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国民族语言与民族歌曲风格的关系

合集下载

音乐风格知识:民族音乐的文化背景和表现形式

音乐风格知识:民族音乐的文化背景和表现形式

音乐风格知识:民族音乐的文化背景和表现形式民族音乐,顾名思义,是指反映某一特定民族文化特点、或者形成于某一民族独特生活环境下的音乐艺术。

由于历史上各民族文化的多样性与丰富性,所以民族音乐的形成和发展也有着各自独特的文化背景和表现形式。

本文旨在通过梳理各大民族音乐特色之间的文化联系和差异性,探索民族音乐的多样性和文化独特性。

一、民族音乐的文化背景1.1自然环境的影响自古以来,各民族各族群都在不同的自然环境下生活,影响了他们对生命活动的认知和表达方式。

民族音乐也正是从这样的生活环境中演化而来的。

比如说,蒙古族的音乐中,融合了大草原上的风光、动物、植物等元素,而藏族的音乐则体现了高原草原和雪山的神秘感,因此蒙古族以马头琴、骨笛为代表的器乐、藏族的胡琴、达吉尔等器乐在其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反映出了不同的音乐语言和文化。

1.2历史的影响每个民族的历史和文化遗产都具有独特性,而民族音乐也随着历史的变迁演化,参杂进了各个阶段社会的思想、道德、风俗、宗教习俗等元素。

就拿汉族音乐来说,过去因道德约束和天子思想的影响,人们对音乐只有祭祀、婚嫁、丧葬等特定场景的需求,音乐作品比较单一。

而近代以后,随着宗教信仰、思想观念的解放,以及广泛的文化交流活动,民族音乐也开始呈现出更加多元、深厚的文化内涵。

1.3语言和文学的影响不同的民族语言和文学体系反映了各自民族的思想、艺术、哲学特征。

在音乐领域中,这一点更为明显,例如德昂族和布依族在音乐和诗歌创作上都有自己的特色,反映出不同民族之间思想、意识和审美观点的文化差异。

二、民族音乐的表现形式2.1器乐与声乐的互动民族音乐中常见的表现形式包括器乐和声乐。

器乐可以加强旋律的表达和情感的渲染;而声乐则能够真实地表达歌曲所蕴含的情感和内涵。

在很多民族音乐中,器乐和声乐常常有着紧密的配合。

2.2基于情感的表达情感是民族音乐的核心。

民族音乐反映了各民族人民对自然、人生、爱情等方方面面的情感追求。

民族语言及其演唱风格

民族语言及其演唱风格

名作欣赏 / 艺术天地 >艺术天地民族语言及其演唱风格⊙杜士武[西南科技大学文学与艺术学院, 四川 绵阳 621010]摘 要:歌唱艺术的语言是非常丰富的,受各民族语言特点制约,只有好的歌唱机能、系统的发声状态及语言能力才是成功歌唱的先决条件。

语言是我们人类重要的交流工具,歌唱是人类特殊形式的高级语言。

歌唱中需要把发声吐字技巧与音乐语言巧妙地结合起来,充分运用腔体共鸣、咬字归音、声情并茂地展示歌曲的民族特色。

民族唱法需掌握地域性特点和风格,重视民族歌唱特点,掌握科学的发声方法和良好的歌唱语言,有力推动我国民族声乐事业的发展。

关键词:民族语言 演唱风格乐器通过好的演奏者能发出优美的声音,这和一件好的乐器有非常重要的关系。

歌唱者就是一件人声乐器,人声乐器的成功需要歌唱者的先天条件以及勤奋练习才能掌握好的歌唱技能,但仅凭这些还不够,还需要歌唱者有较强的语言能力,对民族语言有很好的把握。

因此,歌唱者自己既是乐器,又是演奏者,可是他又和乐器演奏者不一样,他要在学习锻炼中不断地发展和完善自己的乐器。

如果方法不好,错用了某一部分肌肉,成为习惯之后,便很难改正。

所以,学声乐的人对正确的歌唱方法及民族语言一定要深入了解,必须要具有丰富生动的语言表现能力,用语言和曲调相结合来表达思想感情,塑造艺术形象,这样才能很好地把握作品的风格。

一、民族语言石惟正先生说:“只要是人声的音乐,歌唱和语言就是不能截然分离的。

”歌唱语言来源于生活语言,它具有与生活语言相同的语音形态、语音结构、语言规则及其他语言规律。

人们生活中的语言和歌唱艺术的语言部分是相通的,应共同合理训练。

1.歌唱语言 声乐表演艺术就是歌唱语言艺术。

所谓歌唱语言,就是文学语言(歌词)与音乐语言的艺术化结合。

语言是歌唱的基础性因素,是歌唱的内容支柱。

歌唱语言是在生活语言的基础上,旋律美化的声音艺术。

旋律性的生活语言的美化,采用语言塑造艺术形象并表达思想感情,是一种艺术化的语言表达方式。

对中国民族声乐演唱风格的探究

对中国民族声乐演唱风格的探究

对中国民族声乐演唱风格的探究杨新平(周口市职业中等专业学校)中华民族声乐艺术历史悠久,是一种扎根于本民族土壤、散发着浓郁国土芳香与中华民族特色的声乐艺术,它的演唱风格多样,具有鲜明且特别的民族本色。

身为一名中国民族声乐演员,务必先准确认识和了解及把握中国民族声乐的演唱风格。

本文从演唱风格的多样化、风格的共同特性、演唱的个性三个视角出发,对我国民族声乐的演唱风格做以探讨和研究。

演唱风格多样化风格特性演唱个性中外比较每个国家、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传统民族声乐艺术,它是广大群众与民间艺人经过长年的演唱实践,慢慢形成与积累起来的且有着非常强烈的艺术感召力与审美意义。

中国民族声乐歌唱艺术的重要的特征是以民族语言作为根基,贯以民族情感,用情控声,声情并茂,拿字领腔,字正腔圆,韵味十足,唱演俱重,声情兼备,真切感人。

一、中国民族声乐表演风格的多样化民族声乐起源于劳动人民的生产实践和社会交往,由于我国地大物博、方言文化缤纷,民族众多,各个民族的文化各有其特性,就形成了一个多样化的民族声乐演唱风格。

民族音乐理论工作人员,依据我国民族声乐多样化的特性把民歌分为诸多色彩区。

这些民歌在演唱上,有着独特的民族风情与浓厚的地方色彩。

像蒙古民歌的长调,曲风宽广绵长,节奏自由,末音拉长,情感炙烈奔放,真假声转换,有着浓厚的草原气息。

又如,山东民歌的特点是粗放,幽默、风趣、纯朴、吐字干脆利索,音色高亢明亮,行腔中多加有方言与卷舌音等。

我国的戏曲有近400个剧种,曲艺亦有近300种类,各类民歌、创作歌曲更是数不胜数,有多少种演唱风格也难以数计,每一风格的形成都有赖于它特有的地域文化背景。

此外,民族声乐也将近现代作曲家们创作的,不单独突出任何一个地域或民族特点,而是表达整个中华民族的总风格、总气派的声乐作品与演唱方法谓作民族综合风格。

像黄水谣、我爱你,中国等中国艺术歌曲,此类风格的语音基于全国的通用语言普通话。

民族综合风格类风格共性多,具体学习初期,需要正确熟练的掌握21个声母的发声部位、方法、方式、挡气动作与吐字形象甭喷、飞放、打弹、咯砍、平舌、饶舌,让字头清楚、利落,有力量和弹性。

