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间距

合集下载

建筑高度、建筑间距、层高

建筑高度、建筑间距、层高

建筑(jiànzhù)高度、建筑间距与层高建筑高度相关规范《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 16GBJ16—87(2001修订版)建筑高度为建筑物室外地面到其女儿墙顶部或檐口的高度。

屋顶上的了望塔、冷却塔、水箱间、微波天线间、电梯机房、排风和排烟机房以及楼梯出口小间等不计入建筑高度和层数内,建筑物的地下室、半地下室的顶板面高出室外地面不超过1.5m者,不计入层数内。

《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2003)2.3.1.在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重要风景区附近的建筑物、在航线控制高度以内的建筑物,其高度系指建筑物的最高点,包括电梯间、楼梯间、水箱、烟囱等。

2.3.2在上条所指地区以外的一般地区。

其建筑高度,平顶房屋按室外地坪至建筑女儿墙高度计算。

坡顶房屋按室外地坪至建筑屋檐或屋脊的平均高度汁算。

屋顶上的附属物,如电梯问、楼梯间、水箱、烟囱等。

其总面积不超过屋顶面积的25%、高度不超过4m的不计入高度之内。

2.3.3特殊体形的建筑顶层设有景观构筑物或设有其他辅助设施的建筑高度(gāodù)的汁算,应由当地主管主管部门确定。

2.3.4消防要求的建筑高度,为律筑室外地坪(dì pínɡ)到其屋顶面或檐口的高度;2.3.5在有净空高度限制的飞机场、气象台、电台和其他(qítā)无线通讯(含微波通讯)设施周围的新建、改建建筑物,其控制高度应符合有关部门对净《民用建筑设计(shèjì)通则》4.3 建筑高度(gāodù)控制4.3.1 建筑高度不应危害公共空间安全、卫生和景观,下列地区应实行建筑高度控制:1 对建筑高度有特别要求的地区,应按城市规划要求控制建筑高度;2 沿城市道路的建筑物,应根据道路的宽度控制建筑裙楼和主体塔楼的高度;3 机场、电台、电信、微波通信、气象台、卫星地面站、军事要塞工程等周围的建筑,当其处在各种技术作业控制区范围内时,应按净空要求控制建筑高度;4 当建筑处在本通则第1章第1.0.3条第8款所指的保护规划区内。

建筑间距系数(最新完整版)

建筑间距系数(最新完整版)

国家有规定,新建楼房不得影响其他楼房的采光。

采光权受国家法律保护。

对于居民居住楼房之间的距离北京市是有规定的,如果您所住的楼房为
板式住宅楼,那么其建筑间距应根据朝向和与正南的夹角不同,采用不得小
于以下规定的建筑间距系数(指遮挡阳光的建筑与被遮挡阳光的建筑的间距
为遮挡阳光的建筑高度的倍数):
如果建筑朝向与正南夹角在0度到20度之间的,新建区的间距系数不小于
1.7,改建区的间距系数不小于1.6;如果夹角在20度到60度之间的,新建区
的间距系数为1.4,改建区的间距系数为1.4;如果夹角在60度以上的,新建
区的间距系数不小于1.5,改建区的间距系数不小于1.5。

楼间距分为正面间距和侧面间距
正面间距主要是满足业主的日照采光等生活需要,由于每个城市方位不一样,故楼高与间距的比值大小不侧面间距一般不小于6米。

即使没有影响采光至少影响消防,楼房最小的间距至少要求消防车能够通行,否则可以到当地消防部门日照间距计算公式
L=H/tan h
L:房屋间距
H:南向 前排屋檐口至后排房屋底层窗台高度
h:冬至日正午的太阳高角度(当房屋正南向时)
我国大部分地区日照间距为 1.0H~1.7H
的比值大小不一,一般在1.3~1.7范围之内. 则可以到当地消防部门举报。

建筑间距详细概述

建筑间距详细概述
(三)9层及9层以上,或计算高度大 于24米、面宽大于40米的住宅主要采光 面与另一栋住宅山墙之间的距离:旧城 改造区不小于15米,新建区不小于18米。
第二十一条 (主采光面既不 平行,也不垂直布置时的间距)相邻住 宅建筑,主采光面既不平行,也不垂直 布置时的间距:
(一)夹角小于或等于60度时,最 窄处按第十九条确定;
(一)8层及8层以下,或计算高 度小于或等于24米,住宅主要采光面与 另一栋住宅山墙之间的距离:旧城改造 区不小于8米,新建区不小于12米;
(二)9层及9层以上,或计算高度大 于24米、面宽不大于40米(含40米)住 宅主要采光面与另一栋住宅山墙之间的 距离:旧城改造区不小于12米,新建区 不小于15米;
建筑间距详细概述
第十九条 (主采光面相对平 行布置时的间距)相邻住宅建筑,主采 光面相对平行布置时的间距:
(一)8层及8层以下,或计算高 度小于或等于24米,住宅主要采光面之 间的距离:旧城改造区不小于平均高度 的0.8倍,新建区不小于平均高度的1倍;
(二)9层及9层以上,或计算高度 大于24米、面宽不大于40米(含40米) 的住宅主要采光面之间的距离:旧城改 造区不小于24米,新建区不小于28米;
(三)9层及9层以上,或计算高度 大于24米、面宽大于40米的住宅主要采 光面之间的距离,按本条第(一)项的 规定办理,计算高度超过100米的建筑 按计算高度100米执行。
第二十条 (主采光面垂直布置时 的间距)相邻住宅建筑,主采光面垂直 布置时,外墙面与拆迁范围线或用地边 界线的距离,在不小于本章其它各条规 定间距0.5倍的条件下,其间距为:
• 新建影剧院、游乐场、体育馆、展览 馆、大型商场、星级旅馆等有大量人流、车 流集散的建筑,其面临城市道路的主要入口, 后退道路规划红线的距离,由城市规划行政 主管部门按城市规划要求确定,但不得小于

