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开发典型案例

合集下载

中国精准扶贫故事

中国精准扶贫故事

中国精准扶贫故事
中国精准扶贫故事有很多,以下是其中一例:
在中国,有一位叫王明的农村贫困户。

他家庭条件非常困难,生活十分艰辛。

然而,通过中国政府的精准扶贫政策,王明一家得到了帮助。

首先,政府派遣了专门的扶贫工作队到王明所在的村庄进
行调查。

他们详细了解了王明家庭的情况,包括收入、住房、教育等方面的情况。

通过这些调查,工作队发现王明
家庭最迫切需要改善的是住房条件和增加收入来源。

基于这些调查结果,政府制定了一份个性化的扶贫计划。

首先,政府提供了低利贷款,帮助王明家庭改善住房条件。

他们修建了一座新房,提供了更好的居住环境。

同时,政
府还为王明提供了免费的技术培训,帮助他学习新的职业
技能,增加收入来源。

除了经济支持,政府还关注教育问题。

他们为王明的孩子
提供了免费的教育机会,包括教材、学费和校服等。

这样,王明的孩子能够接受良好的教育,为将来打下坚实的基础。

随着时间的推移,王明家庭逐渐走出了贫困。

他们通过努
力工作和政府的帮助,逐渐增加了收入来源,生活质量得
到了明显改善。

这个故事展示了中国精准扶贫政策的成功案例。

通过深入
了解贫困户的实际情况,并根据其需求制定个性化的扶贫
计划,政府能够提供有针对性的支持,帮助贫困户走出困境,并实现可持续发展。

这是中国扶贫事业取得成功的一个缩影。

精准扶贫的实践案例分析

精准扶贫的实践案例分析

精准扶贫的实践案例分析在中国,精准扶贫是当前最热门的话题之一,也是国家政策的重中之重。

众所周知,贫困是一个根深蒂固的问题,不是一朝一夕可以解决的。

但是,通过精准扶贫的方式,我们可以为贫困地区带来希望。

一、案例一:乡村振兴带动贫困地区发展江西省婺源县是一个全国性著名的旅游目的地,但是在过去,该县也曾被列入贫困县名单。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该县政府引进了乡村振兴的理念,通过发展乡村旅游业实现县域经济的高速增长和贫困户的就业增收。

在“乡村振兴”实施过程中,该县从制定顶层规划,到招商引资,再到文化传承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措施。

其中,重点打造徽派文化和徽商文化等特色文化,搭建徽派文化产业园区,发展茶叶、竹编、乡村旅游等产业,吸引游客,促进了当地经济的繁荣。

同时,该县还开展义务植树、清洁河道等社会公益活动,提升了居民生活品质。

截至2019年末,该县贫困人口已经减少至2000人以下,实现了脱贫攻坚目标。

同时该县的乡村旅游业和徽派文化产业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带动了当地产业链的升级和就业市场的不断扩大。

二、案例二:并行扶贫与文化教育2013年,为了解决贵州省赫章县的贫困问题,当地政府实行了并行扶贫和文化教育的措施。

该县引进现代农业生产技术和工业制造业,发展土特产产品,造福了农民群众。

同时,该县在教育、文化、卫生和安全生产等方面加大投入,提升了贫困地区居民的教育水平和健康水平。

为了加强文化教育的力度,赫章县政府在每所学校设立了一支骨干教师队伍,开展学前教育、乡村图书馆等项目,丰富了贫困地区居民的文化生活。

此外,该县还建立了开放式平台,依托技术、传媒等渠道,打造信息化服务,解决了当地人民的就医、就业等问题。

在经过多年的发展,贵州省赫章县已逐步发展成为富裕县,2019年全县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8000元,成功实现了贫困县脱贫攻坚的目标。

三、案例三:精准扶贫与技能培训湖南省株洲市是中国城市空间开发的典型案例之一,但是在株洲市宁乡县却早年被认定为贫困地区。

2020年十大扶贫典型案例

2020年十大扶贫典型案例

扶贫是保障贫困户的合法权益,取消贫困负担。

政府帮助贫困地区加大人才开发、完善农民工人才市场。

建立发展工农业企业、促进生产摆脱贫困的一种社会工作,对贫困农村实施规划,旨在帮扶改善贫困户生活生存条件和扶助贫困地区发展生产,改变穷困面貌。

站今天为大家精心准备了十大扶贫典型案例,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十大扶贫典型案例“一口一个‘老大哥、老大嫂’,在我们这些泥腿子面前,一点没架子,为咱们河西村做了太多的好事实事,感觉就像亲人一样!”在舒城县南港镇河西村,老百姓对六安市规划局驻村扶贫第一书记、工作队长_同志赞不绝口。

_,男,汉族,1969年1月出生于安徽寿县,研究生学历,经济学学士、农业推广硕士,1991年7月毕业于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城镇建设专业并参加工作,1991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高级政工师。

现任六安市六安市城乡规划局副局长、党组成员。

一、顾大局,选派勇报名22年12月,_同志从工作了近14年的六安电大调入了市城乡规划局,任职六安市城乡规划局副局长、党组成员。

22年4月,省委组织部、市委组织部下发了开展选派处级干部驻村扶贫的文件,要求五一前,派驻到位。

六安市规划局党组召开了党组会议,提出尊重个人意愿,综合考虑人选。

尽管_刚到规划局不久,大多数工作刚刚熟悉,而且局党组班子分工也不分管扶贫工作,为顾全大局,会上,经过片刻思考之后,_主动请缨愿意去农村开展驻村扶贫。

他说,第一,因为我是党员,也是班子成员,要讲政治,讲党性、讲原则、顾大局,为单位“一把手”分担;第二我是从基层走出来的干部,在老家寿县乡镇工作过十几年,也是第一批扶贫干部,熟悉工作,有一定的工作经验;第三我是农村长大的,对农村、农业、农民有感情,想为群众干点事,也算是“乌鹊反哺”吧。

二、抓党建夯基筑堡垒贫困村能否脱贫,工作队和村两委的坚强领导是关键。

到村后,_同志一边熟悉村里基本情况,一边找两委成员谈心谈话,了解班子情况、思想看法。

同时也在认真思考,如何通过抓党建,把工作队、村“两委”、包村镇干“拧成一股绳”,形成以党建促扶贫,以扶贫促党建的战斗堡垒。

农村扶贫工作中的成功案例分享

农村扶贫工作中的成功案例分享

农村扶贫工作中的成功案例分享一、引言近年来,中国政府在农村扶贫工作中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许多成功案例不仅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也鼓舞了更多人参与到扶贫事业中。

