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水分子运动
课时作业 第一节水分子的运动
课时作业第一节水分子的运动
姓名:班级:
1、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基本粒子,如水是由构成,氢气是由构成,氧气是由构成,酒精是由构成。
而每个水分子则是由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构成.
2、水的三态变化时,水分子的和不会变化,变化的只是水分子之间的和。
这样的变化属于变化。
原因是。
3、水分子在获得能量时,运动___________分子间的间隔____ 水由液态变成了__________;失去能量时,运动就________,分子间的间隔______,水由气态又变回到液态.
4、态的水,水分子是有序排列的,不能自由运动,态的水,水分子间隔较小,可在一定程度上自由运动。
态的水,水分子间隔较大,可以完全自由运动。
5、水分子具有哪些基本的性质?
(1)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
(4)水分子能量越大它的运动速率就会越______
6、运用分子的知识进行解释:
(1)将10ml的酒精与10ml的水混合,总体积小于20ml。
(2)远处就能闻到花的香味。
7、液态水降低温度会凝结成冰,对水分子在此过程中的变化描述错误的是:()
A、水分子的能量降低
B、水分子停止运动
C、水分子的运动变慢
D、水分子的排列变得有序
8、用水壶烧开水,水沸腾后壶盖被顶起,说明()
A、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B、分子的质量很小
C、分子的体积变大
D、分子间间隙增大
等级; 日期:。
水分子的运动(2)
课题第一节水分子的运动(2)课型新授序号7 备课人单位课标与教材分析课标分析:“了解吸附、沉淀、过滤和蒸馏等净化水的常用方法;知道纯水与矿泉水、硬水与软水的区别;能区分纯净物和混合物;认识水是宝贵的自然资源,形成保护水资源和节约用水的意识。
”活动与探究建议:了解或实地调查饮用水源的质量和水净化处理的方法;试验活性炭和明矾的净水作用。
教材分析:天然水是常见的一种复杂的混合物。
通过对天然水和蒸馏水组成成分的分析,帮助学生认识混合物和纯净物的概念,初步形成物质分类研究的思想和方法。
净化天然水是初中化学分离混合物的重要实验之一,通过该实验让学生学习常用的混合物分离提纯的常用方法,如吸附、沉降、过滤和蒸馏等。
同时形成分离混合物的一般思路,即根据混合物各组成成分之间性质的差异可以分离混合物得到纯净物。
如过滤就是利用了混合物中不同成分的颗粒存在较大差异而进行分离的方法;蒸发或蒸馏则是利用混合物中不同成分的微观粒子在相同条件下运动速率存在较大差异而进行分离的方法。
重难点:通过从微观角度分析水的三态变化,认识分子的特征学情分析学生初次接触物质分类的知识,对混合物、纯净物的认识不可能非常清晰,多列举一些学生容易辨析的物质。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会区别混合物、纯净物,初步形成物质分类的概念。
2、认识常见的混合物分离的方法。
3、了解水的净化过程,掌握过滤的操作要求和方法过程与方法学会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情感态度价值观发展善于合作、勤于思考、严谨求实、用于创新和实践的化学精神教学方法与媒体分组实验,实验仪器:铁架台(带铁圈)、烧杯、漏斗、玻璃棒、黄泥水、滤纸【【温故知新:】 1、对水的三态变化的微观解释和原因分析。
2、分子的特征【自学探究:】学习活动一:水的天然循环一、阅读课本24——25活动天地2——2完成下列问题1、水的天然循环属于什么变化?2、在水循环的每个环节上,水分子如何运动?水分子能量如何变化?3、什么原因导致水的天然循环?设计意图: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分析、总结归纳知识的能力。
21摄氏度时水的密度
在21摄氏度时,水的密度为1000千克/立方米(kg/m³)。
这是因为在标准大气压下,水的密度在这个温度下达到最大值。
水是一种分子式为H2O的液体,其密度受到温度和压力的影响。
当温度升高时,水分子的运动变得更加活跃,分子之间的间距变大,密度减小。
相反,当温度降低时,水分子的运动减慢,分子之间的间距变小,密度增加。
水的密度在4摄氏度时达到最小值,为999.84千克/立方米(kg/m ³),而在0摄氏度时达到最大值,为999.97千克/立方米(kg/m³)。
因此,21摄氏度时的水密度为1000千克/立方米(kg/m³),属于常压下水的密度值范围内。
除了温度和压力的影响外,水的密度还受到水质、水中所含杂质、水中所含盐分等因素的影响。
因此,在实际情况中,水的密度可能会有一定的波动。
但总体来说,在常压下,水的密度在1000千克/立方米(kg/m³)左右波动。
总之,21摄氏度时水的密度为1000千克/立方米(kg/m³),这是在标准大气压下水的密度最大值。
初中化学_鲁教版第二单元第一节《运动的水分子》教学课件设计
分子的特性: 1.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2.分子之间有间隔且存在相互作用; 3.分子自身有能量,总在不断地运动。 4.同种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分子性质不同。
新知学习 课堂小结 知能训练 上一页 下一页
新知学习 课堂小结 知能训练 上一页 下一页
知能训练
1.把密闭的针筒内的少量水煮沸,液态水变成水蒸气,
