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面沉降与地面塌陷概念与预防措施

合集下载

地质灾害综合讲解地面塌陷、地面沉降以及地裂缝

地质灾害综合讲解地面塌陷、地面沉降以及地裂缝

广西玉林莲塘塌陷
桂林体育场塌陷 1996年
岩溶塌陷形成演化过程示意图
4.3 岩溶地基处理方法
1.岩溶地基处理的一般原则
(1)重要建筑物宜避开岩溶强烈发育区; (2)当地基含石膏、岩盐等易溶岩时,应考虑溶蚀继续作用的不利影响; (3)不稳定的岩溶洞隙应以地基处理为主,并可根据其形态、大小及埋 深,采用清爆换填、浅层楔状填塞、洞底支撑、梁板跨越、调整柱距等 方法处理; (4)岩溶水的处理宜采取疏导的原则; (5)在未经有效处理的隐伏土洞或地表塌陷影响范围内不应作天然地基。 对土洞和塌陷宜采用地表截流、防渗堵漏、挖填灌填岩溶通道、通气降 压等方法进行处理,同时采用梁板跨越。对重要建筑物应采用桩基或墩 基; (6)应采取防止地下水排泄通道堵截造成动水压力对基坑底板、地坪及 道路等不良影响以及泄水、涌水对环境的污染的措施;
现将地面塌陷成因类型分述如下:
1.抽取地下水致地面塌陷
洞穴的岩、土体位于地下水位中,产生对洞穴顶板的 静水浮托力,当抽取地下水使之水位下降时,支撑洞顶岩、 土体的浮托力随之降低。此外,洞穴空腔与松散介质接触 上下侧水、气流体,因地下暗管道内的水流发生变化而产 生的温差效应,为此,出现了与抽取地下水同步发展的塌 陷现象。
江西省景德镇硬石岭火车站附近,1984年前居民饮用 水均抽取土层的潜水,未见地面塌陷。之后,距铁路50~ 500米附近的工厂掘成深达120米的机井8口,抽水量达4820 吨/天,水位下降至基底岩层面以下17~18米,最大30米, 于是在长3.72公里、宽0.5公用的范围内出现地面塌陷100多 个。塌陷使铁路行车中断、房屋变形、道路裂缝、农田和 果园遭到破坏,间接经济损失达1000万元。
昆明新机场岩溶强发育带中所见现象
在预报位置 kh411 : 一场降雪 后发生了 长6米、 宽2米、 深30公分 的长椭园 形塌陷。