建筑间距

建筑间距

第十一条 (一)建筑高度24米以下(含24米,下同)的居住建筑之间的间距为: 1、纵墙面与纵墙面的间距,密度一区内不少于建筑高度的0.9倍,密度二区内不少于建筑高度的1.0倍,密度三区内不少于建筑高度的1.1倍,其中在国家级开发区和东西湖、汉南、江夏、蔡甸、黄陂、新洲等区的建制镇规划区内不少于建筑高度的1.2倍;并应符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间距要求; 2、纵墙面与山墙面的间距,密度一区内不少于10米,密度二区内不少于12米,密度三区内不少于14米;3山墙面与山墙面的间距,建筑高度在12米以下的不少于6米,建筑高度在12米以上的不少于8米。

(二)建筑高度24米以上(不含24米,下同)的居住建筑之间的间距为: 1、纵墙面与纵墙面的间距,其中24米以下部分间距按前项第1目计算,24米以上部分在密度一、二区按不少于所增加建筑高度的0.3倍进行递加计算,在密度三区按不少于所增加建筑高度的0.4倍进行递加计算,不足26米时,按26米计算;其最大间距,在密度一区内可以不超过40米,在密度二、三区内可以不超过45米; 2、纵墙面与山墙面的间距,纵墙面在南面时,不少于20米,其余情况下不少于18米; 3、山墙面与山墙面的间距,密度一区内不少于14米,密度二、三区内不少于15米; 4、点式建筑的间距,按建筑之间的南北向重叠面进行计算:无重叠面时最近点距离不少于15米;重叠面小于12米时,间距不少于18米;重叠面大于12米时,按本项第1目计算。

(三)建筑高度24米以上的居住建筑与建筑高度24米以下的居住建筑之间的间距为: 1、建筑高度24米以上的建筑纵墙面与其南侧的建筑高度24米以下建筑的纵墙面之间间距按本款第(一)项第1目计算;与其北侧的建筑高度24米以下建筑的纵墙面之间间距按本款第(二)项第1目计算;2、建筑高度24米以上的建筑山墙面与其北侧的建筑高度24米以下建筑纵墙面之间间距不少于20米;与其南侧的建筑高度24米以下建筑纵墙面之间间距不少于18米;与其东西两侧的建筑高度24米以下建筑纵墙面之间间距不少于14米;3、建筑高度24米以上的建筑纵墙面与其北侧的建筑高度24米以下建筑山墙面之间间距不少于18米;与其南、东、西侧的建筑高度24米以下建筑山墙面之间间距不少于14米;4、建筑高度24米以上的建筑山墙面与建筑高度24米以下建筑山墙面之间间距不少于14米。

农村建房标准间距

农村建房标准间距

农村建房标准间距
在农村建房时,一般会遵循一定的建房标准间距,以确保安全、便利和合理的使用空间。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农村建房标准间距:
1. 房屋与房屋之间的间距:根据具体情况而定,一般建议保持一定的间距以利于采光和通风。

常见的间距为5-10米。

2. 房屋与道路之间的间距:为了方便出入和交通,一般要保持一定的间距。

一般情况下,建议房屋与道路之间的间距为3-5米。

3. 房屋与周边建筑物(如墙、围墙等)之间的间距:这取决于具体的情况和需求。

一般建议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以免影响建筑物的结构安全或通风采光。

常见的间距为1-3米。

4. 房屋与水源设施(如水井、水塔等)之间的间距:为了保证水质安全和使用便利,一般建议保持一定的间距。

具体间距要根据当地的水源保护要求进行规划,常见的间距
为5-10米。

需要注意的是,这些标准间距仅供参考,实际的间距规划应根据具体的地理环境、法律法规、建筑设计和当地管理部门的要求来确定。

在建房过程中,务必遵循相关的规定和标准,以确保建筑物的安全、合法和质量。

建议在进行具体的规划和施工前,咨询当地的建设管理部门或专业的建筑设计单位,以获得准确的指导和建议。

影响建筑间距主要因素

影响建筑间距主要因素

影响建筑间距主要因素建筑之间的间距是建筑设计中非常重要的一个考虑因素,它不仅影响着整个建筑群体的重心、风景线、日照和通风等多项因素,同时也会影响着建筑物的使用效果以及房价等因素。

因此,在进行建筑设计时,需要充分考虑到各种因素,以合理确定建筑之间的间距。

影响建筑间距的主要因素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 建筑用途建筑的用途是影响建筑间距的首要因素之一,不同的建筑用途对建筑间距的要求也不同。

例如,住宅区需要保证居民的私密性和安全性,所以建筑物之间的间距通常较为接近,而商业综合体则需要考虑周围购物环境和居民休闲的需要,所以建筑之间的间距需要较为宽敞。

2. 建筑高度建筑物的高度也是影响间距的因素之一,高层建筑的围护结构需要具备更好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因此,高层建筑之间的间距通常较为宽敞,以增强承载性和减少振动对周围建筑的影响。

