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供热现状
供热行业发展现状及趋势
![供热行业发展现状及趋势](https://img.taocdn.com/s3/m/8e538b3ee97101f69e3143323968011ca300f71e.png)
供热行业发展现状及趋势
供热行业是指通过集中供热方式为居民和企事业单位提供取暖和热水的服务。
随着人们对居住条件要求的提高以及环保意识的增强,供热行业发展迅速,下面是供热行业发展现状及趋势:
1. 发展现状:
- 供热设施不断完善:各地不断对供热设施进行改造和升级,
采用更加高效和环保的热源和供热系统,提高供热效率和热力利用率。
- 温暖冬季政策的实施:政府支持下,通过加大投资力度和补
贴政策,提供更优质的供热服务,满足居民和企业的需求。
- 多能联供模式的应用:将供热与其他能源供应形式相结合,
通过多能互补的方式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环境污染。
- 智能化管理:采用先进的智能监测和控制技术,实现对供热
系统的远程监控和智能调控,提高供热服务的品质和效能。
2. 发展趋势:
- 温室气体减排要求的增加:随着环保政策的推动,供热行业
将更加注重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加强清洁能源的利用和替代传统能源。
- 可再生能源的应用:利用太阳能、地热能、生物质能等可再
生能源进行供热,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提高能源的可持续发展性。
- 热网优化建设:通过改善供热管网的布局和调整供热网的负
荷结构,提高供热系统的能源利用效率和经济性。
- 智能化供热服务:利用大数据、物联网和人工智能等技术,
实现供热系统的智能监控和智能调控,提高供热服务的可靠性
和便捷性。
总的来说,供热行业将朝着高效、环保、智能化和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发展,不断提升供热服务的质量和效率,满足人们对舒适和环保的要求。
供热行业发展现状及趋势
![供热行业发展现状及趋势](https://img.taocdn.com/s3/m/dc4bd8ef3086bceb19e8b8f67c1cfad6195fe999.png)
供热行业发展现状及趋势供热行业是指通过供热设备将能源转化为热能,再将热能传递给用户的一种服务性行业。
随着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供热行业得到了快速发展。
本文将从供热行业的现状和趋势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和探讨。
从供热行业的现状来看,我国供热行业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近年来,我国供热设施的建设不断完善,供热面积不断扩大,供热服务水平不断提高。
目前,我国城市供热覆盖率已经达到了80%以上,供热设备的智能化程度也在不断提高。
同时,供热行业还在不断创新,推出了一系列节能环保的供热技术和设备,使供热行业更加可持续发展。
从供热行业的趋势来看,未来供热行业有以下几个发展趋势:1. 清洁能源供热将成为主流。
随着环境污染问题的日益突出,清洁能源供热将成为未来的发展方向。
目前,我国已经开始大力发展以天然气、生物质能等为主要能源的供热系统,以替代传统的燃煤供热系统。
清洁能源供热不仅可以减少大气污染物的排放,还可以提高供热效率,降低供热成本。
2. 供热智能化程度将进一步提高。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供热设备将实现更高程度的智能化。
未来,供热系统将能够通过自动化控制和远程监测,实现对供热设备的精确控制和运行状态的实时监测,从而提高供热系统的运行效率和服务质量。
3. 供热服务将更加个性化。
随着用户需求的多样化,供热企业将提供更加个性化的供热服务。
未来,供热企业将通过大数据分析和智能化管理,为用户提供定制化的供热方案,满足用户不同的需求。
同时,供热企业还将提供更加全面的售后服务,为用户提供更好的使用体验。
4. 供热节能技术将得到进一步推广。
节能减排是未来供热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供热企业将进一步推广应用节能技术,例如余热回收技术、能量储存技术等,提高供热系统的能效,降低能源消耗。
同时,供热企业还将加强与建筑、环境等相关行业的合作,共同推动供热节能减排工作的开展。
供热行业在现阶段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仍然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2024年城市供热市场分析现状
![2024年城市供热市场分析现状](https://img.taocdn.com/s3/m/b711fa8c88eb172ded630b1c59eef8c75fbf95d7.png)
城市供热市场分析现状引言城市供热市场作为城市基础设施之一,对于保障居民的生活质量和促进经济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对当前城市供热市场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总结存在的问题和挑战。
供热市场的规模和发展趋势城市供热市场的规模一直在不断扩大。
据统计数据显示,近年来城市供热市场的总体规模呈现稳定增长的态势。
这主要得益于城市人口数量的增加和冬季取暖需求的持续增长。
同时,供热行业的技术也不断提升,使得供热服务更加高效和可靠。
然而,城市供热市场在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部分城市供热设施老化严重,导致供热能力下降和能源浪费。
其次,一些地区存在着供需不平衡的情况,导致供热服务质量不稳定。
此外,供热价格的不断上涨也给部分居民带来了经济负担。
城市供热市场的竞争格局在城市供热市场中,竞争格局日益激烈。
一方面,传统的供热企业仍占据着较大的市场份额。
这些企业具有较为完善的供热设施和服务网络,并且他们在市场上积累了一定的品牌优势。
另一方面,随着新技术的发展和市场的开放,一些新兴企业进入了供热市场。
这些新兴企业通常以低成本、高效率和创新性为特点,对市场份额形成了一定的威胁。
在竞争格局不断变化的背景下,供热企业需要更好地提升服务质量和运营效率。
他们可以通过引进先进的供热技术,提高供热能力和效率。
此外,供热企业还可以加强与居民的沟通与合作,提供更加个性化的供热服务,以提高市场竞争力。
城市供热市场的政策支持为了促进城市供热市场的健康发展,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
首先,政府加大了对供热设施的投资力度,以改善设施老化和能源浪费问题。
其次,政府实施了差异化的供热价格政策,鼓励居民使用清洁能源取暖。
