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高三生物总复习 2-第一讲 新陈代谢与酶和ATP同步练习
高三生物酶与ATP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三生物酶与ATP试题答案及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60629025580102020740be1e650e52ea5518cef8.png)
高三生物酶与ATP试题答案及解析1.关于新陈代谢与酶、ATP的关系,描述不正确的是()A.酶的种类具有物种差异性,而ATP却无物种差异性B.酶、ATP都与新陈代谢密切相关,但两者的合成毫无关系C.ATP是保证新陈代谢正常进行的能源物质D.酶能促使新陈代谢正常进行【答案】B【解析】酶因为有专一性,具有物种差异性,而ATP是直接的能源物质没有物种差异性,故A正确。
酶的合成需要ATP,ATP的合成也需要酶的催化作用,故B错误。
ATP是直接能源物质,能保证新陈代谢正常进行,故C正确。
酶是催化新陈代谢活动的,故D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酶和ATP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掌握程度。
2.下列生命活动中不需要ATP 提供能量的是A.叶肉细胞合成的糖运输到果实B.吞噬细胞吞噬病原体的过程C.淀粉酶催化淀粉水解为葡萄糖D.细胞中由氨基酸合成新的肽链【答案】C【解析】叶肉细胞合成的糖并运输到果实,需要消耗能量ATP,故A正确;吞噬细胞吞噬病原体属于胞吞过程,需要消耗能量ATP,故B正确;淀粉酶催化淀粉水解,只需要酶催化,不消耗能量ATP,故C错误;细胞中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肽链,物质的合成需要消耗能量ATP,故D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ATP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3.细胞代谢中某种酶1与其底物、产物的关系如下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酶1与产物B结合后失活,说明酶的功能由其空间结构决定B.酶1的变构位点和活性位点的结构取决于特定的氨基酸序列C.酶1有两种底物且能与产物B结合,因此酶1不具有专一性D.酶1与产物B的相互作用可以防止细胞生产过多的产物A【答案】C【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当酶1与产物B结合后,酶的结构改变,不能与底物结合,说明酶的功能由空间结构决定,故A正确;蛋白质的结构与氨基酸的种类、数目和排列顺序有关,故B正确;酶1有变构位点和活性位点,底物只能与活性位点结合,变构位点只能与产物B结合,具有专一性,故C错误;酶1与产物B结合后,结构改变后不能与底物反应,产物A合成减少,故D 正确。
高考生物专题复习专题二 第一讲 新陈代谢、酶和ATP
![高考生物专题复习专题二 第一讲 新陈代谢、酶和ATP](https://img.taocdn.com/s3/m/ff182ce283c4bb4cf6ecd18d.png)
()
A.细胞质和细胞核中都有ATP的分布
B.ATP合成所需的能量由磷酸提供
C.ATP可以水解为一个核苷酸和两个磷酸
D.正常细胞中ATP与ADP的比值在一定范围内变化
[解析] ATP是细胞内的直接能源物质,细胞膜、细胞质和 细胞核中都有ATP的分布。ATP分子是由一分子腺嘌呤、一分 子核糖和三个磷酸基团组成的;一分子腺嘌呤、一分子核糖 和一分子磷酸基团组成一个核苷酸,所以ATP可以水解为一 个核苷酸和两个磷酸。正常的细胞中ATP和ADP时刻进行着 相互转化,所以ATP与ADP的比值在一定范围内变化。磷酸 不含有能量,ATP合成时所需要的能量来自呼吸作用中分解 有机物所释放的能量和光合作用中光能转化成的电能。 [答案] B
实验步骤
试管编号
1
2
1%NaCl溶液(mL)
1
1%CuSO4溶液(mL)
1
1%Na2SO4溶液(mL)
蒸馏水(mL)
pH6.8缓冲液(mL)
1
1
3
4
1
1
1
1
实验步骤
试管编号 1
2
3
4
1%淀粉溶液(mL)
1
1
1
1
唾液淀粉酶溶液(mL)
1
1
1
1
各试管放入37℃恒温水浴保温适宜时间
取出试管,加入1%碘溶液0.1 mL
()
A.①过程可发生在蓝藻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 B.发生②过程的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称为生产者 C.③过程在动植物细胞中都能发生 D.⑥过程可用于⑤过程
解析:蓝藻是原核生物,没有叶绿体,②过程属于光合作用 的暗反应阶段,存在于自养生物中;③过程属于呼吸作用, 动、植物细胞中都能发生;⑤过程是一个吸能过程,需要消 耗ATP。 答案:A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同步练习(名师解析)2-1知能综合练新陈代谢与酶、ATP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同步练习(名师解析)2-1知能综合练新陈代谢与酶、ATP](https://img.taocdn.com/s3/m/8a805fac6529647d272852b7.png)
知能综合练(45分钟,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分)1.(2009·重庆理综)下列有关酶的叙述,正确的是() A.高温和低温均能破坏酶的结构使其失去活性B.酶是活细胞产生并具有催化作用的蛋白质C.细胞质基质中有催化葡萄糖分解的酶D.细胞质中没有作用于DNA的解旋酶解析:高温能破坏酶的结构使其失去活性,而低温抑制酶的活性,当温度升高时,酶活性可以恢复。
酶是活细胞产生并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大多数是蛋白质,少数是RNA。
细胞质基质中有催化葡萄糖分解形成丙酮酸的酶(即细胞呼吸第一阶段的酶)。
细胞质中线粒体和叶绿体中的DNA可复制转录,故其内有解旋酶。
答案:C2.(2009·宁夏理综)右图表示酶活性与温度的关系。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当反应温度由t2调到最适温度时,酶活性下降B.当反应温度由t1调到最适温度时,酶活性上升C.酶活性在t2时比t1高,故t2时更适合酶的保存D.酶活性在t1时比t2低,表明t1时酶的空间结构破坏更严重解析:由图可知,在一定温度范围内,随温度的升高酶活性增强,t1属于此区间;超过适宜温度后,酶活性随温度升高而下降,t2属于此区间。
答案:B3.(2009·上海生物)下列关于叶肉细胞能量代谢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适宜光照下,叶绿体和线粒体合成ATP都需要O2B.只要提供O2,线粒体就能为叶绿体提供CO2和ATPC.无光条件下,线粒体和叶绿体都产生ATPD.叶绿体和线粒体都有A TP合成酶,都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解析:适宜光照下,在叶绿体内进行光合作用,在其光反应阶段可产生A TP,但不消耗O2。
