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容易发生错误的教育案例
父母教育认知差异的案例(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李明(化名)是一个活泼好动的孩子,他学习成绩中等,但喜欢体育运动和绘画。
他的父母都是知识分子,父亲是大学教授,母亲是中学教师。
在家庭教育中,李明的父母在教育认知上存在较大的差异,这导致了李明在成长过程中出现了诸多问题。
二、案例描述1. 父亲的教育认知李明的父亲认为,孩子应该全面发展,注重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
他鼓励李明参加各种兴趣班,如篮球、绘画、书法等。
在父亲看来,这些兴趣班有助于培养孩子的综合素质,使孩子在未来的社会中更具竞争力。
然而,父亲在教育过程中过于注重结果,对李明的成绩要求较高,导致李明在学习上压力较大。
2. 母亲的教育认知李明的母亲则认为,孩子应该以学业为主,注重培养孩子的学习习惯。
她认为,孩子只有学习成绩好,才能在未来的社会中立足。
因此,母亲对李明的学习非常关心,经常陪他写作业、辅导功课。
然而,母亲过于注重学习成绩,忽视了孩子的兴趣爱好,导致李明在课余时间感到枯燥乏味。
3. 父母教育认知差异的表现(1)教育方式不同:父亲注重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而母亲注重孩子的学习成绩。
这种差异使得李明在家庭教育中感到困惑,不知道该如何平衡。
(2)教育态度不同:父亲对李明的成绩要求较高,母亲则对李明的兴趣爱好表示支持。
这种差异使得李明在成长过程中产生了矛盾心理。
(3)教育目标不同:父亲希望孩子全面发展,母亲则希望孩子成绩优异。
这种差异使得李明在成长过程中面临诸多压力。
三、案例分析1. 父母教育认知差异的原因(1)教育观念的差异:父亲受西方教育理念的影响,注重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母亲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注重孩子的学习成绩。
(2)职业背景的差异:父亲是大学教授,母亲是中学教师,他们在教育过程中受到了不同的教育环境熏陶。
(3)个人成长经历的差异:父亲和母亲在成长过程中,所受到的教育和经历不同,导致他们对教育的认知存在差异。
2. 父母教育认知差异的影响(1)影响孩子的成长:父母教育认知差异使得孩子无法得到全面的教育,容易产生心理问题。
家长教育的反面案例(3篇)
第1篇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家长的教育方式至关重要。
然而,有些家长却因为错误的教育方法,给孩子带来了无法挽回的伤害。
以下是一个过度控制与忽视情感需求的家长教育反面案例,希望通过这个案例,引起家长们的反思。
案例背景:小明,一个聪明、活泼的孩子,从小就展现出过人的天赋。
然而,他的父母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却因为过度控制与忽视情感需求,给小明带来了沉重的心理负担。
案例经过:1. 严格控制孩子的时间小明的父母认为,孩子的成长需要严格的时间管理。
于是,从小明上幼儿园开始,他的时间就被严格规划。
每天放学后,小明要完成父母布置的作业,然后参加各种兴趣班。
周末,小明更是被父母安排得满满当当,各种补习班、特长班轮番上阵。
小明几乎没有属于自己的时间,他的童年被各种培训班填满。
2. 强迫孩子追求完美在小明的父母眼中,孩子的成绩就是衡量一切的标准。
他们总是要求小明在学习上追求完美,不允许他犯任何错误。
一旦小明考试成绩不理想,父母就会严厉批评,甚至责骂。
在父母的压力下,小明变得胆小、自卑,害怕面对失败。
3. 忽视孩子的情感需求在小明的成长过程中,父母很少关心他的内心世界。
每当小明遇到困难或委屈时,父母总是以“男子汉要坚强”为由,让他独自承受。
长此以往,小明逐渐变得沉默寡言,与父母之间的沟通越来越少。
4. 父母的争吵成为家常便饭小明的父母经常因为琐事发脾气,争吵声充斥着整个家庭。
在这种环境下,小明从小就学会了压抑自己的情绪,害怕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
他的内心充满了恐惧和不安。
案例结果:随着时间的推移,小明的心理问题越来越严重。
他变得抑郁、焦虑,甚至出现了自残的行为。
在父母的关爱下,小明终于鼓起勇气向父母倾诉自己的痛苦。
然而,父母却认为小明是无理取闹,拒绝接受孩子的真实感受。
最终,小明在无法承受心理压力的情况下,选择了离家出走。
反思:这个案例告诉我们,家长过度控制与忽视情感需求的教育方式,对孩子的身心健康造成了极大的伤害。
以下是一些值得我们反思的问题:1. 家长应尊重孩子的个性,给予他们足够的空间和时间去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
儿童系列教育误区案例(3篇)
第1篇导语:在儿童教育的过程中,许多家长和教师可能会陷入一些误区,这些误区不仅影响孩子的成长,还可能阻碍他们的全面发展。
本文将分析几个典型的儿童教育误区案例,并探讨如何避免这些误区。
案例一:过度保护与溺爱案例背景:小明是一名小学三年级的学生,由于父母工作繁忙,小明从小由奶奶照顾。
奶奶对小明的宠爱有加,无论小明提出什么要求,奶奶都尽量满足。
在奶奶的溺爱下,小明养成了依赖性强的性格,缺乏独立生活的能力。
误区分析:过度保护和溺爱会导致孩子缺乏自主性和责任感,不利于他们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社会适应能力。
正确做法:家长应适当放手,让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学会独立,培养他们的自我管理能力。
同时,家长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孩子学会感恩和尊重他人。
案例二:应试教育与忽视全面发展案例背景:小华是一名初中生,由于父母希望她能够考上重点高中,因此对小华的学习要求非常严格。
小华的成绩一直名列前茅,但在课外活动中却表现平平。
长时间的应试教育让小华身心俱疲,缺乏兴趣爱好。
误区分析:应试教育过于注重分数,容易忽视孩子的全面发展,导致他们在面对实际问题时缺乏应变能力和创造力。
正确做法:家长和教师应关注孩子的兴趣爱好,鼓励他们参加各类课外活动,培养他们的综合素质。
同时,要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认识到知识不仅仅是为了考试,更是为了提升自己的能力。
案例三:严格管理与缺乏沟通案例背景:小丽是一名高中生,她的父亲对她要求非常严格,经常因为小丽的一些小错误而严厉批评她。
小丽感到非常压抑,与父亲的关系越来越紧张。
误区分析:严格管理而缺乏沟通会导致孩子产生逆反心理,影响家庭关系和孩子的心理健康。
正确做法:家长应与孩子保持良好的沟通,了解他们的想法和需求。
