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基础练习

合集下载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习题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习题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习题1.1中国早期的政治制度1.商代统治者凡事都要通过占⼘予以决定。

这⼀现象说明我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是A.以⾎缘关系为纽带B.神权与王权的密切结合C.权⼒⾼度集中于商王⼿中 D.决策体现原始民主⾊彩2.《礼记》中记录了孔⼦的⼀段话,⼤意是往古的“⼤同”时代,“天下为公”;现在的“⼩康”时代,则是“天下为家”。

这说明古代由“⼤同社会”进⼊“⼩康社会”A由公有制社会进⼊⼩康社会是历史的倒退B 由天下为家进⼊了⼩康社会是历史的进步C出现了⼈剥削⼈的不合理现象,但却是历史的进步D 禹传⼦启是进⼊⼤同社会的标志3.王国维在评论西周取代商时说:“⾃其表⾔之,不过⼀姓⼀家之兴亡与都⾢之移转;⾃其⾥⾔之,则旧制度废⽽新制度兴,旧⽂化废⽽新⽂化兴。

”下列最符合该评论解读的是:A、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B、私学取代官学C、权⼒继承制度发⽣变化D、家天下取代公天下4.周政治将“国”与“家”密切结合起来。

能突出说明这⼀结论的是A.嫡长⼦有主祭祖先的特权B.周天⼦既是政治上的共主,⼜是天下的⼤宗C.封邦建国时主要是“授⼟”“授民”D.宗法制以分封制、礼乐制为基础和保障5.⼤宗与⼩宗之间的关系是A.绝对的B.⼟地、财产、政治地位的分配与继承制度C.⽅国联盟的基础 D.仅仅是家族等级关系6.在中国存在⼀种⼴泛⽽普遍的宗族⽂化——祖先崇拜,由此衍⽣出遍布民间的祠堂。

下列关于祠堂⽂化的正确叙述是A.祠堂的盛⾏与中央集权制、⼩农经济、儒家思想密切相关B.宗族被封建政府授权直接执⾏国家法律法规,维持乡村治安C.⾃先秦时期起国家便⿎励民间修建祠堂D.祠堂是宗法制度的物化象征,反映了深厚的家族观念7.《说⽂解字》解释说:“宗,尊祖庙也。

”也就是说,宗法的“宗”的本义是宗庙。

这说明宗法制的纽带是A.财产B.⾎缘C.信仰D.地域8.“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

”这句话所表达的主要意思是A、商周的制度区别很⼤B、夏商的制度有继承关系C、商朝的政治制度源于周代D、商周的制度有继承关系9.《武丁⼘辞》中有“⼄巳⼘毂贞(壳上的纹路,⼟⼤令衆(众)⼈⾅恊(协)⽥……”的记载,由此可见商代的政治特征是A.神权与王权密切结合 B.王位世袭制的实⾏C.井⽥制的⼴泛盛⾏ D.统治集团⽭盾重重10.据史书记载,奄国(今⼭东曲⾩)曾随武庚叛周。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练习题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练习题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练习题1.“宗,尊祖庙也”,意思是说,宗法的“宗”本义是宗庙。

这说明宗法制( D )A.以宗教信仰为纽带B.以土地财产为纽带C.以活动地域为纽带D.以血缘家族为纽带2.2007年4月19日上午,在河南省新郑市举行了主题为“和谐中原,和谐中华”的丁亥年黄帝故里拜祖大典。

这一深具历史文化内涵的举动渊源于( B )A.分封制B.宗法制C.科举制D.丞相制3.2008年的中秋节,中央电视台,把晚会主会场设在山东荣成,台湾也设立了分会场,这体现了海峡两岸珍惜亲情渴望团聚的情结,这一切与宗法制有着密切的联系。

下列对宗法制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C )A.最大的特点是嫡长子继承制B.有利于统治集团的内部团结C.大宗和小宗的关系是绝对的D.等级森严,小宗要服从大宗4.史书记载,结束了三国分裂局面的晋武帝司马炎共有儿子26人,但太子司马衷却天生痴愚。

晋武帝想废太子,另择继承人,皇后劝说:“立嫡以长不以贤,岂可动乎!”于是晋武帝没有更换太子。

由此可见,晋武帝选太子是依据( B )A.世袭制的父死子继原则B.宗法制的嫡长子继承原则C.君主制的集权独裁原则D.禅让制的尚贤原则5.据新华社电: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发布2008年部分节假日安排的通知,与以往相比增加了民族传统节日的假期,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各放假1天。

“每逢佳节倍思亲”,追根溯源,下列制度中与这种珍惜亲情、渴望相聚情结的形成有密切关系的是( B )A.井田制B.宗法制C.分封制D.郡县制6.观察下表,按照西周宗法制的规定,有资格继承王位的是( A )7.在《红楼梦》第九十回中,贾母说:“自然是先给宝玉娶了亲,然后给林丫头说人家。

再没有先是外人,后是自己的……”。

这反映出贾母( C )A.具有男尊女卑的思想B.固守传统的家庭等级观念C.具有浓厚的宗法观念D.遵循长幼有序的婚姻礼俗8.西周时期出现了“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的现象。

这反映了( D )A.长幼有序是宗法观念的核心B.血缘关系的亲疏是分封的依据C.授民授疆土是分封制的内容D.嫡长子继承制是宗法制的核心9.它“并不是什么神秘的东西,而是中国早期阶级社会中政权结构的一种表现形式,一种由部落联盟转变而来的‘联邦’或‘邦联’式的松散的国家结构形式。

