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煤机毕业设计说明书
机械毕业设计352×132630-WD采煤机可调行走箱设计
![机械毕业设计352×132630-WD采煤机可调行走箱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0de06d69783e0912a2162ad3.png)
目录1 绪论 (1)1.1前言 (1)1.2 采煤机概述 (1)1.2.1采煤机发展史 (1)1.2.2 机械化采煤的主要方法 (2)1.2.3 国内外现状 (3)1.2.4 国内电牵引采煤机的应用前景 (4)1.3采煤机简述 (4)1.3.1采煤机的分类和组成 (4)1.3.2 滚筒采煤机的特点 (6)1.3.3 滚筒采煤机的工作原理 (6)2 选题背景 (7)2.1 采煤机行走部的发展 (7)2.2 现代采煤机行走机构简介 (8)2.3 目前采煤机行走机构出现的一些问题 (9)2.4 采煤机设计的目的意义 (10)2.5 完成课题的条件和可行性分析 (10)3 2*132/630-WD型采煤机 (11)3.1 组成 (11)3.2 工作原理 (11)3.3 主要技术参数 (11)3.3.1 适应的煤层采高范围 (12)3.3.2 总体要求 (12)3.4 该型号采煤机主要特点 (12)3.5 使用环境条件 (13)4 采煤机行走箱设计 (13)4.1 基本参数计算 (13)4.1.1 电动机的选择 (13)4.1.2 传动效率计算 (13)4.1.3 传动比及配齿情况 (13)4.1.4 牵引部各轴转速、功率及扭矩 (14)4.2 行走箱传动齿轮啮合参数及校核计算 (15)4.3 行走轮校核计算 (27)4.3.1 摆线齿介绍 (27)4.3.2 轮齿受力分析 (27)4.3.3 行走轮和销齿接触应力分析计算 (28)4.3.4 有限元分析计算行走轮和销齿接触应力 (30)4.4 行走轮弯曲强度分析计算 (36)4.4.1 齿根弯曲强度有限元分析计算 (36)4.5 行走箱内轴的设计 (41)4.5.1 花键轴的设计与校核 (41)4.5.2 心轴的设计与校核 (43)4.6 行走箱各轴承的设计校核计算 (47)4.6.1 滚动轴承设计校核概述 (47)4.6.2 花键轴上轴承校核 (49)4.6.3 心轴轴承校核 (50)4.7 提高采煤机轴承使用寿命的措施 (52)4.8 螺栓的校核计算 (55)4.9 导向滑靴的受力分析 (56)4.10 大功率采煤机导向滑靴的加工 (60)4.11 可调行走箱的概述 (61)5 采煤机的维护 (63)总结 (65)参考文献 (66)翻译部分··············································································错误!未定义书签。
采掘机械课程设计说明书
![采掘机械课程设计说明书](https://img.taocdn.com/s3/m/6ad40139a32d7375a5178000.png)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综合机械化采煤得到广泛的应用,它应具有产量大、效率高、成本低,而且能减轻笨重的体力劳动、改善作业环境等优点,成为了煤炭工业技术的重要发展方向。
经过多年发展,我国综采技术日趋成熟,生产水平、工艺水平均已进入世界先进行列。
综合机械化采煤设备选择的是否合适,决定着设备能否正常运行、能否达到优越的技术经济效果以及能否获得良好的安全生产环境。
为了更好地检验所学的专业知识,进一步提升自身根据已有数据进行设备选择设计的能力,在赵老师的正确指导下,我们进行了本次的设计,设计中,我们就已有的数据进行了如下几个方面的设计:一、机械化采煤工作面成套设备的配套,采煤机的选型设计具体步骤及相关计算方法;二、支护设备的设计与选型。
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我们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能力,同时也为我们即将的毕业设计做了铺垫,更重要的是,这一系列的设计计算与选型过程无形中培养了我们严谨的工作作风和求实的工作态度,我们更好地步入工作岗位奠定了坚实而有力地基础。
在为期三个星期的设计中,我们积极查阅相关手册资料,并及时地与指导老师赵老师联系,确保了第一时间纠正偏差,为整个设计的圆满完成做了贡献。
由于时间紧促,设计中难免还存在部分不足,肯请赵老师仔细批阅,重点指导,给予批评与指正。
目录前言 (i)第一章采掘机械课程设计及相关要求 (1)一、题目:牛头刨床设计 (1)二、工作原理 (1)三、设计要求 (1)四、设计数据 (1)四、设计内容及工作量...........................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二章连杆机构方案设计........................... 错误!未定义书签。
方案一......................................... 错误!未定义书签。
方案二.......................................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三章机构运动尺寸计算........................... 错误!未定义书签。
机械毕业设计405采煤机液压支架立柱仿真设计说明书
![机械毕业设计405采煤机液压支架立柱仿真设计说明书](https://img.taocdn.com/s3/m/77f0d91fa2161479171128de.png)
第1章前言液压支架以液压为动力实现升降、前移等运动,既能支撑又能维护顶板的支护设备,为采煤工作面综合机械化的主要设备。
和刮板输送机、转载机及胶带输送机等形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实现了包括采、支、运等主要工序的综合机械化采煤工艺。
液压支架能可靠而有效地支撑和控制工作面顶板,隔离采空区,防止矸石窜入工作面,保证作业空间,并且能够随着工作面的推进而机械化移动,不断地将采煤机和输送机推向煤壁,从而满足了工作面高产、高效和安全生产的要求。
1.1立柱设计的意义我国是世界主要产煤国家,煤矿总数超过全世界其他所有国家煤矿的总和。
综采技术经过30多年发展,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高产高效矿井建设已初见成效。
发展综采技术是建设高产高效矿井的重要任务,加大技术改造力度,优化工作面配套、提高设备可靠性、提高开机率是高产高效矿井建设的发展趋势。
我国自70年代初开始大规模引进国外综采设备,发展综合机械化采煤。
与此同时,煤炭科学研究院及相关厂矿共同开始了对液压支架的科研和技术攻关,至80年代末,已先后研制成功薄煤层、中厚煤层、厚煤层和特厚煤层综采成套设备和技术,基本上取代了进口,促进了煤炭工业的快速发展。
到1997年全国国有重点煤矿综合机械化程度已达到48.38%,相继建成一批高产高效的矿井。
国产综采设备的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一些技术指标接近或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我国综采设备已开始打入国际市场,先后出口到美国、印度、土耳其、俄罗斯等国家。
液压支架是综采工作面的重要设备之一,其投资约占综采工作面成套设备总投资的70%左右,其作用不仅是支护顶板、维护安全作业空间,而且要推移工作面输送机和采煤机。
因此,液压支架的性能和可靠性是决定综采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
液压支架与滚筒采煤机(或刨煤机)、刮板输送机、转载机及胶带输送机等形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实现了包括采、支、运等主要工序的综合机械化采煤工艺。
液压支架能可靠而有效地支撑和控制工作面顶板,隔离采空区,防止矸石窜入工作面,保证作业空间,并且能够随着工作面的推进而机械化移动,不断地将采煤机和输送机推向煤壁,从而满足了工作面高产、高效和安全生产的要求。
BM1100型薄煤层采煤机设计说明
![BM1100型薄煤层采煤机设计说明](https://img.taocdn.com/s3/m/8e0a0488b8f67c1cfbd6b844.png)
BM1100型薄煤层采煤机设计目录1 概述 (1)1.1引言 (1)1.2我煤机30多年的发展进程 (1)1.2.120世纪70年代是我国综合机械化采煤起步阶段 (1)1.2.220世纪80年代是我煤机发展的兴旺时期 (2)1.2.3薄煤层采煤机的发展状况 (2)2 总体方案的确定 (4)2.1主要技术参数 (4)2.3传动方案的确定 (4)2.3.1传动比的确定 (4)2.3.2传动比的分配 (5)3 传动系统的设计 (6)3.1齿轮设计及强度效核 (6)3.1.1第一级直齿圆柱齿轮的设计和强度校核 (6)3.1.2第二级直齿圆锥齿轮的设计和强度校核 (13)3.1.3第三级直齿圆柱小齿轮和惰轮的设计和强度校核.. 203.1.4第三级直齿圆柱大齿轮的设计和强度校核 (27)3.1.5第四级直齿圆柱小齿轮和惰轮1的设计和强度校核 333.1.6第四级直齿圆柱惰轮2的设计和强度校核 (39)3.1.7第四级直齿圆柱大齿轮的设计和强度校核 (41)3.2轴及其组件的设计及效核 (43)3.2.1第Ⅰ轴的设计及强度校核及其组件的选择及校核.. 433.2.2第Ⅱ轴的设计及强度校核及其组件的选择及校核.. 493.2.3第Ⅲ轴的设计及其组件的选择 (58)3.2.4第Ⅳ轴的设计及其组件的选择 (62)3.2.5第Ⅴ轴的设计及其组件的选择 (64)3.2.6第Ⅵ轴的设计及其组件的选择 (65)3.2.7第Ⅶ轴的设计及其组件的选择 (67)3.2.8第Ⅸ轴的设计及其组件的选择 (69)4 采煤机的使用和维护 (72)4.1润滑及注油 (72)4.2地面检查与试运转 (72)4.2.1试运转前的检查: (72)4.2.2试运转时检查: (72)4.3下井及井下组装 (73)4.4采煤机的井下操作 (73)4.4.1操作前的检查: (73)4.4.2试运转中注意事项: (73)4.5机器的维护与检修 (74)5 总结 (76)参考文献 (77)英文原文 (78)中文译文 (85)致 (90)1概述1.1引言采煤机械的装备水平是煤矿技术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
采煤毕业设计说明书
![采煤毕业设计说明书](https://img.taocdn.com/s3/m/e80958f1312b3169a551a488.png)
