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文-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研究综述(1)
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研究文献综述范文格式
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研究文献综述范文格式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研究文献的综述
一、引言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农村以家庭养老和土地保障为主的养老方式能起的作用正在逐步弱化,致使农民的养老风险不断地增加。
对于农民来说建立新的养老保障制度已经成为一种迫切的需求。
因此,研究新形势下如何实现农村社会养老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近年来,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问题已经引起了国内外许多学者的关注,学者们从不同的角度对于该问题进行了论述与研究。
二、国内研究现状
(一)从实证分析的角度研究农村社会养老保险问题
XX和XX(2006)通过对宁波市现行的农村养老保险探索进行介绍,分析了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对农村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方案的可行性分析。
XX (2009)在对苏南地区农村养老保险现状进行调查的基础上,尝试对苏南地区今后的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完善和发展提出可行性意见。
XX(2009)基于对嘉兴市开展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的调查,对比分析了该保险模式与“智利模式”产生的政治、经济、文化条件和各自的价值取向,进而提出了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制度建设中应当确立的价值取向。
XX(2009)以北京市新型农村社会养老制度为例,运用文献法和比较法,系统地勾勒出新制度相比于旧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进步之处,同时指出新制度目前仍存在着政府责任过重、制度设计不合理等问题,认为应该严格精算未来可能发生的基金需求,并且通过市场化运营个人账户养老金的方式,使制度变得更加有效率。
(本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更多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研究文献综述范文格式请浏览)。
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研究
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研究近年来,中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逐渐完善,但仍有不少问题亟待解决。
本文将从制度设计、实施现状、问题和对策四个方面探讨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研究。
一、制度设计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初衷是解决农村老年人的养老问题,为农民提供一种基本的社会保障。
从制度设计上来说,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可以分为两种形式:一种是“社会养老保险”,另一种是“农村养老保险”。
“社会养老保险”是指由政府出资设立保险基金,由参加保险的人缴纳一定的保险费,将这些保险费积累起来,用于给参保人员的养老福利。
这种形式的养老保险制度已经在城市得到广泛应用,但在农村地区推行遇到了一些问题。
首先是农村地区收入水平相对较低,很难承担高昂的保险费用;其次是农村地区的风险较大,如果发生了重大的自然灾害或其他问题,保险基金可能面临巨大的支付风险。
“农村养老保险”是指由政府设立养老基金,由政府出资,为农民提供一定的养老福利。
这种形式的养老保险制度适用于收入水平较低,经济风险较大的农村地区。
但这种制度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养老补贴底线过低,缺乏与城市养老保险相对接的制度等。
二、实施现状中国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近年来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但是仍然存在很多问题。
根据《中国养老保险发展报告》显示,截至2019年底,全国农村社会保险参保人数已经超过1.4亿人,覆盖率达到了69.75%。
但是,覆盖率在不同省份之间仍然存在巨大的差异。
像广东、浙江、江苏这些经济发达的省份覆盖率普遍较高,而像云南、贵州、甘肃、新疆等地的覆盖率则普遍较低。
现有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具体执行起来也存在不少问题。
一方面,小城镇地区的参保率普遍较低,这与当地经济条件、农民的认知程度等多种因素有关。
另一方面,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参保门槛较高,给农民带来了一定的负担。
有的地方政府尝试通过给予一定的奖励或补贴来增加参保人数,但效果并不太明显。
三、问题在推行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过程中,目前仍存在不少问题。
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研究的综述
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研究的综述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是为了解决农村老年人的养老问题而设立的一种社会保险制度。
随着农村人口老龄化问题的日益凸显,越来越多的研究关注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相关问题。
本文将以综述的方式,对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研究现状进行总结,探讨其存在的问题和发展方向。
近年来,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研究者通过调研和统计的方式,对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覆盖率、参保率、保险费率等基本情况进行了一系列的分析。
研究发现,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覆盖率和参保率相对较低,保险费率较高,这主要是由于农村地区经济水平相对较低,缺乏可支配的收入。
此外,由于缺乏有效的宣传和推广,很多农村居民对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认知程度较低,导致参保意愿不够强烈。
同时,研究者还关注了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影响因素和效果评估。
研究发现,农村居民的经济状况、教育水平、地理位置等因素对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参保意愿和参保能力产生了较大影响。
此外,一些研究还对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发展对农村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幸福感等方面进行了评估,发现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对改善农村老年人的生活水平和保障其基本生活具有一定的积极影响。
然而,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在实践中还存在诸多问题和挑战。
首先,由于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缴费意愿和能力相对较弱,导致保险基金的筹集面临困难。
其次,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政策设计和运行机制亟待完善,需要更加合理地设置参保条件和待遇标准,加强对保险基金的管理和监督。
此外,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与农村居民的实际需求和社会风俗习惯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矛盾,需要制定出更加贴合农村实际情况的政策措施。
基于以上问题和挑战,未来研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深入探讨。
首先,需要进一步研究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发展模式和路径选择,提出切实可行的政策建议。
其次,需要加强对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宣传和推广工作,提高农村居民对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认知度和参保意愿。
此外,还需要加强对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监督和评估,推动政策的落地和实施,提高制度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发展研究