浅谈对中国民族音乐的认识

浅谈对中国民族音乐的认识

浅谈对中国民族音乐的认识摘要:本篇文章将要从民族音乐谈起通过挖掘各民族音乐的本体特征来浅析对民族音乐的认识。

涉及到南北地方特色的民歌以及歌舞乐等。

从歌曲的创作背景追溯到人文环境、地域性和音乐表现形式几个方面,达到真正认识了解民族音乐的效果,并从中学习传承发扬我国民族音乐。

关键词:“民族音乐”“歌舞乐”“民歌”“音乐表现形式”中华民族共和国是由五十六个民族组成的大国,每个民族都有着自己的特色比如说衣着服饰、语言习惯、生活习惯等等。

中国传统民族音乐是围绕着黄河流域发源而来的,有中原音乐和四域音乐其中四域地区包含黄河流域、淮河流域、长江流域、珠江流域。

从我国各个民族的音乐形态来看差别显著,看似无关系但通过音乐要素去分析它们之间又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因为无论是哪个民族的地方音乐都要从它的基本风格去入手进行剖析,首先是音乐线条其次是音乐融合再者是音乐感觉。

首先是音乐线条,这个大线条指的是民族作品它不同角度的线条;比如旋律线条,歌词线条,情感线条。

中国民族音乐大都是以线状的音乐思维进行创作的,音乐表现也大都以曲调为主而且在旋律线条生成时,这便直接形成了一首完整的音乐作品。

在旋律线条中不同民族的地方音乐作品就出现了不同的声调、腔调或者还有的直接添加上了民族方言或者民族独有的声韵,有的婉转有的直率极其丰富多彩风格显著。

并且在音乐表现中常用到的对于音量上的控制还有乐句的伸缩、乐段的转换,音色的变化等等这些都能体现出各种不同的情感与意境。

在音乐的表现形式上,中国音乐注重音乐的横向进行,即旋律的表现性。

在艺术风格上,中国音乐讲究旋律的韵味处理,强调形散神不散。

传统的中国音乐作品在旋律进行上常常以单旋律的方式进行,对和声的运用较少。

其次是融合,众所周知中华土壤孕育中华民族,这也就意味着地方的音乐作品都是根据地方的天地之性情地域之特点来进行创作的。

在众多的民族音乐中不管是起承转合还是在现的音乐手法都是根源于当地民众的一些处事习惯来延成起来的,所以我国的民族作品可堪称为本土的代表早与人文地域融为一体。

浅谈民族声乐的演唱风格特点

浅谈民族声乐的演唱风格特点

浅谈民族声乐的演唱风格特点民族音乐结合了各种中华传统文化,具有深厚民族精神。

中国的民族声乐领域非常广泛,不同于传统民歌,也不同于现代歌剧或流行说唱。

其艺术表现力强,歌唱技巧可应用于多种歌曲风格,丰富了民族声乐表演形式。

标签:民族声乐;特点;风格前言随着时间的流逝,民族声乐在工作生活中逐渐形成。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地域辽阔。

民族声乐的演唱风格是根据各地各民族的地理环境,风格习惯和语气逐渐形成。

另外,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各个民族和地区都积累了丰富的曲目,在歌手采用不同的演唱方式、技巧和表现方法后,创造出来的歌曲风格。

1 民族唱法的基本特点民族歌曲对气息有严格的要求。

其一直都以小骸为主的声音系统为代表。

作为一种充分吸收民间文化的方式,有必要在表演时采取优美的姿态,以表现口腔的表情的优美。

其演唱方式也非常重视歌手与听众之间的情感交流。

在唱歌的过程中,有必要保持清晰的吐字方式,以便听众可以清晰地理解作品的内容。

歌手也必须注入丰富的情感,以便观众欣赏作品的魅力并获得情感共鸣的效果。

1.1中国民族声乐的发展在1940年代,一些革命根据地和解放地区的艺术工作者研究了传统民歌。

为了向大众普及歌曲,他们根据民族音乐的特征和规律,努力学习,并参照西方演唱方法,形成了自己的戏歌唱法方式。

这种方法最大的艺术特色是结合民歌的自然本質和戏曲的韵味。

但又不同于传统的声乐和歌剧,可以说开启了当代中国民族声乐艺术的大门。

1957年的全国声乐会议清楚地表明,我们的历史使命是努力创造一种适合国情的声乐文化。

会议明确了声乐教育的指导方针,为中国声乐产业的繁荣与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1956年,沉阳音乐学院率先建立了民族声乐专业。

1958年,上海音乐学院开设了民族声乐专业。

同年,由文化部和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任命的民族班被提出,并提出“在保持民族风格的同时提高和发展歌唱能力”。

1964年,在周恩来同志的倡议和决定下,中国音乐学院成立。

谈民族声乐语言的艺术特征

谈民族声乐语言的艺术特征

谈民族声乐语言的艺术特征民族声乐语言是指以民族语言为歌词的歌曲形式,它具有独特的艺术特征和表现形式。

下面我们来谈一谈民族声乐语言的艺术特征。

首先,民族声乐语言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

不同民族拥有自己独特的语言和方言,这使得民族声乐语言在歌词和发音上呈现出明显的区别。

例如,蒙古族的歌曲以其独特的“凌云嘎嘎”唱法和特殊的音域跨度而闻名,藏族的歌曲则以其高亢激昂的节奏和顶音喉唱为特色。

其次,民族声乐语言具有浓厚的传统文化氛围。

民族声乐语言通常承载着民族的历史、传统和文化,歌词中常常体现出民族的民俗风情、山川河流、神话传说等元素。

例如,苗族的歌曲中常常唱出苗瑶婚姻习俗、竹楼的风采,表达对家乡的怀念和对爱情的美好向往;壮族的歌曲中常常表达对山川的热爱、对家乡的眷恋等。

再次,民族声乐语言具有丰富的节奏变化和旋律多样性。

民族声乐语言中常常融入了民族的舞蹈和乐器伴奏,节奏变化多样,旋律丰富多变。

例如,悠扬的哈萨克歌曲中常常融入马头琴的引子和节奏,展现出广袤草原的壮丽景色和游牧民族的豪情壮志;壮族山歌中常常伴随着锣鼓和脚踏板的敲击声,展现出壮族热情奔放的民族特性。

