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血栓形成和脑栓塞的区别

合集下载

血栓形成的条件有哪些

血栓形成的条件有哪些

血栓形成的条件有哪些血栓是血流在心血管系统血管内面剥落处或修补处的表面所形成的小块。

以下就是店铺整理的形成血栓的条件,希望对你有用。

血栓的形成1、血流滞缓:静脉血流缓慢,会造成血液的淤积,血液淤积在静脉中,为血栓形成创造了条件。

通常导致血流淤滞状态的因素有:长期卧床、外伤或骨折、较大的手术、妊娠、分娩、长途乘车或飞机久坐不动,或长时间的静坐及下蹲位等。

以上因素均可导致静脉血流缓慢、瘀滞,因而促发静脉血栓形成。

2、血液高凝:高凝状态会使血小板凝聚的能力增强,血液在高凝状态下容易导致静脉血栓。

一些外伤、手术患者或者是烧伤的患者,都是血液发生高凝状态的危险因素,除此之外先天性高凝血疾病包括抗凝血酶Ⅲ缺乏,蛋白C和蛋白S,纤维溶解障碍,高胱氨酸尿症等也是是血液高凝状态的因素。

3、血管壁损伤:静脉内膜为一层扁平的内皮细胞,内皮细胞上的覆盖物有良好的抗凝效果,血管壁损伤中以内膜损伤更为重要。

血管壁损伤有利于凝血致活酶的形成和小血小板集聚,促使血栓形成。

血栓的分类1.白色血栓(palethrombus)发生于血流较快的部位(如动脉、心室)或血栓形成时血流较快的时期〔如静脉混合性血栓的起始部,即延续性血栓(propagatingthrombus)的头部〕。

镜下,白色血栓主要由许多聚集呈珊瑚状的血小板小梁构成,其表面有许多中性白细胞粘附,形成白细胞边层,推测是由于纤维素崩解产物的趋化作用吸引而来。

血小板小梁之间由于被激活的凝血因子的作用而形成网状的纤维素,其网眼内含有少量红细胞。

肉眼观呈灰白色,表面粗糙有波纹,质硬,与血管壁紧连。

2.混合血栓(mixedthrombus)静脉的延续性血栓的主要部分(体部),呈红色与白色条纹层层相间,即是混合性血栓。

其形成过程是:以血小板小梁为主的血栓不断增长以致其下游血流形成漩涡,从而再生成另一个以血小板为主的血栓,在两者之间的血液乃发生凝固,成为以红细胞为主的血栓。

如是交替进行,乃成混合性血栓。

脑血栓形成

脑血栓形成

脑血栓形成概述脑血栓形成(cerebral thrombosis,CT)是脑梗死最常见的类型,由于脑动脉主干或皮质支动脉粥样硬化导致血管增厚、管腔狭窄闭塞和血栓形成,引起脑局部血流减少或供血中断,脑组织缺血缺氧而软化坏死,出现局灶性神经系统症状体征。

病因和发病机制1、动脉粥样硬化:是最常见的病因。

糖尿病,高血脂症和高血压等可加速脑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

脑血栓形成的好发部位为颈总动脉,颈内动脉、基底动脉下段、椎动脉上段,椎一基底动脉交界处,大脑中动脉主干,大脑后动脉和大脑前动脉等。

其它病因有非特异动脉炎、钩端螺旋体病、动脉瘤、胶原性病、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和头颈部外伤等。

2、某些脑梗死虽经影像学证实但很难找到明确的病因,可能的病因有血管痉挛、来源不明的微栓子、抗磷脂抗体综合征、蛋白C、S异常、抗凝血酶缺乏等。

病理改变脑血栓形成的好发部位为颈内动脉、大脑中动脉主干,大脑后动脉和大脑前动脉、椎一基底动脉等。

闭塞血管内有动脉粥样硬化或血管炎性改变、血栓形成或栓子。

脑缺血一般形成白色梗死,梗死区脑组织软化、坏死,伴脑水肿和毛细血管周围点状出血,大面积脑梗死可发生出血性梗死。

缺血、缺氧性损害可引起神经细胞坏死和凋亡。

病理生理脑组织对缺血、缺氧性损害十分敏感,缺血30秒钟脑细胞即发生不可逆性损害,1分钟后神经元停止活动,缺血超过5分钟发生脑梗死。

缺血或神经元损伤具有选择性,轻度缺血某些神经元丧失,完全持久缺血时各种神经元、胶质细胞及内皮细胞坏死。

脑缺血后血流恢复的有效时间即再灌注时间窗,如果脑血流再通超过此时间窗,脑损伤可继续加重,引起再灌注损伤。

其机制为:自由基过度形成和自由基瀑布式连锁反应、神经细胞内钙超载、兴奋性氨基酸细胞毒性作用和酸中毒一系列变化,导致神经细胞损伤。

临床表现(一)一般症状:本病多见于50~60岁以上有动脉硬化的老年人,有的有糖尿病史。

常于安静时或睡眠中发病,1~3天内症状逐渐达到高峰。

有些患者病前已有一次或多次短暂缺血发作。

怎么区别脑梗塞、脑血栓、脑出血

怎么区别脑梗塞、脑血栓、脑出血

怎么区别脑梗塞、脑血栓、脑出血许多人得了脑血管病,分不清是哪一种,常把脑血栓说成脑梗塞,脑出血说成脑血栓等。

虽然这三者同属脑血管疾病,但其发病机理和临床表现不同,治疗也各异。

到底如何区分?下面为您详细介绍:一、脑梗塞1.脑梗塞(脑梗、脑梗死、缺血性脑卒中):脑梗是脑动脉阻塞后出现相应部位脑组织的破坏,可伴发出血。

发病机制为血栓形成或栓塞,症状的性质因病变累及的血管不同而异。

脑梗占全部脑卒中的70%~80%。

2.病因:脑梗是由于脑组织局部供血动脉血流的突然减少或停止,造成该血管供血区的脑组织缺血、缺氧导致脑组织坏死、软化,并伴有相应部位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如偏瘫、失语等神经功能缺失的症候。