采煤毕业设计说明书摘要本采区设计一水平在-150m,在一水平上根据矿井实际地质条件,将一水平分成八个采区,由北向南依次命名为:北二上、北二下、北一上、北一下、南一上、南一下、南二上、南二下。
其中南一上为达产采区,采区生产能力为1.5Mt/a,服务年限为5.3a。
本设计采区的采煤方法为走向长壁采煤法,采用综合机械化采煤,全矿采用中央分列式通风。
采用“四·六”工作制,矿井的年工作日为330d,工作面长为150m。
采空区处理方法为全部垮落法。
关键词:走向长壁采煤法;分组集中大巷;立井开拓II目录1采区基本条件 (1)1.1采区煤层条件 (1)1.1.1采取开采范围、四邻开采状况、采区储量计算,可采储量计算 (1)1.1.2.煤层赋存条件、围岩基本性质与条件 (1)1.1.3采区主要主要地质构造基本特征、地质构造对采区巷道布置和回采影响状况 (2)1.1.4采区内煤层,煤质状况、采区内瓦斯赋存特征和涌出预测、采区内预计涌水量和排水方法 (2)1.2采区生产状况 (3)1.2.1采区拟采取回采工艺、采区生产能力与服务年限确定与计算、区段数目划分,区段长度要求 (3)1.2.2采区内回采工作面和掘进工作面配备 (3)2采区巷道布置设计 (4)2.1采区上(下)山布置 (4)2.1.1结合采区提出采区上(下)山布置方案 (4)2.1.2进行对比分析、确定合适的上(下)山布置方式 (5)2.1.3确定采区上下山所处层位、数目、断面形状和支护规格 (5)2.2采区车场形式选择设计 (7)2.2.1根据采区上山布置层位、合理选择采区上、中、下部车场基本形式. 7 2.2.2选择其中一个车场进行轨道线路和施工设计计算 (9)2.3采区回采平巷布置 (9)III2.3.1确定回采平巷布置方式、巷道掘进、支护要求 (9)2.3.2巷道断面尺寸设计方法、支护方式、支护参数选择设计 (9)2.4采区主要硐室布置 (9)2.4.1分别说明采区各主要硐室位置、基本形状、断面参数、支护方法及主要设备与能力等参数确定 (9)2.5 采区主要生产系统 (10)2.5.1采区主要生产系统路线、主要设备选型计算和能力确定、主要设施施工要求 (10)2.5.2采区通风系统要求计算确定工作地点所需风量、计算采区所需风量,进行采区通风阻力计算 (11)2.5.3下山开采要进行采区水仓设计计算、泵房及排水能力选择确定 (12)2.5.4进行采区工作面接替顺序安排表和进行巷道工程排队 (12)3采煤工作面回采工艺设计 (14)3.1工作面基本条件 (14)3.1.1工作面有关参数、工作面煤层条件,开采范围内地质构造分布对开采影响,工作面顶底板分类状况 (14)3.2工作面回采工艺方式 (14)3.2.1工作面回采工艺方式选择,工作面主要开采设备选型 (14)3.2.2工作面的支护方式选择,单体支护时要进行单体支柱支护规格确定、选择支柱规格 (14)3.2.3综采工作面选择支架型,验算支护强度,对所选液压支架进行评价 15 3.2.4工作面回采设备、选择配套的采煤机、运输机和转载机及其他设备 15 4工作面生产组织设计 (16)4.1工作面生产组织 (16)4.1.1掘进工作面巷道断面,掘进机设备配备,掘进工作面工艺组织方式,掘进工作面生产管理和质量管理 (16)4.2采煤工作面质量管理 (16)4.2.1工作面支护质量,设备管理和煤质管理的有关规定 (16)4.2.2工作面安全管理的有关规定 (16)4.3采煤工作面生产组织管理 (17)4.3.1确定采煤工作面作业方式、劳动组织设计、工作面循环方式和编制采IV煤工作面作业循环图表 (17)4.3.2计算工作面主要生产技术经济指标 (17)5工作面灾害事故防治及避灾路线 (24)5.1结合工作面自然灾害状况,制定相应的灾害防治措施和灾害自救、互救措施和灾害发生时的避灾路线 (24)6采区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25)7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 (26)7.1安全监控系统 (26)7.1.1安全监控系统的选择 (26)7.1.2设计内容 (26)7.1.3回采工作面传感器选型及配置 (26)7.1.4其他地点传感器选型及配置 (27)7.2人员定位 (27)7.3通风联络 (27)7.4紧急避险 (28)7.5压风自救 (29)7.6施水自救 (29)结论 (31)参考文献 (32)致谢 (33)V1采区基本条件1.1采区煤层条件1.1.1采区开采范围、四邻开采状况、采区储量计算,可采储量开采范围:南一上采区(借鉴采区划分示意图)四邻开采状况:上部是露头,下部-150标高,北F29逆断层,南F84逆断层采区储量计算:地质储量为9.67Mt,工业储量为9.38Mt,可采储量为7.16Mt。
黑龙江科技大学采矿工程专业毕业设计说明书模板
![黑龙江科技大学采矿工程专业毕业设计说明书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001cf380bceb19e8b8f6bad4.png)
黑龙江科技学院毕业设计任务书学生姓名:任务下达日期:2011 年 12 月 20日设计开题日期: 2011 年 12 月 21日设计开始日期: 2012 年 2 月 28 日中期检查日期: 2012 年 4 月 25 日设计完成日期: 2012 年 6 月 7 日一、设计题目:二、设计的主要内容:三、设计目标:指导教师:院(系)主管领导:年月日摘要本设计为鸡西矿业集团城山煤矿1.2Mt/a新井设计。
城山煤矿井田地质构造复杂,煤层倾角8o~45o。
煤种以焦煤为主。
井田内共有10层可采煤层,煤层总厚18m,井田面积12km2.可采储量72Mt,矿井设计服务年限60a。
城山煤矿采用双立井、多水平、集中大巷、上山式开拓方式。
主井采用16t 箕斗提升。
副井采用12t罐笼提升。
主运输采用架线电机车牵引3t底卸式矿车。
一水平设6个采区,设计采区布置三条煤层上山,生产能力0.6Mt/a。
设计工作面采用走向长壁后退式综合机械化采煤工艺,“四-六”工作制。
城山煤矿属高瓦斯矿井,采用两翼对角抽出式通风。
关键词:立井开拓;上山;综合机械化采煤工艺注:中英文摘要为范文,依此写出个人摘要(此行删除)AbstractThe mine design is a new mine of Chenshan Coal Mine Jixi Coal Group that mine production capacity is 1.2Mt / a. Geological structure of Chenshan Coal Mine is complicated, dip angel of coal seam from 8 to 45. The coal is main coke. There are ten commercial beds in the mine field, total thickness of coal seam are 18m, mine field area are 12km2.The Recoverable reserves are 72Mt, the mine expected service life is 60a.Chenshan Coal Mine adopt double vertical draft, multi level,gathering main roadway and rise development. Main shaft uses 16t skip hoisting, auxiliary shaft uses 16t cage hoisting. Main haulage adopting trolley locomotive draws 3tBottom-dump. The first main level have six mining districts, design district layouts six coal rises. The mining district production capacity is 0.6Mt/a. Design face adopts strike longwall retreating full-mechanized coal mining technology,”six-four” character of service.Chenshan Coal Mine belongs to high Gassy mine and adopts two sides diagonal and exhaust ventilation.Keywords: vertical shaft development; rise;full-mechanized coal mining technology目录摘要 (III)Abstract ..................................................................................................................... I V 目录 (V)第1章井田概况及地质特征 (1)1.1 井田概况 (1)1.1.1 井田位置及范围 (1)1.1.2 交通位置 (1)1.1.3 地形地势 (1)1.1.4 气候 (1)1.1.5 河流 (1)1.1.6 工农业概况 (1)1.2 地质特征 (1)1.2.1 矿区范围内的地层情况 (1)1.2.2 井田范围内和附近的主要地质构造 (4)1.2.3 煤层赋存状况及可采煤层特征 (4)1.2.4 岩石性质、厚度特征 (5)1.2.5 井田内水文地质情况 (5)1.2.6 沼气、煤尘及煤的自燃性 (5)1.2.7 煤质、牌号及用途 (5)1.3 勘探程度及可靠性 (5)第2章井田境界、储量、服务年限 (6)2.1 井田境界 (6)2.1.1 井田周边状况 (6)2.1.2 井田境界确定的依据 (6)2.1.3 井田未来发展情况 (6)2.2 井田储量 (6)2.2.1 井田储量的计算 (6)2.2.2 保安煤柱 (6)2.2.3 储量计算方法 (6)2.2.4 储量计算的评价 (7)2.3 矿井工作制度、生产能力和服务年限 (8)2.3.1 矿井工作制度 (8)2.3.2 矿井生产能力的确定 (8)2.3.3 服务年限 (8)第3章井田开拓 (10)3.1 概述 (10)3.1.1 井田内外及附近生产矿井开拓方式概述 (10)3.1.2 影响本设计矿井开拓方式的因素及具体情况 (10)3.2 矿井开拓方案的选择 (10)3.2.1 井硐形式和井口位置 (10)3.2.2 开采水平数目和标高 (10)3.2.3 开拓巷道的布置 (11)3.2.4 矿井开拓方案确定 (11)3.3 选定开拓方案的系统描述 (12)3.3.1 井筒形式和数目 (12)3.3.2 井筒位置及坐标 (12)3.3.3 水平数目及标高 (12)3.3.4 石门、大巷(运输大巷、回风大巷)数目及布置 (12)3.3.5 