在管理孩子时,要注重引导和教育,而不是一味地严厉批评。
同时,家长要学会倾听孩子的声音,尊重他们的意见。
案例四:过度关注与忽视个体差异案例背景:小刚是一名小学生,由于父母希望他能够成为钢琴天才,从小就开始让他学习钢琴。
50个错误的家庭教育案例
每一个孩子出生的时候都是一样的,光着身子来到这个世界,只会哇哇地大哭,不会说话、不会写字、不会在法庭与人辩论、也不会拿着手术刀做手术。
可当孩子渐渐地长大了,他们有的人会成为律师、医生、商人;有的人却会成为流浪汉、穷鬼、流氓。
不是因为这些孩子或聪明或笨,也不是因为他们的家境或富裕或贫穷,而是后天的教育环境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孩子们以后的人生观。
英国的教育思想家洛克很早就提到过,家庭教育一定要慎重又慎重,不可以掉以轻心,他说:"教育上的错误和配错了药一样,第一次弄错了,决不能指望用第二次和第三次去补救,它们的影响是终生清洗不掉的。
"有可能说得有一点夸张,但是家长在教育自己的孩子之前确实是有必要知道一些常识的东西,至少这样犯的错误更少,错误的影响也会更小。
错误一:把孩子当成自己的玩具中国著名作家老舍先生说:"摩登夫妇,教三四岁小孩识字,客来则表演一番,是以儿童为玩物,而忘了儿童的身心教育甚慢,不可助长也。
错误二:期待孩子的感谢很多母亲都认为:我养育了你,我有特权去指使你。
这些母亲在为孩子奉献的时候,其实也在内心对孩子有所期待,希望孩子能够按照自己所预想的方式去成长。
如果孩子并不如其所愿,她们就会深深地失望,并用这种失望去伤害孩子。
错误三:和孩子没有亲密接触著名精神分析大师弗洛伊德提过:,对一个出生不久的婴儿来说,除了需要被细心地照料之外,还需要和母亲有温柔的身体接触。
不要以为这是一件小事情,美国纽约大学的曾做了一个触摸心理实验,实验的结果表明,缺乏和父母身体接触的儿童,长大后普遍缺乏温情和体贴,而且也往往不自信,自我评价偏低,这样的孩子总是不懂得想别人传达自己的快乐情绪,对周围的人也冷漠没有亲和力。
错误四:不理会孩子的哭闹哭,是孩子在用自己的方式和家长做沟通错误五:习惯责备孩子淘气孩子淘气并非全是坏事情,那是孩子在用自己的方式进行探索,并且能从淘气的过程中学会不少东西。
教育孩子失败的例子
教育孩⼦失败的例⼦ 教育孩⼦成功的例⼦有很多,失败的例⼦也不少,关于教育孩⼦失败的典型例⼦有哪些呢?下⾯店铺收集了⼀些关于教育孩⼦失败的例⼦,希望对你有帮助 教育孩⼦失败的典型例⼦ 教育失败的例⼦:1、放任型家庭教育助长了学⽣消极⼼理 放任型的家教表现在⽗母对孩⼦不关⼼,也⽆期望,让孩⼦随⼼所欲,⾃由发展,这样就使孩⼦不良的思想、⾏为因不能获得及时有效的教育⽽恶性发展。
从对后进⽣的调查发现,家庭教育最明显的失误是放任⾃⼰孩⼦,疏忽管教,⾃⼰整天沉迷于“长城”⼤战,对孩⼦⼼⾥与理想教育漠不关⼼。
案例:学⽣陈××⽗母都⽆固定⼯作,把教育孩⼦的责任全部推给了学校,从不参加家长会。
平时孩⼦在校犯了错误,也不闻不问。
家访后才得知,他的⽗母整天与⼏个朋友筑“长城”,由于学习⽆⼈照顾,长期得不到⽗母的关爱,陈××整天沉迷于电⼦游戏机,不交作业,缺课也⽆所谓,每次缺课,都是在游戏厅找到他的。
这样放任⾃流的家教,再好的孩⼦也会变坏。
教育失败的例⼦:2、严厉型家教引发学⽣焦虑、叛逆⼼理 同放任型家教相反,严厉型⽗母常以强制性的⽅式,较多地限制⼦⼥的⾏为。
孩⼦⼀旦出现不能符合⽗母要求的⾏为就会遭到训斥和打骂,其结果是摧残了孩⼦的⾝⼼健康。
据调查统计,有33.3%的家长对孩⼦犯错或成绩较差的情况,都以粗暴的⽅式对待孩⼦。
案例:学⽣张××,他既不允许⾃⼰被其他同学嘲笑,⼜看不起⾃⼰,⾃尊与⾃卑同时存于⼀体。
他的家长对他管教很严,对⽼师的⼝头禅总是:“张××在校表现不好,就告诉我,我会对他⼀顿死打,看他还敢不敢!”七年级时,竟把张××的⾝上打得青⼀块紫⼀块。
家长简单粗暴的教育⽅法,使孩⼦在校学习⼼不在焉,成绩上不去,就破罐⼦破摔,后来纯粹与家长对着⼲,产⽣了严重对抗情绪。
诸如此类的家庭教育,造成了孩⼦⼼理障碍,影响了其学习的效果,因此必须予以矫治。
父母教育反面典型案例范文
父母教育反面典型案例范文现代社会中,父母是孩子成长过程中最重要的引导者和教育者。
他们的教育方式和方法直接影响着孩子的成长和进步。
然而,有些父母在教育孩子时存在着一些反面典型的案例。
底下我们以小明一家为例,探讨这种父母教育反面典型案例。
小明是一其中同砚,他的父母是典型的“老虎父母”。
他们特殊重视小明的学业效果,时常给他施加压力。
他们追求完美,对小明的要求极高,不允许他犯任何错误。
父母总是用指责和指责的方式来教育小明,屡屡责骂他不努力,没有上进心。
即使小明在学业上有了进步,他们也不会表扬或鼓舞他,只会说:“你还差得遥呢。
”这样的教育方式让小明感到懊丧和无助,他觉得自己永久无法达到父母的期望。
除了学业上的压力,小明的父母也对他的爱好和爱好不感爱好。
小明对音乐很感爱好,期望能够进修钢琴,但父母认为这是浪费时间,对他的爱好不予支持。
他们认为只有进修才是最重要的,其他的都是多余的。
这种教育方式不仅限制了小明的进步,也让他感到无趣和厌倦。
父母的不良示范也对小明的行为产生了负面影响。
小明的父母屡屡为了一些小事争吵,甚至动手打架。
这让小明感到恐惊和忧虑全,他仿效父母的行为,也开始对同砚发脾气,甚至欺侮弱小的同砚。
这样的行为不仅影响了小明的人际干系,也对他的心理健康造成了损害。
综上所述,小明一家是典型的父母教育反面典型案例。
他们过于重视学业效果,轻忽了孩子的爱好和爱好;他们用指责和压力来教育孩子,给孩子造成了心理肩负;他们的不良示范也对孩子的行为产生了负面影响。
父母应该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关注孩子的全面进步,赐予他们足够的关爱和支持。
只有这样,才能培育出健康、乐观向上的下一代。
青春期教育的失误案例(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小明,一个15岁的初中生,正值青春期,身体和心理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在这个时期,他开始对自己的外貌、人际关系和学业产生了深深的困惑。
然而,由于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失误,小明的这些问题没有得到及时的解决,反而越来越严重。
二、案例经过1. 家庭教育的失误(1)缺乏沟通。
小明的父母工作繁忙,很少有时间与他交流。
他们总是忙于自己的事情,对小明的学习和生活状况漠不关心。
这使得小明在遇到问题时,无法向父母寻求帮助。
(2)忽视心理需求。
小明的父母只关注他的学习成绩,对他的心理需求视而不见。
当小明在学习、人际关系等方面遇到困难时,父母往往给予严厉的批评,让他倍感压力。
(3)教育方式不当。
小明的父母在教育过程中,常常采取严厉的惩罚手段。
他们认为,这样才能让孩子长记性。
然而,这种方式让小明对父母产生了抵触情绪,导致亲子关系紧张。
2. 学校教育的失误(1)忽视青春期教育。
小明就读的学校没有开设专门的青春期教育课程,导致学生在这一阶段缺乏必要的知识和引导。
(2)教师缺乏耐心。