3.主要因素:高血压病、冠心病、糖尿病、体重超重、高脂血症、喜食肥肉,许多病人有家族史。

多见于45~70岁中老年人。

4.临床症状:脑梗的临床症状较为复杂,它与脑损害的部位、脑缺血性血管大小、缺血的严重程度、发病前有无其他疾病,以及有无合并其他重要脏器疾病等有关,轻者可以完全没有症状,即无症状性脑梗;也可以表现为反复发作的肢体瘫痪或眩晕,即短暂性脑缺血发作;重者不仅可以有肢体瘫痪,甚至可以急性昏迷、死亡。

如病变影响大脑皮质,在脑血管病急性期可表现为出现癫痫发作,以病后1天内发生率最高,而以癫痫为首发的脑血管病则少见。

5.治疗:本病应注意重视高血压的治疗,尤为病史中已有过腔隙性梗塞者需要防止复发,同时应注意压不能过快过低。

二、脑血栓1.脑血栓(脑血栓形成):在脑动脉粥样硬化和斑块形成的基础上,在血流缓慢、血压偏低的条件下,血液的有形成分附着在动脉的内膜形成血栓,称之为脑血栓。

临床上以偏瘫为主要临床表现。

多发生于50岁以后,男性略多于女性。

2.发病原因:脑血栓形成是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一种,多见于中老年人,无明显性别差异,它是由于脑血管壁本身的病变引起的。

脑血栓形成一般起病较缓慢,从发病到病情发展到高峰,多需数十小时至数天。

脑血栓与脑栓塞不是一回事

脑血栓与脑栓塞不是一回事

脑血栓与脑栓塞不是一回事
脑血栓和脑栓塞是两种不同的疾病,虽然二者都与脑血液循环有关,但在发病原因、病理机制、症状和治疗等方面存在差异。

脑血栓是指脑血管内形成的血块,阻塞了脑血管,导致局部脑组织缺血和坏死。

多数脑血栓是由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血管内膜内斑块破裂,形成血小板聚集和栓子形成,从而引发脑血管阻塞。

脑血栓的发生与高血压、高脂血症、高血粘度等因素有关,同时年龄、性别、遗传因素和生活方式等也会影响脑血栓的发病风险。

常见的临床症状有突然出现的头痛、恶心、呕吐、意识障碍和偏瘫等。

而脑栓塞是指血栓一部分,由心脏或其他部位的血管形成的栓子,随着血液流动到脑血管并堵塞了脑血管,引起脑组织的缺血和坏死。

相对于脑血栓,脑栓塞的发生机制更加复杂。

脑栓塞的常见原因包括心房颤动、心脏瓣膜疾病、心肌梗死、心内膜炎以及静脉曲张等。

病情表现为突发的神经系统缺血症状,如肢体无力、言语困难、视力模糊等。

在治疗方面,脑血栓和脑栓塞都需要紧急处理。

对于脑血栓,主要的治疗方法包括溶栓治疗和血管成形术。

溶栓治疗是通过静脉、动脉或直接注射溶栓药物,溶解血栓,恢复局部脑组织的血液供应。

而血管成形术则是通过手术或介入治疗,清除血管内的血栓,恢复脑血流。

对于脑栓塞,治疗的关键是解除栓子的梗塞,常见的方法包括抗凝治疗、抗血小板治疗、血管扩张剂治疗以及手术取栓等。

脑血栓与脑栓塞不是一回事

脑血栓与脑栓塞不是一回事

脑血栓与脑栓塞不是一回事脑血栓与脑栓塞这两个医学名词非常相似,看起来差别不大,但其实是“谬之千里”。

那么,该如何区分它们呢?在临床上,为了方便患者理解,医生会将脑血栓(脑血栓形成)和脑栓塞统称为脑梗,但其发病机制存在不同之处。

脑血栓是由于动脉粥样硬化、动脉内膜炎以及血液黏稠度高,导致脑血管局部形成血栓。

脑栓塞是指身体其他部位的血凝块、脂肪、空气、赘生物等形成栓子,随血液流动进入脑血管,导致管腔堵塞。

大部分脑栓塞与心脏病有关,其中又以房颤最常见。

此外,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出现瓣膜上炎性赘生物脱落,或先天性心脏病存在房室间隔缺损、卵圆孔未闭者,也可能出现脑栓塞。

两者都属于缺血性脑卒中。

虽然兩者发病机制不完全相同,但临床表现类似,早期都会有头痛、呕吐、失语、半侧肢体麻木、无力等偏瘫表现,如出现以上情况,家属应尽快将患者送医治疗。

目前,临床医生主要依据美国心脏学会/美国卒中协会发布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早期管理指南(2018版)》对脑梗进行治疗。

1.介入动脉内溶栓:是将一根非常细而且柔软的导管经大腿根部动脉进入,插入脑内血栓,经导管注射溶栓药物,使得溶栓药物直接与血栓接触,使血管溶通率增加,减少溶栓药量,降低脑出血风险。

这种方法的治疗获益具有时效性,发病3小时内的患者效果较好。

后期用药主要以阿司匹林等抗血小板聚集的药物,以及阿托伐他汀等调节血脂药物为主。

2.机械取栓:由于无法确定栓子成分,所以脑栓塞首选机械取栓方法治疗,目前以支架取栓较为常见。

支架取栓设备沿下肢动脉通过体内动脉通道到达颅内动脉,然后导管前段的取栓装置主动“抓捕”堵住血管的血栓,恢复血管通畅。

后期用药则根据病因选择不同药物,例如心源性栓塞主要以华法林等抗凝药物为主。

3.去骨瓣减压:若通过影像学检查,发现梗塞面积还在增大(如超过两个脑叶、脑室受压等),就会导致脑水肿或颅内高压。

对于这类患者,可通过外科手术进行最后的抢救干预——去骨瓣减压,即在封闭的颅骨上切割掉一块骨瓣,从而改变颅腔封闭的结构,增加容积,达到减压作用。

脑血栓形成、脑栓塞、脑出血,三者区别

脑血栓形成、脑栓塞、脑出血,三者区别

脑血栓形成、脑栓塞、脑出血,三者区别说到脑血栓形成、脑栓塞、脑出血这三种疾病,大家应该很熟悉,它们都是临床上常见的心脑血管疾病,相互有着密切的联系,又存在着区别,其中脑血栓形成又可以称之为“脑梗”,且脑血栓形成和脑栓塞都是脑梗死当中常见的类型,此外,还有腔隙性脑梗塞,其也是脑梗死当中的类型,而腔隙性脑梗塞则会引发脑出血。

