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荷及电荷守恒定律》高中物理教
高中物理电荷守恒教案
高中物理电荷守恒教案
目标:学生能够理解电荷守恒定律的概念,并能够应用这一定律来解决问题。
教学目标:
1. 理解电荷守恒的概念;
2. 掌握电荷守恒定律的表达方式;
3. 能够应用电荷守恒定律解决简单的问题。
教学重点:
1. 电荷守恒的概念;
2. 电荷守恒定律的表达方式;
3. 应用电荷守恒定律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1. 导入(5分钟)
教师可以通过举例子引入电荷守恒的概念,让学生了解电荷守恒是什么,并且重要性。
2. 理论讲解(15分钟)
教师讲解电荷守恒的概念及定律的表达方式,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电荷守恒定律的具体内容。
3. 练习与讨论(20分钟)
教师设计一些简单的问题让学生进行练习,并进行讨论,引导学生运用电荷守恒定律解决问题。
4. 拓展(10分钟)
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进一步思考,拓展相关知识,探讨电荷守恒在其他领域的应用。
5. 总结与反思(5分钟)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内容,让学生进行反思,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资源:
1. 教材;
2. 实验器材;
3. 讲义。
教学反馈:
教师可以通过课堂练习、讨论、考试等方式对学生所学知识进行检测,并及时给予反馈。
同时,可以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教学延伸:
学生可以通过查阅资料,了解电荷守恒在电动力学、电磁学等领域的应用,并展开讨论与研究。
电荷电荷守恒定律课件-高二上学期物理教科版(2019)必修第三册
接触起电
两个完全相同的带电导体接触后电荷量的分配规律 ①两个完全相同的带同种电荷的导体接触,总电荷量平分; ②两个完全相同的带异种电荷的导体接触,先中和再平分。
验电器是用来检验物体是否带电的仪器。
静电感应
实验:观察静电感应现象 取一对用绝缘柱支撑的导体A和B,
使它们彼此接触。起初它们不带电, 贴在下部的金属箔片是闭合的。
摩擦起电
1.当两种物质组成的物体互相摩擦时,由于不同物质的原子核 束缚核外电子的能力不同,一些受束缚较弱的电子会转移到另 一个物体上。原来电中性的物体由于得到电子而带负电,失去 电子的物体则带正电。两物体带上等量异种电荷。
2.摩擦起电实质:电子的转移
科馆磁电展区的“怒发冲冠”
接触起电
1.当导体与带电体接触时,在电荷间力的作用下,电子从一 物体转移到另一物体,导体上带上与带电体相同电性的电荷 2.接触起电实质:电子的转移
2.静电感应实质:电子的转移
电荷守恒定律
1.内容:电荷既不能创造,也不能消灭,它只能从一个 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或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 部分,在转移的过程中,系统的电荷总数保持不变。
2.普遍表述: 一个与外界没有电荷交换的系统,电荷 的代数和总是保持不变。
练习1
当带正电的物体P靠近空腔导体时,导体的内、外两面分别带上什么电?
