贸易保护的理论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两个难以克服的障碍: 保护对象的选择:经济、政治力量的制约;信息和 判断。 保护手段的选择:采用产业政策还是贸易政策 社会代价:推迟接受和普及先进技术和知识所带来 的损失。很可能出现这样的情况:保护的仅仅是一 个行业,但推迟的却是整个社会的进步。
二、改善国际收支论
贸易顺差(贸易出超):出口金额大于进口金额。 贸易逆差(贸易入超):进口金额大于出口金额。 改善国际收支论:实行贸易保护可以减少进口,减少 外汇支出,增加外汇储备。 需要考虑的问题: (1)别国的对策(贸易报复或进口能力下降)及其 对本国出口的影响; (2)改善国际收支不仅要靠“节流”还要注重“开 源”; 追求贸易顺差的代价:消费者的损失。 贸易纠纷:通过贸易保护追求贸易顺差容易引起与入超 国的贸易纠纷
贸易保护的理论
贸易保护的传统依据


流行于发展中国家的:保护幼稚工业论、改善 国际收支论、改善贸易条件论、增加政府收入 论; 流行于发达国家的:保护就业论、保护公平竞 争论、保障社会公平论、国家安全论等。
主要流行于发展中国家 的贸易保护理论





一、保护幼稚工业论 主要观点:对发展中国家的幼稚工业而言,在自由贸 易的条件下,可能会被发达国家成熟的、实力雄厚的 工业打跨。 这一理论的基本假设:保护幼稚工业虽然在短期内会 付出代价,但从长期看,是有利的、必要的。 被保护工业要能够长期获得利益,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1. 被保护工业有长大的潜力; 2. 保护是短期的,所付出的代价也是有限的; 3. 成长后的工业的收益大于保护的成本。
三、社会公平论 社会公平:社会各阶层或各种生产要素 在收入上的相对平衡。 发达国家对农产品的保护:政府通过限 制进口、价格支持、出口补贴等手段, 将社会其他行业的一部分收入转移到农 民和地主手中,以达到一定的社会公平。

wenku.baidu.com
四、国家安全论



国家安全论:自由贸易会增强本国对外国的经 济依赖性,这将会危害国家安全,一旦战争爆 发或国家之间的关系紧张,贸易停止,供给中 断,经济将会出现危机。 战后西方国家为针对社会主义阵营而设立“输 出管制委员会”。 中国在“深挖洞、广积粮”、“备战备荒为人 民”的1960到70年代里,国家安全成了排斥贸 易的重要依据。
四、增加政府收入论
基本思想:通过关税增加政府收入。 征收关税的好处:比国内税收隐蔽,国内压力小, 反对声浪不大;大国征收关税可减少进口、压 低国际市场价格,将一部分税赋转嫁给外国生 产者或进口商。 必要条件:实行贸易保护的必须是举足轻重的进 口大国。
五、民族自尊论
进口商品的品种和质量反映了别国的文化、技 术和经济发展水平。 通常的情况是:进口商品物美价廉。 政府可能会感到对民族自尊心的伤害。
二、保护公平竞争论




保护公平竞争论以受害者的姿态出现来进行贸易保护。 不公平竞争:由政府通过某些政策直接或间接地帮助 企业在国外市场上竞争,并造成对外国同类企业的伤 害。 主要手段:反补贴税、反倾销税或其他惩罚性关税、 进口限额、贸易制裁等。 实际操作中,可能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首先,反不公平竞争可能被国内厂商用于反对进口 的借口,但本国企业由于贸易保护可能会满足于现状, 不思进取,导致国内消费者受到损失; 其次,会面临对方的报复性行为。

发达国家的贸易保护理论


一、保护就业论 可以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来解释: 微观方面:如果某个行业得到了保护,生产增加,工 人就业增加。 宏观方面:保护就业论是建立在凯恩斯主义经济学说 基础上的。 有效需求:AD = C + I + G +(X – M)和乘数效应。 需要思考的问题:限制进口不伤害出口?别国的贸易 报复;即使别国不报复,别国经济实力下降反过来会 影响本国出口。
二、“战略性”贸易保护政策
市场竞争相当于少数几家企业之间 的博弈。 新贸易保护主义主张通过政府补贴 等来帮助本国企业在国际竞争中获胜, 由此带来的利润会大大超过政府所付出 的补贴。 主要贡献者:加拿大经济学家巴巴拉· 斯 潘塞(Barbara J. Spencer)和詹姆斯· 布 朗德(James A. Brander)
一、分享外国企业的垄断利润


市场结构:商品的国际市场可能是由几家 大企业控制的寡头市场。 例如:飞机市场、电脑市场。 新贸易保护主义的理论认为:政府应该通 过关税保护措施来分享外国垄断或寡头企业的 利润,以弥补国民利益的损失。

进口国可能通过征收关税从外国企业分享利润, 但对于本国的消费者而言,遭到了福利的净损 失。由于外国垄断或寡头的进口商品的价格原 本就不低,而关税则会更进一步提高这一价格, 除非政府能够将关税的一部分转移给消费者, 否则消费者将会受到更大的损害。

三、改善贸易条件论




改善贸易条件论:用增加关税等贸易保护的手 段限制进口减少需求可以降低进口商品的价格。 贸易条件:出口商品的国际价格与进口商品的 国际价格之比。 改善贸易条件的最终目的:迫使别国降价,将 别人的口袋里的一部分钱据为己有。 需要考虑的问题:进口大国才可能成功;贸易 报复;资源配置和利用的扭曲。
贸易保护的新理论


20世纪70年代后,世界贸易格局发生变化,南北 贸易被北北贸易取代。出现新贸易保护主义。这 一理论建立在“规模经济贸易学说”基础上。 两点新认识: 产品存在差异性,各国的企业都有可能在某些工 业品上有一定的垄断势力; 许多工业产品的生产具有规模经济。 由此,贸易保护政策有了新依据: 利用关税来分享外国企业的垄断性利润,提高国 民福利; 利用贸易保护来帮助本国企业取得一定的市场份 额,达到一定的生产规模,降低生产成本,增强 竞争力。



美国经济学家在19世纪末的研究中发现:受到保护的 新兴铁器制造业的生产方式在20年内几乎没有变化, 市场份额也没有扩大。 另外,经济学家对第三世界的一些国家进行研究:受 保护的幼稚工业的成本下降速度并不比不受保护的工 业快,而保护的代价却相当于由此而节约的外汇支出 的两倍。 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许多欠发达国家的保护主义政 策严重地扭曲了激励机制,保护程度通常比政府设想 的要高。一些拉丁美洲和南亚国家的工业受到相当于 200%或更高的关税的行政规定保护,这些保护使这些 工业即使在生产成本三、四倍于所替代的进口产品的 价格时仍能生存下来。即使是最拥护市场失灵理论的 人,也会发现如此高比率的有效保护是难以接受的。
三、国内市场失灵论
前面的讨论是建立在市场有效的基础上的。然而, 经济中有许多市场不能完全反映利益与成本,即存 在外部性。例如:污染问题。污染的社会实际成本 高于企业的成本。这时,市场是失灵的。 在市场失灵的情况下,生产者剩余不能反映全部 的收益。经济学家提出:在国内市场失灵时,通过 保护来扩大某产品的市场可能会产生边际社会收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