本文旨在分享农村扶贫工作中的成功案例,探讨其取得成功的原因,并希望能给其他地区在扶贫工作中提供借鉴和启示。

二、案例一:精准扶贫模式在贫困山区的应用在贵州省某贫困山区,政府采取了精准扶贫的模式,通过调研并了解每个贫困户的实际情况,准确划定了贫困线。

并针对贫困户的不同情况,制定了差别化政策和帮扶措施。

通过发放农业技术培训、建设基础设施、推动产业发展等方式,帮助贫困户脱贫致富。

这一模式在减少了浪费资源的同时,使扶贫资金得到了最大的利用,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三、案例二:农村电商在扶贫中的积极作用农村电商作为一种新型的经济发展模式,被广泛应用于农村扶贫工作中。

浙江省某贫困地区通过建设农村电商平台,将农产品直接销售给城市居民,打破了传统销售渠道的限制。

通过电商的推广,农民的收入得到了明显提高。

同时,政府还提供了电商培训,帮助贫困户掌握网络销售技巧,使他们能够更好地经营自己的农产品。

四、案例三:发展乡村旅游带动农村经济在江西省某贫困地区,政府积极发展乡村旅游产业,将当地的自然风光和民俗文化作为卖点,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光。

政府投资修建了交通设施并改善了农村环境,为乡村旅游的发展提供了便利。

通过吸引游客消费,当地农民的收入得到了明显提高。

这不仅改善了贫困地区的经济状况,也保护了当地的生态环境。

五、案例四:农村金融服务的创新农村金融服务是扶贫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广西某贫困地区,政府创新性地推出了农村信用合作联社。

通过成立信用社合作社,为农民提供小额贷款、保险服务等金融支持,帮助他们发展农业生产和其他创业项目。

这一举措有效解决了农民贷款难、融资难的问题,促进了当地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

六、结论通过以上的案例分享,我们可以看到,农村扶贫工作中的成功案例有一个共同特点,即具有针对性和可持续性。

共同富裕案例总结

共同富裕案例总结

共同富裕案例总结1. 中国扶贫开发的成功案例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拥有庞大的贫困人口。

为了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中国政府制定了一系列扶贫开发政策,并取得了显著的成功。

以下是中国扶贫开发的一些成功案例:1.1. 共建美丽乡村中国农村地区贫困人口众多,为了改善农村居民的生活条件,中国政府实施了一系列乡村振兴计划。

其中,共建美丽乡村是一个成功的案例。

这一计划旨在通过改善农村居民的生活环境,提高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在共建美丽乡村计划中,中国政府投入了大量的资金用于改善农村的道路、水、电、气等基础设施建设。

同时,政府还推动了农村旅游业的发展,通过发展农家乐、乡村旅游等形式,提高了农民的收入水平。

1.2. 精准扶贫精准扶贫是中国扶贫开发的一项重要政策。

通过精确识别贫困人口,针对性地提供帮助,可以更有效地解决贫困问题。

中国政府通过建立贫困人口数据库,采取大数据分析技术,精确确定贫困人口的信息,以便有针对性地制定扶贫政策。

在精准扶贫政策的指导下,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帮助贫困户脱贫。

这些措施包括提供金融支持,推动产业发展,提供职业培训等。

通过精准扶贫政策,中国成功帮助了大量的贫困人口走出贫困。

2. 北欧国家的福利模式北欧国家一直以其发达的福利制度而闻名于世。

这些国家主张实现共同富裕,通过政府的福利政策,为所有公民提供公平、平等的福利待遇。

以下是北欧国家福利模式的一些案例:2.1. 医疗保障北欧国家在医疗保障方面的政策非常健全。

公民可以享受到免费的医疗服务和药物费用补贴。

医疗保障制度公平而普惠,即使是低收入家庭也能够得到必要的医疗保障。

2.2. 教育公平北欧国家非常注重教育公平,并且将高质量的教育资源提供给所有公民。

公民可以免费接受优质的教育,包括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

这为所有人提供了平等的机会,实现了共同富裕。

3. 韩国企业的奋斗史韩国以其发达的经济而闻名于世。

韩国企业的奋斗史也是共同富裕的一个成功案例。

产业扶贫典型案例

产业扶贫典型案例

产业扶贫典型案例产业扶贫是指通过发展特色产业,带动贫困地区农民增收致富,实现脱贫致富的一种方式。

在中国的扶贫工作中,产业扶贫一直是重要的工作内容之一。

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些产业扶贫的典型案例,了解一下具体的实施情况和取得的成效。

首先,我们来看湖南省的柑橘产业扶贫案例。

湖南省益阳市的某个贫困县,因地处偏远,交通不便,导致当地农民的收入一直较低。

为了改变这一状况,当地政府通过引进优质柑橘品种,并组织农民进行种植和管理,逐步形成了规模化的柑橘种植基地。

同时,政府还积极开拓市场,将当地的优质柑橘销售到全国各地。

通过产业扶贫,当地农民的收入得到了显著提高,贫困地区的脱贫工作取得了积极进展。

其次,我们来看云南省的咖啡产业扶贫案例。

云南省的部分地区地势较高,气候适宜咖啡种植。

当地政府通过引进咖啡种植技术,并组织农民进行培训,帮助他们掌握种植和管理技能。

同时,政府还加大对咖啡产业的扶持力度,提供种苗、肥料、技术指导等支持。

随着咖啡种植规模的不断扩大,当地农民的收入水平也在逐步提高,贫困地区的脱贫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最后,我们来看河南省的养殖产业扶贫案例。

河南省的部分地区地广人稀,适宜发展养殖业。

当地政府通过引进优质畜种,并提供养殖技术培训,帮助农民改善养殖技术,提高养殖效益。

同时,政府还加大对养殖业的政策扶持力度,提供补贴和贷款支持。

通过产业扶贫,当地农民的养殖收入得到了明显提高,贫困地区的脱贫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通过以上典型案例的介绍,我们可以看到,产业扶贫是一种有效的脱贫方式。

通过发展特色产业,可以带动贫困地区农民增收致富,为贫困地区的脱贫工作注入了新的活力。

当地政府和相关部门需要进一步加大对产业扶贫的支持力度,不断探索适合当地的产业发展模式,为贫困地区的脱贫致富提供更多的有效途径和支持措施。

相信通过各方的共同努力,产业扶贫工作将取得更加明显的成效,为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目标贡献力量。

