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负荷的自我监测

合集下载

《运动负荷的自我监测》教案范文

《运动负荷的自我监测》教案范文

运动负荷的自我监测》教案范文人教版初中体育与健康《运动负荷的自我监测》教案一一、学情分析:所在班级情况,学生特点分析:学会运动负荷的自我检测,主要包括脉搏、心率、心脏恢复率等概念、适宜运动心率的计算、判断方法、运动心率和运动后心脏恢复率的测定方法、简单判断运动负荷的方法等具体内容。

二、教学内容分析:所谓运动负荷,是指人做练习时所承受的生理负荷。

运动负荷包括运动量和运动强度两个方面。

在锻炼时只有运动负荷保持适宜,才能收到较好的效果,运动负荷过小过大都不行。

过小,则达不到锻炼的目的;过大,又超出了人身心所能承受的限度,对人身心健康和教学任务的完成都十分不利。

因此,要学会合理地安排和调节运动负荷。

三、教学目标:学会运动负荷的自我检测是本课时教学的重点内容,但由于内容较多,又具有一定的操作性知识学习的特点,建议教学中可在以教师重点讲解有知识点的基础上,把有关内容的深入学习与实践课的教学相结合,如在进行实践课耐久跑的教学前,可事先要求学生对有关适宜运动心率的计算、判断方法、运动心率和运动后心脏恢复率的测定方法、简单判断运动负荷的方法等具体知识点进行预习,而在耐久跑的教学中,可让学生自己测出跑后即刻的脉率指标,并与“适宜运动脉率”的公式计算出的自己的适宜运动脉率相对比,进而评价和调整自己练习时运动负荷。

在持续的耐久跑练习结束后,再让学生测出自己运动结束后1分钟内的脉率,并计算自己的心脏恢复率水平。

最后对怎样判断引导负荷大小内容的教学,学生一般都能看懂,建议教师结合活动园地的内容,要求学生课外学习完成。

四、教学难点分析:简单判断运动负荷的知识,检测运动负荷的方法,学会科学地参加体育活动。

五、教学课时:2课时六、教学过程:在体育锻炼中,运动负荷太小,还达不到锻炼身体的目的;运动负荷过大,则容易引起运动性疲劳,影响健康。

那怎样判断运动负荷的大小呢?我们可以通过掌握一些简单易行的方法来判断自己的运动负荷。

1、检测运动负荷的简便方法测定脉搏是检测运动负荷常用的简便方法。

初中体育运动负荷的自我监测教学教案

初中体育运动负荷的自我监测教学教案

初中体育运动负荷的自我监测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体育运动负荷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2. 培养学生掌握自我监测体育运动负荷的方法。

3. 引导学生学会根据自我监测结果调整运动负荷,提高运动效果。

二、教学内容1. 体育运动负荷的概念及其分类。

2. 自我监测体育运动负荷的方法:心率监测法、呼吸频率监测法、肌肉疲劳程度监测法。

3. 运动负荷调整策略。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体育运动负荷的概念、自我监测方法及运动负荷调整策略。

2. 教学难点:心率监测法的操作步骤及运动负荷调整方法的运用。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体育运动负荷的概念、自我监测方法及运动负荷调整策略。

2. 示范法:演示心率监测法的操作步骤。

3. 实践操作法:学生分组练习,运用自我监测方法,学会调整运动负荷。

4. 讨论法:分组讨论运动负荷调整策略的应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介绍体育运动负荷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2. 新课内容:讲解体育运动负荷的分类,自我监测方法(心率监测法、呼吸频率监测法、肌肉疲劳程度监测法)。

3. 示范演示:教师演示心率监测法的操作步骤。

4. 实践操作:学生分组练习,运用自我监测方法,学会调整运动负荷。

5. 讨论交流:分组讨论运动负荷调整策略的应用,分享实践经验。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对体育运动负荷概念的理解程度。

2. 评价学生掌握自我监测体育运动负荷的方法情况。

3. 评价学生运用运动负荷调整策略的能力。

七、教学反思2. 分析教学方法的有效性,探讨如何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3. 思考如何将本次课程内容与实际运动训练相结合,帮助学生更好地提高运动效果。