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1个水分子的质量约是3×10-26kg。 一滴水中大约含有1.67×1021个水分子。如果10 亿人来数一滴水里的水分子,每人每分钟数100 个,日夜不停的数,需要数3万多年才能数完。
新知学习 课堂小结 知能训练 上一页 下一页
实验探究:分子的特征
实验1:水与酒精的混合实验 现象: 水与酒精混合后,
液体的体积变小。 解释: 构成物质的分子之间
有间隔。
新知学习 课堂小结 知能训练 上一页 下一页
实验2:向不同水温的水中滴加品红
现象: 冷水中品红扩散较慢,而 热水中品红扩散较快。
解释: 分子自身有能量,且总在 不停的运动,能量越大, 运动越快。
冷水 热水
新知学习 课堂小结 知能训练 上一页 下一页
5.蜡烛受热熔化和在空气中燃烧分别发生了( 物理 ) 变化和( 化学 )变化,前者微粒不发生改变,只是微 粒间的( 间隔 )和(排列方式 ) 发生了改变,后者
微粒本身发生了变化,变成了新物质的微粒。
新知学习 课堂小结 知能训练 上一页 下一页
二、分子
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基本粒子
HH
O
聚集
水
水分子(H2O)
新知学习 课堂小结 知能训练 上一页 下一页
新知学习 课堂小结 知能训练 上一页 下一页
D.分子是可分的
生活中的50个物理现象及解释
生活中的50个物理现象及解释物理是一门研究物质及其运动规律的学科,它不仅仅存在于实验室中,也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下面列举了50个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理现象及其解释。
1. 太阳升起和落下:太阳每天都会升起和落下,这是因为地球自转的结果。
2. 彩虹:彩虹是太阳光线经过水滴折射和反射的结果。
3. 镜子反射:镜子反射是光线经过镜面反射的结果。
4. 空气中的声音: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机械波,空气中的声音是波的传播。
5. 电子产品的静电:静电是由电荷不平衡引起的现象,当我们摩擦电子产品时,电子会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导致静电。
6. 电灯的发光:电灯发光是由电流通过灯丝时,灯丝发热产生的热辐射。
7. 汽车运动时的摩擦力:汽车运动时,轮胎与路面之间的摩擦力是使汽车前进的力。
8. 声音的共鸣:共鸣是当物体振动频率与空气某些频率相同时,声音会变得更响亮。
9. 热风球升空:热风球升空是由于热空气比冷空气轻,热空气上升时带着热风球上升。
10. 风的产生:风是由于地球旋转和气压差异引起的。
11. 地震:地震是由于地球内部岩石运动引起的地壳震动。
12. 火箭发射:火箭发射是由于燃料燃烧产生的气体推动火箭向上运动。
13. 电磁波的传播:电磁波是由电场和磁场交替产生的波,如无线电波和光波。
14. 调频广播:调频广播是通过改变电磁波的频率来传输音频信号。
15. 磁力:磁力是由于磁场引起的力,如磁铁吸附铁物。
16. 水的沸腾:水的沸腾是由于水的温度升高,水中的气体产生蒸汽,蒸汽上升时带走热量。
17. 电磁感应:电磁感应是由于磁场变化引起的电流变化,如变压器和发电机。
18. 气球的漂浮:气球漂浮是由于气球内的氢气比空气轻,所以气球会被气体浮力推向上方。
19. 音乐的声音:音乐是由一系列音符组成的,每个音符对应一个频率。
20. 空气中的氧气:空气中的氧气是我们呼吸时必需的气体,它占据空气的21%。
21. 太阳能电池板:太阳能电池板是通过光线照射产生电流的。
2020年人教版初中物理九年级上学期《14章 内能的利用》检测卷及答案
《14章内能的利用》检测试卷时量:80分钟,满分:100分一、单选题(每个2分;共38分)1.寒冷的冬天,手常常会感到冷,小明和小红为了使自己的手更暖和一些,分别采用了如图所示的方法,从物理学的角度看,小明和小红改变手的内能的方法分别是()A. 做功、做功B. 热传递、热传递C. 做功、热传递D. 热传递、做功2.汽油机的一个工作循环包括四个冲程,其中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的是()A. 吸气冲程B. 压缩冲程C. 做功冲程D. 排气冲程3.对于图中所示的四幅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甲图中软木塞飞出时,管内水蒸气的内能增加B. 乙图中两个压紧的铅块能吊起钩码,主要是因为分子间存在引力C. 丙图中活塞向上运动是内燃机的做功冲程D. 丁图中小朋友下滑时,内能转化为机械能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只有物体的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B. 电源一定是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C. 汽车内燃机的压缩冲程是机械能转化为内能D. 电流一定是由正电荷定向移动形成的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静电现象总是对我们有害的B. 无论正电荷还是负电荷的定向移动都能形成电流C. 我们在串并联电路的连接过程中,一定要从电源的正极开始连接,且开关必须断开D. 一单缸冲程汽油机的飞轮转速为,则内该汽油机活塞做功次6.四冲程内燃机,把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是()冲程A. 吸气B. 压缩C. 做功D. 排气7.关于热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效率越高的热机功率也越大B. 汽油机和柴油机均属于内燃机C. 汽油机工作时汽油在气缸里燃烧越充分,其热值越大D. 