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与碎片化的大众文化
如何理解受众碎片化与媒体碎片化给广告业带来的冲击?广告业应如何应对?
如何理解受众碎片化与媒体碎片化给广告业带来的冲击?广告业应如何应对?媒介技术的变革与创新把我们带入了“碎片化”的媒介融合时代,层出不穷的新媒体形式改变着现代社会的信息传播方式,随之带来消费者信息接触方式与思维方式的转变,媒介计划、广告营销工作越来越需要创新性。
新媒体时代,媒体经营已经逐渐不再仅限于广告的概念,从“广告”到“窄告”,从单一广告到“全面营销”,真正的媒体营销时代正悄然到来。
冲击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一)信息传播方式的革新新媒体所带来的信息传播方式的变化,首先表现在传者和受者身份的模糊和趋同。
传统媒体时代信息流是简单的传-受模式,而如今自媒体让个体受众拥有了话语权,每个人都可以是信息的发送者,他们可以利用社区、博客、电子杂志、及时通讯工具等编辑发送各种信息。
新的网络结构和功能支持以用户为中心的信息和网络服务,打破了传受双方的技术壁垒,受众的参与范围、互动程度得到前所未有的提高。
(二)广告营销对象的变化新媒体环境下消费者的特征是选择性接受信息、主动传播信息,并且以移动媒体为中介呈现出分众化、碎片化、移动化、易整合性等生活形态的新特征。
分众化:消费者被划分为一个一个群体,他们各自有相似的生活方式及价值观,每个群体可能和另外的群体有不一样的心理需求或者产品的功能需求;碎片化:传统的社会关系、市场结构及社会观念的整一性——从精神家园到信用体系,从话语方式到消费模式一一瓦解了,代之以一个一个利益族群和“文化部落”的差异化诉求及社会成分的碎片化分割;移动化:移动终端的发展,尤其是伴随着3G 技术的革新和大规模应用,数据承载和传输能力大为提高,移动互联网也将和互联网一样,改变人类的生活方式和消费习惯;易整合性:营销对象的具体和小众决定了媒体和广告商更加容易了解受众、了解市场,所谓分众,也是容易聚合的。
新媒体的受众,本身就是一些具有相似特质的群体,在一个小范围中具有极高的凝聚性,在一定的条件下,把这些小的分众群体、碎片整合起来,消耗的能量反而比传统媒体要小,运作也更有效,“碎片”不碎,“分众”易合,正是新媒体广告营销的突破点。
广告对社会文化的影响
广告对社会文化的影响在当今社会,广告已经成为了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从电视、报纸到互联网、社交媒体,广告无处不在,以各种形式和内容影响着我们的思想、行为和价值观。
广告不仅仅是一种商业推广手段,更是一种具有深远影响力的社会文化现象。
广告对社会文化的影响首先体现在它对消费观念的塑造上。
在广告的狂轰滥炸下,我们被不断灌输着“消费至上”的理念。
各种商品被包装得精美绝伦,配上诱人的广告语,让我们觉得拥有了这些商品就能获得更高的生活品质、更多的快乐和满足。
例如,时尚广告中展示的新款服装和饰品,让人们追求最新的潮流,不断更新自己的衣橱;汽车广告中强调的豪华配置和高性能,使得许多人将拥有一辆豪车视为成功和身份的象征。
这种消费观念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经济的发展,但也导致了过度消费和浪费的现象。
广告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人们的审美标准。
如今的广告往往追求完美的形象,模特们拥有无可挑剔的面容和身材。
这使得很多人对自己的外貌产生了不自信和焦虑,认为只有符合广告中所呈现的标准才是美的。
女性为了追求所谓的“完美身材”而过度节食、减肥,甚至不惜采取极端的美容手段;男性也在广告的影响下,对自己的外貌和形象有了更高的要求。
这种单一化、理想化的审美标准,忽略了个体的多样性和独特性,对社会文化的多元性造成了一定的冲击。
同时,广告也在传递着各种价值观和生活方式。
一些广告强调个人主义、追求自我实现和享受当下,这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传统的社会价值观。
例如,旅游广告鼓励人们走出舒适区,去探索未知的世界,追求自由和冒险的生活;电子产品广告则强调创新和科技带来的便捷,让人们更加注重效率和即时满足。
然而,这种价值观的传递并非都是积极的,有时可能会导致人们过于注重物质享受,忽视了精神层面的追求和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
广告在语言和文化方面也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
许多广告为了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力,创造了独特而新颖的词汇和表达方式,这些语言元素往往能够迅速流行起来,成为社会文化中的一部分。
广告对社会的文化影响
广告对社会的文化影响在当今社会,广告已经成为了我们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的一部分。
从电视、报纸、杂志到互联网、社交媒体,广告以各种形式渗透进我们的生活,对社会文化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广告对社会文化的影响首先体现在塑造价值观方面。
许多广告传递出特定的价值观念,如成功、美丽、幸福等,并将其与所推销的产品或服务紧密联系在一起。
例如,一些汽车广告强调自由、独立和冒险精神,让消费者认为拥有一辆特定品牌的汽车就能实现这些价值。
这种价值导向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人们的消费观念和生活追求,可能导致人们过度追求物质享受,而忽视了精神层面的成长。
