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Webservices的网上在线实时答疑系统的研究_赵军富
基于Web Service技术的考试成绩在线查询系统
![基于Web Service技术的考试成绩在线查询系统](https://img.taocdn.com/s3/m/69d47b0f11a6f524ccbff121dd36a32d7375c704.png)
基于Web Service技术的考试成绩在线查询系统韩双旺【摘要】Web Service is the core of the next generation programmable network, by defining the Web Service that can query test scores, not only we can achieve to query test scores by online way, if it have been published and registered, the system can also realize to share data resources on the database server, others can search WSDL of the Web Service and call the Web methods that provides by the Web Service of this system without having to write a implementation code to realize accessing data resource of the database server in this system, which can reduce the duplication of code to write, save resources; also by searching the relevant Web Service that have been published and registered on the Internet, we can realize to integrate the remote data in the system through its reference, accordingly to achieve the shared services on the Internet environment.%Web Service是下一代可编程网络的核心,通过定义实现考试成绩查询功能的Web Service,不仅可以实现考试成绩的在线查询,如果对其进行发布和注册,还能够实现系统数据库服务器上数据资源的共享,使得别人可以根据搜索到的该系统Web Service的WSDL,方便地调用系统Web Service提供的Web方法,而不需编写实现代码就能够实现对系统数据库服务器上数据资源的访问,由此可以减少代码的重复编写,节省资源;也可以通过搜索Internet上已发布和注册的相关Web Service,通过对其引用实现异地数据在本系统中的集成,从而实现整个互联网环境上的服务共享.【期刊名称】《工业仪表与自动化装置》【年(卷),期】2012(000)003【总页数】3页(P45-47)【关键词】Web Service;SOAP;查询;WSDL;系统【作者】韩双旺【作者单位】天水师范学院物理学与信息科学技术学院,甘肃天水7410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P3110 引言Web Service是下一代可编程网络的核心,它实际上就是一个可命名的网络资源,可用来在Internet范围内方便地表现和使用对象,就像使用COM对象一样,不同的是使用和表现网络服务是通过SOAP甚至HTTP来实现的。
基于web的在线答疑系统
![基于web的在线答疑系统](https://img.taocdn.com/s3/m/5b3b0fb825c52cc58ad6be1d.png)
般有关时间、人物、地点、概念等类型的问题,其答案的简洁性和正确性较高。
二、研究目标、研究内容和准备解决的问题:
2、在此对系统的功能模块进行详细的说明还有一些源代码的简单介绍。
(六)对网站系统的整体评价
这一部分主要写系统的特点,有优点也有缺点,还有一些对系统将来可能提出的一些要求的预测。
三、结尾
参考文献:
【1】王珊、萨师煊数据库系统概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余雷、周松建应用开发百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中获得更加优质的教育和服务。
2.课题的意义
(1)信息技术的发展带来教育的变革,网络教育成为现代远程教育的主泛使用,各种基于Web的远程教育系统的开发、传送和教学考核工具的问世,都使网络教育中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交互成为可能,成为辅助网络远程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2)提高远程教育质量依赖答疑系统的建立和完善。
量的学习资料该怎样存储,应该怎样设计数据库
(4)该系统不是简简单单的页面,完善系统的时候应该采用哪些技术
(5)如何方便的输入一些专业公式等
三、拟采取的方法、技术或设计(开发)工具:
设计开发中主要运用了技术与C#语言、SQL等相关技术,根据面向对象开发原理,采用了基于B/S的开
发模式系统。以IIS为服务器,SQLserver2005为数据库平台。
3.论文答辩
三、需收集的资料和指导性参考文献
【1】王珊、萨师煊数据库系统概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基于Web的网络答疑系统设计开题报告.doc
![基于Web的网络答疑系统设计开题报告.doc](https://img.taocdn.com/s3/m/6fa756886c175f0e7cd137c1.png)
基于Web 的网络答疑系统设计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和意义当今之世,信息化已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信息化程度的高低,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现代水平的重要标志。
信息化的浪潮来势汹汹地波及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并不可抗拒地改变着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乃至思维方式,信息的获取、传输、处理和应用能力将作为人们最基本的能力和文化水平的标志。
但即使是在信息化水平如此之高的今天我们仍有很多的疑问存在,比如我们大学生在课后的一些疑问,由于大学里各种客观原因导致教师不能面对面的解释同学们的疑问,我们作为学习者必须进行自主学习,进行深入的思考,但到了百思不得其解时,及时的答疑和帮助则成了必不可少的内容。
所以一个答疑系统在这里就显的尤为重要,它能有效的消除学生学习上的一些障碍,能加强教师和学生的交流,帮助学生明确问题的所在和获得自己真正需要的答案信息方面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
本答疑系统适用于我们学习生产生活中,该系统主要是通过WEB技术实现,简单的说就是将系统做成一种B/S模式,用户只须使用浏览器向WEB服务器代理提出访问请求,服务器审核后通过中间控件与后台数据库链接,把请求服务的教学内容以WEB页面形式通过浏览器反馈给用户。
打个比方,这个答疑系统可以用来实现远程教育的答疑,一种基于Internet的远程答疑系统.该系统模拟了答疑过程中师生单独留言交流、聊天室里讨论等模式,实现了对典型问题的积累,在高校校园网络的教学系统中,具有较强的适用性。
这个系统当然不止于适用远程教育里的答疑还可以运用于学校招生系统里的答疑,或者企事业单位的网站的答疑系统,所以根据自身目前实际情况开发一套网上答疑系统是十分必要的,可以利用网络获得信息的便利等优势提供高效率、高质量的用户与用户或者用户与单位之间的交互。
二、已具备的条件要完成这个系统的设计主要需要我们设计者掌握一定的程序编程和设计能力,具有计算机网络和操作系统等必备的基础知识。
特别是对ACCESS数据库,ASP编程语言的掌握尤为重要,在我至今两年的大学生活里接触了很多的程序设计课程,如静态网页的制作、ASP网页的制作、SQL数据库操作、组网技术、网络安全与维护等。