地面沉降防治

地面沉降防治

地面沉降防治地面沉降是指地表下沉的现象,通常是由于地下水抽取、地质原因或人类活动引起的。

地面沉降不仅会对基础设施和建筑物造成损害,还可能导致水污染、土壤侵蚀和地面塌陷等问题。

因此,采取适当的防治措施对地面沉降至关重要。

1. 了解地面沉降的原因和机制在制定地面沉降防治方案之前,了解地面沉降的原因和机制是至关重要的。

地面沉降通常可以分为自然引起的和人为引起的两种。

自然引起的地面沉降可以由于地质构造、岩石压缩和地下水流动等原因引起。

人为引起的地面沉降则主要由于地下水抽取、矿井开采和地下建筑物施工等活动造成。

2. 进行地面沉降监测和评估在制定地面沉降防治方案之前,需要进行地面沉降监测和评估,以确定沉降的程度和速率。

通过使用测量仪器和技术,可以准确监测地面沉降的变化,并及时采取措施进行评估。

评估结果将有助于确定适当的防治措施。

3. 控制地下水的开采和利用地下水抽取是地面沉降的主要原因之一。

因此,控制地下水的开采和利用是防治地面沉降的重要措施之一。

可以通过限制地下水的抽取量、增加水资源的替代和善用以及实施节水措施等方法来减少地下水的抽取量,从而减缓地面沉降的速度。

4. 加强土壤稳定性和地基加固地面沉降会导致土壤的松散和不稳定,从而对建筑物和基础设施造成损害。

因此,加强土壤的稳定性和地基的加固是防治地面沉降的重要措施之一。

可以采取措施如加固土壤、加大地基承载力、巩固地下水位等来增加地面的稳定性。

5. 修复地面沉降造成的损害地面沉降可能会导致建筑物和基础设施的损坏,因此及时修复地面沉降造成的损害也是防治地面沉降的重要环节。

可以通过填充土壤、加固结构和修补裂缝等方法来修复损坏的建筑和基础设施。

6. 提高公众的意识和参与地面沉降的防治不仅需要政府和专业人士的参与,也需要公众的意识和参与。

提高公众对地面沉降问题的认识和了解,加强对地面沉降防治措施的宣传和教育,鼓励公众参与地面沉降防治工作,共同保护环境和减少地面沉降的发生。

地面沉降、滑坡、岩溶塌陷灾害与防治

地面沉降、滑坡、岩溶塌陷灾害与防治

地面沉降的监测与预测
地面沉降趋势的预测 虽然地面沉降可导致房屋墙壁开裂、楼房因地基
下沉 而脱空和地表积水等灾害,但其发生、发展 过程比较缓 慢,属于种渐进险地质灾害,因此,对 地面沉降灾害只能预测其发展趋势。目前地面沉降 预测计算模型主要有两种: (i)基于释水压密理论的土水模型, (ⅱ)生命旋回模型。
除上述措施外,还应查清地下地质构造,对高层建筑 物的地基进行防沉降处理。在已发生区域性地面沉降的地 区,为减轻海水倒罐和烘劳等灾害损失,还应采取加高固 防红堤,防潮提以及疏导河道,兴建排涝工程等措施。
4.2 滑坡灾害防治
基本定义: 滑坡:是斜坡上的岩体或土体,在重力作用下,沿一定的 滑动面整体下滑的现象。
地面沉降的原因:
(2)人为因素引起的地面沉降:
抽汲地下气、液体引起的地面沉降。抽取地下水而引 起的地面沉降,是地面沉降现象中发育最普通、危害性 最严重的一类;
大面积地面堆载引起的地面沉降;
大范围密集建筑群天然地基或桩基持力层大面积整体 性沉降——工程性地面沉降。 人为因素引起的地面沉降一般范围较小,但速率和幅度 比较大。人为因素主要是开采地下水和油气资源以及局 部性增加荷载。将人为因素引起的地面沉降归属于地质 灾害现象进行研究和防治。
3
15 4
13
10
7
1
6 5
(a)平面
(b)剖面
滑坡要素平剖面示意图 1.滑坡体;2.滑坡周界;3.滑坡壁;4.滑坡台阶;5.滑动面
(带);6.滑坡床;7.滑坡舌;8.主滑线;9.拉张裂缝;10. 主裂缝;11.剪切裂缝;12.羽毛状裂缝;13.鼓张裂缝;14.扇 形张裂缝;15.封闭洼地(滑坡湖)
(l)大型河流三角洲及沿海平原区 这些地区的地面沉降首先从城市地下水开采中心开始

地面沉降原因及措施

地面沉降原因及措施

地面沉降原因及措施
一、地面沉降的原因
1. 地下水开采过度
过度开采地下水是导致地面沉降的主要原因之一。

当大量的地下水被抽取时,土层中的孔隙压力发生变化,有效应力减小,使土层在自重作用下发生压缩变形,最终导致地面沉降。

2. 土体固结
土体在自重或外荷载作用下,逐渐排出孔隙水,使孔隙体积减小,土体发生压缩变形。

这种由于孔隙水排出而引起的土体压缩变形是永久性的,土体在固结过程中地面标高降低,导致地面沉降。

3. 构造运动
构造运动包括地震、地壳升降等地质活动,这些活动会导致地面的升降。

地震会使地面产生裂缝和塌陷,地壳升降则会引起大面积的地面沉降。

4. 土壤侵蚀
土壤侵蚀会导致表层土壤流失,降低地表的支撑能力,从而导致地面沉降。

5. 采矿活动
采矿活动如地下采煤、矿石开采等,会破坏地层结构,降低地层的稳定性,导致地面沉降。

二、防止地面沉降的措施
1. 合理控制地下水开采
加强地下水资源的管理和监测,合理控制地下水的开采量,避免过度开采。

同时采取回灌等措施,补充地下水,保持地下水位的稳定。

2. 强化土体固结的预防措施
在建设过程中,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土体固结。

例如优化排水设计,防止地表水渗入地下,减少土体中的孔隙水压力。

3. 监测与预警系统建设
建立地面沉降监测网络,实时监测地面沉降的变化情况。

同时建立预警系统,根据监测数据及时发出预警信息,为采取应对措施提供依据。

地面下沉处理方案

地面下沉处理方案

地面下沉处理方案地面下沉是指地面表面或建筑物基础下沉或下陷的现象,通常是由于地质条件、地下水位变化、地下管道破裂等原因引起的。

地面下沉不仅会给建筑物和基础设施带来严重的损坏,还会影响居民的生活和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因此,采取有效的地面下沉处理方案是至关重要的。

地面下沉处理方案可以分为预防控制和修复两个方面。

预防控制措施主要包括地质勘探与监测、合理的基础设计和建造、地下水管理等;修复措施主要包括补充地基、注浆加固、地下水排泄等。

一、预防控制措施1. 地质勘探与监测在选址和规划阶段,进行详细的地质勘探,了解地质条件,掌握地下水位和地下水变化趋势等信息。

并在地面下沉风险较高的区域进行常规监测,及时发现地面下沉迹象。

2. 合理的基础设计和建造根据地质勘探结果和监测数据,对建筑物基础进行合理的设计和建造。

选择适当的基础形式,并采取加固措施,如扩展基础面积、加固地基、采用桩基等,以增强基础的稳定性和抗下沉能力。

3. 地下水管理合理管理地下水,控制地下水位的变化。

可以采取降低水位、增加排水设施等措施,以减少地面下沉的风险。

同时,要加强监测,及时发现地下水位异常变化,以便采取相应措施。

二、修复措施1. 补充地基对受地面下沉影响的建筑物,可以通过补充地基的方式来修复。

补充地基可以采用人工填筑材料、加固土壤等。

在施工过程中,应控制填筑厚度和工序,以避免过度压实导致地面下沉加剧。

2. 注浆加固注浆是一种常用的地面下沉修复方法。

通过在地下浇注特殊的浆液,填充地下空洞或松散土层,增加地基的稳定性。

注浆加固可以采用单管注浆、双管注浆等不同方式,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

3. 地下水排泄对于地下水位偏高导致的地面下沉问题,可以采取地下水排泄的方式来修复。

地下水排泄可以通过设置地下水排泄井、推进地下水排泄管道等方式进行。

通过控制地下水位,减少地基受水蚀的风险,从而减缓地面下沉的过程。

总结:地面下沉处理方案包括预防控制和修复两个方面,通过地质勘探与监测、合理的基础设计和建造、地下水管理等措施,可以有效预防和控制地面下沉的发生。

浅析土木工程中的塌陷地沉降防治

浅析土木工程中的塌陷地沉降防治

浅析土木工程中的塌陷地沉降防治土木工程是一个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学科,它包含着诸多领域的知识,其中之一便是塌陷地沉降防治。

塌陷地沉降是指地面由于地下空洞的形成或者地下水排泄导致地表下沉的现象。

在土木工程中,塌陷地沉降是一个常见的问题,对于工程的稳定性和安全性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因此,如何有效地进行塌陷地沉降防治成为了土木工程师亟待解决的难题。