最后,民族声乐语言具有深厚的情感表达能力。

民族声乐语言中常常融入了民族的情感和情绪,歌曲中表达出民族的爱恨情仇、喜怒哀乐,能够唤起听众的共鸣。

例如,蒙古族的草原之声中常常表达出对家园的深情厚意,令听众感受到广阔草原的壮美和民族的坚韧不拔;藏族的古格玛中常常表达出对生活的赞美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让听众感受到藏族人民勤劳善良的精神风貌。

综上所述,民族声乐语言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浓厚的传统文化氛围、丰富的节奏变化和旋律多样性、深厚的情感表达能力等艺术特征。

通过这些特征,民族声乐语言展现出了各民族的独特个性和丰富内涵,成为了中国音乐文化瑰宝中的重要一环。

浅析“民歌新风格”作品《牡丹亭》

浅析“民歌新风格”作品《牡丹亭》

浅析“民歌新风格”作品《牡丹亭》作者:左馨来源:《北方音乐》2016年第09期【摘要】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博大文化底蕴的民族,无论是光辉灿烂的古诗文还是源远流长的民歌,以及丰富多彩的中国戏曲,汇集到一起形成了中华民族独具特征的艺术之美。

而民族声乐就是其中一颗耀眼的明星,它不完全等同于民歌、说唱、戏曲等艺术的演唱,而是在继承和发扬了这些优秀传统艺术演唱精华的基础上,吸收和借鉴西方的歌唱理论和特点而形成的一种别具一格的,具有民族性、艺术性、时代性和科学性的新民族歌唱艺术。

【关键词】民族声乐;戏曲;流行音乐一、歌曲《牡丹亭》创作概况(一)《牡丹亭》故事简介《牡丹亭》是由明代剧作家汤显祖创作的一部关于青年男女追求自由爱情生活的故事。

此剧讲述的是在南宋时期一位太守之女杜丽娘在牡丹园中睡着,梦中她与一个手拿柳枝的书生相见,却被丫鬟轻轻唤醒。

在那之后,杜丽娘心中情意难舍,最终抑郁而死,她去世后就被葬在牡丹园中。

三年后,书生柳梦梅为了参加科举考试途中来到了这里,并发现了杜丽娘的画像,心生爱慕之情。

杜丽娘便化作鬼魂让柳梦梅掘坟开棺,帮助丽娘复活。

随后柳梦梅高中状元但由于战乱而延迟发榜,书生身份的他受丽娘所托找到了他的丈人杜宝。

杜宝认为柳梦梅在胡言乱语,将他打入大狱之中。

随后皇榜发布柳梦梅为新科状元,杜宝才将其释放,但仍不承认他是自己的女婿。

最后事情闹到了金銮殿上才得以解决,杜丽娘与柳梦梅二人终成眷属。

(二)歌曲特色《牡丹亭》是由王磊作词、栾凯作曲的一首新古典民歌,是在特有的故事背景下所创作。

在音乐上不仅表现出昆曲唱腔中的缠绵婉转、柔漫悠远,也体现出昆曲剧种特有的韵味。

1.歌词的艺术性这首歌曲在歌词上没有采用昆曲戏文上晦涩难懂的写作,而是在这个故事所表达的思想上进行了全新的改编。

这样的创作不仅使听众理解歌词,又不失歌曲想要表达的唯美古风。

主歌部分的歌词写出了一种梦境与现实的交错,生与死相互纠缠的意境。

而副歌部分则表达出了一种时光荏苒、物是人非的凄美之情。

对民族歌曲演唱风格的把握

对民族歌曲演唱风格的把握

对民族歌曲演唱风格的把握作者:张晓娇来源:《艺术评鉴》2022年第02期摘要:中国民族声乐要求声音线条优美、干净、吐字咬字清晰、情感表达自然又生动,而民族声乐是中国之经典,无论在语言还是音乐风格和旋律上都具有各个民族的魅力。

科学的发声方法就是我们在歌唱时的科学用嗓,即歌唱或说台词的同时避免伤害到嗓子,或者说把伤害降到最低,本文主要概述了用科学的发声方法和演唱技巧来演唱不同风格民族的原生态歌曲的方法。

学习声乐要知道歌唱的方法是由作品的风格而决定的,本文为把中国的民族音乐风采展现出来,提出了一些切实可行的建议。

关键词:科学发声演唱技巧民族风格中国唱法中图分类号:J6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3359(2022)02-0091-04中国民族音乐源远流长,不同民族有着不同的特色,对演员表演有着不同的要求,只有在掌握科学发声的基础上深入研究各个民族歌曲的发声技巧,才能传承我国民族音乐,实现我国民族音乐的国际化发展。

一、我国民族声乐的发展现状我国民族声乐有着浓厚的民族特点,要求运用相应民族的演唱风格,在咬字吐字方面有着与众不同的标准,遇有特殊要求的歌曲还要增加一定内容的肢体动作。

再有,演唱不同民族歌曲时,还需与本民族地方特色与音色相一致,上述要求明显区别于国外的美声,国外美声演唱不同作品时应用的音色相同,在咬字吐字方面也与中国民族声乐不同,没有过高的标准。

二、科学的发声方法科学发声方法就是要求演员在演唱作品时做到用嗓科学,用嗓科学包括演员的唱歌与说台词过程中不会伤害到自己的嗓子,或者也可以认为伤害程度最小。

我们的民族唱法也是具有科学性的,科学发声音色优美而又明亮,如:发声方式具有科学性,能够很好的保护嗓子,且音量的可塑性较为舒适;在演唱上,致力于真假声混合来促进演唱的和谐,使得演唱者充分的利用共鸣腔体进行表演,充分突出歌曲的张力与表现力;同时,存在于较多的多声部的合唱曲目之中,一首合唱歌曲的完美诠释离不开各声部之间的协调与配合。

民族声乐演唱的风格特点

民族声乐演唱的风格特点

试论民族声乐演唱的风格特点摘要:民族声乐的含义是:将我国的语言与音乐形式以声乐的形式集中体现华夏儿女的思想、心理、以及情感。

民族声乐在歌唱艺术中占有很高的地位。

不同民族的不同语言,是声乐艺术不同风格的主要因素。

关键词:民族声乐;风格;特点1 民族声乐演唱风格的多元化在劳动生活中形成了民族声乐。

我国幅员辽阔,是个多民族国家。

民族声乐的演唱风格,就是根据各地区、各民族的地理环境、风格习惯、语言音调等方面的不同,逐渐形成和固定的。

此外,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各民族、各地区都积累了丰富的演唱曲目,经过歌唱家们采取不同的演唱方法、技巧和形形色色的表现手法,再创作出来的民族声乐艺术,就体现出了丰富多采的演唱风格。