高中历史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1.1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练习 人民版必修1

高中历史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1.1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练习 人民版必修1

第1课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随堂作业——练双基一、选择题知识点一夏商政治形式1.早期国家出现的突出标志是( )①金属器具的使用②贫富分化的产生③文字的成熟④城的出现⑤礼制的初步形成A.①②④ B.②④⑤C.①②③④⑤ D.①④⑤答案:C解析:根据课本知识可知全是标志,故选C。

2.走进孙中山故居,就会看到先生题写的“天下为公”四个大字,彰显了先生的伟大胸襟。

在历史上,也曾存在“天下为公”的局面,后被“家天下”的局面所取代。

改变这一局面的人物是( )A.禹B.启 C.商D.汤答案:B解析:禹死后,他的儿子启夺得王位,并传位给自己的后代。

这样政治权力由“传贤”变成“传子”,王位在一家一姓中传承,“家天下”的局面逐渐形成。

3.在商朝,“国之大事,在祀与戎”。

这说明商朝时( )A.祭祀是唯一的政治活动B.对外战争是唯一的政治活动C.王权具有神秘色彩D.负责祭祀占卜的官员政治地位最高答案:C解析:“国之大事,在祀与戎”是指商朝时国家的重大事情是祭祀与对外战争,将国家的重大政治活动与祭祀等具有神秘色彩的活动相结合,使得王权具有神秘色彩,因此C项正确;A、B两项说法过于绝对,D项与史实不符。

4.商朝晚期的甲骨卜辞表明,不论同一代兄弟中有几人为王,只有其中有子继位为王的那一位最受后世的尊敬。

由此可以推断出商朝晚期( )A.宗法观念大大加强B.王位由嫡长子继承已成定制C.王位继承混乱无序D.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尖锐答案:A解析:材料中“同一代兄弟中有几人为王”“有子继位为王”体现的是王位继承中的宗法观念,而“其中有子继位为王的那一位最受后世的尊敬”表明此时宗法观念大大加强,渐渐向“王位子继”发展。

其他三项均不能由材料得出。

知识点二西周分封制5.“昔武王克商,光有天下,其兄弟之国者十有五人,姬姓之国者四十人。

”这说明西周分封的主要对象是( )A.先代贵族 B.开国功臣C.王室成员 D.少数民族首领答案:C解析:西周分封诸侯的对象包括:王族、功臣和先代贵族,姬姓是王族,因此,材料反映出分封的对象主要是王室成员。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试1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试1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试题一、选择题:在每小题所列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国家产生以前原始人群的社会组织依次为A.氏族→部族→部落联盟B.部族→氏族→部落联盟C.氏族→部落联盟→部族D.部族→部落联盟→氏族2.人类迈入早期国家历史阶段的突出标志有①金属器具的使用②文字的成熟③城的出现④礼制的形成⑤贫富分化现象的发生A.①②③④B.②③⑤④C.③①④⑤D.①②③④⑤3.最初的“王”字是斧钺的象形,这表明早期政治力量的实质是A.高度集权B.崇尚暴政C.政治强权D.黜武好战4.关于早期城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适应战争需要而出现B.是权力和地位的象征C.反映了阶级对立的社会现实D.表明原始经济的发展5.体现早期政权和神权结合的历史现象是A.城的出现B.大规模祭礼活动的举行C.王的产生D.贫富分化的加剧6.仰韶文化时期不同墓葬中,随葬品的数量和质量出现的差别,表明A.贫富分化现象的出现B.阶级矛盾的尖锐C.国家的诞生D.“王”的出现7.《礼记.礼运篇》中的“天下为家,各子其子,货力为已,大人世及以为礼…...”引文中的“礼”应理解为A.礼节B.礼仪C.礼制D.制度8.禹的儿子启在禹死后继承了禹的地位,出现“天下为家”的局面不是A.私有制发展的结果B.阶级对立的产物C.历史的进步D.巩固部落联盟的需要9.商代政治的特点不包括A.实行王位世袭制B.贵族以血缘为纽带,实行宗法制C.神权和王权密切结合D.大规模实行分封制10.周初将前代贵族分封到各地做诸侯,其根本目的是A.保护贵族的世袭地位B.调和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C.扩大西周的统治基础D.巩固刚建立的西周政权11.在分封制下受封的诸侯对周王的义务包括①定期朝贡②提供军役③提供力役④维护周礼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12.周公平定商贵族叛乱后,将亲周的商人贵族微子封于A.鲁B.齐C.宋D.晋13.分封制在西周前期的主要影响是①扩大了统治范围②加强了地方的统治③巩固了周天子地位④形成了割据混战局面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14.山东省常被人们简称为齐鲁大地,这起源于A.大汶口文化B.西周分封C.甲骨文记载D.古代地名15.宗法制度是A.以血缘亲疏与嫡庶来确定继承关系的制度B.以姓别为基础来进行土地分配的制度C.以血缘亲疏与嫡庶来选拔官员的制度D.以血缘亲疏与嫡庶来分封诸侯的制度16.周礼的建设有利于①维护政治安定②保证社会和谐③巩固等级制度④处理人际关系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17.“制礼作乐”的是A.周文王B.周武王C.周公D.周成王探究:提高与超越谁能极之——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二、材料解析题1.阅读下列材料在成汤、太甲、太戊、盘庚、武丁统治时期,常有“诸侯来朝”、“诸侯归之”或“诸侯咸归”的记载。