说到这里,我估计大家会听的云里雾里,还是不明白它们究竟有什么关系,又有什么区别?那好,我们先介绍一下这三种疾病的各自定义,再讲述它们的区别。

1.脑血栓形成定义脑血栓形成又称“脑梗”,是脑梗死当中最为常见的类型,其主要是指因为脑动脉主干或皮质支动脉粥样硬化,从而导致管腔狭窄闭塞、血管增厚以及血栓形成,使得脑部中的血液流通情况异常(减少或中断),最终导致局灶性神经系统因脑组织缺氧或者缺血呈现出功能缺损情况。

该疾病的主要病因为动脉粥样硬化,此外,红细胞增多症、血小板增多症等血液系统疾病等也会造成该疾病的产生。

常见的临床表现为无力、口眼歪斜、头晕、肢体麻木、言语不清等。

该疾病具有较高的致残率,会影响自身的生活质量。

常见的并发症为上消化道出血、肺部感染、情绪异常以及压疮等。

2.脑栓塞定义脑栓塞是指血液当中的栓子随着血流进入了脑动脉,从而使得血管受到堵塞,使得侧枝循环处于不能代偿的情况,最终引起该动脉供血区脑组织缺血性坏死的情况,出现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

该疾病好发于存在房颤、风湿性心瓣膜病的患者身上,此外,年龄、骨折、妊娠等也是该疾病的影响因素,年龄越年长,患病几率越高。

3.脑出血定义脑出血主要是因非外伤引起的实质性血管破裂的疾病,病死率较高,又称“脑溢血”,是脑卒中疾病当中的一种,是中老年高血压患者常见的严重性脑部并发症。

该疾病的发生与脑血管疾病有关,例如: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以及血管软化等,通常发病于突然费劲用力或者情绪激动时。

常见的临床症状有头痛、呕吐、昏迷以及嗜睡等。

患有该疾病后,及时接受治疗,很多患者自身也会存在认知障碍、言语障碍以及运动障碍等后遗症。

各种常见疾病

各种常见疾病

各种常见疾病发病机理及调节机理中医养生保健工程第一节高血压什么是血压?所谓血压是指血液在血管内流动,对血管壁产生的侧压力。

是一种以动脉压增高为特征的疾病,用血压计在肱动脉上测得的数值来表示,以mmHg(毫米汞柱)为单位,这就是血压。

平时说的血压包含收缩压和舒张压。

收缩压是指心脏在收缩时,血液对血管壁的侧压力;舒张压是指心脏在舒张时,血管壁上的侧压力。

医生记录血压时,如为120/80mmHg,则120mmHg为收缩压,80mmHg为舒张压。

什么是高血压?按照世界卫生组织(WHo)建议使用的血压标准是:凡正常成人收缩压应小于或等于140mmHg,舒张压小于或等于90mmHg。

如果成人收缩压大于或等于160mmHg,舒张压大于或等于95mmHg为高血压。

高血压的发病机理:高血压是指收缩压或舒张压升高的一组临床症侯群。

高血压分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不管是原发性高血压还是继发性高血压,都和细胞内环境稳态被打破有密切关系。

心肌细胞内环境和外周血管细胞内环境是影响体循环动脉压的两大因素,前者决定于心收缩力和循环血容量,后者则决定受阻力小动脉口径、顺应性、血液粘稠度等,主动脉细胞内环境也影响血压的水平。

当心肌细胞内环境、外周血管细胞内环境、主动脉细胞内环境稳态被打破时,则导致:①跨膜阳离子转运缺陷:细胞钠、钾离子细胞膜转运受抑制,导致细胞内钠离子、钙离子浓度增高,引起血管平滑肌收缩,反应增强;②交感神经介质代谢缺陷:血浆中儿荼酚胺含量和多巴胺B羟化酶活性遗传性增加,导致心脏肥大,血管平滑肌收缩。

③肾脏功能及其内分泌功能异常:肾小球滤过率降低,肾血管对缩血管激素的反应增强,肾功能储备降低,对盐升压敏感等。

④细胞钙通道增加,导致钙离子内流增加,细胞内钙离子浓度增高,引起血管平滑肌收缩,外周阻力增加,血压升高。

老年人高血压有什么特点?老年人高血压中一部分是由成年高血压延续而来,另一部分是因动脉粥样硬化、弹性减退、收缩压升高而来。

脑血栓形成及脑栓塞区别

脑血栓形成及脑栓塞区别
脑血栓形成和脑栓塞都是缺血性脑血管病。临床上统称为脑梗塞。两者症状相似,常易混淆,但两者病因不同,不可混为一谈。 (1)脑血栓形成多发生在中年以后,起病缓慢,常于数十小时或 数日内病情达到高峰。一般在发病前有先兆症状。而脑栓塞多见40岁 以下的青壮年,起病急骤,数秒钟至2~3分钟,症状便全部出现,且多无前躯症状。 (2)脑血栓形成是由于脑血管自身的狭窄或闭塞,导致脑组织缺血、软化、坏死而产生偏瘫、失语、感觉障碍等一系列中枢神经症 状。而脑栓塞则是由于脑血管被血流中所带来的固体、气体、液体等 栓子阻塞而引起,发病在脑内,病根却在脑外。 (3)脑血栓形成常在安静和睡眠状态下发病,醒来后发现自己不能随意活动或失语。脑栓塞发病前常有剧烈运动和情绪激动病史,突然发病。 (4)脑血栓形成多有高血压、动脉硬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糖 尿病等病史。脑栓塞既往病史多种多样,但主要见于心脏病、术后、外伤等。 (5)脑血栓形成以半身不遂和语言不利为主要症状,多无意识障碍或头痛、呕吐等。脑栓塞发病后常有头痛、呕吐、意识障碍、失语、偏瘫等临床表现。 ●脑出血和脑梗塞的别 脑出血和脑梗塞性质不同,治疗方法也不同,因此,需及早明确诊断。在没有条件进行CT或核磁共振检查的情况下,可按以下几条鉴别: (1)脑出血病人多有高血压和脑动脉硬化病史,而脑梗塞病人多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或心脏病史。 (2)脑出血多在情绪激动或用力的情况下发病,脑梗塞多在安静休息时发病。 (3)脑出血发病急、进展快,常在数小时内达高峰,发病前多无先兆。而脑梗塞进展缓慢,常在1~2天后逐渐加重,发病前常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病史。 (4)脑出血病人发病后常有头痛、呕吐、颈项强直等颅内压增高的症状,血压亦高,意识障碍重。脑梗塞发病时血压多较正常,亦无头痛、呕吐等症状,神志清醒。 (5)脑出血病人腰穿脑脊液压力高,多为血性,而脑梗塞病人脑脊液压力不高,清晰无血。 (6)脑出血病人中枢性呼吸障碍多见,瞳孔常不对称,或双瞳孔缩小,眼球同向偏视、浮动。脑梗塞病人中枢性呼吸障碍少见,瞳孔两侧对称,眼球少见偏视、浮动。 当然,个别轻度脑出血病人临床症状轻,与脑梗塞相似,两者难以鉴别。而大面积脑梗塞病人,出现颅内压增高,意识障碍时,也酷似脑出血,临床上不好区分。要力争尽早做CT扫描检查。脑出血的CT 表现为高密度阴影,而脑梗塞表现为低密度阴影,两者截然不同。

