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态污染物的净化方法(ppt29张)

合集下载

气态污染物的净化

气态污染物的净化
以收集。SO2的氧化反应为:
实际上,这是一个可逆放热反应,因此降低反应温度和提高反应压力有利于反应的进行。能
加速SO2转化反应的催化剂很多,铂的活性最高,但价格昂贵且易中毒,一般不使用;Cr2O3、 Fe2O3等金属氧化物也具有一定的活性,但使用温度过高受到限制;只有以SiO2为载 体的V2O5价格便宜又不易中毒,且在最低温度下(500~550℃)活性最高,目前在硫酸生 产被广泛采用。
脱氢,以及含氟废气的治理。含水氧化铝在严格控制的升温条件下,加热脱水 便制成多孔结构的活性氧化铝,具有良好的机械强度。
(4)分子筛。分子筛被广泛用于废气治理中的脱硫、脱氮、含汞蒸气净化及 其他有害气体的吸附。它是一种人工合成沸石,具有立方晶体的硅酸盐, 属于离子型吸附剂。因其孔径整齐均匀,能选择性地吸附直径小于某个尺 寸的分子,故有很强的吸附选择性。由于分子筛内表面积大,因此吸附能 力较强。
第9页,共26页。
第二节 气态污染物的吸附净化方法
1. 吸附现象
吸附现象也分为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两种。物理吸附是由固体吸附剂分子与气体分子间的静电力或范德华 力引起的,两者之间不发生化学作用,是一种可逆过程。化学吸附是由于固体表面与被吸附分子间的化学 键力所引起,两者之间结合牢固,不易脱附,该吸附需要一定的活化能,故又称活化吸附。
脱硫效率≥90%,可同时脱硫脱硝,投资较低,副产物可用作肥料,无废渣排放,但运行电耗 高,运行成本还受到肥料市场的直接影响。
第17页,共26页。
(2)气相催化氧化法。
干式气相催化氧化已实际应用于有色金属冶炼和锅炉烟气脱硫。除尘净化后的含SO2烟气
进入催化转化器,在一定温度下通过催化剂作用,将SO2氧化为SO3,继而转化为硫酸加
一、含二氧化硫废气的治理技术

吸附法净化气态污染物概述(PPT 29张)

吸附法净化气态污染物概述(PPT 29张)

降压再生 再生时压力低于吸附操作时的压力,或对床层抽真空,使吸附质解 吸出来,再生温度可与吸附温度相同。 通气吹扫 向再生设备中通入基本上无吸附性的吹扫气,降低吸附质在气相中 再生 的分压,使其解吸出来。操作温度愈高,通气温度愈低,效果愈好。 置换脱附 采用可吸附的吹扫气,置换床层中已被吸附的物质,吹扫气的吸附 再生 性愈强,床层解吸效果愈好,比较适用于对温度敏感的物质。为使 吸附剂再生,还需对再吸附物进行解吸。 化学再生 向床层通入某种物质使吸附质发生化学反应,生成不易被吸附的物 质而解吸下来。
一、吸附法净化含氮氧化物废气
2.工艺流程 NOx尾气进入固定床 吸附装置被吸附,净化 后气体经风机排至大气, 活性炭定期用碱液再生。
活性炭吸附NOx的工艺流程
1-酸洗槽 2-固定吸附床 3-再生器 4-风机
一、吸附法净化含氮氧化物废气
3.影响因素 含氧量:NOx尾气中含氧量越大,则净化效 率越高。 水分:水分有利于活性炭对NOx的吸附,当 湿度大于50%时,影响更为显著。 吸附温度:吸附是放热过程,低温有利于吸 附。 接触时间和空塔速率:接触时间长,吸附效 率高;空塔速率大,吸附效率低。

