絮凝沉淀池
絮凝沉淀池操作规程

絮凝沉淀池操作规程1 总则1.1 目的为了保证水厂絮凝沉淀池的安全操作,特制定本操作规程。
2 内容2.1 安全注意事项2.1.1 作业风险辨识存在滑跌、淹溺、触电的风险。
2.1.2 安全防护用具作业人员需佩戴安全帽,穿防滑鞋。
2.1.3 风险控制措施(1)上工艺池不得穿高跟鞋、拖鞋,注意安全标识牌及地面安全警示标识。
(2)行走时注意通道内或操作区域内的积液或障碍物,发现后无法自行消除需立即上报。
2.2 操作注意及禁止事项2.2.1 停池排水过程中需注意角阀启闭状态和排水水量,若因管道堵塞导致排水量过小,需对管道进行反冲保证排水通畅;若因设备问题导致阀门启闭异常,需及时向保障车间报修处理。
2.3 操作步骤2.3.1 运行前的检查(1)运行前应检查整个构筑物及有关设备是否处于良好状态。
(2)检查排污阀门是否启闭灵活、不漏水,虹吸排泥机是否良好运行。
(3)检查池内有无杂物。
(4)检查投药系统及搅拌机是否良好运行。
2.3.2 运行(1)根据原水浊度、水量大小来确定投药量,并启动投药系统,让其安全有效运行。
(2)开进水车台,待沉砂池水进入格网絮凝平流斜管沉淀池后,运行人员应随时观察矾花形成情况,并根据进水量和原水浊度的变化,随时调整投药量,保证沉淀池出水浊度<5NTU。
(3)根据原水浊度,每个白班进行排泥。
通常排泥持续时间以浓稠泥浆排完为止。
虹吸排泥机的操作步骤见《虹吸排泥机操作规程》。
用角阀排泥时,一次最多开2个角阀,待排泥完毕,再开启另外两个角阀,角阀与排泥机应分开排泥,以免影响出水量。
(4)定期打捞水面漂浮物。
(5)运行之中不准爆池。
(6)运行过程中,絮凝沉淀池及其所属设备要定期检修,保持良好状态,斜管如有堵塞,应通过清洗立即清除。
2.3.2 停池(1)停止进水,调整进水车台,关闭沉砂池进水阀门。
(2)停止加药。
(3)停虹吸吸泥机。
(4)开排泥角阀,降低水位。
严格控制池内水位下降速度,以避免积砂(泥)压坏斜管和托架。
网格絮凝斜管沉淀池计算案例

0.013
.
0.10
.
.
i=
槽内起点水深:h1=ℎ
0.040m2
.
0.152
51.41
0.00048
.
0.00048
5.3
0.10
超负荷 30%时出水槽内流量 Q=0.01215×1.3=0.01579m3/s,集水总槽内流速
取 0.3m/s,槽宽 b=0.2m。
.
槽内终点水深:h4=
池子总高度为:0.3+1.5+1.5+0.6+0.87=4.8m。
(3)参数复核
1)雷诺数:
水力半径 R=d/4=30/4=7.5mm
运动粘度=0.01cm2/s(t=20℃)
Re=0.75*0.2/=0.75*0.2/0.01=15
2)沉淀时间:
T=l/ =1000/2.373=421s=7.02min
絮凝池的反应过程共分为三段,第一段放置密型网格,过栅流速设置为
0.25m/s,第二段放置疏型网格,过栅流速设置为 0.22m/s,第三段放置栅条。第
一段过孔流速为 0.3~0.2m/s,第二段过孔流速为 0.2~0.15m/s,第三段过孔流速为
0.15~0.1m/s。
以下为絮凝过程中不同段的竖井隔墙上孔洞尺寸及过孔流速,共 15 个竖井,
(4)排水渠计算
集水槽坡降为 0.15,水面坡降为 0.035m。
排水渠底的标高在集水槽的基础上降低 0.2m,宽度设置为 0.4m。
七、排泥方式及计算
沉淀池日排泥量为 472.23m3/d,则每小时为 19.68m3/h。设置每小时排泥一
次。设置排泥管的管径为 DN200mm,管道横截面为 0.0314 m2,穿孔管长度为
(完整版)絮凝沉淀池施工方案

1、编制依据1.1 西南电力设计院设计的《50-F185S-S5405》施工图;1.2西南电力设计院桐梓电厂2×600MW机组工程《岩土工程勘测报告书》;1.3《砼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1.4《砌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3-2002);1.5《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GJ-18-2003);1.6《电力建设施工质量验收及评定规程》(土建工程篇)DL/T5210.1-2005;1.7电力建设安全健康与环境管理工作规定;1.8国家有关安全、防火、消防和卫生规范规定;1.9《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房屋建筑部分);1.10《建筑施工手册》第四版;1.11施工现场实际情况等进行编制。
2、工程概况2.1高密度絮凝沉淀池为华电桐梓发电有限公司(2×600MW)机组工程中一个单位工程,位于厂区化学水区域,结构形式为现浇砼箱型结构。
本工程结构为现浇钢筋砼箱形基础,箱基底板厚0.65M,池壁板厚0.50 M ,底板顶标高-1.15M;±0.00M相当于黄海高程933.6m。
砼强度等级:垫层:C15;池体:C30,抗渗等级W6,抗冻等级F50。
2.2主要工程量3 施工准备及应具备的条件3.1开工前须具备的资料:3.1.1场地的工程地质勘察报告;3.1.2 工程设计施工图纸;3.1.3施工区域内无障碍物;3.1.4建设单位提供的测量控制点、水准点及平面布置图;3.1.5经建设单位、监理单位签署同意的开工报告及施工方案。
3.2施工准备工作:3.2.1施工前进行场地平整工作,确定运输通道及弃土点;3.2.2做好测量控制点、水准点及桩位的复核、放样工作,并报建设单位、监理单位检查认可,边坡开挖轴线定位点及水准点设置在不受临时设施及机械运行影响的地方,做到牢固可靠;3.2.3根据施工要求做好施工临时设施的搭建工作;3.2.4 组织设备、机具进场,并布置好施工场地;3.2.5检查有关资料是否齐全,并组织有关人员对各项资料进行研究分析,发现问题征得有关部门同意后予以修改和补充。
絮凝反应沉淀池的作用机理

