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照明整理

电视照明整理
电视照明整理

第一章电视照明是一门艺术

第一节电视照明的意义

光是万物之灵,对于电视艺术来讲,光线是它的灵魂,光线直接参与了初创阶段的文学构思、画面设想、光线设计和主创阶段的形象造型、环境再现、气氛烘托等艺术创作的全部过程。电视:光-电-光在这个环节中,光使画面的重现,起着直接的作用。

电视艺术是靠画面语言为主要表现手段,来叙述事件和故事、刻画性格和心理活动、传达作者主观情感的一门综合性艺术

第二节电视照明的任务

一、满足摄录技术上的照明要求

光是获得画面影像的先决条件.是使摄像管取得准确信号的基础。

提供合适的照度/提供合适的光比 /提供稳定的色温平衡/

二、用光完成画面的艺术造型(表达空间感、纵深感、表面结构及质感)

三、突出强调主要场景和主要人物

四、再现环境气氛与时间概念真实而浓郁的环境气氛,能够烘托人物,表达生活气息,同时环境气氛能够吻合观众心理和表达画面人物的性格、职业、爱好。

五、戏剧表现的需要根据剧本及拍摄要求、拍摄现场内所提供的环境和人物的渲染、刻划、表现。依据不同要求采用不同的照明方式。

六、画面构图的需要电视画面构图讲究有章法,有秩序,重点突出主要场景和主要对象。

第三节电视照明的基本特点

电视照明的根本任务:利用其光线参与艺术的创作,用光线描绘和塑造镜头前的形象。

一、电视照明具有时限性时限性是指在一定的时限内完成照明的设计、布光等。

二、电视照明具有可塑性

电视照明的可塑性是指在不同的场景中完成各种环境的交代、气氛的展现和人物的塑造。

三、电视照明具有纪实性

电视照明的纪实性指追求自然光线效果,但并不是片面要求照明完全利用拍摄现场的固有自然光和现场光,而不加任何人工光,有时在自然光基础上使用人工光来加强照明的真实效果而不留人工痕迹或少留人工痕迹。

四、电视照明具有体现性

电视照明的体现性指剧情、主题、情节、思想的外在形式的体现

第四节电视照明与电影照明的区别

一、亮度比和光比要求的不同拍摄载体不同对宽容度、亮度比的要求不同。电影照明亮度比和光比分别为100:1和7:1,而电视照明则为30:1和2:1(或3:1)

二、多机和单机拍摄布光要求不同。

多机连续拍摄的布光“为不同镜头的连续拍摄而安排,对任何角度都能适应。

三、多种体裁与单一体裁照明的不同

电视照明包括电视剧照明、演播室照明、电视专题片、电视新闻片照明等。

四、实景照明与棚内照明的不同电视照明:实景进行拍摄与照明的片子所占比例相当大。电影照明:摄影棚内照明优于电视的实景照明。

五、素养和适应性的要求不同

第二章光的基本概念

一、物体的亮度由两个因素决定:照明光的强弱和它反射光线的能力。

照度表示被照明物体表面在单位面积上所接受的光通量,即某物表面被照亮的程度。单位是勒克斯(1ux)。

射到物体上的光线强度,大体上取决于光源的功率和设计及与物体的距离。它们之间的规律如下

1.照度大小与光源发光强度成正比,在距离不变时,光源越强照度越大。

2 . 物体表面照度大小与光线投射方向有关,越垂直强度越大。

3.在点状光源条件下,物体表面照度的大小与光源距离的平方成反比.即按照平方反比定律。此规律适合点光源,也适合一般的灯光和闪光灯,不适用于聚焦的光源(因为这些光源近乎平行)。

二、亮度亮度表示物体表面发光的强度值。包括自身发光(如灯丝),和反射面和透射面的物体。在单位面积中的发光强度即是该物体表面的亮度。亮度与发光面的方向有关.同一发光面,在不同方向上亮度值是不同的。

所谓亮度是按垂直于视线的方向计量的,在垂直于视线的方向上,发光面在单位面积中发光的强度叫亮度。亮度单位是坎每平方米[也称尼特(nt)〕

第四节反射与透射

一、光的反射

由于物质表面结构的不同,物质对光的反射性质也不同。物质对光的反射形态基本上有三种:即镜面反射、

漫反射及半漫反射。

二、透射光对摄影的影响

光的透射.在摄影中起着很大的作用,被摄物体的反射光穿过相机镜头(是一组透镜)的镜片.聚焦在感光胶片上,就形成影像。

光的透射还有两个规律一是透明物体是有色体时,透射后的光线便带有这种物体的颜色;一是当光线透射过透明物体时,一部分光波被反射,少量被吸收、这样光线便受到了损失大,所以透射的光比直接投射的光要弱许多。

第三章色温与色彩

一、色温当绝对黑体在某一特定温度下,其辐射的光与某一光源的光具有相同特性,则绝对黑体的这一特定温度就定义为该光源的色温。

二、电视照明的光源可分为两大类:自然光源和人工光源。

三、色温平衡是指使用光源色温与摄像机色温一致;同一场景中几种不同光源色温一致;日光下被摄体亮部日光色温与暗部使用的灯光辅助光色温一致。

色温平衡的方式:

1.平衡光源色温与摄像机色温。标准的日光色温为5400K,灯光色温为3200K

摄像机根据光线色温3200K来规范基本光谱特性和标准工作状态的。

摄像机自身有三档滤色片:3200K档灯光色片和5600K 档日光色片和5600K +1/4ND(灰片)档日光色片。(ND 滤镜可以将仅靠光圈调整已经不能达到要求的过亮的被摄物体的亮度降低。)

光源与摄像机色温不平衡的解决办法:

(1)将光源色温调整到摄像机色片的标准上。(2)将摄像机色片调整到现场光源色温的标准上。(3)在选择合适滤色片同时,利用现场光调节白平衡。

2.平衡一个场景中几种不同的光源色温。如:窗口进来的光线为5400K,室内暗部加3200K辅助光. 调整方法:加(橙红色)或加(蓝色)

3200K 5000K以上

(适合较小场景)(灯光损失)

3 .在自然光的直射光照明下,被摄体暗部有时需要加辅助光照明,以表现和强调暗部层次。

方法:用电瓶灯或一般灯具加蓝色滤色片。

总结:

1、摄像机适应照明光的彩色还原控制通过加装滤色镜改变画面的色调

降低光源色温的滤光片:橙系列滤光片(雷登85、81)提高光源色温的滤光片:蓝系列滤光片(雷登80、82)通过电路状态调整改变画面色调(即调整白平衡)

2、照明光适应摄像机的彩色还原控制

利用色温校正滤色纸改变照明光色温:降色温 (橙) 升色温 (蓝)

第四章色彩学的基本原理

第一节色彩的基本属性

一、色别也称色相,是色的最基本特性,色别用来说明彩色之间的主要区别或者彩色与消色之间的区别人们常将色分为的大类,即暖色调和冷色调、所以,色别也称色调

二、明度色调相同的色彩看上去还有深浅之分,把色彩的这一特征称为明度。明度即同一色别的相对亮度。光谱中的一种色因光线照射的强弱不同而出现颜色的深浅、明暗的不同变化,这种变化就是明度的变化。三、饱和度色调相同的色彩除了有明度上的差别外,还表现了不同的鲜艳程度,即色彩的纯度或称为色纯度。饱相度指颜色的鲜艳程度。

影响色彩饱和度的因素有:

1、不同的光线照明,物体的色彩饱和度会有不同的变化。晴天照明,物体表面明度增加,色饱和度正常;阴大光线晦暗,光线呈现散射和漫反射状态.物体表面明度降低,物体的色彩饱和度亦随之降低;阴雨天和雪雾天光线照明.饱和度同样偏低。(例:我的父亲母亲)

2、物体表面结构状态对饱和度也有直接影响。凡是粗糙的物体表面结构,对光线的反射迟缓、表面明度下降,色彩饱和度降低。

3、物体距离视点或镜头越远,由于空间中的介质会随之增加,色彩饱和度越低。同样,如果拍摄中使用长焦距镜头,对物体色饱和度也会带来影响,焦距越长,色彩饱和度越差。

4、不同季节对色彩饱和度也有影响。拍摄冬季的原野、荒漠、雪原、群山等景物,被摄物的色彩以消色为主,色彩难以表达。夏季物体的色彩最为真实,特别是光滑表面结构的物体表面色泽鲜艳饱和纯正,给人以悦目、艳丽之感。

物体色饱和度与明度的关系是相对的,有时明度高面其饱和度却不高。

第三节色彩的变化规律

一、冷暖变化冷暖变化直接受物体本色、光源色和环境色等影响。

二、透视变化透视规律:

1.物体距离视点越近,物体色彩饱和度越大;反之,物体色彩饱和度越小。

2.物体距离视点越近,其色彩的色相越偏暖;反之物体的色彩的色相越偏冷。

3.物体距离视点越近,同一色彩色浅的明度高,色深的明度低;距离越远,色浅的明度下降,色深的明度增强。

三、强弱变化色彩的强弱受距离的变化而发生变化。物体色彩的色感近强远弱。此外,还因色别不同而产生差异。例如,在视觉感受上,暖色比冷色强,原色比补色强,补色比消色强。

第六章电视照明工作者的基本素养

第一节电视照明工作者的审美意识

“审美意识”是指人感知、领会或对客观物质世界的某些事物、形式、艺术的美的反映、追求、感觉或思维。

电视照明创作者的审美意识是指电视照明工作者对某一艺术形式、光线气氛、物体造型的美的一种反应、追求、感觉。这种审美意识贯穿一电视照明艺术创作的全过程。

提高:

一、审美意识与修养文学:文学剧本是一剧之本,是电视艺术创作的蓝图。电影艺术、绘画艺术、摄影艺术、音乐艺术灯光技术。

二、观察与积累电视艺术十分注重观察生活中不同时刻的物体表面的光影变化、不同时间的气氛变化、光线的变化带来的色彩变化等等。

另外,还比较注意观察常人注意不到的光线在宏观与微观上的美妙变化,及出现的各种各样的效果,不断地增加和丰富自己的审美感受。

三、审美意识与创作电视照明工作者的创作者首先体现在对文学剧本的最初理解、鉴赏方面。接下来是对场景的选择,再接下来是将自己的审美感受、思想融于布光设计中。

第二节电视照明与轴线(摄像与光线轴线的定义及越轴)

轴线:通常指在摄像创作中“被摄体的视线、运动方向或被摄体间相互交流的位置关系所构成的一条无形的直线”。

一、摄像轴线的运用规律同一时间与场景内拍

摄连续性较强的镜头时,主角度所在的被摄体关

系线或方向线一侧180°范围内,摄像机可以进

行各种运动.