广告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人们的审美标准。
在美容和时尚行业的广告中,常常展示出经过精心修饰和美化的形象,这些形象往往成为了大众心目中美的典范。
然而,这种单一化、理想化的审美标准可能会给人们带来压力,尤其是对年轻人。
他们可能会因为觉得自己不符合广告中的“美”的标准而产生自卑情绪,甚至采取极端的方式来改变自己的外貌,如过度节食、整形等。
这不仅对个人的身心健康造成危害,也使得社会的审美变得越来越单一和狭隘。
同时,广告也是文化传承和创新的一个重要载体。
一些具有传统文化元素的广告,能够唤起人们对传统文化的记忆和认同,促进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比如,一些中式糕点的广告会运用传统的制作工艺和包装设计,让消费者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
另一方面,广告也能够推动文化的创新。
随着时代的发展,广告不断融入新的元素和创意,反映出社会文化的变迁和发展趋势。
例如,在数字时代,一些广告运用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新技术,为消费者带来全新的体验,也为文化的创新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广告对于语言的发展也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
广告语言通常简洁明了、富有创意和感染力,能够创造出许多新的词汇、短语和表达方式。
一些广告口号甚至成为了社会流行语,广泛传播并被人们引用。
例如,“我的地盘听我的”“一切皆有可能”等广告语,不仅具有很强的传播力,也丰富了语言的表达形式。
广告不利于大众消费 广告不利于大众消费
广告不利于大众消费广告不利于大众消费(根据韦伯斯特辞典1988版)在现代,广告被认为是运用媒体而非口头形式传递的具有目的性信息的一种形式,它旨在唤起人们对商品的需求并对生产或销售这些商品的企业产生了解和好感,告之提供某种非营利目的的服务以及阐述某种意义和见解等。
由广告的定义,我们能很清晰的看到,广告的本质是一种由商家利益出发的传媒,是一种帮助商家获取利益的手段和工具,而且艺术的高雅性决定了它的受众只能是小众,而不是绝大多数人。
因而从本质上就是不利于大众消费的。
大众消费,首先就是要求一定要都让绝大部分的大众所知道,让绝大多数的消费者能买到,而且在绝大部分的人群经济能力符合下的。
大众消费有普遍的消费观念有关。
首先,广告缺乏真实性和全面性,再好的广告,再合法的广告又都是报喜不报忧,说好不说坏的,所以说,广告的虚假夸张以及不全面的介绍是不利于大众消费者的。
比如说迪豆的一个3合1去痘广告,说能够去痘,祛斑,美白嫩肤。
广告做得挺好,里面那个美女也不错,脸上一点痘痘也没有。
但是在用过之后,你才发现,刚开始的那几天,痘痘是越来越多,拿去问销售人员,他们都说这是排毒期,用完一个疗程就会有效的,于是你傻乎乎的相信了,以为世界上的确有这个东西能救你,你去买了它的进口版,老老实实用完一个疗程,结果爆豆!于是你伤心落泪去了医院。
广告总是存在着各式各样的虚假信息,如果说一个广告完全真实,完全全面,那它就不叫广告了,而叫做公告。
广告对大众消费的不利之处还体现在广告的不合理诱导性。
广告用极其艺术的表现手法,吸引着它的消费者,并给消费者创造了一种虚假的需求,这种需求有时甚至会被放得很大,最终导致不合理消费。
从短期利益来看,广告似乎是增加了消费量,但是从长远来看,广告只能让消费者转移消费的对象,比如说百年润发的广告出来,你就从飘柔身上转移到了百年润发上面,这并不会是大众消费量有所提高。
如果说一个广告做得很好很好,让消费者产生了欲望而增加了消费的数量,那也是不合理的。
广告对社会文化的影响
广告对社会文化的影响广告对社会文化有着深远的影响。
以下是几个主要方面:1. 塑造消费观念和生活方式:广告通过传播商品信息、展示流行趋势等方式,对人们的消费观念和生活方式产生着重要的影响。
广告中的商品和服务往往被赋予特定的文化意义,成为人们追求和模仿的对象。
这不仅可以激发人们的购买欲望,还可以改变人们的消费习惯和生活方式。
2. 传递和塑造价值观念:广告中往往蕴含着各种价值观念,如个人主义、物质主义、享乐主义等。
这些价值观念通过广告的广泛传播,逐渐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对人们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产生影响。
虽然这些价值观念并不一定都是积极的,但它们在广告中的频繁出现无疑会强化其在社会文化中的地位。
3. 反映和构建社会文化:广告作为社会文化的一部分,不仅反映了社会文化的现状和特点,也在一定程度上构建着社会文化。
广告中的符号、图像、语言等元素往往承载着特定的文化信息,成为人们理解和认同社会文化的媒介。
同时,广告的创新和发展也推动了社会文化的变革和创新。
4. 影响社会审美和艺术风格:广告作为一种视觉和听觉的艺术形式,对社会的审美观念和艺术风格也有着重要的影响。
优秀的广告作品往往能够引领时尚潮流,推动艺术创新,成为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同时,广告中的视觉元素和表现手法也会对人们的审美观念产生影响,推动社会审美观念的多元化和发展。
需要注意的是,广告对社会文化的影响并非都是积极的。
有时,广告可能过于强调物质享受和消费主义,导致人们忽视精神追求和社会责任;有时,广告中可能存在性别歧视、刻板印象等问题,对社会的平等和多元产生负面影响。
因此,在广告的创作和传播过程中,需要注重社会责任和文化自觉,推动广告与社会文化的良性互动和发展。
