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八怪的艺术特点 [扬州八怪的艺术赞助者]
“扬州八怪”怪在何处
“扬州八怪”怪在何处扬州八怪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文化现象之一,他们以文化艺术为媒介,倡导安乐无为的生活哲学。
八怪中有文人、书画家、诗人等各领域的人才,他们的作品和事迹成为了中国文化史的珍贵遗产。
扬州八怪之所以成为名人,是因为他们的行为和爱好都与古代社会的传统思想相异。
这些怪人中,有的喜欢写诗、作画,有的喜欢玩乐、饮酒,而有的则更加热衷于神秘学、神异术法。
以作者为例,本文将详细介绍一下扬州八怪中的“怪”在何处。
第一,“好打牌”的张旭张旭,字融之,生于唐朝,死于宋朝,是扬州八怪中最出名的人物之一。
他最出名的是喜欢打牌和饮酒,同时他还是扬州名士之一,著名诗人杨万里曾为他作过“樵夫”题词,徐渭也曾写过《冬夜坐便》一诗送给他。
此外,张旭还是一位极具天赋的艺术家,他的书法立意奇妙,遣词造句更是精湛。
第二,“笔精墨秀”的郑板桥郑板桥,字子厚,是扬州八怪中最为文化艺术的艺术家之一。
他的画作风格独特,以清逸脱俗著称,许多后人成为了世间经典。
除此之外,郑板桥还精通文学、书法等多种艺术,其作品在后世造就了极高的收藏价值和艺术鉴赏价值。
第三,“酷爱逛庙”的朱耷朱耷,号东篱,是扬州八怪中最嗜好古物的成员之一。
据说,他酷爱逛寺庙,时常观看各种宝物古迹。
他还拥有丰富的知识及极高的鉴赏水平,曾经在一个清代收藏者手中看到一张唐代的《骆公神去来图》,认准是真品,其他人视之为假,一场争议由此引发。
第四,“长于弹琴”的文徵明文徵明,字仲举,绰号葆光。
他是扬州八怪的代表人物之一,也是中国著名的艺术家和文学家,青年时代留诗“南国清溪,北山稠枝”的名篇被唐代诗人王之涣传为佳话。
文徵明除了文学才华之外,也很喜欢弹琴,他喜欢用新乐府的曲子和旧唐曲而形成一种独特的音乐风格。
第五,“博学多才”的杨慎杨慎为扬州八怪中颇有名气的成员之一,他不仅擅长文学,写下了《世说新语》等知名作品,也善于书画、园林、音乐、收藏等各种领域。
除此之外,杨慎还为后人留下了灵异之事,据说他在晚上里可以跳楼但不死,并善于讲述一些神秘故事,在众人的心中造就了不少神秘的传说。
“扬州八怪”有谁?有何特点
“扬州八怪”有谁?有何特点“扬州八怪”是指清代乾隆年间活跃于扬州一带的郑燮(号板桥)、金农、罗聘、黄慎、高翔、李鱓、汪士慎、李方膺八人。
他们究竟“怪”在哪里呢?他们对当时盛行于官场的卑污、奸恶、趋炎附势、奉承等作风深恶痛绝。
八人中除郑板桥、李鱓、李方膺做过小小的知县外,其他人均一生以“鲁连”、“介之推”为楷模,至死不愿做官。
就是做过官的郑板桥也与常官不同。
他到山东上任时,首先在旧官衙墙壁上挖了百十个孔,通到街上,说是“出前官恶俗气”,表示要为官清廉。
“扬州八怪”一生的志趣大都融汇在诗文书画之中,绝不粉饰太平。
他们用诗画反映民间疾苦、发泄内心的积愤和苦闷、表达自己对美好理想的追求和向往。
郑板桥的《悍类》、《抚孤行》、《逃荒行》就是如此。
“八怪”最喜欢画梅、竹、石、兰。
他们以梅的高傲、石的坚冷、竹的清高、兰的幽香表达自己的志趣。
其中罗聘还爱画鬼,他笔下的鬼形形色色,并解释说“凡有人处皆有鬼”,鬼的特点是“遇富贵者,则循墙蛇行,遇贫贱者,则拊膺蹑足,揶揄百端”。
这哪是在画鬼,分明是通过鬼态撕下了披在那些趋炎附势、欺压贫民的贪官污吏身上的人皮,还了他们的本来面目。
在封建制度极端残酷又大兴文字狱的时代,他们却敢于与众不同,标新立异,无怪乎当时一督抚摇头直称“怪哉、怪哉”。
邓拓在咏清代著名画家郑板桥时曾写道“歌吹扬州惹怪名,兰香竹影伴书声”,可以算作对他们“怪”之特点的总结吧。
——“扬州八怪” 实际上,当时活跃在扬州画坛上的重要的画家并不止八人,约有十六、七人,“八”并非确数。
按最早的记载有:金农、黄慎、郑燮、李鱓、李方膺、汪士慎、高翔和罗聘。
所以称他们为怪,是因为他们在作画时不守墨矩,离经叛道,奇奇怪怪,再加上大都个性很强,孤傲清高,行为狂放,所以称之为“八怪”。
金农(1487—1764),字寿门,号冬心,杭州人,人称八怪之首。
他博学多才,五十岁后始作画,终生贫困。
他长于花鸟、山水、人物,尤擅墨梅。
他的画造型奇古、拙朴,布局考究,构思别出新意,作品有《墨梅图》、《月花图》等。
清代的扬州八怪
清代的扬州八怪扬州是中国江苏省的一个历史文化名城,曾经是清代的江南文化重镇。
在清代,扬州出现了一批才华横溢、具有独特艺术风格的文人艺术家,被称为“扬州八怪”。
本文将介绍清代扬州八怪的起源、特点以及对中国文化艺术的影响。
一、扬州八怪的起源清代扬州八怪是指活跃在18世纪中期的一群扬州地区的文人艺术家。
他们在政治和社会环境的影响下,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绘画和文学风格。
他们大多数都是收入丰厚的官僚、商人或地主,因此有了足够的时间和财力来从事艺术创作。
扬州作为重要的经济中心和文化交流地,吸引了大量的艺术人才,推动了八怪文化的形成。
二、扬州八怪的特点1. 反对浮华扬州八怪的艺术风格追求质朴、自然,强调作品的真实性和纯粹性。
他们崇尚自然景物的真实再现,排斥夸张和矫饰,追求作品的内在表达和意境的传达。
2. 批判社会现实八怪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不公和腐败。
八怪作品中常可见对社会现象的批判和讽刺,通过绘画和文学作品传递对社会道德和伦理的思考。
3. 艺术创新扬州八怪致力于创新艺术形式和表达方式。
他们不拘泥于传统的山水画和文学体裁,大胆尝试新的构图、用色和意象,促进了艺术的发展和进步。
