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公众心理分析
公关第六章公众特点与心理
2、人的需要是有层次的: 五种需要的排列顺序是:生理的需要和安全的需要属于 低层次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属于中间层次需要,尊重的需 要与自我实现的需要属于高层次需要。 3、优势需要决定人的行为: 在同一时间、地点、条件下,人存在多种需要,其中只 有一种占优势地位的需要决定着人的行为。当一种优势需要 获得满足后,其驱动力逐渐减弱,取而代之的是新的优势需 要,由此驱动人的新的行为。公共关系活动要注意不断满足 公众新的需要 。 六、公众态度心理: (一)态度: 态度是人们对任何给定的客观对象所固有的一种心理倾 向。一般来说,态度由认知、情感、意图三个因素构成。
第六章 公众的特点与心理 第一节 目标公众分析
企业公众关系包括:员工关系、股东关系、消 费者关系、社区关系、政府关系、媒介关系、名 流关系、国际公众关系等。 一、员工关系:(P133) 建立良好的员工关系,其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 两个方面: (一)组织需要通过员工的认可和支持来增加 内聚力。 (二)组织需要通过全员公共关系增强外张力。
(三)流言与公众行为: 1、流言是一种公众情绪的反映。 2、流言是一种公众愿望的反映。 八、公众心理的认知: (一)对公众个体心理的认知: 1、通过外部特征认知个体公众心理; 2、通过言谈举止了解个体公众心理。 (二)对公众群体心理的认知: 1、通过考察组织内部凝聚力来认识内部公众心理: 2、通过区分公众群体来认知外部公众心理: 与组织相关的外部公众群体有社区公众、媒介公众、政 府公众、消费者公众及其他一些相关公众等。 (三)对公众心理变化的认知: 1、客观环境引起的心理变化。 2、舆论导向和教育引起的心理变化。
(二)态度与公众行为: 态度作为一种心理现象对公众行为有以下影响: 1、通过公众知觉的选择性和判断性影响公众的行为 。 2、预测着公众的行为方式。 3、决定人的行为效果的差异。 七、社会流行和流言: (一)社会流行: 社会流行(或时尚)作为一种群众性的社会心理现象 ,是指社会上许多人都去追求某种生活方式,使这种生活 方式在较短的时期内到处可见,从而导致了人们彼此之间 发生连锁性的感染,即所谓的“一窝蜂”现象。 (二)流言: 流言是一定时期内在一定社会成员中传播的有关大家 共同关心问题的新闻。
公众心理分析
第六章公众心理分析一、知觉概念:知觉:是大脑对当前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反映。
也就是说,在主体脑中出现了这个事物的整体映象。
知觉是思维的“窗口”,为思维提供感觉信息,而思维又对感觉信息进行加工处理,把知觉组织起来,使其获得一定的意义。
(是在感觉的基础上产生的。
)㈠.影响知觉的因素:知觉的选择性,知觉的偏见(多选)1.知觉的选择性:指在知觉过程中,为了清晰地反映对象,人们从许多事物中自觉地或不自觉的选择知觉对象的心理过程。
知觉选择性受客观及主观因素所制约:⑴客观因素:(多选)①知觉对象本身的特征②对象和背景的差别③对象的组合⑵主观因素:(多选)①需要和动机;②兴趣;③性格;④气质;⑤经验知识2.知觉的偏见:人们在感知事物的时候,由于特殊的主观动机或外界刺激,对事物产生一种片面或歪曲印象的心理过程。
(名词解释).产生偏见的几个方面:⑴. 首因效应:第一印象的强烈影响。
(名词解释)⑵近因效应:最近或最后印象的强烈影响。
⑶晕轮效应:一种片面的知觉。
⑷定型作用:(刻板印象)固定的僵化印象对人的知觉的影响。
3.心理定势(心理定势是人的认知和思维的惯性、倾向性,即按照一种固定了的倾向去认识事物、判断事物、思考问题,表现出心理活动的趋向性和专注性。
它既有积极的定向作用、推动作用、稳定作用,也有消极的妨碍作用、惰性作用、误导作用。
研究公众的各种心理定势,是影响公众的态度和行为的重要依据。
)二、需要与公众行为1.需要:需要是人对特定目标的渴求与欲望,是推动行为的直接动力。
2.1943年,(美)马斯洛在《人类动机理论》一文中首次提出了需要层次论,并于1954年在其名著《动机与人格》中作了进一步阐述。
3.需要的五个层级:(多选)①生理的需要;这是人类为了维持其生命最基本的需要,也是需要层次的基础。
②安全需要;当一个人的生理需要得到了一定的满足之后,他就想满足安全的需要。
