和“宜居城市”目标,做到“三突出、三加快”和“四注重、四推动”: 1、“三突出,三加快”: 突出头门港建设,加快港口服务业形成。发展港口服务业,有利于提高港口运作效率,提升港口竞争力,发挥“一港带全局”的放大效应,带动我市经济发展。谋划长远、着手眼前,着重围绕“产业港、物流港、贸易港”的功能,突出头门港的龙头作用,加强与央企、国企开展项目推介和招商选资工作,大力发展物流、大宗商品交易、集装箱运输、储运等港口服务业。 突出“三圈两岸”平台建设,加快服务业集聚发展。建设服务业集聚平台,有利于促进产业集聚、企业集中和功能集成,提高服务业投资的质量和效益。根据区域和产业目标定位和发展优势,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建设一批服务业

集聚区,重点建设“三圈两岸”平台。加强项目推介和招商选资工作,瞄准引进一批带动能力强、示范作用突出的国内外知名企业,大力发展总部经济、商贸综合体、楼宇经济和金融创新等新型业态。 突出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加快服务业结构优化。生产性服务业是我市服务业中的短板,当前我市正处于工业化加速阶段,需要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来保障。重点扶持培育现代物流、金融、科技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另一方面,要继续抓企业分离发展服务业,鼓励企业做强主业,分离发展服务业,加快生产性服务业主体培育,推进服务业结构转型升级优化。 2、“四注重,四推动”: 注重融合发展,推动三次产业互动共赢。融合发展是服务业发展的基本方向和重要特征,特别是工农业与生产性服务业联系日趋密切。要围绕我市工农业发展现状和需求,大力发展现代物流、研发设计、市场营销、教育培训和电子商务等新兴服务业,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和产业链延伸,实现一、二、三产的互动发展。 注重统筹发展,推动城乡服务业协调共进。一方面,要突出城镇中心区建设,强化城市服务业综合功能,增强城市辐射带动能力。另一方面,要引导服务业向农村延伸,提高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水平,着重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农村商

北京市“十一五”时期服务业发展规划

北京市“十一五”时期服务业进展规划 序言 “十一五”时期,是首都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升级的关键时期。加快服务业进展,关于带动全市经济结构调整、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增强首都综合服务功能具有重要意义。本规划是北京市“十一五”时期的一项重要专项规划,是对《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进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有关内容的延伸和细化,是指导北京市服务业进展的重要依据。

规划期限:2006年至2010年 本规划编制的要紧依据是: 1.《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进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进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 3.国务院对《北京都市总体规划(2004年—2020年)》的批复; 4.《北京都市总体规划(2004年—2020年)》; 5.《中共北京市委关于制定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进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6.《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进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 注:本规划中的服务业是指第三产业。 第一部分进展基础 一、进展现状 “十五”时期,全市紧紧围绕“新北京、新奥运”的战略构想,坚持“三二一”产业进展方针,大力进展现代服务业,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服务业结构和空间布局进一步优化,进入稳定增长的内涵式进展时期。目前,服务业已成为支撑经济进展、优化产业结构、保障充分就业、提升生活品质的主导行业,在首都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进展中具有重要地位。 (一)服务业快速进展,对首都经济社会持续协调进展发挥了主体支撑作用。“十五”期间,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2.3%

左右,2005年达到4761.8亿元,占同期地区生产总值的69.1%,居全国首位,服务业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始终保持在60%以上,对首都经济社会进展的主体支撑作用显著。 (二)服务业结构升级趋势明显,完善了首都都市的综合服务功能。 “十五”期间,在批发零售、住宿餐饮等传统行业接着进展的基础上,以金融保险、信息服务等为代表的生产性和外向型服务行业不断进展、壮大,2005年,金融业增加值占服务业比重为17.6%,信息服务业增加值占服务业比重为12.2%,促进了首都都市综合服务功能的丰富和完善,成为北京服务业进展的主导产业。 (三)重点功能区建设取得成效,初显服务业集聚化态势。 依托都市中心区的区位、人才等优势,中关村科技园区、商务中心区(CBD)、金融街、王府井西单核心商业区等重点功能区进展水平提升、效益显现,初步形成具有鲜亮首都特色的科技、

成都市金牛区现代服务业发展规划(doc 15页)

成都市金牛区现代服务业发展规划(doc 15页)

成都市金牛区现代服务业发展规划 (2007-2011) 填报时间: 2009-04-30 责任单位:金牛区商务局 现代服务业已经成为多数国家和城市服务业发展的主体,成为经济结构优化提升和经济快速发展的主要推动力,成为现代经济增长中最具创新性和活力的重要部分。为加快我区产业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增强作为中心城区的城市功能和作用,依据《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成都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成都市商业网点发展规划》以及《成都市金牛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

规划纲要》,结合全区服务业发展实际,特制定本规划,以指导我区现代服务业的稳健推进。一、发展基础 (一)发展现状 我区服务业经过多年发展,已成为全区经济的重要支柱。2000-2006年服务业平均增速达到14 %以上,2006年服务业增加值达194.04亿元,占全区国内生产总值的62.21%。现代物流、餐饮娱乐、房地产、会展等服务业品牌优势明显,科技服务、专业技术服务、中介咨询等现代服务业新型业态发展迅速。 1、科技服务业优势较为明显 我区具有大力发展科技服务业的载体优势、市场主体(企业)优势、科技产业优势、科研力量和人才优势。成都金牛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一期总部基地紧邻成都市高新西区,是成都市高科技产业发展聚集发展区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该区域已汇集汇源、金亚等电子信息发展主导企业及康弘、新中汇、和正、大西南等大型现代生物制药企业。通过多年发展,这些企业在促进科技成果的产业化、科技创新的广度和深度以及促进区域经济快速发展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已经成为我