基于Web Services的远程答疑系统的研究与实现的开题报告
![基于Web Services的远程答疑系统的研究与实现的开题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bf387ceb185f312b3169a45177232f60ddcce733.png)
基于Web Services的远程答疑系统的研究与实现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在传统的面对面的学习教育中,如果有疑问需要解决,学生可以直接向老师请教。
但是,在远程教育中,学生和老师的沟通就难以直接进行,这时候需要一个远程答疑系统来帮助学生及时得到解答。
同时,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和普及,Web Services作为一种高效、灵活、可扩展的开发方式,逐渐受到广泛应用。
因此,本研究计划通过基于Web Services的远程答疑系统,解决远程教育中的答疑问题,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效率。
二、研究目的本研究主要目的如下:1. 设计一种基于Web Services的远程答疑系统;2. 实现系统功能模块,包括用户认证、答疑问答、课程信息等;3. 测试系统的性能和稳定性,评估系统效果。
三、研究内容本研究主要内容如下:1. 研究Web Services技术原理和应用;2. 设计远程答疑系统的需求分析和功能设计;3. 实现系统的各项功能模块;4. 测试系统的性能和稳定性。
四、研究方法本研究主要采用以下方法:1. 文献综述:对Web Services技术进行研究,了解当前研究现状和相关技术;2. 系统设计:根据需求分析和功能设计,设计远程答疑系统的各项功能模块;3. 系统实现:采用Java语言开发,使用Tomcat部署实现Web Services服务端和客户端;4. 系统测试:采用性能测试和功能测试相结合的方法,测试系统的性能和稳定性。
五、预期成果1. 设计出一种基于Web Services的远程答疑系统;2. 实现系统功能模块,包括用户认证、答疑问答、课程信息等;3. 测试系统的性能和稳定性;4. 对研究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提出进一步改进的方案。
六、研究进度计划本研究的进度计划如下:1. 前期准备(1周):收集和阅读相关文献资料,对Web Services 技术进行研究,详细了解Web Services技术原理和应用;2. 系统需求和功能设计(2周):进行远程答疑系统的需求分析和功能设计;3. 系统实现(4周):设计和实现系统的各项功能模块;4. 系统测试(2周):采用性能测试和功能测试相结合的方法,测试系统的性能和稳定性;5. 论文撰写(3周):对研究过程和结果进行总结,撰写论文。
基于Web的远程教育实时答疑系统关键技术研究
![基于Web的远程教育实时答疑系统关键技术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2bcaff7525c52cc58bd6bed1.png)
基于Web的远程教育实时答疑系统关键技术研究作者:佟绍禹陈喜春来源:《软件导刊》2014年第06期作者简介作者简介:佟绍禹(1976-),男,硕士,石家庄机械化步兵学院作战训练实验中心讲师,研究方向为软件工程;陈喜春(1971-),男,硕士,石家庄机械化步兵学院作战训练实验中心讲师,研究方向为虚拟仿真、人工智能。
0引言随着当今计算机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的发展,远程教育[1]也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
基于网络的远程教育具有数字化、多媒体和交互式等显著的技术和教学特征,它是WWW技术、计算机网络和多媒体相结合的教育技术。
该技术使得优秀的教学资源不受时空的限制,任何人、在任何时候和任何地方都能获得所需的学习内容,真正实现了教育的大众化、终身化[2]。
但是,在远程教学中,学员和教员是时空相对分离的,缺乏面对面的师生互动和实时交流,以文本为载体的实时答疑系统[3]既可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师生互动的问题,又使教员同一时刻一对多辅导成为可能。
基于Web的B/S结构[4]的优点是客户端免维护,不需安装额外的软件,计算机上有浏览器即可正常使用[5]。
学员只要登录远程教育网站,就可使用实时答疑功能,极大地方便了学员。
1文本通信研究目前基于Web的网页即时通信[6]有两类实现方式。
第一类是基于无插件的浏览器本身功能实现。
其实现方式又分为两种:一种是基于Iframe 嵌入式框架[7]的长连接,另一种是基于Ajax(即“Asynchronous JavaScript and xML”,异步JavaScript和XMI)[8]的长轮询;第二类是Flash中的XmlSocket技术实现。
1.1Iframe方式该方式的优点是实现简单,编程工作量小,将会话记录显示区做成一个嵌套在实时答疑窗口的Iframe中,该Iframe与服务器建立连接后,服务器端将收到的教员消息及学员消息不断返回给此Iframe,但并不关闭此连接,这样就可实时显示答疑交流的内容。
基于WEB的网络自动答疑系统的设计与建立
![基于WEB的网络自动答疑系统的设计与建立](https://img.taocdn.com/s3/m/acb42ff0b9f67c1cfad6195f312b3169a451ea26.png)
基于WEB的网络自动答疑系统的设计与建立冯志彪;姜彬【摘要】本文对建立网上答疑系统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了简要分析.提出了以校园网络为依托,建设基于WEB的网络自动答疑系统的实施方案.该方案有效地解决了传统答疑模式所带来的教学效率低、效果差等问题,具有高度的实用性和推广价值.【期刊名称】《中国现代教育装备》【年(卷),期】2010(000)001【总页数】3页(P42-44)【关键词】网上答疑;校园网;WEB【作者】冯志彪;姜彬【作者单位】东北农业大学,黑龙江哈尔滨,150030;东北农业大学,黑龙江哈尔滨,150030【正文语种】中文答疑作为基本教学环节之一,是课堂教学的必要延伸和补充,其重要性不容忽视,尤其在高等教育中,答疑更是必不可少。
传统的答疑方式是教师和学生在指定的时间和地点进行答疑,受到时间地点的制约。
尤其对于基础课程来讲,教师授课任务量大,学生人数多,往往很难找到合适的时间进行答疑,而不答疑又势必影响教学质量。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学习的形式和方法更为开放和多样,传统的辅导答疑方式的局限性逐渐显露出来,而依托网络技术构建的网络辅导答疑系统因其开放性和灵活性,成为传统辅导答疑的一种有效补充,也成为校园网应用及教育信息化的重要内容。
传统的教学辅导答疑主要以教师和学生面对面的形式进行,教师可以在课间对学生的疑问进行解答,或指定时间、地点进行集中辅导答疑。
这种辅导答疑形式针对性强、效果较好,给学生的印象也较深刻,但是受时间地点的制约比较严重。
随之带来了两方面的问题:一方面学生在答疑时间之外如果有问题就不能及时得到解决,而且错过了一次答疑时间就只能等到下一次答疑再解决,这必然导致问题的积累,容易产生恶性循环;另一方面,如果学生对本阶段知识掌握比较好,在答疑时间可能就不会有很多问题,可是教师却必须在该段时间内一直在答疑地点等候,这样势必无意义地浪费教师的时间。
另外学生的问题往往有共同性,同一个问题经常被不同的学生问及,对于同样的问题,今年学这门课程的学生问,下一年学这门课程的学生还会问,教师经常要重复解答同样的问题,工作量增加。
构建基于web服务器平台的智能答疑系统的研究与设计
![构建基于web服务器平台的智能答疑系统的研究与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992c97247375a417866f8f26.png)
第三层 (p lc t o) A p i a i n :应 用 层 利 用 H T 实 现客 户 端对w B 务器 的 访 问 ,建 立 TP E服 c s 间的连 接 。 通过 系 统通 信 通道 发 送 , /之 接 收或 者 转 发 系 统 状 态 消 息 , 成 员 消 息 。
独 立运 行或 同远程 教 育系统 集成 既可 。
资源 ,保证 系 统的先进 性 。 () 证系 统 的 高效 实用 、操作 简 单 、 4保 容 易维 护和 扩展 、功 能相 对少等特 点。 3 系统 总体设 计方 案 .
