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感觉、运动及言语的发育
学前儿童言语的发展ppt课件
![学前儿童言语的发展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ac9ba189d4bbfd0a79563c1ec5da50e2524dd1f6.png)
模仿发音
儿童通过模仿周围人的发 音,逐渐学会发出更多的 音节和单词。
理解语言
儿童开始理解简单的语言 指令,并能够根据指令做 出相应的动作或反应。
言语发生阶段和使用更多的单 词和短语。
简单句子
儿童开始能够说出简单的 句子,表达自己的意思和 需求。
语法结构
儿童逐渐掌握基本的语法 结构,如主语、谓语、宾 语等,并能够运用这些结 构进行简单的交流。
提出促进学前儿童言 语发展的策略和建议
分析影响学前儿童言 语发展的因素
言语发展的重要性
言语是儿童认知和社会性发展的基础
言语发展是评估儿童发展水平的重要 指标之一
言语发展对儿童未来的学习和生活具 有重要影响
PART 02
学前儿童言语发展的阶段
REPORTING
前言语阶段
01
02
03
简单发音
儿童开始发出简单的元音 和辅音,如“啊”、“咿” 等。
语音的发展
语音辨别能力的发展
01
学前儿童逐渐能够辨别不同的语音,包括音素、音调和语音组
合等。
发音能力的发展
02
随着年龄的增长,学前儿童的发音器官逐渐成熟,发音能力不
断提高,能够发出更加清晰、准确的语音。
语音意识的形成
03
学前儿童开始意识到语音的存在,能够理解和运用语音规则,
如押韵、音节等。
词汇的发展
进儿童言语发展。
同伴交往
与同龄伙伴的交往有助于儿童 学习新的词汇和表达方式,提
高他们的言语水平。
文化背景
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语言环境对 儿童言语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包括语言习惯、表达方式等。
PART 05
学前儿童言语发展中存在 的问题
学前儿童的运动发展
![学前儿童的运动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0f2510b6900ef12d2af90242a8956bec0975a5a1.png)
学前儿童的运动发展学前儿童的运动发展是儿童身心发展中的重要方面。
通过运动,儿童能够锻炼身体、提高协调能力、促进社交交往以及培养自信心等。
本文将从动作发展、重要性和促进运动发展的方法等方面探讨学前儿童的运动发展。
一、动作发展学前儿童的动作发展可以分为大运动和小运动两个方面。
大运动即全身肌肉的协调运动,小运动则是指手指肌肉的精细运动。
在2-3岁时,儿童开始表现出步态稳定,可以跑跳等动作。
到了4-5岁时,他们能够熟练地进行跑、跳、爬、滑、抓握等动作,并且逐渐提高协调性和敏捷性。
二、运动发展的重要性学前儿童的运动发展对于整体身心发展非常重要。
首先,运动可以促进儿童的身体健康。
通过运动锻炼,儿童能够增强肌肉力量,提高心肺功能,预防肥胖和一些慢性疾病的发生。
其次,运动可以帮助儿童发展协调能力。
通过各种动作的练习,可以提高儿童的平衡、灵活性和空间感知能力。
再次,运动有助于促进儿童社交交往。
在运动中,儿童可以与其他儿童互动,培养友谊和团队合作精神。
此外,运动还可以培养儿童的自信心和积极性,促进他们的身心发展。
三、促进运动发展的方法为了促进学前儿童的运动发展,以下是一些方法建议:1. 提供适宜的运动环境:为学前儿童提供安全、开放、刺激的运动环境。
这包括室内和室外场地的设置,可以有各种各样的器械和玩具供儿童使用。
2. 鼓励各类运动活动:学前儿童的运动发展可以通过各种各样的体育游戏和活动来实现。
例如,儿童可以进行跑步、跳跃、爬行、跳绳等活动,以及球类运动、水上活动等。
3. 多样性的游戏体验:提供多样性的游戏体验,让儿童在游戏中可以运动、欢笑和交流。
这可以通过创意游戏、角色扮演、音乐和舞蹈等方式实现。
4. 父母的参与和激励:父母在儿童运动发展中的参与和激励是至关重要的。
他们可以陪伴孩子一起运动、玩耍,鼓励他们尝试新的运动技能,给予肯定和鼓励。
5. 持续的监督和指导:在学前儿童的运动发展中,持续的监督和指导是必要的。
成人应该在儿童运动时给予关注和指导,确保他们的安全,并帮助他们逐渐提高运动技能。
学前儿童语言学习的意义和语言发展的条件【育儿知识】
![学前儿童语言学习的意义和语言发展的条件【育儿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c3eced53cc1755270722086c.png)
学前儿童语言学习的意义和语言发展的条件注:本文经过精心编辑,部分内容来源网络,如有疑议,请联系我们处理。
学前儿童语言学习的意义和语言发展的条件一、学前儿童语言学习的意义(一)学前期是人类语言发展的关键期儿童心理的研究成果和长期的教育实践已经证明,婴幼儿期是人的一生中掌握语言最迅速的时期,也是最关键的时期。
在这一时期,婴幼儿的听觉和言语器官的发育逐渐完善,正确发出全部语音的条件已经具备,三四岁时发音机制已开始定型,以后再发别的音,就容易有口音。
一个人在婴幼儿期没有掌握正确的发音,以后进行补偿教育就困难多了。
婴幼儿在掌握词汇方面,由3岁的8001000左右个词,发展到6岁的30004000左右个词。
在掌握语法方面,由掌握简单陈述句的语法形式,发展到掌握多种句式并列句及主从复合句等)的语法形式。
在正确教育下,幼儿入学前就能自如地运用口语表达自己的见闻、愿望、情感等。