4. 艺术家自我表达八怪文化注重艺术家的个性表达和主观情感。
艺术家们通过作品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和境界,将自身的内心世界融入艺术创作之中。
三、扬州八怪对中国文化艺术的影响1. 加强艺术创新扬州八怪在艺术创作中大胆尝试,推动了中国绘画和文学的发展和变革。
他们对传统艺术进行了突破和革新,为后世艺术家提供了宝贵的启示和借鉴。
2. 倡导真实自然八怪文化反对浮华和虚伪,强调真实和自然的艺术表达。
这种追求真实的精神影响了后来的艺术家,塑造了中国传统艺术的真实性和纯粹性。
3. 打破传统束缚扬州八怪挑战了传统的艺术规范和制约,为后来的艺术家提供了勇于创新、大胆突破的范例。
他们的艺术实践为中国现代艺术的崛起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4. 彰显个体价值扬州八怪注重艺术家的个性表达和自我展示,强调个体的主观情感和创造力。
书法之美:扬州八怪的艺术魅力
书法之美:扬州八怪的艺术魅力书法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扬州八怪则是书法艺术中独具特色的代表之一。
扬州八怪是指清代乾隆时期,在扬州市流传颇广的八位才子名家,他们分别是杨柳青、袁雪,高寅、高骈、李伟、邹东城、郑板桥和贾爷山人。
扬州八怪的艺术魅力不仅体现在他们独特的创作风格上,还体现在他们对于书法艺术的理解、追求以及对生活、自然的独特感悟上。
首先,扬州八怪的书法作品展现了独特的创作风格和个性魅力。
他们以豪放洒脱、潇洒自如的笔触为特色,跳脱传统的规矩束缚,追求个人的艺术自由。
以杨柳青为例,他的书法作品充满了阳刚之美,字体挺拔有力,富有动感和节奏感。
而袁雪则偏爱运用草书的形式,字体奔放而活泼,给人一种狂放不羁的感觉。
他们的作品充满了个人化的个性色彩,充分展现了他们对书法艺术的独特理解和追求。
其次,扬州八怪的书法作品展示了对生活、自然的独特感悟。
他们对于自然风景、人物事物都有着敏锐的观察力和独到的见解,将其融入到作品之中,赋予了作品更多的情感和表现力。
比如郑板桥的作品常常以山水画的形式出现,他通过山水的流动和山峰的变化,表达了自己对于自然山水的独特感悟和对大自然的景色之美的讴歌。
杨柳青则在其作品中常常加入了对生活的描绘,通过笔墨的变化展示出他眼中的世界,充满了生活的情趣。
不仅如此,扬州八怪的书法作品还表现出对于艺术形式的新探索和突破。
他们以开放的心态面对传统书法,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推动了书法艺术的发展。
举例来说,高骈擅长游笔和蚕豆笔,这两种笔法都是突破传统的创新之举。
他将书法与绘画相结合,将艺术形式进行多元化的探索,为传统的书法艺术增添了全新的魅力。
扬州八怪的新探索和突破为后来的书法艺术家提供了借鉴和创作的方向,丰富了书法艺术的内涵和形式。
总的来说,扬州八怪的书法作品展现了独特的创作风格和个性魅力,体现了他们对于书法艺术的独特理解和追求。
他们对于自然、生活的独特感悟也赋予了作品更多的情感和表现力。
“扬州八怪”的绘画有哪些特点
“扬州八怪”的绘画有哪些特点“扬州八怪”的绘画有哪些特点扬州八怪”是清康熙中期至乾隆末年活跃于扬州地区的一批风格相近的书画家总称,美术史上也常称其为“扬州画派”。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整理的“扬州八怪”的绘画特点简介,希望能帮到大家!扬州八怪的绘画特点(1)风格鲜明,个性突出。
(2)重视情趣的表现,力图在作品中显示出自己的人品、学问、才情、思想。
(3)诗文、书法、绘画、印章,完美结合。
创作特点:师造化、抒个性、用我法、专写意、重神似、端人品、博修养。
浙派明代山水画流派之一。
明初至武宗嘉靖时最为盛行。
该派承继南宋院体,取法于李唐、马远、夏圭,多作斧劈皴,行笔有顿挫,形成水墨苍劲一体。
代表有戴进、吴伟等。
五代“北方重峦峻岭和江南的秀丽风”北方荆浩、关仝,南方董源、巨然,形成两种不同的风格和画派。
扬州八怪的怪不落窠臼的技法中国绘画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其中文人画自唐宋兴盛起来,逐步丰富发展,形成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留下大量的作品,这是中国绘画的骄傲。
明清以来,中国各地出现了众多的画派,各具特色,争雄于画坛。
影响最大的莫过于以“四王”为首的虞山、娄东画派,而在扬州,则形成了以金农、郑燮为首的“扬州八怪”画风。
这些画家都继承和发扬了我国的绘画传统,但他们对于继承传统和创作方法有着不同的见解。
虞山、娄东等画派,讲求临摹古人,以遵守古法为原则,以力振古法为己任,并以“正宗”自命。
他们的创作方法,如“正宗”画家王珲所说,作画要“以元人笔直墨,运宋人丘壑,而泽以唐人气韵,乃为大成”。
他们跟在古人后面,亦步亦趋,作品多为仿古代名家之作( 当然在仿古中也有创造),形成一种僵化的局面,束缚了画家的手脚。
独辟蹊径的立意“八怪”(金农、汪士慎、黄慎、李鱓、郑燮、李方膺、高翔、罗聘)不愿走别人已开创的道路,而是要另辟蹊径。
他们要创造出“掀天揭地之文,震惊雷之字,呵神骂鬼之谈,无古无今之画”,来自立门户,就是要不同于古人,不追随时俗,风格独创。
扬州八怪名词解释
扬州八怪名词解释扬州八怪是古代中国绘画领域的一个重要派别,出现在明朝中期,充分展示了扬州绘画家的独特风格和个人才华。
八怪一词源于齐己所著《八怪草堂书画谱》,是对当时绘画家的称呼,后来由于他们的艺术特点相似,因此被统称为扬州八怪。