絮凝反应沉淀池的作用机理大家好!今天咱们聊聊一个让人乍听有点晕乎乎,但实际上超级有趣的话题——絮凝反应沉淀池的作用机理。
听到这个名字,你可能会觉得像是在读天书,但别急,咱们一步步来,把它讲得明明白白,让你既能懂得透彻,又能看得轻松愉快。
你就当这是一场科学小剧场,跟我一块儿来揭开沉淀池的神秘面纱吧!2. 什麽是絮凝反应沉淀池?2.1 沉淀池的基本概念好,先从最基础的开始说起。
沉淀池,它就像是一个大大的水缸,只不过比你家那个洗衣服的池子大多了。
它的任务可不简单,主要是把水里的杂质给分离出来,像一个超级大过滤器。
简单来说,就是水里那些小小的“坏蛋”们,通过沉淀池的“处理”,变成了“沉淀物”,然后就跟水分开了。
2.2 絮凝的作用那什么是絮凝呢?其实就是一个化学过程,想象一下你在做蛋糕的时候把面粉跟水混合在一起,那面粉不是瞬间就开始变得有点粘稠吗?絮凝的原理就类似于此,只不过它是通过加入一些化学药剂来让水里的小颗粒(比如泥土、沙子)聚集在一起,最后变成一块一块的沉淀物。
这些药剂我们称之为絮凝剂,它们在水里“舞蹈”,让那些小颗粒互相抱团,最后在沉淀池底部形成沉淀物。
3. 沉淀池的工作原理3.1 进水区和混合区沉淀池的工作过程就像是一场分工明确的大戏。
首先,水流进沉淀池,经过进水区。
这一部分的工作是为了让水流平稳地进入池子,不至于掀起“波涛汹涌”的场面。
接着,水流进入混合区。
这里就像是水里的“小派对”,絮凝剂在这里跟水里的杂质们大派对,疯狂混合。
这个过程的目的是为了让絮凝剂均匀地分布,确保每个小颗粒都能跟它“约个会”,进行充分的絮凝反应。
3.2 沉淀区和清水区接下来,水就进入了沉淀区。
在这里,经过混合的水流慢慢地变得平静下来,小颗粒们也开始乖乖地“沉淀”到底部。
你可以把这个过程想象成小颗粒们在水里的一次“聚会”,逐渐累积成一层层的“沉淀物”。
而沉淀池的最后一部分就是清水区,水流在这里变得非常清澈,几乎没有杂质了,最后就可以流出沉淀池,变成我们需要的“清水”了。
折板絮凝、平流沉淀计算案例

竖向折板絮凝、平流沉淀池工艺计算案例一、设计依据《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50013-2018)《给水排水设计手册》(第三册)二、设计参数竖向折板絮凝、平流沉淀池规模5万m3/d,共设置两组,厂区自用水量按5%计。
单组设计流量:Q =50000m3/d×1.05=2187.5m3/h=0.6076m3/s。
絮凝形式:多通道竖向折板,絮凝时间21.16min。
排泥采用穿孔管排泥。
沉淀池水平流速11.85mm/s,停留时间1.98h。
沉淀池集水槽溢流率为218.75m3/m.d。
三、絮凝池计算絮凝池设两组,单组设计流量:Q=50000m3/d×1.05=2187.5m3/h=0.6076m3/s。
1.有效容积V有效=20min×60×0.6076=729.12m32.絮凝池高度平均有效水深H有效取3.8m,底部积泥深度0.3m,池超高0.30m。
絮凝池总高度3.8+0.3+0.3=4.4m。
3.平面面积A=729.123.8=191.87m2絮凝池宽度与沉淀池相同,设8个通道,单个通道长1.7m。
单个通道通过流量Q单=0.6076÷8=0.07595m3/s。
每组絮凝池内宽1.7×4+0.25×3=7.55m,絮凝池净空尺寸1.7×4=6.8m。
计算絮凝池长L=191.87/2÷6.8=14.1m综合本设计中的絮凝池与沉淀池的宽度对应等要求,絮凝池长度L实际取长度为14.99m 。
絮凝池实际有效容积V =14.99×14.1×(3.8+3.5)/2=771.46m 3絮凝池实际停留时间 V T =Q ×771.46==21.16min 0.6076604. 絮凝区各段计算单一通道内均采用相对折板,流速控制V 1=0.30m/s V 2=0.20 m/s V 3=0.10 m/s单块折板长500mm ,折板夹角120°,折板宽250mm 。
絮凝沉淀+反硝化滤池工艺培训[可修改版ppt]
![絮凝沉淀+反硝化滤池工艺培训[可修改版ppt]](https://img.taocdn.com/s3/m/1f33e69c2e3f5727a5e962d3.png)
反硝化:反硝化指硝酸氮和亚硝酸氮 在反硝化菌的作用下,被还原为气态 氮的过程.
反硝化过程需在缺氧条件下进行,并 需要有机碳源作为电子供体完成脱氮 过程.
过滤:采用石英砂截留过滤水中悬浮 物及杂质。
总氮、氨氮以及转换关系图
• 水中的氮主要以氨氮、硝酸盐 氮、亚硝酸盐氮和有机氮几种 形式存在。有机氮通过氧化和 微生物活动可转化为氨氮,氨 氮在好氧情况下又可被硝化细 菌氧化成亚硝酸盐氮和硝酸盐 氮。亚硝酸盐氮是氨硝化过程 的中间产物,水中亚硝酸盐含 量高,说明有机物的无机化过 程尚未完成,污染危害仍然存 在。硝酸盐氮是含氮有机物氧 化分解的最终产物。
斜管沉淀:斜管沉淀是在沉淀池体上方按装倾角60度的蜂 窝斜管。水中絮体等悬浮杂质在斜管中进行沉淀,水沿斜 管上升流动,分离出的泥渣在重力作用下沿着斜管向下滑 至池底,利用扫角刮泥机将沉泥刮入集泥斗。由排泥管排 入污泥池另行处理或综合利用。上清液逐渐上升至集水管 排出。
反硝化深床滤池 工艺原理
反硝化深床滤池:将反硝化与深床过滤功 能有机结合在一起,是集生物脱氮及过滤 功能合二为一为两个部分即反硝化+过滤。
滤池的工作过程—反洗
1. 正常进水 2. 空气反洗 3. 气水反洗 4. 单独水洗 5. 驱除氮气
滤池的工作过程—反洗
1. 正常进水 2. 空气反洗 3. 气水反洗 4. 单独水洗 5. 驱除氮气
滤池的工作过程—反洗
1. 正常进水 2. 空气反洗 3. 气水反洗 4. 单独水洗 5. 驱除氮气
絮凝沉淀池水力走向
问题:1.28个小池子的浮渣量呈什么特点?为什么? 2.过渡池的浮渣量为什么较多?如何处理?
絮凝沉淀池设 备
2个进水阀,2个出水阀 28个 底部液动阀 4个角式液动阀 (每组池子1大1小) 2个剩余 污泥泵
微砂高效沉淀池

