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章电力系统负荷及数学模型

合集下载

电力系统负荷运行特性及数学模型(培训)

电力系统负荷运行特性及数学模型(培训)
恒定阻抗与异步电动机的组合。
补充:负荷预测概述 ---电力部门一项十分重要的基础工作
长期负荷预测 中、短期负荷预测 超短期负荷预测
负荷预测的方法,如弹性系数法、回归法、神 经网络、模糊数学等。
负荷预测与许多因素相关联,如所在地区的规 模、人口、经济水平、负荷结构、地理位置、 气候条件、人们生活习惯、电价政策等等。
补充:工业及民用负荷配电系统
负荷在电网中如何接入?
配电系统分为:TN, IT, TT系统三种。
1、几种配电方式
① TN系统。 电源有一点(通常是中性点)直接接
地,负荷側的建筑物电气装置的外露导电 部分通过保护线与该接地点连接的系统。
a) TN-S系统。整个系统中保护线PE 与中性线N是分开的,见下图
按负荷的构成范围------电网负荷、地区性负荷、 小区负荷、单个负荷等
4、工业用电典型负荷比重(%)
3-1负荷的描述-----负荷曲线
负荷曲线 日负荷曲线 年(最大)负荷曲线 年持续负荷曲线
1、典型日负荷曲线
P (kw)
峰荷 Pmax
2、负荷曲线的描述 日负荷曲线 谷荷 Pmin
3、负荷的分类
按用电设备-----异步电动机、同步电动机、电热 装置、整流装置、照明设备等
按用户性质------工业负荷、农业负荷、交通运输 业负荷、市政及生活用电等
按用户的重要程度------一级负荷、二级负荷、三 级负荷
按负荷的工作特点------连续性负荷、间断性负荷、 冲击负荷等
24
Wd Pdt
0
Pav

Wd 24

1 24 Pdt
24 0
Pmin Pm a x

4 负荷数学模型

4 负荷数学模型

4 负荷数学模型4.1 引 言电力系统用电设备总称为负荷,它可按用户性质分为工业负荷、农业负荷、商业负荷、城镇居民负荷等;也可按用电设备类型分为感应电动机、同步电机、整流设备、照明、电热及空调设备等。

在电力系统分析中采用的负荷模型可以根据实际系统测试确定,也可根据用户装设的用电设备容量及其使用率,以及同类用电设备的典型特性进行综合而成,故又称之为综合负荷模型。

由于负荷随昼夜、工作日、季节、年度等变化很大,且组成多变,故综合负荷模型及其参数的确定是系统分析中的一个难题。

电力系统综合负荷在系统频率和电压快速变化时,其相应的负荷特性可用微分方程描写,称此为负荷动态模型;而负荷的有功与无功功率在系统频率和电压缓慢变化时相应的变化特性可用代数方程(或曲线)描写,称此为负荷静态模型。

下面分别予以介绍。

4.2 负荷静态模型负荷静态模型反映了负荷有功、无功功率随频率和电压缓慢变化而变化的规律,可用代数方程或曲线表示。

其中负荷随电压变化的特性称为负荷电压特性,而随频率变化的特性称为负荷频率特性。

在一定的电压变化范围和频率变化范围下,负荷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随电压和频率变化的特性,可近似表示为⎪⎪⎩⎪⎪⎨⎧⎪⎪⎭⎫ ⎝⎛⎪⎪⎭⎫ ⎝⎛=⎪⎪⎭⎫⎝⎛⎪⎪⎭⎫ ⎝⎛=ωωωωωωq q p p U U U U Q Q U U P P 000000(4-1)式(4-1)中,0000,,,ωU Q P 分别为在基准点稳态运行时负荷有功功率、无功功率、负荷母线电压幅值和角频率;ω,,,U Q P 为其实际值;U p 和U q 为负荷有功和无功功率的电压特性指数;ωp 和ωq 为负荷有功和无功功率的频率特性指数。

由式(4-1)可导出⎪⎪⎩⎪⎪⎨⎧========ωωωωωωωωωωq d Q dQ q U dU Q dQ p d PdP p U dU P dP U U U U U U 000//////// (4-2)式(4-2)既反映了U p ,ωp ,U q ,ωq 的物理意义,又提供了其量测的理论依据。

电力系统分析第四章《电力网络的数学模型》课件精选全文

电力系统分析第四章《电力网络的数学模型》课件精选全文

网络接线的改变
4-3 节点阻抗矩阵
节点电压方程
YV=I
定义
Y–1=Z
则有 网络方程的通式 对角元 Zkk ——自阻抗.
V= Y–1I=ZI
n
Vi Zij Iij j 1
非对角元 Zik ——互阻抗. 一、节点阻抗矩阵元素的物理意义
Z kk
Vk Ik
I j 0, jk
自阻抗:从节点k看进去的对地内阻抗.
电力系统基础
第四章 电力网络的数学模型
▪ 4-1 节点导纳矩阵 ▪ 4-2 网络方程的解法 ▪ 4-3 节点阻抗矩阵 ▪ 4-4 节点编号顺序的优化
一、节点方程
4-1 节点导纳矩阵
准备:举例形成最简单型等值电路的节点导纳矩阵详细过程,n个节点可以简单 类推。电路求解方法中,节点法最适合于计算机处理。
(i,
j
1,2,
已有p 个节点
(a)
已有p 个节点
追加变压器(b树) 支和连支
, p)
节点阻抗矩阵的特点: 1. 对称阵; 2. 满矩阵; 3. 不能直观形成与修改。
(网络方程的求解,略)
填空则:修在改节后点的i与导j纳之矩间阵增Y加的一元条素支为路_的__导__纳_。为yij,
(1)Yij=Yij+yij, Yii=Yii+yij, Yjj=Yjj+yij (2)Yij=Yij–yij, Yii=Yii–yij, Yjj=Yjj–yij (3)Yij=Yij–yij, Yii=Yii+yij, Yjj=Yjj+yij (4)Yij=Yij+yij, Yii=Yii–yij, Yjj=Yjj–yij
阻抗为 zkm 的连支。由于不增加新节点,故阻 抗矩阵的阶次不变。