当代大众文化传播趋势分析
当代大众文化传播趋势分析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全球化的进程,大众文化的传播方式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从电视广播、报纸杂志,到新媒体、社交网络,逐步形成了一个全新的大众文化传播生态。
那么,当代大众文化传播趋势是什么样的呢?一、碎片化的传播方式当代社会中,人们越来越难以长时间地专注于某一件事情,短时间内需要处理的信息量也越来越大。
因此,碎片化的传播方式成为了主流。
短视频、微信朋友圈、短消息等,都是非常典型的碎片化传播方式。
这种传播方式容易让人忽略信息本身的价值,但又因为灵活、时效性强、易于传播,所以它们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认可。
二、个性化的内容定制随着人们消费能力和消费水平的提高,对文化产品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每个人的需求和喜好不同,而且随时在变化。
因此,文化产品的内容也需要更加个性化地定制。
在网络时代,用户可以通过搜索引擎、推荐算法等方式获得符合自己需求的内容,这也是个性化定制的一种表现。
三、跨界化的文化碰撞不同文化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和融合越来越频繁。
跨界化的文化碰撞成为了一种新的文化现象。
随着一些文化产品的海外推广,东西方文化之间的相互影响和趋同化也愈发明显。
四、全球化的文化传播全球化的进程促进了文化产品的跨国传播,也为文化产品的推广和流传提供了新的机遇。
例如,全球很多国家和地区普遍接受的游戏、音乐、电影等文化产品,都受到了全球化的影响和推动。
同时,全球化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有害的因素,如文化剥夺和文化侵略等,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五、可持续发展的文化产业文化产业的发展要依靠市场需求和科技创新,同时也需要保护文化生态和促进文化多元性。
可持续发展的文化产业,需要在经济、环境和社会三个方面实现平衡。
例如,文化产业需要兼顾经济效益、文化维护等多方面因素,以追求可持续发展。
六、社交化的文化传播社交媒体的兴起和发展,让人们更容易地进行互动和分享。
社交化的文化传播成为了一种趋势。
例如,在微博、微信等社交平台上,人们可以分享和传播自己的文化喜好和见解,也可以通过社交网络结交到更多志同道合的朋友,促进文化的交流和传播。
浅析短视频广告对大众消费文化的影响
浅析短视频广告对大众消费文化的影响随着手机网络的普及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短视频成为了现代年轻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短视频广告也成为了各大品牌宣传推广的重要方式。
短视频广告以其生动、有趣、简洁的特点深受年轻人的喜爱,同时也对大众消费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短视频广告的形式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能够吸引用户的注意力。
相比传统的文字广告或平面广告,短视频广告能够通过生动的画面和丰富的动画效果,直观地展示产品的特点和使用场景,让消费者一目了然。
这种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往往能够更好地吸引年轻人的注意力,使他们更容易被广告所吸引,从而对产品产生兴趣。
短视频广告的形式简洁直接,能够迅速传达信息。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人们的注意力被不断分散,对于繁复的广告内容很难产生兴趣和认同。
而短视频广告通常在15秒到1分钟之间,能够以简洁有力的方式传达产品信息和品牌理念,让消费者在短暂的时间内就能够了解产品的优势和特点,从而产生购买的欲望。
这种形式的广告更符合现代人们获取信息的快速节奏,也更容易产生共鸣和影响。
短视频广告的内容生动有趣,能够植入消费文化的元素。
短视频广告通常会以故事性的叙述方式或者幽默搞笑的元素来吸引观众,使得广告不再是单调的宣传,而是一种生动有趣的消费文化的展示。
这种通过故事情节或者幽默元素来传达产品信息的方式,更容易融入年轻人的生活和消费方式中,让他们在观看广告的过程中产生共鸣,从而更容易接受广告中所传达的消费理念。
与此短视频广告也在改变着消费者的购买行为和消费观念。
由于短视频广告的视觉冲击力和生动有趣的表现形式,往往能够激发消费者的购买欲望,使得他们更容易对产品产生兴趣并且愿意尝试购买。
特别是对于年轻人来说,短视频广告所展示的时尚生活方式和消费理念更容易被他们接受,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他们的消费观念和购买行为。
短视频广告也存在一些负面影响,尤其是对于年轻人的消费观念和价值观的影响。
一方面,短视频广告往往通过美化产品和生活方式的方式来吸引消费者的注意,这可能会导致一些人对生活和消费理念产生不健康的追求和认同。
广告社会文化影响
广告社会文化影响在当今社会,广告已经无处不在,渗透到了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从电视、报纸、杂志到互联网、社交媒体,甚至是街头巷尾的广告牌,广告以各种形式冲击着我们的视觉和听觉。
