蛛网膜下腔出血概念、位置、病因及发病机制

合集下载

2024中国蛛网膜下腔出血诊治指南

2024中国蛛网膜下腔出血诊治指南

2024中国蛛网膜下腔出血诊治指南2024年中国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诊治指南一、前言蛛网膜下腔出血是一种常见的神经外科急症,其病因复杂,发病率高,病死率也较高。

为了规范和提高中国蛛网膜下腔出血的诊治水平,特制定本指南。

二、病因和发病机制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主要病因是脑动脉瘤破裂,其他病因包括动脉硬化、颈动脉夹层等。

脑动脉瘤破裂后,血液进入蛛网膜下腔,引起脑外膜下腔内压力升高,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从而出现不同程度的神经功能障碍。

三、临床表现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表现包括突然发生的剧烈头痛、恶心呕吐、意识障碍、颈项强直等症状。

在病情严重的情况下,还可出现癫痫发作、神经功能损害等。

四、诊断1.临床症状和体征:根据病史、症状和体征,结合其他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可以初步诊断为蛛网膜下腔出血。

需要注意的是,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表现可以与其他脑血管疾病相似,因此需要进行进一步的检查进行鉴别诊断。

2.神经影像学检查:脑电图、脑CT、脑磁共振等影像学检查可以帮助确诊,并确定病变的位置和大小。

五、治疗原则1.早期治疗:对于发现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患者,需要立即给予气管插管和呼吸机辅助通气,维持患者的生命体征稳定。

2.保持脑灌注:通过使用降低颅内压力的药物、控制血压以及给予脱水药物等方法,保持脑组织的灌注,防止继发性脑损伤。

3.控制脑动脉瘤破裂:脑动脉瘤破裂是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主要原因,因此需要采取手术或介入治疗等措施,控制脑动脉瘤的破裂,预防再次出血的发生。

4.对症支持治疗:根据患者的病情,进行相应的对症支持治疗,包括控制高血压、预防并发症等。

5.康复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在病情稳定后,需要进行康复治疗,包括物理治疗、语言和认知训练等,以促进患者的功能恢复。

六、预后评估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预后较为严重,预后评估可以通过神经功能评分、颅内压监测、神经影像学检查等方法进行。

蛛网膜下腔出血护理查房

蛛网膜下腔出血护理查房
认知训练
通过记忆、注意、思维等方面的训练 ,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
心理干预和家庭支持重要性
心理干预
关注患者的心理变化,及时进行心理疏 导和干预,减轻焦虑、抑郁等情绪。
VS
家庭支持
鼓励家属参与康复训练,提供情感支持和 生活照顾,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
05
出院前健康教育与随访计 划
日常生活注意事项提醒
发病机制
蛛网膜下腔出血通常由于颅内动脉瘤、脑血管畸形、高血压动脉硬化等原因导 致血管破裂,使血液进入蛛网膜下腔,刺激脑膜引起剧烈头痛、恶心、呕吐等 症状。
临床表现及分型
临床表现
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典型症状为突发剧 烈头痛、恶心、呕吐、脑膜刺激征等 。部分患者还可出现意识障碍、癫痫 发作、偏瘫、视力视野障碍等表现。
避免剧烈运动和重体力劳动 ,保持情绪稳定,以降低再 次出血的风险。
合理饮食,保持大便通畅, 避免用力排便导致颅内压增 高。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戒烟 限酒,避免过度劳累和熬夜 。
积极控制高血压等慢性疾病 ,定期监测血压、血糖、血 脂等指标。
药物使用指导及调整建议
1
遵医嘱按时按量服用药物,不要随意更改剂量或 停药。
03
对于有后遗症的患者,应根据医生建议进行相应的 康复治疗和训练。
紧急情况自救互救技能培训
01
了解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紧急症状和处理方法,如突然头痛、呕 吐、意识障碍等,应及时就医。
02
学习基本的自救技能,如保持呼吸道通畅、止血、防止跌倒等