高二物理
人教版 必修三 第九章 第1节
学习目标
1.理解三种起电方式:摩擦起电、接触起电、感应起电。 2.掌握电荷守恒定律的含义。 3.了解元电荷的定义。
复习回顾
摩擦过的物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 叫物体带了电,或者说带了电荷。
正电荷: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荷 负电荷: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的电荷
1.1 电荷及其守恒定律 优秀教案优秀教学设计高中物理选修3-2新课
1.1电荷及其守恒定律一、课标解读在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中,本节内容《电荷及其守恒定律》属于选修3-1,第一章第一节,课标要求学生能通过实验,了解静电现象。
能用原子结构模型和电荷守恒的观念分析静电现象。
观察静电现象,理解使物体带电的多种方式,并能分析静电感应现象。
课标中主要提及两点:一是以实验为基础,二是以观察和理解为重点,这对教师的教学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二、教材分析电荷及其守恒定律是学生高中学习电磁学的第一个基础内容。
学习电磁学,需要学生很强的想象能力。
本节主要介绍电荷的基本概念、物体带电的原因、起电方式、电荷守恒定律、电荷量、元电荷及等基础内容,是学习《静电场》这一章的前提,对后面学习把握静电场的概念具有重要的作用。
教材从物质微观结构的角度认识物体带电的本质,使物体带电的方法。
向学生渗透对待问题要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思想。
摩擦起电、两种电荷的相互作用、电荷量的概念初中已接触,电荷守恒定律对学生而言不难接受,在此从原子结构的基础上做本质上分析,使学生体会对物理螺旋式学习的过程。
本节的关键是从实验演示和从物质微观角度分析各种起电方式的成因,有了对物体带电本质的理解,电荷守恒定律学生就比较容易理解,进同时还进一步加强了学生对守恒思想的理解。
三、学情分析1.学生的物理观念素养本课时安排在高一下学期的后半阶段,学生已经学习完毕高中物理力学部分,初步具备了高中生应具有的成熟的理性思考能力,对物理的认识也能从具象化的表面上升到对本质的探索。
本节内容则是物理电学部分的起点,部分课堂演示实验会联系生活和一些学生的亲身体验,如摩擦起电,起电后吸引轻小物体等现象,但静电现象更多时候展示的是只有在实验室内才能展示的东西,尤其是起电本质和电荷守恒定律,这就需要通过实验结合理论、加强对学生思维的引导,加深理解抽象化的电荷概念、守恒概念、物质微观本质等。
这些涉及物理核心素养中的“物理观念”,让学生逐步建立起物理科学观念,如:物质观念、运动观念、相互作用观念、守恒思想等。
《电荷及电荷守恒定律》高中物理教案
《电荷及电荷守恒定律》高中物理教案1.知道两种电荷及其相互作用.知道电量的概念.2.知道摩擦起电,知道摩擦起电不是创造了电荷,而是使物体中的正负电荷分开.3.知道静电感应现象,知道静电感应起电不是创造了电荷,而是使物体中的电荷分开.4.知道电荷守恒定律.5.知道什么是元电荷.1、通过对初中知识的复习使学生进一步认识自然界中的两种电荷2、通过对原子核式结构的学习使学生明确摩擦起电和感应起电不是创造了电荷,而是使物体中的电荷分开.但对一个与外界没有电荷交换的系统,电荷的代数和不变。
通过对本节的学习培养学生从微观的角度认识物体带电的本质重点:电荷守恒定律难点:利用电荷守恒定律分析解决相关问题摩擦起电和感应起电的相关问题。
预习导学→引导点拨→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典型例题分析→巩固知识→达标提升1.自然界中存在两种电荷,即电荷和电荷.2.原子核的正电荷数量与核外电子的负电荷的数量一样多,所以整个原子对表现为电中性.3.不同物质的微观结构不同,核外电子的多少和运动情况也不同。
在金属中离原子核最远的电子往往会脱离原子核的束缚而在金属中自由活动,这种电子叫做自由电子。
失去这种电子的原子便成为带正电的离子,离子都在自己的平衡位置上振动而不移动,只有自由电子穿梭其中。
所以金属导电时只有在移动.4.物体的带电方式:(1)摩擦起电:两个不同的物体相互摩擦,失去电子的带电,获得电子的带电.(2)感应起电:导体接近(不接触)带电体,使导体靠近带电体一端带上与带电体相的电荷,而另一端带上与带电体相的电荷.5.电荷守恒定律:电荷既不能,也不会,只能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在转移的过程中,电荷量的总量保持不变.6.电子和质子带有等量的异种电荷,电荷量e= C.实验指出,所有带电体的电荷量都是电荷量e的.所以,电荷量e称为.电荷量e的数值最早是由美国物理学家测得的。