如果婴幼儿在发展语言的关键期,没有条件学习口语,以后就不能真正学会说话。
众所周知,7岁狼孩回到人类社会后,开始学习说话,经几年的训练,只记住四五个单词。
这个实例说明,婴幼儿语言的发展如错过了时机是难以弥补的。
因此,学前期的语言教育在家庭和幼儿园中,应该处于举足轻重的位置,其成果对人的一生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二)学前期语言教育可以促进婴幼儿认识能力的发展语言在人的认识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因为婴幼儿在掌握语言之前,要认识一个物体的特征,必须对该物体的各部分和各个特征逐一进行详细的感知,他们用手摸,抓起来玩弄着看,放进嘴里咬,甚至把东西拆了,而当他们掌握了语言以后,情况就不同了。
成人在带领婴幼儿观察周围世界、传授知识技能、解释行为规则时,都将伴随语言。
语言的参与,将使婴幼儿的认识过程发生质的变化,语言可以在以下几方面起作用:用词命名:即把所认识事物的名称、形态、习性等用词叫出来。
如带幼儿认识公鸡时,不仅能叫出公鸡(名称),而且还能说出公鸡头上有红色鸡冠,嘴是尖尖的,身上有漂亮的羽毛,尾巴是向上翘并向下弯的,有两条长长的腿(外部特征)。
儿童发展心理学教案-第六章 学前儿童感知觉的发展
![儿童发展心理学教案-第六章 学前儿童感知觉的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b31e3b11b307e87101f69691.png)
第六章学前儿童感知觉的发展主要问题:1.感知觉在儿童心理发展中的意义;2.学前儿童感觉的发展;3.学前儿童知觉的发展;4.促进儿童感知觉发展的因素。
从这一章起,我们开始进入学前儿童认知发展部分的学习。
正式学习之前,我们先来弄清“认知”和“认知发展”这两个概念。
认知,是人的全部认识过程及其品质的总称。
它包括感知觉、记忆、思维、想象和言语等方面。
由于人对客观事物(自然、社会、人)的特征和性质、事物之间的关系和联系、以及它们对人类及自身的意义的认识都是依靠认知活动来完成的,因此,它在人的整个心理活动中占据十分重要的位置。
认知发展,是指人一生中认识活动的变化。
在学前心理学中,具体是指学龄前儿童的认知结构和认知能力的形成及其随年龄增长而发生的规律性变化。
所谓认知结构的变化,指的是构成儿童认知活动整体的各种成分(如感知觉、记忆、思维等)在整体结构中的地位及其相互关系的变化;所谓认知能力 (即智力)的变化,则是指儿童认识活动各方面的“能力特质”的发展规律,以及年龄特征和个体差异的形成。
第一节感知觉在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中的意义人对事物的认识是从感知开始的,感知是认知活动的开端。
如果用信息加工论的观点来看待整个认知过程,那么,“认识自感知始”这一点,就变得更加清晰。
信息加工理论把人的认知过程看作是一个信息的接受(输入)、编码、储存、提取(输出)和使用的过程,有点像计算机的整套运作程序。
在这个程序中,信息的输入是第二个环节。
而人接受信息是靠感觉和知觉来进行的。
如果没有感知觉这个联系大脑和客观现实的通道,“心理”就会为成一片荒宪'的沙漠、一个沉寂的死港。
感知觉在学前儿童的心理发展中有什么特殊的意义和作用呢?一、感知觉是人生最早出现的认识过程,是其它认识过程的基础 "感知觉属于心理活动中较低级的形式。
尤其是感觉,它仅仅是身体内部或外部某种刺激的物理或化学的能量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进而经传入神经系统传递到大脑而产生的一种单一的心理映象。
学前儿童发展,讲义第八章 学前儿童言语的发展
![学前儿童发展,讲义第八章 学前儿童言语的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64bfc199a417866fb94a8e7a.png)
学前儿童发展(课程代码:12340)第八章学前儿童言语的发展本章主要内容第一节言语在学前儿童发展中的作用第二节学前儿童言语获得的理论第三节学前儿童言语获得的发生、发展趋势及阶段第四节学前儿童言语内容的发展第五节学前儿童言语形式的发展第一节言语在学前儿童发展中的作用言语指的是个体使用语言的过程,是理解他人和自身运用语言的过程。
言语和语言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
言语主要包括两个过程:其一,感知和理解过程,也就是对言语的接受,比如听、看和听懂、看懂等;其二,发出语言,也就是说、写。
一、交际功能言语是儿童与他人交往的主要途径。
在言语发生的准备阶段,儿童主要依靠肢体动作、手势及表情等“肢体语言”与他人交流。
进人幼儿期,即3-6岁,儿童的连贯性言语、陈述性言语开始逐渐发展。
二、概括功能言语的概括功能对儿童的发展有着重要作用。
言语的概括功能有如下五个作用:(1)儿童能够用词表达所感知的事物及其特性,如此一来,感知便成为可理解的事物,进而使儿童更易认识事物的特性。
(2) 能够帮助儿童慨括同类事物的属性,从而使其了解、认识到事物的共同特征。
(3)便于儿童对事物间的特征进行比较,从而帮助其认识事物间的差别。
(4)有助于儿童区分事物的本质特征和从属特征。
(5)帮助儿童根据已知事物的特征了解和认识未知的同类事物。
三、调节功能言语对儿童的心理话动和行为有调节功能,儿童的心理调节功能因此逐渐形成。
第二节学前儿童言语获得的理论一、环境论(一)模仿说模仿说因其模仿程度的不同分为机械模仿和选择性模仿。