电力系统分析第4章 电力网络的数学模型

电力系统分析第4章 电力网络的数学模型

Vn
I2(1)


Y (1) n2
V2
Y (1) nn
Vn
I2(1)
式中
Y (1) ij
Yij
Yi1Yj1 Y11
; Ii(1)
I
Yi1 Y11
I1
第四章电力网络的数学模型
4.2 网络方程的解法
➢ 对方程式再作一次消元,其系数矩阵便演变为
Y11
Y (2)
Y12 Y13 Y1n
Y (1) 22
第四章电力网络的数学模型
4.1 节点导纳矩阵
➢一般地,对于有n个独立节点地网络,可以列写n个 节点方程



Y11 V1 Y12 V2 Y1n Vn

I1



Y21 V1 Y22 V2 Y2n Vn

I2


• •
Yn1 V1 Yn2 V2 Ynn Vn In
(4-3)
4.1 节点导纳矩阵
➢上述方程经过整理可以写成


Y11 V1 Y12 V2
0




Y21 V1 Y22 V2 Y23 V3 Y24 V4 0



Y32 V2 Y33 V3 Y34 V4 0



Y42 V2 Y43 V3 Y44 V4

I
4
(4-2)
第四章电力网络的数学模型
4.1 节点导纳矩阵
➢将电势源和阻抗的串联变 换成电流源和导纳的并联,得 到的等值网络如图所示,其中:


I 1 y10 E1

第04章电力系统负荷及数学模型

第04章电力系统负荷及数学模型

(
)
(
)
有时,上述方程中也可以两个或多个不同指数的项。这种模型的参数由指数 np,nq 和负荷的功率因素组成。 值得注意的是, 只要令其指数分别等于 0、 1 或 2, 负荷就可以分别表示为恒定功率, 恒定电流和恒定阻抗模型。其它指数可用来表 示不同类型负荷元件的集结效应。 对于某些类型的负荷,大于 2 或小于 0 的指数 模型也许是合适的; (3)频率相关负荷模型(Frequency-dependent load model): 是一种含频率相 关项的, 静态模型, 它通常由负荷多项式模型或幂函数模型与下述因子相乘而得:
母线负 荷 P Q 电阻电热 工业 0. 负荷类 型 成分 p.f .
dP dV
dQ dV dP dt
dQ dt
Motor Parameters
1.
2. .
0.
0.
空调 商业
.02 2.8
.5 etc
2.5
0.5
照明
1. 0.
1.54 .
0.
0.
居民 热水器 1. 0. 2. . 0. 0.
图 4.2
4.
3
负荷模型(load model):
是指反映母线电压(大小和频率)和功率(有功和无功)之间或者和注入母 线负荷的电流之间相互关系的一种数学描述。“负荷模型”这条术语可以用来指 模型表达式本身, 也可以用来指表达式及表达式参数的特定值 (如系数、 指数等) 。 虽然在某一特定的应用程序中,这些表达式有不同的计算方式,因此,负荷功率 或电流也许难以显式地计算出来,但用这种形式来考虑负荷模型是可行的; 静态负荷模型(static load model): 表示某一时刻负荷所吸收的有功和无功与 同一时刻母线电压幅值和频率之间的函数关系。 静态负荷模型既可用来表示本质 上是静态的负荷元件, 如电阻负荷和照明负荷等;也可以用来表示近似动态负荷 元件,如电动机驱动的负荷等; 动态负荷模型 (Dynamic load model): 表示某一时刻有功和无功和前几个时 刻, 通常还包含当前时刻的母线电压幅值和频率之间的函数关系。常用微分方程 和差分方程来表示; 恒定阻抗负荷模型(constant impedance load model): 是一种静态模型,其功 率直接与电压幅值的平方成正比。它特可以称为导纳恒定模型; 恒定电流负荷模型(constant current load model): 是一种静态模型,其功率直 接与电压幅值成正比; 恒定功率负荷模型(constant power load model): 是一种静态模型,其功率不 随电压幅值的变化而变化。它也可以称为恒定 MVA 模型。由于恒定功率负荷设 备,如电动机和电子设备等,在电压低于某些值时(一般为 80%~90%),它的 特性就很难维持, 因此在许多负荷模型中都自动地将恒定功率负荷模型转换为恒 定阻抗负荷模型,或者在电压低于一定值时将那一部分负荷切除; (1)多项式负荷模型(polynomial load model): 是一种动态模型,它把功率与 电压和频率之间的函数关系用一多项式来表示。通常采用下述形式:

电力系统负荷预测的数学模型研究

电力系统负荷预测的数学模型研究

电力系统负荷预测的数学模型研究随着电力需求的增长和可再生能源的不断发展,电力系统负荷预测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