此外,政府还出台了一系列的扶持政策,鼓励供热企业引进先进技术和提升服务质量。
政府的政策支持对城市供热市场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然而,也需要注意政策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政府需要综合考虑供热市场的需求,避免政策过于僵化或过于宽松,以充分激发市场活力。
北京地区太阳能采暖工程现状及分析
![北京地区太阳能采暖工程现状及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4116efdc195f312b3169a511.png)
1.前言太阳能采暖系统(solar heat ing syst em )是指将太阳能转换成热能,供给建筑物冬季采暖和全年其他用热的系统,系统主要由太阳能集热系统、蓄热系统、末端供热采暖系统、自动控制系统和其它能源辅助加热(换热)设备集合构成。
太阳能采暖系统按集热器类型可分为空气集热器与液体工质集热器的太阳能采暖系统;按集热系统运行方式可分为直接式与间接式太阳能采暖系统;按采暖系统蓄热能力可分为短期蓄热与季节蓄热太阳能采暖系统。
近年来,随着我国各类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的陆续发布及太阳能热利用产品性能日益提高,太阳能供热采暖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相继建成了一些太阳能采暖示范项目,如:北京平谷新农村建设项目的新农村住宅、河北省唐山迁安市太阳能农村住宅、拉萨火车站等。
但目前已建成试点绝大部分为单体建筑太阳能供热采暖工程,太阳能区域供热采暖(小区热力站)工程还没有应用实践。
因而,我国的太阳能供热采暖工程应用仍处于起步阶段。
2.北京地区太阳能采暖工程应用现状北京地区太阳能采暖的发展条件日照条件北京地区属太阳能资源较富区,年日照为了对北京地区太阳能采暖工程技术的应用现状进行统计分析,总结经验,向相关政府机构及科研单位提供决策建议与设计参考,以进一步推进太阳能采暖技术的发展,今年4月,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太阳能建筑专委会和北京市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协会组织有关专家及技术人员,对北京地区的太阳能采暖现状进行了调研(主要针对太阳能热水采暖工程项目,不含被动式太阳能采暖及空气集热器采暖系统)。
如今,这篇饱含调研人员心血和汗水的报告出炉了,正赶上第十届中国科协年会“农村新能源技术集成研讨会”的隆重召开,给关心新农村能源建设的人们送上了一份鲜有的大餐。
北京地区太阳能采暖工程现状及分析(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太阳能建筑专委会北京市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协会)时数达到2600~3000h ,年累计太阳能辐照量达到5400~6700兆焦/m 2,为北京地区利用太阳能利用提供了有利的自然条件。
供热工作情况的汇报
![供热工作情况的汇报](https://img.taocdn.com/s3/m/add2c75d5e0e7cd184254b35eefdc8d377ee145c.png)
供热工作情况的汇报标题:供热工作情况的汇报引言概述:本文旨在对供热工作情况进行汇报,通过对供热工作的现状、问题和解决方案等方面进行详细分析,为相关工作提供参考和指导。
一、供热工作现状1.1 供热设施情况目前供热设施运行正常,未浮现故障情况。
1.2 供热能源来源供热能源主要来自燃煤和天然气,能源供应充足稳定。
1.3 供热覆盖面积供热覆盖面积较广,覆盖范围包括城市主要区域和部份郊区。
二、供热工作问题2.1 耗能问题供热设施存在一定的能耗问题,需要进一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2.2 供热管网老化部份供热管网存在老化现象,需要及时进行维修和更新。
2.3 供热服务质量部份用户反映供热服务质量有待提高,存在供热不足或者温度不稳定等问题。
三、供热工作解决方案3.1 能源利用优化通过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提高供热设施的能源利用效率。
3.2 管网改造对老化的供热管网进行维修和更新,确保供热系统正常运行。
3.3 服务提升加强对供热服务的管理和监督,提高服务水平和用户满意度。
四、供热工作成效4.1 能源利用效率提升通过能源利用优化,能源利用效率得到提高,节能减排效果显著。
4.2 供热管网改造完成对老化的供热管网进行了维修和更新,供热系统运行更加稳定可靠。
4.3 服务水平提升通过服务提升,供热服务质量得到改善,用户满意度明显提升。
五、供热工作展望5.1 持续改进未来将继续进行供热工作的持续改进,不断提高供热服务质量。
5.2 探索新技术积极探索新技术,提高供热设施的智能化水平,实现更加高效的供热。
5.3 加强监督加强对供热工作的监督和管理,确保供热工作的稳定运行和服务质量。
结语:通过对供热工作情况的汇报,我们对供热工作的现状、问题和解决方案等方面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希翼相关部门能够根据本文提出的建议和方案,进一步完善供热工作,提高服务质量,为泛博用户提供更加优质的供热服务。
供热系统节能
![供热系统节能](https://img.taocdn.com/s3/m/b16f9695d05abe23482fb4daa58da0116d171f6d.png)
⑥水泵的运行效率较低
以上6座政府机构办公建筑循环不泵的效率,从表上可知 水泵的效率一般低于50%.来自⑦水力失调度高,失水率较多
老管网漏水比较大,占水量的2-8%,很难保证能够按照 补水的水质标准对漏水进行补充。
根据老标准,补水只占循环水量的1-2%。这相当于集中 供热管网在一年中替换12次水。目前,欧洲集中供热公司发 展趋势是年换水量等于管网中的水容量,也就是一年只换水 一次。
f.优化
烟气冷凝回收装置应由换热器主体、烟气系统、被加热水系统 (或其他介质)、排气与泄水装置、调节阀、温度和压力传感器等组 成。
烟气冷凝回收装置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 应设计安装在靠近锅炉尾部出烟口处,并应设置独立支撑结构; . 宜设置旁通烟道,当不具备设置旁通烟道时,应采取防止被加热 水干烧的措施; . 应设烟气冷凝水排放口,并应对冷凝水收集处理;
(4)管网水力平衡技术
a.技术介绍
本技术适用于热力输配管网,目的是通过技术手段实现各终 端热用户(建筑物)之间管网水力工况平衡,提高管网水力工况 的稳定性,使供热系统正常运行,可以节约无效的热能和电能消 耗。
