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房屋建筑结构设计
浅谈住宅建筑中的结构设计
木 的阶段 。根据建筑 功能和 环境 条件有 目的的选择结构竖 向受 力 构 件 和 主 次 梁 及 楼 ( ) 是 一 个 非 常 重 要 的 环节 。 层 盖
1 工 程概 况
以漳州某个住宅 建筑 为例, 一幢 沿街的带底层 商业网点 是 的单元式住 宅楼 , 建筑 面积 1 346 m2建筑 层数 为 1 层 , 13 .2 , 8 首 层 商 业 层 高 43 m, 宅 层 高 3 总 高 度 为 5 . m, 筑 总 长 . 5 住 m, 53 5 建
3 剪力墙设计
剪力墙是 高层 住宅 最常用的结构体系 , 采用剪 力墙结构可
以 减 少 非 承 重 隔 墙 数 量 , 般 用 钢 量 比框 剪 结 构 少 , 且 室 内 一 而 无外露梁柱 , 用户 比较喜欢 。剪力墙 结构体系是 以一系列 剪力 墙 纵 横 相 交 , 作 为 承 重 结 构 又 作 为 分 间 隔 断 墙 。剪 力 墙 的 材 既
次梁通 过受弯传给主粱 , 最后 由主梁传 给剪力墙 . 在支承和传递 荷载 的过程 中, 次粱 的弯 曲变 形 , 主 均与它们 各 自承担 的弯矩 及 其 自身 跨 度 的平 方 成 正 比 , 与 弹 性 模 量 和 弯 曲平 面 内截 面 而
惯 性 矩 成 正 比 , 一 方 面 , 建筑 功 能 要 求 来 分 析 , 围 的 梁 是 另 从 外 根 据 建 筑 立 面 的尺 寸 要 求 来 确 定 的 , 内部 主 次 梁 则 要 求 所 占 的 结 构 空 间 高度 越 小越 好 。而 剪 力 墙 最 大 的优 势 可 以减 少 梁 的跨 度。
下事故隐患 , 甚至诱发安全事故 。 根据扭矩 的大小采取构造抗扭措 施 , 或通 过计算来进行 梁 的抗扭 设计 , 而不要 随意把 次梁 两端 假定为铰支来考虑 忽视 扭
浅谈建筑结构设计的基本内容
浅谈建筑结构设计的基本内容摘要:建筑结构设计是建筑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基本内容包括方案设计、结构分析、构件设计、绘制施工图等这几个部分。
本文将对建筑结构设计的基本内容进行探讨。
关键词:建筑结构;结构设计;建筑设计;建筑物通常可以把建筑物的设计分为建筑设计、结构设计、电气设计、给排水设计、和采暖与通风设计等。
建筑结构设计,是建筑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以建筑设计的要求为基础,根据建筑工程的实际情况,确定建筑物的结构类型和结构体系,同时进行结构分析和评估,然后以分析结果和相关结构设计的规范为依据,进行施工图设计。
建筑结构设计的基本内容包括方案设计、结构分析、构件设计、绘制施工图这几个部分。
Abstract: The design of building structures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architectural design; its basic contents include design, structural analysis, component design, draw construction plans and other several parts. This article will discuss the basic design of building structures.Key words: building structure; structural design; architectural design; building中图分类号:TU318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2)03-0020-02一、方案设计结构方案设计,包括结构选型、布置和主要构件尺寸的估计和结构的初步分拆等。
1、结构选型结构选型主要有上部结构选型和基础结构选型这两种。
对结构选型的确定必须要经过方案比较、技术经济分析,加以确定。
在结构的选型上,一般要以建筑物的功能要求、国家现行结构设计规范的有关要求、场地土的工程地质条件、施工技术、建设工期和环境要求等作为主要的依据。
浅谈建筑工程地下室结构设计
浅谈建筑工程地下室结构设计建筑工程地下室结构设计是建筑项目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它不仅关乎建筑的整体结构稳定性,还涉及到地下室使用功能的实现和地下空间的合理利用。
在地下室结构设计中,要考虑地下室的承载能力、抗震性能、防水防潮等方面的问题,以及如何合理利用地下空间,使其达到最佳的效果,满足使用者的需求。
本文将就建筑工程地下室结构设计进行浅谈,希望对相关人员有所帮助。
一、地下室结构设计的相关内容1.地下室结构设计的基本原则在进行地下室结构设计时,首先要遵循一些基本原则,如合理布局、高效利用空间、结构合理、安全稳定等。
地下室结构设计要符合相关的设计标准和规范,考虑到地下室的使用功能,合理设置出入口和通风系统等。
还要根据地下室所在地的地质条件和环境特点进行综合考虑,保证地下室的结构安全和稳定性。
2.地下室结构的承载能力地下室作为建筑的支撑基础,承载能力是地下室结构设计中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
在地下室结构设计中,要进行合理的承载力分析和计算,确保地下室可以承受楼上建筑物的载荷,并且保持结构的稳定。
在地下室结构的承载能力设计中,还要考虑地下水位变化对结构的影响,尽量避免因地下水位的变化而导致结构的变形和损坏。
3.地下室结构的抗震性能地下室结构设计中,抗震性能的考虑是非常重要的。
地震是地下室结构可能面临的自然灾害之一,而地下室的抗震能力直接关系到整体建筑的安全性。
在地下室结构设计中,需要采用合适的抗震设计方案,合理设置结构构件的尺寸和布置方式,确保地下室的抗震性能符合相应的设计要求。
4.地下室结构的防水防潮设计地下室结构的防水防潮设计也是地下室结构设计的重要内容之一。
地下室通常处于地下水位附近,容易受到地下水的影响,因此在地下室结构设计中,要考虑采用防水材料或防水技术,保证地下室整体结构及其周边设施的防水效果。
还要有效防止地下室的潮湿和霉变等问题,保持地下室内部空气的清洁和干燥。
二、地下室结构设计的相关技术1. 地下室结构设计中的桩基技术在一些地势较高或者地下水位较深的地区,地下室结构设计中常常需要采用桩基技术,以增加地下室的承载能力和抗震性能。
浅谈民用建筑结构设计
浅谈民用建筑结构设计摘要:本文首先介绍了当前我国民用建筑结构设计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及新的要求,然后重点分析了民用建筑结构设计的一些具体内容和新技术的发展。