3 1系统运 行模 式 . 本 系统 是基 于w b 统 的设 计 目的是用 e系 于远 程智 能答 疑 ,所 有功 能都 是通过 应用服 务器 和用户 浏 览器之 间 的交互完 成。 图 1 如 。 与 系统相 关 的数据 由数据 库服 务器来 组织 和 维护 。通过 itre 网络 连接 的用户 通过 浏 n en t 览器 向应 用服 务器 发出请 求 ,应用服 务器 根 据用 户 的请 求做 相应 的响 应 ,检 索数 据库服 3 5 1管 理子 系统 .. 务 器的数 据 ,并把 服务结 果通 过浏 览器反馈 给用 户 。最初 的数据 库 中的 问题 及答 案是 事 该子 系统 是网络 系统 的重 要模块 ,有 系 先 放进去 的 ,通过 系统 的运行 ,数据 库会 一 统 管理 员负责 ,主 要进行 系统 的 日常维护 工 作 ,管理 教师 和用户 的注 册及 用户信 息 ,登 直扩 充 ,完善 。满 足用户 的更 多需求 。 3 2 系统 功能 分析 . 录 验证 ,管理 和维 护智 能答疑 资源 ,智 能管 系统 功能 包括 系统 的核心 功能和 辅助 功 理 教师和 一般 用户 的信 息,接 收教 师用户 和 能 两大模 块 。核心 功能 主要是 用户 管理和 自 般用 户对 系统使 用方面 的反 馈意 见 ,并进 动 答疑 ,辅助 功能 主要 是讨论 答疑 、邮件 答 行 相应 的处理 。对 于系 统管理 员来 说 ,系统 疑 、BS 言答疑等 功 能。 B留 应 提供 下述 功能 : 33 系统 核心 功能 . () 册 管 理 :包括 教 师 和用 户 注册 管 1注 () 1用户 管理 :管理 系统用户 的信 息注册 理 。用 于处理 教师 和用 户的注 册信 息 ,生成 录入 、入 库 ,负责 系统 的用户 验证 登录 、退 相 应 的帐号和 密码 。教 师和用 户 的帐号在 系 出,识别户类型并分配相应 的操 作权限等 。 统是唯 一的 ,在 实现 中可 以考 虑将 用户 输入 () 2 智能 答 疑处 理 :根 据 用户 的 科 目选 的登录 名作 为用户 的帐 号 。系 统管 理员还 应
基于Web的在线互助答疑系统设计
![基于Web的在线互助答疑系统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eb5dcd24cd7931b765ce0508763231126edb770b.png)
基于Web的在线互助答疑系统设计
路颖
【期刊名称】《集成电路应用》
【年(卷),期】2022(39)6
【摘要】阐述基于Web系统的互联网在线互助答疑系统设计,利用便捷的信息技术,及时、精准地进行在线互助答疑、教学互动,从而增强自主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总页数】2页(P108-109)
【作者】路颖
【作者单位】内蒙古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P311.13
【相关文献】
1.基于Web服务的在线答疑系统设计
2.基于WEB的在线答疑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3.基于Web在线辅导答疑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4.基于Web的在线答疑系统设计与实现
5.基于Web 2.0+ AJAX的在线知识答疑模块设计与实现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基于ASP的网上自动答疑系统的设计
![基于ASP的网上自动答疑系统的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bcd9153b640e52ea551810a6f524ccbff121caee.png)
基于ASP的网上自动答疑系统的设计
池洁;张岩
【期刊名称】《沈阳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卷),期】2003(021)004
【摘要】对网上自动答疑系统进行了研究,指出了在基于数字化校园的网络教学环境中,网上自动答疑系统对提高教学质量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并对常见的网络系统开发平台及工具进行了比较和选择.讨论了基于ASP的网上自动答疑系统的设计思想和系统的特点,进一步对系统各功能模块进行了分析和设计,并给出了部分数据库文件及其结构以及系统各功能模块的主要页面及其ASP文件组成.
