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行业标准】食品检测新版标准(1)

合集下载

ifs标准(一)

ifs标准(一)

ifs标准(一)了解IFS标准什么是IFS标准?IFS标准(International Featured Standards)是一种用于食品、物流、家居等行业的全球标准化体系。

IFS标准主要用于检测和评估供应链中的食品和非食品产品、服务和流程等各个方面,以确保其质量和安全。

IFS标准的起源和发展IFS标准最初由德国零售商和食品批发商共同制定,主要是为了确保供应商的质量和安全符合其业务要求。

随着时间的推移,IFS标准已经成为一种全球性的标准,涵盖了不同领域的评估要求。

IFS标准包括哪些方面?IFS标准主要包括以下领域:•食品生产和加工•食品批发和批发市场•食品零售•物流和仓储•家居和个人护理品每个领域都有其独特的评估要求,以确保产品和服务的质量和安全。

IFS标准的评估标准IFS标准评估主要基于以下方面:•管理和领导•质量和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生产设施、设备和工具•人员、培训和个人卫生•原料、原材料和制造加工•产品和包装•流程管理•应急准备IFS标准的优势和适用性采用IFS标准具有以下优势:•优化了供应链的管理和绩效•提高了质量和安全标准•增加了消费者对于品牌和产品品质的信任度•减少了贸易风险IFS标准适用于各种组织,无论其大小和地理位置。

通过采用IFS标准,组织可以提高其产品和服务的质量和安全,从而获得商业优势。

总结IFS标准是一种全球标准化体系,主要用于食品、物流、家居等行业的检测和评估,以确保产品和服务的质量和安全。

IFS标准评估包括领导管理、质量控制、生产设备、人员培训和产品流程等方面。

采用IFS标准可以提高供应链的管理和绩效,减少商业风险,增加消费者的信任度。

如何实现IFS标准?实施IFS标准的步骤以下是实施IFS标准的步骤:1.确定评估要求:了解不同领域的评估要求,并确定扩大或限定范围。

2.确定评估周期:明确评估周期,通常为12个月至18个月。

3.实施评估:进行现场评估,审查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制度及具体的控制措施。

食品验收标准最新版

食品验收标准最新版

食品验收标准最新版食品验收标准一、生鲜类商品验收标准生鲜类产品均应当日配送,包装物需卫生、干净、无毒、无害、符合包装材料卫生要求。

(一)畜禽类产品(1)健康的猪、牛、羊肉:肌肉看上去光泽较好,且为红色或暗红色,脂肪必须是白色的,肌纤维比较有韧性,用手按下去,其凹陷部分容易恢复,味道闻起来正常,无异味。

(2)优质白条鸡/乌鸡;眼睛明亮饱满,形态完整,表皮颜色因品种不同而呈现乳白、粉黄、粉红色或乌黑色,有光泽且皮肉结合紧密,肉质弹性好,按之可立即恢复,表面干湿度合适、不粘手,无异味。

(3)米猪肉:病菌主要在瘦肉上生长,米粒的大小不一致,一般比小米粒大一些,象白色小泡一样,里面有一个白点,看起来比较亮。

(4)死猪肉:肌肉呈很深的暗红色或紫红色,脂肪为灰红色,血管内有凝块。

(5)注水肉:注水肉的颜色发淡,肌肉切面有水洗了的感觉,肌纤维变粗,用手按下去有坑,且不易恢复,用手心感觉肉比较滑且不粘手,识别注水肉的方法:①用卷烟纸贴在瘦肉上过一会揭下,用火柴点燃卷烟纸,有明火的说明纸上有油,肉没有注水,反之为注水肉。

②看色泽,放心肉肌肉有光泽,机械化屠宰因放血完全,色泽淡,脂肪洁白;而注水肌肉颜色较肿胀,切面可见血水渗出。

③试粘度,放心肉外观微干或湿润,不粘手;而注水内手摸切面粘度降低,外观湿润并有血水渗出。

④闻气味,放心肉具有正常鲜肉味道,劣质肉带酸味或血腥味(因放血不全所致)⑤观肉汤,放心肉煮后透明澄清,脂肪均匀团聚,肉汤表面具有香味;注水肉汤混浊,缺少香味,有上浮血沫,有血腥味。

⑥变质肉:颜色为灰黄色或黄色,且有种腐败的气味,手抹上去发粘。

(二)水产品(1)海参:主要看海参的肉质和含盐量,海参的外表以刺排列均匀为好。

海参的肉质和含盐量,按档次等级不同来分。

(2)鱼翅:主要以淡黄色为主,且有少许的白色,发黑的应为次品,还要看翅丝的粗细,细为上品,反之为一级品或二级品。

(3)海米:分三个步骤:看、闻、摸。

①看:颜色以肉质发红为主,且头越大越好。

食品检验标准精选(最新)

食品检验标准精选(最新)