轴线种类:方向轴线和关系轴线

1、方向轴线是由被摄体面向或运动方向产生的。

2、关系轴线是由被摄体与被摄体相互间的位置关系产生的。

3、合理越轴

A.在两个方向、位置不统一的镜头中间加入一个空镜头或骑在轴线上拍摄的镜头。

B.在镜头运动之中向观众交代越轴的过程。

C.通过画面中人或物自身的运动来改变原来方向的位置关系。

D.使用人或物的特写镜头进行过渡或特写镜头中人物的动作改变原人物的方向和位置关系等。

E.利用淡入/淡出、叠化、划变等特技方法跳轴。

二、光线轴线是光的投射方向与被摄体形成一条无形直线,有时简称为光轴。

三、光线轴线的规律

1、自然光的变化:入射角的大小、亮度的高低、反差的强弱、色温的高低上。受地理条件、气候、季节、时间的影响。 2.光线的各种各样变化意味着光轴同时发生着各种各样的变化。

3.场景内光源同被摄体关系一经镜头拍摄,被摄体的位置、相互间的关系、光线与被摄体的状态等就不能再调整了。

四、光线轴线的合理使用

1、时间的选择

2、补拍与错位

注意:时间的对应;光线方向的统一;入射角的大小一致;反差与亮度的协调;受光面与阴影面比例的把握。

3、越轴与合理越轴(1)场景由封闭式结构转变为开放式结构;(2)增加镜头的视点,开拓观众的视野;(3)追求全方位立体的现场表达方式;(4)场面调度更富连续性,能形成流畅的视觉语言;(5)多角度不同照明状态下展示被摄体,具有“全描”效果。

第七章电视照明与画面造型

空间透视规律:近大远小。近深、暗、饱和度高、清晰;远浅、淡、饱和度低、模糊。

第一节照明与空间深度(画面造型)

1、如何加强空间透视:

一、光线入射角的选择(较小的)

二、光线方向的确定(逆光、侧逆光)

三、光线明暗比例的控制(对比近强远淡)

四、色调冷暖的配置(近暖远冷、饱和度近浓远淡)

五、其他摄像表现手法:重复景物,镜头焦距,景深,角度,线条···

2、照明与表面结构

一、粗糙的表面结构(侧位光)

二、光滑的表面结构(柔和散射光和能见高光区)

三、透明的表面结构(能穿透的侧光侧逆光+正面柔和

光,不宜多光源-过多光斑)

四、镜面的表面结构(更柔和的散射光+提高环境亮度)

第八章外景自然光照明

外景自然光照明,是指室外拍摄电视片的一些场景

和镜头时,主要依靠太阳的直接和间接照明,有时也需要一些人工光对场景和人物进行局部修正和光线调整。

第一节电视外景照明

一、自然光照明的规律变化

光线入射角:小→大→小;物体的投影:长→短→长;光线的色温:低→高→低;

光线的反差:小→大→小;光线的亮度:低→高→低。

二、在光影变化中寻找最佳创作效果照明面积大、范围广

优点:能全面反映场景及物体的外貌、特征,满足照度要求。

缺点:不能突出主要场景和主要对象。

三、具有强烈的时间性光影时刻变化为创作提供了真实环境,但必须寻找合适的时间。

第二节外景自然光照明的任务

一、对自然光进行选择

二、弥补“先天不足”(1.局部需要突出和强调的东西却被置于阴影部位 2.背景太暗而失去层次 3.需要表现的线条不明显 4.前景过亮而失去透视。)

三、人为调整自然光的反差

四、被摄体暗部偏色的校正

五、模拟和再现特殊效果的光线照明效果

六、再现真实的夜景气氛

第三节直射光照明

直射光照明,通常指太阳没有被云雾和空间中的介质遮挡,直接把光线投射到地面上。

自然界中的景物和物体的表面有较明显的受光面、阴影面和投影,即有明显的光线入射角。

直射光照明的三个时段

一、太阳初升和太阳欲落时刻(0o-15o)

1.照明条件不稳定,时间短、变化大。

2.明暗对比反差强。

3.地面物体投影长。

4.光线偏暖色温低:2800K-3400K。

5.近浓远淡透视好。

早晨:光线纯正,清新、反差明显、色温橙红有时偏蓝。

傍晚:较混浊、柔和、色温橙黄且浑厚。

二、正常照明时刻(15o-60o) 特点:光线比较稳

定;亮暗适中;色温在5400K左右

三、顶光照明时刻(60o-90o)

特点:光照度比较强烈

处理方式: 1.选择多层重复景物,强调层次关系2.避免骷髅状,以人脸暗部或亮部曝光 3.人为改变顶光投射状态 4.加用辅助光

直射光照明的三种形式

(一)顺光照明光源在被摄体前方,镜头的后方,镜头同光源照射方向基本一致,在镜头与被摄体这条摄轴线左右15o角之内的照明光线,统称顺光照明(或称为平光、正面光和前光照明)。

优点:较容易全面揭示被摄场景和人物的外表特征,景物或人物的色彩还原、色彩纯度和色彩饱和度正常。不足:重点不突出,缺乏立体感和空间感,透视减弱.

采取的做法: 1.适当改变自然顺光照明的原有影调配置状态,变远近景物接近亮度为有深浅、有浓谈的影调配置,形成人为的前景深色调。 2.利用各种不同景物的不同反光特性,人为拉开影调差距。 3.注意自然光顺光照明的时间选择。

(二)斜侧光照明光源与镜头形成一定的投射角度,常在被摄体左或右侧的前侧方向,大约45°

左右投射出光线,称为斜侧光照明。斜侧光

照明能够较夸张地突出或强调物体的表面质

感,所以被称为“表面质感照明”。

(三)逆光照明光源在被摄体的后方、镜头的前方.统称为逆光照明。逆光照明有时也称“背光”、“轮廓光”或“隔离光”照明。

高逆光:有时也称“顶逆光”,光源在被摄体后上方或侧后上方,一般在被摄体边缘构成比较宽的轮廓光条。

运用逆光照明应注意的问题:

1.考虑加用辅助光照明。注意不要破坏主光效果,不能过亮,不能有投影。可利用周围的环境补充背光亮度。

2.妥善处理亮暗光比,明确表现重点。

3.注意光、形、线的造型。从宏观角度把握线型的造型特点,或从局部表现人或物的线条。

4.形成较暗的背景及环境。

5.选择理想的照明时间。(早晨、傍晚。细腻柔和)

第四节散射光照明

散射光照明主要指光源被密度不均匀、存在于光源与地面之间的大量云、雾、尘埃等介质遮挡,间接地把其光线投射到地面的照明。

特点:1.光线柔和,照明均匀;2.亮暗反差缩小,影调接近;3.光线无明显的投射方向;

4.色温偏高,色调偏冷 5.物体受光面、阴影面、投影不明显; 6.面上照明同点上照明区别较小。

一、晨曦和黄昏时间

特点:首先早晨太阳欲升时的光辉和傍晚太阳刚落后的

余晖,装饰性地把天边照亮,接近太阳位置的天空橙红色调很浓,离太阳位置愈远,橙红色调就愈淡.最后被天空大面积的冷色调所吞没。

色温:在1850K至2400K之间,且随时间变化,色温处在不稳定状态。从而造成的色调上的微妙变化,呈现迷人的色彩。这个时刻地面上大面积景物照明的主要光线来源是天空的反射光,即散射光,景物的远近层次与局部质感依稀可辨。地面景物同天空形成很大的亮暗反差和影调对比。

二、阴霾天和薄云天照明

光源的光线被云雾遮挡,地面景物的照明主要依据天空散射光.物体表面没有明显的光线投影.景物的明暗反差缩小,光线细微柔和。

由于物体接受平柔的散射光照明,亮的物体降低了亮度,而暗的物体相应地又提高了些许亮度,两者亮暗区别明显缩小,与晴天的光线照明状态形成截然不同的对比。阴天照明情况下.物体主要依据它自身的明暗及颜色的变化使入的视觉分辨其差别。

阴天区别于晴天相其他天气的特征之一就是色温偏高,色调偏冷。色温约在7000K全10000K之间,蓝色调占明显优势。

不利方面:

1.景物接受了较平均的散射光照明,远近景物缺乏影调上的明暗变化,显得平淡单一;

2.画面中空间深度感减弱,前后景物叠合缺乏层次和应有的区别。 3.物体立体感减弱,表面质感不突出;4.天空与地面景物形成较大反差,特别是拍摄以人物为主的中近景画面时.一旦把天空摄入画面.就将直接给画面造成不良影响,分散观众对被摄体的注意力;5.面上光线与局部光线亮度和区别较小。