广告不仅仅是一种商业营销手段,它还对社会文化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广告对社会文化的影响首先体现在它对消费观念的塑造上。
现代广告常常强调物质享受和消费主义,通过各种诱人的画面和语言,鼓励人们不断购买新的产品和服务。
例如,时尚广告中的模特穿着最新的潮流服饰,手拎昂贵的包包,这种形象传递给消费者一种信息:拥有这些物品就能展现自己的魅力和社会地位。
于是,人们在广告的影响下,往往追求更多的物质财富,消费观念变得越来越注重外在的表现和即时的满足。
这种消费观念的转变,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社会的价值观,使得人们更加注重物质的积累而忽视了精神层面的追求。
广告也影响着人们的审美观念。
在广告中,常常出现被认为是“完美”的形象,比如身材苗条的女性、面容英俊的男性。
这些标准化的美丽形象可能导致人们对自身外貌产生不自信和焦虑,尤其是对于青少年来说,他们可能会因为无法达到广告中所塑造的完美形象而产生心理压力。
此外,广告中的色彩搭配、构图方式等也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的审美标准。
长期接触某种特定风格的广告,可能会使人们对美的定义变得狭窄和单一,忽略了个体差异和多元的审美可能性。
在文化传承方面,广告有时也能起到一定的作用。
一些具有传统文化元素的广告,如春节期间以传统习俗为主题的广告,能够唤起人们对传统文化的记忆和认同,促进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广告对传统文化的运用仅仅是为了吸引眼球而缺乏对其内涵的深入理解和尊重,可能会导致传统文化的曲解和庸俗化。
广告还对社会语言产生影响。
许多广告为了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创造了新颖、独特的词汇和表达方式。
这些语言形式可能会迅速传播并融入到日常用语中,丰富了语言的多样性。
但另一方面,一些广告为了追求简洁和冲击力,使用了不规范的语言,甚至是错别字、病句,这可能会对语言的规范性和准确性造成一定的破坏,尤其是对正在学习语言的儿童和青少年产生不良影响。
浅析大众文化的兴起与文化特征
浅析大众文化的兴起与文化特征【摘要】大众文化是指在一定历史条件下,由市民社会的崛起而生产的,具有大规模传播和受众的文化形式。
大众文化的兴起受到现代工业化、城市化和媒体发展的推动,扮演着社会统一和社会认同的重要角色。
大众文化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美国,随着电影、广播和电视等传媒的崛起,大众文化逐渐形成并迅速发展。
其特征包括流行性、大众化、娱乐化和商业化等。
大众文化对社会生活、价值观念和文化习俗都产生着深远影响,但也容易导致文化同质化和思维模式单一化。
未来,大众文化将继续与科技发展相互融合,呈现出更多元化、智能化和个性化的趋势。
我们既要认识到大众文化所带来的积极作用,也要警惕其可能的消极影响,同时关注其未来发展的方向和趋势。
【关键词】大众文化、定义、背景、重要性、起源、发展历程、特征、影响、未来发展、积极作用、消极影响、发展趋势1. 引言1.1 大众文化的定义大众文化是指流行于广大人群中的文化现象和符号,是一种由大众群体创造、接受和传播的文化形式。
在大众文化中,包含了通俗易懂、大众化的艺术作品、娱乐产品和消费品,如流行音乐、电影、电视剧、游戏等。
这些文化产品通常具有较高的普及性和受众覆盖面,能够快速地传播和影响社会。
大众文化旨在满足人们日常消费和娱乐的需求,为广大群众提供共同的文化体验和共同的语言。
它不仅具有普遍性和大众性,还具有易接受和易传播的特点,能够快速地融入人们的生活,并成为大众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大众文化是以大众为消费对象和创造者的文化形式,它反映了广大群众的审美观、价值观和生活方式。
大众文化的兴起和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传统文化的表现形式和传播方式,引领着当代文化的发展方向。
研究和分析大众文化的定义和特征对于了解当代社会文化的发展趋势具有重要意义。
1.2 大众文化的背景大众文化的背景可以追溯到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加剧,随着工业革命的兴起,工业生产和商品经济的发展使得大众文化逐渐兴起。
大众文化因子(流行文化)在广告中的应用
大众文化因子在广告中的应用——iPhone流行文化摘要:流行文化是流行趣味为人类被人为刺激起来的欲望所提供的表演舞台,然而流行文化需要媒介进行传播。
现如今随着手机的迅速发展,苹果手机在成为引领流行文化载体的同时,依然承担着目前手机行业的流行主力军。
广告倡导流行,流行时尚与广告“如影随行”,成为广告文化中最眩目的亮点。
流行文化不是现实世界的一部分,而是现实世界之外虚幻的海市蜃楼。
因此,我们不难看到,流行并非真的通俗的,而是传统观念认为他是通俗的,实际上它有着重要的内容……流行文化也并非真的就是无意义的,而是传统观念认为它无意义,实际上它有着重大的意义……。
因此,苹果手机将传统流行文化元素与现代流行文化元素相结合,将最新的流行因子在广告中得以体现。
流行文化对广告文化的意义则在于:为广告的进行提供文化素材;影响广告的文化意识形态;使广告中流行成为仪式化的大众的“狂欢”(巴赫金语)。
关键词:流行文化苹果时尚广告流行文化成功之所在——苹果,运用而“生”目前,全球苹果热,已成为当今的流行文化,它不仅满足了消费者的自我需求,而且还促进了社会的发展。
苹果之所以能够流行,是因为它具有自身的特点(如下图一所示),它跟的上时代的变迁,它可以迅速地满足消费者之所需。
他在寻找如何满足消费者所需的同时,不断开发研制新的应用软件,新的应用程序为“自己”(苹果)开发新的领域,使新产品占领旧市场,开拓并占领新市场。