井底车场形式的选择 (12)3.3.6 煤层群的联系 (13)3.3.7 采区划分 (13)3.4 井筒布置和施工 (14)3.4.1 井筒穿过的岩层性质及井筒支护 (14)3.4.2 井筒布置及装备 (14)3.4.3 井筒延深的初步意见 (15)3.5 井底车场及硐室 (15)3.5.1 井底车场形式的确定及论证 (15)3.5.2 井底车场主要硐室 (15)3.6 开采顺序 (15)3.6.1 沿井田走向的开采顺序 (15)3.6.2 沿井田倾斜方向的开采顺序 (15)3.6.3 采区接续计划 (15)第4章采区(盘区、带区)巷道布置 (17)4.1 采区(盘区、带区)概述 (17)4.2 采区(盘区、带区)巷道布置 (17)4.2.1 区段(分带)划分 (17)4.2.2 采区(盘区)上山布置或带区巷道布置 (17)4.2.3 采区(盘区、带区)车场形式选择 (17)4.2.4 采区(盘区、带区)煤仓形式、容量及支护 (18)4.2.5 采区(盘区、带区)硐室简介 (18)4.2.6 采区(盘区、带区)工作面接续 (18)4.3 采区(盘区、带区)准备 (18)4.3.1 采区(盘区、带区)巷道的准备顺序 (18)4.3.2 采区(盘区、带区)主要巷道的断面图及支护方式 (18)第5章采煤工艺 (19)5.1 采煤方法的选择 (19)5.2 采煤工艺 (19)5.2.1 机械设备选择 (19)5.2.2 回采工艺过程 (19)5.2.3 循环作业方式和劳动组织形式 (19)第6章井下运输和矿井提升 (22)6.1 矿井井下运输 (22)6.1.1 运输方式和运输系统的确定 (22)6.1.2 矿车的选型及数量 (22)6.1.3 采区(盘区、带区)运输设备的选择 (22)6.2 矿井提升系统 (22)6.2.1 矿井主要提升设备的选择及计算 (22)7 矿井通风系统与安全 (23)7.1 矿井通风系统的确定 (23)7.1.1 矿井通风原始条件 (23)7.1.2 矿井通风系统类型 (23)7.1.3 选择矿井通风系统的依据 (23)7.2 风量计算与风量分配 (23)7.2.1 风量计算与风速验算 (23)7.2.2 风量分配 (23)7.2.3 风量的调节方法 (23)7.3 矿井通风阻力计算 (23)7.3.1 矿井通风最容易时期通风网络图及最小通风阻力计算 (23)7.3.2 矿井通风最困难时期通风网络图及最大通风阻力计算 (23)7.3.3 矿井等积孔计算 (24)7.4 通风设备选择 (24)7.4.1 主要通风机选择计算 (24)7.4.2 电动机的选择 (24)7.4.3 反风方式 (24)7.5 矿井安全技术措施 (24)7.5.1 顶板安全技术措施 (24)7.5.2 瓦斯防治措施 (25)7.5.3 粉尘防治措施 (25)7.5.4 防灭火措施 (25)7.5.5 防治水措施 (25)第8章矿井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 (26)致谢 (28)参考文献 (29)附录 (31)第1章井田概况及地质特征1.1 井田概况1.1.1 井田位置及范围1.1.2 交通位置附图:交通位置图1.1.3 地形地势1.1.4 气候1.1.5 河流1.1.6 工农业概况以上内容有的从地质报告中摘录,有的从现场搜集,用文字说明。
煤矿开采毕业设计说明书
![煤矿开采毕业设计说明书](https://img.taocdn.com/s3/m/d96eeaac336c1eb91b375d0e.png)
摘要本设计是敖家沟煤矿改扩建工程设计(90万吨)。敖家沟西梁煤矿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东胜煤田四道柳找煤区2~4勘探线之间,行政区划属于准格尔旗乌兰哈达乡。井田在准格尔矿区的位置。被认为是目前中国现存最完整、最稳定的构造单元,为鄂尔多斯黄土高原的一部分,黄土覆盖广泛,厚度大,部分为风积砂覆盖,由于受水流风蚀等影响,区内沟谷纵横交错,地形切割强烈、沟深壁陡,沟边因洪水冲蚀常有小面积黄土崩塌现象,具典型的高原侵蚀性丘陵地貌特征。结合石岩沟煤矿的具体条件,对敖家沟煤矿的地质条件、赋存条件和其他各方面因素分析,通过经济比较确定了本矿采用斜井开拓方式。单水平布置,布置了运输大巷、材料大巷、回风大巷。由于煤层平均倾角比较小,经过分析比较确定了倾斜长壁采煤法。此方法巷道布置简单,效率高,出煤快,比较合理。矿井通风确定了对角式通风方式,风井采用抽出式通风,满足了该矿井的通风要求。主井采用特俗胶带输送机提升,可以满足煤炭的提升要求。最后确定了排水、供电以及其他的部分的设计内容。此设计符合相关的法律法规,达到国家要求安全生产的各项标准。本矿总体构造形态为一向南西倾斜的宽缓的背斜构造,背斜的轴部横穿矿区中部。煤层倾角仅1—3度,为近水平煤层,根据地质资料知,5—1上5—1.6—1。6—2四层煤可采,本区以5—1号煤层进行设计开采,走向长壁采煤方法。采用斜井开拓,采用皮带输送机运送。矿井设计生产能力90万t/a,服务年限为41年。目录第一章井田概况及安全条件 (2)第一节井田概况 (2)第二节地质特征 (6)第二章井田境界及可采储量 (23)第一节井田境界 (23)第二节储量计算 (24)第三章矿井设计生产能力及服务年限 (25)第一节矿井工作制度 (25)第二节矿井生产能力及服务年限 (25)第四章井田开拓方法 (26)第一节井田开拓方法的确定 (26)第二节采区划分及开采顺序 (26)第五章矿井基本巷道 (27)第一节井筒 (27)第二节井筒布置及装备 (27)第六章采煤方法 (28)第一节采煤方法的选择 (28)第二节采区布置 (30)第三节劳动组织 (31)第四节回采工艺 (36)第七章井下运输与提升 (38)第一节井下运输系统和运输方式 (38)第二节运输设备选型 (42)第三节提升 (42)第八章通风与安全 (42)第一节概况 (42)第二节矿井通风 (43)第三节通风设备 (49)第九章灾害预防及环境保护 (51)第一节灾害预防及安全措施 (52)第二节环境保护 (55)结论 (57)第一章井田概况及安全条件第一节井田概况一、交通位置敖家沟西梁煤矿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东胜煤田四道柳找煤区2~4勘探线之间,行政区划属于准格尔旗乌兰哈达乡。在其地理坐标为:东经:110°16′00″~110°21′51″;北纬: 39°38′12″~ 39°41′27″。内蒙古自治区国土资源厅于2006年2月12日以“内国土资采划字[2006]0046号”文为准格尔旗神山煤炭有限责任公司进行了“划定矿区范围批复”,矿山名称为准格尔旗神山煤炭有限责任公司敖家沟西梁煤矿(其范围含原敖家沟煤矿与原熬家沟详查区),并扩大了井田范围,面积10.7480km2,开采标高1304~1284m。矿区北距主要交通干线109国道约20km,有砂石公路相连,西距东胜区约15km;西距213省道向北约26km至东胜市。东胜区是鄂尔多斯市重要的交通枢纽,东西向有109国道,南北向有210国道,并有包府公路及包神铁路通过,交通干线四通八达,交通便利。(见交通位置图1-1-1)。图1-1-1二、地形、地势及河流矿区位于鄂尔多斯高原北部,矿区地势总体呈西高东低,最高点位于矿区西部,海拔标高1433.7m,最低点位于矿区东部,海拔标高1307.1m,相对高差126.6m,一般标高在1400~1350m之间,一般高差50m左右。受新生界地质营力影响,矿区内地形切割剧烈,树枝状沟谷纵横发育,基岩在沟谷两侧出露,覆土贫瘠,植被稀少,生态环境极为脆弱;属于典型的高原侵蚀性丘陵地貌。矿区域属勃牛川流域,其北为乌兰哈达沟,东为其乌家沟,均属季节性流水,只在雨季有短暂的洪流,由西向东汇入勃牛川后向南流经陕西省境内的窟野河,最终注入黄河。三、气象与地震本区属干燥半沙漠高原大陆性气候,其特点是春季干旱多风,季炎热,夜间温凉,日温差大。秋季多雨,冬季严寒。最高气温38.3℃,最低气温-30.9℃;年降水量277.7~544.1mm,平均401.6mm,多集中在7~9月三个月,年蒸发量1749.7~2436.2mm,平均2108.2mm。区内多风,主要集中在4~5月及10~11月,平均风速2.3m/s,最大风速20m/s,在春季极易形成沙尘暴。无霜期平均165天,霜冻、冰冻期平均195天,每年11月至次年3~4月为结冰期,最大冻土深度1.50m。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准格尔旗地震动峰值加速度(g)为0.05,对照烈度6度,为弱震区的预测范围,历史上亦无破坏性地震记载。四、资源整合前各矿现状1、原敖家沟煤矿始建于1992年7月,1993年6月初投产,由煤矿自行组织设计并施工。设计年生产能力6万吨,主采5-1煤层。井下采用煤电钻打眼,人工放炮,小型装载机、农用车、三、四轮车送到地面储煤场后,由大型装载机装车外运。坡度角1~2°,矿区北部基本采空。煤矿累计生产原煤约57万吨;消耗煤炭资源储量116万吨,回采率49.1%。矿井行间距小为机械抽出试通风,风流由主井进入,清洗工作面后由副井口的立眼井由风机排出地面。煤矿在开采过程中未发现瓦斯、涌水、冒顶及底鼓现象,煤矿生产时最大排水量2m3/d,水文地质及其它开采技术条件简单。顶外,实际采掘高度为3.00m左右,采掘煤层底板标高1316~1318m。主副井口一对,均位于井田北部,主井口标高1314.07m,副井口标高1312.79m。机械通风,风流由主井进入,清洗工作面后由井田南部的风井口的立眼井由风机排出地面。煤矿累计生产原煤约94万吨;消耗煤炭资源储量200万吨,回采率47.0%。井下采用煤电钻打眼,人工放炮,小型装载机、农用车、三、四轮车送到地面储煤场后,由大型装载机装车外运。主采5-1煤层约0.1598km2已全部采空。煤矿在开采过程中未发现瓦斯、涌水、冒顶及底鼓现象,煤矿生产时最大排水量25m3/d,水文地质及其它开采技术条件简单。3、核实区北邻准格尔旗公沟煤炭有限责任公司煤矿,南邻旅游公司西梁煤矿,西邻准格尔旗西召中兴煤矿,东邻内蒙古满世煤炭运销有限责任公司四道柳忽鸡图村煤矿。相邻煤矿没有矿权纠纷及越界采掘现象,基本情况见表1-1-1。表1-1-1 相邻煤矿基本情况一览表五、电源、水源情况(一)电源情况本矿位于内蒙古准格尔旗乌兰哈达乡附近。鄂尔多斯电业局规划在矿井工业场地西方向约12km处建黄天棉图35kV变电站一座;在矿井工业场地东方向约6km处建四道柳35kV变电站一座。从这两座变电站各引一回35kV电源,作为本矿的两个电源。两回供电电源均不得T接。根据负荷计算经分析可知,本矿电源电压确定为35k V为宜。参照2006年版《煤矿安全规程》第441条“矿井应有两回电源线路”的规定,在矿井工业场地新建35kV变电站一座,设计确定双回35kV电源以架空方式一回引自黄天棉图35kV变电站35kV母线段,线路长度12km;一回引自四道柳35kV变电站35kV母线段,线路长度6km。35kV电源线路导线:LGJ—120。