准确的负荷预测可以帮助电力公司合理规划发电策略,提高电力系统的效率和稳定性。

为了更好地进行负荷预测,研究人员提出了各种基于数学模型的方法。

一、简单移动平均模型简单移动平均模型是最常用的预测方法之一。

它假设负荷的未来值等于过去若干个值的平均值。

这种方法简单易懂,但是由于只考虑了过去的平均值,没有充分利用时间序列的其他信息,所以预测精度有限。

二、指数平滑模型指数平滑模型是一种基于加权平均的预测方法。

它根据历史数据的权重不断调整预测值,使得最新观测值的权重最大。

指数平滑模型可以适应变化的负荷模式,并且对异常值有较好的处理能力。

三、时间序列分析模型时间序列分析是一种常用的数学模型研究方法。

它基于时间序列的历史数据,通过建立模型来预测未来的负荷。

常用的时间序列分析方法有ARIMA模型、ARMA模型等。

这些模型可以考虑到负荷的长期趋势、季节性和周期性变化,预测精度相对较高。

四、人工神经网络模型人工神经网络模型是一种模仿人脑神经元的计算模型。

通过大量的训练数据,神经网络可以学习到负荷之间的非线性关系和复杂的规律。

它具有较强的拟合能力和泛化能力,可以适应各种复杂的负荷模式。

五、支持向量机模型支持向量机模型是一种基于统计学习理论的预测方法。

它通过寻找一个最优的超平面来将不同分类或回归的样本分隔开来。

支持向量机模型可以处理高维数据和非线性问题,具有较强的泛化能力。

环境因素、经济因素和社会因素等都会对电力负荷产生影响。

因此,在进行电力系统负荷预测时还应考虑这些外部因素。

这些因素可以通过回归模型进行建模,将其作为预测模型的输入变量,从而提高预测效果。

负荷预测的精度对于电力系统的运行和规划至关重要。

利用数学模型进行负荷预测可以提高预测精度,辅助电力公司进行合理的发电规划和调度。

同时,随着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分析的发展,给负荷预测提供了更多的方法和技术手段。

负荷的运行特性及数学模型分析

负荷的运行特性及数学模型分析

1. 日负荷曲线 y = f Pmax (日) 2. 年最大负荷曲线 3. 年持续负荷曲线
负荷曲线
负荷特性
电力系统负荷特性是指负荷功率随电压或频 率变化而变化的规律,通常有负荷电压特性 和频率特性两种,还可划分为静态特性和动 态特性两类。
负荷的静态特性
一般表示为电压和频率的函数如:
电力系统综合负荷
电力系统综合负荷可以简单地表示为一个静 态(不旋转)负荷与一台等值异步电动机的 组合
1.静态负荷 .
主要是照明负荷
UL PL = PL 0 U L0
pu
UL QL = QL 0 U L0
qu
其中
∆P pu = P ∆Q qu = Q
∆U
U
∆U
U
2. 异步电动机负荷特性
dω* Pa* TJ = = M a* = M e* − M m* dt ω*
M m = K α + (1 − α )(1 − s )
[
β
]
二、负荷综合特性
1.恒定阻抗模型 2.多项式模型 3.幂函数模型
1.恒定阻抗模型
模型简单,结果与真实情况有较大差别,使 用时注意场合。 一般用在负荷端电压变化不大、负荷容量小、 且精度要求不高的场合
2.多项式模型
P = a pU Q = a qU a
p
2 2
+ b pU + c p + b qU + c q
p
&#+ cq = 1
3.幂函数模型
P = U Q = U d
p
pu qu
ω ω
pω qω

p f

《电力系统分析》课件-电力系统各元件的特性和数学模型

《电力系统分析》课件-电力系统各元件的特性和数学模型

Pk
31
3I
2 N
R3 R1
Pk3 Pk1
Pk1
Pk2
Pk
3
1 2
1 2
1 2
Pk 12 Pk 31 Pk 23 Pk 12 Pk 23 Pk 31 Pk 23 Pk 31 Pk 12
RT1
Pk1U
2 N
1000S
2 N
RT
2
Pk
2U
2 N
1000S
2 N
RT 3
同步电机的基本方程
6个有磁耦合关系的线圈 定子:a、b、c三相绕组; 转子:励磁绕组f,代表阻尼绕组的等值
绕组D和Q
同步电机的基本方程
2 同步发电机的原始方程
假定正方向的选取 各绕组轴线正方向就是该绕组磁链的正方向,
对本绕组产生正向磁链的电流取为该绕组的正 电流。
同步电机的基本方程
电势方程
电抗
U
k1
%
U
k
2
%
U k3 %
1
2 1
2 1
2
U k 12 % U k 31 % U k 23 % U k 12 % U k 23 % U k 31 % U k 23 % U k 31 % U k 12 %
XT1
U
k1
%U
2 N
100S N
X
T
2
U
k
2
%U
2 N
2.2电力线路的参数和数学模型
电导
表征电压施加在导体上时产生泄漏现象和电晕现象 引起有功功率损耗。导线半径越大,导线表面的电场强 度越小,可以避免电晕的产生。
一般电力系统计算中可以忽略电晕损耗,因而g1≈0

第四章电力网络数学模型10.2.27PPT课件

第四章电力网络数学模型10.2.27PPT课件

图4-4(b)
Yii Yjj yij Yij Yji yij
30.03.2021
.
18
(3)在网络的原有节点i、j之间切除一条导纳为yij的支路。 这种情况可以当作是在i、j节点间增加一条导纳为-yij的支 路来处理,因此,导纳矩阵中有关元素的修正增量为:
i yij
YiiYjj yij
j
图4-4(b)
第4 章 电力系统的数学模型
4.1 节点导纳矩阵 4.2 网络方程的解法 4.3 节点阻抗矩阵
30.03.2021
.
1
内容提要
❖ 掌握根据网络的结构和参数,求出节点导纳 矩阵。
❖ 应用高斯消去法简化网络,求解网络方程。 ❖ 应用支路追加法计算阻抗矩阵各元素
30.03.2021
.
2
4.1 节点导纳矩阵
YPP
1 kz
k11 kz z
Yqq
1 kz
1k2zk
k12z
Ypq
Yqp
1 kz
z
1:k
p
q
kz
p
q
kz
k 2z
k 1
1 k
图4-3 变压器支路的等值电路
30.03.2021
.
13
例4-1 某电力系统的等值网络示于图4-2。已知各元件参数的标
幺值如下:z12=j0.105,k2l=1.05,z45=j0.184,k45=0.96, z24=0.03+j0.08,z23=0.024+j0.065,z34=0.018+j0.05, y240=y420=j0.02,y230=j0.016,y320=j0.016 ,y340=y430=j0.013。