以下是对扬州八怪每个名词的解释:1. 齐白石:齐白石(1864年-1957年)是中国著名的画家和书法家,他擅长绘画花鸟和山水,以写意的风格著称。
他善于用浓墨重彩的笔法表现生动的形象,作品充满了诗意和想象力,被誉为“民间大师”。
2. 马远:马远(1254年-1321年)是元朝时期的一位著名画家,他的画作多以山水为主题,擅长用点染法表现山石的质感和水墨的变化,作品深受后人喜爱。
他的艺术风格独特、奇妙,尤其擅长表现宏伟壮丽的自然景观。
3. 黄宾虹:黄宾虹(1865年-1955年)是中国现代绘画史上的一位重要人物,他是中国第一批留学欧美的画家之一,对中国山水画有着重要的影响。
他提出了“中西合璧”的理念,将西方绘画的透视法和中国传统绘画的笔墨相结合,创造出独特的艺术风格。
4. 张大千:张大千(1899年-1983年)是中国现代画坛上的一位巨大的艺术家,他是中国画史上最全面的画家之一,擅长花鸟、人物、山水等各种题材。
他的作品风格多变,既可以写实又可以写意,色彩鲜艳夺目,形象生动,堪称绘画界的奇才。
5. 金农:金农(1687年-1763年)是清朝时期的一位著名画家,他以绘画少年儿童而闻名,常以单纯、天真的笔法表达儿童的快乐与活泼。
他的作品构图独特,充满童真,给人以温馨、喜悦的感觉。
6. 周石楠:周石楠(1865年-1942年)是中国近代画坛上的重要画家,尤其擅长绘画山水景色。
他的画作注重表现山水之气势磅礴、变化万千的一面,色彩明快,构图独特,给人以一种震撼力和豪迈之感。
7. 朱耷:朱耷(1626年-1705年)是明朝末年至清朝初年的一位重要画家,尤以画人物著称。
他的作品刻画细腻、神情自然,部分作品具有浪漫主义色彩,给人以一种清新、明快的感觉。
吴门画派:扬州八怪的艺术传统
吴门画派:扬州八怪的艺术传统在中国古代艺术史上,吴门画派是一支独具特色的画派,被誉为扬州八怪的艺术传统。
这个画派的兴起和发展,不仅仅反映了当时艺术家的创作风貌,更体现了社会背景和文化氛围的演变。
吴门画派的兴起可以追溯到明代,当时的扬州是中国文化艺术的重镇。
吴门画派的创始人吴伟业,是一位才华横溢的画家兼诗人,他在艺术创作中吸收了许多南北画的技法,并且将江南地区的山水风光与人物描写相结合,创造出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吴门画派的创作主张注重笔墨的运用和意境的表现。
在画的构图上,他们喜欢运用虚实对比的手法,刻画出山川河流的起伏,营造出幽深幻境。
而在墨色的运用上,他们喜欢使用重墨、淡墨、飞白等技法,以突出形象的立体感和空灵感。
这些特色的运用使吴门画派的作品充满了浓厚的诗意与想象力。
吴门画派的艺术创作也受到了社会背景的影响。
明末清初,社会动荡不安,许多文人墨客选择画画来表达自己对社会的关注与思考。
吴门画派的艺术家们沉浸在自然山水之中,通过写生和创作表达对自然的热爱和追求。
他们通过墨色的繁简和笔触的虚实,传达了对自然之美的赞叹和敬畏之情。
同时,吴门画派也是一支文人画派,画家们多以文人为题材,创作出形象典雅、情感真挚的作品。
他们通过文人形象的描绘,表达了对士人文化和自由人格的追求。
这种以文人为主题的艺术表现形式,使吴门画派的作品富有思想性和个性化。
吴门画派的影响力远不止于扬州地区,他们的艺术成就也获得了当时文化界的广泛认可。
尤其是吴伟业的弟子郑燮,他不仅承袭了吴门画派的传统,还在创作中融入了自己的新思想和新技法,使吴门画派的艺术风格更加丰富多样。
然而,随着社会的变革和传统文化的冲击,吴门画派逐渐走向式微。
近代以来,西方绘画和写实主义的影响逐渐深入中国艺术界,吴门画派的艺术风格逐渐被边缘化。
然而,即便如此,在中国艺术史上,吴门画派仍然堪称独特的艺术珍品,展示了扬州文化与中国画派发展的辉煌历程。
正如吴门画派的艺术家们追求自然和自由一样,我们也应该秉持这种追求,尊重传统文化的同时,不断创新和开拓。
简述一下扬州八怪的形成原因及其艺术特点
简述一下扬州八怪的形成原因及其艺术特点
扬州八怪是清代中后期扬州绘画界的一群著名画家,是不同流派画家的联合体,以自由奔放、追求自然和灵性为主要画风,在中国历史上被视为中国文化艺术重要的一部分。
扬州八怪的形成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时代背景:清代末期,社会大变革中涌现出一些自由开放的文化氛围,扬州绘画界也在这种文化氛围的熏陶下传承和发展。
2. 文化学者的聚集:文化人的聚集是扬州八怪最重要的原因之一,他们汇聚在扬州名士胡慕庭的“二十四桥明月夜”当中,彼此交流,修身养性,艺术上也开始相互启发,形成了一个互帮互助的团体。
3. 传统文化的影响:扬州八怪在继承中国传统绘画技法的基础上,结合了道教和佛教的思想,追求自然,崇尚意境,注重个性,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和表现手法。
扬州八怪的艺术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自由奔放的笔墨: 扬州八怪在绘画中注重笔墨的灵动流畅,注重意境的表达,摈弃借物写意的陈旧手法,以个性化表现为主要特点。
2. 简约自然的构图: 扬州八怪在构图中崇尚简约自然,注重画面的平衡,体现了八怪一抹定角,一线画山的新风格。
3. 深刻而立体的人物:扬州八怪能够通过人物的表情、神态、动态等方式,刻画出人物的性格和内心世界,使人物形象更加立体感强。
4. 追求灵性意境的境界: 扬州八怪在画的过程中,注重意境的表达,追求艺术的灵性境界,白描清淡、戛然一生的笔墨,沉浸在意境中,给人以清新自然之美的感受。
综上所述,扬州八怪是中国绘画历史上一支十分重要的学派,对于中国绘画艺术的发展产生了深远而积极的影响。