(二)水源情况本矿供水水源采用大口井形式在就近沟谷中截取第四系潜水,经消毒后作为矿井永久供水水源可满足要求,希加强水源勘探工作,并与有关部门取得取水协议,以便于开采使用。本矿井井下排水量较小,正常为10m3/d,最大为30m3/d,经地面净化处理后,可作为井下消防洒水用水,不足部分由生活供水系统供给。六、主要建筑材料供应情况本区煤炭资源丰富,经济落后,区内居民稀少且居住分散,多聚居在山谷低凹处。当地居民多从事农业生产,牧副业次之,自然条件差,经济尚不发达,劳动力资源丰富。矿井建设所用砂、石可就地解决,水泥及钢材有蒙西水泥厂、包头钢铁公司供货,木材需从外地调运。矿井建设用地为植被稀疏的半荒地,在当地属于荒地,只要得到政府部门对矿井建设的大力支持,土地征用是可以解决的。第二节地质特征一、地质构造及煤层(一)区域地层:东胜煤田地层划分属于华北地层区鄂尔多斯分区,具体位置处于高头窑小区、乌审旗小区和准格尔旗~临县小区的交界地带。四道柳找煤区处于准格尔旗~临县小区西缘(图1-2-1)。对于东胜煤田以至于整个鄂尔多斯盆地,无论是从盆地成因还是盆地现在保存状态图1-2-l 核实区地层区划位置示意图地和含煤地层的基底。除此以外,区域地层系统构成还包括侏罗系、白垩系下统、第三系上新统和第四系更新统、全新统(详见表1-2-1)。表1-2-1 东胜煤田区域地层简表系统组厚度(m)最小~最大岩性描述第四系全新统(Q4) 0~25 为湖泊相沉积层、冲洪积层和风积层。上更新统马兰组(Q3m)0~40浅黄色含砂黄土,含钙质结核,具柱状节理。不整合于一切地层之上。第三系上新统(N2) 0~100上部为红色、土黄色粘土及其胶结疏松的砂岩。下部为灰黄、棕红、绿黄色砂岩,砾岩、夹有砂岩透镜体。不整合于一切老地层之上。白垩系下白垩统志丹群东胜组(K1zh2)40~230浅灰、灰紫、灰黄、黄、紫红色泥岩、粉砂岩、细砂岩、砂粒岩。泥岩、砂常互层,夹薄层泥质灰层。交错层理教发育。顶部常见一层黄色中粗沙砾岩,含砾,呈厚层状。伊金霍洛组(K1zh1)30~80浅灰、灰绿、棕红、灰紫色泥岩,粉砂岩、砂质泥岩、细砂岩、中砂岩、粗沙岩、细砾岩、中夹薄层钙质细砂岩。斜层理发育,下部常见大型斜层理。与下伏地层呈不整合接触。侏罗系中统安定组(J2a)10~80浅灰、灰绿、黄紫褐色泥岩、砂质泥岩、中砂岩。含钙质结核。直罗组(J2z)1~278灰白、灰黄、灰绿、紫红色泥岩、砂质泥岩、细砂岩、中砂岩、粗砂岩。下部夹薄煤层或油页岩含1号煤组。与下伏地层呈平行不整合。中下统延安组(J1-2y)78~247灰—灰白色砂岩,深灰色、灰黑色砂质泥岩,泥岩和煤。含2、3、4、5、6、7号煤组。与下伏地层呈平行不整合接触。东胜煤田大地构造单元为华北地台鄂尔多斯台向斜的东胜隆起区中东部(Ⅲ级构造单元),四道柳找煤区处于东胜隆起区东部华北地台(见图2-3-2)经历了基底形成阶段和盖层稳定发展阶段之后,在晚三叠世末期开始进入地台活动阶段。在华北地台西部出现了大型的内陆拗陷盆地~鄂尔多斯盆地。其构造形式总体为一宽缓的大向斜(台向斜),核部偏西,中部、东部广大地区基本为水平岩层。从大地构造发展来看,燕山运动初期(早侏罗世)东胜隆起区处于相对的隆起状态,沉积间断,普遍缺失这一时期的富县组(J1f)沉积,形成延安组与下伏地层延长组之间的假整合接触关系。燕山运动早期(早侏罗世)中期(晚侏罗世)盆地稳定发展,沉积了延安组(J1y)、直罗组(J2z)和安定组(J2a)。至燕山期末(白垩纪)盆地整体开始抬升、萎缩,喜山期(白垩纪末)盆地最终消失,由接受沉积转而遭受剥蚀,形成了第三系上新统(N2)与下伏地层延安组(J1-2y)的不整合接触关系。东胜煤田的基本构造形态表现为一向南西倾斜的单斜构造,倾角一般1~5°。四道柳找煤区与东胜煤田总体构造形态一致,为一向西南倾斜的单斜构造,岩煤层倾角一般2~5°,无断裂和较大的褶曲构造,但发育有宽缓的波状起伏。构造复杂程度为简单类型。(二)矿区地层1、核实区地层核实区位于东胜煤田东缘,新生代地质营力的作用在这一带表现的较为强烈。含煤地层侏罗系中下统延安组上部被剥蚀,下部残存部分亦被枝状沟谷切割破坏。根据地表出露及钻孔揭露,井田地层主要有:三叠系上统延长组(T3y),侏罗系中下统延安组(J1-2y),第四系上更新统~全新统(Q3-4)。现由老至新分述如下:1)三叠系上统延长组(T3y):为核实区含煤地层的沉积基底,核实区内无出露,钻孔仅揭露该组地层上部,最大揭露厚度36.80m,据区域地层资料该组厚度大于300m,岩性为灰绿色中、粗粒砂岩,局部地段为含砾砂岩,夹灰绿色、深灰色薄层状砂质泥岩或粉砂岩,发育大型板状、槽状交错层理。2)侏罗系中下统延安组(J1-2y):为核实区主要含煤地层,在沟谷两侧大面积出露,按其岩性组合及沉积旋回特征,可划分为三个岩段。由于后期的剥蚀作用,第三岩段大部分被剥蚀,据钻孔统计为81.00~184.50 m,平均125.45m,延安组残存厚度,其岩性组合为一套浅灰~灰白色细、中粒砂岩、灰色~深灰色粉砂岩、砂质泥岩、泥岩及煤层,含少量钙质砂岩,与下伏延长组呈平行不整合接触。核实区内化石多为不完整植物茎叶化石,未见完整植物化石,难以准确确定属种。3)第四系(Q):第四系按成因可分为残、坡积砂土及黄土(Q3-4)、冲洪积砂砾石(Q4al+pl)、风积砂(Q4eol);厚度0~15.94m,平均9.91m,与下伏延安组呈不整合接触。2、核实区含煤地层核实区含煤地层为侏罗系中下统延安组(J1-2y),沉积基底为三叠系上统延长组(T3y)。延安组底界基本为一向南西倾斜的单斜构造,起伏不大。依据钻孔揭露,延安组地层在全区现存厚度106.24~150.46m,平均132.41m。延安组(J1-2y)二岩段因受后期剥蚀而厚度不全。现将延安组(J1-2y)一、二岩段划分依据、岩性组合特征及含煤性分述如下:1)一岩段(J1-2y1):从延安组底界至5煤组顶板砂岩底界止。下部岩性一般以灰白色中~细粒砂岩为主,具斜层理。上部岩性一般以灰色~深灰色粉砂岩、砂质泥岩为主,发育水平纹理。该岩段含煤5、6两个煤组,含可采煤层4层,即5-1上、5-1、6-1、6-2煤层。根据钻孔揭露厚度为49.44~82.08m,平均62.31m。与下伏三叠系上统延长组(T3y)地层呈平行不整合接触。2)二岩段(J1-2y2):从5煤组顶板砂岩底界至3煤组顶板砂岩底界。岩性组合以深灰色砂质泥岩、泥岩,灰色细砂岩、粉砂岩为主,具水平纹理及脉状层理。该岩段3煤组因受后期剥蚀,个别地段火烧,只含有4煤组,含可采煤层两层,编号为4-1、4-2煤层。地表有出露,该岩段钻孔揭露厚度为33.38~91.04m,平均63.10m。(三)构造核实区位于东胜煤田东北部,其构造形态与东胜煤田总体构造形态基本一致,总体构造形态为一向西南倾斜的单斜构造,岩煤层走向220°左右,倾角1~3°,未见大的褶皱与断层,仅沿走向和倾向有微弱的波状起伏。区内未见岩浆岩体。构造复杂程度确定为简单类型,即Ⅰ类型。(四)煤层四道柳找煤区含煤地层为侏罗系中下统延安组(J1-2y)及中统直罗组(J2z),其含煤岩系主要为陆缘碎屑岩组成的陆相沉积地层,沉积环境为冲洪积相、泥炭沼泽相和湖泊相为主的大型内陆盆地。核实区含煤地层为侏罗系中下统延安组(J1-2y),厚度106.24~150.46m,平均132.41m,含有4、5、6三个煤组。根据9个见煤钻孔(熬家沟详查区施工6个与四道柳找煤施工3个钻孔)资料统计,共含煤4~11层,平均7层,煤层总厚度5.56~10.25m,平均7.93m。含煤系数5.99%。煤层倾向西南,倾角一般1~3°。根据四道柳找煤报告及熬家沟煤矿煤炭详查报告的岩煤层对比结果,核实区煤组及主要煤层稳定程度为局部稳定~较稳定类型,主要赋存于延安组第一岩段,全区主要可采煤层5-1上、5-1、6-1及6-2煤层。据9个见煤钻孔资料统计,全区含可采煤层总厚度4.73~8.50m,平均6.65m,可采煤层含煤系数为5.02%。共见可采煤层6层,编号为4-1、4-2中、5-1上、5-1、6-1及6-2号煤层。其中4-1、4-2中号煤层均为零星可采的不稳定煤层;5-1上、6-2号煤层为大部可采的较稳定煤层;5-1、6-1号煤层为全区可采的稳定~较稳定煤层;5-1上、5-1、6-1及6-2号煤层也是本区的主要可采煤层。全区各煤层特征见表1-2-2。表1-2-2 敖家沟西梁煤矿可采煤层特征一览表4-1煤层:位于延安组二岩段中部,地表有出露,除A02号孔施工在露头外,A06号孔尖灭,其它钻孔均有见煤点分布,除区外S8号孔见可采点外,全区见煤点均不可采。厚度0~2.05m,平均0.74m。煤层结构简单,不含夹矸,顶底板岩性均为砂质泥岩。与4-2中煤层间距平均17.07m,属零星可采的较稳定~不稳定煤层。核实区内不可采。4-2中煤层:位于延安组二岩段下部,地表有出露,除A02号孔尖灭外,其它各钻孔均有见煤点分布,只有A05及A06号钻孔可采,其它见煤点均不可采。厚度0~1.68m,平均0.89m。煤层结构简单,不含夹矸,顶底板岩性为砂质泥岩及泥岩。与5-1上煤层间距平均为23.12m。属零星可采的较稳定煤层。核实区内不可采。5-1上煤层:位于延安组一岩段顶部,南部A05、A06号孔尖灭,其它钻孔均有见煤点分布。除A04号孔不可采外,该煤层在本区东北部均可采。厚度0~1.68m,平均0.89m;可采厚度0.80~1.68m,平均1.38m。该煤层无夹矸,厚度变化不大。直接顶板岩性为砂质泥岩,底板为泥岩、细砂岩。与5-1煤层间距平均为4.93m。属大部可采的较稳定煤层。表1-2-2 敖家沟西梁煤矿可采煤层特征一览表5-1煤层:位于延安组一岩段上部,为区内主要可采煤层。厚度1.50~3.25m,平均2.59m。该煤层无夹矸,煤层厚度大,层位稳定,全区可采。顶底板岩性均为泥岩、砂质泥岩。与6-1煤层间距平均为13.38m。属全区可采的稳定~较稳定煤层。表1-2-2 敖家沟西梁煤矿可采煤层特征一览表6-1煤层:位于延安组一岩段中部,全区可采,可采厚度0.83~1.70m,平均1.30m。该煤层无夹矸,虽煤层厚度小但稳定。该煤层向东部有增厚的趋势。顶板岩性为砂质泥岩、粉砂岩,底板岩性为泥岩。与6-2煤层间距平均为13.28m。属全区可采的稳定~较稳定煤层。二、井田水文地质条件一)核实区地形地貌、水文气象特征简述核实区地处鄂尔多斯高原东北部,总体地形四周低,中部较高。海拔标高1390~1420m,具剥蚀、侵蚀性高原丘陵地貌特征。敖家沟西梁煤矿位于东胜煤田东北部的四道柳找煤区的北西部是区域性单斜储水构造单元的组成部分。核实区地处鄂尔多斯高原东北部,总体地形北高南低,海拔标高1436.30m(北部)~1327.30m(东界),地形起伏较大,切割强烈,沟谷纵横,具侵蚀性高原丘陵地貌特征。区内地表水系较为发育,熬包圪旦~石家梁为详查区南北的天然地表分水岭,分水岭西部的熬包沟、娘娘庙沟向西南流出区外,汇入束会川;分水岭东部的公沟、忽吉尔图沟向东南流出区外,汇入四道柳川,束会川与四道柳川又向南注入勃牛川。区内所有沟谷均无常年地表迳流,只有在雨季大雨过后会形成短暂的洪水。核实区气候干燥,冬寒夏热,昼夜温差较大,多风少雨,沙尘暴时有发生。属于干旱区~半干旱的大陆性高原气候区。二)地下水的补给、迳流、排泄条件核实区地下水的补给、迳流、排泄条件受地形地貌、水文气象、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等综合因素控制,不同含水层各有异同。