变“弊”为“利”,为主题内容服务。

1.人为改变场景内原有光线布局所形成的光调配置,使之更适合于画面造型。

画面造型一般体现在3个方面,即被摄物体立体感、质感和空间感的表现:

(1)立体感的表现同天空不明显的散射光入射角度有重要关系。地面景物接受照明的主要光线入射角是自上而下的,是有一定的方向性的。

(2)质感的表现主要取决于光线形式的选择(运用侧光)

(3)空间感的表现主要在于人为改变阴天光线所形成的固有的光调配置。(线条利用或暗的前景)

2.把观众的视线引导到镜头中的主要物象上来,避开亮的天空,不要以亮的物体作背景。

3.有目的地形成画面局部或面上的色调对比,吸引观众的视线,表达一定约情感、气氛。(人为形成冷暖对比)

4.阴天的散射光与灯光的综合运用(人物场景造型)注意:(1)始终保持主光投射的一致性;(2)被摄体距离灯光的远近不同其光线强弱也就不同;(3)光线入射角随被摄体远近的活动而变化;(4)同一时间和同一场景主光的高度要保持一致;(5)尽量减弱和避免接受灯光照明与未接受照明的物体

两者间过于明显的光线明暗的差异.以及给观者视觉上带来的不适。

三、雨雪天和雾天

雨雪天特点:

1.光线柔和而细腻,具有很强的感情特点。

2.由于雨和雪的作用。物体表面体现了一种光与影的结合,一种明与暗的变化,一种其他光线状态所没有的表面质感的存在形式;

3.场景和被摄体的存在常常与雨和雪联系在一起。其光线含蓄、细微,并在被摄体的表面产生跳跃性的变化,形成不规则的光斑、光点等。

如何运用雨雪天拍摄:

1.现场采光和确定摄像机的位置是突出雨和雪特点的关键。

2.设法用暗的环境和背景映衬雨丝雪片,人为突出雨雪特点。(避开亮的背景)

3.充分利用有雨雪天特征的造型工具,渲染现场气氛。4.大场面写景拍摄要注意尽量缩小景物的亮暗差别,准确再现亮暗两方面的质感。(人为调整光线)

雾天特点:

第一、雾天空气中的介质增多,光线被大量扩散,由于介质之间的相互作用,使得雾大的散射光强度明显高于阴天和半阴天。在雾的作用下,地面上的景物被均匀地照,物体表面状态细致、真切。

第二、有较强的“净化”功能、透视强、化繁为简

第三,雾能使大自然有强烈的空气透视效果,而且是任何其他光线条件所不能达到。比如,景物的近深远浅、近浓远谈、画面的明暗对比、立体空间的展现,往往在雾天比较明显。

雾天的利用:逆光侧逆光的利用;剪影半剪影的应用;随浓度不同,人为加大亮暗对比(暗的前景)。

四、晴天遮挡法和背阴处照明

晴天遮挡法优势:

1.这种遮挡法所获得的散射光照明效果优于一般的阴天、半阴天,光线亮度高。2.色温接近于睛天日光色温,清晰度和色彩饱和度正常。 3.此散射光可与灯光混合使用,让两者起互补作用,追求一种接近自然日光但又更加讲究的用光效果; 4.照明平柔均匀,容易把握整个场景的照明亮度和基调。 5.模拟阴天的光线效

果,为一定的主题内容服务。

背阴处光线的的特点:

1.凡是现场直射光照明的物体的背阴处均为散射光,这种散射光来的方向有时是单一的,有时是多角度的.视太阳的位置、背阴处的具体情况而定;

2.背阴处散射光的强弱是根据四周环境的反射光能力、反射物距离的远近和太阳入射角的大小来决定的;3.背阴处光线色温通常偏高,有时受环境及反射物本身色彩的影响,使得背阴处色温不稳定;

4.背阴处与阳光照射处两者反差太大。

如何使用背阴处的光线:

首先,在现场要确定或寻找出散射光线的大致投射方向,确定基本的用光位置与角度,利用不太明显的顺光、侧光、逆光的光线配置,为主题内容服务。有时周围反射光反射方向不规律,如在凉亭、长廊、露天汽车内拍摄。常出现这种情况。可利用其反射来的主要光线作为被摄体的主光,其他不规律的反射光有时可考虑作为辅助光。

再者,如果背阴处散射光比较弱,可考虑用灯光和反光板补光,但要注意在使用灯光或反光板之前,要改变灯光和反光板的光源性质,使其变为散射光,避免它们在被摄体表面和所照明的环境产生明显投影,同时要注意补助光的投射方向应尽量同现场的日光反射光方向一致。

其次,在用光拍摄中,要尽量避免在同一个镜头内同时出现两种反差较大的光线照明的景物,往往这两种反差会大到人们难以调整的地步。

第五节夜景照明的设计思路

一、夜景拍摄可供选用的3个时间

(一)晴天拍夜景借日光作月光用,造成一种月夜的照明。

如何获得最佳效果

1、制造大面积暗的阴影。通常的方法是选择晴朗的天气,主要使用中午接近中午的逆光、侧逆光,使被摄物体处在轮廓光照明的位置上,物体的形态、人物的姿势比较突出,同时利用这种光线可人为造成画面背景处大面积的阴影。为在阳光下拍摄夜景奠定一定的真实基础。

2、注意加用辅助光照明。在生活个真正的月夜逆光状态下,肉眼不但能较细致地注意到物体的线形轮廓.还能分辨物体暗部的大部分层次。

被摄物体有了逆光照明形成的轮廓,还要考虑用灯光或反光板打辅助光再现暗部层次,用光线“寻找”出真实的月夜里人眼的“感觉”,以表现物体轮廓为主,表现暗部层次为辅。3、把握夜景的色调。真正的月夜给人以宁静、缥渺、清淡、细柔的感觉。照明常常处理为冷色调,摄像机的白平衡调整可直接使用3200K滤色片,不必进行细调微调,使整个画面偏蓝色调。

4、准确控制曝光量。前期拍摄时按其正常的曝光量均缩小一级或两级光圈;或后期制作时用技术手段按一定的数值统一降低或压暗所有夜景画面的亮度。

5、防止天空和亮背景过多地进入画面。亮的天空和大面积亮的背景是造成夜景失真的主要原因,在实际拍摄中应使用正确的角度尽量避开它们。如果拍摄大场面无法避开天空时,可使用渐变滤色镜压低天空亮度。(二)真正的夜间拍夜景

如何获得最佳效果

1.用光线区别景物远近层次,表达空间透视。

夜景中的被摄体周围及背景漆黑一片,缺乏应有的景物远近层次,失去了生活本身的真实。在夜景的布光中,都要注意交代空间距离、前后层次和空间透视,不但要注意局部点上照明,还要考虑到环境背景照明。忽视了环境的照明,忽视了夜景的空间交代,也就失去了夜景的真实性。

2.注意控制亮暗反差。

夜景拍摄中,景物的外形、表面的质感、色彩的再现,只有靠人工光源的合理照明才能实现。但加用人工光线对周围景物照明时,要注意照明的方式、方法,尽量缩小明暗两方面的亮暗差距。把反差控制在摄像机允许的范畴之内。

在大场面拍摄中,要重点控制大面积暗的环境和小面积主体及主体活动区域亮的部位的反差。

在中近景画面用光中.主光与辅助光、人物与小范围的环境的反差控制.较之大场面会简单容易得多,但也不容忽视。

3.尽量避免无影调层次变化的天空过多地出现在夜景画面中。也不要过多地利用天空作背景。

(三)晨曦和黄昏拍夜景

1、场景有一定的基础亮度,能保证摄像机对照度的最基本要求,能再现和表达场景内最暗处的基本层次,

2、天空和地面、树木和楼房、物体和物体能保持大致的画面上的区别,这种区别正好吻合了人眼在真正的夜间观察到的景物的具体情况,画面效果正常而真实。

3、在天空散射光的基本亮度照明基础上,能充分发挥人工光线(灯光)的造型作用。模拟各种各样的生活中的夜景效果.创造真实的夜景气氛。

4、利用现场内散射光与灯光色温上的不同,造成明显的色调上的冷暖对比。

5、前后景物、远近景物能保持一定的层次关系,能提供基本的景物透视条件。

二、夜景拍摄的基本要求

1、注意场景选择对夜景场景的要求主要是:场景相场景周围的物体、背景要具备一定的反射光能力。反射光能力差或没有反射光能力的环境与背景,由于其层次性较差,不适合于拍摄夜景,