图一:苹果自身特点就苹果而言,我们不得不说,它在功能、外观等方面处于业界领先,深得消费者时髦时尚的心理。
这源于苹果公司及时捕捉市场上的漏缺,将传统媒介与现代媒介合理运用(广告:报纸、杂志、广播、电视、互联网、手机客户端、微信、微博……)。
在大力宣传品牌产品的同时,及时抓住消费者心理需求(追求独特、标新立异、冒险创新、自我表现、自我满足、社会认同、以及模仿、趋同、服从等心理反应),以达到消费者的心理需求。
然而,这一切也应归功于流行文化在广告中适时适地的应用,捉住时机并加以合理的运作,以达到消费者满意,同时为企业获取利益。
广告社会文化体现
广告社会文化体现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广告无处不在。
无论是走在繁华的街道上,还是在家中打开电视、电脑,广告总是以各种形式闯入我们的视野。
广告不仅仅是一种商业宣传手段,它更是社会文化的重要体现。
广告反映了社会的价值观和审美观念。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社会背景下,广告所传达的价值取向和审美标准会有所不同。
例如,在经济快速发展的时期,广告可能更强调成功、财富和物质享受,展现出一种追求高效、竞争和物质丰富的价值观。
而在注重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当下,许多广告开始倡导绿色、低碳、环保的生活方式,体现了社会对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视。
从审美角度来看,广告的风格和表现形式也会随着时代的变迁而变化。
过去,广告可能更注重写实和传统的美感,而如今,广告在设计上更加注重创意和个性化,运用现代的艺术手法和技术手段来吸引消费者的目光。
这种审美观念的转变,反映了社会整体审美水平的提高和多元化。
广告也是社会流行文化的传播者。
当一种新的文化现象或潮流出现时,广告往往能够迅速捕捉并加以推广。
比如,时尚潮流的更迭、流行音乐的传播、影视文化的普及等,都能在广告中找到踪迹。
通过广告的宣传,这些流行文化元素能够更快地渗透到大众生活中,影响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消费选择。
同时,广告还对社会性别角色的塑造产生影响。
在一些广告中,女性常常被描绘为家庭主妇、美容产品的使用者,而男性则更多地与事业、科技产品相关联。
这种对性别的刻板印象,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并强化了社会中传统的性别观念。
然而,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性别平等意识的提高,也有越来越多的广告开始挑战这种刻板印象,展现出更加多元化和平等的性别角色。
广告语言也是社会文化的一面镜子。
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广告语言都具有各自独特的特点,反映了当地的语言习惯、文化传统和社会风俗。
例如,在中国的广告中,常常会运用成语、诗词等传统文化元素,以增加广告的文化内涵和艺术感染力。
而在一些西方国家的广告中,则更注重简洁、直接的语言表达,体现了西方文化中注重效率和实用的特点。
广告与社会文化变迁
广告与社会文化变迁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广告无处不在。
从电视、报纸、杂志到互联网、社交媒体,广告以各种形式充斥着我们的视野。
然而,广告不仅仅是一种商业宣传手段,它更是社会文化的一面镜子,反映并影响着社会文化的变迁。
回顾历史,广告的发展与社会文化的演变紧密相连。
在早期的农业社会,商业活动相对简单,广告形式也较为原始。
那时的广告可能只是街头巷尾的吆喝声,或者是店铺门口的招牌。
随着工业革命的到来,大规模生产成为可能,商品种类日益丰富,市场竞争也愈发激烈。
这时候,印刷广告开始盛行,报纸、杂志上的广告成为商家推广产品的重要途径。
这些广告不仅介绍了产品的功能和特点,也传递了当时社会对于物质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进入 20 世纪,广播和电视的出现给广告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
生动的声音和图像使得广告更具感染力和影响力。
广告不再仅仅是产品信息的传递,还开始注重情感的诉求和品牌形象的塑造。
例如,一些饮料广告通过展现年轻人在欢乐聚会中的场景,传递出青春、活力和社交的价值观。
如今,在数字化时代,互联网和社交媒体成为了广告的新战场。
广告的形式更加多样化和个性化,精准营销成为可能。
通过大数据分析,广告能够根据用户的兴趣、偏好和行为习惯进行推送,大大提高了广告的效果。
但与此同时,也引发了一些关于隐私保护和信息过载的问题。
广告对社会文化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首先,广告塑造了人们的消费观念。
在广告的不断宣传下,人们对于物质的需求和欲望不断被激发。
一些原本并非必需的商品,通过广告的包装和推广,成为了人们追求的对象。
这种消费观念的转变,既推动了经济的发展,也带来了一定的问题,如过度消费和浪费。
其次,广告传播了社会价值观。
许多广告不仅仅是在推销产品,还在传递着某种生活方式、审美标准和价值取向。
比如,一些美容产品的广告强调外表的美丽,可能导致人们过度关注外貌,从而引发容貌焦虑。
而一些公益广告则倡导关爱他人、保护环境等正能量价值观,对社会的进步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广告与文化如何在广告中融入当地文化元素
