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高三上学期政治第一次质量检测试卷

2020年高三上学期政治第一次质量检测试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单选题 (共24题;共48分)

1. (2分) (2017高三上·泉州期末) 2017年7月以来,广州、杭州等10多个城市进行“租购同权”改革试点,租房者可以凭借合法的租房合同,在就学、就医等方面享受与购房者几乎相同的便利。假定其它条件不变,这一改革对试点城市商品房销售市场带来的最直接影响用下图(P,Q,D,S,E分别为价格、数量、需求曲线、供给曲线、均衡点)表示正确的为()

A .

B .

C .

D .

2. (2分)(2016·河南模拟) 2015年10月23日,央行宣布,对商业银行和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等不再设置存款利率浮动上限。放开存款利率浮动上限()

①能够降低企业贷款成本

②必然加剧商业银行间的竞争

③可以提高商业银行的经济效益

④有利于充分发挥市场的决定作用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3. (2分)下图是某一阶段人民币汇率中间价变化图(人民币元/1美元),在不考虑其他因素的情况下,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①从A点到B点,有利于美国商品出口中国

②从A点到B点,有利于中国引进美国资本

③从C点到D点,有利于中国公民赴美国旅游观光

④从C点到D点,有利于缓解中国出口企业的压力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③

D . ③④

4. (2分) (2019高三上·衡阳月考) 2019年我国继续实施更大規模的减税降费,着眼“放水养鱼”释放税收红利,以期实现财政可持。不考其他因素,下列图示能正确反映适度降低税率对财政收入影响的是()

A .

B .

C .

D .

5. (2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是一对贯穿人类社会始终的基本矛盾。下列选项中能正确反映二者辩证关系的是()

A . 我国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这决定了必须实行按劳分配

B . 我国人民当家作主归根结底是由生产资料公有制所决定的

C . 个体、私营等非公经济繁荣了城乡经济,改善了人民生活

D .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已成为经济发展最重要的推动力量

6. (2分) (2016高三上·大庆期中)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的指导意见》下发后,财政部初步确定将农业部、教育部等19个中央部门纳入2014年度政府购买服务工作计划,涉及艾滋病防治、失能老人养老服务等近30个项目。下列表述最符合题意的是()

A . 国家财政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

B . 国家财政具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

C . 国家财政具有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作用

D . 国家财政收入越多越能够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

7. (2分) (2016高一下·江阴期中) 《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颁布实施17年来,一大批懂经营、会管理、威信高、群众拥护、政治文化素质比较高的人被推选上了村级领导岗位。村民自己选举当家人()

A . 是村民直接参与管理国家事务的重要体现

B . 有利于从根本上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

C . 是村民参与民主管理的主要途径

D . 是公民参与管理国家和管理社会的基础和标志

8. (2分) (2019高一下·阿城期中) 我国政府工作的基本原则是()

A . 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

B . 坚持求真务实的工作态度

C . 创造政绩、注重经济效益

D . 为人民服务的工作方法

9. (2分)香港基本法根据宪法制定,宪法和基本法共同构成香港的宪制基础。香港的任何法律在理解与适用上都必须以基本法为依据,均不得与基本法相抵触。而基本法的解释权,在全国人大常委会手中。全国人大常委会拥有基本法的解释权表明()

①全国人大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②国家行政机关、司法机关是人民代表大会的职能部门

③人大代表是国家权力的直接行使

④全国人大常委会行使立法权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①④

D . ②③

10. (2分) (2017高一下·吉林期中) 2017年1月26日,政协委员分组讨论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工作报告和上海市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委员们认为,上海法院、检察院为实现社会公平正义付出了努力。这是()

①以民主监督推动司法权行使

②用权力监督司法工作的开展

③司法机关对人民负责的体现

④法律监督机关接受政党监督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11. (2分) 2016年3月3日,全国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开幕。会议期间,政协委员们就“供给侧改革”“一带一路”“绿色发展”等进行了开放而务实的讨论。这是人民政协在履行()

A . 参政议政职能

B . 经济建设职能

C . 社会治理职能

D . 生态建设职能

12. (2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历史的选择,是党的民族政策的基石,是各民族团结进步、繁荣发展的制度保障。下列对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理解正确的有()

①民族乡是民族区域自治的重要内容②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处理民族关系原则的体现

③民族区域自治的核心内容是变通执行权④领土完整、国家统一是民族区域自治的前提

A . ①③

B . ②④

C . ①④

D . ③④

13. (2分) 2017年1月17日,主题为“领导力:应势而为、勇于担当”的世界经济论坛在瑞士达沃斯举行,在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和依然严峻的经济环境下,中国在全球治理方面将发挥更加重要和积极的作用,对全球治理中国方案的共同期待,成为本届年会关注的焦点。材料反映出()