了解互救技能,如心肺复苏等,以便在紧急情况下能够提供帮
03
助。
心率与心律监测
定时测量心率和心律, 注意有无心律失常。

蛛网膜下腔出血相关知识

蛛网膜下腔出血相关知识

蛛网膜下腔出血相关知识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是指脑底部或脑表面血管破裂后血液直接流入蛛网膜下腔引起相应临床症状的一种脑卒中。

(一)病因及发病机制蛛网膜下腔出血最常见的病因(70%左右)为先天性动脉瘤破裂。

其次是脑动静脉畸形、高血压动脉硬化,还可见于血液病、各种感染所致的脑动脉炎、脑基底异常血管网病、肿瘤破坏血管、抗凝治疗的并发症等。

当重体力劳动、情绪变化、血压突然升高、饮酒或酗酒时,颅内脑动脉瘤破裂,出血量较多,血液进入蛛网膜下腔,可引起颅内压增高,甚至因脑推移压迫脑干而骤死;血液的刺激也可发生无菌性脑膜炎,因蛛网膜粘连,阻碍脑脊液循环和吸收,出现不同程度的脑积水;流入蛛网膜下腔的血液直接刺激血管或血细胞破坏产生多种血管收缩物质(如5-羟色胺、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氧合血红蛋白等)刺激血管,使部分病人发生血管痉挛,病人出现剧烈的头痛。

(二)临床表现各个年龄组均可发病,先天性动脉瘤破裂多见于年轻人,老年病人以动脉硬化为多见。

起病急骤,由于突然用力或情绪兴奋等诱因,数分钟内,病人出现剧烈头痛、呕吐、面色苍白、全身冷汗,半数病人可伴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有些病人可有局灶性或全身性癫痫发作。

最具特征性的体征为颈项强直等脑膜刺激征。

后交通动脉的动脉瘤破裂可出现一侧动眼神经麻痹,个别重症病人可很快进入深昏迷,出现去大脑强直,因脑疝形成而迅速死亡。

(三)辅助检查1.头颅CT临床疑诊SAH首选头颅CT平扫检查。

2.病因检查确定蛛网膜下腔出血病因诊断的最有意义的辅助检查是脑血管造影。

目前常用的是磁共振血管显像和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DSA)。

3.腰椎穿刺脑脊液检查脑脊液压力增高(>200mmH₂O),肉眼观察为均匀一致血性,镜检可见大量红细胞。

若无再出血,1周后脑脊液内的红细胞大部分溶解,2~3周后可找到较多的含铁血黄素吞噬细胞。

(四)治疗原则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治疗原则:制止继续出血,防治血管痉挛,防止复发。

蛛网膜下腔出血护理

蛛网膜下腔出血护理
• 1、评估记录头痛的部位,性质及程度.遵医嘱予以对症处 理。 • 2、卧床休息4-6W,头部制动,尽量让病入保持头高,侧 卧位,避免舌根后坠阻碍通气,及时清理口中呕吐物,以 免误吸入气道 • 3、遵医嘱使用脱水剂,以降低颅内压,从而缓解头痛。 • 4、观察病人头痛的情况及有无脑疝先兆的症状。
体温过高
高热使脑组织代谢增加,脑水肿及神经细胞损害,对高 热患者给予物理降温以冷敷为主,同时加强会阴、口腔 护理。遵医嘱用药。观察体温化,评估病人高热的程度
• 1、体温超过39,采取物理降温,头置冰袋或冰帽,室 温在18~20,減少盖被。 • 2、多喝水2500ml/d,必要时静脉补充液体 • 3、出汗时及时擦干汗液,更换内衣及床单保持清洁干 澡
四、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 头颅CT(首选) 蛛网膜下腔出现高密度影像(有助于了解出血吸收情况,
有无再出血等) • 脑脊液(非首选和必检项目) •腰椎穿刺进行脑脊液检查时对确诊SAH最具诊断价值和特 征性,肉眼可见CSF呈血性。 • 脑血管造影(DSA) 确定动脉瘤和血管畸形位置
是确诊SAH病因特别是颅内动脉瘤最有价值的方法,可 清晰显示动脉瘤和血管畸形的位置。
•病因 •先天性动脉瘤(最常见)、脑血管畸 形、高血压动脉硬化动脉瘤、脑底部 异常血管网病、感染性动脉炎、内 肿瘤、结缔组织疾病、血液病。
二、病因和发病机制
• 发病机制 • 动脉瘤和动静脉畸形