关键词:民用建筑;结构设计;问题;发展中图分类号: tu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结构设计会对建筑的质量产生很大的影响。
我国的民用建筑具有明显的内涵和特征,转变了以往单一的住房设计,对建筑的舒适性、宜居性、耐用性、环保经济性和安全性有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应该在综合了信息学科、控制学科、材料学科、建筑学、美学、电工学科之后,对民用建筑的内部结构进行综合性的规划。
1民用建筑结构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在我国民用建筑结构设计中存在着设计不合理的现象,一些设计将底层设计为很大的空间,没有抗震墙,最终使结构体系不完善,有很大的安全隐患,没有明确的传力,在一些抗震分类当中,选择了不合适的抗震场地,最终导致了整个设计结构的错误,在一些混凝土配件之中,存在着配筋率不合格的现象,计算书和结构设计不一致,使结构强度降低,存在安全隐患。
在设计的过程中,一些设计人员偷工减料,设计的十分粗糙和简单,在施工图之中应该使用的大样图、系统图存在着漏洞,不能对工程的整体面貌进行反映,在设计之中没有对消防、耐火等级、安全等级、工程类别和设计依据等进行明确的交代和标明。
2民用建筑结构设计中的设计要点及要求随着建筑智能化和经济区域化水平的不断提升,民用建筑的结构设计对城市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在设计的过程中,应该使用新材料和新技术。
首先,重视对局部的结构设计,因为相对于整体的结构设计来说,每一个局部的空间设计都会对整体的规划产生影响,如果没有科学的区域设计和空间划分,在很大程度上对用户的生活产生影响,在借助的厅堂设计、厨卫设计和材料选用等方面,会对建筑结构设计产生重要的影响。
第二,应该重视突出民用建筑的个性化设计,我国的国土面积辽阔,在不同的城市之中想要突显民用建筑的个性十分困难,在西部和东部、南方和北方、沿海和内陆城市之中,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应该针对地域的自然环境特征和人民群众的基本需求,对区域的差异进行反映,在施工的过程中重视个性化选择。
浅谈房屋建筑结构设计中常见问题分析
1 板设计 常见问题 楼 楼板是建筑工程 中的主要 承重构件 , 它将 楼面, 面的荷载传 给其周围的墙或粱上 , 屋 楼板 的设计问题必将 连带梁、 、 等构件安全 。若 墙 柱 对整个设计考虑不周 ,很 容易 出现设计质量 问 题, 有的还可能存在严重的质量隐患。 楼板设计 中常 见如 下 几 个 问 题 。 1 设计时为 了计算方 便或 因对板 的受力 . 1 状态认识不足 ,简单地将双向板作用按单 向板 进行计算 。 使计算假定与实际受力状态不符 , 导 致一个方 向配筋过大 , 而另一方向配筋不足 , 致 使板 出现裂缝。 12楼板承受线荷载 时弯矩计算问题 。在 . 民用建筑中 , 常在楼板上布置一些非 承重隔墙 , 故楼板设计 中,通常将 该部分 的线荷载换算成 等效 的均布荷载后 , 进行楼板的配筋计算 。 有些 设计人员图省事 ,错误地将隔墙 的总荷载附 以 该板块的总面积。这样会造成 非承重隔墙分布 宽度 内配筋量不足 ,而此板块其 它部分配筋过 大, 这样隔墙处楼板会出现裂缝 。 13双向板有效高 度取值偏大 。双 向板在 _ 两 个 方 向 均 产 生 弯 矩 ,由 此双 向板 跨 中正 弯 矩 钢筋是纵横叠放 ,短跨方 向的跨 中钢筋应放在 下面 ,长跨方 向的跨中钢 筋置 于短跨钢筋的上 面 , 算时应 用两个方 向的各 自的有效高度。 计 一 般长向的有效高度 比短 向的有效 高度小 d d为 ( 短 向钢筋的直径 )有的设计者 为图省事或对板 。 受力认 ’ 只不足 ,而取 两上方 向的有效高度一致 进行配筋计算 , 致使长跨有效 高度 缩大, 配筋降 低, 致使结构 构件存 在的质量 隐患 , 甚至出现开 明缝的现象。 2砖混结构 房屋中构造柱兼作承重柱用 在砖混结构 中, 构造柱不但 能够提高墙体 的抗剪能力 , 而且 构造柱与圈梁联结在一起 , 形 成对砌体 的约束 , 对于限制墙体裂缝的开展 , 这 维持竖向承载力 ,提高结构 的抗震性能有着重 要的作用。 在当前结构设计 中, 构造柱 经常被作为承 重柱使用 , 这种作法将 引起 以下几个 问题。 21构造柱作 为承重柱使用后 ,使得构造 . 桂提前受力 ,这不 但会 降低构造柱对墙体的拉 结和约束 作用 , 而且结 构一旦遭遇地震作用肘 , 在构造柱 位置必然形成应力集 中, 首先破坏。 这 样构造柱 不但起不 到其应有 的作 用,反而成为 房屋结构 中的一个 薄弱 的部位 。 22构造柱一般生根 于地圈梁 中,没有另 . 设基础 , 构造柱兼作 承重柱使用后 , 柱底基础的 抗冲切 、抗弯 曲及局部承 压强度必然不能满足 要 求 。柱 底 基础 一 旦 发 生 冲切 或 局 部 承 就 会 出 现 裂缝 。建 议 承 重 粱 F的往 子 应 按 承重 柱设 计。 若粱上荷 载和跨度都 比较小叫 , 均造柱也可 布 置 于梁 下 ,但 此 时 必 须 按 考 虑 构 造性 作 用
浅谈房屋建筑结构中的抗震设计要求
浅谈房屋建筑结构中的抗震设计要求摘要:房屋建筑结构中的抗震设计对于提升房屋的整体质量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本文从对于抗震设计进行简析入手,对于房屋建筑结构中的抗震设计要求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房屋建筑结构;抗震设计;设计要求前言房屋建筑结构中的抗震设计有着细致而全面的要求,因此设计人员应当在确保设计结构的抗震性能后,再进行接下来的设计工作。
1抗震设计简析抗震设计是一项系统性的设计工作,以下从设计重要性、建筑场地选择、实践数据支持、地基设计工作等方面出发,对于抗震设计工作进行了分析。
1.1设计重要性抗震设计本身有着很高的设计重要性。
根据相关的调查资料显示,世界范围内大约每年会发生几十万次的地震,而仅仅我国每年就会发生十几万次地震。
在这些地震中较大的地震都会给我国的经济发展、居民生命财产安全带来非常大的隐患和损害。
因此在这一前提下做好房屋建筑结构的抗震设计就有着非常重要的必要性的。
例如设计人员应当在选择设计地基时应当注重远离河流、山川等地震风险大的地形或者是地形不均匀的地区,如果在设计中不能有效的避开,则必须要做好相应的抗震设计措施,从而能够在尽可能减少地震所带来的危害的同时有效的保障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1.2建筑场地选择抗震设计的关键点在于建筑场地的选择。
设计人员在建筑场地选择的过程中应当对于施工场地进行细致的确认。
