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管网设计文献综述文献综述
工程施工文献综述(3篇)
![工程施工文献综述(3篇)](https://img.taocdn.com/s3/m/9cafc6f16aec0975f46527d3240c844768eaa003.png)
第1篇一、引言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建筑行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日益重要。
工程施工作为建筑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研究与发展备受关注。
本文对近年来关于工程施工的文献进行综述,旨在为我国工程施工研究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文献综述1. 工程施工技术(1)施工组织设计:文献[1]指出,施工组织设计是工程施工全过程实行科学管理的重要手段。
通过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可以全面考虑工程施工条件,拟定合理的施工方案,确保工程按期投产或交付使用。
(2)施工技术:文献[2]提到,我国施工技术从60年代的苏联管理模式发展到70-80年代的全面推广,施工项目管理不断科学化。
文献[3]中提到的50篇建筑工程施工论文题目及文献下载,涵盖了深基坑支护、不良地基土改造、质量控制、注浆技术等多个方面,展现了工程施工技术的丰富内涵。
2. 工程施工管理(1)施工现场管理:文献[4]指出,施工现场管理的重要性与应用措施分析,对于保证工程施工顺利进行具有重要意义。
文献[5]中提到的土木工程硕士论文文献综述,对工程施工管理的现状与管理水平进行了探讨。
(2)施工质量控制:文献[3]中提到的房屋建筑工程施工的质量管理与控制措施,为工程施工质量控制提供了有益借鉴。
文献[5]中提到的论建筑工程施工工序的质量控制,进一步阐述了质量控制的重要性。
3. 工程施工信息化(1)信息技术在工程施工中的应用:文献[1]强调,信息技术在工程项目中的作用日益凸显,建筑施工企业应大力发展与运用信息技术,拓宽智力资源的传播渠道。
(2)工程施工信息化管理:文献[5]中提到的土木工程硕士论文文献综述,对工程施工信息化管理进行了深入研究。
三、结论通过对近年来工程施工文献的综述,可以看出我国工程施工研究在技术、管理、信息化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
然而,工程施工仍存在诸多问题,如施工质量、安全管理、信息化水平等。
因此,未来研究应着重关注以下几个方面:1. 提高工程施工技术水平,加强技术创新。
关于市政供热管网设计的探讨
![关于市政供热管网设计的探讨](https://img.taocdn.com/s3/m/d90ab771f4335a8102d276a20029bd64783e626d.png)
关于市政供热管网设计的探讨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各个中小城市供热系统也在逐渐完善,但是目前人们可以通过科学的供热管网设计来确定热负荷指标,明晰热负荷分类,编制出合理的供热管网设计方案。
本文首先对市政供热管网设计概述,其次讨论了优化措施分析研究,最后以某市政热力工程设计示例对全文进行讲解。
关键词:市政供热;供热管网;管网设计1市政供热管网设计概述市政供热管网主要集中在北方地区,优化集中供热管网,有助于不断提高供热质量,降低污染,减少能耗。
当前,各行业竞争日趋激烈,供热企业要提升软实力,占据更大的市场份额。
同时,市政工程企业要不断优化集中供热管网,提升市政公共服务功能。
1.1市政热力管道工程的设计原则市政热力管道工程的设计应遵循《城镇供热管网设计规范》(CJJ34-2010)和《发电厂汽水管道应力计算技术规程》(DL/T5366-2014)等规定。
设计阶段,人们要掌握相关设计规范和规程,遵从热网设计的原则,进行热力工程设计。
其主要对象是热源至热用户之间的供热管网,适用范围为:热水管道不能大于2.5MPa,温度不能大于200°C,蒸汽管道的压力不能大于1.6MPa,温度不能大于350°C。
1.2市政热力管道布置类型部分供热热网以回收的工业余热为热源,可以采用多热源运行的方式。
例如,实行基本热源联网运行,随着采暖季气温的变化,采用解列运行的方式,基本热源投入使用后,分隔出部分的多热源,然后进行尖峰热源的划分。
随着气温的变化,进行热源分隔和管网范围设定,在分别运行的状态下,单个热源往往用阀门分隔,可以进行分别供热。
市政热力管道的工程设计往往包括管道附件的设计,管件一般分为三通、弯管、变径和直管等类型,采用一次性补偿器、覆土后预热的方式进行长直管段的补偿设计。
市政供热管网的布置,与用热用户、热源以及热煤的种类有一定关系。
在进行布置时,要考虑到经济性和安全性,考虑系统的热用户分布区域。
公共管理类 文献综述 范文
![公共管理类 文献综述 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657beb49854769eae009581b6bd97f192279bfbf.png)
公共管理类文献综述范文摘要:一、引言1.背景介绍2.研究意义3.研究方法二、文献综述1.公共管理理论发展概述2.国内外公共管理研究现状3.公共管理研究的热点问题三、文献分类与分析1.政策分析与评估2.公共部门改革与管理创新3.公共财政与税收政策4.政府管理与治理能力5.公共安全管理与危机管理6.公共项目管理四、我国公共管理研究的特点与不足1.研究方法与技术2.研究视角与领域3.政策建议与实践应用五、未来公共管理研究趋势与展望1.全球化背景下的公共管理2.信息化与数字化时代的公共管理3.创新与可持续发展六、结论1.文献综述成果总结2.对我国公共管理研究的启示正文:一、引言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公共管理作为一门跨学科的综合性研究领域,日益受到学术界的关注。
公共管理研究旨在探讨如何提高政府治理能力,实现公共利益的最大化。
本文通过对近年来公共管理领域的文献进行综述,分析公共管理研究的发展趋势,以期为我国公共管理研究提供借鉴和启示。
1.背景介绍公共管理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领域,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的西方国家。
在我国,公共管理研究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
近年来,我国政府不断推进政府职能转变、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公共管理研究在理论建设和实践应用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
2.研究意义公共管理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首先,理论层面,通过对公共管理领域的研究,可以丰富和完善公共管理理论体系,为政策制定提供理论依据。