【总页数】4页(P283-286)
【作者】池洁;张岩
【作者单位】沈阳师范大学,计算中心,辽宁,沈阳,110034;沈阳师范大学,计算中心,辽宁,沈阳,110034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434
【相关文献】
1.基于的网上答疑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J], 向昌盛;周子英;胡忠红
2.基于ASP技术的网上答疑系统的设计 [J], 韩建民;衣治安;王新;高云鹏
3.基于的网上答疑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J], 李国金;惠晓威;任晓奎
4.基于ASP的网上辅导答疑系统的设计 [J], 郭雪峰;张世禄
5.基于网上答疑系统设计与实现 [J], 周茜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基于web的在线答疑系统(最终版)
![基于web的在线答疑系统(最终版)](https://img.taocdn.com/s3/m/97ce33f2ed630b1c58eeb501.png)
基于web的在线答疑系统摘要: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与普及,很多的大学生已习惯了生存于“网络”的世界中,网络已经融入了他们的现实生活,网上学习也慢慢的成为一种学习方式。
而在许多高校中普遍存在着教师和同学上课的时间段不同、教师和同学的空余时间很难统一起来等问题。
因此,教师和同学想要在相同的时间和地点进行交流,就变得很不切合实际。
在此需求的基础上开发出来的在线答疑系统既可以突破时间和地点上的限制、提高答疑的及时性和高效性、又可以很好地解决教师和学生之间因各种原因导致的互动不足与交流障碍等课堂之上难以解决的现实问题。
因此,可以说此项目是解决此类问题的有效解决途径。
本系统使用java语言进行编写,采用浏览器、服务器体系结构。
在数据的存储选择上使用Mysql数据库保存数据,tomcat作为服务器,前端主要使用jsp、HTML进行页面的整体的编码,而页面的统一布局于美化则使用级联样式、JavaScript等技术进行实现。
在后端的实现上主要采用了主流的strtus、spring框架来进行开发,很大程度上减少了系统开发的代码量,使项目层次分明,逻辑清晰。
本系统的使用者主要由学生,教师和学校教务管理人员组成。
针对各自职能的不同,有其相应的功能的实现。
关键词:在线答疑系统;Servlet/jsp;java WEB 项目;The Live Answering SystemAbstract: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and popularization of computer network technology, many of the University students have been accustomed to living in the world of “Network”, the network has been integrated into their Real life, online learning has been slowly to be a way of learning.The prevalence of many problems such as the different class time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 and hard to unify the spare time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 exist in many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Therefore, teachers and students want to be in the same time and place to exchange, it is not practical. In this demand development on the basis of an online system can break through time and place limitations on, and raise a suspicion of timeliness and efficiency, and can be a good solution to teachers and students, for a variety of reasons for the inadequate interaction and communication barriers, and other classroom can be difficult to resolve the problems. Therefore, it can be said that this project is to resolve this type of issue of effective solutions.This system uses the Java-language written in the browser, theserver architecture. In the data selection of Mysql save the database data, Tomcat as a server, and a front-side main using JSP, HTML coding whole pages, and unified layout of the page is used in landscaping CSS and JavaScript technologies to achieve.On the back-end of the realization by the mainstream struts, spring framework for development, significantly reducing the amount of code system development and make the project structured, logic is clear.The system is being used, mainly by students, teachers and school attendance management staff. For each function, there is a corresponding function.目录摘要I前言31.1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31.1.1研究背景31.1.2研究意义31.2 背景说明41.3 系统目标4第一章系统分析42.1 可行性分析42.1.1 技术可行性42.1.2 经济可行性52.2 需求分析52.2.1 功能性需求分析52.2.2 非功能性需求82.2.3 系统流程图82.2.3 系统数据流图11第三章系统总体设计133.1项目规划133.2系统总体结构143.3系统功能模块143.3.1 学生模块功能定义153.3.2教师模块功能定义153.3.3管理员模块功能定义15第四章数据库设计164.1 数据库分析164.2项目E-R图164.3数据库中表的设计19第五章系统详细设计与实现215.1 界面设计215.2 系统分层245.2.1 view层设计245.2.2 model层设计245.2.3 control层设计255.3各个功能模块的设计与实现265.3.1用户注册265.3.2用户登录295.3.3学生用户操作315.3.4管理员用户操作365.3.4教师用户操作39第六章系统测试计划426.1编写目的426.2主要功能部分测试分析436.2.1注册部分测试436.2.2 课程搜索测试446.2.3 权限控制测试45第七章项目评价487.1 项目功能总结487.2 项目中使用到的技术487.3项目中的不足之处49第八章个人总结50谢辞51前言1.1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1.1.1研究背景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网络已经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连,作为当代大学生该如何正确、高效地使用网络来帮助我们学习更多的知识,已成为一个重要的课题。
智能答疑系统中的答案库设计
![智能答疑系统中的答案库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8b278942f4335a8102d276a20029bd64783e627d.png)
智能答疑系统中的答案库设计孙姜燕【期刊名称】《价值工程》【年(卷),期】2012(031)009【摘要】网络教育和网络教学平台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而发展.网络教育平台中对智能答疑系统的研究和探索一直是业内的重点.本文就E-learning教学平台中智能答疑系统的架构进行来搭建,并重点对答疑系统的知识库设计中的推理决策树机制进行了探讨.%Network education and network teaching platform developed rapidly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Internet. The research and discussion of the intelligence question-answering system for network education platform has been the focus. The article presents the framework of the intelligence question-answering system, and discusses the mechanism of reasoning and decision tree in answer database design.【总页数】1页(P139)【作者】孙姜燕【作者单位】西安外事学院现代教育技术中心,西安710077【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P39【相关文献】1.基于专家系统中智能答疑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J], 赵洁;李海波;张继成;窦昱2.远程教育系统中改进答案数据库的设计与实现 [J], 徐晓萍;范云欢;李瑞霞3.智能答疑系统中概念词典的设计与应用 [J], 李志辉4.智能答疑系统中的数据挖掘设计 [J], 苏惠明5.浅谈远程教育智能在线答疑系统中的数据挖掘设计 [J], 吴虹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一个基于Net的答疑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一个基于Net的答疑系统的设计与实现](https://img.taocdn.com/s3/m/ee21b4c34028915f804dc219.png)
%!(""" , ;<>8D; %%#""! , ;<>8D;
%%#""! , ;<>8D)
1:+03(;0: 9<. /<.N>N D8DFKN.N /<. D7/6DF>/K EG Q6.N/>E8 D8NL.I>8?( C0)NKN/.= GEI 7E=H6/.I J>N/D87. .J67D/>E8 D8J /<. FD/.N/ >=HIEM.=.8/ EG G6FF /.R/ N.DI7<>8? /.7<8EFE?K >8N>J. D8J E6/N>J. 8D/>E8,/<.8 J>N76NN.N /<. =./<EJ D8J /.7<8EFE?K EG 6N>8? 012 , -./ D8J 034 , -./ /E J.N>?8 D Q6.N/>E8 D8NL.I>8? NKN/.= ,L<>7< 6N.N /<. 567.8. , -./ /.7<8EFE?K /E D7<>.M. ;<>8.N. G6FF /.R/ N.DI7<>8? , 9<. =D/7<>8? .GG>7>.8$ 7K D8J .RD7/8.NN EG S.T N>/. DI. >=HIEM.J , <$5 2"3*+: , -./;567.8. , -./;G6FF /.R/ N.DI7<>8?