• 管壁薄弱


血压骤升和饮酒

血液
• 血管破裂
蛛网膜下腔
三、临床表现
• SAH临床表现差异较大,轻者无明显症状,重者可 突然昏迷甚至死亡。
三、临床表现
• 并发症一再出血; • 蛛网膜下腔出血致命性并发症;也是严重的急性并 发症,50%的致死率。 • 出血破裂口修复尚末完好而诱因存在; • 多见于起病4W内且光以第2W发生率最高; • 症状和体征又复出现或加重; • CT和CSF检查提示新的出血

蛛网膜下腔出血及动脉瘤影像表现

蛛网膜下腔出血及动脉瘤影像表现

D C
D
影像学检查- CT扫描
血液可波
及一个或 全部在脑 沟内,或 在脑实质 中形成血 肿
45岁男性,闪电样发病,炸裂样头痛, 昏迷
同一患者,DSA
基底动脉顶端动脉瘤
同一患者,介入治疗后DSA
44岁女性,突然发病,炸裂样头痛。查体:反应 迟钝,右侧肢体无力
大脑中动脉分叉部动脉瘤
同一病例,脑血管造影
MRI 表现
24小时内的急性SAH在T1WI上可呈比脑脊液稍 高的信号影,T2WI上呈比脑脊液稍低的信号影, 但敏感性不如CT。 亚急性期可在蛛网膜下腔内出现局灶性短T1信号 影。 慢性期则在T2WI上出现含铁血黄素沉积形成的 低信号影,较具特征性。

影像学检查- CT扫描
CT是早期明确诊断的首选方法和临床一线检 查手段 CT示:脑沟、脑池或脑室内高密度影

影像学检查- CT扫描
可示动脉瘤的位置,如大脑中动脉动脉瘤破 裂表明外侧裂出血(A); 颈内动脉段动脉瘤破裂,常提示鞍池内不对 称性积血 (B) ;

A
B
影像学检查- CT扫描
前交通动脉动脉瘤破裂,示前间裂基底部 出血(C) ; 小脑后下动脉及椎动脉动脉瘤破裂,则表 明小脑延髓池及小脑出血(D) 。

囊状动脉瘤占颅内动脉瘤的90%以上
CT表现

①平扫一般为圆形、葫芦形或条形稍高密度 影,动脉瘤壁有钙化时,CT易于显示。一般 动脉瘤均较小,与周围脑组织密度很难区分, 因而平扫常为阴性。增强扫描,多数动脉瘤 腔呈明显的均一强化圆形或不规则形,边缘 清晰,有时增厚的动脉瘤壁亦发生强化,表 现为在明显均一强化边缘有一轻度的强化环。
3D-CTA示右侧颈内动脉巨大动脉瘤

临床蛛网膜下腔出血病理、病因、发病机制、诱因、临床表现、影像学表现、鉴别诊断及治疗要点

临床蛛网膜下腔出血病理、病因、发病机制、诱因、临床表现、影像学表现、鉴别诊断及治疗要点

临床蛛网膜下腔出血病理、病因、发病机制、诱因、临床表现、影像学表现、鉴别诊断及治疗要点蛛网膜下腔出血是较为常见的神经系统急症之一,发病率较高,占脑卒中的 6%~10%,其致残率及致死率均很高。

颅内部分的蛛网膜下腔出血,在CT 上即表现为脑池出血。

依据蛛网膜下腔出血的部位、出血量的不同,出血可以局限在脑底诸池、纵裂池中,也可以溢入脑表面蛛网膜下腔、脑室、椎管内蛛网膜下腔。

蛛网膜下腔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是指颅内血管破裂,导致血液流入蛛网膜下腔,从而引起相应临床症状。