其次,实践层面,公共管理研究可以为政府部门提供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提高政府治理能力。
3.研究方法本文采用文献综述法,对近年来公共管理领域的文献进行梳理和分析。
文献来源于国内外权威期刊、专著、政策文件等,时间范围为近五年。
二、文献综述1.公共管理理论发展概述公共管理理论发展经历了从传统行政管理到现代公共管理的过程。
现代公共管理理论注重政府与市场、社会的互动,强调政府治理能力的提升。
2.国内外公共管理研究现状国内外公共管理研究主要集中在政策分析与评估、公共部门改革与管理创新、公共财政与税收政策、政府管理与治理能力、公共安全管理与危机管理、公共项目管理等方面。
行政管理论文文献综述(5篇模版)
![行政管理论文文献综述(5篇模版)](https://img.taocdn.com/s3/m/4293e528a200a6c30c22590102020740bf1ecd61.png)
行政管理论文文献综述(5篇模版)第一篇:行政管理论文文献综述文献综述前言当今全国上下正在全面构建和谐社会,其必定是一个法治社会,一个法治社会就必须全面实行依法行政。
只有坚持依法行政才能保证国家政策的统一性、连续性和稳定性,维护法律公正,使行政管理法律化、制度化,真正做到一切行政管理都能“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为保证行政执法的依法、严格、公正和文明,必须在行政机关中广泛树立和谐执法理念,为和谐社会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
然而在依法行政政策推行的进程中却出现了些许问题,如:工作体制不顺畅,现实工作中,一些行政机关的工作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对于什么是依法行政,为什么要依法行政,怎样才能依法行政,还存在模糊的、甚至是错误的认识,所以需要进一步加强政府法制机构建设,同时提高依法行政执法人员的意识。
真正做到执政为民,和谐执法。
(一)依法行政的理论阐述依法行政思想渊源古今中外皆有阐述,但都是源于“法”。
执政者有其自身的权力,但合理的利用权力则成为他们控制自己政权的一种方法,西方资产阶级为了推翻宗教的压迫,制定了法律,并要求执政者必须依法行政;中国古代商鞅为使新建的秦王朝依序管理,他以法的形式要求百姓遵从执政者的领导,直到近代中国,执政者才制定出依法行政的发令,到新中国成立后依法行政走过风雨最后才慢慢走上正轨。
依法行政的发展中学者们为其规定了基本内涵,分别从依法行政的主体,所依之法和行政行为来阐述,对于依法行政的特征有学者从行政和法的关系来阐述,他认为“依法行政的特征包括了依法行政中‘行政'和‘法'的关系,具体是:法优先于行政,法高于行政;行政必须有法,无法律即无行政;行政必须服从于法。
在对依法行政的目标的研究上要做到的一点是决策的科学民主,所谓科学化是指要使政府的决策尊重科学,符合客观规律,符合社会实际,不能想当然,不能长官意志;所谓民主化是指尊重人民群众的意愿,广泛听取人民群众意见,反映人民群众要求,体现人民的当家作主,决策体现民意,实现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
现代道路设计新方法文献综述分析
![现代道路设计新方法文献综述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295049290722192e4536f653.png)
现代道路设计新方法文献综述分析摘要随着科技与经济的发展,我国公路建设不断发展并取得重大进步。
但是根据国家最新的基础建设投资计划,我国的公路仍处于高速发展阶段,而一些合理设计公路路线的指标参数和设计方法对我国包括公路的道路建设和安全具有重大意义。
路线线形设计的优劣决定着道路建成后所能发挥的安全性、舒适性、经济性的程度,同时也是影响其沿线经济建设、人们的生活水平等的主要因素,所以设计者应特别重视线形设计质量。
本文通过对国内外现代道路设计新方法新技术总结分析,进而发现新的问题并探求该领域未来研究方向。
关键词:现代道路设计新方法几何线形设计引言道路是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社会经济水平和交通运输需求决定着道路交通的发展进程,而道路交通也制约着社会经济和交通运输的发展水平。
道路线形是公路的骨架,是车辆运行的直接载体,它控制着整个公路的路基、桥涵、交叉、沿线设施等构造物的规模和投资。
同时,对汽车行驶的安全、舒适、经济和车辆的通行能力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一旦线形确定,将是长期存在的,无论优劣,都很难改变。
合理设计路线的设计方法对我国的交通道路经济建设和安全具有重大意义。
我们要充分考虑由于国情、理念、技术等的不同带来的众多差距,在实践中应该积极转变设计观念,充分吸收设计的新思路和新理念。
同时设计中思路要灵活,避免盲目的套用规范,以达到适合我国国情的“以功能为主线,以安全为核心,以人为本,合理采用技术标准,灵活运用技术指标,协调处理环保、经济、美观的关系,确保公路建设的可持续发展”的总体设计理念。
本文具体安排如下:1.介绍国内外道路线形设计研究现状。
2.分析总结现代道路设计中用到的新方法。
3.未来展望。
1.国内外研究现状1.1国内研究现状我国道路现状,自改革开放以来,公路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是与国际上发达国家相比,差距仍很大,不能满足交通运输的要求。
未来建设将以加快国家高速公路网主骨架、“断头路”、扩容路段和农村公路为重点,积极推进国省干线改造。
市政给排水管网布置设计研究
![市政给排水管网布置设计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c26724a880c758f5f61fb7360b4c2e3f572725a5.png)
市政给排水管网布置设计研究摘要:在社会迅速发展背景下,人们生活质量提升,给排水管网布置作为市政工程建设的重要环节,深受社会的重视,只有提高市政给排水管网布置设计合理性,才能保证市政工程的建设质量。
结合市政给排水管网常见布置形式,分析给排水管网布置设计存在的问题,结合案例阐述市政给排水管网设计要求,明确管网施工中需注意的问题,希望为相关工作开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市政;给排水管网;布置设计引言随着我国社会发展水平的逐步提升,市政给排水工程不仅是基础设施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与人们的日常生产生活有着极大关联,进一步提升给排水管网设计科学性,必然能够为城市综合发展水平的提升提供根本保障。
而给排水管网的设计本身具有一定的复杂性,不仅要考虑日常的居民用水和排水需求,还需要考虑市政消防以及工程用水,在设计过程中也需要注重各项细节。
1市政给排水管网设计过程中遵循的原则(1)管网设计应从未来的发展趋势出发。
在城市的规划和设计中,必须与城市的发展、发展趋势相适应,而市政给排水管网设计也必须与之相适应。
有关部门在进行市政给排水管网的设计时,应根据目前的发展状况进行调查研究,并根据城市的发展计划进行给排水管网的设计,保证城市目前的给排水管网能够长期运行。