农村扶贫实践成功案例分享

农村扶贫实践成功案例分享

农村扶贫实践成功案例分享近年来,中国政府一直致力于减贫工作,特别是农村地区扶贫工作。

通过采取多种措施,许多农村地区实现了显著的扶贫成效。

本文将分享一些农村扶贫实践成功案例,希望能为其他地区提供借鉴和启示。

一、发展特色农业位于广东省某乡村的梨园村是一个典型的农村扶贫成功案例。

由于缺乏竞争力和资源优势,该村的农民长期以来都很贫困。

然而,通过政府的扶贫政策支持和技术指导,该村农民决定发展特色农业——种植优质梨树。

梨园村利用本地气候和土壤条件,引进了高产高品质的梨苗。

同时,政府还提供了贷款和补贴,帮助村民购买农业机械和设备,并提供技术培训。

经过几年的努力,梨园村的梨树种植业取得了很大成功,农民们的收入也大幅增加。

这不仅改善了村民的生活水平,还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二、开展合作社经营在山西省的一个小村庄,村民们通过成立合作社的方式开展农业经营,取得了显著的扶贫成果。

在合作社的帮助下,村民们共同投入资金和劳动力,种植优质的土豆。

合作社提供贷款、技术培训和市场渠道,帮助村民提高产量和产品质量。

此外,合作社还与超市、酒店等商业合作伙伴建立了合作关系,保证了土豆的销售渠道和价格。

通过合作社经营,这个小村庄的村民们逐渐摆脱了贫困。

他们以更高的价格销售产品,提高了收入,并且有机会参与合作社的管理和决策,增强了村民的发展动力和自信心。

三、发展乡村旅游湖南省的一个贫困山区,通过发展乡村旅游来实现脱贫致富。

该地区以其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和独特的民俗文化而吸引了大量的游客。

政府出台了扶持政策,投资兴建了旅游设施,改善了当地的基础设施和生活环境。

当地居民受益于旅游业的发展,建立了家庭旅馆和农家乐等经营场所,提供住宿和本地美食。

具有特色的土特产、民间工艺品以及农田景观成为了重要的旅游资源。

通过乡村旅游的发展,这个山区村庄发展起来了。

更多的村民找到了就业机会,农民的收入也得到了提高。

四、引进技术创新位于四川省的青川县是一个山区县,多年来一直是贫困地区。

2020年国家东西部扶贫协作典型案例

2020年国家东西部扶贫协作典型案例

2020年国家东西部扶贫协作典型案例2020年是中国脱贫攻坚战的决胜之年,也是国家东西部扶贫协作的重要阶段。

在这一年,各地各级政府、社会组织和个人积极参与扶贫工作,取得了一系列显著成效。

下面将介绍几个典型的东西部扶贫协作案例。

1.福建省泉州市对接贵州省黔南州福建省泉州市是东南沿海经济发达的地区,而贵州省黔南州则是中国扶贫工作的重点地区。

泉州市与黔南州的东西部扶贫协作始于2016年,通过对口帮扶、产业合作、人才交流等方式,加强了双方合作,推动了贫困地区的脱贫致富。

在2020年,泉州市与黔南州继续深化合作,重点发展黔南州的优势产业,包括茶叶、茶油、金丝良种养殖等。

泉州市引进了先进的种植技术和设备,帮助黔南州提高茶叶品质和产量,同时帮助当地农民销售茶叶产品。

这一合作不仅促进了黔南州农民增收脱贫,也为泉州市提供了优质的农产品。

2.湖北省孝感市对接云南省昆明市湖北省孝感市是中国东部地区的一个贫困地区,而云南省昆明市则是西部地区经济发达的城市。

孝感市与昆明市的东西部扶贫协作始于2017年,重点合作领域包括教育、医疗、基础设施建设等。

通过对口帮扶、资金支持和技术援助等方式,昆明市帮助孝感市改善了教育和医疗资源,提升了当地群众的生活水平。

在2020年,孝感市与昆明市继续深化合作,重点发展孝感市的特色农产品。

昆明市通过引进最新的农业技术和设备,帮助孝感市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产量,同时帮助当地农民销售产品。

这一合作不仅促进了孝感市农民增收脱贫,也为昆明市提供了高质量的农产品。

3.广东省深圳市对接四川省凉山州广东省深圳市是中国东南沿海发达地区的一个城市,而四川省凉山州是中国西部地区的一个贫困地区。

深圳市与凉山州的东西部扶贫协作始于2015年,重点合作领域包括产业发展、教育和基础设施建设等。

通过对口帮扶和资金援助等方式,深圳市帮助凉山州发展旅游、电子商务和农业等产业,提升了当地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

在2020年,深圳市与凉山州继续深化合作,重点发展凉山州的特色旅游产业。

精准扶贫典型案例

精准扶贫典型案例

精准扶贫典型案例
精准扶贫是中国近年来重要的民生工程之一,旨在帮助贫困地区和贫困家庭摆脱贫困,实现脱贫致富。

以下是一些典型的精准扶贫案例:
1. 湖南省岳阳市平江县:该县通过开展“三到乡村”活动,走访贫困户,了解他们的实际情况,并制定针对性的扶贫措施。

同时,县政府还出台政策,将贫困人口分为“三类”,给予不同的帮扶措施。

通过这些措施,平江县成功实现了脱贫攻坚目标。

2. 广东省河源市连平县:该县采用“公司+贫困户”的模式,组建了多个专业合作社,引导贫困户参与种植、养殖等产业,并提供技术指导和资金支持。

同时,县政府还加大教育、医疗等领域的扶贫力度,帮助贫困户改善生活条件,最终实现了脱贫致富。

3. 贵州省黔西南州望谟县:该县结合当地实际,通过发展旅游业、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等措施,带动贫困户脱贫。

同时,县政府还积极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将贫困户从山区迁移到城镇,提供更好的生活条件和就业机会。

这些案例都是在实践中摸索出来的经验,在具体情况下采用不同的方式和方法,但都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可以说,精准扶贫既需要政策支持,也需要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配合和参与。