脑血栓与脑栓塞的区别是什么

脑血栓与脑栓塞的区别是什么

脑血栓与脑栓塞的区别是什么日期:目录•引言•脑血栓与脑栓塞的基本概念•脑血栓与脑栓塞的发病机制•脑血栓与脑栓塞的临床表现•脑血栓与脑栓塞的治疗方法•脑血栓与脑栓塞的预防措施•研究结论•参考文献引言0102研究背景尽管它们都被称为“脑中风”,但在发病机制、症状和治疗方式上存在明显的区别。

脑血管疾病是导致人类死亡的主要疾病之一,而脑血栓和脑栓塞是两种常见的脑血管疾病。

研究目的•提高公众对脑血栓和脑栓塞的认识,了解两者的区别及各自的防治方法。

脑血栓与脑栓塞的基本概念脑血栓通常是由于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慢性疾病导致血管壁损伤,引起血小板凝聚和血液凝固。

脑栓塞是指外部血管的栓子脱落,随血流进入脑部血管,堵塞血管,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引起脑功能障碍。

脑栓塞通常是由于心脏疾病、骨折、外科手术等导致外部栓子脱落,随血流进入脑部血管。

脑血栓与脑栓塞的发病机制脑血栓是指脑血管内的血液凝固形成的栓塞,通常是由于血管壁损伤、血管狭窄、血液黏稠度增加等因素导致。

脑血栓的形成通常与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慢性疾病有关,这些疾病会导致血管壁损伤、血管弹性下降,从而容易形成脑血栓。

脑血栓的发病机制脑栓塞的栓子来源主要有心源性栓子、血管源性栓子、脂肪栓子和空气栓子等。

其中,心源性栓子是最常见的栓子来源,主要与心脏疾病有关,如心房颤动、心脏瓣膜病等。

脑栓塞是指外部血流中的栓子或异物进入脑血管,堵塞血管,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而引起的脑栓塞。

脑栓塞通常是由于心脏疾病、手术、血管损伤等因素导致,这些因素会导致血液中的栓子或异物形成,从而容易形成脑栓塞。

脑栓塞的发病机制脑血栓与脑栓塞的临床表现脑血栓可能导致患者突然失语,尤其是右利手者,失语现象更为明显。

突然失语突然眩晕短暂性视力障碍脑血栓患者可能会出现突然眩晕的症状,尤其是在清晨起床时,眩晕现象较为常见。

脑血栓可能导致患者出现短暂性视力障碍,包括视力模糊、视野缺损等。

030201脑栓塞可能导致患者突然抽搐,尤其是伴有意识障碍的抽搐现象更为明显。

脑血栓与脑栓塞不是一回事

脑血栓与脑栓塞不是一回事

脑血栓与脑栓塞不是一回事脑血栓与脑栓塞是两种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它们都是由于血管内的血栓形成导致的,但是两者并不是一回事。

脑血栓和脑栓塞虽然都会对人体造成严重危害,但是它们的原因、症状、预防和治疗方法都有所不同。

本文将对脑血栓与脑栓塞进行详细介绍,以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和预防这两种疾病。

一、脑血栓脑血栓是由于颅内动脉或静脉内的血栓形成,导致血流受阻,脑组织缺血缺氧,使得脑细胞遭受损害或死亡。

脑血栓的形成通常是由于以下原因引起的:1. 动脉粥样硬化:导致血管壁变薄,容易发生斑块形成,从而引起血栓形成。

2. 高血压:高血压会使得动脉壁发生变化,易于形成血栓。

4. 血液高黏滞度:血液高黏滞度会增加血栓形成的风险。

5. 血液凝固功能异常:如血浆中凝血酶生成不足或纤维蛋白溶酶生成过多。

6. 脑出血:血块从血液中脱落,阻塞了小血管,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

脑血栓的症状有头晕、头痛、恶心、呕吐、视力模糊、言语不清、肢体活动障碍等,严重者会出现失语、偏瘫。

预防脑血栓的方法包括改善生活方式,避免高脂肪、高胆固醇和高糖的食物,保持血压稳定,定期监测血糖和血脂,保持体重适中,有规律地进行锻炼等。

定期进行脑血管超声检查也是预防脑血栓的重要手段。

治疗脑血栓的方法主要包括药物和手术两种,药物治疗包括抗凝血药、溶栓药和抗血小板聚集药等,手术治疗主要包括介入手术和外科手术等。

对于脑血栓的治疗应及早进行,以免造成不可逆的脑损伤。

二、脑栓塞脑栓塞是由于脑血管内血栓或脂肪栓子等引起的急性血液循环障碍,使得脑组织缺血缺氧,出现相应的神经功能障碍。

脑栓塞的原因主要包括:1. 动脉粥样硬化:使得斑块脱落形成栓塞。

2. 心脏瓣膜病变:心脏瓣膜病变可导致栓子从心脏进入脑血管。

3. 心房颤动:心房颤动可导致心脏内血栓形成。

脑血栓和脑栓塞都是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它们都会对人体造成严重的损害,但是两者在病因、症状、预防和治疗等方面都有所不同。

对于脑血栓和脑栓塞,我们要及时了解相关知识,加强预防意识,定期进行相关检查,以减少发病的风险。

脑血栓形成.