2、要有用光依据:真实

3、合理利用和安排景别

4、人为拉开亮暗对比

5、利用和加强色调对比

6、展示空间透视

7、设计或利用逆光照明

第六节室内自然光照明

(1) 晴天室内自然光

晴天室内自然光可能有两种光源①从门窗投入的直射阳光;②由天空、环境反射光源射入室内。

室内在晴天时光线结构特征是:

a、投射到室内的直射阳光的亮度,将随着室内物体的反光率而不同(如墙面、摆设)一般为最高亮度,并和其他亮度形成巨大的光比。

b、门窗是室内的光源,又是被摄对象。室内亮度的大小,决定于门窗的大小、数量、方位、室内墙壁陈设的反光率,门窗外景物的亮度为次高亮度,因此画面里带上门窗时要进行亮度平衡

c、相对于门窗的墙壁较亮

d、和门窗同一方向的墙壁是背光面,尤其是墙角亮度最低e、室内照度随门窗距离不同而变化

f、室内自然光色温较高。

(2)阴天室内自然光阴天时室内自然光主要是没有直射光射入,室内景物均为散射光照明,色温较高和室外相近。光线比较稳定。

阴天时光线的结构特征

①门窗是光源,常常又是拍摄对象,亮度最高,尤其透过窗户看天空时,亮度最高。

②室内的亮度分布和晴天时相近,只是普遍亮度偏低。

③室内虽没有直射阳光射入,但亮度间隔仍然很大。

④室内景物亮度随同门窗距离不同而变。

利用室内自然光拍摄,最好避开门窗或少带门窗。非带不可时应采取措施,或降低窗户亮度或提高室内景物亮度,以求得亮度平稳。加人工光时也应注意进行色温平衡。

一、室内自然光的特点

1、光线有固定的方向性

2、光线照明细柔平缓

3、门窗亮部与环境暗部亮暗差距大

4、富有浓郁的环境气氛

二、室内自然光用光形式(一)较大场景

1、运用逆光照明强调现场气氛

2、注意室内自然光与现场光的综合运用

3、利用室内自然光与现场光色温的不同,造成色彩上的冷暖对比

4、室内自然光与人工光线巧妙配合

(二)较小场景

1、注意背景及环境的选择处理

2、充分利用反射光组成立体结构

3、利用逆光照明交代情节

(1)人为调整被摄体自身的强烈反差(2)注意背景的选择和处理(3)注意不同天气条件对室内逆光照明效果的影响

第七节反光板的使用与效果

一、两种类型:柔和反光式和单向反射式

二、多种形式 1、可调式反光板2、折叠式反光板3、抽拉式反光4、卷帘式反光板5、白布拽拉式反光板

三、反光板的优点 1、光色正常2、不需能源3、制作简易而携带方便

四、反光板的作用

1、缓和反差,显现暗部层次

2、校正偏色,力求色彩统一

3、移光功能

4、修正日光不足,达到照明平衡

5、模拟效果光

6、作底子光

五、造型上的失误

1、反射光太强,“变成透明人了”

2、位置不准

3、反光板角度低,造成脚光

4、区域性照明,光痕明显

反光板使用原则:不能产生投影,不能形成第二主光,不能与主光产生夹光。

第九章电视内景照明

内景照明主要是指在室内或电视摄影棚内,用人工光线对场景、人物等进行光线造型。

内景与外景的不同:1、光源不同2、场景不同

内景人工光线照明的特点:

一、模拟和再现自然光效

内景照明的一切光线照明效果是从再现和模拟真实生活中的自然光效而来的。

二、创造和渲染环境气氛

电视内景照明在不违背生活真实的前提下,可以更加典型地创造环境,使其更符合剧情的要求和环境的塑造。

三、具有浓郁的感情色彩

可根据剧情的需要,利用灯具打出的各种光线进行创作,表达作者对剧情的理解、对主题的感受和通过不同

高清电视节目与灯光

高清电视节目与灯光 一.数字灯光,高清电视的选择 要制作好高清电视节目,除了需要高清视频设备,高质量的环绕立体声音响设备,特殊的布景、道具、服装、化妆等要求外,对布光技巧还要有一些特殊的要求。在适应16:9图像空间和1080线高清扫描的要求下,对图像空间的明暗控制,对画面细节、色彩、层次、景深等的处理,以及图像主题的突出等比标清画面要求要高。这就需要特殊的灯光设计。 要做好高清电视节目的灯光设计,首先要科学选配灯具,对灯具的有效发光强度、光斑投射面积、光斑均匀性都有更高的要求;其次要提高布光水平,只有灯位定位准确,能够精巧布置安装调试灯具位置,才能用灯光勾画场景的细节和层次;再就是调整控制好灯具的亮度和适宜的场景照度,平衡好不同光位、不同光型、不同光质、不同光色之间的关系,以便产生层次分明、主体明确、细节明晰、色彩鲜艳、具有适宜对比度和景深的优美高清电视画面。 因此,要制作出优美的高清电视画面,没有先进的适应高清制作需要的灯光设备是难以实现的。数字灯光设备就是适合高清节目制作的首选设备。数字灯光设备的发展虽然已经走过了十几年的历史,但要完全满足高清节目的制作需要,还是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的。从上世纪90年代初的数字化电脑效果灯,到数字电脑调光台,全数字调光器,到数字化机械灯具,数字化布光控制系统,到今天的数字化网络灯光控制系统,都是在不断发展着的数字灯光,都是在不断地进行完善和

成熟的数字化设备。这些设备为高清电视节目的制作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在本次展会上,各灯光设备生产厂商,纷纷打出适应高清节目制作需要的产品,以打造全数字电视灯光的制作环境,从而满足电视进入高清时代的需求。 二.电脑效果灯进入新时代 电脑效果灯作为现代科技在影视灯光技术中的产物,不断更新换代,功能不断完善,涌现出大量的具有不同使用特性和功能的电脑效果灯,如电脑染色灯、频闪灯、投影灯等。今天,随着高清电视节目制作的需要,电脑效果灯的发展已经进入了新的时代。 按照一些专业生产厂商的说法,电脑灯作为最具代表性的电脑效果灯,已经发展到今天的第四代产品。第一代产品以简单功能的镜片扫描电脑灯为代表,第二代就是以多功能的摇头电脑灯为主流,第三代就是现在大量使用的除了具有传统的DMX控制信号外,还具有以太网络控制功能的电脑灯,目前,也就是在本次展会上展示的以DL.2为代表的新一代,具有高亮度投影机、专业摄像机、红外夜视照明功能、常规电脑灯移动功能的综合型电脑灯(见图1)。虽然笔者对这种划分方法不太认同,但电脑灯的发展的确进入了一个以控制功能不断完善,使用功能不断细分,输出功能不断综合的新型的电脑效果灯时代。

电视设计基础

Basic TV Course Video and Synchronization Processing

List of content ?Basic Function Block of TV system ?Human vision in TV & Interlacing scan ?Synchronization processing in TV –Phase-1 loop / Phase-2 loop / Sandcastle ?CVBS signal & World conventional color TV standard –NTSC / PAL / SECAM ?PAL / NTSC / SECAM Video Signal encoding ?PAL/ NTSC/ SECAM System decoding ?Luminance Signal processing as picture improvement –Peaking / LTI / CTI –Signal level stretch: Black / Blue / White level –Soft Clipping / Peak White Limiting –Histogram Prepared by: Wang Guo Ji Oct 2000

Function Block of Video System Fig. Basic TV system C prism R/G/B ?Gamma correction/Video encoder Scanning Control Synchro-nization Processor Video Processing Sync Separation Deflection & EHT. Generation CVBS Scan Current H/V Sync pulse Blanking pulse R/G/B Driver H/V pulse EHT Scan current R/G/B CVBS IF&RF modulator Tuner&IF Demodulator Source Selection Synchro-nization processor H/V drive Transmission Receiver

舞台灯光的基本知识(20210130034441)

舞台灯光基础入门知识 剧场舞台灯光配置 剧场内舞台, 有多种舞台,有普通镜框式舞台, 有伸出式舞台,有岛式舞台,也有称为黑盒子的舞台,因为舞台形式不一,所以灯具的配置要求也不尽相同。为了方便起见我这里只谈一般普通的镜框式舞台,这种舞台不论在过去或者是现在改建和新建剧场中都比较多,因此谈谈这种舞台的灯具配置更显是极需和必要。 舞台(系指镜框式舞台,后文均同)因所演出的剧目不同对灯具要求也会有所不同。所以我们在配用灯具前必须要清楚在此舞台上以演出何种剧目为主,这样配置灯具就会有较明确的目标和意图。如有的舞台就定位在以演出传统的歌剧,芭蕾舞剧为主,则灯具的配置就必须按歌剧、芭蕾舞剧的要求来配置。如以大型歌舞,杂恧等特殊节目为主则灯光除了基本要求配置以外,应根据具体节目要求,来加特殊灯位和灯具的配置,这样在此就比较难以叙说清楚。因此我在这儿只说说剧场舞台的基本灯具的配置,按照这样的配置,可以满足一般的,如歌剧、舞剧、芭蕾、话剧、京剧等地方戏剧的要求。 在配置灯具前,首先应了解灯具的种类和它们的主要功能及用途。我在这里简单的介绍一些灯具的性能,以供灯具配置时势选择。 1.聚光灯——在舞台上用的聚光灯是指灯前面使用平凸聚光镜而言的,这种灯具可以调节光斑大小,出来的乐束比较集中,旁边漫射的光线

比较小,功率有至5KW侈种,焦距有长、中、短之分,视射距的远近按需要来加以选用。 2.罗纹灯——或称柔光灯,但在电视界则称此种灯为散光灯。在舞台方面为了区别上述的平凸聚光灯散而柔和,因此用起来漫射区域大,有时为了控制其漫射光线在镜前加上扉页来遍挡,其特点就是光区面积大,不似聚光灯有明显光斑的感觉,射距较近,功率有1KW 2KW等多种。 3.回光灯——此种灯前面无镜片,光线完全靠后面较大的反射镜射 出,用同样2KW的灯泡,其亮度较聚光要亮,故在舞台上要表现强烈光源和亮度时使用。其效果较其他灯具为佳,特点是光束强烈,但调光时要注意其聚焦点,不宜将聚焦点调在色纸上或幕布上,这样容易引起燃烧,另外在调光时中心常出现黑心,为了避免黑心,在灯前端中心加一环状挡板,其射出的光斑大而不易收拢。现在新出一种在反光碗上镀膜使线外线向后透射,以减低灯前面的温度,使用效果很好,名称为冷光超级聚光灯,实际该灯的结构与回光灯相同。 4.成像灯——或称成型灯、椭球聚光灯。其光束角有多种可以根据需要选择应用,主要特性是如幻灯似的能将光斑切割成方、菱形、三角形等各种形状,或投射出所需各种图案花纹,功率也有1KW 2KW等可选择配置。 5.简灯一一亦称PAR灯,或光束灯,其构造是在圆筒内按装镜面灯泡也有用反光碗装溴钨泡的,主要特性是射出较固定的光束,光束角度宽窄多种,光斑大小不能调整。