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发展研究一、前言现代社会养老问题变得日益重要,特别是农村地区。
随着人口老龄化以及农村人口的减少,农村养老问题日益突出。
因此,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发展成为一项重要议题。
本文将对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发展进行研究。
二、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意义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发展对于农民群体来说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它可以为农民提供养老金,帮助他们在老年生活中有一定的经济来源。
其次,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可以缓解子女养老负担,让子女在经济上不再承担过重压力。
最后,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发展可以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提升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
三、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现状目前,农村养老保险制度还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覆盖面较窄,许多农民无法享受到养老保险的待遇。
其次,保险待遇较低,很难满足农民的基本生活需求。
再次,缴费制度不完善,导致农民负担较重。
此外,管理机构和运行模式也有待改进。
四、发展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路径要推动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发展,可以采取以下路径。
首先,进一步扩大保险覆盖范围,确保每一个农民都能享受到养老保险的待遇。
其次,提高保险待遇水平,让农民的养老金能够满足基本的生活需求。
再次,建立健全的缴费制度,减轻农民的负担。
最后,改进管理机构和运行模式,提高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服务质量和效率。
五、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案例研究通过对一些地区成功推进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案例进行研究,可以发现一些有益的经验。
比如,某地区通过加大宣传力度,提高保险意识,成功增加了参保人数。
另外,某地区通过创新管理机制,建立了村级养老保险组织,有效提高了保险的管理效率。
这些案例可以为其他地区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发展提供借鉴。
六、政策支持与配套措施政府的政策支持与配套措施对于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发展至关重要。
政府可以通过财政补贴、税收优惠等方式,提供资金支持。
同时,可以加大对养老保险制度的政策宣传和培训,提高农民的保险意识。
此外,还可以建立健全的监管机制,促进保险市场的健康发展。
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研究综述_保险论文.doc
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研究综述_保险论文农村社会保障是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关系到占总人口约70%的人民目前或将来的生活质量,而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则是其中的关键内容之一。
随着老龄化浪潮汹涌而来,农村养老问题变得日益突出和紧迫。
为了寻找合适的解决途径,我国政府从80年代中期开始,探索性地建立了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
到目前为止,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已有10多年的历史。
这段历史可以大体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986-1992年,为试点阶段。
1986年,民政部和国务院有关部委在江苏沙洲县召开了“全国农村基层社会保障工作座谈会”。
会议根据我国农村的实际情况决定因地制宜地开农村展社会保障工作。
一些经济较发达的地区成为首批试点地区[1]。
第二阶段:1992年—1998年,为推广阶段。
1991年6月,原民政部农村养老办公室制定了《县级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本方案》(以下简称《基本方案》),确定了以县为基本单位开展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原则,决定1992年1月1日起在全国公布实施[2]。
此后,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在各地推广开来,参保人数不断上升,到1997年底,已有8200万农民投保[3]。
第三阶段:1998年以后进入衰退阶段。
1998年政府机构改革,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由民政部门移交给劳动与社会保障部。
这个阶段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全国大部分地区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出现了参保人数下降、基金运行难度加大等困难,一些地区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甚至陷入停顿状态[4]。
官方对这项工作的态度也发生了动摇。
1999年7月,国务院指出目前我国农村尚不具备普遍实行社会养老保险的条件,决定对已有的业务实行清理整顿,停止接受新业务,有条件的地区应逐步向商业保险过渡[5]。
从以上几个发展阶段来看,可以说到目前为止,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在实践上是并不成功的。
在理论上,这一制度也引起了激烈的争论和批评。
90年代以来,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一直是人口经济学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积累了大量的文献资料。
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文献综述
4、提高保险意识: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农民的保险意识和参保积极性。 5、加强财政支持:增加政府补贴力度,提高保险覆盖面和保障水平。
结论
本次演示从中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背景、发展历程、现状和存在的问 题等方面展开研究综述。虽然该制度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仍存在保险覆盖 面不足、保障水平低、管理制度不健全等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应加快立法进 程,完善管理制度,促进保险市场发展,提高农民的保险意识和参保积极性,加 强财政支持等措施的实施力度。
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文献综述
01 摘要
03 综述 05 参考内容
目录
02 引言 04 结论
摘要
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是中国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保障农民 老年生活、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本次演示对农村社会养 老保险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概括了当前的研究成果、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研究 方向,以期为进一步推进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发展提供参考。关键词:农村 社会养老保险、社会保障、农民、制度设计、实施效果
(3)养老金筹措与调整机制研究。养老金的筹措与调整机制是制度设计的 核心。学者们对养老金的筹措来源、调整机制等进行了深入研究,认为应该建立 多元化的养老金筹措渠道,同时建立灵活的养老金调整机制。
2、实施情况研究现状
实施情况是评价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重要环节。当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 以下几个方面:
4、管理体制:主要由各级社会 保障部门负责管理和监督。
养老保险制度问题
尽管中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仍存在以下问题:
1、保险覆盖面不足:尽管覆盖范围已经比较广泛,但仍有一些地区的覆盖 率较低。
2、保障水平低:目前的保险水平还比较低,难以满足农民在养老方面的需 求。
中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研究综述
中国 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研究综述
和 谐 社 会 建 设