图 2. 蛛网膜下腔临床上将 SAH 分为外伤性和非外伤性两大类,非外伤性 SAH 又被称作自发性 SAH,是一种致死率极高的疾病,又可分为原发性 SAH 与继发性 SAH。

继发性 SAH 是指脑内出血冲破脑组织引发血液流入蛛网膜下腔。

一般所谓的蛛网膜下腔出血即为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为颅底或脑表面血管破裂,血液流入蛛网膜下腔。

图 3. 蛛网膜下腔出血诊断流程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病因(非外伤性)1)颅内动脉瘤是引发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最常见病因,约占50%~85% ,其中约 75% 为先天性粟粒样动脉瘤,引发动脉瘤破裂的危险因素有高血压病,酗酒,吸烟史,动脉瘤体积较大等。

2)其次是脑血管畸形,主要是脑动静脉畸形(AVM),常见于青年人,脑动静脉畸形占 SAH 病因的 8% 左右,大部分见于小脑幕上,常分布于大脑半球中动脉分布区。

3)其他病因有烟雾病,占 1% 左右。

临床上少见病因有血管炎、动脉夹层、颅内静脉血栓、血液系统疾病、凝血障碍性疾病、抗凝治疗并发症、颅内肿瘤等。

此外还有约 10% 的患者发病原因尚未得到明确证实。

发病机制及诱因动脉瘤是由于动脉管壁内弹力层和肌层的先天发育异常或者后天受损所导致,有一定的家族聚集性和遗传倾向。

后天因素表现为:随年龄增长,由于高血压病和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及进展,动脉壁弹性减弱,管壁薄弱处在血流冲击及其他因素影响下向外突出形成囊状动脉瘤,大部分动脉瘤位于颅内 Willis 环分支处。

蛛网膜下腔出血概述

蛛网膜下腔出血概述

蛛网膜下腔出血概述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毛薇一、概述蛛网膜下腔出血是多种病因引起脑底部或脑及脊髓表面血管破裂导致的急性出血性脑血管病。

约占急性脑卒中的 10% ,占出血性脑卒中的 20% 。

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二、发病率1996 年 Linn 全球大样本、前瞻性人群调查结果显示, SAH 每年发病率为 10.5/10 万人,其中颅内动脉瘤破裂引起的自发性 SAH 每年发病率为 6-35.3/10 万人。

地域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印度、中东和中国发病率最低,为 1 ~ 2/10 万人,日本、苏格兰发病率最高,为 26.4 ~96.1/10 万人。

男女发病率为 1:1.3 ~ 1.6 。

50 ~ 69 年龄段患者约占总病例数的 2/3 。

三、病因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病因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一)先天性动脉瘤先天性动脉瘤导致蛛网膜下腔出血约占总病例的 50% ~ 80% 。

先天性动脉瘤破裂发病年龄集中于 30 ~ 60 岁年龄段。

(二)脑血管畸形以动静脉畸形常见,发病多数见于青少年。

(三)高血压动脉硬化动脉瘤(四)脑底异常血管网( Moyamoya 病),占儿童蛛网膜下腔出血病例 20% 。

(五)原因不明的蛛网膜下腔出血。

(六)其他:真菌性动脉瘤、颅内肿瘤、结缔组织病、垂体卒中、脑血管炎、血液病、凝血功能障碍性疾病、妊娠并发症、颅内静脉系统血栓、可卡因、安非他明滥用及抗凝治疗并发症等。

如 ppt6 图表所示为 SAH 主要病因与发病年龄的关系:动脉瘤导致蛛网膜下腔出血发病高峰为 30 ~ 60 岁年龄阶段。

动静脉血管畸形导致蛛网膜下腔出血多发生于 10 岁~ 20 岁年龄阶段。

其他原因引起的蛛网膜下腔出血发病率的增长与年龄增长有关。

四、发病机制先天性动脉瘤导致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发病机制可能与遗传及血管发育缺陷有关。

