库普林中短篇小说中的人物性格类型及其塑造手法

合集下载

存在与选择:库普林小说中的人性维度

存在与选择:库普林小说中的人性维度

存在与选择:库普林小说中的人性维度作者:高建华来源:《北方论丛》2015年第03期[摘要]库普林小说中书写了磨难中的亲情、友情,展现了生活中尽管有很多不幸,但生活中不乏美好、善良的人性。

同时,库普林也看到了生活本身的缺陷,看到了社会的不平和人心的阴暗,感受到人性中存在的恶。

库普林的小说描写底层小人物苦难生活和命运,却时时闪烁着乐观主义的色彩,体现着库普林对生活的热爱以及对小人物的悲悯情怀。

[关键词]库普林;善与恶;存在;悲悯[中图分类号]I3/707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0-3541(2015)03-0055-04[收稿日期]2015-02-28[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库普林小说诗学研究”(11BWW026)、黑龙江省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俄罗斯文化艺术研究中心资助项目成果一、善与至善库普林小说书写了磨难中的亲情、友情,展现了生活中尽管有很多不幸,但生活中不乏美好的、善良的人性,这种人性之光照耀着普通人苦难的人生,给“小人物”的生活带来希望。

库普林对列夫·托尔斯泰的创作十分钦佩,他认为,十几了对列夫·托尔斯泰的创作向人们展现了人类精神领域的善与美:“他使我们这些盲目而乏味的人看到天地万物是多么的美好。

他告诉我们这些疑心重重的吝啬人,原来每个人都可以拥有美好的心灵,成为善良的,有同情心的、有趣的人。

”[1](p.121)库普林继承了19世纪俄罗斯文学的优良传统,在小说创作中展现了对于人性之善与美的感受与体验,这也是库普林对列夫·托尔斯泰创作思想的发扬和传承。

在库普林的小说《神医》里,赤贫的麦尔查洛夫的女儿患了重病,奄奄一息。

麦尔查洛夫本人找不到工作,他的妻儿处在饥寒交迫的困境之中。

在这一家走投无路情况下,麦尔查洛夫在公园里偶然遇到的一位医生跟他一起来到他的家里。

这位医生救了他的女儿,临走还留了一些钱帮助这个家庭走出困境。

小说《在地下》中,小矿工瓦希卡·洛马金在矿道坍塌情况下,不顾自己安危救出了另一位突然发病的矿工,这种生死关头的考验,把他们的心紧紧地连在了一起。

存在与选择——评库普林的中篇小说《扎涅塔》

存在与选择——评库普林的中篇小说《扎涅塔》
库 普林 对人 与 自然 、 与 动 物 、 与人 、 与 社 会 等 人 人 人
关 系的存在 主题 的理 性思考 。 2 0世 纪 9 0年 代 后 期 在 我 国 兴 起 的 生 态 美 学
思 想 为 文学 作 品 的解 读 提 供 了新 的生 态 批 评 的视 角 与方 法 。生 态 哲 学 的存 在 论 是 讨 论 自然 界 、 、 人 社 会 和精 神 之 间 相 互 统 一 的 哲 学 。本 文 用 生 态 批
在 主义美 学思想 的光 辉 ,其 语 言 比他 才华 全盛 时期


在 库 普林 的 中篇 小说 《 扎涅 塔 》 , 物 描 写虽 中 景 然着 墨不 多 , 但其 却 是一种 重要 的叙 事手段 , 作 品 是 主人公 故事 发生 的背 景及 主人公 情绪 的载 体 ,同时
也 贯穿 于小 说 的始终 。库 普林 对大 自然 的爱虔 诚 而 “
鸫、 蜘蛛 、 苍蝇 、 蚤 、 鱼 、 雀 、 跳 鲟 黄 牧羊犬 、 山羊 、 母 大
贩 的女儿 小扎涅塔牵住 了他的手 , 选择 他做可 以信赖 的朋友 。他们友情发展 的基础是对 自然的热爱 , 他们 的忘年 交是小说 的一条 主叙事 线索。 库 普 林 在 小 说 中赋 予 了大 自然 同 人 一样 的情 感 :教授 因别 人对 他对小 姑娘 的纯 洁情感表 示怀 疑
存 在 与 选择
— —
评 库 普林 的 中篇 小说 《 涅 塔 》 扎
杜 荣
( 乡学 院 外 语 系 , 新 河南 新 乡 4 3 0 ) 5 0 3
摘 要 : 中篇 小说 《 涅塔 》 亚历 山大 ・ 普林 晚期 佳作 中的名 篇 , 扎 是 库 小说 处 处 闪烁 着库 普 林存在 主 义 美