食品检验标准精选(最新)G4789.1《GB4789.1~31、33~35-2003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G4789.1《GB/T4789.1-2008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总则》G4789.2《GB/T4789.2-2008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菌落总数测定》G4789.3《GB/T4789.3-2008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大肠菌群计数》G4789.4《GB/T4789.4-2008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沙门氏菌检验》G4789.7《GB/T4789.7-2008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副溶血性弧菌检验》G4789.8《GB/T4789.8-2008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检验》G4789.9《GB/T4789.9-2008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空肠弯曲菌检验》G4789.10《GB/T4789.10-2008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金黄色葡萄球菌检验》G4789.30《GB/T4789.30-2008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检验》G4789.32《GB4789.32-2002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大肠菌群的快速检测》G4789.34《GB/T4789.34-2008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双歧杆菌检验》G4789.35《GB/T4789.35-2008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食品中乳酸菌检验》G4789.36《GB/T4789.36-2008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大肠埃希氏菌O157:H7/NM检验》G4789.37《GB/T4789.37-2008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金黄色葡萄球菌计数》G4789.38《GB/T4789.38-2008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大肠杆菌计数》G4789.39《GB/T4789.39-2008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粪大肠菌群计数》G4789.40《GB/T4789.40-2008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阪崎肠杆菌检验》G5009.7《GB/T5009.7-2008食品中还原糖的测定》G5009.8《GB/T5009.8-2008食品中蔗糖的测定》G5009.9《GB/T5009.9-2008食品中淀粉的测定》G5009.19《GB/T5009.19-2008食品中有机氯农药多组分残留量的测定》G5009.23《GB/T5009.23-2003食品中黄曲霉毒素Bl、B2、Gl、G2的测定》G5009.33《GB/T5009.33-2008食品中亚硝酸盐与硝酸盐的测定》G5009.49《GB/T5009.49-2008发酵酒及其配制酒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G5009.69《GB/T5009.69-2008食品罐头内壁环氧酚醛涂料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G5009.88《GB/T5009.88-2008食品中膳食纤维的测定》G5009.118《GB/T5009.118-2008谷物中T-2毒素的测定》G5009.146《GB/T5009.146-2008植物性食品中有机氯和拟除虫菊酯类农药多种残留量的测定》G5009.162《GB/T5009.162-2008动物性食品中有机氯农药和拟除虫菊酯农药多组分残留量的测定》G5009.190《GB/T5009.190-2006食品中指示性多氯联苯的测定》G5009.191《GB/T5009.191-2006食品中氯丙醇含量的测定》G5009.204《GB/T5009.204-2005食品中丙烯酰胺含量的测定方法气相色谱-质谱(GC-MS)法》G5009.205《GB/T5009.205-2007食品中二噁英及其类似物毒性当量的测定》G5009.206《GB/T5009.206-2007鲜河豚鱼中河豚毒素的测定》G5009.207《GB/T5009.207-2008糙米中50种有机磷农药残留量的测定》G5009.208《GB/T5009.208-2008食品中生物胺含量的测定》G5009.209《GB/T5009.209-2008谷物中玉米赤霉烯酮的测定》G5009.210《GB/T5009.210-2008食品中泛酸的测定》G5009.211《GB/T5009.211-2008食品中叶酸的测定》G5009.212《GB/T5009.212-2008贝类中腹泻性贝类毒素的测定》G5009.213《GB/T5009.213-2008贝类中麻痹性贝类毒素的测定》G5009.218《GB/T5009.218-2008水果和蔬菜中多种农药残留量的测定》G5009.219《GB/T5009.219-2008粮谷中矮壮素残留量的测定》G5009.220《GB/T5009.220-2008粮谷中敌菌灵残留量的测定》G5009.221《GB/T5009.221-2008粮谷中敌草快残留量的测定》G5009.222《GB/T5009.222-2008红曲类产品中桔青霉素的测定》G5127《GB5127-1998食品中敌敌畏﹑乐果等最大残留限量标准》G5530《GB/T5530-2005动植物油脂酸值和酸度测定》G5413《GB/T5413.1~32-1998婴幼儿配方食品和乳粉通用检验方法》G5535.1《GB/T5535.1-1998动植物油脂不皂化物测定:乙醚提取法》G5535.2《GB/T5535.2-1998动植物油脂不皂化物测定:己烷提取法》G5538《GB/T5538-2005动植物油脂过氧化值测定》G7628《GB/T7628-2008谷物中维生素B1测定》G7629《GB/T7629-2008谷物中维生素B2测定》G7718《GB7718-2004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G9676《GB9676-2003牛乳及其制品中黄曲霉毒素M1限量》G9695.5《GB/T9695.5-2008肉与肉制品pH测定》G9695.6《GB/T9695.6-2008肉制品胭脂红着色剂测定》G9695.7《GB/T9695.7-2008肉与肉制品总脂肪含量测定》G9695.8《GB/T9695.8-2008肉与肉制品氯化物含量测定》G9695.10《GB/T9695.10-2008肉与肉制品六六六、滴滴涕残留量测定》G9695.18《GB/T9695.18-2008肉与肉制品总灰分测定》G9695.20《GB/T9695.20-2008肉与肉制品锌的测定》G9695.21《GB/T9695.21-2008肉与肉制品镁含量测定》G9695.25《GB/T9695.25-2008肉与肉制品维生素PP含量测定》G9695.29《GB/T9695.29-2008肉制品维生素C含量测定》G9696《GB/T9696-2008动植物油脂水分和挥发物含量测定》G10221《GB/T10221-1998感官分析术语》G10765《GB10765~10770-1998婴幼儿食品》G10784《GB/T10784-2006罐头食品分类》G10786《GB/T10786-2006罐头食品的检验方法》G12087《GB/T12087-2008淀粉水分测定烘箱法》G12399《GB/T12399-1996食品中硒的测定》G12456《GB/T12456-2008食品中总酸的测定》G12457《GB/T12457-2008食品中氯化钠的测定》G13025.7《GB/T13025.7-1999制盐工业通用试验方法:碘离子的测定》G13432《GB13432-2004预包装特殊膳食用食品标签通则》G14553《GB14553-2003粮食、水果和蔬菜中有机磷农药测定的气相色谱法》G14614.4《GB/T14614.4-2005小麦粉面团流变特性测定吹泡仪法》G14772《GB/T14772-2008食品中粗脂肪的测定》G15193《GB15193.1~21-2003食品安全性毒理学评价程序和方法》G16285《GB/T16285-2008食品中葡萄糖的测定酶-比色法和酶-电极法》G16286《GB/T16286-1996食品中蔗糖的测定方法》G16287《GB/T16287-1996食品中淀粉的测定方法》G16290《GB/T16290-1996感官分析方法学:使用标度评价食品》G16291《GB/T16291-1996感官分析:专家的选拔﹑培训和管理导则》G16319《GB16319-1996食品中敌百虫最大残留限量标准》G16320《GB16320-1996食品中亚胺硫磷最大残留限量标准》G16323《GB16323-1996食品中阿特拉津最大残留限量标准》G16333《GB16333-1996双甲脒等农药在食品中的最大残留限量》G16334《GB16334-1996γ辐照装置食品加工实用剂量学导则》G16336《GB16336-1996食品中阿特拉津残留量的测定》G16337《GB16337-1996大豆及谷物中氟磺胺草醚残留量的测定》G16338《GB/T16338-1996粮食中绿麦隆残留量的测定》G16339《GB/T16339-1996大米中禾大壮残留量的测定》G16340《GB/T16340-1996食品中灭幼脲残留量的测定》G16341《GB/T16341-1996食品中五氯硝基苯残留量的测定》G16342《GB/T16342-1996食品中锑的测定》G16343《GB/T16343-1996食品中镍的测定》G16346《GB/T16346-1996食品中诱惑红的测定》G16740《GB16740-1998保健食品通用标准》G16860《GB/T16860-1998感官分析方法:质地剖面检验》G16861《GB/T16861-1998感官分析:通过多元分析方法鉴定和选择用于建立感官剖面的描述词》G16919《GB/T16919-1998食用螺旋藻粉》G17022《GB17022-1998盐碘现场半定量检测包质量评定标准》G17321《GB/T17321-1998感官分析方法:二、三点检验》G17328《GB17328-1998食品中稳杀得、精稳杀得残留量的测定》G17329《GB17329-1998食品中双甲脒残留量的测定》G17330《GB17330-1998食品中甲基异柳磷残留量的测定》G17331《GB17331-1998食品中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多种残留的测定》G17332《GB17332-1998食品中有机氯和拟除虫菊酯类农药多种残留的测定》G17333《GB17333-1998食品中除虫脲残留量的测定》G17334《GB17334-1998食品中游离棉酚的测定》G17335《GB17335-1998食品中栀子黄的测定》G17336《GB17336-1998食品中红曲色素的测定》G17337《GB17337-1998食品中锗的测定》G17338《GB17338-1998食品包装用丙烯腈-苯乙烯成型品中残留丙烯腈单体的测定》G17356《GB/T17356.1~5-1998西洋参加工产品分等质量标准》G17375《GB/T17375-1998动植物油脂灰分测定法》G17406《GB/T17406-1998食品中植酸的测定》G17407《GB/T17407-1998食品中微生素B6的测定》G17408《GB/T17408-1998大米中稻瘟灵残留量的测定》G17527《GB/T17527-1998胡椒精油含量测定方法》G17528《GB/T17528-1998胡椒碱含量的测定:分光光度法》G18407.5《GB/T18407.5-2003农产品安全质量:无公害乳与乳制品产地环境要求》G18627《GB/T18627-2002食品中八甲磷残留量的测定方法》G18628《GB/T18628-2002食品中乙滴涕残留量的测定方法》G18629《GB/T18629-2002食品中扑草净残留量的测定方法》G18630《GB/T18630-2002蔬菜中有机磷及氨基甲酸酯农药残留量的简易检验方法》G18782《GB/T18782-2002调味品中3-氯-1,2-丙二醇的测定》G18962《GB/T18962-2003制盐工业通用试验方法铅离子的测定》G18979《GB/T18979-2003食品中黄曲霉素的测定》G19338《GB19338-2003蔬菜中硝酸盐限量》G19339《GB/T19338-2003蔬菜中硝酸盐含量的快速测定》G19426《GB/T19426-2006蜂蜜、果汁和果酒中497种农药及相关化学品残留量的测定气相色谱-质谱法》G19648《GB/T19648-2006水果和蔬菜中500种农药及相关化学品残留量的测定气相色谱-质谱法》G19649《GB/T19649-2006粮谷中475种农药及相关化学品残留量的测定气相色谱-质谱法》G19650《GB/T19650-2005动物组织中437种农药多残留测定方法气相色谱-质谱和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G19495.1《GB/T19495.1-2004转基因产品检测通用要求和定义》G19495.2《GB/T19495.2-2004转基因产品检测实验室技术