目前,北京地区以及国内其他采暖城市供热管网绝大多数为 定流量系统。在实际运行中,这种系统的典型问题之一就是水力 工况不平衡,近端用户过热、远端用户供热不足,系统供热质量 不高。管网水力工况不平衡直接与管网运行模式有关:在变流量 系统中一般不会出现水力工况不平衡问题,管网水力工况失衡只 出现在定流量系统、或出现在从定流量系统向变流量系统转换过 程中。
冷凝器的价格 (1-10MW)
d.技术可行性
从技术角度来看,所有的燃气锅炉都适合使用烟气冷凝器。但 是,在中国还没有广泛使用烟气冷凝器技术。
e.经济可行性
2024年集中供热市场分析现状
![2024年集中供热市场分析现状](https://img.taocdn.com/s3/m/109af3241fb91a37f111f18583d049649a660e70.png)
2024年集中供热市场分析现状引言集中供热是指通过中心热源,将热能输送到规模较大的建筑群或者小区,以满足居民取暖、生活热水等供热需求的方式。
近年来,中国集中供热市场快速发展,为城市居民提供了舒适、便捷的取暖服务。
本文将对集中供热市场的现状进行分析。
供热市场规模集中供热市场在中国的范围越来越广,规模也越来越大。
截至2019年底,全国共有210个城市开展集中供热,供热面积约为10.6亿平方米,覆盖了约4.5亿居民。
其中,北方地区供热面积占比较大,南方地区在供热规模上相对较小。
供热方式在集中供热市场中,供热方式多样化。
常见的供热方式包括燃煤供热、天然气供热和地热供热等。
燃煤供热燃煤供热是传统的供热方式,其特点是成本较低、供热效果较好。
然而,随着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燃煤供热逐渐被淘汰,因为其燃烧会产生大量的污染物。
天然气供热天然气供热是目前市场上快速增长的供热方式,其特点是清洁、高效,逐渐代替了燃煤供热。
燃烧过程中产生的污染物少,符合环保要求。
但由于天然气的供应和价格波动不稳定,仍存在一定的问题。
地热供热地热供热是一种利用地下热能进行供热的方式。
由于地热能的可再生性和环保性,越来越多的城市开始采用此种供热方式。
地热供热的投资成本较高,但运行成本较低,受到一定的限制。
供热设施供热设施是集中供热的核心。
供热设施包括热源、供热管网和热交换站等。
热源热源是集中供热的能量来源,通常采用燃煤锅炉、天然气锅炉或地热能源等。
选择合适的热源对供热系统的稳定运行至关重要。
供热管网供热管网是将热能从热源输送到各个用户的管道系统。
供热管网的设计合理与否直接影响到供热效果和能耗。
热交换站热交换站位于供热管网的末端,用于将热能传递给用户。
热交换站的设备要求高,对供热安全和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市场竞争和前景目前,中国集中供热市场竞争激烈。
各个供热公司通过不断提升供热服务和改善能源利用效率来争夺市场份额。
市场的发展前景看好。
随着中国经济的稳定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集中供热市场有望继续保持稳定增长。
我国供热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我国供热的现状及发展趋势](https://img.taocdn.com/s3/m/30d2befc1b37f111f18583d049649b6649d70952.png)
我国供热的现状及发展趋势我国供热事业是确保冬季供暖、提高居民生活品质的重要民生项目。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供热行业也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和发展机遇。
本文将就我国供热的现状及发展趋势进行探讨。
一、我国供热现状我国供热行业目前主要以集中供热为主,通过燃煤锅炉、天然气锅炉等供热设备,将热能输送到建筑物内部,解决居民采暖和热水供应的需求。
然而,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供热系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首先,供热的技术水平有待提高。
我国部分老旧城区的供热设备陈旧,效率低下,存在能源浪费的问题。
同时,由于采暖期间需求峰值较大,供热系统的稳定性有待加强,存在一定的供能压力。
其次,我国供热方式单一。
目前绝大多数地区采用燃煤锅炉供热,这不仅导致环境污染严重,也存在安全隐患。
在新能源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我国供热行业需要加快转型升级,推动清洁供热的发展。
此外,我国供热行业的管理体制有待完善。
由于行业监管不够严格,存在一些违规、滥竽充数等问题,给供热企业的发展带来一定的困扰。
二、我国供热发展的趋势1. 清洁能源供热将成为主流随着我国大力推进能源转型,清洁能源将在供热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目前,我国在天然气、光热、地热等清洁能源方面具备良好的资源条件,应积极利用这些资源,推动供热行业向清洁能源转型。
特别是在环保压力增大的背景下,采用清洁能源供热不仅能提高供热系统的效率,还能减少空气污染和温室气体排放。
2. 供热技术的创新和升级随着供热需求的增加和能源利用效率的提高,供热技术不断创新和升级将成为未来的发展趋势。
在供热设备方面,由燃煤锅炉向天然气、电能等清洁能源锅炉的转变已经成为大势所趋。
同时,利用余热发电、地源热泵等新兴技术也应该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此外,智能供热系统的开发和应用也是供热技术创新的重要方向。
3. 供热体制的改革和规范为了推动供热行业的发展,我国政府将进一步加强对供热市场的监管,完善法规和政策,推动供热市场的规范化运作。
北京住宅建筑供暖能耗现状调研研究
![北京住宅建筑供暖能耗现状调研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515bdff8195f312b3169a570.png)
北京住宅建筑供暖能耗现状调研研究作者:赵国防李志光耿丽丽来源:《世界家苑》2018年第02期摘要:本论文的研究目标在于系统分析北京地区住宅供暖能耗的系统现状、能耗特点及节能潜力分析。
主要运用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北京市住宅建筑能耗现状进行研究。
通过对住宅小区供热系统的热源、热力站、热量输配管网和热用户四个环节的调研,分析供热系统热源、热网、热力站及热用户各环节能源消耗情况,从而对供热系统整体能源利用效率进行评估。
对比各小区建筑供热系统的能耗特点及能耗水平,寻找系统节能潜力,提出合理有效的改进建议,为推进北京市住宅小区供热系统节能工作开展提供一定的指导,从而有效落实国家、北京市相关节能产业政策。