塌陷地沉降的原因主要有地下空洞、地下水排泄和地质条件等多种因素。

地下空洞是指地下岩层溶解或者岩层坍塌所形成的空洞。

它会导致地表下沉,并在严重的情况下引发地面塌陷事故。

地下水排泄是指地下水大量排泄导致地表下沉。

由于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等原因,地下水的排泄问题日益严重,造成了许多地区的地质灾害。

地质条件也是导致地面塌陷的重要原因,比如脆弱的岩层和坚硬的土壤。

为了有效地防治塌陷地沉降,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

首先,进行地质勘察和监测,了解地下情况和地面沉降的趋势。

地质勘察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地质条件、地下水位和地下空洞等情况,从而为后续的防治措施提供依据。

监测可以帮助我们及时发现地面的沉降情况,以便采取相应的措施。

其次,采取合理的地下空洞填补和加固措施。

地下空洞是塌陷地沉降的主要原因之一,填补和加固空洞可以有效地防止地面的沉降。

我们可以使用适量的填土和水泥等材料填补地下空洞,然后加固填补后的区域,以增加地下的稳定性。

同时,我们还可以采用注浆等技术来加固地下空洞,以提高地下的承载能力。

此外,合理管理和利用地下水资源也是防治塌陷地沉降的重要措施之一。

地下水排泄是造成地面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我们需要合理管理和利用地下水资源,避免过度抽取地下水导致地面塌陷。

合理的水资源管理可以减轻地下水排泄对地面沉降的影响,保护工程的稳定性。

最后,进行地基加固和基础设计也是防治塌陷地沉降的重要措施。

地基加固可以通过改善土壤的力学性质和稳定性来防止地面的沉降。

我们可以采用加固桩、地下连续墙和地下梁等技术来强化地基的承载能力。

地面沉降

地面沉降

第四章地面沉降、滑坡、岩溶塌陷灾害与防治4.1 地面沉降灾害防治一、地面沉降的定义:指地层在各种因素的作用下,造成地层压密变形或下沉,从而引起区域性的地面标高下降。

二、地面沉降的原因:(1)自然因素:①新构造运动以及地震、火山活动引起的地面沉降;②海平面上升导致地面的相对下降(沿海);③土层的天然固结(次固结土在自重压密下的固结作用)。

自然因素所形成的地面沉降范围大,速率小。

自然因素主要是构造升降运动以及地震、火山活动等一般情况下,把自然因素引起的地而沉降归属于地壳形变或钩造运动的范畴,作为一种自然动力现象加以研究。

(2)人为因素:①抽汲地下气、液体引起的地面沉降。

抽取地下水而引起的地面沉降,是地面沉降现象中发育最普通、危害性最严重的一类;②大面积地面堆载引起的地面沉降;③大范围密集建筑群天然地基或桩基持力层大面积整体性沉降——工程性地面沉降。

人为因素引起的地面沉降一般范围较小,但速率和幅度比较大。

人为因素主要是开采地下水和油气资源以及局部性增加荷载。

将人为因素引起的地面沉降归属于地质灾害现象进行研究和防治。

三、地面沉降的成因机制和形成条件(一)地面沉降的成因机制由于地面沉降的影响巨大,因此早就引起了各国政府和研究人员的密切注意。

早期研究者曾提出一些不同的观点,如新构造运功说、地层收缩说和自然压缩说、地面动静荷载说、区域性海平面上升说等。

大量的研究证明,过量开采地下水是地面沉降的外部原因,中等、高压缩性粘土层和承压含水层的存在则是地面沉降的内因。

因而多数人认为沉降是由于过量开采地下水、石油和天然气、卤水以及高大建筑物的超量荷载等引起的。

在孔隙水承压含水层中,抽取地下水所引起的承压水位的降低,必然要使含水层本身及其上、下相对隔水层中的孔隙水压力随之而减小。

根据有效应力原理可知,土中由覆盖层荷载引起的总应力是山孔隙中的水和土颗粒骨架共同承担的。

由水承担的部分称为孔隙水压力(p w),它不能引起土层的压密,故义称为中性压力;而由土颗粒骨架承担的部分能够直接造成上层的压密,故称为有效应力(p s);二者之和等干总应力。

地面沉降与地面塌陷的区别

地面沉降与地面塌陷的区别

地面沉降与地面塌陷的区别
首先从定义上来看地面沉降与地面塌陷是不同的。

地面沉降又称为地面下沉或地陷。

它是在人类工程经济活动影响下,由于地下松散地层固结压缩,导致地壳表面标高降低的一种局部的下降运动或工程地质现象。

截至2011年12月,中国有50余个城市出现地面沉降,长三角地区、华北平原和汾渭盆地已成重灾区。

地面塌陷是指地表岩、土体在自然或人为因素作用下,向下陷落,并在地面形成塌陷坑(洞)的一种地质现象。

当这种现象发生在有人类活动的地区时,便可能成为一种地质灾害。

地面塌陷的形成原因中,以人为因素引起的岩溶塌陷和采空塌陷最为常见,据统计,截至2012年,中国24个省市区都有地面塌陷发生,其中主要分布于辽宁、河北、云南、广东、广西等省区。