《阳光灿烂的日子》影视照明分析

光影协奏曲 ——浅析电影《阳光灿烂的日子》之照明前言:首位奥斯卡金像奖获得者,被誉为“用光大师”的华人摄影师黄宗沾说过“在一切摄影中,最重要的因素是光线的运用。光线给画面带来质感,带来气氛,带来意境。与光线的运用相比,景物的安排反而居于次要的地位。好的光线运用能给人带来一种身临其境的真实感和亲切感,光线具有一种特别美妙的性质。”《阳光灿烂的日子》是一部在影视照明方面运用的十分出色的影片,从1994年上映至今给不同年龄阶段的观众都留下了深刻印象,本文拟从照明的种类、照明在电影中的作用等几个方面对这部影片进行详细分析。 关键词:《阳光灿烂的日子》;照明的种类;照明在电影中的作用 《阳光灿烂的日子》这部电影改编自王朔的小说《动物凶猛》,由姜文导演,顾长卫担任摄影。本片获第33届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男主角、最佳摄影奖。美国《时代》周刊年度十大佳片评选其为“国际十大佳片第一名”。 故事发生在文革时期的北京,讲述了一个生活在部队大院里的孩子的青春故事,反映了那个年代残酷的青春和朦胧的爱情。主人公马小军的父亲常年在外,没人管教的他和大院里其他孩子一起逃课、打架、抽烟,“混街“成了他们生活的主题。当外面的世界翻天覆地的时候这群少年却在自己的天地里过着阳光灿烂的日子。 《阳光灿烂的日子》这部影片与其他影片最大的不同是布光的写意性、印象性、主观性,把“光”作为影片电影叙事的主体与核心。这是中国一部真正的关于青春关于成长的电影。系统性的用光是导演对剧作进行的总体构思。反反复复出现的技巧表达着错乱的回忆中阳光灿烂的青春。 一、影调 由于光线对被摄者各部分照明程度不同形成了不同的亮度范围,使拍摄出的照片画面上的影相产生了不同明暗层次的调子,这就是影调。在彩色摄影中,画面上影像的调子除了明暗关系之外,还有个色彩关系。也就是说从明暗关系上来说,有一个影调的关系;从色彩关系上来讲,则还有一个色调的关系。

电视灯光与照明复习

电视灯光与照明复习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

1、主题音乐的方式为什么被普遍使用? 2、主题音乐的任务是什么? 3、主题音乐有几种形式? 4、主题音乐在片中每次出现的依据是什么? 5、变奏曲的基本规律是什么? 6、电视音乐分为几类?各有什么特点? 7、电视剧的主题音乐和插段音乐有何不同? 8、综艺晚会节目的编排应注意什么?音乐节目在其中应发挥什么作用? 1、电视照明的主要任务是什么?特点是什么? 一、摄录技术上满足其对照度的基本要求二、用光线完成画面的艺术造型 三、突出强调主要场景和主要人物四、再现环境气氛与时间概念 五、戏剧表现的需要六、画面构图的需要 特点:一、电视照明具有时限性二、电视照明具有可塑性三、电视照明具有纪实性 四、电视照明具有体现性 2、电视与电影照明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一、亮度比和光比要求的不同二、多机和单机拍摄对布光照明的不同要求 三、多种体裁与单一体裁照明的不同四、实景照明与棚内照明的不同五、素养和适应性的要求不同

1、人眼所能看到的可见光波长是多少? 光是能的一种形式,是能引起人视觉的电磁波,占据电磁射线谱中的一小段。人眼能看到的可见光的波长为380~760纳米(1米=109纳米)。 2、镜面反射、漫反射和半漫反射的规律是什么? 镜面反射:光滑的物体表面产生的反射光呈镜面反射的性质。(1)只有在反射角A点位置上,可以在物体表面上看到B光源的影像,其亮度接近于光源强度。在其他方位上(如B和C点上),物体表面呈无光状态。(2)反射光束与入射光束相同,不发生性质变化。比如,若入射光是平行光束,则反射光亦为平行光束,不发生形态变化。 漫反射:如果物体表面是粗糙的、不规则的,那么,光线投射上去以后就向各个方向散射。这种反射光就叫漫反射光。(1)漫反射光的强度远小于入射光,而且在非反射角度的视点上看,物体表面都很亮。(2)漫反射光的物体表面上看不见光源的影像。 半漫反射:物体的表面介于光滑与粗糙之间,对光的反射也介于二者之间,呈半漫反射(即散射)性质。(1)半漫反射光具有一定的方向性,在反射角方向,虽看不到光源的影像,但能看到较淡的亮斑。(2)在非反射角的方位上,也可以看到物体表面的亮光。这种半漫反射的物体表面亮度,在光源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从不同方向上看是不相同的。 1.什么叫色温? 色温是表示光源的光谱成分的概念,是光线颜色的一种标志。黑体随

影视照明

照明综合复习题 分析与简答题: 1题:关键词:照明艺术、照明技术、结合 1无论是出于技术方面还是艺术方面的需要,光线是一切视觉艺术之源,影视艺术是光的艺术,光线是影视艺术的“灵魂”,没有光线的存在,一切视觉艺术无从说起,光线和色彩不仅仅是影响还原,物质世界的感光因素,而且是一种灌入创作者审美经验和审美意识的审美手段,因为光与色创造轮了节奏、创造了气氛形成不同的艺术风格,通过光线色彩展现、刻画人物形象,表达主题思想。 2电视照明是最三度空间的表达,不仅是为了提高画面的清晰度,而且是艺术的生动表现,可以利用光比的大小,色彩的变化,来表现被摄物体的各个层次面,从而达到造型上的艺术目的和艺术感染。 3在实际二度创作中,照明可以遮挡画中的次要物体,突出主体,与剧情无关淡化,引导观众的视觉注意力,对人物形象进行美化或丑化。 4照明可以真实的在线生活,给观众以真实感。例如利用光线表现时间流动、季节变化、天气变化、交代环境和场景。 5光线具有心理变现功能和写意性,可以通过光线的明暗和色彩的变化,使人物的喜怒哀乐表现的更加生动,从而揭示人们的性格心理状态。 6光线的写意性(象征、歌颂、指向、情趣……)既能渲染烘托环境气氛(欢快、热烈、神秘、惊险、恐怖、寂寞、优雅、肃穆……)又能深化作品内涵。 7在现代节目中,光线运用还可以激发观众的不同情感,是观众的观察心理与节目内容融为一体,并引起共鸣。 2题:关键词:平光高调法 平光高调法给出一种轻松、简洁、欢快的气氛,使人产生洁净、淡雅、优美、透彻的感觉。照明用光主要以交柔和的平光为主,光线的客观性较强,主要给予环境基本照明,体现物体自身纯正的色彩,展示物体和环境的外在特征,物体的立体感和质感主要依靠它们自身的光调变化体现出来。由于物体没有阴影,显得醒目突出、引人注意。大量运用中性灰到白得色调过渡,构成了高调画面。 3题:关键词:三点布光法 一种经典的布光方法。它用主光,副光,逆光对被摄者进行布光,有意识地在被摄者的面部造成阴影,使之有明暗变化,但整体影调并不超出摄像机的动态范围,而且还能使被摄者与背景明显区别开来。这种布光方法在具体使用中并没有把三种光固定在某个位置,它是按被摄者的脸型来确定主副光的位置,而且实际上在三种光之外还使用一些修饰光来掩饰或突出某种特点。这种布光法适合给单个主持人布光,便宜的摄影设备,被摄者一增多,光效不好控制。

电视照明考试试题

说明:电视照明实验期终考试采取题目给定,学生自主选择考试类型与随机抽取题目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考试分面试、灯控台操作与布光操作三种类型,学生完成后现场给分。选择面试的同学在给定的五组题目,共50道题中,由老师现场场在每组题目中随机抽选一题,共5道题目做答,现场不能带答案,限时4分钟。选择灯控台操作的同学在给定15道操作任务题中现场随机抽取一道并完成,现场可带答案,限时5分钟。布光操作以4位同学一组为单位,选择布光操作的同学需提前找好合作团队并分好工,限时20分钟。 一、面试试题 第一组 1、低色温光源照明下,画面呈暧色调还是冷色调? 暧色调 2、摄像管摄像机容许的最高亮度与最低亮度之比是多少? 30:1 3、电视摄像机的设计,是以多少色温的光源为基准的? 3200K 4、冷光源是低色温光源,对吗? 不对 5、我们演播室中使用的硅箱、换色器、电脑灯分别有多少个通道(回路)? 6、1、10 6、从光线方向和光的软硬来看,选择什么样的光最有利于表现物体的立体感?侧光或顺侧光、直射光 7、从光线方向来看,什么样的光最有利于表现画面的空间深度感? 逆光或侧逆光 8、人物脸型偏圆、偏胖,布光时主光的水平角度应该偏大一些还是偏小一些?偏大一些 9、人物皱纹过于明显,布光时主光的水平角度应该偏大一些还是偏小一些? 偏小一些 10、为了表现表现青春、年轻化,创造高调的人物图像,应该采用什么样的光?柔和的正面光 第二组 1、什么是光通量? 光通量又叫发光通量,它是光源在单位时间内向空间发射出的能使人产生光感的辐射能通量。单位是流明(lm)。 2、什么是发光效率? 光源所发出的光通量与该光源所消耗的电功率的比值称为改光源的发光效率。单位是流明每瓦 3、什么是照度? 照度表示被照明物体表面在单位面积上所接受的光通量,即某物表面被照度的程度。单位是勒克斯(lx)。 4、色温是如何定义的? 若光源所发出的光的颜色成分与绝对黑体在某一温度时所辐射的光波的颜色成分一致,则称这一温度为该光源的色温。它用绝对温度表示,单位为开尔文。5、什么是光源的显色性? 光源的显色性是指光源的光照射到物体上所产生的客观效果。若各色物体受某一