关键词:住宅建筑;节能减排;供暖能耗;节能技术0引言能源是发展经济、改善生活水平的物质基础,节能是缓解能源紧缺最有效、最经济的办法,是我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的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我国建筑能耗约占中国总耗能的1/3,不管是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是与我国工业、交通节能相比,建筑节能是我国节能工作中一项十分薄弱的环节。
建筑节能对于缓解我国资源压力和发展社会经济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是目前我国建筑业发展的迫切需求。
国外一些学者通过计算分析认为,在相同居住面积和采暖温度下,北京市住宅的采暖能耗为美国住宅采暖能耗的2~3倍。
而当时对比选取主要是以耗煤为主,目前北京六环以内大部分住宅已实施燃气和市政供暖为主,本文选取建筑也以此两种热源为主,选取的住宅小区基本为2000年以后的二步、三步节能建筑,以更有针对性的分析目前节能住宅建筑供暖能耗的现状。
本研究是通过对选取的区县8个住宅小区的热源、热力站、管网、末端用户,共上百个调研点着手,摸清供暖现状,并对调研现状进行分析,给出节能潜力的建议。
调研范围包括西城区、朝阳区、海淀区、大兴区、丰台区、通州区选定的共8个住宅小区的热源、热力站、管网、末端用户,共计123个审计点,具体见下表。
2023-2024年北京供暖具体时间
![2023-2024年北京供暖具体时间](https://img.taocdn.com/s3/m/254af1a2534de518964bcf84b9d528ea81c72f80.png)
2023-2024年北京供暖具体时间2023-2024年北京供暖具体时间2023-2024年北京供暖时间:法定时间2023年11月15日-2024年3月15日供暖按建筑面积收费是怎么算的如果房产证上有使用面积的,供热收费就按使用面积收费,没有标明使用面积的,就按建筑面积的百分之七十五面积收费。
这个“百分之七十五”是多部门专家论证的计算公式,如果居民对这种面积确定方法有异议的,可要求供热单位入户实地测量,也可以由第三方法定测量,借以确定具体的使用面积。
居民住宅供热使用面积的计算方法城市居民住宅供热的使用面积包括套内供热面积、用热的阳台面积及供热的公共面积。
其中,居民套户内使用面积计算在利用坡屋顶内空间时,顶板下表面与楼面的净高低于1.2米的空间不计算使用面积;净高在1.2米—2.1米的空间按1/2计算使用面积;净高超过2.1米的空间全部计入使用面积。
用热的阳台面积按结构墙体内表面所围成的水平投影面积计算。
有供热设施的阳台面积计入供热使用面积之中。
阳台内没有供热设施,但与供热房间相连,没有隔断,没有门的,阳台面积计入供热面积之中。
供热的公共面积是指住宅用户按比例分摊的整幢建筑中有供热设施的楼梯、走廊等共有面积。
面积测算可由供热单位与用户共同测算,也可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房产测绘部门进行测算,双方对采暖的使用面积测算结果有异议的,由当地房产管理部门根据中介机构测算结果进行裁决。
每年什么时候供暖国家规定供暖时间为每年11月15日至3月15日。
什么情况下可提前供暖:在供暖前气温出现反常情况,供热主管部门将同发改委、市财政局等部门与气象局进行气象会商,研判天气形势,如果达到法定供暖条件,可提前供暖。
全国采暖地区每个城市供暖起止时间、提前供暖和延迟停暖的时间是由政府有关部门决定的,根据国家相关规定,市级以上人民政府根据气象预报研判是否提前供暖和延迟停暖,提前供暖的条件是规定的供暖开始之日前连续5天日平均气温低于5℃,可以提前供暖,延迟停暖的条件是规定的供暖结束之日后连续5天平均气温低于8℃,可以延迟停暖。
供热行业发展现状及趋势
![供热行业发展现状及趋势](https://img.taocdn.com/s3/m/32df797e32687e21af45b307e87101f69e31fb9b.png)
供热行业发展现状及趋势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供热行业作为一个重要的基础设施,扮演着关键的角色。
本文将探讨供热行业的现状和未来的发展趋势。
一、供热行业的现状1. 供热覆盖范围不断扩大:在中国,供热覆盖范围逐年扩大,越来越多的城市和地区实现了全民供暖。
尤其是北方地区,供热已成为人们冬季生活的基本需求。
2. 能源结构逐渐优化:供热行业的能源结构正在逐渐优化,传统的燃煤锅炉被逐步替代为清洁能源。
新能源热电联供、地热能、太阳能等技术的应用,使供热行业在能源消耗和环境保护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3. 技术水平提高:供热行业的技术水平不断提高,高效节能的供热设备得到广泛应用。
自动化控制系统、智能化调度和运维管理等技术的引入,提高了供热系统的运行效率和安全性。
二、供热行业的趋势1. 清洁能源替代传统能源:随着环保意识的不断增强,供热行业将加大对清洁能源的使用,减少对煤炭等传统能源的依赖。
新能源的应用将成为未来供热行业的主要发展方向。
2. 提高供热效率:供热行业将致力于提高供热效率,减少能源浪费。
通过改进供热系统的设计和运行方式,提高能源利用率,降低供热成本,实现可持续发展。
3. 智能化和数据化应用: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供热行业将更加注重智能化和数据化应用。
通过智能计量、远程监控和预测分析等技术手段,提高供热系统的运行效率和管理水平。
4. 绿色供热示范项目的推广:为了推动供热行业的绿色发展,各地将加大绿色供热示范项目的建设和推广力度。
通过示范推广,引领全行业向绿色低碳方向发展。
5. 跨行业融合发展:供热行业将与其他行业进行融合发展,形成供热与电力、供热与建筑等多领域的协同发展模式。
通过整合资源和优势互补,实现供热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6. 加强法规和政策支持:为了促进供热行业的健康发展,政府将继续加强法规和政策的支持力度。
通过完善政策环境,提供良好的发展机遇和条件,推动供热行业向高质量发展转型。
供热行业现状分析报告
![供热行业现状分析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3600bfbf951ea76e58fafab069dc5022abea4611.png)
供热行业现状分析报告当前供热行业现状分析报告一、行业背景供热行业是指将中央供热或分散供热的方式,将热能传输给用户的行业。
该行业能够满足人们日常生活、工业生产等方面的热能需求,对于确保城市安全、稳定供热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供热行业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和机遇。
二、供热行业现状1. 行业规模供热行业作为一个基础性行业,拥有庞大的市场规模。
据统计,截至2020年底,我国供热面积超过20亿平方米,供热用户数量接近1亿户,年供热能力超过6亿吨标准煤。
供热行业持续增长的规模为城市提供了稳定的热能供给。
2. 技术水平供热行业技术水平的提升对于提高供热效率、降低能源消耗至关重要。