中 国农 村 社 会 养 老 保 险 制 度 研 究 综 述
陈 越 男 ( 南 交通 大 学公 共 管理 学 院 西 四 J 成都 i I 6 03 ) 10 1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 摘
要1 本 文分析 了国内农村的养老 问题研 究现状 以及存在 的不足 , 出 目 亟需研 究的问题 : 提 前 一是要 系统研 究全国的农村社会养老
见》, 保基本 、 覆盖 、 以“ 广 有弹性 、 可持续 ” 为基本原则 , 探索建立个人缴 费、 集体补助 、 政府补贴相结合的新农保制度。 2 农村养老保险制度 的理论研 究 、 提出 了各 自不 同的观点 , 但是 , 目前为止 , 没有一 个达成 广泛 共识的 还 权威性研究理论 , 故各研究都是在 自己 的小地 盘上打转 , 这种 各自为政
的理论研究与现实 日渐紧迫的需要之间相比显得捉襟见肘。 在我国社会保障体系中 , 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一 直足个薄弱环 节 , 到 第三 , 研究方法上 多 定性 分析少 定 量分析 , 研究 侧重 点在 理论 层 目前为止 , 除了个别发 达地区的农民 , 真正 享受到农村 社会养老保 险的 面 , 缺 少 必 要 的 实 证 性 分 析 。如 建 立 全 国 统 筹 的 可 转 移 、 持 续 的 农 而 可 人还只是少数。其中原因很多 , 除历史原因外 , 最重要 的恐 就是 制度 民工养老保障制度 , 白 促成 既有养老保险关系及 缴费年限的衔 接问题 , 多 建设了。虽然中国农村社会养 老保险试 点到现在 已经 将近 三十年 , 但 数学者只是泛泛的提 出这 个观点 , 对如何 建立 以及如何建 立 全国统 而 是, 真正具有可推广性的制度 到目前 为止还没 有。诸多 学者 在制 度研 究方面也做了不少努力 , 但是 目前还 没有达成 ~ 致共识。 以下是 部分 学者从不同视角对 农保制度的理论研究 。
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研究
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研究随着中国社会的快速发展,老龄化现象越来越严重,农村的老龄化问题也逐渐显现。
为了解决农村老年人的养老问题,于是在2015年开始实行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
那么,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其进行研究。
一、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定义与意义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是指,由个人、村民组织和政府共同缴纳,形成一定的养老基金,并按照一定的标准和程序,向符合条件的农村老年人提供养老保障的制度。
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意义在于,可以保障农村老年人的养老生活,提高其生活质量,这对于农村的稳定和发展都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二、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缴费方式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缴费是由个人、村民组织和政府三方共同负担的。
其中,个人缴费是指年满16周岁至60岁的在村劳动力,按照一定标准缴纳养老保险费用;村民组织缴费是指村集体作为单位,为未达到参保年龄的村民缴纳养老保险;政府缴费是指政府提供一定的财政补贴,用于养老基金的积累。
三、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养老金计算和支付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养老金计算和支付采取个人账户制度,即个人的养老保险账户中缴纳的养老保险费用会计入到个人养老保险账户中,年龄达到一定标准后,可以申领养老金。
养老金的计算以个人养老保险账户缴纳的保险费用和政府补贴为基础,按照一定比例进行计算。
养老金的支付采取月领制度,按照养老金的计算标准,每月给符合条件的老年人发放养老金。
四、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运行现状目前,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在各地实施情况不同。
在一些地方,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推广较为成功,养老金的发放也较为及时;而在一些地方,由于缴费人数较少,村集体和政府的财政补贴不足,养老金的发放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进一步完善。
综上所述,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是一个重要的养老制度,对农村老年人的养老生活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在推广时,需要充分考虑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以及个人和政府的负担能力,不断完善制度,让更多的农村老年人享受养老保险的福利。
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研究
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研究随着我国老龄化问题的日益突出,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越来越受到重视。
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是解决农村老年人生活保障问题的重要途径。
本文将从历史、现状、问题、改善方案等多个角度展开,探讨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研究。
1.历史发展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上世纪80年代,当时国家开始尝试在城市建立社会养老保险制度。
然而,由于农村经济和社会环境的差异,农村地区养老保险制度的建设进展缓慢。
直到2009年,国家出台《新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方案》,才开始在农村地区建立养老保险制度。
2.现状分析目前,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在中国乡村普及率仍然较低。
根据统计数据,截至2019年底,仅有43%的农村居民参加了社会养老保险。
主要原因包括缺乏意识、经济压力、制度不完善等。
无法享受社保待遇的农村老年人普遍生活困难,给社会稳定和老年健康带来了一定压力。
3.问题分析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存在一系列问题。
首先,参保率低,农村居民缺乏参保意识和保险知识。
其次,待遇水平不高,很多农村老年人仅能领取到微薄的养老金。
再次,保险资金来源单一,很大程度上依赖政府财政补贴,可持续性不高。
而且,由于制度不完善,养老保险基金管理和投资效果较差。
4.农村特点为了更好地研究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有必要了解农村的特点。
农村地区人口分布广泛,经济发展水平不均,养老需求的差异性明显。
而且,农村居民的收入来源相对单一,无法享受多样化的养老保险服务。
5.提高参保率的措施提高农村养老保险的参保率是关键。
针对该问题,可以开展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农村居民对养老保险的意识和认知。
建立健全的信息系统,方便农村居民办理养老保险手续。
此外,加强对辖区内参保农户的监管和管理,确保参保率的提高。
6.改善待遇水平的措施为了提高农村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应加大对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待遇的改善力度。
可以通过调整养老金发放标准、加大政府财政补贴力度等方式提高待遇水平。
中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研究
中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研究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农村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凸显。
为了保障农村老年人的基本生活,中国政府自20世纪90年代起开始推行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
本文将对中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进行全面分析,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中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覆盖范围广泛,保障程度逐步提高。
制度实施以来,有效缓解了农村人口老龄化带来的社会压力,为农村老年人提供了基本生活保障。
中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政策体系主要包括基本养老保险、补充养老保险和商业养老保险。
基本养老保险由政府主导,具有强制性;补充养老保险主要是针对特殊群体,如贫困老人、高龄老人等;商业养老保险则是由市场主导,满足不同层次的养老需求。
中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管理机构分为国家级、省级和县级。
国家级负责制定政策,省级负责指导实施,县级负责具体经办。