7.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摩擦起电是创造电荷的过程B.带等量异种电荷的两个导体接触后电荷会消失,这种现象叫电荷的湮没C.接触起电是电荷转移的过程D.玻璃棒无论和什么物体摩擦都会带正电8.关于元电荷的理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元电荷就是电子 B.元电荷是表示跟电子所带电量数值相等的电量C.元电荷就是质子 D.物体所带的电量只能是元电荷的整数倍1、初中学过自然界有几种电荷,两种电荷是怎样定义的?它们间的相互作用如何?电荷的多少用什么表示?2、电荷的基本性质是什么呢?1.电荷的种类:自然界中有种电荷①.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上所带的电荷,叫电荷;②.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上所带的电荷,叫电荷。
《电荷及其守恒定律》参考教案
《电荷及其守恒定律》【教材、学情分析】本节从物质微观结构的角度认识物体带电的本质,使物体带电的方法。
给学生渗透看问题要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思想。
摩擦起电、两种电荷的相互作用、电荷量的概念初中已接触,电荷守恒定律对学生而言不难接受,在此从原子结构的基础上做本质上分析,使学生体会对物理螺旋式学习的过程。
本节关键是做好实验,从微观分析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
有了使物体带电的理解,电荷守恒定律便水到渠成,进一步巩固高中的守恒思想。
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科学习惯。
通过阅读材料,展示物理学发展中充满睿智和灵气的科学思维,弘扬前辈物理学家探寻真理的坚强意志和科学精神。
【教学预设】·使用幻灯片时充分利用它的高效同时,尽量保留黑板的功能始终展示本节课的知识框架。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努力使实验简化,给学生传递这样一个信息──善于从简单中捕捉精彩瞬间,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和体验科学(阅读材料)。
·练习题设计力求有针对性、导向性、层次性。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知道两种电荷及其相互作用。
·知道三种使物体带电的方法及带电本质。
·知道电荷守恒定律。
·知道什么是元电荷、比荷、电荷量、静电感应的概念。
(二)过程与方法·物理学螺旋式递进的学习方法。
·由现象到本质分析问题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本节的学习培养学生从微观的角度认识物体带电的本质—透过现象看本质。
·科学家科学思维和科学精神的渗透─—课后阅读材料。
【教学重、难点】重点:电荷守恒定律难点:利用电荷守恒定律分析解决相关问题摩擦起电和感应起电的相关问题。
【教学过程】引入新课:今天开始我们进入物理学另一个丰富多彩,更有趣的殿堂,电和磁的世界。
高中的电学知识大致可分为电场的电路,本章将学习静电学,将从物质的微观的角度认识物体带电的本质,电荷相互作用的基本规律,以及与静止电荷相联系的静电场的基本性质。
高中物理课件:电荷及其守恒定律
C.
栏 C;②质子及电子所带电荷量的绝对值与元电 目 链 接
(2)对元电荷的两点理解:①电荷量不能连续变化,因为最小的 电荷量为 1.60×10
-19
荷相等,但不能说它们是元电荷. 3.比荷.
即电荷量与质量的比,比如电子的比荷数学式子为 1.6×10 19 e 11 = C/kg. - 30 C/kg= 1.76× 10 me 0.91×10
②电荷量分配:接触起电时,两个物体最终的电荷量分 配很复杂,大多靠实验才能确定,但有一种情况能确定电荷 量分配,即两个完全相同的导体球相互接触后把剩余电荷量 平分.
栏 目 链 接
例1 绝缘细线上端固定,下端悬挂一轻质小球a,a的表面
镀有铝膜,在 a的近旁有一绝缘金属球 b,开始时 a、 b都不带
栏
变式 迁移
(2)设 A 带的电荷量为 q,B 带的电荷量为-q,则第三个小 q 球先与 A 接触,静电荷平均分配,分别为 ,再与 B 接触,先中 2 1 q+-q 2 q 和,然后静电荷再平均分配,分别带电荷量为 =- . 2 4 所以,接触后 A、B 两球的电荷量之比为 2∶1. 答案:(1)2∶3 (2)2∶1
第一章
静电场
第1节 电荷及其守恒定律
栏 目 链 接
静电植绒
栏 目 链 接
利用静电在布底以及其他材料的面上栽植短纤维,或在 布底上栽植花纹,叫做静电植绒.右图是静电植绒的工作示 意图.1是一块接高压直流电源(40~50 kV)正极的金属平板,2 是一个接高压直流电源负极的金属网框,上面放着绒毛.用 黏合剂涂成花纹的纺织品紧贴着金属板.当接通高压电源以 栏 后,金属网和金属板之间就形成很强的电场.开动马达使卷 目 链 轴 3和 4转动,纺织品就匀速地经过强电场.绒毛在电场中被 接 极化,接近下面金属板的一端带负电,远离金属板的一端带 正电,从而下端受到金属板的吸引,上端受到金属网的吸引 而直立起来.由于绒毛上端与金属网接触,正电荷被中和, 失去了金属网对它的吸引力,便在它下方金属板引力的作用 下急速落到纺织品上.