要求》G19495.3《GB/T19495.3-2004转基因产品检测核酸提取纯化方法》G19495.4《GB/T19495.4-2004转基因产品检测核酸定性PCR检测方法》G19495.5《GB/T19495.5-2004转基因产品检测核酸定量PCR检测方法》G19495.6《GB/T19495.6-2004转基因产品检测基因芯片检测方法》G19495.7《GB/T19495.7-2004转基因产品检测抽样和制样方法》G19495.8《GB/T19495.8-2004转基因产品检测蛋白质检测方法》G20188《GB/T20188-2006小麦粉中溴酸盐的测定离子色谱法》G20364《GB/T20364-2006动物源产品中聚醚类残留量的测定》G20361《GB/T20361-2006水产品中孔雀石绿和结晶紫残留量的测定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法》G20362《GB/T20362-2006鸡蛋中氯羟吡啶残留量的检测方法高效液相色谱法》G20373《GB/T20373-2006变性淀粉中乙酰基含量的测定酶法》G20374《GB/T20374-2006变性淀粉氧化淀粉羧基含量的测定》G20375《GB/T20375-2006变性淀粉羧甲基淀粉中羧甲基含量的测定》G20376《GB/T20376-2006变性淀粉中羟丙基含量的测定质子核磁共振波谱法》G20377《GB/T20377-2006变性淀粉乙酰化二淀粉己二酸酯中己二酸含量的测定气相色谱法》G20378《GB/T20378-2006原淀粉淀粉含量的测定旋光法》G20379《GB/T20379-2006淀粉衍生物葡萄糖浆、果糖浆和氢化葡萄糖浆成分的测定高效液相色谱法》G20380.1《GB/T20380.1-2006淀粉及其制品重金属含量: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砷含量》G20380.2《GB/T20380.2-2006淀粉及其制品重金属含量: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汞含量》G20380.3《GB/T20380.3-2006淀粉及其制品重金属含量:电热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铅含量》G20380.4《GB/T20380.4-2006淀粉及其制品重金属含量:电热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镉含量》G20741《GB/T20741-2006畜禽肉中地塞米松残留量的测定栩色谱-串联质潜法》G20743《GB/T20743-2006猪肉、猪肝和猪肾中杆菌肽残留量的测定液相色-串联质谱法》G20744《GB/T20744-2006蜂蜜中甲硝唑、洛硝哒唑、二甲硝咪唑残留量的测定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G20745《GB/T20745-2006畜禽肉中癸氧唪酯残留景的测定液相色谱一荧光检测法》G20746《GB/T20746-2006牛、猪的肝脏和肌肉中卡巴氧和喹乙醇及代谢物残留量的测定色谱-质谱法》G20747《GB/T20747-2006牛和猪肌肉中安乃近代谢物残留量的测定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G20748《GB/T20748-2006牛肝和牛肉中阿维菌素类约物残留量的测定液相色谱一串联质谱法》G20750《GB/T20750-2006牛肌肉中氟胺烟酸残帘擘的测定液相色谱一紫外检测法》G20751《GB/T20751-2006鳗鱼及制品中十五种喹酮类物残留量的测定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G20752《GB/T20752-2006猪肉、牛肉、鸡肉和水产品中硝基呋喃类代谢物残留量的测定色谱-质谱法》G20753《GB/T20753-2006牛和猪脂肪中醋酸美仑孕酮、醋酸氯地孕酮和醋酸甲地孕酮残留量的测定》G20754《GB/T20754-2006畜禽肉中保泰松残留量的测定液相色谱一紫外检测法》G20755《GB/T20755-2006畜禽肉中九种青霉素类药物残留量的测定液相色谱一串联质谱法》G20756《GB/T20756-2006可食动物肌肉、肝脏和水产品中氯霉素、甲砜霉素和氟苯尼考残留量的测定》G20757《GB/T20757-2006蜂蜜中十四种喹诺酮类药物残留量的测定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G20758《GB/T20758-2006牛肝和牛肉中睾酮、表睾酮、孕酮残留量的测定液相色谱一串联质谱法》G20759《GB/T20759-2006畜禽肉中十六种磺胺类药物残帘量的测定液相色谱一串联质谱法》G20760《GB/T20760-2006牛肌肉、肝、肾中的α-群勃龙、β-群勃龙残留量的测定色谱-串联质谱法》G20762《GB/T20762-2006畜禽肉中林可霉素、竹桃霉素、红霉素、替米考星…残留量的测定》G20763《GB/T20763-2006猪肾和肌肉组织中乙酰丙嗪、氯丙嗪、氟哌啶醇、丙酰二甲氨..残留量的测定》G20764《GB/T20764-2006可食动物肌肉中土霉素、四环素、金霉素、强力霉素残留量的测定液相色谱法》G20765《GB/T20765-2006猪肝脏、肾脏、肌肉组织中维吉尼霉素Ml残留量的测定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G20766《GB/T20766-2006牛猪肝肾和肌肉组织中玉米赤霉醇、卡米赤霉酮、贱留量的测定色谱一质谱法》G20767《GB/T20767-2006牛尿中玉米赤霉醇、己烯酚、己烷雌酚、双烯雌酚贱留量的测定色谱-质谱法》G20768《GB/T20768-2006鱼和虾中有毒牛物胺的测定液相色谱-紫外检测法》G20769《GB/T20769-2006水果和蔬菜中405种农药及相关化学品残留量的测定液相色谱一串联质谱法》G20796《GB/T20796-2006肉与肉制品中甲萘威残留量的测定》G20797《GB/T20797-2006肉与肉制品中喹乙醇残留量的测定》G21164《GB/T21164-2007蜂王浆中链霉素、双氢链霉素残留量测定液相色谱法》G21165《GB/T21165-2007肠衣中氯霉素残留量的测定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G21166《GB/T21166-2007肠衣中硝基呋喃类代谢物残留量的测定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G21167《GB/T21167-2007蜂王浆中硝基呋喃类代谢物残留量的测定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G21168《GB/T21168-2007蜂蜜中泰乐菌素残留量的测定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G21169《GB/T21169-2007蜂蜜中双甲脒及其代谢物残留量测定-液相色谱法》G21172《GB/T21172-2007感官分析食品颜色评价的总则和检验方法》G21173《GB/T21173-2007动物源性食品中磺胺类药物残留测定方法放射受体分析法》G21174《GB/T21174-2007动物源性食品中β-内酰胺类药物残留测定方法放射受体分析法》G21234《GB/T21234-2007铁强化酱油中乙二胺四乙酸铁钠的测定》G21235《GB/Z21235-2007微生物危险性评估的原理和指南》G21265《GB/T21265-2007辣椒辣度的感官评价方法》G21266《GB/T21266-2007辣椒及辣椒制品中辣椒素类物质测定及辣度表示方法》G21310《GB/T21310-2007动物源性食品中甲状腺拮抗剂残留量检测方法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G21311《GB/T21311-2007动物源性食品中硝基呋喃类药物代谢物残留量检测方法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G21312《GB/T21312-2007动物源性食品中14种喹诺酮药物残留检测方法液相色谱-质谱/质谱法》G21313《GB/T21313-2007动物源性食品中β-受体激动剂残留检测方法液相色谱-质谱/质谱法》G21314《GB/T21314-2007动物源性食品中头孢匹林、头孢噻呋残留量检测方法液相色谱/质谱法》G21315《GB/T21315-2007动物源性食品中青霉素族抗生素残留量检测方法液相色谱-质谱/质谱法》G21316《GB/T21316-2007动物源性食品中磺胺类药物残留量的测定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质谱法》G21317《GB/T21317-2007动物源性食品中四环素类兽药残留量检测方法液相色谱-质谱/质谱法与高效液相色谱法》G21318《GB/T21318-2007动物源性食品中硝基咪唑残留量检验方法》G21319《GB/T21319-2007动物源食品中阿维菌素类药物残留的测定酶联免疫吸附法》G21320《GB/T21320-2007动物源食品中阿维菌素类药物残留量的测定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G21321《GB/T21321-2007动物源食品中阿维菌素类药物残留量的测定免疫亲和-液相色谱法》G21322《GB/T21322-2007动物源食品中3-甲基喹喔啉-2-羧酸残留的测定高效液相色谱法》G21323《GB/T21323-2007动物组织中氨基糖苷类药物残留量的测定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质谱法》G21324《GB/T21324-2007食用动物肌肉和肝脏中苯并咪唑类药物残留量检测方法》G21658《GB/T21658-2008进出境植物和植物产品有害生物风险分析工作指南》G21659《GB/T21659-2008植物检疫措施准则辐照处理》G21676《GB/T21676-2008乳与乳制品脂肪酸的测定气相色谱法》G21700《GB/Z21700-2008出口鳗鱼制品质量安全控制规范》G21701《GB/Z21701-2008出口禽肉及制品质量安全控制规范》G21702《GB/Z21702-2008出口水产品质量安全控制规范》3G21703《GB/T21703-2008乳与乳制品中苯甲酸和山梨酸的测定》G21704《GB/T21704-2008乳与乳制品中非蛋白氮含量的测定》G21722《GB/Z21722-2008出口茶叶质量安全控制规范》G21724《GB/Z21724-2008出口蔬菜质量安全控制规范》G21911《GB/T21911-2008食品中邻苯二甲酸酯的测定》G21912《GB/T21912-2008食品中二氧化钛的测定》G21913《GB/T21913-2008食品中滑石粉的测定》G21914《GB/T21914-2008茶饮料中乙酸苄酯的测定气相色谱法》G21915《GB/T21915-2008食品中纳他霉素的测定液相色谱法》G21916《GB/T21916-2008水果罐头中合成着色剂的测定高效液相色谱法》G21917《GB/T21917-2008饮料中乙基麦芽酚的测定方法》G21918《GB/T21918-2008食品中硼酸的测定》G21922《GB/Z21922-2008食品营养成分基本术语》G21927《GB/T21927-2008食品中叔丁基对苯二酚的测定高效液相色谱法》G21928《GB/T21928-2008食品塑料包装材料中邻苯二甲酸酯的测定》G21981《GB/T21981-2008动物源食品中激素多残留检测方法液相色谱-质谱/质谱法》28.80G21982《GB/T21982-2008动物源食品中玉米赤霉醇、β-玉米赤霉醇、α-玉米赤霉烯醇、β-玉米赤霉烯醇、玉米赤霉酮和玉米赤霉烯酮残留量检测方法液相色谱-质谱/质谱法》G22031《GB/T22031-2008干酪及加工干酪制品中添加的柠檬酸盐含量的测定酶-比色法》G22035《GB/T22035-2008乳及乳制品中植物油的检验气相色谱法》G22110《GB/T22110-2008食品中反式脂肪酸的测定气相色谱法》G22220《GB/T22220-2008食品中胆固醇的测定高效液相色谱法》G22221《GB/T22221-2008食品中果糖、葡萄糖、蔗糖、麦芽糖、乳糖的测定高效液相色谱法》G22222《GB/T22222-2008食品中木糖醇、山梨醇、麦芽糖醇的测定高效液相色谱法》G22223《GB/T22223-2008食品中总脂肪、饱和脂肪(酸)、不饱和脂肪(酸)的测定水解提取-气相色谱法》G22224《GB/T22224-2008食品中膳食纤维的测定酶重量法和酶重量法-液相色谱法》SB10386《SB/T10386-2004禽畜肉中氯霉素的测定》SB10387《SB/T10387-2004禽畜肉和水产品中呋喃唑酮的测定》SB10388《SB/T10388-2004畜禽肉中磺胺二甲嘧啶的测定》SB10389《SB/T10389-2004肉与肉制品中山梨酸的测定》Q2344《QB/T2344-1998两性表面活性脂肪烷基二甲甜菜碱》Q2345《QB/T2345-1998脂肪烷基二甲基甜素碱平均相对分子质量的测定》 WS234《WS/T234-2002食品中放射性物质检验镅-240的测定》NY447《NY/T447-2001韭菜中甲胺磷等7种农药残留检测方法》NY448《NY/T448-2001蔬菜上有机磷等农药残毒块速检测方法》NY449《NY/T449-2001玉米种子纯度盐溶蛋白电泳鉴定方法》NY672《NY/T672-2003转基因植物及其产品检测通用要求》NY673《NY/T673-2003转基因植物及其产品检测抽样》NY674《NY/T674-2003转基因植物及其产品检测DNA提取和纯化》NY675《NY/T675-2003转基因植物及其产品检测大豆定性PCR方法》NY5295《NY/T5295-2004无公害食品产地环境评价准则》HJ80《HJ/T80-2001有机食品技术规范》。