第1章微砂高效沉淀1.1原理1.1.1原理高效絮凝沉淀池主要的技术是载体絮凝技术,投加介质颗粒和化学药剂强化絮体吸附,介质颗粒可循环使用,改善悬浮物沉降性能,提高沉降效果,是一种快速沉淀的物化处理工艺。
其工作原理是:向水中加入化学混凝剂,水中的悬浮物及胶体颗粒在混凝剂的作用下脱稳,然后投加密度较大的微砂和高分子助凝剂,使脱稳后的杂质以微砂为絮凝晶核,通过架桥吸附作用以及微砂的沉积网捕作用,快速生成较大密度的絮体,极大地缩短沉降时间,提高处理能力,并能够提高应对高冲击负荷的能力。
1.1.2优点相比与传统絮凝工艺,该技术具有工程造价成本低、构筑物占地面积小、抗冲击负荷能力强,可间断运行等优点。
1.1.3应用(1)净水工艺的沉淀池,可除藻;(2)污水处理工艺的初级沉淀,三级处理,反洗废水;(3)初期暴雨水;(4)黑臭水体的临时沉淀工艺;1.2工艺流程图1.3平面布置图首端下部设微砂间储存码放砂袋,上部加屋盖防雨,内置微砂投加系统以精确补砂;尾端下部设管廊装配微砂循环泵,上部设走道平台以巡视检修设备。
中段池顶设露天联排水力旋流器以分离微砂和污泥。
1.4主要设计参数1.4.1水力负荷水力负荷宜为15~20m3/(m2·h);威立雅可达到上升流速40-120-m/h;1.4.2水力停留时间给水:水力停留时间宜为4.5~5.5min;污水:10~20min;1.4.3回流倍数需要说明的是,微砂回流比的确定需根据进水TSS确定:回流比=3%+(TSS/1000)×7%即如果进水TSS为500mg/L,则回流比约为进水流量的6%,若进水TSS为3000mg/L,则回流比约为进水流量的24%,最小的回流比为3%的进水流量,最大回流比为38%进水流量,即对应进水最大TSS 5000mg/L。
1.4.4微砂微砂以天然海砂为原料,清洁无环境危害;也可以是圆形石英砂,其硅含量>95%,均匀系数(d60/d10)<1.7。
沉淀池絮凝体上浮问题及解决方案