电视照明整理

第一章电视照明是一门艺术 第一节电视照明的意义 光是万物之灵,对于电视艺术来讲,光线是它的灵魂,光线直接参与了初创阶段的文学构思、画面设想、光线设计和主创阶段的形象造型、环境再现、气氛烘托等艺术创作的全部过程。电视:光-电-光在这个环节中,光使画面的重现,起着直接的作用。 电视艺术是靠画面语言为主要表现手段,来叙述事件和故事、刻画性格和心理活动、传达作者主观情感的一门综合性艺术 第二节电视照明的任务 一、满足摄录技术上的照明要求 光是获得画面影像的先决条件.是使摄像管取得准确信号的基础。 提供合适的照度/提供合适的光比/提供稳定的色温平衡/ 二、用光完成画面的艺术造型(表达空间感、纵深感、表面结构及质感) 三、突出强调主要场景和主要人物 四、再现环境气氛与时间概念真实而浓郁的环境气氛,能够烘托人物,表达生活气息,同时环境气氛能够吻合观众心理和表达画面人物的性格、职业、爱好。 五、戏剧表现的需要根据剧本及拍摄要求、拍摄现场内所提供的环境和人物的渲染、刻划、表现。依据不同要求采用不同的照明方式。 六、画面构图的需要电视画面构图讲究有章法,有秩序,重点突出主要场景和主要对象。 第三节电视照明的基本特点 电视照明的根本任务:利用其光线参与艺术的创作,用光线描绘和塑造镜头前的形象。 一、电视照明具有时限性时限性是指在一定的时限内完成照明的设计、布光等。 二、电视照明具有可塑性 电视照明的可塑性是指在不同的场景中完成各种环境的交代、气氛的展现和人物的塑造。 三、电视照明具有纪实性 电视照明的纪实性指追求自然光线效果,但并不是片面要求照明完全利用拍摄现场的固有自然光和现场光,而不加任何人工光,有时在自然光基础上使用人工光来加强照明的真实效果而不留人工痕迹或少留人工痕迹。 四、电视照明具有体现性 电视照明的体现性指剧情、主题、情节、思想的外在形

灯光师基础理论知识

灯光师基础理论知识问卷(10个问题) 1、什么是光,什么是色?说出具体定义。 2、被照物体的形态与哪些因素有关? 3、光色与物色各与哪些因素有关? 4、什么是三基色,为什么? 5、什么是三原色,为什么? 6、什么是三基色原理,有何意义? 7、什么是加色法,什么是减色法? 8、什么是色感,什么是色温,如何实现色温平衡? 9、什么是彩色三要素,各由哪些因素决定? 10、在白光照射下的黄色物体,如果分别在红、绿、蓝、青、紫等色光的照射之下,将会各自呈现什么彩色,为什么?

1、什么是光,什么是色?说出具体定义。 答:光是一定频率范围的电磁波,作用人眼产生的主观感觉。色是在光波频率范围内,光谱分布特性,对人眼的主观感觉。 解释:首先看看下面的这张图片。电磁波从低到高分别包括了广播频段、电视频段、微波频段、在高就是红外线。红外线的上面,人眼就能看得见了,我们就称之为光。光波再高就是紫外线、x射线等等。光波它包括的是一个频率范围,在这个频率范围之内,从低到高又分别呈现出红橙黄绿青蓝紫不同的颜色,如果这些颜色混合在一起,人眼看到的就是白色。光和色是密不可分的,光是色的基础,没有光就没有色,色是光谱的具体特性的表现。所以色就是特色,这个与声音的音色有点相似,我们说音色也是声音的频率特性的特色。 第二个需要说明的就是光和色都具有双重属性。它既是一个客观存在的物理量,是电磁波,同时它又是一种主观感觉。所以我们了解光和色就应当从两个方面去了解他,既要去了解他的客观特性,光强度、光通量、光照度和颜色的色调,饱和度等等,同时也要去研究他的主观特性,也就是人眼对光的感觉。人们研究人眼的视觉惰性,发明了电影;研究人眼的分解力,发明了电视;研究人眼的三基色特性,发明了彩色电视。 第三个就是做为一个灯光师,尤其要了解光与色的双重属性。要知道,当我们在通过设备(调光台或电脑灯等等)来调光的时候,实际上我们是去控制它的客观特性,光的强度、照度、色度等等。但是我们的目的是去满足广大观众的主观感觉,也就是去满足人们的视觉特性,这就是我们的目的,而且调光技术那是我们的手段。尤其是要重视广大观众的眼睛,要懂得如何去保护人们的眼睛,做眼睛的保护神,不要做眼睛的杀手。要去为广大观众提供一个自然优美的享受,而不是一种刺激和伤害。

电视照明

光线的三要素:方向明暗色调 彩色电视的照度比:2比1到3比1 亮度比是30比1 黑白电视的照度比:40比1 照度的单位是勒克斯lux 照度的定义:照度表示被照明物体表面在单位面积上锁接受的光通量,即某物表面被照亮的程度。 照度的规律: 1照度大小与光源发光强度成正比,在距离不变时,光源越强照度越大。 2物体表面照度大小与光线投射方向有关,月垂直强度越大。 3在点状光源条件下,物体表面照度的大小与光源距离的平方成反比,即依平方反比定律 4照度是不受随受照物表面情况而变得,无论受照物存在与否,表面粗糙还是光滑,是否带有颜色,都不影响照度 可见光的波长范围:380到760纳米 初升欲落阳光1850K 正常阳光5400K 阴天7000到10000K 雨天18000到24000K 日落后4500到6000K 正午直射5800到6500K 钨灯泡3150K 三基色荧光灯3200K 镝灯5000到6000 氙灯6000 蜡烛光1850 日光灯5600 色温:表示光源的光谱成分的概念就是光线颜色的一种标志黑体从绝对零度为起点,开始加热,加热到一定程度,会辐射出有颜色的可见光,光的颜色随温度的升高而逐渐发生变化,与光相对应的温度称为颜色温度,即色温。 影响日光色温变化的最重要的两个因素:时间和天气 色彩的三属性色别明度饱和度 三原色红黄蓝三间色橙绿紫三消色黑白灰 杆状细胞:感光灵敏度高,能够感受弱光,“夜视的感受器官”。夜间工作 锥状细胞:感光灵敏度低,感受亮光部位的层次和质感,感受颜色。白天工作 人眼对555纳米光线最灵敏 人眼的视线容量范围水平160 垂直110 画面造型的四要素: 空间深度 立体形状 表面结构 画面基调 空气透视规律:视点与景物之间距离的远近对景物的影调、色彩、结构都有规律性的影响。外景自然光照明的特点: 光线入射角:由小到大,由大到小 物体的投影:由长到短,由短到长

电视灯光照明复习

电视灯光照明复习 1、电视照明的任务 一、在前期摄录技术上满足其对照度的基本要求 二、用光线完成画面的艺术造型 三、突出强调主要场景和主要人物 四、再现环境气氛与强调时间概念 五、戏剧表现的需要 六、视觉语言修辞的需要 2、电视照明的基本特点 一、电视照明的时限性:在一定的时限完成照明的设计、布光等 二、电视照明的可塑性:在不同的场景中完成各种环境的交代、气氛的展现和人物的塑造 三、电视照明的纪实性:电视照明追求自然光线效果 四、电视照明的体现性:对剧情、主题、情节、思想的外在形式的体现 3、电视照明与电影照明的异同 同:表现手法上相似、相同。 异:一、亮度比和光比的要求不同 材料不同,对宽容度、亮度比的要求也就不一样。电视最大亮度比只能达到30:1,其光比控制限定在2:1或不超过3:1,从而获得最佳画面效果和被摄体暗亮部的层次,而电影的亮度比可达到100:1,光比控制可达到7:1。因此在照明中量光、测光、布光也就有根本上的不同。 二、多机连续拍摄和单机分别拍摄在布光要求上的不同 多台摄像机要从不同角度上同时拍摄,因此照明的设计要考虑到摄像对任何角度拍摄时都能适用。但是灯光却不能照顾到各个角度,因为照明位置总是以上一个摄像机位决定的,所以在质量上要有所妥协。 三、多种体裁照明与单一体裁照明的不同 电视照明包括电视剧照明、演播室照明、电视专题片照明、电视新闻片照明等,在灯光配备上与电影照明区别较大。 四、实景照明与棚照明的不同 电影是棚照明,而电视更多的是实景照明,实景照明投资少,光效自然而真实,制作周期短,效果自然逊于棚照量的灯光,灯具要求灵活性强、发光强度高、体积小。 电视照明,但追求电视节目制作的真实性。 五、素养与适应性的要求不同 电视照明人员属于可塑性人才,要适应多样的环境照明,更多情况下是人去“创造”、适应环境。在实际照明工作中,不但要熟练掌握电视艺术片照明,还应熟练掌握专题片照明和新闻片照明。大场面应具有“调度”众多灯具的能力,新闻片、专题片小场面要做到一灯多用,在保证纪实性与时效性的同时,尽量保证照