当前,我国供热行业技术水平正在不断提高。
一方面,传统的燃煤锅炉逐渐被新能源热电联供、燃气锅炉、生物质热电联供等清洁能源取代,从而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另一方面,供热管网的建设也在不断完善,采用高效绝热材料和智能调控系统,提高了供热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3. 市场竞争供热行业市场竞争激烈,主要体现在供热企业之间的竞争和不同能源供应商之间的竞争上。
一方面,供热企业通过提供质量稳定、价格合理的供热服务来争夺用户;另一方面,燃气、电力、燃煤等能源供应商竞相开发清洁能源,争夺供热市场份额。
市场竞争的加剧使供热行业面临着压力,但也推动了技术创新和服务升级。
三、存在问题1. 能源结构失衡我国供热行业能源结构依然以燃煤为主导,清洁能源的占比相对较低。
燃煤供热不仅对环境产生严重的污染,还存在安全隐患。
因此,改善能源结构,提高清洁能源的比重成为当前供热行业亟需解决的问题。
2. 部分地区供热管网老化由于历史原因和市场竞争问题,部分地区的供热管网存在老化、漏水等问题,导致热能损失加大,供热效果下降。
因此,加大供热管网改造和维护力度,提高供热管网的运行效率,降低能源浪费至关重要。
3. 用户需求多样化随着人们对舒适生活的追求和经济水平的提高,用户对供热服务的需求也越来越多样化。
2024年供热市场发展现状
![2024年供热市场发展现状](https://img.taocdn.com/s3/m/2793955a6d175f0e7cd184254b35eefdc8d31538.png)
2024年供热市场发展现状摘要本文主要分析和总结了当前供热市场的发展现状。
首先介绍了供热市场的定义和背景,然后分析了供热市场的规模和增长趋势,接着探讨了供热市场的主要参与方和竞争格局。
然后从技术、政策和环保等角度对供热市场的发展进行了深入分析,并提出了一些可行的发展建议。
最后对供热市场未来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1. 引言供热市场是指通过各种方式为居民和企业提供供暖服务的市场。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供热市场在我国的发展越来越重要。
本文旨在通过分析和总结供热市场的现状,为相关政府部门和企业提供发展参考。
2. 供热市场规模与增长趋势供热市场的规模及其增长趋势是评估其发展现状的重要指标。
我国供热市场的规模近年来逐渐扩大,主要得益于城市人口的增加和居民对舒适生活的追求。
同时,随着供暖技术的进步和供热设施的完善,供热市场的增长速度也在逐渐加快。
3. 主要参与方和竞争格局供热市场的主要参与方包括供热企业、供热设备制造商和供热服务提供商。
在供热市场中,这些参与方之间存在着激烈的竞争。
供热企业通过提供高质量的供暖服务来争夺用户,供热设备制造商通过研发先进的供热设备来获得市场份额,供热服务提供商则通过提供全方位的供热解决方案来赢得用户的信任。
4. 技术、政策与环保技术、政策和环保是供热市场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
近年来,供热行业不断引入前沿技术,提高供热设备的效能和节能性能。
政府部门也出台了一系列支持和规范供热市场的政策。
同时,环保问题也成为供热市场发展中的关键环节,供热企业需要加大环保投入,减少污染物排放,提高能源利用率。
5. 发展建议为了进一步推动供热市场的发展,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和政策。
首先,加强与供热相关的科研和技术创新,推动供热设备的研发和升级。
其次,加强环保监管,对供热企业加大环保要求和管理措施。
此外,政府还应改善供热市场竞争环境,鼓励更多的参与方进入该市场。
6. 未来发展前景供热市场发展前景广阔,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和能源结构的调整,供热市场将迎来更大的发展机遇。
2024年集中供热市场发展现状
![2024年集中供热市场发展现状](https://img.taocdn.com/s3/m/934912a6afaad1f34693daef5ef7ba0d4a736db3.png)
2024年集中供热市场发展现状概述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人们对舒适生活要求的不断提高,集中供热作为一种高效、环保的供暖方式逐渐受到广大城市居民的青睐。
本文将对集中供热市场的当前发展现状进行梳理和分析。
市场规模据统计,截至2020年底,全国范围内拥有集中供热的城市已经超过300个,其中超过80%的一线城市和省会城市实现了全覆盖。
集中供热所覆盖的居民人口大约在2亿左右,占全国城镇居民的比例约为20%,市场规模巨大。
市场发展动态1. 技术升级与改造为了提高供热效率、减少环境污染,近年来,集中供热市场不断进行技术升级和改造。
传统的燃煤锅炉逐渐被清洁能源替代,采用天然气、燃气、生物质等新型能源的供热设施逐渐增多。
同时,加装换热器、改造管道、优化系统等措施也在推进,以提高供热效果和降低能源消耗。
2. 政府政策支持为了加快集中供热市场的发展,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支持。
例如,对于建设集中供热的新建住宅小区给予经济补贴;对于老旧小区进行供热改造,提供财政补贴和税收优惠;加大对清洁能源供热项目的扶持力度等。
这些政策的出台促进了集中供热市场的繁荣发展。
3. 居民需求的增长随着城市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居住环境的舒适度要求越来越高。
集中供热可以确保供暖的稳定和温度的均衡,与传统的地面采暖相比具有较大优势。
因此,市场需求的增长成为促进集中供热市场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市场竞争格局目前,集中供热市场存在着多家供应商的竞争。
其中,国有企业在市场份额上占据较大比例,拥有较强的资源实力和技术实力。
此外,一些民营企业也正在加快市场布局,以期分一杯羹。
市场竞争的加剧也推动了集中供热市场的发展。
未来发展趋势1. 清洁能源的普及为了应对环境污染和气候变化等问题,未来集中供热市场将更加侧重清洁能源的应用。
太阳能、地源热泵等新型清洁能源将得到更广泛的应用,以降低碳排放并提高供热效率。
2. 智能化管理的提升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发展和成本的降低,未来集中供热市场将进一步智能化。
北京市清洁能源发展现状及政策解读
![北京市清洁能源发展现状及政策解读](https://img.taocdn.com/s3/m/b015df497ed5360cba1aa8114431b90d6c8589bc.png)
北京市清洁能源发展现状及政策解读随着环境污染和全球气候变化的日益严重,清洁能源的发展已经成为了全球发展的趋势之一。