!" #$%$&"’ ()* #$+,-) ./$+0,") 1)+2$3,)- 45+0$6 7(+$* ") 8 9$0
基于QoS的Web服务注册和发现的高效多Agent架构
![基于QoS的Web服务注册和发现的高效多Agent架构](https://img.taocdn.com/s3/m/f2c0f72642323968011ca300a6c30c225901f01f.png)
基于QoS的Web服务注册和发现的高效多Agent架构赵军富;赵宇红【摘要】针对Web服务识别,为服务注册和服务发现提出了一种多Agent架构,包括响应Agent、认证Agent和查询Agent等,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Web服务质量的评估算法.实验表明该多Agent架构在实际Web服务中对服务注册和服务发现非常重要.%Aiming at the Web service recognition, the multi-agent architecture is proposed for both services registration and service discovery. The proposed architecture utilizes the services of response agent, certification agent and query agent. Thus, an evaluating algorithm for quality of Web service is proposed based on it. The experiment results show that multi agent structure is very important for service registration and service discovery in the Web service.【期刊名称】《天津工业大学学报》【年(卷),期】2012(031)006【总页数】4页(P72-75)【关键词】多Agent系统(MAS);服务质量(QoS);Web服务架构;Web服务存储(WSS);Web服务发现;Web服务注册【作者】赵军富;赵宇红【作者单位】内蒙古科技大学工程训练中心,包头 014010;内蒙古科技大学信息工程学院,包头01401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P393.02Internet技术的快速发展提供了一个分布式系统发展的新时代.目前大部分信息系统的发展是专注于Web应用程序.Web系统的信息资源通常是分布式的、动态的和多样的.以往关于Web服务的描述侧重于服务的功能属性,如WSDL(Web services description language)是描述Web服务接口的标准.在经典的SOA (service oriented architecture)体系中,服务的注册和发现中心 UDDI (universal discription,discovery,and integration)使用WSDL作为服务的主要注册信息.然而,随着SOA的推广,Web服务提供商不断增加,由于多个Web服务提供类似功能,Web服务的服务质量(quality of service,QoS)[1]需求已经对服务提供者和消费者至关重要.服务质量(QoS)描述了Web服务的各种参数,是Web服务非功能性属性的主要方面.因此,必须具有支持QoS的验证、选择、谈判和监控的架构.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文引入一个基于Web服务集群技术的QoS,提出了一种使用多Agent系统的新的服务发现方法,根据用户的QoS 偏好来帮助选择适合用户质量偏好的最佳服务.1 Web服务注册和发现的MAS架构Web服务发现的目的是给特定的任务选择最佳Web服务.当Web服务使用动态发现时,一般会发现一个或多个服务提供者.本文提出一种动态Web服务发现技术处理Web服务的冗余问题.通过图1所示的Web服务多Agent架构[2-3]来解决常见问题Agent间的交互.本架构由基本的Web服务模型组件组成,比如Web服务提供者、Web服务使用者和UDDI注册中心.通过使用Agent系统(MAS)完成与UDDI的信息交互,并进行储存QoS信息.图1 Web服务多Agent架构Fig.1 Web service architecture with multi-agents1.1 响应Agent响应Agent包括检索Agent和质量分析器.检索Agent的主要活动是选择最合适的Web服务满足请求者的QoS约束条件、偏好以及服务功能需求.消费者为特定的服务可以通过检索Agent搜索UDDI注册中心.质量分析器从服务消费者收集关于Web服务的QoS反馈意见并检查服务的质量.最后,响应Agent收集查询结果、排序并根据比例关系将它们显示出来.1.2 认证Agent认证Agent由服务的提供者、验证和认证器、Web服务存储(WSS)组成.服务出版商进行Web服务相关信息的注册、更新和删除.验证和认证器负责认证Web服务的QoS属性;证书信息包括证书号码、发证日期、从业的年数和服务位置;如果证书不能被发布,信息将反馈到提供者,从而由认证Agent验证并提供证书.此外,证书副本存储在WSS以供将来使用.1.3 查询Agent[4]服务提供者通过服务出版商发布它们在注册表中的服务信息.查询Agent充当响应Agent和Web服务消费者之间的中介.Web服务消费者向查询Agent发送查询请求;查询Agent收到消费者发出的请求以后开始和检索Agent进行通信,在检索Agent的帮助下给出检索结果;最后由响应Agent向查询Agent提供查询及检索到的服务.1.4 多Agent系统的优点多Agent系统提供了一种子系统松散耦合的有效途径,其主要优点包括:(1)缩短了基于应用程序Agent的交易时间;(2)为大量用户提供好的性能;(3)提高了可维护性;(4)降低复杂性.1.5 组件交互的序列图2中给出了一个消费者在应用程序中使用了一些组件之间的交互序列[5].图2 架构组件的交互Fig.2 Architectural component interactions(1)最初由MAS向UDDI注册中心发布查询接口.(2)Web服务提供者在UDDI注册中心发现查询接口.(3)服务提供者在MAS中注册QoSWeb服务,提供关于该服务的功能性和非功能性信息.(4)MAS的认证Agent验证QoS信息并颁发证书.(5)QoS证书的一份副本存储在WSS,并且这份副本被发送给服务提供者. (6)服务出版商根据QoS证书在UDDI注册中心发布Web服务.(7)消费者应用程序向查询Agent(MAS)提出服务发现请求,并且提供功能和QoS要求.(8)响应Agent(MAS)根据所需要的服务功能和服务质量需求在UDDI注册中心找到相应服务.(9)响应Agent在检索Agent帮助下验证提供的QoS证书和存储在WSS中的等级,进行质量的分析.