八、教学拓展1. 介绍其他体育运动负荷自我监测方法,如运动后心率恢复时间、血乳酸浓度监测等。

2. 讲解运动营养、运动恢复等方面的知识,帮助学生全面了解运动训练。

3. 推荐相关书籍、网站等资源,供学生课后进一步学习。

九、教学计划1. 下一节课内容预告:介绍运动训练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体育理论课《运动负担量的自我监测》教案

体育理论课《运动负担量的自我监测》教案

体育理论课《运动负担量的自我监测》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运动负荷的概念和重要性;2.掌握运动负荷量的自我监测方法;3.增强学生对自我身体状况的认知和关注。

二、教学内容1.运动负荷的概念和类型;2.运动负荷量的自我监测方法;3.运动负荷量对身体的影响。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运动负荷的概念和类型1.导入(5分钟)引导学生回忆他们经常参与的各种体育运动。

提问:你们有没有在运动过程中感到身体疲劳或不适?可能是什么原因导致的?2.讲解运动负荷的概念(10分钟)介绍运动负荷的定义和含义。

分析运动负荷是如何影响身体的。

3.分类讨论运动负荷的类型(15分钟)将学生分组,让每组选择一个运动项目,讨论该项目的运动负荷类型。

每组代表介绍他们选择的运动项目及其对身体的负荷特点。

第二课时:运动负荷量的自我监测方法1.讲解运动负荷量的重要性(10分钟)说明适当的运动负荷对身体的好处。

强调过大或过小的运动负荷对身体的负面影响。

2.介绍运动负荷量的自我监测方法(15分钟)解释如何使用心率、呼吸频率和主观感受等指标对运动负荷进行评估。

提供常用的运动负荷监测工具和应用的信息。

第三课时:运动负荷量对身体的影响1.分组讨论运动负荷量对身体的影响(15分钟)让学生重新分组,讨论过大和过小的运动负荷对身体的不同影响。

每组代表分享讨论结果。

2.总结运动负荷的重要性及自我监测的意义(10分钟)强调运动负荷量的合理控制对身体健康的重要性。

解释为什么自我监测是合理调整运动负荷的关键。

四、教学评估1.小组讨论参与度和表现评估;2.学生对运动负荷概念和自我监测方法的理解评估;3.学生对运动负荷量对身体影响的总结能力评估。

五、教学延伸1.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记录运动负荷量,尝试运动负荷量的自我监测;2.鼓励学生探索其他影响运动负荷的因素,如睡眠质量、饮食等;3.探讨运动负荷量对不同年龄、性别和身体状况的人的影响差异。

六、教学资源1.投影仪和投影屏幕;2.运动负荷监测工具和应用的介绍资料;3.白板和黑板书写工具。

学会运动负荷的自我监测(教学课资)

学会运动负荷的自我监测(教学课资)

运动负荷的自我监测1.教学设计学科名称:学会运动负荷的自我检测2.所在班级情况,学生特点分析:九年级(1)(2)(3)三个班体育课教学, 学会运动负荷的自我检测,主要包括脉搏、心率、心脏恢复率等概念、适宜运动心率的计算、判断方法、运动心率和运动后心脏恢复率的测定方法、简单判断运动负荷的方法等具体内容。

3.教学内容分析:所谓运动负荷,是指人做练习时所承受的生理负荷。

运动负荷包括运动量和运动强度两个方面。

在锻炼时只有运动负荷保持适宜,才能收到较好的效果,运动负荷过小过大都不行。

过小,则达不到锻炼的目的;过大,又超出了人身心所能承受的限度,对人身心健康和教学任务的完成都十分不利。

因此,要学会合理地安排和调节运动负荷。

4.教学目标:学会运动负荷的自我检测是本课时教学的重点内容,但由于内容较多,又具有一定的操作性知识学习的特点,建议教学中可在以教师重点讲解有知识点的基础上,把有关内容的深入学习与实践课的教学相结合,如在进行实践课耐久跑的教学前,可事先要求学生对有关适宜运动心率的计算、判断方法、运动心率和运动后心脏恢复率的测定方法、简单判断运动负荷的方法等具体知识点进行预习,而在耐久跑的教学中,可让学生自己测出跑后即刻的脉率指标,并与“适宜运动脉率”的公式计算出的自己的适宜运动脉率相对比,进而评价和调整自己练习时运动负荷。