3. 建筑风格建筑物的风格也会对建筑间距产生影响。

例如,古代建筑通常采用密集排布的叠厦式建筑,在城市老区中比较常见。

而现代建筑则更倾向于开放式构造,建筑物之间的间距也比较大,可以提供更好的通风和采光效果,同时也有利于建筑物的节能。

4. 土地利用性质土地利用性质也是影响建筑间距的重要因素之一。

不同的土地利用性质对建筑间距的要求也是不同的。

例如,城市核心区域需要保持高密度的建筑群体,但是这样会造成通风和日照的问题,所以建筑之间的间距需要更加谨慎考虑。

5. 环境因素环境因素也是影响建筑间距的一个重要因素。

例如,城市的空气质量、气温和自然环境等都是需要考虑的因素之一。

在一些环境复杂的地方,建筑之间的间距例如超市、商场等建筑因为涉及大量人员流动,所以间距需要比普通住宅建筑宽敞一些。

因此,在建筑设计时,需要充分考虑到各种因素,以合理确定建筑之间的间距。

同时,在选择建筑区域时也需要综合考虑环境、土地利用性质和社会发展需求等多方面因素,以找到最适合的建筑群体布局方式,提高城市的建筑质量和环境品质。

厂区门房的建筑间距

厂区门房的建筑间距

厂区门房的建筑间距一、引言在建筑设计中,合理的建筑间距是保证厂区空间环境协调、提升工作效率和员工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

特别是对于厂区门房而言,它不仅是厂区的“面孔”,更承载着出入管理、安全监控等重要功能。

因此,本文将探讨厂区门房的建筑间距问题,以期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二、建筑间距的定义与意义建筑间距,指的是两栋建筑物之间的水平距离。

它对于确保建筑物的通风、采光、防火、防噪以及视觉景观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对于厂区门房而言,合理的建筑间距可以提高门卫工作的效率,优化来访者的第一印象,并有助于维护厂区的整体环境和秩序。

三、影响厂区门房建筑间距的因素1. 功能性需求:门房需要满足车辆和人员的通行需求,以及必要的停车位。

因此,间距的大小需要考虑到通行的顺畅和停车的方便。

2. 安全性考虑:合理的间距能够确保监控设备的有效覆盖,减少盲区,提高厂区的安全性。

3. 环境舒适度:适当的间距有助于提高厂区的通风性和采光效率,营造一个更加舒适的工作环境。

4. 视觉美学:从视觉景观的角度出发,合理的建筑间距能够保持厂区的空间层次感,提升整体的美观度。

四、确定厂区门房建筑间距的方法与建议1. 基于功能需求确定最小间距:根据门房的通行和停车需求,计算出最小的建筑间距。

2. 考虑安全性和环境舒适度:在上述基础上,适当增加间距以满足安全性和舒适度的要求。

3. 结合视觉美学进行调整:通过景观设计等手段,对建筑间距进行微调,以达到最佳的视觉效果。

4. 灵活应对特殊情况:针对地形、气候等特殊情况,建筑间距的调整应灵活处理,以适应实际需要。

五、总结合理的厂区门房建筑间距对于优化厂区的空间布局、提高工作效率和员工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在确定建筑间距时,需要综合考虑功能性需求、安全性、环境舒适度和视觉美学等因素。

通过科学的方法和灵活的策略,我们可以找到最适合特定厂区的建筑间距解决方案,从而为员工和访客创造一个安全、舒适且富有吸引力的环境。

建筑间距怎么算

建筑间距怎么算

建筑间距怎么算?有哪些硬性规定?建筑间距是指两栋建筑物外墙之间的水平距离,城市规划特别是在详细规划中对建筑间距有很严格的要求。

房屋间距则是建筑间距中一种。

主要是根据日照(南北向建筑)、通风、采光、防止噪声和视线干扰、防火、防震、绿化、管线埋设、建筑布局形式、以及节约用地,综合考虑确定。

建筑间隔有一定规定,出于安全考虑,房屋间距太近,会存在采光差、不通风等问题,同时也存在防火等安全隐患。

住宅的布置,通常以满足日照要求作为确定建筑间距的主要依据。

房屋间距要合理,这样才住得舒服哦!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筑消防设计规范规定多层建筑之间的建筑间距左右最少为6米,多层与高层建筑之间为9米,高层建筑之间的间距为13米。

这是房屋间距上的强制性规定。

此外,在房屋间距上,按照国家规定(设计规范)以冬至日照时间不低于1小时(房子最底层窗户)为标准。

建筑间距是用建筑物室外坪至房屋檐口的高度/tan(a) a-各地在冬至日正午时的太阳高度角。

此外,在计算建筑间距上,也可以用:楼高:楼间距=1:1.2比值计算。

楼宇间的建筑间距要适当宽才舒适哦! 关于建筑间距,具体还有以下相关规定:非居住建筑间距,除经批准的详细规划另有规定外,应符合下列规定:(一)多层平行布置时,其间距不小于较高建筑高度的1.0倍,并不小于6米;垂直布置时,其间距不小于9米,山墙间距不宜小于6米。