电力系统负荷的动态模型(ppt文档)

电力系统负荷的动态模型(ppt文档)

转差率S:
S

0 0
1 *
ω0——系统角频率
ω——异步电动机转子角速度
异步电动机运动方程:
TJ
d*
dt
Te*
Tm*
TJ——电机转子与机械负载的等值转动惯量 Te*——电机机械转矩 Tm*——电机电磁转矩
电磁转矩方程:
2
Te
2Te m a x s scr
变化时负荷功率变化特性
当电压以较快的速度大范围变化时,采用纯静态负荷 模型将带来较大的计算误差,尤其对那些负荷模型敏 感的节点,必须采用动态模型。
现代工业负荷中,感应电动机负荷所占的比重最大。 因此,负荷的动态特性主要由负荷中感应电动机的暂 态过程决定。感应电动机的暂态有机械暂态过程和电 磁暂态过程。
将d-q坐标系的感应电动机方程变换到x-y坐标系,得到 在x-y坐标系下的感应电机方程:
vx 1 sex' 1 sX 'iy R1iy
vy 1 se'y 1 sX 'ix R1ix
Td'0
pex'

Td'
0
se
' y
ex'

X X ' iy
Tm K 11 S
实际计算中通常将节点的负荷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采用静态 模型,另一部分采用动态模型。运用典型感应电动机模拟节点负荷 的简化法如下:
1、分别算出稳态运行情况下,静态模型等值阻抗ZLS(0)=V2L(0)/(PLS(0)-jQLS(0)) 和只考虑机械暂态过程的感应电机模型(等值机)等值阻抗ZLM(0)=V2L(0)/(PLM(0)-j QLM(0)),得出节点负荷的稳态等值阻抗ZL(0)=ZLS(0)//ZLM(0)

电力系统各元件的特性和数学模型

电力系统各元件的特性和数学模型

E q
Ixd cos
P ,Q
Eq sin
Q
Ixd
Ixd cos
U
I
Ixd
sin
Eq
cos
U
I I
cos sin
Eq sin
xd
Eq cos
xd
U
P
UI
cos
由此,
Q UI sin
EqU sin
xd
EqU cos
xd
U 2
EqU cos
xd
U2
xd
(2-2)
(2-3)
按每相的绕组数目
双绕组:每相有两个绕组,联络两个电压等级
三绕组:每相有三个绕组,联络三个电压等级,三个绕 组的容量可能不同,以最大的一个绕组的容量为变压器 的额定容量。
类别 普通变 自耦变
高 100% 100% 100% 100%
中 100% 50% 100% 100%
低 100% 100% 50% 50%
1.3 凸极机的稳态相量图和数学模型
11
第一节 发电机组的运行特性和数学模型
12
第一节 发电机组的运行特性和数学模型
13
第一节 发电机组的运行特性和数学模型
稳态分析中的发电机模型
发电机简化为一个节点 节点的运行参数有:
U U G
节点电压:U U u 节点功率:S~ P jQ
S~ P jQ
19
第二节 变压器的参数和数学模型
2.1 变压器的分类:有多种分类方法
按用途:升压变、降压变 按电压类型:交流变、换流变 按三相的磁路系统:
单相变压器、三相变压器 按每相绕组的个数:双绕组,三绕组 按绕组的联结方式:

武大电力系统分析第四、十一章 电力网络的数学模型

武大电力系统分析第四、十一章  电力网络的数学模型

基本方法:每个节点的4个变量中的2个 设为确定量(已知量),另2个为待 求量。 依确定量的不同,节点分成三种类型: 1、 PQ节点 P、Q为确定量,V、δ为待求量。
电力系统绝大部分节点被当作PQ节点。
2、 PV节点 P、V为确定量, Q、δ为待求量。
发电厂出口母线、担当调压任务的枢纽变电站 (无功可调)一般被当作PV节点。
(4 − 12)
Yi1Yj1 & (1) & Yi1 & 式中 Y = Yij − ; Ii = Ii − I1 Y11 Y11
(1) ij
• 上式数学意义很简单:行列式的行变 • 其物理意义也不复杂:带电流移置的星
网变换。 (下面以星——三角变换为例)
等值电路变换公式
y21y31 y31y41 y21y41 y24 = y23 = y34 = y21 +y31 +y41 y21 +y31 +y41 y21 +y31 +y41 & I ∆2 = y31 & & y21 & & y41 & I1 ∆ 3 = I I1 ∆ 4 = I I1 y21 +y31 +y41 y21 +y31 +y41 y21 +y31 +y41
=x
(0)
f (x ) − (0) f ′( x )
(0)
x(1)仍有误差,按同样步骤反复迭代, 迭代公式为
x
( k +1)
=x
(k)
f (x ) − ′( x ( k ) ) f
f (x ) p ε
(k)
(k)
(11 − 31)
迭代过程收敛判据