广告与文化如何在广告中融入当地文化元素广告作为商业传媒中一种重要的推广手段,旨在通过传递特定信息和价值观念来吸引消费者。
在全球化进程中,广告不再是单一的宣传产品,而是成为一种文化传递的媒介。
因此,如何将广告与当地文化元素融合在一起,已成为广告传播的一个重要考量。
本文将探讨广告与文化融合的意义,并提供几种在广告中融入当地文化元素的方式。
一、广告与文化融合的意义1. 本土化定位:当地文化元素在广告中的运用,有助于企业树立本土化形象,更好地与目标消费者建立联系。
通过融入当地的语言、习俗、传统等因素,广告能够更好地被消费者认同和接受。
2. 增强认知度:广告融入当地文化元素可以提高广告的辨识度和记忆度。
当消费者在广告中看到自己熟悉的文化符号和元素,会激发其情感共鸣,进一步加深对广告的印象,有利于品牌形象的传播。
3. 跨文化传播:当地文化元素的融入有助于纽带不同文化之间的联系。
通过广告中的文化因素,消费者可以更加了解和接触到其他文化,增强互相了解与学习的动力,实现跨文化传播的目标。
二、在广告中融入当地文化元素的方式1. 语言运用:在广告的文案和口号中,采用当地语言能够更好地触达目标消费者,增加共鸣。
同时,可以利用当地的俚语、成语等语言特点,增强广告的幽默感和亲切感。
2. 文化符号:将当地的标志性文化符号或景点融入广告中,能够在第一时间吸引目标消费者的注意并建立起共鸣。
比如,将当地的名胜古迹、传统节日等融入广告,既能传递信息,又能强化文化认同。
3. 社会习俗:了解和运用当地的社会习俗有助于广告融入目标市场的日常生活。
例如,根据当地的节日习俗,设计相应的广告活动,在活动中展现当地特色和文化底蕴,促进品牌与消费者的情感交流。
4. 故事叙述:运用具有当地文化色彩的故事情节,能够激发消费者的情感共鸣。
通过讲述与当地文化相关的故事,能够增加广告的吸引力和记忆度,并进一步加深对品牌的认同。
5. 受众参与:设立与当地文化相关的互动环节,例如线下活动、社交媒体挑战等,鼓励消费者参与其中,提升品牌体验。
广告发展演进的特点
广告发展演进的特点广告发展演进的特点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1. 多元化与碎片化:随着媒体形式的不断增多和消费者需求的日益分化,广告的传播渠道和内容形式越来越多元化。
例如,从传统的报纸、杂志、广播、电视广告,到现代的互联网广告、社交媒体广告、移动应用广告等,广告形式层出不穷。
同时,受众群体也呈现出碎片化的特点,广告主需要更加精准地定位目标受众,制定更具针对性的广告策略。
2. 创新与创意驱动:创新和创意一直是广告发展的核心动力。
为了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力和兴趣,广告主和广告公司需要不断尝试新的创意和表现形式,打破传统的广告模式,创造出更具感染力和传播力的广告作品。
这种创新和创意不仅体现在广告内容上,还涉及广告的制作技术、传播方式等方面。
3. 数据化与精准化:随着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广泛应用,广告的传播和效果评估越来越依赖于数据。
广告主可以通过收集和分析消费者数据,更准确地了解消费者的需求和偏好,从而制定出更具针对性和效果的广告策略。
这种数据驱动的广告策略使得广告的投放更加精准、有效。
4. 整合与协同:在多元化的传播环境中,单一的广告形式往往难以达到理想的传播效果。
因此,广告主需要整合各种传播手段和渠道,如广告、公关、促销、社交媒体等,形成协同作用,以实现品牌传播的一致性和最大化效果。
这种整合营销传播的策略要求广告主和广告公司具备跨媒体、跨渠道的整合能力。
5. 全球化与本土化并存:随着全球化的加速推进,广告传播也逐渐跨越国界,呈现出全球化的趋势。
然而,在不同国家和地区,文化、习俗和价值观等因素存在较大差异。
因此,广告在全球化传播的同时,也需要考虑目标市场的本土化需求,进行本土化调整。
这种全球化与本土化并存的特点使得广告在传播过程中需要更加关注文化差异和消费者需求。
6. 强调社会责任与可持续性:随着社会对可持续性和企业社会责任的关注度不断提高,广告也开始强调这些方面。
广告主在策划和执行广告活动时,需要注重环境保护、社会公益等方面的问题,积极传播正面价值观和倡导可持续生活方式。
大众文化影响下的微信公众号文学
大众文化影响下的微信公众号文学微信公众号文学无疑是大众文化影响下的产物,它融合了互联网时代的语言表达、传播方式和阅读习惯,传统文学与新媒体的碰撞相互促进了微信公众号文学的发展。
在大众文化的影响下,微信公众号文学呈现出了一些明显的特点。
微信公众号文学具有碎片化的特点。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人们的阅读习惯已经发生了改变,碎片化阅读成为了主流。
微信公众号文学正是顺应了这一趋势,文章篇幅短小,内容温馨、轻松、幽默,更容易吸引读者的注意力。
微信公众号文章的标题、封面、导语等都被优化,让读者可以在短时间内获得精确的信息。
这种碎片化的阅读方式让人们更容易接受和消化信息,也更符合当代人的快节奏生活。
微信公众号文学具有交互性强的特点。
微信公众号文章中的评论功能使得作者和读者之间可以进行即时的互动,读者可以表达自己的看法和建议,作者也能够及时回应。
这种互动模式加强了读者对文章的参与感和认同感,也让作者可以更及时地了解读者的反馈,使得作品更具针对性和亲和力。
微信公众号文学的多元化展示了大众文化对文学的多元影响。
在微信公众号中,不仅有传统的文学作品,还有诗歌、散文、小说等多种文学形式,还有许多以微信朋友圈形式为载体的图文并茂的文章,内容涵盖文学、美术、音乐、影视等多个领域。
这种多元化不仅丰富了文学形式,也符合了当代人对多样化文化体验的需求。
微信公众号文学也有着明显的商业化特点。