(二)高层平行布置时,其建筑间距不小于较高建筑高度的0.4倍,并不小于20米;垂直布置时,其建筑间距不小于18米。

山墙间距不宜小于13米。

(三)多、高层平行布置时,其间距不小于18米,垂直布置时,其间距不小于13米。

山墙间距不宜小于9米。

以上就是建筑间距的规定。

居住建筑与非居住建筑间距应符合下列规定要求: (一)被遮挡建筑为居住建筑,按居住房屋间距规定控制。

(二)被遮挡建筑为非居住建筑,按非居住建筑间距规定控制,同时考虑视觉卫生的因素影响。

(三)多层建筑山墙间距不宜小于8米,高层建筑山墙间距不宜小于13米,多层与高层山墙间距不宜小于9米。

住宅建筑间距规范

住宅建筑间距规范

住宅建筑间距规范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住宅建筑间距规范篇一:重庆市建筑间距规范第四章建筑间距第十八条(新建、改建、扩建各类建筑的间距规定)新建、改建、扩建各类建筑的间距,必须遵守本章的各条的规定。

第十九条(主采光面对平行布置时的间距)相邻住宅建筑,主采光面相对平行布置时的间距:(一)8层及8层以下,或计算高度小于或等于24米,住宅主要采光面之间的距离:旧城改造区不小于平均高度的0.8倍,新建区不小于平均高度的1倍;(二)9层及9层以上,或计算高度大于24米、面宽不大于40米(含40米)的住宅主要采光面之间的距离:旧城改造区不小于24米,新建区不小于28米;(三)9层及9层以上,或计算高度大于24米、面宽大于40米的住宅主要采光面之间的距离,按本条第(一)项的规定办理,计算高度超过100米的建筑按计算高度100米执行。

第二十条(主采光面垂直布置时的间距)相邻住宅建筑,主采光面垂直布置时,外墙面与拆迁范围线或用地边界线的距离,在不小于本章其它各条规定间距0.5倍的条件下,其间距为:(一)8层及8层以下,或计算高度小于或等于24米,住宅主要采光面与另一栋住宅山墙之间的距离:旧城改造区不小于8米,新建区不小于12米;(二)9层及9层以上,或计算高度大于24米、面宽不大于40米(含40米)住宅主要采光面与另一栋住宅山墙之间的距离:旧城改造区不小于12米,新建区不小于15米;(三)9层及9层以上,或计算高度大于24米、面宽大于40米的住宅主要采光面与另一栋住宅山墙之间的距离:旧城改造区不小于15米,新建区不小于18米。

第二十一条(主采光面既不平行,也不垂直布置时的间距)相邻住宅建筑,主采光面既不平行,也不垂直布置时的间距:(一)夹角小于或等于60度时,最窄处按第十九条确定;(二)夹角大于60度时,最窄处按第二十条确定。

第二十二条(角与角相对布置时的间距)相邻住宅建筑,角与角相对布置时的间距:(一)两幢建筑均为8层及8层以下,或计算高度均小于或等于24米时:旧城改造区不小于8米,新建区不小于12米;(二)其中的一幢或两幢建筑为9层及9层以上,或计算高度大于24米时:旧城改造区不小于12米,新建区不小于15米。

建筑高度、建筑间距、层高

建筑高度、建筑间距、层高

建筑高度、建筑间距、层高1. 建筑高度1.1 建筑高度的定义和意义建筑高度是指建筑物顶部与地面的垂直距离,通常以米为单位进行衡量。

建筑高度在建筑设计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不仅影响着建筑的外观和形态,还直接关系到建筑的使用功能、空间布局以及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1.2 影响建筑高度的因素1.2.1 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政策建筑高度常常受到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政策的限制。

不同城市会制定不同的规划要求,以控制建筑的高度范围。

一般来说,市区和商业区的建筑高度较高,而住宅区的建筑高度相对较低。

1.2.2 结构技术和工程条件建筑高度还受到结构技术和工程条件的限制。

对于较高的建筑,需要考虑风荷载、地震等自然力的作用,以及建筑物自身的抗倾覆和抗震能力。

因此,结构技术和工程条件对建筑高度的决定具有重要影响。

1.2.3 建筑功能和使用要求不同的建筑功能和使用要求也会影响建筑的高度。

例如,办公建筑需要提供充足的工作空间和设备放置空间,因而通常会较高。

而住宅建筑则注重居住舒适性和私密性,因而相对较低。

1.3 建筑高度的分类1.3.1 低层建筑低层建筑一般指建筑高度在两层到三层之间的建筑,高度一般不超过15米。

低层建筑常见于住宅区和郊区,具有较低的密度和较高的绿化率。

1.3.2 中层建筑中层建筑一般指建筑高度在四层到十层之间的建筑,高度一般在15米到30米之间。

中层建筑常见于商业区和城市中心地带,常用于商业办公楼、酒店和购物中心等。

1.3.3 高层建筑高层建筑一般指建筑高度超过十层的建筑,高度一般在30米以上。

高层建筑是城市的标志性建筑,常见于商业中心和城市发展区,如摩天大楼和超高层建筑。

2. 建筑间距2.1 建筑间距的定义和意义建筑间距是指建筑物之间的水平距离,通常以米为单位进行衡量。

建筑间距在建筑设计中非常重要,它直接关系到建筑物之间的交流、透光性、通风性以及对景观、人行道等的影响。

2.2 影响建筑间距的因素2.2.1 土地利用政策和规划要求建筑间距往往受到土地利用政策和规划要求的限制。

建筑间距设计规范

建筑间距设计规范

建筑间距设计规范
建筑间距设计规范是指在建造新建筑或对既有建筑进行改建和扩建时,需要考虑与周围建筑之间的间距关系,以保证建筑物之间的和谐统一,以及街景的整体美观性。