动脉瘤发病率随年龄的增加而增加,直径大于 5-7 毫米动脉瘤出血风险较大。

脑血管畸形导致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发病机制为胚胎期发育异常形成畸形血管团,其血管壁极薄,情绪激动、用力过度可诱发破裂出血。

蛛网膜下腔出血(SAH)

蛛网膜下腔出血(SAH)

1
2 3
4
蛛网膜下腔出血伴有脑室内出血或者脑实质出血
[临床表现]

1.年龄:各年龄均可发病,发病率随年龄增长 而增加,并在六十岁左右达到高峰 。 2.诱因:多在情绪激动中或用力情况下急性发 生。 3.头痛与呕吐:突发剧烈头痛、呕吐、颜面 苍白、全身冷汗。如头痛局限某处有定位意 义,如前头痛提示小脑幕上和大脑半球(单 侧痛)、后头痛表示后颅凹病变。 4.意识障碍和精神症状:多数患者无意识障 碍,但可有烦躁不安。危重者可有谵妄,不 同程度的意识不清及至昏迷,少数可出现癫 痫发作和精神症状。
5.止血剂的应用 6-氨基己酸、止血芳酸 是一种抗纤溶药,能够抑制纤溶酶原激 活因子,使纤溶酶原不被激活成纤溶酶, 从而抑制纤维蛋白的溶解,保护血管破 裂处形成的凝血块,以达防止再出血。 6.腰穿放脑脊液治疗 当病人剧烈头痛, 用一般止痛药难以控制时,可谨慎地采 用腰穿放脑脊液的方法治疗,以缓解临 床症状。
【发病机制】


当管壁破裂血液涌入蛛网膜下腔,可迅 速引起颅内高压。血液刺激脑膜和血管, 加上血细胞破坏后释放出的各种血管活 性物质,去甲肾上腺素等,可诱发动脉 痉挛,严重时可引起脑梗死。 病理可见蛛网膜下腔有大量积血或血 凝块。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临床分级
分级 1
HUNT&HESS分级 无症状,或轻度头痛,轻度颈项强直
[诊断]

1.突然出现的剧烈头痛、喷射性呕吐; 2.脑膜刺激征阳性; 3.均匀血性脑脊液; 4.脑CT可见脑池、脑沟内高密度影。
[治疗]
1.绝对卧床休息 绝对卧床休息4--6w. 有资料表明,蛛网膜下腔出血 第1次发病后的2~4周,复发率和 病死率很高,4周以后复发者大为 减少。而凡能引起血压升高的因素, 如过早活动,情绪激动,用力大便, 剧烈咳嗽等,均可导致再出血。

蛛网膜下腔出血ppt(共81张PPT)

蛛网膜下腔出血ppt(共81张PPT)

诊断&鉴别诊断
2. 鉴别诊断
(3)1.5%脑肿瘤发生瘤卒中, 瘤内&瘤旁血肿, 合并SAH
癌瘤颅内转移\脑膜癌症\CNS白血病可见 血性CSF
根据详细病史\CSF检出瘤细胞\头部CT可鉴别
颅内动脉瘤直接威胁生命和神经功能
如何治疗?
治疗方法的选择
• 手术夹闭
• 血管内(介入)治疗
如何选择?
大脑前动脉&前交通动脉30% 大脑中动脉&分支20%
椎基底动脉&分支10%
基底动脉尖和小脑后下动脉常见
病理&病理生理
1. 病理
大脑中动脉区动静脉畸形常见 蛛网膜下腔血液沉积在脑底池&脊髓池
(鞍上池\桥小脑角池\环池\小脑延髓池\终池)
大量出血,颅底血管\神经\脑表面可见薄层血凝块
蛛网膜无菌性炎症反应, 蛛网膜\软膜增厚 广泛白质水肿, 皮质多发斑块状缺血灶
原发性脑室出血与重症SAH临床难以鉴别 小脑出血\尾状核头出血无瘫痪, 易与SAH混淆
CT & DSA可鉴别(表8-5)
诊断&鉴别诊断
2. 鉴别诊断
表8-5 SAH与脑出血的鉴别要点
发病年龄
常见病因 起病速度 高血压 头痛 昏迷 神经体征
眼底 头部CT 脑脊液
SAH 粟粒样动脉瘤多发于40~60岁,动静脉畸形青
血管痉挛等
辅助检查
发现烟雾病等SAH病因 是制定合理外科治疗方案的先决条件
约5%首次DSA检查(-)患者, 1~2w后再检查
可发现动脉瘤
辅助检查
4. TCD监测SAH后脑血管痉挛 ECG显示T波高尖&明显倒置\PR间期
缩短\高U波等 心内膜炎体征可提示霉菌性动脉瘤破裂