由于微信公众号的广告变现功能以及粉丝经济的兴起,很多公众号不仅仅是为了传播文学作品,更多的是以商业化为导向,打造独特的文学品牌,用内容吸引粉丝,然后进行变现,实现商业价值。
如果没有商业化的需求,很多公众号也不会投入那么多的精力和资源去经营和维护。
这种商业化的特点也是大众文化影响下的一种表现。
虽然微信公众号文学在大众文化影响下呈现出了一些新的特点,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由于商业化的需求,很多公众号更注重热点话题和商业价值,而忽略了文学作品本身的质量。
由于碎片化阅读和快节奏生活的影响,很多读者对文学作品的深入理解和品味都有所欠缺,使得文学作品的传承和发展受到一定的影响。
浅析短视频广告对大众消费文化的影响
浅析短视频广告对大众消费文化的影响短视频广告作为当今热门的营销工具,在迅猛发展的同时也对大众消费文化产生了深刻影响。
本文将从短视频广告的特点、大众消费文化的内涵和短视频广告对大众消费文化的影响三个方面来进行分析。
短视频广告的特点短视频广告是一种短小精悍的广告形式,具有视觉冲击力强、信息传递快、趣味性高等特点。
它利用短小精悍的时间限制吸引观众的注意力,利用视觉、音效等多种手段让广告影响力得以最大化,同时也具有简单易懂的特点。
大众消费文化的内涵大众消费文化是指一种以集体性、大规模、大众化为特点的消费文化。
它是一种各种社会力量促成的、基于比较广泛的中产阶级的生活方式的文化现象。
大众消费文化的内涵包括:个性化消费、品牌消费、场景化消费、年轻化消费和时尚化消费等。
短视频广告通过其独特的形式和内容,对大众消费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短视频广告具有视觉冲击力强的特点,能够在极短的时间内吸引观众的注意力。
这种短小精悍的形式使得广告更容易在社交媒体上被分享和传播,为消费品牌带来更多的曝光机会,从而加强了品牌消费的意识和需求。
其次,短视频广告内容通常以个性化、场景化和时尚化消费为主题,借助明星代言、美食、旅游等各种生活元素,创造出更多消费场景和新的生活方式,吸引年轻人和中产阶级的消费。
这对于大众消费文化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最后,由于短视频广告的简单易懂性,其对于大众文化的影响从而得到大众消费群体的广泛认可和接受。
从而推动了大众消费文化的发展,加强了品牌消费的意识和需求。
总之,短视频广告通过其独特的形式和内容,对于大众消费文化产生了深刻影响。
它的创新性和生动性,是消费者更加积极地参与和体验消费文化的重要推动力量,也是消费品牌建立和维护品牌形象的有效手段。
广告与大众文化
2、概念上的大众文化
• 大众文化是一种产生于20世纪城市工业社会、消费社会的, 以大众传播媒介为载体并且以城市大众为对象的复制化、 模式化、批量化、类像化、平面化、普及化的文化心态。 • 大众文化是一种以文化产业为特征,以现代科技传媒为手 段,以市场经济为导向,以市民大众为对象的社会型、大 众化的文化形态。它具有商业性和产业性,具有强烈的实 用功利价值和娱乐消遣观念,具有批量复制和拷贝的创作 生活方式,具有主体参与、感观刺激、精神快餐和文化消 费都市化、市民化、泛社会化的审美追求。它是反映现代 工业社会和市场经济条件下大众日常生活、适应大众文化 品位、为大众所接受和参与的,意义生产与流通的精神创 造性活动及其成果。
二、大众文化的特征
• • • • 商业性(消费主义) 娱乐性(感官刺激性) 技术性(媒介性、复制性、模式化) 后现代(反中心、反传统,意义解构)
三、大众文化的生产、文本与消费
• 大众文化的生产(市场化生产与文化内涵的 结合) 次性消费、痴迷性消 费、虚拟性消费)
4、广告消费的大众文化属性
• 广告是文化快餐 • 广告消费是痴迷性消费 • 广告消费是虚拟性消费
六、结束语:广告的大众文化批判
• 1、好的广告是商业和艺术的完美结合 • 2、欲望制造,广告消费需要批判意识 • 3、广告文化霸权,后殖民时代的文化武器
五、广告与大众文化
• • • • • • 1、广告的大众文化特性 广告的商品性 广告的感官刺激性 广告的技术复制性 广告文化的后现代性 拼贴复制与能指的狂欢 ; 深度模式的削平 与广告的欲望碎片
2、广告的大众文化生产属性
• 广告的市场化生产 • 广告必须有文化内涵
3、广告文本的大众文化属性
• 映像化 • 类像化 • 幻象化
短视频广告对大众消费文化的影响
短视频广告对大众消费文化的影响摘要:短视频广告的兴起是离不开如今的社会和经济的,随着经济的开展科技的进步,人们的生活也越来越丰盛,但是物质方面的富足并没有满足人们的需求,反而人们已经开始追求新的层面的精神需求。
消费者一些随便消费行为就会体现出其自己的生活需求与文化的需求。
短视频广告的出现对于消费者来说是新的领域更是新的突破,短视频广告就是因为这一点去吸引消费者来到这个新的消费领域。
内容即广告已经成为了一种独特的广告形式,不同于以往影视广告植入,短视频广告更具有内容塑造独特性,不仅仅将产品作为关键性道具,更可以体现使用场景等,类似于以往的微电影广告形式。
关键词:短视频广告;消费文化;影响一、短视频广告与群众消费文化〔一〕短视频广告短视频广告是指时间较短的视频承载的广告,短视频的制作简单快捷,容易操作,而且短视频是和受众交流的很好的方法,它既有文字也有画面和声音使得人们交流更加方便。
目前的短视频行业的制作模式分为两种分别是UGC与PGC。
UGC就是用户自己原创的内容,这种模式已经成为短视频行业创作的主流。
PGC那么是由专业团队来打造短视频的模式,这些团队一直致力于打造精品短视频。
短视频广告的特点:1、故事更饱满:短视频的时间长度和普通的广告时间长度相比,所需时间较短,它经常会把一个相对于完整的情境在几分钟的时间里表现出来。
2、时间需求短:短视频的时长大约会控制在5到10分钟之内,有很多用户利用时间的碎片来观看短视频,这样也不会使客户在休息的短时间内无聊,短视频虽然时间短但是包含了整个情境,能让用户利用碎片时间也可以看完整的故事的感觉,这样就可以把用户留下。