其次,由于我国地理条件比较复杂,因此这意味着设计人员在较为复杂的地形中选择出最佳的施工场地应当具有地势平坦、地面开阔等特性,从而能够在此基础上有效的减少地震时的沉降度,并且合理的提高建筑物整体的稳定性,最终起到减少建筑物坍塌可能性的效果。
1.3实践数据支持抗震设计必须要有足够的实践数据支持才能够成立。
在建筑结构抗震设计过程中虽然有部分危险的情况能够被设计人员从主观上判断出来,如容易发生泥石流、滑坡等地区就可以很容易的辨别。
但是也存在部分的情况设计人员无法直观或者顺利的看出潜在的地震危险,则这时候就需要相应实践数据的支持。
浅谈民用建筑的结构设计
浅谈民用建筑的结构设计引言民用建筑工程与人们的生活和生产密切相关,建筑质量的好坏很大程度上与设计质量优劣有关。
相对而言,民用建筑设计工作繁重而又责任重大,直接影响到建筑物的安全性、舒适性、耐久性和经济性。
1结构设计的概念及内容结构设计简而言之就是用结构语言表达建筑师及其它专业工程师所要表达的东西。
结构语言就是结构师从建筑及其它专业图纸中所提炼简化出来的结构元素,包括基础、墙、柱、梁、板、楼梯、大样细部等。
然后用这些结构元素来构成建筑物或构筑物的结构体系,包括竖向和水平的承重及抗力体系,把各种情况产生的荷载以最简洁的方式传递至基础。
结构设计的内容由上可知为:基础的设计、上部结构设计和细部设计。
2民用建筑结构设计的原则适用、安全、经济、美观、便于施工是进行民用建筑结构设计的原则。
一个优秀的民用建筑结构设计往往是这五个方面的最佳结合。
完美的民用建筑结构设计就是在努力追求这五个方面的最佳结合的过程中产生的,适用、安全、经济、美观、便于施工是结构设计人员最终努力的目标,是结构设计的最佳体现。
结构设计不能破坏民用建筑设計,应满足、实现各种民用建筑要求;民用建筑设计不能超出结构设计的能力范围,不能超出安全、经济、合理的结构设计原则。
结构设计决定民用建筑设计能否实现,从这个意义上讲,结构设计显得更为重要,虽然一栋标志性建筑物建成后,人们只知道建筑师的名字,但一个适用、安全、经济、美观、便于施工的结构设计也是工程师们的骄傲和成就。
3民用建筑结构设计特点3.1 科学性民用建筑结构设计是以数学、力学为理论基础,借助现代计算机技术进行的一种应用性技术。
一个结构工程师应该善于抽象建筑结构的理论模型,善于用数学和力学只是分析民用建筑结构的工作机理,只有这样才能具有较强的认识能力和适应能力。
3.2 应用性民用建筑结构设计必须讲究经济效益,一个成功的民用建筑结构设计,技术上先进合理,经济上效益显著。
3.3 实践性民用建筑结构设计是一种工程实践活动,没有一个工程师是直接从大学毕业生马上变成一个成熟的工程师,而是必须经过一个较长时间的工程设计锻炼。
浅谈建筑结构设计和相关问题
浅谈建筑结构设计和相关问题摘要:我国国民经济的迅速增长,使我国建筑业快速、持续的发展。
然而建筑结构设计作为全面的、系统的工作,在结构的设计中存在着多种的问题,建筑结构的设计需要全面的理论基础,还需要打破建筑结构设计中的墨守成规,充分发挥结构设计工程师的创新能力。
本文就建筑结构设计的原则、内容和方法等提出了一些观点。
关键词:建筑结构设计内容随着我国建筑规模和建筑速度的发展,当今建筑结构设计的方向正在朝适用、安全、经济方向发展,同时又需要美观。
这几个方面各有所重,既相互独立又存在着不少联系,当然,最好的建筑结构是这几方面的综合体。
为有效的提升了结构设计的效果,兼顾建筑结构设计的目的、过程和结果的最大一致性,改善设计理念、明确设计原则和内容变得很有必要。
1、建筑结构设计的一般原则(1)圈出节点设计原则。
在结构体系中,所谓节点,是指各构件交接之处.或连接异常的地方。
不同类型的构件相连接,同一构件截面改变之处,都会形成需要在设计图中表示清楚的节点。
广义上,诸如结构错层,体型改变,设置转换层是大型节点。
节点无处不在,因为结构体系乃是错综变化的统一。
当强大的荷载突然袭来之时,对于单一的构件,力量传递合理,因而可以控制。
对于复杂的结构体系,各节点的复杂性难于预测和控制,即使从理论上保证了每个组成构件的强度和刚度,但因各个节点的力量传递往往不很顺畅而出现应力集中而无法传递甚至中断,破坏由此而发生。
历次灾害表明,从设计不合理的节点开始破坏的建筑占了相当大的比例。
(2)刚柔相济设计原则。
合理的建筑结构体系应该是刚柔相济的。
结构刚度过大则适应变形能力差,强大的破坏力瞬间袭来时,需要承受的荷载很大,容易造成局部受损至最后全部毁坏;而刚度过柔的结构虽然可以很好的释压、传递外力,但容易造成变形过大而无法运用甚至全体倾覆。
结构是刚多一点好,还是柔多一点好? 到什么程度才算合适呢?这些问题需要建筑结构设计师认真的揣摩与衡量。
(3)多层设防设计原则。
浅谈建筑结构设计的常见问题及对策
筑工程质量 的重要保 障,所以说在展开建筑 工程施 工之前,必须先严
格 的 做 好 建 筑 工 程 的 结 构 设 计 , 这 样 才 能 够 从 根 本 上 保 证 建 筑 的 质
就加 剧 了建筑 结构设计者 的工作 压力 ,因为既保证 质量又确 保经济 ,
几乎是很 难能够 兼顾 的。
度,而最 为直接 的措施 就是 提高材 料 的强度等 级。
22设 计 刚性 楼 面 .
关 于 这 一 点 , 包 括 了 以 下 两 点 :第 一 , 在 进 行 建 筑 结 构 设 计 的 过程 中 ,甚 至 是在 建 筑 方 案 的阶 段 就 应 该 尽 可 能 的 避 免 采 用 楼 面 有 变
量 。从本 质上 来看 ,建 筑结 构设 计 是一 项 比较 复杂 、繁 琐 的工作 ,
既要 考虑到 建筑 的安全性 、合 理性 、经 济性 ,又要考 虑到建 筑 的实 用性 以及美观性 ,一旦建筑 结构设计存在任何一 点偏差 ,就会 为施 工
带 来 安 全 隐 患 ,从 而 引 发 不 必 要 的 事 故 ,严 重 的甚 至 会 造 成 一定 的 社
而及时的给予解决 ,这样才能够 有效的避免 问题的 出现 ,保证建筑 企 业 的利益 ,促 进 建筑 业 的发 展 。
随着社会的进步 以及发展 ,人们对于建筑也提 出了更 高的要求 ,在保
障 建 筑 质 量 的 前 提 下 , 人 们 更 愿 意 选 择 那 些 使 用 空 间 比 较 大 的建 筑 ,
浅谈房屋建筑结构优化设计
一
般指以较小规模进行集约栽培 的具有较高经济价值的作物 。
3 结语
男女老少人人喜好 , 历代 诗人 、 画家无 不以之为题材创作 了大量 花卉栽培的历史长久,栽培花卉不仅能够给人们带来身体上 艺术精品 。在我们 的国家里 , 改革开放 的春风 , 使各行各业 面貌 的健康而且能够带来身心上的释然 , 增加生活上的情趣 。 花卉栽培 焕然一新 , 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并肩齐 飞, 用花卉来美化我们 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 因此, 要重视花卉栽培在园艺 中的重要作用 的环境, 已是各个单位、 每一个公 民的共 同心愿与行动。我们人类 以及重要地位 , 尽最大的努力为人们带来最大的乐趣。 本文介绍了