《电荷及其守恒定律》 教学设计
《电荷及其守恒定律》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知道两种电荷及其相互作用,了解电荷量的概念。
(2)理解摩擦起电和感应起电的实质,知道电荷守恒定律。
(3)能运用电荷守恒定律分析和解决相关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2)经历探究摩擦起电和感应起电的过程,体会科学探究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了解电荷守恒定律的发现历程,感受科学家的探索精神。
(2)培养学生对物理现象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激发学习物理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2)电荷守恒定律的内容及应用。
2、教学难点(1)摩擦起电和感应起电的实质。
(2)对电荷守恒定律的深入理解。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实验法、讨论法四、教学用具丝绸、玻璃棒、毛皮、橡胶棒、验电器、金属箔、枕形导体、起电机等。
五、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通过播放一段闪电的视频,引导学生思考闪电是如何产生的,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电荷。
(二)新课讲授1、电荷的种类及相互作用(1)演示实验:用丝绸摩擦玻璃棒,用毛皮摩擦橡胶棒,然后分别将它们靠近悬挂的轻质小球,观察现象。
(2)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得出结论:自然界中只存在两种电荷,即正电荷和负电荷。
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2、电荷量(1)介绍电荷量的概念,指出电荷量是表示电荷多少的物理量,单位是库仑(C)。
(2)通过举例,让学生对电荷量的大小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3、摩擦起电(1)演示摩擦起电实验,用丝绸摩擦玻璃棒,使玻璃棒带电。
(2)引导学生思考:摩擦为什么能使物体带电?(3)讲解摩擦起电的实质:不同物质的原子核对核外电子的束缚能力不同,当两个物体相互摩擦时,束缚电子能力弱的物体失去电子,带正电;束缚电子能力强的物体得到电子,带负电。
4、感应起电(1)演示感应起电实验:将枕形导体放在起电机旁,先不接触,然后分别将导体的两端接地,观察导体带电情况。
高中物理选修3-1课件 第一章 第1节 电荷及其守恒定律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结束
[合作共研]
[典例] [多选]如图所示,A、B为相互接触 并用绝缘支柱支持的金属导体,起初都不带
电,在它们的下部贴有金属箔片,C是带正电
的小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把C移近导体A时,A、B上的金属箔片都张开
B.把C移近导体A,先把A、B分开,然后移去C,A、B上
的金属箔片仍张开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结束
2.元电荷
(1)电荷量:用来表示 电荷 的多少。其单位是“库仑”,简称“库”,
用 C 表示。 (2)元电荷
①最小的 电荷量 叫做“元电荷”,用 e 表示,则 e=1.60×10-19 C。
②对元电荷的三点理解:a.元电荷没有正、负之分,也不是实物粒子;
b.质子及电子所带电荷量的绝对值与元电荷 相等,但不能说它们是元电荷; c.电荷量不能 连续变化,自然界中带电体的电荷量都是元电荷 e 的_整__数___倍。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结束
二、电荷守恒定律及元电荷 1.电荷守恒定律
(1)内容:电荷既不会创生,也不会 消灭 ,它只能从一个物体 _转__移__到另一个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 转移 到另一部分;在转 移过程中,电荷的总量保持 不变 ,这个结论叫做电荷守恒定律。
(2)另一种表述:一个与外界没有电荷 交换 的系统,电荷的代 数和保持 不变 。
[即时应用]
[答案] AB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结束
探规寻律 (1)只有导体中的电子才能自由移动,绝缘体中的电子不 能自由移动,所以导体能够发生感应起电,而绝缘体不能。 (2)凡是遇到接地问题时,该导体与地球可视为一个导体, 而且该导体可视为近端,带异种电荷,地球就成为远端,带同 种电荷。
人教版高二物理选修3-1第一章1电荷及其守恒定律(共34张PPT)
1、一般情况下,为什么物体不带电? 2、组成物质的原子的微观结构是怎么样的?
