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设情境教学文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巧设情境以境促情以情促学

————金城江区长老乡中心小学潘自庆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通过创设多种形式的教学情境,作用于学生的学习心理过程,从而促进学生积极学习的内在的体验,达到“以愉悦的学习促进学习的愉悦”的目的。知识是情境化的,学习是在问题的过程中进行的。情境是多维度、全时空的,包括心智、情意、氛围、交往各方面,它既发生在教育伊始,又贯穿于整个教育时空,它既有认识功能、情感功能,又有教育功能。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精心设计教堂情境和体验情境,适时地激发学生的情感,努力开发教学中的情感效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之得到情感上的感染、情操上的陶冶,从而开阔视野、启迪智慧。那么,我就如何巧设情景,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情感问题浅谈自己的看法。

一、创建新型的师生合作、交往的情境,以情促学

根据新课程对教师必须尽快地从传统的角色中走出来,成为学生学习的参与者、指导者、协助者、组织者、促进者。因此教学中要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使学生始终保持自由与开放的心态,建立一个接纳性、支持性、宽容性的课堂氛围。赞可夫认为,要努力使学习充满无拘无束的气氛,使儿童和教师在课堂中都能够“自由地呼吸”;如果不能够形成这样良好的课堂氛围,那么任何一种教学方法都不可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教学是教师的双边活动,也是特定情境中的人际交往。课堂中的师生交往,既是学生知识的学习,又是师生间情感的

交流。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以亲切、热情、平等的态度,生动、形象、幽默的语言,营造一个轻松、民主、合作的交往氛围,对学生的回答要多肯定、多表扬,鼓励并启发他们大胆讲话,要让学生敢讲、多讲,各抒己见,畅所欲言。指导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促进能力的发展:做学生的帮手、拐杖,为学生的学习服务。作为学习的参与者,与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情和想法;与学生一道寻找真理,能够承认自己的过失和错误。做到如师如友,亦师亦友。在这样一个民主、全面交往的情境中学习,学生的主体性地位才能充分体现出来,才能以轻松、愉悦的情感去接受教师、接受学习。所谓“亲其师、信其道”,从而使学生的爱师情感迁移到学习上来,使学生兴趣盎然地学习语文。

二、结合教材内容创设相应的情境,以情激情

语文本身就是情境合一、情境交融的。只有创设一个与课文情境和谐的课堂氛围,才能使学生很快地进入教材,在课文所展示的天地里自由地遨游,才能将文中内容及时内化为个体独特的心理感受,生成多彩的内心文化世界和心智结构。但儿童毕竟不是建筑师手中的砖和瓦,他们是情感的“王子”。教师只有以生动直观、情趣共济的教学,去替代传统的可有可无的问答,学生的视野、学生的思想,才不会被禁锢在教室的小天地里。他们才会全身心地沉浸在教师创设的具有吸引力的教学情境之中,尽情地吮吸知识的营养。正如苏霍姆林斯基说的:“一个教师不能无视学生的情感,因为那是学生主动性与创造性的源泉。”人的情感诱发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一定的场合中产生的,情境对情感的产生具有催化作用。教师应根据教材内容,创设情

境,将学生带入和课文内容相应的情境中去,从而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在教学《长征》一文时,我设计了这样的一个片段导入课文:

(播放歌曲《长征》)

“一送(里格)红军,(介支个)下了山

秋风(里格)细雨,(介支个)缠绵绵

山上(里格)野鹿,声声哀号叫

树树(里格)梧桐,叶呀叶落光

问一声亲人,红军啊

几时(里格)人马,(介支个)再回山

三送(里格)红军,(介支个)到拿山

山上(里格)包谷,(介支个)金灿灿

包谷种子(介支个)红军种......”学生欣赏,这赏心悦目的听觉效果,感受红军长征的艰辛和与人民深厚的情谊。教师相机介绍时代背景:中国工农红军为北上抗日,粉碎国民党反动派的围剿,保存自己的实力,于1934年10月从江西瑞金出发,一路跋山涉水(指图),翻过五岭,突破乌江天险,四渡赤水,越过气势磅礴的乌蒙山,接着又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沪定桥,然后爬雪山,过草地,最后翻过岷山,于1935年10月到达陕北。在这短短的一年时间里,红军战士开动每人的双脚,长驱二万余里,纵横十一个省,完成举世无双的二万五千里长征。

结合教材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动之以情,在歌声中感受到浓浓的军民鱼水情,在教师用生动的语言介绍时代背景的感染下,体会到红军队伍不畏艰难险阻的英雄气概,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促使学生赏析一代伟人杰作的强烈愿望,从而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

三、挖掘教材的主要内涵,以情育德

语文教材中一篇篇名家名作,饱含者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师在帮助、指导学生阅读课文时,如果能让学生进入角色,深入理解课文语言文字所传递的情和意,把作者寄寓在文字中的情感转化为学生自己的真情实感,生动地再现作者的思想感情,以情传情,以情激趣。这样,文章中所描绘的景和物、人和事,所倾注的情感,所阐发的道理,就会深入学生的内心世界,就会扣击学生的心灵,唤起学生情感的共鸣,我们的语文教学就会具有净化思想、陶冶情操的神奇魅力。

在执教《我的战友邱少云》一文时,我凭借有关课文内容,抓住文章的重点部分——第7、8两小节,一节抓住“内心”,一节抓住“外表”,并注意上下文的照应与联系,做到以点带面的同时,采用“以读为主”的方法,以动人的形式多样的朗读、范读,配以感人的言语,创设情感氛围,以情动情,以声传情。整个课堂教学,学生情绪高涨,始终沉浸在对英雄无比热爱、崇敬的情感之中。邱少云顾全大局、严守纪律、不怕牺牲的高大形象,深深扎根在学生的心中。语文教学中的思想品德教育、情感陶冶,达到了“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境界。

四、创设生活实践情境,以情促悟

《语文课程标准》倡导向儿童“生活世界”回归,主张将教材内容变成发展学生文化素养的教材,赋予材料以生命的意义。创设生活情境,尽量发掘和利用贴近社会与学生现实生活的素材,能引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他们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就能充分发挥出来,通过体验学习,使其能达到提高人文素养之目的。教学《将相和》一课,我设计了开展“小小人物评论会”的实践情境,对文中廉颇、蔺相如、秦王、赵王四个人物进行评论,喜欢谁,不喜欢谁,说说理由。这是对课文理解和内心感悟的再训练,个性化的需求促使学生乐于把自己的内心感受表达出来,爱与憎的情感顷刻间表露出来。评论结束时,我又“授之以渔”,评论历史人物或事件要用历史的、辨证的观点。在评论活动中,学生得到语文学习实践的锻炼,心智得到发展,个性得到张扬,并受到了辩证法的熏陶。

“生活走向学科,学科走向生活。”在执教《鸟的天堂》时,我设计了这样的一个情境:许多国内外游客慕名来到“鸟的天堂”,目睹了“鸟的天堂”的盛景,但他们对“鸟的天堂”的成因感到困惑,你能会他们解开这个谜团吗?学生的主体意识被唤起,兴趣盎然,纷纷从课文中找依据、找材料,联系常识课所学的知识,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开展探究性的学习,得出研究结论:有地理位置、气候条件、环境因素、人为保护等因素。还建议:“鸟的天堂”建立自然保护区。创设生活实践情景,通过教材内容与实际生活的对接,学生情感与外部世界的对接,原有的经验与新鲜经验的对接,在情趣共济的教学情境中,构建师生交往对话的平台,在小课堂连着大世界的氛围中吮吸人文思想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