历史:1.1《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测试题(人民版必修1)

历史:1.1《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测试题(人民版必修1)

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一讲中国早期的政治制度的特点1. “天子适诸侯,曰巡狩;巡狩者,巡所守也。

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述职者,述所职也。

无非事者……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

”(《孟子·告子》)上述材料不能反映的是()A.描述了西周分封制的情况 B.天子与诸侯都是宗族、姻亲关系C.诸侯有保护天子的义务 D.当时常有诸侯“不朝”的现象2. “别子为祖,继别为宗,继祢者为小宗。

有百世不迁之宗,有五世则迁之宗。

百世不迁者,别子之后也。

”(《礼记·大传》)材料反映的政治制度是()A.禅让制 B.宗法制 C.分封制 D.郡县制3.据《史记》载,周武王灭商后“封弟周公旦于曲阜,曰鲁。

”周与鲁的关系是() A.父子 B.兄弟 C.平等 D.大宗与小宗4.在西周初年,下列哪个人被封为诸侯王的可能性最小()A.甲是商朝末年的贵族,带兵抵抗周部落进攻,兵败后降周B.乙是商朝末年的平民,才能、人品俱佳C.丙带兵攻打商纣王,为周王朝的建立立下了汗马功劳D.丁是西周王族成员,整日无所事事5.《三字经》写道“周武王,始诛纣,八百载,最长久。

”其中“最长久”的主要原因是周朝实行了()A.世袭制 B.分封制 C.宗法制 D.礼乐制度6. “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根据这一规定最有资格继承王位的人是()7.据说周公东征以后,“封建亲戚,以蕃屏周”。

其中的“封建”指的是()A.分封诸侯国 B.进行封建改革 C.实行宗法制 D.任人唯亲8.儒家经典把君子人格的修养和完成设计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历练,在此程序下,从个人到“家”、再到“天下”的一种层次扩展的关系,实质上体现了()A.王位世袭制B.分封制C.宗法制D.郡县制9.在2005年进行的全国l%人口抽样调查中显示,我国男女人口比例为106、30:100。

新生儿性别比例失调,这说明重男轻女观念仍然存在。

下列关于这种观念形成的历史原因表述中最恰当的是()A.宗法制 B.科举制 C.近代新式教育的推广 D.郡县制10.齐国原是姜氏的封国。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基础练习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基础练习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基础练习(时间:25分钟分值:30分)A组(基础题)1.商代统治者凡事都要通过占卜决定。

这一现象说明我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A.以血缘关系为纽带B.神权与王权的密切结合C.权力高度集中于商王手中D.决策体现原始民主色彩2.西周分封制在中国历史上影响深远。

下列省、自治区中,其简称源自西周封国国名的是()。

A.河南、河北B.湖南、湖北C.山东、山西D.广东、广西3.周公东征以后,“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关于分封制的表述,最准确的一项是()。

A.反映了中央对地方的直接管辖B.以血缘关系为纽带是分封制的突出特点C.反映了诸侯之间的经济关系D.体现了嫡长子继承制是分封制的核心4.坐落在北京天安门东侧的今北京市劳动人民文化宫,曾经是明清两代皇帝供奉和祭祀祖先的地方,这种对列祖列宗的膜拜,源于我国古代的()。

A.分封制B.宗法制C.皇帝制度D.王位世袭制5.历史典故“烽火戏诸侯”中,诸侯因义务所在,蜂拥而至勤王。

这一典故是下列哪一政治制度的反映()。

A.宗法制B.分封制C.禅让制D.王位世袭制6.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中国人的姓总是位于个人的名字之前,而不像西方那样,位于个人的名字之后。

”从上述中国人重视姓氏这一现象中可以看出()。

A.男尊女卑思想严重B.家族宗法观念浓厚C.个人名利色彩鲜明D.聚族而居思想根深蒂固B组(能力题)7.中国古代政治权力由“传贤”演化为“传子”()。

A.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B.是历史的大倒退C.标志着早期国家形成D.阻碍了社会进步8.华东师大历史学教授王家范在论及中国历史上的“郡县”和“封建”时说:“集权和分权是必难避开的两极,相反而相成……若仅执其一端,必偏执僵硬而丧失生机活力。

”据此,作者认为()。

A.“郡县”优于“封建”B.“郡县”和“封建”都有其合理性C.“封建”优于“郡县”D.“郡县”和“封建”矛盾无法调和9.课堂上老师向同学们展示了《西周宗法制度示意图》,要求同学们依据表中信息去做些推论。

1.1、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每课一练(人民版必修1)

1.1、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每课一练(人民版必修1)

1.1、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课时练(人民版必修1)一、选择题1.图1所示的政治制度在历史上称为A.分封制B.行省制C.郡县制D.科举制2. 2010年初山东淄博陈庄遗址出土一件青铜器,上有“丰般作文祖甲齐公尊彝”铭文(图2)。

(“丰”:国名,“般”:人名,“作”:制作,“文祖甲”:对先辈的尊称,“尊彝”:泛指祭祀的礼器。

)这件青铜器及铭文可用于研究①西周分封制②当时的冶铸业③秦朝郡县制④隶书的特点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3.历史典故“周幽王烽火戏诸侯”讲述的是西周时期诸侯因义务所在,看见烽火,蜂拥而至勤王。