蛛网膜下腔出血 ppt课件

蛛网膜下腔出血  ppt课件
内科对症治疗
1.绝对卧床4~6周,避免用力,避免任何引
起颅压和血压增高的因素
2.有脑水肿、颅高压应予脱水降颅压
3. 止痛、镇静等对症治疗 针对性治疗
1.防治再出血: 止血药(6-氨基己酸 ,EACA) 2.防治脑血管痉挛:钙通道拮抗剂(尼莫地平
注射液) 3.防治脑积水:脱水降颅压,手术 外科手术或介入治疗—根除病因,防止复发
流量测定,提示可能发生的脑血管痉挛
ppt课件
14
蛛网膜下腔出血
诊断 起病形式、症状、体征、辅助检查
突然起病,剧烈头痛,脑膜刺激征阳性或动眼神 经麻痹,眼底检查可见玻璃体下出血是最重 要特征之一
早期CT检查所见或腰穿均匀血性CSF可确诊
目前主要依据影像学来诊断
ppt课件
15
蛛网膜下腔出血 治疗
血凝块和血液致蛛网膜粘连影响CSF循环通路, 致脑积水
血管活性物质刺激血管和脑膜,致血管持久痉 挛,会使脑组织发生严重缺血或引起脑梗死
ppt课件
5
临床表现
1.任何年龄,青壮年多 2.突然剧烈头痛,持续难缓解,呕吐、昏迷 3.除脑膜刺激征外多无其他定位体征 4.腰穿均匀血性CSF 5. 眼底可见视乳头周围、视网膜前玻璃体下
动脉瘤破裂致SAH
占脑卒中10%
ppt课件
2
病因及发病机制
动脉瘤(50%-80%)最常见 先天发育+后天因素(BP等)
Willis环前部多,>10mm易破 裂出血 脑血管畸形,占第二位 发育缺陷:Moyamoya病; 高血压动脉硬化性梭形动脉 瘤;
ppt课件
左VA瘤 右ACA瘤 3
病理及病理生理
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蛛网膜下腔出血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和疾病预后