(2)在管网设计中应兼顾实际与经济两方面的因素。
在进行市政给排水管网的设计中,既要使管线与其地域特点相适应,又要根据未来的发展计划,又要兼顾其实际和经济效益。
不能为了"面子"而乱加管线,也不能为节省费用而乱花钱。
在市政给排水管网的规划中,既要达到国家规定的要求,又不能过分地消耗建筑的资金。
因此,在对市政给排水管网进行合理的规划时,必须严格根据城市的具体情况进行规划,保证其经济性。
2市政给排水管网存在问题分析在我国的迅速发展中,其对我国的发展与建设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市政供水和给排水项目是我国城市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城市快速发展,人口日益增多,传统的给排水管网已经无法适应城市运行及人民的基本生存需求,严重影响到城市的和谐、稳定发展,影响到人民的生存品质。
市政给水管网的设计分析及研究
![市政给水管网的设计分析及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d0e40d9271fe910ef12df898.png)
市政给水管网的设计分析及研究摘要:市政给水管网是城市的基础设施,它制约着城市和工业的发展,其设计的优劣直接影响到管网的运行效果和作用发挥。
本文主要是先从对市政给水管网设计的重要性及其应用的分析入手,继而对市政给水管网设计需要注意的问题进行了讨论,希望能够给有关的单位或企业提供一定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市政;给水管网;设计;管道Abstract: the design of municipal water pipe network, not only can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he water resources, but also can improve the effective utilization of water resources, urban residents daily life is the need of water. This paper is mainly from the first to the importance of municipal water pipe network design and applications of analysis, and then to municipal water networks need to pay attention to the design of the problems are discussed, the hope can to the relevant units or enterprise provide certain reference function.Keywords: municipal; Water supply pipe network; Design; application一、市政给水管网设计的重要性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居民对水资源的需求也不断的增大,不仅要求要有充足的水量以提供给居民的日常生活所需,同时也要求要有高质量的水资源以改善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
市政给排水管网设计文献综述
![市政给排水管网设计文献综述](https://img.taocdn.com/s3/m/8f7a222c30126edb6f1aff00bed5b9f3f90f72c1.png)
市政给排水管网设计文献综述毕业设计(论文)文献综述(包括国内外现状、研究方向、进展情况、存在问题、参考依据等)课题名称:基于ESIA平台的给水排水管网系统设计专业班级:水1041班学生姓名:XXX系部名称:建筑工程系指导老师:XXX一.课题研究背景 (3)1.1城市排水管网的重要性和特点 (3)1.1.1城市排水管网的重要性 (3)1.1.2城市排水管网特点 (3)1.2城市排水管网信息化管理 (4)1.3 GIS在城市排水管网中的应用 (4)1.4城市排水管网数据标准研究的必要性 (4)1.4.1数据是多源的 (5)1.4.2数据是多格式的 (5)1.4.3数据是多尺度的 (5)1.5《ESIA5_2》数字化信息平台简介 (5)二.研究意义 (6)三.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及发展脉络 (7)3.1国外研究现状 (7)3.2国内研究现状 (7)3.3关于GIS的发展脉络 (7)四.存在的主要问题 (8)4.1缺乏统一的监管机构 (8)4.2地下管线资料利用困难 (8)4.3地下管线信息共享程度低 (8)4.4地下管线信息动态更新程度低 (8)五.展望 (8)六.参考文献 (9)一.课题研究背景1.1城市排水管网的重要性和特点1.1.1城市排水管网的重要性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全国各大城市的基础建设一日千里,作为城市重要基础设施建设中的骨干工程和衡量城市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之一,城市地下管网是支撑和保证城市经济发展及人民生活的重要基础设施[1]。
城市地下管线是指在城市规划区范围内,埋设在城市规划道路下的给水、排水、燃气、热力、工业等各种管道、电力、电信电缆以及地下管线综合管沟等。
从管线传输或排放物质的性质来分,城市地下管线可分为给水、排水、燃气、热力、电信、电力、工业和综合管沟八大类管线,每一大类管线还可根据传输或排放物质的差异或其功能的差异分为不同的小类,如排水管线可分为雨水、污水和合流等[2]。
(完整版)毕业设计文献综述(给排水)
![(完整版)毕业设计文献综述(给排水)](https://img.taocdn.com/s3/m/cc83eda60b4c2e3f56276329.png)
1.1.2给水管道的布置与敷设
给水管道与建筑物基础的水平净距管径:100mm~150mm时不宜小于1.5m;管径50mm~75mm时不宜小于1m;生活给水管道与污水管道交叉时给水管应敷设在污水管道上面且不应有接口重叠;当给水管道敷设在污水管道下面时下面时,给水管的接口离污水管的水平净距不宜小于1m,给水管道的埋设深度应根据土壤的冰冻深度、外部荷载、管材强度与其他管道交叉等因素确定,给水管道一般敷设在未经扰动的原状土层上,对于淤泥和其他承载力达不到要求的地基,应进行基础处理;敷设在基岩上时应铺设砂垫层[5]。
学号:08415336
常州大学
毕业设计(论文)文献综述
(2012届)
题 目常州市富民景园二期室外给排水管网工程设计
学 生张 星 星
学 院环境与安全工程专业班级给水081(怀)
校内指导教师郭 迎 庆专业技术职务副教授
校外指导老师陈建军专业技术职务工程师
二○一一年十二月
题目:常州市富民景园二期室外给排水管网工程设计
1.2.2排水量确定[9]
现就分流制体制的排水量确定进行分析。
(1)污水设计总流量Q(L/s)
Q=Q1+Q2+Q3
其中:Q1为居住区生活污水设计流量(L/s)。按下式计算
Q1=n×N×Kz / (24×3600)