从成因上来看地面塌陷应该属于地面沉降灾害中的一部分。

地面沉降是指开采地下水条件下的地面标高损失,主要在城市地区。

主要的人为原因包括开发利用地下流体资源(地下水、石油、天然气等)、开采固体矿产、岩溶塌陷、软土地区与工程建设有关的固结沉降等。

地面塌陷一般指煤矿区,是指短时间内比较剧烈的地表高程变化。

地面塌陷产生的人为原因以坑道排水或突水,抽取地下水、水库畜引水为主。

今天。

关于地面塌陷知识点总结

关于地面塌陷知识点总结

关于地面塌陷知识点总结一、地面塌陷的成因1. 自然因素: 地震、火山喷发、地下水位下降、地表沉降等自然因素都可能导致地面塌陷。

地震震波在地下传播时会引起地下土壤的位移和变形,导致地表塌陷。

火山喷发会释放大量的岩浆和气体,导致地下岩石溶解和崩塌,从而引发地面塌陷。

地下水位下降会导致地下空洞的形成,进而导致地表塌陷。

地表沉降是由于自然过程或人为活动导致的土地下沉,进而导致地面塌陷。

2. 人为因素: 城市建设、采矿活动、地下水开采、地下隧道工程等人为活动也可能导致地面塌陷。

城市建设中大规模的地下工程会影响地下土壤的稳定性,从而导致地面塌陷。

采矿活动会导致地下空洞的形成,进而引发地面塌陷。

地下水开采会导致地下水位下降,加剧地面塌陷的危险。

地下隧道工程会影响地下土壤的结构和稳定性,进而造成地面塌陷。

二、地面塌陷的类型1. 缓慢沉降: 缓慢沉降是指由于地下空洞的形成或地下水位下降导致地面逐渐下沉的现象。

这种类型的地面塌陷通常发生在地下水资源开采丰富的地区,例如美国中部的沿海地区。

2. 突发塌陷: 突发塌陷是指由于地下岩体破裂或地震震波引发的地面突然塌陷的现象。

这种类型的地面塌陷通常不可预测,危害性较大。

3. 地表沉降: 地表沉降是指由于自然过程或人为活动导致地表下沉的现象。

这种类型的地面塌陷通常发生在城市建设、采矿活动和地下水开采等人为活动频繁的地区。

三、地面塌陷的预防措施1. 地勘调查: 在城市建设、采矿活动和地下水开采等活动前,必须进行地质勘测,了解地下土质的情况,以避免不必要的地面塌陷。

2. 加强监测: 在可能发生地面塌陷的地区,应该加强地下水位、地表沉降和地震等监测工作,及时发现地面塌陷的迹象,及时采取措施避免危害。

3. 合理规划: 在城市建设和地下工程规划中,要合理规划和布局,避免对地下土壤的破坏,避免造成地面塌陷。

4. 加强工程措施: 在地下建筑和地下隧道等工程中,应采取加强地下支撑、填土和排水等措施,保证地下土壤的稳定性,避免地面塌陷。

地面沉降文档

地面沉降文档

地面沉降1. 介绍地面沉降是指地表在垂直方向上下降的现象,通常是由于人类活动或自然因素引起的。

地面沉降可能对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造成重大影响。

本文将介绍地面沉降的原因、影响以及预防与治理措施。

2. 原因地面沉降的原因多种多样,主要可以分为两类: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

2.1 自然因素2.1.1 地下水开采地下水开采是导致地面沉降的重要原因之一。

过量的地下水开采导致了地下水位下降,导致岩土层体失去支撑力,进而引起地面沉降。

2.1.2 地质构造某些地质构造条件下,地面沉降是不可避免的。

例如,地震活跃区域的断层滑动会导致地面沉降。

2.2 人为因素2.2.1 土地开发与建设大规模的土地开发和建设活动,如城市建设、道路铺设等,会导致地面沉降。

这是因为土地的开发会改变原有的地下水循环和地质构造,从而引发地面沉降。

2.2.2 煤矿开采煤矿开采是一种破坏地下地质条件的活动,会导致地下岩土层体塌陷,进而引发地面沉降。

3. 影响地面沉降对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产生了一系列的影响。

3.1 建筑物损坏地面沉降会导致建筑物的结构变形,甚至倒塌,给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带来威胁。

3.2 水资源问题地面沉降导致地下水位下降,使得地下水资源无法正常补充和增加。

这对于依赖地下水的地区来说,会带来严重的水资源问题。

3.3 生态环境破坏地面沉降会改变地表水的分布和流动,导致湿地干涸、河流变浅等生态环境破坏。

4. 预防与治理为了减缓和避免地面沉降带来的影响,需要采取一系列的预防与治理措施。

4.1 地下水管理合理管理地下水资源是避免地面沉降的重要手段。

限制过度的地下水开采,并加强地下水的监测和管理,可以减少地下水位下降对地面造成的影响。

4.2 土地规划与管理建立科学的土地规划与管理制度,合理控制土地开发和建设活动。

避免过度开发和建设,减少地面沉降的风险。

4.3 煤矿开采监管加强煤矿开采的监管,确保煤矿开采活动不对地面造成过大的影响。

合理规划矿区的开采方案,采取措施防止地下岩土层体塌陷,减少地面沉降的发生。

地质灾害之四地面沉降地裂缝地面塌陷

地质灾害之四地面沉降地裂缝地面塌陷
火山喷发前、喷发过程中形成。
2. 非构造成因
不同地区由于其地质结构与影响因素不同,导致其地 面沉降的范围与沉降速率不同。一般而言,地面沉降 的面积较大,沉降速率多在80mm/a以上。
二、分布特征
分布:平原、盆地的大城市和油气开发区 沉降速度:几~几十厘米/年。 沉降量:几米~近十米。
我国的地面沉降区
大型河流三角洲及沿海平原区(上海、天津、 沧州等) 小型河流三角洲区(福州、湛江、宁波等) 山前冲洪积扇及倾斜平原区(北京、保定、郑 州等) 山间盆地和河流区(西安、太原、运城等)
北京市的地面沉降(最大速率):
1966年以前:缓慢形成,2~5mm/a。 1966~1973年,加速,10mm/a。 1973~1981年,快速发展,50mm/a。 1981年以后,下沉减缓,29mm/a。 1966年地下水开采量增加,70年代中期猛增。
2. 地下油气开采
开采油气造成地下压力亏损,引起地 面沉降。
三、形成机制
(一)形成的地质条件 (a)松软的第四纪沉积物 黏土 粉砂质黏土 黏土质粉砂 粉砂 细砂 粗砂 砾石 (b)新构造运动的沉降区
地面沉降的地质环境
近代河流冲积环 境模式
近代三角洲平原 沉积环境模式
断陷盆地沉积环 境模式:临海式 断陷盆地;内陆 式断陷盆地
(二)地面沉降的致因
如加州的长滩市的地面沉降量达9 米。我国的大庆、胜利油田都出现地 面沉降。
3. 人类工程
地面建筑物增多,负荷过重。 地下隧道 如意大利的比萨斜塔:
1173~1185年,建 至3层,塔发生倾斜。 1274~1284年,建 至7层,塔斜增加。 1350年,塔建成, 塔顶偏离中心1.5m。

4. 新构造运动、火山喷发

地面沉降、地裂缝、地面塌陷地质灾害危...