建筑间距的设计涉及到土地利用的合理性、建筑设计的基本原则和城市规划的要求等方面,是一个相对复杂的问题。

为了规范建筑间距的设计,不同的国家和地区都制定了相应的规范。

例如,美国的《城市设计规范手册》提出道路和建筑之间的间距应该根据不同的街区类型和用途设置不同的标准;英国的《建筑设计建议书》则提出了建筑间距应该考虑建筑物的高度、形状和立面等因素。

在中国,有关建筑间距的设计规范主要体现在《城市道路与交通设计规范》和《住宅区规划设计标准》等规划设计标准中。

其中,《城市道路与交通设计规范》规定,在城市交通干道沿线和重点地区的建筑物之间应保证一定的距离,以确保道路的通行安全和建筑物的可见性。

《住宅区规划设计标准》则规定,住宅楼的间距要考虑日照、采光等因素,保证居民居住环境的舒适性和安全性。

除了国家规划设计标准之外,地方性的规范文件也对建筑间距的设计提出了更具体的要求。

例如,上海市颁布的《建筑设计规范》中规定,所有建筑物的间距应该满足相应的比例关系,以达到保证通风、采光和绿化的效果。

总之,建筑间距的设计规范是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它涉及到多个因素,需要在具体的建筑设计和土地利用情况下进行综合考虑。

通过遵守规范,可以使建筑物之间的距离关系更加合理,达到最佳的交通、照明和景观设计效果,从而为城市的整体形象提升和居民生活质量提高做出重要贡献。

第三章 建筑间距

第三章  建筑间距

第三章建筑间距第十三条(建筑间距、建筑半间距)建筑间距指相邻建筑外墙面(含阳台、外廊、飘窗)最近点之间的水平距离。

建筑半间距指建筑布局时,相邻建筑的外墙面(含阳台、外廊、飘窗)各自应当退让的最小水平距离。

第十四条(建筑半间距规定)居住建筑半间距按照以下标准执行:(一)建筑计算高度24米及以下的居住建筑,主采光面半间距为计算高度的0.5倍,且不小于4米;山墙面半间距为4米.(二)建筑计算高度大于24米、小于或者等于60米的居住建筑,面宽小于或者等于40米的,半间距为13米;面宽大于40米的,半间距为计算高度的0.5倍,且不小于15米。

(三)建筑计算高度大于60米、小于或者等于100米的居住建筑,面宽小于或者等于40米的,半间距为15米;面宽大于40米的,半间距为计算高度的0.5倍。

(四)建筑计算高度大于100米的超高层居住建筑,面宽小于或者等于40米的,半间距为16米;面宽大于40米的,半间距为50米。

非居住建筑半间距按照以下标准执行:(一)建筑计算高度24米及以下的非居住建筑,主采光面半间距为计算高度的0。

5倍,且不小于4米;山墙面半间距为4米。

(二)建筑计算高度大于24米、小于或者等于60米的非居住建筑,面宽小于或者等于50米的,半间距为12米;面宽大于50米、小于或者等于60米的,半间距为13米;面宽大于60米的,半间距为计算高度的0。

5倍,且不小于15米。

(三)建筑计算高度大于60米、小于或者等于100米的非居住建筑,面宽小于或者等于50米的,半间距为13米;面宽大于50米、小于或者等于60米的,半间距为15米;面宽大于60米的,半间距为计算高度的0.5倍。

(四)建筑计算高度大于100米、小于或者等于150米的超高层非居住建筑,面宽小于或者等于50米的,半间距为15米;面宽大于50米、小于或者等于60米的,半间距为18米;面宽大于60米的,半间距为50米。

(五)建筑计算高度大于150米的超高层非居住建筑,面宽小于或者等于50米的,半间距为18米;面宽大于50米、小于或者等于60米的,半间距为21米;面宽大于60米的,半间距为60米。

