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少数民族文化的“基因库”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云南少数民族文化的“基因库”

云南不只有旖旎的自然风光,更有瑰丽的民族文化,在当今的云南各少数民族中仍保留大量独特的文化传统,多种分属不同民族的不同文化又能和谐共生,而当我们走进博物馆,去看那历尽沧桑的古滇青铜文物,去感知其所呈现的各种文化信息时,总有种似曾相识的感觉,总以为历史就在我们身边。今天丰富多彩的云南少数民族文化与曾经扑朔迷离的古滇文化到底有着怎样的关系,这恐怕得从古滇文化的历史渊源谈起。

诚然,任何一种古代文化的形成和发展都不会是孤立进行的,不同地区之间文化上的交流与互相影响也是不可避免的,以我们现有的资料来看,古滇文化至少包含这么几种文化元素:

一、古代百越民族文化

古越人生活在我国长江以南地区,因种属繁多,故以“百越”称之,其从春秋战国至秦汉广泛地分布于我国东南沿海地区、两广地区和云南。古滇人的多种文化习俗就源于古越人,如猎头、赤足、纹身、祭柱、蛇崇拜等,因此,有专家甚至认为越人就是创造古滇文化的主体民族。

二、古代羌族文化

古羌人原生活于我国西北的青海、甘肃等地区,因其生活的区域毗邻俄国南西伯利亚地区,故其文化习俗深受南西伯利亚的斯基泰文化影响。据有关专家考证,古羌人曾有大规模向西南地区迁徙的迹象,而正是在这种迁徙过程中,带有斯基泰特色的古羌族文化传到了云南地区。在出土的古滇青铜器上,有很多鹿、虎、狼、牛、羊等动物形象,而且着重刻画了这些动物之间的捕食争斗的场面,这些风格与斯基泰文化的风格是非常相似的。

三、古代濮人文化

濮人是我国南方的古老民族之一,原生活在江汉地区,春秋战国以来渐向川东、黔西、及滇东地区迁徙。在古滇青铜器实物上所呈现的诸多人物形象中就有历史文献中所描

绘的濮人,而且很多青铜器的制作风格也似有濮人的风格。

正是这些古代民族的血液流淌在了一起、智慧凝聚在了一起、创造合流在了一起,从而形成了古滇人,也正是这些古代民族文化的基因汇集于滇中大地,经过千百年的水乳交融和沧海桑田,形成了包罗万象又自成一体的地域性土著文化――古滇文化。

我们在东汉以后的历史文献中几乎已经见不到关于古

滇人的记载,而今天我们所认识的古滇文化似乎只能来自于考古发现的几件文物了,今天我们去打量云南各少数民族的各种礼仪、风俗、习惯时,我们不难断定,古滇文化仍然在

我们中间延续着,且播撒的更加广泛,其一直影响着云南各民族,甚至影响到东南亚各国。

首先,从民族的族源和血缘传承的方面来看。古代羌人、越人、濮人共同创造了辉煌的古滇文化,东汉后他们虽然退出了历史舞台,但他们的后裔仍然世代相沿地创造着自己的文化,将云南民族文化推向新的发展阶段。古滇文化的这些创造者们与今天云南境内的各少数民族有着不可分割的直

接关系。据专家考证,曾经的越人发展成为今天的壮、傣等民族;曾经的古羌人后来分化发展成为今天的彝、白、藏、纳西、哈尼、傈僳、阿昌、景颇、怒、独龙、拉祜、基诺、普米族;曾经的濮人,后来分化发展成为今天的布朗、佤和德昂族。可见今天云南境内与当年的滇文化的创造者有明确的族源关系,即前者是后者的直接后裔和文化传人,因此他们之间有一种内在的文脉传承关系,这说明,现代云南民族文化就是古滇文化的延续和发展。

其次,从古滇文化的直接遗存方面来看。古滇的一些特色文化仍然存留于当今的越系民族之中,对这些民族的经济文化的发展和社会生活仍有重要的影响。这些直接的遗存主要有:一、稻作文化。古代百越民族是我国较早掌握水稻栽培技术和以水稻为主食的民族,而直至今天的壮、傣等民族种植的主要粮食也是水稻,也因此衍生出许多稻米为主材的美食,如米线(米粉)、粽子、糍粑等。二、善于操船。当

年汉武帝为征服古滇国做军事准备时,就在长安城外开凿昆明池用于操练水军,此即《大观楼长联》中“汉习楼船”一句的出处,很多人怀疑此事的真实性,但我认为这是有道理的,因为滇中地区分布着许多高原湖泊和江河,船自然成为一种很好的交通工具和生产工具,在很多古滇文物中就有人们在船上捕鱼、作战、竞渡的场面。特别是在晋宁石寨山发掘的一面铜鼓上就刻画了一个激烈的竞渡场面,而且整个场面与今天傣族的龙舟竞渡如出一辙,可见古滇人善于操船习俗的流传。三、铜工艺文化。云南是有色金属王国,有得天独厚的铜、锡、铅矿藏,古滇人因地制宜地发展制铜技艺,而这些技艺流传至今,成为各族人民发展民族经济的重要法宝。四、其它特殊传统和习俗。诸如猎头、纹身、赤口(因喜好嚼槟榔而至口齿发红)、剽牛、蛇崇拜等习俗,一直保留和沿袭在壮、傣、布依等少数民族中,显示出滇文化强大的生命力。

再次,从古滇文化的扩散性影响来看,其深刻影响了后来的诸多少数民族。滇人的干栏式民居建筑风格广泛影响了傣、壮、景颇、基诺、拉祜等民族。滇人用来从事纺织的“踞织机”一直流传在今天的彝、景颇、独龙、拉祜、傈僳、阿昌、普米、佤、怒等少数民族中。滇人粗放的制陶技术被傣、佤等民族继承下来。滇人的铜鼓文化不仅留于壮、傣两族中,在苗、瑶、彝、拉祜、纳西、布朗、普米、阿昌、德昂、怒

等民族中也可听到铜鼓悠扬的声音,甚至像越南这样的东南亚国家的一些民族也有使用铜鼓的习俗。滇人的剽牛习俗也一直流传于傣、景颇、佤族的民间,他们每逢有重大活动就会进行剽牛仪式。

综上所述,古滇人是多民族融合的产物,古滇文化随之具有兼容并包和丰富多彩的特性,且在历史的长河中古滇人并未真正消失,他们只是扩散到了更广泛的人群中,分化出更多的民族,而古滇文化的基因也随之扩散到更广泛的族群和地域,成为今天云南民族文化的重要基础,由此可见,古滇文化不愧为云南少数民族文化的“基因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