全国东西部协作和中央定点帮扶十大优秀案例

全国东西部协作和中央定点帮扶十大优秀案例

全国东西部协作和中央定点帮扶十大优秀案例以下是全国东西部协作和中央定点帮扶十大优秀案例:1. 甘肃定西――天长老区产业扶贫。

定西市依托当地的竹编、柿子、花椒等特色产业,对贫困户进行了有针对性的培训和扶持,帮助他们实现增收脱贫,有效推进了当地脱贫攻坚工作。

2. 福建三明――母乳库建设。

针对婴儿生长发育需要母乳的情况,三明市建立起母乳库,其中不少母乳来自西藏自治区。

这项工作不仅解决了当地母乳资源不足的问题,也为西藏藏区的母婴保健工作做出了贡献。

3. 山东青岛――马家沟脱贫示范村建设。

青岛市莱西市马家沟村依托本地多年的胶东经验和技术,通过优化产业结构,培育新的产业,打造了立体化的脱贫模式,并形成了一些有效的典型做法。

4. 贵州凯里――贵州银杉示范区建设。

通过新农村建设、生态涵养等多种方式,凯里市打造出了银杉示范区,提高了产业长效性,保护了生态环境,实现了产业扶贫和绿色发展的双重目标。

5. 黑龙江宝泉岭――黑龙江省原始林区保护和开发项目。

宝泉岭作为黑龙江省重要的原始林区,通过充分利用该区域的自然资源,积极探索旅游新模式,引进了中央和地方投资,提高了旅游业的质量和效益,有效推进了该地区的脱贫攻坚工作。

6. 西藏林芝――林芝市退耕还林生态扶贫。

通过退耕还林的方法,林芝市实现了农业可持续发展和生态建设,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有效推进脱贫攻坚工作。

7. 河南信阳――信阳市民生工程建设。

信阳市通过实施民生工程,解决了老旧小区、乡村道路建设等各种问题,保障了居民的基本权益,打造了一种示范性的模式。

8. 安徽亳州――中央一号文件所述的“麻辣村”。

亳州市通过健全农村组织和引进新型产业进行脱贫攻坚,打造了中央一号文件所述的“麻辣村”模式,取得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9. 广东汕头――文化资源挖掘与利用。

汕头市通过挖掘本地传统文化资源和建设文化产业,推进城市旅游的发展和吸引外来投资,为汕头市的文化建设和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精准扶贫典型案例7则(三)

精准扶贫典型案例7则(三)

精准扶贫典型案例7则精准扶贫典型案例7则党的十八大以来,各地各部门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要求,全力推进扶贫开发工作,创造出了很多好的经验和做法。

为交流各地精准扶贫经验,小编收集整理的则精准扶贫典型案例。

这些案例来自基层,并接受过实践检验,对指导各地做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具有良好的借鉴作用。

1 扶贫小额信贷2014年底,国务院扶贫办、财政部、人民银行、银监会和保监会印发《关于创新发展扶贫小额信贷的指导意见》,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量身定制一款信贷产品。

这种扶贫小额信贷的特点是5万元以下、3年期以内、免抵押免担保、基准利率放贷、扶贫资金贴息、县级建立风险补偿金,探索出有效解决贫困户贷款难贷款贵等问题的新途径。

到20XX年底,全国累计发放扶贫小额信贷 2833亿元,贫困户获贷率由2014年的2%提高到20XX年底的26.7%。

全国共有740万贫困户受益。

以宁夏盐池县为例,20XX年贷款总额5.4 亿元,贫困户获贷率达86%,共支持8181户贫困户发展滩羊养殖、黄花菜种植等扶贫产业,户均增收1.2万元。

扶贫小额信贷瞄准了贫困户发展生产的薄弱环节,将金融活水引入贫困地区,调动了贫困户创业增收的积极性,同时也增强了其市场意识、风险防范意识和信用意识,激活了贫困户内生发展动力,增加了农村金融有效供给。

扶贫小额信贷工作也存在着地区间推进不平衡、贫困户获贷率低等问题。

工作推进最快的省放贷412亿元,贫困户获贷率 61% ;推进较慢的省放贷则不足 8亿元,贫困户获贷率不足6%。

下一步,国务院扶贫办将把扶贫小额信贷作为精准扶贫到户的重要抓手,加强指导和监测评估,解决已出现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提高贫困农户获贷率,促进扶贫小额信贷健康发展。

2 电商扶贫陇南市是甘肃省乃至全国最为贫困的地区之一。

这里有丰富的特色优质农产品,但因交通不便、信息闭塞,难以转化为群众收入。

2015年初,陇南市经批准成为全国电商扶贫首个试点市。

精准扶贫案例

精准扶贫案例

精准扶贫案例1.中国农民糖业集团扶贫案例中国农民糖业集团作为国内最大的农产品加工企业之一,致力于帮助贫困地区的农民增加收入。

该集团与贫困地区的农民合作,通过提供农业技术培训、种植技术指导和购买农产品等方式,帮助农民增加产量和质量,提高农产品的销售价格。

该集团在贫困地区设立了多个农业培训基地,邀请农业专家和技术人员对当地农民进行培训,教授先进的种植技术和农产品加工技术。

同时,该集团提供优质的农产品种子和肥料,确保农民能够获得高产量和高质量的农产品。

此外,该集团还与各地的合作社和农民合作,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

通过预约合同和固定的收购价格,确保农民能够稳定地销售农产品,并获得合理的收益。

同时,该集团积极开拓市场,拓展农产品的销售渠道,提高产品的附加值。

通过这些扶贫措施,中国农民糖业集团成功帮助了许多贫困地区的农民增加了收入,提高了生活水平,减少了贫困人口的数量。

2.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扶贫案例凉山彝族自治州是中国西南地区的一个边远山区,贫困人口较多。

为了帮助当地人民脱贫,四川省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精准扶贫措施。

首先,政府投入了大量资金修建了农田水利设施,改善了农田灌溉条件。

同时,政府提供贷款和援助,支持当地农民发展特色农产品种植和畜牧业。

通过提供技术培训和市场推广,帮助农民增加产量和销售额。

其次,政府在当地推广教育扶贫政策,提供免费教育和奖学金,鼓励贫困学生接受教育。

政府还设立了就业培训中心,为贫困人口提供职业培训,提高他们的就业能力。

此外,政府还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改善交通和通讯条件。

修建公路和铁路,方便货物运输和市场流通。

建设电信基站,提供便捷的通信服务。

通过这些精准扶贫措施,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取得了显著成效,减少了贫困人口数量,改善了当地人民的生活水平。

同时,政府还注重发展特色产业,提高贫困地区的经济活力,实现可持续脱贫。

总之,精准扶贫是中国政府在扶贫工作中采取的一种有效措施。

通过有针对性地制定措施,根据不同地区和群体的需求,帮助他们解决贫困问题,实现可持续发展。

中国扶贫经典案例

中国扶贫经典案例

中国扶贫经典案例
1. 安徽黄山扶贫案例:黄山市是中国贫困地区之一,面临严重的贫困问题。

为了解决贫困问题,当地政府实施了一系列措施,如发展旅游业、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发展农业产业等。