③社交的需要;当生理及安全的需要得到相当的满足后,社交的需要便占据主导地位。
《公共关系学》练习题[参考答案]
公共关系学?练习题[参考答案]第一章公共关系的概念一、单项选择题1、D 2、A 3、A 4、A 5、B 6、A 7、C 8、A 9、B 10、A 11、C 12、C 13、A 14、A 15、A 二、多项选择题1、ACE 2、AD 3、ACDE 4、BE 5、AB 6、A.B 7、AB8、CDE 9、ABCDE 10、ACDE 11、ABCDE 12、ABCDE 13、ACE 14、BD 15、AC三、名词解释题1、传播管理说这类定义将管理说和传播说结合起来,强调公共关系是组织一种特定的传播管理行为和职能。
格鲁尼格教授认为:“公共关系是一个组织与其相关公众之间的传播管理。
〞〔P3〕2、公共关系状态公共关系状态即一个组织与其公众环境之间客观上存在的关系状况和舆论状况。
公共关系状态是客观存在的,任何组织或个人都处在一定的公共关系状态之中。
它既是组织公共关系活动的根底,也是组织公共关系活动的结果。
〔P10〕3、关系主要指组织与公众之间的相处和交往的行为和状态,简单说就是组织与公众之间的联系。
这种相处和交往的性质和程度,是组织的公众环境状态中比拟直观的方面。
公共关系“好〞还是“不好〞,从这种联系的性质和程度就可以直接判断。
〔P16〕4、形象〔P18〕5、人际关系主要指个人关系、私人关系,即个人在社会交往实践中形成的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
它主要从个体关系的角度概括人的各种社会关系,其涵盖面包括个人在生活、生产及其他社会活动中形成的一切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P21〕6、舆论指社会公众对组织的政策、行为、人员或产品所形成的看法和意见的总和,是社会上大多数人对组织的看法和意见的公开表达。
这种公众意见的性质和程度是衡量公共关系状态的客观标志。
这种舆论反映和评价的性质和程度,是组织公众环境状态中无形的方面。
舆论标志着大多数社会公众对组织的根本态度和行为。
〔P17〕四、简答题1、如何理解公共关系的传播观念、协调观念? P122、为什么说组织是公共关系活动的主体? P13-143、为什么说传播沟通是公共关系活动的过程和方式? P15-16五、论述题1、从关系、职能、学科的角度论述公共关系的本质属性?要点:公关本质属性;分别阐述关系、职能、学科性质。
公众心理分析
2022年9月16日星期五
公共关系学
返回
公共关系
2022年9月16日星期五
公共关系学
(4)舆论与流言
舆论是社会全体成员或大多数 人的信念。公众舆论对公众行 为有重大影响,所谓“人言可 畏”
对待舆论只能引导,不能压制。
流言是公众相互传播关于现实 社会问题某种不确切消息。与 谣言不同,并无恶意,只要及 时把正确消息传递出去,流言 不攻自破。
2022年9月16日星期五
公共关系学
2.消费心理的种类
因个人的性别、年龄、地位、兴趣等影响也会形成各种不同的消费心 理。归纳起来消费心理有如下表现形式。 (1)求实心理。 (2)求好心理。 (3)求新心理。 (4)求名心理。 (5)习俗心理。 (6)求美心理。
2022年9月16日星期五
公共关系学
公共关系
公众心理分析
一、公众的心理定势 1.什么叫心理定势 所谓公众的心理定势,是指在一定社会条件下,由
人与环境相互作用而出现的、公众对某一对象的共 同心理状态与一致的行为倾向。
可分为: 国民公众心理定势,又称为民众心态或国民性格; 城市公众心理定势,称为市民心理; 某一社会组织的心理定势,可称为社会风气,比如
2022年9月16日星期五
公共关系学
突破心理定势的方法提示
假设一些以前不敢想的疯狂念头 多练习用比喻 做白日梦 多从事一些考脑筋的业余活动 学点外国语 用左手试试 只读半本书 倒立
2022年9月16日星期五
公共关系学
二、公众的消费心理
1.影响消费心理的因素 (1)政治因素。 (2)社会经济。 (3)社会文化。 (4)自然因素。
暗示不需要讲道理, 只靠直觉的提示。
公众心理分析
缺乏自我实现需求的特征:觉得自
己的生活被空虚感给推动着,要自 己去做一些身为一个「人」应该在 这世上做的事(使命感),极需要 有让他能更充实自己的事物、尤其 是让一个人深刻的体验到自己没有 白活在这世界上的事物。也开始认 为,价值观、道德观胜过金钱、爱 人、尊重和社会的偏见。
我们第一感觉应该是,这里有一堆
衣物!