地面沉降、地裂缝、地面塌陷地质灾害危...

4.3 上海市地面沉降 (摘自上海市地质调查研究院成果)
4.3.1 地面沉降动态
F16
F11
F17
4.3.2 地面沉降与地下水开采分析
图4-2-13 第2含水层采灌量与地下水位
图4-2-14 第3含水层采灌量与地下水位
图4-2-15 第4含水层采灌量与地下水位
图4-2-16 第5含水层采灌量与地下水位
谢 谢!
佛罗里达州温特帕克的落水洞
(b)从空中 看,这个坑 几乎完全对 称。 (a)开始 沉下去不久, 注意昂贵的 赛车掉入坑 内。 (c)堵塞后 的景观,落 水洞地区现 在成了一个 城市公园。
表示岩溶地区有 断开的河流,上 百个湖泊和几千 个落水洞。佛罗 里达州中部下伏 第三纪欧卡拉灰 岩,沿海地带由 年轻的碎屑砂质 沉积组成。这张 图解释了沿着该 州南北轴向的岩 溶地区位置。
C2—1—3 唐山地造成 的喷水冒砂 区分布图震
(a)圣华金河谷位置。湿陷土几乎完全沿河谷西界分布, 因抽地下水引起的沉降在整个河谷随处可见。(b)在河谷 的湿陷土中,做注水试验的小块地。这小块地的总沉降达到 3m(10英尺)。
3、土体收缩
3.1 季节性收缩试验
3.2 树根效应 3.3 粘土收缩效应
5.1 张裂隙发育成地裂缝
5.2 不均匀沉降引起张裂隙 实例5—1 西安地裂缝成因及治理措施
实例5—2 苏锡常地区地裂缝成因分析
实例5—3 亚利桑那州菲尼克斯的地裂缝
5.1 张裂隙发育成地裂缝
图5-1 地裂缝发育概图(Bell 1981)
西安地裂缝分布 面积约155km2, 由11条地裂缝组 成,其中最长的 有20余公里。
佛罗里达州中部的卫星照片
实例 武汉市陆家街地区岩溶坍陷

地面沉降及防治 2

地面沉降及防治 2

地震、地表建筑物基础形变与稳定性、地下建筑物的形变与
稳定性等。重点地进行现场的自动监测,显得更为重要。对 于大都市、矿山及其他大型工程建设,也需要对有危险的地 段,进行专门的地质灾害监测。
3.6 进行地质灾害的危险度和危害性的评估
无论是在都市还是在矿山,今后都会发生地质环境变化,
有的还会进一步恶化,因此需要对今后的开发进行地质灾害
三、地面沉降的防治
3.1掌握基本地质—环境地质条件,分析发生机理
不同地质—环境地质条件,可能产生的地面沉降,
以及发生沉降过程,都是不尽相同的。只有充分调查有
关条件,才能寻找自然地质环境上的特征,以科学地分
析可能发生沉降的机理,及其发生沉降的过程类型,以 为防治提供基本依据。
3.2 综合考虑自然—人工的复合效应对沉降的影响
选择适宜的处理手段,以减少或避免基础与地面不均
匀沉降的发生。
3.8 建立地面沉降和其他自然灾害的联合预报系统
地面沉降过程可诱发地震以及急变性的地质灾害如滑
坡、崩塌、岩溶塌陷等,地面沉降结果又可导致产生或
加剧洪涝灾害和海水入侵灾害,因此需要建立地面沉降
和有关的其他自然地质灾害和气候灾害的联合预警预报 系统,以便及时地采取措施,避免及减少地面沉降和其 他灾害造成更多更大的危害。
2.2)缓变—急变沉降类型
由于大面积开发深部水及油气等流体资源,使地下发
生空间—应力的变
化与调整,最初可呈现缓变现象,地表也没有明显沉降现象, 但由于应力积聚可诱发地震,也可使地表呈现急变的断裂 现象,因而出现地裂缝。许多油田地区诱发地震,及西安 出现大裂缝,应当属于这种类型。

2.3 急剧塌陷—缓变沉降类型
多是在岩溶地区开采浅层水资源或矿产资源,由于岩溶 化岩体中水体的抽失及地下空间的加大,都改变了岩(土) 体力学性质,而在适应地带首先发生急变性的岩溶塌陷,大 量的岩溶塌陷,便增大地下空间的体积,导致岩体产生大面 积的缓变沉降。贵州水城产生一千多个岩溶塌陷,及相应的

地面塌陷防治措施

地面塌陷防治措施

地面塌陷防治措施1. 简介地面塌陷是指由于地下水位下降、岩溶、煤矿开采等原因引起的地表下沉现象。

地面塌陷不仅对土地资源造成严重破坏,还可能导致建筑物倾斜、道路断裂等安全隐患。

因此,采取有效的地面塌陷防治措施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用的地面塌陷防治措施。

2. 预报和监测地面塌陷的预报和监测是及时掌握地下水位、地下裂隙等情况的关键。

通过建立一套完善的地面塌陷监测系统,可以提前发现地面塌陷的预兆,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常见的地面塌陷监测技术包括:•地下水位监测:通过设置地下水位监测井,实时监测地下水位的变化情况,及时发现地下水位下降的情况。