通过这些努力,黄山市成功实现贫困地区脱贫。

2. 湖南永州扶贫案例:永州市是中国贫困地区之一,面临深度贫困问题。

当地政府通过实施产业扶贫、就业扶贫、教育扶贫等措施,帮助贫困地区实现脱贫。

特别是通过发展特色农业产业和乡村旅游,带动了当地农民增收致富。

3. 四川凉山扶贫案例:凉山州是中国贫困地区之一,面临少数民族地区贫困问题。

当地政府通过实施教育扶贫、医疗扶贫、电商扶贫等措施,改善了当地人民的生活条件。

特别是通过发展电商扶贫,为当地农民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增收渠道。

4. 西藏扶贫案例:西藏是中国贫困地区之一,面临生态环境脆弱和交通不便等问题。

当地政府通过实施生态扶贫、旅游扶贫、交通扶贫等措施,帮助贫困地区改善了生活条件。

特别是通过发展旅游业,为当地农民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

5. 广西壮族自治区扶贫案例:广西壮族自治区是中国贫困地区之一,面临经济发展滞后和少数民族地区贫困问题。

当地政府通过实施产业扶贫、教育扶贫、基础设施建设等措施,帮助贫困地区实现脱贫。

特别是通过发展特色农业产业和乡村旅游,带动了当地农民增收致富。

精准扶贫的例子

精准扶贫的例子

精准扶贫的例子
精准扶贫是国家长期以来推行的一项重要政策,其目的在于让贫
困人口实现脱贫致富,过上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