轻等) 找出的最好 的设计。
是设计变量 的线性 函数 时, 称 为线性规划 ; 当其 中之 一是设计变 量 的非线性函数时, 则称为非线性规划。 单纯形法是线性规划问题 的基本解法。 在约束界面 』 二 该法 由 其 中一个顶点搜索到另外一个顶点, 直到找到最合理 的解为止。 非线性的规划一般分成两种算法 。①转化法 : 先把非线性规
2 Ol O( 1 3 ) . 由花卉加工而成的产品越来越 多了。 3 ] E景红, 张维敏, 屈振江 , 刘耀武 , 李淑娟. 2 O l 1年西安世园会花卉气象 ( 4 ) 花 卉栽培本身就是一 门科 学, 人们通 过它可 以丰 富科学 『 J 1 _ 陕西气象, 2 o 1 2( 0 4 ) . 知识, 提高科技水平 。各种花卉都有 独特 的形态 、 生物学特性 , 因 服务探索 与实践 l
汇 。珠江 三角洲和江浙 、 上海一带的许多村镇在改革开放十 多年 『 1 1 曹冬梅 , 吴淑芳 , 康黎 芳, 张 超, 段鹏慧 , 王云 山. 目光温 室微环境变化 来, 已建成 了重要的花卉 出口生产基地 , 成为农 民发家致富 的重 对盆栽花卉基质影响的研 究『 J 1 . 中国农学通报 , 2 0 0 8 ( 1 O ) . 要财源 。此外 , 许多花卉还是药 品、 香料 、 化学工业 的重要 原料, 『 2 懒 展扬, 林秀娟, 戴庆祥. 花卉种植常见问题及对策『 J 1 l 现代农业科技,
浅谈房屋建筑多层框架结构设计手法
三、 多层框 架 结构布 局原 则
1结 构 体 系
框 架 应沿 建 筑 的两个 主 轴方 向 双向设 置 , 形 成 双 向梁 柱抗 侧 力 体系 。 且 以增 大结 构 刚度 和整 体性 。 活, 在大的空间里容易按照想法进行灵活布置 , 建筑立面处理很轻松 , 没有较 梁 柱节 点 宜设 置 成 刚性节 点 ,
一
些 实际 问题 , 给建 筑行 业 带来 实 际 意义 。 关 键词 : 房 屋建 筑 ; 多层框 架 结构 ; 结构 设 计
刖 昌 :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房屋建筑逐渐 由单层 、 多 层 向高 层发 展 , 房 屋结 构 形式 也 由简 单 的砖 混结 构 变得 1 3趋 复杂 和 多样 。多 层框 架 结构 的房 屋 时建 筑 中 的基 本 类 型 , 其 优 点 显 而易 见 : 建 筑 平 面布 置 灵
首先 , 在城市中, 很 多 的多 层 砌 体住 宅 楼 在建 设 过 程 中 由于 一 些实 际 问 题, 经 常会 有 房 屋超 高或 超层 , 尤 其是 一 些商 铺 , 高度 超 过 限值 1 m以上 。这 种 情况 在地 震 来 临时就 很 危 险了 ,所 以必 须严 格控 制 住 房屋 的 高度 和 层数 ,
许的。
基础设计的影响却不得不加以关注。尤其是结构设计实际操作中, 相关设计 人员 不 得 因一 般 风 荷 载不 起控 制 作 用 就 在软 件 分 析 计算 过 程 中对相 关 参 数
浅谈建筑钢结构设计现状及存在的问题3篇
浅谈建筑钢结构设计现状及存在的问题3篇浅谈建筑钢结构设计现状及存在的问题1建筑钢结构是近年来发展迅猛的一种建筑结构体系,其主要特点是强度高、稳定性好、施工周期短以及可再利用性强。
而在建筑钢结构设计中,也存在许多问题需要解决。
首先,建筑钢结构设计的现状是不断发展的。
近年来,国家对建筑钢结构的政策支持、行业标准的逐步完善以及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都进一步促进了建筑钢结构设计的发展。
随着工艺的不断改进,钢材的材质、形状、厚度以及加工方式等方面都得到了一定的优化和提升,使得建筑钢结构的设计更加创新、灵活与多样化,能够满足不同的建筑需求。
然而,建筑钢结构设计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比如,钢结构设计中的可靠性问题。
许多国内钢结构项目存在设计过度、材料利用率低的问题,存在安全隐患。
因此,必须重视材料的选择、结构强度的估算、特别是在考虑难以预测的外部因素时的结构安全性考虑。
建立适合国内钢结构企业和规模的建筑钢结构地震风灾害研究所和技术中心,原谅公司针对不同地域、不同类型建筑,制订不同强度、等级的材料及数据,并制定适合国内条件的建筑钢结构设计规范,更好地规范和提高建筑钢结构的设计水平。
此外,建筑钢结构的施工与安装问题也需要重视。
施工人员在模板、钢材的焊接、加工、吊装时必须严格按照工艺流程操作,避免出现出现测算误差,材料质量不良导致事故发生;同时,建筑钢结构在施工过程中的安全性问题也需要加强。
精细化施工预备和现场管理,严格一线工人的备料、焊接、加工和检验工作,确保施工工艺和质量;选用合格的现场管理技术和装备,如高空作业平台、吊车、升降平台等工具,以保障施工人员的安全。
最后,对于建筑钢结构的环保问题也需要关注。
目前,我国建筑钢结构企业普遍存在废钢的处理困难和污染问题。
在钢结构的设计与生产过程中,应当积极采用现代环境保护技术,如废钢的回收利用、环保材料的选择、建筑垃圾的分类处理等,以减少环境污染。
总之,建筑钢结构的发展是无止境的,要想让建筑钢结构更好地发挥优势,必须解决其存在的问题。
浅谈高层建筑结构设计
浅谈高层建筑结构设计摘要:本文围绕高层建筑结构,总结了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的特点以及提出了高层建筑结构分析和各种体系相对应的方法,阐述了高层建筑结构的分析研究以及存在的问题,为实际高层建筑结构分析与设计提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高层建筑结构结构体系问题随着社会和经济的蓬勃发展,特别是城市建设的发展,城市中的高层建筑成为反映这个城市经济繁荣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这就要求建筑物所能达到的高度和规模不断地增加。
本文就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等问题做出分析。
1、高层建筑结构的特点(1)结构延性至关重要。
相对于较低楼房而言,高楼结构更柔一些,在地震作用下的变形更大一些。
为了使结构在进入塑性变形阶段后仍具有较强的变形能力,避免倒塌,特别需要在构造上采取恰当的措施,来保证结构具有足够的延性。
(2)侧移是控制的度量尺。
与较低楼房不同,结构侧移已成为高楼结构设计中的关键因素。
随着楼房高度的增加,水平荷载下结构的侧移变形迅速增大,因而结构在水平荷载作用下的侧移应被控制在某一限度之内。
(3)水平荷载的决定性作用。
一方面,因为楼房自重和楼面使用荷载在竖构件中所引起的轴力和弯矩的数值,仅与楼房高度的一次方成正比;另一方面,对某一定高度楼房来说,竖向荷载大体上是定值,而作为水平荷载的风荷载和地震作用,其数值是随结构动力特性的不同而有较大幅度的变化。