在中国,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口增长的压力增加,清洁能源的发展也变得愈加重要。
在这个过程中,北京市也在积极推动清洁能源的发展,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本文将从北京市清洁能源发展现状和政策解读两方面来分析北京市清洁能源的发展。
一、北京市清洁能源发展现状北京市清洁能源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如今,北京市可再生能源的装机容量已经超过了1000万千瓦,清洁能源的占比也在不断提高。
同时,在城市燃气、市政府采暖、公交等领域,北京市也在投入资金用以支持清洁能源的应用和发展。
1.可再生能源的发展截至2019年底,北京市的太阳能、风电、水能等可再生能源总装机容量已经超过了1000万千瓦。
在其中,太阳能装机容量达到了150万千瓦,风电装机容量为340万千瓦,水能装机容量为72万千瓦。
这些清洁能源的发展与应用直接推动了北京市清洁能源的占比不断提高。
2.城市燃气的发展随着北京市城市化的进程,城市燃气的需求量不断增加。
为了推动城市燃气的发展,北京市也在投入资金用以支持清洁能源的应用和发展。
据统计,目前北京市的城市燃气管网已经覆盖了全市90%的城镇区域。
在这过程中,北京市也逐步将燃气的产生方式从煤气转化为天然气等清洁能源。
3.市政府采暖的发展市政府采暖也是北京市清洁能源发展的一个重要领域。
在这个过程中,北京市创新性地实施了一系列政策,如建立了市级集中供热和供热与垃圾处理联合热电厂、推广浅层地源热泵、鼓励居民采用太阳能热水器等等。
这些政策的实施为市政府采暖清洁能源的转变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和支持。
4.公交等领域的发展在如今城市化进程中,公共交通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北京市因此也在公交等领域积极投入资金推广和采用清洁能源。
据报道,2019年底,北京市的插电式和纯电动公交车合计已经达到了22345辆,这些公交车的推广应用直接为北京市的城市交通更为环保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供热行业发展现状及趋势
![供热行业发展现状及趋势](https://img.taocdn.com/s3/m/a3caffa94bfe04a1b0717fd5360cba1aa8118c9a.png)
供热行业发展现状及趋势近年来,供热行业在我国取得了显著的发展成就。
随着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供热行业在城市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为人们提供舒适的居住环境。
本文将探讨供热行业的现状,并展望未来的发展趋势。
一、供热行业的现状目前,我国供热行业已经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阶段。
随着城市人口规模的不断扩大,供热需求持续增加。
同时,人们对供热服务的需求也越来越高。
供热行业通过不断引进先进的供热设备和技术,提高供热效率,有效解决了冬季供暖需求。
另一方面,供热行业还积极推广清洁能源供热,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改善城市空气质量。
目前,我国供热行业普遍采用燃煤、天然气、地热等能源形式,而且不断加大对清洁供热技术的研发和应用。
这些举措有助于推动供热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供热行业的发展趋势1. 提高供热能效随着能源问题和环境污染的日益凸显,我国供热行业将会更加重视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通过智能化控制系统、供热网络优化规划等手段,提高整个供热系统的运行效率,降低能源消耗。
2. 推广低碳供热低碳供热是供热行业发展的重要方向。
新能源、清洁能源将逐渐取代传统的燃煤供热,例如太阳能供热、地源热泵供热等。
这些低碳能源不仅对环境友好,而且能够为用户提供更加经济实惠的供热服务。
3. 推行集中供热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和人口密度的增加,集中供热将成为未来的发展趋势。
相比于分散供热,集中供热具有能源利用效率高、建设投资少、维护方便等优势。
因此,未来供热行业将会加大对集中供热模式的推广力度。
4. 发展智能供热随着物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快速发展,智能供热系统将成为供热行业的新趋势。
通过智能化技术,可以实现对供热系统的远程监控、运行状态的实时分析以及故障的快速诊断与排除。
智能供热系统能够提高供热效率,降低运维成本,提升用户体验。
5. 开展多能互补供热多能互补供热是未来供热行业的发展方向之一。
通过多种能源形式的互补利用,如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生物质能等,实现能源的优化配置。
北京市现状-集中供热企业成本分析与价格定位研究_
![北京市现状-集中供热企业成本分析与价格定位研究_](https://img.taocdn.com/s3/m/f95bfcd63186bceb19e8bb9a.png)
北京市集中供热给城市建设、改善首都大气环境和人民生活带 来了不可估量的收益。但是,由于长期受计划经济的影响仍然存在 很大问题。
1. 供 热 体 制 问 题 供热体制问题是目前严重影响城市集中供热发展的重大问题,
亟待解决。 首先,我国的供热长期以来属于福利,热费统一由国家负担。
2) 多热源联网运行技术 在保证系统各部位压力的情况下对各个热源的生产进行优化,
使热源厂获得最佳效益。同时也使管网的工况达到最佳。 3) 预制保温管直埋技术 预制保温管直埋技术的应用克服了传统敷设方式的许多弊端从
而达到了施工周期短,工程造价低,能源消耗降低,管道使用寿命 长,维护维修工作量小。
4) 二次系统节能技术应用 建筑维护结构采用节能设计,节能型材料的使用,循环水泵变
二. 北京市集中供热系统2
1. 热源
表 1-10 热电厂及大型锅炉房供热能力表
热源名称
国华北京热电厂 北京第二热电厂 北京京能热电厂 华能北京热电厂 左家庄供热厂 方庄热电厂
2001 年 设 计 能力 (MW) 929 697 697 1348 347 290
2001 年 设 计 供 热 面 积 (万 平 方 米 ) 1452 1089 1089 2106 542 455
2005 年设计 能力 (MW) 929 697 697 1348 347 290
2005 年设计 供热面积 (万 平 方 米 ) 1452 1089 1089 2106 542 455
1热 力 集 团 :《 热 力 集 团 志 》, 2005 2热 力 集 团 :《 北 京 市 区 集 中 供 热 “ 十 五 ” 规 划 及 2010 年 远 景 规 划 》, 2000