而不是我们的面前有:三件外套,
两条裤子,还有两双袜子
那么我们在公共关系学中应该 怎样利用对象组合这个因素呢? 为什么现在的企业都在强调 创新,强调标新立异? 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使企业 在消费者心目中成为一个独立的个 体,牢牢的抓住消费者的关注力。
影响知觉选择性的主观因素 ——-需要和动机、兴趣、 性格、气质、经验知识
就像我们有时候一边看电视,一边 打电话。 我们通常要么专注于通话的内容, 要么专注于电视的对白。 很少有人能同时把握电视对白和通 话的信息。 同学们对于知觉的选择性,还能 想起来有没有其它的例子?
知觉的选择性,既有客观的原因也
有主观的原因。
这种选择性受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
所制约
影响知觉的选择性的客观因素 : 1.知觉对象本身的特征;如在周围 环境中刺激作用强烈的突出的事物, 容易引起人们的无意注意,成为知 觉对象。
的需要,是需要层次的基础。 级别最低,如:食物、水、空气、 性欲、健康。 缺乏生理需求的特征:什么都不想, 只想让自己活下去,思考能力、道 德观明显变得脆弱。
例如:当一个人极需要食物时,会
不择手段地抢夺食物。人民在战乱 时,是不会排队领面包的。 以生理需求来激励下属时,假设人 为报酬而工作 。 激励措施:增加工资、改善劳动条 件、给予更多的业余时间和工间休 息、提高福利待遇
公众的特点与心理重点章
第六章公众的特点与心理(重点章)应重点掌握的内容有:1.员工关系。
是指在企业内部管理过程中形成的人事关系,其具体对象包括全体职员、工人、管理干部。
员工关系不同于一般的人事关系和劳动关系,其最主要的责任是要实现一种介于组织管理者与员工之间双方的良好沟通,促使组织的决策及行为能充分体现组织与员工双方的共同利益,能同时反映双方的愿望和要求,同时说服员工将个体利益目标追求寓于组织整体利益目标之中,达成双方的相互信任与合作关系。
员工是形成组织力量的主体,是组织创一流产品或服务的主力军,是塑造和推销组织形象的积极因素。
建立良好的员工关系,可以培养组织成员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形成向心力和凝聚力。
其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①组织需要通过员工的认可和支持来增加内聚力。
②组织需要通过全员公共关系增强外张力。
2.消费者关系。
也称服务对象公众,是指社会组织的具体服务对象,如商场中的顾客、宾馆中的住客、酒店中的就餐者及火车、轮船、飞机上的乘客等,他们是各类组织主体服务对象总和。
可以说,失去了消费者,便没有了组织生存基础;反之,了解消费者需求,掌握了消费者需求脉搏,社会组织就拥有了一个生存空间。
建立良好的消费者关系的目的,是促使消费者形成对组织及其产品的良好印象和评价,提高组织及其产品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增加对市场的影响力和吸引力,为实现组织和消费者公众的共同利益服务。
建立良好的消费者关系的重要意义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①良好的消费者关系能够为企业带来直接利益。
对于企业来说,消费者就是市场,有了消费者就有了市场,满足了消费者的需求,企业的经济效益就能够实现。
得人心者得市场,良好的消费者关系是企业经营的生命线,可以给组织带来直接的经济利益。
②建立良好的消费者关系能够帮助企业树立正确的经营思想。
“利润第一”还是“消费者第一”,是两种根本对立的经营观念。
企业要实现自己的目标,最根本的任务就是使其产品和提供的服务得到消费者的认可和接受。
公众的心理分析
各位,我们在强调公众心理时,需要具体情 况具体对待。刚才我所谈论的这些问题,对 一个社会组织,尤其是对公众人员来讲,包 括对公关策划人员来讲是非常重要的。
了解别人是一种智慧,善待别人是一种教养,从操作的层面来讲,了解别人, 了解人性,了解公众的心理状态,是公关人员的基本功。
一、在日常工作和交往中,每个人都认为自己是重要的。 这一点稍有社交经验的人,都会承认,有鉴于此,一个训练有素的 公关人员,在日常交往和合作中,和目标对象进行接触时,他要有 意识地记住别人最基本的层面,记住对方的名字,记住对方的职务 ,记住对方所在的单位。更高的层面记住对方的生活习惯,工作环 境、人际关系。道理很简单,每个人都认为他是重要的,那么你对 对方表示关注,就是对对方的重视,一种有效的沟通。