(4)轴向变形不容忽视。
高层建筑中,竖向荷载数值很大,能够在柱中引起较大的轴向变形,从而会对连续梁弯矩产生影响,造成连续梁中间支座处的负弯矩值减小,跨中正弯矩之和端支座负弯矩值增大(5)抗震设计要求。
抗震设计要求更高有抗震设防的高层建筑结构设计,除要考虑正常使用时的竖向荷载、风荷载外,还必须使结构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做到小震不坏、大震不倒。
2、高层建筑结构体系(1)框架---剪力墙结构体系。
当框架体系的强度和刚度不能满足要求时,往往需要在建筑平面的适当位置设置较大的剪力墙来代替部分框架,便形成了框架---剪力墙体系。
浅谈房屋建筑结构设计常见问题与分析
着重要的作用。 : 跨中纵筋及箍筋的配筋置均不足的现象。 在 当前结 构设计 中 , 构造 柱经常被作为承 五 悬挑 梁的梁高选用过小
重柱使用 ,这种作法将 引起 以下几个问题 。
用 建筑 中 ,常 常在楼 板上 布 置一些 非承 重隔 墙 故大 楼板 设计 中 常常将 该部 分的 线荷 载换
一
这 种情 况 多发生 于六 度抗 震 设防 区 。一 度较大 ,梁 的延性减 小 ,在竖 向地震 作用下 配筋 降低 ,使结 构构件存在的质量隐患 ,甚至
总之 ,我们设计工作者应按规范相应的构 设计得过小 ,使梁柱的线刚度比加大 ( 因一些 这种情 况多发在阳台边 梁的设计中。由于 造要求严格执行 ,才得以从根本上消除设计质 结构 设计手 册中规定 :当梁柱的线刚度 比大于 边梁上的荷 重一般较小 ,没有引起设计 得的 量 的 隐 患 。 些结构设计得误认为六度设防就是不 设防,不 易发生脆性破坏 ,失去承载力。 图受力分析方便 ,他们故意把柱子的截 面高度 六.连续梁按单梁进行设计
类型和上部结构方宁设计 ,仅凭地耐 力这 一数 后 ,柱顶抗弯强度 必然 不足 ,从而柱子而梁底 直接暴露 在室外 ,受环境温度影响较大 。当环 据是 不完 全面 的 ,也是 不安 全的 ,更 不能 盲 附近将会 出现一 条或 多条水平裂缝 ,形成塑性 境温 度变化时 ,梁的伸缩受到梁端柱或挑梁的 目地把耐力容许值取得小一些就认 为成无一失 饺 。这样在正常使 用情 况下 ,柱子 已开始带饺 约 束,在梁内产生收缩应力 ,该收缩应 力作用 了。 工作 。这不 但影响 了房 屋 的耐久性 ,而且也 于原 已产生 的梁 上裂缝处 ,引起梁的支座附近 2 、采用换土 垫层进行 软弱地基 处理 ,不 常常引起用户的恐惧心理 。更 为严重的是 ,这 沿整个梁截面 四周裂缝贯通 ,梁承载力降低 ,
浅谈建筑结构设计特点与剪力墙设计
自由度 ( 当考虑楼板翘 曲是有 四个 自由度)楼 面 内各抗侧 力构 ,
件 的位移均 由这三个 自由度确定 。剪 力楼 板位 移与其对应外力 作用 的平衡方程 , 用矩 阵位移法求解 。 二维协 同分析主要为中小 微型计算机上 的杆系结构分析程序 所采用 。 () 3 三维协 同分析 。 二维协同分析 并没有考虑抗侧力构件 的 公共节点在楼面外的位移协调 ( 竖向位移和转角的协调) 而且 , , 忽略抗侧力构件平面外的刚度和扭转刚度对具有 明显空 间工 作
建材发展导 向 2 1 年 0 0 1 3月
园林、 建筑 、 规划 与结构设计
浅 谈 建筑 结构 设计 特点 与剪 力墙 设计
刘爱东
摘 要 : 国的高层建筑不断发展 , 我 层数和高度都逐渐增加, 结构形式更多样化、 复杂化 。 高层建筑越来越多 , 类型和功能也越 来越复 杂, 使得高层建筑 的结构设计也越来越 复杂, 本文 围绕高层建筑 结构, 总结了高层建筑结构 设计的特 点, 提出 了剪力墙 设计 的几个 问题, 以及高层建筑 结构分 析和各种 体系相对应 的方法 。 关键词 : 结构设计 ; 受力分析 ; 剪力墙设计 ; 特点
1 侧 移 成 为控制 指标 . 3
与较低楼房不 同,结构侧移 已成为高楼结构设计 中的关键 因素 。 随着楼房高度 的增加, 水平荷载下结构的侧移 变形迅速增 大 ,因而 结构在水平荷载作用下的侧移应被控制在某一 限度之
内。
1 结构 延性是 重 要设计 指 标 . 4
相 对 于 较 低楼 房而 言 , 楼 结 构 更 柔 一 些 , 地 震 作 用 下 的 高 在 变 形 更 大 一 些 。为 了使 结 构 在进 入 塑 性变 形 阶 段 后 仍 具 有 较 强
浅谈房屋建筑结构设计细节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设计者往 往只注意 了对梁 的强度和倾覆进行 验算 ,而忽略 了对梁
1 地 基 与 基 础 方 面 挠度 的验算 。梁高选用过小 ,引起 梁截面的受 压区应 力过高 ,在 正常 多层房屋建筑无地质 详勘报告 ,仅仅依据建 没单 位 口头或 笼统 参 使用状态下 ,粱截面受压 区产生非线 性徐变 。梁挠 度随时间的推移不
照附近建筑物的基础设 汁资料就进 行施工图设 计。地 基与基础设计 要 断加大 。挑梁 的变形引起梁板 出现裂缝 ,裂缝 宽度 随着挑梁变形 的变 做 到合 理 ,安 全 通 用 ,设 计 人 员必 须 依 据 地 质 勘 察 资 料 ,统 一 考 察 多 大而加宽 ,影 响了房屋的正常使 用。这种挑梁 的变 形发展到后期 ,梁 方面因素进行基础类型和上部结构 方案设计 ,仅 凭地耐力这一数据 是 支 座 截 面 上 部 受拉 区 常 常 出现 较 宽 的 竖 向裂 缝 。支 座 附 近 上 部 受 拉 区 不全面的 ,也是不安全的 ,更不 能盲 目地把耐力 容许 值取得小一些就 常常 出现较宽 的竖向裂缝 。受支座 附近剪弯作用 的影 响 ,竖向裂缝 向 认 为 万 无一 失 了 。 下延伸发展为斜裂 缝 ,此时梁 已接近 破坏 ,当为托墙 挑梁时 ,梁过大 采 用换土垫 层进行软弱地基处 理 ,不进行换 土垫 层设计 ,只凭经 的挠度引起梁 上墙 体在梁支座 附近出现裂缝 。裂缝在 梁支座处沿斜 向 验 处置。有时设计者软弱地基 的危 害认识不足 ,只是 简单地凭借经验 延伸 ,缝愈靠上 愈宽。挑梁的截 面过小 对结构 的抗震 也很不利 。悬挑 采用砂垫 层加强~下承载力 ,没有进 行垫层宽度和厚 度计算 ,既不 安 结构对竖 向地震 的作用最为敏感 。梁 高小时 ,截面 的相对 受压区高度 较大 ,梁的延性减 小 ,在竖 向地震作 用下易发生脆性破坏 ,失去承载 全 ,叉不 经 济 。 民用建筑 中柱 ,梁及基础 的负荷 未按规范乘 以折 减系数。设计人 力 。 员设计多层 民用 建筑 时 ,在计算梁 、柱和基础的负荷时 未按现行设计 5 连 续 粱 按 单 粱 进 行 设 计 规范 中规定的荷载乘以折减 系数 计算其荷载值 ,因而荷载值不准确 。 这种情 况多发 生在阳台边梁 的设 计中。由于边粱 上的荷载一般较 2 砖 混结 构 房 屋 中构 造 柱 兼 作承 重柱 用 小 ,没有引起设计得 的重 视 ,图受力分析方 便 ,设计者把实 际应 为连 在砖混结构 中,构 造柱不但能够提 高墙体的坑剪能 力 ,而 且构造 续 梁的梁按单简支梁进行设计 ,致使梁在支座处 上部负筋配置量过少 。 