机械模仿说由奥尔波特提出,流行于20世纪20-50 年代,它强调幼儿学习语言是对成人的简单翻版,幼儿在这一过程中完全是机械被动的接受者。
选择性模仿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幼儿言语获得的原因。
(二)强化说强化说的代表人物是斯金纳。
强化说强调提供正确的语言范式和强化对幼儿言语获得的积极作用。
环境论认为,人类语言的发展是一系外刺激反应的连锁和结合。
第三章 学前儿童的感知觉和注意
![第三章 学前儿童的感知觉和注意](https://img.taocdn.com/s3/m/f65b7f03bb4cf7ec4bfed035.png)
幼儿中期:圆形、正方形、三角形、长方形、半圆、 梯形
幼儿晚期:圆形、正方形、三角形、长方形、半圆、 梯形、在成人的帮助下可以认识菱形、平行四边形、 椭圆
3.大小知觉的发展趋势: 3.1大小知觉的发展特点
6个月前的婴儿,已能辨别大小 2岁半至3岁孩子,已能按语言指示拿出大皮球或者小皮球 3岁以后,判断大小的精确度有所提高 3.2大小知觉的发展趋势 2岁半—3岁是孩子判别平面图形大小能力急剧发展的阶段 4—5岁幼儿在判别立体实物的大小时,要借助触摸才能确定 6—7岁幼儿借助于经验可以单凭视觉判定立体实物的大小
影响知觉理解性的因素:知识经验 、受语言指导的影响
(四)知觉的恒常性
当知觉条件发生变化时,知觉的印象仍然保持相 对不变,这就是知觉的恒常性。包括大小恒常 、形状恒常、亮度(明度)恒常、颜色恒常。
(1)形状恒常性:当我们从不同角度观察同一物体时 ,物体在视网膜上投射的形状是不断变化的,但我们知 觉到的物体形状并没有显出很大变化。
感觉种类
绝对感觉阈限
视觉
看到晴朗夜空下30英尺外的一支烛光
听觉
安静环境下听到20英尺以外表的滴答声
味觉 嗅觉 触觉
可尝出两加仑水中加入1茶匙糖的甜味 闻到散布于3居室一滴香水的气味 感觉从1厘米高处落到脸颊上蜜蜂的翅膀
感觉的种类 外部感觉
感觉
视觉 听觉 味觉 嗅觉 肤觉
内部感觉
运动觉 平衡觉 机体觉
包括形状知觉、大小知觉、方位知觉、以 及深度知觉等。
(1)形状知觉
形状知觉是依靠视觉、触摸觉和动觉来进行的。人对物体形状
的知觉具有相当稳定的恒常性。只要你以前对某种物体比较熟 悉,无论从什么角度去知觉它,都不容易出现差错。
学前儿童言语的发展习题及答案
![学前儿童言语的发展习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2f4cb151876fb84ae45c3b3567ec102de2bddf2e.png)
学前儿童言语的发展习题及答案言语是人类社交和交流的重要工具,而儿童的言语发展对于他们的认知、社交和情感发展也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为了帮助家长和教育工作者更好地了解学前儿童言语的发展,本文将提供一些习题及答案,以便大家能更好地促进儿童的言语发展。
习题一:简述儿童言语发展的三个阶段,并列举每个阶段的特征。
答案一:儿童言语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前语言期、早期语言期和语言爆发期。
1. 前语言期:一般从出生到12个月左右。
特征包括:婴儿开始通过哭声、表情和姿势等非语言方式与人沟通;6个月左右开始发出一些元音和辅音的音节;9个月左右开始发出一些类似“咿呀”、“啊啊”之类的“假词”。
2. 早期语言期:大约从12个月到24个月。
特征包括:儿童开始使用一些简单的词语,如“妈妈”、“爸爸”等;15个月左右开始使用简单的短语,如“给我”、“拜拜”等;18个月左右开始进行简单的“对话”。
3. 语言爆发期:大约从24个月开始。
特征包括:儿童开始迅速学习新的词汇,平均每天3个新词左右;使用的句子逐渐变长和复杂;开始将词语组合成句子来进行表达;开始理解和使用一些基本的语法规则。
习题二:描述儿童语音发展的特点,并解释其中的原因。
答案二:儿童语音发展的特点包括:发音不准确、声音模仿、语音规则的逐渐掌握。
1. 发音不准确:儿童在学习语言发音时,因为面部肌肉的发育尚未完善,技能掌握不熟练,所以常常出现一些发音错误,如将/r/音发作/l/音等。
随着年龄的增长和语言发展的进步,这些发音误差会逐渐减少。
2. 声音模仿: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儿童常常通过模仿他人的语音来学习正确的发音。
他们会观察和听取成人的语音,并尝试模仿。
这种模仿能力是儿童语言学习的重要一环。
3. 语音规则的逐渐掌握:儿童会逐渐学会区分母音和辅音、发现和掌握语音规则,如发音的连读和音调变化等。
这是他们逐步提高语音表达能力的关键。
习题三:解释语言发展的社会和情感影响因素,并给出例子。
第十二章 学前儿童言语的发展
![第十二章 学前儿童言语的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1f716e006c85ec3a87c2c54b.png)
幼儿园教育代优的于优其点 他。 儿研 童究 ,显 这示 也, 是入 从园 另早 一的 个儿 侧童 面语 反言 映发 了展 学好 龄,前园的岭语长言的发儿展童受语幼言儿发园展教也育
的影响。
言语训练从0岁开始
年龄 1-2个月 4 个月 6 个月 10 个 月 1岁 1岁3个月 1岁6个月
1岁9个月
2岁
• 表现:说出词的准备,包括发出语音和说出最初的词。理 解词的准备,包括语音直觉和对语词的理解。
勒纳伯格的关键期理论中0-1岁儿童语言发展
实足年龄
4周 12 周
16 周 20 周
6个月 8个月 10 个 月