电力系统各元件的特性和数学模型

电力系统各元件的特性和数学模型
第二章
电力系统各元件的 特性和数学模型
复功率的规定

• 国际电工委员会(IEC)的规定 S U I
j U

S U I Ue ju Ie ji UIe j(u i ) UIe j
UI cos j sin
I
u
i
S cos j sin
P jQ
“滞后功率因数 运行”的含义
符号 S φ P Q
电力系统各元件的特性和数学模型
18
双绕组变压器和三绕组变压器
• 双绕组变压器:每相两个绕组,联络两个电压等级
2020/9/7
电力系统各元件的特性和数学模型
6
2.1节要回答的主要问题
• 功角的概念是什么?与功率因数角的区别? • 隐极机的稳态功角特性描述的是什么关系?(由此可
以引申出高压输电网的什么功率传输特性?) • 发电机的功率极限由哪些因素决定?对于隐极机,这
些因素如何体现在机组的运行极限图中?发电机的额 定功率与最大功率有什么关系?发电机能否吸收无功 功率? • 稳态分析中所采用的发电机的数学模型是怎样的?
• 负荷以超前功率因数运行时所吸收的无功功率为 负。——容性无功负荷(负)
• 发电机以滞后功率因数运行时所发出的无功功率为 正。——感性无功电源(正)
• 发电机以超前功率因数运行时所发出的无功功率为 负。——容性无功电源(负)
2020/9/7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电力系统各元件的特性和数学模型
3
目录
2.1 发电机组的运行特性和数学模型 2.2 变压器的参数和数学模型 2.3 电力线路的参数和数学模型 2.4 负荷的运行特性和数学模型 2.5 电力网络的数学模型 本章小结 习题

电力系统各元件的特性和数学模型

电力系统各元件的特性和数学模型
机械特性
变压器需要承受一定的机械应力,包括自身的重量、运输 过程中的振动以及运行时的电磁力等。因此,变压器需要 有足够的机械强度和稳定性。
数学模型
01 02
电路模型
变压器可以用电路模型表示,其中电压和电流的关系由阻抗和导纳表示 。对于多绕组变压器,需要使用复杂的电路模型来描述各绕组之间的耦 合关系。

调相机
主要用于无功补偿和电压调节 ,通过吸收或发出无功功率来
维持电压稳定。
电动机
作为电力系统的负荷,能将电 能转换为机械能。
数学模型
同步发电机
基于电磁场理论和电路理论, 建立电压、电流、功率等变量
的数学关系。
异步发电机
通过分析转子磁场与定子绕组 的相互作用,建立数学模型。
调相机
基于无功功率理论,建立电压 与无功电流之间的数学关系。
05
CATALOGUE
电力电子元件
特性
非线性特性
动态特性
电力电子元件在正常工作状态下表现出非 线性特性,如开关状态下的电压-电流关系 。
电力电子元件的动态特性表现在其工作状 态的快速变化,如开关的快速通断。
时变特性
控制性
由于电力电子元件的工作状态和效率会随 着时间、温度、负载等因素的变化而变化 。
电力系统各元件的 特性和数学模型
contents
目录
• 发电机 • 变压器 • 输电线路 • 配电系统元件 • 电力电子元件
01
CATALOGUE
发电机
特性
01
02
03
04
同步发电机
作为电力系统中的主要电源, 能将机械能转换为电能,具有
稳定的电压和频率输出。
异步发电机

电力负荷预测的数学模型及应用

电力负荷预测的数学模型及应用

电力负荷预测的数学模型及应用电力负荷预测是电力系统运行和管理中的重要环节。

它可以预测未来一段时间内电力系统的负荷情况,为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和优化调度提供重要依据。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随着电力工业的飞速发展,电力负荷预测技术也得到了极大的进步。