二、吸附法净化含二氧化硫废气
1.吸附净化原理 利用活性炭对烟气中SO2进行吸附,既有物理 吸附,也有化学吸附;
在烟气中存在氧和蒸汽时,化学吸附尤为明显
因为活性炭是SO2与O2反应的催化剂,反应生
成SO3,SO3溶于水生成硫酸
二、吸附法净化含二氧化硫废气
1.吸附净化原理 (1)吸附 物理吸附(以*表示吸附态分子): SO2 SO2* 1/2O2 1/2 O2* H2O 化学吸附: SO2* +1/2O2* SO3* SO3*+H2O* H2SO4* H2SO4*+nH2O H2SO4·nH2O* 总反应方程: SO2+H2O+1/2O2 活性炭 H2SO4

气态污染物的治理技术.ppt

气态污染物的治理技术.ppt

职业教育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清洁生产》课程
5.冷凝法
• 在不同温度下具有不同的饱和蒸汽压,采用降低废气 温度或提高废气压力的方法,使一些易于凝结的有害 气体或蒸汽态的污染物冷凝成液体并从废气中分离出 来。
• 冷凝法对废气的净化程度与冷却温度有关,冷却温度 愈低,对易凝结组分的清除程度愈高。
职业教育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清洁生产》课程
③助催化剂
• 是改善催化剂活性及热稳定等性能的填加 物。
职业教育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清洁生产》课程
催化方法的特点
• 净化效率较高,受废气中污染物浓度影响 较小,无需将污染物与主气流分离,避免 了二次污染。但催化剂价格较贵,操作要 求较高,废气中的有害物质很难作为有用 物质进行回收等。
吸附剂、吸附质
• 具有吸附作用的固体物质称为吸附剂,被 吸附的气体组分称为吸附质。
职业教育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清洁生产》课程
吸附平衡
• 吸附过程是可逆过程,在吸附质被吸附的同时,部分 已被吸附的吸附质分子还可因分子的热运动而脱离固 体表面回到气相中去,这种现象称为脱附。当吸附速 度与脱附速度相等时,就达到了吸附平衡,达到平衡 时,吸附剂丧失了吸附能力。
石灰石/石膏烟气脱硫工艺示意图
职业教育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清洁生产》课程
B、曾经遇到的困难 • (1)腐蚀,Cl的腐蚀引出一部分外排,减少腐蚀。
(2)Ca的结垢,沉积CaSO4加入添加剂。 (3)除雾器堵塞,有雾沫夹带造成。 (4)低的利用率。 (5)气固分离。 (6)脱硫渣的利用。 (7)控制pH,需碱量大。
二 气态污染物的治理技术
(一)气态污染物的治理方法

气态污染物的催化净化28页PPT

气态污染物的催化净化28页PPT
气态污染物的催化净化
6、法律的基础有两个,而且只有两个……公平和实用。——伯克 7、有两种和平的暴力,那就是法律和礼节。——歌德
8、法律就是秩序,有好的法律才有好的秩序。——亚里士多德 9、上帝把法律和公平凑合在一起,可是人类却把它拆开。——查·科尔顿 10、一切法律都是无用的,因为好人用不着它们,而坏人又不会因为它们而变得规矩起来。——德谟耶克斯
1、最灵繁的人也看不见自己的背脊。——非洲 2、最困难的事情就是认识自己。——希腊 3、有勇气承担命运这才是英雄好汉。——黑塞 4、与肝胆人共事,无字句处读书。——周恩来 5、阅读使人充实,会谈使人敏捷,写作使人精确。——培根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第十一章吸附法净化气态污染物