这些风格即蕴含在民族唱法的统一共性之中,又有独树一帜的个性,表现的手段也不一样。

我国民族众多,五十六个民族有超过五十六种的语言,每个民族都有呈现其语言特色、习俗特色、地域风貌特色的个性突出的作品。

汉族是人口最多的民族,各个地区都有其不同的演唱风格。

东北地区的演唱豪放宽广,江南地区的演唱委婉清秀,陕北地区的粗犷嘹亮。

其节奏自由,纯朴大方,高亢悠长,句式结构非常特别。

蒙古族是一个质朴、豪爽的民族,千百年来,草原上的人们用长调歌唱生活,赞美自然,抒发胸怀,祈祝未来。

“巧妙调节口腔共鸣,强化和集中泛音,唱出透明清亮、带有金属声的高因声部,获得无比美妙的声音效果。

山东民歌山东民歌具有质朴、淳厚、强悍、粗犷、诙谐和风趣等特点。

表现山东人民朴实、憨厚的性情,往往以生活小调为最突出。

表现山东人民在和大自然斗争中的伟大气魄、坚强意志和英雄性格的歌曲就表现出强悍、粗犷的特点。

例如:如临沂地区的《沂蒙山小调》歌词朴实生动,曲调婉转悠扬,不仅生动展现了沂蒙山区秀丽风光和沂蒙人民善良淳朴的品格,更象征着沂蒙人民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和憧憬。

其中“风吹草低见牛羊”中的“低”子必须要以山东卷舌的口音来唱,这个字能集中体现山东民族声乐的特色。

略论民族声乐演唱技法与艺术风格之辩证关系

略论民族声乐演唱技法与艺术风格之辩证关系
于 文学 、 美术 等艺 术 研 究 著作 中 , 乏 系统 性 ; 传 统 文化 中对 于艺 术 发展 向来崇 尚“ 羊 挂 羚 角 , 迹 可 寻 ” 审 美 习惯 ¨l , 些 都 使 得 中 国 无 的 ( 这 古 典声乐 理论 似乎 是 非理性 、 不科 学 的 。事 实上 , 实

理论 是艺术 实 践 的先 导 。 中国民族声 乐艺 术理
论 是建 立 在传统 声 乐 艺术 理 论 基 础 上 、 并进 一 步 吸
收 了西 方美 声演 唱 艺术 的先进 经验 和科 学方法 发展 而来 的 , 较为完 备 、 是 并具 有一定 实践 指导 意义 的理
论 。在 近现 代 , 乐 艺 术 研究 领 域 一 直 都存 有 中 国 声
践是 艺术 发展 的源 头 , 中国 民族 声 乐 艺术 经 历 了悠 久 的发展 历史 , 大 量 的 艺术 实 践 中 已经 积 累 了十 在
分 丰富 的艺术 理论 成果 ; 在上世 纪初 , 而 经过 中西 方
技 法 即技巧 与 方 法 , 民族 声 乐 艺术 中则 主要 在
指 演 唱者在 声乐 表演 过程 中所 采取 的 艺术 技巧 与相 应 的方 法 , 表 现 其 艺术 风 格 的手 段 和 途 径 。客 观 是 地 说 , 原始 社会 到声 乐 艺 术 高 度 发 达 的 2 从 1世 纪 ,
文 明的交 汇 、 撞 和融通 , 碰 中国声乐 艺术 又开 放地 借
鉴 和吸收 了西 方美 声演 唱艺 术 的一 些艺 术理 论 和手 法 , 终确 立 了融科 学性 与实 践性 为一 体 的 、 最 具有一
在 漫长 的艺术 实 践 中 , 国民 族声 乐 艺 术 的演 唱技 中 法得 到 了充分 的发 展 , 备 了一 定 的科学 属性 。 具

音乐风格知识:民族音乐的音乐风格和文化特色

音乐风格知识:民族音乐的音乐风格和文化特色

音乐风格知识:民族音乐的音乐风格和文化特色民族音乐是以特定民族的文化传统、民族性格和民族生活为主题的音乐,它是民族文化的载体,承载着民族的文化、历史、传统和民族情感。

不同民族的音乐风格各具特色,反映了各自民族的生活、文化和特点。

一、不同民族音乐的音乐风格1.中国音乐中国音乐在长时间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音乐体系,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

中国音乐的特色之一是以五声音阶为基础的音乐体系,即“宫、商、角、徵、羽”五音。

中国古代的民族音乐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其中包括了广为人知的京剧音乐、昆曲音乐、民歌、山歌以及宫廷音乐等等。

这些音乐作品均体现了中国古代的音乐特点,反映出中国古代文化的多元化与包容性。

2.印度音乐印度音乐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音乐之一,源自印度半岛的一系列传统音乐形式。

印度音乐具有强烈的宗教色彩,以及深厚的宗教文化底蕴。

印度音乐的特点之一是其独特的音乐体系——拉格和塔尔。

拉格是印度音乐的基本组成单位,也是印度音乐的灵魂所在。

它是由旋律、韵律和情感构成的,塔尔则是印度音乐的节奏基础。

3.非洲音乐非洲音乐是非洲大陆各民族音乐的总称,其特点是节奏感极强、鼓乐和舞蹈紧密结合。

非洲音乐通常通过击鼓、吹笛和唱歌等方式表达民族文化和传统,反映出非洲大陆上各民族的历史、宗教信仰和生活方式。

4.拉丁美洲音乐拉丁美洲音乐充满热情和活力,其中的传统音乐风格包括了萨尔萨、探戈、兰巴达和美国西印第安音乐等。

拉丁美洲音乐以其浓厚的古巴、墨西哥等地域特色,以及其独特的节奏和旋律形式见长。

二、民族音乐的文化特色1.反映民族文化民族音乐是各个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音乐作品不仅能够了解到具体的音乐形式和特点,更能够对民族文化和传统有进一步的了解。

不同民族的音乐作品都反映了各自的文化传统、历史故事、民俗风情等等。

2.传承民族传统民族音乐是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者,它不仅具有深刻的历史渊源,更是一种传承民族文化的重要方式。

通过音乐作品,可以继承和传承各民族的文化传统和历史记忆,进一步弘扬和发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浅析贵州少数民族音乐的风格特点

浅析贵州少数民族音乐的风格特点

浅析贵州少数民族音乐的风格特点作者:张欣越王伟来源:《音乐生活》2024年第01期贵州是一个多民族的省份,据统计这里分布着56个民族,可以说是中华民族的“缩小版”。

这些少数民族都有自己的民族音乐,有自己的语言,文字,风俗特点,不同民族间的文化各不相同,又有相似之处。

每个少数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魅力,每个民族的音乐也别具一格,营造不同的音乐美,音乐都是相通的,人们总能通过聆听音乐,感受到其精神层面的意义是什么。