(完整版)食品检验标准

(完整版)食品检验标准

蔬菜类验收标准一、抽样方法:1.1、以同种类,同等级,同批次为一个验收单位,每3吨抽取2袋,每增加3吨多抽3袋,不足3吨也抽取2袋,散装料按菜类取样方法进行。

1.2、体积小的水果、蔬菜;将多量样品混合均匀后,用“四分法”混合分样,直到所需数量(不得少于500g);1.3、体积大一些的水果、蔬菜;多个单独样品取样,以消除样品之间的差异,取样方法是有一个样品的对面,各切下一角(纵切),以减少内部之差异;1.4、体积蓬松型蔬菜;有多个样品取样(一筐、一捆),分别抽取一定数量,所取总量应在3000g以上;二、检验标准:2.1、青刀豆检验标准:品质要求:品质鲜嫩,色泽鲜绿,无明显鼓豆,无虫口病斑及冻伤,无腐败及杂质,漂烫后无豆腥味,长度要求在10-12cm之间。

2.2、胡萝卜检验标准:品种:红色;规格:品质鲜嫩无泥沙,无虫口病斑,表皮完整,不得多处破损,无腐烂及冻伤,具体尺寸随工艺要求而定。

2.3、元葱检验标准:新鲜无碰伤,无腐败及冻伤,无发芽,具体尺寸随工艺要求而定。

2.4、山芋检验标准:直径在4.5-6cm以上,切面洁白有粘液,无腐烂,形态要直,无弯曲,不带沟槽。

2.5、大头菜检验标准:叶片新鲜,无病虫斑,根部无腐烂,叶片白色、黄色、绿色皆可,车间使用以绿色为主。

2.6、牛蒡(丝)检验标准:品质新鲜,切面洁白,无黑变,无空心,表面不破损,无病虫斑,牛蒡丝解冻后无发黑较碎现象。

2.7、香菇的检验标准:鲜度良好,无破损、无腐烂现象,色泽程黑色,水份要适宜,直径达到5.8-6.8cm,香菇不能有积压现象,不能有畸形菇,无异物。

2.8、莲藕的检验标准:鲜度良好,无破损、无腐烂现象,无黑泥现象,色泽程白色,水分要适宜,直径达到5.5-6.5cm,柠檬酸加入要适量,必须保证莲藕中无酸味。

2.9、姜的检验标准:鲜嫩、无腐烂、无千裂皱皮、无破损现象,程浅黄色,泥沙少许。

2.10、大葱检验标准:鲜嫩、无腐烂、无千裂皱皮、无枯叶现象,有大葱固有气味。

最新绿色食品的卫生标准[1]

最新绿色食品的卫生标准[1]

绿色食品的卫生标准
绿色食品最终产品必须由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指定的食品监测部门依据绿色食
品卫生标准检测合格,绿色食品卫生标准参照有关国家、部门、行业标准制定,通常高于或等同现行标准,有些还增加了检测项目。

绿色食品卫生标准一般分为三部分:农药残留、有害重金属和细菌等。

农药残留通过检测杀螟硫磷、倍硫磷、敌敌畏、乐果、马拉硫磷、对硫磷、666、DDT、二氧化硫等物质的含量来衡量;细菌通过检测大肠杆菌和致病菌等来衡量,另外,有些产品的卫生标准中还包括黄曲霉毒素和溶剂残留量等。

例1:粮食类产品的绿色食品卫生标准检测项目有:磷化物、氢化物、二硫化碳、氯化物、氢化物、黄曲霉毒素B1、七氯、艾氏剂、狄氏剂、666、DDT、敌敌畏、乐果、马拉硫磷、对硫磷、杀螟硫磷、倍硫磷、砷、汞、镉,共二十一项指标,而常规的粮食类产品卫生检测项目只检测马拉硫磷、磷化物、氢化物、二硫化碳、氯化物、砷、汞、666、DDT、黄曲霉毒素B1等十项指标。