第十一章吸附法净化气态污染物

吸附方程式
BET方程(I、II、III型等温线,多分子层吸附)
V
VmC P
( P0 P )[1 (C 1 ) P / P0 ]
P
1 (C 1)P
V (P0 P ) V mC V mC P0
V- 被 吸 附 气 体 在 标 态 下 的 体 积 P- 吸 附 质 在 气 相 中 的 平 衡 分 压 P 0- 吸 附 温 度 下 吸 附 质 的 饱 和 蒸 汽 压 Vm- 吸 附 剂 被 覆 盖 满 一 层 时 吸 附 气 体 在 标 态 下 的 体 积 C- 与 吸 附 热 有 关 的 常 数
气体吸附的影响因素
典型吸附质分子的横截面积
气体吸附的影响因素
吸附质性质、浓度
➢ 临界直径-吸附质不易渗入的最大直径 ➢ 吸附质的分子量、沸点、饱和性
吸附剂活性
➢ 单位吸附剂吸附的吸附质的量 ➢ 静活性-吸附达到饱和时的吸附量 ➢ 动活性-未达到平衡时的吸附量
常见分子的临界直径
分子
氦 氢 乙炔 氧 一氧化碳 二氧化碳 氮 水 氨 氩 甲烷 乙烯 环氧乙烷 乙烷 甲醇 乙醇 环丙烷 丙烷 正丁烷-正二十二烷
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
• 吸附热:化学吸附的吸附热与化学反应热相近,而物理吸附的吸附 热与气体的液化热相近。吸附热是区别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的重要 标志之一。
• 选择性:化学吸附具有较高的选择性。例如,钨和镍可以化学吸附 氢,而氢则不能被铝或铜所化学吸附。物理吸附则没有多大选择性, 其吸附量的多少取决于气体的物理性能及吸附剂的特性。
➢ lgm对lgP作图为直线
m-单位吸附剂的吸附量 P-吸附质在气相中的平衡分压 K,n-经验常数, 实验确定
吸附方程式
朗格缪尔(Langmuir)方程(I型等温线)

第8章 吸收法净化气态污染物(共76张PPT)

第8章 吸收法净化气态污染物(共76张PPT)

双膜理论
三、传质阻力 1、在相界面处,气液处于平衡状态,无传质阻力存在; 2、在气膜和液膜中,被吸收组分靠扩散作用进行传
质,存在气膜阻力和液膜阻力; 3、在气相主体和液相主体中,各组分充分混合,浓度均
一,无浓度梯度,无扩散阻力; 4、整个过程的传质阻力等于气膜阻力与液膜阻力之和;
5、传质速率取决于气膜和液膜的分子扩散速率。
化学吸收速率:
1 、 N A K A L C 'A K A( L C A )
2 、 N A K 'A L C AK A L C A
极快速不可逆反响----① A>B
P/C 气相主体
PAG
气膜
液膜
C Ri PAi C Ai
液相主体
C BL
C RL
CAi0,CBi0
相界面 反应面
N AK AG (P AG baH AD D B AL L C B)L
个体填料:
拉西环、鲍尔环、阶 梯环、矩形环、鞍环 等。

3、足够的机械强度,重量 轻,耐腐蚀;
4、本钱低廉,来源广泛。
组合填料: 波纹环、整砌环等。
个体填料
散堆填料
金属鲍尔环
拉西环
塑料鲍尔环
聚丙烯阶梯环
组合填料
斜管蜂窝填料
规整填料 整砌填料
斜管填料
陶瓷波纹填料
特别填料
分子筛
立体弹性填料
塔壁效应、 “干填料现象〞
双膜理论
四、传质推动力:
1、在气膜内推动力为: 2、在液膜内推动力为:
PAGPAi
CA i CA L
物理吸收速率
气膜
N AD ZA GG (P AG P A)ikA(G P AG P A)i