12 个 月
会辨认照顾着的声音
语言发展
比8周时啼哭显著减少;向他说话和点头是微笑,睡者发出通常称为喔 啊声的长而尖的声音,其性质与原因相似,音调又抑扬;这种喔啊声可 持续15-20秒。 对人说话声音反应更明确了;转动头;眼睛似乎哉寻找说话声者;有时 发出一些笑声。
汇量几乎达到成人的水平,为2583;
• 3~5是儿童语言发展的重要时期,应当重视语言 能力的早期培养;
• 二、词类的扩大
• (一)学前儿童掌握各类词的顺序
最先掌握实词,然后是虚词; 其中实词掌握的顺序为
名词
动词
形容词
对于其它实词如副词、代词、数词掌握较晚,儿童对虚词如连词、介 词、语气词等等掌握也较晚
2岁3个月 2岁6个月
语言发展 会辨认照顾着的声音 会看说话者的嘴形 发出声音 懂得词语有含义 说出有意图的词语 会说儿语、拟声词 知道东西都有名字
给妈妈的建议 辨别哭声,给予充满爱意的悉心照顾 说话时让孩子看到嘴形,每次照料时多对孩子说话。 多说应答性的话,缓慢地重复常用的词句。 让孩子多听大人说话,边看图画边对孩子讲。 补充孩子想要表达的语词。 慢慢地扩充语词 仔细听孩子想说的话,用浅显易懂的语词对幼儿说话。
学前儿童身体发育特点
![学前儿童身体发育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bd68184377c66137ee06eff9aef8941ea76e4bb6.png)
学前儿童身体发育特点学前儿童是指3-6岁的儿童,这个阶段是儿童身体发育最为迅速的时期。
在学前儿童的身体发育过程中,有许多特点值得关注。
本文将从体重、身高、运动能力和感官发展等方面来介绍学前儿童身体发育的特点。
首先,学前儿童的体重和身高在这个阶段呈现出明显的增长趋势。
在出生后的第一年,婴儿的体重和身高增长最为迅速,然后在学前儿童时期保持相对稳定的增长速度。
在3-6岁期间,学前儿童的体重和身高平均每年增长约为2.5-3公斤和7-9厘米。
这种增长速度远远超过了儿童其他阶段的增长速度,显示出学前儿童身体发育的迅速和显著。
其次,学前儿童的运动能力也在这个阶段得到了显著的发展。
学前儿童的运动能力是通过日常活动和体育锻炼来逐渐培养和发展的。
他们能够进行简单的跑、跳、爬、滑等基本运动动作,并能够掌握一些复杂的运动技能,如踢球、游泳等。
此外,学前儿童的运动能力还与他们的平衡能力、灵活性、协调性等因素密切相关。
通过适当的体育锻炼和游戏活动,可以促进学前儿童的运动能力发展。
另外,学前儿童的感官发展也在这个阶段取得了重大的进展。
学前儿童的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和嗅觉等感官能力在这个阶段逐渐发展和成熟。
他们能够通过观察、聆听、触摸、尝试等方式来感知和认知外界的事物。
学前儿童的感官发展对他们的学习和生活至关重要,因为他们通过感官来获取信息、认识世界、探索新事物。
为了促进学前儿童的感官发展,可以提供丰富多样的感官刺激,如触摸玩具、听音乐、观看图画书等。
此外,学前儿童的身体发育还表现出一些个体差异。
每个学前儿童的身体发育速度和能力都有所不同。
有些儿童可能在体重和身高方面稍显超前,而有些儿童可能稍显滞后。
这些个体差异与儿童的遗传、营养、环境等因素密切相关。
在儿童的身体发育过程中,家长和教育者应该关注儿童的身体健康和营养状况,提供适当的营养和运动,以促进他们的身体发育和健康成长。
总的来说,学前儿童的身体发育特点包括体重和身高的迅速增长、运动能力的发展和感官发展的进步。
学前心理学(复习资料)学前儿童言语地发展
![学前心理学(复习资料)学前儿童言语地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022b2102102de2bd97058809.png)
学前小孩语言的发展语言、语言;学前小孩语言发生发展的趋势;前语言阶段;语言发生阶段;基本掌握口语阶段;语言的形成;语音模拟发展的阶段;语音发展的序次,掌握语音的特点和难点;语音意识的发生;词汇数量的增加;词类的扩大;词义的深入;不相同词类词义的掌握;句型的发展;语句结构的变化;句子含词量的增加;语法意识的出现;对话语言的发展和独自语言的发生;情境语言的发展和连结语言的发生;表达逻辑性的发展;掌握语言表情技巧;语言交际功能的发展;语言概括和调治功能的发展;内部语言的发生发展;学前小孩识字的特点;学前小孩的阅读准备;学前小孩的书写准备;激发语言交往的需要;讲究教法;激励语言创立性。
第一节学前小孩语言的发生和发展阶段一、语言的看法1.语言即个人使用语言的过程,包括理解别人运用的和自己运用语言的过程。
经过语言活动互相交往,沟通思想。
小孩语言的发展,第一表现在掌握语言的能力不断地提高,能够越来越完满地运用语言来和别人交往。
2.语言是社会现象,是人类特有的沟通工具,是沟通的双方共同使用的。
每个民族都有其共同的语言,是社会历史的产物。
3.语言活动依靠语言作为工具进行,小孩掌握语言的水平影响语言活动水平;语言是在人们的语言沟通活动中产生发展的,某种语言不再被人的语言活动所使用,就会消失,若是小孩无语言活动机遇,也就不能够掌握语言。
二、学前小孩语言发生发展的趋势语言活动包括:1.对语言的接受,即感知、理解过程;2.发出语言,即说或写。
这两种过程,不相同步。
其趋势是:1.语音知觉发展在先,正确语音发展在后;2.理解语言发生发展在先,语言表达发生发展在后。
三、学前小孩语言发生发展的阶段( 一) 前语言阶段 ( 生后第一年 )1.语言发生的准备:(1)说出词的准备,包括发出语音和说出最初的词;(2)理解词的准备,包括语音鉴识和对语词的理解。