这种管理体制有利于政策的统一性和规范性,但同时也存在管理成本较高的问题。
从实施情况来看,中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在大部分地区得到了较好的贯彻落实。
参保人数逐年增加,养老金水平逐步提高。
然而,在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由于财政压力等原因,养老金的发放仍存在一定困难。
尽管中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在大部分地区得到了较好落实,但在精细化管理方面仍存在一定不足。
如参保人员身份核实、养老金调整机制等方面还需进一步完善。
目前,中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保障水平相对较低,难以满足农村老年人的日益增长的生活需求。
加强政策研究,根据农村社会经济发展和人口老龄化的实际情况,完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政策体系。
提高制度的公平性和可持续性。
建立健全监管机制,加强对养老金的监督和管理,确保养老金的安全和合规使用。
同时,要加强对经办机构的监督,提高服务质量。
加大财政投入力度,提高养老金的保障水平。
特别是对于贫困地区和特殊群体,要适当加大补贴力度,确保他们能够享受到更好的养老保障。
加强对农村居民的宣传教育,提高他们的参保意识。
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研究
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研究近年来,随着我国农村老龄化问题的日益严重,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研究备受关注。
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是指为农村人口在退休后提供经济保障的制度。
本文将从现状分析、问题剖析和改革建议的角度,对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进行深入研究。
首先,我们来分析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现状。
目前,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相对于城市地区仍存在差距。
城市地区实行了全覆盖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而农村地区则根据各地实际情况,普遍实行了属地化管理的养老保险制度。
这导致了农村地区养老保险制度的专业性和保障水平相对较低,缺乏整体性和统一性。
其次,我们来剖析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面临的问题。
首先,农村地区的劳动密集型产业逐渐减少,人口流失以及留守老人增多,导致缴费人口减少,养老保险基金面临压力。
其次,农村地区的养老金发放存在不平等的问题,部分地区甚至有着较大差距。
同时,由于农村劳动力的特点,交纳养老保险的意愿普遍较低,导致制度的可持续性问题。
此外,农村地区养老保险的服务体系不完善,老人在享受保险待遇时面临诸多困难。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我们提出以下改革建议。
首先,应加强农村人口养老保险基金的统筹管理和调度机制,以保证基金的可持续性和充裕性。
其次,应加大对农村地区的补贴力度,保障养老金的发放平等性。
此外,应加强对农村地区的宣传和教育工作,提高农村居民对养老保险的认识和参与意愿。
同时,建立健全农村地区的养老服务体系,提供全方位、专业化的养老服务,满足老人的实际需求。
最后,我们需要强调的是,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建设不仅仅是政府的责任,也需要社会各界的支持和参与。
各级政府应制定相关政策,提出相应的措施,确保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顺利实施。
同时,社会组织、企事业单位等也应积极参与,为农村地区提供养老保险的服务和支持,推动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完善和发展。
综上所述,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课题。
只有通过加强研究,及时发现并解决制度存在的问题,才能更好地保障农村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并推动农村经济社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研究的综述
述2023-10-27contents •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概述•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发展历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模式与机制•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影响与效应•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改革与发展•研究结论与展望目录01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概述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是指农村居民在年满18周岁后,按照自愿原则,以个人为主体,通过储蓄积累的方式,实现自我保障的一种社会保险制度。
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是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保障农村老年人的基本生活需求,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定义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特点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以个人自愿参加为主,政府给予政策支持和引导。
自愿参加个人账户政府补贴待遇调整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实行个人账户制度,个人缴费和积累与未来待遇水平直接相关。
政府对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给予一定的财政补贴,以提高参保人员的待遇水平。
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待遇水平根据经济发展、财政状况和物价水平等因素进行调整。
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意义通过建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为农村老年人提供一定的生活保障,缓解老年人的经济压力。
提高农村老年人的生活保障水平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实施,可以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
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实施,可以保障老年人的基本生活需求,维护社会稳定。
维护社会稳定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是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可以推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和完善。
推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02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发展历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探索起步,以村级社区为基础,以农民自我储蓄和互助为主要资金来源。
20世纪80年代20世纪90年代21世纪初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逐步建立,政府开始参与并投入资金,同时引入了个人账户模式。
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进一步发展,覆盖范围逐步扩大,同时开始引入市场化运作模式。
03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起源0201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在部分地区进行试点,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实施模式。
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研究
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研究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不断加剧,养老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
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作为解决农村老年人养老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正逐渐成为广大农村居民关注的焦点。