下面,我们来看看
一些精准扶贫的案例。

案例一:山区教育扶贫
贵州省三都水族自治县的水磨村是一个偏远的山区小村庄,当地
的群众生活非常贫困。

在这种情况下,政府采取了精准的教育扶贫措施,通过为当地小学捐赠图书、电脑等硬件设备,并派遣一批优秀的
教师进行义务教育教学活动,来提高当地孩子的教育水平。

这种行之
有效的教育扶贫措施不仅让当地孩子获得更好的教育,也为整个家庭
带来了新的希望。

案例二:农村产业扶贫
海南省昌江黎族自治县的贫困户贾明,曾经是一个贫困的农民。

在国家精准扶贫政策的推动下,贾明从听信政府的农业技术培训之后,开始尝试种植水稻,这样的尝试取得了初步的成功。

之后,贾明陆续
利用自家的废弃山坡种植果树,发展养殖业,创办农家乐等多种经济
形式,不仅自己脱贫致富,也慢慢地带动了周围的农户逐步脱贫。


明这个例子不仅是对政策的宣传,更是对农村产业扶贫这种新的发展
模式的有力验证。

案例三:城市就业扶贫
大连市的王先生,人在大连市,却在世界各地旅游。

那是因为王
先生在当地就业扶贫局的帮助下加入了当地旅游部门,作为意大利语
导游的每月收入过万元。

政府还特地为王先生购买了千万的意外保险,保证他安全出行。

以上三个案例都证明,政府的精准扶贫政策能够真正达到破解贫
困攻坚的目的,让人们感受到了时代的进步和幸福的味道。

我们应当
引导更多的人群积极参与扶贫事业,在未来的发展中,建设更美好的
社会。

扶贫车间典型案例

扶贫车间典型案例

扶贫车间典型案例扶贫车间典型案例:1. 案例一:某省某县建立了一个农村扶贫车间,通过帮助当地贫困村民学习手工艺技能,如编织、陶艺等,提供就业机会。

通过销售手工艺品,帮助村民增加收入,改善生活条件。

2. 案例二:某市政府在城市郊区建立了一个扶贫车间,主要培训贫困家庭的妇女烹饪技能。

经过培训后,这些妇女可以在饭店、餐馆等就业,提高收入。

同时,车间也提供就餐服务,为当地居民提供美味的低价餐饮。

3. 案例三:某省某县建立了一个农村扶贫车间,专门饲养畜禽。

车间提供给贫困村民学习养殖技术的机会,并提供养殖场地和兽药等支持。

通过养殖,贫困村民可以增加收入,改善生活条件。

4. 案例四:某市设立了一个扶贫车间,主要培训贫困家庭的年轻人电子商务技能。

通过学习如何在网上开店、推广产品等技能,这些年轻人可以通过网络销售自己制作的产品或当地特产,提高收入。

5. 案例五:某省某县建立了一个农村扶贫车间,通过培训贫困村民种植技术,如蔬菜种植、果树栽培等,帮助他们增加农产品产量和质量,提高收入。

车间还提供销售渠道,确保农产品能够顺利销售。

6. 案例六:某市政府在城市边缘地区建立了一个扶贫车间,主要培训贫困家庭的家政服务技能。

通过学习如何照顾老人、儿童、清洁卫生等技能,这些家庭可以在社区提供家政服务,增加收入。

7. 案例七:某省某县建立了一个农村扶贫车间,通过培训贫困村民制作农副产品加工品,如果酱、蜂蜜等。

通过加工,贫困村民可以将农产品加工成高价值产品,提高收入。

8. 案例八:某市政府在城市中心地区建立了一个扶贫车间,主要培训贫困家庭的手工制作技能。

通过学习如何制作工艺品、服装等,这些家庭可以在市场上销售自己制作的产品,增加收入。

9. 案例九:某省某县建立了一个农村扶贫车间,通过培训贫困村民农业技术,如种植技术、施肥技术等,帮助他们提高农产品产量和质量。

车间还提供销售渠道,帮助村民将农产品卖出去。

10. 案例十:某市政府在城市郊区建立了一个扶贫车间,主要培训贫困家庭的家庭制作技能,如制作蛋糕、面包等。

扶贫帮扶典型案例

扶贫帮扶典型案例

扶贫帮扶典型案例一、背景介绍在中国,扶贫帮扶是一个重要的民生工程。

通过政府与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许多地区的贫困状况得到了改善。

本文将通过介绍几个典型的扶贫帮扶案例,探讨扶贫工作所取得的成绩和面临的挑战。

二、案例一:教育扶贫2.1 立项背景贵州省某山区是一个贫困地区,教育资源匮乏,许多孩子无法接受良好的教育。

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当地政府提出了教育扶贫的计划。

2.2 实施过程政府投入资金,兴建了新的学校,并招募了一批优秀的教师。

此外,为了解决孩子们上学的交通问题,政府还修建了道路和桥梁。

2.3 成果评估经过几年的努力,当地的教育水平得到了明显的提高。

更多的孩子有机会接受良好的教育,并获得了更好的学习成绩。

这些孩子的未来变得更加光明。

三、案例二:产业扶贫3.1 立项背景湖南省某村庄是一个贫困的农业区,农民们缺乏技术和资金支持,导致产业发展缓慢。

为了改善农民的生活质量,政府提出了产业扶贫的计划。

3.2 实施过程政府组织了培训班,为农民们提供农业技术培训。

此外,政府还提供贷款和补贴,帮助农民们开展种植和养殖业务。

3.3 成果评估在产业扶贫的帮助下,当地农民的收入大幅增加。

通过技术培训,他们学会了现代农业技术,提高了产量和质量。

这些改善使得村庄的发展得以加快。

四、案例三:医疗扶贫4.1 立项背景山东省某地区医疗条件落后,贫困患者很难得到及时有效的医疗治疗。

为了改善医疗资源的分配和医疗水平,政府提出了医疗扶贫的计划。

4.2 实施过程政府加大了投资力度,改善了医疗设施和设备。

同时,政府还组织了医疗团队,定期前往贫困地区为患者提供免费的医疗服务。

4.3 成果评估通过医疗扶贫计划,贫困地区的医疗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

患者们能够得到及时的治疗和医疗建议,减少了因病致贫的风险。

医疗扶贫的成功案例在全国范围内得到了广泛推广。

五、面临的挑战和建议5.1 挑战•资金不足:扶贫工作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但有些地方的财政实力有限,难以承担这样的负担。

农村扶贫工作中的成功案例

农村扶贫工作中的成功案例

农村扶贫工作中的成功案例近年来,中国在农村扶贫工作上取得了许多令人瞩目的成功案例。

通过资金支持、产业扶持、教育改善等多方面的措施,许多贫困地区实现了脱贫摘帽,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出了重要贡献。

本文将就几个代表性的农村扶贫工作成功案例进行介绍。

一、新安江农业大数据扶贫项目新安江农业大数据扶贫项目位于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旨在通过高科技手段促进贫困地区农业生产的现代化和智能化。

该项目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为农民提供农业生产的指导意见,并打造了农业产业链上下游的全产业链服务。

通过项目的实施,该地区的贫困户逐渐脱贫致富,农业生产水平显著提高。

二、广西环江县特色农产品扶贫项目广西环江县位于中国西南地区,以山区农业为主要经济产业。

广西环江县特色农产品扶贫项目通过发展特色农产品产业,帮助贫困户增加收入并脱贫致富。

该项目主要支持土特产横琴黑猪、槟榔、巴蜀黄毛果等农产品的种植和加工,并通过电商渠道推广销售。

经过几年的发展,该项目已经有效地提高了农民的收入水平,助力了当地脱贫攻坚工作的顺利进行。

三、云南柿子树扶贫项目云南柿子树扶贫项目是由大型企业冠名赞助并与当地政府共同合作实施的一项扶贫工程。

该项目通过在贫困地区建立柿子种植合作社,提供种子、技术培训、市场销售等全方位的支持。

通过项目的实施,许多贫困户通过柿子种植获得了稳定的收入,并逐步脱离了贫困状态。

四、四川凉山州教育扶贫项目四川凉山州位于中国西南地区,是中国最贫困的地区之一。

该地区的教育水平长期较低,严重制约了当地居民的发展机会。

为此,四川凉山州教育扶贫项目通过改善贫困地区的学校设施、提供奖学金和免费教育等方式,帮助贫困家庭的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

经过几年的努力,该项目取得了显著成效,许多贫困家庭的孩子能够顺利完成学业,为摆脱贫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以上仅仅是几个农村扶贫工作中的成功案例,还有许多类似的项目在全国范围内得到了广泛推广和应用。

中国政府一直把农村扶贫工作作为重中之重,继续加大力度推动农村的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

精准扶贫的案例

精准扶贫的案例

精准扶贫的案例介绍精准扶贫是指通过准确定位贫困人口、明确扶贫目标、精确实施帮扶措施,提高扶贫工作的精细化和准确性,以确保扶贫政策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本文将介绍几个成功的精准扶贫案例,并探讨其实施过程和取得的成果。

案例一:村民合作社带领贫困户脱贫背景某县位于中国西南地区,是一个贫困县,许多村庄仍然存在深度贫困问题。

当地政府决定通过精准扶贫来改变这一状况。

实施过程1.首先,政府通过调研了解贫困村庄的实际情况,确定主要的贫困户和贫困原因。

2.政府与当地合作社签订协议,合作社提供技术指导和资金支持,负责带领贫困户开展可持续的农业生产。

3.合作社组织培训班,提供农业技术、市场营销等方面的培训,帮助贫困户提高生产能力。

4.政府提供贫困户的信息,吸引投资者和企业提供市场和资金支持。

5.合作社帮助贫困户改进耕种方式、种植高效农作物,并协调贫困户之间的合作,以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产量。

6.随着农业产业的发展,贫困户的收入逐渐增加,实现了脱贫。

成果1.通过合作社的帮扶,贫困户的农产品产量上升,销售额增加,家庭收入改善。

2.种植经济作物和有机农产品,贫困户的收入稳定增长。

3.贫困村庄的整体经济状况得到改善,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水平提高。

案例二:教育扶贫助力贫困地区发展背景某省是中国贫困人口比较集中的地区,当地政府决定通过教育扶贫来改善贫困地区的教育水平和人才素质。

实施过程1.政府增加对贫困地区教育的投入,改善学校的硬件设施和师资力量。

2.提供贫困地区学生的资助计划,包括书籍、交通、伙食等方面的补助,以鼓励贫困家庭送子女上学。

3.开展教育培训,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管理水平。

4.鼓励高校和企业参与扶贫工作,提供奖学金和实习机会给贫困地区学生。

5.加强对贫困家庭的跟踪帮扶,提供心理支持和职业规划。

成果1.贫困地区学生的入学率大幅提高,辍学率明显下降。

2.学校的教学质量得到提升,师资力量稳定增长。

3.通过教育扶贫,培养了一批优秀的人才,促进了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精准脱贫案例

精准脱贫案例

精准脱贫案例近年来,我国在精准扶贫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各地也涌现出了许多成功的精准脱贫案例。

下面我们就来看看一些典型的案例,探讨它们的成功经验。

第一组案例来自云南省某贫困县,该县采取了因地制宜的产业扶贫措施。

通过调研分析,县委县政府确定了当地适宜发展的产业,如茶叶种植、畜牧业等。

在扶贫过程中,县政府注重培训贫困户的技能,提高他们的生产能力,同时引进了一些先进的种植技术和养殖技术。

通过产业扶贫,当地贫困户的收入逐渐增加,生活水平得到了明显改善。

第二组案例来自贵州省的一个贫困村,该村通过发展乡村旅游带动脱贫。

该村地处风景秀丽的山区,资源丰富,但由于交通不便,长期以来一直是贫困村。

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村里积极开展乡村旅游业,修建了一些特色民宿,开发了一些特色旅游线路。