2.前语言阶段的三个小阶段:(1)简单发音阶段 (0 ~3 个月 ) ;(2)连续音节阶段 (4 ~8 个月 ) ;(3)学话萌芽阶段 (9 ~12 个月 ) 。
学前心理学学前儿童言语发展概述
![学前心理学学前儿童言语发展概述](https://img.taocdn.com/s3/m/69afba47482fb4daa48d4b5c.png)
言语概述
三、言语在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作用
(二)对学前儿童的 社会化有重要作用
2.调控认知活动
学前儿童的社会化就是学前儿童在一定的条件下逐渐掌握社会规范,正 确处理人际关系,妥善自治,从而适应社会生活的心理发展过程。在会说话 之前,儿童会通过各种方式引起周围的人对他的关注,如用哭喊来表示饥饿、 疼痛、不满或抗议等生理和心理上的需求,但是这种表达方式常常不能被成 人完全理解,以至于他们的需求也不能得到很好的满足。
学前儿童言语的发展阶段
一、0—3岁儿童言语的发生和形成
(一)0―1岁儿童言 语的发生
1.反射性发声阶段
反射性发声主要是指新生儿由于生理需要或环境刺激而引起的对身体 不适的一种自然的反射活动,以哭喊反射为主。这一现象主要发生在0―3 个月大的婴儿身上。其中,落地哭是婴儿的第一次发音,表明发音器官为 语音的发生做好了基本的物质准备。
学前儿童言语的发展阶段
一、0—3岁儿童言语的发生和形成
(一)0―1岁儿童言 语的发生
3.学话萌芽阶段
学话萌芽阶段又称为语言的发生阶段, 主要发生在儿童出生9个月至1岁时,此时儿 童的发声开始和具体的对象联系起来。例如, 在看见爸爸妈妈或其他亲人时,发出“baba”“ma-ma”等声音;听到汽车的声音时, 发出“wu-wu”“du-du”的声音。与此同时, 他们还能执行成人简单的指令,如成人说: “跟爸爸再见!”儿童就会挥挥小手,表明 这一时期的儿童对某种“交际信号”已经有 了比较稳定和牢固的印象。
学前儿童言语发展ppt课件
![学前儿童言语发展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36997b00e55c3b3567ec102de2bd960591c6d910.png)
个案分析
案例介绍
01
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学前儿童言语发展案例,介绍其基本情况和
主要问题。
评估结果
02
展示对该儿童的言语发展评估结果,包括其言语能力、词汇量、
语法等方面的表现。
干预过程与效果
03
详细描述对该儿童采取的干预措施及其实施过程,并展示干预
对话能力
学前儿童能够与他人进行简单的对话, 并逐渐学会在对话中表达自己的观点 和想法。
03
影响学前儿童言语
发展的因素
遗传因素
家族语言背景
家庭语言环境对学前儿童言语发展 具有重要影响,包括家庭成员使用 的语言、语言习惯等。
遗传基因
研究表明,某些基因与语言能力的 发展有关,这些基因可能会影响儿 童的语音、语法和词汇等方面的发 展。
式。
语法规则掌握
学前儿童逐渐掌握语言的语法规则, 如主谓一致、时态和语态等。
语言表达准确性
随着年龄的增长,学前儿童的语言 表达越来越准确,能够使用正确的 语法形式表达自己的意思。
口语表达能力发展
叙述能力
学前儿童能够叙述简单的事件和经历, 并逐渐学会描述更为复杂的事情。
语言组织能力
学前儿童的语言组织能力逐渐提高, 能够有条理地组织语言并清晰地表达 自己的想法。
特点
语音发展
01
02
03
语音辨别能力
学前儿童能够逐渐分辨不 同的语音,包括音素、音 调和语速的细微差别。
发音准确性
随着年龄的增长,学前儿 童的发音逐渐准确,能够 掌握大部分语音的发音规 则。
语音模仿能力
学前儿童的感官发展
![学前儿童的感官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99c07656640e52ea551810a6f524ccbff121ca98.png)
学前儿童的感官发展学前儿童的感官发展对他们的整体认知和身体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这一阶段,儿童通过感官来接收、处理和理解外界的信息。
感官的发展将为他们日后的学习和生活奠定基础。
本文将以正文的形式,探讨学前儿童的感官发展及其重要性。
视觉发展是学前儿童感官发展的重要一环。
从出生到学前阶段,儿童的视觉系统将逐渐成熟。
新生儿在出生后的头几周里,只能看到一些模糊的图像。
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的视力将逐渐变得更加清晰。
学前儿童通过观察、辨认颜色和形状等活动来发展他们的视觉能力。
这些活动可以通过让他们玩具、图画书或者参观动物园等方式来实现。
视觉的发展有助于他们认知世界、观察细节和学习新事物。
听觉发展是学前儿童感官发展的另一个重要方面。
从早期婴儿期开始,儿童的听觉系统就开始接收并处理各种声音。
通过识别和区分不同的声音,他们逐渐建立起对声音的认知和记忆。
这种听觉的发展对于他们语言和沟通能力的提高非常关键。
幼儿园阶段应该提供各种各样的音乐和声音刺激,为学前儿童的听觉发展提供丰富的经验。
触觉发展在学前儿童的感官发展中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早在出生后的几个星期内,婴儿就能够感受到触觉刺激。
触觉的发展通过触摸和感受物体的纹理、温度和形状等方式来促进。
学前儿童可以通过感受不同的材料,如玩具、书本和其他物品来培养他们的触觉感知能力。
触觉的发展不仅有助于他们感受世界,还对他们的运动发展和空间意识起着推动作用。