因可以合成ATP,故叶绿体内有A TP合成酶。
若提供O2,在线粒体内可以进行有氧呼吸产生CO2,提供给叶绿体,但不能为叶绿体提供ATP。
无光条件下,叶绿体内不能进行光合作用,故不产生ATP。
线粒体内进行有氧呼吸产生A TP,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高三生物二轮复习 第一部分 知识落实篇 专题二 细胞的
![高三生物二轮复习 第一部分 知识落实篇 专题二 细胞的](https://img.taocdn.com/s3/m/7c6eb7a94b73f242336c5f91.png)
第1讲酶和ATP一、选择题1.(2015·武汉调研)下列关于ATP的叙述,正确的是(B)A.无氧呼吸的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都有 ATP 的生成B.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内都有 ATP 与 ADP 的相互转化C.ADP 转化成 ATP 所需的能量都来自有机物的氧化分解D.葡萄糖和果糖合成蔗糖的过程与 ATP 的合成相联系解析:无氧呼吸的第一阶段有ATP产生,第二阶段没有ATP的生成,A错误;ATP在细胞中含量少,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内都有ATP与ADP的相互转化,B正确;ADP转化成ATP 所需的能量来自有机物的氧化分解或叶绿体色素吸收的光能,C错误;葡萄糖和果糖合成蔗糖的过程消耗ATP,D错误。
2. (2015·石家庄质检)图甲表示麦芽糖酶催化麦芽糖水解的模型,图乙表示在最适温度下,麦芽糖酶的催化速率与麦芽糖量的关系。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B)A.该模型能解释酶的催化具有专一性,其中A代表麦芽糖酶B.可用斐林试剂鉴定麦芽糖酶是否完成对麦芽糖的催化分解C.如果温度升高或降低5℃,f点都将下移D.限制f~g段上升的原因是酶的数量,故整个实验中应设置“麦芽糖酶的量一定”解析:酶在反应前后数量和化学性质都不发生变化,所以A代表麦芽糖酶,从图中可以看出,酶A和反应底物D专一性结合使D分解为E和F,说明酶具有专一性,故A正确;麦芽糖在麦芽糖酶的作用下被分解为葡萄糖,麦芽糖和葡萄糖都是还原性糖都能和斐林试剂反应出现砖红色沉淀,故无法用斐林试剂来鉴定麦芽糖酶是否完成了对麦芽糖的催化分解,故B错误;因图乙表示在最适温度下,故温度升高或降低都会使酶活性下降,而导致催化速率下降,故C正确;从图乙可以看出,e~f段催化速率随着麦芽糖量的变化而变化,说明麦芽糖为单一变量,酶量为无关变量,则限制f~g段上升的主要因素是酶的数量是有限的,故D正确。
3.(2015·泰州一模)下列关于酶的说法,正确的是(A)A.蛋白酶能催化淀粉酶和脂肪酶水解B.加酶洗衣粉需用不溶于水的化学物质将酶包裹起来C.酶通过给反应物供能和降低活化能来提高反应速率D.酶制剂作为药物时只能以注射的方式给药4.(2015·马鞍山质检)某兴趣小组为探究酶浓度和乳糖浓度对乳糖水解速率的影响,进行了相关的实验(其他条件均为最适)。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新陈代谢与酶、ATP【习题】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新陈代谢与酶、ATP【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296a2eeb5fbfc77da269b1b4.png)
1.酶是活细胞产生的。
下列关于酶的论述错误的是()A.有些酶是核酸B.酶的数量因参与化学反应而减少C.酶的活性与pH有关D.酶的催化效率很高答案B解析酶是活细胞产生的一类具有生物催化作用的有机物,绝大多数的酶是蛋白质,少数酶是RNA。
酶既具有无机催化剂的特点,又具有本身的特性:高效性和专一性,并且需要适宜的条件(温度、pH等)。
2.将某种酶水解,最后得到的有机小分子是()A.氨基酸B.核糖核苷酸C.核糖核苷酸和氨基酸D.氨基酸或核糖核苷酸答案 D3. ATP转化为ADP可表示如下,式中X代表()A.H2OB.[H]C.PD.Pi答案D解析ATP水解生成ADP和磷酸(Pi)并释放能量。
4.(2008年长沙模拟)将萤火虫腹部末端的发光器切下,干燥后研成粉末。
将粉末装入试管,滴加蒸馏水,使之混合,则有淡黄色荧光出现,2 min后,荧光消失了。
接着若在试管中滴加葡萄糖溶液,荧光不能恢复,如果滴一点ATP溶液,荧光将恢复。
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A.滴入蒸馏水发出荧光,是由于试管内有荧光物质和ATPB.荧光消失是由于ATP水解酶的活性降低所致C.滴加ATP溶液,荧光恢复,说明萤火虫发出荧光需要消耗ATPD.滴加葡萄糖溶液,荧光不能恢复,说明葡萄糖不是直接能源答案 B5.下列物质在生物体内的转化过程中需要ATP的是()B.葡萄糖→乳酸A.葡萄糖→乙酸+COC.H2O+CO2→(CH2O)+O2D.蛋白质→氨基酸答案 C6.(2008年孝感模拟)有关反应式ADP+Pi+能量ATP的叙述,其中错误的是()A.该反应表明了物质是可逆的,能量是不可逆的B.反应①过程中所需的酶和色素,可分布在叶绿体的基粒和基质中C.肺泡内的气体交换时,没有发生反应②D.有氧呼吸时,反应①过程主要发生在[H]与氧结合成水时答案B解析此题有一定的综合性,考查了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动物的气体交换过程中与能量代谢相关的知识,在复习时应有意识地总结和归纳。
高中生物新陈代谢与ATP同步练习2人教版 必修1
![高中生物新陈代谢与ATP同步练习2人教版 必修1](https://img.taocdn.com/s3/m/bf973c409b6648d7c1c7466e.png)
新陈代谢与ATP 同步练习21.能为生物的生命活动直接提供能量的是A.葡萄糖的分解B.ADP转变成ATP的过程C.ATP的水解D.生物的呼吸运动2.ATP转化为ADP的反应特征是A.通过ADP的磷酸化反应,并贮存能量B.通过ADP的水解反应,并释放能量C.通过ATP的磷酸化反应,并贮存能量D.通过ATP的水解反应,并释放能量3.以下关于能源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生物进行生命活动所需能量最终来源于太阳能B.生物进行生命活动所需能量直接来自ATPC.植物细胞的ATP都是由细胞呼吸直接产生的D.ADP转化成ATP是吸能和磷酸化反应过程4.海洋里有一种软体动物枪乌贼,它有巨大的神经细胞,这种神经细胞能像红细胞一样,不断吸收进K+。
科学家做过实验:用一种有毒物质使神经细胞中毒,泵入K+的功能就消失。
如果注入一种物质,神经细胞又能恢复不断吸收K+的功能,一直到这种物质消耗完。
请分析科学家注入了什么物质?_________这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解析:用“直接判断法”来解。
答案:C2.解析:用“直接判断法”来解。
答案:D3.解析:用“系统化和具体化(对号入座)法”解。
答案:C4.解析:用“类比分析法”来解。
由题干可知,有很多信息,但有一个关键信息即:像红细胞一样,不断地吸收K+。