扬州八怪历史传承与文化创新
扬州八怪历史传承与文化创新扬州八怪,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传承和文化创新。
作为扬州这座历史名城的代表,扬州八怪通过传统艺术表达,展现了独特的风貌和文化内涵,并不断创新发展,为当代文化艺术注入新的活力。
一. 扬州八怪的历史传承扬州八怪的“八怪”即指扬州历史上的八位艺术家,包括:杨嗣复、金农、杨柳青、喻文汇、郑板桥、范宽、黄宾虹、齐白石。
这八位艺术家在不同的时期,各有所长,但共同的特点是对扬州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
他们通过绘画、书法等艺术形式,表达了对家乡故土的热爱和对美的追求。
1. 扬州八怪艺术特点扬州八怪的艺术作品以写实主义为基础,注重对自然、人物、山水等的真实描绘。
他们通过精湛的技艺和独特的感悟,成功地将自然景物和人物形象表现得栩栩如生,给人以深刻的艺术享受。
2. 扬州八怪的艺术风格扬州八怪的艺术风格多样而丰富,既有杨嗣复的鸟兽画,又有杨柳青的山水画,还有喻文汇的花卉画等等。
这些艺术家通过各自的独特风格,赋予了扬州八怪作品更加丰富的内涵和艺术魅力。
二. 扬州八怪的文化创新扬州八怪并不仅仅是历史的遗迹,他们的精神和艺术风格在当代依然具有重要的意义。
扬州八怪的传承与创新是艺术的继往开来,是扬州文化的独特贡献。
1. 当代艺术家的继承与发展在当代,许多艺术家在扬州八怪的基础上进行创作,尝试将传统与现代相结合,创造出更具当代艺术特色的作品。
他们通过运用新的材料、技艺和视角,赋予了八怪艺术全新的内涵和表现形式。
2. 扬州八怪的文化影响力扬州八怪的影响力不仅在国内,也深受国际艺术界的关注。
他们的作品被广泛收藏和展览,为扬州文化在国内外的传播做出了重要贡献。
同时,扬州八怪的精神也在当代艺术中融入,为现代文化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创造力。
三. 扬州八怪的重要意义扬州八怪作为扬州文化的重要代表,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文化价值。
1. 传承传统文化扬州八怪通过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使得扬州文化得以持续发展。
扬州八怪的兴起及其艺术风格
扬州八怪的兴起及其艺术风格扬州八怪,又称扬州画派,是中国清朝末年时期的艺术流派之一。
八怪指的是八位画家,他们分别是郑板桥、虚谷、金农、唐伯虎、文征明、祝允明、徐渭、仇英。
这些画家不仅来自不同的地方,而且互相之间没有太多的关系。
他们之所以成为八怪,是因为共同有着解放思想,突破传统、大胆创新的精神。
扬州八怪的艺术风格以倡导“逸”为主,即追求自然、随意、潇洒的风格,反对形式化和繁琐的表现方式。
与传统的文人画不同,他们尝试将生活、自然、情感融入到画作中。
他们的绘画风格以笔墨淡雅、轻盈、自由、潇洒为主,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他们常用的笔墨大都十分简练,颇具写意;同时八怪的画作色彩丰富,构图别具一格,表现了他们独特的审美观念。
郑板桥的画作以山水胜迹、宗教情怀、社会反思为主题,给人们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而虚谷则常以花鸟、山水、人物画为主,用情感来表现画中的意境;文征明的画作则以山水景色、诗词曲赋等文学为主要表现手法,随意挥洒的筆墨和含蓄的意境让人感到至为自然的美妙;以此类推,八怪艺术的独特风格也在不断地被挖掘和拓展。
扬州八怪的艺术思想和风格影响了中华民族的文化艺术,对后来的文人画、壁画、书法、陶瓷、漆器等造型艺术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扬州八怪不仅在绘画方面有显著的成就,而且他们对于社会、人类以及自然界等方面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他们以自由、天真、天性为基础,以自然为恩师,将绘画带入了全新的境界。
同时,他们的作品也成为了传世珍品,被世人所赞赏和收藏。
可见,扬州八怪不仅仅是一种文化现象,更是一种深刻的思想,其艺术风格也是成功的一种突破创新。
今天,我们仍然能从他们的作品中看到他们的成就和思想。
在不断推进的时代发展中,扬州八怪的艺术精神也在不断地融入到各行各业的创意之中,传承着中华文化的无限魅力。
是才不是怪“扬州八怪”——艺术特点赏析(上)
是才不是怪“扬州八怪”——艺术特点赏析(上)在古代书法圈里,“怪”大概是一个偏褒义的词语,而以怪出名的书法家,“扬州八怪”属当之无愧。
“八怪”(金农、汪士慎、黄慎、李鱓、郑燮、李方膺、高翔、罗聘)不愿走别人已开创的道路,而是要另辟蹊径。
他们要创造出“掀天揭地之文,震惊雷雨之字,呵神骂鬼之谈,无古无今之画”,来自立门户,就是要不同于古人,不追随时俗,风格独创。
他们的作品有违人们欣赏习惯,人们觉得新奇,也就感到有些“怪”了。
正如郑燮自己所说:“下笔别自成一家,长于诗文。
”在生活上大都历经坎坷,最后走上了以卖画为生的道路。
他们虽然卖画,却是以画寄情,在书画艺术上有更高的追求,不愿流入一般画工的行列。
他们的学识、经历、艺术修养、深厚功力和立意创新的艺术追求,已不同于一般画工,达到了立意新、构图新、技法新的境界。
郑燮《竹石幽兰》怪人郑燮,怪在传奇郑燮(1693-1765),字克柔,号板桥,扬州府属兴化县人,他有诗、书、画三绝,三绝中又有三真:真气、真诀、真趣。
他的兰、竹之作,遍布世界,驰誉中外,被公认为“八怪之首”,是最受人们称道的画家。