①求和平、谋合作、促发展已成为当今时代的潮流

②中国在促进世界经济发展中发挥重要的建设性作用

③各国和平共处、共同发展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宗旨

④国家间的利益关系正在从冲突对立走向趋同一致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①④

D . ③④

14. (2分) M中学不惟分数论英雄,而是努力发现每个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在鼓励学生勤奋学习的同时,设置道德之星、体育之星,科技创新之星、艺术之星、劳动之星等奖项,有针对性的评价学生,从而营造了“人人有才、个个成才”的校园文化氛围。回答下列问题。

(1)

该校的评价实践表明()

①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解决矛盾的关键,是科学评价学生的前提

②矛后是事物发展的动力,科学评价是学生成长进步的根据

③矛盾特殊性原理是学校因材施教、培养人才的重要哲学依据

④矛盾特殊性寓于普遍性之中,学生的个性通过不同的评价来表现

A . ①③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②④

(2)

M中学T班同学小薇关心集体、乐于助人,多次荣获“道德之星”光荣称号,老师和同学都对她交口称赞。她因此慢慢摆脱了因学习成绩不理想而产生的自卑心理,自信心越来越强。小薇的成长经历进一步印证()

①文化对人的思想和行为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②文化对提升人的精神境界有着决定性作用

⑤优秀文化有利于培育和塑造人的健全人格

④优秀文化是解决人的心理问题的主导力量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15. (2分) (2018高二上·番禺期中) 央视在2017年第四季度重磅推出的一档大型文博探索节目《国家宝藏》受到广泛好评。《国家宝藏》先通过明星担当“国宝守护人”和小剧场的形式,带你走进顶级国宝的“前世”

传奇,再由专业的研究人员为我们介绍文物的“今生”故事。《国家宝藏》受到了广泛好评,是因为()

①打破了传统文化节目的固有思路,敢于创新②面向广大人民,采取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

③运用电视等文化传播途径超越了时空限制④凸显了现代社会大众对人文情怀的追求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16. (2分) (2017高二上·中山期中)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物质生活不断提高的同时,更渴望丰富的精神生活。因而,广场舞迅速在城市发展,并逐步走向农村。广场舞的兴起()

①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②人口迁徙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

③人民大众是文化的创造主体

④文化对人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A . ①②

B . ②④

C . ①③

D . ③④

17. (2分) (2015高二上·正定期中) 面对社会热议的英语高考存废之争,甲认为,废除英语高考可以拯救母语,提高国学素养;乙认为,废除英语高考不利于国际型人才的培养。据此,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 . 甲的不足之处在于把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对立起来

B . 乙的合理之处在于看到了外来文化对中国发展的影响

C . 学习和借鉴世界优秀文化要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D . 随着高考方案的改革,对外来文化的抵御将进一步增强

18. (2分) (2020高二上·长春期末) 有观点认为,中国人在饭桌上一定要让人喝酒、一定要让人喝醉的劝酒文化传统绝非是礼仪性的,而是有非常明确的实际功能即服从性测试和诚意测试。但随着社会发展、人际关系趋于正常,其实用价值降低,这种文化也就会逐渐淡出主流社会。这说明()

①人际关系的具体形式有一定的社会背景

②社会观念的变迁决定着社会意识的内容

③社会意识不会与社会发展状况完全一致

④社会形态的转变受到社会观念巨大影响

A . ①③

B . ②④

C . ②③

D . ①④

19. (2分) (2016高三上·肇庆期中) 在创建美好城市的过程中,人们以前对老旧基础设施一律拆除,今天却有了新的处理方式。如上海江南造船厂的老厂房被改造成世博会展馆,英国的电话亭被改造成微型图书馆、美术馆,美国芝加哥的空中铁路被改造成空中花园,荷兰的旧水塔被改造成舒适方便的别墅。人们这种处理方式变化的哲学依据在于()。

①观念创新可以促进事物价值的转换与创造

②事物价值的转换依赖于事物属性的多样性

③事物价值的转换取决于认识的发展性

④观念创新为事物价值转换提供了根本途径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①④

D . ③④

20. (2分) (2017高二上·常熟期中) 十集政论专题片《将改革进行到底》2017年7月17日开播,首次对全面深化改革进行权威报道。现阶段,我国基本矛盾的解决之所以可以通过改革来实现,是因为()