贵州多民族的这个特点对于我们了解民族音乐文化有重要的资源。

一、彝族的民族文化彝族是我国历史最久远的少数民族之一,文化也是源远流长,其历史可以追溯至新石器时代晚期。

彝族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其中包括文字、礼仪、诗歌、舞蹈、音乐等。

彝族的文字主要有彝文和汉文两种,其中彝文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至今仍在使用。

其分布形式是大分散、小聚居,其中贵州毕节和六盘水这两个地方的彝族分布最为广泛。

许多地域都有彝族村寨存在,还有一些地方由于彝族人口多,致使当地汉族人都被彝化了,原本应该说本民族语言的汉族人,在彝族人多汉族人少的情况下,潜移默化地会说彝族语言,还会唱彝族歌曲。

比如,你走进贵州毕节,周围的彝族同胞实在是太强大了,他们都会说彝语,还会唱彝族歌曲,甚至一些汉族同胞在彝族同胞的影响和感召下学会了彝语,还能歌善舞,比一些没有接触过彝族文化、彝族语言的彝族同胞还了解彝族歌曲、彝族的节日,说起来头头是道[1]。

彝族最隆重的节日有火把节、彝族年、庆年日等。

彝族还是一个酷爱诗歌的民族,所以很多歌曲的创作来源于诗歌、诗经等。

其中彝族的铃铛舞和竹竿舞,被当地人一直传承至今,可以说历史悠久、声名远扬,影响相当大。

彝族的音乐文化无疑是中国少数民族中最独特、最富表现力的文化元素之一,它的多样性和深远性使得彝族的文化得以世代相传,并深深影响着当地人的生活和价值观。

彝族民歌是最为人们所熟知的彝族传统音乐形式。

它通常以彝族的母语演唱,从日常生活琐事到古老的传统故事,从甜蜜的情歌到悲伤的挽歌,内容丰富多彩,形式各异,既有深情款款的抒情诗篇,也有引人入胜的故事叙述,充满了强烈的感染力和艺术魅力,涵盖了各种不同的主题和情感。

谈民族声乐语言的艺术特征

谈民族声乐语言的艺术特征

谈民族声乐语言的艺术特征民族声乐语言是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它以特定民族群体的语言为基础,通过音乐的形式来表达情感和思想。

每个民族的声乐语言都有其独特的艺术特征,下面将从音乐元素、表达方式和文化内涵等方面探讨民族声乐语言的艺术特征。

一、音乐元素1.音调:民族声乐语言的音调常常与该民族的语言音调相吻合。

汉语是一个声调语言,在汉族声乐中,音乐旋律通常与汉语的声调相对应,这样能够更好地传递出汉族的语言特色和情感。

2.节奏:民族声乐语言的节奏通常与该民族的文化和生活习俗有关。

蒙古族的声乐语言中常常使用马头琴伴奏,其音乐节奏独特而富有力量感,能够表达草原上奔驰的马群、蒙古族勇敢坚韧的精神。

3.音色:不同民族的声乐语言,其音色也各具特色。

藏族的声乐语言常常使用特殊的喉音唱法,使得声音具有独特的厚实和穿透力,能够更好地表达出藏民族的深邃和神秘。

二、表达方式1.旋律变化:民族声乐语言的旋律变化通常较为丰富多样。

壮族的歌曲中,旋律起伏跌宕,抒情婉转,能够情感细腻地表达出壮族人民对家园和亲人的思念之情。

2.声音效果:民族声乐语言中常常运用声音效果来增强音乐的表现力。

苗族的声乐语言中,常常运用连音、颤音等特殊的唱法,以及嘶啭和鸟鸣等自然音效,使得歌曲更具生动感和魅力。

3.舞蹈演绎:民族声乐语言常常与舞蹈相结合,通过身体的表演来增强音乐的艺术表现力。

傣族的声乐语言中,常常伴随着优美的舞蹈动作,使得歌曲的情感更加饱满和生动。

三、文化内涵1.传承历史:民族声乐语言常常通过歌词来传承本民族的历史和文化。

朝鲜族的声乐语言中常常歌唱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等历史事件,以及祖国的美丽山川和民族的英勇抗争精神。

2.赞美生活:民族声乐语言常常以歌颂自然和赞美生活为主题。

哈尼族的声乐语言中,常常歌唱稻田、生活和友情等内容,表达对大自然的敬畏和对生活的热爱。

3.民族团结:民族声乐语言常常用于表达民族团结和民族精神。

藏族的声乐语言中,常常以民族团结和亲情为主题,表达出藏民族人民团结一心的伟大精神。

刍议语言与音乐

刍议语言与音乐

刍议语言与音乐一部音乐作品,尤其是在音乐作品中表达情感的语言(情调、韵律等)与表达情感的音乐(具体音乐手段、技巧)达到完美的结合,才能产生至美至0高的艺术境界,从而给人以完美而愉悦的审美感受。

它使得有形的语言--歌词与无形的语言--音乐交融在一起,迸发出感人的艺术力量。

语言是人类用来表情达意的最直接的工具。

当它被凝炼为充满诗意的歌词或唱词,并与音乐结为一体时,它自身所包含的韵律、节奏、词格、语义、语言等特有的语言动态便对音乐产生了直接或潜在的影响。

作为声乐艺术,音乐风格的形成过程中,语言因素是一个重要的条件。

我们以汉语为例,汉语有着鲜明的自身特征,因为它是一种单音节多声调的语言体系,一个音节就是一个字,每个字又有高低升降的不同区别,因此,汉语具有很强的音乐色彩,并且有着自成系统的字、词、句的结合形式。

汉语的音乐性是源自于十分丰富的音韵动态,这些音韵动态是千百年来我们的祖先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和文化娱乐活动中不断探索、创新、丰富、完善,才形成了我们今天运用自如、声情并茂、感人至深的汉族音乐的民族风格以及地方音乐风格的重要因素,更是声乐艺术须臾不可忽略的生存之本。

关于我们国家声乐艺术中语言与音乐形式的结合,如果我们以粗线条来划分的话,大致就可以划分为下列三种类型,即:民族民间音乐中的民歌、戏曲、曲艺;音乐创作中带有民族民间音乐风格的艺术歌曲;以西洋大小调体系为主体的创作歌曲。

根据我个人对于汉语言与音乐的理解,以及长期从事歌曲创作的实践,对三种类型的划分作以粗浅的分析并就教于专家、同好:一、第一种结合的类型--民歌、戏曲、曲艺这个类型是语言与音乐关系表现中最为密切的一种,它也可以说是传统声乐艺术的代表。

或者说,语言因素占据主导的地位,表现最为明显。

音乐语言具有强烈鲜明的地方色彩,民族风格,地域特点。

(一)中国的民歌中国的民歌作为一种专业演唱,演唱者既要保留原有的民族民间和乡土风味,又要具备较高的歌唱技巧,民歌的演唱也就自然而然地形成了自身的艺术风格。

浅谈赵元任声乐作品中的民族风格创新

浅谈赵元任声乐作品中的民族风格创新

浅谈赵元任声乐作品中的民族风格创新作者:刘菁来源:《市场周刊·市场版》2017年第13期摘要:赵元任是我国近代史上杰出的传奇人物,他不仅对物理、数学、语言方面有着很深的造诣,而且对音乐方面也有很大的成就,其他的音乐创作始于1913年。

