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敌后战场的抗战》教学设计【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统编)】
人教部编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第21课《敌后战场的抗战》教案教学设计
第21课 敌后战场的抗战❶教学分析➷【重点难点】重点:平型关大捷的影响、抗日根据地的建立和发展 难点:百团大战以及对敌后战场抗战的评价❷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全民族抗战爆发以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深入敌后,放手发动群众,建立抗日根据地,抗击日本侵略者。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的抗战取得了怎样的战绩,抗日根据地是如何壮大起来的?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第21课:敌后战场的抗战。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台儿庄战役1.教师讲述:淞沪会战期间,日军入侵山西,企图占领太原。
1937年9月,日军向太原的重要门户——平型关进发,一场伏击战即将开始。
2.教师引导:请同学们阅读教材有关平型关大捷的叙述,了解其中的有效信息。
学生回答:时间——1937年9月;领导人——八路军第一一五师长林彪;结果——经过一天的激战,将日军1000多人全歼。
3.教师提问:请同学们根据上述内容讨论平型关大捷的影响?学生回答:①平型关大捷是全国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第一个胜利;②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③坚定了中国人民抗日的决定和意志;④提高了中国共产党的地位和声望。
4.教师过渡:中国共产党在积极领导抗战的同时,还积极深入敌后,建立抗日根据地。
目标导学二:抗日根据地的建立和发展1.教师展示:《抗日根据地示意图》,找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根据地有哪些?学生回答:主要有晋察冀、晋绥、晋冀豫、山东、苏南、陕甘宁等抗日根据地。
教师强调:陕甘宁边区首府、中共中央所在地延安成为敌后战场的战略总后方和指挥中枢。
2.教师讲述:为了巩固抗日根据地,抗击日本侵略者,根据地军民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展开群众性的人民游击战争,打击日军,取得了巨大成就。
3.教师提问:人民游击战争有哪些特点?出现了哪些著名的战法?学生回答:人民游击战争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以主力部队和地方基层民兵为骨干,以广大群众为力量,组织了各方的力量。
主要有地道战、地雷战、夜袭战、“麻雀战”等战法。
(部编)人教版 八年级 历史 上册 第21课 敌后战场的抗战 教案
第21课敌后战场的抗战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平型关大捷和抗日根据地的建立和发展;了解百团大战及其影响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抗日根据地的建立与发展的教学,培养学生多角度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敌后战场的抗战,让学生了解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在国家危难之时表现出来的爱国主义思想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平型关大捷和百团大战难点:抗日根据地的建立和发展。
三、教学方法:小组合作学习、多媒体教学法、讲授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展示《烽火平型关》的图片,引导大家感受当时曲折的抗日斗争经历,展现中国人民在抗击日本帝国主义斗争中的悲壮与坚强。
从而导入本课学习(二)、讲授新课一、平型关大捷为什么会有平型关大捷?你知道其过程和影响吗?教师讲述:1937年9月,日军侵入山西,企图占领太原。
日军板垣师团一部向平型关开进,八路军第一一五师在师长林彪的率领下,在平型关设伏,当日军1000多人进入伏击圈后,八路军经过近一天的激战,全歼日军。
平型关大捷是全国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第一个胜利,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设计意图:师生围绕平型关大捷,层层推进,互相启发。
问题分三个展开,使学生思维不断拓宽和深化。
这样也就完成了本节课的智能层次目标,通过平型关大捷的分析,把思考的问题重新整合,从而让学生对意义有更深的认知。
)二、抗日根据地的建立与发展1.为什么要建立抗日根据地?建立的情况如何?建立后怎样进行抗战的?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101页内容,并讲述:全面抗战爆发后,八路军和新四军挺进敌后,建立抗日根据地,将敌人的后方变成抗日的前线,晋察冀、晋绥、晋冀豫、山东和苏南等根据地先后建立起来。
陕甘宁边区首府、中共中央所在地延安成为敌后战场的战略总后方和指挥中枢。
抗日根据地军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以广大群众为基础,组织各方力量,展开群众性的人民游击战争,根据各地不同地形特点,采取地道战、地雷战、夜袭战、麻雀战等不同的战法。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敌后战场的抗战 》教学设计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敌后战场的抗战》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敌后战场的抗战》一课,主要讲述了抗日战争时期,我国敌后战场上的英勇抗战事迹。
本课内容旨在让学生了解敌后战场抗战的历史背景、主要战役和英雄人物,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英勇斗争的精神。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四个部分:一是敌后战场的形成;二是百团大战;三是抗日战争的胜利;四是敌后战场抗战的意义。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抗日战争有一定的了解。