归类到细胞膜对物质的吸收方式上,而且应是主动运输的吸收方式,再分析与主动运输相关的知识:载体和能量,那么这种有毒物质是影响了载体呢?还是能量的供应呢?如果载体被破坏,载体蛋白质一旦被破坏,加入某种物质也很难恢复。
所以,加入的物质很可能是能源物质,当然能源是可以被消耗完的。
而能够为生命活动直接供应能量的只能是ATP。
答案:ATP 神经细胞吸收K+的方式是主动运输,需消耗ATP。
2020-2020学年高中生物 第四章 第一节 ATP和酶同步练
![2020-2020学年高中生物 第四章 第一节 ATP和酶同步练](https://img.taocdn.com/s3/m/2e872e29c77da26925c5b0d2.png)
2020-2020学年高一生物必修1(苏教版)同步练习第四章第一节 ATP和酶一. 教学内容:第四章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第一节 ATP和酶二. 学习内容:生命活动的能量“通货”——ATP酶与酶促反应影响酶促反应速率的因素三. 学习目标:解释ATP是细胞内的能量“通货”举例说明酶的特性和酶促反应的过程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四. 学习重点:ATP与ADP的能量转化关系、酶的特性、酶促反应过程和影响酶活性的因素五. 学习难点ATP中的能量获得机制及能量的来源和去路;生物催化剂的特性及其影响因素,举例说明酶的特性和酶促反应的过程。
六. 学习过程:1. 生命活动的能量“通货”——ATP(1)ATP的发现 20世纪20年代,几位科学家先后在肌肉中发现了一种叫做腺嘌呤核苷三磷酸的物质,简称ATP(adenosine triphos- phate)。
这种物质是一种不稳定的高能化合物,(2)ATP的组成ATP由1分子腺嘌呤、1分子核糖和3分子磷酸组成,A代表腺嘌呤核苷,T代表3,P代表磷酸基团。
ATP的分子结构简式 A—P~P~P,“~”表示高能磷酸键。
ATP末端的高能磷酸键相当脆弱,水解时容易断裂。
(3)ATP水解生成腺嘌呤核苷二磷酸ADP和无机磷酸(Pi),同时释放出能量。
① ATP+H2O→ADP+Pi+能量(供生命活动直接利用)②人体细胞中ATP和ADP的相互转化在活细胞中永不停息地进行着Ⅱ ATP水解释放能量供生命活动利用③生物体的各种生命活动都需要消耗能量④人们形象地把ATP比作生物体细胞中的能量“通货”。
⑤ATP是直接能源物质例:萤火虫尾部提取发光物质试验2. 酶与酶促反应(1)酶(enzyme)通常是指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活性的一类特殊蛋白质,又称为生物催化剂。
绝大多数的酶是蛋白质,少数的酶是RNA。
(2)酶的特性①酶具有催化性实验:Ⅰ. 取2支洁净的试管,编号,各注入质量分数为3%的过氧化氢溶液3mL。
高三生物二轮复习专题2第1讲酶和ATP
![高三生物二轮复习专题2第1讲酶和ATP](https://img.taocdn.com/s3/m/b5f3f0b94b73f242326c5f25.png)
酶和ATP一、选择题1.如图表示人体肝细胞内的某种生化反应,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甲具有提高该反应活化能的作用B.甲与乙的结合不需要消耗三磷酸腺苷C.若乙代表蛋白质,则丙、丁代表氨基酸D.若乙代表丙酮酸,则丙、丁分别代表CO2和H2O[答案] B[解析] 分析图示知:甲是生物催化剂——酶,乙是反应底物,丙、丁为反应产物。
酶的作用是降低反应活化能而不是提高活化能,A选项错;在酶的催化作用下,物质的分解需要消耗能量,但酶与底物的结合不需要能量,B对;蛋白质水解后可得到若干氨基酸,而不是两个,丙、丁结构相同,应为同一种物质,故C、D错误。
2.如图中的新鲜土豆片与H2O2接触后,产生的现象及推测错误的是( )A.若有大量气体产生,可推测新鲜土豆片中含有过氧化氢酶B.若增加新鲜土豆片的数量,量筒中产生气体的速度加快C.一段时间后气体量不再增加是因为土豆片的数量有限D.为保证实验的严谨性,需要控制温度等无关变量[答案] C[解析] 本题考查酶的作用和影响因素。
新鲜土豆片中含有过氧化氢酶,能催化过氧化氢分解产生氧气(气泡)。
增加土豆片的数量即增加酶的数量,可使反应速度加快。
一段时间后,因底物过氧化氢全部被消耗分解掉,产生的氧气(气体)量不再增加。
3.(2014·江西六校高三联考)美国加州大学教授卢云峰做出一个纳米级小笼子,可把分解酒精的酶(化学本质不是RNA)装入其中,有了这身“防护服”,酶就不怕被消化液分解,可安心分解酒精分子。
下列推测合理的是( )A.该成果中用于分解酒精的酶可能是脂质B.纳米级小笼子可通过主动运输的方式被吸收进入血液C.“防护服”的主要功能是阻碍消化道内蛋白酶的作用D.该酶进入人体后能分解人体内无氧呼吸的产物[答案] C[解析] 该酶的化学本质不是RNA,应该是蛋白质,故A错误。
纳米级小笼子不被消化液分解,进入血液的方式不太明确,故B错误。
防护服主要是不让酶(蛋白质)被消化液分解,说明其作用是阻碍消化道内蛋白酶的作用,故C正确。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1新陈代谢与ATP 同步练习2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1新陈代谢与ATP 同步练习2](https://img.taocdn.com/s3/m/46de9dbc852458fb770b56f9.png)
新陈代谢与ATP 同步练习2一、选择题1.人在剧烈运动时,合成ATP的能量主要来源于()A.无氧呼吸 B.有氧呼吸 C.磷酸肌酸 D.以上三项均有2.图3-2-2中能表示动物肌细胞内ATP量之间曲线的是()A.AO2的供应量B.BC.CD.D3.人体细胞中ATP的含量是相对稳定的。
当ATP的含量较多时,可将能量转移给()A.脂肪酸 B.氨基酸 C.丙酮酸 D.肌酸4.荧火虫发光所用的能量直接来自于()A.葡萄糖 B.磷酸肌酸 C.脂肪 D.ATP5.下列物质水解后所释放出的能量可直接用于肌肉收缩的是()A.肌糖元 B.肝糖元 C.葡萄糖 D.三磷酸腺苷6.在ATP中,直接用于各项生命活动的大量化学能贮存在()A.腺苷内部 B.腺苷与磷酸之间 C.磷酸基之间 D.磷酸基内部7.绿色植物的细胞中,能生成ATP的细胞器是()A.叶绿体和线粒体 B.线粒体和核糖体 C.核糖体和高尔基体 D.叶绿体和核糖体8.人体下列生理活动不需要消耗ATP的是()A.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吸收葡萄糖 B.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吸收葡萄糖C.肾小管对葡萄糖的重吸收作用 D.血液中的葡萄糖进入红细胞二、非选择题9.人体肌肉收缩所消耗的能量归根到底来自于太阳光能。
在所经过的一系列能量转移过程中,至少有两次以ATP的形式出现。
试分析第一次是,第二次是。
10.有实验证明,当注射ATP给枪乌贼(中毒的,不能合成自己的ATP)巨大神经细胞时,细胞膜立即开始逆浓度差排出Na+,吸收K+,并且一直持续到ATP全部用完为止。
这个实验说明:。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B 2A 3D 4D 5D 6C 7A 8D二、非选择题9.通过光合作用将光能转变成ATP中的化学能通过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合成ATP10.巨大神经细胞排出Na+吸收K+的过程是主动运输过程,需要消耗ATP。