原子的构成
质子(正电)
原子核(正电)
中子(中性)
原子(中性)
电子(负电)
2020/7/19
6
一、起电的实质:
3、为什么摩擦能使物体带电? 原子的构成
正离子
原子(中性)
负离子
2020/7/19
7
一、起电的实质:
4、摩擦起电有什么微观规律?
1.2起电的实质---接触带电
带同种电荷
带电物体7/19
电荷的转移
带电过程 带电实质 (宏观) (微观)
接触
转移
带电总量
不变
10
使物体带电的方法:
2020/7/19
11
1.3感应起电
静电感应:把电荷移近不带电的导体,可以使 导体带电的现象,叫做静电感应。
1.1起电的实质---摩擦起电
电子 摩擦
玻璃棒
丝绸
橡胶棒
电子 摩擦
毛皮
带正电
带电方式
摩擦带电
2020/7/19
带负电
带电过程 (宏观)
摩擦
带负电
带电实质 (微观)
转移
带正电
带电总量
不变 8
验电器的作用:
判断物体是否带电以及所带电荷的种类和多少。
验电器的工作原理
2020/7/19
9
一、起电的实质:
(3)元电荷的数值
e=1.60217733X10-19C
计算中取e=1.60X10-19C
2020/7/19
26
4、什么是比荷?
3 比荷(荷质比) 测电子荷质比装置
• (1)定义: • 粒子的电荷量和质量之比。 • (2)电子的比荷: • 电子的电荷量e和电子的质量me。 • 电子的比荷为e/me=1.76X1011C/kg • 比荷也是一个常用的物理量 .
电荷守恒教案高中物理
电荷守恒教案高中物理
一、教学目标
1. 理解电荷守恒的概念和原理;
2. 掌握电荷守恒定律的表达方式和应用方法;
3. 能够运用电荷守恒定律解决相关问题。
二、教学重点
1. 电荷守恒的概念和原理;
2. 电荷守恒定律的表达及应用。
三、教学难点
1. 运用电荷守恒定律解决复杂问题。
四、教学准备
1. 课件、投影仪;
2. 实验器材:电荷计、导线、电荷球等。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实验展示电荷守恒的实验现象,引出电荷守恒的概念。
2. 学习:讲解电荷守恒的概念和原理,并引导学生进行相关讨论;介绍电荷守恒定律的表达方式和应用方法。
给予示范,并让学生进行练习。
3. 巩固:设计一些相关的习题,让学生通过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4. 拓展:引导学生思考电荷守恒在生活中的应用,并展示一些相关的案例。
5. 归纳总结:总结电荷守恒的重要性及应用,强调电荷守恒在物理世界中的普遍性。
六、作业布置
1. 完成相关的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思考电荷守恒在生活中的应用,并写下自己的观点。
七、板书设计
电荷守恒:Q1 + Q2 = 常数
八、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理解电荷守恒的概念和原理,掌握电荷守恒定律的表达及应用方法。
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需要注意引导学生思考电荷守恒的意义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1《电荷及其守恒定律》教案
电荷及其守恒定律教案一、新课标要求(一)知识与技能知道各种起电方法及实质,认识元电荷,掌握电荷守恒定律的内容。
(二)过程与方法结合具体事实理解概念及定律,化抽象为具体。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生活中的静电现象,提高抽象思维水平。
培养学生对实验的观察和分析的能力二、教学重点掌握电荷的基本性质与电荷守恒定律。
三、教学难点电荷基本性质与电荷守恒定律的理解及应用。
四、教学方法实验归纳法五、教学用具:静电感应演示器、玻璃棒、丝绸,多媒体辅助教学设备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教师:初中学过自然界有几种电荷,它们间的相互作用如何?电荷的多少用什么表示?学生:自然界只存在两种电荷,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电荷的多少是用电荷量来表示。
出示练习题(利用多媒体)【例一】挂在绝缘细线下的两轻质通草球,由于电荷的相互作用靠近或远离,如图所示,则:( )A 甲图中两球一定带异种电荷;B 甲图中至少有一个带电;C 乙图中两球一定带同种电荷;D 乙图中两球可能只有一个带电。
答案:BC 教师:一般情况下物体不带电,不带电的物体内是否存在电荷?如何使物体带电?学生:不带电的物体内存在电荷,且存在等量正、负电荷,在物体内中和,对外不显电性。