小明在课堂上经常提问,但教师往往不耐烦地回答,甚至责备他。
这使得小明对学习失去了兴趣。
(3)校园环境不佳。
校园内存在一些不良风气,如攀比、早恋等,对小明产生了不良影响。
三、案例结果1. 小明在学业上成绩下滑,对学习失去了信心。
2. 小明的人际关系变得紧张,与同学和朋友的关系恶化。
3. 小明开始出现心理问题,如焦虑、抑郁等。
4. 小明的家庭关系紧张,亲子关系恶化。
四、案例分析1. 家庭教育的失误导致小明在心理和生理上无法得到良好的引导。
父母应该关注孩子的心理需求,与孩子保持良好的沟通,以帮助孩子度过青春期。
2. 学校教育的失误使得小明在学业、人际关系等方面得不到必要的指导和帮助。
学校应该开设专门的青春期教育课程,培养教师的教育素养,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
五、改进措施1. 家庭方面:父母应该关注孩子的心理需求,与孩子保持良好的沟通,尊重孩子的意见,为孩子提供关爱和支持。
毁灭孩子的家庭教育案例(2篇)
第1篇在我国,家庭教育一直被视为孩子成长的重要基石。
然而,在一些家庭中,错误的育儿观念和不当的教育方式却如同无形的手,一步步将孩子推向毁灭的边缘。
本文将通过对一个家庭教育案例的剖析,揭示毁灭孩子的家庭教育方式,以期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
案例背景:小华(化名),一个聪明活泼的孩子,在幼儿园时期就展现出了过人的天赋。
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小华却变得沉默寡言,成绩一落千丈。
究其原因,竟是家庭教育方式不当所致。
一、过度溺爱,让孩子失去自我在小华的家庭中,父母对他呵护备至,凡事都替他安排得妥妥当当。
从穿衣吃饭到学习娱乐,父母都尽量满足小华的需求。
这种过度溺爱,使小华逐渐失去了自我。
1. 生活自理能力差:由于父母包办一切,小华从小就没有学会独立生活。
到了上小学的年纪,他还不会穿衣、洗漱,甚至连书包都整理不好。
2. 缺乏责任感:在小华的心中,父母就是万能的,一切困难都可以依靠父母解决。
因此,他缺乏责任感,对学习、生活毫无热情。
二、棍棒教育,让孩子心灵受创在小华的成长过程中,父母认为“棍棒底下出孝子”,常常因为一些小事对他进行体罚。
这种棍棒教育,使小华的心灵受到了极大的创伤。
1. 亲子关系紧张:由于经常挨打,小华对父母产生了恐惧心理,亲子关系变得紧张。
2. 暴力倾向:在棍棒教育的环境下,小华学会了用暴力解决问题。
在学校,他经常和同学发生冲突,甚至动手打人。
三、忽视陪伴,让孩子情感缺失在小华的家庭中,父母工作繁忙,常常加班到深夜。
尽管如此,他们仍然认为只要给小华提供物质条件,就能弥补陪伴的缺失。
然而,这种忽视陪伴的教育方式,使小华的情感世界变得空洞。
1. 缺乏安全感:由于缺乏父母的关爱,小华常常感到孤独、无助,缺乏安全感。
2. 亲子沟通障碍:由于长时间缺乏陪伴,小华与父母之间的沟通变得困难,彼此之间产生了代沟。
四、重智轻德,让孩子价值观扭曲在小华的家庭中,父母过于重视学习成绩,忽视了孩子的品德教育。
这种重智轻德的教育方式,使小华的价值观出现了扭曲。
针对家长的法律教育案例(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小明,10岁,是一名活泼开朗的男孩。
他热爱学习,成绩优异,但在日常生活中,小明却遇到了一些法律问题。
他的父母都是普通工人,对法律知识了解不多,无法给予小明正确的引导。
在一次与小明的交流中,我们发现小明在法律方面存在一些误区,为了帮助小明树立正确的法律观念,我们决定对他进行一次法律教育。
二、案例描述1. 小明在学校与同学发生争执,对方家长要求赔偿,小明父母不知所措。
2. 小明在网络上看到一些不良信息,认为这是正常的,没有意识到违法的严重性。
3. 小明在学校周边玩耍时,误食了过期食品,导致身体不适。
4. 小明在放学路上,遇到陌生人搭讪,没有意识到可能存在的危险。
三、案例分析1. 家长对法律知识的缺乏:小明的父母都是普通工人,对法律知识了解不多,无法正确引导小明。
在遇到法律问题时,他们感到束手无策。
2. 小明对法律知识的缺乏:由于家长对法律知识的忽视,小明对法律的认识不足,容易受到不良信息的影响。
3. 学校、社会对家长的法律教育重视不够:学校和社会对家长的法律教育关注不足,导致家长在法律教育方面存在盲区。
四、案例启示1. 家长要树立正确的法律观念,提高自身法律素养: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要树立正确的法律观念,关注法律知识的学习,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
2. 家长要关注孩子的成长,及时发现并纠正孩子的错误行为:家长要关注孩子的成长,及时发现并纠正孩子的错误行为,避免孩子走上歧途。
3. 家长要积极参与学校、社会组织的法律教育活动:家长要积极参与学校、社会组织的法律教育活动,提高自身法律素养,为孩子提供更好的法律教育。
五、案例解决方案1. 家长学习法律知识:家长可以通过阅读法律书籍、参加法律讲座等方式,提高自身法律素养。
2. 家长与孩子共同学习法律知识:家长可以与孩子一起学习法律知识,提高孩子的法律意识。
3. 学校开展家长法律教育活动:学校可以定期开展家长法律教育活动,提高家长的法律素养。
教育孩子失败的案例
教育孩子失败的案例家庭教育失败的表象是,家庭教育者与孩子之间产生矛盾、隔阂、对立、反目、失望、绝望、无奈直至放弃。
下面店铺收集了一些关于教育孩子失败案例,希望对你有帮助家庭教育失败的案例案例1对孩子教育过于溺爱XXX,男,18岁,从小就被家人溺爱。
上学后,他开始赌博游戏,钱不够花的时候,经常到处借钱。
2008年,秦海已欠了5000元的外债。
为了钱,他于2009年4月28日在家里的一只木箱里找到2000元,拿了500元,没几天就花完。
5月6日下午,他再次偷走剩下的1500元。
分析:溺爱孩子,这是很多家长容易犯的一个错误,也是导致孩子出现成长困惑的重要原因之一。
溺爱下的孩子,通常比较自私,常以自我为中心,不懂得体贴顾惜别人,心理承受能力和自理能力都比较差,具有极强的依赖思想。
特别是孩子一旦把父母的付出当成习惯时,他就会觉得理所当然而心安理得地享受父母的付出。
如果某天这种付出停止,或是孩子无休止的索取遭到拒绝,他会仇恨父母,甚至打击报复父母,这就是经常有孩子打骂父母的根源。
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就是要把握好爱的尺度和原则,不要过于溺爱。
多让孩子参加社会实践,也可适当地进行挫折教育,来提高孩子的独立能力。
案例2对孩子教育过于专制和粗暴一天深夜,16岁的少年张XX在回家时发现父亲又在毒打小妹。
在张的家里,父亲打孩子早已成为两代人主要的情感表达方式。
父亲经常打骂他们,一点小事,动不动就拳脚相加,时常打得他们伤痕累累。
父亲一次又一次的毒打,在张明心里种下了仇恨的种子。
这次,父亲对妹妹的毒打激起了他仇恨反抗的火焰,于是他将42岁的父亲一刀捅死。