他的声乐作品最大的特色是民族特色,材料源于民间,技法上吸收了西洋的长处。

在音乐的创作上,注重语言表达方式,尤其是地方方言,具有明显的民族特征,探索出了民族化的发展道路。

关键词:赵元任;声乐作品;民族风格;创新一、赵元任声乐作品对民族风格的创新(一)第一个提出音韵与歌词的联系。

从我国各地地方语言声韵上找出其与音乐特点,进行音乐创作和编配。

在歌曲中,曲与词的结合,他有着自己独特的见解。

他认为,中国语言声韵的特点与歌词歌曲有一定的联系,对以后的作曲家在创作民族歌曲风格的音乐有着影响和启发作用。

每个字都有适合自己的调调和音韵,他总结出平平声字用平音,仄声字用变音,平仄相连,平地仄高,从而能更好的展现出一首歌的情感和韵味。

例如他通过一个“shi”编出一首顺口溜,也是打油诗,看上去人人都明白其中的意思,用嘴读出来却不是易事[1]。

(二)语言的创新白话文的使用。

歌曲《卖布谣》,这是一首富有时代特征的民谣歌曲。

顺应时代的要求,继承和发扬本民族文化,“五四”爱国运动时期,刘大白用白话文作词,用民谣的题材形式来叙述当时社会那些农民和手工劳动者辛劳的悲苦生活。

歌词通俗易懂朗朗上口,曲调婉转动听。

从歌词的表层含义就能表现出当时的劳动人民的生活境况。

从侧面反映出赵元任爱国主义精神和对美好生活的憧憬,也表现对劳动人民无限的同情。

赵元任在歌曲中反复出现的“买”和“卖”,“肚”和“裤”,“没有布补裤”等词语在谱曲时,语言非常容易混淆。

(三)调试调性的创新。

《教我如何不想他》也是一首富有时代特征的歌曲,作词刘半农,作曲赵元任。

这首歌曲正是赵元任支持“五四”爱国运动和打破封建思想束缚,追求个性发展的歌曲。

谈民族声乐语言的艺术特征

谈民族声乐语言的艺术特征

谈民族声乐语言的艺术特征民族声乐语言是各个民族独特的艺术形式,它不仅体现了不同民族的情感、思想和生活方式,还反映了人类对自然、社会和历史的认知和表达。

每个民族的声乐语言都具有独特的艺术特征,深刻地体现了民族文化的魅力和丰富性。

民族声乐语言在音乐表现形式上具有多样性。

不同民族的声乐语言有着不同的音乐表现形式,如蒙古族的长调、藏族的多音调、傣族的悠扬辽阔等。

这些独特的音乐表现形式,给人们带来了不同的听觉享受和审美体验,展现了不同民族的音乐创造力和丰富的音乐传统。

民族声乐语言在歌词内容上具有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特色。

不同民族的声乐歌词内容丰富多彩,反映了各自的传统文化、宗教信仰、生活习俗等。

藏族的唱词多为藏文,表达了他们对自然的崇拜和对生活的热爱;蒙古族的唱词多为蒙古文,表达了他们对马的爱、对家园的眷恋和对英雄的赞美。

这些唱词内容展现了各民族的深厚文化底蕴和丰富的精神追求,具有浓厚的地域文化气息。

民族声乐语言在演唱技巧和表达方式上具有独特的印记。

不同民族的声乐歌唱技巧和表达方式各异,如蒙古族的嗓音高亢、藏族的冠膜唱法、哈尼族的颤音唱法等。

这些独特的演唱技巧和表达方式,体现了各民族对声乐艺术的精湛掌握和丰富表达。

通过这些特殊的演唱方式,民族声乐语言不仅能够更好地表达民族的思想情感,还能够更好地传承和弘扬民族的声乐传统。

民族声乐语言具有丰富多彩的艺术特征,不仅体现了不同民族音乐的独特魅力和鲜明风格,还反映了民族文化的丰富多样性和传承创新能力。

我们应该更加关注和重视民族声乐语言,加强对其艺术特征的研究和传承,共同为推动世界音乐文化的繁荣与发展做出更大的努力。

论民族声乐艺术的审美教育

论民族声乐艺术的审美教育
收 稿 日期 :2 1-1) 0 1l44
我 国领土 幅员 辽 阔 ,民族众多 ,各 民族 都有各 自的语 言文化 和 风 俗 习惯 ,因 此各 个地 区 的 民歌 、 曲艺 、戏 曲的唱法有 着 鲜明 的特色 。例 如云南 民歌 的纤细委 婉 ,藏族 山歌 的豪 放宽广 ,东北 民歌的 热 情豪爽 ,新疆民歌的热烈欢快 , 江南小调的秀丽柔 美 ,内蒙 古 民歌 的辽 阔浑 厚 等 。 在我 国 民族 声乐 歌坛 里 ,由于 歌唱者 各 自的 嗓 音音 色 、性 格气 质及 艺术 修养 的不 同 ,在 长期 的艺 术实 践 中 ,形成 了 自己独 特 的演唱 风格 。如我 国著 名男高音歌唱家何纪光 ,自幼受民歌熏陶 ,曾向民 间 山歌手学 会 了高腔 山歌 唱法 ,后师从 著名 声乐 教 育家王品素先生。何纪光在充分保留高音色彩的基 础上 ,借鉴了美声唱法 的优点 ,既掌握了演唱不同 类型 歌 曲的 技 巧 ,又 发 展 了真 假 声 结 合 、刚 柔 相 济,具有中国民族气派的独特唱法 。他在其演唱的
单音 节词 构成 的 ,每 一 个 音 节包 含 着声 母 、韵母 , 每个 字或 音节又 有不 同 的声 调 ,所 以在演 唱时 ,歌 词 的字调影 响着 曲调 的发展 趋势 。 同时 ,声 调 的变 化又 要符合 乐 曲的 内涵 和 意境 ,这样 才 能 使 “ ” 字 与 “ 音” 表 达 完 整 统 一 。因 此 ,曲调 在 与 字 词 调 结合 时 ,不 同 唱腔 总 是受词 意 、乐意 的影 响 ,而 使 腔调趋 于 多样 化 。声调 是我 国语 言所 特有 的 ,它 不 仅能够 增强语 言 的韵律 感 和音乐性 ,而且 在 演 唱 中 能更有 表现力 和感 染力 。在 演 唱时往往要 求 曲调 与 声调一 致 ,于是要 在歌 唱 中加入 大量 的装饰 音 ,即 “ 润腔 ” 唱 法 ,形 成 了 “ 腔 ” 式 的 曲线 运 动 状 音 态 ,使 语 言 的 情 感 表 现 更 加 细 腻 和 丰 富 。腔 由 字 生 ,字 由腔托 ,字 正腔 圆 ,是我 国民族声 乐 艺术 审 美 的最 高准则 和根本 特 征 。