例2:全脂加糖奶粉的绿色食品卫生标准检测项目有:铅、铜、汞、砷、锌、硒、硝酸盐、亚硝酸盐、666、DDT、黄曲霉素、抗生素、细菌总数、大肠菌群、致病菌十五项指标。

奶粉常规卫生检测一般只检测细菌、大肠茵群和致病菌。

这就是绿色食品卫生标准和普通食品卫生标准在检测项目方面的区别所在。

食品质量检测标准

食品质量检测标准

食品质量检测标准食品质量检测是确保食品安全和保障消费者权益的重要环节。

本标准旨在规范食品质量检测的基本要求,确保食品生产和销售环节中的标准化操作,提高食品质量检测水平。

本标准适用于食品生产和销售环节中的食品质量检测工作。

食品质量检测项目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外观和形态:对食品的颜色、形状、大小等进行检测,确保食品符合相关要求;感官特性:对食品的味道、气味、口感等进行检测,确保食品口感良好、无异味;营养成分:对食品的营养成分进行检测,确保食品营养丰富;添加剂:对食品中的添加剂进行检测,确保添加剂使用合规;微生物:对食品中的微生物进行检测,确保食品不受污染;农药残留:对食品中的农药残留进行检测,确保食品安全;重金属:对食品中的重金属含量进行检测,确保食品不含有害物质。

食品质量检测应采用合适的检测方法,并依据相关的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进行操作。

检测方法应具备科学性、准确性、可靠性和可重复性。

食品质量检测需要使用各种专业设备和仪器,包括但不限于:显微镜、电子显微镜、离子色谱仪、高效液相色谱仪等。

使用前应对设备和仪器进行校准和检验,确保其精度和准确性。

食品质量检测应由经过专业培训和资质认证的人员进行。

检测人员应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严格按照检测方法操作。

食品质量检测应编制检测记录和报告,记录和报告应包括检测项目、检测结果、检测方法、检测设备与仪器等相关信息。

记录和报告应保存一定期限,以备查验和追溯。

相关部门应对食品质量检测进行监督和管理,确保检测工作的规范进行。

对不合格食品应采取相应的处置措施,保障消费者权益和公众健康。

本标准应定期进行修订和更新,以适应食品质量检测工作的发展和变化。

本标准详细规范了食品质量检测的基本要求,包括检测项目、检测方法、检测设备与仪器、检测人员、检测记录与报告、监督与管理等方面。

通过遵循本标准,能够提高食品质量检测水平,确保食品安全和消费者权益。

本标准详细规范了食品质量检测的基本要求,包括检测项目、检测方法、检测设备与仪器、检测人员、检测记录与报告、监督与管理等方面。

法国食品级检测标准(一)

法国食品级检测标准(一)

法国食品级检测标准(一)法国食品级检测标准作为世界上著名的美食之国,法国对食品的质量要求非常严格。

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法国的食品级检测标准。

检测标准介绍法国食品级检测标准是指,对食品进行检测,确保食品符合国家标准,并保证食品的品质安全和卫生。

检测涉及到食品的产品质量、营养组成、食品安全、环保标准等多个方面。

检测机构法国有多家专业的检测机构,如法国食品检测研究所(INRA)、法国食品安全局(ANSES)等机构,这些机构都是法国政府授权的,能够对食品进行权威的检测。

检测流程食品在进行检测前,需先进行食品样品的采集,一般由行业监管机构或第三方检测机构下发通知,要求食品企业送样。

检测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产品外观及规格检测2.生产工艺及质量控制检测3.病原菌及有害物质检测4.营养成分及成分测定检测5.杂质及残留检测检测标准法国对食品的检测标准主要分为以下几类:1.普通食品检测标准:符合基本的食品卫生、安全、营养等标准。

2.有机食品检测标准:法国国家农业协会(FNAB)规定的有机食品标准,主要包括不使用有机合成农药、化肥、转基因等无机成份来种植农作物,不使用化学成份来喂养禽畜等。

3.AOP(原产地名称保护)食品检测标准:AOP食品(如“博尔兹化酥饼”、“贝尔福布尔格干酪”)是指原产地为某个地区、由特定流程和知识制造的食品,标准为严格保护这些AOP食品的地理标志及品质。

结语通过以上介绍,我们可以发现,法国食品级检测标准非常严格,助力于保护消费者食品安全。

因此,选择符合食品检测标准的食品,对消费者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

法国食品检测标识经过检测符合法国食品级检测标准的食品,就可以获得法国食品检测标识,这是一种官方认可的标志,包括“AB标志”、“DG标志”等。

1.AB标志:即“农业生产的生物多样性或有机农业”,是法国对有机食品认证的标志,表示该食品是通过最严格的有机认证的。

2.DG标志:又称“原产地名称保护标志”,是特别保护那些基于传统领域和专业技能而制定的食品品质标准,以保证他们的起源和传统制造方法的质量,从而确保其品质且传承下去。

食品行业标准及国家标准

食品行业标准及国家标准

食品行业标准及国家标准食品行业标准及国家标准是指在食品生产、加工、储存、运输和销售过程中,为了保障食品安全、保健和质量,国家和行业制定的一系列规范和标准。

这些标准是食品行业的生命线,对于保障消费者的权益和健康至关重要。

首先,食品行业标准包括了食品生产的各个环节,从原料采购到生产加工再到包装运输,都有相应的标准要求。

比如,在原料采购环节,要求食品生产企业只能选择符合国家标准的原料,严禁使用劣质和不合格的原料。

在生产加工环节,要求企业必须按照国家标准进行生产,保证食品的卫生安全和质量稳定。

在包装运输环节,也有相应的标准要求,以保证食品在运输过程中不受污染和变质。

其次,国家标准是指由国家相关部门制定的针对食品安全、营养价值、添加剂使用、标签标识等方面的标准。

这些标准是保障食品安全和消费者权益的重要依据。

比如,国家标准规定了食品中允许使用的添加剂种类和使用量,以及标签上需要标注的营养成分和成分含量等信息,消费者可以通过这些标准信息来了解食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在食品行业中,遵守标准是企业的基本责任,也是保障消费者权益的重要手段。

只有严格遵守标准,企业才能生产出安全、健康、优质的食品,消费者才能放心购买和食用。

同时,消费者也应该加强对食品标准的了解和监督,只有消费者对食品标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才能更好地保护自己的权益。

消费者可以通过查看食品包装上的标准编号和标识,来了解食品是否符合国家标准要求,从而做出明智的消费选择。

总之,食品行业标准及国家标准对于保障食品安全和消费者权益至关重要。

企业应严格遵守标准,消费者也应加强对标准的了解和监督,共同维护食品市场的良好秩序,保障食品安全和消费者权益。

食品行业标准

食品行业标准

食品行业标准食品行业是一个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行业,食品的质量安全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

因此,制定食品行业标准显得尤为重要。

食品行业标准是对食品生产、加工、储存、运输等环节的规范,其制定是为了保障食品的质量安全,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促进食品行业的健康发展。

首先,食品行业标准应当包括对食品原材料的要求。

食品的原材料是食品生产的基础,对原材料的质量要求直接关系到食品的质量。

因此,食品行业标准应当对食品原材料的来源、质量、储存等方面做出详细规定,确保食品原材料的安全可靠。

其次,食品行业标准还应包括对食品生产加工过程的规范。

食品生产加工过程中存在着诸多环节,如原料处理、加工制作、包装储存等,每一个环节都需要严格遵守相应的标准规定,以确保食品的质量安全。

比如,食品加工过程中需要遵循卫生规范,保持生产场所的清洁卫生,防止食品受到污染。

另外,食品行业标准还应包括对食品质量检测的要求。

食品质量检测是保障食品质量安全的重要环节,只有通过严格的检测,才能确保食品的安全可靠。

因此,食品行业标准应当对食品质量检测的方法、标准、频率等方面做出详细规定,以保证食品质量检测的科学有效。

最后,食品行业标准还应包括对食品安全管理的要求。

食品安全管理是食品生产经营者的责任,他们应当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管理体系,严格执行相关的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加强对食品生产经营全过程的监督和管理,确保食品的质量安全。