建筑间距规范

建筑间距规范

建筑间距规范建筑间距规范是指建筑物之间应保持一定的距离来确保安全、保护环境和满足功能需求的规定。

以下是建筑间距规范的相关内容。

1. 防火间距:建筑物之间的最小距离应符合防火规范的要求,以防止火势传播。

根据建筑物用途不同,防火间距也有所差异。

例如,楼房之间的间距一般要求大于6米,而住宅小区内的独立房屋之间的间距可以适当减小。

2. 疏散通道间距:为了保证人员疏散的顺畅和安全,建筑物之间的通道应设置合适的间距。

通常要求建筑物之间的间距不小于6米,以便消防车辆通行和人员疏散。

对于高层建筑或容易出现火灾的建筑物,疏散通道的间距要求更为严格。

3. 采光、通风间距:为了保证建筑物的采光和通风效果,建筑物之间应保持一定的间距。

建筑物之间的间距会影响阳光的照射角度和通风的畅通程度。

一般来说,建筑物之间的间距不应小于相邻建筑物高度的一半,以确保充足的采光和通风。

4. 道路、街区间距:为了保证交通流畅和道路安全,建筑物与道路、街区之间应保持一定的距离。

建筑物与道路之间的间距要满足消防车辆通行和道路拓宽的需求。

建筑物与街区之间的间距要考虑到交通安全和市容整洁等因素。

5. 绿化带间距:为了保护环境和改善生活质量,建筑物之间应设置适当的绿化带。

绿化带可以起到减少噪音、改善空气质量和提供休闲场所的作用。

一般来说,建筑物之间的绿化带宽度应不小于建筑物高度的十分之一。

总之,建筑间距规范是为了保证建筑物的安全性、舒适性和环境保护而设定的。

各种类型的建筑物,根据其用途和特点,对建筑间距有不同的要求。

建筑间距规范的制定需要综合考虑多个因素,如防火、疏散、采光、通风、交通、环境等,以确保建筑物的持久性和人员的安全。

建筑楼间距规范要求

建筑楼间距规范要求

建筑楼间距规范要求引言建筑楼间距是指建筑物之间的水平距离。

合理的建筑楼间距规范要求对于城市发展和建筑布局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建筑楼间距规范的背景和原则,并提出一些建筑楼间距规范要求的建议。

背景城市建设和建筑发展是现代社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建筑物的布局和间距直接影响到城市的整体形象、空气流通、景观美观等因素。

因此,合理的建筑楼间距规范是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中的重要考虑因素。

原则制定建筑楼间距规范要考虑以下原则:1.安全原则:建筑楼间距应保证安全通行,防止火灾、地震和其他灾害扩散。

2.通风原则:建筑楼间距要保证空气的流通,提高室内外的空气质量。

3.采光原则:合理的建筑楼间距能够保证日照充足,减少阴影对周围建筑的影响。

4.景观原则:建筑楼间距要考虑到城市景观的美观性,打造舒适的城市环境。

规范要求下面是一些建筑楼间距规范要求的建议:1.住宅区规范要求:在住宅区,建筑楼间距应保证安全通行,同时要考虑到居民的生活需求。

建议设置适当的绿地和公共空间,以提供舒适的居住环境。

2.商业区规范要求:在商业区,建筑楼间距要考虑到商业活动的特点和需求。

建议设置开放式广场和人行道,以提供良好的商业氛围和交通流通。

3.工业区规范要求:在工业区,建筑楼间距要满足厂房和设备的运作需要。

建议设置适当的通道和道路,以方便货物的运输和工人的操作。

4.文化区规范要求:在文化区,建筑楼间距要考虑到文化活动的举办和参与。

建议设置公共花园和休闲场所,以提供文化交流和休闲娱乐的空间。

实施与监督建筑楼间距规范的实施和监督是保证规范要求落地生根的重要环节。

应建立相应的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部门,负责制定和监督建筑楼间距规范的实施。

同时,市民和建筑行业从业者也应积极参与,共同推动建筑楼间距规范的落实。

结论建筑楼间距规范要求是城市建设和建筑设计中的重要考虑因素。

合理的建筑楼间距规范对于城市的发展和居民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影响。

制定和落实建筑楼间距规范要求需要多方共同努力,通过合理的规划和设计,打造宜居、宜商、宜工、宜文的城市环境。

楼间距国家标准及规定

楼间距国家标准及规定

楼间距国家标准及规定楼间距是指同一地块内两个相邻建筑物之间的水平距离。

合理的楼间距设计不仅可以保证建筑物之间的通风透光,还能提供足够的视觉和隐私空间。

因此,各国对于楼间距都有相应的国家标准和规定。

在中国,楼间距的标准和规定主要体现在城市规划和建设方面。

根据《城市规划标准》和各地区的具体规划要求,城市建设的楼间距通常应满足以下要求:首先,为了保证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楼间距应具备足够的采光和通风条件,一般要求两栋建筑物之间的距离不小于24米;其次,为了保证市民的视觉景观和空间感,部分城市规定楼间距在30米以上;最后,为了保护市民的隐私权,避免窗户相对问题,部分城市规定楼间距不得小于36米。

在美国,楼间距的标准和规定则主要体现在城市的建筑和规划法规中。

美国的州和城市会对楼间距进行具体的规定,以确保其城市建设的合理性。

例如,在纽约市,为了保证充足的采光和通风条件,以及视觉和隐私空间的需要,通常要求楼间距不小于60英尺(约18米)。

而在洛杉矶,由于城市的气候和建筑风格的不同,楼间的距离则更为灵活,一般要求不小于30至60英尺(约9-18米)。

在欧洲,楼间距的标准和规定也因各国的法规和建筑风格而异。

例如,在法国,由于该国建筑以拥有阳台和露台为特点,楼间距的设计一般要求不小于15至20米;而在德国,由于该国推崇集体住宅建设,楼间距一般要求不小于20至30米。

总之,楼间距的国家标准和规定主要是为了保证建筑物之间的合理布局和市民群众的生活质量。

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标准和规定会受到当地人口密度、气候条件、建筑风格和规划要求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因此,在设计和规划城市建设时,需要充分考虑当地的实际情况,以达到最佳的楼间距标准。