热机所用燃料的化学能转化为内能越多,效率越高8.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水分子运动越剧烈,水具有的内能就越多B. 水分子运动越剧烈,水具有的热量就越多C. 水分子运动越剧烈,水的热值就越大D. 水分子运动越剧烈,水的比热容就越大9.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它是用路程和时间的比值来定义的,下列物理量所采用的定义方法与速度不一样的是()A. 比热容B. 功率C. 热值D. 功10.下列有关热机的说法错误的是()A. 右图是某汽油机做功冲程B. 压缩冲程是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C. 汽油机在做功冲程中,汽缸温度降低,内能减小D. 无论科技如何发达,内燃机的效率一定低于100%11.在倡导“节能环保”“低碳生活”的今天,人类应特别重视下列哪种能源的利用()A. 太阳能B. 煤炭C. 石油D. 天然气1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容易燃烧的燃料,热值一定大B. 热值越大的燃料,燃烧时放出热量越多C. 热机的功率越大,它的效率就越高D. 无论热机多精密,其效率一定小于100%13.关于能量转化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用锤子砸石头,石头发热﹣﹣机械能转化为内能B. 将金属片插入西红柿做成水果电池向外供电﹣﹣电能转化为化学能C. 电饭锅工作﹣﹣电能转化为内能D. 电风扇工作﹣﹣电能转化为机械能14.关于热机中的能量转化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热机是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的机器B. 热机是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机器C. 热机是将燃料的化学能转化为机械能的机器D. 热机是利用化学能来做功,它是将化学能转化为内能15.下列现象中,属于用热传递的方式改变物体内能的是()A. 菜刀在砂轮上磨得发烫B. 在火炉上烧开水C. 两手互相摩擦时手发热D. 用打气筒打气时筒壁发热16.下列现象利用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的是()A. 快速弯折铁条,铁条变折处变热B. 公园中的石凳被太阳晒热C. 两手互相摩擦时手发热D. 刀具在砂轮上磨得发烫17.在进行如图所示的实验或有关装置工作时,能量转化情况相同的是()A. 丙和丁B. 乙和丁C. 甲和乙D. 甲和丙18.如下左图所示,质量为m的小球从静止下落,落在A点、竖直放置静止的轻弹簧上,到达与B点时小球重力与弹簧的弹力大小相等,图中与C点是小球到达的最低点(不计空气阻力)。
粤教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第3单元第18课《水去哪里了》教学设计
粤教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第3单元第18课《水去哪里了》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水去哪里了》这一课主要让学生了解水的循环过程,以及水分子的运动和状态变化。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水的三态变化,以及水在自然界中的循环过程。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实例,引导学生探究和思考,从而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知识基础,对水的三态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水的循环方面,可能还存在一些认知上的模糊之处。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加深对水循环过程的理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水的三态变化,掌握水在自然界中的循环过程。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思考,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精神,增强环保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水的三态变化,水在自然界中的循环过程。
2.难点:水分子的运动和状态变化。
五. 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通过问题引导,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欲望。
2.直观教学:利用图片、实验等直观手段,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
3.小组合作:鼓励学生之间相互讨论、交流,提高合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PPT、实验器材2.相关图片和视频资料3.小组合作学习表格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水的图片,引导学生回忆水的相关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通过PPT呈现水的三态变化和水在自然界中的循环过程,让学生初步了解本节课的内容。