嗅觉和味觉是学前儿童感官发展的另外两个重要方面。
嗅觉和味觉能够帮助儿童辨别不同的气味和味道,从而对食物和环境做出反应。
与许多其他感官不同的是,嗅觉和味觉的发展通常在出生后的早期就开始。
为了促进嗅觉和味觉的发展,我们可以为学前儿童提供不同的食物和香水等刺激。
总的来说,学前儿童的感官发展对于他们的认知和身体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
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和味觉都是他们与外界交流和理解的重要工具。
通过提供丰富多样的感官刺激和经验,我们能够帮助他们全面发展,并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和生活奠定坚实的基础。
学前心理学之第九章--学前儿童言语的发展剖析
![学前心理学之第九章--学前儿童言语的发展剖析](https://img.taocdn.com/s3/m/7fa2ae8a77a20029bd64783e0912a21614797f2a.png)
掌握新词,而且他们学习新词的积极性非常高。 到3岁时,孩子已经能掌握1000左右个词。
(3)言语理解能力不断提高
(4)言语表达仍不够流畅
• 【案例分析】一个3岁的孩子向别人讲自己昨天晚上做的 事时说:“看到解放军了,在电影上,打仗,太勇敢了。 妈妈带我去的,还有爸爸。”讲的时候好像别人已经了解 他要讲的内容似的,一边讲,一边作出一些手势和表情。
(2)连续音节阶段(4~8月)
这一阶段,婴儿明显变得活跃起来。当他吃饱、 睡醒、感到舒适时,常常自动发音。发出的声中, 不仅韵母增多,声母出现,而且连续重复同一音 节,如a-ba-ba,da-da-da等,其中有些音节 与词音很相似,如ba-ba(爸爸),ma-ma (妈妈)等。父母常常以为这是孩子在呼喊他们, 感到非常高兴。其实,这些音还不具有符号意义。 但如果成人利用这些音与具体事物相联系,就可 以形成条件反射,使音具有意义。
• 3-4岁的幼儿,相当容易学会世界各民族语言的发音,所 以有人称这年龄段的幼儿为“国际公民”。
• 幼儿掌握母语的语音后,再学习新的语音时,就出现了困 难,年龄越大,学习第二语言的语音会更多地受第一语音 的干扰。这个时期就处于语音的收缩阶段。
幼儿容易发音错误
• 比如:常常把需要用舌根的不送气塞音“g”、“k”,发成 舌 尖音“d”、“t”,从而出现把“哥哥”说成“得得”的 现 象;常常把需要用舌尖后位的“zh”、“ch”、“sh”, 发 成舌尖前位的“z”、“c”、“s”或是发成舌面的 “j”、 “q”、“x”,从而出现把“老师”叫成“老西”, “吃饭” 说做“七饭”的现象。幼儿对于“n”、“l”,“r”、 “l”, 还有“h”、“f”也常常分不清,从而把“奶奶”叫做 “来来”,把“真热”说做“真乐”,把“灰尘”说成
幼儿心理发展年龄特征概述
![幼儿心理发展年龄特征概述](https://img.taocdn.com/s3/m/8df1dd4a02d8ce2f0066f5335a8102d276a26191.png)
在运动方面,0-2岁的幼儿主要通过各种基本动作来探索和了解自己的身体。
幼儿能够自如地控制头部、颈部、四肢的运动,并逐渐学会翻身、爬行、坐立和行走等动作。
2-6岁的幼儿进一步发展了运动能力,开始进行各种复杂的动作,如跳跃、奔跑、拍球等。
在认知方面,0-2岁的幼儿主要通过感觉和行为来认识世界。
幼儿能够通过看、听、摸、咬等方式来认识和了解周围的事物,并逐渐形成各种基本概念,如大小、形状、数量等。
2-6岁幼儿的认知能力进一步发展,能够通过操作和想象来解决问题,开展逻辑思维,如通过想象游戏还原事件的顺序。
在语言方面,0-2岁的幼儿开始发展语言能力,能够通过模仿和理解简单的语言来进行交流。
幼儿能够逐渐掌握基本的语音和单词,并能够表达自己的基本需求。
2-6岁的幼儿进一步发展了语言能力,能够流利地用语言进行交流和表达,并开始理解和使用复杂的语法规则。
在情感方面,0-2岁的幼儿主要通过与父母和其他亲密人的互动来发展情感。
幼儿能够建立起与他人的亲密关系,并表达自己的情感需求。
2-6岁的幼儿进一步发展了情感能力,能够理解和表达更加复杂的情感,如友谊、喜悦和恐惧等,同时也能够适应和处理情感体验中的挫折和冲突。
在社会发展方面,0-2岁的幼儿开始发展社会性,能够意识到自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并与他人建立基于互动与合作的关系。
幼儿能够通过模仿和参与家庭和社区的活动来学习和适应社会规则和价值观。
2-6岁的幼儿进一步发展了社会能力,能够更好地与他人合作、分享和解决冲突,逐步理解和尊重他人的权利和需要。
简述学前儿童语言发展的过程
![简述学前儿童语言发展的过程](https://img.taocdn.com/s3/m/1ed075633069a45177232f60ddccda38376be186.png)
简述学前儿童语言发展的过程
学前儿童语言发展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通常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 前语言阶段(0-12 个月):婴儿通过哭声、咿呀声和肢体语言来表达需求和情感。
他们开始对声音和语言产生兴趣,并尝试模仿一些简单的音节。
2. 单词阶段(1-2 岁):幼儿开始能够说出一些简单的单词,如“妈妈”、“爸爸”、“球”等。
他们能够理解一些简单的指令,并用单词来表达自己的需求。