供暖现状情况汇报
![供暖现状情况汇报](https://img.taocdn.com/s3/m/9ac5dbbe951ea76e58fafab069dc5022aaea46d3.png)
供暖现状情况汇报当前供暖工作已经进入冬季保障阶段,各相关部门和单位积极响应,全力以赴确保供暖工作的顺利进行。
以下是我对当前供暖现状的情况汇报:一、供暖设施运行情况。
各供暖设施运行状态良好,经过夏季的检修和维护,设备运行稳定,未发现重大故障和安全隐患。
各供暖站点和锅炉房均已完成季节性的清洁和检查工作,确保了供暖设施的正常运行。
二、供热能源保障情况。
供热能源储备充足,煤炭、天然气等能源供应稳定,未出现供应短缺或断供情况。
各供热单位和能源供应商之间的协调配合良好,保障了供热能源的稳定供应。
三、供暖管网运行情况。
供暖管网运行正常,未发现漏水、堵塞等问题,各管道和阀门运行灵活,保障了供暖热水的正常输送。
在供暖管网维护方面,相关单位也进行了定期的检查和维护工作,确保了供暖管网的安全运行。
四、用户供暖满意度情况。
通过对部分用户进行满意度调查,绝大多数用户对当前的供暖服务表示满意。
用户反映的问题和建议,我们也已经及时进行了整改和改进,力求提供更加优质的供暖服务。
五、供暖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
尽管当前供暖工作整体运行良好,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例如,部分老旧小区的供暖设施仍然存在一定的老化和损坏情况,需要进一步加强维护和改造工作。
另外,部分用户反映供暖温度不够稳定,我们需要进一步加强调研和改进,提高供暖温度的稳定性。
六、下一步工作计划。
针对当前存在的问题和挑战,我们将进一步加强供暖设施和管网的维护工作,确保设施的正常运行;加强与能源供应商的协调,保障供热能源的充足供应;加强与用户的沟通和反馈,及时解决用户反映的问题和改进建议。
综上所述,当前供暖工作整体运行良好,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我们将继续努力,确保供暖工作的稳定进行,为广大用户提供温暖舒适的冬季生活。
国内供热采暖系统控制现状
![国内供热采暖系统控制现状](https://img.taocdn.com/s3/m/bfee532e7f1922791788e8e8.png)
国内供热采暖系统控制现状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我国自然比较落后,其一是我国属于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还相当不稳定。
具体体现在我国的供热采暖系统上,室内的自我调控系统差,冷热不均;能量消耗大,用户不能自己设置自动调控系统,随着室温的变化而变化。
目前,根据我国供热采暖的费用来看,大部分用户都没有能源节约意识,室内气温过高、过低投诉现象时常发生,还有一些为了单纯的提高温度,加大热力公司锅炉和散热器的容量,造成能源消耗严重,效率低下等问题。
调查研究显示,我国能源紧缺,而在供热采暖方面我国又十分浪费,在一定程度上造成环境污染严重,能源资源减少过快。
根据有关材料介绍,对我国能源资源在住宅建筑方面供热采暖方面的消耗,占据全国能源总消耗的9.6%,冬季采暖的主要区域在我国北方地区,采暖是大气污染和能源浪费的主要原因。
在供热采暖系统的功能上,发达国家在设定室内正常温度保证在22度,而我国则在16度左右,而且用户并不能自己设置和调节室温,更没有检测能量消耗的手段。
我国大部分的能源消耗体现在:在当时住宅设计时,楼层的保温隔热效果差,自动化程度不高,供热采暖比较落后。
这种情况下对我国能源资源造成的结果是:1.效率低。
我国的供热采暖整套系统都是在低效率、低负荷下运行,都是根据建筑面积的实际情况确定供暖面积。
整个管道的热量效率低,管道的偷水现象严重。
2.供热采暖系统缺乏自动控制设施。
由于我国供热采暖系统的自动化程度低,整套系统只有简单的调节手段,不能从根本上进行控制,给用户造成供热冷热不均、供热不足或者过渡时,没有有效地手段进行调节。
3.缺乏有效的计算流量手段。
我国供热采暖系统没有安装计量表进行收费,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用户不会主动节能的原因之一,不利于供热系统的管理。
近几年我国工业社会发展迅速,供热采暖系统的自动控制技术得到广泛应用。
此调查主要以北京地区为例,经过多年的论证和经验交流,基本确立了北京热力的主要调节手段:自我控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1
燃气供热
天然气1997年刚进入北京时,为提高北京 年刚进入北京时, 天然气 年刚进入北京时 空气质量,提倡采暖锅炉“煤改气” 空气质量,提倡采暖锅炉“煤改气”,并 且特别提倡对大型锅炉房的改造。经过这 且特别提倡对大型锅炉房的改造。 两年的调查分析和研究, 两年的调查分析和研究,对这项工程的实 施有了一定的重新认识和评价
13
燃气区域锅炉房供热
减少了燃煤量,改善了局部大气环境, 减少了燃煤量,改善了局部大气环境,但 燃料成本的增加导致供热价格大幅度增加, 燃料成本的增加导致供热价格大幅度增加, 特别是大型供热厂的经济效益变差 提高供热总体效率
14
燃气区域锅炉房供热
北京市规划原则上城区之内不再保留区域燃煤锅 炉房。城区内区域锅炉房相继“煤改气” 炉房。城区内区域锅炉房相继“煤改气”,燃气 锅炉热效率较高,一般锅炉效率在90%以上, 锅炉热效率较高,一般锅炉效率在 %以上,启 停方便,锅炉房占地面积小,无需煤灰厂,避免 停方便,锅炉房占地面积小,无需煤灰厂, 了扬尘和运输过程引起的污染 2001年底,采用区域燃气锅炉房供热的面积已达 年底, 年底 万平米, 万平米, 到2240万平米,其中城八区范围内为 万平米 其中城八区范围内为2000万平米, 万平米 约占城八区范围内全部区域锅炉房总供热面积的 18%左右 %
15
燃气区域பைடு நூலகம்炉房供热
2000-2001年采暖季对 个规模不等(供热面积从 年采暖季对78个规模不等 年采暖季对 个规模不等( 0.53万m2~55万m2)的区域燃气锅炉房抽样调查 万 ~ 万 ) 天然气耗量 平均耗量 m2 11.28kg 水耗 79.32kg 电耗 2.96 kwh
2001-2002年采暖季对北京市几处区域燃气锅炉房 年采暖季对北京市几处区域燃气锅炉房 的锅炉进行了实际测试, 的锅炉进行了实际测试,结果表明锅炉的效率约 的排放量约为50ppm 为92%左右,排烟筒处 %左右,排烟筒处NOx的排放量约为 的排放量约为
3
1 北京市供热的的基本情况
2000年底,采暖用煤约为600~700万吨,约占全市 年底,采暖用煤约为 万吨, 年底 ~ 万吨 能源消耗总量的18%左右, 能源消耗总量的 %左右,占全部煤炭消耗总量的 1/3左右。 左右。 左右 1997年11月陕甘天然气进京,天然气约占北京市能 年 月陕甘天然气进京 月陕甘天然气进京, 源消耗总量的8~ %左右, 年燃气总用量为11 源消耗总量的 ~9%左右,2000年燃气总用量为 年燃气总用量为 亿立方米,其中相当部分天然气用于采暖。 亿立方米,其中相当部分天然气用于采暖。 煤炭和天然气构成了北京市主要的采暖能源, 煤炭和天然气构成了北京市主要的采暖能源,其余 是电力、燃油,还有极少量的地热和工业余热。 是电力、燃油,还有极少量的地热和工业余热。