这一典故所反映的政治制度是A.郡县制B.王位世袭制C.分封制D.宗法制4.西周分封制在中国历史上影响深远。

下列省、自治区中,其简称源自西周封国国名的是A.河南、河北 B.湖南、湖北 C.山东、山西 D.广东、广西5.用父亲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是A.郡县制 B.宗法制 C.科举制 D.分封制6.香港特别行政区中学历史教材《新理论中国历史·中四上》提到:“在封建制度下,周天子具有‘一尊’的统治地位,诸侯必须服从天子的命令”。

这里的“封建制度”在我们现行历史教材中的提法是()A.分封制 B.封建制度C.君主专制制度D.中央集权制度7.在中国古代“家国一体”的社会中,忠孝观念源远流长,其源头是A.宗法制 B郡县制 C君主专制 D中央集权制8. 2009年10月在山东省召开了第十一届全运会。

其宣传口号有“和谐齐鲁风,精彩全运情”、“齐鲁齐心,全民全运”等。

用“齐鲁”代表山东起源于古代的()A.分封制B.宗法制C.郡县制D.行省制9.下图是江苏省丹徒县出土的一件青铜器。

该青铜器底部铭文记载了周王将一个贵族分封到宜地,并赐其土地、人口和仪仗等情况。

该文物能成为研究西周社会那一课题的首选A.政治制度B.土地制度C.文学艺术D.手工技术10.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杀皇太子李建成,逼父皇李渊退位,李世民违反了① 孔子的“礼” ② 董仲舒的三纲五常③ 宗法制④ 孟子的“民贵君轻”思想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11.《国语》记载:大夫以上食肉,士食鱼炙,庶人食菜。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练习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练习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练习一、选择题1. 奥地利著名经济学家熊彼特提出了“领地国家”与“税收国家”的概念。

其中“领地国家”的特征是:在封建制度下,国王的税收有两个来源,一部分来自国王自己的领地,一部分来自诸侯的进贡;国王则无权直接对诸侯领地进行征税。

根据这一定义,下列中国古代王朝中属于“领地国家”的是()A.西周B.秦C.夏D.清2.相传周成王和弟弟叔虞玩耍时用桐叶对弟弟说:“我把它封给你吧!”一旁的周公马上上前表示祝贺。

成王说:“我是开玩笑的。

”周公说:“天子无戏言。

”于是成王把唐封给了弟弟叔虞。

这则故事说明了当时实行的()A.王位世袭制B.禅让制C.分封制D.君主制3.“先王之法,立天子不使诸侯疑焉,立诸侯不使大夫疑焉,立适子不使庶孽疑焉。

疑生争,争生乱,是故诸侯失位则天下乱,大夫无等则朝堂乱。

”这表明西周实行嫡长子继承制的目的是()A.确立嫡长子的最高地位B.保证贵族血统的纯正C.防止内部纷争,强化中央集权制度D.解决权位和财产的继承与分配,稳定统治秩序4.西周实行分封制主要是为了()A.建立军事屏障,防止外族入侵B.削弱功臣贵族的势力C.团结同姓诸侯,排斥异姓诸侯D.巩固奴隶制国家政权5.“封建社会”这个概念是近代由西方引入中国的,与古代中国的“封建”有很大不同,下图中所示的唐代柳宗元文章中的“封建论”其主题可能是()A.皇帝继承制B.分封制C.三公九卿制D.郡县制6.据说周公东征以后,“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这里“封建”是指()A.分封诸侯国B.进行封建改革C.实行宗法制D.封建制度7.“九鼎既成,迁于三国。

夏后氏失之,殷人受之;殷人失之,周人受之。

”其中所说的“九鼎”之所以被广泛重视并在夏商周流转,主要因为它是()A.反映民心民意的凭据B.国王祭祀的重要礼器C.青铜工艺水平高的标志D.王朝统治权力的象征8.在中国远古的尧舜禹时期,天下太平,被誉为“大同社会”,自启继承了禹的地位之后,中国就由“大同社会”进入了“小康社会”,下列对此的评价,正确的是()A.由天下为公的公有制社会进入家天下的私有制社会是历史的倒退B.由天下为家进入小康社会是历史的进步C.出现了人剥削人的不合理社会现象,但却是历史的进步D.禹传子启是中国进入了大同社会的标志9. 先秦经典《尚书》多次提到“民主”:“天惟时求民主,乃大降天命于成汤”,意即“上天为民求主,天降大任于成汤,使为民主”。

1.1【同步练习】《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人民)

1.1【同步练习】《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人民)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同步练习本课时制作:南宫中学陈林棉◆基础知识达标一、早期国家1.距今大约年前,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开始迈入早期国家起源的历史阶段,突出标示是的使用、的产生、的成熟、的出现和的初步形成。

2.黄帝、尧、舜等最早的帝王们政治权力的交接通常以的方式实现。

在尧舜之后因治水有功成为最高政治领袖。

二、夏王朝3.禹死后,继承了禹的地位,政治权力由“传贤”演化为“”,“”的制度由此开始,国家成为帝王的私产,王权在一姓中,宗族关系从此成为基本的政治关系。

夏王朝维持了四百余年的统治后为所灭。

三、商王朝4.商王朝的统治历时六百年左右,最后在一战中被领导各部落击败。

数量可观的资料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信仰系统、制度文化和经济生活。

政治特点:①商代贵族以为纽带,实行宗法制,各个宗族都是政治实体。

②权和权的密切结合,一切政治事务都通过占卜来解决。

四、周王朝5.分封制①周武王将和分封于各地,使他们成为诸侯,如周公长子封于,召公之子封于。

后来还封商朝旧贵族微子于。

②诸侯在封国内享有,对周天子定期并提供和。

③分封制有利于,后来由于实力变化,周天子权威逐渐衰弱,诸侯国之间出现的形势。

6.宗法制①实质:分配政治权力,②最大特点:嫡长子继承制。

③内容:周天子以嫡长子世代继承最高执政权力,为天下的大宗,诸侯对天子为小宗,在本国则为大宗。

由于血缘关系的亲疏,形成了“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关系。

④影响: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也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还对此后的中国直至今日的和产生重大影响。