脑血栓形成.
2 .脑栓塞:起病急骤,常有心
脏病史,有栓子的来源如风心病, 冠心病,心肌梗死,亚急性细菌 性心内膜炎,特别是合并心房纤 颤。
鉴别诊断
3.颅内占位病变:某些硬膜下
血肿、颅内肿瘤、脑脓肿等也可 呈卒中样发病,出现偏瘫等局限 性神经功能缺失症状,有时颅内 高压征象并不明显,可与脑梗死 混淆,CT/MRI检查不难鉴别。
6.外科治疗

如颈动脉内膜切除术、颅内 外动脉吻合术、开颅减压术等对 急性脑梗死病人有一定疗效。大 面积脑梗死和小脑梗死而有脑疝 征象者,宜行开颅减压治疗。
7.一般治疗
①维持呼吸道通畅及控制感染 ②进行心电监护(>3d)以预防致死
性心律失常和猝死;发病后24— 48小时Bp>200/120mmHg者宜 给予降压治疗;血糖水平宜控制 在6—9mmol/L;注意维持水电 解质的平衡。
织变化不明显,可见部分血管内皮 细胞、神经细胞及星形胶质细胞肿 胀,线粒体肿胀空化; ②急性期(6~24小时):缺血区脑 组织苍白和轻度肿胀,神经细胞、 胶质细胞及内皮细胞呈明显缺血改 变;
脑缺血性病变的病理分期
③坏死期(24~48小时):大量
神经细胞消失,胶质细胞坏变,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及巨噬细 胞浸润,脑组织明显水肿; ④软化期(3天~3 周):病变区 液化变软;
表1脑梗死与脑出血的鉴别要点
脑梗死
发病年龄 起病状态 起病速度 高血压史 全脑症状 意识障碍 多为60岁以上 安静或睡眠中 十余小时或1~2天症状达到高峰 多无 轻或无 通常较轻或无
脑出血
多为60岁以下 活动中 数十分钟或数小时症状达到高峰 多有 头痛、呕吐、嗜睡、打哈欠等颅 颅高压症状 较重
鉴别诊断
脑缺血性病变的病理分期

脑血栓与脑栓塞不是一种病

脑血栓与脑栓塞不是一种病

家庭医药 2018.0624预防与治疗·心脑血管病脑血栓与脑栓塞不是一种病□上海华东医院神经内科教授 金永寿来自全国各省市数千万人的死亡监测资料显示,自20世纪80年代起,脑卒中在一些大城市和北方中等城市的全死因顺位中已位居1~3位。

脑卒中又称中风、脑血管意外,是由于脑部血管突然破裂或因血管阻塞导致血液不能流入大脑而引起脑组织损伤的一组疾病,包括缺血性和出血性卒中。

我们平时经常听到的脑血栓和脑栓塞都属于缺血性卒中,临床上统称为脑梗塞,两者症状相似,常易混淆,但实则两者病因不同,不可混为一谈。

发病机制不同脑血栓:是由于动脉粥样硬化、动脉内膜炎以及血液黏稠度高,导致脑血管局部形成血栓,堵塞血管引起的病症。

脑栓塞:是身体其他部位(多为心脏与四肢血管)形成的“栓子”如血凝块、脂肪、空气、心脏瓣膜上的赘生物等,脱落进入血管后,流入脑动脉血管,堵塞管腔,从而发生脑栓塞缺血,引起与脑血栓形成的相同后果,但它的原发病不在脑内。

临床症状有区别脑血栓:中老年人多见,男性多于女性,多在安静状态下发病,初期可有肢体麻木、无力、头痛、头晕等症状,数日内可出现半侧肢体失灵、失语、意识障碍、昏迷等情况,严重者会发生死亡。

多数患者有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短暂脑缺血发作及糖尿病等病史。

脑栓塞:以中青年人多见,本病临床表现的轻重与栓子的大小、数量、部位、心功能状况等因素有关。

往往起病急,多无先兆,症状和脑血栓形成相似,有头痛、呕吐、意识不清等症状,常引起失语症及右上肢为主的偏瘫感觉障碍,但很少有昏迷出现。

患者多有心脏病,特别是风湿性心脏病、心房纤颤等病史。

脑血栓形成之前,常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表现;而脑栓塞则很少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病史。

治疗有相同之处脑栓塞的治疗与脑血栓基本相同,主要是超早期利用药物静脉输注溶栓,或用动脉导管介入治疗,用药物直接接触血栓而溶解之。

1.介入动脉内溶栓:是将一根非常细而且柔软的导管经大腿根部动脉进入,插入脑内血栓,经导管注射溶栓药物,使得溶栓药物直接与血栓接触,使血管溶通率增加,减少了溶栓药量,降低了脑出血风险。

脑血栓形成ppt课件

脑血栓形成ppt课件
应立即停用, 并检查CT
29
治疗
(1) 超早期溶栓治疗
溶栓适应证 ①急性缺血性卒中, 无昏迷 ②发病3h内, 在MRI指导下可延长至6h ③年龄18岁 ④CT未显示低密度病灶, 已排除颅内出血 ⑤患者本人或家属同意
30
治疗
(1) 超早期溶栓治疗
绝对禁忌证 ①TIA单次发作\迅速好转的卒中\症状轻微者 ②疑诊蛛网膜下腔出血 ③Bp>185/110mmHg ④CT发现出血\脑水肿\占位效应\肿瘤\AVM ⑤患者14d内大手术或创伤史 ⑥正用口服抗凝剂&肝素治疗 ⑦血液病史\出血素质(PT>15s, APTT>40s,
(3) 降纤治疗
降解血纤维蛋白原\增强纤溶系统活性\抑制血栓形成 巴曲酶(Batroxobin) 10BU, 隔日5BU, i.v注射3~4次 降纤酶(Defibrase) 安克洛(Ancrod) 蚓激酶
35
治疗
(4) 抗血小板治疗
急性脑梗死发病48h内, Aspirine 100~300mg/d 可降低死亡率和复发率 与溶栓&抗凝药合用可增加出血风险
大脑前\中动脉起始段 椎动脉在锁骨下动脉起始部 椎动脉进入颅内段 基底动脉起始段&分叉部
4
病因&发病机制
1. 动脉粥样硬化
动脉炎(结缔组织病&细菌\病毒\螺旋体感染等) 药源性(可卡因\安非他明)
❖ 少见病因--红细胞增多症\血小板增多症 \血栓栓塞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弥漫性血管内凝血\镰状细胞贫血等
噻氯匹定(ticlopidine) 氯吡格雷(clopidogrel)
36
治疗
(5) 脑保护治疗
自由基清除剂:V.E\V.C\依达拉奉(edaravone) 阿片受体阻断剂: 纳洛酮 电压门控性钙通道阻断剂 兴奋性氨基酸受体阻断剂 镁离子 早期(<2h)头部&全身亚低温