本文将就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现状与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首先,我们需要对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现状进行了解。
目前,我国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主要包括农村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和新农合养老保险两个方面。
农村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由居民个人、家庭和政府共同缴纳,确保了农民的基本养老待遇。
而新农合养老保险则是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为基础,通过养老金项目的设立,为农民提供养老保障。
然而,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保险制度的覆盖范围较为有限。
由于农村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不高,农民参保意识不强,导致保险制度的覆盖范围较窄。
其次,参保的等级划分不合理。
目前,养老保险的等级划分主要是按照个人缴纳的不同金额来进行划分,这导致了缴纳能力较弱的农民只能享受较低的养老待遇。
最后,养老金的支付方式不灵活。
目前,农村地区的养老金主要以一次性发放为主,这对老年人的消费和生活带来了一定的困扰。
鉴于上述问题,为了完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我们需要采取相应的政策措施。
首先,应加大对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宣传力度,提高农民的参保率。
可以通过开展宣传教育活动、提供优惠政策等方式,激发农民参保的积极性。
其次,应调整养老保险的等级划分方式,更加注重缴纳者的缴费能力和个体差异,使养老保险的待遇更加合理。
此外,还应通过加强补贴政策、建立灵活的发放方式等来改善养老金的支付方式,使老年人能够更好地享受养老金。
除了以上的政策建议,我们还需要加强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建设的监管与管理。
政府应建立健全相关的监督机构,加强对保险基金的管理和使用,确保资金使用的透明度和合理性。
同时,也应建立起严格的惩罚机制,对滥用保险资金的行为进行惩处,以维护制度公正性和合法性。
乡村振兴背景下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研究
乡村振兴背景下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研究在乡村振兴的背景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研究课题。
社会养老保险是为了解决老年人在退休后生活保障问题而设立的一种制度,它对于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农村居民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探讨乡村振兴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一些解决方案。
一、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现状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是我国农村地区为解决农民退休后生活保障问题而设立的。
目前,我国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覆盖率不高,参保人数较少。
这主要是由于农村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农民的收入水平有限,缺乏支付足够保费的能力。
同时,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在建立过程中也存在一些制度设计不合理的问题,缺乏可持续性和可操作性。
二、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存在的问题1. 资金缺口问题: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收入不足,存在着较大的资金缺口。
这主要是由于参保人数较少,缴费比例较低以及资金管理不善等原因导致的。
2. 保障标准较低: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保障标准相对较低,无法满足农民老年人的需求。
这主要是由于农村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低,政府投入有限,致使养老保险基金难以提高保障水平。
3. 信息不对称问题:农村地区存在着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导致农民对养老保险的认知度不高。
这一方面是由于农民教育水平相对较低,对养老保险了解不深入;另一方面是由于政府在推行养老保险政策时信息传递不及时、不全面。
4. 制度设计不合理: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在建立过程中存在一些制度设计不合理的问题。
比如,缺乏多样化的支付方式,缴费标准不合理等。
三、解决农村社会养老保险问题的方案1. 加大财政投入:政府应加大投入力度,提高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保障水平。
通过增加财政补贴、设立专项基金等方式,解决资金缺口问题。
2. 完善制度设计:政府应完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设计,建立起多层次、多样化的支付方式。
同时,加强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完善,提高制度的可操作性和可持续性。
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研究
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研究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加剧,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研究愈发重要。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展开讨论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探讨其现状、问题以及解决办法。
一、背景随着农村人口的逐渐减少,养老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建立对于提高农村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保障他们的基本福利具有重要意义。
二、现状目前,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覆盖率仍然相对较低,大多数农村老年人在养老金方面存在缺口。
此外,由于缺乏有效的监管机制,一些地区可能存在养老金被挪用等问题。
三、问题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存在着几个主要问题。
首先,资金来源不足,导致养老金支付难以满足需求。
其次,制度设计不合理,导致部分农村老年人无法享受到应有的养老保障。
同时,养老保险制度缺乏足够的监管和执法力度,导致一些养老金被滥用甚至挪用。
四、原因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问题的产生主要是由于以下几个原因:政府关注度不高、资金来源不足、制度设计不合理等等。
五、解决办法为了解决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问题,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
首先,政府应加大对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关注,提高资金投入,确保养老金的充足。
其次,要在制度设计上加以改进,确保所有农村老年人都能享受到应有的养老保障。
同时,加强对养老保险资金的监管和执法力度,打击相关的滥用和挪用行为。
六、其他机制除了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外,还可以探索其他补充养老保障机制。
如鼓励农村老年人积极参与养老金互助保险,通过相互承担风险的方式来提高养老保障水平。
七、教育与宣传为了让农村老年人更好地了解养老保险制度,政府需要加大教育和宣传的力度。
通过举办讲座、培训班等形式,提高农村老年人对养老保险制度的认知度,增强他们的保障意识和参与度。
八、村级合作与社区建设在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中,村级合作和社区建设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村级合作,可以提高资金的筹集和管理效率,保证养老金按时足额支付。
同时,社区建设可以提供更多的养老服务设施和便利条件,满足农村老年人的日常需求。
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研究
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研究引言目前我国老龄化现象日益突出,养老问题急需得到解决。
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民也开始关注自己的养老问题。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应运而生。