四川广播电视台演播室灯光系统设计方案

四川广播电视台演播室灯光系统设计方案 为了给广大的电视观众提供精美的电视屏幕画面,对电视节目制作质量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电视节目录制不但要有一流的数字化摄录编设备,还需要有一流的演播室灯光设备作为基础。为此,四川广播电视台新建了彩电中心。彩电中心共有17个演播室,其中最大的演播室为1500平方米,在建设1500平方米演播室灯光系统上主要考虑了以下几方面。 一.灯光系统技术方案阐述 演播室灯光系统主要由:灯栅层、吊挂系统、控制系统、幕布及幕布提升系统、调光系统、配电系统、灯具配置、信号及网络控制系统等部分组成。 1. 灯栅层

演播室的灯栅层又称设备层,主要是用来安装吊杆的提升电机,变频柜,承重点(吊点)主要用来提升临时性灯架或景物,每个吊点的设计荷载为3吨。 电缆桥架、信号桥架均辅设在设备层上,所有的金属构件均有可靠接地,阻抗小于4欧姆。 设备层采用可透视钢板网敷设,灯光人员、舞美人员可透过钢板网直接观察到演播室地面的情况。方便舞美人员在设备层上吊挂景,钢丝蝇可从钢板网的空隙中直接穿出固定影片,避免景物、吊杆、灯具之间相互碰撞,保证灯具动作运行正常,灯光人员在设备层上的维修保养,提供安全、可靠的工作平台, 2. 吊挂系统 吊挂系统是演播室灯光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吊挂装置和吊挂控制系统。 演播室灯具吊挂装置的选配不仅要综合考虑演播室的功能、规模、布局、演区、照度、摄像机多角度多机位拍摄等因素,还要对拟选设备的质量、性能、功能、安全标

准、故障率、维护保养以及厂家的生产能力、管理水平、售后服务等情况进行全面了解。 我台1500平方米演播室配置的灯具吊挂有:多功能水平复合吊杆、蝶型翻转吊架、垂直吊杆、单机吊点等组成吊挂的布光模式;吊杆选用铝合金型材杆体,配置双包络减速电机及收线筐,所有吊杆都能吊挂常规灯具、数字化动作灯具、电脑灯、其它灯具及效果器。同时还考虑了音箱吊杆12根、监视器吊杆二根等,它们都能接受控制台和手持遥控器的信号进行升降控制。 在吊挂系统中,还特别考虑了电动葫芦及电动葫芦控制系统。设备层预留有电动葫芦挂钩开孔,使用的电动葫芦采用国内知名品牌,净吊力≥2000Kg。电动葫芦各机组悬挂在设备层上方的轨道专用吊件上,配备防脱吊钩,吊链(每台配≥30米的吊链),链条袋、滑车等。每台吊机配置足够长电源线,吊机可方便地拆卸转移安装到别的轨道;具有过载保护功能。电动葫芦控制系统配合地面移动控制台,能

第一章电视照明是一门艺术

第一章电视照明是一门艺术0第一节电视照明的意义 0第二节电视照明的任务 0第三节电视照明的基本特点 0第四节电视照明与电影照明的异同 0第五节电视照明部门的地位与工作关系 第一节电视照明的意义 0光是万物之灵· 0光线是电视艺术的灵魂. 0它直接参与了初创阶段的文学构思、画 面设想、光线设计和主创阶段的形象造 型、环境再现、气氛烘托等艺术创作的 全部过程。 电视:光一电一光 光在画面的重现,起着重要的作用。 光是完成一系列技术条件的必要条件,是 电视及视觉艺术之“源”,没有光的作用, 电视将关去生存的意义。 电视艺术是靠画面语言为主要表现手 段,来叙述事件和故事、刻画性格和 小理活动、传达作者主观情感的一门

综合性艺术. 光是电视创作的需要,是观众审美情趣、 欣赏水平不断提高的需要,也是电视自 身的需要 第二节电视照明的任务 一、满足摄录技术上的照明要求 光是获得画面影像的先决条件,是使摄像管取得准确信号的基础。 提供合适的照度/提供合适的光比/提供稳定的色温平衡/ 二、用光完成画面的艺术造型 二维变三维 平面变立体 表达空间感、纵深感、表面结构及质感. 三、突出强调主要场景和主要人物 场景分为:过渡场景和重点场景: 人物分为:陪衬人物和主体人物。 光线着重刻划、描绘主要场景和主要人物(突 出主体) 四、再现环境气氛与时间概念 真实而浓郁的环境气氛,能够烘托人物, 表达生活气息,同时环境气氛能够吻合观众心理和表达画面人物的性格、职业、爱好。

五、戏剧表现的需要 根据剧本及拍摄要求、拍摄现场内所提供的环境和人物的渲染、刻划、表现。依据不同要求采用不同的照明方式。 六、画面构图的需要 电视画面构图讲究有章法,有秩序,重点突出主要场景和主要对象。 第三节电视照明的基本特点 电视照明的根本任务: 利用其光线参与艺术的创作,用光线描绘和塑造镜头前的形象。 一、电视照明具有时限性 时限性是指在一定的时限内完成照明的设计、布光等. 二、电视照明具有可塑性 电视照明的可塑性是指在不同的场景中完成各种环境的交代、气氛的展现和人物的塑造。 三、电视照明具有纪实性 电视照明的纪实性指追求自然光线效果,但并不片面要求完全利用拍摄现场的固有自然光和现场光,可利用人工光来加强照明的真实效果,但不留人工痕迹或少留人工痕迹。 (例) 四、电视照明具有体现性 电视照明的体现性指剧情、主题、情节、思想的外在形式的体现. (例《我的兄弟姐妹》) 第四节电视照明与电影照明的区别

灯光的一些基础知识

灯光的一些基础知识 光的本质 光是物体受到激发而产生的一种电磁辐射。辐射光的物体成为光源。光源有热光源和冷光源粱种,热光源是由热能激发后发光的,例如白炽灯;冷光源是由化学能,电场能或光能激发而发光的,如日光灯(即荧光灯) 就像人耳的可闻声有一定范围20Hz-20000Hz 人眼的可见光的波长也是有限制的 780nm(纳米0.000000001m)-380nm,即由红、橙、黄、绿、青、蓝光到紫光。人眼对对黄绿光最敏感。 就像人耳对3400HZ左右的声音最敏感 光的基本单位 光通量:光源在单位时间内辐射的可见光能的量,以lm(流明)为单位 发光强度:光源在单位立体角(即球面度)内辐射的光通量。单位坎德拉,以cd表示。 照度:单位被照德面积上所得到的光通量,单位为Lus(勒克斯)以lx表示。 色温 物体所呈现的颜色,除了与物体本身的物理特性有关以外,还与照射它的光源密切相关,物体在外界光源照射下,会有选择的吸收,反射和透射光源中的一部分色光,反射和透射的光使它呈现某种颜色。例如,在阳光下红花吸收了阳光中除红光外的其他色光反射红光,使他呈现红色,如果光源是绿色光,则红花无红色反射因而呈现黑色。所以光源不同,物体所呈现的颜色也不同。同是白色光源由于它们所包含的光有差别,因而物体受不同白光照射呈现的颜色会不通。 一个白色光源,例如太阳光。白炽灯、荧光灯灯,它们所包含的各种颜色的成分相差很大,通常用色温来表示它们之间的差别。色温以绝对温度K为单位。例如钨丝灯的色温是2854K. 品味音乐 2005-10-20 15:47:21 楼上这位同志说的好 江城子 2005-10-28 13:00:39 色温:色温是以"完全辐射体"的温度来表示实际光源的光谱成分,它是以"凯.尔文"标度的绝对零度 (-273℃)为基准,以K(或K)为符号。随着温度的提高,辐射黑体颜色发生变化,先从暗红转为黄,最后转变为兰白色。"完全辐射体"在不同的温度辐射出的光谱成分,会产生一系列的辐射光色变化。随着温度的变化"完全辐射体"所发射出来的波长和光谱光色相一致时,就是此时"完全辐射体"的色温。 色温是把光源的光色以物理的客观数字概念来表示,不是指光色的温度。光源色温越低,光色越偏向暖色的视觉效果。光源色温越高,光色越偏向冷色的视觉效果。 例如:钨丝灯随着电压和升高,灯丝温度随之提高,其灯丝的光源色温也由红变白。电压下降1V光源色温则大约下降8K。 hesheng8888 2005-12-15 20:54:44 色温3200,6400 一般舞台用光在5000左右 而电视台则在4500左右

电视照明器具-照明灯具及辅助工具用途

一、灯具的概念:灯具是指固定电光源并通过特定的光学结构对其发射光线的方向和性质进行初步控制的器具。 二、灯具的构成: 照明灯具一般由灯体、光源、反光镜、透镜、遮光扉页和支架等组成。 三、影视照明灯具的分类: A、按照使用场合不同,可分为内景照明灯具和外景照明灯具。前者主要用于装配低色温电光源;后者主要用于装配高色温电光源,一般较轻便。 B、按照造型作用来分,可分为照明灯具和特殊效果光灯具。 C、按照光线控制的自动化程度来分,可分为手动灯具、机械控制灯具和自动控制灯具。 D、按用光的方式,习惯上将灯具分为聚光型灯具、散光型灯具和特殊效果灯具三大类。 1.聚光型灯具 聚光型灯具通常采用点状光源(灯泡)和反光镜。对光源所发出的光线形成会聚而产生直射光束的灯具。 用途:主要用于局部照明灯具,作主光、逆光、造型光使用。 种类:灯具包括透镜聚光灯和无透镜聚光灯。如:菲涅尔聚光灯、追光灯、回光灯等。 ⑴菲涅尔聚光灯 聚光型灯具结构原理示意图