公众心理
文化产业管理专业(本)
主讲人:沈维梅 副教授Fra bibliotek公共关系实务
公众的时尚心理
公
众
公众的暗示心理
心
理
公众的定势心理
1
首轮效应
2
近因效应
3
刻板效应
4
亲和效应
5
光环效应
一、公众的时尚心理
一方面,很多公众面 对时尚,选择趋同, 趋与常人相同。
案例
另一个极端是趋异, 人无我有,人有我优, 与众不同。
案例
二、在日常工作和交往中,人们往往认为自己是正确的。 不习惯被对方指手划脚,偏偏人性还有另外一个层面的问题,就是 多数人喜欢指责别人,我们身边经常会有这样的人,他做人最大的 乐趣就是对别人指手划脚,他喜欢假定别人没有他自己的智商高, 他总觉得自己在待人接物方面高人一筹。所以喜欢对别人气指颐使 ,指手划脚,这一点恐怕对我们绝对多数的公关人员来讲,都需要 引起重视,此乃做人之大忌。
公众心理分析
(二)主观因素
• 在知觉过程中个人某些主观因素的作用, 在不同方面和不同程度上影响着知觉的选 择性,表现为主体主动地感知对象。这属 于知觉的主动选择性。它借以发生的神经 机制主要在于:主体脑中对有关的事物特 别敏感,易于在感觉中枢引起较强的兴奋 过程。影响知觉选择性的主观因素。
三、知觉的偏见
• 知觉的偏见是人们在感知事物的时候,由 于特殊的主观动机或外界刺激,对事物产 生一种片面或歪曲印象的心理过程。 • 人类的一切活动,总是以需要为中心的, 人的行为总是直接或间接、自觉或不自学 地为了实现某种需要。下节将介绍马斯洛 的需要层次理论及需要对公众行为的影响。
一、需要理论的要点。
• 需要是人对特定目标的渴求与欲望,是推动行为的直接动 力。需要反映了有机体对其自下而上和发展的条件所表现 出的缺乏。这种缺乏既可能是生理的,也可能是心理性的。 在正常状态下,有机体的生理状态和心理状态是趋向于均 衡的。这种均衡乃是个体维护其生存的条件。倘若机体内 或者心理上出现某种缺乏,便会导致均衡状态的破坏。在 这种场合下,机体就处于一种不舒服的紧张状态。只有减 少或消除这种紧张状态,才能恢复到原有的满意状态。需 要可以看作是减少或消除这种紧张状态的反映。 • 早在1943年,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在《人类动机理论》一 文中首次提出了需要层次论,并于1954年在其名著《动机 与人格》中作了进一步阐述。
• 知觉只限于当前的脑中呈现事物的整个映 象。而认知到事物的一定意义则是思维起 的作用。正是在知觉的基础上,使我们能 够认识到事物 的名称、性能、因果关系等 意义。在心理活动中,知觉与思维紧密地 相互联系着。知觉是思维的“窗口”,为 思维提供感觉信息,而思维对感觉信息进 行加工处理,把知觉组织起来,使其获得 一定的意义当我们感知到客观事物时,通 过思维在大脑储存着的信息系统中,撮相 关信息与知觉相结合,使其获得某种意义。 因此,在涉及到知觉概念时,应该把知觉 与思维结合起来,使其意义化 。
专10公共关系学
第二章 公共关系的起源与发展
第一节
公共关系的起源 第二节 公共关系的发展 第三节 公共关系产生与发展的社会条件
第一节 公共关系的起源
21.公共关系的起源包含了以下哪几个时期(201201 多选) 一、古代时期——公共关系思想的萌芽 二、巴纳姆时期——现代公共关系的发端 三、艾维· 李时期——现代公共关系职业化的开始 31.下列有关艾维· 李这一公共关系代表人物的表述 正确的有(200801多选) 四、爱德华· 伯尼斯时期——现代公共关系学科化的 成熟 37.简述艾维· 李和爱德华· 伯尼斯对公共关系的主要 贡献。(201201简答)
第二节 公共关系工作人员3
三、公共关系人员的培养 (一)公共关系人员的培养目标(201110多选) 1.通才式的公共关系人才,可视为领导型人才 2.专才式的公共关系人才,可视为个体公共关系工作人才 (二)公共关系人员的培养原则 1.科学理论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结合 2.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3.因村施教、因人施教 4.专业知识和综合知识相结合 (三)公共关系人员的培养途径 1.大学本科教育 2.大专培训班 3.函授教育 4.公共关系培训班 5.全员公共关系培训
第一节 公共关系的职责2 一、公共关系的基本职责(200901多选)