沉淀池絮凝体上浮问题及解决方案一、絮凝体上浮成因1、原水藻类含量较高藻类代谢产生的有机物对絮凝和过滤有影响,这是因为有机物中的酸性物质与会与混凝剂(铁盐或铝盐)的水解产物发生反应,生成的表面络合物附着在絮体颗粒表面,阻碍了颗粒相互碰撞。
若在冬季或其他不适合藻类生长的条件下,絮凝体依然上浮,则该因素可以排除。
2、排泥不当或设备出现问题斜管沉淀池在运行过程当中由于没有及时排泥或者排泥不够充分,都会致使整个沉淀池矾花高于可承受限值。
同时,如果水厂在实际运行中发生刮泥机故障,停止运行,此段时间矾花上浮现象极为明显。
3、混凝剂投加量难控制一般来说,原水中含有的胶体物质很难自然沉降。
向原水中投加混凝剂就是为了使胶体物质脱稳,进而形成较大的絮体,使之能够自然沉降,以利于后续处理。
但如果现场作业人员不能根据进水的水质情况及时调整混凝剂的投加量,反而会导致混凝反应不充分,形成的絮体难以下沉,沉淀效果不理想。
主要表现为2个方面:(1)随着混凝剂的投加, 压缩了水中颗粒表面的双电层,使颗粒物发生有效碰撞并长大,而后与气泡相互粘附上浮;(2)当投加量过低时混凝剂不能有效地压缩颗粒物双电层和影响絮体的长大过程, 微絮体与气泡的碰撞粘附效率低,从而不能与气泡很好地粘附后上浮。
4、水力负荷过大当颗粒沉降速度与水流上升流速相等时,斜管中会出现肉眼可见的清浊分界面,分界面下部是处于沉淀状态的悬浮区。
悬浮区域内的絮体与上升水流接触,就会不断拦截水中的细小颗粒,直至形成大而重的絮体并依靠重力完成沉降。
如果用水量增大,水厂往往超负荷运行,斜管沉淀池中的流速也会相应增大。
絮体就难以在斜管内很好的完成沉降,很容易被带到清水区并沉积于斜管上部。
5、原水浊度影响原水浊度较高时,形成的絮体粗大、密实,气泡在絮体表面的粘附量有限,所需的混凝剂投加量较大,很难将絮体浮起。
浊度较低时,水中的胶体物质较少,颗粒之间相互碰撞的机会就少,絮凝的机会也相应减少,所以低浊度的原水,混凝效果较差。
絮凝沉淀池设计

絮凝平流沉淀池设计本水厂采用平流式沉淀池,该沉淀池适用于大、中型水厂;其优点:(1)造价较低;(2)操作管理方便,施工较简单;(3)对原水浊度适应性强,潜力大,处理效果稳定;(4)带有机械排泥设备时,排泥效果好。
其缺点:(1)占地面积较大;(2)不采用机械排泥装置时,排泥较困难;(3)需维护机械排泥设备。
1 、设计处理水量为:,沉淀池分2座,则单池处理水量为:162000/281000 3375 0.94 沉淀池停留时间T:由原水水质和沉淀后的水质要求确定,一般采用 1.0~3.0 小时,本设计沉淀时间设为T2h;沉淀池水平流速v:沉淀池内平均流速一般为10~25mm/s;进出水均匀,池内水流顺直,流态良好时,池中水平流速亦可高达30~50 mm/s;本设计水平流速为v15mm/s2、池身的尺寸设计:(1)单池的容积为:(2)有效水深取H3.5m,超高取0.5m,则实际池深为4m。
(3)沉淀池长:L 3.6 T1 3.6 15 2 108 m ;(4)池宽为:,实际池宽取16m 由于宽度较大,沿纵向每池中间设一个导流墙,导流墙采用砖16 0.24砌,墙宽240mm ,沉淀池每格宽度 b 7.88m 。
2(5)校核池身的尺寸:长宽比:符合要求长深比:符合要求水平流速校核:,符合要求3、进水穿孔墙:为使水流均匀分布在整个进水截面上,并尽量减少扰动,在沉淀池进口处用砖砌穿孔。
墙长16m,墙高4m,有效水深3.5m ,单池设计流量为0.94 ,孔口流速为0.2m/s(为防止絮凝体破碎,孔口流速不宜大于0.15~0.2m/s)。
⑴孔口面积:;则孔洞个数N2孔洞形状采用矩形尺寸为宽×高:15cm×8cm,4.7 N 391.6 个;取392 个0 0.15 0.083孔洞布置:①孔洞布置成7 排,每排孔眼数为:个②水平方向孔洞间距取125mm孔与墙之间的间距为200mm,则每排56 个孔洞时其所占的宽度为剩余宽度均分在灰缝中。
絮凝沉淀设备操作说明

絮凝沉淀设备操作说明1. 前言絮凝沉淀设备是用于沉淀悬浮物质的设备,广泛用于污水处理、工业废水处理等领域。
在使用结构多而杂,操作过程较为繁琐,本文档将认真介绍絮凝沉淀设备的操作流程及注意事项。
2. 设备结构纺锤形沉淀池是絮凝沉淀设备的紧要部分,包括进水口、搅拌器、内壁、沉淀区、放水口等部分。
3. 操作流程3.1 检查设备状态在使用絮凝沉淀设备前,应当检查设备的情形,包括结构是否完好,搅拌部件是否运转正常等,确保设备处于正常状态。
3.2 入水将待处理的水体通过进水管道注入沉淀池中。
在注入水体时,应当注意掌控流量,避开超过设备处理量,导致过度混合,影响处理效果。
3.3 加药在注入水体后,需依据实际水质情况,向水体中加入絮凝剂。
加药量应当依据水质情况和处理效果要求进行调整,避开药剂过量或不足而影响处理效果。
3.4 搅拌在加药后,需要将水体充分搅拌,使药剂能够与悬浮物质充分接触并达到最佳效果。
搅拌的时间和强度应当依据药剂种类和加药量进行调整。
3.5 沉淀经过充分搅拌后,悬浮物质开始渐渐沉淀到沉淀池底部。
这个过程需要确定时间,依据不同的水质和处理要求,沉淀时间也会有所不同。
3.6 排放待悬浮物质已经完全沉淀到沉淀池底部后,可将清水从放水口排出,用于下一步的处理。
4. 操作注意事项4.1 安全第一在操作过程中,应当注意安全。
操作人员应当穿戴防护服、手套等防护用品,避开药剂和水体对身体造成刺激和损害。
4.2 药剂储存药剂应当储存在干燥、通风的地方,并注意避开阳光直射。
药剂应当避开混合、飞溅和直接接触皮肤和眼睛。
4.3 设备维护经过一段时间的使用后,设备可能会显现各种问题,需要进行检修和维护,以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转。
4.4 处理后的水体的处理经过絮凝沉淀设备处理的水体,可能仍旧存在确定的污染物和有害物质,需要进行进一步处理或排放。
5. 结论使用絮凝沉淀设备进行处理操作,需要注意多方面的问题,才能达到最佳的处理效果。
絮凝沉淀池