柱 与圈梁联结在一起 ,形成 对砌体 的约束 ,这对于限制墙体 裂缝的 开 这样 必然引起梁在支座 附近上部受拉 区出现竖向裂缝 ,进 而引起 梁上 展 ,维持竖向承载力 ,提高结构的抗震性能有着 重要 的作用 。 部拦板 出现竖向裂缝 。如果该边粱长度较 长时 ,问题将会变得更 加严 在当前结构 设计 中 , 造柱经常被作 为承重柱使用 , 种作法将 重 。 因 为该 梁 一 般 直 接 暴 露 在 室 外 ,受 环 境 温 度 影 响 较 大 。 当环 境 温 构 这 引 起 以 下几 个 问题 。 度变化时 ,梁 的伸缩受到梁端柱或挑梁的约 束,在 梁内产 生收缩应力 , 构造 柱作为承重柱使用后 , 得构造柱提前 受力 ,这不但会 降低 该收缩应力 作用于原 已产生 的梁上裂缝处 ,引起 梁的支座附近沿 整个 使 构造柱对墙体的拉结和约束作 用 ,而且结构一旦 遭遇地震作用 时 ,在 梁截面 四周裂缝贯通 ,梁承载力降低 ,直接影响 了使用安全。 构造柱位置必然形成应力集 中 ,首先被破坏 。这 样构造柱不但起 不到 6 楼 板 设计 常见 问题 其应 有的作用 ,反而成为房屋结构 中的一个薄弱的部位。 板是建筑 工程中的主要 承重 构件 ,是它将楼 面 ,屋面的荷载传 给 构造柱一般 生根于地梁 中 ,没 有另设基础 ,构 造柱兼作承重柱 使 其周围的墙或梁上 ,楼板的设计 问题必将连带梁 、墙 、柱等构件安 全。 技 百 用后 ,柱底基础的抗冲切 、抗 弯部及局部承压强度必然不能满足要求 。 若对整个设计考虑 不周 ,很 容易 出现没计质量 问题 ,有的还可能存 在 新 柱底基础一旦发 生冲切 或局部 承压破 坏出现裂缝 。建议承重大梁下 的 严重的质量隐患。楼板设计 中常见如下几个问题。 柱子应按 承重柱设计 。若粱上荷载 和跨度都 比较小 时 ,构造柱也可 布 设计时为 了计算 方便或 因对板 的受力状态认识不 足 ,简单地将双 置 于梁下 ,但此时必须 按不考虑构造柱作 用来验算 下墙 体的局部承 压 向板作 用接单 向板 作用进行 计算 。使 计算假定 与实际受力 状态不 符 , 和抗弯强度。经过验算满足 了,方可在梁下布置构造柱。 导致一个方 向配筋过 大 ,而另一方 向仅 按构造配筋 ,造成 配筋严重不 3 承 重 柱 截 面 高 度 设计 过 小 足 ,致 使 板 出 现 裂缝 。 这 种 情 况 多 发 生 于六 度 抗 震 设 防 区 。 一 些 结 构 设 计 者 误 认 为 六 度 板 承受线荷载时 弯矩 计算问题 ,在 民用建筑中 ,常常在楼板 上布 设防就是不设防 ,图受力 分析方便 ,他们故 意把柱子的截 面高度设计 置一些 非承重隔墙故大楼 板设计中常常将该部 分的线荷载换算 成等效 得过小 ,使梁柱的线刚度 比加大 ( 因一些结 构设计手册 中规定 :当梁 的均布荷载后 ,进行板 的配筋计算 。但有些设 计人员错误地将 隔墙的 柱 的线刚度 比大于 4 ,计算简图中梁柱 节点可 简化为铰支) 时 。把梁简 总荷 载附以板 的总面积 。另 外 ,板上隔墙 顶部处理常采用立砖斜砌 顶 化为铰支 粱 , 柱按 轴心受压计算 。这种做法虽然 易于进行结构受 力分 紧上部分 的楼 、屋 面板 ,这样会 给上部 的板增加 了一个 中问支承点 , 析, 但却 给房 屋结构埋下 了隐患 。因为这样做忽 略了梁柱间的 刚结作 使其变为连续 板 ,支承点上 部出现了负弯矩 ,而在板的设计 中又 没考 用 ,即忽 略了柱对 梁的约束弯矩 ,加之以柱截 面的配筋都较小 ,结构 虑该部分的影响 ,致使 板顶出现裂缝 。 旦受力后 , 柱顶抗 弯强度必然 不足 ,从而柱子在 梁底附近将会 出现 双 向板有效 高度取值偏 大。双向板在两个方 向均产生弯矩 ,由此 条或多条水平裂缝 ,形成塑性铰 。这 样在正常使 用情 况下 ,柱 子已 双向板跨 中正弯矩钢筋是纵横叠放 ,短跨方 向的跨 中钢筋应放在 下面, 开始带铰工作 。这不但影 响 了房 屋的耐久性 ,而且也常 常引起用 户的 长跨方 向的跨 中钢 筋置于短跨钢筋 的上面 ,计算 时应 用两个方 向的各 恐惧心理 。更为严重 的是 ,这样 的结构 一旦遭遇地震作 用时 ,将会倒 自的有效高度。一般长向的有效高度 比短 向的有效高度小 d ( 为短 向 d 塌 ,这违背了现行抗震规范 中 “ 强柱弱梁”的没计原则 。 钢筋的直径) 。有 的设计 者图省事或对板受力认识不足 ,而取两个方 向 在框架结构设计 中,只注意 了横向框架的设 计而忽视 了纵 向框架 的有效 高度一致进 行配筋计 算 ,致使 长跨有效 高度偏大 ,配筋 降低 , 现行建 筑抗震设计规 范要求水平地震作 用应按两个 主轴方 向分别 使 结构构 件存 在的质量隐患 ,甚至出现开明缝的现象。 计算 ,各方面的地震和应力 由该方向的抗侧 力构件来承担 。在 框架结 总之 ,建 筑工程设 计工作者应 按规范相 应 的构 造要求 严格执 行 , 构设计 中 ,纵向框架与横 向框架 有同等 的重要 性。一些结构设 �
浅谈房屋建筑中的剪力墙结构设计
剪力墙结构是用钢筋混凝土墙板来代替框架结构中的梁柱 ,能承担各 类荷载引起的内力 , 并能有效控制结构的水平力 , 这种用钢筋混凝土墙板来 承受竖 向和水平力的结构称为剪 力墙结构 。剪力墙结构刚度大,整体性能
好, 且用钢量较省, 相对于其他建筑结构设计而言较为经济, 而且外形美观 , 便 于室内布置, 因而剪力墙被广泛用于高层建筑中。 本文从多方面介绍了房 屋建筑 中的剪力墙 结构设计 。
8 m。
3 . 4 剪力墙连梁超筋的处理 连梁超筋在剪力墙结构设计中是一种 常见现 象, 常言道: 防范于未然 , 所以连梁配筋时就务必应该满足以下要求 : ① 、连梁上下纵向受力钢筋伸入墙 内的锚固长度抗震设计时不应 小于
L a E, 非抗 震 设 计 时 不应 小于 L a , 且 均 不 应小 于 6 0 0 mm。
2 . 5 如果是较长 的剪力墙 , 那么应该开设洞 口, 将剪力墙平 均地分为若 干墙段 , 墙段与墙段之 间应该用弱梁连接 , 另外每个对立 的墙段的总高度与 其截面 的高度之 比不宜小于3 , 因为墙长较小时, 受弯产生的裂缝 宽度较 小, 这样一来 , 墙体配筋才能够充分地发挥其作用, 所以墙肢截面的高不宜大于
的底部加强部位 以及其上一层的墙肢端部应该设置约束边缘构件。 3 . 3 为了防止混凝土墙体在 受弯裂缝 出现后立即达到极限受弯承载力, 配制的竖向分布钢筋必须满足最小配筋百分率要求 。 同时, 为了防止斜裂缝 出现后发生脆性的剪拉破坏 , 规定了水平分布钢筋的最 小配筋百分率。 一般 剪力墙 的竖 向和水平分布筋的配筋率为 : 一、 二、 三 级抗震等级时不应小于 O . 2 5 %, 四级抗震等级及非抗震等级时为0 . 2 %, 剪力墙的竖向和水平分布钢 筋 的间距 均不宜大于3 0 0 mm, 直径不应小于8 mm, 也不宜大 于墙 肢厚度 的
浅谈对建筑结构设计的认识