在持续的耐久跑练习结束后,再让学生测出自己运动结束后1分钟内的脉率,并计算自己的心脏恢复率水平。

最后对怎样判断引导负荷大小内容的教学,学生一般都能看懂,建议教师结合活动园地的内容,要求学生课外学习完成。

5.教学难点分析:简单判断运动负荷的知识,检测运动负荷的方法,学会科学地参加体育活动6.教学课时:2课时7.教学过程:在体育锻炼中,运动负荷太小,还达不到锻炼身体的目的;运动负荷过大,则容易引起运动性疲劳,影响健康。

那怎样判断运动负荷的大小呢?我们可以通过掌握一些简单易行的方法来判断自己的运动负荷。

运动负荷的自我监测

运动负荷的自我监测

超 量 恢 复
肌肉或者肌群在适当运动练习之后,会使肌肉产生适度的 疲劳和形态功能等等方面一定程度的下降。通过适当时间 的休息,可以使肌肉的力量和形态功能等方面恢复到运动 前的水平,并且在一定时间之内,还可以继续上升并且超 过原有水平。随休息的时间延长,又逐渐下降回原有的功 能水平。如果下一次练习是在超量恢复(肌功能上升并超 过原有水平的一段时间内)的阶段进行的,就可以保持超 量恢复不会消退,并且能逐步积累练习效果。如此,通过 反复的肌力练习就可以使肌肉体积增大,肌肉力量增强。 这就是“超量恢复”。
成人安静时的正常心率为70—80次/ 分。初中生为80—90次/分。 在运动和情绪激动的时候可以使脉搏 加快,而休息、睡觉的时候脉率则会减慢, 在参加运动时,脉搏跳动的越快,说明运动 越剧烈; 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脉搏比不经 常参加锻炼的人低,而且恢复到正常水平所 需的时间也比不经常参加锻炼的人短。
两种方法都要注意
轻按
台阶试验
(一)测试方法及要求 测试时找一个同伴,他将帮助你保持适当的踏跳节奏。节奏为每分钟踏30次, 共3分钟。因此,你需要2秒钟上、下各踏一次也就是说,根据节拍器的节拍, 每响一下踏一次。在测试时你应左右腿轮换做,每次上下台阶后上体和双腿 必须伸直,不能屈膝 (二)测试后,你应立即坐下,并测量运动后3个时间段的心率。 即刻10秒 1分钟至1分10秒、 2分钟至2分10秒、
负荷
休息
练习效应
工作阶段
相对恢复阶 超量恢复 段
复原阶段
二.利用心率监测运动负荷
(一)心率的生理意义
1.心率的定义:每分钟心脏搏动的次数。 2.脉搏的定义:脉搏是指动脉血管壁随心脏的收缩和 舒张而发生的规律性搏动。 3.心率与脉搏的关系:在正常情况下,脉搏频率和心 率是一致的,在实践中常用脉搏来代替心率的测定。

检测运动负荷的简便方法

检测运动负荷的简便方法

检测运动负荷的简便方法
1. 心率监测:使用心率监测器可以实时监测心率,并根据特定的心率区间来评估运动负荷。

例如,可以使用卡尔沃氏公式计算出最大心率,并根据最大心率的百分比来确定不同程度的运动强度。

2. 累计距离:累积跑步、步行、骑车等活动的距离,可以根据一定的距离和时间单位来评估运动负荷。

例如,在跑步中,可以根据每公里的时间来计算每日或每周的运动负荷。

3. 主观感受:体育和健康专家认为,个体主观感受是评估运动负荷的重要指标之一。

使用自我评估量表,如Borg RPE(Ratings of Perceived Exertion)量表,让个体根据自己的感受和体验评估运动强度。

4. 加速计:加速计可以测量运动的速度和加速度,并通过计算出每个时间段中的加速度和变化来评估运动负荷。

例如,使用手环或运动手表采集运动数据,评估每日或每周的运动负荷。

需要注意的是,这些简便方法并不是精确的,因为它们无法较好地考虑个体的生理特征和运动史等因素,而运动的负荷也受伤害、环境等不确定因素影响。

在实际应用中,建议使用多个方法结合起来评估运动负荷。

运动负荷的自我监测教案

运动负荷的自我监测教案

运动负荷的自我监测教案第一章:运动负荷的概念与重要性1.1 运动负荷的定义解释运动负荷的概念,包括运动强度、运动时间和运动频率等因素。

1.2 运动负荷的重要性讨论运动负荷对于身体健康和运动效果的影响,以及如何合理控制运动负荷。

第二章:自我监测的方法与工具2.1 自我监测的方法介绍自我监测运动负荷的常用方法,如心率监测、呼吸频率监测和疲劳程度评估等。

2.2 自我监测的工具介绍用于自我监测运动负荷的工具和设备,如心率监测器、计步器和运动手环等。

第三章:心率监测与运动负荷的关系3.1 心率监测的原理解释心率监测的原理,以及如何测量心率。

3.2 心率与运动负荷的关系探讨心率与运动负荷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通过心率来评估运动负荷。