(10)检索Agent报告发现的服务,通过查询A-gent反馈到应用程序. (11)网络服务客户绑定发现的网络服务.(12)消费者通过查询Agent调用服务后向质量分析器反馈信息.(13)质量分析器计算客户反馈的评分,然后将评分存储到数据库(WSS)中,为接下去的服务发现过程做准备.1.6 QoS匹配[6]、反馈评价和服务发现算法如图3所示,Web服务消费者通过查询Agent向响应Agent发送一个服务发现请求,查询Agent然后联系UDDI注册中心去查找满足客户功能和QoS要求的服务.如果有一个服务满足客户的功能需求和其QoS信息,则该服务被认为是一个“匹配”.如果没有一个Web服务满足则由响应Agent返回一个空结果给客户.如果多个服务都匹配功能和QoS要求,响应A-gent对每个匹配的服务根据客户提出的主要QoS属性或者默认的主要属性以及平均响应时间来计算QoS分数.最好的服务排名第一,其它服务的排名由主要QoS属性的值决定.具有最高的QoS排名的前M个服务被返回到客户端.图3 质量匹配、反馈评价和服务发现算法Fig.3 Quality matching,feedback rating and service discovery algorithm2 QoS属性[7]与Web服务为了有助于创建一个通用的QoS[8]描述模型,将一个通用的QoS属性集合列举在表1中.表1 一组QoS属性通用集合Tab.1 Common set of Qos attributes范围属性性能响应时间可靠性服务可用性质量反馈评价得分每个Qos属性的定义如下:(1)响应时间:指从服务请求结束到服务响应开始的运行时间.响应时间是一个典型的性能属性,可以用如下公式所示:响应时间=执行时间+等待时间式中:执行时间是指执行服务功能的持续时间;等待时间是指所有可能调解事件花费的时间,如服务消费者和提供者信息传输所需的时间.(2)服务可用性:一个服务可操作和可访问的程度决定了服务的可用性.服务可用性可以用如下服务的正常运行时间和停机时间的比例来定义:服务可用性=正常运行时间/(正常运行时间+停机时间)式中:服务的正常运行时间和停机时间可以通过失效时间的平均时间(MTBF)和修复时间的平均时间(MTTR)分别来计算.(3)反馈评价得分:是指服务消费者对于Web服务的QoS反馈评价得分,假设所有评价都是可用的、客观的和有效的,服务消费者在使用服务后对服务的满意度提供一个评价.反馈评价是一个从1到10的整数,10表示非常满意,1表示强烈的不满.3 实验结果本文通过实验比较多Agent架构和现有系统,以此来评价本文方法的有效性.通过一组并发客户调用MAS来计算响应时间(RT)和服务的可用性;然后增加客户的数量直到达到最大容量数,检查随之负载的增加响应时间是否仍然稳定.图4比较了MAS系统的响应时间和现存的QoS服务中间代理的响应时间.图4 客户数量与响应时间Fig.4 Distribution of reaction time with increased number of clients从图4中可以看出,随着用户数量的增加,MAS和现存的QoS[9]中间代理的响应时间都呈线性增加.但是MAS的响应时间和现存系统的响应时间相比,是非常短的.图5比较了2个系统的服务可用性.图5 客户数量与可用性分布Fig.5 Distribution of availability with increased number of clients从图5可以看出,第一个客户使用了服务后,现存系统的服务可用性先有一定波动,然后服务的可进入性逐渐稳定;当客户数量到达220个时,服务可用性达到85%;接着,当客户数量达到280时,服务变得不可用.但是,如果使用MAS系统,服务的可用性会大许多,其可用性优于现存系统.图6比较了2个系统的反馈评价打分.从图6中可以看出本文提出的MAS的打分远高于现有的QoS代理.图6 反馈评价打分比较Fig.6 Comparison of feedback rating score4 结束语本文提出了一种使用多Agent的新技术用于Web服务发现.该架构通过QoS登记、验证、认证和确认有效等方式支持Web服务发现.该方法使用响应Agent、认证Agent和查询Agent,这些Agent程序运行特定的功能可以很好地选择合适的Web服务.对本文方法和传统方法进行性能比较,结果表明,本文方法在响应时间、服务可用性和反馈评价得分等方面均优于传统方法.参考文献:【相关文献】[1]CHEN Z,LIANG Tien C,SILVERAJAN B,et al.UX-An architecture providing QoS-aware and federated support for UDDI[C]//Proc of the Int’l Conf on Web sVegas:CSREA Press,2003:171-176.[2]RAJENDRAN T,BALASUBRAMANIE P.An agent-based dynamic web service discovery framework with QoS support[J].International J of Engg Research&Indu Appls,2009,2(5):1-13.[3]RAJENDRAN T,BALASUBRAMANIE P.An efficient framework for agent-based quality driven web services discovery[J].International J of Engg Research&Indu Appls,2009,2(5):1-13.[4]RAN S.A model for web services discovery with QoS[J].SIGE-com Exchanges,2004,4(1):1-10.[5]RAJENDRAN T,BALASUBRAMANIE P,RESMI Cherian.An efficient WS-QoS broker based architecture for Web services selection[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mputer Applications,2010,1(9):110-115.[6]WISHART R,ROBINSON R,INDULSKA J,et al.Superstring rep:Reputationenhanced service discovery[J].Proc of the 28th Australasian Conf on Computer Science,2010,38:49-57.[7]XU Ziqiang,MARTIN Patrick,POWLEY Wendy,et al.Reputation enhanced QoS-basedweb services discovery[J].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Web Services,2007,38:49-57.[8]金婕,侯春萍.基于GPRS的IP QOS方案[J].天津工业大学学报,2002,21(1):28-31.[9]孔维梁,刘清堂,杨宗凯,等.基于动态QoS的Web服务组合[J].计算机科学,2012,39(2):268-232.。