2020年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热点专题训练-酶和ATP(解析版)
![2020年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热点专题训练-酶和ATP(解析版)](https://img.taocdn.com/s3/m/beea9044cc17552707220853.png)
2020年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热点专题训练-----酶和ATP1.在线粒体的内外膜间隙中存在着腺苷酸激酶,它能将ATP分子末端的磷酸基团转移至腺嘌呤核糖核苷酸(AMP)上而形成ADP。
以下有关推测不合理的是()A.腺苷酸激酶的数量影响葡萄糖分子进入线粒体B.腺苷酸激酶极有可能是一种ATP水解酶C.腺苷酸激酶与细胞内A TP与ADP的平衡维持有关D.腺苷酸激酶发挥作用时伴随着高能磷酸键的断裂与形成答案A解析由题“它能将A TP分子末端的磷酸基团转移至腺嘌呤核糖核苷酸(AMP)上而形成ADP”可推知,腺苷酸激酶极有可能是一种A TP水解酶,与细胞内ATP与ADP的平衡维持有关,腺苷酸激酶发挥作用时伴随着高能磷酸键的断裂与形成,B、C、D正确;葡萄糖不能进入线粒体,A错误。
2.(2019·湖南长郡中学高三月考)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大多数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在细胞代谢中发挥多种功能B.唾液淀粉酶催化反应最适温度和保存温度是37 ℃C.验证唾液淀粉酶专一性的实验中,不宜用碘液来检测实验结果D.在酶促反应中,随着酶浓度或反应物浓度的增加,酶活性逐渐增强答案C解析大多数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在细胞代谢中的作用是催化,A错误;唾液淀粉酶催化反应最适温度是37 ℃,酶保存温度是在低温条件,B错误;验证唾液淀粉酶专一性的实验中,碘液不能检测出其他物质是否被分解,不宜用碘液来检测,应选择斐林试剂来检测实验结果,C正确;酶活性受温度、pH等条件影响,在酶促反应中,随着酶浓度或反应物浓度的增加,酶活性不会增加,酶促反应速率可能发生改变,D错误。
3.呼吸作用过程中,线粒体内膜上的质子泵能将NADH(即[H])分解产生的H+转运到膜间隙,使膜间隙中H+浓度增加,大部分H+通过结构℃回流至线粒体基质,同时驱动ATP的合成,主要过程如图所示。
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乳酸菌不可能发生上述过程B.该过程发生在有氧呼吸第二阶段C.图中℃是具有A TP合成酶活性的通道蛋白D.H+由膜间隙向线粒体基质的跨膜运输属于协助扩散答案B解析乳酸菌是原核生物,无线粒体,不可能发生上述过程,A正确;图示过程发生在线粒体内膜上,为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B错误;根据题干及图中信息可知,线粒体内膜上的质子泵可逆浓度梯度将H+转运到膜间隙,大部分H+可顺浓度梯度通过结构℃回流至线粒体基质,同时驱动ATP的合成,因此图中℃是具有ATP合成酶活性的通道蛋白,H+由膜间隙向线粒体基质的跨膜运输属于协助扩散,C、D正确。
高考生物总复习 第1讲 酶与ATP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
![高考生物总复习 第1讲 酶与ATP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9a0f9fe1a98271fe910ef98a.png)
酶与ATP一、选择题1.ATP是一种高能磷酸化合物。
下列关于ATP的叙述,正确的是( )A.若细胞代谢强度增加一倍,则细胞内ATP的含量也将增加一倍B.ATP中全部高能磷酸键断裂后,形成的产物有腺嘌呤核糖核苷酸和磷酸C.ATP分子结构中含有一个普通磷酸键,该键易断裂也易形成D.有丝分裂后期,受纺锤丝牵引,着丝点分裂,该过程需要ATP水解供能解析细胞内ATP与ADP的含量很少且保持相对稳定,A项错误;ATP分子结构中含有一个普通磷酸键和两个高能磷酸键,易断裂也易形成的是高能磷酸键,C项错误;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并非纺锤丝牵引所致,D项错误。
答案 B2.下列关于ATP的叙述,错误的是( )A.细胞质和细胞核中都有ATP的分布B.ATP合成所需的能量由磷酸提供C.ATP可以水解为一个核苷酸和两个磷酸D.正常细胞中,ATP与ADP的比值在一定范围内变化解析ATP是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在细胞质和细胞核中有许多吸能反应和放能反应,与ATP的水解和合成相关,故在细胞质和细胞核中都有ATP的分布,A项正确;ATP合成所需的能量来源于光能和有机物中的化学能,磷酸不含能量,B项错误;ATP可以水解为一个腺嘌呤核糖核苷酸和两个磷酸,C项正确;正常细胞中,ATP与ADP不停地发生着相互转化,处于相对平衡状态,两者的比值在一定范围内波动,D项正确。
答案 B3.下列生命活动中,不需要ATP提供能量的是( )A.叶肉细胞合成的糖运输到果实B.吞噬细胞吞噬病原体的过程C.淀粉酶催化淀粉水解为葡萄糖D.细胞中由氨基酸合成新的肽链解析叶肉细胞合成的糖(如葡萄糖)通过主动运输进入果实细胞需要ATP提供能量,A项正确;吞噬细胞吞噬病原体依赖膜的流动性,需要ATP提供能量,B项正确;在适宜的温度、pH条件下,淀粉酶催化淀粉水解,此过程不需要ATP提供能量,C项错误;氨基酸在核糖体上脱水缩合形成肽链需要ATP提供能量,D项正确。
答案 C4.下列关于酶的说法正确的是( )A.酶的合成一定需要核糖体,但不一定需要高尔基体B.pH较低时一定会降低酶的活性,但温度较低时则不一定会降低酶的活性C.在任何条件下,酶降低活化能的效果一定比无机催化剂显著D.所有活细胞都具有与细胞呼吸有关的酶,但不一定都分布在线粒体中解析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在核糖体上合成,少数酶是RNA,主要在细胞核中合成;pH较低时不一定会降低酶的活性,如胃蛋白酶,温度较低时会降低酶的活性,但不会使酶失去活性;酶的催化作用需要适宜的条件,故并非所有条件下,酶降低活化能的效果都比无机催化剂显著;真核细胞的呼吸酶分布在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中,原核细胞的呼吸酶分布于细胞质和细胞膜上。
【高考生物专题】高三一轮复习生物:细胞的代谢——酶和ATP练习
![【高考生物专题】高三一轮复习生物:细胞的代谢——酶和ATP练习](https://img.taocdn.com/s3/m/255de58e168884868662d639.png)
第三章细胞的代谢第2节酶和ATP刷基础1.酶的活性中心是指直接将底物转化为产物的部位,它通常包括两个部分:与底物结合的部分称为结合中心;促进底物发生化学变化的部分称为催化中心。