分析:受传统思想的影响,不少家长认为孩子是自己的“私有财产”,忽视孩子的思想,在教育孩子时过于专制和粗暴,动不动就打骂孩子的家长也为数不少,打孩子不仅仅是在肉体上对孩子进行伤害,更严重的是对孩子造成心理阴影。
孩子一面承受父母的暴力,一面模仿父母的暴力,从而产生暴力倾向。
这就是许多孩子在外打架闹事的主要原因。
典型家长教育案例(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随着社会的发展,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阅读能力成为孩子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项能力。
然而,许多家长由于工作繁忙、教育观念滞后等原因,对孩子的阅读习惯培养不够重视。
本文将通过一个典型家长教育案例,探讨如何通过亲子共读,塑造孩子的阅读习惯。
二、案例描述小明的父母都是上班族,工作非常忙碌。
由于平时没有时间陪伴小明,他们觉得小明应该多看些动画片,以丰富他的童年生活。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小明逐渐沉迷于动画片,对阅读失去了兴趣。
直到有一天,小明在学校的图书馆里无意间发现了一本关于探险的书籍,他被书中丰富的故事情节所吸引,从此爱上了阅读。
然而,小明的父母并没有意识到阅读的重要性,他们认为小明看动画片也是一种娱乐方式。
直到一次家长会上,班主任提到了阅读对于孩子成长的重要性,小明的父母才意识到自己之前的错误。
三、案例分析与教育策略1. 问题分析(1)家长对阅读的重视程度不够。
小明的父母认为动画片也是一种娱乐方式,没有意识到阅读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
(2)亲子陪伴不足。
由于工作繁忙,小明的父母很少有时间陪伴他,导致小明缺乏阅读的引导和陪伴。
(3)阅读氛围不浓厚。
小明的家庭没有形成良好的阅读氛围,导致小明对阅读缺乏兴趣。
2. 教育策略(1)提高家长对阅读的重视程度。
通过家长会、家庭教育讲座等形式,让家长认识到阅读对于孩子成长的重要性。
(2)增加亲子陪伴时间。
家长应尽量安排时间陪伴孩子,共同参与阅读活动,如一起挑选书籍、讨论书中的内容等。
(3)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
家长可以购买一些适合孩子阅读的书籍,在家中设立阅读角,为孩子创造一个舒适的阅读环境。
四、实施过程1. 家长转变观念小明的父母参加了学校组织的家庭教育讲座,了解到阅读对于孩子成长的重要性。
他们开始意识到,要想让孩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首先自己要做出改变。
2. 亲子共读活动小明的父母开始每天晚上陪伴小明阅读,他们挑选了一些适合小明年龄段的书籍,共同阅读、讨论。
德育方面的家庭教育案例(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小明,男,10岁,小学四年级学生。
小明聪明、活泼,但性格急躁,容易冲动。
在学校里,他经常与同学发生矛盾,回家后也会向父母抱怨。
父母工作繁忙,很少有时间陪伴小明,对他的教育方式主要是严厉的批评和惩罚。
这使得小明在德育方面存在一些问题,如自私、不尊重他人等。
二、问题分析1. 家庭教育方式不当。
小明父母过于严厉,忽视了他的情感需求,导致他在德育方面出现问题。
2. 父母陪伴时间不足。
由于工作繁忙,父母很少陪伴小明,导致他在生活中缺乏关爱,容易产生逆反心理。
3. 学校教育不足。
学校在德育教育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未能充分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导致小明在德育方面存在问题。
三、家庭教育策略1. 改善家庭教育方式(1)尊重孩子,给予关爱。
父母要多关注小明的情感需求,尊重他的想法,给予他关爱和支持。
(2)与孩子沟通,了解他的想法。
父母要多与小明沟通,了解他在学校、生活中的困惑和需求,给予他适当的建议和帮助。
(3)以身作则,树立榜样。
父母要注重自己的言行举止,成为小明的榜样,引导他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2. 增加亲子陪伴时间(1)合理安排时间。
父母要合理安排工作和生活,尽量抽出时间陪伴小明。
(2)共同参与活动。
父母可以与小明一起参加户外活动、亲子游戏等,增进亲子感情。
(3)倾听孩子的心声。
在陪伴过程中,父母要耐心倾听小明的心声,关注他的成长。
3. 改进学校教育(1)加强德育教育。
学校要重视德育教育,将德育融入日常教学活动中,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
(2)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
学校可以开展各类课外活动,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3)加强家校合作。
学校要与家长保持密切联系,共同关注学生的德育成长。
四、实施过程1. 改善家庭教育方式(1)父母开始关注小明的情感需求,给予他更多的关爱和支持。
在日常生活中,父母会主动询问小明的想法,尊重他的选择。
(2)父母与小明的沟通更加顺畅,小明愿意与父母分享自己的喜怒哀乐。
儿童教育错误案例分享(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小明(化名),8岁,性格内向,学习成绩一般。
父母均为高学历,对小明的期望很高。
然而,在小明的成长过程中,父母的教育方式却存在诸多问题,导致小明性格孤僻,学习成绩不断下滑。
二、错误教育案例1. 过度期望,忽视个体差异小明的父母从小对他期望很高,希望他能在各方面出类拔萃。
然而,由于小明性格内向,父母并未根据他的特点进行教育,而是盲目追求成绩。
每当小明考试成绩不理想时,父母便严厉批评,甚至动手打骂。
这种过度期望忽视了小明的个体差异,导致他自信心受挫,学习兴趣逐渐消失。
2. 管教过于严厉,缺乏关爱在小明的成长过程中,父母对他的管教过于严厉。
他们认为,严师出高徒,因此对小明的要求非常苛刻。
在日常生活中,父母对小明管头管脚,不让他有任何自由。
这种缺乏关爱的教育方式,使小明产生了逆反心理,与父母的关系越来越紧张。
3. 忽视情感教育,导致心理问题小明在成长过程中,父母过于关注他的学习成绩,而忽视了情感教育。
当小明遇到困难时,父母往往不耐烦地责备他,没有给予足够的关爱和支持。
这导致小明内心充满恐惧,对人际关系产生抵触情绪,甚至出现了抑郁倾向。
4. 家长教育观念陈旧,忽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小明的父母受教育程度较高,但在教育观念上却存在陈旧观念。
他们认为,孩子的教育主要是学校老师的责任,家庭教育并不重要。
因此,在日常生活中,父母很少关心小明的学习情况,更谈不上与老师沟通,共同关注小明的成长。