重点难点探究:分封制与宗法制图二:分封方法示意图图一:西周分封形势图图三:分封和等级示意图1.根据图一、二、三,概括归纳西周分封制特点:2.分封制下的诸侯分到了什么?享有什么权利?必须履行什么义务?这说明了当时政治的什么特点?3.你认为分封制有什么缺陷?它对西周政权起到了什么作用?后世的统治者可以仿效西周的分封来治国吗?4.读图四,大宗和小宗是固定不变的吗?说明理由?图四西周宗法制度示意图图五山西洪洞大槐树祭祖大典图六(台湾)蒋孝严抵达桂林祭祖5.参考图五、六并和同学讨论后回答:宗法制有哪些积极和消极影响?分封制血缘纽带里政治制度方面的表现表宗法制图七6.读图七,宗法制与分封制之间有什么关系?(一)基础达标:◆当堂达标训练1.先秦时期的社会管理者通过对节庆时间、场合、仪式的安排等有意或无意地对治下百姓进行管理和教化。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课时练习 高三统编版历史一轮复习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课时练习 高三统编版历史一轮复习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一、选择题1.(2023·四川成都蓉城联考)鲁国为周公封国,周之最亲莫如鲁。

公元前720年,周平王死后未葬,王室派人向鲁国“求赙”。

公元前717年,周境内发生灾荒,王室向鲁国等国“求籴”。

公元前697年,周王室向鲁国“求车”。

这反映了当时( )A.分封宗法,彻底崩溃B.天子式微,礼崩乐坏C.井田瓦解,铁犁牛耕D.私学兴起,百家争鸣2.(2023·湖南长沙新高考适应性考试)西周晚期,某青铜铭文记载,官员牧牛状告他的上司侵吞他5个奴隶,司法官员伯扬父认为牧牛不应当控告自己的上级,最终判决给予牧牛处罚。

这一记载反映了当时( )A.奴隶制度遭到破坏B.贵族体制得到确立C.礼乐制度面临冲击D.司法体制出现漏洞3.据下表可知,西周至东周之初( )西周至东周之初文献的表述主题时间文献的表述主题西周前中期周人的天命、族群及周王朝的发展史西周晚期至东周之初王臣、诸侯的家族史、贵族个人的功业事迹A.君权神授观念趋向瓦解B.世家贵族势力不断壮大C.个人英雄意识逐渐增强D.家族宗法制度持续强化4.(2023·河北保定联考)下表为春秋战国时期一些诸侯国内重要人物的部分主张或改革措施。

人物诸侯国主张或改革措施管仲齐国“以劳受禄”“受禄不过其功”“临事不信于民者,则不可使任大官”乐毅燕国“循法令,顺庶孽者,施及萌隶”“察能而授官”申不害韩国“见功而与赏,因能而受官”“内修政教,外应诸侯”吴起楚国“使封君子孙三世而收爵禄”“明法审令”“砥砺甲兵,以时争利于天下”据此可推知,春秋战国时期( )A.实现国家统一是大势所趋B.法律教化阻碍社会发展C.军功爵禄与法律制度分离D.社会阶层的流动性增强5.(2023·江苏南通四模)周宣王十二年, 鲁武公携长子姬括与少子姬戏至镐京朝觐周宣王。

宣王仅因偏爱姬戏,便一意孤行扶持姬戏登鲁公君位,是为鲁懿公。

懿公九年,姬括之子伯御攻杀懿公自立。

1.1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一课一练(人民版必修一)

1.1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一课一练(人民版必修一)

专题1.1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一课一练(人民版必修一)一、选择题1.读某朝世系示意图,可知该王朝实行的是A.禅让制B.王位世袭制C.宗法制D.嫡长子继承制2.反映我国原始社会最终被奴隶制的国家夏朝所取代的史料是()A.《国语》中记载的“防风后至,禹杀而谬之”B.《越绝书》中记载的“禹穴之时,以铜为兵”C.《左传》中记载的“茫茫禹迹,划为九州”D.《礼记》中记载的“天下为家……大人世及以为礼”3.下图是北京广安门桥北的蓟城纪念柱。

《礼记》载:“武王克殷反商,未及下车,而封黄帝之后于蓟。

”与蓟城建立相关的制度是( )A.禅让制 B.井田制 C.分封制 D.郡县制4.右图反映的是周朝的政治制度及其关系,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宗法制和分封制互为表里B.宗法制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C.通过分封制,建立起森严的等级序列D.整套制度维系奴隶主正常统治,保证了社会性质的平稳转型5.“九鼎既成,迁于三国。