3.操练(15分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水的三态变化,让学生亲身体验和理解水分子的运动和状态变化。
4.巩固(10分钟)学生分小组讨论,总结水的三态变化和水在自然界中的循环过程,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水在自然界中的循环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我们可以如何保护水资源?从而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水的三态变化和水在自然界中的循环过程。
工程水文学知识点
第一章1•水循环是指地球上各种水体在太阳掘射和重力的作用下,通过蒸发、水汽输送、冷凝降落、下渗,形成径流的往复循环过程。
外因:太阳辐射、地球重力以及地形地貌等下垫面因素。
内因:水具有固液气三态相互转化的物理性质2.在太阳辐射下,不断地蒸发变成水汽进入大气,并随气流输送到各地,在一定的条件下形成降水回到地球表面,其中一部分被植物截留和上壤储蓄,通过蒸散发返回大气,另一部分以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的形式汇入江河湖库,最终回归大海。
在水循环过程中,太阳辐射强度、大气环流机制和海陆分布决定了水汽的运行规律。
3.水资源是水文循环使陆地一定区域内平均每年产生的淡水量,是陆地上由大气降水补给的各种地表和地下淡水水体的动态水。
通常用多年平均年降水量和多年平均年径流量描述/地球表面可供人类利用的水称为水资源。
4.我国水资源分布的趋势是山东南向西北递减,空间分布十分悬殊。
5.河流的水资源之所以源源不断是山于自然界存在着永不停止的水文輕塑。
使水具有再生性6.工程水文学任务三个阶段:(1)规划设计阶段,主要任务:确定工程的规模,根据工程的特性和规划设计要求,预测和预估未来工程使用期限的水文情势,提供用于确定工程规模的设计洪水或设计径流。
(2)施工建设阶段,主要任务:将规划设讣的工程付诸实施用于预估临时性水工建筑物设计洪水,并为施工期的防洪安全提供短期洪水预报。
(3)运用管理阶段,主要任务:在于使建成的工程充分发挥效能。
通过水文预报,预报来水量大小和过程,以便进行合理调度,充分发挥工程效益;同时,还需不断进行水文复核修正原来预估的水文情势数据,改进调度方案或对工程实行扩建、改建,使得工程更好地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7.工程水文学内容(1)水文信息采集和处理(2)降雨径流关系分析揭示流域径流的形成规律,描述流域产汇流汁算方法和数学模型。
(3)水文分析与计算揭示水文现象的成因规律与统计规律,研究水文要素与地理因素之间的联系及时空分布特征,预估未来(很长时期内)水文情势的方法和途径(4)水文预报:短期预报方法,预计水文变量在预见期内的大小和时刻变化。
中考化学真题分类汇编考点21 分子和原子
考点21 分子和原子一、选择题6.(2021·山东威海)下列宏观现象的微观解释,不正确的是()A.含有酚酞的烧碱溶液中加入稀硫酸,红色消失﹣﹣﹣﹣﹣氢离子与氢氧根离子结合成水分子B.水银温度计放入热水中,水银柱升高﹣﹣﹣﹣﹣原子体积受热变大C.一氧化碳有毒,二氧化碳无毒﹣﹣﹣﹣﹣﹣不同种分子化学性质不同D.硝酸银溶液中滴入氯化钠溶液,产生沉淀﹣﹣﹣﹣﹣银离子与氯离子结合成难溶性氯化银【答案】B【解析】水银温度计放入热水中,水银柱升高的原因是:汞原子之间的间隔变大。
8. (2021·内蒙古赤峰)下列有关原子、分子和元素的认识,说法正确的是()A. 分子可分,原子不能再分B. 原子核都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C. 元素的种类由原子的质子数决定D. 分子的质量一定比原子的质量大【答案】C【解析】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A项错误;氢原子的原子核内只有一个质子,没有中子,B项错误;原子核内的质子数决定元素的种类,C项正确;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故原子或分子的质量大小主要取决于微粒内的质子数和中子数,故分子的质量不一定比原子的质量大,D项错误。
故选C。
7.(2021·辽宁本溪)下列物质由离子构成的是()A.NaCl B.C60C.Ne D.H2O2【答案】A【解析】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C60是由C60分子构成的, Ne是由氖原子直接构成的, H2O2是由过氧化氢分子构成的。
故选:A。
7.(2021·北京)下列物质含有氢分子的是()A.Ca(OH)2B.H2CO3C.H2O2D.H2【答案】【解析】H2由大量的氢气分子构成。
10.(2021·哈尔滨)对下列事实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选项事实解释A 氧气和二氧化碳化学性质不同分子构成不同B 丁香花开,香满冰城分子在不断的运动C 氧气加压液化可以装入钢瓶中加压后,分子变小D 蔗糖溶液不导电溶液中没有自由移动的带电粒子【答案】C【解析】氧气加压液化可以装入钢瓶中,分子间有间隔,气体受压后,分子间的间隔变小。
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整理与提升课件---九年级化学人教版(2024)上册
有的元素是 碳元素和氧元素,推测的根据是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 。
2.如图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请回答“28.09”表示的含义是