人们称赞他“过目而诵”,他偏说这“最不济事”;他看穿世人攻于营利,总说“难得糊涂”;就连书法也是隶书入楷自成一派,却自称为“六分半书”。
郑板桥画竹,学徐渭、石涛、八大的画法,擅长水墨写意。
在创作方法上,提出“眼中之竹、胸中之竹、手中之竹”三阶段论。
郑板桥特别强调要表现“真性情、真意气”。
他笔下的竹往往是他自己思想和人品的化身,他的墨竹,往往挺劲孤直,有一种孤傲、刚正的倔强不驯之气。
在艺术手法上,郑板桥主张“意在笔先”,用墨干淡并兼,笔法疲劲挺拔,布局疏密相间,以少胜多。
郑板桥的书法与绘画一样,亦具“狂怪”意趣,他的字初学黄庭坚,后来又融入兰竹笔意,遂自创出一种“六分半书”。
其用笔方法变化多样,撇捺或带隶书的波磔,或如兰叶飘逸,或似竹叶挺拔,横竖点画或隶或楷,挥洒自然而不失法度。
山水画的魅力:扬州八怪的作品
山水画的魅力:扬州八怪的作品山水画是中国传统绘画中的一种重要形式,扬州八怪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山水画家群体之一。
他们以其独特的创作风格和艺术才华,在中国艺术史上独树一帜。
扬州八怪是指清代乾隆年间活跃于江苏扬州地区的八位著名画家。
他们分别是:姚文田、朱耷、高穆堂、郑燮、吴昌硕、黄宾虹、金农、齐白石。
他们各自具有独特的风格和艺术特点,但都对山水画有着深入的研究和独到的见解。
姚文田是扬州八怪中的代表之一,他擅长以墨色描绘山水,给人以安静、幽深的感觉。
他的画作充满浓郁的江南水乡气息,通过墨色的运用,展现出江南独特的山水风貌。
朱耷是扬州八怪中另一位著名的山水画家,他的画作更加写实,注重细节的描绘。
他擅长运用绢线描画技法,通过线条的流动和细腻,展现出山水的美丽和变化。
高穆堂是扬州八怪中的创作能手,他的画作色彩鲜艳、亮丽。
他热衷于将花鸟插画与山水画相结合,创造出独特的艺术风格。
他的作品充满生命力,给人以活力和愉悦的感觉。
郑燮是扬州八怪中的技巧大师,他擅长运用线条和颜色的对比,创造出独特的空间感。
他的作品多以高山流水为主题,通过线条和色彩的变化,营造出山水的壮美和奇特。
吴昌硕是扬州八怪中的领军人物,他的作品充满了浓厚的诗意和哲理。
他擅长以大写意的手法描绘山水,通过简洁的笔墨和丰富的情感表达,营造出宏大而深沉的艺术氛围。
黄宾虹是扬州八怪中的唯一一位现代派画家,他的作品具有现代派的风格和特点。
他通过颜色的运用和形式的变化,给传统山水画注入了新的生命力。
他的作品既保留了传统山水画的特点,又融入了现代艺术的元素,展现出独特的魅力。
金农是扬州八怪中的实力派画家,他的作品细腻而精致,充满了细节的描绘和构图的创意。
他擅长描绘水墨山水,通过墨色的层次和线条的流动,营造出微妙而优雅的山水意境。
齐白石是扬州八怪中最后一位加入的成员,他以其独特的写意风格闻名于世。
他的作品充满了生活的情趣和意境的想象,给人以活力和激情的感觉。
他的山水画多以大胆的笔墨和饱满的色彩塑造,展现出夸张而奇特的艺术风貌。
清朝的画坛上,扬州地区的八位画家被称为“扬州八怪”,郑板桥就是其中的一位。他们的绘画具有怎样的风格?
清朝的画坛上,活跃在扬州地区的八位画家被称为“扬州八怪”,郑板桥就是其中的一位。
他们的绘画具有怎样的风格?
“扬州八怪”是指清朝时期活跃在扬州地区的八位著名画家,他们分别是郎世宁、尤伦斋、邵伯温、义夫、郑板桥、黄宾虹、杨应龙和赵之谦。
他们各具特色,但有一些共同的绘画风格和特点。
郑板桥作为“扬州八怪”之一,其绘画风格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以文人画为主:郑板桥擅长绘制文人画,注重传达墨客的
情怀和文人文化的精神内涵。
他的作品常以山水、花卉、
古迹等为题材,注重气韵生动,寄托自己的情感与理念。
2.笔墨简练而富有韵味:郑板桥善于运用墨线和水墨技法,
勾勒出简练且准确的画面。
他的作品笔法流畅,富有韵味,以墨色和线条勾勒出山水景色的神韵。
3.追求意境与情感的表达:郑板桥的作品追求平淡自然,蕴
含诗意、意境和情感的表达。
他善于运用留白、淡墨和意
象的隐喻,给人以幽远、寂静、虚无的意境感受,更注重
表达画家自身的情感和世界观。
4.探索新的艺术表现形式:郑板桥在继承传统文人画基础上,
也尝试一些创新。
他在构图和细节处理上,有时带有一些
写实主义的倾向,同时又注重表达艺术家自身的思想和个
人风格。
扬州八怪的作品整体上具有个人特色鲜明,风格独特。
他们以自由奔放的绘画技法,追求文人意境的表达,凸显了文人画的特点和禅意的气息。
他们的艺术风格对后来的绘画艺术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是中国文化史和艺术史中重要的一支画派。
名词解释扬州八怪
名词解释扬州八怪扬州八怪是指明代末年至清代初年活跃在扬州地区的八位著名艺术家,他们分别是:高俅、陈洪绶、金辰、董其昌、魏忠贤、黄宾虹、郑燮、龚贤。
高俅是明末清初的官员,他以其精湛的绘画技巧和独特的画风而著名,擅长山水画和花鸟画。
他的作品多描绘自然景物,富有浓厚的写意风格,被誉为"绘事神器"。
陈洪绶是一位才华横溢的书画家,他擅长绘制写意山水,将自然景物融入到自己的情感和思想之中,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他的作品以笔墨流畅、构图独特、形神兼备而闻名。
金辰是扬州八怪中年纪最小的一位,他是一位才华横溢的书法家和诗人。
他的书法以楷书和行书为主,字体工整、气韵生动,被赞为"五体却存难敌者"。
董其昌是一位卓越的画家、诗人和书法家,他以其擅长花鸟画和隶书而享有盛誉。
他的作品以精湛的写实技巧和独特的创意而闻名,被誉为"董宝钗"。