下列有关酶的活性中心的叙述,错误的是A.酶的结合中心决定酶的专一性B的高效性与酶的催化中心有关C.低温条件下,可能是酶的催化中心结构不变,而结合中心结构发生了改变D.pH过高或过低可能会破坏酶的结合中心和催化中心的结构2.如图表示某校生物小组开展的“温度和作用时间对酶活性的影响”实验的结果,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该实验遵循了对照原则且存在单一自变量B.该实验中酶活性的大小只能用产物的生成量表示C.相同温度条件下,该酶的活性在不同作用时间可以相同D.该酶的最适温度随作用时间在40~60℃之间变动3.竞争性抑制剂与被抑制活性的酶的底物通常有结构上的相似性,其能与底物竞争结合酶分子上的活性中心,从而对酶活性产生可逆的抑制作用。
图1表示竞争性抑制剂直接阻碍底物与酶结合的机理;图2是有无竞争性抑制剂对酶促反应速率的影响曲线。
相关判断正确的是A.酶的活性中心能和争性抑制剂、底物同时结合B.争性抑制剂或底物与结合,不会导致失活C.争性抑制剂会增加化学反应所的活化能D.竞争性制剂的抑制作用不能通过增加底物浓来解除4.如图为ATP-ADP循环图解,其中①和②表示过程。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植物细胞在黑暗条件下,过程①只发生在线粒体中B.ATP由一个腺苷和两个磷酸基团组成,在细胞中含量很少C.生物体内各种吸能反应所需的能量均来自过程②D.在睡眠或运动状态下,人体细胞中的过程①和②均能达到平衡5.下列关于酶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探究pH对酶活性影响的实验中,将底物与酶混合后再调节B.探究温度对蛋白酶活性影响的实验中,可以用双缩脲试剂检结果C.探究酶的高效性实验中,实验组加适量酶液,对照组加等量蒸馏水D.探究淀粉酶的专一性实验中,用淀粉和蔗糖作底物,不能用碘液检6.诗句“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中,萤火虫发光的过程与ATP有关。
2020版高考生物全国版二轮专题复习配套文档:第二单元 生命系统的新陈代谢 专题一 Word版含答案
![2020版高考生物全国版二轮专题复习配套文档:第二单元 生命系统的新陈代谢 专题一 Word版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10d567c6fab069dc502201f2.png)
专题一酶与ATP[考纲要求] 1.酶在代谢中的作用(Ⅱ)。
2.ATP在能量代谢中的作用(Ⅱ)。
状元笔记1.ATP中相关的2个注意点(1)ATP中的“A”表示腺苷,并非“腺嘌呤”。
ATP水解掉两个高能磷酸键后,就成为“腺嘌呤核糖核苷酸”,是RNA的组成单位之一。
(2)ATP≠能量。
ATP是一种含有能量的物质,并不是能量。
2.与酶有关审答题的4点提醒(1)只有在特殊背景或信息下才可认定酶的化学本质为RNA,一般认定为蛋白质(如各种消化酶、DNA聚合酶等)。
(2)酶只能由活细胞产生,不能来自食物,且几乎所有活细胞(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除外)均可产生酶(一般产生场所为核糖体)。
(3)催化作用(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是酶唯一的功能,它不具有调节功能,也不作为能源(或组成)物质,切不可额外夸大其功能。
(4)酶促反应前后量不变;只改变反应速率,不改变反应平衡点。
3.低温、高温、强酸和强碱对酶活性的影响(1)低温:降低酶活性,不会使酶失活,条件适宜时酶活性恢复。
(2)高温、强酸和强碱:破坏酶的空间结构,使酶失活,不能恢复。
状元反思1.对验证酶专一性实验的检测试剂有何要求?提示:底物为淀粉和蔗糖时,检测试剂应为斐林试剂,不能用碘液。
因为碘液不能检测蔗糖是否水解。
2.探究酶活性最适温度实验的底物为什么不用过氧化氢?检测试剂为何不用斐林试剂?提示:(1)因为过氧化氢高温时易分解,使实验结果受到干扰。
(2)底物为淀粉时,检测试剂应为碘液,不能用斐林试剂。
因为斐林试剂需要加热,会影响自变量。
3.在探究温度或pH对酶活性影响的实验中,控制条件的步骤和酶量控制的步骤为什么一定不能颠倒顺序?提示:若控制条件的步骤和酶量控制的步骤颠倒顺序,会在调节温度或pH的过程中,酶先将底物分解,导致实验失败。
考点一ATP的合成、利用与能量代谢1.(2014·全国卷,2)ATP是细胞中重要的高能磷酸化合物。
下列有关ATP的叙述,错误的是()A.线粒体合成的ATP可在细胞核中发挥作用B.机体在运动时消耗ATP,睡眠时则不消耗ATPC.在有氧与缺氧的条件下细胞质基质中都能形成ATPD.植物根细胞吸收矿质元素离子所需的ATP来源于呼吸作用解析细胞核无法进行细胞呼吸,细胞核需要的ATP主要由线粒体提供,A正确;ATP是生命活动直接的能源物质,机体无时无刻不在消耗ATP,睡眠时生命活动并没停止,也需要消耗能量,故B错误;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第一阶段都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有ATP形成,C正确;根细胞主要通过主动运输的形式吸收矿质离子,其消耗的能量来源于细胞呼吸,故D正确。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同步练习(名师解析)2-1新陈代谢与酶、ATP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同步练习(名师解析)2-1新陈代谢与酶、ATP](https://img.taocdn.com/s3/m/0b30552c79563c1ec5da71b7.png)
第二单元第一节课时提能·精炼一、选择题1.(2010·泰安模拟)酶在水解过程中,通常能得到多肽,最后得到氨基酸,这说明() A.酶是活细胞产生的B.酶是生物催化剂C.多数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D.酶的基本组成单位是多肽解析:氨基酸是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酶彻底水解的产物通常是氨基酸,说明绝大多数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
答案:C2.人缺氧5 min脑死亡,但一个落入冰面下冷水中20 min的孩子却可以被救活,其主要原因是() A.冷水温度低,身体代谢慢,耗氧量低B.冷水中人体细胞不呼吸C.冷水中孩子休眠D.冷水中孩子代谢活动暂时停止解析:酶活性受温度影响。
冰面下冷水温度很低,使孩子体内酶的活性降低,代谢缓慢,耗氧量少,故短时间内不会造成严重缺氧。
答案:A3.如图中所示曲线是用过氧化氢作为实验材料,根据有关实验结果绘制的,其中能说明酶具有高效性的是()解析:酶的高效性是指酶的催化效率比无机催化剂高很多。
本实验通过比较过氧化氢酶和无机催化剂(如Fe3+)的催化效率,从而证明酶的催化作用具有高效性。
答案:A4.下列有关能量的表述,正确的是() A.正常情况下,生物体的根本能源、主要能源物质、储备能源物质、直接能源物质分别是光能、糖类、蛋白质、A TPB.只有绿色植物可以利用光能C.动物和人体内,形成A TP的途径只有呼吸作用D.每克脂肪储能多于每克糖类的主要原因是脂肪分子中含C、H比例高解析:生物体的根本能源、主要能源物质、储备能源物质、直接能源物质分别是光能、糖类、脂肪、ATP。
生物界中除绿色植物能利用光能外,某些光合细菌也能利用光能。
动物和人体内,通过呼吸作用可以形成ATP;在细胞内ATP浓度下降时,细胞内的磷酸肌酸也可以使ADP转化为ATP。