1、潜水:核实区潜水主要赋存于第四系冲洪积(Q4al+pl)砂砾石层中,潜水主要接受大气降水的垂直渗入补给,其次接受基岩承压水的迳流补给与缓慢的越流补给。由于本区降水量小,所以潜水的补给量也较小。潜水一般沿河流流向迳流。潜水的排泄方式有沿河流流向的迳流排泄,人工挖井开采排泄,蒸发排泄等。2、承压水:核实区承压水主要赋存于侏罗系中下统延安组(J1-2y)砂岩中,J1-2y地层在区内沟谷两侧广泛出露,因此,承压水在出露处直接受大气降水的垂直渗入补给。承压水一般沿地层走向即东南方向迳流。承压水仍以侧向迳流排泄为主,也有人工挖井开采排泄及向潜水含水层排泄。矿床最低侵蚀基准面标高1327.30m,矿井最低排泄面标高1269.47m。二)核实区水文地质条件1、含隔水层水文地质特征1)第四系(Q)松散层潜水含水层:岩性以灰黄色残坡积砂土(Q3-4)、冲洪积砂砾石(Q4al+pl)为主,据S8号钻孔揭露,厚度8.50m,一般小于5m,在全区分布广泛。残坡积砂土(Q3-4)主要分布在梁峁及山坡之上,地形不利于储存地下水,为透水不含水层。冲洪积砂砾石(Q4al+pl)分布在各大沟谷中,构成松散层潜水的主要含水层。据地质及水文地质填图调查资料:含水层厚度一般在3m之内,地下水位埋深1~1.5m,涌水量Q=0.0612L/s,原详查区比照据邻区准格尔召~新庙矿区资料:涌水量Q=0.033L/s,渗透系数k=0.0737m/d,地下水化学类型为HCO3~Ca型水。水质一般较好,含水层富水性弱,因大气降水量较小,补给条件较差,补给量也不大。潜水含水层与承压水含水层的水力联系较小,与地表短暂的洪水的水力联系密切。2)第三系上新统(N)半胶结岩层隔水层:岩性为暗红色、紫红色砂质泥岩和泥岩,呈半2胶结状态,含丰富层状分布的钙质结核,据钻孔揭露地层厚度4.00~19.30m,平均9.62m,在全区分布较广,主要分布在梁峁及山坡之上。该地层透水性能差,富水性极其微弱,可视为相对隔水层。由于被沟谷切割的支离破碎,连续性差,所以只能起局部隔水的作用。y)碎屑岩类承压水含水层:岩性为灰白色中粗粒砂岩、深3)侏罗系中下统延安组(J1-2灰色砂质泥岩与泥岩,夹粉砂岩、细粒砂岩及煤层。据7个钻孔揭露,地层厚度106.00~150.50m,平均132.28m,全区赋存,分布广泛,地表主要出露在沟谷两侧。含水层厚度28.28~47.60m,平均39.31m。厚度变化不大,南北部较厚,中部相对较薄。根据区外A06号钻孔抽水试验资料,地下水位标高1332.06m,涌水量Q=0.0513L/s,单位涌水量q=0.00386L/s·m,渗透系数k=0.00561m/d。根据邻区淖尔壕矿区资料:涌水量Q=0.209L/s,单位涌水量q=0.00398L/s·m,渗透系数k=0.0246m/d,水温10℃,溶解性总固体212mg/L,PH值7.4,地下水类型为Ca~HCO型水。因此含水层的富水性弱,导水性能差,由于3大气降水的补给量小,地下水迳流条件差,所以含水层的补给条件差。含水层与上覆潜水含水层的水力联系较小,而与大气降水有一定的水力联系。该含水层为详查区的直接充水含水层。)6煤组底部相对隔水层:岩性主要为深灰色砂质泥岩、泥4)侏罗系中下统延安组(J1-2y岩及粉砂岩,厚度2.90~10.50m,平均6.26m,隔水层的厚度较稳定,分布连续,隔水性能较好。)碎屑岩类承压水含水层:岩性主要为灰绿色中、细5)6煤组底~三叠系上统延长组(T3y粒砂岩,夹粗粒砂岩,地表没有出露,钻孔揭露含水层厚度22.80~34.16m,平均27.11m,未揭穿,厚度较为稳定。据邻区资料:涌水量Q=0.08L/s,单位涌水量q=0.0007L/s·m,渗透系数k=0.0238m/d,含水层的富水性弱,透水性能差。2、地表水、老窑水对矿床充水的影响核实区地表水系较发育,沟谷纵横。这些沟谷均无常年地表迳流,只有在雨季大雨过后会形成短暂而急促的洪水。地表洪水一般通过井口,风口等通道直接向未来矿井充水,因此,必须做好井口、风口等人工通道的防洪堵水工作,以防地表水对矿井的充水。区内目前没有老窑及生产小窑,但近年来,随着东胜煤田的大规模开发建设,核实区周围的生产矿井在未来几年中会逐年增加,采空区的面积与积水量也在不断增大。因此,未来煤矿开采,在边界附近要密切注视周围矿井的采掘情况,以防勾通邻近采空区,防止涌水事故的发生。。
机械毕业设计1324双滚筒采煤机牵引部设计
![机械毕业设计1324双滚筒采煤机牵引部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e3fc6043852458fb770b5633.png)
双滚筒采煤机牵引部设计摘要MG300/690-WD型采煤机是一种多电机驱动,横向布置的交流电牵引采煤机。
该机功率大,多电机横向布置,整机结构紧凑,采用交流变频调速系统,变频调速采用机载式。
截割电机、牵引电机等主要元部件均可从采空区抽出,容易更换,方便维修。
牵引电机输出的转矩经二级圆柱齿轮和二级行星齿轮减速器减速后,由行星架输出,通过驱动轮与行走轮相啮合,再由行走轮与工作面刮板输送机上的齿轮啮合使采煤机来回行走,同时制动轴输出轴通过键与制动器相连,实现电牵引部的制动。
左右牵引部,中间电控箱的联结螺栓,定位销,摇臂与左右电牵引部铰接销轴四组,这些装置将采煤机各大部件联接成一个整体,起到紧固及连接的作用。
牵引箱与行走部独立箱体设计,配套适应性强。
MG300/690-WD型采煤机,操作方便,可靠性高,事故率低,开机效率高,可满足高产高效工作面的需要。
关键词:采煤机;牵引部;行走部;行星齿轮Double drum shearer haulage unit designABSTRACTThe MG300/900-WD coal mining machine is more than one kind of motor-driven, crosswise arrangement alternating current hauling coal mining machine. This machine power is big, the multi-electrical machinery crosswise arrangement, the complete machine structure is compact, uses the exchange frequency conversion velocity modulation system, the frequency conversion velocity modulation uses aircraft-borne-like. Cuts the electrical machinery, the pulling motor and so on main part to be possible to extract from the worked-out section, easy to replace, facilitates the service.The pulling motor outputs torque decelerates after the second-level cylindrical gears and the second-level planet gear reduction gear, by the planet carrier outputs, with walks lining on the feet and palms of Buddha meshing through the driving gear, by walks again round and on working surface scraper conveyer’s rack rail meshing causes the coal mining machine back and forth to walk, simultaneously the brake spindle output shaft is connected through the key and the brake, realizes the electricity hauling department brake.About the hauling department, the middle electrically controlled box’s joint stud, the positioning pin, the rocking shaft sells the axis four groups with about electricity hauling department hinge, these installments join coal mining machine various major assemblies a whole, plays the fastening and the connection role. Traction box and walking ministry independent cabinet design, supporting strong compatibilityThe MG300/900-WD coal mining machine, the ease of operation, the reliability is high, the accident rate is low, the starting efficiency is high, may satisfy the high production highly effective working surface the need.Key word: The coal mining machine; The hauling department; Walks; Planet gear第一章绪论1.1引言随着科技的发展,技术的创新,煤炭生产进入高产、高效、安全和可靠的现代化发展阶段。
电动采煤机行走部设计说明书
![电动采煤机行走部设计说明书](https://img.taocdn.com/s3/m/3b3b23d084254b35eefd3433.png)
目录前言 11 采煤机行走部 31.1 采煤机行走部设计总体方案 31.1.1 采煤机主要参数 31.1.2 采煤机行走机构与驱动方式的总体设计方案 3 2行走部传动总设计 62.1 行走部电动机的选择 62.2 行走部传动比分配 63 行走部零件的初步设计及强度校核83.1行走部传动齿轮初步设计及强度校核83.1.1行走部齿轮Z1,Z2初步设计及强度校核83.1.2 行走部齿轮Z3,Z4的初步设计及强度校核153.1.3 行走部二级行星齿轮Z5,Z6,Z7的初步设计及强度校核233.2 行走部轴的校核及轴承寿命计算303.2.1 行走部Ⅰ轴的初步设计、校核及轴承寿命计算303.2.2 行走部II轴的初步设计及校核及轴承寿命计算363. 2. 3 二级行星轮轴初步设计及强度校核及轴承寿命计算 (40)3. 2. 4 二级行星架支承轴承计算43结论45致谢46参考文献47附录A48附录B52前言我国和世界其他主要采煤国家一样,20世纪50年代采煤机械化尚处于开发和探索阶段。
