氯碱工业发展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氯碱工业综述

摘要:介绍我国氯碱工业起源、发展及现状。主要经历过哪些阶段。

关键词:氯碱工业;起源;发展;现状。

氯碱工业是以食盐为原料,用电解法生产烧碱(氢氧化钠)、氯气、氢气和由此生产一系列氯产品(例如盐酸、高氯酸钾、次氯酸钙、光气、二氧化氯等)的无机化学工业。自19世纪90年代以来,至今已有90余年的历史。氯与烧碱都是重要的基本化工原料,广泛用于化工、冶金、造纸、纺织、石油等工业,以及作为漂白、杀菌、饮水消毒之用。在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中占有重要的地位。[10] 我国氯碱工业主要经历了萌芽时期、发展时期、成熟时期。目前我国正处于成熟时期。

萌芽时期:在此期间我国出现了早期的氯碱工业,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著名化工实业家吴蕴除先生创办的上海天原电化厂。[1]

在萌芽时期我国正处于战争年代。在战火纷飞中。我国的氯碱工业坚强的长出绿芽。

我国的氯碱工业起源于二三十年代。开创者: 吴蕴初;吴蕴初:化工专家,著名的化工实业家,我国氯碱工业的创始人。二三十年代,他研究成功廉价生产味精的方法,在我国创办了第一个味精厂、氯碱厂、耐酸陶器厂和生产合成氨与硝酸的工厂。为我国化工行业的兴起和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2]1930年投产的上海天原电化厂(现上海天原化工厂的前身)作为我国最早的氯碱工厂,日产烧碱2t。[7]到1949年解放时,全国只有少数几家氯碱厂,烧碱年产量仅1.5万吨,氯产品只有盐酸、液氯、漂白粉等几种。[3]

1935年山西化学厂建成,并采用西门子水平隔膜电解槽。受战争的影响,上海天原电化厂迁往重庆并于1940年重庆天原电化厂并投产.[8] 在抗战期间,日军为扩大供给,充实战备,在东北、华北占领区也相继建立了一些氯碱工厂。这些工厂在日军投降后,经过当地政府的帮助与工人的维护,陆续恢复生产,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成为了日后几家重点氯碱生产企业。正是在战争中积累了顽强的生存经验使得多数氯碱厂能够在建国后积蓄力量,不断发展。新中国建立前,我国共有十几个氯碱厂。解放前夕,电解法烧碱年生产能力近1.5万吨,主要氯产品仅有液氯、漂白粉、盐酸、三氯化铝等简单几种。[5] 正是因为我国的氯碱工业萌芽于战火纷飞的年代。才能为接下来的蓬勃发展攒下充足的力量。

发展时期:我国氯碱工业的发展时期主要是在建国以后。在此期间为满足国民需求。我国的氯碱工业迎来了发展的好时节。

建国之初,百废待举,多数氯碱厂在国民党统治时期遭到物质被掠夺、设备被破坏的损害。但为了满足国家恢复经济建设对烧碱和氯产品的急切需要,各氯

碱厂在原重工业部化工局的领导下,迅速进行了恢复生产和改扩建。“一五”规划时期,原化工部以上海天原化工厂为试验基地,科研人员历经两年奋战,研制成功我国第一台接近50年代世界先进水平的立式吸附隔膜电解槽,提高生产量的同时,每吨电耗降低200度。此外,天原化工厂、温州电化厂等10家新的氯碱厂在这时建立起来。这一阶段我国烧碱产量实现平均年增长20.34%,为国民建设提供了支撑和保障。

1958年,国家为发展工业建设,在全国布点13个中型企业及一批小型企业。多个省、市、自治区纷纷筹建氯碱工厂,各厂设计规模从7500-30000吨/年不等。同时,千吨级的小型氯碱厂也如雨后春笋般纷纷建立。全国氯碱企业数目从建国初期的10家增加到40多家,氯产品也从解放初期的几种扩至20余种。[9] 在发展时期,有许多我们必须记住的大事件:

1952年锦西化工厂建成水银电解槽,开创了我国生产高纯碱的历史。

1952年锦西化工厂建成我国第一套氯化苯生产装置。

1956年锦西化工厂建成第一台水银整流器。

1956年上海天原化工厂开发出漂粉精生产装置。

1957年立式吸附隔膜电解槽在上海天原化工厂建成,单槽产量提高10倍,电耗降低23%。

1963年我国第一套1000A/600V硅整流器在锦西化工厂诞生等等。

1978 年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将全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在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的指引下,我国氯碱产品产量稳步增长。1981年8月13日,一个行业性技术经济协调组织——中国氯碱工业协会在沈阳成立。作为国内第一家正式成立的工业协会,《人民日报》在当时刊发了这则具有时代意义的消息。从此,全国氯碱厂开始了以中国氯碱工业协会为组织,开展行业的各项讨论工作。在建国到改革开放初期都能算我国氯碱工业发展时期。在我国的氯碱工业发展过程中,也遇到过低潮时期。1983年,国家计委决定停止生产有机氯农药,全国各地氯碱厂相继停止和降低了对六六六、滴滴涕的生产。各工厂也通过积极调整产品结构保证“碱氯平衡”,聚氯乙烯在此后逐渐发展成为氯碱企业保证生产的重要耗氯产品。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烧碱销售进入低谷。当年全国烧碱预计消耗总量为333.71万吨,同期烧碱产量为332.7万吨。产销基本持平,说明烧碱市场已进入冷静状态,结构调整成为氯碱行业之后几年的工作重点。当时存在企业众多,装置规模平均较小、分布范围广等问题,这使得在总体的宏观调控上具有一定难度。1992年,我国氯碱企业二百余家,烧碱产量在5吨以上的有27家企业,占行业整体的12%。于是氯碱行业开始呼吁各企业进行结构整合。[6]

成熟时期:改革开放之后我国的各行各业蓬勃发展,而氯碱工业也应国民需

求。发展达到了成熟时期。

2003年反倾销胜诉,有效遏制了国外低价货源对国内市场的冲击,为我国氯碱企业的发展壮大提供了较为宽松的外部环境。从此我国氯碱工业得到了迅速崛起。

从过往历史的经验来看,无论是经历战争还是自然灾害,我国氯碱行业都能够渡过困难恢复生产。在建国前就已建立的老牌氯碱厂,非但没有被历史淡忘,而是经过时间的历练站在了氯碱舞台的正中央,成为了我国氯碱行业的火车头。与此同时,一些新兴的优秀氯碱企业同样带着创新的理念和非凡的胆识,伴随每一个时代脱颖而出。[4]

在新的世纪,我们相信我国的氯碱工业一定能够继往开来,续写新的篇章。

参考文献:

1 吴志超.吴蕴初及其化工事业.北京:文史资料出版社,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编,工商史料1980

2 上海市化学工业局等.纪念吴蕴初诞辰一百周年纪念集,1991.09

3 郏其庚.论化工先驱吴蕴初的经营观.上海:化学世界,1991.09

4 《我国氯碱工业的现状和发展》张爱华,(期刊)2004.04

5 《氯碱工业60年发展变化与新格局》刘自珍(期刊)2010.01

6 《我国氯碱工业的发展概况》刘红、熊丽萍、章家立、刘棉玲,华东交通大学学报(期刊)2002.12

7 《中国近代化学工业史》陈歆文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05

8 《天原化工厂卷,吴蕴初企业史料》上海市档案馆 1989.08

9 《中国氯碱工业的调整与变革》李军2011.01(期刊)

10 《化学工业》东北物资调节委员会研究组 194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