但敌后战场抗战的具体内容较为复杂,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进一步深化学生对敌后战场抗战的认识。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应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掌握敌后战场抗战的主要内容,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敌后战场抗战的历史背景、主要战役和英雄人物,掌握敌后战场抗战的基本史实。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素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英勇斗争的精神,增强国家观念。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敌后战场抗战的历史背景、主要战役和英雄人物。
2.教学难点:敌后战场抗战的意义和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素材,营造敌后战场抗战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教材,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
3.合作探讨法: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史料实证法:分析历史史料,引导学生学会运用史料解决问题。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敌后战场的抗战》相关内容。
2.课件:敌后战场抗战的相关图片、视频等素材。
3.史料:与敌后战场抗战相关的历史文献、资料。
4.学习任务单:用于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探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敌后战场的图片,引导学生回顾抗日战争的历史背景。
提问:什么是敌后战场?为什么要在敌后战场进行抗战?2.呈现(10分钟)呈现教材中关于敌后战场抗战的主要内容,包括百团大战、抗日战争的胜利等。
部编八年历史上册第21课《敌后战场的抗战》教学设计
部编八年历史上册第21课《敌后战场的抗战》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敌后战场的抗战》是部编八年历史上册的第21课,主要讲述了抗日战争时期,我国敌后战场上的抗战情况和英勇事迹。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敌后战场的抗战历程,认识抗日战争的艰苦性和伟大性,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和历史责任感。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掌握了抗日战争的相关知识,对我国敌后战场有一定的了解。
但敌后战场抗战的具体情况和英勇事迹,以及抗日战争的艰苦性和伟大性,需要通过本课的学习来进一步深化。
此外,学生对于抗战英雄的事迹和品质,需要通过本课的学习来感悟和传承。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敌后战场的抗战历程,认识抗日战争的艰苦性和伟大性。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悟抗战英雄的事迹和品质,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和历史责任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敌后战场的抗战历程和英勇事迹。
2.难点:抗日战争的艰苦性和伟大性,以及抗战英雄的事迹和品质。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敌后战场的抗战历程。
2.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抗日战争的艰苦性和伟大性,交流对抗战英雄事迹的认识和感悟。
3.案例分析:通过播放相关视频资料,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敌后战场的艰苦环境和英勇斗争。
4.情感教育:引导学生从抗战英雄的事迹中,感悟他们的精神品质,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八年历史上册。
2.视频资料:敌后战场抗战的相关视频。
3.课件:敌后战场抗战的图片、图表等。
4.黑板:用于板书重点内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敌后战场的抗战图片,引导学生回顾抗日战争的历史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敌后战场的抗战历程。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3.操练(15分钟)分组讨论,分析抗日战争的艰苦性和伟大性。
统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21课《敌后战场的抗战》教学设计
统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21课《敌后战场的抗战》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敌后战场的抗战》是统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中的重要一课。
本课主要讲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在抗日战争中的重要作用。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等武装力量深入敌后,建立抗日根据地,开展游击战争,给日本侵略者以沉重打击。
敌后战场与正面战场相互配合,共同构成了中国抗日战争的整体格局。
本课内容包括平型关大捷、抗日根据地的建立与发展、百团大战三个部分。
平型关大捷是全民族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第一个胜利,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抗日根据地的建立与发展,为坚持长期抗战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百团大战则是抗日战争中八路军在华北地区发动的一次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战役,有力地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焰,提高了中国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