本文将介绍电力负荷预测的数学模型及其应用。

一、电力负荷预测的数学模型电力负荷预测的数学模型可以分为时间序列模型、回归模型和人工神经网络模型等多种类型。

其中,时间序列模型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模型。

时间序列模型基于时间序列数据,运用数学统计方法进行分析、拟合和预测。

时间序列分为平稳时间序列和非平稳时间序列两种情况。

平稳时间序列是指时间序列数据在时间上保持稳定,即均值、方差和协方差等统计量在时间上不发生变化。

平稳时间序列的预测模型可以使用ARIMA模型、ARMA模型等。

ARIMA模型是一种包含自回归项、差分项和移动平均项的时间序列模型。

ARIMA 模型需要对数据进行平稳化处理,使其满足时间序列模型的基本假设,然后再使用模型进行分析和预测。

ARMA模型是一种纯自回归模型,不需要进行差分和平稳化处理,可以预测平稳和非平稳时间序列。

非平稳时间序列是指时间序列数据在时间上不保持稳定,即均值、方差和协方差等统计量随时间发生变化。

非平稳时间序列的预测模型可以使用ARIMA模型、GARCH模型等。

GARCH模型是一种基于变异性的时间序列模型,可以用来描述时间序列的波动性和异方差性。

GARCH模型的优点是可以直接建立非平稳时间序列的模型,可以更准确地预测电力负荷的波动情况。

回归模型是一种基于统计回归分析的预测模型,通过将电力负荷与其他影响负荷的因素进行回归分析,建立负荷预测模型。

回归模型可以分为线性回归模型、非线性回归模型和广义线性回归模型等。

线性回归模型是一种基于线性关系的统计模型,可以用来描述因变量与自变量之间的关系。

非线性回归模型是一种基于非线性关系的统计模型,可以用来描述因变量与自变量之间的非线性关系。

负荷特性和负荷模型 电力系统

负荷特性和负荷模型 电力系统
Z LD
2 V LD = 2 ( PLD + jQ LD ) = R LD + jX S 荷电压静态特性: 二次多项式表示的负荷电压静态特性:
P = PN [aP (V VN ) 2 + bP (V VN ) + cP ]
Q = PN [ a q (V V N ) 2 + bq (V V N ) + c q ]
6kV综合中小工业负荷的静态特性 图2-25 6kV综合中小工业负荷的静态特性 (b)频率静态特性 (a)电压静态特性 (b)频率静态特性 负荷组成:异步电动机79.1% 79.1%; 负荷组成:异步电动机79.1%;同步电动机 3.2%;电热电炉17.7% 3.2%;电热电炉17.7%
负荷模型
• 恒功率模型:负荷功率恒定不变。 恒功率模型:负荷功率恒定不变。 • 恒阻抗模型:等值阻抗恒定不变。 恒阻抗模型:等值阻抗恒定不变。
a p + b p + c p = 1 aq + bq + cq = 1
第一部分与电压平方成正比,表示恒定阻抗消耗的功率; 第一部分与电压平方成正比,表示恒定阻抗消耗的功率; 第二部分与电压成正比,代表恒电流负荷消耗的功率; 第二部分与电压成正比,代表恒电流负荷消耗的功率; 第三部分为恒功率负荷。 第三部分为恒功率负荷。
负荷组成
3、电力系统的供电负荷:综合用电负荷加上电力网 电力系统的供电负荷:
的功率损耗。 的功率损耗。
4、电力系统的发电负荷:供电负荷加上发电厂厂用 电力系统的发电负荷:
电消耗的功率。 电消耗的功率。
负荷模型
1、综合负荷:一定数量的 综合负荷: 各类用电设备及相关的 变配电设备的组合。可 变配电设备的组合。 以表示一个企业或一个 地区的总负荷。 地区的总负荷。 2、负荷特性:综合负荷的 负荷特性: 功率随运行参数(电压 功率随运行参数( 和频率)的变化而变化, 和频率)的变化而变化, 反映这种变化规律的曲 线或数学表达式称为负 荷特性。包括动态特性 荷特性。 与静态特性(电压静态 与静态特性( 特性和频率静态特性)。

电力系统各元件地全参数和数学模型

电力系统各元件地全参数和数学模型

2电力系统元件的运行特性和数学模型2-1隐极式发电机的运行限额和数学模型1. 发电机的运行额限发电机的运行总受一定条件,如绕组温升、励磁绕组温升、原动机功率等的约束。

这些约束条件决定了发电机组发出的有功、无功功率有一定的限额。

(1)定子绕组温升约束。

定子绕组温升取决于定子绕组电流,也就是取决于发电机的视在功率。

当发电机在额定电压下运行时,这一约束条件就体现为其运行点不得越出以O为圆心,以BO为半径所作的圆弧S。

(2)励磁绕组温升约束。

励磁绕组温升取决于励磁绕组电流,也就是取决于发电机的空载电势。

这一约束条件体现为发电机的空载电势不得大于其额定值E Qn,也就是其运行点不得越出以O’为圆心、O’B为半径所作的圆弧F。

(3)原动机功率约束。

原动机的额定功率往往就等于它所配套的发电机的额定有功功率。

因此,这一约束条件就体现为经B点所作与横轴平行的直线的直线BC。

(4) 其它约束。

其它约束出现在发电机以超前功率因数运行的场合。

它们有定子端部温升、并列运行稳定性等的约束。

其中,定子端部温升的约束往往最为苛刻,从而这一约束条件通常都需要通过试验确定,并在发电机的运行规X 中给出,图2-5中虚线T 只是一种示意,它通常在发电机运行规X 书中规定。

归纳以上分析可见,隐极式发电机的运行极限就体现为图2-5中曲线OA 、AB 、BC 和虚线T 所包围的面积。

发电机的电抗和等值电路:2-2变压器的参数和数学模型一、 双绕组变压器的参数和数学模型变压器做短路实验和空载实验测得短路损耗、短路电压、空载损耗、空载电流可以用来求变压器参数。

1.电阻由于短路试验时,一次侧外加的电压是很低的,只是在变压器漏阻抗上的压降,所以铁芯中的主磁通也十分小,完全可以忽略励磁电流,铁芯中的损耗也可以忽略,由于变压器短路损耗k P 近似等于额定电流流过变压器时高低压绕组中的总铜耗,即k P Cu P ≈而铜耗与电阻之间有如下关系T N N T N N T N Cu R U S R U S R I P 2222333=⎪⎪⎭⎫ ⎝⎛==可得 k P T NN R U S 22≈ 式中,U N 、S N 以V 、VA 为单位,P k 以W 为单位。