三、反思与启示1. 尊重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在教育孩子时,家长要尊重孩子的个体差异,根据孩子的性格特点进行教育。
对于内向的孩子,家长应多给予关爱和鼓励,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而不是一味地追求成绩。
2. 营造温馨的家庭氛围,关注孩子的情感需求家长要关注孩子的情感需求,营造温馨的家庭氛围。
在孩子遇到困难时,家长要给予足够的关爱和支持,帮助他们度过难关。
同时,家长要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及时发现并解决心理问题。
3. 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老师共同关注孩子的成长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
儿童教育反面教育案例(3篇)
第1篇在我国,家庭教育一直被视为儿童成长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然而,由于种种原因,一些家庭在儿童教育过程中出现了误区,导致孩子养成了不良习惯,甚至影响其一生。
本文将以一个反面案例,探讨儿童教育中溺爱的危害。
一、案例背景小明的父母都是知识分子,家庭条件优越。
从小,父母便对小明的学业和生活给予极大的关注和照顾。
然而,在关爱孩子的过程中,小明父母却陷入了溺爱的误区。
二、案例经过1. 小明从小被宠爱,父母对他的要求百依百顺。
无论是穿衣、吃饭还是学习,都由父母包办。
这使得小明养成了依赖心理,缺乏独立生活的能力。
2. 在学习方面,小明父母认为只要孩子快乐成长就好,不必过于关注学业。
因此,小明在学习上经常偷懒,成绩一落千丈。
3. 随着年龄的增长,小明开始接触电子产品。
父母觉得这是新时代的产物,没有过多干涉。
结果,小明沉迷于网络游戏,荒废了学业。
4. 在人际交往方面,小明因为缺乏独立思考和沟通能力,常常与同学发生矛盾。
父母认为这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正常现象,没有给予足够的关注。
5. 小明渐渐长大,开始学会撒谎、逃学等不良行为。
父母虽然发现了问题,但仍然觉得孩子还小,长大后会懂事。
于是,他们选择了纵容。
三、案例结果1. 小明的高中生涯过得浑浑噩噩,成绩一塌糊涂。
高考结束后,他连一所普通大学都未能考上。
2. 进入大学后,小明依然沉迷于网络游戏,荒废了学业。
毕业后,他找不到合适的工作,生活陷入困境。
3. 在人际交往方面,小明依然无法融入社会。
他性格孤僻,缺乏自信,很难与他人建立深厚的友谊。
4. 父母意识到溺爱的危害,开始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
然而,一切都已经来不及了。
小明的人生轨迹已经被彻底改变。
四、案例分析1. 溺爱导致孩子缺乏独立能力。
在溺爱的环境下,孩子无法学会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这对他们未来的生活和工作都是极大的隐患。
2. 溺爱影响孩子的学业。
父母过度关注孩子的快乐成长,忽视了学业的重要性,导致孩子在学习上无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家庭教育失败案例
家庭教育失败案例潘桥中心学校潘栋一.个案基本情况:肖波,男,民族:汉族,出生年月:1997.7.14二.个案背景父亲因患癌症去年逝世,家中只剩爷爷、奶奶、母亲、他以及姐姐五人。
因为生活需要,母亲只好外出打工挣钱供他以及姐姐的继续念书。
家里由爷爷、奶奶负责照顾料理他的生活以及对他学习进行督促。
由于爷爷奶奶没有什么学问,又加之他平时不喜欢跟爷爷奶奶沟通和交流。
因此平时只要他犯错误家长也就只有用粗暴的方式来教育孩子,把孩子打一顿来解决问题。
爷爷奶奶也常常因为教育孩子的问题而产生矛盾,可以说肖波生活在一个不够完整和安定的家庭环境中。
正因为这样,他的脾气变的越来越差,跟同学的关系也越来越不融洽,只要稍不顺心就对同学动拳头,今年10月份因对同学大打出手造成恶劣影响被学校劝退。
三.诊断分析事实上,孩子出现这样的问题,多半是源自对家长行为的模仿。
家庭环境中家长的行为方式是幼儿模仿的主要对象,家长有爱动手的习惯,孩子就也很快地表现出这样的行为特点。
我们经常在不知不觉中已经将一些不好的东西传递给了可爱的孩子。
希望孩子好,就必须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
这是一方面的提示。
仔细分析案例还可以发现,当孩子表现出错误倾向时,家长没有去寻找孩子出现问题的缘因,而是将孩子痛打一顿以解决问题,这样的办法并不有效。
原因在于家长没有让孩子“心服口服”。
以暴力解决问题时,由暴力产生的不满情绪就会储积下来,它像洪水猛兽,必须找到发泄的途径,如果不能及时得到正确的疏导,就会造成孩子心灵的扭曲,最终产生过激行为。
正如我们在物理中学过的经典力学原理,你用多大的力,就会产生多大的反作用力。
“你打我,我打猫”是孩子潜意识中典型的反作用力心态。
该怎么办呢?我想起了大禹治水的故事。
据传说,禹的父亲鲧花了9年时间治水,没有把洪水治服。
因为他是水来土掩,造堤筑坝,采取的是“堵”的办法。
结果洪水冲塌了堤坝,水灾反而闹得更凶了。
而大禹总结经验,采用了疏导的方法,开渠排水,疏通河道,使滔天洪水“决九川,距四海”,把洪水引到大海中去,结果治服了洪水。
儿童教育错误案例分享
儿童教育错误案例分享在儿童的成长过程中,教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教育并非一帆风顺,有时会出现错误的教育方式或案例。
本文将分享几个儿童教育错误案例,以提醒我们在孩子教育中要保持警惕,并更好地引导他们健康成长。
案例一:过度保护有些家长过度保护孩子,不让他们面对挑战和困难。
他们对孩子的生活安排得过细,不让他们亲身体验失败和磨练。
这样的教育方式会导致孩子无法适应社会,缺乏独立性和应对能力。
他们可能变得依赖性强,缺乏自信心,无法应对生活中的挫折。
解决方法:家长应提供适当的指导和支持,但要让孩子亲自面对问题和解决困难。
给他们一定的自主权,让他们学会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适度的失败可以激发孩子的求知欲和探索欲,帮助他们更好地成长。
案例二:过度竞争在现代社会中,竞争压力越来越大。
有些家长为了让孩子在各方面都处于领先地位,过度强调竞争和成绩。
他们不断地给孩子安排各种培训班和课外活动,导致孩子过度劳累和心理压力过大。
这种教育方式容易造成孩子焦虑、自卑和厌学。
解决方法:家长应给孩子提供一个轻松和平衡的成长环境。
培养孩子的兴趣和爱好,让他们对知识和学习产生内在的动力。
重要的是要根据孩子的特长和兴趣来安排适当的培训和活动,避免过度竞争的压力。
案例三:严厉批评有些家长过于严苛地对待孩子,在教育过程中频繁使用批评和惩罚的方式。