库普林《决斗》主要内容概要及赏析

库普林《决斗》主要内容概要及赏析

库普林《决斗》主要内容概要及赏析(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诗歌散文、原文赏析、读书笔记、经典名著、古典文学、网络文学、经典语录、童话故事、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oetry and prose,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reading notes, classic works, classical literature, online literature, classic quotations, fairy tales, experience,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库普林《决斗》主要内容概要及赏析【导语】:《决斗》外国文学作品简析俄国作家库普林(18701938)的长篇小说。

《石榴石手镯》中的爱情主题及其艺术表现

《石榴石手镯》中的爱情主题及其艺术表现

《石榴石手镯》中的爱情主题及其艺术表现田佳宁 黑龙江大学摘要:《石榴石手镯》是俄国白银时代著名现实主义作家亚历山大·伊万诺维奇·库普林的杰出代表作。

小说讲述了小职员热尔特科夫对公爵夫人薇拉真挚而无望的爱,完美演绎了作家创作中一贯青睐的爱情主题。

在表现这一主题时库普林艺术地使用了象征手法,赋予了作品中一些事物、景物、人物等深刻的象征内涵,使作者笔下的爱情更加深邃、隽永、引人回味。

关键词:爱情主题;象征手法;《石榴石手镯》亚历山大·伊万诺维奇·库普林(1870-1938)是闪耀在俄国白银时代文坛上的一颗耀眼新星,被誉为“俄罗斯的莫泊桑”[1]。

《石榴石手镯》是发表于1911年的一部爱情主题的短篇小说,故事中的小人物热尔特科夫对贵族女性薇拉一见倾心,从此开始了长达八年之久的痛并快乐的单相思。

在现实生活中二者并无直接接触,热尔特科夫一直一厢情愿地通过匿名信的方式向薇拉诉说自己炽烈的爱慕之情,并在薇拉的命名日时奉上了家传的石榴石手镯作为礼物。

薇拉的哥哥尼古拉和丈夫瓦西利在得知这件事情后出面找到了热尔特科夫,奉劝他立刻终止这种不道德的行为,而薇拉本人也在电话中要求热尔特科夫马上结束这令她厌恶的轻浮行径,最后热尔特科夫遵从薇拉的意愿,自杀殉情。

一、爱情主题在库普林的创作中爱情主题一直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柏拉图式的爱情故事一再在他的创作中出现,并在1911年写的《石榴石手镯》中得到完美体现”[2]。

在库普林看来爱情是人性中所有美好的集中体现,是伟大与圣洁的代名词,在爱情面前自尊、荣誉、地位,甚至是生命都可以被牺牲。

热尔特科夫与薇拉只有数面之缘,却沉默而无望地爱了她八年之久,在这八年的时间里薇拉从一个少女到嫁为人妇,而随着时间的流逝,“薇拉公爵夫人当年对丈夫那份痴情早已化为忠贞不二的友谊了”[3]。

但是反观热尔特科夫,时间在他这里呈现出一种静止的状态,八年的时间弹指一挥而过,在这无数的日夜里,充斥在他生命中的全部就是对薇拉的爱。

吉卜林短篇小说《恐惧是怎么来的》中老虎形象探析

吉卜林短篇小说《恐惧是怎么来的》中老虎形象探析
上既没有条纹,也没有黑斑.”[2]137 而始祖虎身上的
条纹,是被始祖象 让 藤 萝 做 的 标 记,以 便 大 家 知 道
这是“杀鹿凶手”.由此可见,老虎身上的条纹是它
活动中“不断捕杀鹿和其他食草动物来报复”[2]142 .
始祖虎以强权任意妄为,无视社会法律、道德,无视
其他社会成员的生 存 权 利 并 恣 意 剥 夺 他 人 生 命 以
得在取水范围 内 捕 食. 丛 林 动 物 遵 循 着 这 个 古 老
然没有明确的丛林法则或其他的法律法规,但是在
的法则,并能和平相处.可是老虎朗格利依然无视
丛林世界里,各类野兽之间已有约定俗成的道德标
规则,给 丛 林 生 命 带 来 了 严 重 威 胁.由 此,作 者 借
准,比 如 要 吃 素、不 能 杀 生 等.始 祖 虎 是 森 林 中 第
满足私欲.
老虎的霸权行为是作者吉卜林对社会安定的
忧虑书写.吉 卜 林 希 冀 社 会 和 谐 安 定,然 而 在 19
世纪末正处于英殖民时代的印度,社会矛盾不断发
生,各地反英势力此起彼伏.吉卜林希望暴力事件
违反社会规则的惩罚符号.从始祖虎开始,直至它
在社会上得以平 息,印 度 百 姓 之 间、英 国 殖 民 者 与
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9 年第 11 期
No
11,
2019
(总 第206期)
JOURNAL OF MUDANJ
IANGCOLLEGE OFEDUCATION
Se
r
i
a
l No
206