方法计算 , 虽然既省事又 保证 安全 , 却增加 了造价 。 序有一个弊端 就是计算过程 的屏 蔽。 使用者只 管输入数据和 会看结 结构设计一般在建筑设计 之后 ,受制” “ 于建筑设计 , 但又 “ 反制” 果 , 对计 算过程 一无所知 , 不知 道计 算是建立在什 么基 础上 , 不知道 建 筑 设计 。 构 设计 不 能破 坏 建筑 设 计 , 结 建筑 设 计 不能 超 出结 构 设 计 适用范围 , 这是潜在的危险。 一个优秀的结构计 算程序还应该提供程 的能 力 范 围 。结 构 设 计 决 定 建 筑 设计 能 否 实 现 , 这 个 意 义 上 , 构 序采用 的计算理论 的详细说 明 , 明其采 用的计 算模型、 算假 设、 在 结 说 计 设 计 显 得 更 为 重 要。 一 栋标 志 性 建筑 建 成 后 , 往 建 筑 师便 成 为 了 适 用 范 围 等 , 外 应 允 许 使 用 者 干预 计 算 过 程 , 但 往 另 充分 发 挥 设 计 者 的 主 人 们 心 目中 的 建造 者 ,为 了实 现 该 建筑 设计 而付 出辛 勤 劳 动 一 丝 不 观 能 动 性 和 创 造 力 。 苟 的结 构 师并 不 为人 们 所 知 。 但 无 论 如 何 , 计 一 个 适 用 、 全 、 设 安 经 结 构 计 算 理 论 经 历 了经 验 估 算 , 许 应 力 法 , 损 阶 段 计 算 , 容 破 极 济、 美观 、 于 施 工 的结 构 设 计 方案 是 结 构 设计 人 员 的责 任 。 便 限状态计算 , 目前普遍采用的概率极 限状态理论等阶段。 到 概率极 限 根 据 我 对 建筑 结 构 的理 解 ,建 筑 结 构 设 计 可 分 为 整体 设 计 和 部 状 态 设 计 法 更 科 学 、 更合 理 。作 用 效 应 S小 于 等 于 结 构抗 力 R是 结
浅谈建筑结构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
浅谈建筑结构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摘要】房屋建筑结构设计的优劣直接关系到房屋建筑质量的优劣,这关系到住民的生民安危,对此投入实施建筑施工之前要提前设计房屋建筑结构,确保结构的科学合理。
本文围绕建筑设计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展开讨论和阐述,并且提供一些建议以供参考。
【关键字】建筑设计;结构计算;抗震设计1 从建筑结构设计中总结注意的问题和处理措施1.1 建筑结构计算中出现的问题和解决的方向。
1.1.1 楼板计算。
建筑结构设计当中经常会出现不正确的楼板计算,经常会出现一些这样那样的误区。
问题存在于:误以为单向板这样的计算方法可以代替连续板的计算,最终只能得出错误的结论;误以为使用双向板查表方式计算的时候,可以完全忽视材料泊松比方面的影响,但实际得出的数据往往存在错误,原因是未能及时调整“跨中弯矩”,使计算结果偏小。
对此要采取的措施是根据实际情况运用合适的运算方式,切莫因为贪一时轻便,而导致整体结构设计的失败,因小失大。
1.1.2 荷载计算。
在建筑结构计算中,要注意防止荷载方面的计算出现明显错误,比如忽略计算荷载、又或者少算了荷载,不当折减活荷载,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实际计算与建筑物用料的情况不相符,最终造成基础底板多算了,或者少算了土重,不管是多算还是少算,最终都会导致建筑结构在实际施工中造成不理想的实施效果。
对此要采取的措施是要事先做好荷载的情况调查,要将计算方式与荷载实际情况紧密结合起来,才能确保计算出来的数据落到实处。
1.1.3 电算结果。
有些时候建筑结构进行电算的时候,不注意正确的操作性,最终导致电算结果不正确,一旦根据错误的电算结果投入到进一步的工作中,就会导致接下来计算结果的分析和评价出现偏差和明显的错误,就会导致一步错,步步错的糟糕情况。
对此要采取的措施是树立重视电算技巧的意识,牢记电算结果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整个工程的评价工作和投入工作。
为了不造成损失,我们应当引进有保障的电算技巧,再根据正确的结果进行判断、分析,这样的话才能最终为施工图的设计提供科学的数字依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求, 对 建 筑结 构的 经济性 、 安全 性 有 了更 高的要 求 。文 中对建 筑结 构 中结构 图的绘制 进行 了说 明 , 同时 对建 筑结 构设 计 的要 点进 行 了详 细的分 析 , 并进一 步对 在设 计 中较 为常 见的 几个 问题进 行 了具 体 的 阐述 。 关键 词 : 建筑; 结构设 计 ; 研 究分析
法 ,并且 应将 短 跨 方 向 的钢 筋放 在 下 面 , 握 的知识 灵 活 的运用 到 设 计 工作 当中 , 利 长 跨 方 向 的钢 筋 放 在 上 面 , 计算时 , 两 个 用 自己丰 富的 设 计 经 验 来 完 成 建 筑 结 构 方 向 的有效 高 度都 要 计算 。此外 , 要避 免 的设计 要 求 。 建筑 结构 设 计是 一项 意义 重 2 . 1 地基 等基 础方 面 发 生漏 算 、 少算 载 荷或 者 载荷 折 减 不 当等 大 的 工作 , 其设 计 的好 坏 , 不 仅 关 系 到 设 地基 作 为房 屋 建筑 的基础 , 在设 计 时 情 况 , 使 计算 结果 出现 错误 。 计单 位 的利 益 , 同 时还 直 接与 人 们 的生 命 更 多 的应该 是 安全 问题 的考虑 , 所 以在设 3 房 屋 建 筑 结 构 设 计 中几 个 常 见 的 和财 产 安全 息 息相 关 , 所 以需 要 业 内人 士 计 过程 中 , 不论 是针 对 地质 勘 测报 告 还是 问题 在结 构 设计 上投 入 更 多 的研 究 , 从 而打 造 具 体 的设计 方 案都 要 以安 全 为基 础 , 对 于 3 . 1 超 长 钢筋混 凝 土结构 的使 用 出安 全可 靠 的精 品建筑 结构 。 土壤 、 地质 、 地 下 水等 会 影 响到 地 基 安 全 目前 的建 筑结构 中 ,超长钢 筋混 凝 土 参考 文献 的因 素进行 综 合性 的 分析 , 从 而 制订 完 善 结 构应 用 的越 来越 多 ,由于钢 筋混凝 土结 【 l 】 祝 华纯 , 王有 权. 房 屋 建筑 结构设 计 中常 的设计 方 案 , 使 地 基达 到 所需 要 的安 全 标 构 自身 的结构 特 点 , 其抗 裂性 能较差 , 但 因 见 问题 分 析 [ J 】 . 中 国新技 术新 产 品 , 2 0 0 9 准 。 同时对 于 软土 层 的地 基 土 , 则需 要 进 其 在 建筑 结构 中的 功能 和外 形 上 的美 观 , ( 0 3 ) : 4 5 — 4 6 .