这样的教育方式容易伤害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让他们产生消极的情绪和心理问题。
孩子可能会变得胆小、沉默寡言,不敢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意见。
解决方法:家长应用鼓励和赞赏的方式激励孩子,帮助他们树立积极的自我形象。
要与孩子建立良好的沟通和信任关系,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意见。
及时纠正孩子的错误行为,但要注重方法和态度,做到批评和惩罚与爱护和理解相结合。
案例四:单一评价有些家长过于关注学业成绩,单一看重分数的高低,忽视了孩子其他方面的发展。
他们只关注于孩子的学习成绩,并对孩子过分要求。
这样的教育方式容易给孩子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影响他们的全面发展。
家庭反面教育案例分享(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小明是一名10岁的男孩,父母均为普通工薪阶层。
从小,小明在家庭中受到的关爱和教育较为充分,父母也一直以他为骄傲。
然而,随着小明的成长,他的行为逐渐偏离了正轨,学习成绩下降,与同学关系紧张,甚至开始沾染不良习惯。
面对这种情况,小明的父母深感忧虑,但不知如何是好。
二、案例描述1. 家庭教育方式不当(1)溺爱型教育:小明从小生活在父母的溺爱之中,他们过分迁就小明的要求,导致小明形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
例如,小明在学校与同学发生矛盾时,父母总是站在他这边,不让他承担任何责任。
(2)专制型教育:虽然小明在家庭中受到溺爱,但在某些方面,父母对他的要求却十分严格。
当小明达不到父母的要求时,他们便会采取严厉的批评和惩罚,使小明产生逆反心理。
2. 父母缺乏沟通(1)与孩子的沟通不畅:小明与父母之间的沟通存在障碍,他们很少坐下来交流彼此的想法和感受。
这使得小明在遇到问题时,无法及时得到父母的帮助和指导。
(2)夫妻之间的沟通不足:小明的父母在家庭中缺乏沟通,导致他们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意见不合,甚至产生争吵。
3. 家庭环境不利于孩子成长(1)父母工作繁忙:由于工作原因,小明的父母经常加班,很少有时间陪伴孩子。
这使得小明在成长过程中缺少父母的关爱和陪伴。
(2)家庭氛围紧张:小明的家庭氛围紧张,父母之间的争吵时常发生,这对小明的心理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三、案例反思1. 家庭教育的重要性通过这个案例,我们可以看到家庭教育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性。
一个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有助于孩子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2. 家庭教育方法的改进(1)科学合理的教育方法:家长应该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采用科学合理的教育方法,既不过分溺爱,也不过分严厉。
(2)加强沟通:家长要善于与孩子沟通,了解他们的想法和需求,帮助他们解决问题。
(3)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家长要努力营造一个和谐、温馨的家庭氛围,让孩子在关爱中成长。
家庭教育失败孩子成功案例(3篇)
第1篇一、引言家庭教育是孩子成长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环,良好的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性格、品德、智力等方面的发展具有深远影响。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由于各种原因,家庭教育失败的孩子并不少见。
本文将以一个家庭教育失败的孩子成功案例,展示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在失败中寻求突破,实现孩子的成功。
二、案例背景小明,一个来自普通家庭的男孩,从小在父母的眼中是一个“问题儿童”。
父母忙于工作,无暇顾及他的成长,导致小明在性格、学习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
以下是小明家庭教育失败的具体表现:1. 性格孤僻:小明从小就不善言辞,很少与同龄人交流,性格孤僻,缺乏自信。
2. 学习成绩差:由于父母疏于关心,小明在学习上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成绩一直不尽如人意。
3. 行为习惯差:小明在日常生活中,经常迟到、早退,作息不规律,缺乏自律。
三、家庭教育失败的原因1. 父母工作繁忙:小明父母为了生计,长时间工作,无暇顾及孩子的成长。
2. 教育观念错误:父母认为只要让孩子吃饱穿暖,就能健康成长,忽视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3. 缺乏沟通: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沟通不足,导致孩子内心的困惑和痛苦无法得到及时解决。
四、家庭教育失败孩子的成功之路1. 改变教育观念:小明父母意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开始关注孩子的成长,努力改变以往的教育方式。
2. 增进亲子沟通:父母开始与孩子进行深入的交流,了解孩子的内心想法,关注孩子的需求。
3. 培养孩子兴趣:父母发现小明喜欢画画,便鼓励他参加绘画班,培养他的兴趣爱好。
4. 帮助孩子建立自信:父母通过表扬、鼓励等方式,帮助孩子树立自信心,克服自卑心理。
5. 培养良好习惯:父母帮助孩子制定学习计划,监督孩子按时完成作业,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
五、案例结果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小明在性格、学习、行为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进步:1. 性格开朗:小明变得善于与人交流,性格开朗,自信满满。
2. 学习成绩提高:小明在学习上取得了优异成绩,成为班级里的佼佼者。
缺乏家庭教育的反面案例(2篇)
第1篇在我国,家庭教育一直被视为孩子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然而,在一些家庭中,由于种种原因,家庭教育缺失的现象时有发生。