魏忠贤是明末清初的权臣,他是一位文学才子和书法家,尤其擅长行书。
他的书法以工整刚劲、气韵雄浑著称,为后人所敬仰。
黄宾虹是中国近代画坛的一位杰出代表,他是一位独立思考的画家和理论家,对中国画的传统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和创新。
他主张"写意固然重要,而透彻理像更重要",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郑燮是一位杰出的诗人和书法家,他擅长楷书和行书,并提出了"书法有三患:刻板、凌厉、妖媚"的观点,主张书法应具有自由、舒展和自然的风格。
龚贤是一位著名的诗人、画家和书法家,他擅长山水画和楷书。
他的作品以线条简练、构图匀称、意境深远而著称,被誉为"笔坛新杰"。
扬州八怪以他们对传统艺术的超越与创新,开启了中国艺术史上的新篇章,对后世的艺术家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他们的艺术作品以独特的笔墨技巧和深刻的内涵而闻名,并成为了中国画坛的重要代表之一。
“扬州八怪”书画艺术
“扬州八怪”书画艺术•大可写意2019-07-16 18:47:02扬州八怪是中国清代中期活动于扬州地区一批风格相近的书画家总称,或称扬州画派。
较为公认指:金农、郑板桥、黄慎、李鳝、李方膺、汪士慎、罗聘、高翔八人。
他们发展了重视生活感受,强烈抒发灵性的写意画。
尤其是花鸟写意。
扬州八怪的书画风格异于常人,不落俗套,有时含贬义,因此称作“八怪”。
1.金农金农(1687—1763)清代书画家,扬州八怪之首。
字寿门,号冬心先生、稽留山民等,钱塘人,布衣终身。
晚寓扬州,卖书画自给。
嗜奇好学,工于诗文书法,诗文古奥奇特,并精于鉴别。
书法创扁笔书体,兼有楷、隶体势,时称“漆书”。
2.郑板桥郑板桥(1693—1765)清代官吏、书画家、文学家。
名燮,字克柔,汉族,江苏兴化人。
一生主要客居扬州,以卖画为生。
“扬州八怪”之一。
其诗、书、画均旷世独立,,世称“三绝”,擅画兰、竹、石、松、菊等植物,其中画竹已五十余年,成就最为突出。
3.黄慎黄慎(1687—1772),福建宁化人,初名盛,字恭寿,恭懋,躬懋、菊壮,号瘿瓢子,别号东海布衣,是中国清代杰出书画家。
为“扬州八怪”之一。
4.李鱓李鱓[shàn](1686年—1756年),字宗扬,号复堂,别号懊道人、墨磨人。
江苏扬州府兴化人,明代状元宰相李春芳第六世孙。
清代著名画家,“扬州八怪”之一。
康熙五十年中举,康熙五十三年召为内廷供奉,其宫廷工笔画造诣颇深,因不愿受“正统派”画风束缚而遭忌离职。
乾隆三年出任山东滕县知县,颇得民心,因得罪上司而罢官。
后居扬州,卖画为生。
5.李方膺李方膺(1695~1755)清代诗画家。
字虬仲,号晴江,别号秋池、抑园、白衣山人,乳名龙角。
通州人。
与李鱓、金农、郑燮等往来,工诗文书画,擅梅、兰、竹、菊、松、鱼等,注重师法传统和师法造化,能自成一格,其画笔法苍劲老厚,剪裁简洁,不拘形似,活泼生动,被列为扬州八怪之一。
6.汪士慎汪士慎(1686—1759),清代著名画家。
“扬州八怪”,怪之美
“扬州八怪”,怪之美“扬州八怪",是清康熙中期至乾隆末年活跃于扬州地区的一批风格相近的书画家总称,美术史上也常称其为"扬州画派"。
“扬州八怪"在中国画史上说法不一。
“八怪"出身贫寒,生活清苦,清高狂放,书画往往成为抒发心胸志向、表达真情实感的媒介。
扬州八怪的书画风格异于常人,不落俗套,有时含贬义,因此称作"八怪",并成就其怪之美。
怪人郑燮,怪在传奇。
被公认为“八怪之首”。
人们称赞他“过目而诵”,他偏说这“最不济事”;他看穿世人攻于营利,总说“难得糊涂”;就连书法也是隶书入楷自成一派,却自称为“六分半书”。
恰恰是他对人对事都有自己独特而深刻的见解,才成就其怪哉的传奇。
怪人高翔,怪在淡泊。
他在八怪中以画山水著称,诗书画印都受世人重视。
但终身布衣,远离庙堂,并不过问天下事。
挚友石涛死后,高翔每年春天都去扫墓,直到死都没有断过。
这样的淡泊和真情,在那个喧嚣的年代,怪得让人尊敬。
怪人金农,怪在才气金农的博学多才是出了名的,以至于曾被荐举博学鸿词科。
他收藏金石文字达数千卷,自创书法体“漆书”,就带着很浓厚的金石味,另有意趣独具风格。
50岁以后开始作画,也是别出心裁,尤其墨梅画得最好。
可惜其一生贫困潦倒,在这种对比下更让人慨叹起他的才气来。
怪人罗聘,怪在使命。
他是金农的入室弟子,画人物、佛像、山水、花果、梅、兰、竹等,无所不工。
一生未做官,却偏爱画形形色色的丑恶鬼态,无不极尽其妙,藉以讽刺当时社会的丑态。
越爱画鬼之人,内心越正。
而许多冠冕堂皇之人,内心却丑陋不堪。
怪人李鱓,怪在命运。
李鱓(shàn)的仕途可谓跌宕起伏。
以绘画召为内廷供奉,却遭忌离职。
后出任知县,却因忤逆上司被罢官,以至扬州卖画为生。
经历这一切后,他的风格大变,以破笔泼墨作画,形成自己任意挥洒、水墨融成奇趣的独特风格。
但谁又能说,他最后能有如此的绘画成就,不是命运造就的结果呢?怪人黄慎,怪在悟性。
扬州八怪的艺术特点[扬州八怪的艺术赞助者]
扬州八怪的艺术特点[扬州八怪的艺术赞助者]艺术与商业的联系,艺术家与赞助人的关系,是一个很有趣的课题。
当今的艺术赞助功利性较强,太看重利益与回报。
然古时的赞助人与艺术家,虽然也有利益在里面,但他们更多看重的是彼此的友情与艺术上的交流。
清代扬州盐商对艺术家的赞助,就是选择了这种更为风雅的方式。
赞助人与艺术家之间文洒之会和书画雅集,相互切磋唱和,无形之中提高了个人的技艺。
当时雅集的园林以大盐商马日琯的小玲珑山馆最为活跃。
著名学者全祖望、厉鹗、郑板桥等都是小玲珑山馆的常客。
盐商,不仅仅是商人清代两淮盐商多聚居于扬州,扬州盐商凭借盐运的垄断特权,获得巨大的利润,当地的八大盐商拥资都在数百万乃至千万。