硅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符号“R”的正确写法是 Si ;如图
所示的元素中,质子数最大的是 M (填字母,下同);与A的化学性质
相似的是 X
。
A
B
C
D
R
硅
为( B )
A.294
B.176
C.412
D.118
14.下列有关元素、原子、分子和离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 B )
A.原子得失电子形成离子后,原子核发生了变化
B.决定元素种类的是质子数
C.分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D.分子、原子、离子都是不显电性的粒子
15.下列对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正确的是( A )
发生改变的是( C )
A.分子种类
B.分子数目
C.分子间间隔
D.原子种类
熟练掌握化学用语是化学学习的基础。请回答3~4题。
3.下列化学符号中,能表示2个原子的是( D )
A.2H2
B.Fe2+
C.N2
D.2N
4.乙醇(C2H6O)作为一种清洁能源,已成为各国可再生能源
的发展重点之一。下列有关乙醇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C )
A.一个乙醇分子中含有两个碳原子
B.乙醇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
C.乙醇中含有水分子
D.乙醇分子由碳原子、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
5.分子与原子的本质区别是( B )
A.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
B.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C.分子间有空隙,原子没有
D.分子质量大,原子质量小
21运动的水分子讲解
练一练
1.下列物质中,属于混合物的是( C )
A. 氢气 B. 氯化钠 C. 空气 D. 氧气
2.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B ) A.空气中分离出来的稀有气体 B.部分结冰的蒸馏水 C.洁净的空气 D.清澈的井水
区分几种说法的水
• 水、纯水、蒸馏水属( 纯)净物 • 自来水、矿泉水、硬水、软水、河
在这些变化过程中,分__子__本__身__是不发生 变化的.
【交流与讨论】:
水的三态变化属于什么变化?从微观角度看, 其变化实质是什么?
物理 变化,水分子本身 不变
微观解释 物理变化:分子本身不变(分子 间隔,运动状态
化学变化:分子改变了
自学解决问题1 1.路边斑斑水迹,太阳光照下,一会儿就消 失得无影无踪了,这是什么原因?
雨后初晴的夏日,路边的 斑斑水渍一会儿就消失的 无影无踪了,这是水的蒸 发的缘故。那么,水是怎 样蒸发的呢?
【大显身手】:
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中,水分子__吸__收_能量, 运动_加__快___,分子间隔_增__大___;
水结冰的过程中,水分子_失__去__能量, 运动_减__慢___,分子间隔_减__小___;
小结:
状态 固态
水分子的 排列方式
有序
水分子的 间隔
小
水分子的运动形式 固定位置振动
液态 无序
小 一定体积内自由运动
气态 自由运动
大
自由的向空间扩散
影响 分子得到能量,运动加__快__,分子间隔_增__大__; 原因 失去能量,运动_减__慢__,分子间隔_减__小___ 。
可见:分子的运动导致了水的状态变化。
水分子受热都跑到针筒的
× 另一端去了?
一 、水的三态变化
水分子的运动
二、水的天然循环
水的天然循环,属于物理变化
三、水的人工净化 (一)自然界的水资源
三、水的人工净化 (一)自然界的水资源
地球上水的储量很大,但 是淡水不到3%,其中可饮用的 淡水不到0.3%
(二)水的人工净化方法
静置沉降
1.沉降 2.过滤
除去不溶性杂质
吸附沉降
吸附剂:明矾,活性炭
滤纸的折 叠方法
4.加热蒸发
除去可溶性杂质
(二)水的人工净化方法
静置沉降
1.沉降
除去不溶性杂质
吸附沉降
除去不溶性杂质
2.过滤 一贴、两低、三靠
3.消毒杀菌 氯水、漂白粉 除去微生物
4.加热蒸发
除去可溶性杂质
蒸馏:
自来水生产过程
(三)、纯净物和混合物
纯净物:只含有一种物质
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
(四)、硬水与软水
获得 加快 水分子______能量,运动______,分子间的 增大 气态 间隔____,水由液态变成了______ 减慢 水分子_____能量,运动________,分子间的 失去 减小 液态 间隔______,水由气态又变回到_____
可见: 水分子的运动导致了水的状态变化。
生活中你还见到哪些 类似的现象?你能否用分 子运动的观点解释这些现 象?你认为分子有什么特 征?
3、下列物质属于混合物的是( B )
A、纯净水
C、镁粉
B、牛奶
D、冰和水的共存物
4、下列常见的水中最有可能是硬水的是( D )
A、雪水
C、纯净水
B、自来水
D、井水
在水蒸发的过程中,水分子获得 太阳光的能量后运动加快,挣脱分子 间的束缚,离开液体表面,变为水蒸 气逸散到空气中去了。 加快 获得 水分子____能量,运动_____,分 增大 子间的间隔____ 水由液态变成 气态 了_____
人教版高中物理新教材选择性必修第三册第21章-分子动理论-教案
表示一个水分子的质量,用V0 表示一个水分
NA
B.
m0=
M
M
A.
m0=
NA
(
)
MNA
ρNA
C.