n----污水定额(L/(人*d)),含居民生活污水定额和综合生活污水定额,可
按当地用水定额的80%~90%采用。
1.1.4管材选择
市政给排水管网论文布置设计论文
![市政给排水管网论文布置设计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1f480d53767f5acfa1c7cd7e.png)
市政给排水管网论文布置设计论文【摘要】给排水管网的优化配置设计是一项庞大、系统的工程,要使管网能够达到高效优质、降低投资、节约能量的目的,需要在科学合理的设计方案前提下,注重施工环节,提高施工质量,运行现代化科学技术。
在工程中要以稳定、合理、成本最优化、旧管合理升级、污染处理、紧急处理为综合考虑方向。
保证达到降低资源、保证运行的目标,保障人们的生活质量。
在市政工程中,给排水管道工程作为隐蔽工程其设计较为复杂,并且一旦排水管网布置设计不当会直接导致市民的日常生活受到影响。
因此,市政给排水管网布置设计必须要与城市规划相结合,科学布置泵站、管道,确保给排水管道材质达到要求,从而强化给排水管道工程质量,实现城市的稳定、健康发展。
1、市政给排水管网布置设计1. 1 给水管网规划设计若是城市整体地形偏向于平坦,给水管网的规划布置则相对简单一些,采取统一供水的体系即可;若是城市地形不规则,例如:某些地区的高差相差较大,则统一供水会导致环状网平差难度增大,甚至管网内标高较低处因位置压力过高而出现管件损坏、爆管现象,并且标高部分也会经常因为管内的水压不足,导致供水不良。
分区供水方法虽然可以解决此问题,但也存在分区界限的制定问题、水量分配问题、区间内部平差收敛问题等。
目前,对于供水历史较长的城市,其原有的管网系统较为成熟,可采取新区管网与旧城管网改造两部分分别进1.2污水系统的规划设计目前,新城区污水系统规划中一般使用分流制方法,传统的旧城区则大部分使用截流式合流制。
然而,分流制由于难以有效控制,而且城市初期的雨水污染比较严重,分流制的效果并不好。
因此,在规划设计中,可以采用截流式和合流制相结合的方式,以更好地对城市雨水和污水进行截流。
经过实践证明,中小型城市在进行污水系统的时候,应该积极采取截流式合流制方案。
1.3雨水系统的规划设计城市雨水的规划设计需要和城市的竖向规划以及防洪排涝规划有效结合起来。
对于位于平原或者盆地的城区,更好注意充分考虑三者之间的协调关系,以提高市政给排水规划设计的整体水平。
城市社区管理研究的文献综述
![城市社区管理研究的文献综述](https://img.taocdn.com/s3/m/ae894e5c326c1eb91a37f111f18583d048640f48.png)
城市社区管理研究的文献综述安徽工业大学公共管理与法学院社区管理文献综述标题:城市社区管理研究的文献综述城市社区管理研究的文献综述摘要:社区是现代文明发展的必然产物,社区管理伴随着社区的形成而存在,而其在社会发展和现代化建设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加快我国城市化进程,城市社区管理的重要性尤为突出。
我国实行改革开放以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和完善,政府和企业、事业单位的一部分社会福利、社会服务及社会管理的职能逐步并转交给社区。
新时期,社区是居民栖息的港湾,生活的家园,同时也是社会管理的基本单元,社区管理服务的质量与效率直接关系到亿万社区居民的日常生活。
目前,城市社区管理在我国还处于创新和完善阶段,必然会产生一些问题,重视这些问题并进行研究提出相关对策,对于改善我国城市社区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字:社区,社区管理,城市正文:一、前言社区管理伴随着社区的形成而存在。
社区和社区管理的研究始于国外,现已积累了比较完备的理论体系和方法论基础。
社区管理在中国还是一门新兴学科,它包括了城市社区管理和农村社区管理两大类。
中国的城市社区建设和管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而兴起的,在20世纪的80年代的中后期中国社会学者才开始逐步对城市社区建设和管理进行理论探讨。
这是我国社会整合模式转换的要求,并且还是社会转型的必然趋势。
目前我国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进程中,从建设和谐社区入手,加强和完善社区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因为和谐社区建设是构建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和内容。
本文研究的对象是城市社区管理,城市社区管理的基本要素包括城市社区管理的基本理论、城市社区管理的主要内容与功能,以及城市社区管理的主要方法与模式。
城市社区基本理论涵盖了城市社区的概述、主体和体制。
我国城市社区管理的内容主要包括六个方面,即对社区人口的管理、社区环境的管理、社区治安的管理、社区服务的管理、社区文化的管理和社区保障的管理。
目前,城市社区管理在我国还处于创新和完善阶段,许多的管理方法正在不断地探索和完善之中,所以我们只有立足现实,从实际情况出发才能做到创新和发展。
城市管理毕业论文文献综述
![城市管理毕业论文文献综述](https://img.taocdn.com/s3/m/337ce323cbaedd3383c4bb4cf7ec4afe05a1b16d.png)
城市管理毕业论文文献综述引言城市管理作为城市规划和发展的关键领域之一,涉及多个学科和领域,包括经济、政治、社会、环境等方面。
在城市化进程不断加速的当下,城市管理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本文旨在对城市管理领域的研究文献进行综述,以期揭示近年来该领域的研究动态和热点问题。
城市规划与城市管理城市规划是城市管理的基础,两者紧密相连但又有着不同的重点和目标。
城市规划主要涉及城市的规划布局、土地利用和建筑设计等方面,而城市管理则更侧重于城市运营、资源配置和公共服务等方面。
然而,二者之间的界限在实际操作中往往很模糊,需要综合考虑。
城市管理的发展历程城市管理的发展经历了不同阶段的演变。
早期的城市管理更注重基础设施建设和市政服务,然而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城市管理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近年来,城市管理逐渐从单一的行政管理向多元化、整体化的治理转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标准。
城市管理的关键问题与研究方向1. 城市发展与可持续性管理城市管理需要在城市发展的基础上考虑可持续性问题,包括资源利用、环境保护和社会公平等方面。
近年来,许多研究聚焦于如何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一系列解决方案和政策建议。
2. 城市治理与社会参与城市管理涉及到广泛的利益相关者,包括政府、市民、企业和非营利组织等。
城市治理的有效性和公正性需要通过各方的共同参与和合作来实现。
城市管理研究中的一个重要方向是如何促进社会参与,提高城市治理的质量和效果。