第四章:制定个性化的运动计划4.1 了解个人体能水平介绍如何通过自我监测心率等方法来了解个人的体能水平。

4.2 制定运动计划讲解如何根据个人的体能水平来制定合适的运动计划,包括运动强度、运动时间和运动频率等。

第五章:运动负荷的调整与进阶5.1 调整运动负荷的原则介绍调整运动负荷的原则,包括逐步增加运动强度和运动时间等。

5.2 进阶运动负荷的方法第六章:呼吸频率与运动负荷的关系6.1 呼吸频率的测量与监测讲解呼吸频率的测量方法,以及在运动中如何监测呼吸频率。

6.2 呼吸频率与运动负荷的关系探讨呼吸频率与运动负荷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通过呼吸频率来评估运动负荷。

第七章:疲劳程度评估与运动负荷的调整7.1 疲劳程度的评估方法介绍评估疲劳程度的常用方法,如主观疲劳感评分、面部表情评分等。

7.2 疲劳程度与运动负荷的关系讲解疲劳程度与运动负荷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根据疲劳程度来调整运动负荷。

第八章:运动中的水分补充与运动负荷8.1 水分补充的重要性讲解水分补充在运动中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判断运动中的水分需求。

8.2 水分补充与运动负荷的关系探讨水分补充与运动负荷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合理补充水分以维持运动负荷。

《运动负荷的自我监测》教案范文

《运动负荷的自我监测》教案范文

《运动负荷的自我监测》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运动负荷的概念及重要性。

2. 培养学生掌握自我监测运动负荷的方法。

3. 引导学生学会根据自我监测结果调整运动计划。

二、教学内容1. 运动负荷的定义及其分类。

2. 自我监测运动负荷的方法:心率监测、呼吸频率监测、面色及出汗情况监测等。

3. 运动负荷的适宜性与安全性。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运动负荷对运动效果和身体健康的影响。

2. 讲解:讲解运动负荷的定义、分类及其重要性。

3. 示范:教师演示自我监测运动负荷的方法,如心率监测、呼吸频率监测等。

4. 实践:学生分组练习,互相监测运动负荷。

5. 总结:讲解运动负荷的适宜性与安全性,引导学生学会根据自我监测结果调整运动计划。

四、教学评价1. 学生能准确描述运动负荷的定义及其重要性。

2. 学生能熟练掌握自我监测运动负荷的方法。

3. 学生能根据自我监测结果合理调整运动计划。

五、教学资源1. 教学课件:包含运动负荷的定义、分类、自我监测方法等内容。

2. 心动计时器:用于测量心率。

3. 呼吸频率表:用于测量呼吸频率。

4. 面色及出汗情况观察表:用于记录学生在运动过程中的面色和出汗情况。

教学建议:1. 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自我监测运动负荷的方法。

2. 引导学生关注运动过程中的身体反应,培养自我监测和调整的能力。

3.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调整运动负荷,确保运动安全。

六、教学活动1.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在实践过程中使用自我监测方法的心得体会。

2. 案例分析:教师展示运动过程中因未正确监测运动负荷而导致不适的案例,引导学生引以为戒。

3. 经验分享:邀请有经验的运动员或健身教练来校讲座,分享他们在运动过程中的自我监测经验和技巧。

七、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自我监测运动负荷的方法,并能根据监测结果调整运动计划。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关注运动过程中的身体反应,提高运动安全意识和自我调整能力。

运动负荷的自我监测

运动负荷的自我监测

运动负荷的自我监测》教学内容科学锻炼身体能有效地增进身体健康,在此过程中,科学锻炼身体的基本知识和方法发挥着科学指导作用。

运动负荷的自我监测,作为体育运动知识,安排在九年级进行学习,不仅是让学生理解合理安排运动负荷的意义,基本掌握运动强度和密度、靶心率、心率测定和运动量控制等基本知识和方法。