本文将通过一个反面案例,揭示缺乏家庭教育给孩子带来的悲剧。
案例背景:小明,一个聪明伶俐的孩子,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家庭。
然而,由于父母工作繁忙,从小到大,小明几乎是在祖父母身边长大的。
祖父母虽然疼爱小明,但他们对小明的教育却存在诸多问题。
案例经过:1. 忽视家庭教育小明的祖父母认为,只要孩子吃饱穿暖,快乐成长即可。
因此,他们很少关注小明的学习,更不用说进行系统的家庭教育了。
小明在学校成绩一般,但祖父母并不在意,认为孩子有出息与否无关紧要。
2. 缺乏正确价值观的引导由于祖父母对小明教育的忽视,小明在成长过程中逐渐形成了自私、懒惰的性格。
他习惯于依赖他人,不愿意承担责任。
在学校,小明经常与同学发生矛盾,甚至因为一点小事就大打出手。
3. 缺乏道德约束小明的祖父母对小明的不良行为视而不见,甚至有时还会纵容。
这使得小明更加肆无忌惮,道德观念淡薄。
他学会了撒谎、欺骗,甚至偷窃。
4. 悲剧发生一天,小明在学校与同学发生冲突,被同学打伤。
小明一怒之下,拿起刀将同学刺伤。
这起事件震惊了整个学校和家长,小明也被公安机关逮捕。
案例反思:1. 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这个案例让我们深刻认识到,家庭教育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性。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摇篮,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缺乏家庭教育的孩子,很容易形成不良性格和价值观,从而走向歧途。
2. 家长责任重大家长要承担起教育孩子的责任,关注孩子的成长,关心孩子的身心健康。
家长应该以身作则,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3. 家庭教育方法家庭教育并非一味地说教,而是要结合孩子的年龄特点和心理需求,采取合适的方法。
家长可以多与孩子沟通交流,了解孩子的想法,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4. 社会责任社会各界也要关注家庭教育问题,加强对家庭教育知识的普及和宣传,提高家长的教育意识和能力。
家庭教育不当的案例
家庭教育不当的案例
第一个案例:父母的过分控制
在本案例中,孩子们都是中学生,但是却受到父母过分控制的影响。
对父母而言,他们只想确保孩子取得良好的成绩,但是他们却忽视了孩子的情感发展,让孩子们没有机会感受到他们的思想与情感。
父母还会非常强加自己的意志,让孩子不得不完成他们布置的任务,也不允许孩子参加各种活动和社交活动,从而影响到孩子的情绪和社会能力发展。
第二个案例:家庭环境不和谐
在本案例中,双方父母之间有矛盾,经常发生口角和争吵。
孩子生活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很容易受到负面的影响,对父母的争吵也产生了恐惧感,从而产生了抗拒父母的心理。
同时,孩子们也容易因父母的争吵而发生不安全感和焦虑感。
最后,孩子们的学习和社交能力都会受到影响,影响他们未来的发展。
第三个案例:家长的偏见和批评
家长之间会存在很多偏见和批评,在家庭中只有彼此的竞争和攻击,而不是真正愉快的气氛,从而影响孩子的健康发展和学习能力。
家长不仅会指责孩子的行为,而且还会通过拒绝、嘲笑和讽刺来摧残孩子的自信心。
他们不理解孩子的想法和情感,从而产生了孩子的怨恨、关系隔阂和缺乏社会互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家长容易发生错误的教育案例每一个孩子出生的时候都是一样的,光着身子来到这个世界,只会哇哇地大哭,不会说话、不会写字、不会在法庭与人辩论、也不会拿着手术刀做手术。
可当孩子渐渐地长大了,他们有的人会成为律师、医生、商人;有的人却会成为流浪汉、穷鬼、流氓。
不是因为这些孩子或聪明或笨,也不是因为他们的家境或富裕或贫穷,而是后天的教育环境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孩子们以后的人生观。
英国的教育思想家洛克很早就提到过,家庭教育一定要慎重又慎重,不可以掉以轻心,他说:"教育上的错误和配错了药一样,第一次弄错了,决不能指望用第二次和第三次去补救,它们的影响是终生清洗不掉的。
"有可能说得有一点夸张,但是家长在教育自己的孩子之前确实是有必要知道一些常识的东西,至少这样犯的错误更少,错误的影响也会更小。
错误一:把孩子当成自己的玩具中国著名作家老舍先生说:"摩登夫妇,教三四岁小孩识字,客来则表演一番,是以儿童为玩物,而忘了儿童的身心教育甚慢,不可助长也。
错误二:期待孩子的感谢很多母亲都认为:我养育了你,我有特权去指使你。
这些母亲在为孩子奉献的时候,其实也在内心对孩子有所期待,希望孩子能够按照自己所预想的方式去成长。
如果孩子并不如其所愿,她们就会深深地失望,并用这种失望去伤害孩子。
错误三:和孩子没有亲密接触著名精神分析大师弗洛伊德提过:,对一个出生不久的婴儿来说,除了需要被细心地照料之外,还需要和母亲有温柔的身体接触。
不要以为这是一件小事情,美国纽约大学的曾做了一个触摸心理实验,实验的结果表明,缺乏和父母身体接触的儿童,长大后普遍缺乏温情和体贴,而且也往往不自信,自我评价偏低,这样的孩子总是不懂得想别人传达自己的快乐情绪,对周围的人也冷漠没有亲和力。
错误四:不理会孩子的哭闹哭,是孩子在用自己的方式和家长做沟通错误五:习惯责备孩子淘气孩子淘气并非全是坏事情,那是孩子在用自己的方式进行探索,并且能从淘气的过程中学会不少东西。
错误六:对孩子缺少耐心孩子的成长是循序渐进的,每一点进步都需要一定的时间,一个家长要耐心地期待着孩子的进步,不要试图超越自然规律对孩子的成长抱焦急的心态。
错误七:喜欢和别人的孩子做比较世界上没有两个孩子的完全一样的,每一个孩子都有自己相应的优点和缺点,能力和特长也各不相同,但是很多家长却总是喜欢把自己的孩子和别的孩子比较,然后一味地抬高别人,贬低自己的孩子。
错误八:忽略孩子的自尊孩子的心是稚嫩的,需要格外的呵护,尤其在自尊心上。
只要是有自尊心和爱心的父母都会注意到这一点。
但是很多父母经常在不经意中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心。
错误九:打扰孩子做他喜欢的事情很多家长都把孩子的一些行为看成是在胡闹,如果不加阻止就是对孩子的纵容,而事实是当孩子淘气的时候,也是他最聚精会神的时刻,他把所有的注意都放在了自己渴望知道的东西上,家长过在这个时候干涉孩子,孩子专注的情绪会被打扰,这对孩子的大脑发育是很不利的,孩子正是在专注的行为里培养自己的对事物的判断能力,现在一些孩子常见的"感统失调症",往往就是因为缺少行动的自由造成的。
错误十:总是做坏的示范当孩子还没有与外界有更多的接触以前,父母在他们的心目中就是一个权威,父母的一切言行在他们看来都应该是正确的,很少有孩子会在童年的时候怀疑自己父母的正确性。