夏后氏失之,殷人受之;殷人失之,周人受之。

”其中所说的“九鼎”之所以被广泛重视并在夏商周流转,主要因为它是( )A.反映民心民意的凭据B.国王祭祀的重要礼器C.青铜工艺水平高的标志D.王朝统治权力的象征6.在商朝有相当多的卜人与巫师与商王共同负责通神事务,几乎每事都要都有要占卜,这表明A.商朝的专制特征明显B.政治上的神权色彩浓厚C.内服与外服制度的和谐D.君权神授与天人咸应7.在判定文明时代出现的具体标志时,有学者将其物化为:(一)以宗庙、宫室为核心的都城的设立;(二)王陵区的存在;(三)青铜礼器与青铜兵器被比较广泛地使用;(四)已能记载语言的文字的应用。

按照此标准,中国文明社会形成的时间最迟不晚于()A.一万年前B.传说中的黄帝时期C.商周时期D.秦汉时期8.史载:“武王克商,先有天下,其兄弟之国十有五人,姬姓之国四十人”。

封武王弟康叔于卫,封成王弟叔虞于晋,封周公子伯禽于鲁,封王室召公奭于燕(当时山东、山西是主要农业区)。

高一历史课时练习: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人民必修

高一历史课时练习: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人民必修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A组(基础题)1.禹死后,他的儿子启夺得王位,禅让制被王位世袭制取代。

下列关于王位世袭制的表述错误的是() A.它取代禅让制是历史发展的必然B.它以专制取代民主是历史的倒退C.王位在一家一姓中传承D.王位可以父子相传或兄终弟及解析: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是历史的进步。

答案:B2.右图是山西太原晋祠(叔虞立国之处),晋国属于()A.功臣封国B.姬姓封国C.商族后裔的封国D.周人恢复的被商灭掉的古国解析:晋国国君叔虞是周成王的弟弟,故B项正确。

答案:B3.《诗经·秦风·无衣》中写道:“岂曰无衣?与子同袍。

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其中,“王”是指() A.周王B.秦王C.西戎首领D.商王解析:《诗经》反映的是西周至春秋中期的历史,此时的王还是周王,他是全天下的大宗,故选择A项。

答案:A4.右图为《大盂鼎》中的金文“宗”。

《说文解字》解释说:“宗,尊祖庙也。

”也就是说,宗法的“宗”的本义是宗庙。

这说明宗法制的纽带是() A.财产B.地域C.信仰D.血缘解析:宗法制依据血缘宗亲关系来分配政治权力。

答案:D5.据《史记》载,武王灭商后“封弟周公旦于曲阜,曰鲁。

”周与鲁的关系是() A.父子B.兄弟C.平等D.大宗与小宗解析:周天子是天下大宗,鲁国国君在自己的封地内是大宗,但相对于周天子来说是小宗,故选D项。

答案:D6.宗法制是西周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请你判断,在西周的封国——鲁国的宗法体系中,处于大宗地位的是()A.周王B.鲁国国君C.卿大夫D.士解析:宗法制按照血缘关系分配政治权力,维护政治联系。

周天子以嫡长子世代继承最高执政权力,为天下大宗。

其余诸子分封为诸侯,诸侯国对于周王室处于附属地位。

诸侯对天子为小宗,在本国则为大宗,其地位也由嫡长子继承。

答案:BB组(能力题)7.右图这件青铜器,内底有铭文120余字。

主要记载了周王将一个贵族分封到某地,并赐其土地、人口和仪仗等情况。

级高一历史课课练: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人民必修

级高一历史课课练: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人民必修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一、基础训练1.《三字经》写道:“周武王,始诛纣。

八百载,最长久。

”这说明()A.周朝政治文化的稳定性和延续性B.周天子的权威逐渐削弱C.周朝政治文化的僵化D.周武王统治了八百年2.西周宗法制的最大特点是()A.嫡长子继承制 B.父系家长制C.分封制 D.等级制3.由于血缘关系的亲疏不同,西周贵族集团形成的宗法等级序列应该是()A.周王——卿——诸侯——士B.周王——诸侯——卿大夫——士C.周王——诸侯——士——大夫D.周王——大夫——士——卿4.对西周宗法制度的理解不正确的是()A.分封制是宗法制度在政治制方面的体现B.长子继承制是宗法制度最大的特点C.按照血缘关系的亲疏建立起森严的等级制度D.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5.《说文解字》解释说:“宗,尊祖庙也。

”也就是说,宗法的“宗”的本义是宗庙。

这说明宗法制以什么为纽带?()A.财产B.地域C.信仰D.血缘6.禹的儿子启在禹死后继承了禹的地位,出现“天下为家”的局面不是..()A.私有制发展的结果B.阶级对立的产物C.历史的进步D.巩固部落联盟的需要7.商代统治者凡事都要通过占卜予以决定。

这一现象说明我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一大特点是()A.以血缘关系为纽带B.神权与王权的密切结合C.权力高度集中于商王手中D.决策体现原始民主色彩8.据说周公东征以后,“封建亲戚,以蕃屏周”。

其中的“封建”指的是()A.实行分封制B.进行封建改革C.实行宗法制D.任人唯亲9.西周实行分封制是为了()A.防止外族入侵B.削弱贵族权力C.排斥异性贵族D.巩固国家政权10.周朝分封制下不能得到分封的是()A.王族B.功臣C.奴隶D.先代贵族二、能力提升11.观察下面的示意图,回答问题。