电力系统分析(上)第四章+电力网络的数学模型

电力系统分析(上)第四章+电力网络的数学模型

Yik yik

Yki Yik
(4-8)
13
形成节点导纳矩阵Y
I1 Y11 Y12 Y1n V1 Y21 Y22 Y2 n V2 I2 ... ... In Yn1 Yn 2 Ynn Vn
Y (1) Yij Yij i1 Y1 j Y11 (1) Y I i I i i1 I1 Y11 i 2, 3,..., n; j i , i 1,..., n
19
对方程式作第二次消元,得
Y11V1 Y12V2 Y13V3 Y1nVn I1 (1) (1) (1) (1) Y22 V2 Y23 V3 Y2 n Vn I 2 (2) (2) Y33 V3 Y3(2)Vn I3 n .... .... (2) (2) (2) Yn3 V3 Ynn Vn I n
Yii yi 0 yij
j
(4-7)
12
当 k i 时,式(4-6)说明,当网络中除节点k以外所 有节点都接地时,从节点i流入网络的电流同施加于 节点k的电压之比,即等于节点k、i的之间互导纳Yik。 在这种情况下,节点i 的电流实际上是自网络流出并 进入地中的电流。所以,自导纳Yik 应等于节点k、i 的之间支路导纳的负值 。
Yii节点i自导纳,等于与i相连所有支路导纳之和; Yij节点i,j间的互导纳,等于节点i,j间支路导纳的负值
节点导纳矩阵的特点: (1)节点导纳矩阵的元素很容易根据网络接线图和支路参数直观地求得。 (2)节点导纳矩阵是稀疏、对称矩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
2
负荷建模的基本概念
本节给出了负荷建模的基本定义和概念。 负荷:“负荷”这一术语在电力系统工程中有许多含义,包括 (1)与电力系统相联而且消耗电能的一台设备; (2)与电力系统相联的所有元件所消耗的功率总和(有功和无功); (3)系统的一部分,在系统中没有明确表示,但被看成是联到一条母线上且 消耗电能的单独一台设备; (4)一台发电机或一个电厂的功率输出。
母线负 荷 P Q 电阻电热 工业 0. 负荷类 型 成分 p.f .
dP dV
dQ dV dP dt
dQ dt
Motor Parameters
1.
2. .
0.
0.
空调 商业
.02 2.8
.5 etc
2.5
0.5
照明
1. 0.
1.54 .
0.
0.
居民 热水器 1. 0. 2. . 0. 0.
图 4.2
4.3
V 2 V P = P0 a p + b p + c p 1 + d p ∆f V0 V0 (4.1) 2 V V Q = Q0 a q V + bq V + cq 1 + d q ∆f 0 0 上式中左面反映了负荷的电压特性,右面反映了负荷的频率特性,当忽略频 率特性时,上式可简化为: V 2 V P = P0 a p + b p + c p V0 V0 (4.2) 2 V V Q = Q0 a q V + bq V + cq 0 0 上式中: P0,Q0 为额定电压和频率时吸收的有功和无功; ap,bp,cp 为常数,且 ap+bp+cp=1; aq,bq,cq 为常数,且 aq+bq+cq=1; dq 为常数, ∆f 为频率包含量; 这种模型的参数由方程的参数和负荷的功率因素组成。它通常又被称为 “ZIP”模型,实际上它是由恒定阻抗(Z),恒定电流(I),恒定功率(P)三 者的总和组成的。 当采用它或其它负荷模型来表示某一特定负荷设备时,V0 应该 是设备的额定电压, P0 和 Q0 应该是负荷设备在额定电压下消耗的有功功率和无 功功率,但是当采用这种模型来表示某一母线负荷时,V0 、 P0 和 Q0 却通常被认 为是被研究系统初始运行工况下的值。 对于电压和频率变化较快的动态过程,由于负荷的暂态过程较短,在精度要 求不太高时,也可以近似采用上述负荷静态模型。 (2) 幂函数负荷模型(Exponential load model): 是一种静态模型,它把功 率和电压之间的关系用一指数函数来表示。通常采用下述形式: np V P = P0 V0 (4.3) nq V Q = Q0 V 0
4.1
从字面上看, 上面的含义有些含混不清, 因此, 可以分别用 “负荷设备” (Load device)“系统负荷”(System load),“母线负荷”(Bus load),“发电机或 发电厂负荷”(Generator & plant load) 来表示其含义。 本章主要关心的是母线负荷。如图 4.1 所示。文中所指的负荷不仅包括联入 系统的负荷设备,而且还包括某些或全部下述设备: (1)变电站降压变压器; (2)二次传输系统馈线; (3)初级配电系统馈线; (4)配电变压器; (5)二次配电系统馈线; (6)并联电容器; (7)电压调节器; (8)用户线路,变压器和电容器;
基于元件的负荷建模方法所用的数据
4.2
在描述负荷组成时,采用以下的术语: 负荷元件 (load component): 是指某一特定类型及相似类型的所有设备的集结 等值,如热水 器、家用空调机、荧光灯等; 负荷等级(load class): 是指一类负荷,如居民负荷、商业负荷或工业负荷等。 对负荷建模来说, 把它分成不同类型是合适的,其中每一类负荷有相似的负荷组 成和负荷特性; 负荷组成(load composition): 是指负荷中各负荷元件的组成比例。这条术语 可以用于母线负荷或某一类负荷; 负荷等级混合物(load class mix): 是指负荷中各负荷类型的组成比例; 负荷特性(load characteristic): 是指一组用来表示某一特定负荷的参数,如功 率因素、功率/电压比等。这条术语可用于某一特定负荷设备、某一负荷元件、 某一类负荷类型及母线总负荷等。在表示不同类型的负荷模型时,通常采用下面 的术语:
4.
3
负荷模型(load model):