表3-20絮凝池的主要设计参数及计算公式形式主要设计要点及设计参数计算公式①池数一般不少于2个或分成2格,絮凝时间①絮凝池容积V=QT/60T= 20 〜30min;②平面面积F=f+V/nH i③池子长度L=F/B②廊道内进口流速〜0.6m/s,出口流速〜④隔板间距a=Q/3600n v n H0.3m/s,流速分段一般宜采用4〜6段。
⑤各段水头损失h n= (ES n V02/2g ) + ( l n V n2/ ( RC n')))③隔板间距不小于0.5米,小型池采用活动隔⑥总水头损失h=Eh n⑦平均速度梯度G=(Yh/60 g T) 1/2板可适当减少,进水管口应设挡水措施,避免水以上各式中V-絮凝池容积,m;Q—设计流量,m/h ;T—流直冲隔板。
絮凝时间,min;n —池数,个;F—单池平面面积,ni; f —④超高一般不小于0.3米,隔板转弯处过水断单池隔板所占面积,m;H1—平均水深,m L—池长,m面面积应为廊道断面面积的〜倍,同时水流转弯B—池子宽度,m 一般与沉淀池等宽;a —隔板间距,mV n —隔板间流速,m/S;h n—各段水头损失,m S n —该廊道处宜做成圆弧形。
内水流转弯次数;E—转弯处局部阻力系数,往复式隔板⑤池底坡向排泥口坡度一般为2%^ 3%排泥管为,回转式隔板为;V。
一该段转弯处的平均流速,m/s; C n—直径不小于150mm流速系数;巳一廊道断面的水力半径,m 1 n—该段的廊道总长度,m;G—平均速度梯度,s ;Y水的密度,1⑥絮凝池的平均速度梯度一般在30〜60s ,GT1000kg/m3;g—水的运动黏度,kg • s/m 2;h —总水头损值需达104〜105。
失,m=⑦一般往复式隔板絮凝池的总水头损失为〜0.5m,回转式隔板絮凝池的总水头损失为〜0.35m。
①.絮凝池宜布置成俩组或多组并联;絮凝时①相对折板水头损失折间T= 12~20min ;絮凝池一般分成前、中、后段,E h=n ( h1+h2)+E h i m= (V -祐)/2g板各段停留时间接近。
两级絮凝沉淀叠合清水池的施工流程

两级絮凝沉淀叠合清水池的施工流程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they can help you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practical materials,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appreciation,sentence excerpts,ancient poems,classic articles,topic composition,work summary,word parsing,copy excerpts,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writing methods,please pay attention!两级絮凝沉淀叠合清水池的施工流程详解在水处理工程中,两级絮凝沉淀叠合清水池是一种常用的工艺,其主要作用是通过絮凝和沉淀过程,有效去除水中的悬浮物和胶体物质,提高水质。
絮凝沉淀池计算书

1.设计规模设计规模:Q=10万m3/d水厂自用水系数δ=5%2.格栅间格栅间两座,单座规模5万m3/d,水厂自用水系数δ=5%,单格设计水量Q=5×10000×1.05÷24÷3600=0.608m3/s。
栅条间歇:b=0.005m,栅前水深:h=4.25m,格栅齿耙厚:S=2mm,齿耙宽:30mm,间歇:70mm,格栅倾角:α=80°(1)设过栅流速v=0.20m/s栅条间歇数n=Q×(sinα) 0.5/(b×h×v)=0.608×(sin80)0.5/(0.005×4.25×0.15)=142,取150栅槽宽B=S(n-1)+bn=0.002×(150-1)+0.005×150=1.048m,取1.2m则实际栅条间歇数n=(B+S)/(b+S)=(1.2+0.002)/(0.005+0.002)=172实际过栅流速v= Q×(sinα) 0.5/(b×h×n)=0.17 m/s(2)过栅水头损失计算h0=ξ×v2/2g×sinα=β(S/b)×v2/2g×sinα=2.42×(2/5)×0.172/(2×9.81)×sin80=0.0015mh1=h0×k=0.0005×3=0.0045m3.混合(1)池体设计采用两组机械混合池,每组分为串联的两格进行两级混合,每组处理水量为Q组=5×10000×1.05÷24÷3600=0.608m3/s。
每级混合时间均为30s,混合时间T总计60 s,G值取500s-1×T/2=18.24 m3单格池体有效容积W=Q组有效水深h采用4m,单格混合池面积=W/h=4.56 m2单格尺寸L×B=2.2m×2.2m混合池壁设四块固定挡板,每块宽度0.25m(2)主要设备选用2套混合机械搅拌器,搅拌器直径D=1.0m,每级搅拌器提升量需保证每级混合池中处理水被提升3次。
絮凝沉淀池的作用