基于WWW的在线答疑系统
![基于WWW的在线答疑系统](https://img.taocdn.com/s3/m/52bf3c1811a6f524ccbff121dd36a32d7375c704.png)
Help-on-Line System Based on WWW 作者: 董少春;金莹
作者机构: 南京大学,江苏南京210093
出版物刊名: 现代远程教育研究
页码: 45-47页
主题词: 在线答疑系统;文件下载;全文检索;Asp;SQL;Server
摘要:基于WWW方式的网络远程教学是远程教育中的主要发展模式,它提供了一系列辅助网络课程教学的功能,在线答疑即是其中重要的一个部分.在线答疑系统的建设,解决了网络教学这种非面对面教学形式中学生与教师之间交流的难题.本文主要就基于WWW方式的在线答疑系统的功能及实现方法进行了讨论,并给出了实际的解决方法.。
Web Service应用程序插件研究与应用
![Web Service应用程序插件研究与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4d7e95ad6429647d27284b73f242336c1eb930cd.png)
Web Service应用程序插件研究与应用
张志强;王会芳;赵俊锋
【期刊名称】《井冈山学院学报:综合版》
【年(卷),期】2007(028)04M
【摘要】Web Service应用程序插件结合了Web Service与互操作两种技术思想。
根据业务功能创建一个应用程序,将其编译为一个DLL类库,通过Web Service
将其发布。
再创建一个Windows客户程序,作为Web Service的入口。
利用下
载到本地的DLL文件和XML副本中的数据,客户就能在无法使用网络或数据库时实现本地数据操作。
【总页数】3页(P18-20)
【作者】张志强;王会芳;赵俊锋
【作者单位】漯河职业技术学院,河南漯河462002;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河南郑
州450015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P311.56
【相关文献】
1.Web Service应用程序插件研究与应用 [J], 张志强;王会芳;赵俊锋;
2.关于web services在网络应用程序中安全性的研究 [J], 陈婷;姜俊卿
3.Web Service作为应用程序插件的研究与应用 [J], 刘同华;张建英;闵乾勇;陈光
谱
4.基于WebServices和插件架构的新闻中心平台的设计 [J], 李剑;陈海建
5.关于web services在网络应用程序中安全性的研究 [J], 陈婷;姜俊卿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web services技术的网上答疑系统的功能。系统为学生提问和教师答疑提供了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的平台,体现了网上答疑的交互性和自主性等
特点。同时,实现了教学资源和教学方法的共享。
关键词:Web服务;实时答疑;框架
作者简介:赵军富(1979-),男,内蒙古兴和人,内蒙古科技大学工程训练中心,讲师;马胜梅(1982-),女,内蒙古鄂温克人,内蒙古包头职
(责任编辑 :麻剑飞)
图 1 金三角
1. XML[2] XML是一种半结构的数据模型,由于它自身的优点——可扩展
性,作为数据交换和信息表示的标准已被普遍公认。在信息集成已 被广泛应用,是Web Services应用程序集成平台的架构基础。
2.SOAP、WSDL、UDDI SOAP(Simple Object Access Protocol)是一种基于XML的应用 之间的信息交换协议。从设计伊始,就以独立于任何平台(Unix、 Microsoft Windows等)为目的,并充分利用了Web协议(Http、Smtp) 和XML可扩展性的优点,SOAP信息中的数据完全采用XML格式, 就 避 免了以前采用二 进制编 码 传 送,导 致不同系统间难以相 互 理 解。SOAP的这种特性,最终取代了其它分布式技术的底层通信协 议。因而它也成为了Web Services的核心协议。 WSDL(Web Services Description Language)是一服务描述语 言,它定义了一种XML语法,将网络服务描述为能够进行消息交换 的通信端点的集合。WSDL服务定义为分布式系统提供了文档,并 且可用于自动 执 行应 用 程 序 通信 中所 涉及 的 细 节。它取代了过去 Microsoft提出的SCL(Service Contract Language),在技术上更为 成熟和通用。 UDDI(Universal Discovery,Description,Integrati-on)是服务 发布与发现机制。规范由Microsoft、IBM、Briba三家公司在2000年7 月提出,借鉴了XML和SOAP的经验,定义了在它们之上的一个层 次,提供了一种让客户端动态发布和查找Web Services的机制。通过 UDDI提供的标准接口,企业可以发布自己的Web Services供其它企 业查询、调用;也可以查询特定服务的描述信息,并动态绑定到该 服务上。 3.XQuery、XPath XQuery、Xpath是两种XML查询语言,为遍历XML提供了有效 的方法,已经广泛被使用,在此不做太多的介绍。 4.Web Services的动态组合 在异构系统中运行在不同平台上的Web 服务可能是由不同供 应 商 提 供,由不同的编 程 语言实 现,为 满足 服 务 的 请 求 需 要 根 据 特定的应用背景和需求进行合理的Web服务组合。Web服务的组合 潜在地缩短了开发时间,减少了开发新应用的工作量。服务动态组 合是在运行时动态组合的,它能够给系统带来更大的灵活性,当前 Web Services的合成研究已经成熟。 二、基于Web Services答疑系统基本框架[3] 系统由学生客户端、教师客户学院材料工程系,讲师。(内蒙古 包头 014010)
基金项目:本文系内蒙古科技大学教改项目(项目编号:JY2010024)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1)32-0073-01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我国各大中专院校也加快了信息 化进程,并且都建立了自己的校园网,这为现代化教育提供了必备的 物质基础。答疑是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答疑学生可以弄清 课堂上没有弄清的问题,教师也可以通过答疑,了解学生对课程的 掌握和适应情况,并利用这些信息修正课堂教学。当今,网上答疑 系统形式多样化,网上答疑成为当前的研究热点。
