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七章 南方地区 第三节 “东方明珠”──香港和澳门》教案_25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八年级下册
第三节“东方明珠”——香港和澳门
一、教学设计理念
新课标的基本理念旨在让学生“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和“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
针对“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这一理念,本节课一开始导入部分就设计了情境,让学生读图思考北京的王先生乘坐火车沿着哪条铁路线可以直达香港九龙,这一设计既复习了八年级上册铁路部分的知识点,又让学生感受到地理与我们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旨在激发学生的地理学习积极性。
针对“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这一理念,本人在教学中不仅注重通过引导学生读图析图,增强学生“图文转换”的能力即结合图片记忆地理知识的能力,还通过引导学生小组讨论、交流、展示,增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探究能力。
二、教学对象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八年级学生,八年级学生经过一年多的地理学习已经掌握了一定的地理技能和地理学习方法,这有利于本节的教学。
但是,香港和澳门这一区域离我们生活的江苏南京比较远,绝大多数学生也没有去香港和澳门实地旅游考察过,同时这一区域与学生的日常生活也无直接联系,因而在教学中要注重多用图片,化抽象为具体,化难为易,将学生难以理解的知识用学生可以接受的方式进行教学。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结合中国政区图、香港澳门政区图,能够说明香港和澳门的位置和范围。
2、结合图片、文字等资料,能够归纳出香港和澳门“人多地狭”的区域特征及应对措施。
过程与方法:
通过分小组进行打牌游戏,能够说出改革开放初期,港澳地区与祖国内地的合作模式名称,以及港澳地区与祖国内地在经济合作中各自的优势条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香港在城市建设过程中依然保留有大片绿地,树立人地协调可持续发展观念。
2、通过小组合作探究港澳与祖国内地的密切联系,树立团结协作互惠共赢的观念。
四、教学重点
港澳地区的区域特征;港澳地区与内地的密切联系
五、教学难点
港澳地区与内地的密切联系
六、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导学案
七、教学过程与方法
1、能否在图中指出香港和澳门?香港、澳门位于我国的什么方位?
2、读珠江三角洲区域图,结合图指出香港和澳门分别位于珠江口的东侧还是西侧?
【板书】区域位置——大陆东南珠江口岸
【点击课件】展示香港和澳门特别行政区的区旗
【过渡】香港和澳门这两个区域为什么被称为特别行政区呢,它们有什么“特别”之处呢?
【讲解】香港和澳门两个区域都曾在历史上被其他国家占领过,香港于1997年7月1日回归祖国,澳门于1999年12
月20日回归祖国,这两地回归之后,党中央制定了“一国两制”政策,祖国内地依旧实行社会主义制度,而香港和澳门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这就是港澳地区的“特别”之处。
它们在34个省级行政区域中的地位可是相当于“省”这一级别哦。
【点击课件】投影“珠江三角洲”区域图
【提问】1、港澳与大陆哪一个省区相邻?
2、与香港相邻的经济特区是哪个城市?与澳门相邻的经济特区又是哪个城市?在图中圈出它们。
3、香港和澳门分别由哪三个部分组成?
【创设情境】王先生到了香港之后,考察发现香港的一些趣闻,你能给大家介绍一下吗?
香港趣闻
巴掌大地叫广场
巴士贴过阳台角
居民楼比山还高
白天都没太阳照
【过渡】展示景观图,并介绍:在香港,一块如巴掌一样小的土地就被称为广场,双层公交巴士穿行于大街小巷之中似乎是贴着一些居民家阳台的,居民楼建的比山还高,在一些高楼大厦中的小街小巷在白天都找不到一点太阳。
【提问】你能从这些描述中感受到香港地区人地关系如何吗?
【板书】区域特征——人多地狭
【过渡】面对人多地狭的这种状况,港澳地区有没有什么措施?
【点击课件】展示香港“高楼林立”“填海造地”系列图片【小结】香港扩展城市建设用地的两种重要方式:
“上天”——建设高层建筑;
“下海”——填海造地。
【读图探究】阅读香港卫星影像图及香港和澳门的地形图,说说香港城市建设用地的分布特点。
【小结】第一步,从香港卫星影像图中可以看出城市建设用地面积较小,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第二步,从香港地形图中可以看出沿海地区主要是平原。
因此,香港城市建设用地学生讨论、交
流后,学生代
表展示。
学生聆听、理
解。
学生抢答,教
师及时根据表
现给各小组打
分。
学生读图思
考、讨论、交
流,学生代表
展示。
学生思考、依
据课本内容及
图片回答问
题。
学生思考、回
答。
充分调动学
生的积极性,尽
量给每一位学生
提供展示的机
会,旨在培养学
生的语言表达能
力和课堂展示能
力,增强学生的
自信心。
通过讲解,
让学生理解香港
和澳门地区被称
为“特别行政区”
的缘由。
引导学生根
据地图回答问
题,旨在锻炼学
生的读图能力。
利用多媒体
展示图片及文字
旨在吸引学生的
注意力,将抽象
的区域特征以图
片的形式直观呈
现在学生眼前,
增强学生的感
知。
在讲解完港
澳地区人多地狭
这一区域特征之
后立即讲解该地
区扩展城市建设
用地的两种方
式,符合学生的
学习规律,也有
利于学生记忆。
通过读图析
图,不仅锻炼学
生的读图技能,
还能提升学生从
图中获取信息并
解决问题的能
主要分布在沿海的平原地区。
【讨论】香港虽然土地资源非常稀缺,但是已开发的土地面积不足1/4,在已开发的土地中还保留大片绿地。
针对香港这一做法,谈谈你的看法。
【过渡】请大家看一组数据,投影展示:
2013年港澳地区人均GDP:
澳门人均GDP
91376美元(全球排名第4位)
香港人均GDP
38797美元(全球排名第24位)
人均GDP,即人均国内生产总值(Real GDP per capita),常作为发展经济学中衡量经济发展状况的指标,是最重要的宏观经济指标之一。
【提问】从这组数据中,你能看出港澳地区的经济是发达的还是落后的吗?