1950年,吉林蛟河煤矿首先引进使用前苏联KM -1型截煤机,实际上这是一种深截盘(截深1.6—2.0m)的煤层掏槽机械。
1951年,黑龙江双鸭山煤矿首先引进使用了前苏联顿巴斯-1型采煤机(康拜因),这是一种深截框式采煤机械,截深1.2-1.6m。
康拜因当时在我国得到了较广泛使用,据1957年煤炭工业部对开滦矿务局的12个工作面的抽样调查表明,这种机采比炮采具有较好的生产技术经济指标。
在破碎顶板条件下,鸡西矿务局小恒山矿改变康拜因的截深取得了成功。
1960年该矿的201工作面顶板破碎,曾采用1.6m截深的康拜因采煤,因产量及工效低、材料消耗大,后研究改造原设备的截框,将截深缩为1.0m取得成功,月产量从原来的4256-7433t增加到11027-13722t。
这也是从深截式向浅截式发展的一种尝试。
使用截深0.6m的浅截式采煤机,则始于1964年鸡西矿务局小恒山矿,该矿首先引进使用波兰浅截式固定滚筒采煤机。
采煤机毕业设计
![采煤机毕业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e490b58f8762caaedd33d427.png)
摘要采煤机是煤矿生产中的移动设备,是综合机械化采煤配套设备之一。
随着采煤机械化程度的提高,对采煤机的设计研究越来越深入,尤其是电牵引采煤机的研制。
摇臂是滚筒采煤机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的结构设计优劣直接关系着采煤机的采高适应性和采煤机滚筒的转速及载荷要求。
本文是针对横式布置滚筒采煤机摇臂进行设计。
具体的设计内容包括:摇臂结构设计方案的拟订、齿轮传动比分配、圆柱齿轮的设计及校核、行星齿轮的设计及校核、输入轴结构设计及强度校核以及轴承选择和寿命计算、润滑与密封形式的确定。
所设计的摇臂满足采煤机整体的设计要求。
关键词滚筒式采煤机摇臂设计AbstractShearer is a coal production of mobile devices and one of integrated mechanized mining equipment.With the mechanization of coal mining improved and the design research of shearer increasingly,especially electro-haulage traction shearer development shearer rocker is an important component.Its merits of the structural design is directly related to the adoption of high Shearer,the shearer drum speed and load requirements.This paper aims to cross-layout Rocker layout design.The specific design elements include: rocker structure design for the preparation,distribution gear transmission ratio,gear design and check,the planetary gear design and check,inputting shaft structure design and strength check of choice and bearing life calculation,lubrication and seal the forms identified.Rocker designed to meet shearer overall design requirements.Key words Drum shearer Rocker Design目录摘要 (I)Abstract (II)第1章绪论 (1)1.1 问题的提出 (1)1.2 设计的目的及意义 (1)1.3 采煤机的发展趋势 (2)1.3.1 国外采煤机械的发展趋势 (2)1.3.2 电牵引采煤机发展情况 (3)1.4 采煤机摇臂结构形式的发展现状 (5)第2章 MG200-WD型采煤机摇臂总体方案设计 (8)2.1 结构设计方案的拟定 (8)2.2 结构设计方案的确定 (9)第3章摇臂齿轮传动系统设计 (10)3.1 原始数据 (10)3.2 齿轮传动系统传动比分配 (10)3.3 直齿圆柱齿轮的设计及校核 (10)3.3.1 材料的选择 (10)3.3.2 直齿圆柱齿轮的设计计算 (11)3.4 行星齿轮的设计及校核 (17)3.4.1 配齿计算 (17)3.4.2初步计算齿轮主要参数 (18)3.4.3 齿轮变位计算 (19)3.3.4 几何尺寸计算 (22)3.4.5 重合度计算 (22)3.4.6 齿面疲劳强度校核 (22)3.5 滚筒尺寸的校核 (29)第4章轴的结构设计校核及轴承寿命的计算 (31)4.1 输入轴的结构设计 (31)4.1.1 按转矩初步估算轴的直径 (31)4.1.2 轴的各部尺寸确定 (31)4.2 轴的校核 (32)4.2.1 轴的受力分析 (32)4.2.2 轴的强度校核 (34)4.3 轴承的寿命校核 (35)第5章采煤机的润滑、密封及降温 (36)5.1 采煤机的润滑 (36)5.2 采煤机的泄露及密封形式的选择 (36)5.3 采煤机截割部温升过高现象及解决方法 (37)结论 (39)致谢 (40)参考文献 (41)附录 1 (43)附录 2 (50)第1章绪论1.1 问题的提出现代采煤机都采用螺旋滚筒,兼有破煤和装煤两种功能。
----煤矿综采工作面机电毕业设计说明书[管理资料]
![----煤矿综采工作面机电毕业设计说明书[管理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994d39961ed9ad51f11df269.png)
---------煤业有限公司综合机械化采煤工作面供电系统设计设计:目录一、概 ... 述........................ ...二、采区供电系统拟定........................三、采区供电计算........................ ...四、电气设备选择............................五、电缆选择与校验..........................六、短路电流计算............................七、照明...............................一、概述-----------煤业有限公司煤矿是由---县地方国营---煤矿和已关闭的---县----村---煤矿整合而成,,储量5831万吨。
该矿现在正在矿井改造期间,计划2011年6月份完成改扩建工程,并进行验收,投产工作。
1、井田开拓井田开拓为斜井开拓,布置3个井筒,及主斜井、副斜井和回风井。
主斜井:斜长826m分两段,其中倾角15°、斜长530m,延伸部分斜长296m、°副斜井:斜长761m、倾角19°回风井:斜长276m、倾角30°2.提升、运输主提升采用DTL—100/63—2×315,大倾角强力胶带输送机提升。
3、供电系统地面新建35KV站和6KV站电源分别引自吴家窑35KV站和王坪35KV站、6KV站供地面生产用电及生活用电,井下供电引自35KV站。
副井提升选用JK—,电机功率为450KW,电控系统选用PLC 变频控制。
井下主运输采用胶带输送机运输,辅助运输现采用调度绞车牵引矿车运输。
4、采区布置首采区布置于5﹣1号煤层,选用综合机械化采煤工艺。
现在首采工作面设备以安装就绪。
首采工作面长度为150m,走向长度1280m,5、首采工作面主要设备采煤机:MG—300/700—WD刮板机:SGZ—764/500转载机:SZZ—764/160破碎机:PCM132顺槽胶带机:SSJ—1000/2×125乳化液泵站:BRW—400/喷雾泵站:BPW—250/移动变电站:KBSGZY—1000/6 2台低压馈电开关:KBZ2—630 2台组合开关:QJZ—1600/4QJZ—1600/8 2台二、采区供电系统拟定根据砂石煤矿井下的现状:首采工作面距井下中央变电所距离较近;5﹣1水平未设计采取变电所,决定采区的高低压设备均由井下中央变电所直接供电。
采煤机截割部的设计毕业设计说明书
![采煤机截割部的设计毕业设计说明书](https://img.taocdn.com/s3/m/4ee4adb19b6648d7c0c7460f.png)
采煤机截割部的设计摘要本文描述了中煤层电牵引采煤机整机方案设计以及截割部的设计过程。
中煤层电牵引采煤机可用于煤层厚度为2-4m、煤质中硬的缓倾斜煤层。
与传统的纵向布置的单电机采煤机相比,该采煤机将截割电机直接安装在截割部壳体内,齿轮减速装置全部集中在截割部壳体及行星减速器内,取消了螺旋伞齿轮、固定减速箱、摇臂回转套等结构,使其结构更简单、紧凑,可靠性更高。
截割部是采煤机直接落煤、装煤的部分,其消耗的功率约占整个采煤机功率的80%-90%,主要由截割部壳体、截割电机、齿轮减速装置、滚筒等组成。
该采煤机的截割部采用四级传动;前三级为直齿传动,第四级为行星传动。
二级传动的圆柱齿轮为可换齿轮,使输出转速可根据不同的煤质硬度在两档速度内选取。
截割部采用了三个惰轮轴,使采煤机能够满足截割高度对截割部长度的要求。
设计将截割部行星减速器和滚筒直接联结,取消了安装在滚筒上的截齿,使结构简单、可靠。