•地表沉降监测:通过定期测量地表的沉降情况,判断地面塌陷的发生和发展趋势。

•遥感监测:利用卫星遥感技术获取大范围的地表形变数据,对地面塌陷进行监测和预测。

3. 加固和修复针对已经发生地面塌陷的区域,需要采取加固和修复措施,以防止进一步的地面塌陷和减少其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常用的加固和修复措施包括:•地下注浆加固:通过向地下注入固化材料,填充地下裂隙,增加地下土层的强度和稳定性。

•桩基加固:在地下注入桩体,增加地下土层的承载能力,防止地面塌陷的发生。

•土工格栅加固:在地下设置土工格栅,增加地下土层的抗剪强度和抗滑性。

4. 防止地下水位下降地下水位下降是导致地面塌陷的主要原因之一。

因此,采取措施保持地下水位稳定是防治地面塌陷的重要手段。

常见的防止地下水位下降的措施包括:•限制地下水开采:对于造成地下水位下降的主要开采行为,可以通过减少开采量、限制开采区域等方式来控制地下水位的下降。

•人工补水:通过向地下注入水源,维持地下水位的稳定,防止地下水位过度下降。

5. 岩溶地区的防治措施岩溶地区是地面塌陷的高发区域,因为岩溶地区的岩石容易溶解和崩塌。

针对岩溶地区的地面塌陷防治,需要采取特殊的措施。

常见的岩溶地区的防治措施包括:•岩体加固:在岩溶地区的岩体上设置抗滑支撑,增加岩体的稳定性。

塌陷地 预防和管理地面塌陷

塌陷地 预防和管理地面塌陷

塌陷地预防和管理地面塌陷地面塌陷是一种地质灾害,常常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为了预防和管理地面塌陷,必须采取合适的措施来识别潜在的危险区域,并采取有效的预防和管理策略。

本文将介绍塌陷地的定义和成因,并深入探讨预防和管理地面塌陷的方法。

一、塌陷地的定义和成因塌陷地是指地面在自然或人为因素的作用下,发生沉降和下陷的现象。

塌陷地的形成与以下几个主要因素有关:1.地质因素:地下水位下降、地下岩层的溶解、地下洞穴的坍塌等地质因素是塌陷地形成的主要原因。

2.人为因素:不合理的开采活动、地下矿井的抽水和排放、过度开发地下水资源等人为活动也是塌陷地的重要因素。

二、预防地面塌陷的措施为了预防地面塌陷,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制定地质灾害防治规划:相关部门应根据地区的地质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地质灾害防治规划,明确危险区域,并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

2.监测和预警系统:建立塌陷地的监测和预警系统,通过监测地下水位、地下岩层的变化以及地面沉降等参数,及时预警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3.加强建设规范:在城市规划和建设过程中,应加强对地下空间开发的规划和管理,确保合理使用地下资源,避免过度开发导致地面塌陷。

4.控制地下水开采量:合理控制地下水开采量,避免地下水位过度下降,从而减少地面塌陷的发生。

5.加强宣传和教育:加强对公众的宣传和教育,提高公众对地质灾害的认识和预防意识,增强自我保护能力。

三、管理地面塌陷的方法当地面塌陷发生时,需要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来减少损失和保护人员安全。

以下是管理地面塌陷的常用方法:1.应急预案:制定塌陷地的应急预案,明确责任分工和处置流程,及时组织人员撤离和救援。

2.隔离措施:在塌陷地周围设立警示标志,禁止人员进入危险区域,确保人员安全。

3.临时补强:对塌陷地周围的建筑物和基础设施进行紧急补强,以减少进一步的损失。

4.维修和恢复:及时修复塌陷地造成的破坏,恢复正常的生活和工作秩序。

结论地面塌陷是一种严重的地质灾害,对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威胁。

地面塌陷知识点总结

地面塌陷知识点总结

地面塌陷知识点总结一、地面塌陷的定义地面塌陷是指地下空洞、地下水位下降或者土壤压缩导致地面亦随之下降,最终形成一个或多个坑洞或塌陷的地区。

地面塌陷是地面沉降的一种极端形式,通常是由于地下溶洞或者地下开采活动导致地面下陷。

地面塌陷对周围环境和人们的生活可能产生不良影响,因此,对于地面塌陷的原因和预防措施需要引起重视。

二、地面塌陷的原因1. 地下水的开采:地下水的过量开采会导致地下水位下降,从而加速地下岩石和土壤的溶解和沉积,最终导致地面下沉或塌陷。

因此,要避免地下水的过量开采是预防地面塌陷的重要措施之一。

2. 地下溶洞:地下溶洞指在岩溶地质中形成的大洞穴,由于地下水在岩石中溶解而形成。

地下溶洞的存在可能导致地面塌陷,因此,在地下洞穴的附近应该禁止建造建筑物,以减少地面塌陷的风险。

3. 地质构造:地质构造是导致地面塌陷的重要原因之一。

当地下岩石和土壤的构造发生变化时,可能导致地面下沉或塌陷。

例如,在地震发生后,地质构造的变化可能会导致地面塌陷,因此,应该加强地震监测和预警工作,及时采取应对措施。

4. 地下矿产开采:地下矿产开采可能导致地下空洞和坍塌,最终导致地面塌陷。

因此,在进行地下矿产开采时,应该采取必要的支护措施,以减少地面塌陷的风险。

5. 地下管道:地下管道的施工和维修可能损坏地下地质结构,导致地面塌陷。

因此,在进行地下管道的设计、施工和维修时,应该加强对地下地质结构的调查和监测,以避免地面塌陷的发生。

三、地面塌陷的分类根据地面塌陷的形成原因和特点,可以将地面塌陷分为自然地面塌陷和人为地面塌陷。

自然地面塌陷一般由地下水位下降、地下溶洞、地质构造等自然因素导致,人为地面塌陷一般由于地下矿产开采、地下管道施工等人为活动导致。

四、地面塌陷的预防和处理措施1. 加强地下水监测和管理:加强地下水的监测和管理工作,合理利用地下水资源,避免地下水的过量开采,减少地下水位下降的风险。

2. 强化地下空洞的处理:当地面出现地下空洞时,应该及时采取支护措施,填充地下空洞,以减少地面塌陷的风险。

地质环境与地面沉降灾害的地面沉降监测与预防

地质环境与地面沉降灾害的地面沉降监测与预防

地质环境与地面沉降灾害的地面沉降监测与预防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地质环境问题也日益凸显。