脑血栓形成、脑栓塞、脑出血三者病因、诱因及治疗区别

脑血栓形成、脑栓塞、脑出血三者病因、诱因及治疗区别

脑血栓形成、脑栓塞、脑出血三者区别脑梗死与脑出血鉴别诊断脑梗死的种类很多,大致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脑血栓形成2、脑栓塞3、腔隙性脑梗塞定义1、脑血栓是脑血管疾病中最常见的一种,颅内外供应脑部的动脉血管壁发生病理改变(如动脉粥样硬化),使血管腔变狭窄,或在此基础上形成血栓,最终完全闭塞,引起某一血管供血范围内的脑梗死,称为脑血栓形成。

2、脑栓塞是指血液中的各种栓子,如心脏内的附壁血栓、动脉粥样硬化的斑块、脂肪、肿瘤细胞、纤维软骨或空气等,随血流进入脑动脉而阻塞血管,当侧枝循环不能代偿时,引起该动脉供血区脑组织缺血性坏死,出现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

3、脑出血是指非外伤性脑实质内血管破裂引起的出血,是由于脑实质内动脉血管破裂致使血液流出形成血肿,在颅内造成急性占位性病变,俗称脑溢血,属于脑中风一种,是中老年高血压患者一种常见的严重脑部并发症。

病因1、脑血栓是最常见病因是动脉粥样硬化,且患者常常伴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危险因素。

脑血栓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病、吸烟、腰臀比过大、饮食不当、缺乏体育锻炼、糖尿病、过量饮酒、过度的精神压力及抑郁、有基础心脏疾病和高脂血症。

脑梗发病年龄一般比脑出血略高,多在55-65岁之间。

2、脑栓塞根据栓子来源分为心源性、非心源性、原因不明的。

心源性脑栓塞最常见,患者多伴有心脏方面的疾病,如心房颤动、心脏瓣膜病、感染性心内膜炎、心肌梗塞、心肌病、心脏手术、先天性心脏病、心脏粘液瘤等。

非心源性脑栓塞多见于主动脉弓和颅外动脉动脉粥样硬化性病变、斑块破裂及粥样物从裂口逸入血流,能形成栓子导致栓塞;同时损伤的动脉壁易形成附壁血栓,当血栓脱落时也可致脑栓塞;其它少见的栓子有脂肪滴其他还有空气、肿瘤细胞、寄生虫卵、羊水和异物等。

所以脑栓塞任何年龄均可发病,以青壮年多见。

3、脑出血最常见病因是高血压、脑动脉硬化、颅内血管畸形等,最多见于伴有高血压疾病的老年患者,常因诱因有用力、情绪激动等,大多在活动中突然发病,青年人也可发病,这类患者多伴有先天性颅内血管畸形。

脑血栓形成概述

脑血栓形成概述

临床表现
脑梗死常见的临床综合征
2. 大脑中动脉闭塞综合征 深穿支闭塞 对侧中枢性均等性偏瘫, 可伴面舌瘫 对侧偏身感觉障碍, 可伴对侧同向性偏盲 优势半球出现皮质下失语
临床表现
脑梗死常见的临床综合征
3. 大脑前动脉闭塞综合征
分出前交通动脉前主干闭塞--无症状(对侧代偿) 分出前交通动脉后闭塞- 对侧中枢性面舌瘫&下肢瘫 尿潴留&尿急(旁中央小叶受损) 淡漠\反应迟钝\欣快\缄默等(额极\胼胝体受损) 强握&吸吮反射(额叶受损) 优势半球出现Broca失语&上肢失用
临床表现
脑梗死常见的临床综合征
3. 大脑前动脉闭塞综合征 皮质支闭塞 对侧中枢性下肢瘫 可伴感觉障碍(胼周&胼缘动脉闭塞) 对侧肢体短暂性共济失调\强握反射\精神症状
(眶动脉&额极动脉闭塞)
临床表现
脑梗死常见的临床综合征
3. 大脑前动脉闭塞综合征 深穿支闭塞 ➢ 对侧中枢性面舌瘫\上肢近端轻瘫
减轻再灌注损伤 应积极进行脑保护
缺血半暗带&再灌注损伤概念提出 更新了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治疗观念
临床类型
1. 依据症状体征演进过程分为
(1) 完全性卒中(complete stroke) 缺血性卒中后神经功能缺失症状体征严重\完全 进展迅速, 常于数小时(<6h)达高峰
(2) 进展性卒中(progressive stroke) 缺血性卒中后神经功能缺失症状轻微, 呈渐进 性加重, 48h内仍不断进展, 直至严重缺损
临床类型
2. 依据临床表现&神经影像学证据分为
(2) 分水岭脑梗死(cerebral watershed infarction, CWSI) ③皮质下型--大脑前\中\后动脉皮质支与深穿支分水岭

脑血栓与脑栓塞不是一回事

脑血栓与脑栓塞不是一回事

脑血栓与脑栓塞不是一回事
脑血栓和脑栓塞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尽管两者都涉及到脑部血流的问题。

脑血栓是指
由于血管狭窄或阻塞而导致的脑部血液循环障碍,而脑栓塞则是指因为外部物质(例如空气、脂肪、肿瘤等)进入头部动脉而导致的脑部血液循环障碍。

脑血栓是由于血管壁发生硬化、堵塞、狭窄等原因引起的脑部供血不足,它通常是由
于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等疾病引起的。