蛛网膜下腔出血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和疾病预后
蛛网膜下腔出血
治疗
(四)防治脑积水 急性期的脑积水可行脑室引流 ; 控制抗纤溶治疗的药物剂量 ; 地塞米松 ; 开颅手术治疗,术后一定要作脑池或脑
室引流。
蛛网膜下腔出血
预后
取决于病因、病情、出血情况及神经系 统的体征。
蛛网膜下腔出血
2、血液涡流 诱因
蛛网膜下腔出血
发病机制
1、猝死 2、脑积水 3、脑梗塞 4、再次出血
蛛网膜下腔出血
临床表现
发生于任何年龄,年轻人(先天性动脉瘤)、 50岁以上(动脉硬化);
急骤起病;
有诱因;
临床主要表现为突然剧烈地头痛、呕吐伴意识 障碍、有部分以头昏、颈背及下肢疼痛、癫痫
脑膜刺激征动眼神经麻痹
脑脊液呈均匀一致血性,即可确诊本病; 眼底发现玻璃体膜下出血对诊断有帮助; 颅脑CT检查; 进一步明确病因。
蛛网膜下腔出血
治疗
(一)制止继续出血和防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再出血
1.绝对卧床休息
2.对症处理
3.维持血压稳定
4.抗纤溶药物
(二)降低颅内压和防治脑疝形成
(三)预防脑血管痉挛和脑梗死的发生
1.扩大血容量、升高血压疗法
膜下腔出血应尽早进行开颅手术治疗、 不能行开颅手术可做脑室引流 腰穿放脑脊液可减轻颅内高压的症状并 引流部分脑池内积血,
蛛网膜下腔出血
治疗
(三)预防脑血管痉挛和脑梗死的发生 1.扩大血容量、升高血压疗法:血浆或
淀粉代血浆(706);
2.钙通道:拮抗剂尼莫地平(Nimodipine) 3.β-受体阻滞剂 :普萘洛尔60mg/日; 4.早期或超早期手术 ; 5.其它疗法:经管腔球囊形成术。
辅助检查
1.脑脊液检查 :均匀血性、压力高; 2.颅脑CT :脑沟与脑池密度增高; 3.磁共振脑血管扫描(MRA)和数字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ompany Logo
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表现
❖轻重患者临床表现差别很大,轻者没有明 显的症状和体征,重者突然昏迷并在短期 内死亡。
❖60岁以上老年SAH患者表现常不典型,起 病缓慢,头痛、脑膜刺激征不明显,而意 识障碍和脑实质损害症状较重,或以精神 症状起病,其他并发症出现率高。易漏诊 或误诊。
SAH 粟粒样动脉瘤多发于40~60岁,动静脉 畸形青少年多见,常在10~40岁发病 粟粒样动脉瘤、动静脉畸形 急骤,数分钟症状达到高峰 正常或增高 极常见,剧烈 重症患者出现一过性昏迷 颈强、Kernig征等脑膜刺激征
脑出血 50岁~65岁多见
高血压、脑动脉粥样硬化 数十分至数小时达到高峰 通常显著增高 常见,较剧烈 重症患者持续性昏迷 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及失语等局灶性体征
❖ 近年来,随着早期外科手术和脑血管痉挛的防治 已使总死亡率由50%降至33%。
Company Logo
LOGO
谢谢大家!
眼底 头部CT 脑脊液
可见玻璃体膜下片块状出血 脑池、脑室及蛛网膜下腔高密度出血征 均匀一致血性
眼底动脉硬化,可见视网膜出血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脑实质内高密度病灶
洗肉水样
Company Logo
2. 鉴别诊断
诊断及鉴别诊断
(2) 颅内感染 结核性、真菌性、细菌性、病毒性脑膜炎等可有 头痛、呕吐及脑膜刺激征, 但先有发热,CSF检查 提示感染。
Company Logo
治疗要点
❖ 脱水降颅压 20%甘露醇、速尿、白蛋白等。
❖ 防止再出血(止血) 6-氨基乙酸(EACA)、立止血、止血敏、 止血防酸(PAMBA)、vitK3等。
❖ 防治脑血管痉挛 Ca++桔抗剂:尼莫地平、尼膜同等。
Company Logo
治疗要点
❖ 其他疗法 腰穿缓慢放出血性脑脊液10-20ml/次,每周2次, 可减少迟发性血管痉挛,降低颅内压,减轻头痛。 应注意有诱发脑疝、颅内感染、再出血的危险性。
Company Logo
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发病机制
发病机制 动脉瘤和动静脉畸形(病因)
管壁薄弱 血压骤升和饮酒(诱因)
血管破裂
血液
蛛网膜下腔
