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三语文二轮复习专题古诗鉴赏定势思维-怀古诗教案新人教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
自古以来,历代文人志士所写的咏史怀古诗,以“文学的语言,史论的笔法;感人的形象,动人的议论;富于情韵的艺术境界,耐人寻味的哲理意绪”,深受人们的喜爱,成为我国古典诗歌宝库中不可或缺的内容,近年来的高考中也多有涉及。今天,我们就来共同研讨这一类诗歌该如何解读。
二、复习预习
请鉴赏下面的怀古诗。
蜀相(杜甫)
蜀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sss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鉴赏提示:
这首诗先写景,后写人。诗人幽幽思古,感慨万千,遥念诸葛亮可歌可泣的一生,为他的业绩和精神所感动;盛赞刘备的礼贤下士和诸葛亮的雄才大略与深谋远虑以及君臣相契、如鱼得水的情景。结尾两句,诗人想到诸葛亮多次北伐,情系匡复汉室,具有统一中国的雄心大计,可惜操劳过度,死于军中。对此诗人充满了哀思与痛惜之情。
因此,这不仅是一首咏史诗,而且将咏史与讽今、咏人与写己有机结合起来。他写诸葛亮的雄才大略,就是希望当朝出现类似的英雄来平定天下;他写刘备的三顾茅庐,就是讽喻当朝皇帝不要猜忌贤才、黑白不辨;他写诸葛亮的未捷先死,就是抒发自己壮志未酬、一生潦倒的悲愤。
三、知识讲解
考点1
主要内容:
1.咏古迹。
2.怀古人。
3.忆古事。
考点2
思想情感:
1.感慨盛衰无常。
2.感慨壮志难酬,报国无门。
3.感慨国运衰微。
4.抒发爱国情怀。
5.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奢侈淫逸。
6.反思历史。
考点3
表现手法:
对比、触情入景、寓情于景、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虚实结合、拟人、借古讽今、吊古伤今、用典。
四、例题精析
【例题1】
楚江怀古①
唐马戴
露气寒光集,微阳下楚丘。
猿啼洞庭树,人在木兰舟。
广泽生明月,苍山夹乱流。
云中君②不见,竟夕自悲秋。
【注】①唐宣宗大中初年,诗人因直言,由山西太原幕府掌书记贬为龙阳(今湖南汉寿)县尉,写下了《楚江怀古》三首,这是其中的第一首。②云中君:云神。云中君为《楚辞九歌》篇名,此处指代诗人屈原。
【题干】1.广泽生明月,苍山夹乱流是晚唐诗中的名句,除对仗外,本句还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效果如何?请结合诗句加以赏析。
【答案】两句诗运用了动静结合的手法。广泽生明月,广泽即广阔的洞庭湖面是静的,明月本来也是静的,但一个生字,赋予了明月以活泼泼的生命,将其冉冉升起的动感写出来了,该句以动写静,描绘出了洞庭湖的阔大与静;苍山夹乱流,苍山是静的,乱流是动的,该句动静结合,写出了青山茫的苍,江流的喧闹。两句动静结合,描绘出了一幅阔大的楚江月夜山水图,给人以无限的遐想。
【解析】雾露团团凝聚寒气侵人,夕阳已落下楚地的山丘。猿在洞庭湖畔树上啼叫,人乘木兰舟在湖中泛游。
明月从广漠的湖上升起,两岸青山夹着滔滔乱流。云中仙君怎么都不见了?我竟通宵达旦独自悲秋
【题干】2.全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结合原诗作简要分析。
【答案】诗题怀古,实是抒发自己的感情,自己仕途失意,泛游楚江,听到猿啼,看到微阳、乱流等萧瑟清冷的暮秋景色,让诗人倍感寂寞悲凉,对景怀人,很自然地想起屈原来。云中君不见,竟夕自悲秋,他想起屈原《九歌》中的云中君。然而,云神无由得见,屈子也邈矣难寻,诗人自然更是感慨丛生了。(2分)全诗以悲愁作结,既抒发了对忠君爱国但报国无门的屈原的爱慕、缅怀之情(2分),又抒发了自己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悲伤愁苦之情。
【解析】从这首诗可以看到,清微婉约的风格,在内容上是由感情的细腻低回所决定的,在艺术表现上则是清超而不质实,深微而不粗放,词华淡远而不艳抹浓妆,含蓄蕴藉而不直露奔迸。马戴的这首诗,可说是晚唐诗歌园地里一枝具有独特芬芳和色彩的素馨花。
【例题2】
满江红·金陵怀古
萨都剌①
六代豪华,春去也、更无消息。空怅望,山川形胜,已非畴昔②。王谢堂前双燕子,乌衣巷口曾相识。听夜孤城,春潮急。思往事,愁如织。怀故国,空陈迹。但荒烟衰草,乱鸦斜日。玉树歌残秋露冷,胭脂井坏寒螀③泣只有蒋山青,秦淮碧!
【注释】①萨都剌,元代诗人,在元文宗至顺三年调任江南诸道行御史台掾史,移居金陵。该词大约作于此时从前。③寒螀:寒蝉。
【题干】1.听夜深、寂寞打孤城,春潮急”中“急”字好在哪里?请简析之。
【答案】一个“急”字既烘托出夜深的静谧氛围,又形象地刻画出潮水寂寞而又不甘寂寞的
情状,表现出作者孤独惆怅的心绪也如这潮水一般澎湃。
【解析】整首词通过山川风物依旧而六朝繁华不再的对比,抒发了作者深沉的怀古感慨。全
篇从“六代”入笔,但涵盖面又不仅仅是一个时期、一个地域。作者意在慨叹繁华易逝、富
贵不能常有,包含着作者深沉强烈的人生历史感受,是对人生易逝、贵贱无常的感叹,也是
对千古兴亡、古今沧桑巨变的概括。这篇作品,使人感受到的是一份昔荣今衰的悲情,它又
超越了一己之感伤、一时之哀叹,使作品的主题负载着超越时空的永恒的意义。
【题干】2.请从写作手法的角度简析这首词的艺术特色。
【答案】①对比手法:拿山川风物依旧和六朝繁华不再的对比,表达惆怅孤寂之情;②善于
化用前人诗句和典故入诗,点化自然,不露痕迹;③直抒胸臆:“思往事,愁如织。”用直白
的语言表现了情绪的激越;④融情于景,将情感巧妙地熔铸在景物中,如“听夜深,寂寞打
孤城,春潮急”。
【解析】艺术手法上突出的特点,是作者善于化用前人的诗句和典故,而又点化自然,不露
痕迹。象“王谢堂前双燕子,乌衣巷口曾相识”,化用后并不显得生搬硬套、游离词外,而能
与整首词的意境融合,浑然天成,且糅入了新意。“听夜深”三句也是如此,在化用之中迸发
真情,使作品的怀古感慨在积淀的历史中变得更加深沉和悠远。“玉树歌残秋露冷”两句运用
陈后主一盛一衰的典故,与整首词物是人非、往事已休、抚今追昔的感慨意脉相通,用在作
品中,自然贴切、意味深长。
【例题3】阅读下面诗歌,回答问题。
台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