通过宣传推广,吸引了许多游客前来观光旅游,村民也能通过旅游业增加收入,逐渐走上了脱贫致富的道路。

第三组案例来自河南省的一个贫困家庭,该家庭通过发展种养殖业实现了脱贫。

这个家庭以前靠打工为生,收入很低。

后来,他们通过政府的帮扶,学习了种植和养殖技术,开始种植水果和蔬菜,养殖家禽。

经过几年的努力,他们的收入逐渐增加,生活状况得到了明显改善。

以上案例表明,精准扶贫要因地制宜,因村施策,因户施策。

只有找准贫困户的特色产业,发挥其优势,才能实现真正的脱贫。

同时,政府的帮扶政策也起到了关键作用,只有政府给予了足够的支持和帮助,才能使贫困户真正走上脱贫致富的道路。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要更加注重因地制宜,因户施策,因村施策,找准扶贫的突破口,切实帮助贫困户增加收入,改善生活条件,推动脱贫攻坚工作取得更大的成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潜山县扶贫开发典型案例发布时间:2014-04-20 17:18:46 来源:潜山扶贫办阅读次数:944特色产业舞龙头,对症扶贫阔步走徐建平一、案例背景潜山县位于大别山东南麓,属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

全县总面积168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2.1万亩,宜林山场面积131万亩,水面9.2万亩。

县域地形地貌复杂,西北部为大别山余脉,山区面积占全县总面积59.2%,中部的丘陵区占全县面积的23.9%,东南部为圩畈区,地势平坦,河湖穿插,耕地集中,占全县总面积的16.9%。

全县辖16个乡镇164个行政村,其中山区村为158个。

2004年年末总人口57.2万人,其中农业人口52.3万人,占总人口91.4%。

由于我县山区面积较大,地形地貌复杂,自然条件恶劣,基础薄弱,农民收入增长缓慢,贫困人口数量较大。

2004年全县人均收入668元以下的绝对贫困人口3.75万人,人均收入668-924元的低收入人口6.38万人。

并且有相当一部分人口在温饱线上挣扎。

而且贫困人口居住分散,扶贫开发成本高。

该县人均收入924元以下的贫困人口还有10.13万人,且多分布在自然条件极为恶劣的深山区和自然灾害频发区,居住分散,缺乏基本的生产生活条件,短时间内还很难摆脱贫困,改善这部分人口的生产生活条件,解决其温饱问题需要付出的扶贫开发成本较大。

山区多是以保持生态效益为主的公益林,经济效益较低。

农民主要以种植水稻为主,其他经济作物如茶叶、蚕桑、板栗、瓜蒌等规模小,产业化水平低,市场影响因素大,缺乏促进群众收入稳定增长的主导产品。

2004年农民人均纯收入为1680元,山区人均纯收入仅为1200元左右,除绝对贫困人口外,尚有相当一部分群众在温饱线徘徊,生活条件和质量较差。

脱离贫困的群众也只是一种低层次、低标准、低水平解决温饱,基础不牢,稍遇自然灾害极易返贫,需要继续扶持进行巩固。

近年来,潜山县根据不断变化的新形势和扶贫开发面临的新情况,在国家扶贫开发方针政策的指引下,创新扶贫开发方式,探索实施符合贫困地区实际的“六大产业对症扶贫模式”,即根据当地不同的资源禀赋,采取不同的扶贫措施;根据不同地势的土质地貌,实行不同的产业扶贫,扶贫项目和资金向真正需要扶持的贫困户重点倾斜。

这种扶贫模式的特点在于突出以人为本的扶贫理念,重视贫困人口的脱贫问题,使不同环境、不同特点的贫困户合理地享受到政府和社会给予的扶贫资源,从而使脱贫致富步伐更坚实、更协调。

二、主要做法一是因地制宜,立足资源禀赋和产业特色,打造特色经济板块。

该县整合县扶贫、发改、农委、交运、水利等相关部门资源和力量,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实地考察,对扶持项目进行论证,结合各村实际,因地制宜,做规划、选产业、定项目,对六大特色产业提出包含基地建设、质量建设、龙头企业建设、市场开拓等内容的总体要求,制订新的发展规划,并按年度分解各阶段性目标,指导全县特色农业的发展,优化产业布局,提升产业素质。

并严格按照项目规划实施,强化项目资金监管,确保各项目科学合理有序推进。

立足资源禀赋和产业特色,坚持实行“一个产业、一名县级牵头领导、一个主抓部门、一套班子、一块资金”的“五个一”捆绑推进机制,围绕茶叶、瓜蒌、蚕桑、食用菌、油茶、畜禽等农业六大特色产业做文章,打造特色经济板块。

二是扶贫项目跟着特色产业走。

该县2009年成立了茶叶、瓜蒌、油茶、食用菌、畜禽、蚕桑六大特色产业指挥部,强化具体措施,安排千万元资金,扶持产业基地规模发展、龙头企业培育和农产品品牌建设。

在项目村修公路、改水渠、建塘堰,发展茶园、桑园和畜禽等特色种养业,使项目村基础设施得到极大改善,生产发展能力得到较大提高,为农民增收致富拓宽了新天地。

先后在158个重点贫困村实施了整村推进工程,累计投入5763万元,占县扶贫资金总额的70%,平均每个村综合投入52万元。

累计新建乡村道路210公里,实施农村公路“村村通”工程640公里,新建平板桥18痤,除险加固病险水库12座,建自来水塔108座,铺设引水管道720千米,解决18万人饮水困难,干渠整修安装U型槽37千米,恢复水毁农田护岸67千米,修建当家塘251口,改善灌溉面积2.2万亩,改善低产茶园3700亩,发展茶园2600亩,新建厂房1890平方米,添置机械设备87套。

三是为确保扶贫工作取得成效,该县建立了政府主导、部门联动、定期考核、民主监管为一体的长效机制,推动扶贫开发健康有序发展。

各大产业指挥部科学制定发展规划,出台有力推进措施,加大督查验收力度;各乡镇加大政策宣传引导,细化分解发展目标,将工作任务落实到村组、农户,并突出各自的特色,一村一品、一乡一业的产业格局初具规模,有力促进了农业特色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四是抓基地建设,注重规模化和标准化。