3、广告曝光率高:短视频广告不仅仅受用户的青睐,更是广告主的福音,一个创意丰盛的广告能带来更高的流量,同时增加广告的曝光。
〔二〕群众消费文化文化是人类社会的发明性并经过真实实践测试过的成功的结果,是社会文明的内在本质。
消费文化包括物质消费文化、精神消费文化与生态消费文化,它们是人类在消费领域所发明的优秀成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告与碎片化的大众文化
一、何谓碎片化
“砰片化”一词(fragmentation)在上世纪80年代由后现代主义研究者提出时,指的是后现代文化视野中真实的实在转化为各种影像:时间碎化为一系列永恒的当下片断。
至90年代,“碎片化”之说延展到社会学、广告学,如美国传播学者约瑟夫·塔洛就在其1997年出版的著作中写道:“一种共识就很快取得影响,即因为美国社会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支离破碎,广告主需要各种视听形态以吸引比以往更狭窄和更确定的受众。
”近年,由我国社会学李强、广告学黄升民等学者撰文解析,“碎片化”已经成为了一个社会学、消费行为学、传播学界的热门概念,指的是社会阶层的多元裂化,并导致消费者细分、媒介小众化。
面对这种碎片化的趋势,我们无疑需要进行相应的理论建构,本文所提出的“广告载具”,则是对碎片化微观承接的一个对应概念,对广告营销、媒体经营均具有实践指导意义。
二、网络时代下的碎片化
昔日的碎片化可能还是局部的碎片化,然而随着网络的发展整个社会开始进入到一个网络化的时代,社会中的每一个人几乎都与网络建立了联系。
网络化的时代使得每一个人都可以成为信息的传播者和接收者,每一个人都可以成为一个即是信源的发布者又是一个媒介的传播者。
互联网时代下的人们每天通过手机报、博客、搜索引擎、新闻网站、即时通信等多种方式获取信息。
我们在各个生活的间隙获取信息,在吃饭时看一眼电视,在坐公交车时用手机上微博。
人们每天浮光掠影地阅读非常多的信息,可是,除了增加一些谈资外,回想起来,似乎并没有记住多少东西。
信息量如此之多,我们获取信息如此容易,这使得人们的生活更加“碎片化”、注意力更加分散。
三、碎片化的表现
1、社会阶层碎片化
社会经济的发展为人们的消费及生活方式选择提供了多样化的可能并推进了社会转型。
社会的转型使得社会利益群体出现多样化,由于不同利益群体构成的各社会阶层,又在不同的分化坐标上相互交叉,又被裂化为
更多的小群体,即碎片化。
这种社会阶层的碎片化,在我国表现尤为明显。
2、消费需求碎片化
伴随着社会阶层的碎片化,曾经消费行为有着惊人一致性的中国消费者,自然也被不同的经济力量消解成“碎片”。
以消费者所属阶层碎片化为基础,由于人们的观念、个性的差异,在同一细分阶层中也会因为态度观念、生
活方式而导致社会形态的差异。
另外,消费者生活形态更加细化,消费者
在物质、享受生活、个人偏好和自我个性的展现等方面表现出不同的态度,他们求新求变、追求与众不同。
3、媒体接触碎片化
“碎片化”是一个社会由传统向现代过渡时期的基本特征,表现在传播领域则是:一方面传统媒介市场份额收缩,话语权威和传播效能不断降低;
另一方面则是新兴媒介的勃兴,传播通路的激增,海量信息的堆积以及表
达意见的多元。
这便是现阶段传播力量构建所而对的社会语境。
”在这种语境中,最典型的体现则是受众接触媒体的时间、习惯、对象,已全然不同
于以往一个频道、一张晚报、一个电台的接触传统,而是被各种媒体分割
得支离破碎。
四、碎片化下的广告
在广告界,如何让广告信息均指向特定的受众是最基本的追求。
美国广告学者雪莉·贝尔吉就曾经说道:“广告商根据受众需求使他们的讯息针对某一个受众群……让每一个主顾的产品与一个十分确定的受众群相匹配,
这样一来,每一美元的广告费都不白花。
”这里,所强调的是广告信息需要针对特定的受众群、亦为消费者群体进行匹配。
当社会阶层的碎片化催生了消费需求的碎片化,而“消费者和品牌的‘碎片化’使得大众传媒也呈现‘碎片化’的发展趋势”。
那么,这一“碎片化”
的大潮中广告将以何种方式来使得广告信息准确的传达到碎片化的消费者
呢?
在网络高速发展的今天,碎片化的社会文化时代不会转瞬即逝。
碎片化的大众文化下,为了使得广告信息可以顺利的到达广告受众,取得有效的
广告效果,迫使广告也不得不改变其以前的传播模式,开始进行碎片化的
传播。
广告开始编辑碎片化的信息,通过碎片化的媒介,把碎片化的广告信息传递到碎片化的受众中去。
碎片化的大众文化下,广告开始抛弃以往的整体性、系统性、协调性,面对碎片化的受众,广告人不得不用碎片化的、新奇的信息去吸引广告受众。
但是这样的广告内容传递给消费者的只是企业片面的信息,消费者对企业的认识也只是片面的。
消费者对于某个企业的追捧可能只是一时的兴起,他们对于企业完全没有一个完整的认识,这样很不利于企业的长远的发展,无法让企业在消费者心中树立起一个完整的形象,无法把企业的文化理念持续不断地传递给消费者。
当下碎片化的时代下,广告在不得不碎片化的情况下去获得消费者的关注时,不能只是关注于一时的关注度,必须要在进行碎片化的广告同时要考虑到企业的长远利益。
企业要在进行碎片化的广告时,试着改变广告的传播内容,在广告的过程中要注意企业整体文化的传播。
让消费者对企业有一个持续的、完整的、全面的认识,让消费者与企业建立起一个长久的、高粘度的关系。
碎片化是当下的主流,企业为了生存不得不随波逐流,但是碎片化不可能长久存在下去,企业也不能只是沉迷于碎片化的广告。
企业最高的目标不是获得消费者暂时的关注,而是要与消费者建立长久的联系,使消费者对企业有很高的忠诚度。
所以企业还是要在以后的广告中注意对企业整体文化的塑造及传播,着眼于企业长久的发展,引导消费者摒弃碎片化的信息接受转向接受系统化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