血栓会阻塞血流,使得供血不足,最终导致脑
功能不完全或者瘫痪。

脑血栓症状的表现有头痛、恶心、呕吐、眩晕、失语、肢体无力等,严重时还可能导致昏迷或死亡。

脑栓塞是由于外部物质进入头部动脉而导致的脑部供血不足,通常是由于心脏病、糖
尿病等引起的。

例如,心肌梗塞的患者可能会在血管内产生血块,这些血块可以通过血管
进入大脑,导致脑栓塞。

脑栓塞的症状与脑血栓类似,但是血栓通常会突然发生,症状非
常严重,包括突然出现的头痛、呕吐、失语、眩晕、视力丧失等。

由于脑血栓和脑栓塞的症状和病因不同,因此治疗方法也有所不同。

治疗脑血栓的主
要方法是消除血管狭窄或血栓形成,可以通过手术治疗、药物治疗等方式实现。

而治疗脑
栓塞的方法则是通过抗凝治疗、溶栓治疗等手段来化解血栓。

总之,脑血栓和脑栓塞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尽管两者的症状和治疗方法有些相似,但
是需要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进行诊断和治疗。

因此,在出现这些症状时,最好及时就医并
接受专业医生的指导和治疗。

脑血栓的概念

脑血栓的概念

脑血栓的概念脑血栓,又称为脑梗死,是指脑血管内的血栓阻塞了脑部供血的血管,导致脑部缺血和缺氧的一种疾病。

它是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并且往往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命安全。

脑血栓的主要原因是血液在脑血管内形成血栓,阻塞了脑部的正常血液供应。

具体来说,脑血栓一般分为两类:大血栓和小血栓。

大血栓通常是由于动脉硬化或动脉内膜炎导致血管狭窄或阻塞,使血液难以流经,从而形成血栓。

而小血栓则是由于血液中的血小板在血管内聚集形成,也会阻塞血流。

脑血栓的致病因素多种多样,包括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肥胖、吸烟、饮酒过度、心脏病、血小板功能异常等。

此外,年龄、性别、遗传和生活方式等也会增加脑血栓的发生风险。

另外,有些特定的情况如长时间不动、长时间保持一个姿势、手术后、受伤或床位休息等也可能促发脑血栓的发生。

脑血栓的症状有多种,主要表现为突然出现的头痛、失语、面部、手臂或腿部麻木或无力、视力突然模糊、平衡困难、协调障碍、智力下降、意识模糊等。

这些症状一般会在数分钟内出现或持续数小时,有时还会变得更加严重。

脑血栓的确诊主要依靠医生的临床经验和医学检查,如CT或MRI扫描、脑血管造影、脑电图等。

通过这些检查,医生可以确定患者是否患有脑血栓,并且了解血栓的位置和大小,以便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对于脑血栓的治疗,早期介入是非常关键的。

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医生可能会采取溶栓治疗,通过药物溶解血栓以恢复正常的脑血流。

溶栓治疗要在一定的时间窗口内进行,通常在发病后的3到6小时内进行,以获得最佳疗效。

此外,还可以采用手术治疗,即通过手术去除血栓。

除了治疗,预防脑血栓的发生也非常重要。

首先,要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戒烟、限制饮酒、均衡饮食、定期锻炼等。

其次,对于有患脑血栓风险的人群,应该接受定期体检,及时发现和处理相关的疾病,如高血压、高血脂和糖尿病等。

总之,脑血栓是一种严重的脑血管疾病,给患者带来很大的困扰和威胁。

对于患有脑血栓的患者,要及时就医并接受适当的治疗。

第八章脑血栓形成

第八章脑血栓形成

1.脑血栓形成:答案:是指颅内、外脑动脉管壁在发生病理改变基础上,在血流缓慢、血液成分改变或血黏度增加等情况下形成血栓,致使血管腔闭塞而言。

题型:名词解释难度:4章节:第八章急性脑血管病2. 急性脑血管病最常见的原因是,其次是。

按性质可将急性脑血管病划分为和两大类。

答案: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伴发的动脉病变|缺血性脑血管病|出血性脑血管病题型:填空题难度:13.缺血性脑血管病包括、和;出血性脑血管病包括和。

答案:脑血栓形成|脑栓塞|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题型:填空题难度:24. 西医学认为,脑血栓形成最常见的病因是;而中医学认为,其病因病机复杂,与、、、、、六端有关;答案: 动脉粥样硬化|风|火|痰|瘀|虚|气题型:填空题难度:45. 中医学认为,脑血栓形成的病位在;基本病机是,,;病性为,。

答案: 脑气血逆乱痰瘀互阻上犯于脑本虚标实上盛下虚题型:填空题难度:46.在对脑血栓形成患者进行溶栓治疗时,常用的溶栓药物是和。

答案: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尿激酶题型:填空题难度:37.在对脑血栓形成患者进行治疗时,首选的抗血小板药物是;若因胃肠道反应不能耐受其治疗者,可改用或。