絮凝沉淀池的作用絮凝沉淀池是一种用于处理废水的设备,其主要作用是通过物理和化学手段将废水中的悬浮固体物质和污染物沉淀下来,从而净化水体,减少污染。
该设备通常用于工业废水和城市污水处理系统中,能有效地去除废水中的污染物质,提高水质,保护环境。
絮凝沉淀池的作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描述:1.去除悬浮固体物质废水中常含有大量的悬浮固体物质,如泥沙、污泥、纤维等,这些物质会使水体变浑浊,影响水质。
絮凝沉淀池通过加入絮凝剂,使这些悬浮固体物质在池中凝聚成较大的颗粒,然后通过沉淀的方式沉降到池底,从而实现对悬浮固体物质的有效去除。
2.去除悬浮污染物质除了悬浮固体物质外,废水还含有各种化学物质的悬浮物质,如油脂、色素、蛋白质等,这些物质会对水体造成污染,影响水质。
絮凝沉淀池可以通过加入特定的絮凝剂和絮凝助剂,将这些悬浮污染物质凝聚成颗粒,然后通过沉淀的方式将其去除,从而达到净化废水的目的。
3.去除悬浮微生物废水中往往含有大量的悬浮微生物,如细菌、病毒等,这些微生物会对水体造成污染,有可能引发疾病传播。
絮凝沉淀池通过去除悬浮固体物质和污染物质,也同时能将悬浮微生物去除,从而净化水体,保护人类健康。
4.降低废水处理成本絮凝沉淀池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废水处理的成本。
通过净化废水,减少污染物质的排放,可以降低后续处理工艺的难度和成本,如降低生物处理工艺的负荷、延长过滤器和膜的使用寿命等,从而降低整个废水处理系统的运行成本。
5.净化水体,保护环境绮凝沉淀池的最终目的是净化水体,保护环境。
通过去除废水中的悬浮固体物质、污染物质和微生物,能够净化水体,使其达到排放标准,从而保护自然水体和生态环境,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6.改善后续处理工艺絮凝沉淀池还可以通过降低废水的浊度,改善后续处理工艺的效果。
例如,在生物处理工艺中,浊度的降低能够减少悬浮物对微生物的抑制作用,提高生物降解效率;在过滤和膜分离工艺中,可以延长过滤器和膜的使用寿命,降低清洗频率和成本。
混凝反应池和沉淀池设计

混凝反应池和沉淀池设计混凝反应池(coagulation reaction tank)和沉淀池(sedimentation tank)是水处理过程中常用的设备,用于去除悬浮在水中的固体颗粒物。
下面将详细介绍这两种设备的设计原理和操作要点。
1.设计容量:根据水处理工艺流程和总进水量确定反应池的设计容量。
通常情况下,混凝反应池的容量要求能满足在一定的时间内处理全部进水量。
2.混凝剂投加:混凝剂的投加量一般根据水质分析结果确定,可以通过试验或经验确定最佳投加剂量。
投加剂量的过少会导致悬浮物无法完全聚集成絮凝体,过多则会浪费混凝剂,增加处理成本。
3.混合和搅拌:为了促进混凝剂均匀与悬浮物混合反应,反应池中需要设置搅拌装置。
搅拌的强度和方式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通常采用慢速搅拌或倒搅的方式,避免过度搅拌而破坏絮凝体的形成。
4.反应时间:混凝反应必须进行一定的时间,以便混凝剂充分与悬浮物反应生成絮凝体。
通常情况下,反应时间为15-30分钟。
沉淀池是水处理过程中用于去除絮凝体的设备,其设计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沉淀速度:沉淀池的设计要保证絮凝体在池内能够快速沉淀到池底。
沉淀速度受到颗粒物的大小、浓度、密度以及水流速度等因素的影响。
为了提高沉淀速度,可以采用增加沉淀池的长度和宽度、减慢水流速度等方法。
2.污泥清除:沉淀池底部设置的底泥清除装置用于及时排除沉淀下来的絮凝体,避免其混入清水中重新悬浮。
常用的底泥清除装置包括机械滚筒、刮渣器等,其设计要满足清除底泥的效果和操作的方便性。
3.水流分布:在沉淀池内设置合理的水流分布装置,可以使水流均匀分布,避免死水区产生,提高沉淀效果。
水流分布装置通常采用集水管、挠性浮球等,其设计要考虑流速、流向等因素。
4.池高和水位控制:沉淀池的高度和水位控制对沉淀效果也有一定影响。
沉淀池的高度一般根据絮凝体沉淀的速度和底泥清除的需要来确定。
水位控制可通过水位流量控制阀或浮球开关等方式实现,在保证沉淀池内的水位相对稳定的同时,有效控制出水水质。
絮凝沉淀池的作用