而且是在紧张的学习过程中,当积极投身体育锻炼时,能够做到科学锻炼,这样不仅增进了身体健康,而且还发展了体能,保证了九年级大强度学习。

同时还达成了提高体育学习和锻炼能力的学习目标要求。

一、教学目标1.在理解合理安排运动负荷意义的过程中,知道哪些因素是影响运动负荷的主要因素。

2.结合体育锻炼实践经验,经过教师启发、讲解,学会合理安排运动负荷和运动强度。

3.经过教师讲解,学生实践模仿,学会利用心率监测运动负荷。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学会合理安排负荷和运动强度,学会利用心率监测运动负荷。

2.教学难点:自觉养成在体育锻炼中合理安排运动负荷的良好习惯。

三、教学内容(一)合理安排运动负荷1.影响运动负荷的因素运动负荷是影响锻炼效果的主要因素之一。

如果要使锻炼取得良好的效果,那么就要合理地安排运动负荷,并在运动中根据身体与体能状况灵活地调整运动负荷,关注心理负荷。

那么,什么是运动负荷?运动负荷是人体在体育活动中所承受的生理刺激。

运动实践证明,体育锻炼之所以能够增强体能,主要是由“超量恢复”的生理机能所决定的。

因此,那种只是“出工不出力”式地锻炼,其运动负荷的刺激难以促进机体产生相应变化而收到良好的锻炼效果;与此相反,如果锻炼的运动负荷超出了机体的承受能力,也会产生不良反应,如出现血压降低、脉搏急促而微弱、面色苍白、出冷汗、头晕、恶心等现象,影响身体健康。

因此,运动负荷过大或过小都不利于增强体能和增进健康。

合理地安排和调节体育课运动负荷是落实“健康第一”教学指导思想的体现,是对教师体育教学的基本要求,是评价体育教学和体育活动锻炼效果的重要指标。

初中体育运动负荷的自我监测教学教案

初中体育运动负荷的自我监测教学教案

初中体育运动负荷的自我监测教学教案第一章:课程介绍1.1 课程背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对健康的关注,体育运动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为了保证运动效果和避免运动损伤,初中生需要了解如何进行体育运动负荷的自我监测。

1.2 课程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将了解体育运动负荷的概念、意义和重要性,学会使用自我监测的方法来控制运动负荷,从而保证运动效果和自身的安全。

1.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示范、实践和讨论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第二章:体育运动负荷的概念与分类2.1 体育运动负荷的概念介绍体育运动负荷的定义,解释体育运动负荷与运动效果、运动损伤之间的关系。

2.2 体育运动负荷的分类讲解体育运动负荷的分类,包括心理负荷、生理负荷和技能负荷。

2.3 案例分析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不同类型的体育运动负荷在实际运动中的表现。

第三章:体育运动负荷的自我监测方法3.1 生理指标监测法介绍心率、呼吸频率、血压等生理指标在体育运动负荷自我监测中的应用。

3.2 心理指标监测法讲解运动中的主观感觉,如疲劳感、兴奋感等,在自我监测体育运动负荷中的作用。

3.3 技能指标监测法介绍运动技能水平、动作准确性等技能指标在体育运动负荷自我监测中的应用。

第四章:体育运动负荷自我监测的实践操作4.1 实践准备讲解实践操作前的准备工作,包括选择合适的运动项目、设定运动目标等。

4.2 实践过程引导学生进行实际运动,并运用自我监测方法观察和记录体育运动负荷相关指标。

4.3 实践总结分析实践过程中的体育运动负荷自我监测数据,总结经验教训。

第五章:体育运动负荷自我监测的应用案例5.1 案例介绍介绍一个关于体育运动负荷自我监测的实际应用案例。

5.2 案例分析分析案例中体育运动负荷自我监测的方法、过程和效果,引导学生学会运用自我监测方法优化运动负荷。

5.3 课后作业第六章:体育运动负荷自我监测的误区和注意事项6.1 误区分析讲解学生在体育运动负荷自我监测中常见的误区,如过分关注生理指标、忽视心理感受等。

运动负荷的自我检测

运动负荷的自我检测

运动负荷的自我监测学情分析:初三的学生已经掌握大多数的运动技能,也形成运动的习惯,但是,还不了解运动强度和运动负荷的对运动重要作用,不能合理的的安排运动负荷,做不到科学有效的运动。