综上所述,食品行业标准是保障食品质量安全的重要手段,其制定对于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促进食品行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只有通过严格的标准规范,才能确保食品的质量安全,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放心的食品。

因此,我们应当高度重视食品行业标准的制定和执行,不断完善相关标准,提高食品质量安全水平,推动食品行业的健康发展。

食品行业的五个最新食品安全标准

食品行业的五个最新食品安全标准

食品行业的五个最新食品安全标准近年来,食品安全问题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为了确保公众的饮食健康和安全,政府和食品行业制定了一系列的食品安全标准。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食品行业的五个最新食品安全标准。

标准一:食品添加剂的使用食品添加剂在食品生产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然而,不恰当或滥用食品添加剂会对人体健康造成风险。

因此,政府制定了严格的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限制食品添加剂的种类和使用量。

同时,食品企业也应加强对添加剂的管理和监测,确保符合标准要求。

标准二:农药残留的限制农药在食品生产中广泛使用,以防止病虫害对庄稼的侵害。

然而,农药残留对人体健康有一定风险。

针对这一问题,食品行业制定了限制农药残留的标准。

生产商必须严格按照标准操作,确保农产品中的农药残留量在安全范围内。

标准三:转基因食品的识别和标记转基因食品是近年来备受争议的话题。

为了使消费者能够明确识别和选择转基因食品,食品行业制定了转基因食品的识别和标记标准。

食品生产商必须在产品包装上明确标注是否含有转基因成分,以提醒消费者做出知情决策。

标准四:食品包装材料的安全性食品包装材料的安全对于食品的贮存和运输至关重要。

政府和食品行业制定了食品包装材料的安全标准,要求生产商使用符合卫生和安全要求的包装材料。

同时,包装材料中的印刷油墨、胶带及其他添加物的安全性也必须得到严格控制和监测。

标准五:食品卫生和安全管理体系食品卫生和安全是食品行业的核心要求。

为了确保食品的卫生和安全,食品行业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建立了食品卫生和安全管理体系。

此体系包括从原材料采购到生产加工、储存运输、销售等全程的质量控制和风险评估。

食品企业必须建立和执行这一体系,并定期接受相关机构的检验和评估。

结语食品安全是保护公众健康的重要因素。

通过制定和遵守最新的食品安全标准,食品行业能够确保食品安全以及消费者的权益。

我们相信,随着科技和监管的不断进步,食品行业的食品安全标准将不断完善,并为人们提供更健康、安全的食品。

食品检测标准国标

食品检测标准国标

食品检测标准国标
食品安全检测标准是我们社会发展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随着社会的
经济社会文化的发展、技术的进步而日新月异,保护公众的生命健康和社会安全的重要任务也更加重要。

随着国家对食品安全检测技术的重视和不断发展,我国为了规范食品检测工作,新建立了完善的《食品检测抽样及分析方法国家标准》。

该标准规定了食品检测工作的大体要求、抽样及检测要求,其中主要包括三方面内容:
一是把检测工作实施过程分为设计阶段、执行阶段和评价阶段,把实施过程更
加科学合理地约束起来。

二是对检测样品的选择、检测方法的选择、抽样方式的选择、检测环境的选择
以及检测报告的编写等制定了详细的规定。

三是将食品检测标准分为三个等级,其中"国家一级标准"和"国家二级标准"是
实施食品检测的重要依据,"国家三级标准"仅用于补充和跟踪监测。

《食品检测抽样及分析方法国家标准》的出台,为我国食品安全检测标准的规
范化、科学化、一致性和有效性提供了可靠的依据,为促进社会的持续可持续发展、弘扬文明文化、改善民众生活质量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2023版食品检测标准新旧对比

2023版食品检测标准新旧对比

2023版食品检测标准新旧对比
2023版的食品检测标准相较于之前的版本有了明显的变化和更新。

具体分析如下:1.新增和修订的标准:国家卫健委发布了新版国家标准GB 4789.26-2023《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商业无菌检验》等85项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和3项修改单。

2.食品产品标准:《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茶叶》(GB 31608-2023)、《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
品加工用菌种制剂》(GB 4789.26-2023)等3项食品产品标准被更新。

3.生产经营规范标准:包括《婴幼儿配方食品良好生产规范》等5项生产经营规范标准得到修
订。

4.食品相关产品标准:《食品接触用塑料材料及制品》等6项食品相关产品标准的更新。

5.通用标准:例如《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真菌毒素限量》(GB 2761-2017)等通用标准
的存在。

6.具体变更内容:与GB4789.26 2013相比,2023版在定义、检验程序、适用范围等方面进行
了更新。

例如,增加了商业无菌和酸化食品的定义,增加了食品生产领域商业无菌检验程序,删除了保温后再次称重的要求和罐头密封性检验方法,修改了低酸性食品和酸性食品的定义及检验步骤。

总的来说,这些变化反映了对食品安全监管的不断完善和提高,旨在更好地保障公众健康和食品安全。

对于从事食品生产、加工和检测的企业和机构来说,了解和掌握这些新的标准和要求是非常重要的,以确保其产品和服务符合最新的法规要求。

食品行业类标准食品执行标准对照新版表

食品行业类标准食品执行标准对照新版表

食品执行标准比较表标准的编号标准编号标准代号、序次号、年号(四位数)三部分组成一、国家标准:GB /T ×××××-××××年号标准序次号介绍性国家标准代号二、行业标准:WS/T ×××××-××××年号标准序次号介绍性行业标准代号(卫生)三、地方标准:DB××/×××××-××××年号标准序次号省级行政区划分码前两位逼迫性地方标准代号四、企业标准:Q/×××××××-××××年号标准序次号企业代号企业标准代号如上所述国家逼迫性标准的代号是“ GB ”,字母 GB 是国标两字汉语拼音首字母的大写;国家介绍性标准的代号是“GB /T”,字母“T”表示“介绍”的意思;介绍性地方标准的代号如陕西省地方标准的代号为“ DB61 / T ”。

食品执行标准比较表目录1.1 豆制品1.2 果类1.3 饮料1.4 奶制品1.5 禽蛋类1.6 肉类1.7 水产品1.8 调味品1.9 粮油1.10 蔬菜类1食品执行标准比较表豆制品豆制品等食品执行标准见表 1。

表 1豆制品执行标准比较表序号品种食品卫生通用标准食品卫生标准产品标准1豆腐GB 2762-2005GB 2711-2003食品中污染物限量非发酵性豆制品及面筋卫生标准2豆腐丝GB 2762-2005GB 2711-2003食品中污染物限量非发酵性豆制品及面筋卫生标准3腐竹GB 2762-2005GB 2711-2003食品中污染物限量非发酵性豆制品及面筋卫生标准4豆浆GB 2762-2005GB 16322-2003食品中污染物限量植物蛋白饮料卫生标准5豆沙GB 2762-2005GB 7099-2003食品中污染物限量糕点、面包卫生标准6粉皮GB 2713-2003淀粉制品卫生标准7粉丝GB 2713-2003淀粉制品卫生标准果类果类包括水果、干果、果脯等产品,执行标准见表2。

食品企业食品检测技术标准

食品企业食品检测技术标准

食品企业食品检测技术标准食品安全一直以来都备受人们的关注,食品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食品检测技术标准,以确保生产出的食品符合相关法规和标准,保障消费者的健康和权益。

本文将介绍食品企业应遵循的食品检测技术标准。

1.原料检测食品企业在生产食品时,必须对原料进行检测,以确保原料的质量安全。

原料检测包括对原料的外观、气味、口感等进行感官检测,以及对原料的化学成分、微生物指标等进行实验室检测。

食品企业应建立原料检测记录,以便追溯原料的来源和检测结果。

2.生产过程检测食品企业在食品生产过程中,需要进行生产过程检测,以确保生产的食品符合相关质量标准。

生产过程检测包括对生产设备的卫生状况进行检测,对生产环境的温度、湿度等因素进行监控,以及对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废气等进行处理和检测。