絮凝沉淀池的作用絮凝沉淀池是一种用于水处理的设备,主要用于去除水中的悬浮物和颗粒物。
它通过提供一个静止的环境,让悬浮物和颗粒物沉淀到底部,从而净化水质。
絮凝沉淀池通常被用于污水处理厂、工业生产过程中的水处理以及自来水的净化过程中。
它的作用非常重要,不仅可以改善水质,还能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
絮凝沉淀池的作用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去除悬浮物和颗粒物:水中的悬浮物和颗粒物会给人们的生活和生产造成很多不便,比如污染环境、阻塞管道、损害设备等。
结合絮凝剂或者其他助凝剂的作用,絮凝沉淀池能够将这些悬浮物和颗粒物凝聚成较大的颗粒,在重力的作用下沉淀到池底。
这样一来,通过絮凝沉淀池的处理,可以有效地净化水质,提高水的透明度,减少水的浑浊度。
2.净化水质:水是人类生活的基本需求,因此水的质量对人们的身体健康非常重要。
水中的悬浮物和颗粒物不仅会影响水的口感和透明度,还可能携带有害物质,对人体造成危害。
絮凝沉淀池的作用就是通过去除这些悬浮物和颗粒物,使水变得清澈透明,达到卫生标准。
3.保护环境:水中的悬浮物和颗粒物不仅会影响人类健康,还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尤其是一些含有有毒物质的悬浮物,一旦进入环境中,会对水生物和生态系统造成严重危害。
絮凝沉淀池的作用就是有效地去除这些悬浮物和颗粒物,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
4.防止管道堵塞:在工业生产过程中,一些含有大量固体颗粒的废水会流入排水管道,容易造成管道堵塞,甚至损坏管道设备。
絮凝沉淀池的作用就是在水进入排水管道之前,先将其中的固体颗粒沉淀下来,减少对管道的磨损和堵塞风险。
除了上述的作用,絮凝沉淀池还可以通过控制水中固体颗粒的数量和大小,对后续的水处理过程提供更好的条件。
它可以减少后续过滤、消毒等工艺的压力和成本,提高水处理工艺的效率和稳定性。
因此,絮凝沉淀池在水处理系统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絮凝沉淀池的工作原理主要包括絮凝和沉淀两个过程。
首先是絮凝过程,通过加入絮凝剂或者其他助凝剂,使水中的悬浮物和颗粒物凝聚成较大的颗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⑧栅条、网格构件的厚度一般采用:木材板条20~25mm;扁钢构件5~6mm;铸铁构件10~15mm;钢筋混凝土预制构件30~70mm。
①絮凝池体积 V=QT/60
②絮凝池面积 A=V/H/
③池高 H = H/+
④分隔面积 f=Q/ v0
④折板通常采用平板。平板折板夹角采用90°~120°两种,折板峰高为~0.4m,板长为~2.0m,折板宽度为~0.6m,折板间距(相对折板为峰距)为~0.6m左右。折板上下转弯和过水孔洞流速,前段采用0.3m/s,中段采用0.2 m/s ,后段小于0.1m/s。
⑤波纹板适用于小水厂,波纹板波长为131mm,波高为33mm,波纹板的间距前段为100mm,中段为150mm,后段为200mm。
④超高一般不小于0.3米,隔板转弯处过水断面面积应为廊道断面面积的~倍,同时水流转弯处宜做成圆弧形。
⑤池底坡向排泥口坡度一般为2%~3%,排泥管直径不小于150mm。
⑥絮凝池的平均速度梯度一般在30~60s-1,GT值需达104~105。
⑦一般往复式隔板絮凝池的总水头损失为~0.5m,回转式隔板絮凝池的总水头损失为~0.35m。
④普通型网格(栅条)絮凝池每格竖向流速,前段和中段~0.12m/s,末端~0.10m/s,过网(栅)流速,前段~0.25m/s,中段~0.22m/s,末端不安放网格(栅条);改良型网格(栅条)絮凝池每段的竖井流速相同,每段的网孔流速也相同,但前段向末端递减,竖井流速v1和过网流速v2关系如下:v1=~0.10m/s v2=~0.35m/s v2应大于(2~7)v1
②普通型网格(栅条)絮凝池分格大小,按竖向流速确定,分格数常在在8~18格,可大致按分格数均分3段,前段3~5min,中段3~5min,末端4~5min;改良型网格(栅条)絮凝池分为尺寸相同的3~6格,按絮凝时间分为3~4段。
③普通型网格(栅条)絮凝池网格前段较多,中段较少,末端可不放,前段总数宜在16层以上,中段在8层以上,上下两层间距为60~70cm;改良型网格(栅条)絮凝池每段网格数为2~5层。
折板絮凝池
①.絮凝池宜布置成俩组或多组并联;絮凝时间T=12~20min;絮凝池一般分成前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中、后段,各段停留时间接近。
②.折板絮凝池前段采用相对折板或波纹板,中段采用平行折板或波纹板,后段宜采用直板。
③每段的分隔数视流量和池的大小而定。平板折板絮凝池前段各格的竖向流速前段为~0.35m/s,中断为~0.25m/s,后段为~0.15m/s;波纹板絮凝池前段各格的竖向流速前段为~0.18m/s,中断为~0.14m/s,后段为~0.12m/s;
②平行折板水头损失
∑h=nh+∑hih=2g
式中∑h—平行折板总水头损失,m; h—折板水头损失,m;hi—同相对折板;V—折板流速,m/s,~0.25 m/s;n—90°转弯次数。
③平行直板水头损失 ∑h=nhh=3v2/2g
式中∑h—180°转弯次数的总水头损失,m; h—转弯水头损失,m; v—平均流速,m/s,~0.1 m/s。
机械絮凝池