⑴上面的示意图反映的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是。

⑵这一政治制度的最大特点是。

⑶分析其实质和作用。

12、阅读材料材料一(西周)天子适诸侯,日巡狩;诸侯朝于天子,日述职。

最新高一历史人民版必修1训练:1.1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Word版含解析

最新高一历史人民版必修1训练:1.1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Word版含解析

一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一、选择题1.右图是夏朝的启,下面对其取得王位的认识不正确的是()A.“家天下”变为了“公天下”B.王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C.是历史的进步D.宗族关系从此成为基本的政治关系解析:在禹之前实行的是禅让制,禹死后,其儿子启继承了王位,王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政治权力由“传贤”变为“传子”,“公天下”变为了“家天下”。

故A项符合题意。

答案:A2.“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后礼。

”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A.商朝人对鬼神非常怀疑B.商朝统治者的思想观念以神为主C.商朝神权色彩浓重D.说明了神在商朝地位的至高无上解析:商代政治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神权和王权的密切结合,商王朝的一切政治事务都通过占卜进行决策。

由此可见,人们对神有着无比的崇拜,而不是怀疑。

答案:A3.假设甲、乙、丙、丁四位同学回到商周时代,请判断哪位同学被分封为诸侯的可能性最小()A.甲同学成为商朝末年的贵族,带兵抵抗周部落进攻B.乙同学做了商朝末年的平民,才能、人品俱佳C.丙同学带兵攻打商纣王,立下汗马功劳D.丁同学成了西周王族成员,整日无所事事解析:西周分封制下分封的对象主要是先代帝王的后代、功臣和王族成员,而平民不在受封之列,故乙同学被封为诸侯的可能性最小,正确选项为B项。

答案:B4.“武王克商,光有天下,兄弟之国十有五人,姬姓之国四十人。

”这说明西周分封制的主要对象是()A.先代贵族的后代B.功臣C.王族D.少数民族首领解析:西周初年分封的诸侯,大多数是同姓子弟,即王族,他们多被分封到富庶地区和战略要地。

答案:C5.香港特别行政区中学历史教材《新理论中国历史·中四上》提道:“在封建制度下,周天子具有‘一尊’的统治地位,诸侯必须服从天子的命令。

”这里的“封建制度”在我们现行历史教材中的提法是()A.分封制B.郡县制C.君主专制制度D.中央集权制度解析:在我国古代把分封制称作“封建”,“封建亲戚,以藩屏周”就是西周采取分封制的目的。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分四课相对练习及答案详解)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分四课相对练习及答案详解)

第1课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一、夏商政治形式1.早期国家的出现:距今大约五千年前,随着__________的发展,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开始迈入早期国家起源的历史阶段。

2.夏的概况及政治特色(1)概况:公元前________年夏禹建立夏朝,存在了400多年。

(2)政治制度:确立了“家天下”的______________,宗族关系为基本的政治关系。

3.商的概况及政治特色(1)概况:公元前________年,商灭夏,汤建立商朝,后来存在了600多年,丰富的甲骨文反映了商朝的历史。

(2)政治特点:商代贵族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实行________;神权与王权紧密结合。

二、西周分封制1.分封的背景:武王伐纣,商朝灭亡。

2.分封的实行(1)分封对象:周武王的子弟、功臣及先代贵族。

(2)主要诸侯国:姬姓贵族有燕、____等国,功臣有________等,先代贵族有微子的宋国等。

(3)诸侯的权利与义务:诸侯在封国内享有______________,对周天子定期朝贡并提供军赋和力役。

3.分封制的影响一方面,扩大了________的影响,有利于稳定当时的政治秩序;另一方面,随着实力的变化,诸侯国之间出现强国兼并弱国的形势,使周天子的权威逐渐削弱。

三、西周宗法制1.特点:按照血缘关系分配政治权力,维护政治联系;以______________为核心。

2.大宗与小宗(1)内容:周天子为天下的大宗,诸侯对天子为小宗,诸侯在本国内为大宗,其地位由嫡长子继承。

从诸侯到卿大夫,从卿大夫到士,也形成同样的大宗与小宗关系。

(2)作用:形成“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的宗法等级。

3.影响(1)宗法制对中国__________产生了重大影响。

(2)直至今日,其内涵仍体现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和观念中。

知识点一夏商政治形式1.下图是中国古代一位治水的英雄,下列关于他的表述,正确的是()①传说中的人物②建立了夏朝③主要活动在黄河流域④因是舜的长子而成为最高政治领袖A.①②④B.①③C.①②③D.①④2.下列有关商朝的神权色彩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反映了社会生产力的低下B.商王通过占卜以主宰国政C.主要表现形式是占卜、祭祀D.“人牲”是商王用来祭祀天神的知识点二西周分封制3.据说周公东征以后,“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基础练习
(时间:25分钟分值:30分)
A组(基础题)
1.商代统治者凡事都要通过占卜决定。

这一现象说明我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A.以血缘关系为纽带
B.神权与王权的密切结合
C.权力高度集中于商王手中
D.决策体现原始民主色彩
2.西周分封制在中国历史上影响深远。

下列省、自治区中,其简称源自西周封国国名的是()。

A.河南、河北
B.湖南、湖北
C.山东、山西
D.广东、广西
3.周公东征以后,“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关于分封制的表述,最准确的一项是()。

A.反映了中央对地方的直接管辖
B.以血缘关系为纽带是分封制的突出特点
C.反映了诸侯之间的经济关系
D.体现了嫡长子继承制是分封制的核心
4.坐落在北京天安门东侧的今北京市劳动人民文化宫,
曾经是明清两代皇帝供奉和祭祀祖先的地方,这种
对列祖列宗的膜拜,源于我国古代的()。