通过学习本课,学生可以了解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的中流砥柱作用,认识到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中表现出的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
二、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平型关大捷的背景、经过和意义。
2.掌握抗日根据地的建立与发展情况,包括根据地的分布、政权建设、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等方面。
3.知道百团大战的背景、经过和意义。
4.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阅读历史材料、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阅读教材、观看图片和视频等资料,让学生了解敌后战场的抗战情况。
2.采用问题探究法、小组讨论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分析平型关大捷、抗日根据地的建立与发展、百团大战等历史事件的原因、经过和意义。
3.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历史故事讲述等活动,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让学生认识到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的中流砥柱作用,增强对中国共产党的热爱和敬仰之情。
2.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激发学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学习的动力。
3.让学生了解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中表现出的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2024年八年级上册第21课《敌后战场的抗战》精彩教案
2024年八年级上册第21课《敌后战场的抗战》精彩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八年级上册历史教材第21课《敌后战场的抗战》,主要内容包括:敌后战场的形成、敌后战场的战略战术、敌后战场的主要战役和抗日根据地的建设。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敌后战场的形成过程,掌握敌后战场的主要战略战术。
2. 掌握敌后战场的主要战役,认识抗日战争时期敌后战场的重要性。
3. 了解抗日根据地的建设,体会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敌后战场抗战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敌后战场的形成、战略战术、主要战役和抗日根据地的建设。
难点:理解敌后战场的战略意义,掌握敌后战场的主要战役及其影响。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历史地图、黑板、粉笔。
学具:笔记本、教材、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抗日战争时期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敌后战场,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教学新课:(1)敌后战场的形成:介绍抗日战争时期国共两党的合作,阐述敌后战场的形成过程。
(2)敌后战场的战略战术:讲解敌后战场的主要战略战术,如游击战、运动战等。
(3)敌后战场的主要战役:分析平型关大捷、百团大战等战役的背景、过程和影响。
3.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扮演敌后战场的战士,讨论如何在敌后战场开展抗日斗争。
4. 例题讲解:分析一道关于敌后战场的题目,引导学生掌握相关知识点。
5. 随堂练习:布置一道关于敌后战场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敌后战场的形成2. 敌后战场的战略战术3. 敌后战场的主要战役(1)平型关大捷(2)百团大战4. 抗日根据地的建设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简述敌后战场在抗日战争中的战略地位。
答案:敌后战场在抗日战争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
它牵制了日军大量兵力,为正面战场提供了有力支援,同时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根据地建设创造了条件。
2. 作业题目:请列举敌后战场的主要战役,并分析其意义。
答案:敌后战场的主要战役有平型关大捷、百团大战等。
2024年八年级上册第21课《敌后战场的抗战》教案
2024年八年级上册第21课《敌后战场的抗战》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教材第21课《敌后战场的抗战》。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第一章“抗日战争的背景”,详细内容为太平洋战争爆发和我国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第二章“敌后战场的形成”,详细内容为中国共产党在敌后开展游击战争,建立抗日根据地;第三章“敌后战场的主要战役和英雄事迹”,详细内容为平型关大捷、百团大战等。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的形势,掌握敌后战场形成的原因。
2. 学习中国共产党在敌后战场开展游击战争,建立抗日根据地的历程,理解其在我国抗日战争中的重要作用。
3. 认识敌后战场的主要战役和英雄事迹,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敌后战场的形成原因、中国共产党在敌后战场开展游击战争的战略战术。
教学重点:敌后战场的主要战役和英雄事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学具:笔记本、教材、文具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抗日战争时期的图片,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抗日战争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新课导入:详细讲解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的形势,引导学生了解敌后战场的形成原因。
3. 讲解中国共产党在敌后战场开展游击战争,建立抗日根据地的历程,分析其在我国抗日战争中的重要作用。