所以孩子会把父母的言行当成是自己行为的一个范本,因为父母既然如此那自己这样错肯定也不会错。
在孩子有正确是是非观念前,是否符合家长的做法是他们内心评价是非的唯一尺度,即便是家长的错误他们也会盲目模仿,而且这些行为一旦重复下去就会成为一种习惯,即使后来孩子意识到这是错误的,形成的习惯在短时间内也很难改掉。
错误十一:不给孩子做梦的机会我们每个人小时候都有美好的梦想,正是这些梦想为我们未来种下了成功的种子。
梦想是行动的前奏,需要经营。
经营梦想,就是通过自己不懈的努力,把看似遥远甚至有些荒唐的梦想一步步变成现实。
孩子也许会在成长的时候忘却一些梦想并有一些新的梦想,但正是因为梦想的存在孩子才有了努力的冲动和渴望。
错误十二:孩子的心事无处诉说倾诉是一个很好的发泄方式。
孩子内心的苦闷若是无人知晓,只会让孩子背上沉重的精神负担,心理学家们一直提倡合理地释放心中的情绪,让孩子大声地说就是一种释放的方式,孩子再小也有自己的苦恼,而且他们因为心智的薄弱,承受能力更脆弱,一些在成人世界根本不能称为问题的问题都会成为他们承重的精神负担。
家长如果认真倾听孩子,哪怕是对孩子的苦恼不能给予任何实际的帮助,至少也会在精神上让孩子感觉父母是在支持自己鼓励自己,而不是和自己在相反的立场。
错误十三:把拳头作为唯一的工具在一些欧美国家,打孩子会被认为是虐待,是要受到法律制裁的。
要想让孩子有一个清楚明白的是非观,拳头是不起任何作用的,而且也根本不可能仅仅凭借暴力就让孩子一直屈服。
错误十四:缺少对金钱的教育有很多父母在为工作忙碌的时候陪伴孩子的时间日益减少,于是忙碌的他们喜欢用金钱来表示对孩子的关爱,其实这样做是非常错误的,一是金钱不能替代父爱和母爱,此外,他也会让孩子对金钱产生不正确的认识。
孩子对金钱于财富的认识也是需要教育的,而且这种教育主要依靠家庭的力量来进行教育。
错误十五:不原谅孩子的错误如果孩子是真心懊悔,就不要一直重复地把他的错误重提。
错误十六:家不是孩子情感的归宿很多家长不懂得家对孩子的情感发育有多么重要的重要作用,他们总是以为给孩子足够的物质关心就足够了,常常无意识地给孩子带来很多压力,不关心孩子的内心感受,这样的孩子,很难健康快乐地生活。
错误十七:以为成长是孩子一个人的事情孟子说过,"未有学养而后嫁",没有人能在生儿育女之前就学会如何教育孩子,也没有人能不需要学习就无师自通。
也许在国小,会有老师教我们识字数数;到了国中,会有老师教我们什么是化学方程式;到了大学,我们会学会很多和我们将来的职业有关的学位,但是对于如何去养育一个孩子,却没有人来教我们,家庭教育是需要家长和孩子一起学习的。
错误十八:不懂得如何惩罚孩子当孩子犯了错误,家长正确的做法是在惩罚的同时让孩子学会补救,而不是做无意义的处罚,因为当错误已经形成,再加上另一个错误也不会是正确,只有补救才是最好的教育。
错误十九:不懂得道德的教育急功近利的教育常常让家长们只重视孩子知识的积累,却忽略了对其道德品质的培养。
道德并不是可有可无的东西。
发明了激光排字技术,被人称为"现代毕升"的著名计算机专家王选先生就很重视人格的培养,作为一个科技团队的领导人,高尚的人格是团结所有同事,提高团队效率的重要保证。
错误二十:习惯坚持自己的错误家长如果犯了错误,最忌讳的就是碍于自己家长的权威而不肯轻易承认错误,让错误一再重复。
错误二十一:给孩子错误的饮食食补不是越多越好,发明家爱迪生曾经说美国人越来越笨了,因为他们越吃越好了。
吃得好了还会笨吗?原来是因为若是一直处于饱食状态,胃会过于疲劳,并且伤害到大脑。
错误二十二:不肯赞美孩子日本有一儿童教育学家的一项研究表明,孩子经常受到家长夸奖和很少受到家长夸奖的,其成才率前者比后者高五倍。
其实,中国伟大的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早在半个世纪前就深刻指出:教育孩子的全部秘密在于相信孩子和解放孩子。
而相信孩子,解放孩子,首先就要学会夸奖孩子。
没有夸奖就没有教育。
错误二十三:缺少有效的沟通孩子们发怒或是调皮捣蛋往往都是有极其隐秘的心理原因的。
当他表现出烦躁、故意顶撞家长或者说粗话等不良好行为的石斛,许多父母往往并没有注意到他这种行为背后所隐藏的深层心理意义。
而只是厉声批评孩子,这种批评就不能对症下药。
错误二十四:家庭教育思想不一致如果你的你的配偶之间意见不一致,就为孩子逃避责任提供了最好的机会。
错误二十五:轻视对孩子心理的教育健康的定义在今天的涵义显然已经是远远地不只是身体健康那么简单了。
孩子如果生了病,我们会看他的病是否严重,如果只是感冒头疼这样的常见病,家长用家里常备的简单的药物就可以解决了,而不用专门去医院挂个号。
同样的,孩子面临的心理问题的时候也很多,但是只有一小部分到了需要请教心理医生的地步的,一般情况下,这些问题就像感冒一样,家长只要稍加注意就可以处理。
但是问题不严重不表示就没有问题,感冒头疼如果不及时治疗都有可能要人命,心理问题如果积累多了也会形成严重的心理疾病,给孩子的成长带来巨大的危害。
错误二十六:希望孩子循规蹈矩什么样的孩子才会听话?家长稍加主要就会发现,听话的孩子往往是那些常见胆小、怯懦,压抑自己不敢表达自己的意见,不与长辈争议的孩子。
这些孩子看上去是个特别听话、特别守纪律的好孩子,也不会和父母顶撞,因此常常被夸奖,其实他们的心理最脆弱。
错误二十七:埋怨孩子的怯懦每个人都会有自己害怕的东西,不仅仅是孩子,当然孩子害怕的东西会比大人更多一点,遇到一些特别单小的孩子,他们可能会什么都怕,怕打雷,怕去医院,怕小动物,家长要让孩子面对恐惧,并和孩子一起战胜恐惧的心理。
错误二十八:不让孩子享受游戏亚里士多德曾经也说过,人是最早的功课就是通过模仿来学习,孩子的游戏就是一种早期的功课。
游戏是对智力的开发,能够帮助孩子社会化,使孩子拥有健康的情绪。
错误二十九:限制孩子的想象一味地限制是造成当今中国孩子想象力贫乏的根本原因。
错误三十:在孩子面前争吵在孩子心里留下长久的阴影。
因为父母在吵架的时候,总是会把孩子放在一边不管不顾,任由情绪失去控制,孩子会在这种恐怖的场景中发现自己的父母具有攻击性地一面,他们随时都会担心自己是否会受到父母的攻击。
一方面,他看到父母的情绪都失去控制,把自己扔在一边,他会感到自己随时都可能受到攻击。
孩子也非常担心如果父母感情不和会不会对自己的生活产生影响,因为对所有的小孩子而言,快乐的家庭就意味着父母之间的和谐和父母对自己的关爱。
错误三十一:忽略爱与性的教育当孩子渐渐长大了以后,他会开始学着去爱,也开始对性好奇。
很多家长认为这些事情就让孩子顺其自然地去发展,却不知道孩子需要在爱和性方面也被教育。
错误三十二:把自己的意愿变成孩子的意愿孩子是一个有思想有主见的个体,但是家长常常忽略这一点。
错误三十三:不让孩子参与家庭事务在家庭里,父母不让孩子做家务其实是给孩子的温柔一刀,这会让孩子觉得自己很无能,家长限制了他们利用发现自己能力的机会,当孩子对自己产生好奇的时候,家长的保护其实是在向他们的积极性泼冷水,孩子无法体验到自己的能力。
错误三十四:把孩子的消极理解为懒惰孩子不是超人,成人也会有状态低迷的时候孩子就更不可能随时斗志昂扬了,不要总是对孩子被动的行为表示指责,如果他不是一个天生懒惰的孩子,他的突然混乱和拖沓可能是他真的累了,他的积极性已经受到了打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