①絮凝时间一般为15~20min。
②池组数不小于两组。每一组絮凝池内一般放3~4档搅拌机,每档可用隔墙或穿孔墙分隔,以免短流。
③叶轮浆板中心处线速度,第一档~0.5m/s,末档0.2m/s,各档线速度应逐渐减少。
水平搅拌轴应设于池中水深1/2处,搅拌机一般为4~6块浆板,其直径应比絮凝池水深小0.3m,桨板尽端与池子侧壁间距不大于0.2m,浆板长度不大于叶轮直径的75%。
表3-20絮凝池的主要设计参数及计算公式
形
式
主要设计要点及设计参数
计算公式
隔板絮凝池(往复式、回转式)
①池数一般不少于2个或分成2格,絮凝时间T=20~30min;
②廊道内进口流速~0.6m/s,出口流速~0.3m/s,流速分段一般宜采用4~6段。
③隔板间距不小于0.5米,小型池采用活动隔板可适当减少,进水管口应设挡水措施,避免水流直冲隔板。
以上各式中V—絮凝池容积,m3;Q—设计流量,m3/h;T—絮凝时间,min;n—池数,个;L—水平轴式池子的长度,m;α—系数,一般为~;Z—搅拌轴排数,一般为3~4;H—平均水深,m;n0—搅拌器转数,r/min; v—叶轮浆板中心点线速度,m/s;D0—叶轮浆板中心点旋转直径,m;ω—叶轮转动角速度,rad/s;N—搅拌功率,KW;Y—同一搅拌机上的浆板数,个;L—浆板长度,m;r2—搅拌机浆板外缘半径,m;r1—搅拌机浆板内缘半径,m;N0—电动机功率,KW;η—搅拌机传动功率,~。
⑥折板絮凝池的G和T值见表3-27、3-28。
①相对折板水头损失
∑h=n(h1+h2)+∑hih1=(V12-V22)/2g
h2=[1+-(F1/F2)2]V12/2ghi=ξv02/2g
式中∑h—相对折板总水头损失,m; h1—渐放段水头损失,m;h2—渐缩段水头损失,m;n—折板水流收缩和放大次数;hi—转弯或孔洞的水头损失,m;V1—峰处流速,m/s,~0.35 m/s;V2—谷处流速,m/s,~0.15 m/s;F1—相对峰的断面积,m2;F2—相对谷的断面积,m2;V0—转弯或孔洞处流速,m/s;ξ—转弯或孔洞处的阻力系数,上转弯ξ=,下转弯或孔洞ξ=。
⑥絮凝池深度按照水厂标高系统确定,一般3~4m。
⑦.机械絮凝池池底不易积泥,可只设放空管。
①每个池的容积 V=QT/60n
②水平轴式池子的长度 L≥αZH
③池的宽度 B= V/LH
④搅拌器转数 n0=60v/πD0
⑤叶轮转动角速度 ω= n0
⑥搅拌功率 N =ω3(r24-r14)
⑦电动机功率 N0=N/η
④波纹板水头损失
h=λLv2/2bg h0=10V02/2g
式中h—波纹板中水流水头损失,m;L—沿水流方向波纹板的直段长度,m;b—波纹板间距,m;λ—阻力系数,板距100mm时为,板距150mm时为;v—波纹板间平均流速,m/s;h0—转弯处水头损失,m;V0—转弯处流速,m/s。
网格絮凝池
①普通型絮凝时间12~20min;改良型4~10min,一般6~8min;
①絮凝池容积 V=QT/60
②平面面积 F=f+V/nH1
③池子长度 L=F/B
④隔板间距 a=Q/3600n vnH1
⑤各段水头损失 hn=(ξSnv02/2g)+( lnvn2/(RnCn2))
⑥总水头损失 h=∑hn
⑦平均速度梯度 G=(γh/60μT)1/2
以上各式中V—絮凝池容积,m3;Q—设计流量,m3/h;T—絮凝时间,min;n—池数,个;F—单池平面面积,m2; f—单池隔板所占面积,m2; H1—平均水深,m;L—池长,m;B—池子宽度,m,一般与沉淀池等宽; a—隔板间距,m;vn—隔板间流速,m/s;hn—各段水头损失,m;Sn—该廊道内水流转弯次数;ξ—转弯处局部阻力系数,往复式隔板为,回转式隔板为;v0—该段转弯处的平均流速,m/s;Cn—流速系数;Rn—廊道断面的水力半径,m;ln—该段的廊道总长度,m;G—平均速度梯度,s-1;γ—水的密度,1000kg/m3;μ—水的运动黏度,kg·s/m2;h—总水头损失,m。
⑤分隔数 n= A/ f
⑥竖井之间孔洞尺寸 A2=Q/ v2
⑦絮凝池总水头损失 h=∑h1+∑h2
hi=ξ1v12/2gh2=ξ2v22/2g
以上各式中V—絮凝池体积,m3;Q—流量,m3/h;T—絮凝时间,min;A—絮凝池面积,m2;H/—有效水深,与平流沉淀池配套时池高可用~3.4m,与斜管沉淀池配套时可采用4.2m;H—絮凝池池高,m;f—絮凝池分隔面积,m2;v0—竖井流速,m/s;n—分格数;A2—竖井之间孔洞尺寸,m2;v2—各段孔洞流速,m/s;h1—每层网格水头损失,m;h2—每个孔洞水头损失,m;v1—各段过网流速,m/s;ξ1—网格阻力系数,前段取,中段取;ξ2—孔洞阻力系数,取。
④垂直搅拌轴设于池中间,上浆板顶端应设于池子水面下0.3m,下浆板低端距池底~0.5m处,浆板式外缘与池侧壁间距不大于0.25m。垂直轴式应设固定隔墙,以防水流短路。
⑤同一垂直搅拌轴上两相邻桨板应互相垂直;每根搅拌轴上浆板总面积宜为水流截面积的10%~20%,不宜超过25%,每块浆板的宽度为浆板长的1/10~1/15,一般采用100~300mm。
⑤普通型网格(栅条)絮凝池网格外框尺寸加安装间隙等于每格池的净尺寸,前段网眼孔格为80×80mm,中段100×100mm;改良型网格(栅条)絮凝池网格孔眼尺寸为25×25~50×50,每层网格的孔眼面积占竖井面积的20%~50%,小水厂的网孔尺寸还可更小。
⑥各格之间过水孔洞应上下交错布置,孔洞计算流速:前段~0.2m/s,中段~0.15m/s,末端~0.10m/s,所有过水孔须经常处于淹没状态,上部孔洞应考虑沉淀池水位变化时不会露出水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