地质灾害中的地面沉降,给城市发展带来了巨大的隐患。

为了应对地质环境与地面沉降灾害,必须加强地面沉降监测工作并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以确保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地面沉降是指由于地下地质构造变化或人类活动等原因,导致地面沉降或下沉的现象。

地面沉降不仅会破坏建筑物、道路等基础设施,还会引发地面塌陷、地裂缝等灾害,严重威胁城市的安全和稳定。

因此,加强地面沉降监测至关重要。

首先,要建立健全的地面沉降监测网络。

各级地质部门应加强监测站点的布设,形成覆盖面广、密度合理的监测网络,实现对地面沉降的全方位监测。

通过实时监测地面沉降情况,及时掌握地质环境变化,为地面沉降灾害的预防提供科学依据。

其次,要采用先进技术手段进行地面沉降监测。

利用卫星遥感、GPS定位、地面雷达等技术手段,实现对地面沉降的高精度监测。

通过技术手段获取的监测数据,能够更加准确地判断地面沉降的趋势和范围,为城市规划和工程建设提供科学参考。

此外,要建立健全的地面沉降监测数据管理系统。

通过建立统一的监测数据平台,整合各地监测数据,形成完整、准确的地面沉降监测数据库。

建立数据共享机制,促进监测数据的交流与合作,提高监测数据的利用效率,为地面沉降灾害的防范提供有力支持。

在加强地面沉降监测的基础上,还需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减少地面沉降灾害的发生。

首先,要加强对地下水资源的管理和利用,避免过度开采地下水资源导致地下水位下降,进而引发地面沉降。

其次,要加强土地利用规划,避免在地质灾害易发区进行大规模开发建设,减少地面沉降的风险。

另外,要加强建设工程的质量监管,确保工程建设符合地质环境要求,减少地面沉降灾害的可能性。

综上所述,地质环境与地面沉降灾害对城市发展构成了严重威胁,必须加强地面沉降监测与预防工作,提高城市的抗灾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只有通过科学监测和有效预防,才能有效避免地面沉降灾害对城市建设和居民生活造成的影响,实现城市的安全与稳定发展。

地面沉降防治

地面沉降防治

地面沉降防治什么是地面沉降地面沉降是指地面在垂直方向上下降的过程,常见于城市地区。

地面沉降是由于多种因素导致的,如地下水过度开采、地质构造调整、地下空洞形成等。

地面沉降会给城市的基础设施和建筑物带来严重的损害,因此,地面沉降的防治工作非常重要。

地面沉降的影响地面沉降对城市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基础设施破坏:地面沉降会导致地下管道、地下电缆等基础设施出现断裂和破坏,给城市的供水、供电、供气等基础设施带来风险。

2.建筑物倾斜:地面沉降会导致建筑物发生倾斜和变形,影响建筑物的稳定性和使用安全。

3.地质灾害增加:地面沉降会增加地质灾害的风险,如滑坡、地面下陷等。

4.地下水位下降:地面沉降导致的地下水位下降会影响水资源的供应和地下水生态系统的稳定。

地面沉降防治措施为了有效防治地面沉降,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包括:1.加强地下水管理:地下水过度开采是造成地面沉降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加强地下水的管理和监控非常重要。