A.分封制
B.宗法制
C.皇帝制度
D.王位世袭制
5.历史典故“烽火戏诸侯”中,诸侯因义务所在,蜂
拥而至勤王。

这一典故是下列哪一政治制度的反映
()。

A.宗法制
B.分封制
C.禅让制
D.王位世袭制
6.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中国人的姓总是位于个人的名字之前,而不像西方那样,位于个人的名字之后。

”从上述中国人重视姓氏这一现象中可以看出()。

A.男尊女卑思想严重
B.家族宗法观念浓厚
C.个人名利色彩鲜明
D.聚族而居思想根深蒂固
B组(能力题)
7.中国古代政治权力由“传贤”演化为“传子”()。

A.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
B.是历史的大倒退
C.标志着早期国家形成
D.阻碍了社会进步
8.华东师大历史学教授王家范在论及中国历史上的“郡县”和“封建”时说:“集权和分权是必难避开的两极,相反而相成……若仅执其一端,必偏执僵
硬而丧失生机活力。

”据此,作者认为()。

A.“郡县”优于“封建”
B.“郡县”和“封建”都有其合理性
C.“封建”优于“郡县”
D.“郡县”和“封建”矛盾无法调和
9.课堂上老师向同学们展示了《西周宗法制度示意图》,要求同学们依据表中信息去做些推论。

有四位同学做出了如下四种推论,其中有违史实的是()。

西周宗法制度示意图
A.宗法制度下统治阶级内部政治等级尊卑有序
B.用嫡长子继承制解决统治者的权力继承问题
C.西周宗法制下女性不享有各阶层的继承权
D.受封者在各自受封区域内享有土地所有权
10.“西周宗法制与分封制关系示意图(右)”体现了
我国早期政治制度的显著特征是()。

①权力的高度集中②王权与神权相结合③
严格的等级差别④以血缘关系为纽带
A.①③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1.(1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荀子·儒效篇》记载:“(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

”下面是根据这一资料设计的示意图
材料二下图是大宗、小宗示意图
(1)根据材料一,你认为西周在分封对象上有什么突出特点?举出几个这样的
封国。

(3分)
(2)材料二反映出西周的宗法制有哪些特点?(3分)
(3)你认为后世统治者能否仿效西周的宗法制分封制治国?说明理由。

(4分)
参考答案
1.B
解析商王通过占卜理解天命,借助这种手段主宰国政,这体现出神权与王
权的密切结合。

2.C
解析解题关键是知道各省简称,熟悉西周封国,即可解答。

西周分封的诸
侯国主要有鲁、齐、燕、卫、宋、晋等,选项中各省的简称依次是:(豫、冀)、(湘、鄂)、(鲁、晋)、(粤、桂)。

3.B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分析能力。

分封制与宗法制互为表里,以血缘关系为纽
带是分封制的突出特点,但嫡长子继承制不是分封制的核心,故选B项,排除D项。

分封制下,中央对地方不能进行直接管辖,排除A项。

C项与分封制无关,排除。

4.B
解析宗法制是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确立起来的,逐步形成对祖宗的顶礼膜拜。

5.B
解析分封制下各诸侯国必须对周王承担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和
朝觐述职的义务。

周幽王正是利用这一点而“烽火戏诸侯”。

6.B
解析姓氏和血脉、家族相联在一起,中国人将姓置于个人名字之前反映出
家族宗法观念浓厚。

7.A
解析政治制度的变迁是社会经济发展变化的产物。

中国社会由公有制向私
有制的转化,是历史的进步,这个变化导致了古代政治权力由“传贤”演化
为“传子”的变化。

8.B
解析根据题干,“郡县”和“封建”及“若仅执其一端,必偏执僵硬而丧失
生机活力”,说明两者之间相反而相成,具有合理性。

9.D
解析题干所示示意图表明天子、诸侯、大夫、士四者等级制度森严,尊卑
有序。

示意图中“大宗”、“嫡长子”显示天子、诸侯、大夫均依据嫡长子继
承制来解决权力地位的继承问题即各自嫡长子为大宗继承各自的权力地位,
其余诸子为小宗被分封于下一等级之下。

在这继承与被分封的过程中全部局
限于统治阶层的儿子之内,其女儿等皆被排除在外。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表明当时全国的土地都归周天子为代表的国家所有。

受封者仅仅局限于经营
权,其土地性质并未随着分封的进行而有任何改变,故受封者并不享有其封
地的所有权。

可见A、B、C三项均可从材料中推导出来且符合史实,D项推论有违史实,故符合题意的答案为D项。

10.C
解析西周分封制的存在说明我国早期政治制度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
①说法错误;②王权与神权相结合,主要体现在祭祀制度上,在图片中没有
体现出来。

11.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分封制和宗法制的掌握和理解。

第(1)问,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第(2)问,注意归纳宗法制的特点;第(3)问是开放性问题,言之有理即可。

主要从分封制与宗法制不利于中央集权的角度考虑。

答案(1)同姓亲族是分封的主体。

晋、鲁、卫、燕等。

(2)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大宗和小宗有相对性;血缘纽带与政治关系相结合,形成森严的社会等级;大宗和小宗既是家庭等级关系,也是政治隶属关
系,“国”“家”密切结合。

(3)不能以宗法制分封制治国。

分封制度下,诸侯国有相对大的独立性,便于其实力发展,不利于中央集权的巩固;以血缘关系为基础也不能保持长久的
政治关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