吉卜林短篇小说 «恐惧是怎么来的 »
助黑豹巴基拉 讲 出 了 老 虎 祖 先 的 故 事. 老 虎 祖 先

浅析《亚玛镇》中人物形象的塑造手法

浅析《亚玛镇》中人物形象的塑造手法

2015年第2期俄罗斯语言文学与文化研究2015, №2总第48期Russian Language Literature and Culture Studies Serial №48浅析《亚玛镇》中人物形象的塑造手法朱晓红(黑龙江大学,哈尔滨150080)提要:长篇小说《亚玛镇》(又译为《亚玛街》、《烟花血泪》、《亚玛街的烟花女》)是俄国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的现实主义作家库普林的代表作之一。

这部作品以旧俄时期的卖淫现象为背景,揭露了这一现象的残酷与卑劣。

尽管作品中没有贯穿于全文的主人公,然而作家却塑造了一系列鲜明的人物形象。

本文拟从人物形象塑造手法出发对作品进行分析与诠释,旨在弄清作家的创作实质。

关键词:库普林;《亚玛镇》;人物形象中图分类号:I512.07 文献标识码:A1 引言妓女作为主人公在世界文学中并不罕见,如陀思妥耶夫斯基《罪与罚》中的索尼娅,托尔斯泰《复活》中的玛斯洛娃,小仲马《茶花女》中的玛格丽特等等。

但是完全以妓院生活为写作背景的作品却不多见。

库普林的《亚玛镇》正是这样一部充满正义感的作品。

作家通过巧妙的叙事方法,在《亚玛镇》中成功塑造了形形色色的人物形象,让他们在妓院这个“大舞台”上“走秀”:有的“秀出”辛酸与凄凉,有的“秀出”无耻与卑鄙,有的则“秀出”善良与罪恶……2 细腻的肖像描写“文学肖像不仅能够直观地展现人物、他的社会地位、习性及爱好,它还是表现人物性格的重要手段、确定人物内心及外貌关系的重要方法。

肖像描写能够揭示人物的心理状态,并突显出作者对该人物的主观评价。

”(Е.А.Зинина 2007:226)在人物塑造方面,库普林采用了大量的肖像描写。

在小说中,几乎每个人物的出场都伴有一段细致的外貌刻画。

例如对妓院老鸨安娜·马尔科夫娜及老领班艾玛·爱德华多夫娜的描写。

安娜·马尔科夫娜年近六十,个头很矮,却浑身滚圆:你可以把她想象成大中小三个由下而上叠套在一起的凝固的肉球,它们之间没有缝隙。

吉卜林小说《丛林之书》的“丛林法则

吉卜林小说《丛林之书》的“丛林法则

吉卜林小说《丛林之书》的“丛林法则一、拉迪亚德·吉卜林与《丛林之书》二、“丛林法则”的动物形象短篇小说集《丛林之书》由七篇小说构成,向读者讲述了狼孩莫格里的故事。