是指反映母线电压(大小和频率)和功率(有功和无功)之间或者和注入母 线负荷的电流之间相互关系的一种数学描述。“负荷模型”这条术语可以用来指 模型表达式本身, 也可以用来指表达式及表达式参数的特定值 (如系数、 指数等) 。 虽然在某一特定的应用程序中,这些表达式有不同的计算方式,因此,负荷功率 或电流也许难以显式地计算出来,但用这种形式来考虑负荷模型是可行的; 静态负荷模型(static load model): 表示某一时刻负荷所吸收的有功和无功与 同一时刻母线电压幅值和频率之间的函数关系。 静态负荷模型既可用来表示本质 上是静态的负荷元件, 如电阻负荷和照明负荷等;也可以用来表示近似动态负荷 元件,如电动机驱动的负荷等; 动态负荷模型 (Dynamic load model): 表示某一时刻有功和无功和前几个时 刻, 通常还包含当前时刻的母线电压幅值和频率之间的函数关系。常用微分方程 和差分方程来表示; 恒定阻抗负荷模型(constant impedance load model): 是一种静态模型,其功 率直接与电压幅值的平方成正比。它特可以称为导纳恒定模型; 恒定电流负荷模型(constant current load model): 是一种静态模型,其功率直 接与电压幅值成正比; 恒定功率负荷模型(constant power load model): 是一种静态模型,其功率不 随电压幅值的变化而变化。它也可以称为恒定 MVA 模型。由于恒定功率负荷设 备,如电动机和电子设备等,在电压低于某些值时(一般为 80%~90%),它的 特性就很难维持, 因此在许多负荷模型中都自动地将恒定功率负荷模型转换为恒 定阻抗负荷模型,或者在电压低于一定值时将那一部分负荷切除; (1)多项式负荷模型(polynomial load model): 是一种动态模型,它把功率与 电压和频率之间的函数关系用一多项式来表示。通常时,上述方程中也可以两个或多个不同指数的项。这种模型的参数由指数 np,nq 和负荷的功率因素组成。 值得注意的是, 只要令其指数分别等于 0、 1 或 2, 负荷就可以分别表示为恒定功率, 恒定电流和恒定阻抗模型。其它指数可用来表 示不同类型负荷元件的集结效应。 对于某些类型的负荷,大于 2 或小于 0 的指数 模型也许是合适的; (3)频率相关负荷模型(Frequency-dependent load model): 是一种含频率相 关项的, 静态模型, 它通常由负荷多项式模型或幂函数模型与下述因子相乘而得:
第四章
4. 1 引言
电力系统负荷及其数学模型
近几年来,由于电压不稳定和电压崩溃导致国外许多电力系统丢失负荷乃 至大面积停电, 在我国也有因为电压失稳导致系统崩溃的记录。电压失稳的发展 可能导致系统的崩溃瓦解,造成巨大损失。因此,电压稳定问题的研究得到了普 遍的关注。美国 EPRI 输电小组在 1982 年规划电力系统运行方面的研究方向时 把电压崩溃和不正常电压问题的研究列为最重要的课题摆在首位。 IEEE 和 CIGRE 也成立专门的工作组讨论电压稳定问题。 电压失稳具有不同的形式, 其中特点之一是:负荷的缓慢增加导致负荷母线 电压缓慢地下降,在到达电力系统承受负荷增加能力的临界值或接近临界值时, 任何使系统状态越出临界值的扰动如负荷继续增加, 系统故障或系统运行的正常 操作都将使负荷母线电压发生不可逆转的突然下降, 而在电压突然下降之前的整 个过程中,发电机转子角度和母线电压相角并未发生明显的变化。正因为如此, 电压稳定的丧失是不被运行人员察觉的,常用的“电压崩溃”术语很形象地反映 了电压失稳的突然性。电压失稳的特点之二是:电力系统发生故障后,为保证其 功角暂态稳定及维持系统频率, 除了进行网络操作外,也可能进行了自动切机切 负荷等操作, 由于系统结构变得脆弱或全系统电源支持负荷的能力变脆弱,缓慢 的负荷恢复过程也可能导致电压失稳, 由于电力系统在失去电压稳定前已处于动 态过程中,发电机及其控制器,负荷的动态行为都会对电压失稳产生影响。电压 失稳特点之三是: 在电力系统发生故障或它类型的大扰动后,伴随系统处理事故 的过程中发电机之间的相对摇摆,某些负荷母线电压发生不可逆转的突然下降, 而此时发电机之间的相对摇摆并未超出使电力系统功角失稳的程度。 这几个特点决定了电压稳定特别依赖于负荷性,从这个意义上讲,电压稳定 也就是负荷稳定。但是,长期以来,由于以下几个因素,使得精确的负荷模型及 其参数的确定一直是 电力系统动态分析中的一个难点。主要包括: (1)系统中大量的不同的负荷成分; (2)负荷的地理位置分布; (3)负荷组成随昼夜,季节,气候,年度变化很大; (4)缺少负荷的精确组成资料; (5) 考虑如电压及频率变化时,各负荷成分特性的不确定性;
1+ a f ( f − f0)
(4.4)
其中是 f 母线电压的频率, f 0 是额定频率, a f 是模型的频率灵敏度参数。 母线频率(Bus frequency): 在基频网络分析中,母线电压的频率不是一个固 有变量,在许多动态性能分析程序中也用到它。但是可以通过求母线电压相角的 4.4
数值微分而得到。实际上,不仅在负荷频率相关模型中要用到它,在其它一些负 荷模型,如感应电动机动态模型中也要用到它。 (4)美国 EPRI 负荷综合模型 KPV1 KPV 2 P = P0 {P [1+ KPF1( f − f 0 )] + (1− P } a1 (V / V0 ) a1 )(V / V0 ) (4.5) KQV1 KQV 2 Q = P { Q ( V / V ) [ 1 + KQF 1 ( f − f )] + ( Q / P − Q )( V / V ) [ 1 + KQF 2 ( f − f )]} 0 a 1 0 0 0 0 a 1 0 0 式中: P0,Q0 为母线的初始有功及无功; V0,f0 为母线的初始电压及频率; Pa1,Qa1 为与频率有关的有功及无功; kpv1,kQv1 为负荷有功电压静态系数 1 及负荷无功电压静态系数 1, 均与频率有关; kpv2,kQv2 为负荷有功电压静态系数 2 及负荷无功电压静态系数 2, 均与频率无关; kpF1,kQF1 为负荷有功频率静态系数 1 及负荷无功频率静态系数 1; kQF2 为负荷有功频率静态系数 2; (5)EPRI ETMSP 模型 在 EPRI ETMSP 扩展暂态中期仿真程序中使用如下模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