沐川县服务业发展规划

沐川县服务业发展规划 (2011年——2015年) 为进一步优化我县服务业发展环境,提升服务业发展水平,推动我县服务业经济更快、更好发展,结合我县实际,特制定本发展规划。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为发展理念,以旅游服务业为龙头,商贸服务业为骨干,其他服务业为支撑,创新消费和服务方式,引导服务业有序发展,发挥服务业的先导作用,全面提升我县综合竞争力和生活品质,形成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新格局,为我县实现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注入新动力。 二、基本思路 立足沐川实际,强化比较优势,突出发展特色。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以技术进步为支撑,以重点项目带动现代服务业发展。进一步做大做强旅游服务业和现代流通服务业,打造具有沐川特色的商贸、酒店、餐饮业和专业市场,大力发展生态旅游、生态食品、现代物流、商贸服务。调整、优化服务业行业结构,提高服务业的整体素质和优势行业竞争力,通过拓展提升生产性服务业、培育消费性服务业,以三产的发展促进现代工业转型,促进传统服务业的网络化、品牌化经营,促进新兴服务业向规模化、效益化发展,最终建立以生态旅游、现代物流为主的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实现一、二、三产业的协调快速发展和沐川

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三、主要目标 1、全县服务业在一二三产业中的比重明显提高,达到23%;产业质量显著提升,第三产业就业人数占全社会就业人数的30%以上;公共服务城乡均等化程度显著提高,服务业发展水平与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5%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年均增长15%以上; 2、建成市级以上星级“农家乐”12家以上,接待游客10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5亿元以上,年均增长20%; 3、2015年,累计完成交通投资50亿元以上,交通总里程达到2000公里; 4、县城建成区面积达到8平方公里,城镇绿化覆盖率达到45%; 5、完成卫生执法监督大队综合楼和县120急救中心建设;按照规划,力争引进1—2个民营医院; 6、农村五保户集中供养率提高到70%以上,完成城区综合敬老院建设; 7、新增城镇就业6000人,下岗失业和失地无业农民再就业250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开展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1.2万人,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输出8万人; 8、实现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达标率100%,农民健身工程覆盖率达50%以上,实现村村建农家书屋; 9、专利申请量达到3件以上,实现科技贸易额亿元以上,

关于现代服务业发展工作汇报

关于现代服务业发展工作汇报近年来我县围绕“新型工业县、优秀旅游城、生态示范区”发展战略,坚持文旅结合、商旅互动,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努力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全县现代服务业发展呈现出快速增长的态势。2013年,全县,第三产业增加值22。55亿元,增长10。8%,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68。7%;第三产业实现税收亿元,占全县总税收的%;服务业从业人员占全社会就业人数的比重达到%。但是,目前全县现代服务业在发展机制上、在规划引领上、在政策引导上,还需加大资源整合力度。下一步,我们将着力做好以下三个方面工作。 一、突出规划引领、项目支撑,夯实现代服务业发展基础 在服务业发展总体规划的指导下,认真抓好现代物流、专业市场、商业网点以及教育、文化、旅游、信息产业等行业专项发展规划的编制。进一步完善优化《县加快服务业发展若干意见》,切实发挥好现代服务业在新形势下对经济的拉动和提升作用,加快完成《“十二五”商贸和物流发展规划》和《县城市商业网点规划》。大力推进《粮药物流园区》、《文化产业园区》、《新城商业综合体》、《和谐国际金融中心》等项目规划的实施。坚持把抓项目、促投资作为经济增长的主引擎,以现代商贸集聚区建设规划为抓手,以提升城乡商贸中心设施水平、完善业态布局为重点,大力推进现代服务业重点项目建设。今年,我县引进、实施了“道地中药材全球

交易中心、新城商业综合体、九龙服装城、大南街中心商务区、和谐国际金融中心”等一大批商贸流通重点项目。这一批大型商业项目建成营业后,将为提升城市功能、优化网点布局、方便市民消费、增强商贸流通业持续发展能力发挥重要作用。 二、突出政策配套、人才保障,创优现代服务业发展环境 针对不同领域、不同性质服务业企业,进一步明确各方面优惠政策。加大对现代服务业发展的资金投入支持力度,建立服务业发展促进基金,进一步推行服务业标准化建设,推动品牌服务战略实施和名牌扩张,引领现代服务业整体发展。实行有利于服务业发展的土地管理政策,加强和改进土地利用计划调控,适当增加服务业发展用地。 一是对列入国家鼓励类服务业项目在用地指标上给予优先安排。对规划布局的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建设项目和服务业重大项目,优先保障用地指标。四星级以上酒店优先安排用地指标,不实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可按符合规定的最低价起始招拍挂出让土地。 二是在城市新区规划建设中要优先安排足够空间的商业用地。 三是规划建设城市新建居住区,按国家规范标准规划配套便民商业服务设施、停车场和再生资源回收网点。 四是对经县政府批准设立的现代物流集中区开发建设,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