大盐商江春,曾奉旨借帑30万给皇帝,盐商豪富由此可见一斑。
扬州的盐商主要来自陕、晋和徽州地区。
这些盐商在“贾而好儒”的风气之下,兼商人与士子于一身,融厚利与高名于一炉结交文士,款留觞咏,结社吟诗,赏鉴古玩书画。
他们不仅喜欢收藏艺术品,并还积极地对画家进行各方面的资助。
在盐商的作用之下,扬州对字画的需求量大增,吸引了大批画家来扬州定居,而“扬州八怪”也就是其中声名显赫者。
由于画法独特又有名气,他们的书画作品无疑是盐商们收购的目标。
盐商不仅购买书画,且以雄厚的资财给予资助,让他们能安心地创作。
这促使社会风气大为转变,众多的盐商们经常邀请著名书家题写匾联,如素莲斋茶肆请郑板桥书联“从来名士能评水,自古高人爱斗茶”。
伍少西毡铺也请杨法写匾“伍少西铺”。
盐商聚集扬州,带来了当地经济文化的空前繁华。
附庸风雅的盐商礼贤养士,主持诗文活动,以雄厚的资财活跃了扬州的文化空气,吸引了广大诗文书画家,从而使扬州艺术品市场也随之繁盛。
发达的市场促使了扬州八怪参与到艺术市场中来了,并靠以卖画谋生。
如金农把书画“和葱和蒜卖街头”;李鱓“穷途卖画”;边寿民以画“持去卖钱”;李勉以作品“入市卖钱”等等。
实际上,他们的书画价格都很高,郑板桥、金农、高凤翰、李解等人的字画“笔租墨税,岁获千金,少亦数百金。
扬州八怪
1.郑燮郑燮(1693--1765),字克柔,号板桥,江苏兴化人,应郑燮(郑板桥)科举为康熙秀才,雍正十年举人,乾隆元年进士。
官山东范县、潍县知县,有政声以岁饥为民请赈,忤大吏,遂乞病归。
作官前后,均居扬州,以书画营生。
擅画兰、竹、石、松、菊等,而画兰竹五十余年,成就最为突出。
取法于徐渭、石涛、八大诸人,而自成家法,体貌疏朗,风格劲峭。
工书法,用汉八分杂入楷行草,自称六分半书。
并将书法用笔融于绘画之中。
主张继承传统十分学七要抛三,不泥古法,重视艺术的独创性和风格的多样化,所谓未画之先,不立一格,既画之后,不留一格,对今天仍有借鉴意义。
诗文真挚风趣,为人民大众所喜诵。
亦能治印。
有《郑板桥全集》、《板桥先生印册》等。
他的代表作是《竹石图》。
板桥画竹有“胸无成竹”的理论,他画竹并无师承,多得于纸窗粉壁日光月影,直接取法自然。
针对苏东坡“胸有成竹”的说法,板桥强调的是胸中“莫知其然而然”的竹,要“胸中无竹”。
这两个理论看似矛盾,实质却相通,同时强调构思与熟练技巧的高度结合,但板桥的方法要“如雷霆霹雳,草木怒生”。
板桥这幅《竹石图》,竹子画得艰瘦挺拔,节节屹立而上,直冲云天,他的叶子,每一张叶子都有着不同的表情,墨色水灵,浓淡有致,逼真地表现竹的质感。
在构图上,板桥将竹、石的位置关系和题诗文字处理得十分协调。
竹的纤细清飒的美更衬托了石的另一番风情。
这种丛生植物成为板桥理想的幻影。
板桥的竹子,连“扬州八怪”之一金农都感叹说,相较两人的画品,自己画的竹子终不如板桥有林下风度啊。
板桥的书法,自称为“六分半书”,他以兰草画法入笔,极其潇洒自然,参以篆、隶、草、楷的字形,穷极变化。
这幅“两歇杨林东渡头”行书,体现了郑板桥书法艺术独特的形式美,“桃花岸”三字提顿之间尤为明媚动人。
郑板桥别具一格的新书体,开创了书法历史的先河。
2高翔(1688--1753),字凤岗,号西唐,又号樨堂,江苏扬州人,清代画家,“扬州八怪”之一。
扬州八怪李方膺作品欣赏
扬州八怪李方膺作品欣赏李方膺(1695~1755)清代诗画家。
字虬仲,号晴江,别号秋池、抑园、白衣山人,乳名龙角。
通州(今江苏南通)人。
曾任乐安县令、兰山县令、潜山县令、代理滁州知州等职,因遭诬告被罢官,去官后寓扬州借园,自号借园主人,以卖画为生。
与李鱓、金农、郑燮等往来,工诗文书画,擅梅、兰、竹、菊、松、鱼等,注重师法传统和师法造化,能自成一格,其画笔法苍劲老厚,剪裁简洁,不拘形似,活泼生动,被列为扬州八怪之一。
墨梅图纸本墨笔 1754年作款题:十日厨烟断米炊,古梅几笔便舒眉。
冰花雪蕊家常饭,满肚春风总不饥。
乾隆十有九年十月,写于金陵借园。
李方膺。
钤印:梦中之梦、换米糊口、膺、梅花手段、小窗风雨鉴藏印:楚珍古人画梅,或千花万蕊,或枯枝疏朵,梅树大多枝干虬曲,摇曵多姿。
李方膺最爱画梅,曾题画梅诗云:“写梅未必合时宜,莫怪花前落墨迟。
触目横斜千万朵,赏心只有两三枝。
”从触目横斜的千万朵梅花中,画家捕捉最使人赏心悦目的两三枝,经过艺术构思,创造出比天然的梅花更为完美的艺术形象,以少胜多,令人回味无穷。
郑板桥对此大加赞扬。
乾隆十九年为1754年。
李方膺罢官后以卖画为生,生活贫苦,画中的题诗反映了他忍饥作画的乐观精神。
图中的折枝梅花具有强烈的个性特征,梅枝“豪气横行”,梅花圆润潇洒,暗香疏影,别有一番孤高冷峻的风度。
李方膺好友袁枚评价其梅称:“傲骨郁作梅树根,奇才散作梅树花”,一语点明了他形成这一风格的缘由。
李方膺爱梅成癖,故有“平生知己”之印,以画梅自喻其憨直、倔强、满怀正气之个性,“孤干长招天地风,香心不死冰霜下”,袁枚的话可谓知己之言。
墨梅图纸本墨笔瘦骨冰心镱心水墨纸本1751年作墨梅图纸本墨笔纵125.6厘米横42.9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李方鹰极力主张在师法自然和传统的基础上自立门户,以创造出自己的独特风格。
此图在画面右角绘倒梅一枝。
似乎信手拈来,却得其天真,具有淳朴、自然之美,奇也在其中了。
画上有画家自题:“雪拥梅花傲岁寒,秀才风味画图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艺术与商业的联系,艺术家与赞助人的关系,是一个很有趣的课题。
当今的艺术赞助功利性较强,太看重利益与回报。
然古时的赞助人与艺术家,虽然也有利益在里面,但他们更多看重的是彼此的友情与艺术上的交流。