用摩擦的方法可以使物体带电,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用毛皮摩擦过的硬橡胶棒带负电。
另外还可以让物体接触带电。
教师:摩擦起电和接触带电的实质是什么?学生:一个物体失去一些电子而带正电,另一个物体得到这些电子而带负电。
甲乙引入:在复习初中内容基础上,进一步再来看有没有别的方法使物体带电?物体带电的实质是什么?今天这节课就来学习这些问题:(二)进行新课1.电荷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有关物质内部微观结构的描述,思考和回答问题:(1)物质的微观结构是怎样的?摩擦起电的原因是什么?(2)什么是自由电子,金属成为导体的原因是什么?学生活动:积极阅读教材,思考并回答问题。
点评:培养学生通过阅读教材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
人教版高二物理选修3-1教案:1.1电荷及其守恒定律
学科:高中物理课题:选修3-1 《电荷及其守恒定律》教学设计教材版本:新课标人教版选修3-1任教年级:高二年级选修3-1 《电荷及其守恒定律》教学设计整体设计【教材、学情分析】本教时作为电学知识的引入和准备,在章节教学活动中有着一定的重要性。
本节从物质微观结构的角度认识物体带电的本质,使物体带电的方法。
给学生渗透看问题要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思想。
自然界存在两种电荷及其相互作用、电荷量的概念、摩擦起电的知识在初中都已经学过,结合摩擦起电和感应起电的具体情景,理解电荷守恒定律是本节的重点。
作为章节的起始教学,重点安排在静电学基础复习和对感应起电的理解上,本节关键是做好实验,从微观分析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
发动学生尽可能多的参与讨论,教学中要通过对“摩擦起电”和“感应起电”这两个现象的分析,使学生分清一些初中不实或有误的观点,使学生的思考达到电荷可能守恒的合理推测,有了使物体带电的理解,电荷守恒定律便水到渠成,从而进一步深化对电荷的认识,为整个章节做好准备工作。
教学三维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自然界存在两种电荷,并且只存在两种电荷,知道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2.经历摩擦起电和感应起电的实验过程,了解使物体带电的方法,能从物质微观结构的角度认识物体带电的本质。
3.理解电荷守恒定律。
4.知道电荷量的概念及其国际单位。
5.关注存在元电荷的事实,知道元电荷的概念,知道电荷量不能连续变化。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初中知识的复习使学生进一步认识自然界中的两种电荷。
2、通过对原子核式结构的学习使学生明确摩擦起电和感应起电不是创造了电荷,而是使物体中的电荷分开.但对一个与外界没有电荷交换的系统,电荷的代数和不变。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本节的学习培养学生能从物质微观结构的角度认识物体带电的本质。
重点:电荷守恒定律。
难点:利用电荷守恒定律分析解决相关问题摩擦起电和感应起电的相关问题。
在复习摩擦起电现象和讲述静电感应现象的基础上,说明起电的过程是使物体中正负电荷分开的过程,进而说明电荷守恒定律。
《1.1电荷及其守恒定律》课件
同斥异吸
二、使物体带电的方法:
1、摩擦起电 微观解释:
演示
电子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上。 得到电子:带负电
失去电子:带正电
二、使物体带电的方法:
2、感应起电 (1)静电感应:把电荷移近不带电的导 体,可以使导体带电的现象,叫做静电 感应. 规律:近端感应异种电荷; 远端感应同种电荷 (2)感应起电:利用静电感应使物体 带电,叫做感应起电.
结论:摩擦起电实质是电子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上。 得到电子:带负电 失去电子:带正电
√
√
隔一定距离,其中A带正电,B不带电,则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导体B带负电; + B.导体B左端出现负电荷,右端出现正电荷,并 + 且电荷量大小相等; B + A + C.若A不动,将B沿图中虚线分开,则左边的电 + + 荷量小于右边的电荷量; D.若A、B接触一下,A、B金属体所带总电荷 量保持不变.
