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的古琴丝弦制作方法(简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传统的古琴丝弦制作方法

据“木白言已”新浪博客连载整理

琴用七条弦其中有四条是纒弦直径最大的将近两公里,弦心要用四股。规格是这样地特殊、一般弦工都不习于古琴弦的制作。

几百年来,古琴家所用的琴弦都是杭州的手工业特产品,古来琴家自制琴弦的习惯从宋代起就很少,现在是几乎绝迹了。

一九三九年在抗日期中,上海市上古琴弦断档了,古琴家们曾到杭州去想寻找制弦的工人恢复生产,才知道过去多年来发售的古琴弦多是旧有的存货杭州早已无人制造古琴弦了。随后常熟古琴家吴景略能见到琴书中的传统方法从事研究,才在苏州试制成功。

十多年来不但古琴弦依靠方裕庭独家制作,演奏单位民族乐器的弦线,也都争取用方裕庭的出品,足见制造古琴弦的传统方法是有一定的价值的。

但是近年来古琴演奏的水平在新社会里日见提高,古琴家们认为现时的古琴弦还是有许多缺点,例如经不起调,蝇头之下易断。纒弦欠平容易脱纒音响不静不匀之类。最初以为问题只是在于丝的质量,从一九五四下半年起就大力争取得到高级优质丝,到一九五六年已经取得最高级的厂丝,但是一九五六年到一九五七年的出品仍然不能得到很满意的提高,有些方面好些,但是胶合程度与莹润的色调反而退步了。

许多古琴家还感觉到一九五五年用降3级川产土丝所制的那一批比一九五六年以后的更好。古琴家们要求有更好的改进,方裕庭和上海另一试制琴弦的沈西园也正在积极地更深入的研究。

为了协作编者愿意把他在整理古琴史料工作中遇见的造弦材料,提供出来,

经这些热情的工艺家和古琴家们作为侧面的参考。

解放以后,有关古琴的历史文献是大大的增多了,集中起来了,而且容易接触了。在过去,制造古琴弦的传统方法而且这些之中材料,多是限于从清代琴家所转载而不很全面的材料中得来,而且这些材料之中有些部分还是杜撰的。

但是现在把民族音乐研究所和中国音乐家协会所访得的材料集中起来整理比较一下,则可以参考的东西不但更全面更多,而且已经追溯到了很远时代去。六朝的唐朝的、北宋的、都有。互相印证起来给予我们的启发就大大地不同了。我们在比较多种材料的情况之时,最突出的发现是清代琴苑心传、与古斋琴谱和天闻阁琴谱中对于制弦采用丝纶茎数的错误。

从六朝历唐到宋,用在七条弦上的丝纶数都是用的递减四条加纒三条之法。但是清代这三家昧于平衡张力的弦径级数在于方根而不在整比,也不顾琴调有转弦的要求,竟将三分损益求律之数直接用于丝纶而且在用了三分损益的纶数之后又另外加纒至四条琴弦之多,这不但违背了科学,而且破坏了我们几千年的优良传统。

我们对于这一问题特地着重作了批判,并附录三个材料向关心的请益。

六朝、唐、宋的多个材料之中,在配用胶料、器具、秦锤(坠子)方面,在控制紧缩,验看火候。选择原料各方面都有一定的交代,但又有些不同;这些不同之处是与各时代的度量衡制,生产能力社会背景都有关系的。把这些材料介绍出来,不但可以直接参考或者还可能有助于历史发展的研究。

这些材料是数据性的,编者本不应杂入批判,但对一些后期的明显错误却不得不随时指出,以免工人同志们受到迷惑多费推敲。但我们的看法也可能不尽正确,这就须要读者在发现时多多给予批评。

原材料都很远古,衍文脱字原来是不少的。除了很显明易见的以外,有许多地方不敢改动,只得听期存疑;点符号也可能有些用得不对。这都要请求读者给予帮助和指正。

一、北宋造弦法

《琴书》所记(原书撰于北宋仁宗时,即1023―1060年间),见原书第七页至第十页,撰书人未署名,但因在“论徽”的文字是北宋到他与阮逸、胡瑗(宋仁宗时代)讲论琴理,故能肯定这是北宋时的材料。原书从前是常熟瞿氏铁琴铜剑楼所藏现在是上海图书馆的善本。

1.造弦法

细白好丝(择州上者)

右先须择丝拣明、白、精、莹、匀、净、温、润、细者为佳并须择去麄礧之丝以五丝为综综之。欲打弦时,先用温水浸,令透然后分丝打之并须左搓右合。

第一弦用一百二十丝(疑为“综”,下同)分为四股,用秦子四个,每个重五两,省秤黑锡为之以铁为茎。每合硾一个,重二十两,锡为之铁为茎。分定丝后用手左搓,亦须频频水行润之。如见股,即便合之。合即右合也。将合弦用仙掌,人垫持徐行,其合股之不匀也。毕欲收弦时,用旧竹筒卷,则须和竹筒煮也。令先用木一段,长四寸许,径三寸合员而一头大,又用如人手指大小竹七片,钉于大木头四周围,小头即不用此,谓之卷弦轴。合丝了,用此轴惓收之,随时即便脱取丝下,候晒了依尺数段,用纱子纒之。宫,(疑有脱文“宫”字上面)第一弦。

其不纒者则应征为第四弦第二弦用一百丝分为四股,秦子四个,每个重四两;合硾一个,重一十六两,秦硾及打弦法如前,用纱子纒,以应于商,第二弦其不

纒者,则应于羽,为第五弦。

第三弦用八十丝,秦子四个,每个三两,合硾一个重十二两,并如前法,用纱子纒则应于角为第三弦,其不纒者则应于少宫,为第六比。

第七弦用六十丝秦子硾则用三弦者不须纒。已上四弦并须看其弦麄细,用意相度,加减临时。如见弦太麄则以二十丝减之。如第一弦用一百丝。则渐次减则用四十丝。

2.煮弦法

凡煮弦须候天气清明方可煮先须择清水锅子,不得用肥腻水须过弦。

用小麦少许同煮,如见小麦绽,其弦则熟。如煮太过,弦即无声;稍生则易断,责得中也。

其纱子当先漉出,不可与弦同时。其弦漉出后,先用大鱼胶一片,煮熟烂搥,以汤浸之,则取薄薄清胶水度过弦于猛日中抨晒之。当须抨令急而不可缓也。晒久为妙然后收之。其弦断时,须长五尺,五省尺。如浙尺,须长六尺至七为佳

3.纒弦法

其纱子,即用纒弦车子旋卷,却用纒其弦。当取天气阴润纒之方妙。

抨其弦当须一头定就一处一头倚子,令一低一昂抨定其弦穿过车子,用石硾之。

如第一弦用六斤来石,第二弦用四斤,第三弦用三斤,仍须两手停匀,不可令有踈漏及有重迭。惟紧密为妙。其钉纒用针纒倒为妙,穿过紧纒杀之。

将合弦时先用坚竹一片,大如人手掌,于两边共开四棱,用架弦四股也。

纱子用五线(疑为综)秦子重一两,打时如合弦,则右搓也。如紧则用竹筒收卷。其中竹筒旧者,或新,则括去竹皮煮数沸后方用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