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3 第二章 社会知觉-印象控制与归因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节
归 因
海德的归因理论
1对他人行为的归因
海德认为人有二种强烈的动机
一是形成对周围环境一贯性理解的需要; 二是控制环境的需要。
海德认为事件的原因无外乎有两种 一是内因,比如情绪、态度、人格、能力等; 二是外因,比如外界压力、天气、情境等。 人们经常使用两个原则
一是共变原则 二是排除原则
行动者 B
15.54 16.75 20.75
第四节
归 因
6 影响归因的因素
④时间因素 随着时间的流逝,归因会越来越具有 情境性。人们会对过去很久的事件解 释为背景的原因,而不是行为主体和 刺激客体的原因。
来自他人的偶然的帮助 一个人的运气
第四节
归 因
凯利的三维归因理论
1对他人行为的归因
第四节
归 因
1对他人行为的归因
对应推论理论
琼斯(Jones)和戴维斯(Davis)1965年提出的对应推论理 论(Correspondent inference theory)适用于对他人行为的 归因,该理论试图解释在什么条件下我们可以把事件归于他 人的内在特质(Dispositional trait),既人格、态度、心情 等。
第四节
归 因
2 对自己的归因
对自己态度的归因 人们实际上是通过观察在不同压力环境下的自己的行为 而了解自己的态度,并非经过对内在感受的内省。 心理学家指出:最少的报酬将引发对工作最大的内在兴趣, 因为个体将工作成就归于内在兴趣而非外在奖励。也就是 说,如果从事一项工作的理由被过分正当化的话,不知不 觉会伤害到他参与该活动的内在兴趣。如果给予从事自己 喜欢的工作者外在酬赏会降低起内在兴趣,那么施与外在 威胁以避免其从事某项特殊行为应该会增加兴趣。 沙可特(Schachter 1962)认为,人们对自己情绪的知觉 取决于人们所经历的生理上的激起程度和人们所使用的 认知标签名称,如快乐、愤怒等。
解释内容
自己的行为 朋友的行为
喜欢女朋友的原因
4.61 2.70 2.04 2.57
选择专业的原因
1.52 0.43 1.83 1.70
女友(外部)(个人内部) 专业(外部)个人(内部)
第四节
归 因
6 影响归因的因素
②自我价值保护 不同条件下归因的自我保护倾向
归因
内在(技术、努力) 外在(运气、难度) 内外之差
对自己动机的归因
对自己情绪的归因
第四节
归 因
对自己情绪的归因
表2-7:天气对心情的影响 晴天 当时心情快乐的程度 7.5 整个人生快乐的程度 7.4 对整个人生满足的程度 6.6 阴天 5.4 5.0 4.9
第四节
归 因
基本归因错误
3 归因中的偏误
归因中的自利偏差
4 基本归因错误的原理 我们的解释 。
5 归因原则
折扣原则 协变原则
(1)特异性信息 (2)共同性信息 (3)一致性信息
不同的行为主体对同一刺激的反应是否相同。 行为主体在不同背景下作出的反应是否一致。
第四节
归 因
6 影响归因的因素
①社会视角 ②自我价值保护 ③观察位置 ④时间因素
第四节
归 因
6 影响归因的因素
①社会视角 社会视角对归因的影响
不变性原则
归因错误的根本性在与它在本质上影响着
5 归因原则
折扣原则 协变原则 (1)特异性信息
(2)共同性信息
(3)一致性信息
第四节
归 因
3 归因中的偏误
基本归因错误
表2-8:对自己与他人知识的评价
评定内容
评分人 发问者 被问者 发问者知识 53.5 66.8 被问人知识 50.6 41.3
(分数的范围为0—100分)
第三节
社会认知
第三节
社会认知
•2 心理学家根据不同的包含内容把图式分为
个人图式(Person schemas) 自我图式:(Self-schema) 团体图式(Team-schema)
角色图式(Role schema) 剧本(Script)
第三节
社会认知
3 图式化处理
①解释新信息,从而获得有效的推论。 ②提供某些事实,填补原来知识的空隙。 ③对未来可能发生的事的预期加以结构化,以便将 来有心理准备。
第四节
归 因
第四节
归 因
韦纳的归因理论
1对他人行为的归因
表2-5:韦纳的归因模型
不稳定 内部 外部 努力 运气 稳定 能力 任务难度
表2-6:改进后的归因模型(Weiner 1982)
内部
稳定 不稳定
外部
稳定 不稳定
可控制 特定的努力 针对某事的暂时努力 老师的偏见 不可控 特定的能力 心境与情绪 考试难度
第二章
社会知觉
D05weixueyan@zju.edu.cn
第二章
社会知觉
1 第三节
社会认知
2 第四节
归 因
第三节
社会认知
1、分类与图式
在认知他人的时候,人们并不是把某个人当成独立的 个体,而总是立即并自动地将之归到某一类当中,这 个过程就是分类,它是自发的、立即的。 图式(Schema)的概念是由泰勒及克洛克(Crocker) 提出来的,它是指一套有组织、有结构的认知现象, 它包括对所认知物体的知识,有关该物体各种认知之 间的关系及一些特殊的事例。
心脏病的产生 负性情绪 紧张处理 免疫系统受抑制 自主神经系统受损
第四节
归 因
归因(Attribution)是指人们推 论他人的行为或态度之原因的 过程。
第四节
归 因
海德的归因理论 韦纳的归因理论 1对他人行为的归因 凯利的三维归因理论 对应推论理论 2 对自己的归因 对自己态度的归因 对自己动机的归因 对自己情绪的归因
外媒:中国强硬回击对台军售令美方意外 英国《卫报》援引专家的分析说:“这是近几年来我们所看到的最为强 烈的反应。”《独立报》的评论说,中国对美国的对台军售做出“史无 前例的反应”,这表明中国日益上升的全球实力。
第三节
社会认知
4 社会认知对健康的影响
•社会认知与寂寞
•社会认知与焦虑 •社会认知与生理疾病
第四节
归 因
4 基本归因错误的原理
大部分穷人并不懒…..他们赶早班车…..他们替别人抚养孩 子…..他们打扫街道。不, 不,他们真的不懒。
----尊敬的杰西.杰克逊 1988年在民主党全国大会上的演讲
第四节
归 因
不变性原则
也就是寻找某一特定结果与特定原因 间的不变联系。 如果也存在其他看起来合理的原因, 那么某一原因引起某一特定结果的作 用就会打折扣。 人们归因时如同科学家在科研中寻 求规律,试图找出一种效应发生的 各种条件的规律性协变。 行为主体的反应方式是否有特异性,是否只 针对某一刺激客体作出反应。
第四节
归 因
第四节
归 因
第四节
归 因
3 归因中的偏误
归因中的自利偏差 自利偏差(Self-serving bias)是一种动机性的偏差, 它是指人们倾向于把自己的成就归因于内部因素,如能 力、努力等等;而倾向于把自己的失败归于外部因素。 印象管理(Impression Management)理论可以较好地 解释归因中的自利偏差,按照这一理论,人们总是试图 创造一个特殊的、良好的印象以使他人对自己有一个良 好的评价。
对自己
成功
8.13 4.25 +3.88
对别人
失败
0.56 4.74 -4.18
成功
3.54 6.00 -2.46
失败
3.00 3.38 -Fra Baidu bibliotek.38
第四节
归 因
观察者 观察者
6 影响归因的因素
A 行动者
观察者
B 行动者
观察者
10英尺
观察者
观察者
第四节
归 因
③ 观察者的位置 观察者的位置 A
面对行动者A 中 间 面对行动者B 20.25 17.51 1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