同时,还需要注意不同标准之间的协调性,确保楼间距的设计能够满足市民的各种需求。

多层住宅建筑间距

多层住宅建筑间距

多层住宅建筑间距
相对布置 建筑外墙面(含阳台、外廊、飘窗)旳正投影面与相邻建筑旳外墙面(含 阳台、外廊、飘窗)相交旳,(含阳台、外廊、飘窗)旳正投影面与相邻建筑旳各外墙 面(含阳台、外廊、飘窗)均不相交旳,为错位布置。(见下图)
多层住宅建筑间距
多层住宅建筑间距
(临街开敞空间)居住项目旳内部环境应该对城市开敞。滨江或者临规 划路幅宽度不小于16米道路布局旳居住项目,其建设用地沿江或者沿道 路长度不小于或者等于100米旳,该侧应该留出不不不小于建设用地长度 30%旳开敞空间,各开敞空间应该符合下列要求: (一)宽度不得不不小于20米; (二)进深自建设用地红线起算不得不不小于20米; (三)地面以上不得布置建筑; (四)场地标高应该与城市道路标高自然衔接。
多层住宅建筑间距
多层住宅建筑间距
(拼接要求)超高层建筑不得拼接,其他建筑需要拼接旳,应该符合下列要求: (一)居住建筑沿江、规划路幅宽度不小于32米旳道路、不小于1万平方米旳广场 或者公园绿地布置时: 计算高度不不小于或者等于18米旳建筑之间,拼接后旳建筑面宽不得超出80米; 计算高度不小于18米、不不小于或者等于60米旳建筑与计算高度不不小于或者等 于60米旳建筑之间,拼接后旳建筑面宽不得超出70米。 居住建筑在第(一)项要求旳范围外布置时,计算高度不不小于或者等于18米旳 建筑之间,在满足本要求第六十八条要求旳基础上,拼接后旳建筑面宽不作要求; 其他拼接情形旳,拼接后旳建筑面宽不得超出70米;
多层住宅建筑间距
山墙 建筑计算高度不大于或者等于24米,平面呈矩形、L形、T形、十字形、U字 形旳建筑,其端墙宽度不大于或者等于16米,未开设门、窗或者仅开设公共 走道、厨房、卫生间旳门、窗旳外墙。 居住建筑山墙上可设与厨房相连旳生活阳台。

建筑间距

建筑间距

第四节建筑间距2.4.1 定义建筑间距:指两栋建筑物或构筑物外墙外皮最凸出处(不含居住建筑阳台)之间的水平距离。

规划设计时应综合考虑防火、防震、日照、通风、采光、视线干扰、防噪、绿化、卫生、管线埋设、建筑布局形式以及节约用地等要求,确定合理的建筑间距。

遮挡建筑:指对相邻现状或规划建筑的日照条件产生影响,且与日照受到影响的建筑南北向水平距离小于自身建筑高度2倍的建筑。

被遮挡建筑:日照条件因其它建筑的建设而受到影响的建筑。

建筑间距系数:一般指在正南北或正东西方向上出现重叠的建筑之间,遮挡建筑与被遮挡建筑在正南北或正东西方向上的水平距离与遮挡建筑高度的比值。

(只有在同期规划建设的平行相对的板式建筑之间,指遮挡建筑与被遮挡建筑在平行相对的垂线方向上的水平距离与遮挡建筑高度的比值。

)计算建筑间距系数的范围:1、二层和二层以上居住建筑的居室窗位于朝向南偏东(或偏西)60-105度范围内时,只计算其居室窗朝向正东(或西)方向上板式遮挡建筑的间距系数。

二层和二层以上居住建筑的居室窗位于朝向南偏东(或偏西)小于60度范围内时,只计算其居室窗朝向方向上平行相对的板式遮挡建筑和正南方向上遮挡建筑的间距系数。

当被遮挡建筑朝向相互垂直的居室窗数量相差10倍以上时,只计算多数居室窗所在朝向上遮挡建筑的间距系数。

2、平房居住建筑的居室窗位于朝向南偏东(或偏西)小于105度范围内时,只计算该居室正南方向上遮挡建筑的间距系数。

3、公共建筑只有在工作用房开窗位于朝向南偏东(或偏西)小于45度范围内时,计算其正南方向上遮挡建筑的间距系数。

计算日照影响建筑的范围:对拟测建筑法定时限内产生日照影响的所有建筑。

建筑的长高比:指建筑的长度与该建筑高度的比值。

塔式建筑:指各面长高比均小于1的建筑,塔式建筑各朝向的建筑外墙均为长边。

板式建筑:指非塔式建筑的其它建筑。

当板式建筑主要朝向建筑长度大于次要朝向建筑长度两倍以上时,其主要朝向的建筑外墙称长边,次要朝向的建筑外墙称端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要求:
1.做出场地最大可开发断面的范围,住宅用