由于脂肪分子中C、H比例高,碳碳键、碳氢键贮存着大量化学能。
答案:D5.关于动物体内A TP的叙述,正确的是() A.含有三个高能磷酸键B.人成熟红细胞中的ATP主要来自于线粒体C.细胞连续分裂时,伴随着A TP与ADP的相互转化D.细胞内贮存有大量的A TP,保证生命活动的能量需要解析:ATP是细胞内的直接能源物质,一分子ATP中含有一个腺苷和三个磷酸基团,三个磷酸基团之间的化学键是高能磷酸键,其数目为两个。
高三生物高考精品导与练新陈代谢与酶、ATP
![高三生物高考精品导与练新陈代谢与酶、ATP](https://img.taocdn.com/s3/m/3028d94af5335a8102d22031.png)
新陈代谢与酶、ATP对应训练1.下列有关酶的叙述,正确的是()①是有分泌功能的细胞产生的②有的从食物中获得,有的从体内转化而来③凡是活细胞都能产生酶④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⑤有的酶是蛋白质,有的是固醇⑥酶在代谢中有多种功能⑦在新陈代谢和生殖发育中起调控作用⑧酶只是起催化作用⑨酶只在细胞内发挥作用A.①②⑤B.③⑦⑨C.③④⑧D.④⑤⑥答案C解析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即酶大多数是蛋白质类物质,少数为RNA,它只有催化作用,在个体发育中起调控作用的是激素。
2.当某种RNA存在时,生物体内的某种化学反应能正常进行,当这种RNA被有关的酶水解后,此种化学反应的速率便慢了下来。
由此可以说明() A.RNA 是核酸的一种 B.RNA也可起生物催化剂的作用 C.RNA主要存在于细胞质中 D.RNA是该种生物的遗传物质答案B解析根据题意分析,可知 RNA 能催化化学反应,是一种生物催化剂。
3.下图所示的过氧化氢被分解的曲线,说明了酶的哪一种特性()①专一性②高效性③催化特性④在温和条件下进行A.①④B.②③C.①②D.③④答案 B4.(2007年上海,32)下图表示不同温度下酵母菌发酵时气体产生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
由图可知()①有多种酶参与②最适pH是7 ③最适温度是40℃④50℃时酶逐渐失活⑤0℃时酶逐渐失活A.①③B.②⑤C.③④D.④⑤答案C解析分析坐标曲线图可知,40℃时气体产生量最多且平稳,可推断最适温度为40℃(仅限于实验数值),50℃时逐渐失活;酶在0℃时只是活性低,并未失活;图中无法知道有几种酶参与;本实验测定的是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没有涉及pH对酶活性的影响。
5.将一支加入了一定量糨糊、唾液的试管,浸入37℃的温水中保温5分钟后取出,再加入一滴碘液,糨糊不变蓝。
根据这一现象得出的结论是()A.淀粉分解为麦芽糖B.淀粉水解为葡萄糖C.淀粉已经不存在了D.淀粉没有发生变化答案C解析遇碘变蓝是淀粉的特性,利用碘液检验糨糊不变蓝,说明淀粉已不存在,被唾液中淀粉酶完全水解。
2020生物一轮复习 第一讲 新陈代谢与酶和ATP同步课件
![2020生物一轮复习 第一讲 新陈代谢与酶和ATP同步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f33091904028915f804dc259.png)
本单元复习策略之四是纵横联系植物细胞亚显微结 构的功能、植物的激素调节、植物的生殖与发育、生物与 环境等内容。复习时应从植物的细胞水平、个体水平、种 群水平、生态学水平等四个方面进行教学设计,将植物体 的能量代谢、物质代谢与细胞器密切联系,分析并归纳出 植物体内的主要变化。
2.在进行人和动物新陈代谢有关内容复习时,要注 重先理清植物体内 各种代谢之间的关系,以及植物体与环境因素之间的相互 关系,然后自我设置各种变化条件,分析植物代谢活动的 变化,归纳出一般规律。
本单元的复习策略之一是挖掘植物三大代谢之间的 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绿色植物的新陈代谢是以水分 和矿质元素为原料,通过以光合作用为主的同化作用来合 成体内有机物,并把光能转变为化学能贮藏在有机物中; 又通过以细胞呼吸为主的异化作用分解体内有机物,释放 能量,生成ATP,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水分代谢、矿质 代谢、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之间的关系可用下图表示:
本单元知识相互连贯,逻辑性强,结合实际紧密 , 富有较强的实用价值。它描述了生命的最基本特征——新 陈代谢的方方面面,从而为学习其他生命活动现象奠定了 基础。
从考点内容来看,本单元的每个知识点均有考查的 可能性。其中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则是考试命题的焦点 (几乎每年都考),有着不容忽视的重要地位。从考查角度 上看,多围绕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的过程展开,通过考查 两项生理过程的产物,限制两种生理过程的条件,以及光 合作用与细胞呼吸的综合运用来进行全方位考查。从近年 来的高考命题分析,还可以看出,考查有关光合作用、细 胞呼吸(包括有氧呼吸、无氧呼吸)的题目设计多趋向于与 其他知识的综合,甚至出现跨学科综合。
本单元包括生物必修本的第三章和选修本的第二、 五章内容。作为整个高中生物课程中的重点内容,本单元 系统介绍了生物的新陈代谢的过程、特点以及与人类生产、 生活密切相关的实际问题,并注重运用这些知识解决问题 的能力。生物的基本特征是新陈代谢。在这个由无数个化 学反应组成的新陈代谢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是酶和ATP。 在此基础上,重点介绍了植物的光合作用、水分代谢和矿 质代谢、动物体内三大营养物质的代谢和细胞呼吸、微生 物代谢及发酵工程。本单元是前面学习的细胞结构和功能 的深化和扩展,同时又是生命活动的调节和生物的生殖与 发育的基础,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本单元的重点和难点 是植物的光合作用、细胞呼吸和动物体内三大营养物质的 代谢。
高考生物专题复习专题二 第一讲 新陈代谢、酶和ATP
![高考生物专题复习专题二 第一讲 新陈代谢、酶和ATP](https://img.taocdn.com/s3/m/4af2ffb3f46527d3240ce0e0.png)
实验组
对照组
衡量标准
验证酶 待测酶液+ 已知蛋白液+双缩 是否出现
是蛋白质 双缩脲试剂 脲试剂
紫色
பைடு நூலகம்
验证酶具 底物+相应
底物是否
底物+等量蒸馏水
有催化作用 酶液
被分解
验证酶具 有专一性
底物+相应 酶液
另一底物+相同酶 液或同一底物+另 一酶液
底物是否 被分解
.
实验名称
实验组
对照组
衡量标准
验证酶具 底物+相应酶 底物+无机催化
.
4.底物浓度和酶浓度对酶促反应的影响
(1)甲图:在其他条件适宜、酶量一定的情况下,酶促反 应速率随底物浓度增加而加快,但当底物达到一定浓度 后,受酶数量和酶活性限制,酶促反应速率不再增加。
(2)乙图:在底物充足,其他条件适宜的情况下,酶促反应 速率与酶浓度成正比。
.
5.与酶有关的实验设计思路
实验名称
.
.
.
考点 考点 解读
新陈代谢与酶 1. 2.酶的特性及实验验证
.