V0=
D.
V0=
M
ρ
【
(
油膜法估测分子直径】
能,在宏观上分子势能与物体体积有关,在微
分子动理论 第二十一章
观上与分子间的距离有关.
(
2)分子势能随着物体体积的变化而变
化,与分子间距离的关系为:
子力的作用下靠近甲,图中点b 是引力最大
处,点d 是两分子靠得最近处,则乙分子加速
(
度最大处可能是
)
【解析】本题结合 F-r 图像分析分子间
势能的变化情况.若一分子固定于 O 点,另一
分子从距 O 点很远处向O 点运动,在两分子
间距减小到r2 的过程中,分子间的作用力表
A.点a
r2 减小到r1 的过程中,分子间作用力仍表现
的压力就是气体的压强.
2.影响气体压强的因素
(
1)分子的平均速率:分子的平均速率越
大,则分子与器壁碰撞时作用力越大,即压强
越大.对应宏观物理量温度,即一定质量和体
积的气体,温度越高,气体压强越大.
(
2)分子的数密度:分子的数密度 越 大,
单位时间内与单位面积的器壁碰撞的分子越
多,作用力越大,即压强越大.对应宏观物理
体分子视为质点.
(
2)气体分子除了相互碰撞或者跟容器
内壁碰撞的情形外,可认为它们不受力而做
匀速直线运动.
(
3)在某一时刻,向着各个方向运动的气
体分子数量几乎相等.
2023年高考生物真题试卷(海南卷)(答案解析)
A. 顺浓度梯度经自由集中排出 C. 通过离子通道排出B. 逆浓度梯度经帮助集中排出 D. 含该酶的囊泡与质膜融合排出2023 年高考生物真题试卷〔海南卷〕一、选择题1. 关于真核细胞的表达,错误的选项是〔 〕2. 关于酵母菌和乳酸菌的表达,错误的选项是〔 〕3. 植物激素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
以下相关表达错误的选项是〔 〕4. 高等植物细胞中,以下过程只发生在生物膜上的是〔 〕5. 在不染色的条件下,以下试验材料中,最适合观看细胞质壁分别现象的是〔 〕6. 将水稻幼苗培育在含 MgSO 4 的培育液中,一段时间后,觉察养分液中 Mg 2+ 和 SO42- 的含量下降,以下表达不合理的是〔 〕7. 小麦种子萌发过程中, α- 淀粉酶在糊粉层的细胞中合成,在胚分解淀粉。
该酶从糊粉层细胞排到细胞外的方式是〔 〕8. 当人突然遇到严寒环境时,不会发生的是〔 〕9. 以下属于内环境的是〔 〕10. 以下与真核生物中核酸有关的表达,错误的选项是〔 〕11. 向试验狗的颈动脉内灌注高渗盐水后,会消灭的现象是〔 〕A. 线粒体的内膜上有酶的分布 C. 核膜主要由脂质和蛋白质组成B. 细胞核中含有 DNA 和蛋白质 D. 叶肉细胞的细胞膜含有纤维素A. 酵母菌和乳酸菌都能进展无氧呼吸 C. 酵母菌具有细胞核,而乳酸菌具有拟核B. 酵母菌有线粒体,而乳酸菌无线粒体 D. 溶菌酶能破坏酵母菌和乳酸菌的细胞壁A. 色氨酸可经一系列反响转变为 IAA C. 赤霉素对果实的发育有抑制作用B. 激素的含量随植物生长发育而变化 D. 干旱条件下植物能合成较多的脱落酸A. 光合作用中的光反响 C. 葡萄糖分解产生丙酮酸B. 光合作用中 CO 2 的固定 D. 以 DNA 为模板合成 RNAA. 紫色洋葱鳞片叶叶肉细胞 C. 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B. 紫色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 D. 紫色洋葱根尖伸长区细胞A. Mg 2+ 通过自由集中进入根细胞B. MgSO 4 必需溶解在水中才能被根吸取C. 根吸取的 Mg 2+ 可以参与叶绿素的形成D. 降低温度会影响水稻根系对 Mg 2+ 的吸取A. 体温照旧能够保持相对恒定 C. 下丘脑感受到温度下降B. 蜷缩身体,削减体表与外界接触面积 D. 肾上腺素分泌削减,心率减慢A. 淋巴管内的液体B. 输尿管内的液体C. 汗腺导管内的液体D. 消化管内的液体A. 线粒体和叶绿体中都含有 DNA 分子 C. DNA 和 RNA 分子中都含有磷酸二酯键B. 合成核酸的酶促反响过程中不消耗能量 D. 转录时有 DNA 双链解开和恢复的过程A. 基因重组B. 染色体重复C. 染色体易位D. 染色体倒位A. AADd 和 adB. AaDd 和 AdC. AaDd 和 ADD. Aadd 和 ADA. 小鸟啄击扑打的动作本身是一种行为信息B. 小鸟的眼睛能够感受镜子发出的物理信息C. 小鸟把镜子传递的信息当作来自入侵者的信息D. 激怒小鸟的信息是直接来自非生物的化学信息12. 给试验兔注射确定量甲状腺激素后,可引起的生物学效应是〔 〕13. 关于复制、转录和逆转录的表达,以下说法错误的选项是〔 〕14. 