作为一个被狼抚养长大的狼孩,莫格里和他的各种动物朋友生活在茂密、神秘的丛林中。

在这个与人类世界隔绝的地方,莫格里享受着来自狼家庭的关怀、照顾。

吉卜林正是通过讲述围绕在莫格里身边的动物以及他们一起所经历的故事描绘了一个以莫格里为叙事核心的动物王国。

当所有的动物在看似自由、略显散乱的生活状态中维持着微妙的平衡时,小说核心因素“丛林法则”实则统摄了小说。

作为一部短篇小说集,吉卜林并没有对“丛林法则”进行系统的分析、论证和说明,往往是利用小说中不同动物之口以零散的方式讲述出来。

在小说中四十余处涉及“丛林法则”的论述中,具有共性的一点是,“丛林法则”的确定基本遵循着维持丛林生活稳定、平衡的原则之上。

经过检阅之后,崽子们就可以自由自在地到处奔跑。

在崽子们第一次杀死一头公鹿之前,狼群里的成年狼绝对不能用任何借口杀死一只狼崽。

只要抓到凶手,就立即把他处死。

他必须一遍遍地大声喊叫,直到有了回应。

那喊叫翻译出来的意思是:“请允许我在这里捕食,因为我饿了。

”回答是:“那就为吃食捕猎吧,但是不许为着好玩捕猎。

”上文所引述的内容是小说中明确提及的“丛林法则”中的两条:第一条的目的很明显,是为了确保幼崽的安全,避免狼群内部为了确保血统纯正而开展的无谓杀戮。

对于生活在丛林中狼群而言,确保种群数量是它们能够生存下去的关键因素。

为了族群的利益,必须牺牲个体的仇恨、杀戮,这一点正好体现了“丛林法则”保证群体稳定的价值诉求。

第二条规则则是为了避免不必要的狩猎活动,保护的对象虽然是作为猎物的其他动物,却是保证不同动物群体之间平衡关系的症结所在。

对于生活在丛林中的各种动物而言,无论是强壮如老虎、狼群,或者孱弱如麋鹿、兔子,都受到“丛林法则”的约束和保护。

只有当作为个体生命的每一种动物严格按照“丛林法则”去生活,这个世界才能以不断循环的方式发展下去。

浅析库普林小说《决斗》中的“自然人”形象和拥有双重灵魂的女主人公形象

浅析库普林小说《决斗》中的“自然人”形象和拥有双重灵魂的女主人公形象

浅析库普林小说《决斗》中的“自然人”形象和拥有双重灵魂的女主人公形象作者:裴霞来源:《名作欣赏·学术版》 2019年第3期摘要:在库普林的小说《决斗》中,作者以主人公的命运为线索,对沙皇俄国落后、无能的军队、腐败的军官、被屠杀的普通士兵进行了真实的描写,揭露了沙皇军队的腐败和资本主义社会的罪恶。

通过对故事中人物形象及其性格的细致刻画,塑造了俄罗斯文学中典型的“自然人”形象和拥有双重灵魂的女主人公形象。

通过对主人公命运的描写,作者表达了对俄国及其人民命运的思考。

关键词:库普林《决斗》主人公形象命运一、引言亚历山大·伊万诺维奇·库普林,1870 年8 月26 日出生在奔萨省纳罗夫恰特市的一个小职员家庭。

1890 年,他从军校毕业,加入了军队。

1894 年,他离开军队,成为一名码头工人,随后又当过演员、马戏团老板、庄园经理、当地报纸记者和兽医。

他一生周游世界,品尽人世百味;同时,库普林的一生经历了沙皇专制统治、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苏联时代以及背井离乡的流亡时期。

他的作品深受列夫·托尔斯泰、契诃夫的影响,继承了俄罗斯文学人道主义的优良传统和平民意识,他的作品独树一帜,在当时其他现实主义作家的作品中尤其引人注目。

库普林的作品多以亲身经历为题材,底层人的生活和命运是他创作的不竭源泉。

在小说《决斗》中,库普林对底层苦难人民的关注,对社会黑暗面尤其是对军队内部黑暗统治的揭露,显示了其作品深刻的批判力度。

作为一名杰出的现实主义作家,除了对现实的愤怒和深刻批判外,也展现了他对于苦难的思考,对于建立人与人之间平等相处、和谐相爱的社会伦理思想的探索,以及处于社会转型和动荡不安中的人的生存出路问题的忧虑。

二、小说概览《决斗》于1905 年出版,正值俄罗斯军队在与日本军队战争中遭受惨败之际。

许多现代作家在库普林的这部小说中看到了俄罗斯军队腐朽堕落等恶习的真实写照,认为正是军队的腐朽无能导致战争失败的悲剧。

库普林爱情小说的悲剧精神及其诗学体现

库普林爱情小说的悲剧精神及其诗学体现
IGI 认证 /list.php/50013864.html ?(International Gemological Institute) 国际宝石学院 IGI(International Gemological Institute)是世界顶
尖的宝石学院,同时也是全球最大的独立珠宝首饰鉴定实验室。作为世 界钻石之都最古老的宝石学院,IGI 自 1975 年成立于比利时安特卫普。 广泛的经验、专业的意见以及长期可靠正直之声誉使得 IGI 成为珠宝行 业参照标准的代名词。作为全球最大的独立实验室,IGI 数十年鉴定中 开发了激光刻字,暗室照片等专利技术并开创推广了 3EX 切工评价体 系,长期以来一直是全球宝石学的领先者和规范制定者。
常见三角薄片双晶 颜色 ?合成钻石常为黄褐色,并且经常被辐照改色成蓝、橙、粉、
褐以及金黄色 天然钻石 98%都是无色—浅黄系列。
表面以及内部纹理 ?合成钻石:可显示树枝状或者交叉状纹理 天然钻石:表面常见三角凹痕或者三角座,内部常显示与结构
相关的纹理。 放大观察 /list.php/50013865.html 合成钻石:籽晶及其幻影区,各种形态的金属包体 天然钻石:没有金属包体 可见光吸收光谱 ?合成钻石:无 415.5nm 吸收线,在液氮获得的低温条件下可
人造尖晶石 和玻璃一样,生产它的目的就是为了作为许多种天然宝石的代
用品和冒充品。它和钻石的区别是,缺少闪烁的彩色光线,将它浸入二 碘甲烷中,也会轮廓模糊不清,而真钻石则十分清楚。
水晶和托帕石 /list.php/50011398.html 这是两种天然矿物。无色透明的水晶和托帕石在琢磨后,粗看
此外,人造蓝宝石也是“非均质”的,而钻石却是“均质”的,二 者用“偏光仪”也很轻易区别。
锆石 ? 锆石是一种天然矿物,它本身也是一种中档宝石,无色透