1.(2010·上海高考)如图表示细胞中
某条生化反应链,图中E1~E5代 表不同的酶,A~E代表不同的化合物。据图判断下列叙
述中正确的是
()
A.若E1催化的反应被抑制,则A的消耗速度加快 B.若E5催化的反应被抑制,则B积累到较高水平 C.若E3的催化速度比E4快,则D的产量比E多 D.若E1的催化速度比E5快,则B的产量比A多
点 验探究
高考对本热点的考查多从如下角度展开:
命题 考查酶的化学本质、组成单位、来源等;结合坐标
角度 曲线考查酶的作用特性及活性制约因素;结合图表
信息设计实验探究或验证酶作用特性及其制约因素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专题2 第1讲 酶与ATP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专题2 第1讲 酶与ATP](https://img.taocdn.com/s3/m/fd0daa070c22590102029dd4.png)
1.判断
(1)滴加 FeCl3 溶液提高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不涉及“降
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原理。( )
×
(2)激素都是通过影响靶细胞内酶活性来调节细胞代谢。
()
×
(3)酶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和脱氧核糖核苷酸。( )
×
2.图①表示甲、乙两种酶用同一种蛋白酶处理,酶活性 与处理时间的关系,图②表示外界环境温度与某一哺乳动物 体内酶活性的关系。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1.酶的本质 (1)产生部位: 活细胞 。 (2)作用: 催化 。 (3)成分:有机物,绝大多数是蛋白质 ,少数是RNA 。 2.酶的作用机理 (1)活化能是分子从 常态 转变为容易发生化学反应的活 跃 状态所需要的能量。 (2)酶的催化作用机理是 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 。
3.酶特性的曲线分析 (1)表示酶高效性的曲线
①催化剂可加快化学反应速率,与无机催化剂相比,酶 的催化效率 更高 。
②酶只能缩短达到化学平衡所需的 时间 ,不改变化学反 应的平衡点。
③酶只能催化已存在的化学反应。
(2)表示酶专一性的曲线
加入酶 B 反应速率与无酶条件下的反应速率__相__同____, 而加入酶 A 反应速率随反应物浓度增大明显加快,说明酶 B 对此反应无催化作用。此曲线表明酶具有_专__一___性。
【答案】 D
3.如图表示物质 S 在酶 E 的催化下水解成 P 的反应图 解,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S+H2O―酶―E→2P A.酶 E 可为该反应提供活化能 B.酶 E 水解的产物是 H2O、CO2 等物质 C.若 S 是麦芽糖,则可用斐林试剂来检测 P 的生成情 况 D.若 S 代表二肽,则 E、P 可分别代表肽酶、氨基酸
(2)用不同底物、同种酶来探究酶的专一性时,若是用淀 粉酶和淀粉、蔗糖两种底物,则应用斐林试剂作为检测试剂, 不能选用碘液为检测试剂,因为碘液无法检测蔗糖是否发反应的影响
2020届高考生物第二轮专题复习选择题模拟演练:代谢中的酶和ATP(含解析)
![2020届高考生物第二轮专题复习选择题模拟演练:代谢中的酶和ATP(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fb68c26efab069dc5022019f.png)
2020届高考生物第二轮专题复习选择题模拟演练代谢中的酶和ATP1、ATP是细胞的直接能源物质,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ATP在植物体内与动物体内的来源相同B.细胞中ATP的水解一般与放能反应相联系C.细胞中含有大量的ATP,以满足生命活动对能量的需求D.ATP中的“A”与DNA构成中的碱基“A”不是同一种物质2、在细胞内普遍存在以下化学反应:蛋白质E+ATP→蛋白质E-ATP 复合物→蛋白质E+ADP+Pi+能量。
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一般来说,细胞内大多数吸能反应由该反应提供能量B.该反应主要发生在线粒体内膜上[H]和氧气结合的阶段C.用32P标记ATP中远离腺苷的磷酸基团,则释放的Pi含32P D.控制蛋白质E的基因在细胞分化过程中不存在选择性表达3、如图表示发生在细胞内的tRNA与氨基酸的结合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不受温度影响B.必须由线粒体供能C.必须有酶参与D.只发生在核糖体上4、科学家使用巯基乙醇和尿素处理牛胰核糖核酸酶(牛细胞中的一种蛋白质),可以将该酶去折叠转变成无任何活性的无规则卷曲结构。
若通过透析的方法除去导致酶去折叠的尿素和巯基乙醇,再将没有活性的酶转移到生理缓冲溶液中,经过一段时间以后,发现核糖核酸酶活性得以恢复。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胰核糖核酸酶空间结构的形成与肽链的盘曲、折叠方式等有关B.这个实验说明环境因素能影响蛋白质的空间结构而影响其功能C.巯基乙醇和尿素处理均破坏了胰核糖核酸酶中的肽键导致变性D.胰核糖核酸酶和胰蛋白酶的单体中至少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5、下面是与酶的特性有关的两个曲线图,关于甲乙曲线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A.在一定温度范围内,随温度的升高,酶的催化作用增强B.过酸、过碱都会使酶失活C.低温只是抑制了酶的活性,酶分子结构未被破坏D.过高的温度使酶失去活性,恢复常温,酶的活性即可恢复6、H+-ATP合成酶是线粒体内重要的酶,若使用H+-ATP合成酶抑制剂可选择性诱发癌细胞的凋亡。
高三生物苏教版高考复习——ATP和酶同步练习
![高三生物苏教版高考复习——ATP和酶同步练习](https://img.taocdn.com/s3/m/616b3383d4d8d15abe234e68.png)
高三生物苏教版高考复习——ATP和酶同步练习(答题时间:30分钟)一、选择题1. 80年代,美国生物学家奥尔特曼与切赫研究和发现了RNA的催化功能,并由此获得1989年度的诺贝尔化学奖。
以下叙述中正确的是:()A.酶的化学本质不一定都是蛋白质B. RNA虽具有催化功能但不能叫做酶C. RNA催化功能的发现说明酶不具有专一性D.酶都是在细胞中的核糖体上合成的2.对酶的叙述,正确的是:()A.酶和激素的化学本质相同B.酶的合成不受基因控制C.遗传信息的传递与表达都需要酶催化D.光反应不受酶影响3.常温常压下,要使过氧化氢溶液迅速放出大量的氧气,应投入()A.新鲜的猪肝B.煮熟的猪肝C.冰冻的猪肝D.生锈的铁钉4.在不损伤高等植物细胞内部结构的情况下,下列哪种物质适用于去除细胞壁()A.蛋白酶B.纤维素酶C.淀粉酶D.盐酸5.下列关于人体细胞内ATP的叙述,正确的是()A.人体细胞内贮有大量ATP,以备生理活动的需要B. ATP水解成ADP的反应是不可逆的C. ATP只能在线粒体中生成D. ATP中含有一个在一定条件下很容易水解和重新生成的化学键6.影响酶催化反应速率的因素有温度、反应物浓度、酶的浓度等。
下图表示在最适温度下,某种酶的催化反应速率与反应物浓度之间的关系。
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 若在B点增加酶的浓度,反应速率会减慢B. 若在A点提高反应温度,反应速率会加快C. 若在C点增加反应物浓度,反应速率将加快D.若在A点增加反应物的浓度,反应速率将加快7.酶是一种生物催化剂,它与无机催化剂相比较具有专一性、高效性和反应条件比较温和的特点,下图中的曲线是用过氧化氢作实验材料,根据有关实验结果,其中最能说明酶具有高效性的是()8.下面关于酶的论述正确的是()①对底物有严格的选择性②酶在生物体内不能更新③温度越高酶的活性越大④酶制剂通常在低温下保存⑤酶能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⑥酶只能在细胞内发挥催化作用⑦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A.①④⑤⑦B.②④⑤⑦C.②③④⑥D.①②⑥⑦9.当条件满足时,20个腺苷和80个磷酸最多可以构成的ATP分子和ATP分子中所含的高能磷酸键有()A. 20个,30个B. 20个,40个C. 40个,40个D. 40个,60个10.将刚采摘的甜玉米立即放入沸水中片刻,可保持其甜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单元第1讲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6分)
1.(2020·安徽百校论坛高三第一次联考)下列有关酶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人体血液凝固是一系列酶促反应过程,采集到的血液在体外0℃温度条件下凝固最快