【板书】区域特征——经济发达“东方明珠”
【提问】阅读课本P61文字,思考:
1、香港有哪些国际中心地位?
2、澳门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是什么?
【展示】图7.36 香港与祖国内地的优势互补
【提问】香港与祖国内地的联系十分密切,读图归纳香港与祖国内地在经济合作过程中分别有哪些优势条件?香港能够为祖国内地提供哪些条件?内地能为香港提供哪些条件?【板书】区域联系——港澳内地优势互补
【提问】阅读P64材料,思考改革开放初期。
港澳地区与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合作模式是什么呢?
【小结】在改革开放初期,港澳地区与珠江三角洲的合作以“前店后厂”为基本模式。
珠江三角洲利用港澳地区提供的资金、技术、管理经验生产产品,扮演“工厂”的角色,再将产品运往港澳地区通过港口将产品销售到世界各地,港澳地区扮演了“商店”的角色。
【打牌游戏】游戏规则:
A.游戏分两轮进行,第一轮由1、2两组对决,3、4及5、6两组当裁判。
第二、三轮互换。
B.对决小组首先要在“内地”和“港澳”中选择角色,若一组选择“内地”,则另一组为“港澳”。
C.派小组代表上台各抽3张牌,然后代表向大家依次揭晓抽到的牌,并判断所抽到的牌是不是本组的“优势牌”。
D.裁判组根据对决组的“优势牌”数量判定胜负。
学生思考,小
组代表回答问
题。
学生分析材
料、思考、回
答。
学生阅读课
文,小组代表
回答问题。
学生仔细读
图,根据图中
示意回答问
题。
学生阅读材
料,回答问题。
学生代表抽
牌,并按照规
则判断所抽到
的牌是不是本
组的“优势
牌”。
裁判组
仔细观察,其
他组员安静观
战。
力。
通过让学生
谈一谈对香港在
城市建设过程中
保留大片绿地这
一做法的看法,
可以对学生进行
环境保护的教
育,树立人与环
境要协调发展的
可持续发展观
念。
通过直观数
据,让学生感受
到港澳地区的又
一区域特征——
经济发达。
这样
化繁为易,易于
学生理解。
对于这部分
只是对港澳经济
发达这一区域特
征补充说明的非
重点内容,采取
简单快捷的教学
方式,让学生重
点记忆澳门的支
柱产业是博彩旅
游业即可。
利用图片化
抽象为具体,利
于学生掌握香港
与内地的经济合
作。
这一环节的
设计旨在将枯燥
无趣的知识点通
过游戏的形式,
加深学生对港澳
地区及内地的优
势条件进行区分
掌握,化无趣为
有趣,同时也起
【讲解】目前港澳与内地的合作已不再是“前店后厂”模式了,而是内地的制造业与香港发达的服务业合作,将粤港地区打造成了世界先进制造业和现代化服务业基地。
【板书】区域发展——经济繁荣持续发展
【七嘴八舌话收获】本次考察之旅,你获取了关于香港和澳门的哪些信息?到活跃课堂气氛的功效。
通过七嘴八
舌话收获,强调
本节课的重点内
容,意在让学生
重点掌握。
八、课堂反馈、练习
九、板书设计
十、教学反思
1
、学生生活的区域离港澳地区较远,绝大多数学生也没有去港澳地区旅游的经历。
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港澳地区的区域特征及经济发展,
在教学中贴近和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本节课的一大亮点即在课堂教学中将教学难点转化为打牌游戏,将原本枯燥无趣的知识点转化为一张张纸牌,并让学生在抽牌、识牌、PK的过程中巧妙地巩固了知识,同时也感受到地理课堂的趣味性。
2、在备课和课堂教学过程中,深入挖掘和充分利用课程资源,使用多种信息呈现方式,做到图文资料相互配合,使教学内容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拓展,活动形式多样,设置多层次和有梯度的问题,引领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教学中,注意知识间的前后衔接和有机联系,做到温故而知新,帮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教材的知识体系和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同时努力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
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