俄侨文学中精英性与大众性的结合——以库普林作品《士官生》为例

俄侨文学中精英性与大众性的结合——以库普林作品《士官生》为例
文学 评 论
·
外国文学
俄 侨 文 学 中精 英 性 与 大众性 的 结 合
以 库 普林作 品 《 士 官 生 》 为 例
杨丽 新 周薇薇
西 南 石 油 大 学俄语 系 西 南 石 油 大 学俄语 系 各 个 具体 情 节 为 中心
,
本 文 是 四 川 省 外 国 语 言 文 学研 究 中 心 四 川 省 大 学外语

口 气 的时 候
阿 廖 沙 却 悲 哀地 发 现
,
济 娜 齐卡 不 喜欢 的
,
与 大 众 性 结 合的 原 因 关 键词 大 众化
:
根 本 不 是 这混 乱 繁 复 的 舞蹈
; ;
而 恰 恰是 他

士 官生 亚历 山
俄 罗斯 侨 民 文 学 库 普林
士 官生
;
精 英 情结
;
德 罗夫

于是
,
读者 的 心 情 随 着
, ,
故事 的发 展
更 是 切 实 地抓牢 了读 者 的思 绪
,
使读 者 融入 其

国 外 期 间创 作 的 自传 体长 篇 小说 《士 官生 》 取 材 于 青年 时 代

与主 人 公 亚 历 山 德罗 夫 同思 同 问
.
同喜 同忧
亲身 经 历 的军 校 生活
的伤逝 之情
1


有 浓重 的感伤 情 调
譬如在 第 2 章
互 生 情慷 的济 娜 齐 卡 与 亚 历 山 德罗 夫 跳 第 三 曲
,
摘 要 从 对 《 士 官 生 》的 情节 构 建 人 物 塑 造 言 语 叙 事
卡德 里 尔 舞时

被侵蚀的灵魂——乞乞科夫人物形象分析

被侵蚀的灵魂——乞乞科夫人物形象分析

吉林大学珠海学院毕业论文被侵蚀的灵魂——乞乞科夫人物形象分析系别:中国语言文学系专业名称:汉语言文学学生姓名:张祖仪学号: 07130512指导教师姓名、职称:刘松燕讲师完成日期:2016年 12 月 31 日摘要乞乞科夫是《死魂灵》中贯穿全书的人物,他是一个农奴主兼资产阶级商人的典型形象,对于作品的结构和主题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在本文中表现出了新生资产者乞乞科夫对待封建农奴主有的一种“优越性”。

乞乞科夫在对付五个性格不同的农奴主时候用的方法不同,在“死魂灵”交易中大多获得“胜利”。

对马尼洛夫谈友谊,对科罗潘契加大耍威风,对罗士特莱夫的流氓行为拒不就范,对索巴凯维奇巧相周旋,对泼留希金诱之以小利。

他摸透了每个农奴主的特点,比所有农奴主们都要高明。

因此,在评价乞乞科夫这个人物时,不能只看到他消极的一面,也应该看到他为了达成目的充分调动自己潜力、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能力。

关键词:死魂灵形象地主乞乞科夫AbstractThe context of 《ghosts》is the most classic description of the main characters, Gogol, with its profound in sight of life phenomenon and highly artistic power, creates the artistic image of these personality is distinct. Five landlord although narrow circle living in rural communities, but the author put them in the broader social and historical background to display them. Because of this, these manners, habits that being, doing things attitude and so on various aspects are different, but also has great artistic value. Mount Kilimanjaro and the most important people in the corner of Mikhail Tchaikovsky, the author USES in series with the these tasks by image comparison, embodies the differences of individual characters, and at the same time let readers can easily find what they have in common, each person each have each characteristic, just like the man disposition is the combination of real life, press close to life, vivid image. These images not only represent the different types of Russian landlord class, and from different sides, each reflects the landlord class of decay and despicable image. Highly literary reference value, high artistic value and historical influence.Key words: Russia ghost image landlord Chichi目录前言 (1)一、乞乞科夫的身世背景 (1)二、乞乞科夫与五个地主 (2)(一)与马尼洛夫的交往——为达到目的极具耐心的乞乞科夫 (2)(二)与女地主科罗潘契加的交往——强硬的乞乞科夫 (4)(三)与罗什特莱夫的交往——善于伪装的乞乞科夫 (4)(四)与索巴克维奇的交往——善于趋利避害的乞乞科夫 (5)(五)与泼留希金的交往——聪明而伪善的乞乞科夫 (5)三、乞乞科夫形象的二重性——农奴主和资本家 (6)四、对于乞乞科夫形象的重新认识 (7)结论 (9)参考文献 (11)[1][俄]高尔基.俄国文学史[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79:231. (11)致谢 (12)前言《死魂灵》以偏僻的乡村为主背景,反映了农奴制俄国的真实生活,深刻批判了唯利是图的新兴资产者、腐朽没落的官僚阶层,以及作为农奴制支柱的宗法制地阶层,显示出了作者高度的艺术概括能力。