一、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运动负荷的意义。

2、能够了解运动负荷量和运动强度与运动负荷的关系。

3、学会利用心率监测自己的运动负荷。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理解运动负荷的意义。

2、难点:会根据心率调节调节自己的运动负荷。

三、教学过程(一)问题导入(4分钟)1、体育能增进健康,有些人认为,只要参加体育运动就能增进健康,不需刻苦努力,不跟跟自己过不去,有的同学认为,体育锻炼一定要刻苦训练的越狠越好。

这两种观点,你怎么看?2、学生举手回答。

3、老师总结,讲解运动过程中的超量恢复,导入新课。

(二)提问讲解(4分钟)1、老师提问,什么是运动负荷、运动强度、和运动负荷量。

2、学生发言,教师总结讲解运动负荷相关概念。

(三)运动负荷运量,运动强度,运动负荷的关系(10)1、组织形式:全班分组讨论,分组发言,教师总结。

2、教师宣布讨论时间,和纪律要求。

3、教师巡视指导,启发学生讨论。

4、学生分组发言5、在发言的基础上,教师补充归纳。

(四)运动强度的测量方法—心率。

1、教师提问,什么是心率。

2、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讲解心率和脉搏。

3、心率对人体的意义。

4、学生自己计算自己的最大心率。

(五)测定心率。

(7分钟)1、活动形式,教师讲解示范,学生模仿练习。

2、学生自测腕动脉,劲动脉脉搏、颞动脉脉搏。

(六)学习怎么用心率监测自己的运动负荷。

1、教师讲解靶心率的概念。

2、学生计算出自己的靶心率。

(七)教师总结。

1、数理知识。

2、本课总结。

运动负荷的自我监测-人教版九年级教案

运动负荷的自我监测-人教版九年级教案

运动负荷的自我监测-人教版九年级教案摘要本教案主要介绍如何进行运动负荷的自我监测。

在运动场上,我们常常听到教练或运动员讲到运动负荷,但是什么是运动负荷呢?如何进行自我监测?这是本文要讨论的问题。

一、什么是运动负荷?在体育科学中,运动负荷是指在一定时间内,个体所受到的心理、生理和物理方面的各种刺激和影响。

简单地说,运动负荷就像我们平时所说的负荷一样,是让我们运动身体、耗费能量的标志。

二、为什么需要自我监测运动负荷?合理的运动负荷有利于促进身体健康,增强体质,但负荷过大则会产生许多负面影响,如疲劳、身体疼痛、过度训练等,甚至影响身体健康。

因此,了解自己的运动负荷,进行自我监测,是非常必要的。

三、如何进行自我监测运动负荷?(一)测量自己的心率运动前、中和后,测量自己的心率是一种比较简单、直接的方法。

通常,运动前的心率是很平稳的,运动中的心率会逐渐升高,达到最高点后会迅速降低。

如果发现自己的心率超过了最大心率的70%~80%的范围,就需要适当降低运动负荷。

(二)运动时感受行“感受心率”是指个人感受到的身体状况和运动强度的关系。

在运动过程中,仔细观察自己的身体反应,例如呼吸急促、汗水流出、气喘吁吁等等,可以通过判断这些身体反应的轻重程度来评估运动强度。

如果感觉过度疲劳或者受伤,就需要适当停止运动。

(三)使用运动手环运动智能手环也是一种非常直接、高效的自我监测工具。

它不仅可以测量心率、计步、消耗热量等运动指标,还可以提供睡眠监测、健康提醒、社交互动等多项功能。

四、总结自我监测运动负荷是保证身体健康的关键之一。

在运动时,要根据自己的身体反应,合理控制运动负荷,注意休息,并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适合的运动时间和方式。

通过自我监测运动负荷,可以让我们更加科学地进行体育锻炼,保护好自己的健康。

运动负荷的自我监测——教案实战操作

运动负荷的自我监测——教案实战操作

运动负荷的自我监测——教案实战操作健康的生活方式已经成为了越来越多人追求的目标。

而运动则是健康生活方式的重要组成部分。

无论是想要减肥塑身,还是想要改善身体机能,都必须从加强运动开始。

但是,过度运动也会给身体带来负担。

运动负荷的自我监测就显得非常必要。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介绍运动负荷的概念、自我监测的目的和方法,并通过教案实战操作帮助大家更好地掌握自我监测技能。