B.多酶片中含有蛋白酶、淀粉酶和脂肪酶,这种药片的主要功能是提供能量
C.常温常压下,要使过氧化氢溶液迅速放出大量的氧气,应投入新鲜猪肝研磨液
D.在测定唾液淀粉酶活性时,将溶液pH由3上升至6的过程中,该酶的活性将不断升高
答案:C
2.(2020·南昌一中高三月考)下图表示在不同条件下,酶催化反应的速度(或生成物)变化。
下列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图①虚线表示酶量增加一倍时,底物浓度和反应速度的关系
B.图②虚线表示增加酶浓度,其他条件不变时,生成物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
C.图③不能表示在反应开始的一段时间内,反应速度与时间的关系
D.若图②中的实线表示Fe3+的催化效率,则虚线可表示过氧化氢酶的催化效率
答案:C
3.(2020·南昌一中高三月考)酶具有极强的催化功能,其原因是( )
A.降低了化学反应的活化能
B.增加了反应物之间的接触面积
C.提高了反应物分子的活化能
D.酶提供使反应开始所必需的活化能
答案:A
4.(2020·南昌一中高三月考)在下图所示的实验中属于自变量的是( )
A.催化剂不同
B.过氧化氢分解的速率的大小
C.试管的大小
D.试管中的过氧化氢溶液的量
答案:A
5.(2020·南昌一中高三月考)关于人体细胞中ATP的的正确描述是( )
A.ATP中的五碳糖为脱氧的核糖
B.ATP在人体细胞中普遍存在,含量很高
C.ATP虽然在人体细胞中普遍存在,但含量不多
D.当它过分减少时,可由ADP在不依赖其他物质条件下直接形成
答案:C
6.(2020·江苏省盐城市高三年级摸底考试)酶在催化生物体内的化学反应时,反应速率与很多因素有关。
下列曲线中正确的是(假设其他条件都适宜且稳定)( )
答案:C
7.(2020·长春市十一中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下列有关酶与ATP的应用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在使用加酶洗衣粉去奶渍和血渍时,要用温水浸泡和搓洗
B.多酶片能帮助消化是因为其中含有水解蛋白质、淀粉和脂肪的酶
C.ATP可以改善心肌炎患者的代谢状况,可成为心肌细胞储存能源物质
D.在肌肉细胞中,虽然ATP的含量保持相对稳定,但ATP的含量很少
答案:C
8.(2020·长春市十一中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在生物体的下列生理活动过程中,没有ADP生成的是( )
A.浆细胞分泌抗体
B.胃蛋白酶对蛋白质的分解
C.叶绿体内C5的生成
D.番茄根细胞对Mg2+的吸收
答案:B
9.(2020·长春市十一中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下图为核苷酸的模式图,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DNA与RNA在核苷酸上的不同点只在②方面
B.如果要构成ATP,只要在①位置上加上两个磷酸基团
C.③在生物体中共有8种
D.人体内的③有5种,②有2种
答案:D
10.(2020·长春市十一中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下图表示pH值对植物和人的淀粉酶活性的影响,正确的说法是( )
A.pH=6时植物淀粉酶的活性最高
B.人的淀粉酶活性比植物淀粉酶活性高
C.pH值由低到高时淀粉酶活性逐渐升高
D.不同物种淀粉酶的最适pH有差异
答案:D
11.(2020·长春市十一中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在探究影响酶活性条件的实验中,探究不同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时,温度和pH值分别属于 ( )
A. 自变量和因变量 B.因变量和无关变量
C.自变量和无关变量D.自变量和对照变量
答案:C
12.(2020·长春市十一中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某学生为了验证唾液的功能,做了如下一组实验:取甲、乙两试管,分别加入等量的淀粉糊(2mL),甲试管内又加入了2mL唾液。
两试管同时在37℃的温水中保持10min后取出,各加入0.5mL碘液,发现只有乙试管内呈蓝色反应。
此学生的实验程序上存在一个问题,它是( )
A.乙试管应置于低温或室温
B.乙试管应加胃液
C.乙试管应加与唾液等量的蒸馏水
D.应再加一个试管,内加些酸或碱
答案:C
二、简答题(共36分)
13.(2020·北京房山区期末试卷)(20分)某中学开展生物课外活动,探究“小麦种子在萌发开始的5天中淀粉酶的活性变化”。
具体设计如下,请你对有关步骤进行补充并预测和分析结果。
材料用具:小麦种子若干、研钵、石英砂、漏斗、纱布、试管若干、清水、蒸馏水、1%淀粉液、碘液;
实验步骤:
(1)种子萌发培养方法:从所有小麦干种子中选出状态相同的种子若干,并平分成5等份。
第一天用清水浸泡其中一份,放在温度等条件适宜的环境中培养,以后每天在同一时间按相同的方法浸泡一份直至第5天泡完。
注意每天浸泡和培养的各种条件均相同。
待最后一次浸泡的种子刚萌发时(这时第一天浸泡培养的种子已经处于萌发的第五天),分别将萌发1至5天的种子分别收集起来并编号1(萌发1天)、2(萌发2天)、3(萌发3天)、4(萌发4天)、5(萌发5天)。
(2)小麦淀粉酶滤液的制备方法:依次取等量萌发1—5天的种子分别放入研钵中,再加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然后在常温下轻轻研磨并分别过滤,收集滤液,分别放入5支试管内并编号为1-5。
(3)取6只洁净试管,编号为A、B、C、D、E、F。
向每支试管加入2ml淀粉液,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震荡6只试管,并将6只试管的下半部浸在35℃温水中,保温5分钟。
(5)分别向A至F 6支试管中加入一滴碘液并对比颜色。
(6)预测结果并分析:
①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说明种子萌发后1-5天淀粉酶活性逐渐增强;
②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说明种子萌发后1-5天淀粉酶活性逐渐减弱;
③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说明种子萌发后1-5天淀粉酶活性不变。
答案:(2)等量的石英砂和蒸馏水
(3)向A中加1mL(适量)蒸馏水,向B-F中分别加入1-5号滤液各1mL(分别加入与蒸馏水等量的滤液)。
(6)① A中蓝色最深,B-F 5支试管中反应液蓝色逐渐变浅并都比A浅
② A中蓝色最深,B-F 5支试管中反应液蓝色逐渐变深并都比A浅
③ A中蓝色最深,B-F 5支试管中反应液蓝色一样并都比A浅
14.(2020·南昌一中高三月考)(16分)某工厂生产了一种加酶洗衣粉,其包装袋上印有如下说明:
成分:含碱性蛋白酶等。
用法:洗涤前先将衣服浸于洗衣粉水内数小时。
使用温水效果最佳。
注意:切勿用于丝质及羊毛衣料。
用后彻底清洗双手。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质检局针对该洗衣粉设计了如下装置进行实验:
该实验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学生为探索该洗衣粉中酶催化作用的最适温度,参考上述(1)的实验材料及方法进行了如下实验,并把结果用两曲线图表示。
①由图可知,使用该加酶洗衣粉的最适温度约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在O℃和75℃时,酶的催化效率基本都降为零,但温度再度回到45℃,后者的催化作用已不能恢复,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该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可通过观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现象判断酶的催化效率。
(3)该加酶洗衣粉的去污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大力推广使用加酶洗衣粉代替含磷洗衣粉,有利于生态环境保护,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每空1分,共6分)
(1)检查该洗衣粉是否含蛋白酶
(2)①45℃②酶的活性已丧失③胶片上的蛋白膜消失时间的长短
(3)用蛋白酶分解衣服中的污垢,所含的蛋白质变为易分解的小分子,使之洗去
(4)酶本身无毒,含量少,又能被微生物分解,不会引起富营养化,对环境无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