菲涅尔聚光灯结构原理示意图 菲涅尔聚光灯光束聚散原理 ⑵椭面聚光灯(椭球型聚光灯) 椭面聚光灯结构原理示意图⑶回光灯 回光灯结构原理示意图 ⑷注光灯

注光灯结构示意图 ⑸便携式电瓶灯 便携式电瓶灯结构示意图 2.散光型灯具 散光型灯具又称泛光灯,是指带有对光源发出的光线进行漫反射形成散射光束的光学系统的灯具。 散光型灯具没有透镜,主要由光源和反光器组成,光源一般为卤钨灯管或荧光灯管,反光器则采用铝质镀层,并且表面做成凹凸不平的形状,便于形成散射光。 在影视照明中,常见的散光型灯具主要有:三基色荧光灯、天幕灯、地排灯、反射式柔光灯等。(第三次) ⑴新闻灯 高色温电瓶灯低色温电瓶灯便携式灯光带有 不同功能的组件

灯光基础知识

舞台灯光(光、电) 基础知识

舞台灯光史 古老宗教夜间活动的火光照明: 希腊、罗马人使用自然光和人工光加强演出的表现力,如对反射光的利用; 油灯和蜡烛照明:16世纪室内剧的出现,产生了最早的舞台灯光,出现了灯光和布景的组合应用,开始进行有色光的实验,利用装有颜色液体的瓶子产生彩光效果,舞台上出现了对太阳、月亮和闪电的模拟。 17世纪剧场繁荣时期;脚光的使用、人们开始寻求调节灯光 亮度的方法,并且尝试用灯光塑造气氛。 18世纪前期:反射器及彩色丝绸的运用、油灯和灯芯的改进、彩色玻璃罩的出现。

舞台灯光史 煤气灯、瓦斯灯照明时代 18世纪20年代:出现了煤气灯、石灰灯和碳弧灯,控制设备也开始完善,有了独立的控制系统实现光亮度的控制,开始有了较丰富的灯光效果和配合当时日趋复杂的舞台机械及布景。

舞台灯光史 电气时代 1887年以后,电灯开始在剧场中广泛使用,从此可在演区和天幕区塑造出多边光效以配合要出的气氛。产生了阿区亚灯光理论。 20世纪60年代,在舞台上出现了电脑灯具,在灯具产生了飞跃。

舞台灯光的重要性 ?舞台灯光的重要性一场演出是否成功,舞台灯光的设计很重要,是以舞台灯光音响的处理是否得当为标志。舞台灯光不仅要照亮演员,让观众看清面部表情、神态、动作,用于清洁的烘托,增加视觉立体效果,抚慰内心柔软的部分,给观众带来感官享受。合肥舞台桁架出租租赁来和大家一起学习下。舞台灯光是演出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全面、系统的考虑人物和情节的空间造型,遵循造型规律。灯光音响的安装部位、功能、灯具配置、舞台灯光音响主要分为可调光的调光回路,不可调光的直放回路。总体来说,舞台灯光在现代舞台演出中的作用包括为以下几个方面。1.照明演出,使观众看清演员表演和景物形象;2. 引导观众视线3.塑造人物形象,烘托情感和展现舞台幻觉4.创造剧中需要的空间环境5.渲染剧中气氛6.显示时间和空间的转换,突出戏剧矛盾冲突和加强舞台节奏,丰富艺术感染力,有时候也需要舞台特技配合。 舞台灯光的艺术效果应该是随着演出的进展、舞台气愤的不断变换而 ?展现的,舞台灯光是空间艺术和时间艺术的结合体,舞台灯光的历史发展是同戏剧的演变以及科学技术的进步紧密相连的,随着科学的进步,现在很多演艺厅中的舞台灯光设计都是非常迷人的。

电视照明一致性指数

电视照明(光源)一致性指数 Television Lighting Consistency Index ?C TLCI Original/ [USA]Mike Wood Translate/YAO Han-chun1 (1. Shanghai Theatre AcademyChina ,Shanghai 200040,China ) 【】Color Rendering Index(CRI)and Color Quality Scale (CQS)are two color rendering index for humaneyes ,but not suitable for TV cameras. For the application of TV system ,the new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has released a newmetric :Television Lighting Consistency Index (TLCI). In this paper ,the author described the principle ,method and procedure of TLCI ,analyzed the content and application of TLCI test repor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RI and TLCI ,and introduced the Television Luminaire Matching Factor (TLMF). 【s】Television Lighting Consistency Index ;Response curve of the human eye ;CCD Response curve ;Color Correction ;Television Luminaire Matching Factor 在《Protocol 》杂志2010 冬春季刊上,笔者已谈论过显色 性度量。那些论述着眼于早些年的显色指数(CRI)和新近的色 质指数(CQS,以及应用这些指数的赞成和反对意见。尽管这些度量彼

影视灯光复习

影视灯光复习Revised on November 25, 2020

《影视照明技术》期末模拟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 分) 1·副光的作用是帮助揭示和表现被摄对象的() A. 质感 B. 色调 C. 照度 2. 影视照明参与画面形象的塑造、环境再现、气氛的烘托等艺术创作过程,它主要利用() A. 光线描绘 B. 电视画面 C. 灯光照射 3·日景布光的背景应比主体的色彩() A. 明度大 B. 明度小 C. 居中 4·光的颜色有两方面的意思,一是人眼所看到的颜色,另一是() A. 物体自身颜色 B.光源照物体后反射的颜色 C.光本身的颜色 5·黑色反光板的作用() A. 补光,减弱光比 B. 减光,加大光比 C. 无作用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 1. 能代表物体本质属性的色彩,称固有色,固有色是不能,否则就意味着物体的。 2·影视图像的用光对光源的显色性有特别要求。对于影视基础照明,其显色性最好,对于主体照明的灯光显色性最好。 3·平面设计主要是设计空间灯位的构成,是总的灯位布局设计。4·光型是出于选型的目的,把光分成不同的类型:即、、、、修饰光等。

5.直射的阳光,景物的受光面直接来自太阳的光线所照射,是自然界最强的光线,能够形成光影。 6·按光的性质分类,可分为、散射光、高色温光、。 7·对摄影胶片而言,从黑到白是胶片的宽容度,黑白胶片的宽容度是1:128;彩色片的宽容度是1:64;摄像管的宽容度是。所以在影视照明设计时,光比的大小与不同媒介宽容度大小成比。 三、简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30分。) 1·(共15分)观察下图1。人物静态布光中的多人布光信息图,回答相关问 题。图1 1)(10分)图片中除了使用衬底光外,在多人光线的设计造型中运用了什么样的布光方法(2分)涉及到哪些灯型(2分)请对这些灯型进行释义(6分)。2)(5分)主题人物是谁(1分)如何体现出来的(4分) 2·(共15分)观察下图2。舞台照明设计信息图,回答相关问题。 1)(共5分)从灯光设计的构成艺术的角度分析,演区光束构成的是什么特征的(2分)本设计图是如何实现与舞台实景特征构成的统一性的特征的(3分)2)(共10分)简述舞台布光的光束构成设计方法(7分)

《影视照明基础》教学大纲

《影视照明基础》教学大纲 教学时数:64学时 适用专业:摄影摄像技术专业 一、课程的性质、任务 课程性质:《影视照明基础》是摄影摄像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在提髙学生的知识结构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光是影视艺术最原始的、最基本的表现手段,也是最年轻的、最新的表现手段。影视艺术令人最感兴趣的手段是光线和色彩。对光和色技巧的研究,是学生必须再探讨、提高的部分,也是一门新的课题,电视艺术在光线处理上,不再满足于记录下影像的最低要求,要从光线来表情达意的描述影视语言。 课程任务:本课程要向学生讲授影视照明的基础知识,包括光的基本概念、光、影与色彩、色彩学的基本原理等;照明实践,包括外景自然光的照明、内景人工光的照明及基本照明设备的认识。 前导课程:《摄影摄像基础》、《影视编导》 二、教学基本要求 学生学习完本课程,应达到如下要求: 1.了解电视照明的主要任务,以及电视照明与导演的关系;

2.了解主光辅助光的亮度要求以及三点式布光法和五点布光的区别; 3.了解色温以及色温平衡的概念以及色温平衡的方法; 4.掌握如何利用照明再现和加强空间的透视效果; 5.了解画面造型包括的主要内容,如何利用照明表现画面的空间感和透视感,运用适合的光源表现物体的空间感和立体感; 6.了解外景自然光照明的优点,以及夜间拍摄所要注意的问题; 7.熟悉照明光的基本任务以及人用光的主要成分,效果光照明的特点; 8.了解演播室照明的基本方式和特点,以及演播室布光的基本要求和基本程序;三、教学内容及学时安排

四、教法说明 影视照明基础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结合很强的课程,所以课堂教学要理论联系实践,有选择的多观摩国内外优秀的影片。冋时影视照明作为一门艺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尤其在应用阶段更是如此,所以课堂教学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发挥其主体作用,大胆阐述自己的想法和见解,这对于培养学生的艺术创新性不无裨益。 五、考核方式及评分办法 平时成绩占60%,考试成绩占40%。平时成绩包括笔记作业、到课情况、本节课的任务完成情况。 六、教材与参考书 1.选用教材: 《电视照明》李兴国编著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8年7月出版 2.参考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