(四)协调沟通 1.协调内部关系,增强组织凝聚力 2.开展社会沟通,建立和谐的社会环境 (五)提供服务 1.在组织内部为各个业务部门和职能部门服务 2.在组织外部提供社会服务 二、与公共关系职能相关的活动范畴(201101多选) (一)交际 (二)宣传与与新闻 (三)广告 (四)营销推广 (五)公共事务 (六)游说 (七)开发 (八)论题处理 (九)危机处理(200801名词)
公共关系学公众心理分析
公关关系学上所说的公众心理主要包括:知觉、 需要、态度、从众心理、逆反心理等。这些心理 因素会影响到公众的具体行为,而对我们的公关 活动产生影响。 那么下面我们就来具体了解公众心理和公众 行为之间的关系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与公众行为关系
比较密切的几种公众心理现象,包括知觉、 需要、态度、流行、流言、舆论、从众心 理、逆反心理等等,通过学习要把握一般 的公众心理和行为特征。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公众心理 P127
我们这一章要学习的是公众心理分析,那么我想 请问一下,大家觉得公众心理到底是什么?
性格如何影响着知觉的选择性?
——自尊心强的人和很谦和的人在被批评后的不同反应 ——乐观的人和悲观的人在中一亿的大奖以后的反应。
比如说,我们面前有三件外套,两条裤子, 或者还有两双袜子放在一起了,我们的知觉会对 这些对象进行组合,把他们看成一个整体。我们 第一感觉应该是,这里有一堆衣物!而不是我们 的面前有:三件外套,两条裤子,还有两双袜子。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大家理解了对象组合这个因素了吗? 那么我们在公共关系学中应该怎样利用对象
那么兴趣怎样影响人这个主体的知觉选择 性呢 ? 大家想想看。
例子:小李是个猴迷,小张出奇的喜欢吃 香蕉。那么当他俩同时看到一只可爱的猴 子,拿着一大串香蕉的时候。他们的反应 会不会有什么样的差异啊?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3.性格;是对现实的稳定态度和习惯化的行为方式,在 情绪、自尊心、对人态度等方面的特征影响着知觉的选择 性。
第六章公众心理分析
第六章公众心理分析第六章公众心理分析要点解析学习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与公众行为关系比较密切的若干社会心理现象,包括知觉、需要、态度、流行、流言、舆论、从众心理、逆反心理等等,把握一般的公众心理和行为特征。
内容第一节知觉与公众行为第二节需要与公众行为第三节态度与公众行为第四节流行、流言及舆论第五节公众心理的其他方面第一节知觉与公众行为一、知觉的概念知觉是大脑对当前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反映。
二、知觉的选择性在知觉过程中,为了清晰地反映对象,我们总是从许多事物中“被动地”或“主动地”选择知觉对象,这就是知觉的选择性。
这种知觉的选择性,既有客观的原因也有主观的原因。
(一) 影响知觉的选择性的客观因素1.知觉对象本身的特征;2.对象和背景的差别;3.对象的组合;(二) 影响知觉的选择性的主观因素1.需要和动机;2.兴趣;3.性格;4.气质;5.经验知识。
三、知觉的偏见知觉的偏见是人们在感知事物的时候,由于特殊的主观动机或外界刺激,对事物产生一种片面的或歪曲的印象。
引起知觉偏见的常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一)首因效应;(二)近因效应;(三)晕轮效应;(四)定型作用。
第二节需要与公众行为一、需要理论的要点(一)需要的定义需要是人对特定目标的渴求与欲望,是推动行为的直接动力。
(二)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人类有五种基本需要,需要是有层次的,行为是由优势需要所决定。
二、需要的五个层级(一)生理的需要;(二)安全的需要;(三)社交的需要;(四)尊重的需要;(五)自我实现的需要。
三、五种需要的排列关系马斯洛认为,对一般人来说,这五种需要由低到高依次排成一个阶梯。
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属低级需要,尊重的需要与自我实现的需要属于高级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为中间层次,基本上也属于高级需要。