关键词:采煤机,截割部,结构,设计Machine Translation Oriented StochasticLexicla Semantic Driven ApproachAbstractThis brochure describes the type of hydraulic shearer traction unit program design and cutting the Department of Design and calculation process.traction Shearer hydraulic seam thickness can be used for 2-4 m, Hard coal to the gently inclined seam. With the traditional vertical layout of the single-motor compared to Shearer, Shearer will be the ranging-arm installed directly in the cutting of the shell, gear device exclusively on cutting Shell and planetary reducer, the abolition of the spiral bevel gears, gear box fixed, Rocker rotating sets of structures, their structure is simpler, more compact and higher reliability.Ranging-arm of the shearer is directly charged coal, the coal loaded, its about the power consumption of the entire power shearer 80% -90%, mainly by cutting Shell, cutting electrical, Gear and drum components. The shearer cutting unit used four drive; Before three straight tooth drive, the fourth level of planetary transmission. 2 Drive Gear to be for the gears, enabling the output speed can be based on different coal hardness in two tranches within the selected speed. Cutting the Department has adopted a three lazy axle, to meet the shearer cutting height on the ranging-arm degree requirements. Designed to be cutting planetary reducer and drum direct link, canceled installed in the drum Pick, simple and reliable.Key words: shearer, ranging-arm,structure,design目录摘要 (I)Abstract ...................................................................................................................................... I I 第一章国内外采煤机研究及应用概况 . (1)1.1 国内外研究现状 (1)1.2 国内外应用状况 (3)第二章传动方案的设计 (6)2.1 总体传动方案的设计 (6)2.2 传动比分配 (10)2.3 截割部第一级圆柱齿轮传动设计 (11)2.4 截割部第二级圆柱齿轮传动设计 (20)2.5 截割部第一级行星传动设计 (29)2.6 截割部第二级行星齿轮传动设计 (38)第三章国内外采煤机研究及应用概况 (47)3.1 国内外研究现状 (47)3.2 国内外应用状况 (49)第四章截割部辅助零部件的设计 (52)4.1 齿轮轴1的设计及校核 (52)4.2 第一级惰轮轴的设计及校核 (56)4.3 齿轮二轴的设计及校核 (59)4.4 第二级惰轮轴的设计及校核 (63)4.5 中心齿轮轴的设计及校核 (68)4.6 截割部花键连接强度校核 (72)第五章辅助零部件概述 (76)5.1 机身 (76)5.2 托缆装置 (77)5.3 喷雾冷却系统 (77)5.4 辅助液压系统 (79)5.5 护板及拆卸工具 (80)5.6 螺旋滚筒 (81)第六章结论 (83)参考文献 (84)第一章国内外采煤机研究及应用概况1.1 国内外研究现状为了提高工作面的生产效益, 世界主要采煤国均纷纷致力于发展大型先进的综采设备, 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综采工作面的生产能力和效益均大幅度提高。
机械毕业设计202MG100采煤机总成设计
![机械毕业设计202MG100采煤机总成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95e72010c281e53a5802ffc1.png)
错误!书签自引用无效。
1 MG100采煤机主要技术参数MG100采煤机主要参数如表1所示:表1 MG100采煤机主要参数项目内容采煤范围m 0.76~1.40装机功率kw 240截割功率kw 100×2牵引功率kw 40滚筒直径mm ∅0.76;∅0.8;∅0.85;∅0.9;∅1.0滚筒截深mm 630;700;800牵引力kN 150调速方式液压控制,无级调速工作面倾角≤30°机面高度mm 640滚筒转速r/min 90.8牵引速度m/min 0~5牵引方式摆线轮销轨式无链牵引整体机重t ≈12MG100-BW滚筒式采煤机是采用电机驱动、横向布置,用以开采较薄煤层的无链液压牵引采煤机,机面高度低,装机功率较大,具备截割硬煤、夹矸和爬坡的能力和过断层的能力。
适用于煤层厚度0.76~1.40米,煤层工作面倾角≤30°,顶、底板不过于松软的普采或高档普采工作面,完成落煤和装煤作业。
可在混有甲烷、煤尘、硫化氢、二氧化碳等不超过《煤矿安全规程》中所规定的安全含量的矿井中使用。
1.1采煤机的组成和总体分布1.1.1 采煤机的组成采煤机的类型很多,但多以双滚筒采煤机为主。
双滚筒采煤机由以下几部分组成:1、截割部截割部主要包括摇臂齿轮箱,机头齿轮箱、滚筒及附件。
截割部主要承担落煤、碎煤和装煤工作2、牵引部牵引部由牵引传动装置和牵引机构组成。
牵引机构可分为无链牵引和有链牵引,此次MG100采煤机总成设计中的采煤机采取无链牵引。
牵引部主要是控制采煤机沿工作面运行,同时达到过载保护的目的。
3、电气系统电气系统主要是给采煤机提供动力,并对采煤机进行过载保护及动作控制4辅助装置辅助装置主要包括挡煤板,底托架,喷雾冷却装置和调高装置等。
采煤机各个部分协调工作,实现采煤机对煤矿开采的目的。
1.1.2 采煤机总体布置此次MG100采煤机总体布置方式如图1所示。
图1 采煤机总体布置1-滚筒;2-摇臂;3-截割部;4-牵引部;5液压传动部;6-电气控制部采煤机总体结构如图2所示图2 采煤机总体结构1-左摇臂;2-主箱体;3-右摇臂;4-左导向滑靴1;5-左导向滑靴2;6-右导向滑靴1;7-右导向滑靴2;8-右旋滚筒;9-左弧形挡煤板;10-左弧形挡煤板;11-左旋滚筒;12-左行走箱;13-右行走箱;14-左调高油缸;15-右调高油缸2 液压系统MG100-WB型采煤机牵引液压系统包括主油路系统、保护系统和操作系统。
采煤机截割部设计毕业设计说明书
![采煤机截割部设计毕业设计说明书](https://img.taocdn.com/s3/m/733d9f3b443610661ed9ad51f01dc281e53a5665.png)
采煤机截割部设计毕业设计说明书中国矿业⼤学毕业论⽂任务书学院应⽤技术学院专业年级机⾃04-2班学⽣姓名⽢龙兵任务下达⽇期:2008年03⽉16⽇毕业论⽂⽇期:2008年3⽉17⽇⾄2008年6⽉10⽇毕业论⽂题⽬:中厚煤层采煤机截割部的设计毕业论⽂专题题⽬:毕业论⽂主要内容和要求:设计参数:总装机功率:900 KW适应煤质硬度:f 4截割部功率:400 KW采⾼范围:2.2~3.5m滚筒截深:800 mm滚筒转速:40 r/min电机转速:1470 r/min额定电压:1140 V要求:(1)完成采煤机总体⽅案设计。
(2)对截割部的传动及结构进⾏设计。
(3)设计完成截割部的组件、零件⼯作图设计。
(4)编写完成设计计算说明书。
1、左截割部2、右截割部3、左⾏⾛部4、右⾏⾛部5、左旋滚筒6、右旋滚筒7、液压传动8、电控部第⼆章总体⽅案的确定2.1 MG400/900-3.3D型采煤机简介MG400/900-WD型机载交流电牵引采煤机,该机装机功率900KW,截割功率2×400KW,牵引功率该采煤机使⽤的电⽓控制箱符合矿⽤电⽓设备防爆规程的要求,可在有⽡斯或煤层爆炸危险的矿井中使⽤,并可在海拔不超过2000m、周围介质温度不超过+40℃或低于-10℃、不⾜以腐蚀和破坏绝缘的⽓体与导电尘埃的情况下使⽤。
2.1.2主要技术参数该机的主要技术参数如下:2.1.3MG400/900-WD型采煤机采⽤多电机横向布置⽅式,截割部⽤销轴与牵引部联结,左、右牵引部及中间箱采⽤⾼强度液压螺栓联结,在中间箱中装有泵箱、电控箱、⽔阀和⽔分配阀。
该机具有以下特点:1.截割电机横向布置在摇臂上,摇臂和机⾝连接没有动⼒传递,取消了纵向布置结构中的螺旋伞齿轮和结构复杂的通轴。
2.主机⾝分为三段,即左牵引部、中间控制箱、右牵引部,采⽤⾼度液压螺栓联结,结构简单可靠、拆装⽅便。
2.2 摇臂结构设计⽅案的确定由于煤层地质条件的多样性,煤炭⽣产需要多种类型和规格的采煤机。
采矿专业毕业设计说明书
![采矿专业毕业设计说明书](https://img.taocdn.com/s3/m/6a7923988762caaedc33d415.png)
河南理工大学采矿工程专业(本科)毕业设计说明书姓名:李云鹏学号:311302011011学院:能源科学与工程学院班级:采矿13-7班设计题目:新密任岗煤矿90万t/a采矿专项初步设计指导教师:徐学锋职称:副教授采矿工程专业毕业设计任务书(注:本表双面打印)指导教师签名:日期:年月日河南理工大学本科毕业设计(论文)中期检查表指导教师:职称:所在系部(单位):能源学院教研室(研究室):采矿工程3采矿工程专业毕业设计(论文)指导教师评阅书学生姓名学号班级采矿班采矿工程专业毕业设计(论文)评阅教师评阅书学生姓名学号班级采矿班采矿工程专业毕业设计(论文)答辩成绩评定书学生姓名学号班级采矿13-7班采矿工程专业毕业设计(论文)答辩会决议书注:1.毕业设计总成绩=指导教师成绩×40%+评阅人成绩×10%+答辩成绩×50%,详见《采矿工程专业2017届毕业设计与答辩制度汇编》。
2.毕业设计成绩等级分别对应于毕业设计总成绩,分别为优秀(90~100分)、良好(80~89分)、中等(70~79分)、及格(60~69分)和不及格(60分以下)5个评定等级。
摘要新密任岗煤矿位于河南省郑州新密市境内,井田走向长度约为4100m,倾向长度约为2100m,井田面积为7.62km2(除去无煤带影响)。
井田主要开采煤层为二1煤层,煤层稳定,结构简单,煤厚为1.29~19.83m平均煤厚为7.0m,煤层倾角为5~20°,平均倾角为12°。
矿井相对瓦斯涌出量为5.64m3/t,属低瓦斯矿井。
矿井正常涌水量为230m3/h,最大270m3/h,水文地质条件简单。
井田工业储量7771.82万t,经计算设计可采煤储量为6940.29万t。
矿井设计年产量为90万t,服务年限为55年,工作制度为“三八制”,工作日为330天。
矿井井田划分为2个阶段,采用立井单水平上下山开拓方式,共分为4个采区,其中包括3个双翼采区和1个单翼采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我国煤炭中薄煤层储量丰富,对小功率采煤机的需求量也比较大。