3. 双词阶段(2-3 岁):孩子能够将两个单词组合在一起,形成简单的句子,如“我要喝水”、“妈妈来了”等。
他们的词汇量逐渐增加,能够表达更复杂的意思。
4. 早期句子阶段(3-4 岁):儿童能够使用更多的词汇和更复杂的句子结构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他们能够讲述简单的故事,进行简单的对话。
5. 成熟句子阶段(4-5 岁):学前儿童的语言能力进一步发展,能够使用更准确的语法和词汇来表达自己。
他们能够理解和讲述更复杂的故事,进行更深入的对话。
6. 学龄前期(5-6 岁):孩子的语言表达更加流畅,发音更加准确。
他们能够理解和使用更多的词汇和语法结构,并且开始发展阅读和写作的能力。
需要注意的是,每个孩子的语言发展速度和进程可能会有所不同。
家庭环境、教育和互动对学前儿童的语言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家长和教育者应该提供丰富的语言刺激和积极的互动机会,以促进孩子的语言发展。
如果您对孩子的语言发展有任何疑虑,建议咨询专业的儿童语言发展专家或医生。
2020年教师资格证简答题习题集(幼儿)
![2020年教师资格证简答题习题集(幼儿)](https://img.taocdn.com/s3/m/222464fa5acfa1c7aa00ccea.png)
2020年教师资格证简答题习题集(幼儿)保教知识与能力第一部分学前儿童发展第二章学前儿童发展概述1.简述皮亚杰的儿童认知发展阶段论。
1.【答案要点】皮亚杰认为认知发展是一种建构的过程,是在个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实现的,从而表现出相继出现的四个阶段。
(1)感知运动阶段(0~2 岁):此阶段儿童的认知发展主要是感觉和动作的分化,其认知活动主要是通过探索感知觉与运动之间的关系获得动作经验,形成图式。
(2)前运算阶段(2~7 岁):此阶段儿童的心理表象是直觉的物的图像,还不是内化的动作格式,还不能很好地把自己和外部世界区分开来。
认知活动具有具体性、不可逆性、刻板性。
(3)具体运算阶段(7~11 岁):此阶段儿童的认知结构已发生了重组和改善,具有了抽象的概念,能够进行逻辑推理。
(4)形式运算阶段(11~16 岁):出现逻辑思维。
2.简述弗洛伊德人格结构理论。
2.【答案要点】弗洛伊德提出人格由本我、自我和超我构成。
(1)本我:遵循快乐原则。
本我包含基本的内驱力和反射,处于“潜意识”状态,它位于人格结构的最底层,是由先天的本能、欲望所组成的能量系统,包括各种生理需要。
(2)自我:遵循现实原则。
自我是从本我中逐渐分化出来的,位于人格结构的中间层。
其作用主要是调节本我与超我间的矛盾。
(3)超我:遵循道德原则。
超我是人格结构中代表理想的部分,是个体在成长过程中通过内化道德规范、内化社会及文化环境的价值观念而形成的,其机能主要是监督、批判及管束自己的行为。
3.简述影响婴幼儿发展的因素。
3.【答案要点】(1)生物因素①遗传素质为婴幼儿发展提供了物质前提。
②胎内环境等先天因素对儿童发展的影响。
③成熟机制在儿童发展中的制约作用。
(2)社会因素社会因素包括儿童所处的社会、家庭、教育机构等各种环境因素。
环境引导和潜移默化地影响儿童的发展。
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①家庭环境对儿童发展奠定基础,家庭是儿童成长的最初环境。
父母是儿童的第一任教师。
婴幼儿的语言及行为发育表
![婴幼儿的语言及行为发育表](https://img.taocdn.com/s3/m/5acb24c5690203d8ce2f0066f5335a8102d26629.png)
婴幼儿的语言及行为发育表
语言是人类所特有的一种高级神经活动形式,也是巴甫洛夫所说的其次信号系统见表7。
表7 婴幼儿及学龄前儿童语言及行为发育表
年龄语言环境适应及行为表现
初生能啼哭手心接触木棍,因反向作用而紧急
2个月能微笑,发出和谐的喉音注视移动的人
4个月大声发笑,咿唔作语两手有时可抓住玩具,能注视自己的小手
6个月能喃喃地发出单调的音节能拿起面前或床上放的玩具,知道人面的生熟
8个月能发出“妈妈”“爸爸”等复音,并能重复大人所发的简洁音节能玩弄成套怀匙,能留意观看大人的行动12个月能用简洁的词表达自己的意思能画简洁笔划,可将玩具从纸包中取出,对人能表示爱憎情感能自己拿奶瓶15个月开头认字能正确指出身体各部,开头会自己吃饭18个月能说出自己的名字,会表示要大小便仿照横行线或圆形笔划,能堆迭方木成塔状,宠爱看画及翻书2岁能说2~3个字组成的话白天可约束大小便
3岁会说短的歌谣仿照画圆圈,能用方木堆桥形,能穿简洁的鞋,能熟识画上的东西
5岁能唱短歌仿照画四方形,能用方木排成台阶,能自己穿脱衣服
6岁能用语言解释鸡蛋与石头的区分开头学写字,可入学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遗尿症
熟睡时
加强家庭教养 避免粗暴大骂
予以关心、爱护小儿 转移注意力 建立改正坏习惯的信心 切勿打骂、讽刺或涂药等
注意会阴部清洁卫生、尽早穿 封裆裤 分散注意力
排除全身或局部疾病 合理安排生活、排尿训练 中西药物、针灸等治疗
名称
发生时间 干预措施
学习困难
学龄期儿 童
攻击性行为 游戏时
注意力缺乏多 上课时 动症
4、小儿神经心理发育:运动发育的规律
思考题
1、小儿生长发育应遵循哪些规律? 2、影响小儿生长发育的因素表现在哪些方
面? 3、能反映小儿体格生长的指标有哪些? 4、计算一个正常6岁儿童的体重和身高各
是多少?