本文将对农村养老保险制度进行研究,探讨其现状和未来发展方向。
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现状1.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发展历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发展可以追溯到20世纪90年代初。
在那个时候,中国政府为了解决老年人养老问题,开始试行农村社会养老保险。
但是由于政府资金不足和管理混乱等原因,该制度在实施过程中存在很多问题。
之后,政府对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和完善,如加强基金管理、扩大参保覆盖范围等,这些改革使得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得到了较好的发展。
2.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基本情况目前,农村养老保险制度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农村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另一种是新农合养老保险制度。
其中,农村居民养老保险由政府出资和参保人员自愿缴纳,而新农合养老保险则由参保人员自愿缴纳。
根据2018年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底,全国参加农村居民养老保险的人数已达到6.05亿,较上年增加了5.7%。
3.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不足之处实行多年的农村养老保险制度,依然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当前农村居民养老保险覆盖范围还不够广泛,参保人数也不够多。
其次,由于农民收入水平较低,缴费能力不强,导致养老保险基金缺乏可持续性。
此外,农村养老保险基金的管理和监管也存在很多问题,容易引发一些腐败和不公现象。
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未来发展方向1.扩大覆盖范围,增加参保人数为解决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存在的问题,有必要扩大覆盖范围,增加参保人数。
政府可以通过加大宣传力度和政策支持力度实现这一目标。
此外,还可以发展社会力量,如非营利组织和慈善机构等,来加强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建设和运营。
2.提高养老保险基金的管理和监管水平为保证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可持续性,有必要加强对农村养老保险基金的管理和监管。
政府可以制定更加严格的规定来规范农村养老保险基金的管理,利用信息化技术来加强对基金的监控和管理。
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研究
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研究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愈发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建设不仅关系到广大农民的生活安全和养老保障,也是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完善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这个背景下,对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进行深入研究,探索其改革发展之路显得尤为紧迫。
一、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背景农村养老保险是在我国很早就有的社会保障制度,但整体发展水平与城市养老保险仍有一定差距。
随着农村劳动力外流和农民老龄化加剧,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亟待改革和完善,以适应当前社会发展的需要。
二、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面临的问题在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建设过程中,存在着诸多问题。
首先,缺乏统一的制度规划和统筹管理,导致制度碎片化和地区差异化严重。
其次,参保率不高,缴费标准低,而且保障水平较低,难以满足农民老龄化的养老需求。
再次,保险待遇低,资金缺乏等问题也需要得到解决。
三、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路径选择针对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所面临的问题,可以从多方面入手进行改革。
一是优化制度设计,建立统一的制度标准和管理机制;二是完善参保标准和提高参保率,鼓励更多农民参与养老保险;三是提高保障水平,调整保险待遇,确保农民老年生活质量。
四、加强政府的责任和监督政府在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政府应当增加对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投入,扩大覆盖范围,提高待遇水平,确保养老金的保障力度。
同时,政府还应当加强监督和管理,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确保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稳步运行。
五、完善制度运行机制为了提高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运行效率和透明度,需要建立完善的制度运行机制。
这包括建立健全的基金管理制度,规范资金使用和流转,保障养老金的安全和稳定发放。
同时,还需要建立健全的信息系统,方便参保人员查询个人信息和权益。
六、激发多元化参保主体为了推动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健康发展,需要激发多元化的参保主体。
可以鼓励农民个人、家庭、企业等参与养老保险制度建设,形成多层次、多渠道的参保体系,提高制度的灵活性和适应性。
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研究的综述
2023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研究的综述•引言•文献综述•实证分析目录•比较研究•政策建议•研究展望01引言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是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解决农民老年生活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农村家庭结构的变化,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和问题,因此本研究的背景和意义十分重要。
研究背景与意义本研究从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基本概念、历史演进、现状分析、问题研究和对策建议等方面进行了系统性的梳理和分析。
采用了文献研究、案例分析和归纳总结等多种研究方法,对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讨。
研究内容与方法本研究在文献梳理方面具有一定的创新,从历史演进、现状分析和问题研究等多个角度对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进行了系统性的梳理和分析。
本研究也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如缺乏实地调查和数据支持,对一些具体问题的分析和探讨还不够深入和全面。
研究创新点与不足02文献综述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发展历程1992年以前传统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1992至2000年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探索和试点2000年至今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实施和完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问题与挑战参保率低,覆盖面不广保障水平低,难以满足农民的基本养老需求筹资渠道单一,资金缺口较大管理制度不健全,监管不到位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与创新拓展筹资渠道,增加资金来源推进城乡一体化,逐步完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提高保障水平,满足农民基本养老需求健全管理制度,加强监管力度03实证分析调查样本的选择与分析样本代表性根据研究目的,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样本,如不同地区、不同经济发展水平、不同文化背景的农村地区。
样本规模与分布样本数量要足够,分布要广泛,以保证研究结果具有较好的普遍性和适用性。
样本筛选与处理对样本进行筛选和分类处理,以符合研究需求和数据质量要求。
01020303参保与家庭决策探讨参保对家庭决策的影响,如对子女教育、医疗保健、消费储蓄等方面的影响。
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研究综述
