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图形的平移(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师大版八年级下
第三章图形的平移与旋转
3.1图形的平移(1) 教学设计
第一部分:教材分析
1、地位和作用
“图形的平移”是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下册第三章图形的平移与旋转的第一节,它对图形变换的学习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学生在前面已学习了轴对称及轴对称图形,以后还将学习图形的旋转和设计图案等内容。从《课程标准》来看,图形的变换是“空间与几何”领域中的重要的内容。图形的变换主要包括图形的轴对称、图形的平移、图形的旋转和图形的相似等。用变换的眼光看待图形,可以使图形动起来,有助于在运动变化的过程中发现图形不变的几何性质,因此图形的变换是研究几何问题,发现几何结论的一种有效手段。平移是现实生活中广泛存在的现象,也是现实世界中的、运动变化的最简洁形式之一,它不仅是探索图形变换性质的重要手段,而且也是解决现实世界中具体问题的重要工具,为综合运用几种变换(平移,旋转,轴对称,相似等)进行图案设计打下了基础。
针对教材的特点以及学生的情况,执教者分别从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价值观四个维度制定教学目标。
2、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通过具体实例认识平面图形的平移,理解平移的基本内涵;探索图形平移的性质;会进行简单的平移画图。
数学思考:通过观察、操作、猜想等,归纳平面图形平移的定义和特征,合作交流探究平移的性质,积累数学活动经验,丰富对现实空间及图形的认识,培养学生良好的空间观念,发展形象思维能力。
问题解决: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发展数学应用意识。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发展实践能力。学会与人合作,并交流思维的过程与结果,在合作与交流中不断完善自我。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通过生活中的平移现象,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
学生认识到数学的价值,进而逐步形成正确的数学观。
(2)观看奥运冠军领奖时冉冉升起的国旗和古建筑物整体平移等,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物保护意识。
(3)敢于发表自己的想法,提出质疑,养成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
(4)小组合作和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数学思维过程,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与人友好相处的艺术。
(5)通过欣赏生活中利用平移设计的图案等艺术作品,感受数学美。
3.重难点:
重点:1理解平移的基本内涵;
2.探索图形平移的基本性质.
难点:1.探索图形平移的基本性质;
2.简单的平移画图。
第二部分:学情分析
在认知水平上,学生在小学已经学习过平移,并且能在方格纸上按水平或垂直方向将简单图形平移,初步积累了一定的图形变换的数学活动经验。从心理特征看,八年级的学生思维活跃,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想象能力发展迅速,乐于发表见解,展示自我。所以在教学中应充分利用这些特点,创设丰富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大胆猜想,积极参与,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激发学生的思考,有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有助于学生感悟数学思想,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学生在小学阶段初步接触了平移的内容,但主要还是停留在“静态”层面,不能真正体会平移的特点。本节课在此基础上展开:通过分析各种平移现象的共性,归纳抽象出平移的定义,用实验的方法探索平移的性质,利用平移的基本性质研究简单的平移画图。
第三部分:教法与学法分析
教学不只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引导学生去探索发现结论的方法。鉴于教材内容的特点,主要采用启发引导的教学策略,问题引领,激励评价,以学生为主题,以问题为主线。并且合理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使之与数学教学深
度融合,注重教学手段的多样化。本节课主要分课前和课堂两个阶段,课前设计学案,自主预习。
在学法上,结合教学内容和学情,主要是观察归纳,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学习方式。
在提问时,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问不同难度的问题。面向全体学生,有效地开发各层次学生的潜能,力求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第四部分:设计思路
根据八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及特点,针对本课的教学目标及重难点,本节课的设计思路如下:
以具体情境—问题—归纳—探究—归纳—应用—归纳—欣赏—小结的过程展开。运用多媒体课件、微视频、几何画板、三角尺、圆规、量角器等工具开展教学任务。
第五部分:教学过程分析
本节课主要分为以下六个环节:
第一环节: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章前引入
课件展示一些运动着的物体并提问:“这些物体的运动有什么特点?”
设计意图:学生观察这些以不同的形式运动着的物体,从而引出本章的题目:图形的平移与旋转。
2.本课引入
观看微视频了解生活中的一些平移现象。微视频中的平移现象:奥运冠军领奖时国旗冉冉升起、雪橇、上海音乐厅整体平移。
看完后引导学生:“由此,你还能联想到生活中的哪些平移现象?”学生踊跃发言。老师再问:“如果将平移的物体抽象成平面图形,你能按要求完成相应的平移吗?”转入到下一环节:“做一做”。
设计意图:以视频的形式播放奥运冠军领奖和利用平移保护文物等,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渗透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激发学生联想生活中平移现象,感受生活中的数学现象,培养学生的数学联系生活实际的意识。
第二环节:动手操作,归纳新知
1.做一做将图中的小船按要求平移。要求:
1).1,3,5,7小组的同学向左平移4格;
2).2,4,6,8小组的同学向上平移3格
同桌两人将学案放在一起,观察并对比:平移后的小船有什么不同?
设计意图:这样不仅唤醒了学生小学数学学习的记忆,而且也使学生动起来,避免只是被动听讲。按不同的要求平移后的图形的位置不同,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平移的方向和平移的距离不同。从而使学生明白,图形平移后的位置与平移的方向和平移的距离有关。进而启发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说说什么是平面图形的平移。
2.归纳总结平移的定义
根据自己的体会,说说什么是平移?
在平面内,将一个图形沿着某个方向移动一定的距离,叫做图形的平移。平移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和大小。
如图,△ABC延某个方向移动一定的距离得到的△DEF。点A,B,C分别平移到了点D,E,F。点A和点D是一组对应点,线段AB线段DE是一组对应线段,∠ABC和∠DEF是一组对应角。你能找出其他的对应点,对应线段和对应角吗?
设计意图:首先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和观察,归纳总结平移的定义,进而老师引导给出平移的规范定义。其次,用几何画板动画的形式让学生对平移有一个直观的认识。最后,引导学生明确对应点,对应线段及对应角等名词。从而为后续突破学习的难点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