A . 人类可以通过各种实践活动不断解决社会基本矛盾

B . 这一矛盾是非对抗性的矛盾

C . 我国社会的基本矛盾发生了改变

D . 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21. (2分) (2017高三下·海南模拟) 2016年11月9日,随着特朗普在美国大选中获胜,美国新一届总统尘埃落定,无论谁上台,我们都应该看到,中美之间的共同利益大于分歧,双方协调合作远多于摩擦冲突。未来,中美既有合作,也有摩擦,将是个常态,但总体看来还会是合作多于斗争。该观点的合理性在于看到了()

①分析中美关系要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

②中美之间的对立统一是普遍存在的

③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解决中美矛盾的关键

④分析中美关系要着重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22. (2分) (2019高二上·宁波期中) 下图漫画告诉我们在人生道路的前进中,需要()

①看到矛盾具有斗争性②看到矛盾具有同一性

③具有辩证否定的思维④具有抓住时机的机敏

A . ①③

B . ②④

C . ①④

D . ②③

23. (2分)伴随着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转型,关注发展质量、增加民生福祉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要位置。在城市形象宣传中,“幸福”“活力”“生态”等成了常见的宣传语。这说明()

A . 社会意识反映社会存在

B . 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C . 语言的变化决定意识的变化

D . 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反作用

24. (2分) (2019高二下·成都开学考) 古人云:“世上无如人欲险,几人到此误平生。”说的是一旦没有道德约束和精神依托,人的欲望就会恶性膨胀和肆意泛滥,造成祸害与灾难。材料给我们的启示是()

①加强文化建设,为社会发展提供精神支撑

②文化能转化为物质力量,促进社会发展

③要发挥优秀文化在塑造健全人格中的作用

④优秀文化是社会赖以存在、发展的基础

A . ②④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①③

二、非选择题 (共3题;共30分)

25. (10分) (2017高一上·江苏期中)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回顾过去一年“新常态”无疑是描述当下中国的关键词之一。进入“新常态”,意味着中国经济将转向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意味着要推进消费扩大和升级。

材料:2002-2014年城乡居民文化消费及相关数据(元/人)

【注】①2015年,东、中、西和东北地区居民文化消费总量之比为196:111:119:100,文化消费占消费支出的比重分别为8.1%、6.5%、6.6%和5.5%;②在许多发达国家和地区,居民文化消费占总消费额的30%以上。

(1)材料反映了哪些经济信息?

(2)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中有关消费的知识,谈谈应如何进一步释放我国居民的文化消费潜力。

26. (10分) (2017高二上·张掖期末) 在全球观众对选秀节目已经深感疲惫之时,央视成功推出《中国诗词大会》。该节目一经推出,收视率连续多次屡创新高。该节目不仅花费巨资从国外引进全套先进设备,同时充分运用数字化手段和社交网络媒体,并利用合理、系统的创新机制进行了创新性的改造。大胆的创意、新奇的猜想、朴实的语言、亲民的视角,牢牢锁住了观众的眼球。这个节目不仅发挥着对文化的影响力,同时也在创造着巨大的商业价值。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创新”的有关知识,说明《中国诗词大会》获得观众追捧,创造巨大商业价值对文化企

业的启示。

27. (10分) (2019高二上·哈尔滨期中) 2019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关键之年,做好精准脱贫和扶贫工作非常重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之年,某省人大常委会为了推动精准扶贫与美丽乡村建设组织省选出的全国人大代表开展“精准扶贫,美丽乡村建设”专题调研。2019年7月,该省选出的全国人大代表分赴全省多个市县镇进行了实地调研。针对调研中发现的扶贫产业、农村人居环境等新问题,省人大常委会认真听取人大代表和被调研地发言代表的建议,深化了精准扶贫与美丽乡村建设的认识。

材料二:习近平说,从现在到二〇二〇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要按照党中央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各项要求,紧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特别是要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的攻坚战,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得到人民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

(1)结合材料一,运用实践是认识基础的知识,分析说明某省人大常委会开展精准扶贫与美丽乡村建设调研工作的合理性。

(2)结合材料二,运用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原理,说明打好“三大攻坚战”的意义。

参考答案一、单选题 (共24题;共48分)

1-1、

2-1、

3-1、

4-1、

5-1、

6-1、

7-1、

8-1、

9-1、

10-1、

11-1、

12-1、

13-1、

14-1、

14-2、

15-1、

16-1、

17-1、

18-1、

19-1、

20-1、

21-1、

22-1、

23-1、

24-1、

二、非选择题 (共3题;共30分) 25-1、

25-2、

26-1、

27-1、27-2、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