对合唱艺术中民族语言影响因素的分析

对合唱艺术中民族语言影响因素的分析

对合唱艺术中民族语言影响因素的分析合唱艺术是一种集体合作的艺术形式,民族语言对于合唱艺术具有重要的影响因素。

以下将从歌曲的语言选择、歌曲的情感表达和歌唱风格三个方面分析民族语言对合唱艺术的影响因素。

民族语言对于合唱歌曲的选择有较大的影响。

不同的民族拥有自己独特的语言特点和音韵体系,因此他们所唱的歌曲往往选择自己的民族语言进行演唱。

蒙古族合唱歌曲中普遍使用蒙古语进行演唱,而在藏族合唱中常使用藏语。

使用民族语言演唱的歌曲能够更好地展现民族文化的特点和民族群体的情感认同,使听众更加贴近自己的文化传统。

民族语言对于合唱歌曲的情感表达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每一种语言都具有自己独特的音调、语法和词汇,能够通过声音和语言的浮动变化传达出丰富的情感信息。

民族语言作为合唱歌曲的演唱语言,能够更好地表达出歌曲所要传递的情感,使歌曲更具有感染力和表现力。

蒙古族的长调合唱在演唱时运用了丰富的音调变化和音节延长,能够将内心深藏的情感完美地呈现出来,给人一种深沉、激情的感觉。

民族语言对于合唱的歌唱风格和技巧也有很大的影响。

不同的民族具有不同的歌唱传统和技巧,这些传统和技巧形成了民族语言合唱的独特风格。

中国汉族合唱中常使用的分声部唱法,通过男女对唱、四声部、八声部等形式展现出了丰富的和声效果。

而蒙古族合唱则常采用长嚎唱法或喉音唱法,通过低沉悠长的声音和特殊的共鸣效果,营造出一种独特的音乐氛围。

这些歌唱风格和技巧都是由民族语言和民族音乐传统所决定的。

民族语言对合唱艺术有着重要的影响因素。

民族语言选择、情感表达和歌唱风格都是民族语言对合唱艺术影响的具体体现。

合唱艺术能够通过运用民族语言,更好地展现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和情感内涵。

保护和传承民族语言对于促进合唱艺术的发展和民族文化的传播具有重要的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中国民族语言与民族歌曲风格的关系摘要:民族语言是民族歌曲风格的基础,民族歌曲风格要想在我国声乐技术中不断进步,不能忽视民族传统语言对其的影响,不能只注重演唱技巧的表达和更高音域的追求,更重要的是要从民族语言上了解民族的文化特点来完善民族歌曲的风格。

本文首先对民族歌曲风格的特点和基本类型进行了概述,再详细从三个方面阐述中国民族语言和民族歌曲风格的关系,最后对两者的关系进行总结归纳。

关键词:民族语言;民族歌曲风格;文化特色Abstract:National language is the basis of national song style, folk songs in the style of vocal technique in order to progress, you can not ignore the impact of their national traditional language, and not just focus on the higher range of expression and the pursuit of singing skills, and more importantly, Learn the language and cultural characteristics from the ethnic nationalities to improve the style of folk songs. This article first national song style features and basic types are outlined in detail from three aspects of China's national language and national song style of relationship,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wo last were summarized.Keywords:National Language;National song style;Cultural Features目录一、绪论 (3)二、中国民族歌曲风格概述 (3)(一)民族歌曲风格的特点 (3)(二)民族歌曲风格的基本类型 (4)三、中国民族语言与民族歌曲风格的关系 (5)(一)民族语言是民族歌曲风格的基础 (5)(二)语言中音调与歌曲中音阶的关系 (6)(三)民族语言中语气词和歌曲中衬词、衬腔的关系 (6)四、结论 (7)参考文献 (8)一、绪论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多民族、具有两千年优秀文化传统的国家,由56个民族组成,使用的民族语言有80多种。

有的较多的民族只使用一种语言,但也有些民族说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语言。

一个名族的语言是这个民族文化发展的根基,在民族歌曲和民族艺术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每个民族的歌唱艺术都是在自己民族语言的基础上经过长期的发展,形成自己特色的艺术特征和艺术风格,带有浓厚的民族地域特色。

本文的主旨是研究中国民族语言与民族歌曲风格的关系,笔者在查阅大量文献的基础上通过对中国民族语言和中国民族歌曲风格的概述,归纳总结出两者之间的关系。

由于前人对这方面的研究不是很多,再加上个人才疏浅薄,因此对其研究不足之处和不对的地方,望各位专家斧正。

二、中国民族歌曲风格概述(一)民族歌曲风格的特点民族歌曲风格的特点有民族特征、社会特征、多元特征。

1.民族特征,我国民族歌曲的风格之所以多元化,跟我国地理环境复杂,民族众多、民族语言多样化有着密切的关系,这就决定了民族歌曲具有当地民族的风情。

如北方民歌风格比较豁达奔放,声音大多音域要求较宽、旋律起伏也较大,采用七个声音的音阶;而南方民歌风格普遍偏向于秀美、柔和、委婉,音域大多较窄,旋律比较平稳,采用五个声音的音阶,少数民族民歌风格的差别更是多而杂,演唱中必须要采取专业的方法表达歌曲中蕴含的思想感情,从心里对作品进行理解。

2.社会特征,我国民族歌曲的风格在发展的过程中会受到政治等各方面社会因素的影响。

如陕北的信天游,在改革开放初期,只能在陕北地区进行传唱,随着时代的发展,现在中央台和地方台的各类歌唱比赛中不断出现了信天游的演唱,而且从中走出了大批演唱信天游的明星,比如阿宝、王二妮等优秀的陕北民歌歌手;还有其他民歌歌手,也通过政策的因素,逐渐的走向全国,且知名度非常高,如斯琴格日乐、韩红等,他们在传统民歌的风格中加入了现代化的伴奏,更加加深了人们对民歌歌曲的喜爱。

3.多元特征,每个民族都有其自己引以为自豪且流传很广泛的歌曲,民歌,顾名思义是人民的歌曲,经过广大人民的口头传唱逐渐发展起来,与各自民族博大的文化背景、历史系统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我国民族语言的丰富多彩,文化背景多样化,民族众多等形成民族歌曲风格的多元化。

在歌曲的演唱方面,都有各自独特的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比如蒙古民歌的豪放、山西民歌《脚夫调》的生活现状体现、《沂蒙山小调》的优美等等。