求, 对 于抗 震 防裂度 低 于六 度 时 可 以不采 构 造 柱都 应按 照 各 自的要 求 来设 计 , 避 免 计算 时 必须 参 照相 关 的数 据 。其 次 , 选 择 用 软 件 来进 行 建 模 , 当 大 于六 度 时 , 则需 混 淆 。 合适的结构振型数 , 振型数大小的选取关 要 利用 结构 软 件来 进行 建 模 , 同 时对 于 不 2 . 3承重柱 的截 面高 度 系 到结 构 的层数 和 结 构 的形 式 , 当 结构 的 建 模 的设计 , 则 要对 整 体 和局 部 的受 压情 设 计 人 员 必 须 根 据 规 定 设 计 承 重 柱 层 数 比较 多 或者 是 结 构 层 的刚 度 有 很 大 况 进行 充分 的考 虑 。 的截 面高度 。 如 果 为 了简化 而将 梁看 成是 的突变 时 。另外 , 考虑 到 剪力 墙 的 刚度 都 1 . 2 屋 顶面 结构 图 铰支 梁 , 就会 忽略 承重 柱 对 梁 的弯 矩作 用 很 大 , 因此 也 受 到 大 部 分 的 地震 力 , 而 框 目前 在房 屋建筑 的屋 顶结构 上 ,可分 以及 两者 之 间 的刚结 作 用 , 降 低 了柱 顶抵 架 相对 就 只承受 了较 少 部分 的地 震 力 , 如
2 Q 1
Q : 堡( 王)
Ch i na Ne w T e c h n o l o g i e s a n d P r o d uc t s
工程技 术
浅 谈房屋建筑结构设 计
付 珊 ( 赣 州 市建 筑 设 计研 究 院 , 江西 赣 州 3 4 1 0 0 0 ) 摘 要: 经 济 的快 速发 展 , 使 人 们 的物 质 文化 生 活 水平 都 有 了较 大 水平 的提 高 , 人 们 对 建 筑 已不仅 仅 只要 求满 足 居住 的要
从 而 导致 某 一 方 向配 筋 不 足 而使 楼 板 出
行相 应 的改 进来 进行 绘 制 , 同 时在 绘 制时 要 按 照方 便 施 工 、 受理合力 、 与 建筑 保 持 定 的适 用度 的原 则进 行 。 2建筑 结构 设计 要点
一
板 的 跨 中 弯矩 钢 筋 应 采 用 纵 横 叠 放 的 方 求 , 要 求 其具 有 专 业 的知 识 、 并 能将 所 掌
中 图分类 号 : T U 7 1 1结构 图 的绘制
1 . 1 平 面图
文献标 识码 : A 则会 形成 集 中应 力 而 遭到 破 坏 。其 次 , 构 3 . 2 P K P M 系列 软件 应 用 时应 注 意 的
造 柱生 根 于地 圈梁 中 , 没 有设 置 另 外 的基 问题
为 梁板式 和折 板式两 种结 构形式 ,选择 哪 抗 弯 矩 的能力 , 使 得 靠进 承 重 柱梁 底 的 区 果 框架 根据 此 时 的地 震 力设 计 , 当剪 力墙
种 结构形 式 的屋顶 ,则需 根据跨 度和规 整 域 出现水平 裂 缝 。 开 裂便 会有 很 大 的安 全 隐 患 。因此 , 为了 度 来进行 考虑 ,梁板 式结 构通常 适用 于跨 2 . 4楼板 的设 计 增 加整 个结 构 的安 全 性 , 框架 至少 要 承担 度 较大 , 规 整度较 小的建 筑。 同时对 于一些 对 于楼 板 的计 算 , 首先 , 不能 简单 地 基 底剪 力 的 2 O %。 坡 屋版 面的设 计 图 ,为 了能让施 工人 员对 将连 续板 的作 用 按单 向板 的作 用来 计 算 , 结语 设 计 图更 好 的理解 ,通常 都采用 剖面 示意 这样 会造 成假 定 的计 算 与 实 际情 况 不符 , 建 筑 结 构 作 为房 屋建 筑 中非 常重 要 图和大样 详 图相结 合 的方式来进 行表示 。 1 . 3 大样 详 图 的一个 环 节 , 对房 屋 的整 体 质 量起 着 非 常 现裂 缝 。 其次, 对 双 向板 的计算 , 不 能忽 略 重 要 的作 用 , 所 以结 构设 计 是 房屋 建 筑 中 大样 详 图在 绘 制 时可 以在 建 筑 详 图 泊松 比 的影 响 ,如 果跨 中弯 矩 未 进 行 调 非 常关 键 的一 个 环节 , 具 有 不 可忽 视 的作 上进 行 直接 绘制 , 也 可在 详 图 的基 础上 进 整, 得到的计算结果将会偏小。 所以, 双向 用。 这就 对结 构设 计人 员 提 出了更 高的要
在进 行平 面设 计 图绘 制 时 , 对 于 是否 础 , 柱底 基 础抵 抗 压力 的能力 将 不 能满 足 首先 , 基 于 结 构 设 计 的安 全 性 , 在 对 采 用软 件建 模 , 则 可结 构 的抗 震性 能 的 防 需 求 ,如果 发 生局 部 受压 或 者 冲切 作 用 , 钢 筋混 凝 土 进 行 结 构 计 算 时 必 需 要 进 行 裂 度来 进行 决 定 , 根 据 相关 的设计 规 范要 周 围墙 体将 会 出 现裂 缝 。 因此 , 承 重柱 和 周期 折 减 ,相关 的规定 中有 具体 的说 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