答案:阿司匹林|噻氯匹定|氯吡格雷题型:填空题难度:48.脑血栓形成的最常见病因是:()A.糖尿病B.高脂血症C.肥胖D.高血压E.动脉粥样硬化答案:E题型:单选题难度:19.中医学认为,引起脑血栓形成的直接病理因素是:()A.风、热、痰、瘀、虚、气六者B. 风、火、痰、瘀、虚、气六者C.风、痰、瘀、虚、气五者D. 风、火、痰、瘀、虚五者E.风、火、痰、瘀、虚、湿六者答案:B题型:单选题难度:210.脑血栓形成大多在下列哪种情况下发病()A.安静或睡眠中发生B.剧烈情绪波动下诱发C.因寒冷而诱发D.因剧烈运动而诱发E.因饱餐而诱发答案:A题型:单选题难度:111.脑血栓形成发生后多长时间,CT检查才能在梗死区看到低密度病灶()小时内小时内小时内小时后小时后答案:D题型:单选题难度:412.脑血栓形成发生后,下列哪种检查方法能比CT更早地发现脑梗死灶()A.脑脊液检查B.血脂血糖检查C.脑部X线检查D.颈颅多普勒检查答案:E题型:单选题难度:113.下列何项较为符合脑血栓形成的病情()A.脑脊液检查大多正常,无红细胞B.脑脊液检查大多不正常,可见红细胞C.大多意识障碍D.大多有心脏病史E.可因剧烈活动而诱发答案:A题型:单选题难度:214.中医学认为,脑血栓形成的基本病机是:()A.肝肾阴虚,肝阳上亢B.肝阳上亢,风火上扰C.痰瘀互结,痹阻脑窍D.痰气互结,痹阻脑窍E.气血逆乱,痰瘀互结,上冲犯脑答案:E题型:单选题难度:215.下列何项较为符合脑血栓形成的病情()A.发病时大多有头痛、呕吐B.发病时大多无明显头痛、呕吐C.大多患者脑膜刺激征明显D.大多意识障碍E.脑脊液检查大多不正常,可见红细胞答案:B题型:单选题难度:316.下列哪种急性脑血管病,其症状、体征持续时间最短,可在24小时内消失()A.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B. 脑栓塞C. 脑出血D. 蛛网下腔出血E. 脑血栓形成答案:A题型:单选题难度:217.下列哪种急性脑血管病最常突发剧烈头痛()A.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B. 脑栓塞C. 脑出血D. 蛛网下腔出血E. 脑血栓形成答案:D题型:单选题难度:218.下列哪种急性脑血管病脑膜刺激征最明显()A.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B. 脑栓塞C. 脑出血D. 蛛网下腔出血E. 脑血栓形成答案:D题型:单选题难度:219.下列哪种急性脑血管病常无偏瘫症状()A.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B. 脑栓塞C. 脑出血D. 蛛网下腔出血E. 脑血栓形成答案:D题型:单选题难度:320.下列哪种急性脑血管病最常见昏迷症状()A.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B. 脑栓塞C. 脑出血D. 蛛网下腔出血E. 脑血栓形成答案:C题型:单选题难度:221.脑血栓形成患者,症见半身不遂,肢体麻木,舌强言謇,或口眼喎斜,眩晕头痛,面红目赤,口苦咽干,心烦易怒,尿赤便干,舌红或红绛,舌苔薄黄,脉弦有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脑血栓形成和脑栓塞的区别
令狐采学
脑血栓形成和脑栓塞都是缺血性脑血管病。

临床上统称为脑梗塞。

两者症状相似,常易混淆,但两者病因不同,不可混为一谈。

脑血栓形成与脑栓塞的区别:
(1)脑血栓形成多发生在中年以后,起病缓慢,常于数十小时或数日内病情达到高峰。

一般在发病前有先兆症状。

而脑栓塞多见40岁以下的青壮年,起病急骤,数秒钟至2~3分钟,症状便全部出现,且多无前躯症状。

(2)脑血栓形成是由于脑血管自身的狭窄或闭塞,导致脑组织缺血、软化、坏死而产生偏瘫、失语、感觉障碍等一系列中枢神经症状。

而脑栓塞则是由于脑血管被血流中所带来的固体、气体、液体等栓子阻塞而引起,发病在脑内,病根却在脑外。

(3)脑血栓形成常在安静和睡眠状态下发病,醒来后发现自己不能随意活动或失语。

脑栓塞发病前常有剧烈运动和情绪激动病史,突然发病。

(4)脑血栓形成多有高血压、动脉硬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糖尿病等病史。

脑栓塞既往病史多种多样,但主要见于心脏病、术后、外伤等。

(5)脑血栓形成以半身不遂和语言不利为主要症状,多无意识障碍或头痛、呕吐等。

脑栓塞发病后常有头痛、呕吐、意识障碍、失语、偏瘫等临床表现。

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可靠诊断方法,是脑血管造影,它可以显示血管狭窄,或闭塞的部位。

但脑血管造影有使病情加重的危险,一定要慎重,不可盲目检查。

脑出血和脑梗塞的区别:
脑出血和脑梗塞性质不同,治疗方法也不同,因此,需及早明确诊断。

在没有条件进行CT或核磁共振检查的情况下,可按以下几条鉴别:
(1)脑出血病人多有高血压和脑动脉硬化病史,而脑梗塞病人多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或心脏病史。

(2)脑出血多在情绪激动或用力的情况下发病,脑梗塞多在安静休息时发病。

(3)脑出血发病急、进展快,常在数小时内达高峰,发病前多无先兆。

而脑梗塞进展缓慢,常在1~2天后逐渐加重,发病前常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病史。

(4)脑出血病人发病后常有头痛、呕吐、颈项强直等颅内压增高的症状,血压亦高,意识障碍重。

脑梗塞发病时血压多较正常,亦无头痛、呕吐等症状,神志清醒。

(5)脑出血病人腰穿脑脊液压力高,多为血性,而脑梗塞病人脑脊液压力不高,清晰无血。

(6)脑出血病人中枢性呼吸障碍多见,瞳孔常不对称,或双瞳孔缩小,眼球同向偏视、浮动。

脑梗塞病人中枢性呼吸障碍少见,瞳孔两侧对称,眼球少见偏视、浮动。

当然,个别轻度脑出血病人临床症状轻,与脑梗塞相似,两者难以鉴别。

而大面积脑梗塞病人,出现颅内压增高,意识障碍时,也酷似脑出血,临床上不好区分。

要力争尽早做CT 扫描检查。

脑出血的CT表现为高密度阴影,而脑梗塞表现为低密度阴影,两者截然不同。

大面积脑梗塞与脑出血的鉴别大面积脑梗塞是由脑动脉主干阻塞所致,CT呈现大片状低密度阴影,多为脑叶或跨脑叶分布,脑组织损害范围较大,临床上除表现脑梗塞的一般症状外,还伴有意识障碍及颅内压增高。

大面积脑梗塞意识障碍和颅内压增高症状较突出
时,与脑出血酷似,给诊断带来困难。

头颅CT扫描是诊断的必要条件,但若无条件作CT时,以下几点可作为鉴别诊断的依据:
(1)大面积脑梗塞常有脑血栓病史,在发病前数日或数周常有一侧肢体乏力、麻木、头昏等前躯症状。

(2)起病于劳动、排便、饮酒、激动时,脑出血可能性大,传统观念认为脑梗塞常于安静状态下发病。

(3)脑出血病人70%以上有高血压病史,且绝大多数在病初即有血压明显升高;大面积脑梗塞多无类似现象。

(4)脑出血病人起病时,就有头痛、呕吐等颅内压增高的症状;大面积脑梗塞颅内压增高出现相对较晚,多呈进行性加重。

(5)脑膜刺激征,脑出血多见,而且出现得较早;大面积脑梗塞一般不易查出,或出现较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