库普林小说的叙事艺术研究共3篇

库普林小说的叙事艺术研究共3篇

库普林小说的叙事艺术研究共3篇库普林小说的叙事艺术研究1库普林小说的叙事艺术研究库普林(J. D. Salinger)是20世纪50年代最重要的美国小说家之一,他的小说关注青少年心理、成长困惑、家庭关系等主题,成为了20世纪美国文学的一部分。

库普林不拘于传统的叙事方式,他的小说叙事艺术极具特色,其研究对于我们深入理解库普林小说的艺术成就非常重要。

本文将通过对库普林小说的叙事艺术进行深入探讨,以期对读者们对于库普林小说有更多的认识和理解。

一、叙述视角独特库普林小说的叙述视角十分独特,在《麦田里的守望者》中,主人公霍尔顿所描述的经历和感受极度反差,相当于出现了内外双重视角。

这种独特的叙述方式不断凸显出霍尔顿的成长困惑,使得读者们更容易地感受到小说中人物的情感。

在《九故事》中,主人公斯派利对于身边人的行动表现出一定距离感,这种距离感成为小说的一个主要特点。

这种视角距离感的凸显,一方面是突出人物心理的矛盾,另一方面也是对当时社会现状的一种批判。

二、对话交错反映人物性格库普林小说的对话交错也十分独特,人物的性格和态度都可以通过对话和语气得到比较精确的反映。

例如《麦田里的守望者》中,霍尔顿的言行之间折射出他的孤独感和反传统的态度。

在《九故事》中,主人公在与作家弗雷泽的交锋中,脱口而出的言语使得他的自我主张和挑衅精神更加明显。

小说中的对话交错十分自然而然地呈现出人物之间的互动和冲突,通过对话的设置和展开,叙事过程更加丰富生动。

三、时间安排趣味横生库普林小说的时间安排也颇具特点,例如《完美另一半》中,小说时间不按照线性顺序进行,整个小说以倒序排列的方式呈现。

这种情节横跨时间和空间的呈现方式,让读者们感受到了时间的流动并增强了小说的可读性。

在《七个故事》中,小说的时间空间跨度也很大,通过对时间的游移变换,小说才能够更好地展现出人物心理的变换和矛盾。

时间的安排和呈现,使得小说更加具有戏剧性和感染力,极大地丰富了小说的内涵。

短篇小说写作技巧:人物肖像和性格

短篇小说写作技巧:人物肖像和性格

短篇小说写作技巧:人物肖像和性格短篇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即作品的主人公)是素材和主题思想交织的中心,是它们形成完整统一体的成果。

我在写最初几篇短篇小说时,对此是不了解的。

当然,我那时也是依据了一条重要而必不可少的原则的,那就是,小说写来应该妙趣横生。

这条原则本身是无可非议的,我向这个目标前进时,却走了一条弯路。

我总想通过离奇的情景和情节上的一些噱头来引起读者的兴趣。

我把一个个令人费解的纠葛和莫名其妙的事件搅成一团,最后,弄得我自己也如堕五里雾中,无法自圆其说,都不知道该如何处理我那些层出不穷的人物了。

有一次,我绝望之极,拿起一本契诃夫的集子,发现一篇短篇小说的标题颇符合我当时的心情,这就是短篇小说《悲伤》。

我欣喜地读完后开始思考起来契河夫通过什么引起了我真正的、由衷的兴趣呢?车夫姚纳运载客人,总想对人们诉说丧子的心情,这有什么“有趣之处”?究竟是怎么回事呢?我一直未能找到答案,后来我重读了高尔基的短篇小说《大灾星》才领悟了。

在小说的开头,一个似乎永远失去了人的模样的人,在小说结尾时却突然向你表现出他全部的心灵美。

这篇作品的主要感人之处,不是情节安排得巧妙,而是主人公的形象在作者的帮助下开始对这个人物逐渐有了更深的了解,开始在他身上发现了新的、意想不到的特性。

你一页接一页地读下去,一个不幸的女人的形象便仿佛在一道神奇的光线照耀下越来越鲜明地显现出来,于是在你的脑海里,好像并不是由于作者的引导而是自己产生出一种想法:“人是多么伟大而卓越的生灵。