食品企业应建立生产过程检测记录,以便监控生产过程中的关键控制点。

3.成品检测食品企业生产完成后,需要对成品进行全面检测,以确保产品的安全性和合格性。

成品检测包括对食品的营养成分、添加剂、重金属残留、农药残留、微生物指标等进行检测。

食品企业应建立成品检测记录,并将合格的产品进行包装和标识,不合格的产品需要进行追溯和处理。

4.检测方法和仪器标准食品企业在进行食品检测时,需要依据相关的检测方法和使用合格的检测仪器。

根据食品的不同特性,食品检测技术标准也有所不同。

食品企业应根据自身产品的特点和要求,选择适合的检测方法和仪器,并保证其准确性和可靠性。

5.食品安全管理体系食品企业应建立完善的食品安全管理体系,保障食品检测技术标准的实施和执行。

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包括建立食品质量安全责任制,制定食品检测规程和操作规范,进行食品安全培训和教育,定期进行内部审核和外部认证等。

食品企业应根据国家相关法规和标准,确保产品的质量安全。

总结:食品企业要确保产品的质量安全,必须严格遵守食品检测技术标准。

从原料检测到生产过程检测,再到成品检测,食品企业应建立相应的检测记录和追溯制度。

食品行业中食品检测的方法与标准解读

食品行业中食品检测的方法与标准解读

食品行业中食品检测的方法与标准解读在食品行业中,食品检测是确保食品安全和质量的重要环节。

各种食品检测方法和标准的制定与解读对于保障消费者的健康以及维护食品行业的良好运转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食品行业中常用的食品检测方法和标准,并对其进行解读。

一、食品检测方法1. 传统检测方法传统的食品检测方法主要包括感官检测、化学分析和微生物检测。

感官检测是通过人工判断食品的外观、气味、口感等特征来评估食品的品质。

化学分析是利用化学试剂对食品中的成分和污染物进行定性、定量分析。

微生物检测则是对食品中的微生物菌落进行计数和鉴定,以评估食品是否存在微生物污染。

2. 快速检测技术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食品行业中出现了许多快速检测技术,如基因检测、免疫测定、光谱分析等。

基因检测通过检测食品中的DNA或RNA来鉴定食品的来源和品种。

免疫测定则是利用抗体与特定目标物质(如细菌、病毒等)结合来检测食品中的污染物。

光谱分析则是通过光谱信号的变化来分析食品中的成分和质量。

二、食品检测标准解读1. 国家标准国家标准是指由国家相关机构颁布的对于食品安全和质量相关的标准。

食品行业中主要依据国家标准进行食品检测,以确保食品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

比如,国家标准GB2760-2014《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规定了食品中常见的食品添加剂的使用范围和限量要求。

2. 行业标准除了国家标准外,食品行业还制定了许多行业标准用于食品检测。

行业标准是由相关食品行业协会或组织制定的,对于特定食品或特定环节的质量和安全要求进行规定。

比如,中国肉类研究中心制定了《冷鲜猪肉中兽药和环境激素残留限量》这一行业标准,用于检测和控制冷鲜猪肉中的残留物。

3. 国际标准随着全球贸易的不断发展,国际标准在食品检测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国际标准是由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或其他国际组织依据全球食品行业需求和科学研究制定的标准。

国际标准对于食品行业的国际交流与合作起到了重要的桥梁作用。

食品检验标准

食品检验标准

食品检验标准一、感官检验标准感官检验是指通过观察、嗅闻、品尝等方式对食品进行感官质量的检验。

感官检验标准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 外观检验:观察食品的色泽、形状、大小等外观特征是否符合正常标准。

2. 气味检验:嗅闻食品的气味是否正常,是否存在异味或异常气味。

3. 口感检验:品尝食品的味道是否正常,是否存在异味或异常口感。

4. 质地检验:感触食品的质地是否正常,是否存在过硬、过软或松散等问题。

二、营养成分检验标准营养成分检验是指对食品中的营养成分进行定量分析,以评估其营养价值。

营养成分检验标准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 蛋白质:检测食品中的蛋白质含量是否符合标准,以评估其营养价值。

2. 脂肪:检测食品中的脂肪含量是否符合标准,以评估其营养价值。

3. 碳水化合物:检测食品中的碳水化合物含量是否符合标准,以评估其营养价值。

4. 维生素:检测食品中的维生素含量是否符合标准,以评估其营养价值。

5. 矿物质:检测食品中的矿物质含量是否符合标准,以评估其营养价值。

6. 水:检测食品中的水分含量是否符合标准,以评估其营养价值。

三、添加剂检验标准添加剂检验是指对食品添加剂的种类和含量进行检测,以确保食品的安全和质量。

添加剂检验标准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 甜味剂:检测食品中的甜味剂含量是否符合标准,以确保食品的口感和质量。

2. 防腐剂:检测食品中的防腐剂含量是否符合标准,以确保食品的保质期和质量。

3. 色素:检测食品中的色素含量是否符合标准,以确保食品的色泽和质量。

4. 增稠剂:检测食品中的增稠剂含量是否符合标准,以确保食品的质地和质量。

5. 抗氧化剂:检测食品中的抗氧化剂含量是否符合标准,以确保食品的质量和稳定性。

四、微生物检验标准微生物检验是指对食品中的微生物进行检测,以确保食品的安全和质量。

微生物检验标准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 总菌落数:检测食品中的总菌落数是否符合标准,以评估食品的卫生质量。

2. 大肠菌群:检测食品中的大肠菌群是否符合标准,以评估食品的卫生质量。

食品生产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定标准 (1)

食品生产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定标准 (1)

评审评分=x100食品生产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定标准1. 本评定标准适用于食品生产企业,包括食品加工、罐头生产、面粉、食品发酵、烘焙加工和食用油加工等企业,糖果、非酒精饮料、医药行业的非危险化学品企业以及保健品企业可参照执行。

酒类、乳制品企业另行制定评定标准。

2. 本评定标准共13项考评类目、47项考评项目和146条考评内容。

3. 在本评定标准的“自评/评审描述”列中,企业及评审单位应根据“考评内容”和“考评办法”的有关要求,针对企业实际情况,如实进行扣分点说明、描述,并在《自评扣分点及原因说明汇总表》(见附表)中逐条列出。

4. 本评定标准中累计扣分的,直到该考评内容分数扣完为止,不得出现负分。

有需要追加扣分的,在该考评类目内进行扣分,也不得出现负分。

5. 在6.2设备设施运行管理部分中“专用设备(一)至(六)”分别列举了食品加工、罐头生产、面粉、食品发酵、烘焙加工、食用油加工等六类专用设备,每类专用设备均为30分,参评企业根据各自生产性质选择一类进行评定,其他类别不再评定、分数不计入总分。

6. 本评定标准共计1000分。

最终评审评分换算成百分制,换算公式如下:评定标准实际得分总计而b -空项考评內容分数之和最后得分采用四舍五入,取小数点后一位数。

7. 标准化等级分为一级、二级和三级,一级为最高。

评定所对应的等级须同时满足评审评分和安全绩效等要求,取最低的等级来确定标准化等级(见下表)。

食品生产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定标准自评/评审单位:自评/评审时间:从年月日至U年月—日自评/评审组组长:——自评/评审组主要成员。

食品行业标准

食品行业标准

食品行业标准食品行业是一个与人们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行业,食品安全和质量问题一直备受关注。

为了确保食品的安全和质量,各国都制定了一系列的食品行业标准,以规范食品生产、加工和销售过程。

食品行业标准的制定对于保障消费者的健康和权益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对食品企业的发展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首先,食品行业标准涉及到食品的生产和加工环节。