4. 通过案例分析,详细讲解敌后战场的主要战役和英雄事迹,如平型关大捷、百团大战等。
5. 实践情景引入:分组讨论,让学生设想自己是当时的一名游击队员,如何开展敌后抗战。
6. 例题讲解:解答关于敌后战场的相关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7. 随堂练习:布置有关敌后战场的练习题,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
六、板书设计1. 敌后战场的形成原因2. 中国共产党在敌后战场的战略战术3. 敌后战场的主要战役和英雄事迹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简述敌后战场形成的原因及中国共产党在敌后战场的重要作用。
答案:敌后战场形成的原因: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日军占领了大片领土,国民政府军队节节败退。
2024年八上历史《第21课敌后战场的抗战》教案
2024年八上历史《第21课敌后战场的抗战》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1课敌后战场的抗战》,主要内容包括:敌后战场的形成、敌后战场的战略部署、敌后战场的主要战役和敌后战场的抗战意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敌后战场的形成过程,掌握敌后战场的战略部署。
2. 使学生了解敌后战场的主要战役,体会抗日战争的艰苦性。
3.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勇敢抵抗侵略者的精神品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敌后战场的形成、战略部署和主要战役。
难点:敌后战场的抗战意义。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地图、抗日战争相关图片。
学具:笔记本、教材。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抗日战争时期的图片,引发学生对敌后战场的思考,进而导入新课。
2. 讲解:详细介绍敌后战场的形成过程、战略部署,引导学生学习敌后战场的主要战役。
a. 敌后战场的形成:讲解国共合作抗日的背景下,敌后战场的形成。
b. 敌后战场的战略部署:分析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孤立顽固势力”的方针。
c. 敌后战场的主要战役:讲解平型关大捷、百团大战等战役。
3.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模拟敌后战场上的一个战役,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4. 例题讲解:解答关于敌后战场的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5. 随堂练习:让学生回答关于敌后战场的相关问题,检验学习效果。
六、板书设计1. 敌后战场的形成2. 敌后战场的战略部署a. 发展进步势力b. 争取中间势力c. 孤立顽固势力3. 敌后战场的主要战役a. 平型关大捷b. 百团大战4. 敌后战场的抗战意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简述敌后战场的形成过程及其战略部署。
答案:敌后战场形成于国共合作抗日的背景下,中国共产党采取“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孤立顽固势力”的方针,开展敌后战场的抗战。
2. 作业题目:请列举敌后战场的主要战役,并分析其意义。
答案:敌后战场的主要战役有平型关大捷、百团大战等。
6.21敌后战场的抗战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
4.国家认同:通过学习敌后战场的抗战,使学生认识到敌后战场在中国抗日战争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增强他们的国家认同感。
5.文化传承:通过学习敌后战场的抗战,使学生了解和传承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中表现出的英勇、智慧和坚韧精神。
展示一些关于敌后战场的图片或视频片段,让学生初步感受敌后战场的特殊环境。
简短介绍敌后战场的定义和重要性,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基础。
2.敌后战场基础知识讲解(10分钟)
目标:让学生了解敌后战场的定义、形成原因和抗战特点。
过程:
讲解敌后战场的定义,包括其主要组成元素或结构。
详细介绍敌后战场的形成原因和抗战特点,使用图表或示意图帮助学生理解。
答案:敌后战场抗战的特点包括人民战争的实施、游击战的广泛应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等。敌后战场在中国抗日战争中的重要意义主要体现在战略上牵制日军主力、战术上灵活打击敌人、政治上鼓舞人民士气等方面。
内容逻辑关系
-敌后战场的定义:敌后战场是指日本侵略军占领的中国领土的广大农村和中小城市地区。
-敌后战场的形成原因:日本侵华政策的实施,国共合作破裂,八路军和新四军的敌后游击战争。
3.敌后战场案例分析(20分钟)
目标: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敌后战场的特性和重要性。
过程:
选择几个典型的敌后战场案例进行分析。
详细介绍每个案例的背景、特点和意义,让学生全面了解敌后战场的多样性或复杂性。
引导学生思考这些案例对抗日战争的影响,以及如何运用敌后战场的特点战胜敌人。
4.学生小组讨论(10分钟)
8.教学课件:制作教学课件,包括敌后战场的抗战情况、重要战役的介绍、英雄人物的事迹等,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示教学内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人教部编版(2016)八年级上册第21课《敌后战场的抗战》教学设计
第21课《敌后战场的抗战》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抗日战争时期的第一次胜利──平型关大捷,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战役──百团大战,及抗日根据地的建设,为学生进一步了解抗日战争时期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的抗战情况。
过程与方法通过分组导学的学习模式,培养学生搜集历史资料的能力,以及对所掌握资料进行有效整合的能力。
通过设置相关活动内容,培养学生合作、沟通能力。