一、运动负荷的概念运动负荷是指人体在进行运动活动时,由于肌肉大量活动而产生的负担和压力。

健康的运动负荷可以促进新陈代谢,消耗身体中多余的能量,提高身体适应能力和免疫力。

但是,过度运动会使运动负荷增加,超过身体的承受能力,对身体造成损害。

二、自我监测的目的按照适宜的运动强度和负荷,对自己的运动进行定量化的记录和评估,是自我监测的主要目的。

运动负荷自我监测的目的是为了:1. 避免运动过度造成的伤害和损伤;2. 调整运动负荷,让个人的运动计划更加合理有效;3. 评估个人的运动能力及效果,根据实际情况更改运动计划;4. 激励个人继续坚持运动。

三、自我监测的方法自我监测的方法有很多种,通常最常见的方式是通过计步器或运动手环来监测。

还有以下的方法可以使用:1. 身体感观:通过感官来评估运动的强度和运动负荷。

比如:通过心跳频率、呼吸频率、汗水的沁湿程度等来自我评估出运动所带来的压力和负荷。

2. 记录运动时间和强度:一个人的身体状况可能会因人而异,需要在运动前和运动后计算出运动的时间和运动强度的百分比。

可以使用计步器、智能手环、智能手表等装置进行记录。

3. 问卷法: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来了解个人的身体状况、运动习惯和身体感觉,进而了解运动对身体的影响。

四、教案实战操作除了理解自我监测的概念、目的和方法之外,更重要的是通过实战教案充分练习和掌握自我监测的技能。

在实战操作教案中,需要对运动强度、运动时间、运动频率、运动类型等因素进行监测和记录。

具体操作流程如下:1. 初次运动时,先记录当前体征(如体重、身高、BMI等),并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

运动负荷的自我监测

运动负荷的自我监测
人教版体育与健康水平四
体育小游戏
眼疾手快:两人一组,面对课桌,桌 面上放一个物品,由老师发出指令, 指出身体相应部位,当老师发出 “抢”的指令时,双方去抢桌面上 的物品,抢到的一方获胜,输的一 方接受惩罚。
刺激——反应——适应
是生物体具有的基本特征, 人体具有对外界刺激发生反应的 能力,并能逐渐对这种刺激产生 适应。
最大心率
最大心率的推算公式: 最大心率=220-年龄
(三)运用心率监测运动负荷
(1)运动时适宜心率的确定 在参加体育活动,尤其是发展心肺功能的锻炼时,
常用靶心率来控制运动强度。 靶心率是指锻炼时采用强度所对应的心率范围。
靶心率=最大心率×强度百分比
运动心率与运动强度
在确定运动负荷强度时,可以用心率间接地表示运动强度。 为此医学专家制定如下标准。
3、采用适宜的练习密度。进行中低强度的慢跑时一般采用 持续性练习,在进行较大强度的练习时应安排间歇。
4、要处理好锻炼和恢复的关系。体育锻炼后要进行 充分和积极的休息,使身体能够实现“超量恢复”。
超量恢复
在身体锻炼中,有机体在承受了一定的运动负 荷后会因能量的消耗而产生疲劳。经过一段时间的 休息和营养的补充,体内的能量物质和身体机能水 平才能得以恢复。在反复的刺激--恢复--刺激下,如 果运动负荷恰当,机体不仅能恢复到原有的水平, 而且能出现超过运动前的能量储备和机能能力,这 就是生理上的超量恢复。经常地超量恢复并合理地 安排运动负荷和休息间隔,体质就能逐步得到提高。
运动心率
运动强度
160次/分
80%
140次/分
70%
120次/分
60%
110次/分
50%
• 研究表明,锻炼强度小于50%时,没有明显的锻炼效果, 大于80%则容易损害身体健康。

检测运动负荷的简便方法

检测运动负荷的简便方法

检测运动负荷的简便方法
运动是保持身体健康的重要方式之一,而正确的运动负荷对于达到健身效果至关重要。

如何检测运动负荷呢?下面介绍几种简便方法。

一、心率检测法
心率检测法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检测运动负荷的方法。

在运动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手动检测或佩戴心率监测器来测量自己的心率。

一般来说,运动强度越大,心率也会随之增加。

基于这个原理,我们可以通过观察自己的心率来判断运动负荷是否过大或过小。

二、RPE法
RPE法全称为“自我感知运动强度评价法”,是一种通过主观感受来评估运动负荷的方法。

在运动过程中,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感受来评估运动的强度,并将其转化为0-10的数字。