四、优势需要决定行为马斯洛认为,在同一时间、地点、条件下,人存在多种需要,其中有一种占优势地位的需要决定着人们的行为。
第三节态度与公众行为一、态度及其与结构(一)态度的定义态度是人们在认识和行为上相对固定的倾向,包括人对事物和社会认知的倾向、情感的倾向和意图的倾向,比如赞成或反对、喜欢或厌恶、肯定或否定等等,这些倾向一经形成就比较稳定、比较持久地影响着人们对事物的判断和看法,影响着人们的行为方向和方式。
第6章_公众心理分析
第一节 知觉与公众行为 第二节 需要与公众行为 第三节 态度与公众行为 第四节 流行、流言及舆论 第五节 公众心理的其他方面 后面3 后面3节下次讲
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与公众行为关系 比较密切的几种公众心理现象,包括知觉、 需要、态度、流行、流言、舆论、从众心 理、逆反心理等等,通过学习要把握一般 的公众心理和行为特征。
三、知觉的偏见(P131): P131): 知觉的偏见是人们在感知事物的时候,由于特殊的主观 动机或外界刺激,对事物产生一种片面的或歪曲的印象。
引起知觉偏见的常见原因有四个(P131) 引起知觉偏见的常见原因有四个(P131) (一)首因效应;即第一印象。
在人的心理中,第一印象具有先入为主的作用,而且 这种作用具有持续影响人的认识活动的效应 。 所以给他 人以良好的第一印象非常重要。 对于我们来说,特别是在面试的时候第一印象非常重 要,相信大家对于这一点事非常了解的了吧。
3.性格;是对现实的稳定态度和习惯化的行为方式,在 情绪、自尊心、对人态度等方面的特征影响着知觉的选择 性。 性格如何影响着知觉的选择性? ——自尊心强的人和很谦和的人在被批评后的不同反应 ——自尊心强的人和很谦和的人在被批评后的不同反应 ——乐观的人和悲观的人在中一亿的大奖以后的反应。 ——乐观的人和悲观的人在中一亿的大奖以后的反应。 (比较极端的例子)一个要环游世界,一个为有太多 钱而烦恼。 而企业或者其他组织需要做的就是,掌握公关对象的 性格特征采取相应的公关活动,做到有的放矢。极力向节 约的顾客推荐我们的节能产品,向阔气的顾客吹捧我们的 产品室多么的有气派,有格调。
刚才我们学习了首因效应,近因效应,晕轮效应, 刻板效应,这四类公众知觉。对于社会组织来说, 很难绝对地说是好事还是坏事,是有利或是有害, 关键在于社会组织要合理的去把握这四类公众知 觉,即使的去促成或是改变,从而保证组织与公 众之间的正常交往和沟通 。
第六章 公众心理分析
河套大学 张永刚
24
三、影响和改变态度的因素(3)
(四)个性因素——个性倾向性因素和个性 心理特征
1、个性倾向性因素——指个体心理活动中稳 定的意识倾向性特征,主要有需要、动 机、兴趣、理想、信念、世界观等因素
2、个性心理特征——指个体心理活动中稳定 的心理特征,包括能力、气质、性格三 个因素
(五)态度系统性因素
2021年8月10日星期二
河套大学 张永刚
20
二、 态 度 的 特 性 1
2021年8月10日星期二
1、态度的社会性——指 人的态度产生于社 会中,并指向和作 用于社会
2、态度的针对性——指 任何一种态度都有 其相对应的特定对 象即“态度对象”
3、态度的协调性——指
构成一种态度的各
个因素是协调一致
第四节 流行、流言及舆论
2021年8月10日星期二
第五节 公众心理的其他方面
河套大学 张永刚
2
第一节 知觉与公众行为
一、知觉的概念 二、知觉的选择性 三、知觉的偏见
2021年8月10日星期二
河套大学 张永刚
3
一、知觉的概念
知觉是大脑对当前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 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反映,是在感觉(视、听、 触、摸、嗅觉等)的基础上产生的,是各种 感觉的复合。
2021年8月10日星期二
河套大学 张永刚
19
一、态度及其结构(2) ——态度的结构
一般由三个因素构成
认知——是指主体对态度对象的感知、思维、理 解、看法等,是对态度对象的整体了解和评 价。是态度形成的基础。
情感——指主体对态度对象的情感体验和情绪反 应,在态度中具有调节作用
意图——指主题作用于态度对象的行为准备状态, 是由认知因素和情感因素所决定的对于对象 的行为反应倾向,是态度的外显因素
公共关系客体之公众及公众心理分析