通过教师问题引导,学生进行理性思考,分析抗日战争敌后战场抗战取得的战绩及原因,从而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本课,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使学生认识到,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根据地不断发展壮大,抗击日本侵略者,显示了中华民族反侵略、反压迫的巨大力量。
二、教学中重难点:重点:平型关大捷的影响、抗日根据地的建立和发展。
难点:百团大战以及对敌后战场抗战的评价。
三、教学过程:导入:回顾上节课所学,国民政府在正面战场先后组织了淞沪、太原、徐州、长沙、武汉等多次重大战役。
淞沪会战、台儿庄战役等极大地消耗了日军的有生力量。
但是实力差距悬殊中国还是丢失了大片土地,武汉保卫战后,战争进入相持阶段。
抗日战争后期,国民政府消极抗日,积极反共。
导致豫湘桂战役溃败。
但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深入敌后,放手发动群众,建立抗日根据地,抗击日本侵略者。
敌后战场取得了怎样的战绩?抗日根据地是如何发展壮大的?一起走进《敌后战场的抗战》。
新课:所谓敌后战场是指,在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深入到日本占领区而开辟的战场。
一般特指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依靠有利地形在日本军队占领区所形成的有一定军事控制范围地区。
提问:在日本侵华后战无不胜之时,是谁打破了“皇军不可战胜”的神话?介绍平型关及其地形特点:平型关是长城的一个关口,位于山西省大同市灵丘县,东连北京西面的紫荆关,西接雁门关,彼此相连结成一条严固的防线,是北京西面的重要军事重地。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1课 敌后战场的抗战》表格式教学设计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1课敌后战场的抗战》表格式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敌后战场的抗战是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1课的主题。
本节课主要讲述了抗日战争期间,我国敌后战场上的抗战情况和英勇事迹。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敌后战场抗战的历史背景、主要战役和英雄人物,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历史责任感。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抗日战争有一定的了解。
但敌后战场抗战的具体情况、战役和英雄人物可能了解不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关注敌后战场抗战的重要性和意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敌后战场抗战的历史背景、主要战役和英雄人物;学会分析历史事件的前因后果;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增强历史责任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敌后战场抗战的历史背景、主要战役和英雄人物;2.难点:敌后战场抗战的意义和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多媒体展示、图片资料等,为学生营造直观、生动的学习情境;2.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教材,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历史思维;3.合作探讨法: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4.案例教学法:通过分析典型战役和英雄人物,引导学生深入了解敌后战场抗战的情况。
六. 教学准备2.多媒体设备;3.图片资料;4.历史地图;5.教学课件。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1.教师简要介绍敌后战场抗战的历史背景,引导学生关注本节课的主题;2.学生分享课前预习的成果,提出问题,激发学习兴趣。
呈现(10分钟)1.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敌后战场抗战的相关图片和资料,帮助学生直观地了解抗战情况;2.学生认真观察,记录重要信息。
操练(15分钟)1.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了解敌后战场抗战的主要战役和英雄人物;2.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八年级上册第21课《敌后战场的抗战》教案
八年级上册第21课《敌后战场的抗战》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课选自八年级上册历史教材第21课《敌后战场的抗战》,主要内容包括: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敌后战场的战略部署,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创建和发展,以及敌后战场对整个抗日战争的贡献。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敌后战场的战略部署。
2. 使学生掌握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创建、发展及其在抗日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
3. 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增强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创建、发展过程及其在抗日战争中的贡献。
教学重点:中国共产党在敌后战场的战略部署,敌后战场对整个抗日战争的贡献。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学具:笔记本、教材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抗日战争时期的历史图片,引导学生回顾抗日战争的背景,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讲解新课:(1)中国共产党在敌后战场的战略部署。
(2)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创建、发展及其在抗日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
3.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敌后战场在抗日战争中的重要作用。