正是由于这些多样化的歌曲风格,才使得我国的戏曲演奏形式丰富多彩,艺术形象和情感表达各自不同。

(二)民族歌曲风格的基本类型民族歌曲风格主要是由于地理位置的不同,民族文化背景的不同,从而在民族歌曲表达的风格方面迥异。

其基本类型有北方草原文化民歌、西部民歌、西南草原民歌、东北部民歌、西北高原民歌、中原及东部沿海民歌、东北部平原民歌、西北部高原民歌、江淮民歌、江浙平原民歌、闽、台民歌、粤民歌、江汉平原、湘民歌、赣民歌、西南高原、客家民歌等,可见,我国的民族歌曲风格类型众多,但只有一部分民歌郎朗上口,受到大多数人们的喜爱,本文只对在我国影响力比较大的风格类型进行概述:1.北方草原文化:以内蒙古自治区的民歌为代表,内蒙古民歌有“长调”、“短调”两大类,许多牧歌和赞歌就属于“长调”,其风格就是字数少但是腔长,节奏比较自由,音调嘹亮,能够反映出蒙古草原的辽阔和牧民的胸怀。

“短调”相对节奏比较规整,主要反应牧民的热情、淳朴、豪放的性格,比如情歌、叙事性的歌曲属于“短调”。

2.西部民歌文化:一部分主要分布在新疆地区,以维吾尔民歌、哈萨克民歌为代表,深受伊斯兰文化的影响,维吾尔族民歌一般与舞蹈相结合,代表民歌有《半个月亮爬上来》、《达坂城》等,歌曲风格活泼、风趣;哈萨克民歌主要是牧歌、情歌、宗教歌;情歌为主要类型,绝大部分的情歌都是比较苦楚,表达情人离别的痛苦和祝福。

3.西部藏族民歌文化:分布在西藏自治区、青海、四川的部分藏族地区,这些受佛教的影响,其演唱活动大多在佛教节日,有牧歌、爱情歌、风俗歌等。

这些民歌表现出当地人们热情、开朗、诚挚、动人的高原特色,比较有名的代表歌曲有《北京的金山上》,基本上在全国范围内都流传演唱。

4.西北部的高原民歌文化:主要分布在山西、陕西、河北等地区,即黄河中下游地区,该地区的民歌基本都用西北方言演绎,主要以山歌最为著名,如陕北“信天游”、“爬山调”,再就是“秧歌”、小调等。

有名的代表作品有《走西口》、《兰花花》、《五哥放羊》等。

5.东北部的平原民歌文化:主要分布在山东、河北的黄河下游地区和辽宁、吉林、黑龙江的沿海平原地带。

这些地方的民歌以小调为主,其次是秧歌和号子,有名的代表作品有《小白菜》、《沂蒙山小调》。

三、中国民族语言与民族歌曲风格的关系(一)民族语言是民族歌曲风格的基础语言靠人们的音调体现,同样,歌曲是靠人演唱出来才能感受到它的优美,所以它们之间存在着都需要人们表现的共同点。

民族语言本身具有极强的民族特点,民族歌曲在不同的民族语言的基础上通过人们了解当地风土人情、以当地的民族特色为依托口头流传创作而来。

语言的音调分两个因素体现,表情因素和表意因素,表情因素有悲伤调、欢快调,歌曲的悲伤调一般缓慢下滑,欢快调一般跳动着前行,语言也一样,悲伤下滑,欢乐跳动,这是民族歌曲风格中感情表达的共通性。

表意音调以民族语言的不同而不同,民族歌曲风格色彩受生活习惯、语言环境的影响,表意音调形成各自民族特有的音乐旋律,如维吾尔族民歌风格中热情奔放的特点,内蒙古民歌中婉转、犹如马头琴颤音的风格等,这些都与他们各自民族的语言文化有着相同的地方。

民族歌曲是民族语言和音乐相结合的艺术体现,民族歌曲在各自民族语言的影响下表达出更加具体、更加生动的名族特色,比语言更加打动人心,它可以说是一门语言学和音乐学相结合的产物,民族歌曲风格的民族个性由民族语言习俗和文化结合下,通过民族歌曲歌词的语言特征表达出来。

我国的民族语言发音由音节、音素、收声等很多单位构成,将其与歌曲搭配时,一定要结合民族语言的文化和艺术,这样才能将民族歌曲风格的艺术性、民族性、完整性完美呈现出来,特别是少数民族语言的艺术性,对民族歌曲风格的影响巨大。

如民族歌曲中常见的衬词、衬腔等,就是为了与各自民族的语言文化和习俗搭配、提炼,如许多成功应用衬词、衬腔且带有强烈民族语言特点的成功作品《阿妹出嫁》《山里女人喊太阳》。

因此,民族歌曲的风格表现首先要了解本民族的语言特点和使用环境,对本民族的语言有一个深入的认知。

(二)语言中音调与歌曲中音阶的关系我国各个民族语言中的音调、音阶、音律完全不相同,有的民族采用七声音阶,有的民族采用五声音阶,这就成为各大民族间划分歌曲风格的主要标准。

民族歌曲的演唱风格都是在民族语言发生的基础上,用地方腔演唱形成一种富有地方风味、独特音色的感情。

民族歌曲中的曲子来自于各民族语言的表情和音调,因此,不同的民族歌曲风格都带有各自的民族特征,民族语言和民族歌曲有着共同的音调基础,就是它们的表达都要依靠人们的声音,一个民族的歌曲采用的音阶、节奏都与这个民族的民族语言有很大的关系,音阶是特有的,是一个民族的人们在长期的生活和音乐实践中形成的完整体系。

除此之外,还有民族歌曲中的节奏与语言的节奏有着很大的关系,歌曲中的节奏是在民族的文化背景、人们的语言环境、行为等长期的影响下形成,不同民族歌曲中的节奏特点受人们日常语言听觉的习惯性影响,如新疆维吾尔族耳熟能详的著名曲目《半个月亮爬上来》,其将当地丰厚的音乐传统文化与不同节奏的调式有机结合,成为一首脍炙人口的歌曲。

民族歌曲的演唱要达到以情传声,声情并茂的效果,必须要结合民族语言的韵味,歌曲中这种外在表情的特征都源自于民族语言的特征。

不同的民族语言,其语言节奏也不同,在民族歌曲音阶的处理上都要符合当地民族语言的特殊要求,演唱民族歌曲对歌词的处理精细,都是基本上对民族语言运用精细的追求,所以民族语言对民族歌曲的音阶有深入的影响。

(三)民族语言中语气词和歌曲中衬词、衬腔的关系在民族语言中,除了正常的表达之外,还会通过发出一些语气词增加说话的感情色彩、渲染气氛、强化风格;同样在民族歌曲中,还常常会在直接表达歌曲内容的正歌词基础上加入一些与正歌词没有任何关系的语气词,通过语气词突出表现歌曲的情感色彩和歌曲风格,是整个歌曲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这些语气词就是音乐艺术中常称为“衬词”,与之相配的曲子就是“衬腔”,二者相结合能够使得民族歌曲风格更加鲜明,能更加的表达民族强烈的地方感情色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