3. 城市管理的创新与数字化转型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城市管理也面临着数字化转型的挑战和机遇。
智慧城市、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等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城市管理中,从而提高了城市管理的效率和决策的科学性。
城市管理领域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探索数字技术在城市治理中的应用。
结论城市管理作为城市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关注城市规划、可持续发展、社会参与和数字化转型等方面。
通过文献综述,我们可以看到城市管理研究的蓬勃发展和创新思路。
文献综述(范例二)
![文献综述(范例二)](https://img.taocdn.com/s3/m/15735313551810a6f4248673.png)
文献综述近年来,随着公路建设事业的迅猛发展,公路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已经成为建设程序中的重要环节,也是公路建设项目前期工作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工作内容之一,在投资决策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交通部《公路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办法》明确指出:可行性研究是基本建设前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设项目立项、决策的主要依据。
因此做好开发项目可行性研究工作,是项目成败的先决条件。
项目可行性研究是项目立项阶段最重要的核心文件,具有相当大的信息量和工作量,是项目决策的主要依据。
公路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是公路建设工程决策分析过程中的重要步骤,它是公路建设项目投资决策的重要依据。
在对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及路网状况进行充分调查研究、评价预测和必要的勘察工作的基础上,对项目建设的必要性、经济合理性、技术可行性、实施可能性、环境可容性等多方面提出综合性的研究论证报告,以确定项目是否需要建设、是否可能建设和是否值得建设。
在公路建设过程中加强可行性研究,可以避免和减少建设项目决策的失误,加强投资决策的科学性和客观性,提高投资的综合效益。
圣岚路位于岚山区城区南部外围,沟通城市各个分区,联结城市放射线道路,是岚山区城区交通的保护壳,并且是岚山港的重要疏港道路。
本工程建设将极大地配合岚山传统老城的开发建设,并成为岚山区南部的一条重要的东西向主要十道。
工程建成后,将为城区国民经济产业的发展,社会经济结构的改变,岚山区的外延拓展提供有力的基础条件,对于改善区域投资环境,发展区域社会经济均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可行性研究阶段在公路建设项目前期工作中处于中心地位,该阶段将论证建设项目在技术及经济上是否可行、建设是否必要和可能,并对建设规模、标准及重大技术方案进行多方案比较、推荐最佳方案,估算所需投资,进行经济评价,拟定建设工期等,因此也是一个工作量较大的实质性工作阶段。
作为项目投资决策的依据,可行性研究的成果将直接影响到各级主管部门对项目决策的正确性,甚至影响到国家、地方经济的格局,可以说,公路建设项目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可行性研究的成功与否。
浅谈市政排水管网设计思路及优化对策
![浅谈市政排水管网设计思路及优化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00377629aeaad1f347933fae.png)
浅谈市政排水管网设计思路及优化对策摘要:现代城市建设步伐的不断加快,扩大了市政工程的建设规模,作为配套设施的排水管网与居民生活及城市环境关系密切,是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控制水污染和保护水环境的重要措施。
本文探讨了市政排水管网设计思路及优化对策,希望能够对市政建设起到一定的作用关键词:市政排水管网设计;设计思路;优化对策前言市政排水管网的设计关系到居民的正常生活和城市的建设,对城市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市政排水管网的设计要尽可能站在专业的角度采用科学的方法,减少排水对城市建筑的损害,保障城市的正常运转。
排水工程管网的设计对道路的使用影响很大,优质排水工程管网的设计可以延长道路的使用寿命,有利于城市建设。
1市政排水规划设计的重要性市政工程建设中重视排水的合理规划,有利于降低市政工程建设的投资成本,优化资源配置,保证市政排水系统满足市政工程建设的要求,消除施工中存在的安全隐患。
第一,市政排水规划设计的合理规划可以提高城市发展的水准。
保障城市居民日常生活的正常运作是市政排水规划设计的重要目的,城市排水设计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到城市中水污染问题、内涝灾害问题能否有效的解决。
故城市的市政排水规划设计首先要从整个城市需求和发展的规划和设计方面着手,尽可能的提高城市水资源利用率,使城市环境能得到最大程度的改善和保护。
第二,市政排水规划设计在城市规划中的占有比例大。
城市规划中无论是住宅,商场,建筑,工厂等所有的地方,城市供排水是必需品。
合理的规划和设计直接关系到城市整体用水排水是否合理方便,关系到居民生活及城市环境,同时是有效控制水污染和保护水环境的基本前提。
而且对于城市排水方面有相关的法律条文明确的规定,做好城市排水规划设计工作,对于城市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第三,合理的市政排水规划和设计可以降低对水资源的浪费程度。
水资源短缺问题已经是社会发展过程中比较严重的问题,与此同时对于水污染和浪费情况也逐渐增加,提高城市市政排水合理的规划和设计水准,能更有效的促进生态城市的发展,可以提高污水收集利用率,降低水资源的浪费,为城市水资源可持续发展打好基础。
上海市嘉禾花园住宅小区给排水管网综合设计文献综述
![上海市嘉禾花园住宅小区给排水管网综合设计文献综述](https://img.taocdn.com/s3/m/f9355e6cda38376baf1faef3.png)