4. 例题讲解:以教材中的典型题目为例,讲解解题思路和方法。
5. 随堂练习:布置教材后的练习题,让学生当堂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敌后战场的抗战》2. 主要内容:中国共产党在敌后战场的战略部署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创建、发展敌后战场在抗日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中国共产党在敌后战场的战略部署。
(2)论述敌后抗日根据地在抗日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
2. 答案: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课后查阅资料,了解抗日战争时期的其他英雄事迹,增强民族自豪感。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详细解读;2. 教学目标的具体化;3.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区分;4.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和例题讲解;5. 板书设计的信息结构;6. 作业设计的针对性和答案的准确性;7. 课后反思与拓展延伸的实际操作。
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21课《敌后战场的抗战》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21课《敌后战场的抗战》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21课《敌后战场的抗战》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日根据地斗争的历史。
本课主要内容有:中共洛川会议、敌后战场的开辟、百团大战等。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敌后战场的抗战历史,认识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的中流砥柱作用,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情感。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了解了抗日战争的相关知识,对于敌后战场的抗战可能有一定的了解,但对于具体的历史事件和背景可能还不够清晰。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深入了解敌后战场的抗战历史,认识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的重要作用。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中共洛川会议、敌后战场的开辟、百团大战等历史事件,认识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的中流砥柱作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和使命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中共洛川会议、敌后战场的开辟、百团大战等历史事件。
2.教学难点: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的中流砥柱作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媒体资料,营造生动的历史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3.合作学习法: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查阅相关历史资料,制作PPT,准备教学视频等。
2.学生准备:预习教材,了解抗日战争背景,收集相关资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抗日战争形势图,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抗日战争知识,引出本课内容:敌后战场的抗战。
2.呈现(15分钟)教师运用PPT展示中共洛川会议、敌后战场的开辟、百团大战等历史事件,引导学生了解敌后战场的抗战历史。
3.操练(10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为什么能够成为中流砥柱?学生通过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八年级上册第21课《敌后战场的抗战》教案
八年级上册第21课《敌后战场的抗战》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八年级上册第21课《敌后战场的抗战》,详细内容为第三章“全民族抗战的兴起”中的第三节。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抗日战争时期敌后战场的形成、敌后战场的重要战役、敌后战场的抗战特点及其对抗日战争胜利的贡献。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抗日战争时期敌后战场的形成及其重要战役。
2. 使学生理解敌后战场的抗战特点及其对抗日战争胜利的贡献。
3. 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弘扬民族精神,树立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敌后战场的抗战特点及其对抗日战争胜利的贡献。
教学重点:敌后战场的形成、重要战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抗日战争敌后战场地图、PPT课件、视频资料。
2. 学具:学生用地图、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抗日战争敌后战场地图,引导学生关注敌后战场的重要性。
2. 新课内容学习:(1)敌后战场的形成:介绍抗日战争时期敌后战场的形成背景。
(2)重要战役:讲解百团大战、平型关大捷等敌后战场的重要战役。
(3)抗战特点:分析敌后战场的抗战特点,如游击战、运动战等。
(4)贡献:阐述敌后战场对抗日战争胜利的贡献。
3. 实践情景引入:分组讨论,让学生分析敌后战场抗战的智慧与勇气。
4. 例题讲解:结合教材,讲解敌后战场抗战的相关例题。
5. 随堂练习:布置敌后战场抗战的相关习题,检查学生学习情况。
六、板书设计1. 敌后战场的形成2. 重要战役:百团大战、平型关大捷等3. 抗战特点:游击战、运动战等4. 贡献:对抗日战争胜利的贡献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敌后战场的形成背景。
(2)列举两个敌后战场的重要战役,并分析其意义。