吸附法净化气态污染物PPT课件

吸附法净化气态污染物PPT课件
z
(1)传质区、吸附波(传质波、传质前 沿):在吸附床中,平衡区与未用区之间的吸
附质负荷变化形成的S形曲线所占的区域称为 传质区,S形曲线称为吸附波(或传质波、传 质前沿)。
(2)穿透现象:当吸附波的前沿刚到床层的
出口端时称为穿透现象。
(3)破点:出现穿透现象后,吸附波稍微向前
移动一点,在流出物的分析中就有吸附质漏出来, 该点称为破点。
例题:(P186习题3)
3、 解: 由希洛夫方程得 K 0.1 Z m 109
B K Z Z m
K 0.2 Z m 310
解得 Z m 0.046m, K 2018 .52
am 又K C0 故有 am KC0 2018 .52 20 2 10
10、1吸附和吸附剂
2、工业吸附剂 (1)活性氧化铝 (2)活性碳※ (3)硅胶 (4)分子筛
10、2吸附平衡与吸附速率
• 10、2、1吸附平衡 1、两个概念
(1)平衡吸附量(静态吸附量或静活性):在一定的 温度下,与气相中吸附质的初始浓度成平衡时的最 大吸附量,一般用单位 质量吸附剂在吸附平衡时所 能吸附的吸附质质量来表示,表示固体吸附剂对气 体吸附量的极限,以am表示。 (2)动活性:气体通过吸附层时,随着床层吸附剂的 逐渐接近饱和,吸附质最终不能被全部吸附,当流 出气体中可能出现吸附质时,我们认为吸附剂已失 效,此时计算出来的单位吸附剂所吸收吸附质的量 称为动活性。 显然:动活性<静活性
10、3吸附装置及工艺
• 10、3、1吸附装置 1、固定床吸附器 2、回转吸附器 3、流动床吸附器 • 10、3、2吸附工艺 1、一般吸附工艺 2、变压吸附工艺(PSA)
有机气态污染物固定床吸附 工艺流程(一般吸附工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亨利定律(相平衡方 程式) 对于非理想溶液,当总 压不高(一般不超过 5×105Pa)时,温度一定, 稀溶液中溶质的溶解度与 气相中溶质的平衡分压成 正比,即:

c Hp *
或 或
② ③
(3)传质吸收过程的判断
①根据相平衡的概述,可以判断气液接触时溶质的 传质方向,即溶质是由气相传到液相(被吸收), 还是从液相传到气相(被解吸)。 现以一传质设备来说明传质过程的进行。 y1、y2分别表示进、出口气相中溶质的浓度; x1、x2分别表示进、出口液相中溶质的浓度; x2*、y2*分别表示进、出口气、液相中溶质的平衡 浓度。 若测得y>yi*,则该组分将被溶液吸收——吸收过 程; 若测得y<yi*,则该组分将从溶液中解吸出来—— 解吸过程。 同理:x<xi*——吸收过程;x>xi*——解吸过程。 ②用相平衡方程式还能确定吸收(或解吸)过程进 行的限度,从而提出合理的工艺设计要求。
4、综 合利用 ,将废 物资源 化
2、废气 中气态污 染物成分 较复杂
3、多数情况下,吸收过程 仅是将污染物由气相转入液 相,还需对吸收液作进一步 处理,以免产生二次污染
二、吸收机理
(一)化学吸收的气液平衡—双膜理论
(二)吸收过程的气液平衡—亨利定律
(1)气体在液体 中的溶解度 气体的溶解度是 在100Kg水中溶解 气体的千克数
气体吸附过程
气膜扩散
在吸附剂 表面吸附
微孔扩散
二、吸附剂
(一)吸附剂必备的条件 ①巨大的内表面,大的 比表面积即大的吸附容 量; ②良好的选择性; ③较高的机械强度、化 学与热稳定性; ④来源广泛,造价低廉; ⑤良好的再生性能(从 经济角度考虑)。
(二)常用吸附剂 活性炭,
活性氧化铝, 硅胶, 沸石分子筛, 吸附树脂等。
移动床吸附器 固体吸附剂在吸附床中 不断移动。优点是处理气量 大,设备内吸附剂用率高, 不会出现漏吸的死角。缺点 是吸附剂磨损严重。
5.1.3 催化转化法
一、催化转化的概念及特点
催化 转化
是指废气通过催化剂床层的催 化反应,将其中的污染物转化为无 害或易于处理与回收利用物质的净 化方法。
优点
① 对不同浓度的污染物具有很高转化率; ② 污染物与主气流不需要分离,避免了可 能产生的二次污染; ③ 操作过程简化。
吸收液体由 上部喷头喷入, 被吸收气体由下 部送入,气液在 中间填料层中充 分接触,净化的 气体从顶部排出, 吸收后的液体从 底部排出。
(二)板式塔
2、特点 1、工作流程 吸收液体又上 部喷头喷入, 被吸收气体由 下部送入,气 液在中间塔板 层相互接触。 常用的塔板有 筛孔板、斜孔 板、筛网等。 吸收效率 高等。缺点是 板孔容易堵塞, 吸收过程必须 保持恒定的作 业条件,且体 积大,构造复 杂,造价较高。
2.特点
固定床反应器床层薄,催 化剂用量和反应体积较小,气 体停留时间可严格控制,固定 床中催化剂不易磨损。它的主 要缺点是传热性能差。
(三)吸收的分类
化学吸收
物理吸收
三、吸收剂的选择
1
价廉易得, 腐蚀性小
2
吸收容量大, 选择性高
选择原则
4
粘度小,热 稳定性高
3
适宜得沸点, 易于再生
四、吸收设备
(一)填料塔
1、工作流程: 2、特点 结构简单、 造价低、耐腐蚀、 耐高温、适应性 强、气体阻力小、 能耗低,但含尘 浓度较高时会填 塞填料,且吸收 率不算太高。
(3)催化作用具有两 个显著的特征: ①催化剂能加速反应 速度(正、逆)而不 能使平衡移动; ②催化作用具有特殊 的选择性。三、固定床催源自反应器1.气固催化反应过程
气固催化反应一般经历如下 五个步骤: ①外扩散过程:反应物从气相主 体催化剂外表面; ②内扩散过程:催化剂外表面 微孔内颗粒内表面吸附反应; ③化学动力学控制过程:颗粒内 表面吸附反应产物离开内表面; a、内扩散:产物微孔外表面; b、外扩散:外表面气相主体
(1)物理吸附 作用力:分子间范德华力(单层、 双层)。 范德华力:定向力、诱导力和逸 散力的总称。 物理吸附特征: ①吸附质与吸附剂间不发生化 学反应; ②吸附过程极快,参加吸附的 各相间常常瞬时即达平衡; ③吸附为放热反应; ④吸附剂与吸附质间的吸附力 不强,当气体中吸附质降压或温 度升高时,被吸附的气体能很容 易的从固体表面逸出,而不改变 气体原来形状; ⑤是一种不可逆过程(吸附与 脱附)。
三、吸附操作的因素
1、操作条件
2、吸附 剂的性质
3、吸附质的 性质与浓度
4、吸附剂 的活性
四、吸附剂的再生
2、降压或真空解吸 再生 1、加热解吸再生 3、溶剂萃取再生
再生方法
6、微生物再生 5、化学转化再生
4、置换再生
五、常用的吸附设备
固定吸附器 结构简单,吸附剂 磨损小。缺点是操作复 杂,劳动力强度大,设 备体积大。
缺点
催化剂较贵,且废气预热需耗一定能量, 这样使净化处理的费用增加。
二、催化作用与催化剂
1.催 化作用 2.催 化剂
(1)概念:化学反应 速度因加入某种物质 而改变,而被加入物 质的数量和性质,在 反映终止时不变的作 用称为催化作用。
(2)机理:通过加入 催化剂,改变了反应 过程,降低了反应物 活化能,从而达到加 快反应速度的目的。
(三)喷雾塔
气体在设备内 与液体接触,主要 有普通喷雾塔以及 文丘里除尘器和冷 却器使用,但吸收 效率较低。
(四)湍球塔
以轻质小球 作为气液接触的 媒体,轻质小球 放置在筛板上。 它处理气量大, 设备体积小,但 小球磨损严重。
5.1.2 吸附法
一、吸附的分类及其原理
(2)化学吸附 作用力:化学键力(需一定 的活化能故又称活化能吸 附)。单层吸附。 化学吸附特征: ①有很强的选择性; ②吸附速率较慢,达到吸附 平衡需相当长时间; ③升高温度可提高吸附速率。
大气污染
气态污染物的净化方法
技术员:刘俊君 汇报人:刘俊岭 情报员:刘灿
5.1
气态污染物的净化方法
5.1.1 吸收法 5.1.2 吸附法 5.1.3 催化转化法 5.1.4 燃烧法 5.1.5 冷凝法
5.1.1 吸收法 一、气态污染物净化过程的特点
1、处理气量较大, 而其中所含气态污 染物的浓度又较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