总结: 一、电荷
1、自然界中有两种电荷(富兰克林命名)
(1)正电荷
(2)负电荷
感应起电
2.使物体带电的方法:
摩擦起电 接触带电
二、电荷守恒定律 三、几个概念
电荷量 元电荷 比荷
例1:科学家在研究原子、原子核及基本粒子时, 为了方便,常常用元电荷作为电量的单位,关 于元电荷,下列论述正确的是: A、把质子或电子叫元电荷. B、1.60×10-19C的电量叫元电荷. C、电子带有最小的负电荷,其电量的绝对 值叫元电荷. D、质子带有最小的正电荷,其电量的绝对 值叫元电荷. 答案:B、C、D
√
四、几个物理概念:
1.电荷量
电荷的多少叫做电荷量,简称电量。符号:Q或q 单位:库仑 符号:C
高中物理电荷 电荷守恒定律课件
二、电荷量 元电荷 导学探究 (1)物体的带电荷量可以是任意的吗?带电荷量可以是4×10-19 C吗? 答案 物体的带电荷量不是任意的,它只能是×10-19 C的整数倍.由于4×10 -19 C是×10-19 C的倍,所以带电荷量不能是4×10-19 C.
(2)电子和质子就是元电荷吗? 答案 元电荷是最小的电荷量,不是物质;电子和质子是实实在在的粒子, 不是元电荷.
A.不带电
B.带正电
√C.带负电
D.不能确定
图2
导体A靠近导体B时,导体B中的自由电子受到A的吸引,在引力作用下 向左端运动,导体B左端感应出负电荷,右端感应出正电荷,当开关S 闭合时,大地中的电子在引力作用下向导体B运动,与正电荷中和,因 而导体B剩余负电荷,故断开S、移走A后,导体B带负电,应选C.
即学即用
判断以下说法的正误. (1)带正电导体C靠近枕形导体AB,在近端感应出同种电荷,在远端感应出 异种电荷.( ×) (2)带正电导体C靠近枕形导体AB,导体AB内的负电荷向靠近C的一端移动, 正电荷不动.( √ ) (3)感应起电现象中,金属导体AB内的正、负电荷同时分别向两侧移动.( )
×
三、电荷守恒定律 导学探究 在摩擦起电过程中,一个物体带上了正电荷,另一个物体带上了负电荷, 该过程是否创造了电荷?在一个封闭的系统中,电荷的总量会增多或减 少吗? 答案 摩擦起电的过程并没有创造电荷.一个封闭的系统中,电荷的总量保持 不变.
知识梳理
电荷守恒定律 电荷既不能被__创__造__,也不能被__消_灭___,它们只能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 个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局部转移到另一局部.也就是说,在任何自然过程 中,电荷的__代__数__和__是守恒的.
即学即用
判断以下说法的正误. (1)丝绸摩擦玻璃棒,玻璃棒带正电,证明正电荷从丝绸转移到玻璃棒 上.( ×) (2)摩擦起电的过程是电子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的过程.( √ ) (3)摩擦起电现象使本来没有电子和质子的物体中产生了电子和质子.( × ) (4)摩擦起电,可能是因为摩擦导致质子从一个物体转移到了另一个物体 而造成的.( × )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1《1.1电荷及其守恒定律》
11
接触时,电荷分配原则 两个带有异种电荷的导荷的重
新分配; 如果两带电体完全相同,则剩下的
电荷平均分配
12
验电器
静电计
13
是否只 有当带 电体与 导体棒 的上端 直接 接 触时, 金属箔 片才开 始张开 ?解释 下面将 要 看到的 现象。 是否只有当带电体与导体棒的上端 直接
20
课堂训练
1.有A、B、C三个塑料小球,A和B,B和C, C和A间都是相互吸引的,如果A带正电, 则:
A. B、C球均带负电 B. B球带负电,C球带正电 C. B、C球中必有一个带负电,而另
一个不带电 D. B、C球都不带电
答案: C
21
课堂训练
2 . 科学家在研究 原子、 原子核 及基本 粒子时 , 为了方便 ,常常 用元电 荷作为 电量的 单位, 关 于元电荷 ,下列 论述正 确的是 :
演 示:
微观解释: 电子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上。 电中性的物体得到电子:带负电 电中性的物体失去电子:带正电
5
金属的特点: 金属内有自由移动
的电子------自由电子 每个正离子都在自
己的平衡位置附近振动 而不移动。
6
使物体带电的方法:
2、感应起电
—
+
7
使物体带 电的方 法:
2、感应起电
2
原子的构成
质子 (带正电)
中子 (不带电)
原子核
(带正电)
核外电子 (带负电)
原子 (中性)
3
原子核为什么稳定?