在基地建设中,充分发挥大户带动作用,走“公司或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之路,实施连片开发、规模化发展,至目前,全县已有50亩以上规模化基地4处,5亩以上生产大户20余家。

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和种植大户积极探索发展规律,注重规避风险,龙头企业、合作社、种植大户根据区域特点和资源优势,把握季节、气候特征,因地制宜,适地适种。

五是抓龙头企业发展,注重品牌建设。

全县六大产业已有龙头企业 40家,其中省级龙头企业5家,市级15家。

按照特色农业发展需要,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培植发展龙头企业,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在发展特色农业中的带动作用。

注重加强能人大户和农民经纪人队伍培育,抓好与扶贫有联系、能带动群众增收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培育,在资金和项目安排等方面予以重点倾斜。

至目前,全县农业产业化企业实现产值由2009年的21.9亿元发展到33亿元,农民经纪人队伍发展到1700多人,带动6000余户2.5万人脱贫致富。

典型案例一:合作社撑起“茶叶楼”。

“黄柏到塔畈,九十九道弯”一曲民谣唱出了80年代塔畈人的艰辛。

而位于塔畈中心地的彭河,更是可想而知。

由于是三分水田七分山的地形,这里的农民粮食不能自给。

常常是“守着青柴当米钱”。

如今,一提及自家盖起的小洋楼,倪天喜便要提及一个人和他的合作社——江成生和彭河茶叶专业合作经济组织。

“我40多岁了,没有一技之长,只能干点苦力活。

”倪天喜一家四口人,因为他和妻子都是老实巴交的庄家人,生活只能勉强维持温饱。

“江总让我负责收购鲜茶草”今年,近收鲜茶草这一项收入,倪天喜一家收入在9万元。

“如今,我是手中有茶,心里不慌。

”倪天喜憨憨的说道。

江成生,安徽省劳模,全国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标兵,彭河茶叶专业合作社的牵头人,他却清楚的记得,第一次与茶农的订单,源于“看见锄头挖茶树心在痛”。

濒临长江的潜山县彭河,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

这里平均海拔900米,年平均气温16.3度,空气相对湿度85%以上,故山高雾绕,风光秀丽。

其光照、温度、湿度、土壤均适宜茶叶生长。

所产名茶,更是自唐代以来一直被列为贡茶。

但是由于地处深山,这里的茶产业采用传统粗放经营模式,主要通过分布在各地的同乡和批发商销售。

产品也主要依靠散装形式销售,茶企普遍缺乏品牌意识。

“茶树叶子能包盐,茶树杆子能撑船”说的就是当年的茶叶质量。

在当地,茶叶大部分是老百姓饭后用来说天聊地的饮料。

2004年的一个秋日午后,江成生正准备到自家茶地干活,看见一位老大爷用锄头挖茶树,江成生便问他“干嘛要砍茶树呢?种着不挺好的吗?”“又不能当饭吃,还不如挖掉种点小麦实惠!”看着好好的茶树要无端受灭门之灾,江成生很是心疼。

“你把茶树留着,等茶叶长出来了我来收购”“你空口讲话以后不算数咋办?”江成生说“那我们签合同”也就是这场偶然,让江成生和他的同行慢慢走上了一种新的模式。

2008年,由潜山县彭河幸福茶场牵头,联合塔畈乡炳峰、观音洞、广西园等18家初制茶场、茶叶经纪人和1058户茶农自愿组成的茶叶专业合作经济组织。

以加强诚信建设为重点,实行风险共担,利益共享,推行“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专业大户”三位一体的茶叶产业化经营模式,采用订单农业方式,与广大茶农签订合同,公司对茶农进行二次返利,极大提高了农户发展茶叶的积极性。

目前,加入该合作社的户数已达1200户。

加入合作社的茶农人均茶叶纯收入达到4000元。

近期,该合作社已申报省级龙头企业。

茶曲悠悠唱发展。

为引导茶叶发展,潜山县政府每年安排茶业发展专项资金120万,其中60万用于扶持茶叶基地建设、30万用于培育发展龙头企业、10万元用于茶叶技术培训和指导,对当年成片新发展茶园10亩、50亩、100亩以上,经验收合格,每亩以奖代补200元、300元、400元。

奖补点燃了茶农的激情,至2012年,潜山县茶园面积增加到10.06万亩,无性系茶园面积增加到3.08万亩,全县130余家茶场通过更新改造,加工水平明显提高。

取得QS认证的茶叶公司、茶厂22家,通过统一标准收购,统一工艺加工,名优茶质量稳中有升,茶叶销售均价达123.8元/公斤,最高价4400元/公斤,茶叶生产比较效益明显,成为茶农增收的亮点。

典型案例二:龙头企业引领养鸡户致富。

余井镇天圣村地区原先农户也有养鸡的传统,只是没有形成规模,处于家庭副业状态,再加上没有龙头企业作为市场经营主体的带动,畜禽产品的销路没有保证。

作为“安庆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潜山县天胜农业生态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本着“服务农民、富裕农民”的宗旨,坚持做到“四到户”服务,为广大养鸡养殖户提供全方位的优质服务。

所谓“四到户”,即一是对养殖户实行送苗鸭和饲料到户。

统一引进良种,该品种品系纯正,抗病力强,生长迅速,深受加工厂和广大消费者欢迎。

二是技术服务到户。

将自己掌握的养殖技术经验一家一户地传授到农民家中,确保养殖成功。

三是防疫治病到户。

将自己专门聘请的18名中高级技术人员负责技术服务、巡回咨询,及时到户解决养殖过程中的突出性技术问题,同时每月为社员讲授新知识,为养殖户提供可靠的技术保障。

四是收购到户,挨家挨户上门收购。

现金结算到户,销售由合作社安排。

组织并指导周边村民科学养鸡、水产养殖和苗木种植。

这种以公司为龙头,采取“统一品种,统一饲料,统一技术,统一销售”的方式,不断壮大专业合作组织,克服了一家一户小规模、低投入、低产出的小农经济局限性和对土地等资源过分依赖性。

提高了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加快了现代农业发展进程。

目前,随着专业合作社影响不断扩大,经济效益的不断增强,合作社成员由最初的104户增加到200户,另外辐射带动了本地及周边乡镇养鸭户500余户。

从合作社成立至今,专业合作社通过合作社+农户紧密型合作方式,短短三四年时间,帮助120多户困难家庭摆脱了贫困。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为推进畜禽标准化生产,指挥部产业技术指导组成员深入乡村,按照省畜禽养殖技术规范的要求,引导养殖户、养殖小区按照标准化进行建设和改造,帮助建立并完善养殖档案,提高生产者质量标准意识和应用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