尽管他一贫如洗,饥寒交迫,尽管他身遭诽谤,蒙冤受屈,而心灵,倘若仔细观察,却仍然是纯洁而完美的。

”接着,你就会想起贯穿高尔基全部作品的思想人!这个字听起来多么令人自豪!这就是说,你通过艺术形象,通过人物,领会了小说的主题思想。

抽象的思想在文艺作品中长出了血肉,变成了人,正是这一点使文艺作品有别于哲学论文。

艺术家创造的成果一一就是变成了人物、角色,“他们时代的一定思想”的代表者的主题思想。

库普林《所罗门星》中“小人物”理想人格与生存状态探析

库普林《所罗门星》中“小人物”理想人格与生存状态探析

Probe into the Ideal Personality and Survival Status of the "Nobodies" in Kuprin'sProbe into the Ideal Personality and Survival Status of the "Nobodies" in
Kuprin's Solomon Star
作者: 高建华[1]
作者机构: [1]哈尔滨师范大学文学院,哈尔滨150025
出版物刊名: 学术交流
页码: 173-179页
年卷期: 2019年 第2期
主题词: 库普林;《所罗门星》;小公务员;“小人物”;茨韦特
摘要:在库普林流亡法国时期创作的中篇小说《所罗门星》中,塑造了一位貌似平凡却经历
非凡的小公务员茨韦特的鲜明形象。

茨韦特在面对现实和梦想所产生的困惑与选择时,体现出作
家对小公务员即“小人物”的理想人格与生存状态的探索。

茨韦特这一小公务员形象的塑造体
现了白银时代库普林小说对俄罗斯19世纪文学传统的超越和创新。

课外阅读理解马车夫彼得阅读练习附详细答案

课外阅读理解马车夫彼得阅读练习附详细答案

课外阅读理解马车夫彼得阅读练习附详细答案课外阅读理解马车夫彼得阅读练习附详细答案马车夫彼得[俄]亚伊库普林冬日深夜。

蓝幽幽的雪花。

黑糊糊的百龄枞树,簇簇枝叶泛着白光。

我乘坐马车穿过加特钦公国,离开波罗的海车站朝华沙车站奔去(省城常见的一种散心方式)。

路很狭窄,路面连年累月碾压得很不平坦,有如闪烁着抛光的钢块。

寒冷的空气凛冽而又亲切。

一匹灰色老母马,灰毛中夹杂着栗色斑点,从容不迫地迈着碎步,如同一只小狗在慢慢跑动。

马车夫放下了缰绳。

看那样子,他想要跟我推心置腹地交谈。

他不时朝马挥动皮鞭,但并不拍打,那马也只是懒洋洋地甩甩尾巴作为回答。

古老而陈腐的日常生活。

批评家们诅咒这种日常生活,他们创造出一个侮辱性字眼,把写这类题材的作家称为琐事笔匠。

然而,为什么在这种日常生活之中,在不断重复的千篇一律的事件中,在朝朝暮暮的生存交往之中,在司空见惯、单调乏味的语言、活动、俗语、歌曲、礼仪之中为什么无论过去还是现在,我在其中永远找得到那莫名其妙的美,使我在这共同的生活中的存在变得益为牢固?是的,我毫无舛错地准确意识到将要发生什么事情。

此时我们已接近华沙车站。

我问马车夫:多少钱?他果然这么回答:赏点儿茶就行啦,您哪,亚历山大伊万诺维奇。

于是我又问:也许吩咐人给你送去一份普斯科夫面包片?他表现出我所熟悉的那种狡黠的忸怩神态:要是您老开恩要不要等您?我对鞑靼仆人说:老爷子(有时管他叫老爹),给马车夫来份普斯科夫面包片!仆人不必再仔细问什么。