(3)谈谈敌后战场的抗战特点及其对抗日战争胜利的贡献。
2. 答案:(1)敌后战场的形成背景:抗日战争爆发后,国共两党共同抗日,中国共产党在敌后开展游击战争,逐步形成敌后战场。
(2)重要战役:百团大战、平型关大捷。
6.21 敌后战场的抗战 教学设计 2023-2024学年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学期
第六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第21课《敌后战场的抗战》教学设计【内容主旨】国民党军队在正面战场连连受挫后,中国共产党以非凡的胆略和智慧深入敌后,创造性地开辟敌后战场,建立抗日战争根据地,凝聚人民的力量,开展人民游击战争,将敌人的后方变成抗日的前线。
敌后战场与正面战场共同陷日寇于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预示了中国全民族抗战必将取得胜利。
【教学目标】了解平型关大捷与百团大战等史实,知道抗日根据地建立与发展的情况,理解中国共产党开辟敌后战场的重要意义。
通过对地图、歌曲的识读与分析,在教师的引导下学会从歌曲、照片等多种史料中发掘历史信息,解释历史现象。
感受中国人民为捍卫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浴血奋战、不怕牺牲的民族精神;感悟中国共产党人开辟敌后战场的胆略和智慧。
【教学重难点】重点:抗日根据地的建立与发展难点:敌后战场的开辟是如何将敌人的后方变成了抗战的前线【教学过程】环节1:播放歌曲《到敌人后方去》(见资料附录1),指出创作的时间和地点。
以“正值日军进攻武汉之际,为什么要高唱‘到敌人后方去’呢?”设问,指导学生从歌词入手回顾1931—1937年的中国抗战局势。
结合地图演示,感知中华民族面临着空前严重的危机。
设计意图:以歌曲为载体将学生带入历史情境,利用歌曲的标题、歌词内容,辅以地图,在时间和空间上明晰全面抗战爆发以来中国军队与日军抗争的形势。
环节2:国难当头,国共两党共赴抗战前线。
借助地图《平型关战斗要图》和相关图片,讲述太原会战期间八路军取得平型关大捷的过程及成果。
通过对教科书文本的深入解读,引导学生理解平型关大捷的意义,点出要“到敌人后方去”的原因。
设计意图:了解平型关战役是国共两党在正面战场合作的一次重要战役,通过对战斗过程的描述,总结获胜的原因,理解中共到敌人后方去的必然性。
环节3:太原会战、徐州会战,中国军队受挫,形势严峻,千千万万的中国人走上了流亡之路。
介绍《到敌人后方去》的作词者赵启海从北平到南京再到武汉的流亡历程,折射时代背景和人物命运的关系。
6.21敌后战场的抗战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统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
-及时批改学生的阅读练习题,指出错误并给出正确答案,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针对学生撰写的报告,批改并给出修改建议,指出报告中存在的问题,如论点不明确、论证不充分、语言表达不清等,帮助学生提高写作能力。
-检查学生的思维导图制作情况,提出改进意见,如内容不完整、布局不合理、颜色搭配不协调等,帮助学生提高思维导图的制作技巧。
4.敌后战场的日常生活
题目:请简要描述敌后战场的日常生活,并说明其对抗战的影响。
-敌后战场与正面战场的区别
②敌后战场的抗战活动
-八路军、新四军等抗日武装的抗战活动
-敌后战场的重要战役和事件
-敌后战场抗战的英勇事迹和人物
③敌后战场的战略意义和生活状况
-敌后战场在中国抗日战争中的战略地位
-敌后战场抗战对抗日战争胜利的贡献
-敌后战场人民的日常生活和斗争精神
④敌后战场的抗战胜利
-敌后战场抗战的胜利对中国抗日战争的意义
-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作用与目的: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敌后战场的抗战情况,掌握抗战的历史意义。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3.课后拓展应用
教师活动:
-布置作业:根据敌后战场的抗战,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巩固学习效果。
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主要包括:
1.时空观念:通过学习敌后战场的抗战,培养学生对抗日战争历史时空观念的认知,理解敌后战场在中国抗日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
2.史料实证:引导学生运用史料,客观、全面地了解敌后战场的抗战情况,培养其分析和运用史料的能力。
3.历史解释:使学生能够正确评价敌后战场的抗战活动,认识其在抗日战争胜利中的重要作用,培养其历史解释的能力。
6.21敌后战场的抗战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
学校
授课教师
课时
授课班级
授课地点
教具
教材分析
“6.21敌后战场的抗战”是2023-2024学年统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的一章节。本章节主要讲述了抗日战争时期,我国军队在敌后战场进行抗战的历史。通过本章节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敌后战场抗战的重要性和意义,掌握相关的历史知识和人物事迹。本章节内容与课本紧密关联,符合教学实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和历史观念。
核心素养目标分析
“二、核心素养目标分析”
学情分析
“三、学情分析”
教学资源
“四、教学资源”
教学实施过程
“五、教பைடு நூலகம்实施过程”
教学资源拓展
“六、教学资源拓展”
典型例题讲解
“七、典型例题讲解”
板书设计
“八、板书设计”
反思改进措施
“九、反思改进措施”
八上历史《第21课敌后战场的抗战》精品教案
八上历史《第21课敌后战场抗战》精品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第21课敌后战场抗战》,这是八年级历史上册重要内容。
该部分主要涉及教材第三章《全民族抗战兴起》中第四节,详细内容为中国共产党在敌后战场抗战策略、敌后战场战役和战斗,以及敌后抗日根据地建设。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解中国共产党在敌后战场抗战策略,认识敌后战场重要性。
2. 让学生掌握敌后战场主要战役、战斗,以及抗日根据地建设情况。
3. 培养学生爱国情怀,激发他们为实现民族复兴而努力奋斗信念。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敌后战场抗战策略及其在抗日战争中地位。
2. 教学重点:敌后战场主要战役、战斗,以及抗日根据地建设。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抗日战争时期敌后战场图片,引发学生思考,为新课学习做好铺垫。