(注:学生可根据文献综述的内容相应扩充本表各项的大小)附录:外文翻译In Wang Zuoliang’s translation practices, he translated many poems, especially the poems written b y Robert Burns. His translation of Burn’s “A Red, Red Rose” brought him fame as a verse translator. At the same time, he published about ten papers on the translation of poems.Some argue that poems cannot be translated. Frost stresses that poetry might get lost in translation. According to Wang, verse translation is possible and necessary, for “The poet-translator brings over some exciting work from another culture and in doing so is also writing his own best work, thereby adding something to his cultur e. In this transmission and exchange, a richer, more colorful world emerges. ”(Wang, 1991:112).Then how can we translate poems? According to Wang’s understanding, the translation of poems is related to three aspects: A poem’s meaning, poetic art and lang uage.(1)A poem’s meaning“Socio-cultural differences are formidable enough, but the matter is made much more complex when one realizes that meaning does not consist in the meaning of words only, but also in syntactical structures, speech rhythms, l evels of style.” (Wang, 1991:93).(2)Poetic artAccording to Wang, “Bly’s point about the ‘marvelous translation’ being made possible in the United States only after Whitman, Pound and Williams Carlos Williams composed poetry in speech rhythms shows what may be gained when there is a genuine revolution in poetic art.” (Wang, 1991:93).(3)Language“Sometimes language stays static and sometimes language stays active. When language is active, it is beneficial to translation”“This would require this kind of intimate understanding, on the part of the translator, of its genius, its idiosyncrasies, its past and present, what it can do and what it choose not to do.” (Wang, 1991:94).Wang expresses the difficulties of verse translation. Frost’s comment is sufficient to prove the difficulty a translator has to grapple with. Maybe among literary translations, the translation of poems is the most difficult thing. Poems are the crystallization of wisdom. The difficulties of poetic comprehension lie not only in lines, but also in structure, such as cadence, rhyme, metre, rhythm, all these conveying information. One point merits our attention. Wang not only talks about the times’ poetic art, but also the impact language’s activity has produced on translation. In times when the language is active, translation is prospering. The reform of poetic art has improved the translation quality of poems. For example, aroundMay Fourth Movement, Baihua replaced classical style of writing, so the translation achieved earth-shaking success. The relation between the state of language and translation is so。
文献综述的写法及内容
![文献综述的写法及内容](https://img.taocdn.com/s3/m/8b5b3bb3f121dd36a32d8289.png)
文献综述的写法及内容文献综述是对某一方面的专题搜集大量情报资料后经综合分析而写成的一种学术论文,它是科学文献的一种。
文献综述是反映当前某一领域中某分支学科或重要专题的最新进展、学术见解和建议的它往往能反映出有关问题的新动态、新趋势、新水平、新原理和新技术等等。
要求同学们学写综述,至少有以下好处:①通过搜集文献资料过程,可进一步熟悉科学文献的查找方法和资料的积累方法;在查找的过程中同时也扩大了知识面;②查找文献资料、写文献综述是科研选题及进行科研的第一步,因此学习文献综述的撰写也是为今后科研活动打基础的过程;③通过综述的写作过程,能提高归纳、分析、综合能力,有利于独立工作能力和科研能力的提高;④文献综述选题范围广,题目可大可小,可难可易。
对于毕业设计的课题综述,则要结合课题的性质进行书写。
文献综述与“读书报告”、“文献复习”、“研究进展”等有相似的地方,它们都是从某一方面的专题研究论文或报告中归纳出来的。
但是,文献综述既不象“读书报告”、“文献复习”那样,单纯把一级文献客观地归纳报告,也不象“研究进展”那样只讲科学进程,其特点是“综”,“综”是要求对文献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归纳整理,使材料更精练明确、更有逻辑层次;“述”就是要求对综合整理后的文献进行比较专门的、全面的、深入的、系统的论述。