儿童发展理论 (自学)
八、小儿生长发育中的特殊问题及干预(了解)
●体格生长偏离
名称 低体重 消瘦 矮身材 体重过重
常见原因 喂养不当 急慢性疾病 同上
遗传、先天性 喂养不当、慢性疾病 摄入过多、消耗过少
●心理行为问题
名称
发生时间
干预措施
屏气动作
吮拇指癖 咬指甲癖
情绪急变
安静、寂寞、 饥饿等
儿童擦腿综合症 入睡前、醒后 或独自玩耍时
七、神经心理发育的评价(了解)
1.智力测验: ①筛查测验:丹佛发育筛查法、 绘人实验、图片词汇测试 ②诊断测验: Gesell发育量表 Bayley婴儿发育量表
Wechsler学前及初小儿童智能量表(WPPST) Wechsler儿童智能量表修订版(WISC-R) 2.适应性行为测试: 独立生活能力 运动能力 作业 交往 参加集体活动 自我管理
学前儿童感 觉、运动及 言语的发育
(二) 感觉、运动及言语的发育
感知觉的发育 运动功能的发育 言语的发育
感知觉的发育
1.视感知 2.听感知 3.味感知 4.嗅感知 5.皮肤感知
1.视感知
新生儿:有视觉感应,只能看清 15‾20cm距离内的事物
2个月起可协调注视物体 3‾4个月可追寻活动的物体或人 4‾5个月开始认识母亲或乳瓶 5‾6个月可以注视远距离的物体 18个月时已能区别各种形状
②言语理解阶段:是从9个月开始, 此时婴儿能够按照成人的言语吩咐去做 相应的动作,如再见、谢谢等。
③言语表达阶段:是能说出第一个 有特定意义的词语开始,一般从9‾10个 月开始。
• 小儿神经心理发育
生长发育歌诀
本能反射生来佳,2、3抬头笑认妈, 4、5翻身辩亲疏,6、7会坐学咿呀, 8、9爬行10叫爸,12开步学短话, 13、15试穿衣, 18用勺爱画画, 2岁跑跳学唱歌, 3岁能脱鞋和袜, 5岁认字会加减, 渐渐长成大娃娃。
分类
1、大运动发育
大运动发展的过程可归纳为 “二抬四翻六会坐,七滚八爬周会 走”(数字代表月龄)
2、细运动发育
• 小儿 运动发育过程: 1.5 岁 — 爬台阶, 2 岁 — 双脚跳、用勺吃饭, 3 岁 — 能跑、 洗手和脸, 4 岁 — 爬楼梯、穿鞋, 5 岁 — 单脚跳、系鞋带。
言语的发育
了解情况、分析原因 针对具体心理障碍进行重点纠正 加强教育训练 取得家长的理解和配合
避免体罚、让小儿学会控制自己 理解、尊重孩子,采用适当的方 式发泄情绪
避免体罚、斥责 正确引导、培养学习兴趣
小结
1、生长发育规律的特点,影响生长发育 的因素
2、体格生长的常用指标及正常值 特别是体 重和身高的计算
3、脊柱的发育、前囟、后囟的闭合时间以 及其意义 牙齿的发育:出芽时间,2岁 内乳牙的数目换算公式
言语是人们在交际和活动中应用语言 的过程,它包括感觉、理解和表达三个过 程。儿童言语的发展除受语言中枢控制外, 还需要正常的听觉和发音器官,同时,周 围人群经常与儿童的言语交流是促进言语 发展的重要条件。
言语发展的重要时期是9个月至4岁。
言语发展的三个阶段
①言语准备阶段:是指从婴儿出生 到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词产生之前的这 一时期,也称前言语阶段。
5.皮肤感知
触觉:新生儿很灵敏,敏感部位是唇、 口周、手掌及足底等,出现先天的反 射动作
痛觉:新生儿已有,但反应迟钝, 2个月后才逐渐完善
温度觉:新生儿很灵敏,环境温度 骤降时即啼哭,保暖后就安静。
运动功能的发育
发育规律
①从整体动作到分化动作; ②从上部动作到下部动作; ③从大肌肉动作到小肌肉动作; ④从中央部分动作到边缘部分的动作; ⑤从无意动作到有意动作。
2.听感知
新生儿:听力差 3‾4个月:有定向反应 6个月:能区别父母的声音 7‾9个月:能确定声源,区别语气 1岁:能听懂自己的名字 2岁:可精确区别不同声音
3.味感知
新生儿味觉相当灵敏,能辨别 不同的味道,不同刺激可表现 出不同的面部表情,其中最明 显的是对甜食的“偏爱”。
4.嗅感知
出生时嗅觉已发育完善,新生 儿对愉快和不愉快气味刺激会 出现不同的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