可以采取限制地下水开采量、提高水价、加强水资源的节约利用等措施来控制地下水的过度开采。

2.填充地下空洞:地面沉降中的一种常见原因是地下空洞的形成。

可以通过填充地下空洞的方式来修复地面沉降。

填充材料可以是砂、黏土等,具体选择要根据地层情况来决定。

3.加强地质勘探:地质勘探是预防地面沉降的重要手段。

通过对地下地质情况的详细调查、勘探和分析,可以及时发现地质构造变化和地下空洞,从而采取相应的措施来预防地面沉降。

4.加强基础设施的监测和维护:对于城市的基础设施,如地下管道、地下电缆等,需要进行定期的监测和维护工作。

及时发现并修复损坏的基础设施,可以减少地面沉降对城市的影响。

5.科学规划城市建设:在城市的规划和建设过程中,要考虑地面沉降的因素,合理规划地下管道、电缆的布局,减少地面沉降的风险。

结语地面沉降是一个严重影响城市发展和基础设施安全的问题,采取合适的防治措施可以降低地面沉降对城市的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面沉降与地面塌陷概念和预防措 施
地面沉降与地面塌陷概念和预防措 施
地面沉降能引起哪些次生害?
❖ 地面沉降使区域性地面标高降低,因而 会导致一些次生灾害发生。在我国各地 区,地面沉降的危害性表现稍有不同。 下面举例说明之。
地面沉降与地面塌陷概念和预防措 施
天津市地面沉降引发的次生灾害
❖ 1、地面标高降低,导致海水上岸,防潮堤必 须相应加高。滨海还原潜水位抬高,加重土 壤的次生盐渍化、沼泽化;
地面沉降与地面塌陷概念和预防措 施
❖ 案例1: 江苏省无锡市惠山区有一个“沉降村”。 在这个取名为“因果岸”的小村庄,几年前的地面 沉降造成村中路面大片下沉,将居民晒场的水 泥地面折断,沉降断面所经的一幢二层民宅, 被赫然“劈开”一条可以伸得进手掌的裂缝,楼主 人惶然迁居他处。由于这场由东贯西的不均匀 沉降,村民甚至不得不把历来是南北走向的水 田“改造”为东西走向。几年前惠山地区过度开采 地下水的“因”,给居民带去了无奈的苦“果”。
地面沉降与地面塌陷概念和预防措 施
5 、 太 原 市 经 1979 年 、 1980 年 、 1982年三次在市区600平方公里范围的 测量,发现沉降量大于200毫米的面积 有254平方公里,大于1000毫米的沉降 区面积达7.1平方公里。最严重的是吴 家堡,其次是小店。吴家堡水准点的 累计沉降量:1980年是819毫米,1982 年是1232毫米,到1987年累计沉降量 达1380毫米。
地面沉降与地面塌陷概念和预防措 施
❖2、天津市 从1959—1982年间 最大累计沉降量为2.15米。1982 年测得市区的平均沉降速率为94 毫米。目前,最大累计沉降量已 达2.5米,沉降量100毫米以上的 范围已达900平方公里。
地面沉降与地面塌陷概念和预防措 施
❖3、北京市 自从70年代以来,北京 的地下水位平均每年下降1—2米,最 严重的地区水位下降可达3—5米。地 下水位的持续下降导致了地面沉降。 有 的 地 区 ( 如 东 北 部 ) 沉 降 量 590 毫 米。沉降总面积超过600平方公里。 而 北 京 城 区 面 积 仅 440 平 方 公 里 , 所 以,沉降范围已波及到郊区。
地面沉降与地面塌陷概念和预防措 施
❖ 地面沉降的概念
❖ 地面沉降的分类
❖ 发生地面沉降的城市
❖ 地面沉降的危害
❖ 地面沉降的成因
❖ 预防措施
地面沉降与地面塌陷概念和预防措 施
❖ 2003年七月一日九时许,流沙涌入建设中的上海地铁四号线 (浦东南路至南浦大桥)区间隧道中的浦西联络通道,造成严 重的地面沉降。
地面沉降与地面塌陷概念和预防措 施
根据地面沉降发生的原因还可分为:
❖ 抽汲地下水引起的地面沉降; ❖ 采掘固体矿产引起的地面沉降; ❖ 开采石油、天然气引起的地面沉降 ❖ 抽汲卤水引起的地面沉降。
地面沉降与地面塌陷概念和预防措 施
二、我国有哪些城市发生了地面沉降?
我国已经陆续发现具有不同程度的区域性地 面沉降的城市有30多座。可能还有一些城市虽已 发生沉降,但因没有进行全国性的全面的城市精 密测量,所以不能给出沉降城市的准确数字。以 下简要介绍几座地面沉降较严重的城市。
地面沉降与地面塌陷概念和预防措 施
❖ 地面沉降造成的海平面相对升高, 也不利于防御洪涝旱害。浙江省温 岭市的西部平原,因为地面沉降, 其农田地面低于或接近正常河水位 的面积达9740亩。由于处于长期 受淹或在汛期受淹,这部分农田至 今还无法种植水稻。
地面沉降与地面塌陷概念和预防措 施
❖ 经中国地质调查局等部门的评估,长 三角因地面沉降造成的经济损失共计 为3150亿元。其中上海地区最甚,直 接经济损失为145亿元,间接经济损失 为2754亿元。
地面沉降与地面塌陷概念和预防措 施
按发生地面沉降的地质环境可分为三种模式:
❖ 现代冲积平原模式,如我国的几大平原。 ❖ 三角洲平原模式,尤其是在现代冲积三角洲平原地区,
如长江三角洲就属于这种类型。常州、无锡、苏州、嘉 兴、肖山的地面沉降均发生在这种地质环境中。 ❖ 断陷盆地模式,它又可分为近海式和内陆式两类。近海 式指滨海平原,如宁波;而内陆式则为湖冲积平原,如 西安市、大同市的地面沉降可作为代表。
地面沉降与地面塌陷概念和预防措 施
❖ 案例2: 2004年夏天,上海市天山路 两户居民四口人煤气中毒,经抢救, 所幸没有生命危险。调查发现,煤气 泄漏的原因是地面发生沉降,硬生生 地将一根口径为300毫米的煤气管道 扯断。
地面沉降与地面塌陷概念和预防措 施
地面沉降又称为地面下沉或地 陷。它是在人类工程经济活动影响 下,由于地下松散地层固结压缩, 导致地壳表面标高降低的一种局部 的下降运动(或工程地质现象)。
地面沉降与地面塌陷概念和预防措 施
此外,还有宁波市、常州市、苏州市、 无锡市、嘉兴市、杭州市、台湾的屏东、 彰化、云林、嘉义、台中和台北等6个县 (市),均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地面沉降。
地面沉降与地面塌陷概念和预防措 施
地面沉降与地面塌陷概念和预防措 施
❖ 危害还远远不止这些"看得见"的破坏。 据地质专家介绍,地面沉降所造成的经济 损失,还表现在其对防洪堤的威胁。在嘉 兴市的沿杭州湾地区,由于地面沉降,按 20年一遇洪水位设计的数十公里大河堤岸, 已普遍下降到低于10年一遇。
地面1921年发现地面下沉开 始,到1965年止,最大的累计沉降量已 达2.63米,影响范围达400平方公里。 有关部门采取了综合治理措施后,市区 地面沉降已基本上得到控制。从1966— 1987年22年间。累计沉降量36.7毫米, 年平均沉降量为1.7毫米。
地面沉降与地面塌陷概念和预防措 施
❖4、西安市 地面沉降发现于1959 年、1971年后随着过量开采地下水 而逐渐加剧。1972—1983年,最大 累计沉降量777毫米,年平均沉降 量30—70毫米的沉降中心有5处。 1983年后,西安市地面沉降趋于稳 定发展,部分地区还有减缓的趋势。 到1988年最大累计沉降量已达1.34 米,沉降量100毫米的范围达200平 方公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