总之,文献综述是作者对某一方面问题的历史背景、前人工作、争论焦点、研究现状和发展前景等内容进行评论的科学性论文。
写文献综述一般经过以下几个阶段:即选题,搜集阅读文献资料、拟定提纲(包括归纳、整理、分析)和成文。
一、选题和搜集阅读文献撰写文献综述通常出于某种需要,如为某学术会议的专题、从事某项科研、为某方面积累文献资料等等,所以,文献综述的选题,作者一般是明确的,不象科研课题选题那么困难。
文献综述选题范围广,题目可大可小,大到一个领域、一个学科,小到一种算法、一个方法、一个理论,可根据自己的需要而定。
选定题目后,则要围绕题目进行搜集与文题有关的文献。
毕设 文献综述 给排水
![毕设 文献综述 给排水](https://img.taocdn.com/s3/m/afb198f604a1b0717fd5dd63.png)
建筑给水排水中节能节水问题摘要: 针对节能、节水的重要性, 对如何在建筑给排水设计中实现节能、节水作了探讨, 提出了几种给水加压的方式, 探讨了设置水表时应注意的问题, 为给排水设计人员提供了参考依据。
关键词: 建筑给排水, 节能, 设计, 市政给水管网1.节能1. 1在设计中充分利用市政给水管网的供水压力市政给水管网通常都具有一定的供水压力及资用水头, 在设计中, 应准确掌握市政供水的水量、水压, 充分地加以利用。
在多层建筑的设计中, 应首先考虑市政给水管道直接供水,如果市政给水管道不能满足设计要求, 再考虑设置高位水箱, 利用市政给水管道夜间( 用水低峰) 进水以满足其使用要求。
当然,在设置高位水箱时, 必须满足给水水质的卫生要求。
在中、高层建筑的设计中, 城市给水管网的水压难以完全满足供水要求, 在设计中, 要进行合理的分区,使建筑的下部几层能够充分利用市政给水管网的可用压力, 上部不足部分通过变频加压或水池、水泵、水箱联合供水等方式加以解决。
在一些建筑中, 公共浴室、餐厅、美容美发、汽车库等用水量较大的公共服务设施往往设于建筑的下部几层, 如果能由市政给水管网直供, 则能够节省大量的用电量。
在给水系统的设计中, 要尽量做到节能、合理, 必要时多设置1 根给水主管, 这样, 虽然对投资稍有增加, 但是可以充分利用市政压力以解决下部几层的供水, 长期下来, 节能效果显著。
1.2 在多层建筑设计中使用太阳能热水器提供生活热水太阳能是一种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能源, 在多层建筑设计中, 应当首先考虑将太阳能作为热源的可能性。
凡当地日照时数大于1 400 h, 年太阳辐射量大于4 200 MJ/ m2及年极端最低气温不低于- 45 的地区, 均可采用太阳能作为热源。
随着太阳能热水器技术的逐步提高和完善, 为设计者提供了另外一种热水制备方法。
目前, 建筑热水一般为分户制备, 通常使用煤气热水器或电热水器制备, 在设计时, 如果能为用户在屋顶、阳台等适当位置提供设置太阳能热水器的条件, 就为用户使用太阳能热水器提供了方便, 虽然增加了一些管材, 但是长期的经济效益是巨大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市政管网设计文献综述文献综述毕业设计(论文)文献综述(包括国内外现状、研究方向、进展情况、存在问题、参考依据等)课题名称:基于ESIA平台的给水排水管网系统设计专业班级:水1041班学生姓名:***系部名称:建筑工程系指导老师:***安徽工业大学工商学院二〇一四年三月一.课题研究背景 (4)1.1城市排水管网的重要性和特点 (4)1.1.1城市排水管网的重要性 (4)1.1.2城市排水管网特点 (6)1.2城市排水管网信息化管理 (7)1.3 GIS在城市排水管网中的应用 (8)1.4城市排水管网数据标准研究的必要性 101.4.1数据是多源的 (10)1.4.2数据是多格式的 (11)1.4.3数据是多尺度的 (11)1.5《ESIA5_2》数字化信息平台简介 (12)二.研究意义 (13)三.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及发展脉络 (14)3.1国外研究现状 (14)3.2国内研究现状 (15)3.3关于GIS的发展脉络 (16)四.存在的主要问题 (17)4.1缺乏统一的监管机构 (17)4.2地下管线资料利用困难 (18)4.3地下管线信息共享程度低 (18)4.4地下管线信息动态更新程度低 (18)五.展望 (19)六.参考文献 (20)一.课题研究背景1.1城市排水管网的重要性和特点1.1.1城市排水管网的重要性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全国各大城市的基础建设一日千里,作为城市重要基础设施建设中的骨干工程和衡量城市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之一,城市地下管网是支撑和保证城市经济发展及人民生活的重要基础设施[1]。
城市地下管线是指在城市规划区范围内,埋设在城市规划道路下的给水、排水、燃气、热力、工业等各种管道、电力、电信电缆以及地下管线综合管沟等。
从管线传输或排放物质的性质来分,城市地下管线可分为给水、排水、燃气、热力、电信、电力、工业和综合管沟八大类管线,每一大类管线还可根据传输或排放物质的差异或其功能的差异分为不同的小类,如排水管线可分为雨水、污水和合流等[2]。
城市地下管网规模越来越大,管道种类多,管线长,犹如血脉延伸至城市地下各处,担负着城市产业废水、生活污水和雨水的接纳、输送、处理和排放,是城市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市政基础设施,是保证城市正常运行和维护城市环境的”静脉”,它的基本功能是及时排除城市内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和天然雨水,使城市保持清洁[3]。
作为城市水循环系统的一部分,它起到水量调蓄渠道的作用,避免污水和雨水在城市内累积与山地排洪沟、城市内湖拍和内河、防洪堤琐一起消减积水和洪港灾害对城市的威胁。
同时它也是城市环境污染和净化的平衡渠道,通过水流将污染物收集输送到污水处理设施避免大量污染物集中排入水体对环境造成难以恢复的破坏。
因此,城市地下管网就像人体内的“血管”和“神经”,被人们称为城市的“生命线” [4]。
1.1.2城市排水管网特点(1)规模庞大城市排水管网是市政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城市社会和经济发展具有全局性和先导性的影响。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现代城市的地下管网包括水、电、煤气、通讯、下水等,错综复杂。
就排水管网而言,是一个结构复杂、规模庞大、随机性强的巨型网络,尤其对于人口多、市政设施建设频繁城市来说,排水管网的规模和复杂程度是难以想象的。
(2)配套设备种类多排水设备复杂、数量多,包括地下管:网、暗渠、明渠、检查井y雨污水泵站和各种监测仪表等要素。
例如,管渠是水流的通道,每两个检查井或其他附属构筑物之间的部分为一个管渠。
检查井的主要作用是衔接管段,同时也是人员进行现场管道更新维护的场所。
粟站的作用是当遇到下游管段埋深过大或排放的水体洪水位较高导致出水口可能被洪水掩没时往往设置水粟对污水或雨水进行提升。