公共关系客体之公众及公众心理分析公共关系是指组织或个人与公众之间的相互沟通、交流和协调的活动。
作为公共关系的客体,公众是公共关系活动的重要参与者和影响因素。
公众的行为和心理状态对于公共关系的发展和维护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以下将从公众的定义、公众的形成、公众心理等方面对公众及公众心理进行详细分析。
首先,公众是指对于某个组织、事件或议题有一定认知和兴趣,对其有可能产生影响或受其影响的人群。
公众可以分为内部公众和外部公众两种类型。
内部公众指组织内部的员工、管理者以及其他与组织有直接关系的人群;外部公众则包括消费者、投资者、政府、媒体、社会团体等与组织有间接关系的人群。
公众是多元化的,不同的公众会因为其不同的利益、需求和态度而对组织产生不同的反应和行为。
其次,公众的形成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公众是由一群个体组成的,这些个体在特定的背景、环境和议题下形成共同的认知和兴趣。
公众形成的过程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个体的社会化、经验和信息获取等。
公众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社会的变化和信息的更新,公众的构成和态度也会发生变化。
因此,公共关系管理者需要及时了解公众的动态变化,以便灵活地应对公众的需求和反应。
公众心理是指公众对于组织或事件的认知、态度和情感等心理状态。
公众心理的分析对于公共关系的成功与否至关重要。
对于公众心理的分析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1. 信任与不信任:公众对组织的信任度直接影响着公共关系的发展和维护。
公众在与组织进行交互和沟通的过程中,会根据组织的行为和言论进行评估和判断。
如果公众感到组织的行为不诚信、言行不一致,就会对组织产生不信任的情绪。
相反,如果组织能够建立良好的声誉和信誉,公众会对组织产生信任感,增强与组织的合作和支持意愿。
2. 感知与认知:公众对组织的认知和感知直接影响着公众对组织的态度和行为。
公众对组织的认知可以通过媒体报道、口碑传播、个人经验等途径获得。
公众的感知则与他们的需求和期望有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
需要与公众行为
四、优势需要决定行为
1.在同一时间、地点、条件下,人存在多 种需要,其中有一种占优势地位的需要决定着 人们的行为。 2.当一种需要满足以后,它不再是行为的 积极推动力,其他需要就开始发生作用。
第三节
态度与公众行为
[ 结果 ] :这说明“热情”和“冷酷这两个品质产生了 掩盖其他品质的晕轮效应。在认识结交朋友时,孤立地以 貌取人、以才取人、以德取人、以某一言行取人,以某一 长处或短处取人,都属晕轮效应,是不正确的知觉。 [ 应用 ] :晕轮效应一般产生在不熟悉的人之间或者伴 随有严重情感倾向的人之间,最能产生晕轮效应的是外表, 外表的美丽往往容易留下美好的第一印象。 一个人的气质、性格、能力、才智以及家庭背景、个 人修养都会产生晕轮效应。但一个粗俗的举止,就会破坏 您的全部好印象,而一个美好的举动则可使您倍增光辉。 人与人的接触是有限的。人们只能用点滴的了解来全 面地概括您,所以尽量使您首先暴露的特质闪光,强化您 的好印象。
第一节
知觉与公众行为
二、知觉的选择性
知觉的选择性是指在知觉过程中,为了清晰地 反映对象,人们总是从许多事物中自觉地(主动地) 或不自觉地(被动地)选择知觉对象的心理过程。 知觉的选择性受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所制约。
第一节
知觉与公众行为
二、知觉的选择性
(一)客观因素 1、知觉对象本身的特征 2、对象和背景的差别 3、对象的组合
1.首因效应 首因效应是指由于第一印象的作用而对后继交往所 发生的影响现象。 [ 实验 ] :有一位心理学家曾做过一个实验:把被试 者分为两组,同看一张照片。 对甲组说,这是一位屡教不改的罪犯。对乙组说, 这是位著名的科学家。看完后让被试者着根据这个人的 外貌来分析其性格特征。 结果甲组说:深陷的眼睛藏着险恶,高耸的额头表 明了他死不改悔的决心。 乙组说:深沉的目光表明他思想深邃,高耸的额头 表明了科学家探索的意志。