表示
办公用
商场
2.图上注出与已建建筑以及道路红线之间的相关间距及高度的尺寸
习题三
防灾间距
城市高压走廊安全隔离带,安全隔离带内不得建任何建筑物。
电压等级(KV) 500 220 110 35-110
35以下
安全隔离带宽度(M) >50 >36 >24 >20 >10
当所建高层需要18m的裙 房时,根据防火间距的要 求,表示可建的最大剖面 范围
日照间距
适用那些建筑: 住宅:每套住宅至少有一间居室,四居室以上住宅每套至少有两间
居室,有效日照时间大寒日不低于2h 宿舍:宿舍应每层至少有半数以上的居室能获得冬至日满窗日照不
少于1h(小时)。
托儿所、幼儿园:托儿所、幼儿园应能获得冬至日满窗日照不少于3h (小时)。
场地与建筑
基地总平面
总平面设计
遵循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技术规范及现行的方针政策等等。以当 地主管部门提出的规划条件为依据。
总平面设计应结合工程特点、使用要求,综合确定建筑物、构筑物 及其他各项设施之间的平面和空间关系,正确处理好建筑布局、交 通组织、绿化布置等问题。
总平面设计应与自然地形及周围环境相协调,做出合理、经济、美 观的场地总体布局设计方案。
根据方位角的原理
卫生间距
北京:四层及四层以上的生活居住建筑的间距采用日照间距系数确定 其间距不应小于 A.两建筑长边相对不小于18m B.一建筑长边与一建筑端边相对的不小于12M(高层不小于13M) C.两建筑端边相对不小于10m(高层不小于13M)
10M
A
C
18M
12M
B
D
习题三
1.已建高层建筑与城市道路间为建设用地,其断面与尺寸入土所示。
建筑的遮挡部分与北面建筑保持的间隔距离,成为日照间距。
日照间距
原理:根据高度角的原理 公式:L=D/H
L——日照间距系数 D——日照间距 H——遮挡计算高度
日照间距
群体布置时板式居住建筑的间距系数:
日照间距
获得相同日照时数(或阴影时数) 的日影点相联,叫做等时间的日 影线。
将各个特定小时的等时间日影线, 有系统的描绘出就叫日影时间图。
医院病房:每层至少有半数以上的病房,应能获得冬至日满窗日照 不少于3h(小时)。
疗养院及老年休养场所:每层至少有半数以上的病房,应能获得冬 至日满窗日照不少于3h(小时)。
日照间距
太阳的空间位置可以用 (1)太阳高度角:太阳直射光线与地平面之间的夹角 (2)太阳方位角:太阳光线在地平面上的投影线与地平面正南
2.已建高层建筑位于场地的南侧
3.拟建建筑高度45M,其中10M高以下为商场(退道路红线5M); 10-25M为办公,25M-45M为住宅(均须退道路红线17M)
4.城市规划要求沿街建筑高度不得超过以道路中心为原点的45度控制 线
5.住宅应考虑当地1:1日照间距。
6.与已建高层建筑应满足消防间距的要求
②建筑物的长度,系指建筑物各分段中线长度的总和。 如遇有不规则的平面而有各种不同量法时,应采用较大值。
防火间距
基本概念
针对高层建筑的(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 50045—95 ) (称高规)
适用范围: 1.0.3.1 十层及十层以上的居住建筑(包括首层设置商业服务网点
的住宅); 1.0.3.2 建筑高度超过24m的公共建筑。
防火间距
对于高层建筑,其耐火等级分为一、二级。高层建筑裙房的耐火等 级不应低于二级。
习题一
例:某建筑控制线ABCD的 北侧,已有高层建筑(二 十层),包括裙房(四层)
根据防火间距的要求,
确定ABCD内所建高层和其
裙房的范围。(图右)
习题二
例:在已建高层一侧,将 在A点B点之间建一50m的 高层公共建筑
两排教室的长边相对时,其间距不应小于25m。教室的长边与运动 场地的间距不应小于25m。
卫生要求
学校不宜与市场、公共娱乐场所,医院太平间等不利于学生学习和 身心健康以及危及学生安全的场所毗邻。
。 校区内不得有架空高ຫໍສະໝຸດ 输电线穿过校址应选择在阳光充足、空气流通、场地干燥、排水通畅、地势较 高的地段。
防噪间距
学校主要教学用房的外墙面与铁路的距离不应小于300m; 学校主要教学用房与机动车流量超过每小时270辆的道路同
侧路边的距离不应小于80m,当小于80m时,必须采取有 效的隔声措施。
防噪间距
第2.3.3条 风雨操场应离开教学区、靠近室外运动场地布置。 第2.3.4条 音乐教室、琴房、舞蹈教室应设在不干扰其它教学用房 的位置。
线所夹的角。
日照间距
日照图依据:冬至日是全年太阳对 北半球日照效果最差的一天。所以 选择冬至日这一天的日照棒影图情 况,作为建筑物之间的阴影关系。
日照有效时间:当地时间(真太阳 时)8时至16时。特殊地区(昆明, 拉萨等)当地时间(真太阳时)9 时至15时
日照间距
日照间距系数 当地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依据是找标准制定 定义:前后相邻的建筑之间,为保证北面建筑符合日照标准,南面
总平面设计法规内容
总平面设计应考虑 安全要求(防火、) 防灾措施(防洪、防震、防滑坡) 卫生要求(日照、防噪) 规划要求
防火间距
防滑坡
日照间距
安全要求
防火规范: 针对低层、多层建筑的(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J16—87 )
(称低规)
适用范围: 一、九层及九层以下的住宅(包括底层设置商业服务网点的住
宅)和建筑高度不超过24m的其他民用建筑以及建筑高度超过24m 的单层公共建筑;
二、单层、多层和高层工业建筑; 三、地下民用建筑。
基本概念
防火间距具体分析
基本概念
注:①重要的公共建筑应采用一、二级耐火等级的建筑。商 店、学校、食堂、菜市场如采用一、二级耐火等级的建筑有 困难,可采用三级耐火等级的建筑。

1、有时候读书是一种巧妙地避开思考 的方法 。20.6. 2020.6. 20Saturday, June 20, 2020

2、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的 人谈话 。06:1 1:5106: 11:5106 :116/2 0/2020 6:11:51 AM

3、越是没有本领的就越加自命不凡。 20.6.20 06:11:5 106:11 Jun-202 0-Jun-2 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