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研究综述引言随着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加剧,社会养老保险成为了关注的焦点。
而在农村地区,由于根底设施和经济开展水平的限制,农村社会养老保险面临着更加复杂的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对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分析当前存在的问题和挑战,并提出一些改良和解决方案。
1. 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现状调研在农村地区,养老保险制度存在一系列的问题。
首先,覆盖率较低。
由于经济水平和社会保障体系的差异,农村地区的社会养老保险覆盖率较低,很多农民无法享受到相应的保障。
其次,制度不完善。
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相对不够成熟,无法满足农民多样化的养老需求。
再次,经费来源不明确。
当前,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经费来源有限,缺乏可持续开展的资金支持。
2. 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研究进展针对农村社会养老保险问题,学界和研究机构进行了丰富多样的研究。
其中,有关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制度设计、经费来源和社会保障覆盖方面。
此外,还有关于养老保险农民参与度和供养比例的研究。
这些研究为改良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提供了理论和实践根底。
3. 农村社会养老保险问题与挑战分析为了更好地理解农村社会养老保险问题和挑战,我们需要对其进行深入分析。
首先,养老保险的覆盖面限制问题。
由于农村地区的特殊性,一些农民会受到时限和政策限制而无法参与到养老保险中。
其次,经费来源不稳定。
农村地区的社会养老保险经费主要依赖于政府财政,缺乏多元化的经费来源。
此外,农村地区的养老效劳设施和医疗保障条件相对较差,也给农民的养老保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4. 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改良方案为解决农村社会养老保险面临的问题和挑战,我们可以采取一些改良方案。
首先,完善制度设计和政策调整。
通过制定更加灵巧和适应农村地区需求的养老保险制度,提高养老保险的可持续性和覆盖率。
其次,多渠道筹集养老保险的经费。
除了政府财政支持外,可以引入社会捐赠、商业养老保险等多种方式来增加经费来源。
第三,加强农村地区养老效劳设施和医疗保障条件的建设,提高农民的养老保障水平。
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研究综述
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研究综述的公司尽管制度比较齐全,但往往有章不循,使监事会的监督职能流于形式,没有真正发挥作用。
五是公司治理中风险操纵意识较差。
目前,保险公司内操纵度建设所关注的重点多在业务层面,而对公司治理结构层面上的风险操纵要求是浅表的;风险管理多为静态的、单一的、事后的,很难对经营过程进行动态、全面、预先监控;大多从提高公司经营效益的角度来进行公司治理,而很少从风险防范的角度来进行公司治理制度设计。
2.国有保险公司治理的特殊问题。
国有保险公司治理结构存在的要紧问题,一是股权操纵问题。
目前,我国国有控股的保险公司中,国有股比例最高的占72.5%,最低的也占45%,一股独大的股权结构限制了公司治理机制的作用。
二是委托代理问题,政府作为国有股权的代表对公司实行操纵,并通过层层委托,授权经营者管理。
因此,如何保证董事会与高管人员的忠实、勤奋义务,是国有保险公司面临的重要问题。
三是行政色彩较为浓厚,我国国有保险公司经营者的绩效评估体系复杂且目标多元化,经营者难以跳出官本位的束缚,市场意识与进取意识弱化,再加上“老三会”的存在与我国特有的组织人事制度,使我国公司特别是国有公司的治理结构更为复杂。
四是外部干预过多,由于多方面因素,国有保险公司仍然受到国家与地方行政部门较多的干预,还不能完全做到自主经营。
三、计策建议1.不断优化保险公司股权结构。
汲取民营资本参股,使民营股东在公司治理结构中的监督制约作用不断加强;引入国际战略投资者,发挥国际资本的监督作用,充分利用国外先进技术,加强保险公司的内部操纵与风险防范;推进规范上市,引入资本市场的监督,在“用脚投票”的机制下,促使保险公司加强风险管理;推行员工持股计划,使员工自身的利益与公司的利益与进展紧密联系起来,从而更有利于防范风险。
另外,在产权制度的安排上要尽量汲取众多的中小型投资者,追求较为分散的股权结构,以避免大股东对保险公司的实际操纵。
3.建立完善的内部制衡与监督机制,强化激励约束机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研究综述(1)'农村社会保障是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关系到占总人口约70%的人民目前或将来的生活质量,而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则是其中的关键内容之一。
随着老龄化浪潮汹涌而来,农村养老问题变得日益突出和紧迫。
为了寻找合适的解决途径,我国政府从80年代中期开始,探索性地建立了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
到目前为止,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已有10多年的历史。
这段历史可以大体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986—1992年,为试点阶段。
1986年,民政部和国务院有关部委在江苏沙洲县召开了“全国农村基层社会保障座谈会”。
会议根据我国农村的实际情况决定因地制宜地开展农村社会保障工作。
一些较发达的地区成为首批试点地区。
第二阶段:1992年—1998年,为推广阶段。
1991年6月,原民政部农村养老办公室制定了《县级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本方案》(以下简称《基本方案》),确定了以县为基本单位开展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原则,决定1992年1月1日起在全国公布实施。
此后,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在各地推广开来,参保人数不断上升,到1997年底,已有8200万农民投保。
第三阶段:1998年以后进入衰退阶段。
1998年政府机构改革,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由民政部门移交给劳动与社会保障部。
这个阶段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全国大部分地区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出现了参保人数下降、基金运行难度加大等困难,一些地区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甚至陷入停顿状态。
官方对这项工作的态度也发生了动摇。
1999年7月,国务院指出目前我国农村尚不具备普遍实行社会养老保险的条件,决定对已有的业务实行清理整顿,停止接受新业务,有条件的地区应逐步向商业保险过渡。
从以上几个发展阶段来看,可以说到目前为止,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在实践上是并不成功的。
在理论上,这一制度也引起了激烈的争论和批评。
90年代以来,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一直是人口经济学研究的一个问题,积累了大量的文献资料。
这些文献全面地反映了各地各时期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发展状况、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关的对策。
在目前这一政策面临转折时,对这些研究进行综合分析,能使我们全面地总结这项工作的经验教训,为今后农村老年人口的社会保障工作提供参考。
本文在大量查阅90年代尤其是1995年以来的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发现研究的焦点主要集中于以下几个方面:现有文献对建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宏观必要性基本上没有异议。
作为农村社会保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建立对保障老年农民的利益,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和改革的深化,保证社会的稳定和进步都有积极意义。
另外,它还有助于减轻农民“养儿防老”的思想,从而有利于生育政策的贯彻执行。
何承金等人的研究认为,中国西部农村人口控制的主要障碍在于社会保障体系残缺不全,农民养老难以落实。
更多的研究从微观经济个体的养老需求与供给出发进行分析,认为由于农村家庭的小型化,大量青壮年农民流向城市,老年农民社会地位下降等原因造成了近年来农村家庭养老功能的逐步淡化、弱化。
而土地、家庭储蓄和农民自身的养老能力都难以担负起老年农民的生活保障。
尽管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有必要建立,可是在我国目前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下能否建立起真正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呢?一些文献对建立农村社会保障的约束性进行分析后指出,由于我国资金有限,而城市又处于经济改革的中心,在资金的竞争性使用中具有优势;而且福利国家的困境对政府的警示作用使国家不敢对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投入太多,因此现阶段我国尚无能力建立真正的全国范围内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只能以局部地区的社区保障作为替代。