Company Logo
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病理生理
病生
病生
病生
病生
颅内容物增加 致颅内压增高
血液凝固或血 红蛋白等沉积 导致阻塞性脑 积水
血液刺激脑 膜致剧烈头 痛和脑膜刺 激征
血液及分解产 物刺激丘脑下 部和脑干致发 热、高血糖、 急性心肌缺血 和心律失常等
血细胞分解释放 5-羟色胺、血栓 烷A2和组织胺 等致脑动脉痉挛 ,严重者导致脑 梗死
Company Logo
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表现
诱因及 先兆症状
典型 临床表现
发病前多有明显诱因:如剧烈运动、过劳、激动、 排便、咳嗽、饮酒等;少数可在安静状态下发病 (12%-34%)。1/3动脉瘤性SAH患者发病前数日 -数周可出现早期轻微头痛-预警性头痛
Company Logo
治疗要点
❖ 一般治疗 绝对卧床4-6W; 避免一切可致血压及颅内压增高的诱因(如用 力排便、咳嗽、情绪激动等); 烦躁不安者可给予镇静剂;头痛可用止痛药;保 持便通可用缓泻剂; 需审慎降压至160/100mmHg; 心电监护监测心律失常; 保持呼吸道通畅、降温、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防止褥疮等。
90%存在头痛;经典的头痛(爆炸样头痛: “一生中最剧烈的头痛”):突然、剧烈和 持续性,常伴有恶心、呕吐、脑膜刺激征, 局灶神经系统症状和意识丧失;
并发症
1.再出血,2.脑血管痉挛:死亡和伤残的重要原因。系血凝块对血管 的直接刺激。早发性(出血后,历时数十分至数小时 );迟发性 (出血后4-15天,可继发脑梗死);可伴有意识障碍和局灶神经体 征如偏瘫等。3.急性或亚急性脑积水,4.癫痫发作、低钠血症
Company Logo
蛛网膜下腔的解剖位置
概念:是指颅内脑外的血管非外伤性破裂出血,血液直接
流入蛛网膜下腔,又称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占脑卒中的6%~8%。
病因:先天性动脉瘤(最常见)、脑血管畸形、高 血压动脉硬化性动脉瘤、脑底异常血管网病 (moyamoya病)、感染性脑动脉炎、颅内肿 瘤、结缔组织疾病、血液病。
Company Logo
蛛网膜下腔出血的辅助检查
头颅CT
(首选)
脑脊液
脑血管造影
蛛网膜下腔出 现高密度影像
CSF呈血性
确定动脉瘤和 血管畸形位置
Company Logo
诊断及鉴别诊断
1. 诊断
发病急骤,出现剧烈头痛、呕吐; 有脑膜刺激征、玻璃体下片块状出血; 血性脑脊液; CT检查证实蛛网膜下腔有血。
LOGO
蛛网膜下腔出血
蛛网膜下腔出血
1
概念、解剖位置、病因及发病机制
2 3
病理生理、临床表现 辅助检查、诊断及鉴别诊断
4
治疗要点及预后
Company Logo
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概念
蛛网膜下腔出血 (英文:Subarachnoid hemorrhage, SAH):是指脑底部动脉瘤或脑 动静脉畸形破裂,血液直接流入蛛网膜下腔,又 称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约占急性脑卒中的 10%。常见的病因包括动脉瘤、动静脉畸形、梭 形动脉瘤、脑底部异常血管网、其他如霉菌性动 脉瘤、血液疾病等。
Company Logo
蛛网膜下腔出血的CT表现
Company Logo
诊断及鉴别诊断
2. 鉴别诊断 (1) 高血压性脑出血 也可见反应迟钝、血性CSF; 明显局灶性体征偏瘫、失语等。
Company Logo
诊断及鉴别诊断
2. 鉴别诊断
SAH与脑出血的鉴别要点
发病年龄
常见病因 起病速度 高血压 头痛 昏迷 神经体征
❖ 手术治疗 根除病因、及时止血、预防再出血及血管痉挛、 防止复发。 在发病后24-72小时进行。
Company Logo
预后
❖ 预后与病因、年龄、动脉瘤的部位及瘤体大小、 出血量、血压增高及波动、合并症和及时手术治 疗等有关。
❖ 约12%动脉瘤所致SAH患者发病后尚未接受治疗 即死亡,20%患者死于入院后,再出血和迟发性 脑血管痉挛是动脉瘤性SAH急性期主要的死亡和 致残原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