一般来说,数字越高,运动强度越大。

通过这种方法,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感觉来调整运动强度,确保达到适当的运动负荷。

三、VO2max法
VO2max法是一种通过测量最大摄氧量来评估运动负荷的方法。

最大摄氧量是指人体在最大运动强度下摄取氧气的最大值。

通过测量最大摄氧量,我们可以得出自己的运动能力,并根据自己的能力来调整运动强度,达到适当的运动负荷。

四、血乳酸测量法
血乳酸测量法是一种通过测量血液中乳酸浓度来评估运动负荷的方法。

在运动强度达到一定水平时,人体会产生大量乳酸,导致血液中乳酸浓度升高。

通过测量血液中的乳酸浓度,我们可以判断自己的运动负荷是否过大。

以上是几种简便的检测运动负荷的方法,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和条件选择合适的方法来进行运动负荷的检测。

在进行运动时,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身体状况,合理调整运动强度,避免受伤或过度疲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完整化
四.教师讲解
认识心率的生理意义
1.教师提问心率的概念
2.学生回答,教师讲解心率和脉搏的概念
3.讲解心率的生理意义
4.学生根据公式计算最大心率并保留结果
教师运用提问和讨论的方法对新课进行展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集思广益,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教师通过讲解让学生准确的掌握知识,让学生在掌握准确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实践操作,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锻炼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7.教师将几次测验结果向学生展示,进行分析对比.
8.教师向学生展示几种心率测试的电子产品。
六.教师讲解与自学结合
学生怎样运用心率检测运动负荷
1.学生自学靶心率的定义及靶心率的计算方法并计算自己的靶心率
2.教师询问学生靶心率并记录
3.教师讲解运动疲劳的概念
4.教师提问出现运动疲劳的身体感受及自我缓解办法

七.教师总结本课内容
1.教师提问学生总结本课学会的知识
2.教师将本课知识点进行梳理
3.留下作业①耐久跑课测出自己运动后的即刻脉搏,进行记录
②能够科学提高心肺功能的两种方法
教师通过与学生一起梳理知识,将所学知识点相串联形成知识结构,便于学生联想记忆,留下作业便于学生在课后复习知识也提高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5.学生回答
6.教师讲解如何用晨脉判断运动疲劳消除情
况和方法
7.教师小结
教师通过讲授与演示法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更加直观的学习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知识更加直观,更加通俗易懂。
教师将传统的讲授法与现代的自学法相结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20‘
5‘



5‘
3‘




二.提问讲解
1.教师提问:什么是运动负荷?
2.学生回答,教师进行补充完善
三.小组讨论
怎样合理安排运动负荷
1.讨论题目①影响运动负荷的因素
②怎样合理安排运动负荷
③“生活现场”两位同学做法对吗
2.讨论分组:按小组给出题目
3.各组推选一名同学汇报本组讨论结果
4.在学生讨论基础上教师给予补充归纳将知识
7‘
5‘




五.实践操作
1.教师讲解确定脉搏位置的方法
2.学生根据方法自测及相互测试一分钟脉搏
3.学生自测安静时脉搏30S要求运用桡动脉测试法,教师记录
4.学生进行台阶试验,教师巡回指导
5.学生自测运动后即刻脉搏,教师记录
6.学生自测运动后1min-1min10s,2min-2min
10s脉搏.


运动负荷的自我监测




1.让学生了解影响运动负荷的主要因素
2.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测试心率学会合理安排运动强度和运动时间
3.通过学习让学生自觉养成体育锻炼习惯为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打下基础
教学
重难
点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1.教学重点:学会合理安排运动强度和运动时间,学会利用心率监测运动负荷。
2.教学难点:自觉养成在体育锻炼中合理安排运动负荷的良好习惯
课的部分
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目的时间
导入部分
一.提问导入
1.教师提出观点
①某学生一直坚持快走等锻炼却没有明显提高心肺功能
②某学生坚持大量练习,对自己要求严格但成绩提高幅度很小
2.学生举手回答两种情况发生的原因
3.教师总结归纳,导入新课
教师运用讲授和谈话相结合的方式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动机,便于学生理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