2. 讲解新课:(1)介绍中国共产党在敌后战场抗战策略。
(2)讲解敌后战场主要战役、战斗,如平型关大捷、百团大战等。
(3)阐述抗日根据地建设情况,包括政权、经济、文化等方面。
3. 实践情景引入:分组讨论,让学生思考敌后战场在抗日战争中作用。
4. 例题讲解:结合教材,分析一道关于敌后战场抗战策略选择题。
5. 随堂练习:让学生完成教材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第21课敌后战场抗战2. 内容:(1)中国共产党在敌后战场抗战策略(2)敌后战场主要战役、战斗(3)抗日根据地建设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中国共产党在敌后战场抗战策略。
(2)列举敌后战场主要战役、战斗,并简要介绍其中一场。
(3)谈谈你对敌后抗日根据地建设认识。
2. 答案:(1)中国共产党在敌后战场抗战策略:以游击战为主,消耗敌人,保存自己,逐步发展壮大。
(2)敌后战场主要战役、战斗:平型关大捷、百团大战等。
以平型关大捷为例,1937年9月,八路军115师在林彪、聂荣臻指挥下,取得平型关大捷,歼灭日军一千多人,缴获大量武器装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敌后战场的抗战》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1.了解平型关大捷与百团大战等史实,知道抗日根据地建立与发展情况。
能够对历史史实进行正确的理解和判断。
2.识读相关地图,提高通过地图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3.体会中国军民在抗日战争中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精神;认识抗击外来侵略、捍卫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平型关大捷;百团大战。
教学难点:抗日根据地的建立和发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歌曲——保卫黄河)日本侵略者的铁蹄在中华大地上肆意践踏,祖国山川为之变色。
回头遥望这场血与火交融的战争,依然会被抗日英烈深深感动。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第21课:敌后战场的抗战。
了解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的中国军民,是如何为保家卫国而浴血奋战的。
二、新课讲授
师生探究一:平型关大捷。
1.教师讲述:淞沪会战期间,日军入侵山西,企图占领太原。
1937年9月,日军向太原的重要门户——平型关进发,一场伏击战即将开始。
2.教师引导:阅读教材中有关平型关大捷的叙述,了解其中的有效信息。
提示:时间——1937年9月;领导人——八路军第一一五师师长林彪;结果——经过一天的激战,将日军1000多人全歼。
3.教师提问:请同学们根据上述内容讨论平型关大捷的影响。
提示:
①平型关大捷是全民族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第一个胜利;
②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③坚定了中国人民抗日的决定和意志;
④提高了中国共产党的地位和声望。
4.教师过渡:中国共产党在积极领导抗战的同时,还积极深入敌后,建立抗日根据地。
师生探究二:抗日根据地的建立与发展。
1.教师展示:《抗日根据地示意图》,找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根据地有哪些?
提示:主要有晋察冀、晋绥、晋冀豫、山东、苏南、陕甘宁等抗日根据地。
2.教师强调:陕甘宁边区首府、中共中央所在地延安成为敌后战场的战略总后方和指挥中枢。
3.材料展示:一个日军陆军上校悲叹道:“为什么,唉,为什么,在我们已经达到最初目的后,我们不迅速结束中国事变?我们被诱入内地,真是愚蠢……我们所得到的是不动产,而不是我们‘解放’的人民的普遍支持……我们越来越深地陷入了永无尽头的消耗的泥潭中了。
”
4.教师讲述:为了巩固抗日根据地,抗击日本侵略者,根据地军民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展开群众性的人民游击战争,打击日军,取得了巨大成就。
5.教师提问:人民游击战争有哪些特点?出现了哪些著名的战法?
提示:人民游击战争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以主力部队和地方基干民兵为骨干,以广大群众为基础,组织了各方的力量而展开的。
主要有地道战、地雷战、夜袭战、麻雀战等战法。
6.教师提问:为巩固根据地,争取抗战的胜利,中国共产党采取了哪些措施?有何影响?
提示:
7.教师强调:抗日民主政权的建立,团结了各抗日阶级、阶层,争取了中间势力,孤立了顽固势力,巩固和发展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实行减租减息的土地政策,减轻了农民的负担,提高了农民参加抗战的积极性,增加了抗战的力量。
敌后战场和正面战场相互配合,构成了中国抗日战争的整体。
师生探究三:百团大战
1.教师讲解:经过发展,抗日根据地迅速扩大,有力地打击了日军在占领区的统治。
为了消灭抗日根据地,日军实行“囚笼政策”,依托公路、铁路,对抗日根据地进行封锁与蚕食。
【囚笼政策】是指以铁路为柱、公路为链、碉堡为锁的政策。
【囚笼政策】比喻如蚕吃桑叶那样一点一点的吃掉,比喻逐步侵占。
2.教师引导:请同学们找出有关百团大战的相关信息。
3.展示史料:在百团大战中,八路军作战1800余次,击毙日伪军2.5万多人,破坏铁路470多千米,公路1500多千米,桥梁和隧道260多个,一度恢复县城四五十个,并缴获大量武器。
4.教师提问:请结合上述内容讨论一下百团大战的意义。
(学生讨论)
①百团大战有力打击了日军的侵略气焰;
②百团大战是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一次最大规模的战役;
③百团大战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锻炼了军队;
④百团大战鼓舞了全国人民夺取抗战胜利的信心,振奋了抗日的信心;
⑤百团大战给国民政府消极抗日、妥协投降活动以沉重打击。
三、课堂总结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与国民政府领导的正面战场相互配合,构成了中国抗日战争的整体。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八路军取得了平型关大捷,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同时积极开辟敌后抗日根据地,并积极巩固壮大,成为抗日战争后期的主战场。
中国共产党领导发动的百团大战,沉重打击了日本侵略者的嚣张气焰,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振奋了全国军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