清代扬州盐商对艺术家的赞助,就是选择了这种更为风雅的方式。
赞助人与艺术家之间文洒之会和书画雅集,相互切磋唱和,无形之中提高了个人的技艺。
当时雅集的园林以大盐商马日琯的小玲珑山馆最为活跃。
著名学者全祖望、厉鹗、郑板桥等都是小玲珑山馆的常客。
盐商,不仅仅是商人
清代两淮盐商多聚居于扬州,扬州盐商凭借盐运的垄断特权,获得巨大的利润,当地的八大盐商拥资都在数百万乃至千万。
大盐商江春,曾奉旨借帑30万给皇帝,盐商豪富由此可见一斑。
扬州的盐商主要来自陕、晋和徽州地区。
这些盐商在“贾而好儒”的风气之下,兼商人与士子于一身,融厚利与高名于一炉结交文士,款留觞咏,结社吟诗,赏鉴古玩书画。
他们不仅喜欢收藏艺术品,并还积极地对画家进行各方面的资助。
在盐商的作用之下,扬州对字画的需求量大增,吸引了大批画家来扬州定居,而“扬州八怪”也就是其中声名显赫者。
由于画法独特又有名气,他们的书画作品无疑是盐商们收购的目标。
盐商不仅购买书画,且以雄厚的资财给予资助,让他们能安心地创作。
这促使社会风气大为转变,众多的盐商们经常邀请著名书家题写匾联,如素莲斋茶肆请郑板桥书联“从来名士能评水,自古高人爱斗茶”。
伍
少西毡铺也请杨法写匾“伍少西铺”。
盐商聚集扬州,带来了当地经济文化的空前繁华。
附庸风雅的盐商礼贤养士,主持诗文活动,以雄厚的资财活跃了扬州的文化空气,吸引了广大诗文书画家,从而使扬州艺术品市场也随之繁盛。
发达的市场促使了扬州八怪参与到艺术市场中来了,并靠以卖画谋生。
如金农把书画“和葱和蒜卖街头”;李鱓“穷途卖画”;边寿民以画“持去卖钱”;李勉以作品“入市卖钱”等等。
实际上,他们的书画价格都很高,郑板桥、金农、高凤翰、李解等人的字画“笔租墨税,岁获千金,少亦数百金。
”在当时,一个从三品的盐运使,除去禄米之外,年俸银也不过一百三十两。
宫廷书画家在食住之外,一年的俸银最多者也不过一百多两而已。
由此可见,18世纪的扬州八怪收入已是很可观的了。
当然,比起日进斗金的盐商大贾来说,他们也只是小巫见大巫了。
既然书画可以当成商品交易,那么书画家为了确保作品价格的稳定,按质收取润笔也是理所当然了。
于是,郑板桥在他的“笔榜”中,突破了画家按质求价的世俗观念,开出了以尺寸大小论价的先河。
他的润笔这样写道“大幅六两,中幅四两,小幅二两。
书条、对联一两。
扇子、斗方五钱。
凡送礼物、食物,总不如白银为妙。
公之所送,未必弟之所好也。
送现银则中心喜乐,书画皆住。
礼物既属纠缠,赊欠尤为赖账。
年老神倦,亦不能陪诸君子作无益语言也。
画竹多于买竹钱,纸高六尺价三千。
任渠话旧论交接,只当秋风过耳边。
乾隆己卯,拙公和尚属书谢客,板桥郑燮。
”如此的大胆直接,这也难怪叶廷瑁在《鸥陂渔话·郑
板桥笔榜》感叹道“此老风趣可掬,视彼卖技假名士,偶逢旧友,貌为不言钱,而实故靳以要厚酬者,其雅俗真伪,何如平?”可知毫不掩饰地对“润笔”的重视,认为替人作画写字必须取得适当的金钱或其他物质上的酬报。
扬州八怪诸家字画的标价虽高,但颇为抢手,罗聘《一本万利》、黄慎《渔翁得利》等一类作品更是大商小贩们孜孜以求的,因而收入也颇为可观。
罗聘乾隆四十九年(1784)重宁寺请他画画,就付给他数百金润笔。
但罗氏视金钱如无物,便“犴挥卖画钱”。
而向高凤翰求画的人就更多了,连郑板桥都感叹“短札长笺都去尽,老夫赝作亦无余。
”可见其作品的畅销程度。
艺术赞助——以风雅的方式
盐商富贾结交扬州八怪,多方面给书画家创造条件,提供方便,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使他们能够潜心艺术创作,在艺术上得以提高。
盐商对扬州八怪等画家的赞助方式主要表现存以下几个方面如文酒雅集、提供食宿、古玩字画的借阅、出资印刷诗文集、出游路费和购买字画等。
这时期,“扬州八怪”及其他画家吟诗作画、把玩名物于徽商园林已成为一种普遍现象。
当时来往或寓居扬州的文人画家很多,仅书画家就有一百五十余人,盐商们常邀约“八怪”到其私家冈林举行文酒之会和书画雅集。
他们彼此之间相互切磋唱和,无形之中提高了个人的技艺。
当时雅集的园林以大盐商马日琯的小
玲珑山馆最为活跃。
雍正年间,他在扬州建造小玲珑山馆,广交天下名流。
著名学者全祖望、厉鹗、郑板桥等都是小玲珑山馆的常客。
在雍正九年(1731年)秋,马日琯、日璐兄弟设宴,与宴者金农、王岐、汪埙、厉鹗、阂华、汪沆、陈皋等同集于小玲珑山馆,金作诗云“少游兄弟性相仍,石屋宜招世外朋。
万翠竹深非俗籁,一圭山远见孤棱。
酒阑遽作将归雁,月好争如无尽灯。
尚与梅花有良约,香粘瑶席嚼春冰。
”看来是相当热闹。
这正如李斗称,“扬州诗文之会,以马氏小玲珑山馆、程氏筿园与郑氏休园为最盛。
”
除在小玲珑山馆外,还有其他众多的私家园林,如陈撰曾至徽商程梦星的“筱园”,后又馆于江春“康山草堂”。
在这些活动中常写诗写作题写匾额。
如李勉曾馆于贺园,作《东园题咏序》;全农与徐氏往来,以其学圃改名“交翠林”。
此外这些人还时常题写匾额,如李觯曾为徽商汪希文“勺园”题额郑板桥为徽商汪希文书联“移花得蝶,买石饶云”杨法为黄园书“柳下风来,桐间月上”;还有山西商人贺君召的东园中,其各景点题额楹联皆出自名家之手王铎、张照、黄树穀、杨法、金农、郑板桥、李觯等凡数十人。
他们不仅题字赏玩,还时常居住其间,盐商为他们提供食宿。
陈撰初住銮江项氏,项氏中落,又馆于筱园主人程梦星。
黄慎不仅曾客贺园,也曾是美成草堂李氏的住客。
在黄慎的心目中,他与这些园主的关系是养士者与土的关系,他曾在诗歌发牢骚道“稀楚楼中稀纵酒,冯雕座上漫歌鱼!”这种以诗文书画为纽带的儒官、儒商与文人画家的交往,以及相互间建立起的友谊,亦是“扬州八怪”诸画家能多次或长期寄寓在扬州的一个重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