无论是我,是他,还是马车夫,亘古以来谁都对这种食品的配制了如指掌。

将五戈比一条的法式白面包顺长切开,两面涂上奶油,放上两大块瑞士奶酪,中间塞入一片火腿。

至于为什么称为普斯科夫,我们谁都不知其故。

鞑靼人明白,就着这种食品喝的饮料不是烧酒,而是啤酒。

马车夫一旦喝上烧酒就将忘乎所以,冻坏身子也不觉察,而啤酒却能暖体壮寒。

因此,我也就不必担忧什么了。

我不知道这个马车夫姓甚名谁。

马车夫们的脊背几乎彼此毫无差别。

存在与选择: 库普林小说中的人性维度

存在与选择: 库普林小说中的人性维度

存在与选择:库普林小说中的人性维度
高建华
【期刊名称】《北方论丛》
【年(卷),期】2015(000)003
【摘要】库普林小说中书写了磨难中的亲情、友情, 展现了生活中尽管有很多不幸, 但生活中不乏美好、善良的人性. 同时, 库普林也看到了生活本身的缺陷, 看到了社会的不平和人心的阴暗, 感受到人性中存在的恶. 库普林的小说描写底层小人物苦难生活和命运, 却时时闪烁着乐观主义的色彩, 体现着库普林对生活的热爱以及对小人物的悲悯情怀.
【总页数】4页(P55-58)
【作者】高建华
【作者单位】哈尔滨师范大学文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25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3/7074
【相关文献】
1.论库普林小说中的儿童叙事 [J], 夏益群
2.存在与选择——评库普林的中篇小说《扎涅塔》 [J], 杜荣
3.从《时间之轮》看库普林小说中时间对爱情的消解意义 [J], 曹爽; 高建华
4.人与自然:库普林小说中的儿童观照视角——以《儿童花园》《象》为例 [J], 曹爽; 高建华
5.从库普林小说中的妓女形象看俄罗斯文化中的苦难意识 [J], 郭凯慧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俄国新现实主义小说《亚玛街》浅析

俄国新现实主义小说《亚玛街》浅析

俄国新现实主义小说《亚玛街》浅析作者:高昆来源:《科学与财富》2020年第31期摘要:《亚玛街》是俄国新现实主义小说的代表,在俄罗斯文学史之中具备独特的地位。

《亚玛街》描述了19世纪的沙皇俄国妓女的命运,揭露了当时社会的黑暗面,以及人性的丑恶,作者库普林在写作过程中,将自身对国家、对社会的看法融入进去。

本文在浅析《亚玛街》的时候,分别从继承现实主义传统的主题内容、彰显现代主义的艺术手法两方面进行探讨。

关键词:俄罗斯文学;新现实主义;亚玛街前言:《亚玛街》这一小说的名字,又被翻译为《亚玛镇》、《亚玛街的女人》、《亚玛街烟花女》、《火坑》,作者为俄国新现实主义的翘楚库普林。

库普林的全名是亚历山大·伊万诺维奇·库普林,其一生的经历十分丰富,诞生于沙俄时代的库普林,在“十月革命”爆发后的苏联时期在国外流亡,曾从事多个行业,与俄罗斯的人民群众有着密切接触,因此他对俄罗斯普通大众的命运进行了高度关注。

《亚玛街》正是库普林的代表作,在这部作品中,库普林虽然将当时的痛苦生活展现得淋漓尽致,却在另一层面表达出他自身所具备的人道主义精神。

一、继承现实主义传统的主题内容人道主义是现实主义文学的核心,用真实的语言让现实生活的方方面面得到反映。

库普林在写作过程中,将现实主义文学的传统继承下来,将社会上的问题呈献给读者。

《亚玛街》的背景位于19世纪,沙皇俄国统治下的大城市基辅,繁荣的“亚玛街”之所以繁荣,是因为该区域有数量众多的妓院,通过对位于亚玛街的妓院“安娜?玛尔科夫娜”的描写,展示出妓院内部、与妓院相关各色人等的“众生相”,同时塑造出代表性人物例如妓女塔玛拉、叶尼娅、帕莎、柳布卡等,对所谓的“上流社会”的道貌岸然嘴脸进行讽刺,以及妓女们的悲惨人生。

将妓女这一特殊“职业”作为文学作品的主题,不只是在俄罗斯,在世界范围内都比较常见,例如古代朝鲜的《春香传》、近代法国的《茶花女》、古代中国的《柳如是别传》等,这些作品能够吸引数量众多的读者,而且在这些文学作品之中,妓女相貌美丽、多才多艺、受到众人追捧,却没有人去思考妓女身上的凄惨遭遇,以及妓院制度这一丑恶的社会现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库普林中短篇小说中的人物性格类型及其塑造手法亚历山大·伊凡诺维奇·库普林(1870-1938)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国著名作家,被称为“俄国批判现实主义忠诚的继承者”。

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多彩的生活经历为其文学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被称为“生活诗人”。

库普林通过对俄国社会各个阶层生活的真实描写表达出了自己的社会观和价值观。

中短篇小说篇幅短小精悍,主要通过截取生活的某一片段或某一侧面来揭示生活的本质,所以它能够及时地反映当前社会生活现状。

在库普林的创作中,中短篇小说占有重要地位。

小说主要是通过塑造人物形象来反映生活,表现主题的。

所以通过研究分析库普林中短篇小说的人物性格类型能够揭示库普林的创作主题,对于总结库普林创作特色具有重要意义。

库普林是现实主义文学传统的忠实继承者,所以现实主义文学创作中一系列具有代表性的人物形象在库普林作品中均有体现。

但是由于时代的变迁和库普林个人的创作特点使传统俄国文学中的人物形象在库普林作品中具有了时代性和新特点。

本文拟分析库普林创作中最突出的三类人物形象,包括“自然人”形象、“多余人”知识分子形象和“小人物”形象,并将从宗教神话和创作手法方面分析库普林对这些人物形象的塑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