质子、中子之间有强相互作用
核力
核外电子
由于质子对电子的吸引力作用,电子 被维系在原子核附近。
教科版高中物理必修第三册精品课件 第一章 静电场 1 电荷 电荷守恒定律
基础落实•必备知识全过关
一、摩擦起电 两种电荷
1.自然界只存在两种电荷: 正 电荷和 负 电荷。同种电荷相互 排斥 ,异
种电荷相互 吸引 。
2.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荷叫作 正 电荷,用毛皮摩擦过的硬橡
胶棒所带的电荷叫作 负 电荷。
3.电荷的多少叫作 电荷量 。在国际单位制中,电荷量的单位是 库仑 ,简
感应。
2.将带正电的玻璃棒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验电器就带上了 正
电;再将
待检验的带电体靠近验电器的金属球,如果它的金属箔片张开角度变大,则
它带的是 正 电荷,反之,则带的是 负 电荷。
易错辨析 判一判
(1)带正电的导体C靠近枕形导体AB,枕形导体AB内的负电荷向靠近导体C
的一端移动,正电荷不动。( √ )
绝缘体中的电子不能自由移动。
知识归纳
三种起电方式的比较
比较项 摩擦起电
接触起电
感应起电
产生
两种不同物质构成的绝
导体与带电体接触 带电体靠近导体
条件
缘体摩擦
毛皮摩擦橡胶棒
带电体接触验电器 带电体靠近验电器
实验
比较项 摩擦起电
接触起电
验电器带上与带
电体相同电性的
电荷
结果
两物体带上等量异种
电荷
起电
原因
不能说电子或质子是元电荷。
合格考试 练一练
1.(2022上海徐汇期中)带正电的物体(
A.有多余的电子
B.有多余的中子
C.有多余的原子
D.缺少电子
)
答案 D
解析 物体带正电是因为核外缺少电子,原子核内部的正电荷数量大于核外
电子的数量,从而整体表现为带正电,D正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小相等
C.若A不动,将B沿图中虚线分开,则左边的电荷量小于右边的电荷量
D.若A、B接触一下,A、B金属体所带总电荷量保持不变
6科学家在研究原子、原子核及基本粒子时,为了方便,常常用元电荷作为电量的单位,关于元电荷,下列论述正确的是:()
A.把质子或电子叫元电荷.B.电子带有最小的负电荷,其电量的绝对值叫元电荷.
C.1.60×10-19C的电量叫元电荷D.质子带有最小的正电荷,其电量的绝对值叫元电荷.
教后记:
1、学生对三种起电方式展开了激烈的讨论,还例举了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对点电荷、元电荷、质子电量、电子电量之间关系下节课还要复习。
1.用毛皮摩擦橡胶棒时,橡胶棒带电荷,毛皮带电荷.当橡胶棒带有 3.2×10-9库仑的电量时,电荷量为 1.6 ×10-19库仑的电子有个从移到上.
2.绝缘细线上端固定,下端悬挂一轻质小球a,a的表面
镀有铝膜.在a的近旁有一绝缘金属球b,开始时a、b都不带电,如图所示.现使b带电,则( )
A.ab之间不发生相互作用B.b将吸引a,吸在一起不分开
C.b立即把a排斥开D.b先吸引a,接触后又把a排斥开
3.关于电现象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玻璃棒无论与什么物体摩擦都带正电,胶木棒无论与什么物体摩擦都带负电.
B.摩擦可以起电,是普遍存在的现象,相互摩擦的两个物体总是同时带等量异种电荷.
C.带电现象的本质是电子的转移,物体得到多余电子就一定显负电性,失去电子就一定显正电性.
D.当一种电荷出现时,必然有等量异号的电荷出现,当一种电荷消失时,必然有等量异号电荷同时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