图 2 基于 Web Services 答疑系统基本框架 三、基于Web Services实时答疑系统实现 本系 统 采 用 在 通信 时服 务 器 帮助 客户端 查找 其 他 客户端 的 信息。在实时答疑时学生和教师客户端 通过服务器来进行转接 信息。 1.建立IP地址列表[4] 在Internet网络中,各客户端互相通信必须通过IP地址进行, 由于 学 生和老师上网地 点可能 发 生 变化,所以其 I P 地 址 是不固定 的.因此本系统创建了自己的IP地址列表,该地址列表实时更新.当 学生或教师通过登录或注册上线时,服务器将学生或教师的IP地 址和相关信息分别传送给相应的IP地址列表,同时服务器会将教师 (或学生)的IP地址及相关信息传送给在线的学生(或教师),而在 线学生(或教师)端采用数组来记录教师(或学生)的IP地址及相 关信息.当学生(教师)请求与当前某教师(学生)进行一对一答疑
从总体结构来讲,当前有B/S结构和C/S结构,不论哪种所有信 息处理都过分依赖中央服务器。但随着信息处理量的增加,网络用 户的急剧增长,会过分消耗服务器更多的内存,会使网络数据通信 量增大,而客户端资源利用率很低,这都给服务器带来了极大的负 担,造成了昂贵的成本支出,网络的更大规模应用也受到了限制。 在网上答疑过程中,让学生和教师作为客户端,让服务器只起到握 手连接的作用,无须通过服务器,教师和学生直接传递数据信息, 其带来的一个变化就是改变了“内容”所在的位置,内容从“中心” 走向“边缘”,内容将主要不是存在服务器上,而是存在所有用户的 个人电脑上,使学生和教师之间的数据信息流并不汇聚到中央服务 器。这样,服务器的信息流量负担将得到极大的缓解,而教师和学 生客户端的信息交流更加直接、高效。本文引入Web服务来提供业 务逻辑,将好多问题写成Web服务,并进行发布,同时可以将单个的 Web服务进行组合。这些发布的Web服务及其组合为答疑系统提供 了高效、快捷服务。
六、结束语 技能大赛推动了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扩大了高职院 校的社会影响力,加大了高职院校专业建设、课程改革、教学改革、 校企 合作的力度,提高了师资力量 和管 理 水平,引导 学生 从“知 识 人”转变到“职业人”,从而更好地服务于社会。
参考文献: [1] 王建荣 , 范祖贤 . 全国高职学生技能大赛的启示 [J]. 无锡职业技术学 院学报 ,2009,(2):6-7,34. [2] 刘焰 . 国家级职业技能大赛对职业教育的影响力探讨 [J]. 教育与职 业 ,2010,(3):46-47. [3] 李 文 , 高 健 . 职 业 技 能 大 赛 对高 等 职 业 教育的启发 [J]. 职 教 论 坛 ,2010,(4):48-49. [4] 刘忠 . 技能大赛对高职院校教学改革促进作用的研究 [J]. 兰州石化 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1):63-65.
(下转第 75 页)
73
总第219期
技能大赛受到企业界的高度关注,显示了企业对高技能人才的 渴求和对教育界尽快培养出真正适用的实用型人才的期待。[4]要培 养出高质量高技能的人才,就必须要有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专 业过硬的“双师”型师资队伍。随着技能大赛的不断开展和深入, 很多高职院校要求专业教师能够根据市场需求,不断地改善知识 结构,并定期组织专业教师进行培训、学习、考察或安排到企业参 与具体项目,提高专业能力,积累实践经验,培养一批既精通专业 理论知识,又熟悉专业技能的“双师”。同时,引进一些企业专家、 工程师和技术人员以优化教师结构,或聘请他们来校现场授课,全 面提升教学团队整体素质,保证项目教学的顺利进行,使教学质量 达到预期效果。
一、Web services相关技术[1] Web Services通过标准的Web协议向Web用户提供有用的功能。 多数情况下使用SOAP协议。Web Services非常详细地说明其接口, 这使用户能够创建客户端应用程序与它们进行通信。这种说明通常 包含在称为Web服务说明语言(WSDL)文档中。Web Services一经注 册,用户便能够轻易地找到这些服务,这是通过通用发现、说明和 集成(UDDI)来完成的。这就构成了“金三角”技术,如图1所示。
技能大赛的比赛项目是紧密联系当前企业现状,针对专项技术 前沿领域中的典型案例中的要素进行优化、组合编制而成的,具有 先进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学生通过准备和参与整个比赛项目的 过程,可以不断地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培养自身的创新能力以及 敬业爱岗、团结协作的职业素养。因此,技能大赛造就了一批高质 量高技能的人才。
总第219期
教改经纬
DOI编码:10.3969/j.issn.1007-0079.2011.32.037
基于Web services的网上在线实时答疑系统的研究
赵军富 马胜梅 刘玉平
摘要:随着Internet技术的发展,网上答疑形式出现多样化,本文引入web services技术,提出一个在线实时答疑系统的框架,并给出了基于
时,服务器采用TCP协议进行握手连接,当双方取得一致时双方各 自从信息数组中得到IP地址,利用连接数组记录当前连接情况,此 时服务 器完成 双方连 接功 能,答 疑 双方 之 间利用U D P 协议 直接 建 立起TCP/IP连接,进行一对一面对面的直接交流和答疑。
2.Web服务调用[5] 本系统将在答疑过程中对一些常见的问题答案采用Web服务 进行发布,同时对一些简单服务进行动态组合,来解决更复杂的问 题。首先对每一个学生客户端提出的问题都经过服务器进行简单分 析,查找是否存在现有的Web服务可以调用,若有就调用该Web服 务得到答案,若没有将问题转到教师客户端获取答案,在教师客户 端将问题通过服务器返回到学生客户端的同时,系统自动将答案创 建Web服务进行发布,有待于其他学生提出同样问题可以直接调用 该服务。 四、结论与展望 在对Web服务深入应用的趋势下,为了能够快速解决学生问题 的需求,本文引入Web服务技术对常见问题的答案进行创建发布, 针对当前大多数答疑系统中服务器任务繁重,本文使用P2P技术实 现学生客户端与教师客户端的点对点通信。对于该系统的安全性等 问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和探索。
五、技能大赛有助于促进校企合作 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是职业教育的立足点和出发点,职业院校 办学必须贴近企业、贴近行业、贴近地域经济,培养出来的人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