3.晕轮效应 认知中,观察对象时,对象的某个特点、品质特别突 出,就会掩盖我们对对象的其他品质和特点的正确了解, 被突出的这一点起了类似晕轮的作用,导致观察失误,这 是一种错觉现象。 [ 实验 ] :让人看一张卡片,上面写着一个人的五种品 质:聪明、灵巧、勤奋、坚定、热情。 看后让人想象一下这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结果普遍想 象成一个有善的好人。然后把卡片上的“热情”一词换成 “冷酷”,顺序变成:聪明、勤奋、坚定、冷酷、灵巧。 再让大家想象一下这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结果是人们普遍 推翻了原来的结论,变成了一个可怕的坏人。
4.定型效应 生活中,人们都会不自觉地把人按年龄、性别、外貌、 衣着、言谈、职业等外部特征归为各种类型,并认为每一 类型的人有共同特点。在交往观察中,凡对象属一类,便 用这一类人的共同特点去理解他们。 在概括偏颇或忽略个体差异时,就会出现认知错觉。 这种错觉称之为定型效应。 根据定型效应,不同的形象会留给对方不同的印象。 如果您介绍化妆品,就要以美容师的形象出现。如果您介 绍服装,就以模特的形象出现。做一个成功人士,必须时 时变换自己的角色,以适应不同情景。
[ 结果 ] :实验表明第一印象形成的肯定的心理定势, 会使人在后继了解中多偏向于发掘对方具有美好意义的品 质。若第一印象形成的是否定的心理定势,则会使人在后 继了解中多偏向于揭露对象令人厌恶的部分。 [应用]:在人际交往中首因效应的作用: (1)面带微笑。是热情、善良、友好、诚挚的印象; (2)整洁,留下严谨、自爱、有修养的印象; (3)使自己可爱可敬,由言谈、举止、礼仪来完成; (4)发挥您的聪明才智,给对方留下深刻的印象,它 会左右对方未来很长时间对您的判断。 第一印象最深刻、也最顽固。一旦留下不好的印象, 是不幸的。花一分钟留下的印象,花一个小时也难矫正。
第二节
需要与公众行为
一、需要理论的要点
需要的定义: 需要是人对特定目标的渴求与欲望,是推 动行为的直接动力。 需要反映了有机体对其生存和发展的条件 所表现出的缺乏。
第二节
需要与公众行为
一、需要理论的要点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主 要有三个方面的内容: 1.人类有五种基本需要; 2.需要是有层次的; 3.行为是由优势需要所决定。
第六章
公众心理分析
本章主要内容:
介绍影响公众行为的心理因素 介绍流行、流言及舆论对公众行为 的影响 讨论价值观、公众行为、从众心理、 逆反心理
第一节
知觉与公众行为
一、知觉的概念
知觉是大脑对当前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 观事物的整体反映。 人们对客观事物的知觉经常会出现程度不同 的变形或歪曲现象。主要原因:一是知觉的选择性, 二是知觉的偏见。
马斯洛(1908—1970),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人 格理论家,人本主义心 理学的主要发起者
பைடு நூலகம்
马 斯 洛 生 活 照
第二节
需要与公众行为
二、需要的五个层次
(一)生理的需要 (二)安全的需要 (三)社交的需要 (四)自尊的需要 (五)自我实现的需要
第二节
需要与公众行为
三、五种需要的排列关系
自我实现 尊重的 的需要 社交的 需要 安全的 需要 生理的 需要 需要 图6-1 五种需要的排列关系
第一节
知觉与公众行为
二、知觉的选择性
(二)主观因素 1、需要和动机 2、兴趣
3、性格
4、气质
5、经验知识
第一节
知觉与公众行为
三、知觉的偏见
(一)首因效应:第一印象的强烈影响。 (二)近因效应:最近或最后印象的强烈影响。 (三)晕轮效应:一种片面的知觉。
(四)定型作用:固定的僵化印象对人的知觉的
影响,也称“刻板印象”。
2. 近因效应 与首因效应相反,是指交往中最后一次见面给人留下 的印象,这个印象在对方的脑海中也会存留很长时间。 近因效应障碍:心理学认为,人体对最近获得的信息 印象清晰,对远期发生的事情则印象模糊。 近因效应“信息印象清晰”有利于管理者对员工思想 教育。但有不足之处,如一位员工工作一贯刻苦认真,但 最近因有时不够认真。于是,改变了管理者对这个员工的 态度,认为他滑下去了。 克服近因效应的心态障碍,就要注意把近因和远因结 合起来;既看现象又看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