杂合体雌果蝇在形成配子时,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间的相应片段发生对等交换,导致的配子类型消灭,其缘由是在配子形成过程中发生了〔 〕15. 现有 DNA 分子的两条单链均只含有 14N 〔表示为 14N 14N 〕的大肠杆菌,假设将该大肠杆菌在含有 15N 的培育基中生殖两代,再转到含有 14N 的培育基中生殖一代,则理论上 DNA 分子的组成类型和比例分别是 〔 〕A. 有 15N 14N 和 14N 14N 两种,其比例为 1:3B. 有 15N 15N 和 14N 14N 两种,其比例为 1:1C. 有 15N 15N 和 14N 14N 两种,其比例为 3:1D. 有 15N 14N 和 14N 14N 两种,其比例为 3:116. 一对表现型正常的夫妻,夫妻双方的父亲都是红绿色盲。
第二单元第一节 运动的水分子 第1课时(解析版)
第一节运动的水分子第1课时导学案(解析版)【学习目标】1·通过分析水分子的运动与水的三态变化之间的关系,认识分子的特征;2·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质,并用分子的基本性质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3·了解水在自然界中的循环过程。
4·体会水的三态变化对生命体的重要意义,初步建立节水观念。
【前置作业】1、用托盘天平称量固体可以称准到0.1g。
称量时,托盘上各放一张质量相同的纸(易潮解的或有腐蚀性的药品放在小烧杯里);左物右码(先加质量大的法码,再加质量小的法码)(物质量=砝码质量+游码质量)。
2、使用方法:量筒的精确度0.1ml。
读数时视线要跟量筒内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
如果仰视:读数小,实际大;俯视:读数大,实际小。
3、装置气密性检验的方法,连接仪器,把导管的一端插入水中,用双手紧握容器外壁。
若导气管口有气泡冒出,移开手掌,导管内形成一段水柱。
4、仪器洗净的标准:内壁附着的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呈均匀的水膜。
【学习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水分子有什么特征?为什么它们有时能幻做朵朵白云?有时能化为绵绵细雨?有时又能变成皑皑白雪?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知识1:水的三态变化仔细阅读课本,完成学案。
一、观察与思考?1、注射器中的水受热后,活塞向哪移动?体积变大,活塞向外移动。
2、在这个的过程中,水分子发生了什么变化?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大。
二、仔细观察视频,小组内讨论,完成学案。
分子排列方式运动特点冰有序排列在固定位置上振动水无序排列一定体积内比较自由运动水蒸气无序排列向空间自由扩散2、一定量的水,当它由固态变为液态,再由液态变为气态时,水分子数目和分子大小不会变化,变化的只是水分子之间的距离和分子的排列方式。
分子本身没改变,这种变化是物理变化。
三、水的状态变化的实例解释(请同学们小组内交流,组间展示)1、雨后初晴的夏日,路边的斑斑水渍一会儿就消失得无影无踪,这是什么缘故?水在蒸发的过程中,水分子获得太阳光的能量后,运动加快,挣脱分子间的束缚,离开液体表面,变为水蒸气逸散到空气中去了。
《探秘水世界》-运动的水分子
5、“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诗 人在远处就能闻到淡淡的梅花香 味的原因是( D )
三、水的人工净化
(1)地球上水的储量很大
地球表面约71%被水覆盖着,地球上海洋水、河流水、 地下水、大气水和生物水等各种形态的水总储量约为 1.39×1018 m3。
(2)地球上的淡水储量很小
海洋是地球上最大的储水库,其储水量约占地球总储 水量的97%;淡水只约占全球水储量的2.53%,可利 用的淡水约占淡水总量的13%,占全球总储水量的0.3 %。
(一)净化天然水
水 天然水的成分 颗粒较大的不
溶性杂质 泥沙(不溶性杂质) 细菌、微生物 可溶性的矿物质
颗粒较小的不
溶性杂质
1、沉降 静置沉降 (1)类型 吸附沉降 (加明矾) (2)作用 除去颗粒较大的不溶性杂质
2、过滤 过滤是分离颗粒大小不同的混合物的方法 (1)作用: 除去颗粒较小不溶性杂质 (2)注意事项: 一贴 滤纸要贴近漏斗内壁 滤纸边缘低于漏斗边缘 二低 漏斗内的液面低于滤纸边缘
②热水中的品红扩散较快。 性质2:水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阅读下列材料,总结分子的特征:
1. 一滴水中含有约1021个水分子。 2.如果将每个水分子与一个直径 为4厘米的乒乓球相比较,就如 同一个乒乓球和地球相比较。
性质3: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老师这里有一块大冰块,同学们想一下,如果 你用力挤压,能压动了吗? 如果用力掰能将它掰开吗? 怎样才能将它弄开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气态 水分子运动
液态水分子运动 固态水分子运动
气态水分子运动
水的三态变化
冰
水
水蒸气
【我证明】
通过观看动画以及课本上的水的三态图片, 组内互相交流,获得不同状态的水中水分子的排 列特点:
固态的水:水分子 有序排列,分子都在固
定的位置上振动。分子间有一定的间隔。
液态的水:水分子 无序排列,在一定体积内较自
猜谜语:
此物不稀奇, 生命不能离, 用刀切不断, 用网捞不起。
(打一常见物质)
一滴水(按20滴水的体积为1mL计算) 里大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如果10 亿人来数一滴水里的水分子,每人每分钟 数100个,日夜不停,需要数3万年才能 数完。
第二单元 水和溶液 第一节 水分子的运动
【实验探究一】: 设想把封闭在针筒中的少量水煮
和分距子离 的
。排__
自学解决问题2:
水烧开后,揭开锅盖,立即就会有许多小水
滴滴下。这是什么原因?谁能从微观的角度分析 这一个过程?
自学第30页的“活动天地”: 描述水分子的运动
讨论与交流 :
通过以上的学习,大家对分子有 了什么认识(即 分子的基本性质 )?
3、下列说法正确吗?为什么?
(1)水在液态和气态时,分子都在不断运动; 当水在固态时,分子是不动的。
(2)将100 mL水与100 mL酒精混合,所 得混合液体的体积小于200 mL,这是由于 分子之间存在间隙的缘故。
3、活学活用:用分子的观点解释
(1)夏天教室地面洒点水后为什么会感觉凉爽? (2)发烧时用酒精擦身有什么作用?为什么?
沸,你会观察到什么现象?
表示水分子
液态的水会变为水蒸气,体积会明显增大
猜一猜:
在这个过程中,水分子发生了什 么变化?
水分子本身变大了 ? 水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大了 ?
水分子的数目增多了 ?
水分子受热都跑到针筒的 另一端去了 ?
液态水分子运动 固态水分子运动
气态水分子运动
液态 水分子运动
固态 水分子运动
(注意使酒精沿器壁流下); (4)摇晃观察。
在线测试:
1.七月的公园,百花盛开,阵阵花香,沁人心 脾。花香四溢的现象说明( A)
A.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B.分子具有一定的质量 C.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D.分子之间有一定的间隔
2. 生活中的下列现象,可用分子的知识加以 解释,其中正确的是( D)
A.热胀冷缩是因为分子大小随温度而改变 B.蔗糖溶解是因为分子很小 C.气体易被压缩是因为气体分子间隔很小 D.墙内开花墙外香是因为分子在不断运动
【实验探究二】: 放一小粒品红于水中,观察现象
步骤:( 1)向一只烧杯中倒入约半杯水; (2)用药匙取一粒品红放入水中; (3)静置观察。
【实验探究三】:
将50 mL水 和 50 mL酒精混合,观察现象
步骤:(1)用大针筒,向容器里注入约容器一半体积的水; (2)用小针筒,向容器里滴入一滴油酸; (3)再用大针筒,向容器里注入酒精,至最上面红线处
(3)用手指蘸水在桌面上写字,你能看到字 迹逐渐消失,却看不见水分子是如何跑掉的? (4)湿衣服晾在空气流通的地方比晾在空气 不流通的地方干得快。
谈收获: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在知识、 实验、自己的体会等方面有哪些 收获呢?同桌互相说一说吧!
祝同学们学习愉快
2013年9月
由地运动。分子运动加快,分子间仍有一定间隔。
气态的水:水分子 自由运动,充满整个容器或自由地
向空间扩散。分子运动的更快,分子间隔变大。
在这个过程中,水分子发生了什么变化?
︸ 数目
大小 不变
水
︸ 间 隔 改变
排列方式
水蒸气
结论:
一定量的水,当它由固态
变为液态,再由液态变为气态
时,水分子的数目和 大不小会变 化,变化的只是水分子之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