杨翠迎、张晖等人分析了我国农民社会养老保险的经济可行性,认为目前建立全国范围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是不可行的,只有东部和中部一些省份才具备开展这项工作的条件,“。
从世界经验来看,马利敏认为中国的二元经济结构及大比例的农村人口决定了现在不宜把家庭人口纳入帐户养老保险体系。
1.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存在的诸多问题已引起许多学者的关注。
这些问题中,有的是制度设计本身的缺陷;有的是在执行过程当中出现的问题。
前者主要包括:1)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缺乏社会保障应有的社会性和福利性。
《基本方案》规定: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在资金筹集上坚持以“个人缴纳为主,集体补助为辅,国家给予政策扶持”的原则。
这样,由于大多数集体无力或不愿对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给予补助,绝大多数普通农民得不到任何补贴,在这种资金筹集方式下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实际上是一种强制性储蓄或鼓励性储蓄,也正因为这一点导致了不可能强制要求农民参加农村社会养老保险。
但如果要使这项工作开展下去,常常需要采取强制性的行政命令,这又违背了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自愿性原则。
因此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在制度设计时就使其执行陷入了两难境地。
2)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存在制度上的不稳定性。
各地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办法基本上都是在民政部颁布的《基本方案》的基础上稍作修改形成的,这些办法普遍缺乏法律效力。
因此各地对这一政策的建立、撤消,保险金的筹集、运用以及养老金的发放都只是按照地方政府部门,甚至是某些长官的意愿执行的,不是农民与政府的一种持久性契约,因此具有很大的不稳定性。
实际上,我国政府对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态度也时常发生动摇,导致了本来就心存疑虑的农民更加不愿投保。
这也是缺乏法律保障的结果。
3)基金保值增值困难。
《基本方案》规定,“基金以县为单位统一,主要以购买国家发行的高利率债券和存入银行实现保值增值。
”在实际运行过程中,由于缺乏合适的投资渠道、缺乏投资人才,有关部门一般都采取存入银行的方式。
但是1996年下半年以来,银行利率不断下调,再加上通货膨胀等因素的影响,农村养老保险基金要保值已经相当困难,更不用说增值。
这一方面造成政府的包袱加重,现已出现参保的人越多,国家赔得越多的局面。
另一方面,为了使资金能够平衡运行,国家原先承诺的养老保险帐户的利率只好下调,造成投保人实际收益明显低于按过去高利率计算出的养老金,使人们对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信心更是大打折扣。
D·盖尔·约翰逊指出,由于中国1993—1997年的投资收益率为负,对于从1993—1997年每年投入了同等数量保金的个人来说,他们积累的基金实际价值低于他们支付出的保费(D.盖尔·约翰逊1999)。
4)保障水平过低。
《基本方案》规定,农民交纳保险费时,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分2元、4元、6元、8元……20元等10个档次缴费。
但由于农村经济发展水平低,农民对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缺乏信心等原因,大多数地区农民投保时都选择了保费最低的2元/月的投保档次。
在不考虑通货膨胀等因素的情况下,如果农民在缴费10年后开始领取养老金,每月可以领取4.7元,15年后每月可以领取9.9元(王国军2000),这点钱对农民养老来说,几乎起不到什么作用。
如果每月投保4元、6元甚至是10元,也仍然难以起到养老保障的作用。
2.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在执行过程中,也出现了不少问题,主要包括:1)基金的管理不够规范与完善。
1998年以前全国各地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的收集、保管、运营和发放全是由民政部门一家负责,缺乏有效的监督和制约。
而一地的民政部门又直接受制于当地的政府。
因此当政府出现资金周转困难或有什么建设项目缺少资金时,有时就会要求动用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
对这样的要求,民政部门往往难以拒绝。
因此各地挤占、挪用和非法占用基金的情况时有发生,基金的安全得不到保障,给今后的发放工作留下了极大的隐患。
2)机构管理费用入不敷出。
按照《基本方案》的规定,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管理机构的经费可以按所收取基金的3%来支取。
但是按规定提取的管理费难以满足开展业务的需要。
有的市(县)提取的管理费连给职工发工资也不够,加上会议费、宣传费等,空缺更大。
值得注意的是,现在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基金的管理机构的管理费都已明确规定不从保险基金中支取了(何承金等2000),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却仍然要靠这一渠道来解决工作经费。
3)干部群众在享受集体补贴方面差距过大。
《基本方案》规定:“同一投保单位,投保对象平等享受集体补助。
”但在全国各地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执行过程中,同一个行政村的干部和群众却不平等享受集体补助。
参加投保的绝大多数村和乡镇是补干部,不补群众;少数村都补的,也是干部补得多,群众补得少。
群众一般一年仅补助3-5元,而干部补助少则几百元,多则数千元,上万元(彭希哲等1996)。
这样大的差距加剧了原本就存在的农村社会不公平,强化了农民对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抵触情绪。
4)多种形式的保险并存,形成各自为政的混乱局面(吴云高1998)。
在苏南地区,由于农村养老保险开展得较早,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多种养老保险形式:有民政部门实施的,有乡镇合作经济组织办理的,有社会保障局办理的,等等。
它们各自为政,操作方法各不相同,导致了原本就“稀薄”的资金更加分散,缺乏规模效应。
在其他地区,由民政部门组织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与商业保险也产生竞争,虽然竞争本身可以给投保农民带来实惠,但由于政府的不正当干预,商业保险往往受到排挤,打乱了正常的市场秩序。
尽管存在着以上这些问题,有的研究者认为现行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还不失为一种符合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情的解决农村老年经济保障的重要方式。
应当在现有基础上,积极稳妥地推进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而不应全盘否定其积极作用。
但有相当一部分学者对这一制度持否定态度。
有人认为,“我国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存在着较为明显的制度需求与制度供给的不平衡”(田凯2000);有人认为,“当前试点中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不是一个能够担负起农村跨世纪社会养老责任的制度,需要更有效的制度来取而代之”(马利敏1999);有的人甚至认为,这项举措“存在着重大的理论和实践上的错误”(王国军2000)。
从实践情况来看,我国农村养老仍主要依赖于家庭养老和自我养老,社会养老保险的实行范围还十分有限。
在众多的相关研究中,有相当部分的文献研究不同地区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实行情况。
文献表明,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推行存在着相当大的区域差异。
王海江对农民参加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定性和定量分析,发现农民所在省份对其是否参加社会养老保险有显著的解释性(王海江,1998)。
薛兴利等的调查也表明集体经济越发达、农民人均纯收入越高、村领导越强的乡镇,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推行情况越好(薛兴利等1998)。
从全国来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实行情况是东部沿海地区显著地好于中西部地区,上海、江苏、山东等地区已达到较高的覆盖率,而在中西部大部分地区,推行这一政策十分困难。
但几个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发展相对较好的地区,其对老年农民的保障并非完全依靠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相反,他们往往是在《基本方案》的做法之外,发展了不同方式、各有特色的社会化养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