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学考研资料-通货膨胀的治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金融学考研资料-通货膨胀的治理
一份好的考研复习资料,会让你的复习力上加力。中公考研辅导老师为考生准备了【金融学考研知识点讲解和习题】,同时中公考研网首发2017考研信息,2017考研时间及各科目复习备考指导、复习经验,为2017考研学子提供一站式考研辅导服务。
通货膨胀的治理
虽然产生通货膨胀的原因很多,但归根到底是总需求与总供给的不均衡,通常表现为货币供给量大于流通中必要量。因此,治理通货膨胀的目标就是适当控制货币供给量,适度调节流通中货币需求。
一、治理政策
(一)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
1.紧缩性货币政策
(1)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可以降低商业银行可运用的信贷资金总额,缩小派生存款,减少投资额,达到控制货币供应量的目的。这种手段简单易行,见效快,对控制货币供应量效果较好。但明显缺乏弹性,对经济震动过大。
(2)提高再贴现率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提高再贴现率,可以促使商业银行对企业提高贴现利率,导致企业利息负担加重,利润减少,从而抑制企业对信贷资金的需求,以此减少投资,减少货币供应量。同时,提高储蓄存款利率,鼓励居民增加储蓄,把更多的消费基金转化为生产资金,减少直接需求,减轻通货膨胀的压力。
提高利率是控制货币供应量比较有效的手段,但也有一定的负作用,主要表现是:会直接降低企业的投资,导致经济衰退;直接增加企业贷款成本,容易使企业提高商品价格,出现成本推动,加剧通货膨胀;高利率会诱使大量境外资金涌入,掌握甚至控制本国经济等等。
(3)加强公开市场业务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中,向商业银行、企业及其他社会公众出售手中的有价证券,主要是政府公债、国库券、中央银行金融证券等,吸引社会各界资金,并回笼至中央银行,减少商业银行及其他社会公众手中的现金或存款,达到减少市场货币供应量的目的。
2.紧缩性财政政策压缩开支:削减财政支出,包括减少军费开支和政府采购,限制公共事业投资等。增加收入:提高税率,使可支配收减少,以抑制私人企业投资和个人消费支出,降低需求。发行公债:用发行公债代替发行货币,弥补财政赤字,减少货币供应量。
(二)需求管理政策
需求管理政策就是指利用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统筹运作,改变全社会的总收入与总支出,控制全社会货币供应量,实现控制通货膨胀的目的。
1.控制消费支出。控制消费支出主要是通过财政政策,提高税率;通过货币政策,提高储蓄利率。两种政策在时间、调整幅度上可以综合运用,以达到最佳的效果。
2.控制固定资产投资规模。控制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的关键作用是抑制社会总需求。固定资产投资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1)它制约流动资金的需求,因为投资规模大,对流动资金的需求也大,这将对银行信贷规模构成一种压力;
(2)固定资产投资规模膨胀,会使财政支出膨胀;
(3)固定投资规模中必然有一部分转化为消费基金,扩大对消费品的需求。可见,控制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不仅能约束投资需求本身,还可以起到“一箭双雕”的约束作用。在中国的历次通货膨胀中,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的膨胀都扮演了重要角色,因此,总是把压缩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作为治理通货膨胀的重点措施之一。
3.控制政府支出。影响政府支出的主要因素是办公经费、国防支出、社会福利支出等。这些支出是社会总需求的重要方面。控制总需求的重点是控制政府支出。但是,由于政府支出的刚性,因而控制幅度是非常有限的。
(三)供给政策
增加有效商品供给如果说调节、控制社会总需求可以起到“立竿见影”效果的话,那么增加有效供给则是稳定货币的根本措施。因此,要想方设法扶持国民经济薄弱部门的生产和市场紧俏商品的生产。但一提到扩大生产,往往涉及到增加投资。在资金已经紧张和货币供应已经偏多
的情况下,其出路主要是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发掘生产潜力,“降本挖潜”。从银行的角度来说,就是调整信贷结构,积极支持国民经济薄弱部门和市场紧俏商品生产;同时从严控制对市场滞销商品的生产支持,促进产品结构调整。
(四)所得管理政策
所得管理就是指对总供给方面进行管理,主要内容是:工资管理、物价管理、利润管理、消费基金管理。很多国家政府及越来越多的经济学家都认为,依靠紧缩需求政策抑制通货膨胀,代价过高,紧缩财政与紧缩货币的结果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了通货膨胀,但往往伴随经济衰退和大量失业,政策的负面效应太大。
1.工资管理。主要是抑制工资上升,控制生产成本的提高,控制成本推进型通货膨胀。工资管理与控制的目标应为:货币工资增长率=劳动生产率+预期通货膨胀率。工资管理与控制的方法主要是:道德规劝,自愿为主;工会、企业与政府达成协议;政府强制,主要是冻结工资或制定工资管理措施。
2.物价管理。主要是政府强制管理物价,或者规定物价上涨的范围与幅度,坚决杜绝哄抬物价扰乱市场的行为。
3.利润管理。主要是对可获得暴利企业的利润额或利润率实行限制的管理政策与措施。以此限制大企业或垄断行业(价格引导者)控制产品价格,操纵市场,加剧通货膨胀。利润管理的主要方法是:管制利润率,政策规定各种产品的合理利润率,企业只能据此定价和销售;对高额利润加征税收,即不直接管制利润率,但对不合理利润或暴利采取高税收措施,如娱乐业。
4.社会消费基金管理。管理好社会消费基金主要从三个方面入手:
(1)真正做到工资、奖金增长与劳动生产率挂钩,实现按劳动效率分配与按资分配相结合,防止消费基金增长超过生产增长的现象;
(2)在企业自我约束机制不健全的情况下,对企业收入分配严加管制;
(3)采取各种方法引导居民消费,增加储蓄,使居民购买力分流,减少对市场的冲击。
所得管理政策也有很大的负作用,对工资与物价的管制,软性措施不奏效,硬性措施则容易形成对立;对利润的管制,规定利润率技术难度大,不容易达到科学合理的程度,加税和收入管制则容易引起不满。
(五)货币制度改革
通常这是在经历了严重的通货膨胀后而采取的措施,其做法是废除旧币,发行新币,并制定一些保证新币稳定的措施。其目的是消除原来货币流通混乱的局面,在新的货币制度基础上实现稳定的货币流通。也有的是通过新旧币兑换,附带调节个人之间的收入分配。但必须指出的是,币制改革本身不能保证消除通货膨胀,关键在于能否实施币制改革中的各项稳定措施,为消除通货膨胀提供条件。
(六).世界货币供应量
近年来,不少经济学家认为,通货膨胀是世界性问题,加之国际传播的原因,不再只是某一个国家或地区的问题。世界经济的增长和价格水平的稳定在于“世界货币供应量”。世界货币供应量是指全世界的货币供应量的总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