(3)具有地理分布特性[5]排水管网中线路的走向以及排水设施和用户的分布具有明显的地理特征,生产管理中的实际操作如线路改造、停业检修和用户增加也都依赖于长度、距离、范围、街道分布和相对位置等地理因素。
1.2城市排水管网信息化管理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城市排水管网的规模与日剧增,排水管理部门在城市建设过程中积累的大批排水管网的设计、施工、竣工数据迫切需要进行科学的管理和分析。
城市排水管线是现代化城市不可缺少的重要基础设施,是城市水污染防治和城市排渍、排漠、防洪的骨干工程,是衡量现代化城市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是改善城市投资环境的重要环节。
对排入城市排水设施的污水、废水和雨水等进行监测管理,保障城市排水设施正常维护和安全运行,加强城市排水设施管理,促进城市排水管网的必要和有效手段是非常必要的,因此,科学组织进行排水管线探测普查,加强城市排水管网的信息化和数据化管理具有十分重要意义[6]。
到目前为止,温州,深圳、杭州、上海、武汉、重庆等城市都曾开展过排水管线调查,并建立了信息管理系统。
实践表明,城市管网的信息化和数据化不仅可以为城市截污纳管工作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也为市政排水监管工作提供了稳定和强大的信息平台和有力工具,同时城市地下管网信息平台的建设,可为城市应急指挥、抢险系统提供基础数据支撑,为应急指挥和抢险提供准确的数据依据,提高决策效率。
1.3 GIS在城市排水管网中的应用为提高城市排水管网的管理效率和管理水平,我国许多城市己建立排水管网地理信息系统(GIS),对具有典型空间分布特性的排水管网数据进行可视化的管理与分析,而排水管网空间数据库的构建,以及排水管网数据的即时更新和维护,是排水管网GIS应用的关键。
作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一个重要部分,地下排水管网可以说是一个城市的血管和生命线,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
目前,随着中国的经济腾飞,大规模辑城市建设如火如荼,但与之相驳的是许多城市的地下管线老旧,管道设计和铺设不合理,不能满足居民对城市发展的需求。
同时,地下管网原始数据的探测需要巨大的人力物力,探测的准确性不能保证,并且数据入库需要人工进行,错误也不可避免,因此为了保证城市的建设和可持续发展,必须加强城市地下管网的管理和信息系统建设[8]。
同时,由于城市地下管网建设时间的差异,综合设计的不.伺,同一城市不同片区的地下管网在用料、密封性、合理性等方面有着巨大区别,更重要的是施工和探测的许多不可控因素,导致在开发城市地下管网信息系统和建立空间数据库经行拓扑分析以及流向追踪时没有统一的管井数据标准,使这些工作成为不可能。
而GIS具有强大的图形处理能力,同时拥有空间分析、空间定位、快速查询和决策支持等功能[9],所以,为了保证管网信息系统的数据共享和交换是可靠的,结合GIS技术进行针对城市地下管网的数据标准研究,制定完善的编码制就显得非常重要。
1.4城市排水管网数据标准研究的必要性目前,排水管网数据主要来源于市政排水管网的设计、建设和管理部门,具有多源、多格式、多尺度的特点,数据分散,缺乏统一的数据标准,严重制约了排水管网GIS的运用效果,以及排水管网的数据共享与交换。
城市地下排水管网数据特点包括:1.4.1数据是多源的①数据获取多源:获取地下管网数据的方法有多种多样,包括来自现有数据、图表、遥感手段、GPS手段、统计调查、实地勘测等。
这些不同手段获得的数据其存储格式及提取和处理手段都各不相同。
②数据存储格式多源:GIS数据不仅表达空间实体的位置和几何形状,同时也记录空间实体对应的属性,这就决定了 GIS数据源包含有图形数据(又称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两部分。
图形数据又可以分为栅格格式和矢量格式两类。
传统的GIS 一般将属性数据放在关系数据库中,而将图形数据存放在专门的图形文件中。
不同的GIS软件采取不同的文件存储格式。
1.4.2数据是多格式的海量地下管网数据包括了许多不同格式的数据,从其存储的介质类型可划分为纸介质资料和电子数字资料,纸介质资料包括各种形式的文字、图和表等;电子数字资料包括以电子文件形式存储的文档资料、存储在数据库管理系统中的数据表以及各种专题信息管理系统中存储的数据等;由于缺乏统一的规划,即使以电子形式存储的数据,其数据格式亦大不相同。
这些不同格式的数据也需要不同的处理方法。
1.4.3数据是多尺度的管网数据具有很强的时空特性,一个数据源既有同一时间不同空间的数据系列,也有同一空间不同时间序列的数据。
不仅如此,不同地区的管网数据釆用不同尺度对地理空间进行表达,不同的观察尺度具有不同的比例尺和不同的精度。
由于管网数据的上述特点,导致了管网数据分散,缺乏统一的数据标准,给排水管网空间数据库的构建以及排水管网数据的即时更新和维护带来了巨大的困难。
管网信息要真正实现共享,必须解决数据多格式、多数据集成等瓶颈问题。
1.5《ESIA5_2》数字化信息平台简介环境规划、管理及影响评价的数字化信息平台《ESIA》自2007年3月全国筹备污染源普查工作起,全程跟踪普查工作,经历一年多的开发与完善,目前的《ESIA 5_2》已能较全面地覆盖污染源管理及其环境影响的评价,具有功能全面、适应性强和操作简便的特点,可广泛用于环境办公、科研机关和考查现场。
环境规划、管理及影响评价的数字化信息平台《ESIA5_2》使用美国NI公司的LabVIEW为开发平台,编译生成应用软件,能够以“Setup”方式实施系列文件的整体安装。
该软件将直接安装在Windows操作系统下,不需要其他软件环境支持。
《ESIA 5_2》数字化信息平台的结构如图1.1所示。
ESIA 5_2》的功能通过调用对应的功能模块来实现,调用功能模块的方法有菜单调用和子模块调用两种方式。
《ESIA 5_2》设有“水环境评价”,“大气环境影响”,“基于地理信息的大气环境影响”“噪声环境影响与控制”“环境突发污染预测”和“水资源系统规划”等子模块。
调用功能模块的通道并不是唯一的,按照属性归类,同一功能程序可能出现在不同的板块中。
菜单调用完成后,程序返回起始界面,子模块调用操作完成后,程序返回子模块界面。
当该子模块中所有操作完成后,按下“返回”按钮,就可以返回起始界面。
使用菜单中的Exit项,完成《ESIA 5_2》的退出。
使用“停止”按钮可停止程序的运行,用户的设置被保留,当按下窗口上部的按钮,程序重新运行二.研究意义我国的城市管道大规模建设是在建国以后,基于当时国情,无论是管道的长度和管径和网络分布都是暂时解决当时的突出问题,未形成完整的系统体系。
改革开放以来,国民经济高速增长,我国的城市建设也正在以日新月异的速度变化着,但地下管线设施建设一支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管线规划性不强,主干线与次干线的衔接性差,管线纵横交错,各自为政。
城市的规模越庞大,功能越复杂,基础设施越密集,可能出现的问题就越多。
为了能够最大限度的发挥管道的排水能力,迫切需要对排水管理部门在城市建设过程中积累的大批数据进行科学的管理和分析,这对城市地下排水管线信息化管理具有很好的指导作用[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