6
城市集中热力网
2001年底,北京集中热网管网干线总长度 年底, 年底 已达到400余公里,最大管径达1.4米。管网 已达到 余公里,最大管径达 米 余公里 的输配能力已达到1.2亿平米 亿平米, 的输配能力已达到 亿平米,实际负担供 热面积5655万平米 热面积 万平米 以燃气为热源的三个大型供热厂承担的面 积约为1400万平米 万平米(25%)。提供的民用供热 积约为 万平米 。 总热量为2699.41万GJ,同时还提供工业用 总热量为 万 , 蒸汽359.2万吨,民用热水 万吨, 万吨。 蒸汽 万吨 民用热水1000万吨。 万吨
21
1.5.1 风冷热泵采暖
压缩比( ℃热水) 压缩比(50℃热水)
哈尔滨 采暖设 计外温 压缩比 -26 21 沈阳 -19 15 北京 -9 10 太原 -12 11 西安 -5 8
22
风冷热泵采暖
一般活塞压缩机单级压缩比不超过10 一般活塞压缩机单级压缩比不超过 风冷热泵的主要问题是在室外温度过低时, 风冷热泵的主要问题是在室外温度过低时, 其制热效率明显减低: 其制热效率明显减低:
各种耗量的范围变化很大,往往相差 倍 各种耗量的范围变化很大,往往相差2-3倍,可见 运行管理水平的差别很大
9
区域燃煤锅炉房供热
2001-2002年采暖季对几处规模不等的热网 年采暖季对几处规模不等的热网 进行了实际测试,锅炉效率在50- %, 进行了实际测试,锅炉效率在 -70%, 热网输送效率在68- %, %,总体供热效率 热网输送效率在 -82%,总体供热效率 只有35- % 只有 -58% 司炉人员运行技能欠缺, 司炉人员运行技能欠缺,锅炉运行效率低 下;管道的保温效果较差(有些管段保温 管道的保温效果较差( 脱落严重、甚至就直接泡在水中); );调节 脱落严重、甚至就直接泡在水中);调节 手段缺乏,不均匀性损失严重等种种问题, 手段缺乏,不均匀性损失严重等种种问题, 浪费了大量的热量。 浪费了大量的热量。
北京市供热概况
清华大学建筑技术科学系 2003年2月19日 年 月 日
1
内容
北京市供热的的基本情况 各种供热方式的概况 结论
2
北京简况
冬季平均气温- ℃ 冬季平均气温-1.6℃,采暖期室外 设计温度为- ℃ 法定采暖期11月中 设计温度为-9℃,法定采暖期 月中 旬到次年3月中旬 月中旬, 天 旬到次年 月中旬,120天。 截至2001年底,总供热面积为 年底, 截至 年底 总供热面积为2.78亿 亿 平米,其中城八区供热面积约为2.33 平米,其中城八区供热面积约为 亿平米。 亿平米。
压缩机容积效率降低 蒸发压力降低,吸气比体积过大, 蒸发压力降低,吸气比体积过大,制冷系统质 量流量变小, 量流量变小,机组供热量减少
北方大部分城市压缩比大于10 北方大部分城市压缩比大于 室外温度过低时需要辅助热源
23
风冷热泵采暖
结霜:室外温度 ~ 相对湿度>85%结 结霜:室外温度0~5 ℃,相对湿度 % 霜最严重; 霜最严重;室外温度 < -5 ℃时,空气中含 湿量明显减少, 湿量明显减少,结霜速率降低 反向循环化霜: ;-6 反向循环化霜:0 ℃,70%出力;- ℃, %出力;- 62%;- ℃,55%;- ℃,停止运行 %;-10 %;-15 %;- %;- 北方地区开发新型的适合低温运行工况的 风冷热泵机组就非常必要, 风冷热泵机组就非常必要,有些公司在技 术上已经有实质性进展, 术上已经有实质性进展,并在实际运行中 取得较为满意的效果
7
1.2 区域燃煤锅炉房供热
区域锅炉房主要是燃煤、燃气,少数为电、 区域锅炉房主要是燃煤、燃气,少数为电、 燃油, 燃油,极个别也有热电联产方式 2001年底,区域供热锅炉房 年底, 余座, 年底 区域供热锅炉房2300余座,锅 余座 余台, 亿平米, 炉5800余台,供热面积约为 亿平米,占 余台 供热面积约为1.6亿平米 北京市总供热面积的58%左右。 北京市总供热面积的 %左右。其中城八 区范围内单台锅炉容量大于20T/小时的锅 区范围内单台锅炉容量大于 小时的锅 炉房约70余处 总供热面积约3200万平米 余处, 炉房约 余处,总供热面积约 万平米 规模大小不一、相差很大, 规模大小不一、相差很大,运行管理水平 参差不齐
12
1.3.1 燃气区域锅炉房供热
20T/hr或40 T/hr以上燃煤锅炉单位吨位的 或 以上燃煤锅炉单位吨位的 排放量可以做到6 T以下小锅炉的三分之一 排放量可以做到 以下小锅炉的三分之一 到五分之一 替换污染过重的燃煤锅炉,优先替换6T/hr 替换污染过重的燃煤锅炉,优先替换 以下的小锅炉, 以下的小锅炉,而保留大型高效燃煤锅炉 从大锅炉改起的做法,使得减排成本过高, 从大锅炉改起的做法,使得减排成本过高, 煤改气”采取“宜小不宜大” “煤改气”采取“宜小不宜大”
16
1.3.2 分户燃气炉供热
分户燃气炉具有很好的环保效益, 分户燃气炉具有很好的环保效益,方便热计量收 又能实现分户可调, 费,又能实现分户可调,住户可以根据自己的舒 适性要求进行控制; 适性要求进行控制;无外网散热损失和水力失调 引起的不均匀性热损失; 引起的不均匀性热损失;对开发商而言可以逐步 投资等优点 采用该种采暖方式约有300万平米 采用该种采暖方式约有 万平米 2000-2001和2001-2002连续两个采暖季对两个小 和 - 连续两个采暖季对两个小 多住户做了跟踪调查。 区100多住户做了跟踪调查。调查分为问卷调查和 多住户做了跟踪调查 数据测试两部分, 数据测试两部分,此外还利用烟气分析仪测试了 锅炉运行时的污染物排放数据和锅炉的效率
17
分户燃气炉供热
问卷调查:舒适性、操作的方便性、安全感、 问卷调查:舒适性、操作的方便性、安全感、噪 音影响、 音影响、分散排烟影响等 数据测试: 数据测试:住户燃气耗量和住户室内温度 2001-2002年采暖季,除去住户生活用气后平均采 年采暖季, 年采暖季 暖用燃气耗量5.85 m3/ m2(该年采暖季室外平均 暖用燃气耗量 ( 温度+ ℃),折合设计年采暖季约为 折合设计年采暖季约为7.4 m3/ 温度+2.5℃),折合设计年采暖季约为 m2.a(室外平均温度-1.6℃) (室外平均温度- ℃ 住户负担费用(含电费)折合设计年平均为13.45 住户负担费用(含电费)折合设计年平均为 元/ m2,相当于北京市燃煤间供方式住户负担热 , 价19元/ m2的71%左右 元 的 %
4
各种供热方式的概况
城市集中热力网 区域燃煤锅炉房供热 燃气供热 电采暖 其余几种供热形式
5
1.1 城市集中热力网
北京市城市集中热力网由北京市热力集团 统一运行管理 北京集中热力网共有8个热源 个热源: 北京集中热力网共有8个热源:其中热电厂 4座、大型锅炉房 座 座 大型锅炉房4座 一热的尖峰锅炉、 一热的尖峰锅炉 、 二热的所有锅炉以重油 为燃料;双榆树、方庄、左家庄3座大型锅 为燃料;双榆树、方庄、左家庄 座大型锅 炉房为天然气, 炉房为天然气,其余热源均以煤为燃料
10
1.3 燃气供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