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物理教学的目的和要求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中学物理教学的目的和要求

任何一项工作都要有明确的目的和任务,否则工作将是盲目的。同样,从事物理教学工作,首先应该明确它的目的、要求,它既是物理教学的出发点,又是物理教学的归宿。这章我们就讨论一下中学物理教学的目的和要求。主要内容有:

§1.1、中学物理教学的目的和任务

§1.2、物理课程与课程标准

§1.3、物理教材

§1.1、中学物理教学的目的和任务

一、中学物理教学的目的和任务的确定不是任意的,是有一定依据的,其依据主要是三方面:(一)中学教育的性质和任务(社会需求、人的发展要求的反映)

首先,它必须服从于中学教育的性质和任务,因为局部的、下位的目的任务的确定应该服从上位的、整体的性质和任务。中学教育的性质和任务概括地讲:

性质:基础教育,不是升学教育,不是选拔教育,也不是职业教育;

目的: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全民族的文化素质,是“素质教育”。

这里的“素质”主要包括:

“思想道德素质”:爱国、集体主义、公共道德、诚实、有责任感;

“科学文化素质”:有知识、智能发展好、学会探究、科学态度、科学精神;

“身体心理素质”:身体健康、心理健康;

“劳动技能素质”:正确的劳动观点、良好的劳动习惯。

根据“素质教育”这个总目标,任何学科的教学目的和任务的确定,都要以“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人的“素质”为前提。当然,不同的学科有自己的侧重。物理学科教学更多的是侧重于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养”。

理解这个“前提”很重要,它可以让我们比较全面地理解中学物理教学的目的和任务。比如,这三十多年来,我们对中学物理教学的目的和任务的确定和理解经历了“传授知识发展智力——教给方法学会探究——科学本质科学精神”的发展。就是在这个前提指导下。这三种教学目标不仅说明教学要求的提高和全面,更深层次讲是教学价值取向的不同。

“传授知识,发展智力”的教学目标是“结果”取向的;“教给方法,学会探究”的教学目标是“工具”取向的;“理解科学本质,培养科学精神”的教学目标是“科学文化”取向的。一个人如果有了丰富的科学知识和掌握了一定的科学方法,那么这个人一定是一个很不错的人;是一个理性的人;是一个严谨的逻辑严密的人;一个会探究的人。但是,如果他不了解科学的本质,没有科学精神,那么他很可能是个非常机械的人,只讲理性、迷信权威,不敢质疑,甚至可能会以一种迷信的态度对待科学,养成人云亦云的不良习惯。这是有科学知识,但没有科学文化的表现。

例如:杨振宁先生对中国留学生的评价:普遍讲起来,中国留学生兴趣比较窄,胆子比较小(《读者》2000,18,36),所谓胆子小,是指对权威性的东西不敢挑战,对一些有“正确答案”的观点不敢质疑,生怕自己错。这就是对权威的迷信。而美国学生就不同,他们兴趣比较广泛,想什么,问什么,不怕权威,比较自信。这也反映了对科学的两种不同的态度。

总之,中学物理教学目的任务的确定、理解要以提高人的科学文化素质为前提,而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就不仅仅是教给多少知识,它还包括科学方法、科学态度、科学精神等等。

(二)理科学的基本特点

物理教学的主要内容是物理学,所以物理学科的特点应该是确定物理教学目标的依据之一。物理学有那些特点?

1、物理学以实验为基础

从物理学发展来看,物理学中重要的理论的形成、发展都离不开物理实验,新的规律、原理的检验也离不开物理实验。例如

牛顿经典力学:伽利略的斜面实验、落体实验、弟谷开普勒的天文观测;

麦克斯韦电磁场理论:库仑、奥斯特、法拉弟等人实验;

量子力学:黑体辐射、光电效应。

2、物理学有自己独特的研究方式和研究规范

伽利略:观察——假说——推理——验证——理论(修正)

从认识论角度讲,这是“逻辑实证主义”的科学方法论,例如:“惯性”的发现。观察物体运动——提出如果没有磨擦,物体将保持运动假设——推理匀速行驶的船中抛出的物体将落回原地——验证——理论。爱因斯坦曾高度评价:“伽利略的发现,以及他所用的科学推理方法,是人类思想史上最伟大的成就之一,而且标志着物理学的真正开端”。这种思维模式至今都被科学教育人微言轻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典范。然而,随着科学哲学的研究的深入和科学社会学的研究,这种思维模式也受到挑战。

3、以数学为工具的定量科学

一门学科要精确、严密的话,就必须定量研究,是量化是一门学科成熟的标志之一,这样可以避免歧意。

4、物理学是应用十分广泛的基础科学:科学与技术的发展;生产力的解放与发展;社会的发展;生活质量的提高,等等。都离不开物理学发展。赵凯华《物理学照亮世界》北京大学出版社。赵峥《物理学与人类文明十六讲》高等教育出版社

(三)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

物理教学的主体是中学生,因此物理教学目的的确定还必须适应中学生的发展特点,包括他们的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发展情况,其中比较重要的是他们的兴趣、情感、价值观和思维发展特点。

感知:感知觉是一切物理知识源泉;

记忆:机械记忆——意义记忆;

思维发展:经验思维——理论思维;

形象思维——抽象逻辑思维;

兴趣发展特点:直接兴趣——间接兴趣

(四)综上,综合以上三方面的依据,中学物理教学的目的是:教授基础知识及其实际应用,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激发学习兴趣,树立高尚品德(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也就是提高中学生的“科学素养”。

(五)关于什么是“科学素养”没有统一的观点

1、美国国际科学素养促进中心主任米勒(ler)教授提出了科学素养“三维模型”

(1)对科学技术术语和概念(既科学知识)达到基本了解;

(2)对科学的研究过程和方法(即科学的本质)达到基本了解;

(3)对科学的社会影响达到基本了解;

2、1966年,美国学者Pella等人从1946——1966年间出版的100种报刊文章中提取各种与科学素养有关主题的出现频率,认为一个具有科学素养的人应该了解以下六个方面的内容:

(1)概念性知识——构成科学的概念、概念体系或观念;

(2)科学的理智——科学研究的方法论;

(3)科学的伦理——科学所具有的价值标准,既科学研究中科学家的行为规范;又称科学态度或科学精神;

(4)科学与技术——科学与技术之间的关系及差异;

(5)科学与人文——科学与哲学、文学、艺术、宗教等文化要素的关系;(6)科学与社会——科学与政治、经济、产业等社会诸方面的关系;

3、我国学者从科学与技术、文化、社会关系的视角提出科学素养应包含:(1)从事科学探究活动的能力,如观察、想象、理解、思维、实验、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2)科学观的形成,包括科学的自然观、世界观、价值观和审美观;

(3)科学知识的积累和技能的训练;

(4)科学方法的形成和掌握;

(5)科学认识与实践中形成的科学精神气质,如兴趣、情感、意志、作风等非智力因素;

(6)科学与技术的相互作用;

(7)科学与技术的相互事融合;

(8)科学与社会大自然等的协调;

4、反映到中学物理课程标准中:

(1)知识与技能;

(2)过程与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二、中学物理教学目的

可概括为:教授基础知识;培养学生能力;激发学习兴趣;培养高尚品德。具体到新的高中物理课程课程标准中,简称为“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2)过程与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