在食品生产和加工过程中,各种原料和添加剂的使用、生产工艺、卫生条件等都需要符合相应的标准要求。

例如,对于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各国都有明确的标准规定,包括允许使用的种类、用量限制、使用范围等,以确保食品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此外,食品生产过程中的卫生条件也是食品行业标准关注的重点,要求生产场所和设备要符合一定的卫生标准,确保食品生产过程中不受到污染。

其次,食品行业标准还涉及到食品的质量和安全标准。

食品的质量和安全是消费者关注的焦点,也是食品行业发展的基础。

针对不同类型的食品,各国都制定了相应的质量标准,包括食品的营养成分、外观和口感等方面的要求。

同时,针对食品安全问题,食品行业标准也规定了食品中允许残留的农药、兽药和重金属等物质的限量标准,以及食品中禁止添加的物质清单,保障消费者的食品安全。

此外,食品行业标准还涉及到食品包装和标识的规范。

食品包装和标识是食品与消费者直接接触的环节,对于保障食品质量和消费者权益具有重要意义。

食品行业标准对食品包装材料的选择、印刷标识的内容、标识位置等都有详细的规定,以确保食品包装和标识能够清晰地传达产品信息,同时不对食品质量造成影响。

总的来说,食品行业标准的制定和执行对于保障食品安全和质量,维护消费者权益,促进食品行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各国食品监管部门和食品生产企业都应严格遵守食品行业标准的要求,加强对食品生产、加工和销售全过程的监管,共同维护食品市场的秩序和消费者的权益。

只有如此,才能确保消费者放心食用食品,推动食品行业持续健康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GB/T 5009.33-2003
食品中亚硝酸盐与硝酸盐的测定
GB/T 5009.33-1996
2003-08-11
2004-01-01
68
GB/T 5009.34-2003
食品中亚硫酸盐的测定
GB/T 5009.34-1996
2003-08-11
2004-01-01
69
GB/T 5009.35-2003
GB/T 4789.7-1994
2003-08-11
2004-01-01
8
GB/T 4789.8-2003
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检验
GB/T 4789.8-1994
2003-08-11
2004-01-01
9
GB/T 4789.9-2003
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空肠弯曲菌检验
GB/T 4789.9-1994
2004-01-01
52
GB/T 5009.18-2003
食品中氟的测定
GB/T 5009.18-1996
2003-08-11
2004-01-01
53
GB/T 5009.19-2003
食品中六六六、滴滴涕残留量的测定
GB/T 5009.19-1996
2003-08-11
2004-01-01
54
GB/T 5009.20-2003
GB/T 4789.22-1994
2003-08-11
2004-01-01
23
GB/T 4789.23-2003
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冷食菜、豆制品检验
GB/T 4789.23-1994
2003-08-11
2004-01-01
24
GB/T 4789.24-2003
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糖果、糕点、蜜饯检验
GB/T 4789.24-1994
2003-08-11
2004-01-01
25
GB/T 4789.25-2003
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酒类检验
GB/T 4789.25-1994
2003-08-11
2004-01-01
26
GB/T 4789.26-2003
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罐头食品商业无菌的检验
GB/T 4789.26-1994
2003-08-11
2004-01-01
45
GB/T 5009.11-2003
食品中总砷及无机砷的测定
GB/T 5009.11-1996
2003-08-11
2004-01-01
46
GB/T 5009.12-2003
食品中铅的测定
GB/T 5009.12-1996
2003-08-11
2004-01-01
2003-08-11
2004-01-01
61
GB/T 5009.27-2003
食品中苯并(a)芘的测定
GB/T 5009.27-1996
2003-08-11
2004-01-01
62
GB/T 5009.28-2003
食品中糖精钠的测定
GB/T 5009.28-1996
2003-08-11
2004-01-01
GB/T 5009.22-1996
2003-08-11
2004-01-01
57
GB/T 5009.23-2003
食品中黄曲霉毒素Bl、B 2、Gl、G2的测定
GB/T 5009.23-1996
2003-08-11
2004-01-01
58
GB/T 5009.24-2003
食品中黄曲霉毒素Ml与Bl的测定
GB/T 16347-1996
2003-08-11
2004-01-01
33
GB/T 4789.33-2003
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粮谷、果蔬类食品检验
2003-08-11
2004-01-01
34
GB/T 4789.34-2003
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双歧杆菌检验
2003-08-11
2004-01-01
35
2004-01-01
14
GB/T 4789.14-2003
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蜡样芽胞杆菌检验
GB/T 4789.14-1994
2003-08-11
2004-01-01
15
GB/T 4789.15-2003
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霉菌和酵母计数
GB/T 4789.15-1994
2003-08-11
2004-01-01
GB/T 5009.24-1996
2003-08-11
2004-01-01
59
GB/T 5009.25-2003
植物性食品中杂色曲霉素的测定
GB/T 5009.25-1996
2003-08-11
2004-01-01
60
GB/T 5009.26-2003
食品中N—亚硝胺类的测定
GB/T 5009.26-1996
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志贺氏菌检验
GB/T 4789.5-1994
2003-08-11
2004-01-01
6
GB/T 4789.6-2003
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致泻大肠埃希氏菌检验
GB/T 4789.6-1994
2003-08-11
2004-01-01
7
GB/T 4789.7-2003
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副溶血性弧菌检验
47
GB/T 5009.13-2003
食品中铜的测定
GB/T 5009.13-1996
2003-08-11
2004-01-01
48
GB/T 5009.14-2003
食品中锌的测定
GB/T 5009.14-1996
2003-08-11
2004-01-01
49
GB/T 5009.15-2003
食品中镉的测定
GB/T 4789.18-2003
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乳与乳制品检验
GB/T 4789.18-1994
2003-08-11
2004-01-01
19
GB/T 4789.19-2003
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蛋与蛋制品检验
GB/T 4789.19-1994
2003-08-11
2004-01-01
20
GB/T 4789.20-2003
GB/T 5009.1-2003
食品卫生检验方法理化部分总则
GB/T 5009.1-1996
2003-08-11
2004-01-01
36
GB/T 5009.2-2003
食品的相对密度的测定
GB/T 5009.2-1985
2003-08-11
2004-01-01
37
GB/T 5009.3-2003
食品中水分的测定
GB/T 5009.15-1996
2003-08-11
2004-01-01
50
GB/T 5009.16-2003
食品中锡的测定
GB/T 5009.16-1996
2003-08-11
2004-01-01
51
GB/T 5009.17-2003
食品中总汞及有机汞的测定
GB/T 5009.17-1996
2003-08-11
63
GB/T 5009.29-2003
食品中山梨酸、苯甲酸的测定
GB/T 5009.29-1996
2003-08-11
2004-01-01
64
GB/T 5009.30-2003
食品中叔丁基羟基茴香醚(BHA)与2,6—二叔丁基对甲酚(BHT)的测定
GB/T 5009.30-1996
2003-08-11
2004-01-01
40
GB/T 5009.6-2003
食品中脂肪的测定
GB/T 5009.6-1985
2003-08-11
2004-01-01
41
GB/T 5009.7-2003
食品中还原糖的测定
GB/T 5009.7-1985
2003-08-11
2004-01-01
42
GB/T 5009.8-2003
2004-01-01
65
GB/T 5009.31-2003
食品中对羟基苯甲酸酯类的测定
GB/T 11672-1989
2003-08-11
2004-01-01
66
GB/T 5009.32-2003
油酯中没食子酸丙酯(PG)测定
GB/T 5009.32-1996
2003-08-11
2004-01-01
67
食品中有机磷农药残留量的测定
GB/T 5009.20-1996
2003-08-11
2004-01-01
55
GB/T 5009.21-2003
粮、油、菜中甲萘威残留量的测定
GB/T 5009.21-1996
2003-08-11
2004-01-01
56
GB/T 5009.22-2003
食品中黄曲霉毒素Bl的测定
2003-08-11
2004-01-01
10
GB/T 4789.10-2003
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金黄色葡萄球菌检验
GB/T 4789.10-1994
2003-08-11
2004-01-01
11
GB/T 4789.11-2003
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溶血性链球菌检验
GB/T 4789.11-199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