而炮采安全性比较低,生产率也比较低;综采对设备要求较高,而且投资费用比较大。
所以对中薄煤层来说开发适应高档普采的采煤机是非常必要的,而MG300/700-WD型采煤机正是针对中薄煤层适应高普而进行的设计。
MG300/700-WD型采煤机的截割部机械传动由三级直齿传动和一级行星机传动实现,且末级采用太阳轮浮动形式的行星传动。
采取摇臂结构形式以增大滚筒的过煤空间进而提高装煤效率,并对各级齿轮及相应的传动轴进行了设计计算和相应的校核,结果满足设计要求。
关键词:采煤机截割部行星机构AbstractIn the present coal mine of our country,the thin reserves of coal seam are still rich ,are larger for the demand of the small-power machine of coal mining.And cannon pick safety comparison little,productivity is also low;Zong pick for equipment requirement higher,and investment cost is compared.So for in thin coal seam development meet the high general machine of coal mining is very necessary.The machine ofMG300/700-WD model of coal mining only aim at in thin coal seam meet the high general design and that goes on.The section of the machine of MG300/700-WD model of coal mining cut department mechanical transmission from 3 level directly tooth transmission and a level planet machine transmission realization,and end level adopts the planet transmission of the floating form of sun gear.Adopt to rocker arm configuration with the coal space of increase cylinder and then raising pack coal efficiency,And for different levels gear and corresponding power transmission shaft design calculation and corresponding school nucleus,as a result,satisfy design requirement.Key words:Shearer Coal cutting part Planet organization目录1 绪论 (1)1.1我国采煤机30多年的发展进程 (1)1.1.1 20世纪70年代是我国综合机械化采煤起步阶段 (1)1.1.2 20世纪80年代是我国采煤机发展的兴旺时期 (1)1.1.3 20世纪90年代至今是我国电牵引采煤机发展的时代 (2)1.2国际上电牵引采煤机的技术发展状况 (3)1.3国内电牵引采煤机的发展状况 (4)2总体方案的确定 (5)2.1MG300/700-WD型采煤机简介 (5)2.1.1概述 (5)2.1.2主要技术参数 (5)2.1.3结构特点 (6)2.2摇臂结构设计方案的确定 (6)2.3截割部电动机的选择 (6)2.4传动方案的确定 (7)2.4.1 传动比的确定 (7)2.4.2 传动比的分配 (7)3 传动系统的设计 (9)3.1各级传动转速、功率、转矩的确定 (9)3.2齿轮设计及强度效核 (11)3.3轴的设计及强度效核 (19)3.3.1 先确定Ⅲ轴 (19)3.3.2轴4的设计及强度效核 (25)3.3.3惰一轴的设计 (30)4 行星传动机构的设计过程 (31)5 采煤机的使用与维护 (48)5.1采煤机使用过程中常见故障与处理 (48)5.2大功率采煤机截割部温升过高现象及解决方法 (49)5.3采煤机轴承的维护及漏油的防治 (50)5.4煤矿机械传动齿轮失效的改进途径 (52)5.5硬齿面齿轮的疲劳失效及对策 (54)总结 (57)参考文献 (58)外文翻译 (59)英文翻译 (59)中文翻译 (65)致谢 (69)1 绪论1.1我国采煤机30多年的发展进程1.1.1 20世纪70年代是我国综合机械化采煤起步阶段20世纪70年代初期,煤炭科学研究总院上海分院集中主要科技骨干,研制出综采面配套的MD-150型双滚筒采煤机,另一方面改进普采配套的DY100型、DY150型单滚筒采煤机;70年代中后期,制造出MLS3-170型双滚筒采煤机。
20世纪70年代我国采煤机的发展有以下特点:1.装机功率小例如,MLS3-170型双滚筒采煤机,装机功率170KW;KD-150型双滚筒采煤机,装机功率150KW;DY-100和DY-150型单滚筒采煤机,装机功率100KW和150KW。
2.有链牵引,输出牵引力小此时期的采煤机牵引方式都是圆环链轮与牵引链轮啮合传动,传递牵引力小,牵引力在200KN以下。
3.牵引速度低由于受液压元部件可靠性的限制,设计的牵引力功率较小,牵引速度一般不超过6m /min 。
4.自开切口差由于双滚筒采煤机摇臂短,又都是有链牵引,很难割透两端头,且容易留下三角煤,故需要人工清理,单滚筒采煤机更是如此.5.工作可靠性较差我国基础工业比较薄弱,元部件质量较差,反映在采煤机的寿命普遍较低,特别是液压元部件的损坏比较严重。
1.1.2 20世纪80年代是我国采煤机发展的兴旺时期20世纪70年代后期,我国总共引进143套综采成套设备。
世界主要采煤机生产国如英国、德国、法国、波兰、日本等都进入中国市场,其技术也展示在中国人的面前,为我们深入了解外国技术和掌握这些技术创造了条件,同时通过20世纪70年代自行研制采煤机的实践,获得了成功和失败的经验与教训,确立了我国采煤机的发展方向,即仿制和自行研制并举。
解决难采煤层的问题是20世纪80年代重大课题之一:具体的课题是薄煤层综合机械化成套设备的研制:大倾角综采成套设备的研制:“三硬”、“三软”4.5m一次采全高综采设备的研制:解决短工作面的开采问题,短煤臂采煤机的研制。
据初步统计,20世纪80年代自行开发和研制的采煤机品种有50余种,是我国采煤机收获的年代,基本满足我国各种煤层开采的需要,大量依靠进口的年代已一去不复返了。
20世纪80年代采煤机的发展有如下特点:1.重视采煤机系列的开发,扩大使用范围20世纪70年代开发的采煤机,一种类型只有一个品种,十分单一,覆盖面小,很难满足不同煤层开采需要。
20世纪80年代起重视系列化采煤机的开发工作,一种功率的采煤机可以派生出多种机型,主要元部件在不同功率的采煤机上都能通用,这样不仅扩大了工作面的适应范围,而且便于用户配件的管理。
采煤机系列化是20世纪80年代采煤机发展中非常突出的特点。
2.元部件攻关先行,促使采煤机工作可靠性的提高总结20世纪70年代采煤机开发中的经验教训,元部件的可靠性直接决定采煤机开发的成功率,所以功关内容为:主电机的攻关,以解决烧机的现象;齿轮攻关,从选择材质上,热处理工艺上着手,学习国内外先进技术成功经验,以德国齿轮为目标进行攻关,达到预期目的,解决了低速重载齿轮早失效的问题:液压系统和液压元部件的攻关,主油泵和油马达的可靠性直接影响牵引部工作的可靠性,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把斜轴泵、斜轴马达、阀组和调速机构等都列入重点攻关内容。
3.无链牵引的推广使用,使采煤机工作平稳,使用安全在引进大功率采煤机的同时,无链牵引技术传入中国,德国艾柯夫公司的销轨式无链牵引和英国安德森公司的齿轨式无链牵引占绝大多数,而且技术成熟。
为此,我国研制采煤机的无链牵引都向引进机组的结构上靠拢。
仿制和引进技术生产的采煤机更是如此。
无链牵引使采煤机工作平稳,使用安全,承受的牵引力大,因此,得到用户的广泛欢迎,大功率采煤机都采用无链牵引系统。
1.1.3 20世纪90年代至今是我国电牵引采煤机发展的时代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随着煤炭生产向集约化方向发展,减员提效,提高工作面单产成为煤炭发展的主流,发展高产高效工作面势在必行,此采煤机开发研制围绕高产高效的要求进行,其主要方向是:(1)大功率高参数的液压牵引采煤机:最具代表性的机型是MG2X400-W型采煤机。
(2)高性能电牵引采煤机:电牵引采煤机的研制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起步,20世纪90年代全面发展,电牵引的发展存在直流和交流两种技术途径。
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交流变频调速技术在中厚煤层采煤机中推广使用,上海分院先后开发成功MG200/500-WD、MG200/450-BWD、MG250/600-WD、MG400/920-WD和MG450/1020-WD 等采煤机,变频调速箱可以是机载,也可以是非机载。
另外派生出8种机型,都已投入使用,取得较好的效果。
太原矿山机械厂在引进英国Electra1000直流电牵引全套技术的基础上,开发出MG400/900-WD和MG250/600-WD型两种电牵引采煤机,鸡西煤机厂、辽源煤机厂也开发了交流电牵引采煤机。
国产电牵引采煤机虽然发展速度很快,但在性能和可靠性上与世界先进国家的I采煤机相比,还存在较大的差距,所以一些有实力的矿务局,在装备高产高效工作面时,把目光移到国外,进口国外先进电牵引采煤机。
如神府华能集团引进美国的7LS、6LS电牵引采煤机;兖州矿业集团公司引进德国的SL-500型和日本的MCLE-DR102型交流电牵引采煤机,但由于价格昂贵,故引进数量较少,90年代采煤机技术发展的特点如下:1.多电机驱动横向布置的总体结构成为电牵引采煤机发展的主流我国开发的电牵引采煤机,一般都采用横向布置。
各大部件由单独的电动机驱动,传动系统彼此独立,无动力传递,结构简单,拆装方便,因而有取代电动机纵向布置的趋势。
2.我国采煤机的主要参数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在缩小在装机功率方面,我国的液压牵引采煤机装机功率达到800KW,电牵引采煤机装机功率达到1020KW,其牵引功率为2X50KW,可满足高产高效工作面对功率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